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培养青春期女儿(套装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13:11:31

点击下载

作者:杨建秋,文静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好妈妈培养青春期女儿(套装2册)

好妈妈培养青春期女儿(套装2册)试读:

前言

第一篇 教养女孩,从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开始

PART 1 女孩内心敏感,需要妈妈的教养更加细柔

PART 2 关注女孩内心动态,别让小公主害了心理病

PART 3 填平母女代沟,借助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PART 4 与爸爸形成默契,教育女儿合理分工

第二篇 现在让女儿吃苦,是为了她将来的幸福

PART 5 好妈妈别娇别惯,以免女儿成为“草莓族”

PART 6 趁早放下代劳的手,女孩从小就要懂自理

PART 7 给女儿一颗不服输的心,挫折教育让小公主不再娇弱

第三篇 个性化教育,富阳闺女的精髓在于精神富阳

PART 8 引导正确价值观,奠定女孩一生成长的基础

PART 9 塑造正向审美观,铺垫女孩一生的美丽芬芳

PART 10 美丽的世界充满变数,指导女孩躲开诱惑的漩涡

PART 11 爱是女孩最美丽的颜色,从小教会女儿感恩与关爱

PART 12 帮女孩施展个性的美,摆脱女性弱点的束缚

第四篇 好妈妈立下规矩,培养女孩淑女特质

PART 13 女孩的形象价值百万,从小教女儿做个体面的人

PART 14 性格盛开蝴蝶自来,让女孩的性格散发出香味来

PART 15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儿时陋习足以毁掉女孩一生

PART 16 不学礼,无以立,懂礼仪的女孩身上跳动着魅力的精灵

第五篇 把人生交给孩子,能力是妈妈赋予女儿最好的成人礼

PART 17 幸福的孩子苦着养,生活能力要从女孩幼时抓起

PART 18 会说话的女孩人人夸,沟通能力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前提

PART 19 开发情商激发潜能,送给女孩冰雪聪明秀外慧中

PART 20 女孩的未来自己做主,引导女儿规划未来粉红蓝图

返回总目录

前言

相信自从女儿出生以后,妈妈每天魂牵梦萦的,就是怎样让自己的小天使成为最出色、最幸福、最完美、最棒的女孩。你也许会把你的小公主当成是上天对你的恩赐,疼着她、爱着她、教育着她,那么,你知道女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体会到最大的幸福吗?

对于女孩的教育,长时间以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那就是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是女儿的第一任老师,妈妈的一言一行,每一个教育决断都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女孩而言,妈妈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我们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妈妈对于女儿的教育就如同行驶在海上的船只,而妈妈就是那舵手,掌握着女儿的发展方向,你稍微一松手,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驶去。因为,孩子不像成人那样具有判断正误的能力,她们不知道该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这就需要我们担负起舵手的角色。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要去掌控女儿的人生。对于女孩而言,妈妈的努力方向是要成为她们的保护者和知心朋友,而不是权威的领导者!妈妈在对女孩的教育上要避免发生这样的错误,我们要尽力做到的是,给她们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她们顺着正确的道路幸福地走下去。

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而又众说纷纭的社会中,怎样的方法才是真正适合造就你的女儿呢?

有人说女孩是水做的,男孩是泥捏的。它向人们传达着这样的一种讯息:女孩更柔美,男孩更刚强。为人父母者首先应该清楚培养男孩与培养女孩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了解女孩的特质,找到区分点,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冰雪聪明,人见人爱的小公主。《好

妈妈不宠不惯

,培养精品女孩的100个美丽妙招》,是笔者总结多年教育研究体会和成功教子经验,为广大家长奉献的家教新概念。本书将生活中妈妈教育遇到的问题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效融合,文字深入浅出,例举自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参透这本书,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即使是平凡的妈妈,也能培养出精品的女孩。

本书采用众多教育事例,对家长进行具体的教育指导,突出的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教育细节,全面分析了女孩的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并针对女孩的性别特征、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更富有针对性的指导。

值得强调的是,笔者同时为广大家长精心编写了另外一本教育智慧书《好爸爸不吼不叫,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实用诀窍》。其实,基于生理和心理特点的不同,教养男孩与教养女孩,确实需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的重点培养,但也着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可以这样说,无论您家里的孩儿是小王子还是小公主,这两本教育指南,都能够为您提供全方位、重点化的帮助。当这些全新教育概念走进您的家庭,孩子的性格和心灵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他(她)的综合素质和情商必将呈现出显著的提高。我们相信,在您精心的关爱和引导下,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必然越走越宽阔!第一篇教养女孩,从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开始  PART 1 女孩内心敏感,需要妈妈的教养更加细柔

营造良好家庭,呵护女孩敏感天性

女孩子天生就是敏感的,从四五岁开始,当同龄的男孩子还在拿着玩具枪扮酷的时候,她们已经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联系,比如:谁在保护我,谁能伤害我,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等。

女孩子的敏感性,主要体现在家庭中。

家庭关系不和谐,尤其是父母之间关系不和谐,会使女孩长期处于恐惧焦虑和无所适从的状态,这会严重地影响女孩的身心发育。科学家研究表明,经常忧心忡忡、整天生活在紧张焦虑情绪中的女孩,会比具有快乐稳定情绪的女孩身材矮小,她们成年后身高一般低于其他同龄女性。美国儿童精神病专家丹尼尔•派恩和他的同事,10年中跟踪调查了纽约州760名儿童,他们发现经常处于焦虑状态的女孩成年后一般要比别人矮5厘米,她们将来身高超过165厘米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女孩低一半。英国研究人员证明,儿童期忧虑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身高。那些长期担心同父母分离或担心不被身边的人所喜欢的小姑娘可能会因此而造成身体的内分泌紊乱。

家长们不要以为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她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很丰富,甚至于比成年人的内心还要多愁善感。7岁后的女孩已有许多担心的事情,如父母关系、家庭经济、自己的容貌等。做父母的,既然把她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又怎能不尽心尽力培育她们成长呢?

