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创新型员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12:12:56

点击下载

作者:呼志强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争当创新型员工

争当创新型员工试读:

前言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在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一把“金钥匙”。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创新来实现赢利和发展,企业不仅需要领导者创新,更需要大量的员工给企业带来创新的点子和机会。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力?如何让员工自动自发地给企业带来创新的点子?这也是很多企业领导者苦苦思考的问题。

我们先谈一下企业为什么需要创新?

市场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成功经验明天就有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今天是一家威名显赫的公司,明天可能就会面临倒闭。一家公司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源源不断地增强竞争力。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这些年中国企业为世界贡献最多的就是“亿万富翁”,可在企业创新与技术创新上,建树不多。不仅企业领导层的创新能力低下,从员工层面来说,创新能力也不高。

我国社科院曾做过统计,我们11个中国人等于1个日本人的生产率,我们的生产率只是美国的1/12,相当于我们12个员工生产出的效益等于美国1个员工生产出的效益。中国企业如何崛起?唯有创新!

创新,首先应从企业管理者做起。国内一位知名企业管理咨询专家谈到中国企业的发展时曾分析过:“中国第一代老板的看家本领都不高,如同程咬金的三板斧功夫。那么三板斧有用吗?第一次交手有用。在第一次交手中它可能让对手摸不着门路,但第二次、第三次交手,对手可能搞得一清二楚了,要打败对手也就难了。生存天地间,企业的变化至少应该比环境变化快半拍,每次交手都摆出新招式,取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企业领导者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要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去创新,去发展!

不仅企业管理者需要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企业的员工也需要在工作中创新,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中的任何一个普通员工都是创新的源泉,可以创造出无限可能。我们只要积极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够想出新的办法;相反,如果不具备创新意识,哪怕是做得再好,也难以取得成就。就好比同样是写报告,有的人交上去的只是干巴巴的报告,而有的人却会给报告加个花边,虽然看似简单,但却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员工一定要记住:你越有创新能力,你就越有核心竞争力,你的观点和想法就越多,你的能力就越强,升职加薪的可能性就越大。

创新是企业生存之本。就一家具体企业而言,员工层面的创新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但是很多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抱怨员工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什么会这样?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到哪里去了?按理说员工需要创新来提高工作效率,来获得升职加薪,但是现实中能够创新的员工很少。那是因为企业没有为员工提供好的创新平台和创新制度。在一些企业里,管理者一方面在大谈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忧虑员工的创新意识不够;另一方面又在有意无意地压抑员工创新的火花。

很多员工也清楚,卓越的工作业绩往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创新固然艰难,但也确实是创造佳绩的一个最佳途径。所以,只要企业具备创新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并加以有效激励,每个员工都会努力工作,并将创新力发挥到最大化。

创新员工可以无处不在,就看企业怎么培养。不是中国的企业员工没有创新意识,也不是他们没有创新能力,而是企业环境把他们的创新意识给消磨得所剩无几了。实际上,员工的创新是需要管理者精心培养的,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创新,这样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员工工作的成就感。

中国有近800万家的企业,大多对员工创新素养的提升有着强烈的诉求,如何让企业员工都能以创新的态势参与企业运营和发展,这是很多企业管理者苦恼的地方。很多企业对创新要求很迫切,他们请培训师来给企业员工讲课,但是成效都不是很显著。

想创新就要先知道什么是创新,创新不是字典上苍白的解释,通俗来说,别人没想到你想到了就是创新;别人没做到你做到了就是创新;别人没这样用你这样用了就是创新;别人没把这两个东西放一起而你放到了一起就是创新;所有技术表面上看着不新,但串在一起就是创新。

本书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告诉企业管理者如何创新,而是站在员工的角度,为员工自动自发地创新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有利于他们在企业中升职和加薪,这才是员工实实在在需要的东西;员工有了创新的动力和行动,企业自然也会受益匪浅。

企业需要创新,员工也希望借助创新提升自己,这就催生出了这本书。本书不仅为员工提出了创新的益处,还为员工指引了创新的途径和创新的方法,例子多,生动活泼;很实用,不讲虚假概念,使员工容易理解,容易参照!

本书没有空洞乏味的说教,很多案例都来自职场成功员工的经历,例子和理论相结合,分析到位、方法实用、案例丰富、详实,可读性强,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第一章从白领到金领,秘诀就是创新有人曾问过李嘉诚这样一个问题:“你几十年的成功积累为什么还不如比尔·盖茨的几年暴富?”李嘉诚认为主要原因是比尔·盖茨掌握了这个年代最为稀缺的资源——创新精神。他说,创新可以让一个“新品”在一夜之间战胜一个畅销几十年的“名品”。“新品”来自哪里呢?来自员工的创新。在工作中,员工要想改变职场命运就要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创新中。作为员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001 要加薪,先创新

社会每前进一步,历史每翻开一页,无不留下人类创新的脚印。杰克·韦尔奇说过:“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km,你只需加大马力;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要更换铁轨了。”在职场里,你越有创新能力,你就越有核心竞争力,你的观点和想法就越多,你的能力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现代企业里,老板对每个员工的考核,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的优劣,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员工更受老板器重。

3M是一家产品种类数千种的巨型企业,其每年销售量的30%从前4年研制的产品中取得。在3M的年终考核中,人力资源部经理通过问卷问每一个员工:“你今年的工作与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吗?”别小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却蕴含着创新求知战略的灵魂。3M公司已经把创新求知氛围作为一种企业文化,他们尊重并欣赏员工的创意,鼓励每一个员工都要具备这样一些品质:坚持不懈,能从失败中学习,有好奇心,有耐心,能在公司有困难时及时想出好主意等。

许多员工对自己的薪水不满意,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薪水总是上不去。要求加薪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在要求加薪时,要先想想,自己在工作中有没有创新,有没有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如果有,那你的薪水自然会水涨船高。

