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妈妈怎么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0:53:05

点击下载

作者:周忠蜀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孩子生病妈妈怎么做

孩子生病妈妈怎么做试读:

前言

在儿童时期,由于孩子体质较弱,生病在所难免。孩子生病则会牵动所有家庭成员的心。我们经常看到许多父母在孩子生病时不知所措:由于缺乏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有的父母为孩子一点小病而多处求医,引来不必要的过度医疗;也有的父母由于忽视了孩子的病症而延误治疗时机。

现在,到医院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不管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儿科永远人满为患。去医院挂号要排队,看病要排队,交款要排队,检查要排队,取药、输液……没有一处不需要排队的。看病不仅不方便,还给家庭增加不少负担。况且,带孩子去医院看病还要担心交叉感染问题。其实,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必须去医院治疗的,有些疾病只要在家做好家庭护理,孩子通过休养就能恢复健康。而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得当,护理科学,也能很快痊愈。

孩子生病时,更多的时候是妈妈在身边照顾,孩子在柔弱无助时也最希望得到妈妈的安慰和照顾。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医生和老师,妈妈知道该怎样爱护孩子,也能教会孩子怎样爱护自己。对于其他家庭成员而言,爸爸没有妈妈体贴和细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年纪都比较大了,精神和体力上都无法胜任这项耗费精力的工作,但是他们的鼓励和辅助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妈妈来说都是巨大的支持。帮助生病的孩子恢复健康,是全家人通力合作进行的一场歼灭疾病的“战争”。

本书针对儿童疾病家庭护理这一中心内容,对0~6岁儿童易患疾病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详细阐述疾病的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的方法。同时,还告诉妈妈怎样带孩子求医问药和基本的家庭护理常识,并介绍了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的急救措施及儿童用药的相关知识,让妈妈们能够了解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孩子的病情,在医院更好地与医生进行沟通,在家进行科学的护理及预防,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本书第二章的树状表列举了一些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妈妈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症状初步判断孩子患了哪种疾病,以便做好相应的处理。

儿童时期孩子体质比较娇弱,生病是正常现象,只要妈妈在孩子未病时积极预防,生病时用心护理,孩子一定会拥有健康的好身体。

第一章 妈妈应学会求医问病和家庭护理常识

妈妈要学会求医问病

有的妈妈只要发现孩子身体状况异常,就立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马上带孩子去院。其实,这是不理智的。你要学会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再决定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还要学会怎样与医生沟通,这样才有助于尽早给孩子确诊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何时需要就医

孩子生病,父母着急担忧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马上就医,很多疾病只需要在家护理得当就能够恢复健康。不过,当孩子出现以下体征时,你应该而且必须带他去医院就医:发热

·孩子发热高于39℃。

·孩子发热嗜睡,伴有暗红色皮疹、脓包或其他明显的疾病体征。

·孩子发热并伴有抽搐或者孩子有惊厥病史,此次体温又上升时。

·孩子发热并伴有颈部强直、头痛。

·孩子体温低于35℃,同时皮肤凉、嗜睡、精神萎靡。

·孩子发热中体温骤降后又突然上升。

·孩子发热高于38℃持续3天以上。

达人妈妈实战攻略有的妈妈发现孩子出现高热就担心会烧坏脑子或引起肺炎,于是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其实发热本身如果没有引起高热惊厥,就不会对人体任何部位造成损伤。但是,引起发热的原因则可能造成肺炎、大脑炎或者身体其他部位损伤。当高热达到一定程度,一般超过39℃,就有可能导致大脑紊乱,出现高热惊厥,这就可能引起孩子大脑损伤了。所以,只要避免出现高热惊厥,发热是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呕吐

·孩子呕吐6小时以上。

·孩子持续剧烈呕吐。

·孩子呕吐伴有眩晕、恶心以及头痛症状。

·孩子恶心、呕吐并伴有右腹疼痛。腹泻

·孩子腹泻6小时以上。

·孩子腹泻伴有腹部疼痛、发热或任何其他疾病体征。食欲不振

·孩子突然拒食或者小于6个月的孩子体重不增,生长速度减慢。

·孩子平时食欲旺盛却突然拒食并且精神不好。疼痛与不适

·孩子头痛、恶心并伴有眩晕。

·孩子自诉看不清东西,并且近期他的头部有过外伤史。

·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就感到腹部绞痛。

·孩子右侧腹部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

·孩子用力呼吸,在每次吸气时,肋骨之间都会明显地见到凹陷。

需要立即就近急诊的情况

如果发生以下情况时,一定要叫救护车或用汽车将孩子送到最近的医院急诊:

·孩子呼吸暂停。

·孩子呼吸困难并伴有口唇青紫。

·孩子丧失意识。

·孩子创伤严重,伤口很深并大量出血。

·孩子受到严重的烧伤或烫伤。

·怀疑孩子发生了骨折。

·化学物质进入孩子眼中。

·孩子眼睛或耳道受伤。

·孩子被动物或毒蛇咬伤。

·孩子误服有毒物质。

向医生陈述什么

在医院与医生沟通时,医生首先要向你了解一些孩子发病的情况,这样不仅有助于医生的诊断,而且有助于医生判断疾病或创伤的严重程度。医生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好。如果你担心会漏掉什么问题,可以事先在纸上记下你认为有价值的任何情况。医生很可能需要了解以下情况:

·孩子的年龄。

·孩子的体重。

·孩子是否发热;如果是,多少度;发热持续多久了;期间是否有体温波动;如果是,波动情况是怎样的。

·孩子是突然发热吗?

·孩子是否有过惊厥?如果是,抽搐持续了多久?

·孩子有无呕吐?

·孩子腹泻吗?

·孩子有没有说哪个部位疼痛?

·孩子有没有说他头晕或者看不清东西(尤其是近期头部有过外伤史的孩子)?

·孩子是否曾丧失意识?

·孩子是否按时吃了饭?最近3小时内他是否吃过任何东西?

应该向医生询问的事项

在医院,医生会给孩子做相应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诊断孩子的病情并提出治疗方案。在这期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想知道的问题都可以问医生,直到得到合理的解答为止。这样有助于你护理孩子。下面的问题是一般情况下你需要向医生询问的:

·详细了解孩子的病情。知道可能有的并发症及需要注意的危险情况。

·对医生给孩子开的药要了解其详细信息:如饭前还是饭后服用,它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在服药期间有什么注意事项等。

·如果孩子反复出现某种情况,例如,嗓子疼或者长疖子,该怎么处理。

·向医生请教家庭护理的要点。

·如果孩子有慢性病,要向医生询问你在家里该做些什么来改善病情。

·如果孩子患了传染病,要向医生询问孩子疾病的传染期和隔离期,以及注射疫苗的免疫期(以保护已经与孩子接触了的亲友)。

妈妈要学会护理孩子

对生病孩子的护理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和任何特殊的技巧,只要你满满的爱就足够了。只要父母用心护理孩子,基本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即使孩子的病情发生变化,一直在身边照顾他的你也一定会有所察觉。如果你实在焦虑不安,就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吧。如果医生给他开了药,你应该确保孩子遵医嘱按时服用每一种药,并努力掌握护理的每一个要点。生病的孩子往往悲观、胆怯,这就需要你以乐观开朗的姿态陪在他身边,安慰他、照顾他。

孩子想吃什么就尽量满足他

大多数发热的孩子都没什么胃口,不想吃东西,所以这时候你也不要强迫他吃那些他不想吃的东西。只要他有足够的水分摄入,即使吃得很少,一两天之内绝对不会有问题的。等孩子恢复健康时,他的食欲自然会好起来。一旦他有胃口了,只要是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就让他吃好了,这样有助于热量的摄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给生病孩子的饮食应该尽量做得清淡一些。

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

在孩子生病时并且没有食欲的情况下,让其尽可能地多饮水是十分必要的。正在发热的孩子每天每千克体重至少应该摄入100~150毫升水。如果伴有呕吐或腹泻时,饮水量应该增至每天每千克体重200毫升。让孩子尽可能多次喝水,既有利于退热也有利于排毒,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在他的床头放一杯水,并不时提醒他喝一些。