为了迎接女儿的出生,恩雅的父母早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们阅读了大量的家庭教育书籍,从中受益匪浅。在一本书上,他们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未来的成功与幸福取决于我们营造的环境,而不是所教授的技能。”

恩雅的父母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并决定照此话去做。因此,他们夫妻约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女儿相信爱,并让她感受到自己的爱,要让光明、温暖、坚信、乐观这些幸福的字眼占据女儿最初最柔弱而单纯的心灵,这些都将变成女儿一生的信念。

恩雅的父母果真做到了,他们用相互之间的体谅和关心向女儿证明了爱情有多么伟大。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恩雅虽然没有特殊的才能,但她总能用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她所遇到的一切。

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父母给予女儿爱的证明和保证,这是女孩最需要的安慰,也是女孩幸福感、安全感的源泉。对于女孩的健康成长来说,父母送给她再珍贵的礼物,都不如为她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氛围和谐、美好,女孩所看到的世界就是明亮的、健康的,同时,这些美好的感情也会反过来影响她的内心,使她拥有快乐自信的个性。如果女孩小时候就深陷于矛盾重重的关系中,从小就对感情持怀疑态度,那么,她对爱的需求永远都不会得到满足;如果女孩从小就没有见过美好、宽容的感情,她往往也不会用正常的心态与他人相处。

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了家庭心理氛围和家庭的稳定程度。现代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也是伙伴和朋友的关系,从前者看,父母要爱子女,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子女对父母要尊重和爱戴。从后者看,父母与子女之间应该平等,相互尊重,特别是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间更应该相互理解,共同承担起家务和教育子女的责任。

教育基于尊重,别伤到女孩自尊心

俗话说得好:“伤树不伤皮,伤人不伤心。”女孩子的自尊心是极为稚嫩的,如果教育方法不对,那么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百灵非常喜欢唱歌,可以说在幼儿园里就是个“小歌星”,这一点就连老师也非常佩服。也正因为如此,她结识了几个同样爱唱歌的小伙伴,甚至还成立了一个舞蹈组合!不过,因为几个人走得太近,他们几个人之间不免出现了小摩擦。一怒之下,百灵把一个小朋友的鼻子弄流血了。

妈妈接到老师的电话后,急忙赶到了幼儿园。看着有些委屈的孩子,妈妈当着老师、小朋友和其他家长的面,大声骂道:“臭丫头,这才多大就学会打人了!”要不是其他人拦着,她甚至还要打百灵几下。

百灵躲在一旁,气愤地没有说话。从这以后,她下意识地躲着妈妈走。爸爸不明白其中的事情,于是问道:“百灵,你这几天怎么了?以前你不是和妈妈最好吗,怎么现在不和她说话了?”

百灵掐着腰,一脸怒气地说:“谁让她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骂我!我再也不喜欢她了!”

百灵妈妈一定没想到,自己看似没什么问题的批评,反而激起了她的反抗意识,同时也深深地伤了百灵的心!妈妈一定不会知道,百灵有这样一番心里话:“妈妈为什么这么对我,要在那么多人的面前批评我?我以后该怎么再见其他小朋友呢?”

很多家长总以为,孩子还那么小,怎么可能要面子?但事实上,其实孩子有时候甚至比大人更要自尊,因为她们总是觉得自己长大了,觉得要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塑造出一副坚强和成熟的形象!但父母的一番公开训斥,无异于扒光了自己的衣裳,这让自己怎么能不生气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的需求,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就不需要被尊重,实际上,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一样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教育学家早已告诉我们,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因为不尊重孩子不仅会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疏远,还会使孩子的尊严扫地,很难再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人与事,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那么,面对女儿的错误,妈妈怎样才能避免伤其自尊,又顺利地将问题解决呢?

1.女儿犯错了,要心平气和地教育

孩子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妈妈应该心平气和地纠正女儿的错误,而不是冲她大吼大叫。因为那样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还会造成女儿的逆反心理。妈妈在批评女儿时,应尽量细声慢语,和她讲道理。

2.选择安静的地方进行批评

批评女儿,要尽可能选择安静的地方,最好没有外人的出现。如果在准备批评女儿时,发现她正在和小伙伴玩儿,那么你可以说:“女儿,过来一下,我问你点儿事。”或者按捺住火气,等待孩子结束后再谈。

3.就事论事,不要扩大批评面

有的妈妈在批评孩子时,总有这样一种习惯:捎带“侮辱”她的伙伴。例如,妈妈看到女儿每天总是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就会说:“吃完不回家,就知道在外面玩!你就知道跟这些坏孩子混在一起,你怎么不跟有点儿出息的交朋友呢?”这不但会让女儿感到尴尬,甚至会影响到她未来的社交能力。

关心而不侵犯,重视女孩的隐私权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领域、知识、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原先无所顾忌敞开的心扉也会随之渐渐关闭起来。但是,很多父母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正在长大,需要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了。

悠悠是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女生,一天放学回家后,看到妈妈正在自己屋里收拾房间。她看到自己书桌的抽屉全部敞开着,自己的日记本、同学们送的生日礼物及贺卡等全都堆在桌子上。

悠悠非常生气地问妈妈:“您为什么翻我的抽屉,随便动我的东西?”

其实,妈妈倒也不是有意识地要查验女儿的东西,她只是觉得女儿有些小零碎放得太乱了,趁擦地板的工夫,替她整理一下。现在听女儿这么说,妈妈就急了:“怎么了?当妈妈的看看女儿的东西还有错吗?”“可是你应该经过我的允许才能看啊!”悠悠很愤怒地回答妈妈。“小孩子有什么允许不允许的,别忘了我是你妈妈,好了,快吃饭吧!”妈妈毫不在乎地对悠悠说。

第二天,悠悠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把小锁,把所有的东西统统地锁在抽屉里。

如今的父母们,受现代文明的浸润,很少有翻看孩子的日记、偷听孩子电话的事儿了,但是对孩子的“隐私空间”依然认识得不够清楚。

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会强烈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想拥有自己的隐私,也渴望被尊重。小学阶段的女孩,感情已经变得非常细腻,内心也敏感起来,在家里,就渴望拥有一方不受侵犯的小天地。她们会细心地把一些诸如文具、故事书、小饰物、日记、卡片等收藏起来,即使里面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她们也不希望被家长翻动。平日里换衣服洗澡,甚至梳头照镜子,她们也不希望有人在一旁打量,即使那个人是妈妈也不行。对于这一点,妈妈应当充分地给予理解,这是女儿自我意识的觉醒,代表着她们已经长大了。

妈妈可以回忆一下,我们自己,不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吗?那时的思想是:“我属于我自己,你没必要知道我的一切;我正在发现我自己,我不需要你监视着我,看我如何发现自我。”对于自己的日记或者一些信件卡片等,女孩会以为“并不是那里面有不好的东西,但这是我个人的,只有我自己有资格看。”

