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6 23:15:30

点击下载

作者:骆秉章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试读:

序言

在华盛顿还是美国独立战争总司令的时候,他就喜欢到下属中间,指导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有一次,他来到工兵连,发现士兵们正吃力地抬着一根大梁,试图将它搁到房顶上去。大梁显然是太沉重了,士兵们虽然累得大汗淋漓,却始终不能将大梁放到预期的位置,而眼看士兵们体力不支,大梁就要滑下来,一旁指挥的那个士兵就是不肯搭把手,只是扯着嗓子在那儿喊:“加油!加油!”见此情景,华盛顿一个箭步冲上去,托住了即将滑下的大梁。最后,在华盛顿和士兵们的齐心协力下,大梁被成功地安置到了房顶。安好大梁后,华盛顿转身走向只顾喊口号的那个士兵,问道:“你为什么只是在那儿空喊加油,而不动手助他们一臂之力呢?”这位士兵振振有词地说:“难道你没有看到我的军装吗?我可是班长。”听了这位班长的话,华盛顿礼貌地说了一句:“对不起,班长先生,我确实没有看到。”随后,华盛顿转向周围的士兵,高声说道:“既然如此,同志们今后如果需要帮忙的话,就找我好了。”在士兵们窃窃私语时,华盛顿解开大衣,露出自己的军装,继续说道:“只要大家开口找我帮忙,我这个上将,一定会来的。”华盛顿说完,便转身离开了,而那位班长,则羞愧地站在那里,低下了头。从那之后,不论做什么事他都会冲在最前边,再也没有摆过班长的架子。在一次立功受奖时,这位班长回忆起华盛顿帮忙抬大梁这件事,说道:“总司令虽然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说,但我当时受到的震动,却是从来没有过的。他用实际行动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华盛顿抬大梁的故事不只在当时存在着深刻的意义,在时隔三个世纪之后,人们仍然能够从这个故事中获得启迪。这个启迪就是:身为一个领导者,与其卖力地空喊口号,不如甩开膀子,投入到实践中去大干一场。也就是说,领导者要具有实干精神。实干精神,要求领导者在工作中坚持不空谈,狠抓落实。摊开中国历史的画卷,不难发现,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空谈”和“实干”交织着的领导史。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纸上谈兵,葬送了四十万大军的性命,而秦王嬴政带领将士在战场厮杀,换来六国的统一;北宋赵匡胤因实干而成就华夏一统,而南宋赵构空谈复国却偏安一隅;司马炎灭掉东吴完成统一大业,两晋学士虚谈废务导致朝代更替……管理层的实干,带来国家的兴盛和繁荣;而管理层的空谈,造成了人员的伤亡甚至国家的毁灭。显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经过千年历史印证的至理名言,是指导领导者行为的真知灼见。领导者需要知道的是,自己的空谈会影响所在组织的整体发展。这是因为:首先,领导者的空谈会使整个组织迷失前进的方向。空谈是领导者价值观空洞的体现,是缺乏对客观情况的深思熟虑和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的表现。这样的领导者,按照陈旧的思维方式去面对时刻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只能做出缺乏实际意义的表达。而决策者的空谈,只会导致组织成员不知何去何从,丧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其次,领导者的空谈会造成特权思想的滋生,威胁组织的利益。有些领导者缺乏管理经验,但却养成了根深蒂固的官气、官样和官腔。他们依靠自己领导者的地位,依靠那些毫无意义的大话、空话,尸位素餐。他们的存在是不能给组织带来丝毫利益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可能大肆攫取私利,甚至不惜损害组织的利益来中饱私囊。无疑,这样的领导,最终只会带领着整个组织走向没落。最后,领导者的空谈会影响组织成员的积极性,降低办事效率。如果领导者夸夸其谈,空谈组织的发展前景而不付出些许的努力,那么,挥汗如雨的下属们定然会生出反感情绪,而长此以往,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就会降低,团队精神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最终导致整个组织的办事效率以及竞争力的下降,而缺乏竞争力和向心力的组织,连维护自身生存都很困难,更别说取得长远的发展了。相反,领导者的实干精神会给整个组织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领导者的语言、思维方式、行为等对下属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下属无论自觉与否,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领导者言行的影响。如果领导者在确定统一目标之后,不是简简单单地做出“照我说的做”的指示,而是以实际行动来引导下属们要“照我做的做”,那么,在领导者的带动下,下属也会竭尽所能地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不仅如此,在领导者行为的标杆作用下,下属会自发地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这样一来,整个集体就会齐心协力地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这将大大提升整个组织的效率,提升组织的向心力和竞争力,最终赢得可持续发展。所以,实干精神是成功的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至关重要的精神,而为了阐明实干精神的内涵,本书分别从“实践”“实干”“严于律己”“自觉、主动”“舍弃浮躁”“拒绝蛮干”“落实到位”“破旧立新”“制度是第一生产力”“思路决定出路”“有为才有位”等方面,对实干精神进行了详细的解析——通过对实干精神的各种表现形式的分析,指出如何将实干精神贯彻到实际的工作中,从而发挥实干精神的作用,提升领导者的领导水平,提升整个组织的竞争力。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的写作目的不仅是为了颂扬实干精神,而且是通过揭示实干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为领导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些许参考和建议。如果个人或者组织能够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实干精神,积极落实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那么,个人或者组织就一定会得到新的收获和发展。

第一章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务实发展需要持之以恒地实践

着“全球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总结自己在 通用公司的切身实践时,得出了很多心 得,而这些心得也成为了全球其他企业的经理人们所大力奉行的行为准则。比如他从来不会按照自己的期望或是预测到的所谓企业远景去考虑问题,而是根据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去思考问题。因此,通用电气公司在他独到的管理方式之下一跃成为了全球盈利能力第一的公司。杰克·韦尔奇之所以有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由他本身所具有的务实发展精神决定的。他认为,企业管理者如果仅仅会说,那么他根本不适合去管理一个企业,而应当去做一名演说家。因为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说得再好也不如做得好——企业有了发展的目标固然值得高兴,但是如果仅仅把这一目标挂在口头上,那么目标再好,企业也得不到实质有效的发展。因此,只有克服掉空喊口号的不良习惯,在务实发展的轨道上向前迈进,并且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才能够真正得到发展,迈向成功。

