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敦煌·报恩父母经典故事(精装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04:14:21

点击下载

作者:殷光明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解读敦煌·报恩父母经典故事(精装版)

解读敦煌·报恩父母经典故事(精装版)试读:

文前彩插

主编寄语

众所周知,中国的佛教与儒家和道教曾经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中国佛教美术艺术与佛教相生相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国佛教美术艺术应佛教需要而成长,应佛教发展而发展,对弘扬佛教教义和佛教思想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佛教美术艺术也是中国古代美术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

中国佛教美术留下了无数的遗迹、遗存和遗物,但历史上诸多古刹名寺因战火、天灾、人祸而灰飞烟灭,寺庙建筑中的佛教艺术也随之消失殆尽。唯开凿于山崖的佛教石窟寺虽历经沧桑,仍大多得以保存。敦煌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商业贸易的集散之地,是世界上四大文化、六大宗教、十余个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处,在敦煌适宜的土壤上,辉煌的敦煌莫高窟及其佛教艺术应运而生。敦煌莫高窟迄今保存了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5座唐宋窟檐。敦煌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代表了公元4至14世纪中国佛教美术艺术的高度成就。

然而,敦煌莫高窟这处千年佛教圣地,由于历史原因,公元16世纪以后,竟成为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它的丰富内涵和珍贵价值长期鲜为人知。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出土了公元4至10世纪的文书、刺绣、绢画、纸画等文物5万余件。其中文书,大部分是汉文写本,少量为刻印本。汉文写本中佛教经典占90%以上,还有传统的经史子集和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官私文书”等。除汉文外,还有古藏文、梵文、回鹘文、粟特文、于阗文、龟兹文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

藏经洞及其文物的发现,引起了学界的震惊,中外学者以藏经洞文献研究为发端,开始关注敦煌莫高窟,从而引发了对敦煌莫高窟和敦煌地区石窟佛教艺术研究的热潮。在这个敦煌研究的热潮中,1944年,一个保管和研究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的机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在大漠戈壁的敦煌莫高窟中诞生了。

六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离开了繁华的都市,来到了西部边陲的敦煌莫高窟安家创业。他们住土房、喝咸水、点油灯,严寒酷暑,大漠风沙,孤独寂寞,磨灭不了他们心中神圣的追求,为了保护敦煌石窟,为了研究和解读敦煌石窟艺术,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敦煌人”默默地奉献着青春、智慧、家庭,乃至人生。

经过几代敦煌学者对敦煌石窟长期深入细致的调查、整理、考证、研究,敦煌石窟壁画的尊相画(指大彻大悟、大智大勇的佛,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菩萨,虔诚修行、以求自我解脱的弟子,威武勇猛、守护佛法的天王、力士,轻歌曼舞的伎乐飞天等等佛教众神)、释迦牟尼故事画(指佛教教主释迦牟尼生前救度众生的种种善行故事,今生诞生宫廷、犬马声色的太子生活、出家修行、降魔成道、教化众生的传奇故事)、经变画(指隋唐时期中国艺术家根据大乘佛教经典创作绘制的大幅壁画)、佛教东传故事画(指宣扬佛教东传、佛法威力、佛迹灵验等等神奇故事)、神怪画(指佛教接纳的中原汉地流行的传统神话和神怪形象)、供养人画像(指为祈福禳灾而出资开窟造像的功德主及其眷属的礼佛画像)、图案纹样(指装饰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的图案纹样)等七类专题性如同天书般的内容逐渐得以认识、揭示和解读。

通过研究,学者们不仅解读了作为敦煌石窟主体的佛教的题材内容、思想、教义及其演变发展,而且还揭示出壁画表现的人间所没有的佛教众神和他们所居住的佛国世界,其素材无不取自于现实人间世界。揭开佛教教义的神秘面纱后,可以看到,敦煌壁画中名目繁多的佛国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反射。展示在人们眼前的不只是虚幻的佛国世界,而且是一千年敦煌和河西的形象历史,是一千年丰富多彩的古代社会生活,是一千年内涵博大的文化,是一千年壁画和彩塑艺术的发展史。因此,敦煌石窟被誉为“佛教艺术宝库”和“中世纪的百科全书”。今天,当历史图像资料已经成为凤毛麟角的时候,通过博大精深的敦煌壁画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出版的“解读敦煌”系列丛书,是由敦煌研究院的资深专家和摄影师共同完成的一套内容详备、体例新颖、面向广大读者的通俗读物。本系列丛书具有三大优势:

一、全面涵括了敦煌石窟的建筑、壁画、彩塑以及出土文书的内容,体系浩大、内涵丰富;

二、由敦煌研究院资深专家组成的作者队伍,将他们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以佛教、艺术、社会三大类多专题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向读者解析敦煌石窟的奥秘;

三、由敦煌研究院资深摄影师拍摄的两千幅精美照片,向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

本丛书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杰出艺术成就和东方古代文化的辉煌,向全世界讲述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个悠远的故事。

最后,我们通过出版“解读敦煌”系列丛书,以纪念藏经洞发现110周年、敦煌研究院建院66周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4周年。前言反映中国传统伦理的八大经变

中华民族是一个感恩的民族,从古至今流传下了许多感人的报恩故事,如“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之以李,报之以桃”、“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士为知己者死”等。在传统的报恩思想中,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报恩行为反映了中华民族重孝的美德。《礼记》曰:“孝子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提出了衡量孝子的基本准则。古语云:“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既是通过成年后的乌鸦喂养年老的母亲,羔羊跪着吃奶,寓意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传自印度的佛教要求僧尼出家须剃发,须舍弃父母妻儿,出家后不能嫁娶生子,这与中国儒教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观念相悖。因此佛教初传中国时,曾被认为是反孝的宗教而受到儒家学者的非难。其实印度佛教的报恩思想与中国传统孝道有相近之处。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融合汉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并结合印度佛教福田功德、因果报应等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报恩思想,即融通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以孝道为核心。这可以说是中国佛教报恩思想区别于印度佛教报恩思想的根本特征。但佛教认为父母的恩重是永远无法报答的,对父母的报恩行为也不局限于中国传统观念里的侍奉及满足父母,修福田、造功德、使父母能去恶行善、皈依三宝、奉持五戒、寿终之后生于天上,成为最大的报恩行为。

佛经中的《报恩经》、《父母恩重经》、《福田经》、《盂兰盆经》以及由《佛说盂兰盆经》演绎而来的《目连变文》都是宣传忠孝、报恩思想的,并揭示了佛教与中国伦理道德的关系,而依据这些佛经绘制的经变将报恩思想表现得更为生动。0-1 报恩经变

报恩经变多选择以忠孝、报恩为内容的几品绘画。本图画《报恩经》三品,分布在说法图上下及屏风中。说法图上部是《论议品》的鹿母夫人故事,下部中心画《序品》的阿难乞食路遇婆罗门子。《恶友品》的善友太子故事在说法图下部及下面两扇屏风中。

晚唐 莫高窟144窟 北壁《报恩经》宣传的报恩思想是上报三宝(佛、法、僧)恩,中报君亲恩,下报众生恩。报恩经变根据历史条件的需要,选绘了以忠孝、报恩思想为内容的经品画。《佛说盂兰盆经》、《父母恩重经》讲孝道中的报恩之行,能使父母敬信三宝,奉持五戒,并在七月十五日,以盂兰盆施佛及僧,能报父母恩。父母恩重经变描绘了父母的养育恩德和报恩之行。目连变描绘了地狱的种种恐怖,目连为报母亲的哺育之恩,下地狱寻母,使传统的孝道战胜了佛教的轮回报应。《福田经》翻译时,中国思想领域正在争论神灭和神不灭、因果报应和反因果报应。东晋慧远将佛教因果报应思想与传统的福罪报应、神明不灭思想结合,力图完善道德架构。在佛法中“报恩福田”为三福田之一,即酬报三宝、父母、国王等的恩德,即可得福德、功德。佛为大福田,父母为最胜福田。礼敬三宝,饮食众僧,造像写经,广施众生,既是报恩之行,也是为己修福田。敦煌北周、隋代绘制的福田经变,就是这种因果报应、功德思想的反映。0-2 刺目夺宝、牛王舔刺

图绘《报恩经·恶友品》中恶友刺瞎善友眼睛,夺宝而去,善友流落民间,得牛王舔刺帮助的情节。左上方恶友骑在善友的身上,右手高举向善友的双目刺下,善友双腿微弓似在用力挣扎。右面的牛正在给善友舔刺,后面一头小黑牛在看。

