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杂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11:32:40

点击下载

作者:汪庆安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用药杂谈

用药杂谈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在《用药杂谈》(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读者反馈,对体例进行了调整,即以病为纲,每病下设辨治思路、用药心得、辨证施药、验案选粹等内容,使读者对所列疾病的用药有一系统的了解,更符合国人的阅读习惯。修订过程中,增加了辨治思路、辨证施药的内容,对相关验案进行了增删。另外,还增加了日常保养的内容,可供临床医生与患者交流时参考借鉴。

慢性肝炎

一、辨治思路

慢性肝炎多见于乙型肝炎,属于“黄疸”、“胁痛”、“癥积”、“虚损”等范畴。疾病早期,湿热疫毒之邪侵及中焦,滞留肝胆,使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从而出现胁痛、黄疸、恶心、厌油、腹胀、纳呆等症状。

湿热毒邪深伏于肝,日久伤肝血,损肝阴,热邪亦可伤阴,或患者素为阴虚体质,可见肝肾阴虚;肝炎偏于湿者,湿邪易伤阳气,湿毒壅塞脾土,滞肝气,损中阳,日久可见脾肾阳虚,另外,阳虚体质患者发病或者疾病前期大量用清热解毒药伤阳,亦可见脾肾阳虚。由于正虚邪恋,故见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湿热久居或肝郁气滞,气血运行受阻,加上热邪灼伤津血,势必导致瘀血内停,形成肝硬化等不良后果。

治疗时宜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证型对症下药,但需要注意的是:疫毒、正虚、血瘀贯穿疾病始终,不可忽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加解毒、扶正、活血等品方乃上策。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抗病毒、调免疫等法,这与中医解毒、扶正之法吻合。解毒是因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不论急性还是慢性,病毒始终存在,影响健康,故解毒之品不可少;扶正也是病情需要使然,慢性肝炎之所以迁延不愈,可以说正虚是最主要原因,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扶正之法自然可以改变正虚邪恋状态,有利于疾病向愈;活血往往被很多人忽视,慢性肝炎患者经过肝穿检查都会发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日积月累有部分人可以发展到肝硬化,在治疗慢性肝炎的时候适当用一些活血药可以使这个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所谓“上工治未病”,总要比等发展到肝硬化时再考虑活血要好得多。另外,活血之法也可以改善肝内的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对肝病的痊愈也有很大意义的。所以说“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解毒、扶正、活血药可以明显地缩短疗程,效果也甚为稳捷。

在选药上,需要注意,解毒药多数寒凉,阳虚患者慎用,但可以选甘草、升麻等;扶正之品尽量不能助邪,比如肝炎急性期或者湿热明显,用人参、黄芪等扶正就不妥,容易加重湿热症状,但可以选蚂蚁、旱莲草等。活血药以丹参、桃仁为佳。丹参可去旧生新,功同四物。桃仁活血力宏,可逆转肝纤维化。

二、用药心得

1.旱莲草

早年治疗一慢性肝炎患者,阴虚体质,症见乏力,肢体困重,肝区隐痛,尿黄,舌苔微黄腻,给予补气、解毒、清利湿热药,效果不甚明显。10日后又出现咽干、腰膝酸软症状,乏力依旧,此为利湿伤阴之象,因生地、麦冬之类可助湿,对肝病属湿者实为不利。考虑旱莲草养阴不助湿,遂加旱莲草50g。用药第2日,所有症状明显减轻。第3日,症状消失。想不到这味药的用与不用差别这么大。

中药药理学认为,旱莲草可以保肝解毒。一般阴虚兼湿热患者用药,养阴容易助湿,利湿又容易伤阴,而此药针对阴虚湿热患者,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矛盾问题,既能养阴扶正,又能凉血解毒,且不助湿,成了我治疗湿热型肝炎的必用药,最起码也起到了防止利湿伤阴的作用。2.白矾

通常情况,降酶退黄治疗比较容易,但也有顽固者。对于转氨酶持续不降的,我曾试过用白矾5g,加入方药中,起解毒降酶之用,效果的确很显著。记得几年前,一个顽固黄疸患者,转氨酶增高不退,用过茵陈蒿等很多药,就是不见好转,最后我在方中加了一味白矾,想不到黄疸迅速消退。当时我甚为吃惊,此后每遇到黄疸,转氨酶持续升高不降的,都会加一味白矾,每次都有很好的效果。白矾是一味难得的物美价廉之品,但需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待转氨酶降至正常即可停用,一般不会反弹。这是我所知道的降酶中药里,见效速度最快的。3.黄芪

慢性肝病患者多数都有乏力等气虚症状,对于补气之品,我首选黄芪。它在此证里显得很重要,但我要提示的是它的剂量。我一般用80~150g,多数4日内即可获显效。如果剂量在60g以下,时有不效者,且见效缓慢。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扶正以祛邪,对于没有气虚症状的也很有必要用,只是不需要大剂量了。假如患者热象比较明显,可能会因黄芪的甘温而助火,不过我在用药的时候,对热象明显的患者一定会重用凉血解毒药,足以抵消其温性。肝病也多会用柴胡这个引经药,柴胡疏肝理气,能流通气血,足以防止郁热的产生,所以不足为患。4.鳖甲

众所周知,鳖甲能治疗肝硬化。有很多肝硬化患者由于体虚,常有出血倾向。此时即使明明知道证属瘀血,也不方便直接施以活血化瘀之法,然而鳖甲在软坚散结上有卓越功效,不但不伤气血,反而能扶正,重要的是能对肝硬化起到很明显的治疗作用。海藻等也可以软坚,但效果远不及鳖甲。鳖甲含动物胶、角蛋白等,不仅能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而且能增加血浆蛋白水平,改善体质,缺点是仅适用于阴虚体质的患者。5.蒲公英

对于肝炎患者,有人喜欢用芩、连等苦寒之品,有人喜欢用大黄泻下排毒。我个人认为,久服苦寒之品易伤脾胃,久服大黄泻下易伤正气,对急性病暂用可以,但对长期服药者不太适宜。久病服药应尽量无毒低毒,寒热偏度不大,蒲公英为我的首选,用于临床效果很是满意,其优点是安全无毒。其次还有白花蛇舌草、野菊花、甘草等。对湿热明显的患者,大剂量的蒲公英还可以致泻,使邪有出路。但需要注意的是,只能暂用或酌加白术,以防伤正或伤及脾胃。6.蜂房

有一部分慢性肝炎患者症状表现为阳虚,我喜欢用蜂房治疗。它既能助阳,又能攻毒外出。慢性肝炎见阳虚症状的,毒邪深伏于肝,与湿胶结,加之正气不足,正虚邪恋而缠绵不愈。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而蜂房能助阳气,化湿邪,攻毒外出,一药三用。7.茯苓

肝炎患者湿热型最多,针对湿邪,有人喜欢用车前子、茵陈等利湿,个人认为不妥。对于急性肝炎,这些药的确很有疗效,但对于慢性肝炎就不合适了。第一,肝炎属慢性者,至少有数月之久,此时早已肝病传脾而导致了脾虚湿盛,过用清利之品更可以伤脾,即使湿邪暂退,不久必然复生,甚至越祛越多。第二,过服清利之品可以伤阴,在介绍旱莲草的时候就已经提及,当湿邪与阴虚同时存在的时候,治疗往往会显得很被动,容易顾此失彼。茯苓一药,可健脾利湿,直接针对湿邪之源,可谓标本兼顾。另外,茯苓利湿作用缓和,即使久服亦很难伤阴。此乃解决慢性肝炎湿邪的不二药选。

