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研究(第二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1 11:07:14

点击下载

作者:屈立丰,周睿,祁娜,张玉萍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工业设计研究(第二辑)

工业设计研究(第二辑)试读:

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简介

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四川省教育厅和西华大学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促进设计创新和产业提升,繁荣学术文化共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它集工业设计的学术研究、产业创新与实践研究于一体,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将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工业设计理论与产业创新相结合,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与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相结合,研究学术、转换成果,致力于工业设计产业化的战略创新与实践,努力建立工业设计理论研究—产业升级—应用实践三位一体的研究格局,为构建和谐四川和建设文化强省做贡献。

中心坚持校内外结合,整合省内的科研力量,积极与国内业界著名的公司和机构开展合作,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学术理想和较强实力的科研队伍。中心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人,承担科研项目4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8项。

中心建立开放性的研究平台,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将联合开设“工业设计研究”专栏,以此扩大中心与学报的影响。中心立足于本土工业设计应用研究,以学理为支撑,在做好工业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应用设计研究,以服务四川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促进四川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提升本土企业产品附加值提供良好服务,为“四川制造”转型到“四川创造”提供助推力。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将中心建成工业设计产业的科学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资料信息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中心以重点课题为龙头,用项目聚合科研队伍,采取“申请课题和经费进中心,完成课题后出中心”的流动机制聘请研究人员,有效整合校内外科研力量;中心定期举办全省性(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派出和接受访问学者,加强学术交流,培养学术人才,认真办好网站和刊物,努力扩大学术影响;中心建立“走出去”的科研机制,主动为四川省工业设计产业研究创新策略、实践创新成果、发展创新产业提供咨询、策划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中心通过科研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运行机制,逐步建成具有省内一流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中心地址:成都市金牛区西华大学第七教学楼7A-108室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

中心网址:http://idrc.xhu.edu.cn/ 电话:028-87726706

主编寄语

出版《工业设计研究》是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每年常规工作的内容之一。“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希望通过出版本书,为促进中国工业设计研究理论发展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工业设计及相关学术界人士可以聚集在一起,密切关注国家工业设计及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现实,并对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在今年编辑、出版《工业设计研究》(第二辑)的日子里,我国的工业设计生态环境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继续得到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推进:2014年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把它作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3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倡设计服务创新,希望通过发展工业设计塑造制造业新优势,进而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加速转型。这些变化,令工业设计业内人士倍感欢欣和鼓舞。相信今后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会更加重视和发挥工业设计及工业设计产业的重要作用。学术界是否能够对国家层面宏观政策的重大举措和企业层面微观的设计创新有足够的关注,成为工业设计研究——这一偏重应用的学术领域的知识分子所应关注的共同问题。

今年《工业设计研究》(第二辑)的出版继续得到了西华大学研究生部、西华大学科技处、西华大学学术期刊部、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在资金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本次结集出版的文章除了得到西南交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华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北京印刷学院、成都工业学院、成都东软学院等学术界同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投稿之外,还收到了来自四川西部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等政府和企业界人士惠赐的稿件,大家围绕工业设计产业政策、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建设、工业设计创新与应用以及工业设计教育等诸多领域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又颇具建设性的讨论。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对上述各单位和各位作者表示真挚的感谢:感谢你们和我们一起为促进工业设计及工业设计产业研究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希望今后继续得到各单位、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

最后,要特别感谢“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祁娜博士、周睿副教授,因为你们所做的大量坚实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才使《工业设计研究》(第二辑)得以顺利出版。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屈立丰2014年9月9日

产品线人机界面规范化开发实践

李满海(中兴通讯云计算及IT研究院用户体验设计中心,重庆,401122)摘要:本文针对ABC产品中可规范化的WEB界面元素的提炼和应用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在现有研发流程的基础上,实现“提高开发效率”与“改进产品易用性”两个矛盾点的和谐统一的方法,旨在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整体满意度。本次实践适用于产品线界面元素的规范化研发和设计,通过人机界面代码的模块化达到快速重用的开发目的。本次实践的具体过程、步骤和方法可供其他产品借鉴。关键词:人机界面;规范化;模块化;产品易用性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识别码:A1 问题的提出