创新力是最珍贵的财富,如果一个人具有这种能力,就能把握生活的最佳时机,从而缔造出伟大的奇迹。作为员工来说,如果能够懂得如何将创新的思维方式融入解决问题的行动中来,那么,他就能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成为企业抢手的人才。

创新能力正在升级为主宰员工职场命运的重要条件之一。纵观那些升职加薪的员工,他们一般都不是按常规思考和做事的人,而是总能够迸发出新的观点和做法的人。当你摆脱一些条条框框束缚,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时,你会发现,升职加薪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工作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许多人并不缺乏勤奋,也不缺乏知识,但却碌碌无为,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创新精神。其实,创新并不是什么艰难的事,往往是一个新的想法,一个传统之外的方法。

有一句拉丁格言,“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师。”让你的每一个想法和自由的观点在天空中任意翱翔,让你的创新欲望冲动起来吧!在平凡岗位上进行创新

工作中,我们常常期望老板能给自己加薪。薪水是你对公司贡献的回报。要加薪,首先要创新。一个创新,可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利润。对于这类创新型员工,老板会青睐有加,给予高薪也是理所当然的。

来看这样一则故事:

香奈尔公司是法国著名的化妆品公司,享誉世界,它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一名员工在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创新。

香奈尔公司在刚开始创建时一团糟,产品滞销,公司陷入困境。一天,销售部的一位员工突发奇想,并把这一想法向老板香奈尔女士汇报,香奈尔女士听了,十分赞同。过了几天,在巴黎一家报纸上,人们看到了这样一则广告:香奈尔化妆品公司将精选10名丑女于星期六晚上在巴黎大舞台上与各位见面,届时欢迎大家光临。

广告刊出后,一时间人们纷纷议论,那个星期六晚上,到场参观的人非常多。帷幕拉开,丑女们鱼贯而出。果然一个个都长得奇丑无比。观众们顿时纷纷摇头,大家无不惊叹:“竟然会有这么丑的女人!”这时只见香奈尔女士神态自若地走上台对大家说:“为了展示本公司化妆品的神奇功效,请各位朋友稍等片刻,让丑女们化妆,让她们以另外一番容颜来感谢大家今天的光临。”

过了一会儿,随着音乐幕布再起,丑女们再次登场,与前面不同的是,这次她们在香奈尔化妆品的修饰下“旧貌换新颜”,在霓虹灯的映衬下竟然显得有些美艳。这时,观众无不叹服,自此香奈尔公司声名鹊起,其生产的化妆品成为了市场的宠儿。

那名提出这个创新性方案的员工拯救了整个香奈尔公司,不用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他得到了重用,升职加薪是必然的。

可以说,那位员工的创新性方案对刚起步的香奈儿公司来说是决定性的。此时,创新就像一把魔杖,而且是一把能让公司发展壮大的魔杖。因此,如果你要想成为公司离不开的人,就要向香奈儿公司的那位员工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进行创新。

全国劳动模范邓建军是江苏省常州市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电气技术工人,自学了200多册专业书籍,参与公司技术创新项目近500个,其中独立完成150个,给企业创造了3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王洪军是一汽大众有限公司焊装车间的一名钣金整修工,发明制作钣金整修工具40余种,提炼出123种钣金修复方法,创造的“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工人。他是一位普通岗位上的工人,可不普通的是他爱学习、爱钻研,立足本职进行创新,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个人也获得了较高的荣誉。

他们的创新故事启示我们,不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只要想创新,不断学习,不断钻研,都会有所建树。

总之,不管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也不管我们从事的是哪一个行业,幸运之神都会偏爱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和员工,创新能为企业或个人事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时机。任何员工都是创新源泉

创新并不只是来自于经验非常丰富、头脑十分灵活的个别员工。任何一个通员工都是创新的源泉,都可以创造出无限可能。每位员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各自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学识、经验、技能和思维方式。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依据自身的经验和理解能力,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所思所想也不尽相同。很多创新正是看别人看见的,却想别人想不到的。

既然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创新,为什么一个具有创新力的团队那么稀缺呢?原因就出在企业管理者的身上。人们常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创新中也存在相似的问题。没有不能创新的员工,只有不会提升和激发员工创新力的企业管理者。那么企业管理者该如何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呢?1. 唤醒创新意识

每个员工身上都具备创新能力,但他们中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一点,更不用说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点了。企业管理者需要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并相信自己,人人都可以创新。创新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只有创新才能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更大的进步。2. 提升创新能力

每个人的基本创新能力都是有限的,但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实践、训练而逐步得到提高。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思维游戏、实战演练、创新竞赛及其他各种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3. 引导和鼓励

创新力有了一定的引导才能显出其效能,企业管理者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和开发员工的创新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引导员工进行创新,将创新汇聚到一致的大方向上。同时,创新是个永久持续的过程,需要企业管理者持续地鼓励员工,以推动创新长久保持动力。

讲完了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对于员工来说,自己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呢?1. 积累知识

在进行任何一项创新之前,你的头脑中总要有一些预备性的知识,把这些知识作为铺垫或者跳板,然后才能构想出改进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所以你所掌握的知识往往决定了你的创新水平。2. 善于观察和实践

创新是对旧有事物和旧有格局的否定,是对潜在力量的挖掘,所以离不开坚持不懈的观察和实践。创新往往在观察与实践中得到突破。3. 创新需要训练

创新既然属于一种思维和心理领域的内容,那么它肯定可以而且必须经过训练。盲目的创新不但无助于你的工作,反而会给你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你试着按照上面三点去做,你将会慢慢培养起创新的意识,养成创新的习惯,那你在工作中将会显得与众不同,必将脱颖而出,为公司创造较大的效益,你离升职加薪也就不远了!002 带着思想去工作