三、辨证施药

1.肝胆湿热

右胁胀满,心烦口苦,目睛发黄,小便短赤,大便黏腻臭秽,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用药多选茯苓、龙胆草、栀子等。2.肝郁脾虚

胁肋胀满不舒,情绪波动加重,善太息,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脉弦弱或沉缓。用药多选柴胡、陈皮、白术、茯苓等。3.肝肾阴虚

胁痛隐隐,双目干涩,低热盗汗,咽干口苦,头晕耳鸣,腰腿酸软,舌红苔薄,脉弦细数。用药多选女贞子、旱莲草、枸杞等。4.脾肾阳虚

胁肋隐痛,腹部胀满,口淡无味,乏力喜卧,肢冷畏寒,性功能低下,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用药多选黄芪、蜂房、肉桂等。5.瘀血内停

胁痛夜重,拒按,胁下有时可触及癥块,面色晦暗,舌暗或有瘀斑,脉涩。用药多选三七、鳖甲、丹参等。

我们遇到的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几种证型,临证需要灵活运用。这句话通用所有疾病,以后不再赘述。

四、验案选粹

1.何某,男,31岁

乏力,伴尿黄,右胁不适1个月。

10年前体检发现身患乙肝,因缺乏基本常识,多方求治、误治,加上情绪忧郁,渐渐出现乏力、右胁不适、尿黄等症状。近1个月因过度劳累,症状明显加重,来我门诊求治。患者体壮,症见乏力,喜卧,动则气短,周身困重,食少厌油,右胁部不适,身上发现蜘蛛痣,手掌发红,肝区叩击痛,小便色黄,大便正常,舌淡苔腻,脉弦弱。

诊断:慢性肝炎(湿热疫毒蕴结兼气虚)。

处方:黄芪110g,白术20g,茯苓40g,蒲公英60g,升麻20g,栀子15g,苦参15g,桑寄生30g,丹皮20g,陈皮15g,柴胡20g,白矾5g,旱莲草30g。

用药第二天,乏力明显减轻。第七天复诊,尿黄转清,余症全消,去白矾,继服15剂巩固治疗。【体会】湿热疫毒之邪侵及肝脏,伤及营血,故见尿黄,肝区痛,蜘蛛痣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加上正邪交争多年,又因过度劳累,故见乏力,喜卧,气短;肝病及脾,故见食少厌油,肢体困重。方中大剂量蒲公英与栀子、升麻、苦参等同用,清热解毒利湿;大剂量黄芪扶正祛邪,以期正气存内,鼓邪外出,因为有清热凉血之品为伍,不但不惧其温能助热,而且能防寒凉太过,且黄芪为补肝佳品,能疗肝损;白术、陈皮健脾助运,兼化湿邪;柴胡引药入肝,又兼疏肝;白矾燥湿解毒;丹皮活血解毒;旱莲草凉血解毒,养阴而不助湿,防利湿伤阴和邪热伤阴;大剂量茯苓利小便,使邪有出路。

慢性肝炎属湿热疫毒者,单独清利湿热,而不除疫毒或不顾扶正,不足以获显效。因为久病的原因主要在疫毒深伏和正气不足。单独扶正而不祛邪也不行,即使正气转盛,邪气也未必去。因为疫毒之邪早已根深蒂固,又受湿热保护,与肝胶结而难舍难分,所以此病难治。方中黄芪兼能鼓邪外出;白术健脾以化湿邪;茯苓兼利小便,使邪有出路;旱莲草兼能凉血解毒以保肝;而祛邪的蒲公英等可使邪去而正易安,有利于正气复原。由此可见,扶正与祛邪同用,各负其责,又相互照应。此为我治疗慢性肝炎的用药思路,如今治疗此病,每每都很有把握,且疗效可靠。

该方剂量较大,实因患者体壮(100多公斤)。提示:若患者有明显脾虚征象,蒲公英等寒凉之品不宜大量用,否则容易引起腹泻的不良反应。2.车某,女,62岁

右胁痛1个月。

发现携带乙肝病毒已3年,一直无明显症状。近一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疼痛连背,如针刺样,服某西药后,略有好转,一周前又明显加重,遂来我处求治。患者体瘦面黑,右胁刺痛,波及右侧后背,口干咽燥,目涩,小便略黄,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而干,有裂纹,脉弦细数。

诊断:病毒性肝炎。

处方:枸杞20g,麦冬20g,生地2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川楝子20g,生麦芽40g,蒲公英30g,野菊花20g,丹皮20g,赤芍20g,丹参30g。

药进5剂,症状减半,效不更方,继服15剂,临床治愈。【体会】患者年老,肝肾不足,虚火内生,肝阴不足则目涩,加上虚火熏灼,凝血为瘀,故见胁肋刺痛,双目干,口咽燥等。用枸杞子、麦冬、生地、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清热,川楝子、麦芽疏肝理气,丹皮、赤芍、丹参活血化瘀,蒲公英、野菊花、丹皮等凉血解毒。肝炎患者多数湿热为患,每治此病常首先想到清利湿热,然而此患者不但无湿,反而有燥,故避茵陈、车前子等而不用,反以滋阴为主治疗,以获得显效。3.佟某,男,40岁

两年前体检发现身患乙肝,除偶感乏力外,无其他症状。近半月突觉乏力异常,伴肝区胀满不适,转氨酶略偏高,肢体困重,口水多,食少欲呕,房事力不从心,阳痿早泄,两脚发凉,腰酸尿频,舌暗苔白腻,脉寸滑尺沉。

诊断:病毒性肝炎。

处方:黄芪60g,茯苓30g,苍术15g,白术20g,巴戟天20g,淫羊藿20g,蜂房15g,土茯苓30g,茵陈30g,蜈蚣2g。

药进15剂,症状全部消失,房事满意。【体会】肝病日久及脾,致使脾土失运,湿邪泛滥,故见肢体困重,口水多;脾虚胃弱,故食少欲呕;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又久病及肾,故见阳痿、尿频等;肝脏受邪,肝经不利,阴器所在为肝经,亦可为阳痿的病因。综上所述,此乃肝病及脾,脾虚湿盛,湿邪伤阳,阳气不能振奋,余毒从寒化,与湿合,遏制阳气,损脾肾之阳。拟方用黄芪甘温益气;白术、苍术、茯苓燥湿健脾;巴戟天、淫羊藿、蜂房补肾助阳,温化湿邪,蜂房又善攻毒外出;土茯苓、茵陈清利湿毒;蜈蚣散瘀攻毒,又善通肝络,起阳痿。全方使脾肾得补,寒湿得化,瘀毒得清,故病向愈。

慢性肝炎阳虚者并不少见,多见于阳虚体质,或因久服清热解毒药而伤阳的患者。此患者的阳虚为肝病日久而起。

附:歪打正着治愈扁平疣的启示

几年前,我曾治疗一慢性肝炎患者。该患者除了乏力、尿黄外,没有其他的明显症状。我为其诊疗时发现,他的脸上布满大小不等的红疙瘩,是比较严重的扁平疣。闲聊时才知道,他的扁平疣已经3年了,虽多方求医,花钱无数,但都没能治愈,后来对此病已经没有信心了,也就再没治过。这次他是为治慢性肝炎来的。根据他的脉症,身体肥胖,乏力,尿黄,舌淡,脉虚,我以黑蚂蚁粉、黄芪等为主,配清热利湿解毒药治疗。

