曹操的启示--局面是经营出来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08 02:16:38

点击下载

作者:曾仕强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曹操的启示--局面是经营出来的

曹操的启示--局面是经营出来的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曹操的启示——局面是经营出来的作者:曾仕强排版:Clementine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5-04-01ISBN:9787550244245本书由时代数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初为官雷厉风行:年轻气盛显露锋芒背景介绍

曹操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

公元 174年,曹操被推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官。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曹操到职后,申明禁令、严肃法纪。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公元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相。在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大力整饬,贪官污吏纷纷逃窜。

当时天下纷乱,各路军阀公开反叛朝廷,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了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有的人要从基层做起,有的人一开始就在高层工作。曹操因为是官宦后代,所以认识很多官场的人,从小对官场也很熟悉,这种人多半年轻气盛。有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人有魄力,那个人没魄力,其实都是环境造成的。如果一个人是从基层做起的,一般不会年轻气盛。年轻气盛有好处,也一定有坏处,因为太冒险,容易得罪人。

中国人常常鼓励别人有意见就要说,其实这是一个很危险的陷阱,因为一旦你把意见说出来,就会得罪很多人。曹操年轻的时候敢作敢为,一方面他得罪了很多人,使很多人怕他,对他敬而远之;另一方面他的确也改变了社会风气,他执法非常严格,曾经制造了一种有颜色的棍子专打贪官污吏。用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动用私刑。任何人犯了罪,都应该交给司法机关审判,不能自己想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可是当时的人却觉得这样做很了不起。

曹操说话也经常冒犯自己的长官。长官通常都不太喜欢听真话,因为忠言逆耳。如果每个人都天生耳顺,就根本不需要任何修炼了。但实际上,耳顺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古人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耳顺就是好话、坏话都能听得懂,听得进去,六十岁以前很难做到这一点。

长官通常都不太喜欢听真话,因为忠言逆耳。

遇到耳不顺的领导要格外小心,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我有很多企业界的朋友当了总经理,我问他们公司的干部:“你们觉得老板怎么样?”他们说:“老板很好,不过常常把坏人看成好人,把好人看成坏人。”我觉得这个毛病就很大,这就是耳不顺,不能分辨好人坏人。遇到这样的领导大家要格外小心,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人的嘴巴可以控制,想不说话就不说话;眼睛也可以控制,想不看就不看;耳朵是无法控制的,耳朵没办法过滤对错,没办法过滤好坏话。喜欢听的话得听,不喜欢听的话也得听。

曹操对长官总是不服气,这种人非常危险。大部分这样的人是很难闯出一番事业的。年纪轻轻敢说敢做的人,前途几乎都很坎坷。

要先适应环境,才能知道怎么改变环境。

我劝年轻朋友们走三步:第一步,先了解环境。第二步,适应环境。适应环境以后再去改善环境,这样会很受欢迎。但是很多人都死在这一关,一适应环境就同流合污了。

第三步,改变环境。适应环境以后,才知道怎么改变环境,很多人对环境不适应,也就没办法改变环境了。先了解,后适应,最后改变,这样目标就会慢慢实现。

如果老板开始注意你了,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看到曹操的表现,董卓也想重用曹操。一个有才能的人是老板非常重视的。老板重视的人,要么是给老板留下了好印象,要么是给老板留下了坏印象。如果老板开始注意你了,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

曹操很得董卓信任,但后来他却要杀董卓。只要他有了这个动机,其他的老板就都会怕他了。其他老板会想:这个人以前曾经想杀他的老板,到我这来,会不会又想杀我?所以,一个年轻气盛的人很可能会把自己逼得找不到老板。找不到老板了,只能自己当老板,所以很多人也是无路可走才当老板的。

不要轻易背叛你的老板。第二章行刺董卓一夜成名:抓住机会大展拳脚背景介绍

东汉末期,社会动荡,内有黄巾军起义,外有外族侵犯。董卓自恃手握重兵,又有战功,日渐目中无人。公元 189年四月,汉灵帝驾崩,少帝刘辩继位。刘辩年幼,暂时由何太后临朝主政,皇权衰微,宦官和外戚斗争日趋激烈。不久,董卓收到少帝的舅舅大将军何进的密令,许给董卓好处,以皇帝的名义召他进京讨伐张让,并以此胁迫何太后。没想到,董卓还没赶到洛阳,何进就在争斗中被杀。随后董卓在宫变中救了少帝和陈留王刘协。