1.一千个口号不如实在地行动一次

拿破仑说:“一千个口号比不上一次行动。”是的,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比喊口号要来得真实和有意义——再响亮的口号,如果不去践行,成功也只能是一种臆想,永远都不会有实现的那一天。人生如果光喊口号不行动,美好的年华就会被虚度。要知道,成功不需要千万个口号,只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每个人心里都会有无数个激情澎湃的想法,但是如果每一种想法都只是存在于脑海中,不落实到行动上去的话,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毫无疑问,那些成大事的人就是以“千万次口号,不如一次行动”为人生信条,然后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都是能够带来实际效益的“金点子”。在旅美华侨中有一位富翁,他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经常揭不开锅,每次放学都是走着回家。一次,他父亲去学校接他,在回家的路上,他问父亲:“为什么其他同学都有汽车接送,而我每天都要走路回家?”父亲说:“孩子,我们家买不起汽车啊。”孩子说:“为什么就买不起呢?人和人都是平等的。”父亲说:“孩子,爸爸对不起你,爸爸生在时局动荡的年代,当时想去从军,可是担心会牺牲;想做生意,又怕赔本……就这样错失了很多机会,现在爸爸身患重病,什么都干不动了。”最终他父亲含恨离世,临终前把他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你要记住爸爸的话,想干什么就赶紧行动,这样才会成功。”他牢记父亲的话,心里只要有想法就赶紧行动,最终成为了富翁。他成功后有出版商约他写自传,他在自传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有了想法,就等于发现了商机。迅速行动起来,不懈努力,成功仅仅在于你的一次行动。”立刻行动起来,不要有任何耽搁——世界上的任何想法都不能帮助你成功,而梦想成真的唯一法宝就是赶紧行动起来,哪怕只是一次行动,也会胜过千万个口号与想法。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给年轻人的忠告是:“纵使你今天晚上有千万个想法,如果你不付诸行动,那么等到第二天起来的时候,你什么都没有,就只剩下口号和想法。”如果你有梦想、有想法,那么就赶紧行动,不要空喊口号,成功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行动,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取得成功。马云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年轻人找到马云,说想要开一家公司,随后把公司的可行性、前景展望、消费群体等一系列想法告诉了他,而马云听完年轻人的话,觉得这个年轻人非常有想法,就鼓励他,叫他赶紧行动。一年之后,马云见到这个年轻人问他在哪高就,他说还在给别人打工,并且只字不提自己曾经说过的想法;第二年马云再次遇到这个年轻人,他还是在给别人打工;第三年、第四年……年轻人都没有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践。每当有年轻人找马云寻求创业真经的时候,他都会告诉他们这个故事,以此来告诫年轻人,有千万种想法、创意,喊千万次口号,都不如一次行动。所以,当你有想法的时候,不要迟疑,不要犹豫,要按照你的想法来一次真真切切的行动,这样才可能赢得成功。生活中有这样两种类型的人,第一种是不喊口号,敢于付诸行动的人;另外一种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整天只是高喊着口号,但却从来不将想法付诸行动。你属于哪种人,你愿意做哪一种人?进入商业时代,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经常只是喊口号而少有行动,尽管他们知道“一次行动胜于千万次口号”。现在有很多政治人物也喜欢喊口号,但是口号喊多了,不干实事的结果只能是被人民驱赶下台。比如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空喊口号、不干实事的苦果。陆克文从大学开始就以保护环境为口号,四处奔走呼喊,而在环境极度恶化的今天,这样的口号无疑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支持,于是凭着这个贴近民生的口号,他顺利竞选上了澳大利亚总理。上台后,他大肆宣扬自己保护环境的政见,自称是一名环保主义者,要求全国人民贯彻落实好他的这一政令,但是他并没有为保护环境做出有实际意义的举动。而在他三年政治生涯即将结束时,人们发现在陆克文执政期间他们所处的环境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比他上任前还要糟糕,于是在人民的谴责声中陆克文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显然,这就是只懂得喊口号不懂得行动的领导人。可以说,身为公职人员,只要能为人民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也会比喊一百个口号更具有现实意义,更能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戴。每个人都会在心里规划自己的未来,而且会规划得非常完美,甚至会细致到每一个细节应该怎么做,但是完美的计划若迟迟得不到实践,到最后口号喊了无数次,自己拥有的还是平淡无奇的人生。著名排球运动员李珊说:“喊口号不如看行动。”而她也正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才获得冠军的。李珊曾经因为伤病而告别赛场,但是在人员吃紧的情况下,2008—2009赛季她复出帮助自己的东家再夺联赛冠军。随着年龄的增大,复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她从不喊口号,在天津队甚至是国家需要她的时候总是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一切。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说:“复出的困难肯定很大,但我觉得竞技体育从来就不应该喊口号,而是应该看行动。”总而言之,无论是政坛领导人物、体坛明星还是普通人,要想获得成功,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更加丰富多彩,就应抛弃那些华而不实的口号,用行动证明梦想是可以成真的。也许一次行动的结果不能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亿万富翁,不能像爱因斯坦那样发现相对论,不能像罗斯福那样拥有显赫的政绩,但一次行动永远会比千万句口号来得更有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2.为什么缺少务实精神改革将无法延续?

