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救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10:05:52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常见急救指南

常见急救指南试读:

第一章 常用急救技术

胸外心脏按压法

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最后使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

具体方法如下:病人仰卧在床上或地上,头低10度,背部垫上木板,解开衣服,在胸廓正中间有一块狭长的骨头,即胸骨,胸骨下正是心脏。急救人员跪在病人的一侧,两手上下重叠,手掌贴于心前区(胸骨下1/3交界处),以冲击动作将胸骨向下压迫,使其陷约3-4厘米,随即放松(挤压时要慢,放松时要快),让胸部自行弹起,如此反复,有节奏地挤压,每分钟60-80次,到心跳恢复为止。【注意事项】(1)挤压时,不宜用力过大、过猛,部位要准确,不可过高或过低。否则,易致胸骨、肋骨骨折、内脏损伤,或者将食物从胃中挤出,逆流入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2)胸外心脏挤压常常与口对口呼吸法同时进行,吹气与挤压之比:1人时,吹1口气,挤压8-10次;2人时,吹1口气,挤压4-5次。(3)在施行胸外心脏挤压的同时,要配合心年注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4)如果病人体弱或是小孩,则用力要小些,甚至可用单手挤压。(5)挤压有效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自发性呼吸恢复,脸色转红,已散大的瞳孔缩小等。

人工呼吸法

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2)首先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清洁。(3)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4)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痪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单人操作复苏术

当发现被救者的心脏、呼吸均已停止时,如果现场只有一人,此时应立即对被救者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

1:开放气道后,捏住被救者的鼻翼,用嘴巴包绕住被救者的嘴巴,连续吹气两次。

2: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按压30次,按压频率每分钟80到100次。3:以后,每作30次心脏按压后,就连续吹气两次,反复交替进行。同时每隔5分钟检查一次心肺复苏效果,每次检查时心肺复苏术不得中断5秒以上。(注:旧的建议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为15:2,为简化程序,便于大众操作,新的标准规定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为30:2)

仰卧压胸法

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操作方法:(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2)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3)向下稍向前压,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领与俯卧压背法相同。

催吐法

【操作方法】

1、用硬羽毛、压舌板、匙柄、筷子、手指等搅触咽弓和咽后壁使之呕吐。此法简单易行奏效迅速,亦能在家庭中应用。如因食物过稠不能吐出、吐净,可嘱病人先喝适当的温清水或盐水.然后再促使呕吐,如此反复行之,直至吐出液体变清为止。

2、将食盐:克溶于200毫升温水中口服。以1:2000高锰酸钾100—300毫升口服,可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

3、硫酸铜或硫酸锌0.3—0.5克,溶于150—250毫升温水中口服,若15—30分钟不发生呕吐,可再服一次。碘酊0.5毫升加水500毫升口服。

4、阿朴吗啡用于不能口服催吐药物的中毒者。成人皮下注射3—5毫克,可引起呕吐。【药物催吐的注意事项】

1、口服催吐药物后,仍不发生呕吐时,可用硬羽毛、压舌板或手指刺激咽部.促使呕吐。

2、当呕吐发生时,病人头部应放低,危重病人可将头转向一例,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窒息或引起肺炎。

3、服腐蚀性毒物及惊原尚未控制的中毒者不宜催吐。有严重心脏病、动脉瘸、食道静脉曲张、溃疡病等不宜催吐。

4.如吃大量安眠药或其他毒性大的药物,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催吐。方法是用筷子或汤匙压患者舌根部引吐,吐后灌一大杯温凉的水再次引吐,直到胃内容物全部吐出。

5.误服碘酒,应立即灌米汤或蛋清,然后催吐,反复进行,直到呕出物无碘酒色为止。

6.误服脚气水或皮炎药水,立即用温茶灌服,在后引吐。

7.误服硫酸等强酸剂,用肥皂水

8或苏打水灌服,以中和强酸,然后反复引吐。

9.误服强碱液,可给病人喝些食醋,然后以醋兑水洗胃。

10.误服来苏儿液,可用温水或植物油洗胃,并随之灌服蛋清、牛奶或豆浆,延缓吸收后催吐。情况紧急的中毒,应送医院治疗。

导泻法

经口进入的毒物可能经胃而进入小肠和大肠,特别是服毒时间超过8小时,或者服毒时间虽短但催吐和洗胃不彻底的患者要进行导泻,使进入肠道的毒物迅速排出,避免和减少在肠内吸收。导泻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硫酸镁或硫酸钠(15-30)克,加水一杯(约200毫升)口服。(2)中药大黄面10克,元明粉15克,开水冲服。(3)石蜡油或蓖麻油30毫升口服。

