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读懂人心:FBI教你瞬间掌握超级阅人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7 05:02:40

点击下载

作者:齐白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分钟读懂人心:FBI教你瞬间掌握超级阅人术

一分钟读懂人心:FBI教你瞬间掌握超级阅人术试读:

前言

中国有句俗语,叫作“人心隔肚皮”,人的内心难以捉摸,要想得知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实属不易;还有一句成语,叫作“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想要完全认识一个人,必须经过长时间与其接触,才能知道他的善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成为越来越浪费不起的宝贵资源,警察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等待嫌疑人自己开口承认犯罪事实,商人更不会拿出大把的时间去慢慢了解商业伙伴的诚信,人们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去了解一个人、辨别事情的真伪,于是“阅人术”这门科学随着前人经验的不断累积,逐渐成形并日臻完善了。

有人可能会对“阅人术”感到陌生。“阅人术”并不是舶来之物,也不是高手秘而不宣的绝招,它不分古今、无论国内外,更不计年龄,就连少不经事、玩世不恭的贾宝玉,也是一个精通超级阅人术的大师级人物。贾宝玉与林黛玉第一次见面,宝玉只是通过观察黛玉的眉毛、眼睛、面颊、喘息和动作,就已经判断出了黛玉易忧、多情、敏感等性格特征,其准确度之高让人赞不绝口。所以说,“阅人术”并不神秘,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并勤加练习,完全可以掌握,然后像FBI精英一样,在短短的一分钟之内将别人看穿!

第一章 只需一分钟,FBI即可看透你

当人类的语言变得越来越没有可信度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像FBI探员一样,来研究人们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借此来读懂他人的真实想法。这就是阅人术的真谛。

神奇的阅人术

当人类文明发展到我们这个阶段时,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人人将自己的心包裹在严严实实的“保护壳”里,这层“保护壳”可以使自己免受别人的攻击,也让别人无法一眼看穿你。但是这层“保护壳”又是很脆弱的,因为它在阅人术面前形同虚设、不堪一击。

你了解“阅人术”吗“阅人术”简而言之就是在短时间内对一个人的善恶、品性、能力和真实想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技术,判断的正确与否和做出判断的时间长短与阅人者的熟练程度有关。它涵盖了心理学、面相学、微表情、读心术等学问,是一门深奥复杂的社会学知识;但从另一方面讲,“阅人术”又是一门人际交往的艺术,也是一件与人沟通的工具,它渗透于人与人交往的任何环节中,我们在潜意识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它,所以它又浅显易懂。

初学者一般都会对阅人术有一定的误解,认为解读一个人的脸色、表情和语言就是阅人术。这样的想法是很肤浅的,阅人术不只是阅读一些表面的东西,它的精髓更在于能深入地了解被阅者的内心,去伪存真,从本质上去把握一个人。即使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掌握了全部的相关知识,没有大量详细的实战经验仍然不会阅人。我们常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这样一件经常使用的工具,在生活中却经常被我们用错或忽视,由此导致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反应——“我看人很准的,这次居然看走眼了”、“他怎么会欺骗我呢”、“我竟然领会错了他的意思”等抱怨的话语。你是否曾经平心静气地想过这个问题——你真的了解阅人术吗?好好想一下,请做出回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可以不告诉任何人,只要你自己清楚就可以,这是你阅读自己的一面镜子,它可以将你的性格、人品和内心反射出来——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承认自己并不了解阅人术,那说明你是一个心态良好、善良、勇于承认自己缺点并奋发上进的人。因为阅人术这门学问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从孩童到长大成人,没有任何人、任何书籍和课程教授你学习它。如此稀少的学习资料,你又怎能深入学习甚至精通呢。

但是像其他的工具和技能一样,阅人术并非让人可望而不可即,我们通过系统学习,然后再多加训练,还是可以达到熟练运用的。所以,即使你不了解也没关系,因为本书将带你领略阅人术的独特魅力。

剖开大脑看门道

人的大脑是人一切思维行动的命令者,要想学习阅人术,首先要了解人的大脑。

随着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和中枢成像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尝试借助相关软件来对大脑进行解读了。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科学家根据司职不同,大体将大脑分为三部分,引用美国医生、神经学家保罗·麦克莱恩(Paul MacLean)的说法,那就是人类大脑是由爬虫类脑(脑干)、哺乳动物类脑(边缘系统)和人类大脑(新皮质)组成的。

首先是被称为爬虫类脑的脑干。

脑干也叫原始脑,是人类大脑最古老和最小的部位,也是所有动物大脑的核心部分,它掌管着所有动物的本能活动。尽管它已经进化了数百万年,但依然与爬虫动物的大脑一样(不仅样子一样,而且功能也一样)。爬虫类大脑控制着动物和人类的本能和直觉,维持着生命大部分的基本功能。例如当机体感觉到饿了,就会自己找食物吃;到了繁衍的发情期,就会找异性去交配;当遇到危险时,要么奋力战斗,要么迅速逃跑。

虽然爬虫类大脑的功能十分单一,也不能凸显出人类比其他动物高级的特性,但它的指令在阅人术的使用过程中却不可忽视。

其次是边缘系统,即哺乳动物类脑。

之所以称它为哺乳动物类脑,是因为边缘系统是动物进化到哺乳类动物阶段所形成的特有的脑。它主要包括杏仁核和海马体,主管着人类的情绪和感觉功能。这是哺乳动物类脑优于爬虫类脑的关键,也是哺乳动物像爬行动物一样“冷血”的核心器官。

边缘系统对我们周围世界的反应是条件式的,它能够对环境做出相应的判断,所发出的信息也是最真实可信的。另外,边缘系统也是我们的情感中心。各种信号从这里出发,前往大脑的其他部位,而这些部位各自管理着我们的行为,有的与情感有关,有的则与我们的生死有关。一个人在心理压力非常大时神色紧张和流汗的现象,正是边缘系统对周围环境最真实的第一反应。

最后一部分是人类大脑,即新皮质。

新皮质是哺乳动物进一步进化到人之后才加入的,因此也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系统。这部分脑负责高级认知和记忆,让我们有能力去记忆、计算、分析、解析和产生直觉,因此也被称为思考大脑。正是这部分大脑将我们与其他哺乳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也正是这部分大脑让我们有了经济、社会和文化。不过,它也是大脑中最不诚实的部分,因此它也被称为“爱说谎的大脑”。我们的这部分大脑会行骗,而且经常行骗。在阅人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就是这个爱说谎的大脑所下达的指令。

爬虫类脑、哺乳动物类脑和人类大脑,三者虽然有高低之分、先后之别,但缺一不可,它们共同维持着人类大脑的运行,让它们的主人不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还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当人们学会了趋利避害之后,谎言、伪装、装腔作势便产生了。

