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俘日侨大遣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16:48:26

点击下载

作者:任骏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日俘日侨大遣返

日俘日侨大遣返试读:

总 序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重温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辉煌和荣光,自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及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后,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立即组织中国近现代史专家,隆重推出“1945·中国记忆”丛书。这套丛书共有7册,寓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具体是:《胜利大反攻》详细叙述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日本侵略者陷入山穷水尽之际,中国战场国共两党的军队由局部反攻转为全面大反攻的历史。《战区大受降》重点讲述日本天皇宣布《终战诏书》后,日本与中国在芷江进行洽降、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日本签字投降,以及日本在中国战区签字投降的故事。《台湾光复》系统叙述台湾先后沦为荷兰、日本殖民地的历史,以及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历程。《国府还都》重点叙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由陪都重庆“还都”南京的过程。《日俘日侨大遣返》集中披露日本投降后,在中美两国的共同组织领导下,以及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遣返300万日俘日侨的故事。《汉奸大审判》着重介绍日本投降后,国共两党肃清汉奸、惩治汉奸和公审汉奸的史实。《日本战犯审判》全面介绍战后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日本甲级战犯、乙级战犯和丙级战犯进行罪行调查和审判的故事。

这套丛书从不同的侧面,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真实、系统地再现了抗战胜利前后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历史,披露了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史实,揭示了一个个尘封已久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幅振奋人心的画面。“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面向未来。”我们衷心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同时,也希望 “1945”这段充满荣光的历史永久地铭刻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

以史为鉴,虽说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句古训,二十世纪在遭受长达半个多世纪日本侵略欺凌后,中华民族依然以德报怨,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遣返三百万日俘日侨回国,这些人成为战后日本重建的生力军。如今日本人经常会选择性地忘记中国人的善举,但这些善举受到爱好和平的亚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和赞扬。引言不应忘却的历史

1945年12月3日,上海港寒冬的清晨,江风吹在脸上着实有点冻人。从沪江大学至虬江码头的江边道路上,男女老幼早早地排成了长队。他们有的拎着皮箱,有的身上背着很大的包裹,连小孩也不例外,面无表情,低着头默默地赶路。几名全副美式武装的国民党宪兵走在最前面,寒风里他们头盔上的白边特别显眼。这2000余名男女老幼是首批离华回国的日侨,将要登上泊在虬江码头的日本轮船“明优丸”号。上午8时,日侨开始登船。当男女老幼走过高高的栈桥,登上“明优丸”号运输船时,船上的美军士兵与日本船员都上前扶助老人妇孺和背着大包蹒跚前行的日侨。下午1时30分,“明优丸”号运输船汽笛高鸣,载着2000余名首批离华的日侨,启碇东航。出了吴淞口,上海已渐被遣返回国登船前等待海关检查行渐消逝在海面上。甲板上和船舱的李和衣物的日本人窗边还是挤满了人,有的人仍恋恋不舍地向着上海的方向挥手,有的人泪流满面,“别了,上海,别了,中国。”有的人暗自叹息,那里曾有他们往日的旧梦和曾享受的人间天堂,毕竟在中国作为日本公民往日的荣耀和辉煌也一样远去,回日本后的命运与这茫茫的大海一样,茫然而不可知,怎不叫人黯然神伤呢!

日俘自然是指抗战胜利后,根据盟军指示向中国军队投降的侵华日军。日侨是指长期或短期侨居中国的日本人,包括在日本驻华机构、日资企业、汪伪政府、伪满洲国及台湾地区政府工作的行政人员及其家属。

曾几何时,日本军阀发动战争,要征服满洲,征服东亚,因而日本人把这场该死的战争称为“圣战”“大东亚战争”。日本溃败后,一夜之间失去了和本土一样广阔的土地,解除武装的士兵有600万人,曾经至高无上的天皇也受制于麦克阿瑟将军。至于留在异国他乡的日俘日侨,如同一下子失去父母的幼儿一般,惶惶然不知所措。

善良的中国人并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他们施行报复,而是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把他们集中起来,友善地送回故乡日本。这一段历史,由于正史中鲜有记载,在日本颇具影响力的右翼媒体又不愿提及,选择性集体遗忘。加之一贯做好事不愿留名的中国人很少自夸,许多80、90后中国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先辈们还做过如此以德报怨的善举。

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揭开尘封的历史,说一说300万日俘日侨大遣返的往事,还原历史真相,也算是给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日本的右翼分子提个醒,别太健忘了!日俘日侨遣返登船广岛宇品港,回国的日俘日侨换小船上岸