导泻时注意区别病情。如病人呼吸不好,不能用硫酸镁导泻,镁离子会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有些毒物溶解在油剂中会吸收更快,如敌敌畏,此时严禁使用油性泻剂。如果病人十分虚弱,或毒物已引起严重腹泻,则不必再导泻了。

灌肠法

大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解除便秘;降温;为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稀释并道内清除肠道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一、操作前准备(1)评估病人的病情、合作程度、肛周情况。(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及用物:灌肠溶液为0.1~0.2%肥皂水、生理盐水。液体量为成人500~1000ml,小儿200~500ml。温度以39~41℃为宜,降温时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盐水。(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

二、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接管,并排气,夹紧肛管。(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

三、注意事项(1)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液量,如为伤寒病人灌肠,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2)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映,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禁忌证: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肠。(4)操作时尽量少暴露病人肢体,保护病人自尊心,并发防止受凉。(5)肝性脑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钠水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出积气,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以及危重、老幼病人及孕妇等。

一、操作前准备(1)评估病人、环境准备同大量不保留灌肠。(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及用物。溶液温度为38℃。选用“1、2、3”灌肠溶液,即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或选用油剂,即甘油或液体石蜡50ml加等量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120~180ml。

二、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至病床边,病人准备及环境准备同大量不保留灌肠。(2)润滑肛管,将注洗器接于肛管,排气并夹紧肛管,插入肛管7~10cm,放松夹子使溶液全部流入。灌毕再注入温开水5~10ml。(3)捏紧肛管并拔出,嘱病人保留10~20分钟后再排便。(4)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并记录。

保留灌肠

目的: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

一、操作前准备(1)评估病人的病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一般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肠道抗感染用2%小檗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等。灌肠液量不超过200ml。温度39~41℃。(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

二、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解释,嘱病人先排便、排尿。(2)取适当卧位,臀部抬高10cm。(3)嘱病人深慢呼吸,轻轻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缓慢灌入药液。(4)拔出肛管后嘱病人至少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5)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观察病人反应和疗效,做好记录。

三、注意事项(1)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均不宜做保留灌肠。(2)肠道病病人在晚间睡眠前灌入为宜。(3)慢性菌痢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取右侧卧位。

清洁灌肠

目的: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粪便,常用于直肠、结肠X线摄片和手术前的肠道准备。

操作方法为首先用肥皂水灌肠,然后用生理盐水灌肠数次直至排出液清晰无粪便为止。灌肠时压力要低,每次灌肠后让病人休息片刻。每次灌肠的溶液量约500ml,液面距肛门高度不超过40cm。

热疗法

(一)干热法

1.热水袋的使用(1)目的:常用于保暖、解痉、镇痛。(2)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检查热水袋无破损,测量水温,调节温度至60~70℃。

2)将热水袋放平,去塞,一手持热水袋口边缘,另一手灌入热水,边灌边提高热水袋口,以免热水溢出,灌至热水袋容积的1/2~2/3满即可。

3)将热水袋慢慢放平,排尽袋内空气,旋紧塞子,擦干热水袋后倒提,并轻轻抖动一下,检查无漏水,装入布套中。

4)携热水袋至床旁,核对解释后,将热水袋放置在所需部位。

5)用热时间:30分钟。

6)用毕整理用物,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7)将热水袋倒空,倒挂晾干后,吹入少许空气,拧紧袋口存放于干燥阴凉处,以免两层橡胶粘连。

8)洗手,记录热疗的部位、时间及热疗的效果和反应。(3)注意事项

1)对婴幼儿、老年人、昏迷、末梢循环不良、麻醉未清醒、感觉障碍等病人,热水袋的水温应调至50℃以内,并用大毛巾包裹,以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而引起烫伤。

2)热水袋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如发现皮肤潮红,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局部涂凡士林,可起保护皮肤的作用。

3)热水袋如需持续使用,应及时更换热水。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2.红外线灯(1)目的:消炎、解痉、镇痛,促进创面干燥结痂,保护肉芽组织生长,以利伤口愈合。(2)操作步骤

1)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功率的灯泡,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需要时加屏风遮挡。