你阅人,人也阅你

人类的天性决定了人类群居的生存状态。作为群居动物,个体的人是不可能离开其他人单独生活的,所以,用以满足生存的吃、喝、住、行都需要你与其他人打交道,谁也躲不过这一法则。

然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说起来既复杂又简单——简单之处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千百年来不外乎以下几点:要么喜欢,要么讨厌;要么害怕,要么亲近;要么真诚对待,要么谎言对之。说起来确实很简单,但简单之中又充满着无数的变数,上一秒明明是喜欢,但下一秒却因为一点小事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以上两点,决定了你在纷杂的人际交往中应该学会阅人术的必要性。要处世,先识人,它是处世的基础。一个人的表情变化、无意间举手投足的小动作和话语中的弦外之音等,都会将他的真实想法泄露给你。人们都在拼命地掩饰自己,但人们又无法将自己掩饰得天衣无缝。

有人或许会说,我对阅人术不感兴趣,所以我可以不去学习阅人术。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相当错误的,你不去主动解读别人,并不意味着别人就不会来解读你。当你与别人接触时,为了防止别人解读你,故意摆出一副冷若冰霜的姿态,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你城府很深,难以捉摸,或者认为你自命清高,对别人不屑一顾。可能你很想与这个人接触,但由于你给他的第一印象很差,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仅会对你敬而远之,而且还会处处提防着你。

所以,阅人是相互的,你在阅读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解读着你。我们学习阅人术并不是一味让我们去揭穿别人的谎言,而是要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本着和谐共赢的原则,在既不误解别人、又不会被别人误解的前提下,做到更加有效的沟通。

一个谎言,千百个漏洞

人类行为分析专家通过测试得出结论:人是最喜欢说谎的动物,一个成年人平均每日最少要说谎二十五次。人类大脑所拥有的高超的智商和情商,让他可以轻松地驾驭自己的语言和表情,使虚假的信息像事实那样表现出来,以达到欺骗别人的目的。

一个谎言十个掩

一个谎言从诞生到消失的过程,遵循一个不成文的定律,这个定律被称为“一比十定律”。

所谓“一比十定律”,是指制造一个谎言后,需要用十个谎言来掩盖这一个谎言。其实很多时候,要掩盖一个谎言所需要的谎言不止十个,还可能会是上百个、上千个,甚至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圆这个谎,最终,或许还是没有掩盖住事情的真相。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的因果关系来分析,凡事有果必有因。但是谎言的诞生却很突兀,它的诞生不仅不是在事实基础之上产生的,而且还扭曲了事实,凭空产生。因此谎言产生之后,要想延续下去不被发现,需要用更多的谎言来支撑。

2011年4月,FBI探员在调查某议员时,在其家中的冰箱里发现了9万美金。当局怀疑议员涉嫌受贿,并将其与尼日利亚一家公司的商业合作关联在了一起。当FBI探员询问议员这笔钱的来源时,议员谎称这笔钱是自己从薪水里扣下私藏起来的,目的是躲避妻子耳目。但FBI探员立即将议员的账户进出明细拿了出来,账单显示议员近一年的薪水都一分不差地存入了户头,就算是支出也是在商场、超市直接刷卡消费。议员意识到自己的谎言要被揭穿了,又谎称这是很久前自己托朋友购买基金的利润分红。因为时间已经很久,而且他口中所说的这位朋友又已经离世,他便大胆地捏造了时间、地点和购买的基金种类等。

在议员看来,他编造的一系列谎言天衣无缝,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FBI探员很快就将他的这一系列谎言一一揭穿。这一系列的谎言,正是为了要掩盖他接受贿赂的这一事实,完全符合“一比十定律”。然而再多的谎言也没能掩盖住事实,因为——再完美的谎言,也是有漏洞的。

再完美的谎言也有漏洞

凡事有果必有因,扭曲事实的谎言因为没有真实的基础支撑,只要稍加思考,这些貌似完美的谎言都会漏洞百出。

逻辑学是一门相当严谨的科学,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人类的大脑有着天生的严密逻辑性,我们在叙述某一件事情时,可能会忽略掉部分细节,但是我们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来叙述的,绝不会顺序杂乱、前后矛盾。但是在编造谎言时,编造者因为过于重视谎言这个结果,从而忽视了其他的细节,在要求叙述时,因为自乱阵脚而临时编造相关的细节,这些细节因为是无中生有的,所以显得突兀,并且不真实。

2009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曾遇到一个十分棘手的杀人案件,受害者死于密室,没有目击证人,没有监控记录,作案者也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FBI探员初步判断这是亲人、朋友或邻居作案,经过排查,家住在离受害者不远的爱德华进入了探员们的视野内。当探员询问爱德华案发当天在哪里、做什么时,他坚称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电视。他将自己何时看的电视、看的什么电视剧一一告诉了探员。经探员查实,爱德华所说的话没有任何问题,他的证词几乎完美,没有人能够证实爱德华证词的虚假之处。FBI探员更是无法由此申请搜查令。但是当询问即将结束时,一名经验丰富的探员问了爱德华一个看似很不经意的问题——“你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是否发现异常情况?”爱德华愣了一下,然后耸了耸肩:“没有任何异常。”然而正是这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答,将爱德华精心准备的谎言堡垒击溃。

在探员询问其他邻居时,有三位当时正在家中看电视的邻居都提到,在案发的时候,电视台突然有一两分钟的信号中断现象。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太阳耀斑爆发,导致无线电波中断。而爱德华却说没有异常,显然是案发时间段他并没有待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而是做了其他的事。最终,FBI探员以此为切入点,将爱德华几乎完美的谎言揭穿。所以说,再完美的谎言,都存在漏洞。

究竟是谁出卖了你

人类之所以能进化成为高级动物,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和心智进化出了可以用语言、表情和动作来掩盖内心的能力。这种能力让人在不开心的时候也能哈哈大笑,在极度兴奋的时候也能镇定自若。但是,那些装出来的表情并不是内心的真实流露,会在不经意间悄悄出卖你。