宠爱生病的孩子不是错

当孩子生病时,你可以允许他在床上玩那些平时不让他在床上玩的玩具,为了防止床单被弄脏,你可以在床上铺一张足够大的塑料布。

在这个时期你应该让自己精神放松一些,并降低对整洁的要求。不要因为孩子把家里弄得乱糟糟而责怪他。坐下来与他共度一段时光,给他讲讲故事,与他一起做游戏吧。

孩子生病时,你也可以适当延长他看电视的时间,也可以给他买一些玩具,每过一段时间就拿给他一个,这些都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不再感觉那么难受。如果孩子的病不严重,也没有传染性,可以邀请他的小朋友们来家里和他一起玩一会儿。

如果孩子不愿意总是躺在床上,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带他出去走一走,即使此时还有点发热也没关系。但是,注意不要让他活动太久,以免他会感到疲乏。

孩子发热妈妈怎么做

如果孩子发热,需要对他进行特别的护理。减少衣服和被子

孩子发热时,室温最好控制在25℃左右,尽量让孩子穿宽松的衣服,如果孩子是卧床休息,只要给他盖个薄被子就可以了。捂得太多反而不容易散热,可能使体温升得更高。如果孩子出汗了,要记得随时给他更换干爽的衣服。如果孩子在发热过程中感觉寒冷,可以暂时给他增加厚一点的衣服,等寒冷的感觉过去后再把增加的衣服脱下去。补充足够水分

补充水分的重要性自然不需再提。要给孩子尽可能多喝水,这样可以缓解发热的症状。如果孩子没胃口,可以适当用果汁、电解质饮料等代替。温水洗澡或擦浴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可以用32℃~34℃的温水给他洗澡或者擦浴,这样能够帮助孩子降温。你应该注意的是:擦洗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地方应该多停留一会,这样可以帮助散热;四肢和后背擦洗3~5分钟比较适宜。酒精擦浴

用酒精给孩子擦浴要注意酒精的浓度不宜太高,一般浓度以30%~50%为宜。而且酒精温度不宜太低,一般以32℃~35℃为宜,如果买的酒精浓度比较高,可以用温水和酒精按比例勾兑。擦浴时,应用纱布或毛巾浸蘸酒精有规律地擦拭,一般是从上至下的顺序,每个部位3分钟左右。擦至腋下、肘部、掌心、腹股沟、足心等部位时应多停留一会儿,这样有助于散热。

达人妈妈实战攻略婴儿和体质虚弱的孩子不适合酒精擦浴降温。孩子的胸部、腹部以及后颈部对刺激非常敏感,酒精擦浴或者温水擦浴可能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或腹泻等不良反应,这几个部位不适宜用温水或酒精擦浴。头部冷敷

把干净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孩子前额,每5~10分钟更换一次。药店也能够买到物理退热贴,每个能用8小时左右,但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以将热水袋灌上凉水枕在孩子脑下,或者把几个矿泉水瓶放到冰箱冷冻室冰镇一会,然后用薄毛巾裹上,夹在孩子的腋下或放在腹股沟、肘窝以及膝盖关节后面等有血管经过的地方,这样也有助于退热。使用退热药

如果孩子高热达到38.5℃以上,应按照医嘱或者药品说明书的要求给孩子使用退热药。

护理建议

在护理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要给孩子使用全棉的被褥。对于一个发热的孩子来说,棉制品往往更加舒适。

·要给孩子勤换床单、被罩,尤其是孩子发热时。干净整洁的被褥会让他感觉更加舒适。

·如果孩子不喜欢整天躺在床上,就给他准备一件外套以及拖鞋和袜子,让他下地活动活动筋骨。因为长时间躺在床上只会让孩子感觉四肢乏力和晕眩。

·在孩子床头放一包湿纸巾,以便孩子随时可以擦手和简单消毒用。

·如果孩子感到恶心,就在他的床头放一个小垃圾桶和一条干净的毛巾,这样他恶心加重时就不需要往卫生间跑了。

·如果孩子会呕吐,在他感到恶心时你要轻抚他的头来安慰他,在他呕吐之后最好给他一点清水漱漱口,再给他一点糖果以除去口中的异味。

·有关证据表明,在患传染病时,如果持续与外界密切接触,病情的严重程度会增加,也可能传染给别人。因此,如果孩子患了传染病,将他与其他的孩子隔离是明智之举。

饮食建议

孩子生病期间的喂养很重要,这关系到孩子能否早日恢复健康,因此,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

·孩子生病期间要给他提供更丰富的食物,以唤起他的食欲。

·一旦孩子食欲好转就要抓住机会让他多吃一些食物。

·不要因为孩子不吃东西而斥责他,一旦感觉好了,他的胃口自然也会好起来的。

·孩子生病时可以给他使用大人使用的杯子装饮料,而且造型越奇特、越精致越好。这样做既让孩子感到新奇有趣,又让他忽略饮料的量增加的事实。

·给孩子提供他爱吃的食品,但是要注意尽量选择清淡、不油腻的食物。

·在孩子没有食欲时,给他喝新鲜的果汁,可以用微甜的矿泉水稀释一下,这样看上去更诱人。

·如果孩子咳嗽、咽喉肿痛,则注意尽量不要给他太凉的食品,酸奶、乳酸菌饮料和西瓜等也要忌口,否则症状会更加严重。

·给孩子的饮料种类要尽可能多样化。

·如果孩子感到轻微的恶心,可以试着给他一些甜食或者土豆泥。

·如果平时孩子用吸管或奶瓶喝水的话,这时可以考虑用小勺少量多次地喂水。使用一个长柄、好看的小勺喂孩子喝水,他会感觉在跟你做游戏。

第二章 妈妈应及早发现孩子患病情况

发热

发热只是疾病引起的症状,妈妈需要做的是找出引起孩子发热的原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咳嗽(不发热)

孩子咳嗽,一定要鉴别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然后对症处理。

呕吐

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应及时查找病因,对症治疗。

腹痛

急性腹痛具有变化多、发展快的特点,一旦延误诊断后果严重;慢性腹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有时诊断颇为困难。

腹泻

腹泻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必须区分病因,对症治疗。

便秘

如果孩子出现便秘的“报警”征象,包括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应马上就诊。

皮肤异常

引起皮肤异常的原因很多,有些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有些会传染,因此应及时确诊,以免耽误治疗。

眼部异常

妈妈应经常观察孩子的眼睛,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鼻部异常

五官相通,孩子鼻子不适,应及时就诊,查找原因,对症治疗,否则会引起其他部位病变。

耳部异常

妈妈应重视孩子耳部异常,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就诊,否则可能造成孩子听力受损。

生殖系统异常

生殖系统异常应根据情况及时治疗,否则有些疾病可能对孩子的生育能力和心理造成影响。

第三章 妈妈应会的疾病防治知识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疾病有些是可以通过预防避免或减轻的,有些是需要马上就医不能耽误的。

新生儿脐炎

病因

新生儿脐炎是一种急性蜂窝组织炎症。正常情况下,孩子出生后,接生人员经消毒断脐后,处理好断头处,再用消毒纱布包扎,脐带残端无血流通过,开始闭合变硬,3~7天后干瘪、脱落。若脐带残端消毒不严格,则可引起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若病程较长且感染较重,可形成脐部脓肿,细菌则可通过脐血管播散入血,繁殖并释放毒素,造成全身感染。症状

红肿 表现为脐部周围红肿,分泌物增多,并有臭味,可深及皮下组织形成脓肿。

合并症 随病情进展进一步引起腹膜炎、肝脓肿和脓毒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妈妈怎么做

症状轻时,可将脐窝内脓性分泌物擦净,先用2%的碘伏局部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然后敷上干净纱布即可。

局部感染严重,伴有发热、拒奶、精神萎靡等感染中毒症状的孩子,应及时就医,用抗生素治疗,有脓肿形成则应切开引流。

应每天多为孩子做脐部护理,清除脓性分泌物,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防止大小便污染。注意预防

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孩子的衣物要保持柔软、清洁、舒适。

要保持孩子脐部干燥,及时更换尿湿的尿布及尿裤。

脐带脱落前,每天应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脐部。

先天性胆道闭锁

病因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引起新生儿或小婴儿黄疸的一种常见外科疾病,多在出生后1~2周发病。

这种病目前还没有查到具体病因,但是有病毒感染、先天发育异常等多种假说。症状

这种病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大便呈白陶土样以及肝功能异常。

黄疸 皮肤最初为浅黄色,随着病情进展,颜色逐渐加深,呈深黄色或黄中泛绿,颜色晦暗,范围波及全身,巩膜(白眼球)也出现黄染,由淡黄色加重至深黄色甚至黄绿色、尿色黄。