五代 莫高窟108窟 南壁

本卷除收录以上提及的报恩经变、父母恩重经变、目连变、福田经变,还收录了劳度叉斗圣变、宝雨经变、戒律变、梵网经变。这八大经变分布于敦煌石窟中的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和五个庙石窟,涉及这些洞窟中的5l个窟,64铺壁画。数量不一,多者几十铺,少者一二铺,其中福田、宝雨、梵网等几铺经变是中国石窟寺中罕见的。面积大小不同,或为整壁通绘,或为一边一角。据以绘画的文献不同,有经文,也有变文,有些经文是具有明显传统文化内容的疑伪经,或以这些经文改编、演绎的变文。0-3 外道照镜

劳度叉斗圣变中,舍利弗战胜劳度叉,六师外道皈依佛教。此外道剃度后,初换袈裟,对镜而视,看着自己的形象,手摸光头,感到非常可笑。

晚唐 莫高窟196窟 西壁0-4 陷于混乱的劳度叉及徒众

劳度叉斗圣变中,舍利弗放神风吹来,大树拔根,鼓架被吹倒,外道女难以自持,宝帐倾危;徒众惊恐万状,奋力撑持,有的缘梯抢修帐顶,有的攀上帐柱,有的拽绳,有的打桩一片恐慌。

五代 莫高窟146窟 西壁南部

八大经变反映的不全是报恩思想,有的讲佛弟子与外道斗法,有的宣传佛教戒律,但它们的出现或是一定时期佛教思潮的反映,或与当时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有关,或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揭示了不同时期佛教传播的情况,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收录于一卷,以飨读者。0-5 拒食百味净食《梵网经》曰:“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图绘僧人举刀自截其舌。

五代 榆林窟32窟 西壁第一章报恩经变1.宣传报恩思想的《报恩经》《报恩经》全称《大方便佛报恩经》,也称《大方便报恩经》,是广大方便、酬报恩德之意,就是宣传佛教的报恩思想,即上报三宝(佛、法、僧)恩,中报君亲恩,下报生恩。《报恩经》有一卷本和七卷本两种译本,但一卷本古已失佚,七卷本遗传至今,但也失译人名。全经有《序品》、《孝养品》、《对治品》、《发菩提心品》、《论议品》、《恶友品》、《慈品》、《优波离品》、《亲近品》9品。1-1-1 绢画报恩经变相图

纵177.6厘米 横121厘米

现藏英国博物馆

图依据《大方便佛报恩经》绘制。经文讲述释迦牟尼过去若干世报效佛恩,君亲恩、众生恩故事。画面以释迦佛说法图为中心,两旁环绕众多菩萨、弟子、诸天,后有楼台、殿、阁,前有水榭雕栏。天空有四方佛及眷属乘瑞云赴会,构图与壁画中净土变类同。画面右侧是孝养品之须阇提太子本生故事画;左侧是论议品中之鹿母夫人故事和恶友品之善友太子入海与弟恶友的故事。这些故事画以反映忠孝思想,报效君亲恩为主题,深受汉族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影响。《报恩经》在中国非常流行。敦煌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中就有《报恩经》写本48件。正因为《报恩经》受到中国信众的极力推崇,报恩经变也随之产生。敦煌壁画中有35铺依据七卷本《报恩经》绘制的报恩经变,最早的出现于盛唐,吐蕃时期逐渐增多,一直延续至宋代。所绘故事内容,结合当时历史的需要,主要选择以忠孝、报恩为内容的《序品》、《孝养品》、《恶友品》、《论议品》及《亲近品》,并且由于《序品》是《报恩经》的缘起,在经文中有特殊的地位,在报恩经变中一直被绘于说法图的正中下部,对整幅经变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报恩经变最早出现于何时,目前难以考定。从北周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宠铭并序》中“昔者如来追福有报恩之经,菩萨去家有思亲之供”的记载来看,可能在北周时期麦积山石窟就有报恩经变。1-1-2 报恩经变