2)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

3)移动红外线灯头至治疗部位斜上方或侧方,一般灯距为30~50cm,以病人感觉温热为宜。如灯头有保护罩的,可以垂直照射。

4)每次照射时间20~30分钟。

5)照射完毕,关闭开关。应嘱病人休息15分钟后再离开治疗室,以防感冒。

6)清理用物,整理床单位。

7)洗手。记录治疗的部位、时间及治疗的效果和反应。(3)注意事项

1)根据治疗部位选择不同功率的灯头,如手、足等小部位用250W为宜,胸腹、腰背部等可用500~1000W的大灯头。

2)照射面颈部、前胸部的病人,应注意保护眼睛,可戴有色的眼镜或用湿纱布遮盖。

3)照射过程中,应使病人保持舒适体位,嘱病人如有过热、心慌、头晕等,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照射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局部皮肤反应,如皮肤出现桃红色的均匀红斑,为合适剂量;如皮肤出现紫红色,应立即停止照射,并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3.鹅颈灯是利用红外线、可见光线的辐射热作用而产生热效应的。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同红外线灯。(二)湿热法

1.湿热敷法(1)目的:常用于消炎、消肿、解痉、镇痛。(2)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病人取舒适体位,在热敷部位下面垫橡胶单及治疗巾,局部涂以凡士林,上面盖一层纱布。

3)将敷布浸于热水中,用长钳拧敷布至不滴水为度,抖开敷布用手腕掌侧试温,如不烫手即可折好敷于患处。上面可放置热水袋,并盖棉垫或用大毛巾包裹,以保持温度。如病人感到烫热,可揭开敷布一角以散热。

4)及时更换敷布,每3~5分钟一次,热湿敷时间为15~20分钟。

5)热湿敷完毕,用纱布擦净患处,整理用物。

6)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7)洗手,记录热湿敷的部位、时间及热湿敷的效果和反应。(3)注意事项

1)面部热湿敷的病人,敷后15分钟方能外出,以防受凉感冒。2)热湿敷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状况,及时更换敷布,每3~5分钟一次,以保持适当温度。

3)有伤口的部位作热湿敷时,应按无菌操作进行,敷后伤口按换药法处理。

2.热水坐浴(1)目的:可减轻盆腔、直肠器官的充血,达到消炎、消肿、镇痛和局部清洁、舒适的作用,常用于会阴、肛门疾病及手术前后等病人。(2)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协助排便,洗净双手。

2)将坐浴盆置于坐浴椅上,倒入坐浴液至浴盆的1/2满为宜,将水温调至40~45℃。

3)协助病人脱裤至膝部,先用纱布蘸拭,待臀部皮肤适应水温后再坐入盆中。

4)随时调节水温,添加热水时要注意安全,嘱病人偏离浴盆,以防烫伤。

5)坐浴时间为15~20分钟。

6)坐浴完毕,擦干臀部,协助穿裤,卧床休息。

7)根据伤口情况,按无菌操作进行换药,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8)洗手,记录坐浴的时间、所用药液及坐浴的效果和反应。(3)注意事项

1)坐浴过程中,应注意病人安全,随时观察其面色、脉搏等,如病人主诉头晕、乏力等,应立即停止坐浴。

2)对会阴、肛门部有伤口的病人,应准备无菌浴盆及坐浴液,并于坐浴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3)女病人在月经期、妊娠末期、产后两周内及阴道出血、盆腔器官有急性炎症时,不宜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3.局部浸泡(1)目的:用于消炎、镇痛、清洁及消毒伤口等。(2)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病人,作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2)配溶液至浸泡盆的1/2满,调节水温至40~45℃。

3)将需浸泡的肢体慢慢放入盆中浸泡,需要时用镊子夹取纱布反复清洗创面。

4)随时添加热水或药液,以维持所需温度。

5)浸泡时间为30分钟。

6)浸泡完毕,擦干肢体,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7)有伤口的病人,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8)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9)洗手,记录浸泡的部位、时间、所用药液及浸泡的效果和反应。(3)注意事项

1)浸泡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人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发红、疼痛等反应,应及时处理。

2)浸泡过程中,应随时添加热水或药液,以维持所需温度;添加热水时,应将病人肢体移出盆外,以防烫伤。

3)有伤口的病人,需用无菌浸泡盆及浸泡液,且浸泡后按换药法处理伤口。

冷疗法

冰袋冷敷

用品

冰袋(一次性冰袋和重复使用冰袋)。

使用方法

1.先把科技冰放在水里,用手揉,使科技冰膨胀,膨胀到1厘米左右为最佳状态,膨胀好后拿出来把表面的水分擦干,然后放在冰箱里冷冻就可以使用了。

2.冰帽用于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将冰袋剪裁大小后,装入冰帽。冰帽内侧放一层干敷布后,放置头部,使头部除面部外,埋入其中。可迅速降温。