女孩回避父母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能使她们误入歧途的,而父母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隐私,往往会得不偿失。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使孩子产生敌意和反抗。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扉紧紧锁闭,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这样,父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如果妈妈担心孩子偏离自己的视线之后,难以掌握她的成长信息,那么,也不一定非贴身地盯住不放。我们可以选择在他们放学或晚饭后、一家人出外散步时的轻松时光,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等途径对孩子加以引导,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都有可能自我解决。

温馨细心贴心,让女儿感受到你的爱

孩子们需要爱。尽管每个人都需要爱,但是孩子更为需要,这就像一棵新生的树苗比一棵长大了的树更需要阳光和水分一样。孩子得到爱,才能去爱别人;得到爱,才能去爱生活。正如蒙台索利所说:“没有爱,一切都是枉费。”

有一个女孩儿,她的性格忧郁、孤僻,在别人面前总是沉默寡言,于是,母亲领着女儿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这位母亲,也许是她的含蓄、内向的表达方式影响了孩子,试着对孩子说“我爱你”可能会有所改变。这位母亲半信半疑,又觉得“我爱你”三个字说不出口,于是,找了个机会,在孩子面前说了句:“孩子,你别看妈妈没说过什么,其实,妈妈是很爱你的。”想不到孩子听完后愣住了,眼睛里闪着泪光,半晌说出一句话:“我从来不知道你爱我,我还以为你根本不爱我呢!”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妈妈的爱,那无疑是妈妈最大的失败。

妈妈的温暖、值得依赖的反应,会给女儿安全感,使她更敢于探索,更敢于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她会更自立,建立更好的生活圈。很多研究都表明,感受到被爱的孩子,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工作学习起来也更有热情。所以妈妈们完全有理由,有意识地表达你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鉴于自己曾深受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之苦,下决心在孩子的身上扭转这一局面。女儿出生不久,她就经常抱着孩子对他说“我爱你”。到孩子一岁多时,她常和孩子做一种“亲子游戏”,她问孩子:“爸爸妈妈最爱谁?”孩子会习惯性地回答:“宝宝。”她再问:“宝宝最爱谁?”孩子则快乐地回答:“爸爸妈妈。”这个孩子很小就受到爱的熏陶,出外就知道爱护比她更小的幼儿。孩子两岁多时,说过一句话:“大家都喜欢我。”这让母亲觉得很欣慰,因为这正是她通过各种努力希望孩子明白的事情。孩子上了幼儿园,有个别家长经常找老师“套近乎”,给老师送礼,要求关照孩子。但她从不这样做,因为她知道一个对自己有信心,同时对别人充满爱心的孩子,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表现赢得老师的喜爱。元旦来临了,孩子想给班上的老师寄张贺卡,却不知该写些什么。她先问清楚孩子想对老师说的话,然后帮孩子写上:“老师,我爱你。”老师收到贺卡后,很是感动,自然也更喜欢这个孩子了。学期结束时,在这个孩子的《成长纪念册》上,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你通情达理,聪明好学,积极进取,表现欲强。特别是你有着美好的情感世界,对每个小朋友都很友善。你是我们班小朋友的骄傲。”

一个女孩如果对自己得到的爱感到满足,她的心中就会充满种种美好的感情,不必任何说教,她就能自然融入周围的世界,获得别人的喜爱。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温暖的、源源不断地爱呢?作为父母,必须要告诉孩子“我爱你”,告诉她,无论她做错了什么事,无论她的成绩好坏,无论别人是否看得起她,父母永远都爱她,她永远是父母最珍爱的宝贝。那么,孩子就有了面对人生旅途上的失败和磨难的勇气和自信。因为她知道,哪怕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她,都不接受她,至少,还有父母爱她,还有一个温暖的家永远在等待着她的归来。相反,孩子如果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就很容易得出“我不讨人喜欢”“没有人爱我”的片面结论,从而影响其性格的健康发育,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幸福。

给予积极暗示,让女孩爱上自己

与男孩相比,女孩更容易学会揣摩大人的心思,很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把老师和家长的评价看做是最高的评价、终极的评价、不可更改的评价。如果我们不小心给了女孩负面评价,这种心理的影响,又没有得到及时矫正,甚至可以影响女孩的一生。

有一位女护士,大专毕业后,在一家大医院里工作,形象、气质、修养都挺好,追求她的男孩很多,其中不乏优秀者,对此她一概拒之门外。后来,她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找了一个各方面都不强的丈夫。熟悉她的人对此都很不理解。他们婚后的生活很不幸福,夫妻间没有共同语言,丈夫的修养差,动不动还打她。她成天以泪洗面,一年后,伤心地离了婚。

她本可以避免这场注定没有好结果的婚姻。为什么她执意要选择一个糟糕的男人呢?其根本原因是她对自己的外貌很不自信。

外貌姣好的她为什么不自信?这要追究到她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小时候,不知出于哪门子的审美标准,还是她小时候真的长得不好看,从她记事起,她妈妈就多次当面说她:“小丫头,你长得这么丑,长大了找对象都难哦!”慢慢地,她就真的认为自己长得丑。如果别人说她漂亮,她就认为是在说反话,嘲笑她。

后来,随着她自信心的增强和心理医生的指点,她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外貌并不丑,属于比较漂亮的这一类,“长得丑”的标签贴在她身上多年,使得她深受其害。

心理暗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心理的改变,又可以带来人生的改变。

女孩的幸福,首先从爱自己、欣赏自己开始的,妈妈的任务,就是尽力帮助她们培养这种信心。

媛媛是个体形偏胖的女孩,她的体态像爸爸,有遗传因素,平日胃口又好,想减肥难度很大。而且,妈妈也明白,媛媛即使能瘦下来,也不能变成那种她喜欢的纤细苗条的体形。

面对忧心忡忡的女儿,妈妈一直在想办法。一个星期天,媛媛的姑父和姑妈来家中做客,姑妈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接过很多和经济有关的大案子,是媛媛的偶像。那一天,媛媛和姑妈聊得很高兴。姑妈离开之后,妈妈对媛媛说:“我发现一个秘密,你长得越来越像姑妈了,将来一定也能像她那样做出一番事业来。”媛媛高兴地说:“对啊,咱们家的亲戚里我最喜欢姑妈了!”妈妈说:“不光你喜欢她,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她长得丰满漂亮,性格开朗,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接近她。”媛媛的眼睛亮了,从此,很少再为自己的身材发愁了。