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是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务实精神都应该是他们对自己的一个最为基本的要求。其实,“大人不华,君子务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企事业单位大力弘扬务实精神,才能更好地带动基层员工和群众将工作落到实处、细处。也可以说,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务实精神是检验企业执行力的关键,也是企业的执行力能够到位的有力保障。在全球大力发展经济的环境下,一家企业是否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是否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改革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想要让企业的改革之路始终顺畅,就必须从上到下落实好企业的务实精神。但是,务实精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人们总以为一家企业上到高层管理下到基层员工,只要都能做到埋头苦干就可以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没有思想,只一味地埋头苦干只能称作死干,而没有思想的苦干在很多时候非但不能真正将改革的决策落实到位,反而会影响企业的改革之路,成为企业改革路上的绊脚石。目前,有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务实精神对企业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能够将务实精神落实到位的企业却并不多,以至于很多企业仅仅是从形式上进行了改革。比如,众所周知的前惠普女总裁卡莉·菲奥莉娜,正是由于她将惠普创始人的“车库”精神放在了口头上,放在了喊破喉咙似的到处宣扬上,所以一旦涉及改革的具体行动时,她就把惠普这种“车库”式的务实精神抛于脑后了,以至于她在惠普公司的改革之路最终没能顺利展开,结果不但没有将改革之举彻底落到实处,反而使惠普的改革之路出现了偏差,同时也影响了卡莉·菲奥莉娜自己的前途。那么,究竟怎样的务实精神才能够做到“务”有所“用”呢?事实上,要想将务实精神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要求企业管理者首先从自身做起,树立一个榜样。如果企业管理者把改革或是务实精神等词汇挂在嘴边,或是经常召开各种各样的会议,终日讲述改革务实之类的话,却不做出任何的实际行动,那么这样一来,不但不能提升员工的斗志,反而会因为讲得过多而令人心生厌烦,给员工留下夸夸其谈的印象。长此以往,员工就会将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当中,进而使得他们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或是某一组织领导而言,与其多说不如多做。因为,即便是企业管理者当初制定的改革决策再精明,再具有前瞻性,如果没有具体的实践,也根本无法预知一个企业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会经历怎样的困难,改革也就只能成为一种空谈和理想。而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去摸索,才能发现改革之路上的种种困难与挫折,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找到企业改革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引导企业通过进一步强化自身能力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克服困难,继续前行。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于是惠普公司成为数十年间一直屹立不倒的全球知名企业,“车库”精神也成为了惠普公司务实精神的代名词。它不仅影响了惠普一代又一代的员工,同时也使得惠普特有的“惠普文化”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典范。尽管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应用自身在大学学到的知识让公司在成立的第一年就获得了5369美元的业务收入,纯收入达到了1563美元,但对于一个新成立的公司而言,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头而已,并不意味着公司以后会有什么实际上的发展。然而,也正是这种开门红,让惠普这家公司做到了至今为止每年都盈利的局面。这不得不说是企业界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并不是幸运女神的有意眷顾,也不是他们在为公司起名字时,以抛硬币的方式决定“HP”两个字母的排列先后顺序那样的随意,它所依靠的是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身上那种少有的务实精神,正是这种务实精神,才让惠普公司在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时能够一一克服,确保了公司的有序发展。细究起来,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身上的这种务实精神其实早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就已经显露了出来。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时,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两个人就是很好的朋友,学习之余两人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但由于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经济不景气,所以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两个人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一想法和计划。之后,比尔·休利特留在大学里继续深造,而戴维·帕卡德则进入了通用电气公司去实践并积累一些创业经验。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在创业前做好充分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才能在创业时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表面上看起来,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在这一时期似乎处在“休眠”期,没有什么追求,事实上他们在等待着机遇的到来。果不其然,美国经济很快开始复苏,此时两个人毫不犹豫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当时,比尔·休利特一度想休学与戴维·帕卡德一起经营公司,但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却发现,尽管他们已经各自掌握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但在当时来说,以他们的实力而言,并没有什么新科技产品能够拿出来面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靠拉一些琐碎的小活儿来勉强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因此,比尔·休利特继续留在了学校,这样一方面可以继续深造,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学校会为学生提供课题研究的机会。而这一点,恰恰可以给予比尔·休利特很大的帮助,他也正是借助这一机会,在学校进行自己毕业论文中的一个新产品的研发,也正是这一新产品的研发成功,才使后来的惠普公司赢得了发展的契机。比尔·休利特研究的这种产品是一种震荡器,和当时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比,其应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但成本却只有其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在戴维·帕卡德将其命名为300A后,他们很快就在《电子学》上做了广告,此后惠普的订单纷至沓来。如果当初比尔·休利特没有选择留在学校继续深造,而是和戴维·帕卡德一起经营公司,那么300A或许根本就不会出现。因此,正是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当时的明确分工——一个在学校研发新产品、一个运营公司,才让他们在各自的务实精神指导下取得了一次小小的成功,虽然这一成功看似并不太起眼,其意义却是深远的。因为据资料显示,当时惠普以300A为基础生产出来的一种音频震荡器,至今仍然被好莱坞使用着。作为先一步走出校园经营公司的戴维·帕卡德,也在实践中发现虽然他和比尔·休利特都拥有各自的专业所长,但是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他发现,面对市场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如何抓住机遇推广公司的产品等。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戴维·帕卡德开始以更加务实的姿态去应对公司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然而此时,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比尔·休利特不得不应征入伍。此时公司仅剩下戴维·帕卡德一个人,经过一番摸索与分析研究之后,他发现,战争的爆发虽然对美国以及每一个参战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伤害,但对于他和比尔·休利特的惠普公司而言,也许并不是一次致命的打击,相反,还极有可能会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为公司研发的产品都是电子产品,而这些产品恰好可以被更为广泛地应用到战争中,比如声呐、航海仪器、雷达和航空仪表等。因此,在其他一些公司都因战争爆发而人心惶惶不断裁员的时候,独撑大局的戴维·帕卡德却悄无声息地往公司里招揽人才,并且在公司里,他和同事们都抛开战争,埋头对公司的一系列电子产品进行革新和深研发。与此同时,戴维·帕卡德还对美国军方展开了业务攻关,而比尔·休利特的入伍,在这时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双方的合力努力之下,惠普公司生产的很多电子元件均被应用到了美国军事上。此外,戴维·帕卡德还根据比尔·休利特提出的有关产品性能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对供给军方的电子产品进行了更新,确保了公司产品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惠普公司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一家拥有200多名员工和200万美元资产的大公司了。从惠普公司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比尔·休利特与戴维·帕卡德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只知道喊口号、拉虎皮唱大戏,而是把各项改革都一一落到了实处,尤其是在改良产品性能上,如果没有比尔·休利特的应征入伍,如果戴维·帕卡德的工作作风不是高度务实,那么他们的电子产品也不可能顺利地被美国军方广为使用,而公司也就很难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如果企业管理者缺少了务实精神,那么企业将会失去支撑自身持续向前的动力,企业的改革也将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