上部宝盖后画山水,以示耆阇崛山,两角山水中画《论议品》鹿女夫人故事。说法图下部画《序品》阿难乞食路遇婆罗门子。右侧为《孝养品》须阇提太子本生。左侧画《亲近品》金毛狮子坚誓本生;右画一比丘,对面有五人,为《亲近品》中小比丘独自感化群贼的故事,图中以五人代表五百恶贼,此幅经品画在敦煌石窟中仅此一例。

中唐 莫高窟112窟 北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九记载,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玄奘为唐高宗太子满月呈献“报恩经变一部”。《大唐福州报恩寺多宝塔碑记》记载该寺北壁绘报恩经变相。此外,敦煌遗书有《佛说报恩经讲经文》(原名《双恩记》)。根据这些记载,唐代报恩经文和经变可能已经相当流行。1-1-3 报恩经变

此铺经变是曹氏归义军时期画院艺术的典范作品之一。整铺经变基本完好,尚存部分榜题。尤其是颜色新鲜如初,线条清晰可见。

五代 莫高窟108窟 南壁

虽然文献中有诸多关于各地绘制报恩经变的记载,但就目前所知,报恩经变仅见于敦煌石窟。值得一提的是,《恶友品》、《孝养品》中提及的善友太子和须阇提太子故事属于本生★故事,早在《贤愚经》已有记载。据《贤愚经》绘制的须提阇本生故事画和善事太子入海本生故事画,在敦煌北周296窟及中国新疆克孜尔石窟已有绘制,但表现形式均与报恩经变内的同名故事有异。1-1-4 说法图

殿内的佛陀正在说《报恩经》,其身上及供案净瓶上所贴的金箔犹存。

五代 莫高窟108窟 南壁知识库

★本生

记述释迦牟尼生平故事的经典分为本生和本行。本生,梵语作Jataka,音译多伽,意为“本起”、“本缘”。佛教认为,释迦在过去无数世,与众生相同,也处于六道轮回之中。他之所以能成佛道,是因其在无数轮回之世能坚定信念作舍身救世、施物济人的菩萨行以及坚持修行、精进求法的个人历炼,并修满“六度”的缘故。本生,就是讲述佛陀前无数世的的修行故事。本行,即佛传,记述从释迦出生、成人、出家、苦修、悟道、说法乃至涅槃的种种事迹。2.《报恩经》为何流行于中国?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传人中土时遭遇了中国传统思想、王道政治、民族习俗等因素的抵抗和排斥。佛教要在汉地扎根,就必须依附中国传统文化,符合中国伦理道德的要求。

佛教与儒学在思想上的最大矛盾是出世主义与忠孝伦理观念的矛盾。佛教认为家庭和世俗社会是烦恼与痛苦的根源,故重出世解脱,不受世俗礼法道德的约束。儒家认为僧人出家修道,是背离父母,割爱辞亲;超出世俗统治政权之外,是无父无君;超脱现实社会,是不受世俗礼法道德约束;从而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些都与统治者的伦理道德支柱一一忠君孝亲相矛盾。因此,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出现了儒、佛之争。1-2-1 恶友品、孝养品

这两幅报恩经变的经品画构图有创新,尤其是将须阇提割肉侍亲这一最有感染力的情节,绘于经变下部与人等高的位置,突出《报恩经》以忠孝报恩的经旨。

五代 莫高窟108窟 南壁

南北朝时期佛教初传中国,儒、佛极激烈。为了适应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佛教极力调和儒、佛的关系,强调二者的一致之处。因此,一些佛教学者删改、编撰出符合儒家伦理观念的经典。《报恩经》就是这一形势下的产物。该经不但极力宣传佛教的报恩思想,还迎合儒家的忠君爱国、孝顺父母的传统道德观念。经文中说“报恩福田”为三福田之一,佛为大福田,父母为最胜福田。经文中还以一些本生因缘故事,讲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及具足戒、发菩提心等报恩行为。《报恩经》对谓佛教为无恩分人的指责作了有力的反驳,因此不但受到深受儒家孝道伦理熏陶的中国民众的欢迎,也得到统治者的支持。1-2-2 须阇提太子割肉、奉肉和辞别