白陶土样大便 早期大便为浅黄色或黄白相间,随黄疸加重,颜色逐渐变浅而呈灰白色,最后转为白陶土样大便。

肝脾肿大 腹部膨出隆起,腹壁静脉显现,医生触诊会发现肝脾肿大,肝脏质地坚硬,脾也增大。

肝功能异常 若进行血液检查,则能发现肝功能异常,肝酶和胆红素均升高。

其他症状干眼症、皮肤瘙痒、出血等。妈妈怎么做

胆道闭锁必须手术,最好在孩子出生后2个月内手术,因为3个月以后会出现肝硬化,则丧失手术时机。若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一定要去医院查明病因,若确诊胆道闭锁,应及早手术。

帮助孩子护理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防止皮肤感染。

患此病的孩子眼部易合并干眼症,妈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用维生素A制剂滴眼。注意预防

妈妈在怀孕期间要避免各种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

先天性巨结肠症

病因

先天性巨结肠症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发育畸形,并且有遗传倾向。

很遗憾,这种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症状

胎便延迟 新生儿出生后24~48小时没有胎便排出或仅有少量排出,持续2~3天尚未排净。

呕吐和顽固性便秘腹胀 病变肠管越长,出现便秘症状越早、越严重。以后出现呕吐、便秘和腹胀,腹部高度膨胀并可见宽大肠型,通常需要扩肛或灌肠后才能排便,可伴随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

并发症 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小肠结肠炎,其表现为病情突然恶化,由便秘转为腹泻,排出大量恶臭水样便,伴高度腹胀、发热、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血压下降,感染中毒症状严重,导致巨结肠危象。妈妈怎么做

如果发现新生儿胎便延迟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医生会安排孩子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前1天不能给孩子哺乳,但是可以给他喂水。

注意给孩子保暖,预防感冒。

手术后配合医生安抚孩子情绪。

训练孩子定时排便,定时扩肛,出院1个月后带孩子复查。注意预防

妈妈在怀孕期间要尽量少去人多、空气流通差的地方,还要避免接触各种病人,以避免病毒感染。

鹅口疮

病因

鹅口疮俗称雪口,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的小婴儿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孩子,这是由一种叫白色念珠菌的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这种真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健康人的体内和体表也有此菌。

新生儿在生产过程中易经产道感染,妈妈乳头不洁、喂奶时消毒不严或用不干净的纱布揩擦口腔时皆可能感染。

营养不良的婴儿免疫力下降,可继发真菌感染。

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会杀死口腔内的许多有益细菌,使原来占少部分的白色念珠菌迅速繁殖,医学上称之为菌群失调。症状

在两颊、舌、腭、唇内或齿龈等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的点片状絮状物,形似乳酪,稍突起,边缘无充血,不易拭去,剥离后可有出血,可由点片状融合成大片,遍布整个口腔。

患儿常有食欲下降、吞咽困难或呼吸不畅等症状。妈妈怎么做

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口腔内涂抹制霉菌素鱼肝油。先用棉棒将瓶内沉积的药物与鱼肝油混匀,再涂抹在患处,每天3~4次。也可用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加蒸馏水10毫升,配成制霉菌素溶液涂口腔,每天3~4次。

给孩子加强营养,适量增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C,可喂果汁和12水。注意预防

注意口腔卫生,喂奶前奶瓶要消毒,奶头应洗净,手也要用肥皂涂抹并用清水冲净。孩子的毛巾、手绢要消毒。孩子的衣物等用品要和大人的衣物分开洗涤。

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不重时,最好不要长期使用抗生素。

呼吸系统疾病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远离人多复杂、空气流通不好的环境。

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俗称感冒或上感,是指上部呼吸道的鼻、咽和喉部以上的急性感染。医院临床诊断的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均统称为上感。这种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稍多,以幼儿多见,每年常有数次,以后随年龄增大而发病次数减少。

感冒大部分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少数为细菌或肺炎支原体引起的。

常见病毒有鼻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或副流感病毒等。

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嗜血流感杆菌等,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但也有病毒细菌混合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染。

本病有多种诱因,如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疾病和环境影响等。有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慢性腹泻、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均易发病。

当气候突然变化、沙尘天气或大气污染时,感冒的孩子都会明显增多。居住环境拥挤、潮湿闷热、通风不良、被动吸烟等,也容易引起孩子感冒。

自然病程为3~7天。症状

轻者低热、鼻塞、流涕、打喷嚏、轻咳、轻度呕吐或腹泻等 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咽部稍红,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颌下或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

重者头痛、呕吐、咽痛、畏寒、乏力等 重者体温高热,常在39.0℃以上,数次服用退热药效果不好,有的孩子有精神萎靡、阵咳、头痛、呕吐、咽痛、畏寒、乏力、食欲下降等表现,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红肿,可见斑点状白色或脓性分泌物,咽后壁有淋巴滤疱,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高热惊厥 少数孩子在起病1~2天内可合并高热惊厥。

并发症 炎症还可能波及鼻窦、中耳和气管,造成鼻窦炎、中耳炎和气管炎。

达人妈妈实战攻略有时孩子常会感觉腹痛,脐周部位轻压痛,腹痛多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若腹痛剧烈无缓解,要及时到外科就诊。妈妈怎么做

新生儿、哮喘儿、复感儿或患有先心病的孩子,一旦发现有感冒症状,最好尽早就医。

如果孩子在患病期间拒绝进食,发热烦躁,尤其是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应当立即就医。

如果孩子咳嗽超过3天,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出现呼吸短促、音哑、发热等情况,应当立即就医。

应该随时观察孩子体温,如果孩子发热要注意降温。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按药品说明书要求的剂量服用儿童退热药;如果体温不到38.5℃,则可以采用洗温水澡、温水擦浴、酒精浴、贴退热贴等方法物理退热。

要注意让孩子的身体和房间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孩子过热或着凉,并让孩子大量喝水,加速新陈代谢。同时,保证孩子的休息和睡眠,这样会帮助孩子尽快恢复。

如果孩子鼻塞,应帮助他抬高上身,以缓解呼吸困难。还可以让孩子侧身躺着,一次用一只鼻孔呼吸。

让房间的空气湿润些,这样能让孩子的鼻黏膜不致过于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房间的湿度。

饮食方面,如果病情不严重,孩子的饮食可以照常进行。如果觉得孩子吃得太少,可以在两餐之间增加一些健康的小食品和饮料。

要注意的是,除非医生提出要求,不要强迫生病的孩子吃任何他不想吃的东西。但是一定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水分。

因为没有治疗感冒的特效药,医生用来治疗感冒的药物主要是用来缓解感冒症状的,并不能缩短病程。所以除非有炎症,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不但无效,滥用抗生素还会引起菌群失调,导致病菌繁殖,加重病情。所以,未经医嘱,不要给孩子吃任何一种处方药。注意预防

平时注意让孩子锻炼身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

注意天气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沙尘天气不要外出。

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妈妈或者家里其他成员如果患了感冒要注意与孩子保持距离,不要和他亲密接触。如果不得不与孩子近距离接触,最好戴上口罩,以免感冒病毒在打喷嚏或者咳嗽时通过飞沫传染给孩子。

在感冒流行季节,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

避免让孩子与感冒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防止交叉感染。

急性喉炎

病因

小儿急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急性炎症,好发于1~3岁的婴幼儿,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急性喉炎的病因有感染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

感染因素:大多由上感加重而来,临床以病毒、细菌混合感染较多见。

自身因素:婴幼儿喉腔狭小,软骨软弱,黏膜下组织松弛,黏膜内血管及淋巴管丰富,发炎后易引起喉头水肿。婴幼儿咳嗽反射弱,夜间入睡后喉部肌肉松弛,分泌物容易停留在喉部,刺激喉部发生喉鸣。

急性喉炎必须尽早诊断和治疗。若发现孩子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气促或口唇发青时,说明已有了明显的喉梗阻,应及时诊治,这样可避免气管切开带来的痛苦。症状

犬吠样咳嗽 发病急,常在夜间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孩子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咳嗽特点是“空、空”的声音,像狗叫一样,称为犬吠样咳嗽,常有发热、烦躁不安、出汗、口周发青和呼吸困难等表现。