业务软件产品的特征给产品开发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快速开发,及时响应市场的需求;二是关注易用性,满足终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业务软件产品的用户界面大部分是WEB界面,下面汇总了产品开发中遇到的共性问题:(1)业务软件产品虽然很多,但是有很多相同点,相似的界面居多,这些原本可重用的WEB界面由于没有统一的样式,使得不同人开发出来的界面差异很大,严重影响产品界面的一致性。(2)一些现有产品在视觉和交互方面都设计得比较好的界面,由于没有有效的机制去提炼,无法继承和推广到其他相似的产品中去,从而造成设计浪费或重复设计。(3)项目的时间压力普遍都很大,模块化是一个提高开发效率的有效办法。目前 WEB界面的产品一般是推行“表现和代码分开”的分层开发模式,大家关注“代码”层面的模块化,却忽视了“表现”层面的常用界面的模块化。只有两者并重,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模块化的优势。(4)WEB界面一般直接面向用户,必然对易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比较高。目前开发人员重点关注功能代码的实现,无力去设计界面的交互,所以开发人员非常希望有一些规范化的界面,在保证界面易用性的同时,使开发简单化。(5)WEB界面需要考虑各种浏览器的兼容性、国际化和无障碍性等问题。目前通过强行要求遵循规范来开发界面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若能将这些规范融入一些可重用的规范化界面中,当开发人员使用这些规范化的界面时,就可自然遵循那些规范,那么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ABC产品是公司非常关注的一个新项目,局方对该产品的期望值也特别高,但是在现有的开发模式下,我们同样面临着上述的相似问题,开发压力很大。如果仍按照以前的方法进行开发,最终的产品可能会无法满足局方和用户的要求。2 解决思路(1)WEB界面规范化设计的思路,如图1所示,可以从小组件到大页面,分层进行模块化,每一层都是其相邻的圆圈由内向外的延伸。同心圆的中心是组件部分,所谓组件,是指可规范化的基本页面元素,比如可通用的按钮、图标和时间控件等,这些页面元素是组成页面模板的基础零件。同心圆第2层的页面模板是指能实现一定功能的规范化的页面,比如登录页面、数据表格、提示消息的窗口页面等。同心圆第3层的页面流程关注如何将静态的页面模板按一定的交互规则组合以完成一个操作动作,很多操作场景几乎每个产品都有,设计时可以将这些常见且重复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同心圆最外层是定义界面规范化相关的总体特征和原则,保证界面用户体验的整体一致性,目的是更好地对界面进行规范。图1(2)必须紧密结合开发实践,界面规范化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如图2所示,界面规范化工作和开发实践实现一个闭环。将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的常用页面元素和功能模板进行模块化,开发人员通过组装这些规范化的元素和页面就可以快速完成页面的开发。这种WEB开发方式将大量减少重复劳动,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关注在业务逻辑交互的易用性上。图2(3)可以由用户体验设计中心承担界面规范化的任务,建立一套机制进行推行。一方面,用户体验设计中心熟悉产品易用性的专业知识,可以在界面规范化的过程中及时结合易用性规则进行优化设计;另一方面,用户体验设计中心本身作为公共资源,提供界面设计服务,可以有效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推行界面规范化。3 实践情况3.1 对业务产品进行完整的视觉和交互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中心仔细分析了该产品的特征,发现该产品很有代表性,能体现大部分 WEB产品的共同特征,所以决定以ABC产品为切入点,认真完成界面的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并对可以规范化的页面元素进行提炼,启动界面规范化的实践积累过程。