用药几日后,他脸上的扁平疣突然多了很多,疣体也大了许多,匆忙来找我,问我原由。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瞑眩”反应。患者体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慢性肝炎和扁平疣都是病毒引起,也都是因为正气不足而成久病。这次我用了黑蚂蚁等扶正之品,使正气有力对抗邪气,从而出现了这种瞑眩反应。于是告诉他:继续用药,病快痊愈了,扁平疣也能痊愈。他听了我的话,果然不出我所料,1周后,他来我这儿复诊时,如换了副新面孔,脸上的扁平疣快看不清了。他说,加重后第三天就开始像脱皮似的,洗脸的时候感觉脸上直掉渣,然后疣体脱落。再过1周,皮肤一点也看不出疣的痕迹了,慢性肝炎的症状也消失了。至今3年余,二病皆未复发。

说了这些是想提醒大家,多数病毒性疾病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能够杀灭病毒的特效药,但是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却有杀灭它们的能力。有些医生,一见是病毒感染,直接就用抗病毒药,而置患者自身低下的免疫力于不顾。为什么宁愿用效果不好的药,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免疫力呢?要知道,正是因为自己的免疫力差了,才会使多数的病毒有机可乘。因此,治疗的思路不应是盲目以抗病毒为主的,应重视调节患者的免疫力,也就是扶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希望大家再遇到久病或病毒性疾病,若有虚象,莫忽视正气。

五、日常保养

1.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品,避免辛辣及肥甘厚味,戒酒。

2.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包括用脑过度。

3.保持良好情绪和心态,尽量避免过度激动或抑郁寡欢。

慢性胃炎

一、辨治思路

慢性胃炎属于“痞满”、“胃痛”等范畴,由于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以至于本病的证型也多种多样。比如过食生冷,寒邪客胃,日久伤及脾阳导致脾胃阳虚;过饱或饮食不洁导致脾胃壅塞,继而湿热内生;还有经常因恼怒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引发的肝胃不和及肝胃郁热等等。

临床所见的胃病多数虚实夹杂,而且治疗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矛盾的地方。比如脾虚运化无力,影响到胃的腐熟和降,此时脾虚与食滞常共存,治疗时过补易致食滞,过消又易伤脾气,遇到这种情况,补中寓消较为适合,取炒白术、枳壳、莱菔子等;湿热型胃痛日久热邪伤阴,气机郁滞日久亦可化热伤阴,故湿热内蕴与胃阴不足也经常同时存在,治疗时滋阴容易助湿碍胃,燥湿又恐伤阴伤胃,遇到这种情况,可根据它们的严重程度以及利害关系分配相应剂量的山药、玉竹和黄连、蒲公英。山药和玉竹善补胃阴,且不滋腻碍胃;黄连和蒲公英能清热燥湿解毒,又擅长健胃厚胃。提到黄连和蒲公英不得不多说几句,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尤其证属湿热型的慢性胃炎。经验证,此二药针对这种病菌有很好的灭杀作用,所以选择这二味药,不论是辨证还是辨病,均应属于理想药选。久病入络,胃病日久,不论从虚从实看,还是从寒从热看,均有可能形成瘀血,而瘀血证一般又都兼见于其他证型之中,通常是胃病日久的转归证型之一。然而久病又多虚,尤其脾胃病,气血必因乏源而亏少,遇到这种情况,治疗瘀血给予活血,势必耗伤气血。补气血对有瘀滞的患者来说无疑会加重壅塞,此时可以选黄芪进驻中州,补脾益气,再配伍莪术、三七活血化瘀,就可以达到攻邪不伤正、补气不壅塞的目的了。黄芪配莪术是我从朱良春用药经验里学到的,它们攻补并用,祛瘀生新,解毒生肌,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加速疾病痊愈。

胃属六腑,以通降为用,不论虚实皆如此,据此,我所开的每一个药方中都有一味枳实,它行气导滞,消痰除癖,势如破竹,每遇到患者服药后声称效果显著者,枳实可谓功不可没也。我一般虚证明显时用5~10g,实证明显时用10g或15g。慢性胃炎患者有时候可能因饮食不慎或情志不遂而加重或诱发,常使本来就复杂难辨的病证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此时抓住主证很重要,这需要辨证时精细入微,活法方圆,分析此次发病与以往发病的区别,尽量找出准确答案。慢性胃炎在辨证上还是有难度的,值得重视。二、用药心得1.枳实

胃痛或胁痛属气滞者,单用此一味就可以获效。我感觉它是行气药里效果最明显的。本人几年前患胃痛,开始只是偶发,后来呈持续性,已达7天之久。先以郁金、厚朴等治疗,效果不显,最后用枳实10g,水煎服,于用药第二日明显缓解,且此后再未发作过。从此我治疗气滞胃痛必用此药,用于临床,通常都是一剂见效。如果患者脾虚腹胀作痛,需要加四君子以标本兼顾。2.三七

胃痛证属瘀血,痛处固定,夜重,脉涩,我用药首选三七。个人感觉三七效果优于五灵脂、蒲黄,其化瘀定痛之功在瘀血胃痛里也能很明显地显示出来。另外,因其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对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证属瘀血的更为适宜。此药分三六九等,为求效果,用药最好选择质量最好的。3.蒲公英

此药擅长治疗痈疡,能清胃消瘀定痛,对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伴感染、浅表性胃炎等证属瘀热而胃痛的效果极佳,如能用其根则更妙。辨证准确后用之,有药到病除之效,且立竿见影。药理学提示:它对幽门螺旋杆菌等致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4.穿山甲

西医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者,属癌前病变,某些中药是可以使其吸收的,而此功非草木所能胜任,所以我用穿山甲配伍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去旧生新,同时加白花蛇舌草解毒防癌。此型胃炎一般胃液分泌不足,可加乌梅酸甘化阴,促进胃液分泌。中医的治法主要在于辨证论治,但有时候需要参考西医诊断来辨病论治,以求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三、辨证施药1.脾胃湿热

胃脘灼热疼痛,腹胀纳呆,口苦口臭,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用药多选黄连、蒲公英、栀子等,若寒凝热郁或素有中阳虚寒者,可用半夏、吴茱萸、黄连、黄芩辛开苦降,开泄湿热。2.肝胃不和

胃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口苦,病情常因情绪波动而发作,善太息,舌红苔薄,脉弦。用药可选柴胡、白芍、枳壳等来调肝和胃。若肝郁化火而见烧心泛酸,可加用黄连、吴茱萸开泄郁火,或者用乌贼骨、栀子制酸清火,效果都不错。3.瘀血内停

胃痛位置固定,疼痛剧烈,入夜尤甚,舌暗,脉涩或弦,可选五灵脂、三七等。4.脾胃虚寒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乏力纳少,食后腹胀,不敢进冷食,大便溏稀,舌淡,脉虚或迟缓。用药多选附子、干姜、小茴香等。5.胃阴不足