3.随时查看冰袋有无漏水及被敷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冻伤。

注意点

1.高热患者可放置前额、头顶或体表大血管处。

2.头部降温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体温变化,一般体温不宜低于36度。

化学冰袋

用品

化学冰袋又称保健冰袋(采用高分子材料研制而成。有高效蓄冷,降温在-3度低温下,仍保持良好的弹性)。使用方便。

方法

1.将化学冰袋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几小时即可使用或备用。

2.取出经过冷冻后化学冰袋置放身体需要部位。2个化学冰袋可交换冷冻使用。

3.如化学冰袋太凉,可加绒布套包裹。

注意点

同冰袋冷敷。

冷湿敷

用品

盆内盛冰块及冰水、敷料钳2把、敷垫2块、橡胶布、治疗巾。

方法

将橡胶布及治疗巾垫入所敷部位下,将敷垫浸于冰水或冷水中,用敷料钳拧干敷垫,以不滴水为宜,敷于思处,每3—5min更换1次,持续时间15—20min或按医嘱。

温水擦浴

用品

32—34℃温水1盆,内浸纱布或小毛巾2块,大毛巾、冰袋、热水袋。

方法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患者作好解释,头部放冰袋(以助降温并防由于擦浴时体表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脚下置热水袋。

2.协助患者露出擦拭部位,下垫大毛巾,拧干浸湿的小毛巾缠在手上成手套式,以离心方向边擦边按摩,其顺序如下:

①露出一侧上肢,自颈部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自侧胸部经腋窝内侧至手心,同法擦拭另一上肢;使患者侧卧,露出背部,自颈向下擦拭全背部,擦干后穿好上衣;

②露出一侧下肢,自髋部沿腿的外侧擦至足背,自腹股沟的内侧擦至踝部,自股下经腘窝擦至足跟;同法擦拭另一下肢,擦干后穿好裤子,移去热水袋盖好被子。

3.30min后测量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如体温降至38.5℃,应取下头部冰袋。

注意点

1.擦拭过程中,应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如有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应立即停止,通知医师。

2.中暑、高热患者可同时置冰袋于颈、腋、腹股沟等处,协助降温。

3.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易引起不良反应。

4.擦拭腋下、掌心、腹股沟、腘窝、脚心等部位,用力可略大,时间可稍长,有利降温。

冰毯机降温法

医用冰毯全身降温仪(简称冰毯机)降温法是利用半导体制冷原理,将水箱内蒸馏水冷却。然后通过主机工作与冰毯内的水进行循环交换,促使毯面接触皮肤进行散热,达到降温目的。

适用证

冰毯机全身降温法分单纯降温法及亚低温治疗法两种。单纯降温法适用于高热及其他降温效果不佳的患者;亚低温治疗适用于重型颅脑损伤。

用品

1.单纯降温法冰毯机1台,肛温传感器,传感器防护膜,肛表1支,液状石蜡少许,蒸馏水8L。

2.亚低温治疗法同单纯降温法的物品,另备人工呼吸机1台,肌松剂(琥珀胆碱、卡肌宁等),微电脑输液泵,床边监护仪1台。

方法

1.单纯降温法(1)将冰毯机置患者床尾,将主机左侧溢水口旋盖拧下,经注水口向水箱注入蒸馏水约8L,直到见溢水口有水溢出为止,然后将旋盖拧上。毯面上覆盖一层保护层,如薄层尿垫或中单等。脱去患者上农,将冰毯置于患者整个背部。(2)先用肛表测肛温1次,并作记录。连接肛温传感器(有的机器肛温传感器已直接安排在主机上),将传感器防护膜套于肛温传感器顶端后,置于肛门内,约10cm左右深,用胶布固定于会阴部及大腿内侧。(3)接通电源,打开主机开关,约4—6min,待装置循环稳态后,进行下一步操作。(4)用测得的肛温进行校对,方法详见冰毯机使用说明。(5)校对完毕,待肛温正确显示后,设置机温上、下限,一般单纯用于降温,上限设37℃,下限设36℃。将指示灯调节在“制冷”上(冰毯机将根据肛温自动切换“制冷”开关,当>37℃时,机器开始“制冷”,当<36℃时,机器自动停止“制冷”。