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对ABC产品的需求分析、代码开发、系统测试和现场开局等阶段进行了全程的关注,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其过程分别如下:(1)需求阶段: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先后设计了三个方案,协调系统工程师到现场与局方和用户直接沟通确认,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正,设计出用户认可的最佳方案。(2)开发阶段: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在每个开发里程碑点对相关的界面进行产品易用性评估,及时调整界面设计中的一些偏差,并且由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完整负责“表现”层的代码开发,代码结构按照“XHTML负责骨架,CSS负责表现,JavaScript负责行为”的W3C国际标准进行编码,而且所有的界面都在IE7、IE8、火狐、Chrome等主流浏览器上测试验证。(3)测试阶段: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对ABC产品进行系统级别的产品易用性评估,并根据测试人员的反馈意见对界面进行微调。(4)现场开局阶段:及时收集局方和用户的反馈意见,作为界面下一步改进方案的参考。3.2 提炼ABC产品中可以规范化的页面元素

在顺利完成ABC产品的原型设计之后,用户体验设计中心立刻组织人力,在总结分析以往其他项目的界面共同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同心圆的界面规范化设计思路,以ABC产品界面为样板,提炼出可规范化的页面元素。如图3所示,可规范化的页面元素按“界面布局”“常用场景”“控件类”和“列表类”等进行了分类。图3“常用场景”和“控件类”属于可以规范化的基本页面元素。考虑到不同产品的特征差异,提炼基本页面元素时,必须兼顾“规范”和“灵活”,为此,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在提炼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后期加工和补充。举个例子,对于功能相同的图标,若产品界面是面向后台管理员,那么需要图标整洁;若产品界面是面向普通大众,那么就需要对图标进行处理,体现出个性化的效果。“界面布局”和“列表类”属于可以规范化的页面模板,定义这些页面模板的时候,最关注的是如何在遵循易用性规则的前提下合理布局那些基本的页面元素。比如,几乎每个产品都需要用表格来维护数据,而且表格数据一般都需要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为了更灵活地适应不同产品特征的需要,对数据表格进行规范化的时候,需要列出哪些属于一定要遵循的规则,哪些属于作为可灵活裁减的建议,这样可以保证它们稍有不同,但是都符合一致性的总体目标,如图4所示。图4规则:(1)表格的表头格式居中,粗体。(2)表格的内容格式左对齐,若是财务数据,则相应的列右对齐。(3)操作项格式居中,并汇总在“操作”列中。(4)新增操作员按钮独立一行,放在表格的右上角,且在查询条件上方。(5)详细查看、修改编辑、单条删除的功能名称分别统一为“详细”“修改”和“删除”。建议:(1)优先保证不出现横向滚动条。(2)若表格的记录大于500行,建议支持跳转到具体某页的功能。(3)表格应当尽量完整显示数据,若无法完全显示,则应该显示开始部分并附加省略号。

为保证用户体验的整体一致性,结合产品易用性的规则,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对那些常用的交互操作进行了规范约定。比如,点击数据表格的新增按钮后,新增窗口直接覆盖现有的表格页面,统一不使用弹出窗口的方式,让用户的注意力永远只关注在一件事情上。当然,由于交互过程跟产品具体需求有很大关系,所以不能定义得太死,否则就缺乏灵活性。规范约定适合将一些相对固定的操作场景进行规定和约束。另外,用户体验设计中心还总结了界面的总体特征和原则,这些原则包括色调搭配的建议、视觉设计指南、整体风格一致性的规则、界面国际化的标准等。比如,输入框后面的注释统一设置为灰色,统一在必填的选项后面加上红色的星号等。3.3 对可重用代码进行模块化