当年经葫芦岛市回国的日俘日侨如今或已作古,或已年逾古稀,但还是有不少日本老人记得中国人做过的这件大好事。2004年11月,葫芦岛市政府为了记录这段真实的历史,派出以钱福云为团长的新闻采访团出访日本,受到日本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

日本九州的著名海滨城市宫崎县宫崎市市长津村重光在欢迎酒会上曾表示:“很小的时候,葫芦岛市就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我的父母当年就是从那里回国的,就曾得到当地人的善意帮助。”

间濑收芳,名古屋市的一位退休教授,主动陪同采访团,联系几个一直念念不忘葫芦岛的日本人。他们说,往事虽已过去50年,至今仍历历在目……那年天气很冷,是葫芦岛人把我们上百名遣返者接到家里,给我们提供食宿,挽救了我们的生命。

关于日俘日侨大遣返的具体数字,中国、美国和日本三方面的说法不一。中国方面公布的数字有几种:一种是国民政府公布的数字,为中国遣返日籍人员2983550人,其中军人1233244人;另一种是大陆有2005年6月25日,日本人士在“葫关学者的统计,为310万人。据1946芦岛和平宣言”的横幅上签名年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美联合遣送日俘日侨会议公布,中国战区(不包括东北三省)等待遣返的日俘日侨共200.16万余人,加上后来沈阳日侨联络总处统计的东北待遣返日侨约110万人的数字,共为310多万人;还有一种是1947年联合画报社出版的《中国抗战画史》上所称“应行遣返之日俘日侨,共为203.9974万人,另有韩籍俘虏及韩侨及台胞10万余人”。美国方面以1946年12月杜鲁门总统在其发表的美国对华政策声明中所提到的“投降而被击败之日军及行政人员、技术人员与日本商人总数约300万人”为准。具体来说,笔者尚未作详细考证,姑且除去其最高的和最低的,而取中间的整数300万,就足以说明问题:数量之多,其中经过东北地区重要港口城市葫芦岛市遣返回到日本的日俘日侨人数多达105万人。第一章日本侨民问题由来已久

日本侨民自二十世纪以来,或因经商、务工、务农,或因寻找冒险家的乐园,开拓新天地,跟随着日本军队的侵华步伐,先后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强占中国人的财产和土地,为所欲为,甚至一度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

1932年10月的一天早晨,大连港的日军军营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军号声,日本兵荷枪实弹,如临大敌,戒备森严。一艘悬挂日本太阳旗的商船靠岸了。周围的中国老百姓意识到,看来有日本国内的贵宾要来。日本武装移民们列队走出大连港

日本轮船靠岸了,一大群身着日本陆军制服的移民们打着太阳旗,趾高气扬地迈着整齐的步伐走下轮船。要不是他们身后的大包小包提醒,看到这个场景,还以为是日本占领军从国内新调来的部队呢!原来是第一个日本武装移民团来了,一行492人。好家伙,真是全民皆兵,敢情是日本的民兵预备役部队来了。日本移民们此时此刻未忘“祖国的教诲”——“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开拓满洲以解决日本人口问题”,募集移民时甚至经常使用“为了祖国”的标语口号,使日本移民明白他们此行肩负重任,侵略中国东北是“为了祖国”日本。他们10月5日离开神户港。日本政府对此很重视,每人发了一套黄军装。陆军大本营早就电令关东军关照,移民团到达大连后,在关东军的武装护送下,来到中国宜兰县永丰镇,侵占中国农民的土地,鸠占鹊巢,进行所谓的“垦殖”,后来干脆把永丰镇改成弥荣村。日本东京车站上列队准备出发到中国的武装移民

日本人认为“日侨问题”由此而来。其实这只是日本政府官方组织大规模对华移民的开始,日本人自发性的对华移民早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就开始了。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日本人就开始以征服者的身份移居台湾。

日俄战争后,日本将战败的俄国以往攫取的中国东北“长春至旅顺口间的铁路及一切支路以及附属之煤矿”“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领土领海之租借权”等特权据为己有。从此,长春以南的东北南部地区事实上成为日本在大连成立的殖民机构“关东厅”和“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所控制的日本势力范围,大量日本人及其家庭随着“满铁”等企业开始侨居中国东北,公主岭成为南满和北满的分界线。