董卓把少帝护送到皇宫后,开始干预东汉的中央政权,扩充兵力,收揽兵权。有了强大的军事后盾,他更加有恃无恐,为所欲为。为了进一步独揽中央政权,董卓废掉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为汉献帝。废立皇帝之后不久,又借故杀死少帝刘辩,毒死何太后,从此开始只手遮天。

面对董卓把持朝政的情况,一干对东汉王朝忠心耿耿的老臣们敢怒不敢言。

司徒王允过生日的时候,同僚们去他家祝寿,大家一起痛哭着说,我们拿董卓一点办法都没有啊。大家都在哭,只有曹操一个人笑。大家很惊讶,问他是不是董卓派来的。曹操说:“哭有什么用?把他刺死就好了。我跟他交情不错,常常给他献策,可以取得他的信任,慢慢接近他,找机会把他刺死。听说王司徒家有一把宝刀,我可以用这把刀刺杀他。”

虽然曹操敢于这么做是很有勇气的,但是由于当时的曹操还是一个小小的官吏,王允等人对他的话并不十分相信,甚至怀疑曹操是想趁机把宝刀骗走。

人微言轻,即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常常会引起人的怀疑。

当他们发现曹操是真心真意要刺杀董卓之后,王允把宝刀给了他。

曹操在刺杀董卓的时候的确很英勇,绝对一点也不奸诈。他服侍董卓午休,觉得机会来了,结果正要动手时,董卓翻了个身,他只好说自己是要献刀给董卓。董卓没有怀疑他,反倒让他以试马为借口走了。但是董卓旁边的人就怀疑他了,这哪里是献刀,明明是要刺杀。又说想要知道曹操是真心还是假意很容易,现在就派人叫他过来,如果曹操欣然而至就是他真心想献刀,如果曹操推托不来就是假意献刀。董卓马上派人去叫曹操,发现他已经逃跑了,于是董卓就命人画了图像追缉曹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虽然刺杀董卓这件事失败了,但是对曹操来说却并没有多大的损失。因为当时天下人的心里都是反对董卓的,只是碍于董卓的势力敢怒不敢言罢了,见曹操敢于刺杀董卓,很多人心里是佩服他的勇气的,比如中牟县令陈宫就认为曹操是忠义之士,愿意弃官追随他。

一件事情是不是成功了,不是看它眼前的结果,要看长期的效果。第三章推举袁绍当盟主:以退为进更好掌控大局背景介绍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之后,逃回家乡,开始招募义军,广纳人才,彻底举起反董大旗。而此时,他吸引人才的主要招牌就是——忠义。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忠义”这面招牌太过光鲜,以至于很多人义无反顾地追随曹操,一时间,曹操名声大噪。

反董的队伍日渐壮大,各路诸侯也纷纷举旗响应,于是有了“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的联盟。既然是个联盟,就需要推举一个盟主,以区别于其他乌合之众。曹操在当时论年资、论身份、论势力都很弱小,于是他推举了袁绍为盟主。

袁绍出身世家,在当时情况下,当选盟主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曹操也深知这一点,这个时候他推举袁绍,既不会因为袁绍最终不能当选而显得虚情假意,又送了袁绍一个顺水人情。

一直到这时,曹操都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人物。推举袁绍当联军统帅,这是他非常聪明的地方,如果他自己当统帅,那谁也不服他。年纪轻轻,势力又单薄,就想号召大家,大家凭什么要听命于他?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势力单薄的时候你可以做发起人,但不要当头儿。

势力单薄的时候你可以做发起人,但不要当头儿。

如果我有钱,想要办一本杂志,可以让真正懂杂志的人来办,我只出钱,其他的事我都不管,这就对了。如果我凡事都要自己做决定,那就糟糕了。有钱的只出钱,有能力的只出能力,才是正道。

但是选来做事的人都要有品德,招人首先看品德行不行。怎么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品德?可以看他对父母怎么样,这也是忠臣多出于孝子家庭的道理。

