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肯将就才能卓有成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18:09:51

点击下载

作者:嵇振颉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只有不肯将就才能卓有成就

只有不肯将就才能卓有成就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只有不肯将就才能卓有成就作者:嵇振颉排版:HMM出版社:南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01ISBN:2017-04-01本书由北京华文经典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梦想不该被“风干”从毒液中发掘财富

现在回想大学时光,那真是一段美妙的光阴。大把可供挥霍的时间,暂时不需要为生存的事忧愁。哪像现在,只要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丢了饭碗。一旦没了饭碗,那可不是小事。漫漫无期的房贷要还,还要预留大量的钱给未出生的孩子和日趋衰老的父母。

时间一年年过去,和大学同学联系也少了。他们的模样,渐渐在脑海中淡忘。只有一个人,至今记忆深刻,他叫张斌,被所有同学视作另类。大学毕业时,他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农村老家。“这家伙,八成是找不到工作,才出此下策。”同学们曾在背后这么说他。

他不管这些,顶着嘲笑,昂首阔步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他并没有说出背后的实情,要不然嘲笑他的人肯定会闭上嘴巴。

他多年生活在这个小山村。家乡四周都是高山,闭塞的环境,贫瘠的生活,让他对山的那一边充满期待。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外面的世界很大,我要出去看看”。高考给了他这个机会,他以高分考入北京一所高校。原先,他只想着如何顺利完成学业,然后在城里找份稳定的工作。可是那次培训,彻底颠覆了他的职业观。

大三下半学期,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培训。几位事业有成的师兄师姐,讲述他们亲历的创业故事。他们是一群不甘平庸的人,读书时就谋划着创业。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被转化为实际成果,还申请到国家专利。精心的准备、敏锐的视角、不懈的努力,这些元素铺就一条创业之路。人生原来可以这么出彩,这是他以前没有想过的。这些成功案例深深震撼着他的心灵,让他有了创业的冲动。

我们学的是行政管理,一个万金油的专业。除了一些叽叽歪歪的理论,似乎不能产生什么科研成果。他有些沮丧,找到一位师兄倾吐内心苦闷。对方答应百忙中抽空和他面谈,还留下联系方式。一个月后,他在去食堂的路上接到师兄电话:“你下午有空吗?就在学校咖啡馆,我们随便聊聊。”这天,师兄穿着一件T恤。整整一下午的交流,他终于明白:很多创业者并不是“技术派”,只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总能找到机会赚到第一桶金。师兄鼓励他去基层、去广大的农村,那里蕴藏着大把的机会,等待着有心人去挖掘。

放暑假时,他踏上返乡的列车。好多年过去,家乡的变化并不大。这天下午,他走在去邻村的路上,觉得腿上被什么东西蜇了一下。低头一看,左腿上沾了一些黏稠的黄色液体,皮肤出现红肿的症状,还伴有一定的刺痛感。过了一阵子,疼痛感才渐渐消失。

正巧路过张大伯家,他决定进去坐坐。张大伯的女儿为他倒茶时,不小心手一滑,滚烫的热水泼到他手上。他疼得大叫一声,右手肿得像馒头,情况很严重。张大伯连忙赔着不是,从房间里拿出一个咖啡色小瓶,将瓶内液体滴到烫伤处。瞬间,一股清凉的感觉。这液体黏黏的,浅黄色,和刚才见过的毒液有些相似。他问对中医颇有研究的张大伯,这是什么药?张大伯告诉他,家乡大山里,有一种非常丑陋但生命力和繁殖力很强的蛤蟆。它们非常凶悍,遇到危险时口中会喷出一种毒液。这种毒液能让大山里的小动物毙命,就是人沾上也会难受一阵子。因此,这种蛤蟆变得骄横无比,整天一副凶巴巴、不可一世的样子。

后来,张大伯无意间发现制服它们的秘密。蛤蟆面对镜子时,立即像一只泄气的皮球,原地纹丝不动。原来,它被自己丑陋不堪的长相吓到了。与此同时,张大伯还发现蛤蟆从体内分泌出的液体,可以明显缓解烫伤造成的红肿。那年冬天,他把液体涂在皲裂的皮肤上,还起到很好的防冻效果。

他突然眼前一亮,山里藏着这样的宝贝,为什么不好好利用呢?如能建立一个蛤蟆油加工厂,把这些毒液收集起来加工,一定会得到市场认可,圆心中那个创业梦。他又和那位师兄取得联系,对方看了他的评估报告,觉得这个项目可行,很快把一笔资金交到他手中。他用这笔启动资金,建起蛤蟆养殖场和加工厂,聘请张大伯当技术指导,乡亲们都愿意加入进来。

这时,大四风风火火地杀到。别人都在投简历、跑招聘会,他守着农村那一亩三分地,为他的事业忙得没时间休息。他是个低调的人,不会吹嘘自己。因此在别人眼里,他就是个又穷又丑的屌丝。

加工厂初建时,他发动员工们进山去抓蛤蟆作为原料基础,然后进行大规模繁殖,把采集到的原材料进行提炼,制成药剂装入瓶中。为了打开市场,他带着这些瓶装药剂走遍全国各地,让普通人免费试用。试用效果还不错,各地纷纷向他订购。有一定声誉后,加工厂扩建,师兄又投了几百万元进去。短短几年间,创造出几千万元的效益,村民们在他的带领下摆脱贫困,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

再次见到张斌,儒雅的外表中带着一股成熟的气质。没人再笑话他,尤其是那些以前曾经看不起他的人。“没有人生来就是成功者。你今天是什么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明天成为什么人。”他动情地对台下的学弟学妹们说着。他心中有着一个创业梦,再加上那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从毒液中发掘出财富,由此开启一段不同凡响的人生之旅。为了大海不再哭泣,我要行动起来

酷暑时节,来到凉风习习的海边。听波涛拍岸的响声,呼吸捎带咸味的海风,感受脚下沙滩的松软,极其惬意,逐渐接近那个最真实的自我。

眼前不时出现的垃圾,却让这次旅行变了味儿。很想改变这一切,但个人力量有限,这个想法只能胎死腹中。不过,有人却不信这个邪。

2011年暑假,17岁的荷兰少年斯拉特来到希腊海滩,希望看到海天一色的壮丽景象。结果令他大失所望,映入眼帘的是各色塑料垃圾。他还看到了动物们糟糕的生存状况。一只死掉的信天翁,尸体部分腐烂。肚子里,有满满当当的个人生活用品。还有一只被塑料和渔网困住的海龟,为生存无力地做着挣扎。从这一刻起,他决心要做点什么,让被弄脏的大海,恢复美丽模样。

周围的人都对他说:“你的想法不切合实际,一旦塑料进入海洋,做什么都没用了。”这句话激怒了斯拉特,他就喜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斯拉特首先上网查询资料。过去三四十年间,数百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目前,每年全球生产的塑料有2.88亿吨,其中10%会进入海洋。太平洋中有一条垃圾带,位于夏威夷和加州之间,绵延数百万平方公里。如果用传统方法,比如坐船去清理,数千年才能将垃圾消灭干净。