要实现代码的可重用和模块化,代码必须首先标准化。用户体验设计中心严格按照“XHTML负责骨架,CSS负责表现,JavaScript负责行为”的W3C国际标准完成ABC产品“表现”层的代码开发。为了更好地推广标准化编码,我们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提炼,并整理成 WEB编码的标准化规范。主要按下面两个方面对可重用代码进行模块化:(1)对可重用的页面文件进行模块化。比如CSS样式的模块化,如图5所示,同一种风格下会有多个.css文件,不同的文件分别控制不同单元或者不同组件的样式,因为common.css、login.css和left.css等都是通用的.css样式定义,具有很强的重用性,所以.html页面文件只需要链入一个main.css文件。若其他产品需要用到某个单元的样式,那么只要直接重用对应的.css文件就可以实现快速开发。图5(2)对可重用的组件代码进行模块化。比如日期控件的模块化,该日期控件要求兼容IE7、IE8、火狐、Chrome等主流浏览器,并满足易用性的要求。若其他产品需要用日期控件,那么直接重用这些代码即可,这样在最大限度上简化开发,而且还提高了界面的一致性。3.4 在新项目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

从ABC产品提炼出的页面元素相继在XYZ等其他产品的开发中及时应用,实践效果出乎意料。XYZ产品开发效果的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实践数据表明,采用规范化的界面开发,缩短了开发的时间,提高了开发质量。由于期间多次和局方就产品易用性问题进行沟通确认,所以开发出的最终产品和局方想要的产品基本一致,一次性满足了局方的界面易用性要求,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整体满意度。XYZ产品界面的截图如图6所示。表1图63.5 建立界面规范化的良性循环

界面规范化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在XYZ产品的开发实践中,我们再次提炼出了一些可规范化的页面元素,并对现有的规范化页面元素进行补充和修正。为了有效推广这些规范化页面元素的使用,先在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内部完成评审,然后提交到WEB开发科室评审,最后形成规范,并全面推行。4 效果评价

本次实践成功地设计和提炼出ABC产品中可规范化的页面元素,并将这些规范化界面成功地应用到XYZ等其他产品中,实现了界面规范化过程的良性循环,达到了快速开发的目的。该实践实现了提高开发效率与改进产品易用性和谐统一的目的,有效地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路应用到实践中。采用规范化界面设计和开发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易用性,得到了局方和现场维护人员的支持和认可。

本次实践在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进行。ABC产品界面的迭代设计大约投入20天的工作时间,为界面规范化工作做了扎实的基础铺垫;总结和提炼ABC产品界面中可规范化的组件和页面大约投入2天的工作时间;后续的XYZ等其他产品的开发,则都分别给项目线节省了一半以上的开发时间,如表1所示。5 推广建议

本次实践验证了通过界面的规范化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WEB界面产品的开发效率,同时有效地改进公司产品的易用性。该方法可以简化开发,经过长期的持续的积累,效果将更加明显,而且投入的成本相对较低,特别适合研发周期紧张的产品的易用性改进。

本次实践采用的过程和方法,成本低,效率高,而且效果明显,是值得推广的改进产品易用性的方法。其风险在于,必须投入一些人员去做研究和总结,这些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产品易用性基础知识。在公司部门内部成立用户体验设计中心是个有效的方法。用户体验设计中心作为一个公共资源为所有项目线的界面设计服务,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分析产品界面的特点,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可规范化的界面模块,然后又应用到实践中。推广工作是先以一两个典型产品作为试点,再由点到面持续推广界面规范化开发工作的。参考文献:[1]Betsy B, Misha W V.同心圆:Web 应用软件界面设计指南的构架 [EB/OL].[2006-11-20].http://www. visionunion.com/article.jsp? code=200611170303.[2]Jennifer P, Yvonne R, Helen S.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 [M].刘晓晖,张景,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中国标准研究中心.GB/T 18976—2003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过程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作者联系方式:E-mail:manhai.li@uxpachina.org.