喉梗阻、三凹征 炎症可引起喉头水肿,受刺激后还可出现喉痉挛并发喉梗阻,如不及时救治,可引起死亡。喉梗阻也称喉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时有喉鸣音,甚至出现三凹征,即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三个部位凹陷。妈妈怎么做

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或者脸部、嘴巴边缘皮肤出现发青症状,应立即就医。

孩子发热时要多喝温开水或者将果汁饮料加热后与热水混合,这样能缓解他的喉痛。

让孩子挺直身体坐起来,可以帮助他呼吸通畅,也可以用枕头垫在腰后让孩子靠着,或者让孩子坐在你的大腿上,并帮助孩子消除因呼吸困难而带来的恐惧。

湿润的空气能帮助孩子缓解干咳。如果室外空气湿润,可以打开一扇窗户,让空气对流。需要注意的是,空调会使空气变得很干燥,所以最好不开;如果要开的话,铺一块湿毛巾在出风口,也可以放一碗水在出风口旁,或者在室内使用加湿器,都是好办法。

患病期间,尽可能减少孩子的哭闹,以免声带发炎,加重肿胀。

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如面条汤、米粥等,孩子进食要缓慢以免呛咳。注意预防

平时注意让孩子锻炼身体,多做户外活动,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若孩子感冒要及早治疗,以免炎症加重。

急性支气管炎

病因

这种病一般由病毒、细菌或

肺炎

支原体感染引起。传播方式为呼吸道飞沫传染。

本病的诱因是营养不良、佝偻病、变态反应或慢性鼻炎等。症状

咳嗽 急性支气管炎多继发于上感,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先为频繁且较深的干咳,以后咯出黄色或绿色的脓痰。

喉间痰鸣 婴幼儿因不会咯痰,常咽下到胃里,大人能听到喉间痰鸣。若医生听诊肺部常可听到中等湿啰音,咯出分泌物后,音可暂时减少。若咳嗽迁延不愈,则可能发展成支气管肺炎。如果咳嗽长达数月,早晚加重,尤以夜间最为明显,则可能转化成为慢性支气管炎。

全身症状 伴有发热、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妈妈怎么做

需要每4个小时测一次体温。如果孩子只是普通的发热,最好卧床休息,可采用冷敷等物理方法降温;若温度超过38.5℃时可服用小儿退热药,如百服宁、美林等,进行药物降温。

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皮肤青紫等症状,或者体温超过39℃,或者出现嗜睡、拒食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要注意给孩子保暖。温度的变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能刺激支气管黏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病情。因此,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尤其是孩子睡觉时要注意给他盖好被子。

要注意适当通风换气,保持室内新鲜空气的流通和湿润,但避免对流风,以免孩子再次受凉。避免烟尘、油气等刺激。

孩子在床上休息时,要经常帮助他变换姿势,轻轻拍打背部,以利于痰液排出。如果孩子持续性咳嗽,要检查孩子是否有痰堵的情况,如果是这样,要鼓励孩子把痰咯出来。如果孩子太小,不知道如何咳出痰,把他放在你的腿上,在他咳嗽时拍他的背帮助他把痰咳出。

如果孩子咳嗽、咳痰,不要急于给孩子吃止咳药,否则痰将更不易被排出。

当孩子入睡时,将他的上半身垫高,这样能缓解呼吸困难。

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来回跑动以及过度兴奋会使他咳嗽、呕吐加重。

饮食方面,要让孩子多喝温水,吃清淡而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不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预防

平时注意让孩子锻炼身体,多做户外活动,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孩子感冒要及时治疗,合理用药,以免发展成支气管炎。肺炎病因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婴幼儿及学龄儿童均可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常见的是支气管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小儿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发病率居首位,孩子得了肺炎均需静脉输液治疗,并配合雾化、吸氧等治疗措施。

在年幼的儿童中,肺炎几乎总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肺炎还可能是支气管炎引起的(称为支气管肺炎),哮喘、囊性纤维化、百日咳和麻疹等疾病也可能引起支气管肺炎。年龄较大的儿童还可能发生大叶性肺炎,这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的炎症可能同时累及一个或多个肺叶,这种类型的肺炎往往没有任何预兆而突然发病。

肺炎的病因是病毒或细菌感染。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它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

肺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泡周围,支气管壁、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症状

发热、咳嗽、有痰 婴幼儿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喉间痰鸣、呛奶、吐沫、呼吸困难等特点,偏大儿童表现为阵咳明显、咯痰、喘息、胸痛、发热等特点。患肺炎时孩子体温高热,多为39℃~40℃,婴幼儿呼吸增快更明显,可达80次/分,甚至更多。

全身症状 儿童患肺炎,起病可急可缓,短至2~3天,稍长可达1~2周。发病前体温升高和咳嗽可能不太严重,很快体温迅速升高,出现阵发性咳嗽、喘息、鼻翼扇动和口唇发青等表现,还有呕吐、腹泻或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重症肺炎 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呻吟、憋气、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等表现,极易合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妈妈怎么做

如果孩子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某种感染性疾病,且他的情况在日益恶化而不是好转,就要注意孩子是否出现干咳或呼吸困难。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或者发生了任何呼吸方面的异常,请立即去医院就诊。

要注意让孩子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再适当活动。

孩子发热时要及时进行退热处理;痰多时要找医生进行雾化后吸痰;如果孩子口周发青、鼻翼扇动,则要吸氧;孩子喘息时可抬高床头,使孩子呈半卧位,减轻他心脏的负担。

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如呼吸、体温的变化。

注意孩子口腔的清洁,婴幼儿喂奶后应喂水,大一点的孩子要早晚漱口,重症孩子要做口腔护理。

保持房间通风,温度适宜,不要让孩子待在又闷又热的房间里。

在饮食方面,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给他易消化、有营养的半流食,婴儿应减少奶量,呛奶时应缓慢喂奶。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水,温开水或稀释的果汁都可以。注意预防

平时要注意让孩子锻炼身体,多做户外活动,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冬春季节是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带孩子外出时要注意防护,必要时给孩子戴上小口罩,可以选择配有孩子喜欢的图案的小口罩,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戴着口罩呼吸不畅而排斥戴口罩了。

不要让孩子与患病的小朋友玩耍,防止交叉感染,但要注意跟孩子说话的语气,讲清道理。

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支气管哮喘

病因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与变态反应有关的慢性气道炎症。换句话说,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的反应明显增强,呈高反应状态,气道变狭窄,气道阻力增加。临床上将哮喘分为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三种;将哮喘持续发作,连续三次用支气管扩张剂无效,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称为“哮喘持续状态”。支气管哮喘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孩子的表现如上所述,缓解期孩子和正常人一样。哮喘反复发作对儿童生长发育和生活学习影响较大,应尽早进行预防。儿童哮喘的发作与变态反应有关。诱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过敏原,包括呼吸道病毒、尘螨、花粉、霉菌、屋尘、牛奶、鸡蛋、鱼虾等。

刺激性物质,如灰尘、烟雾、油漆、冷空气等。

孩子情绪波动,如大哭、大笑、生气等。

遗传因素,有湿疹、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家族史的孩子患病率高。

孩子剧烈运动时过度通气也可能诱发哮喘。

药物因素,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心得安等药物也会诱发哮喘。症状

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 首次发作多在5岁以前,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呼吸时腹部内陷以加强呼吸)、窒息感、胸闷、口周发青或咳嗽等症状。

全身症状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初起仅轻微干咳,很快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鼻翼扇动、口唇指趾发青、出汗等症状,患病时,孩子因不能平卧而呈端坐位,喘息声可传至室外。哮喘一般不发热,但因感染诱发哮喘的孩子可能发热。

过敏 因吸入过敏原诱发哮喘的孩子,喘息前多有鼻痒、流涕、喷嚏等症状。

呼气性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气时胸骨上凹和肋间隙向外凸出,颈静脉显著突起,呼气相对延长。此时医生进行肺部听诊就能听到哮鸣音,继发感染时能听到水泡音。孩子咳出的痰液像白色泡沫。妈妈怎么做

确诊孩子患有哮喘以后,最好建立一份“哮喘病案”,把孩子每次发病的时间、地点、轻重程度、发病当天的气候情况、有无特殊饮食或与特殊化学物质的接触、用药情况、发病前24小时内是否有过剧烈活动、有无大哭大笑等,详细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协助医生弄清引起发病的过敏原。