在IBM公司,所有管理人员的办公桌上都摆着一块上面写有“Think”单词的金属板,这个单词的精髓被IBM的创始人华特森发挥到极致。

有一天,华特森一大早就开始主持一个销售会议。会议一直进行到下午,气氛非常沉闷,华特森让大家提一些建议或意见时,也没人说话,个个都显得焦躁不安。这时,华特森站起来,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Think”,然后对大家说:“别忘了,我们都是靠思考赚得薪水的。”从此,“Think”成为了华特森和其公司员工的座右铭,员工们都养成了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办法的习惯。

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最为宝贵的人才已经不仅仅是高学历、高工龄、高度敬业的人了,富有智慧的头脑、懂得带着思想工作的人也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才具有很强的创新力,一个思维明智的人做起事来会事半功倍,能以较低的投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而一个思维保守落后的人即使努力了很久,结果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因此,每家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虽然考核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不谋而合的,那就是都喜欢聘用肯动脑工作的员工。

过去,大多数企业里的工作都是以体力劳动为主,需要员工动手工作就可以了。而现在,企业要发展不仅需要技能熟练的工人,更需要能够适应新的形势、用大脑工作的创新型员工。

读了下面这则富有启发性的故事,相信会使你从中体会到创新力是一种多么重要的工作能力。

以前,智利有一个饱受干旱缺水之苦的小村庄,这里除了雨水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水源,所有村民全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

为了解决这一生计难题,村民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找人负责每天往村子送水。

有甲、乙两家送水公司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都表示愿意承包这项工作,于是村民与这两家公司同时签订了送水合同,分别负责为村子东部和村子西部的村民送水。

甲公司派出一名叫罗伯特的员工负责村子东部的送水任务。罗伯特在接到任务后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在村子东部修建了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然后每天在两里之外的小河与村庄之间犹如钟摆般地来回奔波,用他的两只桶从河中打水运回村庄的蓄水池中。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蓄水池中总能有足够的水随时满足村民的需要,罗伯特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挑水、送水。尽管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尽,但是罗伯特看到每天领到的薪水,不但不觉得辛苦,而且还心满意足。

乙公司派出一名员工汤姆斯负责村子西部的送水任务。汤姆斯在接到任务后并没有像罗伯特那样马上投入工作,在接下来几个月里村民都没有见到这位送水工的身影。村子西部的居民纷纷到村子东部的蓄水池中挑水,这让罗伯特兴奋不已,每天他可以挑更多的水,挣更多的钱。

汤姆斯这段时间都在忙什么呢?原来他正忙着制订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打算修建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4个月后,公司老板让汤姆斯按照这份计划书带着施工队和一笔资金来到村庄,用了半年的时间修建了一条由河流通往村庄的送水管道,每送出一桶水他便可以赚到1分钱,这样,不必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就能赚到不少的钱。

不仅如此,汤姆斯还想到饱受干旱缺水之苦的村庄不仅这一个,其他有类似问题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于是,他又制订了一份新的商业计划书,打算将他的这套送水系统推广到更多的村庄,解决更多人的用水难题,每天送水几十万桶,为公司创造极为丰厚的利润,当然,汤姆斯自己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薪水。

从以上汤姆斯和罗伯特各自做法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创新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职场竞争的成败。缺乏创新力,选择用“水桶”这一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工作,虽然你可以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你需要一直不停地劳作,一旦停滞下来,“蓄水池”没水了,你就拿不到薪水了。发掘你的创新力,不像罗伯特那样一味地卖苦力去“运水”,而是像汤姆斯利用智慧“修建管道”一样,尽管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却是较为经济的办法。这需要及时转换自己的思路,需要优化思考,需要学习进取。做到了这些,你将感到工作是轻松的、高效率的,你的个人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领导也会因此而赏识你,你将成为公司今天最器重的员工,将来或许能成为企业的领导。培养你的创新习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需要大量的飞行员,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被指派去设计一项能够挑选出最佳轰炸机飞行员人选的性格测试系统。为此,吉尔福特使用了智力测验、评分系统及面试等多种方法。然而空军委派了一名没有经过心理训练的退役空军飞行员协助他的工作却使他大为恼火,因为他不信任这名退役空军飞行员。

于是,吉尔福特与退役飞行员分别挑选了不同的候选人各自进行试验。然而在随后的工作评审中,吉尔福特挑选的飞行员被击落毙命的人数远多于退役飞行员挑选的人选。吉尔福特为此沮丧不已,甚至想要自杀,但最终他没有那样做,他决心要找出其中的原因。

几番询问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原来退役飞行员问了每位候选人同一个问题:“你在飞越德国时,如果遭遇德军防空部队的炮火袭击时会怎么办?”他淘汰了所有回答“我会飞得更高”的候选人,而挑选了违反飞行条例准则的人,例如那些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我会俯冲”、 “我会‘之’字形前进”或“我会转圈,掉头避开火力”的人。因为德国人也知道飞行准则,因而他们的战斗机会停留在云端,准备将遭遇炮火后会飞得更高的美国飞行员击落。而那些与众不同的、具有创新能力而不局限于规则的飞行员才会有可能幸存下来。

缺乏创新能力的飞行员更容易丧命,同样,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和员工更容易在竞争中落败。美国最负有盛名的管理学大师、《追求卓越》的作者托马斯·彼得斯曾说过:“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在企业里面,拥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员工一般都具有下面几个习惯。1. 首先理解,然后创新

创新的关键在于首先要了解创新的前提:到现在为止,这个令人感到麻烦的棘手问题,公司还没有其他人能够真正解决,而你的创新能将这个问题完全解决。否则,只会生产出一个自认完美,而老板并不需要的创新主意。2. 先做重要的事情

每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在面对可遇不可求的机遇和关键问题时会首先去做。他们绝不会先挑选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来做,即使这些事情省时省力。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们绝对不会去做。3. 充满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说:“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要浪费时间用别人的方式来生活。要想做出成绩,唯一的方法就是爱你所做的事情。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这些事情,就要继续找,千万不要停下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一般都热情十足,不管从事任何事情,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品质,不仅可以让一个人获得幸福,还可以让他获得成功。