在采取软硬两手平息台湾同胞的反抗后,台湾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又来到中国东北,担任首任“满铁”总裁。他提出“以王道之名行霸道之术”,“文装的武备”“满铁”经营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移民,打算在10年内由日本“将50万国民移入满洲(中国东北)”,以在中国东北地区逐步实现日本的殖民化来对抗沙俄。在获得日本政府的支持后,满铁从1907年开始落实后藤新平的“满洲移民论”,即在长春—大连的南满铁路、丹东—沈阳的安奉铁路沿线各城市所设置的“铁路附属地(类似于租界)”内招募日本移民入住。于是大批的日本人以经商、开办工厂的名义进入东北铁路沿线城市。到1915年,东北各地至少已有20万日本移民。经过20多年的移民,到“九一八”事变前,仅在中国东北南部铁路沿线城市内就已有40万以上的日本移民。关东军参谋长儿玉源太郎与满铁总裁后藤新平一样,也曾鼓吹对华移民。“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在派遣军队侵占中国东北各大城镇的同时,开始大批向东北农村移居侨民,强占土地,掠夺中国的农业资源。日本对华移民侵略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以日本茨城县国民高等学校校长加藤完治和担任伪满军政部顾问的东宫铁南等人为首的一批侵略分子奔走游说日本政界、军界,鼓吹向中国东北移民乃大和民族的“民族膨胀运动”,并提出了一个“争取50年后使在满蒙(东三省与内后藤新平蒙古)的日本人达到500万人”的移民目标。

侵华日军甲级战犯、曾任陆军中将和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的佐藤贤了,是日本军阀统治的代言人,1932年就曾经参与制定向中国东北大规模移民的侵略计划。他在自传中写道:

当时,农村的贫困状况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农村家庭里的次子、三子都没有地种。想去城镇的工厂,但好多工厂都关闭了。当时的计划,是要在20年左右向满洲移民100万户。那样的话,一户如果按5口人来计算,就有500万左右的日本人去满洲定居。当时,满洲人口不足3000万,20年后即使有5000万,其中也有一成是大和民族,而且,他们都是与土地连在一起的农民,日后肯定能成为五族协和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佐藤贤了的说法也代表了日本主流社会的态度。为了转移社会矛盾,日本政府竭力推行这种移民计划。1932年6月,日本拓务省制定移民计划。8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拓务省制定的向中国东北依兰地区移民的具体方案。8月30日,日本第63次临时议会通过了第1次向满洲移民500名的计划,募集以在乡军人为主体,配以步枪、机枪和迫击炮等武器装备,组织武装移民队,开赴中国东北吉林一带,这些人被称为“试验移民”,即“武装移民”。

在日本政府的大规模组织下,在日本内地农村、渔村、山村居民以及城市失业者中挑选愿意来中国这片“王道乐土”淘金的人移民中国东北。日本政府对移民中的大部分成年男子进行一年的军事训练,发给武器,配合在乡军人,编入各移民团体。他们在关东军的武装护送下,换乘火车、汽车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到1936年3月,共移民4次,计1800户。同年,日本政府又进行“集团移民”的第5次移民,共1000户,作为5年2万户移民计划的一部分。

同年10月,日本关东军又制定了《佳木斯移民实施要领案》和《满洲移民要纲案》,明确提出日本向“满蒙移民”的主体要由原来的“普通移民”改为“特别农业移民”,强调武装移民在军事、政治方面的目的是为了扶植日本在东北的“现实势力”。佐藤贤了小矶国昭

日本移民到达“满洲”后,在关东军的武力支持下,强占中国农民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将东北视为自己的禁脔。1933年,伪满洲国初建之时,根据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的批示,驻哈尔滨的关东军第3师团,以武力强夺中国农民的耕地,此举激起中国农民的奋力反抗,关东军野蛮镇压,制造了“土龙山事件”,强行按既定方针将两批日本武装移民安置在佳木斯附近地区。到1936年,进入东北的武装移民团已达9个,共有农业移民4000余人定居于今黑龙江省的桦南、依兰、林口、密山等地。此间,日伪当局为统一协调和组织日本在东北的移民活动,还于1935年由伪满政府、满铁、日本三井及三菱财团出资在长春成立了“满洲拓殖株式会社”这样一个名为满日合办,实则是日本政府的“国策实行机关”的殖民机构,还在东北地区各地设立分支机构。

1936年以后,日本为了加快分割东北领土的进程,迅速扩大日本人口在东北总人口的所占比例,同时也是为了改变东北北部地广人稀的状况,强化对苏扩军备战和增加粮食供给战争的特殊需要,日本政府和关东军决定将先前的小规模的“试验性移民”扩大为大规模武装移民。在这一背景下,1936年5月,关东军制定了所谓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该计划提出从1937年开始,用20年时间,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其中1937年至1941年为第1期,预计向东北移民10万户。同年7月,日本拓务省以该计划为基础,制定了“20年百万户送出计划”。此后,日本政府进一步将向“满洲国”移民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关东军制定了在20年间,大致以移居100万户500万人口为目标,要求占有土地9917余万亩的庞大移民计划。这一计划同“北边振兴计划”和“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合称为伪满当局制定的“三大国策”。