2.亚低温治疗法(1)方法同单纯降温法,但设置机温上限为35℃,下限为32℃。(2)静脉滴注加有肌松剂的液体,同时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肌松剂剂量视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而定。一般为生理盐水500m1加卡肌宁400mg,用输液泵控制恒速,速度视病情、体温变化而定。诱导降温时,滴速一般为20—40ml儿,待肛温降至35℃以下,改维持速度,一般为10一20ml/h。(3)复温方法:复温时停用冰毯降温仪,采取自然复温法,复温过程中,必要时可适当使用肌松剂及镇静剂。

注意点

1.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亚低温治疗时应用肌松剂的同时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

2.注意颅内压情况,在条件许可下应放置颅内压监护装置,动态观察颅内压变化,防止脑灌流不足,维持脑压在2.7k Pa(20mm Hg)以下,脑灌注压在8.ok Pa(60mm Hg)以上。

3.观察、记录降温的时间、肌松程度及肌松剂滴入速度,根据肛温随时调节肌松剂的滴速。必要时用肛表测肛温进行重新校对,及时调整机温上、下限。

4.观察降温仪的工作情况,保持降温仪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体位排痰法

于病人手术次日,可给予杜冷丁、可待因镇痛,引流管未拔出时体位排痰要注意:

①检查各引流管连接情况。

②引流管长度要满足体位变动。

③勿使引流瓶发生倒流。

④勿使空气倒流,备有钳子以防引流管连接处出问题时立即夹住。

⑤由于身体挪动有时会发生引流管和皮肤的缝隙漏气,应备好包扎物。具体方法:

A雾化吸入使分泌物水样化和支气管扩张疾患的痰易咳出。

B轻叩法。护士半握拳呈碗口状,腕部贴在胸壁,呼气时随腕关节的屈伸用指尖轻轻叩击前胸部;轻握拳如掌中握一鸡卵,以小指侧规律地叩击,将掌、指伸展,以尺侧叩击。

C振动法。双手分别放在前后胸壁,让患者克服阻力深吸气时使双手发出振动。用于昏迷病人吸痰时。

D体位排痰:已知病灶的位置可采用相应的体位,多个病灶也可采取相应的多种体位下叶基底段采用侧卧、床脚垫高、患侧在上;下叶背段采用俯卧,床脚垫高;中叶或舌段采用患侧背部垫高45°床脚垫高;上叶前段采用平卧位,床脚垫高;上叶尖后位采用坐位采用身体略前倾。

常用急救体位

(1)端坐位。病人坐于床边,双脚垂下。用于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这种病人往往有高血压。心脏病史、突然喘憋、唇舌青紫、咳泡沫血痰。(2)头高脚低位。肩、背垫上枕头等物使上身和头抬高。适用于支气管哮喘、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丧失时取昏睡体位)等病人。(3)头低脚高位。出血性休克病人要尽量把患者下肢抬高,这徉利于血液流经重要脏器以维持有效血液循环。有人估计这样做大约与输500毫升血的作用差不多,因此,吐血、咳血、孕妇不正常阴道出血、严重创伤时,只要发现患者脸色青紫、全身冷汗、心跳加快,脉搏细弱,就马上采取这一体位,而且越早越好。(4)头高脚高位。严重休克病人急救时把头和脚均适当抬高,保证心脏有足够血排出。(5)昏睡体位。中风病人意识丧失、流口水、打呼噜、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若造成窒息是十分可怕的。当务之急是采用昏睡体位,即让患者侧身俯卧,下额略向前突。这样既可防止舌根阻塞呼吸,又可防止呕吐物返流入气道。而一般人常犯的错误是“把头抬高点”。(6)膀胱结石位。患者仰卧。双下肢屈曲。一般在灌肠时用此体位。(7)俯卧位。脸向下躺。头偏向一侧。用于溺水急救。(8)仰卧位。在心肺复苏时患者要去枕仰卧,为了不阻塞气道。在仰卧同时采用举颏、抬颈使头后仰。疑有颈椎骨折的病人则采用举颏法。头部保持不动(这点一定牢牢一记住)。

创伤止血法

外伤出血是很危险的,必须争分夺秒把血止住(不要一见血就手忙脚乱,更不要将香灰、烂棉花、泥土等掩在伤口上止血。这会引起破伤风、气性坏疽、创口化脓,万万要不得)。一般小血管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法,大血管出血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法。