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上面的这些习惯,如果有,你就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如果没有,就要努力培养创新习惯,向创新型员工迈进了。整天想着去发现

想创新,就需要我们主动地去思考,主动地去想办法。曾有人夸赞牛顿的卓越成就,牛顿则笑笑说:“我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整天想着去发现。”“整天想着去发现”是一种积极主动去创新的表现。如果连想都不想的话,即使创新的机遇就在眼前,它也可能如过眼云烟,瞬间消散。“时刻想着去发现”的思想必须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够洞察创新的时机,才能为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机遇。蒙牛集团的总经理杨文俊在工作中就曾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创新方案,究其原因,他说,这些源于他“整天想着去发现”。

2002年2月,时至春节,杨文俊在深圳沃尔玛超市购物时发现人们购买整箱牛奶搬运起来非常困难。由于当时是购物高峰,很多汽车无法开进超市的停车场,而商场停车管理员又不允许将购物手推车推出停车场,消费者需要来回好几次才能将购买的牛奶及其他商品搬上车,这一细节引起了杨文俊的重视。

此后,杨文俊就不断在思考这件事情,整天想着怎么样才能方便消费者搬运整箱的牛奶呢?一次,杨文俊购买了一台VCD,往家拎时拎出了灵感:

一台VCD比一箱牛奶要轻,厂家都能想到在箱子上装一个提手,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牛奶包装箱上也装一个提手,使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便利呢?

这一想法在会上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并马上得以实施。

这个创新使蒙牛当年的液体奶销售量大幅度增长,同行也纷纷效仿。

现在看来,这一创新很简单。可当时为什么只有杨文俊能够发现消费者搬运整箱牛奶困难这一细节,并提出来创新的解决办法呢?因为他具有创新的意识,能够“整天想着去发现”。

有些人将工作看做“差事”,是用来“应付”的,他们日复一日地工作,却没有创新意识;而有些员工将工作当成自己的责任,整天想着去发现,创新的念头和思路也就源源不断地涌现了。

能不能创新是能力问题,而想不想创新则是态度问题。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杨文俊一样,将创新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工作中开拓自己的思路,努力寻找创新的方法,必将开垦出一片崭新的空间,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003 结果给老板,问题留自己

设想,如果一家公司的老板每天都在处理员工遗留给自己的问题,那么这家企业还能发展多久?

员工把问题丢给老板,意味着本来属于员工应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而且分散了老板的注意力,当这些琐事耗费了老板的大量时间,造成一家企业的核心决策没有得到慎重考虑时,这家企业的发展就会遭遇危机。

惠普前首席执行官高建华就曾谈到这一点,他说:“惠普这样的跨国公司不提倡员工整天努力拼命地工作,而提倡员工聪明地工作,希望员工能在工作中开动脑筋,想出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拿新产品的推广工作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企业来讲,它犹如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是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的有力武器;对公司而言,它是提高销量,保持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对员工来说,它是提升业绩,体现个人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企业怎么做才能确保新产品的成功推广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一则成功案例。

20世纪50年代,美国有一家企业研制出了一项新产品,企业内部人员都相信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一个新产品对于市场、对于消费者、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陌生的,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必然会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呢?

正在该企业为此苦恼不堪之时,美国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布大功告成。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该企业一位员工认为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于是将自己想出的点子告诉了老板,老板一听赞口不绝,就按照这位员工的想法,在人造卫星即将升空之际,郑重其事地给美国五角大楼写了封信,要求在这颗即将升空的卫星上做新产品的宣传广告。

五角大楼官员看完这封信后不禁嘲笑道:“这家企业的员工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竞想出如此弱智的想法!卫星上天后,有谁能看得见上面的广告呢?难道要给外星人看不成?”当然也就没有答应该企业提出在卫星上做广告的要求。

不过后来,这件事从五角大楼传出,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笑料。还有一位媒体记者在得知这一奇闻后,特意前来采访,并在报纸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这件趣事虽然不像人造卫星那样举世瞩目,但这则新闻却同人造卫星升空一样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共知的一条新闻。就这样,该企业没有投入一分钱,却为新产品做了广告宣传,被全美国人所了解,迅速打开了市场,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其实,该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在人造卫星上做广告宣传,它申请在人造卫星上做广告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使这一荒诞不经的想法引来人们的注意,尤其是媒体人士的关注,制造轰动效果。五角大楼官员在得知企业的这一真实用意之后,不禁感叹这家企业员工的才智过人。

倘若你就是该公司的员工,老板将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交给你,你会怎样应对呢?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只要老板肯出钱,在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广告不就解决了?”如果老板说资金短缺,你可能会说,那就找一些不是太知名的媒体,这样宣传效果可能会稍差一些,但可以为公司节省一笔资金。如果老板说一点资金都没有,你可能会火冒三丈地说:“没资金做什么市场推广?新产品打不开销路,只能怪公司没有钱,不能怪我不办事。”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职员必须停止把问题推给别人,应该学会运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感,着手行动,处理这些问题,让自己真正承担起责任来。”

创新型员工在遇见问题时会这样做:首先,他们不急于去找解决办法,而是思考这个问题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从根源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是否可取或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时,他们会求助于周围的同事,集思广益,共同商量后制订一个最佳方案,并在执行方案时改进或更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求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理想效果。最后,只要把结果向老板汇报即可。能及时解决问题

企业的发展不可能风平浪静,老板的才能也不可能没有欠缺。此时,你知道对于企业老板们来说,哪一种员工在自己的心中最有分量,哪一种员工最能脱颖而出吗?

那就是积极献计献策,找新方法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创新型员工!