3.喊口号绝对不是企业发展的好办法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市场也越来越诡异多变,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企业都开始注重自身在市场上的定位,以及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策略(这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最为重视的一大问题)。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仅仅能够敏锐地根据市场的变化制定出相应的企业管理目标已经远远不够,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组建一支技术过硬、具有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团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然而在组建企业团队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家还意识到,企业管理者如果仍然像组建营销团队那样以提升自身团队成员的气势为目的去鼓舞团队成员,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喊口号固然可以从情绪上感染团队的成员,但是持续的时间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企业在实现短期目标时,喊口号的方式的确能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提升企业成员的斗志,但是如果从长远利益出发,喊口号无疑是隔靴搔痒。不仅如此,口号喊得多了,还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比如在一家企业中,如果领导每天上班后都召集员工喊口号,或是在大会小会上只要有机会就喊些响亮的口号,长此以往,就会使企业员工产生一种听觉疲劳,觉得领导只会讲一些空话大话。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再美丽的故事,讲的次数多了,也会使人从心理上产生厌烦甚至是排斥,从而形成一种抵触情绪,一旦这种抵触情绪长期纠结于心,就会使人心生抱怨。企业的员工如果长期生活在领导者空洞乏味的口号里,那么整个企业的斗志非但不会增强,反而会被削弱。因此,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绝对不会整天以唱高调、喊口号的方式来提升企业员工的斗志,制约企业的发展。事实上,如果仔细研究那些能够经得住市场考验的优秀企业,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那些成功的企业里面,企业的管理者往往都不大喊什么口号,并且也不大喜欢开会,他们只会在制定好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后,就一头扎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因为这些企业管理者心里明白,与其去讲那些空话、大话,远不如在生产一线上哪怕是安装一枚螺丝钉来得实在。这其实就是一名优秀企业家与普通企业家之间最根本的区别。虽然企业的组建者是那几个核心成员,但如果想要让企业得到发展,就离不开企业所有成员。从这个角度讲,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企业管理者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企业所有成员共力的结果。只有企业从上到下形成一种良好的务实精神,并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企业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尽管很多成功企业家都做得很好,但相比之下,谷歌的拉里·佩奇是最为突出的一位。拉里·佩奇还没有与谢尔盖·布林共同组建谷歌时曾一度在演讲方面表现出了天赋,比如在世界经济论坛和《华尔街日报》的技术会议上,以及科技、娱乐与设计大会等多个高峰论坛上,拉里·佩奇的演讲均表现出了超高的水平,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但事实上这并不能代表他的个性,因为这些演讲内容都是关于他的专业方面的,所以他讲起来才会一时之间滔滔不绝,而这也成为他和谢尔盖·布林在斯坦福大学偶遇后决定共同开创谷歌的一个原因。其实拉里·佩奇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从他喜欢上计算机的那天起就固执地认为,与其泛泛地讲一些空话,还不如埋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为在他看来,理想不是靠说就能实现的,就像他在计算机上的一些收集与软件开发工作一样,说一千道一万,其实都不如坐在计算机前实际操作一下更有意义。谢尔盖·布林与拉里·佩奇有着相同的理念,因为他也是一位不善于夸夸其谈的人,基于这一共同的性格,又因为有着相同的爱好,谢尔盖·布林与拉里·佩奇在斯坦福大学里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并共同组建了谷歌公司。与很多创业者最初的想法一样,拉里·佩奇与谢尔盖·布林最初只是由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原因才编写了Google搜索引擎,并通过不断完善而让这一搜索引擎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后来甚至就连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开始使用Google。谷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IT业的新宠,这不得不说和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两个人低调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很大的关系。在谷歌,几乎没有人喜欢在闲暇的时候夸夸其谈。在谷歌的办公大楼内,谢尔盖·布林与拉里·佩奇一直采用着一种高度宽松的管理模式。比如,谷歌曾明确规定,在工作时间内,公司的每一位工程师必须每天花费四分之一的工作时间来想出一些了不起的好点子,而普通员工同样可以把工作时间的百分之四拿出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这些事情与谷歌的工作毫不相干,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所有员工研究出来的发明,都必须卖给谷歌公司。不仅如此,谷歌还成立了一个神秘的部门Google X,这个部门是以研发高端产品为主的技术部门,但这个部门的门槛却很低,只要谷歌的员工确保自己确实在某一方面有超于常人的能力,就可以报名参与进来。另外,在谷歌的办公大楼内,每一层都设有一个咖啡厅,员工只要愿意,可以随时到咖啡厅内冲一杯咖啡、吃一些甜点,或是从冰箱里取一杯饮料来喝。同时,大楼内还有医生、按摩师等,员工可以随时去看病、按摩、吃饭或洗澡,而这一切对于谷歌的员工都是免费开放的。更为甚者,谷歌的员工还可以每天带着自己的宠物来上班,只要不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即可。然而,尽管是在如此宽松的办公环境下,谷歌的员工却没有一个会闲坐在咖啡厅或是按摩室内大谈特谈,他们都把自己宝贵的时间用在了新产品研发上。谷歌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是和员工们这种不贪图享受、甘于务实钻研的精神分不开的,而这种精神正是来自于谷歌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事实上,从拉里·佩奇的身上就能够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他从来不愿意见媒体,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对媒体讲些什么。在拉里·佩奇看来,与其回答记者几个问题还不如坐在电脑前查找一些资料,因为这对企业的发展更有利。从谷歌的发展历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谷歌之所以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迅速成长为具有行业绝对领先地位的IT新贵,关键就在于从一开始,谷歌的两位创始人便坚守着不空喊口号的原则,因为在他们看来,喊口号绝对不是发展公司的好办法,而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分内的工作,并不时展开新的技术研究,才能使公司始终具备与同行竞争的实力,从而用产品赢得市场。而且也正是谷歌最高管理者身上所具有的这种高度务实的精神最终影响了整个公司,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所有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至谷歌不断地向前发展着。