半个月后,他终于有了初步方案:与其主动去捞垃圾,倒不如让垃圾自投罗网。海面漂浮物,会在洋流作用下聚到一起。只要有一个收集设备,既可以捕捉海面上的垃圾,又能让洋流和海洋生物从下面顺利通过。垃圾会被回收利用,甚至可以制成石油。

他开始骑着自行车四处奔走。即使是在骑车过程中,他也在思考问题。有一次去阿姆斯特丹的路上,他突然有了灵感,得意之时,“咣当”一下撞到硬物上,随后失去知觉。原来,他因为太过专注,车子一头撞上路边的隔离栏,头上撞出一个大窟窿,整整缝了七针。

身体痊愈后,他决定改进宣传方式。在TEDx摄影棚内,他录制了一段18分钟的演讲视频,详细阐述清洁海洋概念。由于大部分时间在外做宣传,学业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完成心中梦想,他向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递交辍学申请。

他开始联系企业,一个月内找了几千家,只有一家企业老总耐心听完他陈述,但抛出三个问题:一是项目可行性如何?要清洁海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能做得下来吗?二是他能否坚持做下去?斯拉特还不到20岁,别人担心他只是头脑一时发热。三是成本收益如何?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必须考虑成本和收益,否则只能拒绝。

他说自己设计的方案,相比普通打捞方法,成本上大大降低,产生的效果却很可观;他提到自己已辍学,彻底斩断退路。最后,他说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有助于树立品牌价值,对产品销售有促进作用。

对方委婉地说再考虑一下。此后,这件事就没了下文。看来,还是自己提供的数据不够说服力。他决心去实地收集数据,用第一手资料打动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

他向父母借了10000欧元,租了一艘船,和两个小伙伴到北大西洋环流中采集数据。海上风浪很大,他好几次晕船,几乎要把整个胃吐出来。吐完后,继续在纸上做着记录。

这天,他们完成预定任务,准备返航。海上天气多变,刹那间阴云密布。风也越来越大,船开始剧烈摇晃。一个巨浪从船舷右侧打过来,船体失去平衡,三人全都落水。好在身上有救生衣,他们还能在水上漂浮。他们在海水里泡了整整三天,身上仅存的干粮很快吃光。

他隐约感觉死神的脚步在逼近,甚至能嗅到那可怕的气息。最绝望时,远处出现一个小黑点。黑点越来越近,是一艘巨大的航船。他们用尽最后一丝气力,拼命挥动双臂。这是一艘运货船,正巧船主也是荷兰人,愿意搭载他们回到家乡。

这次海洋遇险,被多家媒体大幅度报道,人们开始知道他。2013年3月,他的TEDx演讲病毒式传开,个人网站点击量飙升。每天,他收到超过1500封申请做志愿者的邮件。就在短短15天内,他筹集到80000美元。

资金、人员到位,他开始筹建研究机构。两个月后,一个由100多人组成的研究室正式建立,大部分人是网上募集到的志愿者,分散在世界各地,研究室总部设在澳大利亚。他把先前收集到的数据,交给研究人员深度分析,为后期设备制作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2014年6月,首款塑料垃圾处理设备正式制成。他先在游泳池中做测试,实验效果不是很满意。此后几个月内,他又在泳池中进行过三次试验,每次效果都比前一次要好。

2015年4月,终于到了设备正式下海的时候。设备主体上的太阳能板,能保证持续不断地工作。与此同时,洋流和海洋生物能在拦网之下顺利通过。这个绵长的漂浮体,每时每刻能阻挡住塑料垃圾。只要持之以恒,它们会将整个海洋,还原成过去美丽的模样。

斯拉特经过初步测算,在太平洋垃圾带,用10年时间即可收集7032万千克的塑料垃圾,清理每千克垃圾的成本是4.53欧元,仅为现有清理海洋漂浮物垃圾成本的3%。截至2015年7月,斯拉特已经筹到数百万美元。

斯拉特每天至少工作15个小时,常常累得虚脱。他很淡然地说,自己很久没有娱乐,但这么做是真正在帮助地球。即使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也不会后悔。

海面上漂浮的塑料垃圾,让美丽的海景大打折扣。斯拉特正在做一件有益于全人类的事,他说:“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那将是我们这代人乃至子孙后代的福音。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我的团队,为这项公益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在斯特拉的个人网站上留下祝福,感谢他为人类未来做出的不懈努力。相信下一次来海边,定能看到一幅不一样的景象。请别辜负了理想

陪朋友去看一场以“东北大棉袄”为设计元素的时装秀。台上俊男靓女,走着漂亮的猫步。身上千姿百态、充满后现代主义的服饰,引得台下摄影师频频按动快门。本人在这方面完全是门外汉,只是朋友盛情难却,只好在无聊中打发时光。正当我准备打个盹,补一补昨晚缺的觉时,台上的情景让我顿时来了精神头。

这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至少应该过了耄耋之年。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上身赤裸,露出壮实的肌肉。虽然年事已高,走起路来却容光焕发、霸气侧漏。听主持人介绍,这才知道他就是著名的造型哑剧演员王德顺。

这个岁数,早该在家里颐养天年。他却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把青春年华的疆域大大向外扩展。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段传奇。1970年从部队复员,他被分配到长春话剧院。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有些场景只用动作表演,观众仍能理解。有了这个想法,他立刻付诸行动——删掉台词,只用肢体动作来呈现。同事们对他的怪异举止很不理解,背后非议不断。

他在长春话剧院待了15年,逐渐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造型哑剧,通过独特的造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长春话剧院的舞台实在太小,根本盛不下他心中的梦想。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一个惊人举动。

辞职,没错,就是辞职。1985年,王德顺正式告知话剧院领导,说自己准备去北京发展。20世纪80年代,主动辞职的人极少,人们更愿待在有保障的体制内单位。这年,王德顺已经49岁,年近半百的他,和妻子放弃宽敞的房子、安稳的工作、各种保险和退休保障。他们带着两个儿女来到北京,成为最早的“北漂”族。“为了让世人看到中国人创造的哑剧,我舍弃一辈子积累的东西,拎包走人。”说这番话时,王德顺眉宇间透露出自豪、坚定,没有一丁点儿懊悔。他说得没错,要是“赌输”,人生将一无所有。可他却要“赌”上这一把,否则对不住心中那份梦想。

来到北京,一家四口只好寄居在朋友家。平日里,靠他在剧组跑龙套赚点小钱过活。这天,他得到消息,德国科隆将举办第十二届国际哑剧节。他立刻去报名,初审通过后,德国使馆将对节目进行最终审查。可就在终审前一夜,王德顺寄居的朋友家突然来了亲戚。朋友面露难色,王德顺只好带着妻儿离开。