女孩对自己的认可,和父母的看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你的女儿在外表上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做妈妈的,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暗示,让她喜欢上自己的特点。本来,美就是没有一定之规的,一个欣赏自己的女孩,修饰得当,热情洋溢,70分的容貌,就是100分的效果。更为重要的,因为爱自己,又可以激发起她对未来的渴望和进取之心,一步一步地就会往我们期待的秀外慧中的方向发展。  PART 2 关注女孩内心动态,别让小公主害了心理病

消除诱发因素,带女儿走出忧郁心境

跟男孩子不一样,小女孩总有些小忧郁。有时候是内向、孤僻,有时候是爱哭爱闹。除此以外,女孩子还会出现心理压抑的现象,表现为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另外,有的小女孩还依恋成人。现在有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所以就选择把孩子抚养和寄养在私人家里。因为孩子从小没离开过成人的怀抱,所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差,从而导致不合群。比如,进入幼儿园以后爱哭闹,有的甚至出现神经紊乱现象:哭叫着要小便,却硬是不肯尿在便盆里,刚拿掉便盆就尿裤子。平时不和孩子们玩耍,情愿一个人,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比较困难,这就是忧郁心理比较严重的症状。

真真家只有她一个孩子,但是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妈妈每天都在上班,也没时间照顾她,为此父母请了一个小保姆来照看真真。刚刚几岁的真真本应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幸福时期,但是她每天只能孤独地和玩具做伴,在幼儿园也不愿意和小朋友多说话,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他们,她更加感到孤独了。

这样的日子,真真一个人过了整整两年,真真该上小学了。在上学的第一天,当真真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时,却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还一直喊着:“妈妈,我不上学,我要回家。”在上学的日子里,真真也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嗫嗫嚅嚅,同伴在一起开心地玩时,她总缩在旁边不出声,郁郁寡欢……

具有忧郁心理的孩子最缺少的是朋友,妈妈更应该倾注爱心,努力帮助孩子消除忧郁感,陪孩子一起走出心理忧郁。在平时的时间里,妈妈不妨和女儿一起做做游戏,或是主动与他们交谈,耐心倾听她们的诉说,力求成为孩子眼中充满孩子气的、能善解人意的长辈或大朋友。

另外,有忧郁性情的女孩,通常言语及认识方面表现得会有些异常,不爱与其他人接近、交往,对别人的呼喊没有反应,也不跟人打招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行为异常,对亲友无亲近感,缺乏社会交往方面的兴趣和反应,不爱与伙伴一起玩耍。而且这样的孩子不会关心别人。所以妈妈要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假如说你的女儿是由于能力、智力或身体素质不如同龄人,遭排斥或讽刺后形成忧郁,妈妈则需要帮助她们重新树立自信,鼓励她们多和同伴接触,并积极参与同伴的游戏活动,消除她们的自卑感。这样才能重新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使孩子从忧郁心境中走出来。

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妈妈首先都必须要懂得孩子的心理,在孩子最需要关怀、照顾的时刻,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反应,对孩子施与更多的关爱与关心,满足孩子感情和心理上的饥渴,尽量能做到与孩子心心相通。只有适时地搭建起心灵相通的桥梁,孩子才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排解女孩忧郁的心理,妈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拿出时间多陪陪孩子

现在很多的家长因为需要工作,很少有时间陪陪孩子,他们认为提供给孩子充足的物质条件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孩子是很需要爱的。长此以往,孩子由于孤独,就会变得孤僻、忧郁。所以,无论再怎么忙,也要把孩子的问题放在第一位。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

要想女儿活泼开朗,首先应当让她感受到家庭的其乐融融。因此,妈妈和爸爸应该努力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给女儿一个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环境,尽量不在孩子跟前过多地暴露夫妻双方的分歧甚至争执,避免给女儿的心理带来阴影。

3.为孩子创造与外界交往的机会

妈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女儿与同伴多交往。比如说,可利用节假日多带女儿到公共场合玩或常带孩子走亲戚、访朋友;也可以请女儿的小伙伴到家中来和孩子一起玩。在这些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女儿与人交谈的机会,让她感受到与人交往的快乐和幸福,从而走出孤僻、忧郁的心理。

寻找孤独内因,引导女儿融入人群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随时需要被理解,被接受,被认同,但是现在的孩子们,缺乏兄弟姐妹在一起玩乐的友爱,所以大都养成了很“独”的性格。这样的孩子,在青春期如果依然独来独往,没有可以在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烦恼的同学和伙伴,成年后,她的心理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女孩子的性格本来就有些内向和怕羞,有时候,她们宁愿让电视、电脑、电子游戏陪伴着自己,也不愿意主动伸出双手交朋友。在这种情形下,妈妈的态度,可以给她们一些积极的影响。

儿童教育专家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孩子有孤独倾向的原因,当我们面临类似的情况时,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帮助。

不合群的原因之一:常受到指责和呵斥

这类孩子通常有过说错话或做错事而受到指责和呵斥的经历,她在一次又一次被否定之后,会不知所措,认为自己不如别的小朋友聪明,与其说错话,还不如沉默。

妈妈对孩子应多加鼓励,尤其对于她的优点、正确的行为要时不时地给予夸奖。即使她做错事或说错话时,也应委婉地告诉她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同时,可以先帮助她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渐渐地,让小朋友也能接受她进入他们的集体,从而让孩子能树立足够的信心进入交际圈。

不合群的原因之二:过多地得到父母的保护

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活蹦乱跳,而对外人却沉默寡言,那么多半父母是她生活中的代言人。没有父母,孩子就好像和世界失去了联系,父母的行为在无意中纵容了孩子孤僻性格和挫败了她独自面对世界的能力。

首先,妈妈要调整与孩子的关系。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叔叔阿姨们打招呼,注意礼貌,而且听了大人们说了些什么,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些条件,譬如她想吃巧克力,父母可以给她钱让她自己去买,如果她不想去,就吃不到。直到她愿意去做,并且从中发现这是很容易做到的。

不合群的原因之三:固执和倔强的性格

有的不愿意交际的孩子很有性格,他们拥有的意志和小动物一样顽固。在成人面前,她们不愿意开口,但是她们能认真地听并理解大人说的话,比其他孩子更能准确地判断所发生的事。这样的孩子更希望和她在一起的小朋友对她言听计从,被她呼来唤去。而他们有时不愿意开口,多半是骄傲的个性使然。