要认真关注医生的讲解与演示,掌握平喘药物正确的吸入方法与剂量,学习与用药有关的各种注意事项,还要协助并鼓励宝宝每天按时用药。不要自作主张,擅自给孩子加量、减量、换药甚至停药,要及时带孩子复诊,与医生商讨。孩子的平喘药物要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一旦发病,便于及时按医嘱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一旦发现孩子有连续打喷嚏、不断咳嗽、烦躁、精神萎靡、呼吸加快等哮喘先兆时,应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咨询是否需要使用平喘药,以防哮喘大发作。

如果孩子睡觉时哮喘发作,将他扶坐好,用枕头、被子等支撑在他身后或者让他坐在椅子上,双手撑在背后以减轻胸部的受力,这样可以使他胸部的肌肉更加有效地将肺内的空气压出。

对于哮喘症状发作剧烈的孩子,要立即就医。

在等待看病的过程中,要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可以给他唱歌,尽量让他忘记憋喘。

最好为孩子布置一个舒适的环境,室内保持清洁、通风、干燥,严禁吸烟。尽量使用棉质寝具,要用化纤产品代替木棉、蒲绒等填充物。尽量不给孩子毛绒玩具,在购买玩具时还要闻一下有无特殊气味。家里最好不要饲养猫、狗、兔、鸽子等宠物。

注意不要用香味浓烈的化妆品。其他有浓烈异味的化学物质,如油漆、汽油、杀虫剂等,最好都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饮食方面,要给孩子加强营养,让孩子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烹饪的选材尽量以清淡食物为主,补脾、补肺、补肾都要协调起来,并让孩子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需要注意的是,尽量让孩子少吃辛辣、刺激、海鲜等好发物,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要坚决禁止其食用。注意预防

生活中,要让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孩子的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减少发病的机会。同时应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防止孩子受凉感冒,尤其要预防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病毒感染。

还应关注孩子的生活、饮食习惯,尽量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

消化系统疾病

有些疾病虽然表现出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但病因却不在此,因此不能随意用药。

呕吐

病因

呕吐也是儿童常见症状之一。我们的胃就像一个口袋,上面连接着食道,下面连接着肠道。正常情况下,食物从我们的口进入食道再进入胃,然后进入肠道吸收营养,排泄废物。呕吐就是由于食道、胃和肠发生了与正常蠕动方向相反的逆蠕动,再加上腹肌强烈地痉挛性收缩,导致胃里的食物及胃液从口、鼻中涌出来。

呕吐为消化道症状,还可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如喂养不当、情绪紧张、各种中毒和药物反应也能引起呕吐。

孩子感冒可能表现为呕吐。如果孩子患有扁桃体炎,对咽部产生刺激作用,呕吐就会更加突出。如果孩子患了气管炎、肺炎或者其他系统的感染,也可能引起呕吐。

孩子坐车时由于晕车而发生呕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种情况一般不会生病。

在给孩子刷牙时,他可能会因为牙膏和牙刷对咽部的刺激而产生恶心的感觉,进而引起呕吐。

有时候孩子会因为闻到某种刺激性的气味而产生恶心的感觉,引起呕吐,如你身上的香水或者化妆品的味道。

除了感冒、晕车等外,引起呕吐的原因还有很多。症状

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呕吐特点各不相同。

溢乳 小婴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哺乳过多或吞入空气,吃奶后自口角溢出奶汁称为溢乳,不影响健康。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由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引起的呕吐多在孩子出生后半个月出现,喂奶后不久即吐奶,但无胆汁,右上腹可扪及栗子大小包块。

胃扭转 胃扭转也是喂奶后不久吐奶,当孩子右侧卧时可缓解。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的呕吐特点是:孩子会伴有反酸和胸骨后烧灼感。

急性胃肠炎 孩子多有饮食不洁史,呕吐伴有腹痛、腹泻。

儿童腹泻病 以腹泻为主,呕吐可轻可重。

溃疡病 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或呕血,伴上腹痛或黑便。

外科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胰腺炎或肠穿孔等外科急腹症,除呕吐外,腹部常有压痛、反跳痛、包块和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

颅内感染或颅内肿物 颅内感染或颅内肿物的呕吐多呈喷射性,表现为吐前多不恶心,大量胃内容物经口鼻喷出。

再发性呕吐 再发性呕吐呈反复发作的特点,多有感染、剧烈运动、疲劳或情绪波动等诱因,呕吐频繁且剧烈,可达10~20次,呕吐物混有血丝或胆汁,经补液对症处理后症状迅速缓解。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呕吐常伴有精神萎靡、脱水、血糖明显升高和尿酮体阳性等特点。

胃肠型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 胃肠型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则有呕吐、咳嗽、发热、咽痛和扁桃体充血等表现。

急性肾炎 合并肾衰急性肾炎合并肾衰时,因内环境发生变化(尿素氮升高、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多种因素刺激胃肠道,可造成呕吐。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呕吐物有大蒜味。红霉素、阿奇霉素、世福素等药物均可引发呕吐等不良反应。

急性呕吐 急性呕吐会使体内水和电解质丢失,导致脱水和酸中毒,长期反复呕吐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和免疫力下降。

达人妈妈实战攻略通过分析呕吐原因和呕吐物的特点可初步定位,如进食则吐提示病变在食管或贲门;呕吐物酸性凝结块提示病变在胃或幽门;呕吐物含胆汁提示病变在十二指肠。妈妈怎么做

如果孩子持续呕吐超过6小时或者孩子呕吐并伴有腹泻、耳痛或38℃以上的高热,应立即带他去医院就诊。

应明确孩子呕吐的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呕吐症状。

应注意观察呕吐原因和呕吐物的特点,如呕吐与进食的关系,呕吐物有无胆汁、血丝、咖啡样物或血块等,并留取标本送医院检验。

孩子呕吐时,要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发生窒息。呕吐后要清洗口腔,更换被污染的衣物。

孩子呕吐剧烈时应该把他抱起来或者让他坐起来,这样不但会让他感觉舒适一点,更重要的是能够防止他把呕吐出来的东西呛入气管,堵塞呼吸道。

每隔一段时间要给孩子测体温,看他是否发热。

可以用凉湿毛巾擦拭孩子的脸,让他感到凉爽、舒适。

不要急于给孩子喂食,否则会加重呕吐。应该少量多次地让孩子饮水。最好是加入少量盐和糖的凉开水。还可以给孩子喝他平时爱喝的饮料。果汁类饮品要加以稀释,不要给孩子喝牛奶。每隔10~15分钟喝一次。当孩子恶心、呕吐症状消失以后,可以喂孩子刺激性小的食品,然后逐渐开始添加固体食品。

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抗生素都是广谱杀菌的,不但会杀死有害的细菌,而且连有益细菌群也会杀死,这样只会损害孩子的免疫力,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由于抗生素需要通过肠道吸收和排泄,如果有益细菌被杀死了,就会影响孩子肠道的消化,加重孩子呕吐症状。注意预防

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哺乳时不宜过急,以防孩子吞进空气。

注意饮食卫生,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饭前注意洗手,吃饭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等。

不应给孩子吃太多冷、硬、辛辣等刺激胃肠的食物,不应给孩子喝冷饮的同时吃油炸食品。

达人妈妈实战攻略呕吐是婴幼儿的常见症状,妈妈应掌握一些医疗常识和护理知识,若孩子出现前囟凹陷,唇干尿少,啼哭无泪,皮肤松弛、弹性下降等情况,则说明孩子已经脱水,应及时就诊补液。便秘病因

婴幼儿便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饮食因素:人工喂养的孩子较母乳喂养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便秘,其大便中不能溶解的钙皂较多,所以易发生便秘;大量进食,粪便增多,容易引发便秘;若孩子喜欢吃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较少,容易发生便秘;饮水量少,尤其是天气炎热时容易引发便秘;进食太少,消化吸收后残渣少,引发大便减少、变稠。

疾病因素:患先天性巨结肠的孩子因肠管失去神经支配而痉挛,可出现便秘;肠闭锁、肠狭窄等先天肠道畸形可引起便秘;长期患病卧床的孩子肠壁肌肉松弛,蠕动减慢,可导致便秘;患有肛门狭窄、肛裂等疾病的孩子因惧怕排便时疼痛而推迟排便,可引起便秘;某些药物致使肠蠕动减慢而引发便秘,如阿托品、鲁米那或铁剂等。