那是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一家人漫无目的地行走在长安街上,实在走不动,就在尚未竣工的地下通道相互依偎着过夜。第二天一早,王德顺又来到朋友家。果然,朋友亲戚出去旅游。刚沾到枕头,疲惫的王德顺就酣然入梦,直到下午4点才醒来。晚上还有剧目审查,他强打精神,把自己打扮好直奔剧场。舞台早已布置妥当,王德顺必须马上进入角色。那天,他是在半梦半醒中完成表演。强大的精神意志,让他在演出中不断赚得掌声。他正式拿到第十二届国际哑剧节的入场券,外国人第一次在哑剧舞台上看到中国人的身影。

此后,王德顺以家庭剧团的形式开始巡回演出。一家四口人分工很明确,王德顺负责表演、妻子负责编剧、儿子负责报幕、女儿用钢琴伴奏。一家人走遍神州大地,足迹还遍布欧美大陆,被观众誉为“中国的吉卜赛”。王德顺表演的哑剧不同于普通哑剧。他在表演中只穿紧身衣或一条三角裤,不仅表演一段故事,还要让观众看到他的肌肉、线条和造型,欣赏人体美。这就是王德顺的造型哑剧,强调静止和雕塑感。

造型哑剧只是王德顺演艺生涯的起点。65岁那年,他开始拍电影。他完成了普通老人很难做到的事,比如为拍《天地英雄》学会骑马,为拍《功夫之王》学会英文。而在电影《重回20岁》中,为了一个骑摩托车的镜头,王德顺摔了一跤。毕竟岁数不饶人,他整整疼了一年。面对这次受伤,王德顺乐呵呵地说:“我心态还年轻着呢,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心态如果不好,人怎么健康呢?”

王德顺的出场,赋予这场时装秀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他冲观众深深鞠了一躬,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动作如此优雅。我的手机里,也留下这个坚韧的身影。

收获鲜花荣誉和掌声,王德顺并没有满足,依然要在演艺圈内拼搏。年龄面前,他从未低过头。相比这位耄耋老人,年轻的我还有什么理由懒惰懈怠呢?请别辜负理想,带着自信和激情上路,哪怕路中有坎坷,有风雨。梦想不该被“风干”

最近总觉得,是不是进入所谓的“职场倦怠期”?

刚起床就无精打采,工作中昏昏欲睡、得过且过,对未来不再抱有希望,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我的情绪“感冒”了,而且还病得不轻。

这病得治,而且得马上治。下面这位不务正业、像打了一针兴奋剂的“网站编辑”,就是学习榜样。

作为网站编辑的他,每日朝九晚五,和普通白领的生存状态并无二致。但他没有让“梦想水珠”风干,终于凭借《屌丝男士》系列网剧一炮走红。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清晨。他睡眼惺忪,迷迷糊糊地坐在八通线地铁列车上。他将在这辆车的终点站,换乘地铁一号线,赶到位于长安街的搜狐总部上班,单程两个多小时。每天早上6点出头起床,六点半前必须出门。遇到大冬天,起床是件很痛苦的事。作为“北漂”,生存下来是头等大事。加班是常事,有时忙到半夜两点才回租住屋休息。睡不上几个小时,又要赶去上班。就像一株阴暗角落里的蘑菇,他很多天都见不到阳光。

网站编辑需要不断“复制、粘贴”。刚开始干这活还有新鲜感,时间长了,兴趣会呈边际递减效应。他体内不安分因素开始萌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舞台中央的明星。他琢磨自己录制节目,对镜头做出搞怪卖萌的动作,用软件剪辑成小视频,上传到门户网站。这些小视频点击量不错,为他赢得不少粉丝。初战告捷,他决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白天,他按部就班地工作,晚上回家顾不上劳累,赶紧录制节目。小视频火了一把,他又陆续出版自传体专著——《在难搞的日子笑出声来》和《先成为自己的英雄》。

小视频和出版图书只是热身,他下一步的打算是拍一部容量较大的网剧。横在他面前有两道难题:一是拍摄资金问题,能否拉到赞助犹未可知;二是观众认可度。要是大众“用脚投票”,也许拍了两集就只能草草收场。他还是决定上马,不搞出点动静,对不住心中的梦想。开拍之初,他买机票飞往全国各地,找段子手谈自己的创意,邀请他们撰写剧本。他给出的稿费很寒酸,每篇只有300元。这点钱,还不够在饭店吃一顿好的。别人对他白眼相看,这么低的稿费,太不把知识产权当回事,简直是白送灵感。他一次次登门拜访,语气极其恳切。天底下还真有人肯吃这个亏。在几个知名段子手的帮助下,剧本终于初见眉目。

有了剧本,接下来要落实演员。现在这世道,明星撑场很重要,很多观众就是冲着大腕来的。他又开始屡屡碰壁。预算几乎为零,导演没什么名气,明星哪肯屈就?最终只有柳岩答应他。那时,柳岩正处在转型关键期,这才同意加盟剧组。《屌丝男士》的拍摄很顺利。他为这部网剧积极宣传,即使在外面拍戏,也会推荐给一些明星大腕。正是吴君如、刘德华等一线明星的积极推介,《屌丝男士》一炮走红,单日点击率最高突破一千万。成绩面前,他决定拍摄续集,这才有了后面三季的《屌丝男士》。

有人找到他,说愿意投钱拍《屌丝男士》大电影。许是命运使然,几次筛选导演不满意,他有机会亲自执导。他决定突破《屌丝男士》的框架,重新编创故事制成《煎饼侠》,讲述小人物的奋斗史。为了组建明星演员班底,他只身去了香港,没有助理陪同。他约到四个经纪人,对方提出的条件相当苛刻,并要求了解最详细的拍摄计划、拍摄场景,详细到水缸高度、分镜头手稿。他只用了15分钟就搞定一切,古惑仔四人得以在电影中重聚。他又动用师父赵本山的关系,邀请四位师兄组成“东北F4”。他还想请一位世界级老牌功夫明星,最终请到踢出经典一字马的老偶像尚格·云顿。《煎饼侠》在开拍初期并不被人看好,它具有“烂片”的典型特质:明星多,网络化,成本低,还有一个听上去“山寨”的名字。然而就是这部有成为烂片隐患的国产喜剧,在上映第一天,就打破国产2D电影票房单日纪录,上映首周末收获4亿票房。凭借电影《煎饼侠》,他荣获2015电影频道传媒大奖的最佳新人导演和最佳新演员奖。

就在颁奖现场,他没说过多客套话,而是讲了他小时候的故事。那时,他把动作连贯的圣斗士贴满走廊,从走廊一头飞快跑向另一头,让人物在墙上动起来,走廊就是他的电影院。这样的经历,也呈现在他的影片《煎饼侠》里。

大鹏的梦想很普通,却也很伟大,他就是想活出那个最想要的自己。即使那时还只是个网络编辑,也未让梦想火种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熄灭。很多奇迹,只是有些人在别人松懈时,默默把想法变成行动。