妈妈要让孩子掌握足够多的交际技巧。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和大家友善交往;另一方面,在孩子出现矛盾时要及时化解。要告诉孩子多看到小朋友的优点,对小朋友有意见时应尽量悄悄地和她们说,并且态度要温和,还要说出理由,这些适用于成人世界的交往规则,孩子同样应该了解。

卸掉心理包袱,帮女儿缓解内心压力

生活中,成年人常常会抱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内心总处于紧张忧虑之中,却不知道在小女孩稚嫩的肩膀上,同样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现在的孩子们,物质条件无可挑剔,可也有他们的烦恼,学习要好,表现要好,吹拉弹唱也样样都要好,难得有轻松的时候。女孩子的心思又重,什么时候一掉队,总会有“父母不满意、老师不喜欢”的担忧。所以,每遇到她们认为是“重大考验”的事情时,心中总是忐忑不安。

这种情况,有些细心的妈妈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怎奈何有时候给孩子减压的方式不对,反而更绷紧了孩子的心弦。

张美怡的女儿快要上初中了,小姑娘一天天忧心忡忡,唯恐自己考不上重点中学。张美怡也很着急:女儿这种状态,考试时可别出什么岔子啊!她反复告诉孩子:“不要紧张,千万不要紧张!”每天都叮嘱孩子“快去复习,别玩耍了。”“注意身体,别感冒了!”在孩子复习的时候,她忙着帮助孩子查资料、找例题、检查练习。妈妈越是放不开手,女儿心中越是着急,考试那天,满脑子都是妈妈“别紧张,一紧张即使会的题目也要忘记了”的叮嘱,精神很难集中起来,结果,本来擅长的语文科目,反而考砸了。“紧张”这种情绪,你不能提,越提反而紧张得越厉害,就像一个小笑话说的那样:“某人要在一次重大会议上发言,他反复告诫自己不要紧张。结果在大会上,冲口而出:‘各位来宾,我叫不紧张’。”

同样,沐瑄也要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她在餐桌上问妈妈:“我要是考不上四中怎么办?”妈妈喝了一口水,轻松地说:“考不上就上附近的普通中学,离得近,你10分钟就能走到,也不用你爸爸开车接你了。”看到女儿松了一口气,妈妈又说:“考试就像平时做习题一个样,注意别马虎就行了。”过几天,在考场上,沐瑄发挥得很正常,达到了四中的分数线。

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压力和紧张情绪,她们往往无法顺利、正确地找到自行调节的方法,做妈妈的,除了要明智地卸掉她们心理上的包袱之外,还可以用一些辅助手段,让孩子轻松起来。

1.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时间

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学习外语以及电脑等,大量占用了孩子的课余时间,常使得孩子感到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其实,父母应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时间独处,做自己喜爱的游戏,父母不要去干预。

2.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

没有化解的愤怒是压力潜在的根源。妈妈要鼓励孩子诉说生气的原因,并让她感觉到你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她。

3.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不少孩子通过玩球、骑车、游泳等活动,不仅消除了紧张焦躁的情绪,还锻炼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保持镇静的能力。

4.接受音乐的熏陶

常在家中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有一定的帮助。

5.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

干净和井井有条的房间有助于孩子进入梦乡。应避免孩子在睡觉前看恐怖影视节目及使人精神紧张的故事等。

6.创造欢乐的家庭气氛。

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情绪,一味地讲道理意义不大,而有趣的玩笑或幽默的语言却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送份特别礼物,让女儿获得心灵的温暖

礼物对于女孩子,具有非常的意义。女孩天生倾向于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她们更为渴望得到父母的疼爱,有时候,一个小礼物,就会让女儿获得心灵的温暖和支持,女孩要先拥有爱,然后才谈得上开发她们的潜能。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何蕊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上小学三年级后,父母把她接回身边,但很快发现,小何蕊并不快乐,每天写完作业,就坐在窗口前发呆,心里不知想些什么。又过了一阵子,小何蕊吞吞吐吐地告诉父母,不想在这儿上学了,还想回到外婆家去。

通过仔细的询问,爸爸妈妈发现何蕊不喜欢新学校的原因是因为和老师同学都不熟悉,课余时间,同学们在一起谈论到哪里去玩、吃什么新奇的东西等话题,何蕊也插不上嘴。渐渐地,就由于与环境格格不入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来。妈妈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调动起女儿的情绪,培养出女儿的信心是最为重要的。

星期天,何蕊一家三口穿戴整齐,手拉手去逛植物园。回来的路上,妈妈带何蕊来到路边的礼品店里,要提前给她准备下星期的生日礼物。一家人仔细商量了之后,挑选了几种启发智能的新潮玩具。其中有一款是悬浮陀螺,是利用磁体同极相斥原理和陀螺定轴性理论研制而成的具有反重力科技玩具,可以考验操作者的平衡协调性,提高分析能力和想象力。通过精心演练,飞碟会悬空飞浮,景观奇特,令人产生无穷的乐趣和遐想。

何蕊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以后家里来了客人,何蕊的悬浮游戏就成了保留节目,看到大家惊讶的表情,她总是要热心地指点他们亲自体验一把。一直过于内向的性格,慢慢地也改变了很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种一对一的环境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合适的小道具,把孩子引入新的情境之中,从而改变她们目前不太让人满意的状况。从改善性格、发掘潜能的意义上讲,连送给孩子的礼物,也应该是要用心挑选的。

礼物“多”和“贵”对于孩子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关心的重点,应该是能不能给孩子一种比较深刻的印象,她能不能从中受益?