“车机”用户体验研究与设计

郝华奇(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深圳,518057)摘要:“车机”是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简称。在汽车驾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场景,也会有很多乘车人的需求,车机为乘客服务。本文采用社会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大量的用户调研,从人因的角度进行了结论细分,来指导车机用户体验的具体设计。关键词:车机;社会学;人因;用户体验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识别码:A“车机”的用户体验研究与设计过程采用了标准的研究流程。本文重点对用户的调研进行总结呈现,在调研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学方面的分析,推导出用户群的特征,而这一用户画像也是后续研究的基础信息。研究和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图1 车机用户体验研究和设计的流程1 从社会学的角度推导用户群的特征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用户群进行调研,得到如图2所示的信息。从调研的数据来看,男性为主,年龄在25~30岁居多,占37.4%,学历情况本科最多,占68.8%。基于这样的情况,可以对“车机”设计的视觉风格以及逻辑层次有个大致的定位。

从潜在汽车消费者个人收入情况来看,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每月个人收入为3001~5000元的占25.4%,一线城市收入为每月6001~8000元的占24.2%,可以得出面对这两种消费地域的消费者设计的“车机”,在该消费档位内,车机的表现应该一致。

潜在汽车消费者购车用途分布方面,上下班代步和出游旅行占最高,均达到63%,可以短途消费的占多数。

以上调研区域为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调研样本量为1088。图2 社会学调研信息2 从人因研究的角度考虑用户的生理、心理表现

在驾驶过程中需要驾驶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脚并用。用户在驾驶汽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情绪困扰,如紧张、疲劳、焦躁、急迫等,与此同时,车机屏幕的可视范围、可触范围都受到限制,且环境噪音对听觉、视觉和触觉的敏感度都形成影响,再加上车内按键多,使用户不易记忆;车机电阻屏操作困难等限制对用户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设计之前需要将这些影响考虑在内。2.1 感官

驾驶汽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行车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麻烦,所以一定要尽量减少用户看和使用界面的时间,界面上的元素一定要突出,同时也不能给用户行车造成干扰,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安全。在感官方面会有如表1所示的场景需要关注。表1 感官在车机场景中的体验2.2 情绪

设计的时候把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情绪考虑进来就能更好地对设计的许多方面进行判断,比如设计的用色、按键的大小、语义的表达、情绪的调动等。情绪在驾驶中的体验情况如表2所示。表2 情绪在驾驶中的体验情况2.3 环境

环境主要指车内环境,从人机的角度探讨环境对车机设计的约束,总结出如表3所示的环境对用户的影响。表3 环境对用户的影响2.4 硬件

在车机的范畴内,硬件本身的条件也是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表4为车机硬件情况对用户的影响。表4 车机硬件情况对用户的影响3 用户需求

在调研用户需求的时候,我们通过打分的方式进行了需求统计,分数从1分到7分逐层递进,1分——没有需求;2分——很少需求;3分——一般需求;4分——需求;5分——很多需求;6分——非常需求;7分——必不可少。调研区域为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调研样本量为158。

用户需求调研信息如图3所示,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导航的使用率比较高,有27%的用户对导航的需要为必不可少;有58%的用户经常在车上通过蓝牙连接车机接打电话;有23%的用户对车机播放音乐的功能给出了7分。图3 用户需求调研信息

基于上述的调研,我们将功能分为重点功能、拓展功能、附属功能,并进行了优先排序,在这个坐标内锁定了功能的逻辑层次。4 使用场景

功能和使用场景进行匹配后得出如图4所示的用户需求分层坐标和如图5所示的车机使用场景与功能的对应,并且可以判断主要的体验途径是什么。图4 用户需求分层坐标图5 车机使用场景与功能对应5 车机设计理念

从用户体验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从感官、情绪、环境、硬件这些方面进行考虑的时候,应该给用户一个无干扰、高效、愉悦、真诚、智能、简单的操作体验。营造的目标就是“行车中”满足安全可靠的目标,“停车中”满足轻松愉悦的体验。图6显示了具体的车机设计理念。图6 车机设计理念6 车机屏幕设计布局

车机屏幕在车内一般处于正中,和驾驶员有一定的角度,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7所示。图7 车机屏幕的人机关系