1、加压包扎法

一般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血流很慢,用消毒纱布、干净毛巾或布块等盖在创口上,再用三角巾(可用头巾代替)或绷带扎紧,并将患处抬高。

2、指压法

用手指压住动脉经过骨骼表面的部位,达到止血目的。一般止血压点靠近创口上方,即接近心脏那一端。要想准确找到止血压点,必须熟悉人体血管的来龙去脉。下面对各部位出血的指压方法分别叙述。(1)头颅顶部出血,可把手的拇指压住耳前一指宽、齐耳屏处跳动的颞动脉。(2)头颈部出血,把大拇指放在伤员颈后,四指放在颈前,压迫在气管旁边的颈总动脉。(3)面部出血时,用指头压住下额角前半寸处的面动脉,可止住眼睛以下、下领骨以上的面部出血。(4)肩与上肢出血时,用大拇指放在锁骨上面的凹陷处,向下向后压住锁骨下动脉。(5)上臂上部以下出血时,可将伤臂尽量向背后伸直,背手压迫止血。(6)上肢出血时采用肱动脉指压法。(7)手掌出血时,压迫桡动脉或尺动脉。(8)手指出血时,一手拇指压迫在掌面的掌弓动脉。(9)下肚出血时用两手大拇指按压大腿根中间,可以止住大腿以下的出血。(10)足部出血,可用两手的拇指分别在足背及内踝与跟骨之间压迫止血。

3、加垫屈肢法

此法适用干无骨折情况下的四肢部位出血。如前臂出血,在肘窝处垫以棉卷或绷带卷,将肘关节尽力屈曲,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于屈肘姿势(图19)。其他如腹股沟、肘窝,腘窝加垫曲肢法。

4、止血带止血法

用于四肢伤大出血。一般使用橡皮条做止血带,也可用大三角巾、绷带、手帕、布腰带等布止血带替代,但禁用电线和绳索。上止血带部位要在创口上方,尽量靠近伤口但又不能接触伤口面。上止血带部位必须先垫衬布块,或绑在衣服外面,以免损伤皮下神经。止血带绑得松紧适当,以摸不到远端脉搏和使出血停止为度。太紧会压迫神经而使肢体麻痹;太松则不能止血,如果动脉没有压住而仅压住静脉,出血反而更多,甚至引起肢体肿胀坏死。绑止血带时间要认真记载,用止血带时间不能太久,最好每隔半小时(冷天)或一小时放松一次。放松时用指压法暂时止血。每次放松约(1-2)分钟。凡绑止血带伤员要尽快送往医院急救。

包扎方法

如何清洁伤口

清洁伤口前,先让患者适当位置,以便救护人操作。

如周围皮肤太脏并杂有泥土等,应先用清水洗净,然后再用75%酒精或0.1%新洁而灭溶液(一种常用消毒液)消毒伤面周出的皮肤。消毒伤面周围的皮肤要由内往外,即由伤口边缘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消毒区,这样越靠近伤口处越清洁。如用碘酒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必须再用酒精擦去,这种“脱碘”方法,是为了避免碘酒灼伤皮肤。应注意,这些消毒剂刺激性较强,不可直接涂抹在伤口上。

伤口要用棉球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洗。自制生理盐水,即1000毫升冷开水加食盐9克即成。

在清洁、消毒伤口时,如有大而易取的异物,可酌情取出;深而小又不易取出的异物切勿勉强取出,以免把细菌带入伤口或增加出血。如果有刺入体腔或血管附近的异物,切不可轻率地拨出,以免损伤血管或内脏,引起危险,现场不必处理。

伤口清洁后,可根据情况做不同处理。如系粘膜处小的伤口,可涂上红汞或紫药水,也可撒上炎粉,但是大面积创面不要涂撒上述药物。

如遇到一些特殊严重的伤口,如内脏脱出时,不应送回,以免引起严重的感染或发生其他意外。原则上可用消毒的大纱布或干净的布类包好,然后将用酒精徐擦或煮沸消毒后的碗或小盆扣在上面,用带子或三角巾包好。

怎样包扎伤口

伤口经过清洁处理后,要做好包扎。包扎具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减少感染、减轻疼痛、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即动作敏捷迅速;即部位准确、严密;轻,即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牢,即包扎牢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免纱布脱落。