1936年8月25日,广田内阁七大重要国策决定的其中第六

项就是“对满移民政策”,计划在 20年内开拓移民100万户。不久,日本拓务省就开始在日本中北部的山形、新潟、长野、熊本等府县设置拓务课,负责统称为“开拓民”的移民中国东北的宣传和征集活动。伪满当局为配合日本的移民侵秋田县开拓团日本移民新家庭略活动,宣布“支持日本移民”为其“三大国策”之一。

日本政府还从日本国内征募了大批青壮年女子,来到中国东北,嫁给日本移民,解决日本移民中单身汉们性生活方面的需求问题,也好繁衍大和民族的后代。这些日本移民在中国人的土地上建起自己的日式家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儿育女;还建立学校,解决日本移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建立自己的村公所;甚至在村头建立自己的神社,祭拜起天照大神。“中村君,你好。”小林仲男和妻子由美子从集市采购完东西,路过前辈中村康家,见中村康和妻子辉子才从田里回来,中村的妹妹芳子正抱着刚满周岁的中村纪香在屋外溜达,忙上前打招呼。“小林君,你好。”中村夫妻答道。“小纪香,好可爱啊!”小林仲男的妻子由美子夸奖说。“阿里噶多(谢谢),纪香快讲,快讲!”中村芳子抓着小纪香的手说。小纪香还不太会讲话,只管冲着小林夫妻俩傻笑。

这一幕场景,您别以为是在长崎乡下,其实是在中国东北吉林省河湾子铁路自警村日本移民村,好一幅其乐融融的田园风光画卷,“满洲国”的“王道乐土”。不过村口提着“三八”大盖步枪站岗的日本人,还是会让人们意识到这一切原本是属于中国农民的,是日本军队用刺刀抢来的,日本侨民还是得时刻提防中国人的反抗。日本政府这种移民开拓政策真广田内阁班底是煞费苦心,不可谓不细心周到。日本军队和侨民倒是军民鱼水情,军队帮侨民强占中国人的土地和家园,侨民帮日军站岗放哨,日本侨民不仅战时守备铁路和军用设施,还成为日军镇压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帮凶和别动队。移民团选择的地点都是由关东军决定的重要军事地区,如三江、东安、牡丹江、黑河等,阴谋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和进犯苏联、吞并亚洲的后方根据地。这些移民团体在东北广大农村自建村落、自成系统,他们中许多被安排在黑吉铁路线两侧“拓殖”,逼迫原有的中国居民抛家失业,以维护日军对重要铁路运输线的控制。黑龙江林口县古城镇林业移民团本部青少年义勇队员收获马铃薯青少年义勇队出耕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日本和伪满当局签订了《关于成立满洲拓殖公社的协定》。31日,将原来的“满洲拓殖株式会社”扩大为“满洲拓殖公社”,掌管日本移民入侵地的各种设施、输送移民、办理移民金融、处理移民物资购买与贩卖、为移民提供土地和贷款、办理移民训练等事宜。资金5000万元,日“满”政府各承担30%,其余由“满铁”等日本公司分担,公司本部设在长春,日本人二宫治重任总裁。与此同时,还设立了由关东军参谋长、伪满总务厅长官等组成的拓殖委员会,作为日本、伪满两国政府的督查机关。第七次大青山茨城开拓团移民家庭(1938年)

11月30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对满洲输出青少年移民》的相关决议,组织16至19岁的日本青少年,组成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进行3个月的训练,然后就直接送到设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的大林训练所、嫩江训练所或哈尔滨的满蒙开拓训练所再受训3年,练习投弹射击和行军打仗,系统地灌输军国主义思想。这些义勇军既是农业移民,又是日本关东军的后备兵源,抗战后期大部分队员应征入伍。

1939年2月1日,在伪满行政体制内设立直属兴农部的开拓总局,主管日本移民事务,各省、县设立相应的开拓厅和开拓科。同时在准备大规模移民的“国防第一线地带”——滨江、三江、牡丹江、东安、北安、黑河等10省设置开拓厅,在100多个县内设置开拓课,逐渐形成了一个遍布东北的为日本移民服务的网络。日本开拓团子弟组成的义勇队去嫩江训练所