隐藏的秘密出卖者

生活中是否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秘密守在你的心底很久,你只将它与最亲密的朋友分享,从未向陌生人说起过。但是,最终这个秘密还是被对手得知了。这时你一定绞尽脑汁地想一个问题——究竟是谁出卖了你?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正是讲述秘密出卖者的。狐狸一直垂涎刺猬的美味,但因刺猬的一身硬刺而无法得逞。刺猬的好朋友乌鸦是个大嘴巴,它交友范围广,什么话都传播。有一天,乌鸦与刺猬闲聊时,乌鸦对刺猬的毛刺铠甲大加赞赏:“刺猬大哥,你的毛刺铠甲天下无敌,谁见了你的铠甲都躲得远远的,我真羡慕你!”刺猬刚开始时还很谦虚,什么也不说,但经过乌鸦的几番夸赞之后,刺猬开始变得忘乎所以了,它悄悄地对乌鸦耳语道:“乌鸦小弟过奖了,世界上没有天下无敌的东西,我同样也有弱点。你知道吗,当我蜷缩起来的时候,肚脐眼仍然是露在外面的,如果朝肚脐眼吹气,我就会奇痒无比,身体自然就会打开了。”乌鸦听了之后十分惊讶,原来刺猬的弱点在肚脐眼。刺猬最后还特意叮咛了一句:“乌鸦小弟,你千万不要把这个秘密告诉别人!”乌鸦信誓旦旦地表示绝对不会将刺猬的秘密告诉别人,但在一次与喜鹊的闲聊时,乌鸦为了讨好美丽的喜鹊,将刺猬的秘密告诉了喜鹊。乌鸦告诫喜鹊,这个秘密一定不能外传,喜鹊当然也很认真地答应了。后来,喜鹊告诉了斑马,斑马告诉了土拨鼠。土拨鼠不幸被狐狸抓住了。当狐狸张开大口想吃掉土拨鼠时,土拨鼠灵机一动,对狐狸说:“聪明的狐狸,你不是很想尝尝刺猬的美味吗,如果你放了我,我就告诉你卸掉刺猬那身毛刺铠甲的办法!”狐狸听完刺猬的秘密后,将土拨鼠放走了。

结果是什么呢?大家应该都知道了,狐狸捉住了刺猬,然后轻轻地向刺猬的肚脐眼吹气,刺猬的防御被化解,自然成为了狐狸的盘中大餐。到底是谁出卖了刺猬?是乌鸦,是喜鹊、斑马,还是土拨鼠呢?

阅人术前无秘密

其实,寓言故事中真正出卖刺猬的,恰恰正是刺猬自己。在一个充满危险、弱肉强食的森林里,只有它的一身硬刺才能真正地保护自己,而它却为逞一时口舌之快,把自身的致命弱点告诉了所谓的好朋友乌鸦,最终使得自己成了狐狸口中的美餐。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不要轻易将自己的秘密和弱点告诉别人,能替自己保守秘密的人,有且只有你自己!

寓言故事中的秘密是当事人自己说出来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类似的情况。但是你知道吗,在阅人术面前,很多隐藏的秘密是不需要别人自己开口说的,我们只要运用阅人术的一些深层次技术去解读他的内心,同样可以获取到。

对于阅人术专家来说,与寓言故事中的刺猬不同之处在于,你不必开口辩解,也不必深藏不露,他们通过你的神色、表情、动作等细微之处,一样可以触及你的秘密。但与寓言故事相同之处又在于,出卖你的那个人,同样是你自己。

在美国FBI探案史上,有一件类似的经典案例。乔·纳瓦罗探员是一名有着25年工作经验的FBI资深探员,他运用阅人术成功地破获了一起利用碎冰锥杀人的恶性案件。这起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十分复杂,联邦调查局只能运用筛选的方式来缩小嫌疑人的范围。当乔·纳瓦罗探员询问到一名男子时,他有着充分的不在场证明,态度语言也很诚恳,让人无法将其与那起残忍的杀人案联系在一起。但乔·纳瓦罗探员并未放松警惕,他依然不停地问着他的问题:“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枪吗?”“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刀子吗?”“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碎冰锥吗?”“假如你参与这宗案件,你会使用锤子吗?”

这名男子对所有的问题都摇头否认,他没有将自己的秘密说出来,但他的身体却出卖了他——当乔·纳瓦罗探员提到碎冰锥时,那名男子的眼皮明显地耷拉了下来,而且一直耷拉到下一种凶器的名字出现。乔·纳瓦罗探员察觉到了这一丝变化,立即明白了其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将这名男子列入了第一嫌疑人的名单。后来,经过调查局的不断调查取证,最终证明碎冰锥杀人案件的凶手正是这名男子。

所以,在熟练精通阅人术的专家面前,任何人都隐藏不住自己的秘密,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那就是——阅人术前无秘密。

阅人术,FBI的万能法宝

众所周知,FBI是美国联邦调查局英文名称的缩写,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情报机构之一。FBI及其下属的探员在广泛参与美国国内外重大、特大案件的调查,曾逮捕了一批臭名昭著的绑架、抢劫和杀人犯,在打击三K党的行动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FBI探员在工作中大量运用犯罪调查审讯策略、非言语沟通及心理学的应用技巧,这些都是阅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夸张地说,阅人术就是FBI的万能法宝。“准探员”的必修课程

我们都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国家学院”,它就像我国的警察学校和军校一样,是“准探员”在这里学习训练的地方。学院坐落在弗吉尼亚州匡蒂科美国海军陆战队基地内,这所始创于1972年的高级特工和间谍培训机构被385亩的森林完全包围,在空中都难以窥得全景。据FBI官方网站介绍,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安全、保密”。

较早前的FBI学员考试科目共有6门主科和9门副科。主科有联邦刑事法和调查方法等,副科有出庭技巧、火器使用,甚至犯罪现场搜查以及发表演说等。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FBI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训练课程,比如属于阅人术的“肢体语言”科目。这使得阅人术成为FBI学员入院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学院“肢体语言”课堂上,教员经常会谈到一些经典案例,让学员意识到读懂肢体语言有多么重要。最常用的案例当属“9·11”事件前的一起超速现象。“9·11”事件的前两天,劫机恐怖分子之一齐亚德·贾拉曾以每小时90英里的速度经过马里兰州警察局,当地警察追上后,只是给了他一张罚单。FBI高层认为,恐怖分子在施行攻击之前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躁特征,那个开车的恐怖分子把车开得那么快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但是当地警察并没有发现支配恐怖分子肢体语言的心理焦躁,所以,他用一张罚单换的是两天后的恐怖袭击。如果那名警察接受过阅人术的培训,没准他就可以通过解读超速者的肢体语言和其他微表情,来阻止“9·11”事件的发生了。

实战中的万用法宝

实际上对于FBI探员们来说,他们不必对阅人术有多么高深的研究,只要能在实战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齐亚德·贾拉超速案例”是一件没有运用阅人术导致灾难发生的反面教材,其失误让人惋惜,但当FBI探员运用阅人术后,同样有很多防患于未然的正面例子。

1999年12月的一天,FBI探员在配合美国海关安检时,发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这名驱车入境的男子叫作阿默德,他面对FBI和海关工作人员例行询问时神色紧张、焦躁不安,并且汗流不止。工作人员询问车内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时,他紧张得口齿不清。熟悉阅人术的FBI探员迅速反应,他们勒令阿默德下车接受进一步询问,并要求对车内进行详细检查。阿默德下车后企图逃跑,但被早已做好准备的FBI探员逼得无路可逃。经检查,阿默德的车内隐藏着大量的炸药和一部精确的定时爆炸装置。面对证据,阿默德最终承认了自己是一名被称作“千年轰炸者”的恐怖分子,他携带爆炸装置进入美国的目的正是要炸毁洛杉矶机场。FBI探员明察秋毫、正确解读,使恐怖分子的阴谋被成功识破。阅人术的神奇功能由此可见一斑,它能成为FBI的万用法宝,绝非偶然。