生活不规律:孩子缺乏按时大便的训练,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孩子缺少身体锻炼,致使肠壁肌肉乏力、蠕动减慢而引发便秘;学龄儿童没养成清晨大便的习惯,上课时不能随时排便也可导致便秘。

精神因素:婴幼儿突然受到精神刺激、生活环境和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的便秘。症状

排便间隔突然延长很多 正常孩子每天排便次数有很大差异,婴儿有的每天1~3次,而有的可两三天不解大便,母乳喂养的孩子可每天排便四五次,其实只要大便干稀适中,又无不适表现,就属正常现象。如果平时排便很规则,突然两天以上不解大便,即应视为便秘。

腹胀、腹痛、呕吐 如果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情况,就不能认为是一般便秘,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大便干硬,肛门疼痛或不适 孩子发生便秘以后,大便又干又硬,刺激患儿肛门产生疼痛和不适感,久之对解大便产生恐惧感,不敢用力排便,便秘症状就会更加严重。妈妈怎么做

便秘会让孩子很难受,应该带孩子去医院寻求帮助。如果孩子是因为先天的肠道等问题所致,可能需要动手术;如果是功能性的问题,通过治疗和调理很快就会痊愈。

可以给孩子进行按摩,用手指在孩子的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按摩。鼓励孩子多喝水,并给孩子补充膳食纤维和粗纤维。

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使用通便药剂。

如果孩子长时间没有排大便,并出现剧烈腹痛、发热、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带孩子就医。

应尽量给孩子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粗粮;给孩子多喝一些果汁、菜汁,如橘子汁、菠萝汁、枣汁或白菜汁等;让孩子多吃白菜、芹菜、苹果、香蕉等食物。注意预防

平时要让孩子加强锻炼,保证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转。

帮助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实际上,3个月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训练定时排便。

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并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让他多吃粗纤维蔬菜,如芹菜、蒜苗、油菜、黄瓜、竹笋等。

若孩子患有结肠、肛门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肛裂、肛周脓肿等,应及时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因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常见的外科疾病,男女发病率为4~5:1。

胃与十二指肠的连接处成为幽门。由于有的孩子幽门环形肌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管腔狭窄,吃过的食物不易通过幽门到达十二指肠,积留在胃内而引起呕吐。症状

吃奶后呕吐 呕吐是这种病的首发症状。孩子出生后吃奶和大小便均正常,一般在出生后2~3周时开始呕吐,且逐渐加重,每次吃奶后必吐,呈喷射状,由鼻孔和口腔喷出,呕吐物为乳汁或乳凝块,不含胆汁。

有胃蠕动波和腹部肿物 孩子食欲不减,饥饿感强烈。到医院查体时在孩子的上腹部能够看到胃蠕动波,右上腹可扪及枣核或橄榄大小的肿物,表面光滑且可被推动。

全身症状孩子由于反复呕吐及营养摄入不足,可有脱水、酸碱紊乱、营养不良、尿少、便秘等表现。妈妈怎么做

如果孩子连续3次在喂食后均出现剧烈的呕吐现象,应立即去医院就医。在等待确诊这段时间内应给孩子少量多次哺乳,以保证孩子饮水充足。

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手术治疗,即幽门环形肌切开术。

术后孩子应禁食,第二天再开始喂奶,每次30毫升,每3小时1次,以后几天如果孩子能耐受,可逐渐增加奶量。奶液稠厚一些,这样不易呕吐。

喂奶后不要让孩子立即躺下,应先给孩子拍嗝。

术后应抬高床头,让孩子采取右侧卧位,有利于胃的排空,减少呕吐的发生。

孩子呕吐时应立即抱起,清除口鼻中的残留物,注意不要让呕吐物流进耳内。

肠痉挛

病因

肠痉挛是儿童的常见症状之一,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属儿童功能性腹痛,而无器质性疾病。这种病可见于小婴儿至学龄儿童,以5~6岁儿童最多见。

很遗憾,目前这种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比较公认的是部分孩子对牛奶过敏。

常见有上感、腹部受凉、贪凉饮冷、进食过多或食物含糖量高等诱因,在上述因素影响下肠壁肌肉出现痉挛,阻断肠内容物通过,随肠蠕动增强,腹痛阵发性加剧,可引起呕吐。在痉挛一定时间后,肌肉自然松弛,腹痛缓解,但以后可能复发。症状

腹痛突然发作,有时在夜间睡眠时突然哭醒,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长,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时发时止,反复发作,个别孩子可延长至数日。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数分钟后自行缓解,重者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哭闹不安、翻滚出汗。

腹痛多发生在小肠,以脐周为主,多伴见呕吐。孩子肚脐周围常会感到压痛,剑突下及肋部也可能感到压痛。有时还可能摸到索条状的肠管。

阵性发作肠痉挛发作间歇时,孩子腹部一般无异常体征。小婴儿则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可突然大哭持续数小时。这种病可时发时止,迁延数年,但预后良好,一般随年龄增长而自愈。妈妈怎么做

孩子肠痉挛发作时,腹部喜温喜按,可用温暖的手揉按孩子腹部或将温水袋放在孩子腹部,数分钟后症状可缓解。

在肠痉挛发作期间,应该让孩子食用面条或粥等易消化的饮食,不要吃冷饮或喝含糖量高的碳酸饮料。

对消化不良的孩子,应适当减少奶量或糖量,喂奶后应及时帮助他拍嗝,排出胃内空气。

对牛奶过敏的孩子,可改喂豆浆、豆奶粉等代乳品。

孩子疼痛剧烈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颠茄、654-2等解痉药。

也可以采取中药治疗,采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法。注意预防

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进食前要稍事休息,不要仓促就餐;不要暴饮暴食;节制冷饮,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饭后不要剧烈运动;临睡前不要吃得过饱。

应注意避免孩子腹部受凉,及时添加衣被。

达人妈妈实战攻略若孩子腹痛剧烈,经揉按温敷后仍疼痛不止,甚至发热的话,应马上去医院就诊。

小儿腹泻

病因

小儿腹泻,过去称为小儿肠炎,与肺炎、佝偻病和营养不良,被称为儿科四大常见病。此病目前发病率仍较高,农村发病率要高于城市,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根据病因可将腹泻病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感染因素有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几种。

若腹泻发生在夏季,大便呈黏液便或脓血便,要考虑到细菌性痢疾。

若大便呈水样或米汤样,伴严重脱水,则要注意霍乱。

若孩子表现为上吐下泻,大便呈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且周围孩子同时或先后起病发病,则可能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

若孩子在秋末冬初发生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则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性大。

若孩子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合并鹅口疮,要注意真菌性肠炎。

若发生在南方,缓慢起病,大便呈少量血便、混有黏液,要考虑阿米巴痢疾。

以上均为肠道内感染,还有肠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临床称为症状性腹泻,可见于上感、中耳炎、肺炎或败血症等疾病。

非感染性因素有喂养不当(喂奶过多或成分不合理)、改换奶粉、哭闹过度、腹部受凉、牛奶过敏和双糖酶缺乏等。症状

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食少、发热、烦躁、尿少等症状,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贫血和生长发育迟缓。如果孩子出现下列症状,就应该考虑为腹泻:

每天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母乳喂养的孩子每天排便可能比平时多4~6次。

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妈妈怎么做

发现孩子出现严重腹泻后,要注意防止孩子脱水,并尽快带他到医院检查,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如果是由于饮食原因所致,而不是感染等其他因素造成的,要调整孩子的喂养方式,合理哺育。让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多咀嚼几下,以便于消化。

在孩子急性腹泻期,应停止给孩子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脂肪类食物。给孩子吃的食物最好捣碎,或者做成流质、半流质。不要给孩子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对于呕吐严重的孩子,可暂时令其禁食6~8小时,让孩子的消化道休整一下,之后再喂食。

如果孩子吃母乳,可以继续喂养。如果孩子是人工喂养,那应该把奶粉冲稀一些,总量不变。要暂时停服辅食和鱼肝油。如果孩子已经断奶了,可以喂面片、米粥等半流食。

如果孩子对牛奶过敏或对某些营养成分(如乳糖)不耐受,可改豆浆、豆奶粉或去乳糖奶粉喂养。

要加强孩子的皮肤护理。每次孩子排便后要用温水给他洗净肛周和臀部,并涂以鞣酸软膏以防出现红臀。男孩子大腿根及阴囊皱褶等部位注意保持干燥。若臀部已经糜烂,应先用温水清洗臀部,晾干后涂以紫草油或龙胆紫。护理女孩时要防止粪便污染阴道口。