我不该让自己继续堕落下去。才30出头,怎么能过快退休的生活呢?我要好好梳理一番,找出未来努力的方向,让自己满血复活。

梦想不该被风干,心中留存一份希望,在机会到来时彻底爆发。“一笔两史”成就史学泰斗

一直想去读在职研究生,只是因为工作忙,这个计划只能耽搁。好在兵荒马乱总算过去,终于腾出手来回到象牙塔。学院大楼底层大厅的墙壁上,有一幅黑白照片。上面是一位戴着墨镜的老人,国家领导人正与他亲切握手。

这是哪位大咖?能与领导人握手,肯定是个厉害的主儿。一打听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周谷城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多年。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周老一生不平凡的事迹。

1898年,周谷城出生在湖南益阳市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他被族人送到周氏族学读书,在此打下深厚的古文功底:从1906年到1913年,他熟读《诗》《乐》《春秋》等儒家经典。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对历史产生兴趣。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总是萦绕在脑际。1913年,他背起行囊离开家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高考”,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

大学时光,他就是个“学霸”“学术狂人”。青葱时光,正是最活泼好动、荷尔蒙最旺盛的时候。但他是另类,像位得道高僧,捧着书能坐上很长时间。他每天泡在图书馆,吃什么没讲究,重要的是读书、汲取知识。图书馆内数万册文史类图书,是一座等待挖掘的宝藏。他做了上百万字笔记、积攒厚厚一摞读书卡片,这些是他学术研究的“原始积累”。正是靠这些笨办法,他叩开史学研究的大门。进去才知道,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但要搞出点名堂,却需要一辈子辛勤耕耘。

1921年,他结束学生生涯,做了教书匠,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英语和伦理。他没放弃史学研究,在外人看来,这是在“不务正业”。通过朋友关系,他搞到一本英文版的《迈尔通史》。《迈尔通史》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的西洋史书,由美国史学家迈尔所著。这本书艰涩难读,被很多人视为畏途。凭着一股子“蛮劲儿”,他愣是啃下这部著作。此后,又读了很多原版图书,对国外史学研究前沿有了清晰认识。

有了这些厚重积累,他开始撰写学术专著。1923年,他出版第一本译作《实验主义伦理学》;第二年,诞生学术处女作《生活系统》。他对这本书很看重,自诩这本书可窥见他一生学术研究的脉络。1930年,周谷城南下广州,出任中山大学教授,编写出版《中国社会之结构》《中国社会之变化》《中国社会之现状》三卷中国社会史论。这些皇皇数十万字的大部头著作,成为他日后编写《中国通史》的基础。

他心中一直有个想法。虽然有人撰写过《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但写法陈旧。能否用最新的史学理论,结合自身研究成果,撰写新的通史?他开始大量收集史料,制成卡片便于检索。那些年时局动荡,知识分子生活在温饱线附近。他吃的很简单,身体也不太好,但从未中断过写作。经过几年努力,到了1939年,80万字的《中国通史》正式出版,提出“历史完形论”的观点,指出历史研究者应从全局出发,通过对人类活动各部分及相互关系的分析,获得对历史自身的认识,以此显示出历史自身的完整性。

1942年,周谷城受聘于迁址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任历史系教授。进入复旦大学是他学术生涯的新起点,他可以站在这个更高的平台上,圆心中那个史学梦、通史梦。正所谓“十年磨一剑”,1949 年,他的《世界通史》也正式“杀青”。在这部著作中,他打破“欧洲中心论”,进一步阐发他的“历史完形论”。他以文化发展为线索,描述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中国和墨西哥六大文化中心相互联系、日趋融合的现象。这独特的体系和框架,为《世界通史》在海内外赢得公认的史学价值。

能做到“一笔两史”,或许中国近代史学家中无出其右。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纵论古今、评说中外,以一个学者的睿智,将纷繁复杂的中国史与世界史梳理得井井有条。他勇于创新,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真理,为学界所尊敬。

除了自己学术著作等身外,他还倾力培养史学方面的人才。即使80岁高龄,依旧登坛授课,为国家培养“文革”后第一批硕士生和博士生。他对学生的爱,化作课堂上洪亮的讲课声,以及学生作业上密密麻麻的批语。聆听过周老讲课的学生,会永远记得讲台上那个伟岸的身影。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年轻时,就应该在心里勾勒未来的蓝图。有了一份信仰,才不会被身边诱惑迷失自我。或许,我不会取得像周老这么大的成就,不会成为万人景仰的灵魂,这并不妨碍我奋斗的信念。我会沉下心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能实现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会在周老“一笔两史”精神的感召下,不断接近心中的顶峰。有梦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有想法的生活,才是值得期待的生活。再次出发,只为梦中的萤火虫“没想到重庆有个萤火虫庄园,去了以后感觉好浪漫。”同学晓红最近去了一次山城重庆,把她拍摄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立刻引来众多转发和点赞。

萤火虫,只在小时候见过。那美丽的小小身影,充满童话般气息。只可惜城市内高楼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早把这些小精灵吓跑了。现在有这个地方,心中生出无限向往。上网一查资料,原来这所庄园是爱的产物。

庄园的男主人秦国新出生在山西农村,西南大学博士毕业后,曾赴日本做访问学者。2012年初,他作为优秀人才,被重庆市南山植物园引进。就在这年,他与相恋中的王雪梅结婚,成为重庆女婿。

2013年夏天,王雪梅看完一部记录动物生活习性的纪录片,突然提议要建一个纯天然萤火虫庄园,把萤火虫召回来,实现童年梦想。

秦国新很难理解,别人从农村往城市里挤,怎么妻子反其道而行之?结婚一年多来,生活刚稳定下来。如果顺着她,就要放弃稳定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进入山区做职业农民。这么做,父母会答应吗?乡亲们和周围人会怎么看?

那一个月,是他抽烟最凶的时候。曾想改变妻子的想法,但一切都是徒劳。秦国新痛下决心,大不了再去做农民,自己从小就是农民出身。他诚恳地对王雪梅说:“我支持你的想法,幸好我有这方面的技术知识,让我们一起打造一座萤火虫农场,圆你儿时的梦想。”

2013年底,卖掉城里的房子,秦国新和王雪梅双双辞职。带着多年积蓄和朋友提供的资源,义无反顾地踏上创业之路。他从报纸上得知有个叫座坪山的地方,地处渝北石船镇麻柳村。由于附近曾有过化工厂,污染过当地水源和土地。作为植物学和土地资源的博士生,他清楚土壤可以改良,只是时间长短问题。又和妻子实地看了两次,最终以100万元本金,租下500亩土地。他们将当地一间破旧小屋,简单装修一下,作为他们的爱巢。

萤火虫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要让它们来“做客”,首先要进行土壤改良。这方面难不倒秦国新,他引入大功率挖掘机,把平地改成坡地,便于沥水排污;又将杂草铺在土地上,进行养土。

每天凌晨5点,秦国新就着昏黄灯光起床。三伏天是极大的考验,汗水湿透衣衫,几乎能拧出水来。吃了晚饭后,累得一沾枕头就睡着。翻土、养土持续一个多月,秦国新整整瘦了一圈。土壤逐渐恢复肥力,他种了280亩葡萄、160亩枇杷和一些瓜果。为防止病虫害,还种植一些烟草、大蒜和中药材。