第二章 FBI教你练就火眼金睛

我们之所以会相信一些表面的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种是这些事情本身显而易见,我们不必多加考虑就会接受它;另一种是这些事情与那些显而易见的事大体一致,我们的潜意识会不自觉地将这些事当作事实的“替代品”而予以接受。

别被他的外表迷惑

有句俗语叫作“眼见为实”,然而,我们看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吗?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陌生人:他们衣冠楚楚,言谈举止落落大方,颇有绅士风度,与那些成功人士、诚信人士非常相似。这样的人在人群中颇受欢迎,也比较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但也正是这些“第一眼好人”,偷偷地制造着一起又一起的欺诈、盗窃等犯罪案件。据公安机关对每年发生的经济欺骗、欺诈和入室偷窃、抢劫案件统计分析,让受害者放松警惕并轻易相信谎言的作案者,大都是这些“第一眼好人”。

难道说穿着得体、言谈风趣的陌生人都是坏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第一眼好人”?我们又该如何快速区分好人与坏人呢?下面我们跟随FBI的阅人术,提升你的眼力,教你练就一双识别“第一眼好人,第二眼坏蛋”的火眼金睛。“幸运”的杀人犯

一个人的外貌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这里的外貌并不是指衣着、装饰等外在的东西,主要针对人的面相。相由心生,一个人的眼睛、额头、鼻子等器官都是一个人的内心在外貌上的具体反映,尽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通过外貌对别人做出判断,自古以来都是我们进行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外在的东西可以修饰,可以遮丑,还可以美化,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

2009年美国曾发生过一起连环杀人事件,凶手是一名堕落的“富二代”。据他自己对警方交代,他之所以会制造连环杀人事件,是因为嗑药之后“太兴奋”了,以至于只能用杀人来释放自己的“活力”。不过他也没有想到,杀人居然让他比嗑药还要“兴奋”。于是嗑药、杀人、再嗑药、再杀人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十余人沦为他宣泄自己“兴奋”和“活力”的受害者。根据美国当地州的刑法规定,这样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理应被判终身监禁,但接下来的审判结果,却因为凶手外表的微妙变化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杀人犯的律师在杀人犯出庭之前做了如下部署:首先让杀人犯脱掉嘻哈装,换上崭新的西装;然后将头发梳理整齐,戴上了一副金丝眼镜;最后反复向杀人犯强调,在庭审过程中不要谈及案件经过,只要不断地说自己的教育背景就可以。陪审团的成员对这名连环杀人凶手原本是恨之入骨的,但在庭上见到的居然是一个斯斯文文、有着良好教育经历的“文化人”,这使陪审团在最终判决罪名时手软了,只判了五十年,不仅没有将其终身监禁,而且还允许他获得“在适当条件下准许保释”的特权。此案的判决结果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谁也没想到最终逆转判决的,居然只是凶手外表的“美化”。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改变外表可以起到迷惑别人的效果,但这种效果维持的时间并不会很长,随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日益深入,他的本性终究会露出来。在熟悉阅人术的人面前,这段时间甚至会更短。例子中的那个十分“幸运”的杀人犯,他原本以为骗得过陪审团、骗得过法官便万事大吉了,但他没料到监狱中那些老于世故的犯人一眼就将他任性、傲慢的本质看穿了,再加上他们对判决结果十分不满,“幸运儿”的“运气”在他进监狱里的第三天就气数全尽——他被人悄悄地杀死在洗澡间。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忠还是奸,是善还是恶,千万不要以他的外表作为评判的标准。

做好人?做坏人?

坚硬的岩石耐得住重压,经得起火烧,貌似坚不可摧,但它却能被柔和的海风化为细细的颗粒,被涓涓的地下水侵蚀成千姿百态的溶洞。环境对万物的雕琢都起着复杂的作用。环境造就人,人自然也摆脱不了环境的影响。

环境不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内在素养,还能影响到他的外表气质——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他们全身充满了自信与活力,坚毅不屈的外表给人印象深刻;而浸染在尔虞我诈环境的人,则处处小心翼翼、口是心非,像一只变色龙一样随时改变着自己的立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变色龙的伪装是生存本能,与生俱来,但有些人的伪装则是刻意的,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好人应该怎么做”,或者知道“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继而用“好人”的面具遮挡住原本丑陋的嘴脸。这样的人是可悲的,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也是很令人头疼的。

美国联邦调查局根据工作需求,会训练一批FBI探员从事卧底工作。卧底既危险又痛苦,他们要想打入敌人内部,必须做一些违法的事情。随着FBI卧底探员违法的事情越做越多,哪些是“迫不得已”,哪些是“故意为之”的问题就出现了。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规定:探员因工作需要或迫不得已而做的无重大伤害的违法行为,不负法律责任;但如果是故意做出的违法行为,则必须接受法律制裁。FBI卧底探员受过严格的训练,有着高超的反侦察能力,他们会轻易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吗?

2001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将潜伏在俄罗斯机密部门担任卧底的汉斯探员抓捕,抓捕的罪名是汉斯涉嫌“出卖国家机密”。面对联邦调查局的指控,汉斯否认自己的罪名,并声称自己泄漏一小部分无关紧要的信息是环境所迫,为了更好地接近莫斯科方面的核心人物。由于汉斯是FBI反间谍组织的老牌谍报员,他有着超强的反间谍、反侦察能力,知道在面对审讯时应该说什么、做什么,极佳的伪装面具导致案件侦破难度极大,就连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都极其头疼。

汉斯探员以前的工作业绩是光辉耀人的,他曾经为美国政府截获数百起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间谍信息,由此得知他的本性是忠诚的、正义的,但随着外界环境的日益影响,他开始慢慢变质。虽然汉斯对此坚决否认并毫无破绽,但负责汉斯案件的FBI探员坚持认为他一定会有漏洞。在FBI探员长时间不厌其烦的审讯下,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FBI手中有着一份俄罗斯为美国提供情报的克格勃官员的名单,这个名单是绝密的,但前段时间名单中的三个人却遭到了俄罗斯政府的通缉。当FBI探员无意中向汉斯念到这三个人的名字时,汉斯做了一个用手挡住眼睛的小动作。这个小动作持续的时间很短,但FBI的探员却看得一清二楚。很快,FBI将这三个人身份泄露的事情与汉斯关联到了一起,并以此为新的切入点展开了调查。不久之后,越来越翔实的证据浮出了水面。在铁证面前,狡猾的汉斯终于承认了自己的叛国行为。

原来汉斯的确在莫斯科悄悄地出售绝密情报,他不仅出卖了美国在俄罗斯部署的机密情报信息网,而且还泄漏了那三名为美国提供情报的克格勃官员名字。当他听到FBI探员提及这三个人的名字时,所做出的遮挡眼睛的小动作,正是自己内心感到羞愧的表现。