胃脘灼热,隐隐作痛,口干咽燥,嘈杂食少,舌红少苔,甚至无苔,脉细。用药多选山药、白芍、甘草等。四、验案选粹1.王某,男,29岁

胃痛6年,加重2个月。

患者6年前做铝材工作,由于繁忙,饮食很不规律,经常忍饥劳作,不到半年就出现了胃胀不适感,有时胃痛,伴乏力,食少,大便不成形,未经正规治疗。近一年生意较好,但有几个客户总找借口拖欠费用,所以常生口角。两个月前,因一场经济纠纷,胃痛症状突然加重,伴口苦、泛酸,在医院做胃镜检查,被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药近一月,无效,遂来门诊求中药治疗。刻诊神清,面白,体瘦,胃脘灼痛,食少纳差,食后腹胀痛,大便不成形,时干时稀,不敢食用酸辣食品,舌淡有瘀斑,苔腻微黄,脉左关弦而有力,右脉缓而无力。

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

处方:柴胡20g,蒲公英50g,陈皮15g,半夏15g,茯苓30g,甘草15g,三七15g,枳实10g,旋覆花30g,乌贼骨30g,党参30g,白术20g,黄芪60g。

药后3日,症状大减,加减调节半月后,敢吃辛辣酸味食品,基本痊愈。至今1年整,未见复发。【体会】患者常年饮食不规律,饥饱无常,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故见食少、胃胀、乏力症状;近日因情绪因素导致肝失疏泄,胆汁失其常道,随肝气横逆犯胃,又肝郁化火,生痰凝瘀,故出现胃脘灼痛、口苦、泛酸、食后加重等肝胃不和之证。胆汁反流的原因有二:一是脾胃虚弱,升清降浊失常,故胆汁逆流而上,所以要用补脾和胃降逆之品治疗;二是肝失疏泄,气机逆乱引起胆汁失其常道,故治疗需用疏肝理气之品。方中黄芪、四君子补脾胃之虚;旋覆花降逆和胃;柴胡、枳实疏肝理气;脾虚日久,必生痰湿,肝郁亦可生痰,故用二陈化痰湿;久病入络必有瘀血,肝火亦可凝瘀,故用三七化瘀止痛;肝胆胃之郁火,以重剂蒲公英清解之;乌贼骨治泛酸,能保护胃黏膜。

本案因辨证准确,用药思路清晰,故效果显著。2.牛某,男,33岁

胃脘痛伴乏力多年,加重一年。

患者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史多年,发时疼痛难忍,近1年症状明显,饥饿或食后加重,泛酸,纳少腹胀,每顿饭量极少,相对过去明显消瘦,乏力气短,周身不适,口服各种中西药均无效,来我处求治。平素患者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经常上火,睡眠不佳,由于多方治疗无效,自认为此病无法痊愈。舌暗无苔(有时吃饭会舌痛),脉细弱,右关明显。

诊断:慢性胃炎。

处方:黄芪50g,茯苓100g,炒白术50g,山药30g,鸡内金30g,三七20g,枳实20g,黄连10g。

共研细末(散剂),每服10g,日2次。【体会】服药半月后复诊,疼痛减少,程度减轻,食量增加,体力也明显改善,观其舌,已长出舌苔。患者自述1年多的时间都是这样无苔的,所以感到很吃惊,当然,患者是不懂舌苔与胃病有什么关系的,在我看来,舌苔的出现预示着疾病好转。患者目前虚证明显,但亦有气滞(腹胀),血瘀(舌暗),肝郁(压力、忧郁)等实证掺杂,故当虚实兼顾,扶正健脾为主。方中黄芪、白术、山药补脾,生发胃气,治其虚证;大剂量茯苓可健脾胃,治泛酸,虚实皆无忌;鸡内金健胃消食;胃主通降,故用枳实降胃行气;三七擅治瘀血胃痛;久郁必化热,故用黄连清胃热,同时厚胃。3.杜某,女,78岁

患者20日前因劳累引起胃脘悸动感,自诉有“突突突”的感觉,呈持续性。因为患冠心病10余年,自以为是心脏病发作,口服各种中西药治疗,毫无效果,求治我处。现患者乏力,腹胀纳呆,胃脘不舒,因怀疑自己“心脏病”久治不愈而抑郁寡欢,善太息,胃脘处有悸动感,活动时减轻,平卧明显,打嗝或排气之后“心悸”立刻消失,几秒之后又出现症状,舌暗苔白厚腻,脉弦。

诊断:慢性胃炎,心下悸。

处方:苍术20g,枳实10g。2剂。

药进1剂,症状消失,甚为欣喜,特来告知。此后1年未见复发。【体会】此患者“心悸”(速度极快)的速率与真实心率完全不吻合,位置也不在胸前,考虑与平时遇到的心脏病心悸不同。患者因劳累引发,说明与虚有关,脉证符合脾虚,又因打嗝或排气而缓解,说明与滞有关,患者也的确同时存在肝郁脾虚引起的气滞,于是取苍术健脾化湿扶正,枳实行气导滞,药味虽少,但切中病机,故获显效。有朋友说此人病机是“气滞湿阻,饮迫阳动”,不无道理。五、日常保养

1.饮食宜清淡,卫生,不能过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饮食以及黏、硬、油腻等不易消化饮食,戒烟酒,避免暴饮暴食,养成细嚼慢咽,定时定量的习惯。

2.情绪避免过激,恼怒、抑郁对胃病很不利。

3.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慢性胆囊炎

一、辨治思路

慢性胆囊炎属“胆胀”、“胁痛”、“黄疸”等范畴,其产生分内外两种原因。外因多为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过食肥甘厚味、酗酒等导致。内因则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初期主要表现为肝胆郁滞,继而内生湿热或聚痰凝瘀,又每因某些诱因而反复发作,后期诸邪胶结,难以治愈,诸如胆壁增厚、纤维化以及胆结石、胆息肉等均属于此。说到这里,此病的大致治疗思路基本显现,那就是疏肝利胆,清利湿热,活血化痰,软坚消癥等。

六腑以通为用,胆道郁滞,势必引起胆胀,这种郁滞有时体现在胆囊排空障碍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另外胆汁排出不畅还会因为浓缩而刺激胆囊发炎,甚至发生成分改变而沉淀形成结石。在治疗时,我通常会选用金钱草配枳实。金钱草清肝胆湿热,枳实行气消胀,同时它们都能利胆,金钱草利胆是因为它能促进胆汁大量分泌,从而使滞留之浊排出胆囊,这与泌尿系结石用利尿通淋药相类似,起引邪外出之作用,枳实利胆是取其强肌之功,它能改善胆囊收缩功能,为胆汁的排泄提供强大动力。如此冲刷,胆结石患者都有可能被治愈,胆胀症状自然亦可以消除了。

临床遇到的肝胆湿热或者邪热炽盛的患者多兼有肝胆郁滞之证,此时我喜欢选大剂量蒲公英治疗。蒲公英开花甚早,得初春少阳之气,而有生发之意,清肝利胆之外,尚可达郁,针对湿热或郁热者,它十分实用。另外,此病有热象的多数与西医认为的病菌感染有关,作为善于清热解毒的蒲公英来说,抑制病菌乃其专长,由此可见,蒲公英同时符合辨证和辨病原则。