曹操在反董卓联盟里的很多做法是别人不敢的。董卓的大将华雄很厉害,联军连连吃败仗。关羽请战,可是袁绍不认识关羽,听说关羽是刘备部下,更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他认为,刘备已经那么不值一提,他的部下就更微不足道了。派这种人出战,等于表示联军无人可用。那时候,地盘就是身份的象征,没有身份想做事都没有机会。还是曹操求情,袁绍才让关羽出战的。因为曹操很爱才,所以给很多人提供了机会,这是他很了不起的一面。但是爱才,也要看理念对不对,干部选择老板,往往会慢慢了解老板的理念,从而判断老板值不值得他投入心血。

我经常说,如果一个班要选个班长,不用每个人都举手参加选举。有实力的人举手就行了,没实力举手干什么?不过,你想要当选的话,可以先推举一个能力不如你的人,之后马上会有人来推举你,这样你就能当选了。这和曹操推举袁绍为反董卓联军首领的道理是一样的。

后退一步才能更好地前进,曹操深谙此道。第四章对时局见解独到:懂权谋做出更好的选择背景介绍

当初何进说要把董卓招来平定宫乱的时候,曹操就说董卓更加可怕,不要引他来,忠言逆耳,何进不听。结果,何进被几个太监围起来杀了。

曹操眼光一向很独到,他不会人云亦云,总有跟别人不同的思路。他能够预料到董卓的失败,能够看出袁绍的无能,也知道刘备将来会是他的心腹大患。

曹操看到董卓失败之后开始逃跑,觉得应该要趁势追击。但也有人说董卓到无路可退的时候,反过来抵抗的力道可能会更强,这种时候不能追。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要视当时的状况而定,怎样根据当时情况找到最合理的策略是最难的。每种策略都有优点和缺点,用得恰当就是好策略,用得不好就会招致惨败。

世界上本来没有固定规律,所谓固定规律其实也是变化的。有例行就一定有例外,有定案就有个案,这才是宇宙真相。

曹操慢慢知道了行军作战的规律,他是个好战的人,好战的人有时候很任性,这让他吃了很多败仗。人可以率性,绝对不能任性。率性是顺应自然,人都有七情六欲,过分压抑自己就成了伪君子,就不自然了,所以要率性。但任性可能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人可以率性,绝对不能任性。

曹操在权谋方面很厉害,他曾经给《孙子兵法》做注解,有很独到的看法。他脑筋非常灵活,但那不叫智慧,叫小聪明。因为曹操只会在小事情上灵活,在大事情上却很糊涂。有些人是小事糊涂,大事灵光,这才是有智慧的人。把小事情当成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是没智慧的表现。遇到小事情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人,人缘会比较好,这样遇到大事情他一说话,人家才会听。如果对小事情都斤斤计较,遇到大事情人家也会认为是小事,那就会耽误事情了。

把小事情当成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是没智慧的表现。

曹操料事如神,很多情况他看得很清楚。曹操知道刘备迟早会与他为敌,其实他也有机会把刘备除掉,刘备投奔他的时候,他完全可以杀了刘备。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因为这时候杀刘备一点都不英雄,他觉得的确不英雄,于是就没有杀刘备。

其实什么话都对,因为都有一方面的道理。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意思是得罪了上天,就不能再向上天祈祷了。其实曹操当时没有杀刘备也是天意,曹操的做法是顺应了天意。

其实什么话都有一方面的道理。

曹操一生最无可奈何的人是刘备。刘备有什么了不起?刘备有号召力,很会做广告,还抓到一块非常好的招牌——匡复汉室。这个金字招牌一分钱不用花,作用却很大,不但行事可以名正言顺,还吸引了一些忠义之士。曹操几次力捧刘备,一直想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其实,刘备所有的机会都是曹操给的。

刘备一生专门跟曹操对抗,走投无路时还要投奔曹操。刘备很聪明,在曹操那里的时候,他种菜、编席子,一本书都不看。如果刘备投奔曹操以后,拼命看《孙子兵法》,那曹操早就把他杀了。所以人有时候要伪装,不伪装很可能保不住性命。当时关羽、张飞对刘备的表现都很生气,觉得大哥这是没有志气的表现。

人有时候需要伪装。

其实,刘备是掩饰自己的野心,希望能够逃过曹操的法眼。果然,曹操派了很多人监视刘备在干什么,一看到刘备这样,也就放心了,觉得刘备没什么志气,可以利用。于是就请他去喝酒,然后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当时跟曹操一样割据一方的人很多,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像袁绍、刘表,曹操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曹操说,天下英雄就他跟刘备两个人而已。这句话把刘备吓得要死,刘备觉得曹操可能是要杀了他。他没想到这句话带给他的好处。因为当时曹操很有势力,他赞扬一个人,等于那个人得到了丰厚的无形资产。所以这给我们也提了一个醒,曹操无意中成就了刘备实乃天意。