当我们从如下四个方面考虑视觉时,就能得出如图8所示的车机屏幕视线聚焦频率:(1)屏幕位置、角度导致的视线延长和视角盲区。(2)视线移动习惯和不同位置的视线长度不一致。(3)视线快速定位和屏幕注视时间长度问题,如离开前方路面时间不能超过1~2s。(4)头转的角度影响阅读舒适程度。图8 车机屏幕视线聚焦频率

当我们从如下四个方面考虑人手操作舒适性的时候,就能得出如图9所示的人手操作的舒适性布局:(1)不需要视觉辅助也能快速准确定位。(2)手伸及的距离和范围在可控制区域。(3)手臂操作的舒适度。(4)触控点击图标大小影响定位和点击时间。图9 人手操作舒适性

将车机屏幕视线聚集频率与人手操作舒适性进行叠加,就能够得出如图10所示的屏幕布局模式。图10 屏幕布局模式

实际功能在屏幕上进行布局的时候可以考虑如图11所示的几种模式。图11 车机屏幕功能布局模式7 总结

从用户调研与设计推敲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一些设计方面的原则。7.1 总体原则(1)将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内容。(2)考虑车载场景,针对车内人机环境、用户操作习惯等进行设计。7.2 在人机交互方面(1)综合屏幕特性、人机环境,选择最基本、简单的手势,如点击、滑动,避免复杂、易误的操作手势。(2)界面交互与硬按键应相互协调配合。7.3 在流程逻辑方面(1)简化操作逻辑,让用户快速完成任务。(2)提示、反馈清晰明确,但要避免过度干扰。(3)字符串、文本简洁明了,专业而又通俗易懂。7.4 在页面布局方面(1)突出关键元素(信息),舍去不必要的元素(信息),保证用户视线的快速定位。(2)结合驾驶员的可视范围、操作范围,界面信息和功能布局应整体符合屏幕热区分布指导。7.5 在视觉设计方面(1)视觉风格与车载环境定位匹配。(2)视觉表现突出重点信息和操作。(3)界面控件尺寸设计适合车载场景。(4)界面皮肤颜色应考虑车内的光照强度及光线变化。作者联系方式:E-mail:haohuaqi@huawei.com.

面向产品创新的四川省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122周乐瑶岳 钧蔡继鸣(1.四川西部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成都,610041;2.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成都,610015)摘要:文章分析了四川省工业设计发展现状和需求,阐述了四川省工业设计平台定位和功能属性,依靠四川西部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搭建的平台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服务,坚持研究和产品创新设计全程服务解决方案并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不断创新的服务模式的发展之路。关键词:工业设计;服务平台;设计创新中图分类号:F402.1 文献识别码:A

工业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新颖性及实用性的一种实践活动。工业设计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工业设计已成为制造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是当前四川省实现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轨道,从四川制造到四川创造的必然选择。1 四川省工业设计发展情况

2013年四川省工业设计实现产值过亿,产业规模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四川工业设计产业在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工程机械、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长虹集团、成都意町等企业的工业设计能力在行业内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多次获得“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以及国际创意设计“红点奖”“iF设计奖”等大奖。但是四川省工业企业对工业设计普遍缺乏认识和投入,加之工业设计相关理念、知识的普及、宣传范围与力度不够,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主导作用发挥薄弱,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先后成立了相关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其中,四川西部工业设计促进中心针对四川省工业设计现状搭建了服务平台,主要为企业提供设计咨询指导、开展国际设计交流合作、承办设计论坛产品展览等服务,同时也针对企业进行设计服务示范工作。

设计不再局限于一种特定的形态载体,而侧重于整体系统运行过[1]程中的结构创新。针对四川省工业设计技术能力低下、设计资源相对分散、设计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模式陈旧的现状,结合产品设计的技术特点,面向设计链的各个环节,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成为四川省实现产业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 四川西部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简介