经过大半年努力,秦国新的庄园有了起色,一些瓜果蔬菜长势喜人。然而,到了8月下旬,很多天不下一滴雨,附近小河见底。果树叶子都打了卷儿,土地开始干裂,蔬菜几乎枯死。

几天后风云突变,黑云裹挟着大风,顷刻间滂沱大雨。暴雨下了几天几夜,似乎没有停歇的意思。那个晚上是可怕的,果园被冲得七零八落。第二天醒来,庄园内一片狼藉,到处是折断的枝杈。

经过这场干旱和暴雨,秦国新开始反省:办现代化庄园,不能靠天吃饭。当初规划时,应该在低洼处建蓄水池。平时不下雨时,可以用来灌溉田园;遇到降雨过强,可以将雨水导入池中,避免果园被淹。

灾后补救工作很艰难。大片葡萄枝修剪,残留的葡萄低价卖给酒厂,还有那些半生不熟的瓜果、蔬菜,有的贱卖,有的干脆翻到土里当肥料用。

重新翻种,又需要大量投资。此前,秦国新夫妇已投入270多万元,一下子拿不出钱引进秧苗和建蓄水池。好在当地政府对他们创业很支持,100万元贷款很快到位。

他先抢种一批蔬菜,再盖上几座大棚,栽下冬季可种的秧苗。再开挖一个大蓄水池,蓄水养鱼,用挖蓄水池的泥土垒成一座小山,在山上种竹子、造凉亭、养山鸡、植树苗。100万元很快告罄,他又贷款100万元。要干就干大的,秦国新大有直捣黄龙之势。

此后,秦国新与城里的大饭店建立定期采购关系。这是他创业的第一桶金。

中秋节到了,秦国新与王雪梅来到小山上的凉亭。这是他们创业后,难得一次的浪漫。就在两人沉浸在幸福中,眼前竹林里,几盏“小灯笼”舞动着,月光映照下,散发出绿色的光环。萤火虫,真的是萤火虫!王雪梅兴奋地叫起来,仿佛瞬间回到童年。

在秦国新努力下,荒地迎来消失多年的生灵:癞蛤蟆在田间跳动,蜘蛛在果树上织网,各种不知名的鸟儿在枝头鸣唱。最让他们激动的是萤火虫频频光临。夏夜里,洁白的月光泻在地上,萤火虫在旷野中游荡……

秦国新建立微信公众号、博客和微博。一张张萤火虫照片,勾起很多70后、80后的兴趣。来庄园的游客越来越多,原先建造的小屋,已无法容纳客人。看到机遇的秦国新,想到开发绿色旅游,将萤火虫庄园、原生态等概念有机结合。他专门开辟出空地,建造几栋农家小楼,作为都市人休闲旅游的居所。小山凉亭里定期举办萤火虫晚会,让情侣们增进彼此感情。蓄水池边举办钓鱼比赛,优胜者送上庄园的特别套餐,参与者也会得到小礼品。

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让秦国新逐渐攀上事业平台。特别是蓄水池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庄园植物灌溉问题。此外,池内鱼类养殖还增加了收入,保持了生态的平衡。目前,秦国新的债务已还清,还有少量流动资金。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让他自豪的是,农庄招来大量萤火虫,圆了妻子王雪梅的梦想。这漫天飞舞的小虫子,才是他和爱妻创业的初衷。

谈到对未来的打算,秦国新说将携爱妻到澳洲旅游一次,顺便考察国外办农场的经验。他将顺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打造O2O(线上到线下)销售渠道,办出独具特色的生态农场,让小小萤火虫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中。

秦国新的创业之路,完全是妻子“逼”出来的。不过既然妻子是自己最爱的人,就要为她不顾一切往前冲。

希望在今年长假期间,去一趟萤火虫庄园。让小小的萤火虫,点亮梦想的光芒。90后“女侠”的拳法传承梦

我不太喜欢那种娇滴滴的软妹子,因为还未强大到全天候做“护花使者”的程度。因此钟情于那种“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打得过流氓”的女孩子,遇到危险能自我保护。现实中,这样的女生少之又少,搞得我只能继续做可怜的“单身狗”。

不过,下面这位英姿飒爽的“女侠”,却给予我找到女友的信心。

聚光灯下,这位身材娇小的女生,被几个五大三粗的“流氓”团团围住。正当旁人为她的安全捏把汗,她使出一通凌厉的拳法和摔技,几个“肇事者”应声倒地,她还冲台下观众抱拳,可谓霸气侧漏。

这是龙岩学院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表演现场。台上那名女生名叫江玲玉,今年才21岁。在那之前,师生中从来没有人知道外表柔弱的江玲玉“深藏”一套拳法。

江玲玉出生在武术世家。从爷爷辈开始,家族里就有多人练习武术。她的家传拳法叫连城拳,诞生于崇尚武德的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拳法还融合客家文化。在父亲江积森影响下,玲玉从小就与连城拳结下不解情缘。功夫是汗水和时间对挤出来的,父亲担心女儿身子扛不住,始终未下决心教她。直到有一天,无意间看到女儿在院子里,有模有样打了一套连城拳。他这才知道女儿趁自己练武时,悄悄把一招一式记下来。既然女儿和这门拳法有缘,父亲开始系统教授连城拳、连城棍。

虽然有一定基础,但学拳过程注定是艰辛的。蹲马步等基本功训练,为一个动作成百上千次重复练习,江玲玉浑身酸痛。她从未叫苦叫累,时间一长,手上有了一排老茧。报到时,室友们问她手上的茧子是怎么回事,她谎称是常年帮家里干农活留下的。

那时,她还只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练好连城拳上。直到和父亲拜访了一位老前辈,才让她有了把这门拳法传承下去的决心。2014年8月,父女俩带着一台单反踏上征途。他们此行,是去拜访与爷爷师出同门的黄丰祥师傅。谈到连城拳,年过古稀的黄师傅立刻滔滔不绝。连城拳代表人物和发展脉络,他讲得分毫不差。只是谈到当前状况,他重重叹了口气,说目前练习连城拳的人越来越少,再这样下去,拳法可能要失传。听到这里,江玲玉心里很沉重,她对黄师傅说,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这门武术焕发青春。黄师傅连连夸她年轻有志气,还当场教授一套栲马拳术。一个月后,突然传来黄师傅仙逝的消息。就在他的遗像前,江玲玉又一次许下誓言,一定要让连城拳发扬光大。

回到学校,江玲玉开始思索如何推广连城拳。路过学校公告栏,一则消息让她眼前一亮:一年一度的学校文化艺术节,将在一个月后闪亮登场。如果能在大庭广众下,展现出连城拳的精髓,必定会吸引很多武术爱好者。但要演练一套拳法,光靠她一个人肯定不够。于是,她在学校BBS论坛上发了一个“英雄帖”,说免费教授一套传统拳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她联系。此帖一出,立刻吸引了几名男生。第一次见面,男生们都显得很惊讶。这么一个娇小柔弱的女生,教我们貌似很厉害的武术,这靠谱吗?江玲玉看出对方内心的怀疑,让其中一个男生和她比试。果然,才几个回合,那个男生就被摔倒在地上。