现在的物质极大的丰富,孩子几乎要什么有什么,这就使她们对“给予”缺了点敏感,而且孩子们很多时候对一样东西只图个新鲜,时间久了,便会喜欢上另一样东西。如何让孩子记住这份礼物?“特别”就显得很重要。“特别”不仅指礼物本身,也可以指送的方式,比如选一个特殊的日子送给她,或者事先询问孩子最想要的礼物,把送礼物当成一件“正事”来办,这都能够提升孩子对于礼物的兴趣,让礼物的实际功能和潜在意义都充分发挥出来。

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还具有对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的功能。妈妈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玩具。比如,我们可以为缺乏耐性、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女孩提供积木、棋类、串珠等需要“静心”的才能玩得好的玩具。经常玩这类玩具,有利于培养毅力和注意的坚持性。给内向的孩子买些特别“好”的玩具,让其有“资本”吸引其他孩子,并从中获得与人交往、分享的快乐。

你给的微笑,是对女儿最贴心的鼓励

一些家长认为:必须对孩子保持严肃。的确,严肃能够树立威严,但是,女儿却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鼓励。所以,父母应在威严之余,多关心女儿,并用微笑来鼓励孩子。这样,即使一个小小的微笑,也能消除彼此间的争执、冲突、愤怒等不良的情绪。

这天中午,4岁的茜茜正在家里准备吃午饭。这时,奶奶端着一盘炒好的鸡蛋走了过来,把炒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在了餐桌中央。接着,奶奶说道:“小宝贝,开饭啦!”

听到奶奶的“引诱”,茜茜顿时感觉自己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因为她最喜欢吃炒鸡蛋!于是,她拿起筷子,用征求的眼光望着桌旁的妈妈。

看着孩子那种可爱的眼神,妈妈微笑着点了点头。于是,茜茜高兴地夹起一块鸡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边吃,她还一边笑,甚至对妈妈做起了鬼脸,而妈妈自然也是笑容满面,温和地摸了摸她的头。

一顿饭吃完了,茜茜很高兴,总是缠着妈妈,和妈妈撒娇。因为她觉得:妈妈真好,那个笑容真漂亮!

用微笑来鼓励孩子的行为,妈妈最终赢得了茜茜的爱与尊敬。由此可见,适时的关心,以及微笑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其实,很多妈妈可能也明白这个道理,知道微笑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可是,她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总是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这些妈妈总是觉得:“自己总对孩子微笑,会不会让女儿得寸进尺,以为自己真的成小公主了?”于是,为了避免想象中的“灾难”出现,妈妈强迫自己收起笑容,总是像上级对下级那样,从不给女儿一点好脸色。结果,女儿不仅没有认同妈妈的权威,还产生了反感。她们觉得:“妈妈是不是传说中的夜叉呀?要不然她为什么总是绷着脸,这可真可怕!”

正是因为女儿有了这种心理,妈妈们会发现,孩子与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她们喜欢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甚至喜欢与叔叔阿姨在一起,却总对自己保持距离!这样的结局,就是由于妈妈不懂得微笑造成的。

相反,那些喜欢微笑的妈妈,却能够和自己的女儿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关系。为什么会如此,这是因为,孩子从妈妈的笑容中,读出了欣赏,读出了鼓励。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给你的一句赞赏常常令你十分感动。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需要得到家长赞赏和承认的孩子。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没有做好,或者做得不理想,这时候,别人不是训斥、埋怨、数落,而是安慰你,给你宽心,同时还夸奖你的长处,鼓励你的信心,相信你慢慢会做好,用微笑待你,你感觉如何?你一定会感到一种暖意在血液中流淌,从而激发起信心,将让办砸的事情起死回生。

与大人相比,小女孩会更加敏感,更能从父母的一个小举动中,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所以,妈妈不要总是摆着架子,不要总为孩子发愁,更不要一脸严肃地面对孩子。好妈妈,一定会采用微笑的方式与女儿沟通,改进自己教育女儿的方法,找到那种把教育看作游戏的快乐的感觉。而女儿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也会感到来自妈妈的鼓励,从而与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近!  PART 3 填平母女代沟,借助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请耐心倾听,女孩内心真实的声音

在我们身边的家庭中,最常见的场景是父母坐在沙发上,长篇大论地教育孩子,孩子在一旁低头听着。孩子说,而父母听的情形,实在并不多见。父母们难得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工作忙、时间紧只是一种借口,他们的真正想法是:“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复杂的心事,她是我养大的,有什么样的念头我还不清楚吗?”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孩子的心思,有时候真不是大人的“想当然”那么简单。

在一期家庭互动电视节目上,主持人把一位可爱的小朋友请上台,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认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大西洋上空,这时飞机的燃油用完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让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这个答案使现场的观众们笑得东倒西歪,主持人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小家伙。

观众的大笑使孩子撅起了小嘴,眼睛里也有了泪水,这才使得主持人发觉这孩子似乎有无限的委屈。于是,主持人又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我要去加燃料,我还要回来!我一定要回来!”

这是一个关于倾听的经典故事,如果主持人没有耐心听小家伙把话说完,他又怎么能体会到孩子的真挚和善良呢?如果主持人打断孩子的话,并说:“好了,好了,你这个小家伙!把乘客留在飞机上,自己先逃跑,真是个‘了不起’的主意啊!”那么,孩子会觉得多么委屈啊!很多妈妈其实也是这样的,她们在听孩子说话时总是不够耐心,有的妈妈甚至不愿意听孩子讲话,总是打断孩子的倾诉。她们可能觉得这样做没有什么,然而这样做给亲子关系带来的负面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孩子也会因此而不愿意与妈妈沟通,有的孩子的性格甚至会变得抑郁内向。

吃完午饭,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喝茶看电视,女儿晶晶忽然皱着眉头说:“妈妈,我们班来了一个新同学,名叫林晓。”妈妈眼睛盯在电视上,对女儿的话并没有太在意,随口说道:“是吗?可能她家刚从外地搬来,转学也是正常现象。”晶晶又说:“林晓的运动鞋是新出的款式,特别好看。”妈妈说:“小孩子不比学习的好坏,怎么又比上吃穿了?”晶晶不作声了,撅着嘴坐到了一边。爸爸看到女儿的神色不对,就问她说:“林晓来到你们班里多长时间了,和你们都熟悉了吗?”晶晶这才说出心里话,原来,在班上,晶晶和小丹是最好的朋友,现在林晓来了,小丹天天和林晓在一起玩,晶晶认为自己受到了冷落,内心里很难过。

知道了事情真正的原因,爸爸劝女儿道:“你们现在还小,好朋友就那么有限的几个,其实等以后上中学、上大学、参加工作,不知道要认识多少人,有多少朋友呢?小丹愿意结识新朋友,是一种好现象。再说,她也不是认识了林晓,就不和你玩耍了对不对?大家在一起玩耍才快乐吗?你可以让林晓给你讲讲她原来住的城市的情况,你也领她在校园里去走一走,该有多好?”晶晶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心情也好多了。