包扎伤口,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方法,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包扎材料和包扎方法。

包扎材料最常用的是卷轴绷带和三角巾,家庭中也可以用相应材料代替。卷轴绷带即用纱布卷成,一般长5米,三角巾是一块方市对角剪开,即成两块三角巾,三角巾应用灵活,包扎面积大,各个部位都可以应用。

不同方法分类

绷带环形法

这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般小伤口清洁后的包扎都是用此法。它还适用于颈部、头部、腿部以及胸腹等处。方法是: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圈、第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这样固定更牢靠些。最后用粘膏将尾固定,或将带尾剪开成两头打结。

绷带蛇形法

多用在夹板的固定上。方法是:先将绷带环形法缠绕数因固定,然后按绷带的宽度作间隔的斜着上缠或下缠成。即成。

绷带螺旋法

多用在粗细差不多的地方。方法是: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固定,然后上缠每圈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成螺旋形。

三角巾头部包扎

先把三角巾基底折叠放于前额,两边拉到脑后与基底先作一半结,然后绕至前额作结,固定。

三角巾风帽式包扎

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各打一结,即成风帽状。

在包扎头面部时,将顶角结放于前额,底边结放在后脑勺下方,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包绕下颌,然后拉到枕后打结即成。

胸部包扎

如右胸受伤,将三角巾顶角放在右面肩上,将底边扯到背后在右面打结,然后再将右角拉到肩部与顶角打结。

背部包扎

与胸部包扎的方法一样,唯位置相反,结打在胸部。

手足的包扎

将手、足放在三角巾上,顶角在前拉在手、足的背上,然后将底边缠绕打结固定。

手臂的悬吊

如上肢骨折需要悬吊固定,可用三角巾吊臂。悬吊方法是:将患肢成屈肘状放在三角巾上,然后将底边一角绕过肩部,在背后打结即成悬臂状。

注意事项

对较大创面、固定夹板、手臂悬吊等,需应用三角巾包扎法。

操作要领

1.普通头部包扎:先将三角巾底边折叠,把三角巾底边放于前额拉到脑后,相交后先打一半结,再绕至前额打结。

2.风帽式头部包扎: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成风帽状。顶角放于额前,底边结放在后脑勺下方,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包绕下颌。

3.普通面部包扎:将三角巾顶角打一结,适当位置剪孔(眼、鼻处)。打结处放于头顶处,三角巾罩于面部,剪孔处正好露出眼、鼻。三角巾左右两角拉到颈后在前面打结。

4.普通胸部包扎:将三角巾顶角向上,贴于局部,如系左胸受伤,顶角放在右肩上,底边扯到背后在后面打结;再将左角拉到肩部与顶角打结。背部包扎与胸部包扎相同,唯位置机反,结打于胸部。

注意事项

1.一般家庭没有三角巾,但其在急救时用途较广,应配备。制作很简单,用一米见方的布,从对角线剪开即成。

2.三角巾除上述用法外,还可用于手、足部包扎,还可对脚挫伤进行包扎固定,对不便上绷带的伤口进行包扎和止血。

3.三角巾另一重要用途为悬吊手臂;对已用夹板的手臂桢固定作用;还可对无夹板的伤肢想到夹板固定作用。

第二章 常见损伤的救护

常见损伤

损伤是外界刺激作用于人体,给人体组织或器官造成的破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多种多样,比如:

割伤。由利器如刀子、玻璃片、牛皮纸纸边等切割皮肤造成,伤口边缘整齐。

撕裂伤。皮肤被铁钩、带刺的物品划伤,或被动物抓伤、咬伤,伤口裂开,边缘参差不齐,伤口污染较严重。

挫伤。人摔倒后被钝物或硬物击伤或撞伤,皮肤可能不破裂,受伤处淤血肿胀,严重的会造成骨折或内出血。

刺伤。皮肤和组织被锐器如刀子、锥子、针、钉子等刺破,伤口小而深,细菌容易进入并存在于伤口深处,可能引起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感染。

擦伤。多由于摔伤时擦破皮肤、多在肘、膝关节和手掌处,常有沙土嵌入伤口内,容易引起感染。

出血的种类

血液在遍布人身的血管网中不停流动。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3种,当血管被损伤破裂时就会出血。小外伤引起的出血一般不严重。如果损伤较大的血管,就会引起大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出血的种类包括:

动脉出血。动脉血氧含量较高,所以颜色鲜红。动脉血管内压力比较高,出血呈喷射状,短时间内出血量大。动脉出血危险性最大。

静脉出血。静脉血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所以颜色暗红。静脉血管内压力比较低,血液从伤口涌出。较大的静脉出血也有相当的危险。

毛细血管出血。多数损伤都有毛细血管出血,颜色较鲜红,从伤口渗出。

按出血的部位不同,出血又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外出血在身体表面可以见到,内出血在身体表面见不到,但出血部位可以有肿胀、淤斑等。

少量出血

患者伤口出血不多时,可做如下处理:

救护者先洗净双手(有条件时,应戴上防护手套),然后用清水、肥皂把患者伤口周围洗干净,用药棉、纱布或干净柔软的毛巾、手绢将伤口周围擦干。

伤口内如果有沙土或其它微小污染物,可先用清水冲洗出来。

用创可贴或干净的纱布、手绢包扎伤口。

不要用药棉或绒毛的布直接覆盖在伤口上;除敷料外,也不要用其他任何止血物品覆在伤口上。

严重出血

控制严重出血,要分秒必争。最直接、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就是直接加压法:

用干净的纱布垫或布(棉)垫直接按压在伤口上。如果一时没有干净的布垫,救护者可用洗净的双手按压在伤口的两侧,保持压力15分钟以上,不要时紧时松。

如果患者的血渗透了按压在伤口上的布垫,不要移开,可以再加盖一块布垫继续加压止血。

用绷带或布条将布垫固定。若伤口在颈部,则不宜用绷带固定,可用胶布固定。

如果伤口在四肢,固定以后要检查患者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情况,若出现青紫、发凉,可能是绷带扎得过紧,要松开重新缠绕。

当伤口内有较大的异物(刀片或玻璃碎片等)难以清理时,不要盲目将异物拨出或清除,以防止严重出血和加重组织损伤。这时需要采取间接加压止血法:

在伤口周围或伤口两侧垫上干净的纱布垫或布(棉)垫,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将垫缠绕包扎固定,在伤口周围加压止血。

如果受伤处的衣裤妨碍包扎,可先将衣裤剪开。

包扎结束后,要检查患者血液循环情况。检查方法见本书“

外伤包扎

”的相关内容。

尽快送患者去医院救治。

内出血

身体受到外力撞击、挤压时会造成内出血。严重的内出血是很危险的。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间隙和体腔(如外力打击造成的肝脏、脾脏破裂,血液流入腹腔),能导致失血性休克。颅内出血时淤积的血液会压迫脑组织,引起昏迷。血液如果聚集在胸腔,会使肺腔受到挤压而不能扩张,影响呼吸。

发生严重内出血时,患者常有以下特征:受到过外力打击或撞击,皮肤没有破裂,但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如皮肤苍白、湿冷、呼吸变浅变快、脉搏微弱加快、烦躁不安等。

发现患者严重内出血时,要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呼叫急救车。

让患者躺下,使大脑有较多的血液供应,安慰患者,使其尽量保持安静。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神志,守护患者直至急救车到来。

患者如有排泄物或呕吐物,要留交医生检查。

不要给患者吃任何食物或饮水,以防需对患者手术时,因胃内容物大量反流造成窒息。

如救护车短时间内无法到达,应自行送患者去医院,越快越好。

止血的辅助方法

患者伤口出血时,如不怀疑受伤肢体有骨折或其他损伤,可在直接加压止血的同时抬高并支持伤肢,使其高于心脏,有利于止血。抬高伤肢时,由于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可减轻伤处出血、肿胀。

如果怀疑患者有骨折或其他不宜移动伤肢的损伤,在为患者止血的同时要将伤处固定。固定伤肢可限制局部活动,避免骨折段端因活动而给周围组织造成更多的损伤和出血。

鼻出血

鼻子有病或身体某些器官有病,都可能导致鼻出血。在多数情况下,鼻出血很快就能止住,但要警惕这一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严重的问题。处理鼻出血的方法如下:

首先,让患者不要慌张,尽量放松,做慢而深的呼吸。如果血液流到口腔,要吐出来,不要咽下,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让患者坐下,头稍向前倾,以减少血液流入口腔,防止吸入肺部。

捏闭鼻孔约10分钟,以压迫止血。

用浸了凉水的毛巾、手绢或冰袋敷在前额鼻根部或脖子后面,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仍不能止血,要尽快送医院医治。

如果鼻子经常出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原因,对症治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