1939年12月,日本与伪满政府还制定了《满洲开拓政策基本纲要》,明确规定:“满洲开拓政策是日满两国为一体的重要国策,为建设东亚新秩序,以培养确立道义的新大陆政策之据点为目的。”其后,又制定了相关的开拓法令《开拓团法》《开拓农业协同组合法》《开拓农场法》,即所谓“开拓三法”,对移民组织的性质、组成、管理、财务、土地等在法律上予以保护。

1941年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签订,日本人没了后顾之忧。12月8日,经过精心策划,山本五十六率日本海空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1月6日,日本政府作出《开拓第二次五年计划》的决定,搞得热火朝天。11月1日,日本大东亚省创立,日本前首相青木一男担任大东亚相,统一管理日本侵略军新拓展的疆土。

到1945年8月,日本政府共组织了14批次,总数为7万户,20万人的集团式开拓移民团进入东北。他们以800个分团形式分散定居于人口稀少的黑龙江省依兰、方正、富锦、北安、绥棱、龙江、宁安、鸡西、密山、宝清、汤原、桦南、阿城等县和吉林省的辉南、柳河、蛟河、靖宇、舒兰等县农村。黑龙江密山的兴凯湖渔农开拓团农耕部青少年义勇队嫩江训练所

到1945年5月,开拓团有167091人,义勇军有58494人,总计225585人。加上城市新增的日本移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东北的日本移民总数大约在150万人以上(包括被关东军征调入伍的30万日本青壮年移民)。

日本侨民蜂拥而至,或经商或务农。一般来说,异乡的生活不容易,但在日本军队的刺刀保护下,一切都太简单了,太容易了。在“日满亲善”的旗号下,当地原本价值150元一亩的良田,中国老百姓被迫以几元一亩的低价“非常愿意地”卖给日本公司,再由日本公司分租给日本移民。或者干脆一毛钱都不用付,想要土地就把它列为危险区,将土地上的中国农民强行迁走。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这样一来,日本侨民在中国土地上成了一个特殊的日本殖民阶层,他们配合日本政府侵华的国策,强征中国人民的土地,掠夺中国的矿产、工业和农业资源,对中国人民横征暴敛,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后期保障和支持。除了东北地区日本侨民比较集中外,上海、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日本侨民也随着日军侵华的步伐,逐步深入中国内地。辽宁锦西天桥广岛村开拓团第二章日本战败投降与日俘问题的产生

中、美、英等盟国并肩战斗,很快令曾经不可一世、狂妄自大的日本侵略军处处碰壁、节节败退。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溃败。在华日俘日侨很快面临困境,战败使得国将不国,留在异乡的人惶惶不可终日。苏联参战与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3年11月26日,在古老城市开罗,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温斯顿·丘吉尔首相和蒋介石不远千里相聚于此,共商反法西斯大业,代表美、英、中三国发表《开罗会议宣言》:三国继续对日作战,直至其无条件投降,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并在一定时间内使朝鲜独立。中、美、英三国首脑参加开罗会议

1945年4月5日,苏联也宣布苏日中立条约不再延续。4月11日,美、英、苏举行雅尔塔会议,美英两国为了换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牺牲中国东北利益为代价对苏联做出让步,斯大林答应在结束欧洲战争3个月后对日作战。

就在这个月,年近80岁高龄的海军大将铃木贯太郎出任日本首相,还在声嘶力竭地叫嚣:“我要请你们,我们国民,以勇敢决然的意志表现出新的战斗力,跨过我的老骨,奋勇前进,以慰皇心。” 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5月30日,日军大本营也预感其失败的命运将近,发布《满鲜方面对苏作战计划要领》,决定放弃四分之三的“满洲”。

日本仍然把希望寄托在苏联身上,企图通过与苏联的斡旋,在对日本较有利的条件下结束战争。6月25日,冲绳被美军完全占领。美国海空军继续对日本本土发动长达数月的猛烈空袭。29日,天皇除了每天祈祷神灵保佑外,还心存侥幸,亲自出马,致电斯大林,还想任命前首相近卫文为特使出访苏联。然而,墙倒众人推,这只是日本的一厢情愿,苏联人以时机不适合为由根本不予理睬,看来日本的国运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7月10日,日本进行了“在满在乡军人总动员”,除了战时进行必要的运输的人员,总共动员了25万人。关东军从1943年1月到1945年2月抽调13个师团用于南方作战,1945年3月,又抽调7个师团用于“本土决战”而在内地贮藏军需。6至7月,日军从中国本土战线抽调4个师团归关东军指挥。日本大本营判断苏联参战时间是1945年初秋至1946年解冻期,并认为苏军主攻方向将是苏联的远东滨海地区,日军的防御重点应在中国东北东部方向。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军国主义必须永久铲除,盟国将继续对日作战,直到它停止抵抗为止。日本政府经过讨论,公开表示对《波茨坦公告》拒绝接受,“不予理睬,只有完成战争”。