慢性胆囊炎日久胆壁增厚及纤维化多属于瘀血范畴,采取活血之法有望愈之,但对因久病而变生他症的,治疗就颇为棘手了,像胆结石、胆息肉等。过食肥甘或湿热浊毒内蕴,使胆汁淤积,与邪毒凝结为沙石者,可选白矾、鸡内金等燥湿解毒,消磨化积以化结石,同时用金钱草、枳实、柴胡等与之配合。肝胆湿热,痰瘀互结,胆腑排泄不利,致使气血久郁痼结,内生息肉者,可选乌梅、白僵蚕、水蛭等破瘀通络,散结消胬。而总的治疗还需根据具体病情辨证论治。二、用药心得1.柴胡

此病病机为湿热痰瘀等邪滞于胆,或情志不遂,使肝郁气滞。柴胡重剂可疏肝利胆,亦可引药入胆,不论新病久病,皆为必选。2.枳实

胆主通降,一旦阻塞,不通则痛。通降破气之品,我首选枳实。它破气除痞,化痰消积,药力强大,利胆作用十分显著,可谓立竿见影。如是虚性体质,需加黄芪、党参等防其耗气伤正。3.栀子

刚刚参加工作那年,我有一同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疼痛难忍,输液无缓解,服大黄煎剂效果不明显。我的恩师嘱其以栀子30g捣碎泡水,代茶饮,效果很明显。胆囊炎久病胆郁化火,栀子可以宣火热。受此病例的影响,此药成了我治疗胆囊炎属郁热型的必用药。4.蒲公英

此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肝、胆、乳、胃病属实热者,我皆用之。蒲公英虽非峻烈之品,但在剂量上做些文章,通常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治疗此病,我早年用过茵陈蒿、金钱草,如今是蒲公英,以后应该不会再换了,因为它的效果实在令我满意。我通常用30~80g。顺便提一下,阳虚体质患者不能用大剂量。5.水蛭,白僵蚕

胆郁气滞或胆热日久,必有痰瘀互结,也正因痰瘀互结,常导致病情顽固不愈。B超示胆囊壁增厚及结石、息肉者,我均从痰瘀论治。由于是久病顽痰顽瘀,故以虫药破之,否则实难见效。此二药可以修复胆囊壁,是远期疗效的保障。我治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凡按疗程服药的,很少有复发的情况发生,也可以吃任何饮食。伴结石者,加金钱草、鸡内金、芒硝;伴息肉者,加乌梅、鳖甲、白芥子。6.麦芽

胆气郁滞,则饮食不化。麦芽疏肝利胆,消食化滞。另外,水谷得麦芽而易消化,因此也减轻了胆囊的负担,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所以治疗此病,我通常都会加一些消食之品。消食也可以间接地行气滞。三、辨证施药1.肝胆气滞

右胁胀痛不舒,不思饮食,嗳气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略黄,脉弦。用药可选柴胡疏肝丸加减即可。2.肝胆湿热

右上腹疼痛剧烈,胸腹胀满,恶心欲呕,口渴不欲饮,小便黄,大便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药可酌情选大柴胡汤、茵陈蒿汤加减。3.胆郁化火

右胁灼痛拒按,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或有黄疸,舌红苔黄燥,脉弦数。用药多选栀子、蒲公英、川楝子等。4.痰瘀互结

面色晦暗,右胁疼痛,位置固定,入夜尤甚,舌暗,脉弦或涩。经西医检查有胆囊增厚、纤维化、胆息肉等,用药可选水蛭、土鳖虫、白僵蚕等。5.胆胃不和

胁肋胀痛,胃脘痞满,口苦,上吐下利,寒热往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用药可选半夏、枳实、黄连等。6.脾虚湿困

肥胖,喜肉食,右胁肋部隐痛,腹部饱胀,口腻,身体困重,四肢欠温,舌淡苔腻滑,脉沉滑。用药多选苍术、茯苓、厚朴等。四、验案选粹1.田某,男,46岁

右上腹胀痛,时好时坏10年。

患者10年前因家庭琐事郁闷寡欢,后来又因饮食不洁,引起右上腹胀满疼痛,此后每因情绪不佳或过食肥甘厚味而诱发,发时伴善太息。后来经医院B超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经常口服消炎利胆片,效果不甚明显。去年复查B超,发现3个胆囊息肉,最大的0.6cm×0.8cm。当时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慕名来求中药治疗。刻诊:神清,面色晦暗,右上腹胆区有压痛,自觉身困,厌油腻,右上腹胀满不适,二便正常,舌红苔稍黄腻,脉弦略涩。

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枳实10g,厚朴10g,金钱草30g,蒲公英60g,栀子30g,土鳖虫15g,白僵蚕15g,半夏20g,鳖甲30g,乌梅20g,鸡内金30g,黄芪50g。

服药3天,症状明显好转。10日后症状基本消失,但不敢进食油腻食品。又巩固治疗半月,此后吃任何食品都未发作,自行停药。半年后,他回到原来为他诊断的医院进行复查,想了解息肉情况,检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胆囊息肉由原来的3个变为1个,大小仅仅是0.1cm×0.2cm。当初建议他手术的医生也甚为吃惊,连呼“怎么可能”。患者于前几日欣喜来我处告知,同时欲把剩余的那个息肉一并根除。【体会】患者胆囊受邪日久,必然湿热痰瘀互结,方中柴胡、枳实、厚朴疏肝理气解郁;金钱草、蒲公英、黄芩、栀子清热利湿,解毒利胆;土鳖虫活血;白僵蚕、半夏化痰;鳖甲软坚散结,又能防利湿伤阴;乌梅利胆消胬肉,为息肉要药;鸡内金消积滞,同时减轻胆囊负担;久病多虚,黄芪补气健脾,对慢性病的痊愈起促进作用,又能防行气药伤正气。

注:久病多痰瘀,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壁增厚及息肉,我都是按痰瘀论治。2.曹某,女,44岁

右胁痛6年,加重半月。

患者6年前首次出现右胁痛,伴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胆囊炎。经用抗生素以及止痛治疗,症状缓解,但从此以后,每年至少发作3次以上,不敢进食肉类、鸡蛋等,每次复发的诱因多是情志不遂。半月前,患者家里不幸被盗,损失惨重,因而抑郁寡欢,随即胆囊炎复发。经抗生素治疗10日,毫无效果,同时出现了黄疸,于是来我处求治。患者体瘦,病情痛苦,不思饮食,恶心欲呕,口苦,便干,右胁胆区疼痛拒按,时轻时重,化验时查出乙肝,转氨酶明显增高,目黄,尿黄,B超示胆囊增大,囊壁毛糙,舌红苔黄厚,脉弦。

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肝炎。

处方:柴胡15g,黄芩15g,白芍20g,枳实10g,半夏15g,大黄10g,甘草20g,茵陈60g,虎杖20g,栀子30g,连翘20g。

3剂后,症状大减,黄疸未退,大便3~4次,去大黄,加鸡内金。连服10剂,黄疸消退,症状全无。去半夏,加黄芪50g,赤芍30g。服药半月,基本痊愈。至今8年未发作,且敢吃任何饮食。