当孩子经历着内心的失败、创伤或有失望情绪时,他们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但有些内向的女孩并不总是把自己的意思表述得清清楚楚,她们也许会采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向父母暗示。父母应该使孩子感到你不是由于忙或急着做其他的事,而无暇听他们说话。认真倾听孩子的话,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把心中的烦恼说出来。这样,烦恼很快就会消失,孩子也会恢复快乐。

请记住,家长的爱心和耐心,才能真正打开与孩子的沟通之门。

非语言沟通,无声中滋润女儿的心灵

对于敏感、善于观察的女孩来说,父母的非语言沟通方式,往往更能起到教育的奇效。尤其是在一些具体的情形中,非语言沟通往往会更易表达出某种特定的含义。

按照对孩子要多赏识鼓励,少批评打击的原则,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以下三种最重要的非语言沟通形式。

1.拥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的研究发现,拥抱可以让人更年轻、更有活力,它还能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心理素质明显高于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

拥抱是一种无言的力量,拥抱孩子可以让她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感受到妈妈用肢体传递给自己力量,就像是你在对她说:“宝贝儿,你一定能行!”在孩子受到压力时,这种潜藏在内心的力量就会推动她尽快地把压力给释放掉,轻装上阵,从容应对。聪明的妈妈应该考虑一下,尽量多地使用这种既廉价又效果显著的交流沟通方式。

2.抚摸

抚摸是孩子的一种心理情感需要,也是他们感受父母爱抚的一种非语言方式。妈妈可以通过抚摸孩子的手、脚、身体、头等部位向孩子无声地传达信息。

摸摸脑袋,孩子就能感受到对她的赞赏和鼓励。当孩子向你展示她的优异成绩时,你可以快速地摸一下她的脑袋,说:“行呀,宝贝!”这要比干巴巴地说一句“做得真不错,继续努力呀!”要让孩子兴奋得多。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摸摸脑袋能让孩子体会到你的安慰。自己的情感获得了关注,孩子的心里会觉得比较舒坦。这要比苦口婆心地劝说要有效得多。妈妈们要记住,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被父母抚摸脑袋。

轻轻抚摸孩子的头发,表示对孩子的无限爱意。妈妈帮助女儿梳理头发,并自然地抚摸一下,孩子会体会到妈妈传递过来的爱意,觉得非常的愉悦。对处于困难中的孩子来说,妈妈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并鼓励孩子战胜困难。

3.微笑

微笑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情表达方式。它会给人一种亲切、友好的感觉,对人微笑会让人感到善意、理解和支持。

生活中的微笑太多了,然而,最特殊的还应该是母亲的微笑,这是任何笑容都无法比拟的。它包含了母亲对孩子纯洁无私的爱:受伤时,微笑会给孩子无限的关怀,抹去她心中的伤痛;脆弱时,它又能给孩子信念,使她坚强,让她信心百倍地面对挫折;成功时,它可以作为褒奖,给孩子鼓励;犯错时,它可以作为宽容,让孩子自醒。

既然微笑作为一种表示理解、鼓励、欣赏、友善的姿态为人们所接受,就让我们收起你那板起的面孔,慷慨地微笑吧!请记住,孩子需要你们的微笑,就像我们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亲吻;摸一下小脸、擦一下眼泪、拍一下肩膀、打一下小屁股……就能消除亲子矛盾,和谐亲子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亲子沟通效果,妈妈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常与孩子谈心,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

妈妈与女儿的沟通,应该是随时随地进行的,饭桌上闲聊,卧室里谈心,孩子刚刚放学时的询问,一家人逛街看电视的空闲,都是了解孩子,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时光。与孩子交谈,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

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所以,让孩子多开口是要放在第一位的。通过多方式和多方位提问,妈妈不但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还可以使提问的过程同时成为一个点拨式教导的过程,在与孩子的一问一答中,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解的目的。

儿童心理学家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实用的提问方式,妈妈们不妨参考一下:

1.敲门砖式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主要是为了引起孩子的叙述,比如:“你的观点是……”然后,停下来等孩子说。其特点是,你问孩子一句话,就够他说好长时间了,你需要的信息也就反馈回来了。

像这样的提问还有:“那你觉得……”“你感觉……”“你以为……”“你认为……”“后来呢?”“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有什么意见?”,等等。

2.体贴式提问

比如:孩子说她很烦,并说了一大堆对朋友和学校不满意的话。那你可以这样问他:“同学们为什么不理你?”“你学习有什么困难?”“你希望妈妈怎么帮助你?”“你还有什么要求?”

3.重点式提问

对谈话中的重要部分提出疑问:“你说根本没有希望了是什么意思?”“你真的要放弃比赛吗?”“你是什么时候发现开始出现这种情况的?”

4.重复式提问

当孩子对你说了许多事情和她的想法之后,你可以说:“你看我理解得对不对?你觉得是不是这么回事?”主要是为了确认,同时传递理解和关怀,理清谈话的内容。

5.选择式提问“要独立完成呢?还是让老师再给你找个搭档?”“你看是自己复习呢?还是让表姐帮你复习?”“这件事情你是自己向老师讲呢?还是妈妈去和老师说?”“你是因为他不帮助你而生气?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自责?”

这样问话的好处是,你已经把孩子回答的答案圈定了,孩子大多会从中选择一个,不会提出否定的回答。

6.封闭式提问

为了快速启发孩子,达到教育目的,就要学会提问封闭性的问题。比如问:“这样做行不行?”孩子就会对你提出的建议和看法表示明确的赞成或反对。诸如:“可以吗?”“是不是?”“行不行?”这类的问话都属于封闭性的。封闭性问题在有足够说服把握的时候非常有用。谈到一定程度,你觉得孩子会说“是”、“好”、“可以”时,及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她的思路就会被引到你的观点上来,并自觉地按照你的意愿做。这个时候要注意,如果孩子不是口服心服,结果并不会理想,还会有隐患存在。

妈妈们需要注意,提问是为了点拨孩子,而不是斥责孩子。因此,不要提一些尖锐的、让孩子感到难堪的问题。你的问题应该是温和而又能够引导孩子思考的。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和孩子谈话,不是对孩子训话,而是重在思想交流。孩子常常渴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父母重视和理解自己。妈妈应该主动引导孩子说出她的心里话,听了孩子的话后,应及时反馈,使孩子觉得“我被理解了”。