优秀的员工会在老板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而那些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逃避责任的员工,永远都不会得到老板的赏识,也无缘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力量。

年关将近,公司派小K去异地收回一笔10万元的货款。小K领命后,搭乘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这家欠款的公司。他在大厅里苦等了几个钟头,对方的负责人终于出现了,开口就是一大堆不想给钱的理由。小K只好和对方周旋起来,费尽了口舌,并告知对方如果需要时间走流程或是筹集资金的话,他可以

每天来公司等。终于在两个小时之后,小K收到了那笔为数10万元的货款,尽管那位负责人十分不悦。他拿着客户开出来的现金支票,火速赶到发出支票的银行,希望能够立刻打到公司的账户上,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

不料,当小K将支票交给银行工作人员时,对方却告诉他,这个账号的户头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往来资金,而且那个账号内的存款也不足10万元,他的支票根本无法兑现。

小K顿时明白,这是那个负责人故意刁难自己的小动作,当下便想冲回该公司,和他大吵一架。但小K努力地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同时在想该怎么办。他简单地向柜台营业员陈述了自己的窘困状况,并询问他的支票因对方存款不足而遭到退票,究竟差了多少钱?

由于他态度诚恳,柜台营业员也热心地帮他查询,得到的结果是,户头内只剩下九万九千元,与他的支票金额差了1000元钱。

看来是这个负责人存心为难他,这笔货款可真是凶多吉少了,他同时也觉得很委屈,真想打电话给老板说自己处理不了这事,让老板自己想办法吧。

可他转念想了想,这是老板交给自己的任务,如果自己没完成,那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委屈也白受了,于是小K决定自己想想办法。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对方账户里的钱不够10万元,差了1000元,于是,他从身上掏出1000元钞票,交给柜台营业员,存入那个客户的账号里,补足支票面额的10万元,再将那张支票兑现。这样,小K经过一番波折后终于将回款要了回来。

回到公司后,他将回款交给了老板,并诉说了自己的经历。老板对其表现大为赞赏,除了补偿给小K1000元外,还多给了他2000元作为奖励。

这样一个处理问题速度快又得当的员工,自然会成为老板心目中最优秀的员工。所以,出现问题后我们不要马上就请示老板,要试着自己去解决。企业不是避难所,是一个家,只有对这个家庭做出真正贡献的人,才有资格享受这个家的成果。

工作中,老板看重的是业绩,要的是结果。老板聘用一个人,给他一个职位,给他与这个职位相应的权力,目的是为了让他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与这个职位相应的工作.。

作为员工,想得到老板的器重,首先必须使他信任你。要想获得老板的信任,就需要你想方设法地去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动脑子分析问题并能妥善解决问题,做到面对任何问题都能不动声色,泰然处之并妥善解决。一名优秀的员工,会把问题留给自己,把好的结果告诉老板,他们自然会得到老板的青睐和提拔。妥善地解决问题

刘飞是一家服装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在他刚工作不久时,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就出了大问题——有一批针织外衣的原料,因为没做好缩水测试,致使成品出现了遇水缩小的情况,无法发货。一旦这批制成品作废,将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老板急忙召集相关人员连夜讨论处理的办法,正巧刘飞是负责这批货的销售人员,也参与到其中。

在讨论会上,从技术部到销售部,大家七嘴八舌,纷纷出主意,可是全都是类似以次充好或者干脆当作次品卖掉的馊主意,没有一个让老板满意的。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刘飞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主张把所有缩水成衣重新加工,根据实际尺寸制成相应比例的童装,这样既可以减少公司的经济损失,也可以避免影响公司的名誉。刘飞的建议得到了老板的认同,老板立刻拍板决定由技术部负责设计,并由刘飞负责监督和联系销售。

不久,童装完成了,但在刘飞检查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不合格的次品,产品整体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于是他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坚决要求返工,并为此得罪了一些人。老板在得知这件事后,找他谈话,拍着肩膀告诉刘飞:“你做的是对的,公司的名誉和品牌最重要,如果再有什么问题,让他们直接来找我。”

在老板的支持下,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制成后的童装也很快找到了销售商,并且销量出奇得好,歪打正着。此后,公司又建起了童装制作车间,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而刘飞也因为这次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老板的嘉奖,在1年后,荣升公司销售主管。

这个案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事一定要妥善、合理,尽力地为企业解决问题。面对问题时要站在企业未来发展的高度考虑,不能一推了之,或者蒙混过关。谢巴尔德曾是英国大都会总裁,他在位时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要么奉献,要么滚蛋。”他一再强调,身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就要“在其位,谋其政,不要找任何借口说自己不能够、办不到”。

有一次,谢巴尔德让一名员工去做一件很难办的事,结果他没有完成,他说自己尽力了,并说出许多客观理由,最后说无论怎么样,这件事都“办不到”。他还挑出了这件事情存在的很多问题。

谢巴尔德听完之后,觉得这个下属就是不想去做,怕牺牲自己的利益,以为只要找到问题就可以了。

于是,他便轻声地对下属说:“够了,我需要的不是这些好理由,而是要你仍旧照我的命令去做,否则你就不要做这个部门经理了。”

谢巴尔德的做法很正确,他就是要让这位下属明白:任何一个人都能看见问题,但最重要的是谁能够解决问题,而不是随便找个理由去推脱。在职场上,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人,才是老板需要的人才。

如果你总是不能妥善地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就会成为你工作的负担,这样,不只是你本人的不幸,也会成为老板的不幸。

在美国鲑鱼市场上,主要有红鲑鱼和粉红鲑鱼两大品种,有两家大企业分别经营两大品种,竞争十分激烈,多年来胜负难分,但各自都在广告词中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经营的品种胜过对方一筹。

初期的赢家是销售粉红鲑鱼的那位销售商,无论知名度、销售额和利润都比对手高。

销售红鲑鱼这家企业的总经理立即采取对策。他声色俱厉地对推销人员训斥道:“给你们90天时间,缩短这个距离。”

销售人员苦苦思索,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只在罐头上多设计了一条标签。3个月后,红鲑鱼的销售量大幅回升。开始,大家以为是偶然现象,又过了3个月,仍然直线上升。总经理十分高兴,召见了推销人员。人们向他汇报,全是那条标签上的字起的作用。原来,那标签上写的是:“正宗挪威红鲑鱼,保证不会变成粉红。”