患者患胆囊炎多年,伏邪滞留于胆,每因情志不遂或饮食刺激引动伏邪而发病,故欲治其本,当祛邪为主。患者要求把肝炎同时治疗一下。好在这两个病皆属湿热,肝胆又互为表里,可以异病同治。湿热壅塞肝胆,加上情志不遂而肝郁气滞更甚,故见疼痛难忍;肝木横逆,犯及脾胃,故见不思饮食,恶心欲呕。口苦、便干、舌苔黄厚等符合大柴胡汤证,尿黄、目黄乃茵陈蒿汤所主,故用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除原方原意之外,用药另有寓意:柴胡疏肝利胆,条畅气机,并用之引经,使诸药直达病所;胆主通降,不容阻塞,大黄、枳实可通之降之,其中枳实能破气除痞,化痰消积,且效果迅速,大黄身兼多职,与栀子、茵陈等同用可以利湿退黄,与虎杖、连翘等同用可清热解毒,同时又可以活血通便,使邪有出路;鸡内金消食健胃,防结石形成,使食滞得化而减轻胆囊负担。邪去大半后,加黄芪助鸡内金补虚,同时鼓余邪外出;加赤芍凉血,抵消黄芪之温,又能协助栀子等解毒;郁热日久,恐有瘀血内生,赤芍与虎杖又可以活血化瘀。全方使湿热瘀毒得祛,肝胆气机得畅,故病获痊愈。五、日常保养

1.尽量保持乐观,避免抑郁,暴怒等不良情绪。

2.饮食宜清淡,避免过食高脂、油炸等饮食,避免过饱,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细菌感染或蛔虫感染。

3.肥胖人群宜适当运动并减肥,以避免因脏器压迫等原因导致的胆汁排泄障碍。

脂肪肝

一、辨治思路

脂肪肝属“肝癖”、“胁痛”、“脂满”等范畴,多见于肥胖、嗜酒及糖尿病患者。病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嗜酒无度,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这些原因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发病。如过食伤脾,运化失职,谷精不能尽化气血而凝为膏脂,滞留肝络,这种证型多数同见肥胖;嗜酒伤肝,内生湿热,致使肝失疏泄,胆气郁滞,渗化脂浊无权,再受邪热熏蒸而痰瘀内生;年老之人多与肾密切相关,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而疏泄不及,或有虚热熏灼,最终痰浊滞留,具有这种证型者有时恰是糖尿病患者;肾阳不足则蒸化无权,津凝为湿,血缓为瘀,日久痰瘀湿浊互结。由此可见,此病与气滞、痰湿、瘀血、虚证等有关。下面提供一些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临床可根据病情酌情选加:①行气导滞类:陈皮、山楂、莱菔子、大黄等;②活血化瘀类:川芎、丹参、水蛭、地龙等;③化痰利湿类:海藻、昆布、泽泻、石菖蒲等;④补益类:人参、黄芪、何首乌、女贞子、杜仲、淫羊藿等。

脂肪肝为肝脏本身或脂类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肝脏脂肪堆积。对于肝脏本身的问题,我见得最多的就是嗜酒者和慢性肝炎患者,他们大多证属湿热,同时又痰瘀互结,针对这种证型,我多用金钱草、泽泻、丹参、海藻等治疗。金钱草可开泄湿热,清肝利胆,廓清湿浊,促使胆汁排泄而净脂。泽泻利湿泄浊,与金钱草同用,可推陈致新,引邪外出。丹参凉血活血,功同四物,能改善肝内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脂类代谢。海藻软坚化痰,善于降脂。四药合用,切中病机。脂类代谢异常引起的脂肪肝,病因涉及多方面,比如情志抑郁,这个与肝失疏泄有关;喜食肥甘,这个与脾运呆滞有关等等。我接触过比较多的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多属脾肾不足,阴阳两虚而偏阳虚。这些人多数体型偏胖,缺乏运动,同时可伴有肢冷乏力、喜卧懒言、周身困重等症状,除了不良生活习惯之外,机体脂类代谢功能障碍也为其主要原因,所以在治疗他们时,除了化痰祛瘀、渗湿泄浊之外,我还会加黄芪、淫羊藿、肉桂等温补脾肾。阳虚得补则温动有力,从而脂类代谢恢复活跃,最终达到治愈目的。

治疗此病不论哪种证型,均应重视化痰降脂,我推荐海藻、山楂、荷叶。海藻和山楂在用药心得里有论述,荷叶作为减肥佳品,其降脂效果自当不错,它能升清醒脾,舒达肝气,平时取之代茶饮,不失为一简便良策。二、用药心得1.何首乌,柴胡

五脏调和,气血生化有源,津液输布畅达,则百病不生。若脏腑功能失调,肾失气化,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凝瘀。痰瘀湿浊充于血中则血脂偏高,结于肝中则为脂肪肝。中老年人大多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所养则疏泄不及,以至津滞成湿,血滞成瘀。何首乌可补肝肾,使肝木得养,柴胡疏肝理气,得何首乌之补而疏泄有力,肝失疏泄这一问题即可得以解决。待气机畅通无阻,何患浊阴之邪滞留?何首乌与柴胡配伍,可谓一补一攻,一静一动,攻补兼施,动静结合,二药相得益彰,乃最佳组合。对有郁热征象的,柴胡可以散其郁热。另外,柴胡可以引药入肝,使药物直达病所而药性更专。2.黄芪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机的升降在津液的输布与水湿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若脾胃功能失常,亦可发为此病。黄芪可补脾升清阳,配伍泽泻淡渗降浊阴,气机升降得调,则此问题即可得以解决。另外,脾主运化水谷,有因过食肥甘厚味碍脾,而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者,常内生痰浊,充斥于肝。黄芪与白术伍用可以补脾助运化,恢复脾的功能,从而使痰源得除;黄芪与活血药相伍可以补气助血行,防止痰瘀滞留而病情加重。3.淫羊藿

痰瘀湿浊滞留于肝及周身,可因肝失疏泄,脾虚不运,然命门火衰,釜底无薪何尝不是湿浊滞留的另一主要原因。众所周知,肥人多阳虚,此病多见于肥胖人群。对于阳虚气化失常引起的脂肪肝,我常用淫羊藿。原有何首乌补阴精而使阳出有根,淫羊藿补阳,更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作用。当元阳内壮而离照当空,一切阴霾自可消散。4.山楂

本病标实为痰瘀湿浊或有热毒(郁热及慢性肝病引起)。山楂可以化瘀降脂,常与石菖蒲、苍术、决明子、地龙等共同化痰瘀,消湿浊,降脂。5.海藻

此药不仅能化痰湿,而且能软坚散结。对有肝脾肿大的,此药能使之回缩。此病与高脂血症关系密切,海藻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从而可以达到双重治疗目的。三、辨证施药1.湿热中阻

右腹胀痛,厌食欲呕,口苦烧心,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药可选茵陈蒿、金钱草、泽泻等。2.肝郁脾虚

胁肋胀满不舒,表情抑郁,善太息,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弦或虚。用药可选柴胡、白术、山楂等。3.肝肾阴虚

右胁灼热胀痛,烦躁易怒,潮热盗汗,咽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用药可选女贞子、鳖甲、旱莲草等。4.脾肾阳虚

右胁疼痛隐隐,腹胀纳呆,喜卧懒言,肢冷畏寒,腰酸尿频,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用药多选黄芪、肉桂、淫羊藿等。5.痰瘀阻络

右胁刺痛,位置固定,入夜加重,面色晦暗,口唇色紫,舌暗苔厚,脉涩或弦。用药可选丹参、地龙、海藻等。四、验案选粹1.赵某,女,60岁

右上腹胀痛半年。

患者早在半年前即有右上腹隐痛症状,未予以重视,后来加重时才做B超检查,得知患上了脂肪肝。近一个月右上腹胀痛明显,来我处求治。患者体胖,乏力气短,动则汗出,肢体困重,肢冷畏寒,有时头发昏,纳少,食后腹胀,右上腹胀痛,呈持续性,舌暗有瘀斑,苔白腻,脉滑尺弱。患者2年前曾患脑梗死,幸好治愈,未留有明显后遗症。有高血压病病史,性格内向,善抑郁。