须阇提割大腿上的肉时坐着,向父母奉肉时双手捧肉跪着,辞别时趴在地上,目送父母。须阇提割过肉的腿上鲜血淋淋,让人惨不忍睹,其情景不见于其它洞窟。

五代 莫高窟108窟 南壁

隋唐时期儒释之争进入新的阶段,但二家的合流是总的趋势。在儒家忠孝思想的强大影响下,隋唐五代以来佛教学者公开提倡忠孝,佛教逐渐庶民化,儒道佛三教不断融合。佛教徒不仅删改、编撰已有佛经,而且杜撰经文,并以这些经文创作出《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目连变文》等文学作品以及经变画,来宣扬孝道思想。这些经文、经变不仅加进了儒家的孝道思想,还加进了纯属传统文化的孝子事迹,连佛经中讲释迦弟子目连入地狱救母亲的《盂兰盆经》也被中国僧人视为孝经。从疑伪经★及其经变、讲唱文学的形成和演变,可以看出佛教中国化的进程。知识库

★疑伪经

中国古代佛教徒自己撰述而假托“佛说”并借汉文翻译形式出现的佛教经典,被称为“伪经”,怀疑为“伪经”的称“疑经”。古印度所出的佛经虽有许多假托“佛说”,但中国佛教徒历来把从印度、西域传入的经典一概视为“真经”。因为疑伪经不许编入佛教典籍总集《大藏经》,故大部分已经佚失,但仍有少部分被编入。敦煌发现的一些疑伪经对研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有重要参考价值。3.佛陀为何宣讲报恩经?《报恩经·序品》讲述了佛陀宣讲报恩经的缘起。经中说,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接受二万八千人比丘众、三万八千人菩萨、无量百千欲界诸天子等的供养赞叹。佛弟子阿难承佛神威,在清晨时分前往王舍城挨家挨户地乞食。

当时王舍城中有一婆罗门,十分孝顺父母,但家境贫寒,因此背着老母亲靠乞食为生。阿难乞食时恰巧遇到了这个婆罗门,并看到他把要到的美食给老母亲吃,自己吃坏掉的恶食。阿难十分感动,因此颂偈称赞他:“善哉善哉!善男子,供养父母奇特难及!”此情景恰被一个梵志所见。这个梵志信仰六师外道,虽聪慧善辨,通达占相算计,但心术不正,十分妒忌佛教徒。他趁机斥责阿难:“你的师祖释迦及诸位弟子,自称行善且有大功德,却只是虚有其名!释迦刚出生七天,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是为恶人!作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抛弃作为国家王位继承人的职责,逾城出家,实为不忠!他不顾父母养育之恩,害得其父闷绝晕倒,七天后才醒过来,醒后也终日沉浸在失去爱子的悲痛中,实在是不孝之人!他既娶瞿夷为妻,又不行妇人之礼,让她愁眉不展,可见又是毫无夫妻情意的人!这样不孝、不忠又无情无义的人,还标榜有大功德,简直可笑!”1-3-1 阿难路遇婆罗门

画面上部残毁。这是《序品》,交代佛说《报恩经》的缘由。画面左边身着袈裟的阿难正被六师徒党训斥,后面肩负老人者为婆罗门子。

盛唐 莫高窟148窟 甬道顶

阿难听了梵志的话,心生惭愧。乞食结束后回到佛的住所,便问佛说:“佛法之中,有无孝养父母?”佛便问阿难为何有此疑问,阿难便将在王舍城中的所见所闻向佛陀诉说。佛陀听后遍请四方诸佛及菩萨聚会,为此而说《大方便佛报恩经》,宣讲自己过去若干世报恩诸事。1-3-2 阿难路遇婆罗门

此幅阿难行乞路遇婆罗门子的画面,榜题“尔时婆罗门见路沙门问事时”清晰。画面中仅有阿难和婆罗门,而无六师徒党。尤其是婆罗门弓背弯腰,背坐于竹篓之中的老母,很有生活气息。

五代 莫高窟4窟 南壁《序品》在整部《报恩经》中具有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敦煌报恩经变中多有绘制,且占据重要画面。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说法图,一是婆罗门行乞。婆罗门行乞是《报恩经》的缘起,表明该经的宗旨,也是经变的点题之作,因而被置于说法图正中的下部。这种构图形式紧扣经旨,对报恩经变的经意和其它经品画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因而一直沿用。

唐代大多数经变画中,说法图一般是占据经变中间的主要部分。莫高窟31窟开凿于大历年间前后,报恩经变绘于北壁。像盛唐时期成熟的经变画一样,一部经独占一壁,画面分为左、中、右三栏。中间一栏表现的是《序品》,主要是表现说法会,说法图占据了经变的大部分。说法图下面画的是婆罗门乞食,画面很小,且已漫漶不清。