汉斯案件的调查因为汉斯的伪装而举步维艰,这正是一个人受环境负面影响的典型例子。他曾经成绩优异,是FBI的骄傲,案发之初很多人不相信他卖国行为是真实的,这个先入为主的观念给汉斯戴上了“好人”的面具。但任何秘密都逃不过FBI的眼睛,汉斯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出卖了他,也正是这个小动作,才使案件得以最终告破。

那张表情丰富的脸

人类的表情是世界上所有动物中最为复杂、丰富的。尽管人的脸部面积不大,但却隐藏着四十二块表情肌,它们根据分布的位置不同,分别称为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当人的情绪出现波动时,这三种四十二块肌肉就会发生相应变化,人的面部表情就显露了出来。

人的脸部可以传输信息,它是媒介,是信息传输器。“阅读”一张脸时,有非常多的信息需要我们去发现。其中包括脸部的基本结构和肌肉特性:这张脸很长且棱角分明,还是又圆又胖?通常,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后,我们会翻阅名片夹,在认识的人里找出脸形相似的人。我们也会通过人们的眼镜、化妆、文身等人为装饰来做出自己的判断。

能说会道的眼睛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但它却没有像四肢一样进化得强健有力。时至今日,眼睛依然是人类最为脆弱的器官,它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不过正是因为眼睛的脆弱且“不思进取”,人体才“不得不”将保护它的眼睑和眼部肌肉锻炼得十分灵敏,当人体受到或大或小的攻击时,眼睑和眼部肌肉都会迅速做出反应,与它们牵连在一起的眉毛也会做出相应的变化。

比如,当阳光突然变得强烈时,眼睑会自动落下将眼睛遮蔽,眼部肌肉也会快速让瞳孔收缩,进而保护眼睛不受强光的刺激。但是眼睛的脆弱远不止害怕自然环境的变化,它还会对一些让人感到喜欢、反感、惊讶、痛苦、害怕、生气、愤怒等情绪的事或话做出反应。这些反应就像眼睛在讲话,诉说着主人的喜怒哀乐。我们在阅人的过程中,如果能正确解读这些信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一个人在听到或看到某事很高兴的时候,他的眼睛是自然睁大的,瞳孔也会随之扩大。科学家将几十对正处于热恋中的男女作为观察对象,发现恋人之间对话时,他们的眼睛无一例外都是睁大的。恋人们会不断睁大自己的眼睛注视着自己心爱的人,关注着他(她)的一举一动,似乎永远也看不够对方。这是一FFI F F F F F F F F种最为典型的舒适信号,说明他(她)此时感到非常快乐,对于自己眼前的恋人充满了兴趣,并且内心很满足。瞳孔的扩张也是快乐情绪的重要表达方式,当人们感到非常满足或非常舒适的时候,大脑便会发布指令:这一切是我所喜欢的,我要看得更为清楚一些。于是眼睛便会随之睁大,瞳孔也随之扩张。

瞳孔虽然可以成为判断情绪的主要参考,但也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在光线忽然出现调整或者健康出现问题时,瞳孔会出现瞬间的扩张与收缩,这并不代表任何情绪的变化。而因药物刺激引发的瞳孔扩张,也都与大脑状态无关。

当一个人面对自己不喜欢听的,或者颇为反感、生气的信息时,眼部的动作会较为夸张,它同样会忽然睁大,但这种睁大很不自然,眼球好像要暴出来一样。

受到惊吓的眼睛之所以会忽然睁大而不是紧闭起来,是因为眼睛是大脑采集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它可以获知很多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提供信息让大脑做出判断。瞬间睁大的眼睛和扩张的瞳孔可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到眼睛之中,这些光线也可以携带更为密集的信息,通过视觉来输送消息。

当大脑获得了足够的信息,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时,原本因惊吓而扩张的瞳孔会收缩起来,同时眼睛的宽度也会恢复正常。在思维判断的过程中,眼睛甚至会比平时更为缩小,因为它需要聚焦在某一个信息点或视觉点上,让自己可以集中精力去辨别事情的本质。睁大眼睛是为了获得更多信息,缩小眼睛是为了看得更清楚,这一切都是眼睛对自身的保护措施。

眼睛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健康、精力充沛的人,他的眼睛通常是明亮有神的,眼睛转动灵活机警,目光清澈,水分充足;一个疲劳的人的眼睛就会显得乏力无神,目光呆滞,眼光混浊;一个乐观的人的眼睛通常充满笑容,善意十足;一个消极的人往往眼皮下拉,不敢正视别人的眼光。

面对一个诚实的人,他的眼睛真诚明亮,眼神沉稳踏实,你会觉得他对自己的行为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叙述充满了说服力和感染力,让人毋庸置疑。

说谎的人在心理上是不确信的,他的眼神漂浮无根,说话没有底气和正气,面对这种人,你会觉得他在讲述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没有信念和可信度。这种类型的人在生活和事业上很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社会交往中,尤其是谈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当然不必一直盯住看,最佳的表现是跟所交谈的话题相配合,思考时可以移开视线,表达观点时要注视对方的眼睛。这既是一种社交的礼仪,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同时也是沟通、了解、认识别人的重要途径。美国的成功学奠基人卡耐基说: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最起码的沟通技巧。这是一个适合东西方的普遍道理。

所以要记住:看着对方的眼睛,然后开始一次有效的对话。他的话语可能会欺骗你,但是他的眼睛和眉毛却不会说谎。

FBI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撒谎者并不会逃避他人的目光,反而会牢牢地注视对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对方觉得自己是诚实可信的。但是不管如何,一个撒谎者的目光肯定会非常不自然,不管是飘忽还是注视,都有别于他正常状态下的情况。眼睛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睛之源。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

另外,眼睛注视的持续时间也是判断是否说谎的重要特征。如注视的时间长称为“凝视”,短则称为“瞥”、“瞟”等。一般而言,注视所持续的时间长表明你对对方较重视,反之则表示不太重视,但也有为掩饰自己的兴趣而故意看得时间短甚至不看的情况出现。从行为者与交际对象的位置来看有直视、斜视之分,它们也含有微妙的心理因素。如果一个人的目光是斜视,那他所说的话真实度就可疑了。

稍纵即逝的眉毛和鼻子

眉毛和鼻子是人类面部最不善于发出动作的两个部分,因为它们的情绪表达往往会被忽略。其实眉毛和鼻子并非不会发出动作,只是它们的动作持续时间很短,稍纵即逝罢了。

很多时候,眉毛被归类在眼睛的范畴之中,成为一种附属。而事实上,眉毛本身也具有非语言行为,它也可以通过自己有限的动作来表达出情绪。人类的鼻子因构造的原因虽然不能做出什么大幅度的动作,但它也会在一些细微的变化中有不同的信息传递。