如果你是社会上有声望的人,千万不能随便赞美或者批评谁。

如果你在社会上是很有声望的人,千万不能随便赞美谁或者随便批评谁,你的意见可能会使对方受到很大影响。我们买什么书没人注意,但是领导人买什么书就不一样了,会有很多人关注。曹操当时也没料到他这么一捧,竟然把刘备捧成了很有实力的敌人。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以后,北方基本统一了,于是他调遣百万雄师要向东吴进攻,这又给了刘备一个机会。没有赤壁之战,刘备一点根据地都没有。刘备的声望是曹操给的,根据地也是曹操给的。因为曹操要去打孙权,诸葛亮趁这个机会把孙权和刘备拉到一起,让孙权去打仗,刘备则占领了荆州。

曹操最怕的是刘备,却偏偏每次都在无形中帮助了刘备,这是天意。很多大事往往都是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的。什么是小事,什么是大事?你想把它做好就可以做好,想把它做坏就可以做坏的事情都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你怎么想都没用,要好就好要坏就坏的事。

很多人看我到处讲中国传统文化,都对我说,你很积极,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我说,中国传统文化如果能够复兴,我不讲也会复兴;如果不能复兴,我拼命讲也没有用。

很多大事往往不以个人意愿为转移。第五章挟天子令诸侯:借力达到自己目的背景介绍

董卓死后,公元 195年,凉州军阀焚毁长安的宫殿,将汉献帝挟持到自己的军营中,郭汜则将汉室公卿扣作人质。后李的部将杨奉叛离,于同年八月拥汉献帝东奔洛阳,联合韩暹等,摆脱了李、郭汜的围追堵截,于公元 196年七月抵达洛阳。

但当时洛阳残破不堪,百官甚至要采集野草籽果腹,几乎饿死。曹操接受了荀彧的建议,致信杨奉,表示自己粮食充足,可以接济。同年八月,曹操率兵进入洛阳,反对接纳曹操的韩暹逃走,汉献帝任命曹操为录尚书事、司隶校尉,曹操开始参与朝政。九月,曹操接受董昭的意见,以求粮为名,将汉献帝及朝廷百官迁到自己的根据地许县,并改许县为许昌,以其为都城,自任大将军,从而摆脱杨奉等人对朝廷的控制,将汉献帝牢牢地置于自己掌握之中。

曹操把汉献帝引到许昌去,这是一招妙棋,这也是从董卓那里学来的。他不废掉汉献帝,而是改变一种方式,把汉献帝引到自己的地盘来控制。如果不想控制汉献帝,他到洛阳去帮助汉献帝就好了,干吗要把汉献帝请到许昌来?汉献帝本来是在洛阳的,董卓把他带到长安,他从长安逃出来以后自然应该回到洛阳。那时候很多军阀其实心里都希望汉献帝早点死掉,汉献帝死了汉朝就结束了,军阀们就可以出来征战,新的朝代也就到来了。

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生在帝王家其实并不好。皇帝一生最重要的三件事:一是祭祀,拜天、拜地、拜祖宗;二是打仗,只有他可以决定是不是要打仗;三是生小孩,小孩越多越好,因为皇帝的儿子非常危险,谁都想杀,甚至亲兄弟也想互相残杀。

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

看事情要深入一点,不要光看表面。曹操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昌是一个最妙的决定。如果当时谁都想要汉献帝,曹操是抢不到的。如果袁绍把汉献帝请过去,曹操是争不过袁绍的。刘表把汉献帝迎过去,曹操也争不过。可是那时候的人很奇怪,比曹操强的势力都不想要汉献帝,结果曹操就得到了机会。得到汉献帝以后,他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使得自己的势力发展得更快,更名正言顺。

人心是会变的,开始的感激也可能会变成憎恨。

皇帝是会长大的,汉献帝刚开始还非常感激曹操,觉得如果没有曹操,自己可能就没命了,曹操对他太好了。慢慢地他觉得,自己老是听曹操摆布,根本不像个皇帝,于是开始下秘诏,叫人征讨曹操。人心是会变的,汉献帝对曹操由最初的感激变成了憎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