莫高窟l48窟是敦煌豪门大姓李太宾于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前建成的功德窟。报恩经变绘于拱形甬道顶上,也是唯一一铺绘于甬道顶的报恩经变,惜大部分已塌毁。从残存部分来看,顶部绘的是《序品》。由于仅残存《序品》下部,有无说法图已无从确定。婆罗门行乞部分保存尚好。4.《孝养品》故事《报恩经·孝养品》中,佛陀告诉诸弟子、菩萨、善男子,他之所以能成佛,是因为在过去无数世中,像子女对待父母那样全心全意地关照众生,也像父母呵护子女那样爱护众生,为天下众生,“常修难行苦行,难舍能舍,头目髓脑,国城妻子,象马七珍,辇舆车乘,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给与,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乃至具足一切万行,不休不息,心无疲倦,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了印证自己自己在过去世里孝养父母,佛陀讲述了须阇提太子的故事。1-4-1 须阇提本生故事画

北周 莫高窟296窟 北壁

世尊说,过去某一世时,有一个国家叫波罗奈国。国王有二万夫人,四千大臣,五百健象王,统辖着六十小国八百聚落。国王有三个儿子,各统治一方。波罗奈国国王聪睿仁贤,国家繁荣昌盛,但有一大臣罗睺起兵反叛,破国杀王,还派兵攻打三位王子管辖的国家。国王的大王子和二王子先后被杀。三王子性格仁善,以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他所管辖的国土丰乐,人民炽盛,国民无不赞美他,虚空诸天一切神祇也十分敬爱他。三王子育有一子,名叫须阇提,虽然只有七岁,但非常聪明慈仁,且喜好布施。正因为三王子受到爱戴,驻守宫殿的神祇将罗睺起兵反叛的消息告诉了三王子,让他赶紧出逃。三王子决定携妻儿逃至邻国求救。1-4-2 逾城出逃

画面中的波罗奈国城依山傍水,城中殿坐小王,一守宫神乘云停于城头上,向小王报告叛军将至。小王得讯后携王妃及太子须阇提逾城出逃;城墙上搭有梯子,有一人正从墙上沿梯而下,地上放一包袱,是所带七日的粮物。

中唐 莫高窟231窟 东壁门南

当时去往邻国的路有两条,一条七天可达,一条需要十四天。三王子带了足够七天食用的粮食,准备取近路去邻国,不料因惊惶出逃而走错了路。七天后,王子所带粮食已经吃完,但到达邻国还有很远的路。一家三口陷入了绝境。

为了活命,三王子决定杀妻食肉。须阇提知道后阻止了父亲,并提议割取自己的肉供父母食用。于是王子夫妇日日割食儿子的肉,以保全生命,到邻国求救。当须阇提身上的肉皆已食毕时,须阇提劝父母赶快离去,不要再管他。王子夫妇只得含泪离去。

父母走后,蚊虻等闻见血腥味,也来食取须阇提的血肉。须阇提发声立誓愿:“宿世殃恶从是除尽,从今已往更不敢作。今我此身以供养父母,济其所重。愿我父母常得十一余福,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县官盗贼阴谋消灭,触事吉祥。余身肉血施此诸蚊虻等,皆使饱满,令我来世得成作佛。得成佛时,愿以法食除汝饥渴生死重病。”须阇提的誓愿震动了天地,引来了帝释天。

帝释天问他是否后悔以身济父母,须阇提为表明心迹,立誓说如果自己是真心奉养父母,就让身体复原。誓言刚毕,须阇提的身体就奇迹般地复原如常。

三王子到达邻国后,向邻国国王述说了儿子以身济父母的行为,国王大为感动,因此借兵给三王子复国。在回国路上,三王子见到了恢复如常的须阇提,父母十分欢喜,一家人共载大象还归本国,并因为须阇提的福德成功复国。1-4-3 须阇提太子割肉济父母