4.实干家特质:和口号永远说不

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实干家都表现出了他们特有的才能,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寻求原因时,人们总是会认为这些企业家之所以能够带领企业取得喜人的成绩,主要是由于他们有独到的眼光,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及时捕捉到机遇,从而赢得成功。实际上,很多企业家能够使自己的企业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也确实和他们对市场的高度了解与预判有一定的关系,即他们能够从不经意的市场变化中及时捕捉到别人没有发现的商机,并牢牢抓住最终成就自我。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苹果公司的前CEO乔布斯,在平板电脑刚刚冒出市场时,他便发现了这一商机,并及时调整了公司的产品研发方向,从而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电子时代。像乔布斯这样的优秀企业家很多,但推动这些企业家取得成功的却并不完全是他们不同于一般人的创业理念,更多的是在他们身上有一种实干家的明显特质,而也正是他们这种特质,才让他们不断向前,最终取得了人生的辉煌。这些实干家身上具有务实的精神,只不过这一特质表现得并不怎么明显,所以往往会被世人忽略。他们在立志创业的时候往往就已经为实现理想定好了一条发展之路,他们认为,只有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才能够让自己离梦想更近些,所以,务实是他们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中外企业或公司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纵观这些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可以看出,无论是处于奋斗时期还是在取得成功后,他们都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身上的这一特质,这也使得他们的成功不同于那些抓住一时的机遇而取得的一两次成功,他们的成功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了一种持续不断的现象(比如苹果的前CEO乔布斯与耐克公司的菲尔·奈特),所以他们才会成为一个企业的灵魂,成为成功者的象征。正是由于这些企业家在确定好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便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事业当中,所以在他们眼里,只注重为了完成企业的目标化管理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一切准备工作,而忽略了其他的一切。其实,令这些实干家们最为不屑的便是空喊口号,他们认为,空喊口号只能让自己将时间浪费在空谈上,对于企业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并且,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如果只是一味地空喊口号,还会造成很多的不良后果。比如,即使是再实际的一句口号,喊得多了,也会给人一种花里胡哨、高调造势的感觉,而这样企业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使得企业从上到下都过于强调主观的表面态度,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务实的良好作风,就像《卖柑者言》中所讲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成为外强中干的代表。在不空喊口号这方面,美国的第一个亿万富翁洛克菲勒表现得最为突出。他一生中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喜欢空喊口号的人,认为这些人除了空谈之外几乎一无是处,根本无法成就任何事业。而洛克菲勒自己在这方面也极为自律,如果不是工作需要的话,他几乎从来都不多说一句话,即使是事情关系到了自己的生意,他讲起话来也总是简洁明了,从不说废话。因此,外界一致认为洛克菲勒充满了神秘感,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而事实上,洛克菲勒虽然一直表现得沉默寡言,但是他所创造出的财富神话却是自美国独立以来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这也使得他在人们的眼里更为神秘。很多人都认为,洛克菲勒是一个十分苛刻的人,但实际上他是一位心地十分善良的人。他从小便坚持为人做事力求务实的态度,不喜欢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他的这种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他的父亲有很大的关系:少年的洛克菲勒家里十分贫穷,在六个孩子中他排在第二,父亲威廉·洛克菲勒是个卖假药的江湖郎中,无论事情大小,如果让他的父亲去讲,总能讲得很精彩。即便是家里已经穷到无米下锅了,可是经他父亲之口讲出来却完全变了样,好像只要饿过了这一顿他们全家就会一夜暴富,从而过上有钱人的生活。但事实上,他家的情况并没有在父亲的夸夸其谈下得到好转。但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洛克菲勒却并没有养成空谈的坏习惯,反而吸取经验教训,把一切精力都用在了实干上。1858年,19岁的洛克菲勒辞去工作与克拉克合伙做起了农产品转售的生意,这种生意实际上就和做批发兼零售的生意一样。对于销售公司来说,其员工要善于在客户面前去夸赞自己的产品,而如果想要员工脚踏实地地为公司做事,也要让他们看到公司发展的前景。但是洛克菲勒却和当时许多做农产品转售的商贩不一样,从来没有人看见过他夸夸其谈,相反,会经常看到他在公司里按部就班地做着各种工作。对待公司里的员工,他也从不向他们许诺,而是按照公司的规定要求他们。他认为,只要公司的员工努力工作就可以了,没必要天天到处哄骗别人。一个人出来参加工作,为了赚钱,他自身也必定会加倍努力的。而如果他不努力工作,那么就说明他并不想赚钱。受到了洛克菲勒严格要求自己的务实精神的影响,员工们工作起来反倒更为快乐,并且也像洛克菲勒一样逐渐养成了不空喊口号的工作习惯和作风,公司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好。1895年,宾夕法尼亚州挖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这吸引了很多投资商纷纷涌入美国西北部地区,大肆开挖石油。洛克菲勒也从中看到了商机。但当时法律并不健全,而宾夕法尼亚州附近的石油开采现象又相当混乱,几乎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所以洛克菲勒敏锐地感觉到,石油的大量开采必然会导致原油价格暴跌,但作为一种新兴能源,炼油业不仅可以从中渔利稳赚不赔,而且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于是他和克拉克打算进军石油加工这一行业,但是由于他们对此都是外行,所以打算找一个专业人员合作。经过一番寻找,他们发现了从事石油提炼加工的化学家安德鲁斯。当时安德鲁斯在一家石油加工公司工作,为了拉他入伙,洛克菲勒和克拉克特意找到了安德鲁斯。当时安德鲁斯所在的公司给他开出的薪水很高,而为了完成合伙经营的目的,洛克菲勒本来是打算和克拉克一起好好游说安德鲁斯的,可是双方一见面,在表明来意后,洛克菲勒非但没有游说对方,而且还制止了克拉克。但是,他却将自己打算成立原油提炼与加工生意的计划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和自己可以投入的资金规模全告诉了安德鲁斯。末了,洛克菲勒还十分诚恳地对安德鲁斯说:“安德鲁斯先生,我并不是一个喜欢空谈和到处喊口号的人,但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刚才所讲的这个计划去一一落实,那么就一定会获得预期的利润。”最终,双方经过几次的接触以及具体分析,很快就达成了协议。三年后时机成熟时,他们合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且在合力之下很快使公司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其实,不仅仅是在创业之初选择合作伙伴这件事上,包括后来洛克菲勒在一步步向石油帝国迈进的道路上也一样,他从来没有讲过一句空话、大话,更不会去喊什么口号借以提升员工的斗志。洛克菲勒是用自己数十年始终如一的务实肯干精神征服了所有的员工,同时也赢得了全世界人的瞩目。从洛克菲勒的身上可以看出,实干家们往往都不注重喊口号,而是喜欢从实际出发,因为他们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和喊口号”说拜拜。事实也进一步证明,话说得再好也不如做得好,只有从发展的需要出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去实践,才是一个实干家应当具有的特质。