四川西部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经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四川省民政厅审批于2011年8月成立。促进中心依托四川省技术、文化、人才的优势资源,构建官、产、学、研设计资源协作体系,对促进四川省工业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四川省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创立知名品牌,促进制造业的跨越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中心有效整合四川省工业设计技术与人才资源,吸引国内外工业设计机构和人才来川创业,为四川省制造业企业与国内外工业设计机构搭建技术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信息沟通的平台。图1为四川西部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页。图1 四川西部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页2.1 建设思路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精神,针对近年来四川省创新设计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相比又差距较大的现状,为更好地应用创新设计这一战略工具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满足四川省工业发展对设计服务的需求,构筑四川省设计资源协作体系,密切政府部门、设计机构、大专院校、制造企业、产业园区、社会团体和国际组织的关系,搭建设计创意、信息、模型、监测等专业化共享技术条件平台,为设计师提供创业指导和设施。2.2 工业设计对外交流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搭建如图2所示的四川省工业设计对外交流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基于政府立场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区域性的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促进中心具有丰富的工业设计和创新技术推广经验及渠道,组建平台的团队是一支既具有科研能力又具有设计管理经验的队伍。由在设计制作、模具打样、平台中介服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平台人员组成团队核心,从而整合成为包含综合技术、信息咨询、运营等各个方面人才的综合性团队,用专业知识为产品创造更高价值,为企业和机构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让企业和机构获得更大的成功。图2 工业设计对外交流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架构3 平台功能

面对四川省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紧迫需求,四川省工业设计对外交流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是以面向工业产品创新过程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为中心,围绕提高四川省工业设计创新意识、方法、工具和能力为目标,针对四川省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电器制造等支柱行业在产品设计、工艺、装备和制造等开发过程的特点,构建包括解决行业技术难题,整合创新资源和优势企业,拓展国际交流、培训和普及途径的工业设计方法应用与推广体系。平台致力于为各类企业提供设计后期配套服务,充分发挥工业设计服务平台的作用,汇聚同行力量,开发大型项目设计,在产品设计方面进行流水化作业,形成真正的规模效益。

平台还通过对企业核心技术研发人员进行创新方法深度培训,使其拥有解决技术问题的创新思维体系;在创新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使用平台提供的创新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使受训技术人员拥有使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通过对企业开展项目咨询,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并为其建立高效的创新体系。4 平台服务成果(1)协助四川省首届“天府宝岛杯”工业设计大赛作品初评整理和初评专家评审工作。促进中心协助组委会整理了1681件作品,并协助邀请评审专家参加初评工作;配合组委会与西班牙征集作品组织方联络,征集欧洲参赛方参赛作品101件。(2)组织工业设计考察团赴德国、荷兰和西班牙对相关政府部门、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企业设计中心和设计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德国重点考察学习政府对工业设计的扶持措施与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组织的运作情况,在荷兰重点考察学习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的架构及管理模式,在西班牙重点考察学习商会(协会)对工业设计的促进以及专业工业设计公司管理运营情况,并且与西班牙Artrivity Disseny Global设计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会谈,交流双方工业设计公司的有关情况。(3)构建工业设计创新服务的网络化平台,最大限度地聚集工业设计供、需资源,支持实现工业设计服务的电子化,支撑技术服务功能模块不断拓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服务模式为产品工业设计活动提供服务。(4)组织四川省内设计公司参加上海第六届国际设计双年展,展示四川省工业设计产品水平,与国内外设计专业公司进行交流洽谈。(5)平台服务多家设计企业和政府部门,为设计机构和生产企业提供对接平台,前期组织设计机构与制造企业在成都高新区、锦江区、武侯区、龙泉驿区、金牛区以及乐山市和绵阳市分别开展了7场对接活动。对接活动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邀请高校教授和设计公司设计师进行工业设计宣讲活动,第二部分为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对接交流。参与对接活动的企业有400家,征集企业设计需求123个,签约单位20家,签约项目10项。(6)参与《四川省工业设计十二五规划》草拟工作,在四川省工业设计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对四川省工业设计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为推进四川省工业设计工作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四川省工业设计水平,开创四川省产品创新的新局面做出努力。(7)切实为设计企业进行设计咨询服务工作和设计推广服务,推动四川省工业设计产业合作走向国际化。借助平台,成都意町工业设计公司与东方电气对接,由其设计的一款便携式风光互补系统获得2013年德国“红点奖”至尊奖和2013年“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金奖,并协助意町工业设计公司将设计推广至海外市场。(8)主办“信息化背景下的设计新发展”学术交流会与产业论坛,邀请到平安金融、IBM中国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和尼尔森中国用户体验负责人针对各自研究领域的交互设计发展趋势、团队组建和项目运作做主题演讲。此次活动展示了中国交互设计的优秀成果和本土设计力量,分享了交互设计领域的一些经验和历程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方向,让企业更好地了解交互设计的核心、潜力,以此来推动四川省创新设计和产业的发展。5 总结