画面以山水为背景自下而上展开。由守宫神报警始,至邻国使臣迎王和夫人,绘有逾城出逃、陷入困境、太子劝父、太子割肉、帝释考验等情节。

盛唐 莫高窟31窟 北壁

须阇提故事是一则非常感人的佛陀本生故事,在其他佛经中也多有提及。莫高窟北周296窟中已有根据《贤愚经》绘制须阇提本生故事画。报恩经变中的须阇提本生故事画最早出现在盛唐31窟,绘于北壁报恩经变的左侧。此幅画作对割肉济父的情节用了大量笔墨,从须阇提劝父至身体复原,占了该品故事的大半。尤其是辞别父母一节,夫人回首望着仅剩骨架的太子,右手拉着国王,左手拭泪,将母子在生离死别时,依依不舍、凄凄惨惨的情景表现得极为生动。全画突出了该品经文的主题:为了救国于危难之中,不惜以“身体血肉供养父母”。这铺经变画,即以须阇提为国捐躯的事迹来激励人民,报效唐王朝,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1-4-4 邻国使臣相迎

国王及夫人逃至邻国,向邻国国王讲述大臣罗睺叛乱及须阇提割肉济亲的孝行。邻国国王深感其慈孝,即起兵讨伐罗睺。这里邻国国王和使臣是骑马相迎,与以后所画的徒步相迎不同。

中唐 莫高窟231窟 东壁门南

莫高窟231窟开凿于吐蕃统治敦煌时期。门南报恩经变右侧的《孝养品》画面也通过以血肉之躯孝养父母,表达了救国于危难中的忠君思想。这在《阴处士碑》中也说得很清楚,文中的“陇上痛闻豺叫,枭声未殄,路绝河西,燕向幕巢,人倾海外”,显然是怒斥吐蕃为“豺”、“枭”,阻塞了通往天朝之路,民众就像燕子思念巢穴一样思念中原王朝。表达了窟主寄人篱下,无可奈何的心情和对民族压迫的不满。1-4-5 邻国国王相迎

这是须阇提太子故事中邻国国王、王后迎接小王及夫人的情节。画面中绘有一组土木结构建筑的庭院,院中人来人往。

五代 莫高窟98窟 南壁敦煌之最

★莫高窟最早的须阇提故事画

莫高窟最早的须阇提故事画处在在北周296窟,为横幅式连续画。人物形象面短而圆,身健体壮,已不同于西魏瘦削修长的“秀骨清像”。画面以青、绿、白、红为主,线条流畅,色调温丽,人物外廓的定型线用土红勾勒,这是典型的北周艺术风格和技术手法,可惜人物面相的色线隐没、褪变,五官形状神韵已无法辩识。画中所绘的北周城槃汉式建筑,军队出征的军容、征战等场画面,都有可取之处。5.《论议品》故事《报恩经·论议品》主要讲佛孝养父母的本生故事。先讲波罗奈国忍辱太子断骨出髓、挖双眼救父,然后以鹿女的故事,说明释迦之母摩耶夫人以何功德、因缘得生如来。以此说明“父母众僧是一切众生二种福田”。

忍辱太子故事说的是,在过去无数世中,有个波罗奈国,国王聪睿仁贤,以正法治国不枉人民。国王多年无子,因此供养奉事一切神祇,十二年后终于有了一子,取名忍辱。忍辱太子长大后,聪明慈仁,好喜布施。当时国王有六大臣,性情暴恶,奸诡佞谄,枉横无道,为民所厌。六大臣十分嫉妒太子,总想着如何除掉太子。突然,国王身患重病,命不久已。六大臣便趁机对忍辱太子说,国王只有吃不嗔人眼睛及其人髓才能病愈。于是太子就将自己的眼睛和骨髓做成药给父亲吃。国王服药病愈后,得知太子以身制药,现已死去,悲痛万分,因此收敛太子尸身起塔供养。那时的国王既是佛陀今生的父亲悦头檀,那时的母亲既是佛陀今生的母亲摩耶夫人,那时的忍辱太子就是佛陀本人。1-5-1 母鹿生女