总经理拍案叫绝,重赏了他的部属。

一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指出:“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创新型员工在遇到问题时,敢于做出判断,大胆地去拿主意,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知道,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自己才能迎来新的契机;否则,只能被打入冷宫。004 激发大脑中的无限创新

日本一支探险队来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准备在南极过冬。他们冒着严寒建立了一个基地,又开始铺设管道以便把船上的汽油运到基地。他们把一根一根的铁管连起来,形成一条输油管。由于事先考虑不周到,带去的管子都用完了,可还没有接到运输船上。他们傻眼了,在船上翻箱倒柜也没找到可以替代管子的东西。如果发电报请求国内运来,至少要一个多月。不接通输油管,基地就没有取暖的燃料,大家都会冻成“冰棍”。怎么办?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毫无办法。

这时候,队长想出了一个奇特的好办法。他建议用冰来做管子。他们先把绷带缠在已有的铁管上,在上面淋水,水很快就冻成冰了。然后他们拔出铁管,就做成了冰管子。把它们一截一截接起来,想要多长就有多长……

工作中,总是有员工抱怨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是因为手中的资源太少。而创新型员工根本不看资源的多少,而是凡事都讲创新。只要有了创新,即使资源有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过程,不要指望别人将所需资源全部准备妥当,只等你来“拼装”。企业需要你开启自己的智慧,积极地去寻找资源,没有资源也要努力创造资源。

请记住:你的创新头脑就是最大的资源。

很多事物既有自己的特性,也有内在的联系。吴甘霖先生在他的著作《我们都是创新天才》中指出,一流的创新者最懂得因地制宜,他们能够把自己的创新和实际相结合,既能顶天,又能立地。顶天指的是有所突破,立地指的则是求实,要符合现实生活的客观规律。

他举了个因纽特人使用电话的例子:

因纽特人长期过着原始生活,他们有个在别人看来很奇怪的特点,就是形象思维能力很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则很弱。他们没有数学概念,不会读数,也不会计数。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可能记住别人的电话号码,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别人。即使给他们安了电话,也只是一个毫无用处的摆设,没有人会用。

如果要你在因纽特人中推广电话,你会怎么做?是耐心地从教他们识数开始,还是发给他们每人一本电话使用手册?

加拿大政府在给因纽特人推广电话时,可真是伤透了脑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政府官员们特意请来了思维学家,大家凑在一起商量,怎么才能让因纽特人用上电话。

思维学家突然想到,既然因纽特人形象思维能力很强,那么他们就能很容易记住海豹、海象之类的动物。为什么不在这点上做文章呢?

可以将从0到9的每一个数字,都用一种动物来代表,如用海豹代表数字1,那么就在电话的号码键上画上一只海豹。同样的道理,海象代表2,鲸鱼代表3,北极熊代表4,北极狐代表5,北极狼代表6……

这样一来,因纽特人在打电话时,只要按顺序按动物形象就行了。例如,某个人的电话是4312,那么只要在电话机上拨北极熊、鲸鱼、海豹、海象就行了。这样,因纽特人很快就学会了打电话。

创新就要有所突破,破除旧规矩,开辟新道路,因纽特人无法记住数字,只能通过形象思维来记忆,依照这一特点,突破常规的电话使用方法,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办法,这样的创新才切实可行。

你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工作中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很多,需要我们改进的地方也很多。时刻激发大脑中的创新思维,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得更为完美,做出最让我们满足、值得骄傲的成绩。否则,创新的火花一旦熄灭,古板的思想只能让你盲目地工作,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事情,如此呆板的员工终会被淘汰出局。拥有创新的方法

开拓、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助力器,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具有开拓创新能力是金牌员工的重要标志。员工不仅要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信息以及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常规方式来处理大量的事务,更重要的是能从已知的大量知识、信息中通过鉴别、分析、判断、权衡利弊等来设计一种全能、正确、高效的方法来处理、解决问题,以达到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某国烟草公司派了一名推销员去海湾旅游区推销该公司的“皇冠牌”香烟,但该地区香烟市场已被其他公司的品牌所占领,该推销员苦思无计,在偶然间受到了“禁止吸烟”牌子的启发,他就别出心裁地制作了多幅大型广告牌,广告牌上写上“禁止吸烟”的大字,并在其下方加上一行字:“‘皇冠牌’也不例外。”结果引起了游客的浓厚兴趣,竞相购买“皇冠牌”香烟,为公司打开了销路。

作为一名员工,要想激发创新灵感,找到创新的方法,为公司作出更大贡献,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自己的企业

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员工,不仅应该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而且要熟悉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由于企业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的战略及规划也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一个员工如果不主动获取这些变化的信息,终将落后于公司的发展步伐。而一个跟不上企业发展步伐的员工,就难以为公司出谋划策,或者即使提出了建议,也没有多大价值和实际意义。了解公司是为公司提出创新点子的前提。2. 勇气和胆识

毫无疑问,一个员工要想拥有创新思维,首先要拥有勇气和胆识。因为按照一般规律,员工的创新性建议可能会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切合实际的,所以很多员工因为这一点而不敢向老板提出自己头脑里的建议。其实这大可不必,实际上,即使是管理者的创新想法,同样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切合实际的。理解了这一点,员工也就不用担心提出的建议因为不切实际而被老板笑话了。如果10条建议中有一条或两条是有价值的,那这成功率就已经很高了,这一点创新的火花就足以让企业保持发展的活力。但是,如果连提出建议的勇气也没有,那就更别谈什么创新了。3. 留心观察和审视工作的内容和环境

只有经常思考如何使工作更具效率,获得有用方案的几率才会较高,所谓“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员工总是马马虎虎,没有一点儿敬业精神,他又怎么能提出有创新的建议呢?因此,我们在平时就要留心观察和审视工作的内容和环境,发现问题的症结。4. 陌生原理