眉毛是常常与眼睛一起出现动作的配合者,它与眼睛的距离最近,也自然成为它的好伙伴。但是它却几乎不会单独做出动作,只有在眼睛做出动作时,为了配合眼睛的动作而做一点幅度很小的活动。

比如,当一个人感到非常自信时,常常会将眉毛弯成弓形,用以配合自信的眼神;而当人们感到非常兴奋的时候,眉毛则会因为眼睛的扩张而上挑,形成一种飞扬的姿态。

当人感到压力很大、情绪急躁的时候,眉毛便会紧锁在一起。我们在考场里经常能见到这样眉头紧锁的表情,这种眉毛形态的出现反映出主人大脑目前正处于高度的戒备之中,他苦思冥想,神经处于焦虑、紧张而又非常专注的状态。

但是,“眉头紧锁”这一动作除了在人特别专注的时候出现,还会在人处于悲伤或气愤的时候出现。处于这种负面情绪之中的人往往不希望自己过分地表现出来,所以需要努力抑制自己的情绪,不肯流下眼泪或对别人发怒,所以紧锁的眉头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对自身情绪的努力控制。眉毛在此时变成了一把锁,努力地将负面情绪紧锁在大脑之中。而那些忍无可忍终于爆发的人,不管是大哭还是大骂状态,都很少看到他们的眉头是紧锁的,因为他们已经将负面情绪宣泄出来,不需要紧锁了。

在面相学方面,一个人的眉毛有着很大的学问,这为阅人术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

粗眉的人较男性化,性情积极而好冲动;细眉的人比较女性化,性情消极,优柔寡断。新月眉看起来漂亮,但若是男性长了这种眉毛,他的性格一定比较懦弱。

浓眉的人运道很好,不论他处于哪种阶层,他都能一直十分活跃。但如果眉行过浓的话,这种人便有高傲、狡猾的趋向,往往是自我中心主义者。相反的,眉毛稀少的人性情较稳健,知识较丰富,但这种人缺少进取心与指导性。

柳叶眉和一字眉:柳叶眉的人性格温柔而且有智慧,能够孝敬父母,与兄弟和睦相处。一字眉的人性格坚强,行动比较男性化。有较宽的一字眉的人具有胆识,而有较窄的一字眉的人却较固执和缺乏耐力。另外,这种人比较阴险,通常为智慧型的犯罪者。

鼻子同样是人的重要器官,我们之所以说从外貌观察人,是因为人的外貌的健康程度和特征可以反映人的内在品质。鼻子同样也是这个作用。在传统的中国面相学中,鼻子被认定为一个重要的标准,通过它的形状和色泽等信息,相士可以循迹找到这个人的过去和未来。这种神奇的方法并不会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因其掌握难度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运用。但通过观察鼻子的变化来确定别人的情绪变化,却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一个技巧。

当你与一个人交谈的时候,对方的面部总是观察的重点。如果发现对方的鼻孔微微张开——当然,这个动作是非常轻微的,因为鼻子肌肉构造的特殊性,它不可能过分地张大——那么就可以一定程度地判定对方的情绪正处于非常愉悦,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状态。

这一现象因其细微性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而如果观察恋爱中的男女,则会发现这个现象非常明显。当青年男女相爱的时候,他们的大脑时刻处于兴奋之中,对于对方的出现总是充满期待。当女孩忽然出现在男孩的面前,我们会发现男孩除了目光发亮、面带微笑之外,鼻孔也会轻微地扩张,这便是非常有效的正面非语言信息,它表示一个人的情绪正处于昂扬状态。就好像它不得不张大一些以便吸入更多的氧气来补充大脑所需一样。

鼻孔的扩张还代表着一种意向线索,当一个人在内心做出一个决定并马上要付诸行动的时候,他的鼻孔也会出现轻微地扩张。通过这一线索我们可以掌握先机,在对方采取行动之前先发制人。

除了鼻孔张大之外,鼻子还会有其他形态,比如厌恶时耸起鼻子,轻蔑时嗤之以鼻,紧张时鼻腔收缩、屏息敛气等。

不必说话的嘴巴和舌头

人的面部器官中,嘴和舌头是捆绑在一起的,缺一不可,它们承担着语言表达的重要功用,所以每天嘴的开合次数可谓不可胜数。如果嘴巴和舌头不发出声音的话,是否能泄露出有价值的信息呢?在阅人术面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说话的嘴巴不仅可以提供信息,而且还因大脑的支配可以提供很多虚假信息。要想从嘴上获得有用的消息,就需要更耐心、细致的观察了。

总体来说,嘴部表情主要体现在口形变化上。伤心时嘴角下撇,欢快时嘴角提升,委屈时噘起嘴巴,惊讶时张口结舌,惯恨时咬牙切齿,忍耐痛苦时咬住下唇。

嘴唇是嘴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只有薄薄的两片,却是一个不甘寂寞的表演者,它时刻都在表达自己,在有限的区域范围之内变换着不同的形态来引起别人的注意。那些敏锐的观察者可以通过嘴唇所传递的信息掌握别人的心态。

生活中除了常见的咧嘴笑之外,嘴唇最易出现的一个动作便是挤压。当上下嘴唇紧紧地闭合在一起,并且互相推挤,便形成嘴唇挤压。这一动作代表主人此刻正在承受着压力,或处于麻烦之中。

作为一个负面情绪的表达方式,嘴唇挤压常常在一些承受压力的人身上出现。而当压力逐渐升级,嘴唇会慢慢地被收拢并且缩进嘴巴里,出现藏起嘴唇的现象。藏起的嘴唇表达着主人所承受的压力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让它不得不赶紧藏匿,大脑通过这一方式来拒绝表达自己,出现这一动作的人很难有流利、清晰的语言。

不管是嘴唇的挤压,还是藏匿,以至于形成悲苦万分的倒U型唇形,所代表的都是主人的负面情绪。当一个承受压力的时候,才会出现类似的嘴唇形态。而在愉快、舒适的人身上,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嘴唇表演。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这种形态变化所代表的涵义有时仅止于压力,并不代表它的主人在撒谎。

舌头被认为是最需要被保护的器官,因为它虽然属于人体内部器官,但却时常会暴露在空气中,软软的它在失去口腔的保护之后会毫无防备能力。

虽然自身非常软弱,但舌头也一直都在自己有限的活动范围之内努力表达自己。最常见的舌头动作便是它与离自己最近的好朋友嘴唇之间的互动。

处于强大压力之下的人,往往会觉得嘴唇发干,第一次登台表演的演员,站在审判席上接受宣判的疑犯,以及等待着姑娘回答的求婚者,都会出现用舌头来舔嘴唇的动作。舔嘴唇是一个安慰动作,它可以通过让干燥的嘴唇变得湿润而安慰主人紧张的情绪。事实上,我们的嘴唇并没有真的发干,只是因为强大的压力使它紧绷,以至于出现发干的假象。舌头在此时适时出现,并用轻轻的舔舐来让它放松,从而抚慰到主人紧绷的神经。