从那以后,他们组成连城拳团体,利用课余时间,江玲玉教授没有任何武术基础的“徒弟们”。从最基础的蹲虚部开始,操场边的小树林是他们固定的“武道馆”。这是江玲玉第一次教别人连城拳,有时候不知道该怎么讲解动作。她只好通过网络求助父亲,还写了厚厚一本笔记。练习过程中,她穿梭于徒弟间,认真查看每个人的动作。就在一次训练中,一个徒弟不小心把她摔伤,此时距离艺术节只有两天时间。几位徒弟好心劝她休息一下,他们会把连城拳完美地呈现在众人面前。江玲玉却很倔强地说,不行,我一定要上。

上台前,江玲玉走路还有些不稳。但一到台上,她立刻切换到“女侠”模式。步稳腿快,肩灵拳活,腰拧劲发,肘手连攻,拳势猛烈,进退有法,一连串的动作,英姿飒爽。直到后面的防身术表演,台下响起山呼海啸般的掌声。表演结束,更多男生、女生找到江玲玉,希望拜她为师。

除了面对面教授徒弟,江玲玉还希望将连城拳中仅剩的6套拳法和5套棍法,全部拍摄成教学视频。她亲自挑起拍摄视频的“大梁”,既要撰写文案,又要背台词,还要示范并讲解动作。出拳,踢腿,转身,每个动作她都做得很认真。她还将带领几个同学远赴连城,拍摄关于连城拳的纪录片,让更多普通人熟知这门陌生的拳法。

很想和这位女生取得联系。请别误会,只是想向她讨教连城拳,别无他意。作为男子汉,还是要会三拳两脚的。

依旧敬佩这位外表柔弱的女生。为了拯救濒临失传的连城拳,她付出太多心血和努力。她正朝着黄师傅和父辈们期盼的方向,完成传承连城拳的梦想。这份勇气,这份坚持,这份责任,相信她会离心中的梦想之城越来越近。第二章我的想法就是对的,管别人怎么说我的想法就是对的,管别人怎么说

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在外面小聚。吃着十三香小龙虾,嚼着香脆的花生米,抿几口令人骨头酥软的小酒,天南海北地侃大山,哥几个都没有回家睡觉的念头。不知不觉中,聊到一些社会上成功人士。对于创业者的性格脾气问题,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一位朋友说:“脾气暴躁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创业者要控制住情绪,只有这样,才能让属下替自己‘卖命’。”另一位朋友不赞同这个观点:“脾气是否急躁,对于创业成功与否影响并不大。问题关键在于创业者的思路是否对路。一个脾气再好的人,指的路却是错的,下属不是和他一同犯错吗?”

后面这位仁兄提到百度的老总李彦宏。他个性就很强,认准的事,一定要做下去,哪怕几头牛都拉不回来。

对着电话那头,他歇斯底里吼道:“不让百度做独立搜索引擎网站,那就别干了!”他不是脾气暴躁的人,这次却控制不住情绪,狠狠摔了自己的手机。

从圣何塞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他眼神坚毅地看着窗外。飞机穿过朵朵白云,时而会颠簸,时而又恢复平静。未来的创业生涯,就像这趟航班,会遭遇强气流发生晃动,但最终会柳暗花明。当时,他发明的ESP技术全球独一份儿。就凭手中的“金刚钻”,他就能揽下“瓷器活”,过上优渥的生活。但放着被别人仰视的硅谷工程师不做,他回国开创自己的天地。他坚信“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不“折腾”一番怪可惜的。

1999年,他在北大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百度公司正式成立。接着,他顺利融到第一笔风投资金120万美元。9个月后,风险投资商德丰杰联合IDG又向百度投入1000万美元。这么完美的成绩单,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安然度过三年“危险期”,公司进入平稳发展时期。业界内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企业谋求合作,每天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当时,百度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服务,凭这项业务,就可以稳稳当当赚钱。

要是换作我,早就满足这些成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苦短,还是要及早行乐啊!

这就是我和李彦宏天堑般的差距。否则,我早就拥有数以亿计的财富了。

在公司董事会上,他提出一项惊世骇俗的方案:做独立搜索网站,并提出竞价排名的盈利模式。

这次,他却遭到董事会一致反对。刚刚迈过千禧年,中国互联网业正在经历从未有过的寒冬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互联网企业选择保守经营、稳扎稳打,不肯轻易对外扩张、拓展新业务。做独立搜索网站,门户网站这块就指不上了。你不给它打广告,它凭什么给你钱?竞价排名模式听上去很美好、很光鲜,又不是短期内能搞起来的。比起逆流而上、奋力挣扎,人们宁愿安于现状。能躺在人家的鱼缸里吃现成鱼食,有什么不好?凭什么还要去冒风险?弄得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没钱?没钱怎么行?不能做!

那次会议,从下午2点一直开到晚上,不时发生激烈的争吵。他就像一头愤怒的雄狮,不断用事实和数据驳斥反对者的言论。会场气氛始终非常紧张,紧张得让人窒息。看来在董事会层面上,无法通过这个方案,他只好寻求股东帮助。他联系几位大股东,也未得到一个人的认可。他彻底发飙,完全没有了平时儒雅的风范,在电话里对股东吼着。终于有个股东被他的执着感动,答应把资金投给他。他也破釜沉舟,把所有家当都押上去,大有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

李彦宏是可以为心中梦想舍弃一切的人。只要看准目标,他就像个射术精准的狙击手,一击成功。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李彦宏本人也跻身福布斯富豪榜前一百强。

午夜12点,夜排档打烊。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回味刚才两位朋友的争执。这些年来浑浑噩噩,就是缺少这股“蛮劲”。

你可曾为了实现一个信念,毅然放弃舒适的生活?面对一致的反对声,是否有勇气坚持下去?只要看清前方的路,认准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毫不犹豫地走下去。别管旁人会说些什么,事实会让他们改变看法的。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前一段时间,曾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青年医生》,让我对医生的酸甜苦辣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里面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一位女患者得了绝症,医院为她举办一场特殊的婚礼。这位患者在离世前,亲历这个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总以为这是编剧杜撰的。每天,医院都会发生太多生离死别,哪会为一位患者大张旗鼓地办一场婚礼?还真别说,现实生活中真有类似的场景。不过这次的新娘,是一位白衣天使。

病房内,她穿着洁白的婚纱,身边没有那个相伴一生的人。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默默为她祝福。父亲挽着她的手,说出本该在她婚礼上才表达的祝福。

她叫贾永青,是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的一名产科医生。记不清有多少个不平静的夜晚,她是在医院内度过的;也记不清曾挽救过多少生命,接生过多少个宝宝,那一声声响亮的啼哭,是对她辛苦付出的奖赏。她用行动诠释日记中的这段话:“我要用无私的真情,传递人间的温暖与大爱;我要用默默的奉献,展现普济含灵的崇高品德。”