诊断:脂肪肝。

处方:黄芪40g,白术20g,茯苓20g,山楂30g,陈皮15g,何首乌30g,肉桂20g,海藻20g,白僵蚕20g,石菖蒲15g,土鳖虫20g,柴胡15g。

连续用药20剂,症状逐渐消失,数月后体检,脂肪肝较前明显轻微。【体会】患者年已六旬,阴精不足,阳气渐微,命门之火温而不炽,故痰瘀湿浊内生;患者体胖,脾运呆滞,亦可痰浊内盛,故见肢体困重,食后腹胀;痰瘀湿浊流窜脉内,发为高脂血症,上犯于头则为脑梗死;患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利,痰瘀湿浊积于肝内,则发为脂肪肝。综上所述,命门火衰,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使痰瘀湿浊滞留于肝,治当以肉桂温补命门之火,使离照当空,阴霾消散,配何首乌补肾精以化生阳气,使阳出有根,从而命门之火可以久燃;黄芪、白术补脾助运,得肉桂补命门火,犹如釜底加薪;柴胡、陈皮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气血流通无阻,何惧浊阴滞留;海藻、白僵蚕、石菖蒲化痰湿;山楂、土鳖虫活血化瘀;茯苓、陈皮利湿醒脾。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顾,所选之药又多善消脂,故效果良好。2.丁某,男,58岁

胁肋不适1月余。

患者一月前发现右胁不适,时而闷痛,由于患过慢性肝炎,怀疑旧病复发,于是到医院做了详细检查,结果被查出脂肪肝,合并肝纤维化。遂来我处求治。患者体瘦目黄,乏力倦怠,口干而不渴,夜间盗汗,午后潮热,右侧胁肋胀满不舒,有时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嗜酒20多年,每日最少半斤。

诊断:脂肪肝。

处方:枸杞20g,旱莲草30g,鳖甲30g,海藻30g,丹参30g,泽泻10g,茯苓30g,茵陈60g,川楝子20g,柴胡10g,黄芩15g,葛根30g。

同时告诫患者戒酒。

服用一周后,所有症状均减轻,去川楝子、泽泻,继服一周,停汤药。给予鳖甲、茯苓各等分,研细粉,每日10g,冲服,荷叶茶代水。几个月后复查,完全正常。【体会】患者年近六旬,嗜酒成性,肝肾阴虚在所难免。另一方面,慢性肝炎易潜伏湿热,大量饮酒又助湿生热,从而使肝脏虚损交加。阴虚生内热,合湿热之邪,必凝练津血,导致痰瘀湿浊充斥肝内,形成此病。故选枸杞、旱莲草、鳖甲养肝补阴,兼清虚火;茯苓、泽泻、茵陈、黄芩清利湿热,导邪外出。海藻、鳖甲可软坚散结,回缩肝脏,防治肝纤维化。海藻、丹参可化痰祛瘀,结合柴胡、川楝子疏肝理气,可加速瘀祛痰消。葛根配泽泻可使清升浊降,洁净肝脏,同时葛根可解酒毒,治咽干。茯苓祛湿兼可健脾扶正,鳖甲养阴兼可清热软肝。再结合善于消脂的荷叶善其后,终可还患者一个清新洁净的肝脏。五、日常保养

1.尽量少吃高脂高糖饮食,避免过饱或过饥,避免睡前饮食,必须戒酒。

2.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等状况选择运动项目。需要啰嗦几句,脂肪的“燃烧”需要水和氧,一旦缺乏是不能达到“燃烧”脂肪的目的的。所以患者每天的饮水量要充足,尤其早上那杯不可忽视。运动不是越剧烈越好,那样的话身体处于乏氧的状态,反而达不到治疗目的,应该以慢跑、打羽毛球等可以持续并且不觉得太累的运动为佳。

3.劳逸结合,多参与户外运动以保持心情开朗。

溃疡性结肠炎

一、辨治思路

溃疡性结肠炎属“久泻”、“久痢”、“肠风”等范畴。最初伤于湿邪,始于大肠。肠为阳腑,邪易从热化,湿热壅塞大肠,化腐化脓,伤及肠络,络伤出血,故见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根据通因通用原则,可选枳实、大黄导滞泄浊。枳实善行胃肠气滞,破积化痰,有冲墙倒壁之力;大黄善走肠中,能破积散瘀,泄热解毒,并引邪外出。出血严重可加仙鹤草、血余炭等。患者后天不足或过食寒凉,使中阳虚寒,邪可从寒化而见寒湿阻滞,亦可日久郁滞化热,见寒热错杂。不论哪种证型,时间一长,必然有变。如久病入络而瘀血内停,可见腹部结块、拒按等,对此,可选用乳没、三棱、莪术等,这些药效果相对显著。患病日久,亦可因实至虚,湿热为患多导致阴虚,寒湿为患多导致阳虚,最终虚与实并见又不断相互影响,因而病情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其实临床遇到的多数更为复杂,有时候还变化多端,诊疗时需要灵活应对。下面提供一些经验,以作参考:此病一般正虚为本,邪实为标,邪实多为湿热、血瘀、食滞、气郁、风、毒等,治疗分别针对之,比如湿热毒用白头翁、黄连,血瘀用五灵脂、三七、乳没,食滞用山楂、麦芽,气滞用枳实、厚朴、木香,风邪用防风、白僵蚕、蝉蜕等。患者多数有腹痛、里急后重症状,祛邪同时应调气机,葛根、升麻可升脾气以降浊气,桔梗、杏仁可宣肺气以通腑气。邪何故滞留肠中?非胃气不降不能滞,非肝不疏泄不能结,故可选枳实、莱菔子降胃气,柴胡、麦芽疏肝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加治疗方法。待邪去正安时,即为扶正为主的时机。正虚多以脾虚肠弱为主,肠黏膜黏蛋白缺陷是导致本病的易患性原因,所以临床以脾虚症状最为多见,而甘温补脾可以改善易感,结合活血改善病灶血氧供给,从而促进溃疡愈合。除了大量黄芪外,党参、白术也可以做到这些。有的患者每当情绪波动引起发作,多数是肝木旺克脾土所致,记得要加白芍抑之。总之,疾病的早期、中期、后期,症状可能完全不一样,所以治疗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简而言之4个字,辨证论治。

若有的患者病情比较顽固,或者不能坚持口服中药的,可以采取中药灌肠法。其实这个方法疗效比较确切,作用直接,值得推广。灌肠用药要根据患者脉证而定。比如热毒明显选白头翁、黄连;虚证明显选黄芪、白及、三七等。二、用药心得1.生地榆

肠主传导化物,只容谷粕而难容邪气。湿热毒邪蕴结于内,熏灼肠道,必滞气伤络,传导失常。对湿热毒邪,周鸣崎最喜用生地榆,他认为地榆专走大肠,清热解毒,收敛攻瘀力强,对脓血夹杂之泻痢,收效最捷。我经常与白头翁、金银花、大黄等同用,清利湿热毒邪。2.黄连,干姜