长期处于压力之中的人所需要的安慰便不仅仅是舔一下嘴唇可以满足的了。那些接受审讯的犯人和考试之中的考生,神经长时间紧绷,让他们急需获得安慰。而可怜的舌头因肌肉结构所限,并不能做出更多安慰的动作,而它又非常想要抚慰主人,所以它便只好反复舔舐、摩擦嘴唇,以便让紧张的主人达到放松的目的,从而让大脑冷静下来。

不要小看舌头对嘴唇的舔舐动作,虽然它只能做到这一个动作,但这种舔舐对于大脑的安慰作用却非常明显,可以让紧张的人快速镇定下来。因此,它也是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的安慰动作之一。

手势表达了他的内心

人类的手除了能触摸物体、制造工具之外,还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我们的手会打手势、讲故事,甚至在交流的时候手也会不停地比比画画,这些都是进化的结果——由于我们选择了直立行走,同时我们的大脑也进化了许多,我们的手就变得越来越灵巧,越来越擅长表达。尽管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人类已经充分掌握了语言技巧,但它还是会本能地启动我们的手去表达我们的情绪、思想和感情。

以手观人,以手观心

然而手势并不只是语言的点缀,它在人类语言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说话时做手势有助于思考、表达和记忆。在大脑的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元联系,大脑在说话时变得活跃的那一部分,在做手势时同样也会活跃起来。科学家还发现,大脑控制手的活动的区域,分布在运动中枢里几个不同的部位,面积达到大脑皮层的四分之一。一个简单的手的动作,例如端起一杯牛奶送到嘴边,会使大脑皮层出现特别强烈的兴奋,这一直是令神经学家迷惑不解的问题。

FBI专家通过研究发现,在很多时候,人们有意无意地都会说一些谎言,并窃喜于自己撒谎成功。但事实上,人们的一个细微的小动作,比如手势,就可能泄露了你的全部秘密,让你的谎言暴露在阳光下。这些被人们忽略的微小的身体语言有着如此之大的魔力,甚至决定了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是掌控别人,还是被别人所掌控。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微小的动作,你也可以判断对方是不是在说谎。

古人说:十指连心,而心正是主管神明的。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手是人体中触觉最为敏感、肢体动作最多的地方,所以观察一个人说话时手的姿势变化,往往能及时捕捉到他发出的各种信息。例如十指交叉,这是一种典型的本能型防卫姿态,说明他可能受过严重的伤害,存在一定的心理阴影;而双肘支撑双手交叉,则体现着一种充满自信的心理状态。将十指相对做成尖塔形状的人,说明他只是对你所说的话,而绝不是对你这个人产生兴趣,但若是用手触摸耳朵,表明他对你所说的话缺乏基本的信任。有些人如果不停地用手触碰鼻尖,是他内心犹豫不决、未能做出明确决断时常见的肢体语言。而用手搔头提示他这时已经出现烦躁不安;用手捂嘴则是他想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用手在面部摩挲表明他对谈话的内容心不在焉、没有任何兴趣。

在现代社会,握手既是人们接触交往中最基本的礼节,又是观察他人内心活动、接受他人信息的最好机会。握手时,手心干燥的人,性格都比较开朗,但也有可能表示他对此次会面没有什么特殊的兴趣。而手心潮湿的人,性情比较内向,或此时情绪十分紧张和恐惧。手心朝上的人,性情柔顺易于相处,手心朝下的人,争强好胜不肯服人。只伸出手指与人握手的人,精于世故、吝啬贪婪,喜欢居高临下、蔑视他人。女人在与男人握手时一般都很少用力,如果她突然施力,一定是在暗示你什么,请注意她随后的行为举止。

FBI称,每当感到有危险或遇到不愿遇到的事情时,我们都会下意识地将一只或两只手臂交叉抱于胸前,形成一道身体防线,抵抗外来的危险,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研究者针对环抱双臂这一动作的研究显示出了一些颇为令人担心的结果。研究期间,一群参与研究的志愿者参加了一系列的讲座。每位参与者按照研究人员的要求,保持双腿和双臂的自然状态,不跷二郎腿,也不将双臂环抱于胸前,尽量以一种放松的姿势聆听讲座。在讲座结束之后,研究人员记录下了每位志愿者对讲座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本人对此次讲座的想法和观点。之后,研究人员又安排第二队志愿者进行了同样内容的试验,讲座的内容也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研究人员的要求下,这些志愿者在听讲座的时候都必须跷起二郎腿,同时将双臂交叉紧紧抱于胸前。试验结果显示,与第一组志愿者相比,第二组志愿者所掌握的讲座内容要少38%。与此同时,他们对于演讲者及其演讲内容的观点也更加苛刻、挑剔。

可见,当一个人感到紧张不安想保护自己,或不愿接受他人意见的时候,他很可能会将双臂交叉,紧紧抱于胸前,借此告知对方他有些紧张或不安。与此同时,他的信任度也会随之大大降低。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动作,因为这样的姿势让他们觉得很舒服。其实,人的身体语言与其内心的想法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对某人或某事抱有否定或防御的态度,那么当你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很舒服自在。但是,其他人却会因此而认为你不友好,难以接近。这是因为当你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就好比在你与对方之间筑起了一道障碍物,将你不喜欢的人或物统统挡在了外边。

FBI经过研究发现,许多演讲者之所以没能成功地将信息传递给观众,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留意到观众们交叉双臂的姿势。而有经验的演说者都知道,当他们的观众摆出了这样的姿势,那就意味着他们需要驾驶一艘性能良好的“破冰船”,击碎阻隔在自己与观众之间的冰山,用更好、更新的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改变他们的坐姿,将其原本的否定态度转变为肯定。

暴露谎言的八种手势

经过常年的经验累积,FBI将暴露自己谎言的手势总结为八种,如果与你交谈的人有以下几种表现,那么这个人应该在隐瞒或说谎。

1.遮住嘴巴

FBI经过研究发现,下意识地用手遮住嘴巴,常常表示撒谎者试图抑制自己说出那些谎话。遮住嘴巴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用几根手指来挡一下嘴巴,也有人会用拳头来遮住自己的嘴,在这些遮挡嘴巴的动作同时,还会伴有假装清嗓子或咳嗽。但无论任何,其意思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谎言。

对于说话者来说,如果看到听者遮住了嘴巴,那就是最令人不安的手势之一,表示他们认为你可能隐瞒了某些事情。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停止说话并询问听者:“请问你有什么问题吗?”或者“我发现你可能不太赞同我的观点,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值得注意的是,双臂在胸前交叉的动作有时与遮住嘴巴的手势有着相同的含意。