拒绝口不择言,这样说话最伤害孩子

每个妈妈都曾责骂过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也都曾遭受过妈妈的责骂,这也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妈妈在气头上口不择言,所说的话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那么,这就是孩子成长的“毒药”了。

因为大部分小孩子自出生开始都有一种潜在的不安全感,唯恐父母不喜爱自己。孩子一旦有了双亲嫌弃她或不喜爱她的感觉,就很容易放弃自己或走向极端。而对于女孩,因为天生性格敏感和脆弱,这种伤害对她们尤其难以排解。

经常遭受“语言伤害”的女孩,心灵会逐渐扭曲,即使成年以后也会出现较多的行为障碍和个性弱点,难以适应社会。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们要对不良语言的严重后果予以高度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对孩子伤害最深的5句话是:

1.为什么你不能像×××那样呢?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比起来不如人家,她就很可能开始憎恨其他的孩子。所以,妈妈最好不要去比较你的孩子,而是去真正弄清楚你究竟希望孩子做些什么。是希望她的房间更整洁呢?还是要她在饭桌上表现得更为懂事呢?把你的注意力集中放在那些你最希望孩子改变的行为方式上。一旦孩子懂得妈妈所要求她改变的只是她做某种事情的方式,而不是要改变她这个人,她就会在大人面前有更多更好的表现。

2.有时候,我真希望没有你这个孩子

这句话对孩子的伤害最深,随着孩子的长大,她会将这种看法一同带入社会,并且直到成年之后。

如果你因为烦透了而不禁感叹:“我真希望从来就没有你这样的孩子。”你倒不如这样说:“有时候你让我非常生气。”更好的做法是在事情还没有弄到最为糟糕之前,设立一定的强制性规章。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了妈妈对她寄予了怎样的希望,她就会有更佳的表现。

3.你让我一个人待会儿好不好

所有的人都希望有空闲时自己能够独处一会儿。然而,任何一句对孩子气愤的排斥和驱赶的话语都会使其感到自己不为父母所需要了。

当你确实需要时间独处时,不妨这么说:“宝贝,我很爱你,但我这会儿正忙着呢。”这就让孩子领悟到过一会儿你就会和她在一起;但如果他坚持要你和她在一起,你可以这样说:“你如果再打扰我,你就只能回你自己的房间了,因为现在是我的私人时间。”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就会变得有规有矩,而不只是拒绝和排斥了。

4.闭上你的嘴

这样的话语给予孩子的深刻印象就是你并不关心她的意见,她由此开始把自己看成是那种没有什么重要意见能提出来供人参考的无用之辈。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有礼貌,那么你就应该对他们有礼貌。既不该对同辈人说“闭嘴”,也不应该对你的孩子们说出这样的话。

5.我告诉你的老师去

如果孩子实在不听话,家长在小时候会吓唬他们说:“让警察把你带走!”上学后又会威胁他们说:“我要把你这件丑事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怀疑妈妈对自己的爱,感觉到来自于他人的羞辱,这会激起他们的激烈反抗,或者干脆把老师和同学已经知道这件事的假设当成事实而自暴自弃。

有时候,尽管孩子让我们恨铁不成钢,气不打一处来,可是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的目的,只是让孩子悔改、上进,而不是对他们全盘否定,更不是不爱他们了。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多一点宽容和爱心,给孩子以正面的疏导而不是负面的打击。

妈妈们,千万别对孩子说气话,也许你只是一时的生气,口不择言,说过了,气消了,也许就把当时的气话给遗忘了。而孩子却是极其敏感的,她会因为你一时的气话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无法释怀。而这样的气话,把孩子的错误严重化,扩大化,不仅不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停止唠叨吼叫,不要打乱孩子的心理节奏

妈妈们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常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说了孩子许多次,可越说越不听;帮了孩子许多次,可孩子一点反应都没有;教育孩子多次之后才发现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期望恰恰相反……或许你对此百思不得其解,那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你自己太唠叨了,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和逆反心理?

徐娇有个怪癖,就是别人一催促她或者站在她背后,她就感觉节奏被打乱,工作效率下降。细问之下,发现徐娇的妈妈是个非常急躁的人,而徐娇则是个稳性子,于是徐娇的童年就在母亲的“催促”中度过了。

平时,小学生4点多就放学了,徐娇到家5点多点。妈妈要求徐娇必须在六点半之前完成作业,可徐娇经常要写到7点多,有时甚至要写到8点,因为她写的很认真。妈妈看到徐娇这个样子,又对比邻居芳芳的情况,觉得徐娇贪玩,写作业不专心,于是决定好好监督她,让她改过来。后来放学一到家,妈妈就追问徐娇作业是什么,盘算作业量。徐娇正兴奋的跟妈妈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但妈妈根本没心思听,只是催促她快点写作业;徐娇饿了,跟妈妈说,妈妈不耐烦地吼了起来“我叫你快点写作业,你没听见吗?不写完不准吃饭!”

徐娇愣住了,一时还搞不清状况,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妈妈要对她发这么大脾气。她被吓住了,很害怕,心里很难受,坐到书桌前,但根本没心情写。

过了一会儿,妈妈偷偷观察徐娇,发现她只是摊开了作业本,在那里呆坐着只字未动。妈妈的火更大了,大声质问:“为什么不写作业?走什么神呢?”徐娇不说话,委屈地看着妈妈,妈妈再一次逼问:“我问你话呢,怎么不回答,你是哑巴吗?”徐娇终于忍不住了,“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妈妈觉得很崩溃,失望地说:“完蛋孩子,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不想管你了!”遂不再理徐娇。

徐娇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一个人做在那里发呆,妈妈看到她这个状态,心有不忍,好说歹说把她拉去吃饭了。饭桌上,妈妈告诉徐娇:“以后你写作业快一点,你快点写完我当然不会冲你发脾气了……”徐娇连着答应了几声“哦”,没再说别的。妈妈觉得还比较满意,好像自己的话孩子终于听进去了。

然而并非如此,徐娇并没有快多少,作业还总是出错,并且形成了那个只要别人站在身后一催,节奏就被打乱的心理障碍。

絮叨、吼叫的说教方法是教育子女的一种错误的方式,也是父母缺少教育方法的一种表现。对于女孩的教育尤其不能依靠催促絮叨,更不能发脾气,耍态度。从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出发,为人父母的,当发现孩子有某些缺点和不良习惯,进行批评教育和诱导时,应注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