企业的发展需求应该由政府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将人才、信息、推广、资源引到平台上来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不仅是聚集资源,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平台上引导企业转型,引导新产业链的形成。平台运作以来,为提升四川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工业产品设计的过程不单是一个企业内部的业务,而是包含了客户、供应商及协作伙伴、企业自身设计部门和设计后期模具制作的一个复杂的设计链和过程。只有在设计链上实现协同,共享产品开发活动中的信息、知识,才可能设计出创新的产品。工业设计对外交流和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是四川省工业设计产品成果实施的桥梁,通过整合资源,连接政府部门、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个人资源,为四川省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发展四川工业设计,应当充分发挥设计平台的作用,集聚分散的设计资源,促进设计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

促进中心将继续推广平台模式,以拓展工业设计服务的深度与广度,研究并突破新产品开发策划、工程样机数字化制造、数据挖掘与顾客需求预测和目标定位分析等共性关键技术,形成支撑工业设计服务的专业云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平台,实现产品工业设计资源的网络化整合,集成各专业支撑技术服务功能模块,开发构建工业设计创新云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聚集工业设计供、需资源,支持实现工业设计服务的电子商务,支撑技术服务功能模块拓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服务模式为产品工业设计活动提供服务,为四川省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形成真正的规模效益。参考文献:[1]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结构机制思考 [J].设计,2013(10):158-163.[2]柳冠中.中国制造业企业设计创新机制的探索 [J].美术观察,2013(2):8-9.作者联系方式:E-mail:19165228@qq.com.

成都BRT驾驶室空间的人机环境评价及改良优化

毕君 苟锐(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成都,610031)摘要:本文主要从人—机—环境的角度来调研分析现有BRT驾驶室空间的设计,探讨人机工程学在BRT驾驶室设计的运用,提出图文改良设计方案,以达到驾驶空间更加合理与人性化、公交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更加舒适的效果。关键词:人机工程学;BRT;驾驶室;空间中图分类号:TB18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 BRT)已经成为现在大都市便捷交通出行的必备。BRT司机的驾驶作业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们的人身安全。据权威部门统计,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和错误操作是导致公交车事故频发的两大主因。司机的疲劳驾驶和错误操作跟诸多因素有关,其中,驾驶室的空间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如何对驾驶室空间进行布局设计,使司机的驾驶空间更加合理,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笔者对成都市现有BRT进行了实际调研,从人机工程学中人—机—环境的角度对BRT驾驶室空间设计展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储物空间设计、进门设计及作业空间环境改善等几方面,通过此次研究,使驾驶空间更加合理,公交车司机驾驶更加方便、安全、舒适。2 BRT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2.1 作业空间位置布局

驾驶室是人—机—环境系统的交互界面的体现,是驾驶员与汽车之间进行信息传送的通道,驾驶室作业空间位置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司机及乘客的安危。

成都市BRT驾驶室现有的空间位置布局大都考虑工艺生产需要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对人机方面考虑甚少,如图1所示的成都市现有的BRT驾驶室,左侧为手闸和储物空间,但依照人体生理及心理习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