要特别注意卫生,孩子上完厕所要洗手,给孩子换尿布前后也要洗手,否则感染会在家中迅速蔓延。注意预防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具有温度适宜、经济方便、没有外来污染、易于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密切母子关系、促进神经发育等优点。妈妈在患感染性疾病或服特殊药物时应停止哺乳,哺乳期间应忌烟酒,哺乳前要注意洗净手及乳头。

合理喂养。婴儿胃容量有限,不要一次性喂奶过多,以免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奶量应该根据孩子的食量和奶粉外包装上标示的比例冲调。新生儿每天喂奶7~8次,婴儿可每天5~6次。哺乳后注意给孩子拍嗝,注意观察孩子的大便,如果孩子有不消化的食物或大便酸臭现象,就要减少辅食量,以免造成腹泻。

辅食添加应遵循从一种到多种、从少到多、从稀到稠、循序渐进的原则。

婴儿的奶瓶、奶嘴要定期煮沸消毒。

大一些的孩子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寄生虫病

病因

寄生虫病主要是指寄生在孩子体内的以蛔虫、钩虫、鞭虫、蛲虫病等为代表的土源性肠道线虫病。

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孩子生吃或半生吃了一些被污染的食物等,或者喝了经过幼虫污染的生水,经过口到达消化道进入身体。

病变主要集中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症状

蛔虫 体内有蛔虫的孩子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食欲减退、恶心、腹泻或便秘,有时会经由大便排出或经口吐出蛔虫,孩子会睡觉不安稳、磨牙,甚至会出现异食癖、惊厥,病情严重的可能引起营养不良、反应迟钝、发育障碍。也可能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蛔虫性阑尾炎等严重并发症。

钩虫 钩虫寄生在孩子肠道内吸食血液,会造成孩子贫血,还会导致孩子经常发热、头晕、乏力、咳嗽、面色及指甲苍白、好食易饿、皮肤粗糙、毛发干枯、发育不良及精神委靡等症状。严重时可致贫血性心力衰竭。

鞭虫 鞭虫寄生在孩子的盲肠,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会导致孩子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便等症状。

蛲虫 蛲虫病会导致孩子夜间肛门奇痒,女孩子会出现外阴瘙痒。孩子会出现睡眠差、烦躁、夜惊等不良情况,伴有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有时还会引起邻近器官发炎,如阴道炎、输卵管炎、阑尾炎等。妈妈怎么做

当发现孩子患有肠道寄生虫病后,应及早对孩子进行驱虫治疗。

治疗和护理时要按照医生要求,婴幼儿用药要特别慎重,以免中毒。

如果孩子腹痛,给孩子喝一勺食醋会有所缓解。如果孩子出现剧烈呕吐和腹泻,或者腹痛难忍,应该立即带孩子就医。

饮食方面,要给孩子吃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可以适当给孩子增加利水祛湿的食物,如冬瓜等,或者适量补充一些有驱虫作用的食物,如大蒜、油菜、醋、青梅等。注意预防

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不能让孩子喝生水,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干净才能吃。

营养性疾病

体内各种营养素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都能导致营养性疾病。

营养不良

病因

营养不良是指缺乏蛋白质和热量的一种营养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营养不良多因疾病所致,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喂养不当引起,单纯因食物供给不足的很少见,极少数与过度减肥有关。此外,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某些先天遗传代谢病也可发生营养不良。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如肥厚性幽门狭窄、食道裂孔疝、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寄生虫病等疾病,因反复呕吐、腹泻、腹痛,使得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良。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反复发作的肺炎、结核病、脓胸、婴儿肝炎综合征等疾病,因长期发热,食欲不振,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加,导致营养不良。

喂养不当的因素,如母乳不足又未及时添加辅食,孩子有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等,都可导致长期营养和热量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症状

体重下降、精神萎靡、发育落后 最初表现为孩子体重不增或略有下降,皮下脂肪变薄。随着病情进展,孩子出现消瘦、皮肤干燥或弹性下降、肌肉松弛等表现,精神萎靡或烦躁,运动发育落后,生长停滞,最后皮下脂肪完全消失,孩子呈皮包骨状,体重下降明显,体温偏低,心跳缓慢,反应迟钝,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食欲差,不思饮食等。

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 营养不良的孩子因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明显下降,很容易合并感染其他营养缺乏性疾病,如上感、鹅口疮、腹泻、肺炎、缺铁性贫血、低蛋白水肿、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症等,进一步加重病情。妈妈怎么做

如果孩子的营养不良与饮食喂养有关,应该改善喂养方法,合理地按步骤地给孩子添加辅食,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如果孩子是因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给孩子调整和补充营养。营养不良的孩子消化能力较弱,补充营养时切忌过多过快,以免加重消化功能紊乱病情,应遵照“循序渐进、逐步充实”的原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总热量的补充需要科学计算后给予,具体实施时还应根据孩子食欲和身体状况酌情调整。注意预防

营养不良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应该多了解儿童营养、保健、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佳食物,若母乳充足,辅食添加合理,则婴儿很少发生营养不良。

合理调整孩子饮食。饮食须定时,营养素搭配应合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视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按时做预防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对孩子患有的各类影响营养摄入的疾病要及早治疗。

肥胖症

病因

肥胖症是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患肥胖症的儿童逐年增多,肥胖已成为儿童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合并症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脂肪肝等,到成年还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肥胖症的发病主要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摄入过多、营养过剩和缺乏运动是主要原因。

肥胖儿童多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食易饥,喜食甜食和油腻性食物,这些食物热量高,导致摄入热量过多,而他们又缺乏运动,消耗的热量减少,体内多余的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

如果父母都明显肥胖,那么子女约有2/3的可能性出现肥胖,这说明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

有情感创伤和心理异常的儿童也可能发生肥胖,如父母的离异、亲人的死亡、学业上的挫折等都属于情感创伤;心理异常包括因家长溺爱造成的胆小、依赖、孤独等;如果家庭氛围不好,孩子生长在吵闹的家庭环境中,往往会采用埋头吃东西的方式来逃避现实,满足其自身安全的需要。症状

这里所讲的肥胖症是指单纯性肥胖症,不包括内分泌代谢疾病引起的脂肪增多。这种肥胖症是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的,但最常见于婴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前期。

食欲旺盛肥胖儿童一般食欲旺盛,喜吃零食,偏爱甜食和油脂类食品,常有不良饮食习惯。

形体肥胖 脂肪多堆积在面部、双乳、肩部、腹部、大腿等处,四肢肥大,手背厚,男孩外生殖器被会阴部脂肪掩盖,看起来很小,实际属正常范围。

肥胖纹 腹部或大腿皮肤可出现粉红色或紫红色线状条纹。

其他 肥胖儿童骨龄大多正常,智力良好,活动量小,稍运动后则出现多汗、气喘。常用判定标准有两种,肥胖度和体重指数: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超出正常标准体重20%即为肥胖。具体来说,超出20%~29%为轻度肥胖,超出30%~49%为中度肥胖,超出50%为重度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25~29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妈妈怎么做

加强孩子的饮食管理。首先,应控制进食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既要满足孩子生长发育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又要避免摄入的热量过多而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刚开始时要限制孩子的体重增长过快,进而使之下降,当其接近正常体重时即可不再控制进食量。一般给孩子低糖、低脂和清淡的饮食。孩子应避免吃高糖和油炸食品。其次,要帮助孩子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要吃高糖、高脂的零食,也不要喝过甜的饮料;吃饭时不要狼吞虎咽,应细嚼慢咽;饭后要适量活动,不要坐卧不动,限制看电视时间。

达人妈妈实战攻略蛋白质为生长发育所必需,每天要保证每千克体重不少于2克。蔬菜、水果含热量较少,同时能够提供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避免孩子产生饥饿感,因而是理想的减肥辅助食品。

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可以想办法提高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其形式要多样化,如慢跑、爬楼梯、做健身操、武术、游泳、打乒乓球等,使运动深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日常爱好。如果你和孩子一起锻炼,更易见效。运动量不要过大,每天运动1小时左右,可逐渐增加,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食欲。