为帮助人们突破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势,现代创造学总结出一些有用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这些原理和方法,能帮助我们自觉地抵制和克服上述各种思维障碍。例如,创造学中有一条原理叫作陌生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要学会用陌生的眼光看待事物,哪怕再熟悉的事物也不例外。也就是说,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学会暂时忘掉已知的东西,对事物从根本上重新思考。通过这种根本性的重新思考,来帮助我们抵制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势的束缚。如果我们善于运用这样一些方法,就可以自觉地抵制上述各种因素的干扰,实现思维的创新。创新不是精英的专利

比尔·盖茨曾说:“好的创新如原子裂变,每一盎司的创新都会带来无以计数的商业利润。”

现在的市场竞争激烈,公司要从众多对手中胜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不断创新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声誉。很多公司中非常经典的创新都是公司内部员工为企业完成的,当然“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他们也因为出色的创新而深受老板器重,并得到丰厚的回报。

海尔集团鼓励员工创新,在这种机制和文化下,海尔涌现出很多创新的功臣。

海尔集团员工张亮亮发明的“七头六臂”焊接工装,可以同时使用六把焊枪,免除了焊工来回奔跑之苦,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空调器厂喷粉车间操作工王涛,发明了并联式挂具法,由过去一个挂具挂20个固定片,增加到能挂100多个固定片,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使一个班组2天完不成的任务,现在仅用2小时就完成了。

李少杰是海尔众多争创一流员工中的一员,面对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钣金生产线,他硬是将钣金线的节拍从25秒/台提高到创世界纪录的18.5秒/台。于是,李少杰和其他9位表现突出的员工被企业评为2004年度海尔功臣。

海尔有一位女员工在生产线上做电脑板焊接,用的焊枪是进口的,但是用不了多久芯就会烧坏,坏了就得换焊枪,1000多元一把。她和做钳工的对象商量:能不能换个芯接着用?半年后,这位钳工逛电子城时发现—种芯,3.5元一个,买回来装上能用。这位女员工后来获得了这一年的年度创新大奖。

海尔员工通过创新,把自己的荣誉、事业、智慧和企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是由于这些员工的创造性劳动,海尔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和超越。

成功学导师拿破仑·希尔认为:创新并不只是某些行业的专利,也不是超常智慧的人才具有创新的能力。

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个人都有某种创新的能力。别以为我们既不是决策者,也不是精英,就与创新无缘。我们如果能像海尔员工一样,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找准一个点,将最切合实际的、平日被忽略的进行小小的改进,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也许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要坚信:创新不只是精英们的专利,我们也能创新!005 人人都有创造力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那些天资聪颖、考试成绩优异的人有望成为创新人才,而学习成绩平平者不可能成为杰出的发明家。但是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商与创造力之间并没有多大相关。国外一项调查研究发现,“高创造力组”的平均智商低于“高智力组”的平均智商。这说明创新思维的培养只需要平均智商,而高智商的人并不一定具有高创造力。人们往往把创新想象得太高深、太神秘、太复杂,并因此阻碍了他们的创新。

把电梯装在楼房外——这一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就是一位清洁工的创新。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增加一部。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的最佳方案是在每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电梯,这样酒店就必须关闭几天,否则尘土飞扬,客人也不会来光顾。听到他们谈话的清洁工说:“我要是你们,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工程师和建筑师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这一想法叫绝。由此可见,创新思维不是极少数人的特异禀赋,很多人都有这个能力。人人都有创造力,但并不是都可以成为现实,只有给每个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和条件,就可以把每个人身上潜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

发挥潜力时我们要注意:1. 不要相信“只有一个答案”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是有的,但是不多。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是不确定的,它有许多正确答案。如果我们认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就会失去大部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失去的也可能是我们最宝贵

的创造发明成果。2. 不要相信“遵守规则”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对于这个世界很重要,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这是对的。但是不能由此一概而论,形成僵化的思维定势,“不敢越雷池半步”。

创新思维要求我们具有突破性,即经常反省已经设定的规则:为什么这个规则会是这样?我们可不可以改变这个规则?这个规则还有用吗?使思维流动起来,激励人去探究,创造新的模式。3. 不要相信“隔行如隔山”

现在许多人强调专业对口,说隔行如隔山。其实并不妥当,过分强调会导致人闭关自守,画地为牢,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失去很多的创造机会。无数的事实证明,许许多多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因为走出了自己狭窄的领域,才有了创造的成功。例如,柯达彩色胶卷的发明家乔治·伊斯曼原来是一家银行的记账员;安全剃刀的发明者金·坎伯·吉利原来是一个酒厂的推销员;充气轮胎的发明家约翰·布埃德·邓洛普原来是一名兽医;圆珠笔的发明者拉迪斯罗·伯罗当过雕刻家、画家和记者,等等。4. 不要相信“自己没有创造力”

人的一切局限都是他自己设定的,这在心理学中称为“自我设限”。对创造性思考、创造力而言,最大的障碍就是自认为“我没有创造力”。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我们为自己设定了界限,为自己戴上了“脚镣、手铐”,自我封闭、自我僵化。所以,创新性思维必须首先相信自己有创造力,必须相信自己的创新是有价值的。