2.触摸鼻子

触摸鼻子是说谎的重要标准。当人们在撒谎时,会用手在鼻子的下沿很快地摩擦几下,有时甚至只是略微轻触几下。这是因为当人们撒谎时,一种名为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会被释放出来,引起鼻腔内部的细胞肿胀,从而引发鼻腔的神经末梢传送出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只能频繁地用手摩擦鼻子以舒缓发痒的症状。

3.摩擦眼睛

不会说话的小孩子是诠释这一动作的最好证明——当小孩不想看见某样东西时,他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会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成人们也常常会在撒谎时做出这种遮眼睛的动作,只是他们不再像小孩子那样毫不掩饰自己的行为,于是这种动作就演变为摩擦眼睛或触摸眼睛的动作。人们常通过摩擦眼睛的手势企图阻止眼睛看到欺骗、怀疑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或是避免面对那个正在遭受欺骗的人,电影演员们就常用摩擦眼睛的手势表现人物的伪善。

男人在表达“我不想看它”这个意思时,往往会使劲揉搓眼睛;如果他试图掩盖一个弥天大谎,则很可能把脸转向别处。相比而言,女人很少做出摩擦眼睛的手势,她们一般只是在眼睛下方温柔地轻轻一碰。这一方面是因为淑女风范限制她们做出粗鲁的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弄坏妆容。不过,和男人一样,女人们撒谎时也会把脸转向一边,以躲开听话人注视的目光。

4.抓挠耳朵

这个动作在小孩的身上同样体现得十分清楚。当小孩做错了事父母在责骂他时,他为了逃避父母的责骂,会用两只手堵住自己的耳朵。成年人不会直接堵耳朵,但他们会抓挠耳朵。抓挠耳朵的手势也有多种变化,包括摩擦耳廓背后,把指尖伸进耳道里面掏耳朵,拉扯耳垂,把整个耳廓折向前方盖住耳洞等。

5.拉拽衣领

撒谎会使敏感的面部与颈部神经组织产生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不得不通过摩擦或者抓挠的动作消除这种不适。所以当你看到有人做这个动作时,你不妨对他说:“麻烦你再说一遍,好吗?”或者“请你有话就直说,行吗?”这样的话会让这个企图撒谎的人露出马脚。

6.手指放在两唇之间

将手指放在两唇之间的手势,与婴孩时代吸吮母亲的乳头有着密切的关系,表达了潜意识里对母亲怀抱里的安全感的渴望。人们常常在感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这个手势,他们把手指放在两唇之间,或者吸烟、叼着烟斗、衔着钢笔、咬眼镜架、嚼口香糖等。

7.抚摩头发

FBI通过对众多志愿者的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焦虑的时候,他会不由自主地抚摩一些物体,用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安,比如,拉衣角、摸扣子、玩弄头饰等。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会用双手抚摩头发。FBI称,这其中的原因是人处于年幼时,当受到惊吓时,父母会抚摸婴幼儿的头发,以此来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适。所以,当我们紧张或有意说谎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就会希望借助类似的动作重新回到安全的环境中去,就好像父母在触摸自己的头发来安慰自己一样。

8.摩擦双手

当一个人渴望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就会不经意地摩擦双手,从而暴露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一位业务员曾说过,当我发现顾客摩擦双手时,我就知道我可以给他报一个很高的价格,不管他看上去对产品有多么不满意。

FBI的试验调查员称,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手部的小动作会暴露出一个人的真实内心,例如习惯将双手插进裤袋的人,往往警觉性比较高,城府较深,性格也是偏向于保守,这类人就不会轻易地向你表露他内心深处的秘密。在交谈中,两只手叠在一起,一只手的手心朝着天花板,则表示其内心充满信心和骄傲,同时也被看作得意忘形的表现。另外,人在紧张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通过手边的一些东西临时转移和释放紧张,把玩小东西是最为常见的动作。

腿脚的姿势出卖了他自己

你知道人体的哪个部位最诚实吗?这个部位能揭示一个人的真正意图,是我们在寻找一个人思想的非语言信号时的首选部位。答案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那就是我们的腿和脚。实验证明,一个人可以不说话,不做手势,甚至可以控制表情十分自然大方,但他自认为天衣无缝的掩饰工作最后会输在他的腿和脚上,正是他腿和脚的姿势出卖了他自己。

与生俱来的“脚感”

为什么腿和脚能够如此精确地反映我们的情绪呢?几百万年前,当人类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人类的腿和脚就已经能快速应对周围的威胁,这种反应甚至无须理性的思考。我们的边缘大脑可以确定腿和脚能够在需要时做出相应的反应:停下来、逃走或踢向敌人。这种生存机制是从我们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非常适合我们,所以至今仍在沿用。事实上,这些古老的反应在我们的身体里已经根深蒂固,即使是现在,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或不能认同的事情时,我们的腿和脚依然会做出史前时代的那种反应。即先冻结,然后想办法逃开,最后,如果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进入备战状态。

尽管我们用衣服和鞋子遮住了腿和脚,但它们依然是最早做出反应的身体部位,不仅是面对威胁和压力时,还包括面对各种情绪时,我们的腿和脚依然在传递着我们的感觉、思想和感情。我们今天的跳舞和跳跃动作实际上是对几百万年前人们打猎成功后的庆祝仪式的一种延伸。不管是跳高比赛,还是一对对情侣热情洋溢的舞蹈,腿和脚传达给我们的始终是一种幸福感,这一点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在球类运动中,我们甚至会一起有节奏地跺脚,好让我们的团队知道我们在全力为他们加油。

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证据证明这种“脚感”存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脚部动作来验证他们的诚实度。假设一个孩子正坐着吃饭,这时要注意观察,当他一心想着要出去玩时,他的脚是如何摆动的,双脚是如何迫不及待地要着地的,尽管这个孩子可能还没吃完饭。父母可能会要求孩子保持原位不动,这时孩子的脚会慢慢远离桌子。他的身体可能会被父母按住,但是他的腿和脚会不停扭动,并使尽力气伸向房门一侧,这准确地反映出了他想要去的地方,这就是一种意图线索。

最诚实的身体部位

在解读身体语言时,很多人都习惯从面部开始。脸固然是身体的一部分,但它常常被用来虚张声势或掩盖真实的情绪。FBI采取的方式恰恰相反。曾参加过数千次联邦调查局问案的FBI探员们学会了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到嫌疑人的腿和脚上,然后逐一向上观察,最后解读面部表情。你会发现,可信度总是随着目光的上移而减少。

仔细考虑一下,我们的面部表情善于欺骗似乎也合情合理。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这样做。当我们做出真实反应时,父母会咆哮着告诫我们:“不要做出这样的表情。”或者,他们会教导我们:“至少在你的堂兄们经过的时候看起来高兴点儿。”所以我们学会了强颜欢笑。事实上,我们的父母以及整个社会都在教我们用脸去隐藏、欺骗和撒谎,为的只是社会的和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