左上见南窟仙人蹲于泉边便溺,右面雌鹿饮水时舐食便溺,雌鹿产女并舐鹿女,后鹿女被北窟仙人抱走收养。

中唐 莫高窟231窟 东壁门南

鹿女故事说的是,在过去无数世的波罗奈国中,有一仙山,山上住着许多佛和仙人,其中一仙人住在南窟,另有一仙人住在北窟。一雌鹿因食南窟仙人便溺受孕,产下一女。南窟仙人收养了鹿女。鹿女十四岁时,到北窟仙人处借火。她举足步步皆生莲花。鹿女借火离开后,国王恰巧狩猎经过北窟仙人住处,看到了满地莲花,因此赞叹北窟仙人的大福德。北窟仙人便告诉国王,莲花是鹿女留下的。国王便来到南窟仙人处,求娶鹿女为第一夫人。鹿女答应了国王的求婚,并同国王一起离开了。鹿女离开后,南窟仙人怨恨鹿女不顾养育之恩,弃他而去,便用咒术诅咒鹿女。鹿女入宫后产下一子,国王却因受仙人咒术的蛊惑,将孩子遗弃了。数天后,国王和大臣入后园游戏,突然园中莲花池内有一莲花大放光芒,国王命人入池取之,发现五百莲花瓣中各有一子。后来国王得知此处既是抛弃鹿女所生之子的地方,非常懊悔,并让相师为五百太子占相吉凶。相师说太子将为国家带来大福报,国王大喜。鹿女因此恢复了第一夫人的地位。五百太子成人后,皆悟道出家,修成佛果。太子涅槃后,鹿女收太子身骨,起五百塔供养,并希望来世就算只生一子,这一子也能成就佛道。那时的鹿女夫人就是现在的摩耶夫人。她因供养五百佛及修无量善业,而今世得生如来身。那一世她之所以为鹿所生,是因为她在此前一世不知父母养育恩,辱骂其母不如畜生;她有足下生莲的福德是因为有礼遇沙门的福报。1-5-2 鹿女夫人故事

此故事位于经变右上角,情节由下至上展开。图中左下角的宏伟建筑属说法图,与本经品画无关。

晚唐 莫高窟85窟 南壁1-5-3 步步生莲

此图榜题清晰,右下角见南窟仙人便溺于池边,雌鹿舐饮便溺怀孕,生鹿女。鹿女到北窟借火种,窟中为北窟仙人,鹿女步步生莲,为骑马路经的国王所见,聘为第一夫人。图中一条小溪蜿蜒曲折,鹿女沿溪款款而行,所行之处莲花朵朵,绿草野花点缀其间。

晚唐 莫高窟85窟 南壁

莫高窟112窟报恩经变上部的《论议品》,是一幅极佳的山水画,山峦迭嶂,流水潺潺,烟云缭绕,树木清秀。左边是鹿女饮水,右边是步步生莲。由于所绘情节太少,人物完全成为陪衬,隐于山水画之中,因而喧宾夺主,故事内容则反而不明显了。

莫高窟231窟报恩经变一改盛唐经品画的布局,将《恶友品》绘于下部的屏风内,而将报君亲恩的《孝养品》、《论议品》置于左右侧,尤其是将《论议品》绘于整个经变的左侧。窟主这一安排是为了表达其报恩思想。《阴处士碑》文曰:“就莫高山第二层中,方营窟洞,其所凿窟,额号报恩君亲也。”因为父母有“十月怀胎,推乾去湿,乳哺长大,教诲技艺……”之恩,所以窟主将《论议品》置于重要位置。1-5-4 池中巨莲

鹿女生一莲花,国王弃莲于池。后巨莲开放,国王发现池内莲花的五百叶下各有一童男,这情节没有绘画,只用榜题交代。

晚唐 莫高窟85窟 南壁

莫高窟l38窟北壁的报恩经变由于烟熏,已不太清楚。东壁门北的报恩经变场面宏大,其两侧的经品画是两幅极为精美秀丽的人物山水画。尤其让人注目的是北侧《论议品》的鹿女故事,国王迎娶鹿女夫人至复王后之位的情节,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并位于显著位置。《论议品》以鹿女夫人的故事,说明摩耶夫人因修无量善业,得生佛陀,父母是三界内最胜福田,并开篇即讲释尊为报其母摩耶夫人养育之恩,即升忉利天为母说法90天,以说明释尊知恩报恩,孝养父母。此窟是张承奉为其母所建,相信因此而特别强调报恩经变及《论议品》。1-5-5 鹿女夫人还宫

国王知巨莲中之子为夫人所生,把夫人接回宫中,恢复其位。

晚唐 莫高窟85窟 南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