5.一味喊口号绝对和实干精神背道而驰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企业制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都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沿着既定的方向去发展。但是对于企业管理者,包括那些基层管理者来说,有了好的决定和规章制度并不一定就代表着企业能够真正获得健康的发展,因为这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执行力。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做到从上到下彻底贯彻组织的战略意图,完成企业的预定目标化管理,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拥有足够的执行力。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从上到下树立起一种良好的实干精神,因为只有实干才能助推企业的执行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竞争力,最终实现目标管理。然而企业在推行实干精神时却不能忽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空喊口号。在很多企业中,包括某些事业团体机构或组织,喊口号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般而言,那些没有明显特征的口号往往不会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只要注意不空谈,尽可能地做到减少这样或那样的会议,企业就不会为空喊口号的形式所累。但实际上,不少企业经过有意识的改革之后,确实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会议,各级管理者也不再空喊一些口号,可是这些企业的执行力却依然很差。企业管理者确实已经做出了某些位于市场前沿、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但真正落实的时候,企业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究其原因,其实还是企业未能充分调动起组织的力量,使得企业的决策未能很好地落实下去,以至于不仅企业没能因此获得发展和收益,反而由于行动上的落后使得自身做出的“前瞻性决策”到最后反倒成为了行业里的“落后决策”。结果本来是可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理念,最后却演变成了滞后和迟钝的思想。由此可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再好的决策如果没有高效的执行力去为它保驾护航,同样等于纸上谈兵。那么,如何才能让企业拥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呢?实际上,如果想让企业拥有高效的执行力,就要始终坚持实干精神,因为不管是大到数万人的企业,还是小到仅有几个人的部门,如果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都能肯学肯干,那么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即使是遇到再苦再难的事情,也能够在这种群策群力之下顺利地解决。但是有一点企业管理者必须清楚,在倡导实干精神时,必须要时刻警惕着“喊口号”的形式主义再次抬头。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喊口号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那种直白的方式已经很少见,而多数喜欢空谈却不想将思想变为行动的人会因为思想上的懒惰一味沉迷于空喊口号之中,只不过原先纯粹意义上的喊口号发生了变化,取而代之的是把纯粹的口号变成企业的规章制度或重大决策。表面上看来,这种做法并无不妥之处,其目的十分清晰,一个企业只有强化好了组织纪律性,才能够拥有战斗力。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企业如果没有纪律性,那么要想完成目标管理简直是一纸空谈。也就是说,纪律的确可以约束人的行为和思想,强化团队的合作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使企业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会为企业的共同目标树立一个共同愿景。而这种共同愿景的树立,也是保障实干精神能够有力弘扬的重要基础。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将一股又一股的细麻紧紧地拧在一起,它才能够变得又粗又强,才能经得起巨大的拉力,如果只是一条条细小的堆放在一起的麻线,那么轻轻一拉就会断掉。所以说,企业中、基层管理者如果能够做到时时刻刻强化企业的纪律,无疑可以培养出员工的向心力和实干精神。但问题是,如果这些中、基层管理者把强化企业纪律和规章制度当成一种经常性工作来抓,并时时刻刻将其挂在嘴上,那无异于喊口号。因为企业的规章制度或纪律并不等同于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后者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出现一定幅度的涨跌,而规章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来的,如无特殊情况是不会改变或进行调整的。同时,规章制度也关系到企业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所以,企业的所有成员都会牢牢记住,企业的管理者没必要整天将其挂在嘴边,这样反而会影响员工的情绪,对规章制度产生一种厌恶或抵触情绪,不仅不利于团队的团结,反而会影响实干精神在企业中的弘扬。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背离的现象呢?其实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如果管理者只是一味地去强化企业的规章制度,那无疑于是在整天喊口号,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氛围。比如空谈者由于热衷于讲述企业的各项制度而不再重视制度的落实,而听者由于听得耳根生茧就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情绪持续得久了,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与面貌。比如,耐克公司在由菲尔·奈特执掌期间,公司一直追求产品的舒适度以及性能,耐克公司内部也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种不追求奢华而追求产品品质的作风,这种注重产品品质的作风无形之中形成一种企业文化,进而影响进入耐克公司的每一位新员工。菲尔·奈特从公司退休之后,公司在新一任总裁的带领下开始追求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那么在这种作风的影响下,公司必定会形成一种人人都关注公司产品品牌的风气,如此一来,品牌就会成为耐克公司所有员工都关心和重视的因素,那么其他因素就会被弱化甚至被忽略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主要是在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下形成的一种适用于企业整体员工的一种工作、生活氛围,这种氛围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企业员工的态度和精神面貌。所以说,一旦企业基层管理者到处浮夸、一味以喊口号的方式工作的话,长此以往势必会营造出一种浮夸、讲空话大话的不良氛围。在这种氛围影响下,员工也会从思想到行为慢慢被感染,变得只注重事物的形式,而忽略了行动与实践。这样的企业又谈何竞争力与核心力。相反,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树立起一种不轻谈、不夸大、实事求是的风气,那么企业的员工就会在这种务实氛围的影响下,持之以恒地进行实践。尤其是那些心态浮躁的员工,在这种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转向良好的一面。由此看来,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氛围,而良好的氛围会给人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同理,不良风气也会影响那些长期工作和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们。所以说,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在企业内部弘扬务实肯干的精神,就不能忽视企业内部文化的营造,同时也不能助长喊口号式的浮夸之风,因为一味喊口号的行为直接危害的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而企业的文化氛围又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员工的精神。其实,一味喊口号的行为从根本上而言,是和实干精神背道而驰的。正如俗语所言:“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只将自己的精力一味地放在如何喊一些响亮的口号来提升企业员工的斗志上,那么企业将会面临岌岌可危的境况。企业只有自上而下都能够拒绝浮夸之风,坚持务实的原则,才能够在持之以恒的实践中得到提升,获得收益。