有的患者中阳不足,或过食寒凉,使阳失温化,或久病正虚邪恋而寒热并见,此二药辛开苦降,调理肠胃。黄连清恋肠之热,干姜温脏腑之寒,双方剂量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3.乳香,没药

邪留肠中日久导致气滞血瘀,见疼痛拒按或有结块。此二药善行胃肠气血,与三七、五灵脂等伍用,对气滞血瘀证效果较好,也是修复溃疡面的佳品,故可优先选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个别有胃病的人,乳香、没药可能有一定的刺激性,建议剂量不要太大,或以三棱、莪术代替,同时加调胃之品。活血化瘀之品可以改善病灶的血液循环,加速局部新陈代谢,起到很明显的推陈致新作用,从而加速疾病向愈,所以活血之法对于此病的作用不可小觑。4.仙鹤草

受朱良春前辈的仙桔汤影响,仙鹤草成了我治疗此病的必用药。它能止血,活血,止泻痢,有强壮之功,对邪实者无敛邪助热之弊,对久病体虚者更可以补虚止泻,对脓血便,加桔梗、蒲公英可解毒排脓。这是我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之一。5.血余炭

此药可以厚肠止泻,其成分可以吸附于溃疡面,防腐而保护肠黏膜,从而加速溃疡愈合。早年此药未引起我的重视,后来发现凡用血余炭的患者,效果都很好,没用此药的患者则效果一般或不好,而且同一患者,在用的时候效果很好,没用的时候又效果不理想,从而得知,此药的效果很出众。对久泻不愈而实邪不盛的患者,我通常会加入此药,与赤石脂为伍以止泻。对于有便血的患者,当然更适合用它,刚刚提到活血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但有便血的患者,活血药就不敢妄用了,然而血余炭善于活血,又能止血补虚,实乃最佳选择。此病与自身免疫有关,血余炭为血肉有情之品,效专力宏,有以人补人之妙。善养阴补虚,调节免疫,可能是它效果显著的另一主要原因。三、辨证施药1.湿热内蕴

腹痛,身热,口苦,大便不爽,里急后重,赤白黏液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用药可选白头翁、地榆、大黄等。2.寒湿内结

下腹冷痛,口淡无味,胃脘不舒,大便滞涩或腹泻,赤白黏冻便,白多赤少,舌淡苔白腻,脉濡缓。用药可选苍术、茯苓、干姜等。3.寒热错杂

畏寒肢冷,乏力食少,临厕腹痛时急,大便黏液状或见赤白,肛门有灼热感。舌淡苔腻,脉濡或虚数。用药可选肉桂、黄芩、黄连等。4.气滞血瘀

下腹局限性疼痛,拒按或有包块,大便不畅,脓血紫黑色,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用药可选乳没、三棱、莪术、三七等。5.脾肾阳虚

久痛不愈,痛状隐隐,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肢冷畏寒,食少纳呆,腰腿酸软,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用药可选干姜、肉桂、白术等。偏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6.阴血不足

下腹灼痛,大便秘结或带赤白脓血,同时伴心烦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用药可选黄连、炮姜、阿胶等。四、验案选粹1.谭某,女,60岁

腹泻时轻时重4年。

患者4年前开始,经常出现腹泻,同时伴腹痛,不敢吃冷食、辣食,否则容易发作。一般发作时靠口服肠炎灵或输液控制。1年前查肠镜,发现降结肠有充血水肿,多处溃疡,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近两月因过度劳累,病情较前加重,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在其他中医处服中药治疗一月,亦无效果,处方不详。现患者面色不华,乏力易汗,气短懒言,食少纳差,腹部疼痛隐隐,大便日泻四五次,质稀,夹有黏液,舌淡苔略黄腻,脉濡。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处方:黄芪40g,党参20g,白术20g,茯苓30g,甘草20g,红藤20g,败酱草20g,仙鹤草70g,桔梗15g,木香20g,赤石脂30g,血余炭30g。5剂。

自服药第2天,大便黏液开始增多,第三四天最多,但腹痛随之减轻,腹泻一日两三次。复诊时打算处方不变,但血余炭恰好缺货,就未加此药。抓了5剂,不料复诊的第3天,患者反馈说腹泻严重了,又恢复到未治疗前的状态,问我是否更换了处方。我立即抓了两副剂量的血余炭给她,让她添加在剩下的两副中药里。这次服药后,腹泻立减。通过这个病案,我见证了血余炭针对此病的潜能。当初对此药不是很重视,只是看了《施今墨药对》里记载血余炭可以厚肠止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所以顺便添加了它。想不到的是,单此一味药竟能影响整个方剂的效果。从此每遇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余炭成了我的必选药。上方连服15剂,仅3剂没用血余炭,临床治愈。至今6年,极少复发。【体会】患者肠内受邪,因正虚而邪恋。虚泻日久,当补之涩之,故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脾益肠,生肌敛疮;仙鹤草、血余炭、赤石脂涩肠止泻,保护肠黏膜;红藤、败酱草、桔梗、甘草清肠中余邪,消炎排脓;邪留肠中,必有气滞,故用木香行气导滞止痛。这个病案之所以获显效,应归功于选药,尤其是血余炭。同时也借鉴了朱良春运用仙鹤草、桔梗的经验。临床治病不仅要善于辨证,而且要善于用药。善用药者,乃克敌制胜的最有力武器也。2.魏某,女,46岁

腹痛伴黏液脓血便2年。

患者患溃疡性结肠炎2年,饮食不注意或情绪波动易引发。发时腹痛,大便日泻数次不等,有黏液,甚至便血,有里急后重感,久治不愈。一周前因食海鲜而旧病复发,遂来求治。患者面白,乏力倦怠,肢冷畏寒,腹中作痛,时里急,大便有黏液,偶见脓血,味臭秽,舌淡苔黄腻,脉弦。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处方:附子10g,干姜10g,黄连10g,黄柏15g,白头翁15g,仙鹤草80g,桔梗15g,血余炭30g,木香20g,枳实10g,炒白术20g。

上方服用10日,症状逐渐消失。待大便黏液消失后,变更方剂:黄芪60g,党参20g,白术30g,茯苓20g,甘草20g,仙鹤草60g,血余炭30g,赤石脂30g,白及15g,三七15g。

15剂后停药,至今4年,未见复发。【体会】患者阳虚体质,脏腑必寒,然邪滞肠中,郁久化热,故见寒热错杂,取附子、干姜温脏腑之寒,黄连、黄柏、白头翁清恋肠之热,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仙鹤草、血余炭厚肠止泻,又治便血,其中仙鹤草兼活血解毒补虚,血余炭兼防腐,保护肠黏膜;桔梗排脓,治脓血便;木香、枳实理气行滞,治腹痛和里急后重;白术进驻中州,化生气血,使正复邪退。当邪去大半,用药转变为补脾益肠、生肌敛疮为主,以求根除。后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温益脾,增强免疫;甘草、仙鹤草解毒,清除余邪;仙鹤草、血余炭、三七善活血消瘀兼止血,能推陈致新,修复病灶;血余炭、白及与黄芪、甘草等相伍,更善生肌敛疮,愈合溃疡。此病用药,先攻治标,后补治本,逐渐向愈。多数人认为此病无法根除,但这个病案证明,此病是有可能被治愈的。3.周某,男,34岁

食少而消瘦半年。

患者3年前首次出现大便不成形,伴腹痛等症状。在某医院做肠镜被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此后病情常反反复复,未能得到彻底控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