只要不轻易相信“自己没有创造力”,不自己否定自己,每个人都能够创造成功。激活自己身上的创造力

其实人人都有创造力,哪怕是弱智愚者。

著名作曲家罗忠熔之子罗铮先天智障,他对数字几乎没有概念,扳手指做加减法也会把他难住,甚至对电话号码也浑然莫辨。由于方向感差,他若是独自在大街上,根本就无法回家。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对音乐有着超常的领悟力,当这一切通过视觉艺术浑然天成地表现出来时,乐坛、画坛为之震惊。凡接触过他和他的作品的人,对此都深信不疑。罗铮开始画画是在1992年年初,他偶然用毛笔在一张废纸上画了两个圆圈,罗忠熔觉得这两个圆圈里面透露出一种天真稚拙的情趣,就把它挂在墙上。后来一位画家朋友看见了也觉得很有意思,便建议让罗铮试试画油画。罗铮的第一幅画是《爸爸的第二弦乐四重奏》,这幅画简直太贴切了,这就是罗忠熔那幅音乐作品的全部乐思架构和内容。同样罗铮所创作的匈牙利现代音乐大师利盖蒂音乐画,使利盖蒂本人在看到这幅画的彩照后大为震惊,认为罗铮对他的音乐理解得深刻而准确。罗铮对音乐的理解不需要媒介,直接深入音乐里边去,没有人教他画画,他的画完全发自内心,是与“灵魂”直接对话。吴冠中先生说:“你们不是画画的,根本不了解罗铮已达到何种程度!”

相信自己是创造天才,就能够激活身上的创造力。激发创造力最大的绊脚石,是否定自己的创造力。很多人有此观念,都源自父母、老师错误的灌输,导致他们认为创造力是不可企及之物,创造是发明家的事。其实,创造力是每个人的本能,这种本能受好奇心的驱使,使人对新事物产生特有的敏感,热衷探索,采取行动。如何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呢?1. 要经常倾听自己的潜意识

调动潜意识的能量就能够激发创造力。当意识进入睡眠状态,或沉浸于其他事情时,潜意识却会继续思索。诗人雪莱曾说:“伟大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都相继证实,自己的作品灵感来自于潜意识。”试着在灵感来时放下手边的事,立即捕捉它。富有创造力的人,他们的灵感通常在入睡之前或刚睡醒时产生。实际上,创造力和脑波图有关,脑波图控制着人熟睡前这段时间的意识和知觉。不妨将便条纸、录音机放在床边,以便灵感来临时能尽快记录下来。2. 改变步调,在生活变化中激发创造力

惧怕变化是人的天性,安适无法激发人的创造力,试着摆脱安适的束缚,改变一下日常步调。不妨以画画的方式,把问题记在纸上,画画和右半脑的活动有关,它能触发影像、观念及直觉;写字则和主控知识、数字、逻辑的左半脑息息相关。让思潮随着信手乱画飞扬,画出你的问题,并以各种角度来描绘它,进一步在脑中将它转变成动画,逐步习惯以视觉和脑部知觉来处理问题,你会惊觉,原来激发灵感是这么容易。3. 改变视野、换新环境

研究发现,人们在飞机上更能有好点子出现,当飞离地面8英里高时,人的心思处在极端的创造区里。另外,公园散步或海滩漫步都可激发想象力。4. 丰富艺术细胞能够激发创造力

一个年轻人请教管理专家彼德·杜拉克如何成为好主管。杜拉克回答:“学着拉小提琴吧。”他的意思是,任何让你置身新领域或迫使你摆脱原先安逸怠惰的活动,都可能激发想象力,最好的活动是磨炼平时不常用的另外半边脑,有时这类活动会形成神奇的组合,如艺术家身兼棋艺高手,生意人还是一位演奏家。5. 相信永远有可行之道

这种想法可以使你摆脱压力,让思潮自然涌现。如果在遇到问题时老是问自己:“我做得来吗?”“这点子行得通吗?”因恐惧做不好、做不成而畏缩不前,反而会阻碍创造力;坦然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已采取的每一种方法、步骤,才能激发你找到答案。6. 不断实践就会激活创造力

所有的构思都必须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具有价值,不要吝于将创新付诸行动,试试看哪些点子行得通,哪些行不通,然后你就会惊异,自己凭空想象的点子,竟然对这个世界有所帮助。肯定自己的创造力,并付诸实践,你就能成为创新天才。

成功意味着创造,创造思想、创造财富、创造政绩、创造美好生活,这一切都需要发挥你自身的创造力。需要成功,实际上就是要激发你的创造力。上面这些方法只要你在自己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运用,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敢于向一切规则挑战

向一切规则挑战,敢于突破常规,就是发明创新的开始。清新的空气、鸟鸣和潺潺的山间溪流声音能卖钱吗?有人挑战规则:为什么不可以?于是清新的空气装在一种容器里成为都市人难得一闻的“空气罐头”;鸟鸣和水声被灌录在光碟上,使人有了倾听大自然万籁的耳福。

面条问世以后,我们都是在家里现做现吃,有人挑战规则:为什么不能做一种可以出售的成品面条呢?于是挂面诞生了。后来有人根据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用餐快捷化的特点,再次向规则发起新挑战:为什么不可以把面条煮熟了再卖呢?于是,方便面成了市场新宠。

一架飞机坏了,需要拖到机库里去修理,而拖是较麻烦的,于是,国外有人设计成一种“移动式机库”,可以开到飞机旁来进行修理,十分方便。将“飞机”的视点迁移到“机库”,使“飞机入机库”成为“机库纳飞机”。这些设计者真是聪明极了。

电冰箱是一个常用的家用电器,面对着各种不同品牌的激烈竞争,它的销量难以增长,利润也偏低。在冰箱普及较早的美国,厂商们束手无策。然而,日本人却别出心裁,向市场推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微型电冰箱,结果重新唤起人们的消费兴趣。

这种新型电冰箱很小,其存储空间约0.042~0.056立方米。这种“小不点”冰箱供谁消费?在什么场合使用?当时,提出这一开发课题的索尼公司对此也心中无数,只是出于主动诱导的思考,才将这一发明创造用商品的形式向市场试探。

当微型冰箱摆上柜台之后,人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来看去,琢磨着这玩意儿有什么特点,用它来干些什么。不久,一些公司经理看中了它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尝试着作为“办公室用品”带进了办公室,结果发现这种“办公室冰箱”能给办公生活带来新的方便,因为这些老板们足不出门便可得到冷饮和冷冻食品。一些喜欢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