8月8日凌晨6时左右,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的边境线苏军前沿哨所,一位佩戴上将军衔、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正举着望远镜,察看对面黑河日军的动静。他不是普通的将军,而是有“谋略大师”之称的苏军总参谋长,是苏联统帅斯大林亲自挑选的日本关东军终结者——新任远东总部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他于6月底就已来到远东,进行远东大战筹划准备工作。

苏联动用了40000辆美制道齐大卡车和13000多节火车车皮,采用夜间运输和无线电静默的方式,悄悄地把100余万人的大军运到远东地区。苏军经过精心准备,已秘密集结了80个师的陆军、2.6万余门火炮、55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800余架飞机、500余艘军舰(艇)和1500余架海军航空兵飞机的强大兵力。苏军在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发起对日作战,苏军与日军的对比为:总兵力1.6∶1,火炮5.2∶1,坦克和自行火炮34.4∶1,作战飞机25.3∶1,舰艇23.8∶1,准备从西、东、北3个方向同时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并在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实施登陆作战。

前一天下午4点,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已接到斯大林的紧急命令:“8月9日起发起对日作战。”等待多时的这一刻即将来临。对面日军哨所的日本兵仍像往常一样换岗放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手持烟斗,脸上流露出不易察觉的一丝笑意。昨晚参谋报告各方面军早已部署完毕,日本人此时还蒙在鼓里,一点动静也没有。

8月8日下午5时(东京当地时间晚上11时),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在克里姆林宫办公室接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递交了苏联对日宣战的宣言:

美、英、中三大强国今年7月26日关于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已被日本拒绝,因此日本政府要求苏联调解远东战争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鉴于日本拒绝投降,盟国建议苏联政府参加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这样使战争结束的时间更加接近,减少牺牲者的数目,并加速一般和平的最早恢复。苏联政府忠实于其对盟国的义务,接受了盟国的建议,并参加今年7月26日的公告……由于以上各点,苏联政府宣布:从明天,即8月9日起,苏联将华西列夫斯基和苏军其他将领一起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到前线视察态。

苏联的宣战对日本真如一个晴天霹雳,日本企图争取苏联为居间人结束战争的最后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了。神情沮丧的佐藤尚武用颤抖的手抓住这封烫手的声明,离开克里姆林宫,此时已是5时半(东京当地时间晚上11时半)。回到大使馆,助手告诉他,电台被苏方没收,电话线也被掐断。佐藤只得匆忙写了封明码电报让助手到莫斯科电报局拍发日本,但这一切都太晚了。原来因果报应来得太快了,日本偷袭珍珠港3年8个月后,就遭到同样不宣而战的袭击。

8月8日11时半,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在指挥部换上元帅制服,胸有成竹地拿起电话下令:“同志们,按原计划行动吧!”

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9日0时左右,苏联百万红军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率领下,分四路进军中国东北的东部、北部、西部和朝鲜北部,向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攻击。关东军事前并未得知苏联参战关东军山田乙三司令官的消息,由于苏军保密工作得力,有关部门对于苏军集结的情报并未引起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等人的重视,认为只是一般性部队调防。8月7日,山田应满铁总裁邀请,前去大连消遣一下“刚刚从本土来慰问的歌舞伎”。临行前,山田还到司令部听取了参谋长钱彦三郎关于预防苏军进攻的兵力部署汇报。

钱彦三郎在司令部作战沙盘前,胸有成竹地用小指挥棒指点着日军的布防情况。山田司令官满意地摸了摸八字胡子点点头说:“钱彦君,辛苦了,我要去大连几天,这里一切就拜托啦。”

钱彦三郎“咔嚓”一个立正敬礼,“明白了”。

山田司令官走后,钱彦三郎参谋长又打电话给几个国境守备队,询问对面苏军的动静,有的说“平安无事”,有的说“有苏军部队在调动,可能是正常调防”。钱彦三郎随口命令部下加强戒备,就挂了电话,又忙了大半天,回到住处已近午夜。