第二章 实干:用踏实的工作作风夯实事业的基础

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人都十分推崇彼得·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因为目标管理能够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与改革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而在很多企业管理者大力推行目标管理的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彼得·德鲁克的另一句管理箴言:“企业管理在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对人的管理。”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企业管理者在落实企业目标管理的同时,也在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他们明白,要想使企业得到有序的良性发展,并在实现目标管理的同时将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及时有效地化解掉,实干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企业的所有成员都拥有了一种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企业才能在无形之中提升自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夯实企业的基础。这就是说包含企业管理者在内的所有企业成员都要具备一种不怕吃苦的实干精神,而作为企业的带头人,仅有响亮的口号是无法从本质上唤醒员工的积极性的,只有企业的领导者以身作则,整个企业的成员才能真正拧成一股绳,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处境再难也要有敢啃“硬骨头”的精神

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企业界,踏实肯干历来都是构造一个团队的基石,这是因为,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的高级领导,他们身上都会有一种带头作用。比如政府官员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其个人,这也就决定着无论是他的一言一行,还是做事的风格,都必须做出一种表率——他们看似十分平常的工作行为,所产生的作用往往是巨大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因为一个政府官员甚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他对待工作的态度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基层工作人员或是普通百姓。同样的道理,企业的管理者,无论是企业的执行总裁还是各部门经理,他们的言行同样会关系到基层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进与退。尤其是当企业在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领导的示范作用更是不容忽视。虽然企业能否经受得住考验,在很多时候经理人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领导是否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也至关重要——这关乎企业的决策是否能够拥有高效的执行力,而执行力的强与弱则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某种程度上讲,执行力是衡量企业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所以,上至世界500强的企业,下到那些微小的民营企业,它们是否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很多时候取决于企业的领导者是否有一种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特别是在企业面临最初的创业艰辛和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出现变故的时候,这种勇气和决心的作用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突出。因为在企业面临危机之际,也就是企业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果连企业的领导者都没有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那么作为企业的中、低层管理者,甚至是员工们又怎么可能会主动站出来为企业承担一份责任呢?这种在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的例子,在很多企业里都有表现,尤其是在那些世界500强的企业里,可以说不胜枚举。这其实也是为什么那些企业在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依然显得那么有朝气而富有吸引力的原因所在。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老牌企业耐克公司。众所周知,耐克公司最早是由菲尔·奈特和他的大学体育老师——长跑教练比尔·鲍尔曼共同创建的。当时,菲尔·奈特正在俄勒冈大学读书,由于菲尔·奈特一直痴迷于体育运动,并且一心想做一名体育明星,所以和比尔·鲍尔曼相处得十分融洽。但由于菲尔·奈特自身的资质平平,所以他的长跑成绩表现得很平凡,而身为教练的比尔·鲍尔曼却固执地认为,运动员之所以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并不是由于他们自身的条件所限,而是运动员们所穿的运动鞋导致的。因为在比尔·鲍尔曼看来,如果能够将现有的运动鞋加以改良,他的学生们就会在比赛中取得长足的进步。当比尔·鲍尔曼将自己的这一想法告诉菲尔·奈特的时候,得到了菲尔·奈特的赞同,而比尔·鲍尔曼也决定,他要在长跑成绩平庸的菲尔·奈特身上验证一下自己的这一想法。在外人看来,他们的这一想法无异于异想天开,甚至是痴人说梦,但是这一对在大学校园里因为运动而结识的师徒却没有这样想,他们开始默默地埋头做起了研究。就这样,比尔·鲍尔曼很快设计出了一款新的运动鞋,而菲尔·奈特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第一个接受这种新款运动鞋的试用者。尽管耐克公司最终的成功源于菲尔·奈特与比尔·鲍尔曼带领下的团队的共力,但事实上也无法离开菲尔·奈特与比尔·鲍尔曼两个人在创业之初就始终坚持的实干精神。如果不是比尔·鲍尔曼始终坚持着对运动鞋的研发,那么他与菲尔·奈特也不可能于1964年每人出资500美元成立了耐克公司的前身——蓝带公司。尽管比尔·鲍尔曼一心想要研制出一种能够提高长跑运动员成绩的运动鞋,但研发的道路却十分艰难。当他们的研究已经走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他们已经无法满足于仅仅让这些运动鞋停留在图纸上或是由菲尔·奈特来检验它的性能,于是为产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并让他们设计出来的运动鞋能够真正转化为产品就成了他们更高更远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几经辗转,菲尔·奈特在一次鞋类产品交易会上认识了日本一家规模较大的鞋类加工制造商鬼冢虎,而富有商业头脑的鬼冢虎一眼便从菲尔·奈特所带去的图纸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所以双方一拍即合,由蓝带公司负责提供运动鞋的设计,鬼冢虎负责加工生产(条件之一是只能由蓝带公司独家在美国销售这种运动鞋)。