2012年9月,贾永青腰部有刺痛感。将病人安排好,她忐忑不安地来到河北省第四人民医院。核磁共振结果出来,肾癌,她眼前瞬间一片空白。回家看到父母,再也抑制不住情感,扑在妈妈怀里痛哭。父母拉着她的手坚定地说:“闺女,别伤心,就是砸锅卖铁也给你治。”

第二天,贾永青在父亲陪同下,登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她对科主任谎称父亲得了急病,带他去北京治病,要请假一周时间。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一周后,她顾不上拆线就准备去上班。伤口还未完全愈合,她将父亲治疗腰疼的宽腰带围在腰间,毅然走出家门。父母在家门口看着女儿的背影,不禁泪如雨下。

一到工作岗位,贾永青忘记了自己的疾病和痛苦。接收病人介绍病情、看望新生的婴儿,下医嘱、做手术、写病历,工作一环扣着一环,常常一天要接收20多个孕妇,做十几台手术,三天还要值一个夜班。长时间吃抗癌药物,贾永青的手脚出现严重的脱皮现象。裸露在外的嫩肉被手术线一勒,不仅钻心地疼,还会留下一道道伤痕。夜深人静时,生理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压力一齐袭来。实在无法忍受,她给父母打个电话,倾诉内心的苦痛。她从不把情绪带到工作岗位,第二天,带着微笑出现在患者面前,让患者如沐温暖的阳光。她会为孕产妇递上一杯热水,为需要休息的孕产妇搬来座椅,为夜晚沉睡中的母子掩一下被角。这些举动看上去那么微小,却温暖着每位孕妇和家属的心。

2013年6月,贾永青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同事们这才知道,她已经隐瞒病情坚守岗位近一年。患病以来,她接诊病人961例,参加手术1000多台,亲手迎接512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此时,癌细胞已经全面扩散。当生命难以为继,她依旧是那么乐观,只有面对父母的时候,才会流露出女性脆弱的那一面。

不能再上手术台,贾永青把写病历的活儿都揽过来。2013年7月,急诊科送来一位癫痫发作的孕妇。她立即冲上去帮忙,在拐弯处,病床一下子撞到她的肝部。她的肝上有两个肿瘤,一旦破裂,生命就有危险。事后,同事们劝她再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再往前冲。她点了点头。可到了下一次,依然忘记自己还是个病人。

她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用在接生小生命上,连自己的终身大事都没精力去考虑。生命将要走到尽头,她还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能穿上洁白的婚纱。哪个女孩心里,没有一个婚纱梦呢?于是,就出现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很多曾经的患者,闻讯纷纷赶到医院,见证这个时刻,都从内心里感恩这位白衣天使,希望上天能垂怜她,让她尽快好起来。

但是,她还是走了。

2014年6月21日,贾永青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父母起初无法接受,但看着女儿决然的眼神,还是在承诺上颤颤巍巍地签下名字。两个盲人,将借着她的眼角膜重见光明。她就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让自己继续活在人间。

贾永青的生命似流星似昙花,闪耀绽放的时刻如此短暂,在最美的一刹那凋落。不过,她却用行动告诉世人:这世界,我曾经来过。她已经把难忘的身影和最美的歌声,留在这个世界上。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里面的内容。能在他人记忆中留下印记,这样的人生就不会有遗憾。“坏上司”逼出好员工

我要感谢那位“坏上司”,没有她苦苦相逼,也不会有我现在的工作能力。只是当时还未领会到这点,对她恨得牙根痒痒的。“你是怎么搞的?回去重弄。”主管铁青着脸。她今年40多岁,脸上满是雀斑,没见她笑过,经常被她呵斥。

不知上辈子欠她什么,反正自从来到她这儿,就没有消停过。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国企,负责单位内刊编辑工作。我的母校是211、985高校,读的新闻专业又在国内名列前茅。求学时,还有过杂志社、报社的实习经历。现在负责一份内刊,对我来说应该是小case。

情况没这么简单。入职第一天,正巧她有事外出。有位好心的同事把我拽到一边,低声对我说:“以后工作当心点,千万不要出什么纰漏。”这话里有话,顿时明白,今后日子,不会好过。

几天后,她出差回来。没有和我过分客套,劈头盖脸地说:“你大学刚毕业,经验不丰富,不要眼高手低。别以为名牌学校、名牌专业毕业,就不把企业内刊放在眼里。老总对这份内刊很看重,你的任务很重。好了,废话也不多说。电脑里有以前的内刊,你好好看看。”说完,她就开始忙自己的事,再也不搭理我。

按理说,她是我的带教老师,应该在业务上指导我。不知什么原因,每次向她提问,她都爱理不理。实在被我问得心烦,就扔下一句:“电脑里不都有吗?这里不是学校,很多东西你要自己去领悟。”我没辙了,只好自个儿揣摩业务,无形中走了很多弯路。

每月月底,是出刊时间。我把小样递到她手中,心里惴惴不安。这是我的“处女刊”,接连几个晚上,都在办公室加班到很晚。男朋友打来的电话,也不接;他发来的邀约,也不理。为此,男朋友颇有微词,怀疑我不爱他了。不去理这个“傻瓜”,我们这么多年感情基础,稍微冷落一下他没关系。正处在打基础阶段,还是多放些心思在工作上。本指望得到几句赞扬,她却冷冷地说:“不行!谁让你这么弄的?”一句话,之前努力全盘否定。好吧,我只得返工。熬个通宵,第二天早上搞出样刊。她没一句鼓励:“好吧,就这样吧。”

后面几期样刊编辑中,我依然被她“暴虐”。标点符号用错、措辞生硬、标题字体有问题……这些很容易被疏忽的问题,都没逃过她的法眼。心里难免有怨气:你来做,难道就没问题吗?真是鸡蛋里挑骨头。不过怨气归怨气,在她面前,我可不敢显露出任何不满。

除了在小问题上吹毛求疵,她在采写稿件方面也不会给予任何帮助。有一次,需要对一家大客户做专访。联系对方时,对方以商业机密为由断然拒绝。我想到主管,她在圈子里混了这么多年,面子总比我大。她出面,问题总能得到解决。她还是那个“冷面神”,让我自个儿想办法。不过,这期专访还是要做的。完不成任务,责任在我。

看来,她是指望不上,我只好亲自上门。那家企业地处郊区,需要倒上几次车才能到达。我早上8点出发,到那儿已是午饭时刻。我说明来由,但门卫不让我进,说老板不在办公室,让我明天再来。正值隆冬时节,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突然很想哭,自己一个女生,为什么别人没有一点怜悯之心?越想越伤心,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赶忙控制情绪,擦干眼泪,倔强地决定不离开。小样的,姑奶奶今天不走了。老板不在是吗?我就做条癞皮狗,死活赖在这里。哪怕打地铺,也要等到你们老板回来。