苏军出其不意地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关东军兵力薄弱的中国东北西部。苏军组成了3个方面军,共11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3个空军集团军、3个防空集团军、太平洋舰队和黑龙江区舰队参战,组成远东苏军总部,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总司令。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亲率后贝加尔方面军,从西部向沈阳、长春方向突袭,并对张家口、承德和海拉尔、齐齐哈尔实行辅助侧击;以麦列茨科夫元帅率远东第一方面军,从东部兴凯湖东南地区向绥芬河、牡丹江方向突击,其后向吉林、哈尔滨推进;普尔卡耶夫大将麾下远东第二方面军,从北面沿松花江向哈尔滨方向进军。苏军旨在抢占沈阳、长春、哈尔滨、吉林,切断关东军与中国派遣军的联系,以及中国东北与朝鲜的联系,以图歼灭关东军主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

8月9日0时,漫长的东北中苏边境线上,苏联红军150万大军发起攻击。地面上,苏军的坦克集群向关东军阵地猛扑而来;天空中,苏军的远程轰炸机轰鸣而过。日本士兵在这强大的攻势面前已经晕头转向。1时30分,苏军的轰炸机群已远程攻击至伪满洲国首都和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长春上空。爆炸声、防空警报声、人群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长春一片混乱,谣言四起,已有少数日本军官的眷属携带细软乘马车离城而去。刚刚上床休息没一会儿的钱彦三郎被爆炸声惊醒,忙穿戴整齐赶到司令部。

此时,关东军总部四面楚歌,各方告急电报纷至沓来。为防止苏军继续空袭,钱彦三郎中将慌忙下令总部迁往长春郊区南岭地下指挥所。谁知该所1942年建成后从未用过,积水严重,根本无法使用,钱彦三郎只得急急忙忙命令部属再返回长春总部。下午1点,苏军进攻后10小时,山田才匆忙回到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在一片混乱之中从大连乘飞机回到长春,收拾残局。山田乙三在总部看到,搬来搬去忙碌了大半天的手下都像是无头苍蝇乱窜,忍不住长叹一声,预感日本皇军的精锐——关东军今非昔比,败局已定了。

他思忖了片刻,决定把关东军总部迁往中朝边界的通化。匆匆向部下交代了几句,就与总参谋长钱彦三郎离开司令部赶往伪满皇宫。他们还没忘记关照“大日本的儿皇帝”溥仪,劝其迁往临江。10日,日军大本营发出大陆令第1378号文件,令关东军击破苏军进攻,并下达大陆令第2539号指示,正式允许关东军总部实施转移。11日晚,溥仪带着后妃、大臣和“帝室御用挂”日本人吉冈安直,在大批军警的护卫下,登上逃往通化的火车。他两天苏联红军向日本关东军发动总攻后才赶到通化,被送到大栗子沟的一个矿山小楼。之后,这个落魄的伪满皇帝只有靠诵念佛经度日。

在仓促的准备下,关东军总部于12月开始向通化撤退。由于指挥中断和混乱,关东军各部都陷入各自为战的极度混乱之中。苏军参加作战部队装备精良,许多又是在攻克柏林后从西线得胜归来的红军精锐,擅长大兵团协同作战,战术娴熟,各兵种配合密切。苏军攻势如排山倒海,锐不可当。至8月14日,苏军仅用6天时间,就在不同的方向上推进了50至500公里左右,完成了对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日军的分割包围。其西线右翼方面的攻击部队,于14日、15日占领了多伦和张北。苏军轰炸机群轰鸣而过

8月10日,日本大本营见大势已苏军的坦克集群向关东军阵地猛扑去,赶忙下令,为保卫朝鲜,可以放弃满洲全境。日本天皇对日本军方人物的保证已失去了信心,最终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将这一决定,包括所附带的保留天皇制的条件,通过中立国家瑞士和瑞典通知美、英、中、苏4国。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议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消息传来,山城重庆很快如同红红的火锅一般沸腾了,大街小巷鞭炮齐鸣,经受了八年苦难的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汇成了欢乐的海洋。相继得知消息的成都、西安、昆明和延安也都沸腾了。日本天皇向议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而在伪满首都新京(长春)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许多日军高级军官和行政官员都接到了撤退的通知,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城内谣言四起,日本已战败的消息在日本侨民中不胫而走,原本还算安静宽敞的长春街道很快变得喧闹和拥挤,逃难之风很快蔓延开来,大小车辆的汽笛声与带着大包小包匆忙奔逃的人们的嘈杂声此起彼伏,生活在“王道乐土”的日本人,这时已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原本很干净宽敞的长春火车站更是拥挤不堪。当天关东军东安车站内的弹药库发生爆炸,“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此避难的700余开拓团妇女儿童丧身,这就是日本人所谓的“东安站事件”。