表面上看来,与鬼冢虎的合作为蓝带公司带来了发展的动因,但事实上蓝带公司却因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回到美国后的菲尔·奈特便开始了他更为艰辛的创业之路。作为产品的销售商,菲尔·奈特并没有像其他销售商那样去发展二、三级代理商,也没有逢人便推销自己的产品,因为他相信比尔·鲍尔曼的设计理念,他相信与其喊破嗓子不如真打实干地去创业。这一时期对于菲尔·奈特而言,是一个富有挑战的时期,白天他要去做会计师,而下班后还去运动场或是大学校园内推销他们的运动鞋。就这样,他坚持了五年,在这五年里,虽然他们的运动鞋卖得很好,但他依然没有终止自己的本职工作。蓝带公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菲尔·奈特与比尔·鲍尔曼对运动鞋的坚守和实干,如果他们没有踏实肯干的精神,当菲尔·奈特一次次寻找厂家遭到失败后很有可能就会放弃,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耐克公司了。而正是由于比尔·鲍尔曼坚守着对运动鞋不变的设计理念,再加上菲尔·奈特利用业余时间连续五年去推销他们的产品,才最终使得其产品在美国成为了畅销的运动品牌,为公司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到1971年时,蓝带公司已经拥有了600万美元的销售额。然而就在这时,令菲尔·奈特和比尔·鲍尔曼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日本的生产商鬼冢虎此时专程派人来到美国,因为蓝带公司的快速发展让他们看到了运动鞋在美国的巨大市场潜力,所以他们此次向蓝带公司提出了一个苛刻的要求:收购蓝带公司51%的股权。鬼冢虎的行为令菲尔·奈特十分恼火,这使蓝带公司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不答应对方的要求,那么对方将会强行中止双方的合作,如此一来,刚刚打开局面的蓝带公司将会面临无法支撑下去的局面;如果答应对方的要求,自己辛苦支撑的公司将会拱手让于他人。不过面对生产厂商鬼冢虎的刁难,菲尔·奈特和比尔·鲍尔曼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再次将自己逼到了绝境。接下来,他们又重新踏上了寻找合作厂家的道路,就像当初菲尔·奈特独自去大学校园推销运动鞋一样,几经周折,他们终于再次找到了合作的生产厂家,并最终将公司改名为“耐克”,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了世人面前。从耐克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不是当初日本厂商的故意刁难,蓝带也不会改名为耐克。值得一提的是,当公司处于生死一线的危难境地时,菲尔·奈特和比尔·鲍尔曼并没有过多地去向别人抱怨,而是以自己始终如一的踏实肯干的作风夯实了事业的基础。在蓝带公司更名为耐克之后,比尔·鲍尔曼依然带领着他的团队坚守当初的设计理念,不断地推出新的研究成果;而菲尔·奈特则以他不张扬、敢拼搏、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征服了美国甚至是全球的消费者,使耐克这一品牌成为了全世界人们所信赖的运动鞋品牌。菲尔·奈特与比尔·鲍尔曼这种在公司面临困境时敢于啃“硬骨头”的精神,影响了整个耐克公司的员工,也正是这种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让耐克公司始终处于全球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在菲尔·奈特退休之后,耐克公司曾几度出现过危机,然而只要公司一出现危机,菲尔·奈特便会挺身而出,而危机也都是因为他的再度出山而顺利渡过。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是政界还是企业界,作为管理层,尤其是政界的领袖级人物与企业的高层管理,不管面临的是多么艰难的处境,只有自身拥有了敢拼敢做的啃“硬骨头”的精神,才能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基层的员工或团队成员,而不是仅仅喊几句空口号而已。可以说,只有这样,企业乃至国家才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2.大干之前就要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

上至一个国家或地区,下至一个企业或部门,不管是领导者还是普通的办事人员,在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方面,良好的执行力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有了良好的执行力,企业或部门就能够真正地将领导的决策顺利并良好地执行和落实下去。比如企业的领导在制定企业发展的目标时,如果没有对行业的现状、政府的经济发展导向做彻底的了解,他们在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战略性发展目标时,就无法做到“兼听则明”,那么管理者所制定的目标就有可能不具有前瞻性。在这样的企业管理目标之下,即使企业在高效执行力的作用下,很好地完成了上级的部署,企业也很难获得成功。这是因为,执行力固然关系到了目标管理的有效性,但关键在于,从一开始决策者的目标就出现了偏差或是不够完善,即便最后落实得再到位也无法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或是国家和地区在制定种种目标化政策的时候,并不是急于制定出一种战备性目标,更不是空喊几句口号就能够提升自身团队的气势,而是在制定目标前首先对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明明白白,这样才能确保目标的正确性,高效的执行力才能够产生它应有的效果。通常,企业决策者的每一个决策都是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做出的新的战略调整。虽然这种决策有很大的机动性与偶然性,但是有一点对于每一位企业决策者或是政府领导层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决定,而且不管这种决定是以偶然的或突发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是经过了企业管理者的深思熟虑,有一个信念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在大干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方向,一旦针对这个方向做出了决定,那么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而这也就意味着,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在他的思想意识里是没有失败可言的,有的只是永不言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实干精神。纵观成功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世界500强的企业,或是那些在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企业新贵们,它们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数年间就将一个无人知晓的小企业做大做强,自然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们都有在某一方面的天赋,并且他们及时找到并抓住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的契合点。比如众所周知的乔布斯,只要一提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