饿着肚子,一直等到下午4点。手脚冰冷,饿得发慌,看来已到体能极限。正当我绝望时,一个西装笔挺的人从电梯出来。门卫很恭敬地冲他打了招呼。他一定是个大人物,赶忙用出最后一点力气,当面迎上去。我的突然出现,他有些措手不及。他说自己还有事,不能和我闲聊。我顾不上这些,把来意简明扼要告诉他。一旁的门卫还算上路,说这姑娘已经等候多时。我的韧劲,终于打动老板。他赶忙打电话给秘书,让她准备资料给我。他回过头,乐呵呵地说:“看不出,你还是个有个性的女孩。以后有事就和我直说,你还没吃饭吧?”光顾高兴,他这一说,我才想起饥饿。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让秘书带我去周围的小饭店。我一通海吃,这才让胃舒坦一些。

回到单位,主管用极其惊讶的眼神看着我。她没想到,我一个黄毛丫头能办成这件事。

一年后,这位老总让秘书联系我,想挖我去他们公司上班,开出的薪水是现在的两倍。人往高处走,我当然不能拒绝。离职前,那位“坏上司”露出难得的笑容。她对我说:“希望你不要恨我,我这么逼你,其实也在帮你。没有我的处处刁难,你会成长得这么快吗?”

其实,我早就不恨她。她说得没错。正是她处处“找茬”,让我养成了办事认真、谨慎的风格。她从未伸出过援手,让我不会产生依赖别人的思想,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去了新公司后,我工作如鱼得水,很快赢得老板的信任。没过一年,就提升为主管,薪酬又火箭般蹿升。

直到现在,依旧与这位“坏上司”保持着联系。坏上司能逼出好员工,这句话说得很对。幸好职业生涯初期遇到她,否则我依旧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浪。我真要好好感谢她!用漫画书写坚强

青春时光,就喜欢天马行空。而漫画,正好迎合这种心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年轻人中迅速传播着。最近,一位白血病患者绘就的漫画,迅速在朋友圈中走红。漫画,不再是消遣,而成为书写坚强的途径。

病房,窒息的空气,白色的墙壁,缓缓滴落的输液……年轻的她被病魔困住,动弹不得。她不像其他人那样,在消极中等待死亡。对生活,她有眷恋;对命运,她有期盼。所有这一切,都被融进那一幅幅略显夸张又“萌萌哒”的漫画中。

2011年6月,她经历人生第一个“岔路口”——中考。走出考场那一刻,她笑得很甜,还在同学聚会中喝了两杯啤酒。然后第二天早晨起床,脖子开始不对劲。一照镜子,不知何时长出个小包。父亲赶紧带她到医院检查,当时诊断为发炎,并未采取特别的治疗措施。一周过去,炎症没消,还在腋窝等处发现同样的鼓包。父母又带她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华西医院,结果传来噩耗。她被确诊为白血病。

她开始接受化疗,头发一根根脱落,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她不敢照镜子,爱美的女孩子,怎能接受丑陋的自己?几位病友的鼓励,让她灰暗的生活中照进阳光。患上白血病,这是事实,已经无法改变。不过,心态却还在可控范围内。开心是过一天,不开心也是过一天,为什么不开心呢?她决心做点自己喜欢的事。画画,这个曾被视作不务正业的爱好,重新走进她的世界。朋友送给她一套马克笔和彩色铅笔,病情稍微稳定一点,她就拿起笔开始作画。

她身子很虚弱,握笔的手,一直在颤抖。常常画不了几分钟,手就会麻木无力。白纸上,留下歪歪扭扭的线条。她顾不上这些,继续画下去。作画过程中,周围世界仿佛从眼前消失。漫画中的主人公就是她自己,有一张可爱的包子脸。她还把微博签名更新为“我是杨土包子啊”,在微博中贴出自己每日的成果。为什么如此钟爱包子?她说自己在各种激素的摧残下,脸部肿得像包子。能把自己最难看的一面晒在公共平台上,没有一颗坚强的内心,肯定做不到这点。

漫画中,详细记录她头发脱落的过程:“包子脸”的头发由密到疏,表情也从惊惧到淡定。这是化疗20多次的“杰作”,为了活下去,为了身边不肯放弃的父母,她必须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医生曾告诉她,只要治疗3年后不复发,以后复发的概率就很小,5年不复发就可算作治愈。2014年4月,做完最后一个化疗还不到一个月,她复查骨穿,病情还是复发。

那段日子彻底崩溃。如同苦心研制的成果,还没来得及保存,电脑突然死机,所有痕迹被抹掉,一切不得不从头再来。之前注入的兴奋、期待、热情,也在瞬间被清空。她开始不敢闭眼睡觉,怕一觉睡去,再见不到阳光。还是漫画,带她走过这段最痛苦的时光。她逼自己放弃消极念头,专注于眼前的白纸,专注于笔下的线条。每一笔,她都是用心在画。

对死,她不在意,但放不下父母。信息时代,很多东西要通过网络完成,比如订火车票、网络购物……这些父母都不会。再一样样教他们,时间上不允许。对了,可以用漫画的形式。图文并茂,方便他们理解。经过几天努力,她完成6幅“网购使用教程”的漫画。她还准备画7张“微信使用教程”,自己日后进入无菌仓隔离,可以与父母继续交流。除了实用价值,这些画作好歹能做个纪念,替她继续陪伴父母。

3年多来,她积累上百幅漫画。大笑、流汗、大哭、恐惧……这些包子脸在她的微博中,不断变换着表情,古灵精怪。在她笔下,萌萌的包子脸慢慢掉发,直到秃顶,然后抽血抽到涕泗横流,做骨穿时筋骨抽搐……这些名为“包子的抗癌日记”的漫画,引来无数网友的点赞。

她就是杨蒙,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19岁女孩。她用漫画书写着坚强,同时也告诉其他人,不要过分纠结于日常生活中的不如意。只要活着,这些坎坷终究会过去。活着,就是最美好的事情。

看完这些漫画,心中默默祝福杨蒙,希望她能迎来命运的春天。条件不行,不怕,我用汗水弥补

2015年9月3日,万人空巷,全世界的目光都凝聚在中国、凝聚在北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国人用特别的方式缅怀历史,表达渴望和平的愿望。阅兵现场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官兵们大半年的辛勤付出。他们是好样的,在这场超越体能的考验中,他们赢了,赢得很漂亮。

其中动人的故事很多,这篇故事的主人公是阅兵方队的旗手。按他最初的条件,并不让首长满意。他不怕,有股冲劲,用汗水弥补自身条件的不足。“妈,我入选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方队了。”从北京打来的电话,顿时让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陷入一阵欣喜中。

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兵。10岁时的那次春游,他在老师带领下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很多同学虽然也听讲,但不那么认真,而调皮的他却和往常不一样,听得特别专注,并主动问讲解员很多关于军队的故事。就从那一刻起,他对穿上绿色的迷彩服产生无限的憧憬。18岁那年,他终于圆梦。带着亲人嘱托,他离开熟悉的土地,成为北京武警总队一名新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