11日,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带着参谋长钱彦三郎等一帮重要幕僚,匆匆撤往通化,日军已困在苏军的三面夹击包围之中。真是“树倒猢狲散”,关东军总司令部这一撤退,长春各敌伪军政机关纷纷关门大吉,忙着焚烧重要文件,街上曾经耀武扬威的伪警察也不见了踪影。14日,匆忙迁往通化的关东军总司令部接到通知,“明天将有重要广播”。司令官山田乙三与参谋长钱彦三郎连忙又赶回长春。15日中午,山田与部下毕恭毕敬地聆听了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的广播,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

这对于日本帝国之花——皇军精锐关东军的高级军官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前几天,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还致电山田,要调兵遣将驰援满洲,现在皇上怎么说要投降呢。外面传来了几个军官极端痛苦和绝望的嚎叫声和叫骂声,“不行,绝对不能这样,我们要血战到底,杀身成仁。”山田与钱彦对视了片刻,山田有点神情恍惚,钱彦三郎连叫他两声他都没听见。钱彦建议为稳定部队情绪,应立即召开各部队高级军官会议,山田无可奈何地说:“钱彦君你全权安排吧。”晚上7点,各部队高级军官奉命赶到关东军总部开会,会上气氛特别沉闷伤感,还有人叫喊要把战争打下去。钱彦三郎流着泪说:“我们作为军人,除了服从天皇的命令以外,不能设想还有什么尽忠之道。不遵奉诏书的永远是乱臣贼子。主张抵抗到底的人最好先把我们的头颅砍掉,然后再去!”

总司令山田不顾部下“继续抵抗”的疯狂叫喊,坚决表态“奉戴圣旨”,同意投降,于是没有人再反对了。

16日,关东军接到大本营第1382号电令,即向其所部下达了停战命令,但关东军并未停止抵抗。苏军于16日、17日相继占领扎兰屯、洮南、通辽、赤峰等地。17日,关东军总司令向苏军远东军总司令提出停战建议。18日,关东军司令部把各部队军参谋长招到新京(长春),当面下达了停战命令,要求各部就近向苏军接洽投降。8月17日下午,苏联远东军总部接到关东军总司令官已下令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并向苏军缴械的电报,就通过收音机发布通告,要求日军8月20日12点前停止战斗。关东军总司令代表向苏军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元帅提出停战建议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果断急令各方面军派出快速支队,先后在13个重要城市(其中包括朝鲜的4个城市)实施空降,以便受降,临行前他还亲自检阅了快速支队。19日,苏军进占长春、齐齐哈尔;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向苏联后贝加尔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全权代表阿尔捷缅科交出军刀,表示愿率部下投降,这标志着1905年以后耀武扬威了40年的关东军已被赶下了历史舞台。20日,苏军进占沈阳、哈尔滨;24日,进占大连。较远的东宁和虎头要塞直到8月26日,才接到停战命令。8月下旬,关东军主力陆续被解除武装。月底,在少数地区进行顽抗的日军被歼灭。至此,日本王牌精锐部队关东军死亡8万人,59.4万人成为苏联红军的俘虏,被押送到苏联西伯利亚服苦役,也许这就是日本人信奉的佛教中所谓的“因果报应”吧(日军侵略中国多行不义)。

日本失去了曾经依赖的生命线——中国东北和“皇军之花”关东军,至于控制近半个中国的“支那派遣军司令部”,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惶惶不可终日。

1945年8月14日夜,南京大方巷的“支那派遣军司令部”,在为防盟军空袭进行灯火管制而挂满窗帘的大楼内,侵华日军的最高长官——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正不安地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他可是日军中的主战派。几天前也就是8月9日,冈村宁次得知

苏联出兵东北的消息后,紧急动员了驻防南京的第六军,准备驰援“满洲”,并抽调驻守上海的一个师团开往张家口。但第二天派遣军总司令部情报科的报告,使他的神色紧张起来,“根据美英和重庆广播的消息,帝国政府已经准备接受苏联战俘劳动营的日俘《波茨坦公告》。”而且宁沪守军也报告:“支那市民到处传言帝国已经战败,有些地方还燃放鞭炮。”看来,山雨欲来风满楼,日本帝国的“伟业”岌岌可危了,怎能不让这位天皇忠臣心焦。12日,大本营的密电证实了冈村宁次的担忧:“帝国对最近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的条款,准备以不改变天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