心理疗法。大一点的孩子因肥胖自尊心受到伤害后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精神焦虑、情绪抑郁、不喜欢与人交往等;大人对孩子进食习惯的多方指责和过分干预也会加重其思想负担或使其产生对抗心理。因此,心理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你应该关心和体贴孩子,避免焦躁情绪。每个孩子都是有优点的,要善于抓住孩子生活中的亮点并加以鼓励,并让孩子正确认识肥胖的危害性,解除思想顾虑,改变多食少动的习惯,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信心。注意预防

肥胖症的发生与出生体重有关。因为在胎儿发育后期,脂肪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的增加最快,并且脂肪细胞一旦形成就不会消失,因此,预防肥胖症要从孕期开始,准妈妈在孕晚期要注意预防营养过剩,减少巨大儿出生的概率。

孩子应定期到保健门诊做生长发育监测,早期发现过重或肥胖倾向,应及时加以矫正。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孩子不易发生肥胖。

带着孩子多做体育锻炼,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以减少脂肪的囤积。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少吃快餐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晚饭后看电视、玩电脑时间不要过长。不要熬夜,就寝前不要再吃夜宵。

佝偻病

病因

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病,常见于3岁以下的孩子,好发于冬春季节。

这种病主要是由于孩子体内缺乏维生素D,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钙、磷不能正常沉积在骨骼的生长部位而发生骨骼畸形。维生素D缺乏可见于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过速或肝胆疾病影响等几种情况。一些胃肠道、肝胆疾病,如慢性腹泻、乳肝都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症状

这种病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两大特点:

一般症状 多汗、易兴奋、夜间睡眠不安、夜间哭闹,因后枕部常与枕头摩擦,出现半圈脱发,医学上称为枕秃。

骨骼畸形 在不同年龄段发生畸形的部位有所不同,在2~3个月时表现为前囟大和颅骨软化,后者是指用手指轻按顶骨或枕骨有凹陷,好像按在乒乓球上似的。在7~8个月时患病孩子可出现方颅,即以额骨、顶骨为中心向外隆起。手腕、脚踝周围出现膨大,称为“手镯”“脚镯”。在婴儿期可出现胸廓畸形,如肋串珠、肋缘外翻、郝氏沟、鸡胸或漏斗胸。1岁左右开始走路时,由于下肢骨质较软,在重力作用下,可出现“O”型腿或“X”型腿,脊柱、骨盆也会发生侧弯或变形。

其他症状 孩子还可能有肌张力低、运动发育迟缓、贫血、肝脾肿大等表现,这些症状和体征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达人妈妈实战攻略维生素D缺乏还可能引起孩子低钙惊厥。表现为孩子体温正常,突然四肢抽动、双目上翻、面部肌肉痉挛、神志不清。持续时间不等,数秒至数分钟,发作频繁。妈妈怎么做

若发现孩子有多汗、夜啼、枕秃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若孩子被确诊为佝偻病,应遵照医嘱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若因某些原因孩子不能每天服药时,可请医生给予大剂量维生素D突击疗法,即一次性肌内注射维生素D10万~15万国际单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应该多带孩子到户外晒太阳,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太阳直射孩子眼睛,最好给他戴一顶带沿的帽子,也可以用手帕或眼罩遮住眼睛。切忌暴晒,以防紫外线引起皮炎。在室内晒太阳时,注意不要隔着玻璃,玻璃会遮挡紫外线。

患佝偻病的孩子一般免疫力低,易感冒,易患肺炎或腹泻,因此平时注意预防各种感染。

加强孩子的皮肤护理工作,孩子出汗多时要及时擦汗,注意洗澡,使用婴儿专用护肤品。

有严重骨骼畸形的孩子,可在3岁以后手术矫正。注意预防

孕妇在怀孕后期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同时多晒太阳。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最有效、方便和经济的方法。我国北方日照不足,紫外线含量少,应辅以维生素D。冬春季节出生的早产儿,更要注意补充鱼肝油和钙剂。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优点多,母乳中钙、磷比例为2:1,更适合孩子吸收,但维生素D含量低,因此,建议孩子出生后2周至1个月时开始给他添加鱼肝油和钙剂,可坚持到2~3岁。具体服用剂量应向儿科医生咨询。

让孩子多做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积极治疗原发病。

达人妈妈实战攻略鱼肝油不能长期过量服用,否则会发生维生素D中毒。确实需加药治疗时,应遵医嘱服药。

营养性锌缺乏症

病因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尽管它在体内含量很低,却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参与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基因表达、稳定细胞膜、改善食欲、维持免疫功能、调节激素代谢等。本病多发生在6岁以下的儿童。

孩子摄入或吸收锌的量不足可能引起这种病;偏食,不爱吃肉、蛋的孩子易缺锌;营养不良恢复期对锌的需求量增多,此时如果没有注意补锌,则可能缺锌;长期呕吐、腹泻会影响锌的吸收。

由于各种原因,孩子的身体流失过多的锌。发生外伤、烧伤、溶血时,组织细胞被破坏,储存在肌肉细胞、红细胞内的大量锌可随体液流失。

其他因素也会导致孩子缺锌。如铅中毒时会影响锌的吸收。症状

食欲下降或厌食 这是由于味蕾功能减退、味觉下降所致。

生长发育迟缓 锌缺乏会导致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减少,加之食欲下降,从而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智力也会受到影响 如理解能力、记忆力下降等,补锌后症状可明显改善。

机体免疫力下降 发生感染的概率增加,补充锌后腹泻和肺炎的发病率降低。

异食癖 缺锌的孩子喜欢吃墙皮、泥土、纸张等异物,临床称之为异食癖,补锌后会消失。

其他症状孩子缺锌还可造成皮疹、口腔溃疡、白内障、性发育迟缓等问题,妈妈在怀孕时缺锌,胎儿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如低出生体重、早产、流产和畸形等。妈妈怎么做

如果发现孩子有缺锌的症状,应及时带他去看医生,查明引起缺锌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按照医生的嘱咐给孩子服用硫酸锌或葡萄糖酸锌等制剂。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食欲不好的孩子可先给他吃易消化、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鸡蛋羹、加肉松的米粥、面条等,待食欲好转后,逐步添加鱼、肉、蛋、蔬菜、水果等,要循序渐进,不要贪多过量。

避免孩子呼吸道感染,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空气污染的场所,也不要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

连续治疗一个月后应带孩子到医院复查血锌。注意预防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初乳含锌量较高,锌利用率也较高,因此,母乳喂养对预防缺锌有利。如果采取人工喂养,可以给他喝强化了适量锌的配方奶。应该按阶段给孩子添加蛋黄、菜泥、瘦肉、鱼泥、猪肝等辅食。

坚果类食品含锌量也比较高,可以适量给孩子食用。

合理搭配孩子的膳食营养素,保证肉、蛋、鱼等占一定比例。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病因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又称小细胞贫血,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多数起病缓慢。病因是缺乏重要的造血物质——铁元素。

正常婴儿在6个月以前,其体内贮存的铁能满足生长发育所需,随着体重的不断增长,需要从外界摄入铁元素,若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的少,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早产孩子体内贮存的铁很少,所以更易发生贫血。

较大儿童若有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就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某些长期失血性疾病,如胃肠道畸形、鼻衄、肠息肉或溃疡病等,也会出现缺铁性贫血。

长期腹泻、呕吐、肠吸收不良等疾病,会妨碍铁及其他营养素的吸收而引起贫血。

需说明的是,妈妈在孕期患缺铁性贫血时,孩子不一定患缺铁性贫血。症状

皮肤黏膜逐渐苍白 以皮肤、口唇、口腔黏膜、眼结膜、手掌和指甲最为明显。

疲乏无力、烦躁不安、精神不振 较大孩子可见头晕、眼花、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

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如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常伴有腹泻、呕吐等。还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

肝、脾轻度肿大 年龄越小,贫血越重,病程越久,肝脾肿大越明显。

心脏症状 严重贫血的孩子常有心脏扩大,活动后易出现心悸、气急等症状,需要卧床休息,必要时还需要吸氧。

合并感染 最多见呼吸道感染,可诱发心力衰竭。妈妈怎么做

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铁含量虽然不够,但吸收率较高。若不能母乳喂养,可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及时、科学地给孩子添加辅食,先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避免消化不良。1岁的孩子可给予蛋类、菜泥、动物肝和肉末等辅食。

孩子抵抗力弱,要注意预防感冒,如果孩子生病,要注意加强护理。纠正孩子不良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要挑食、偏食,尽量少吃零食,吃饭时不要边吃边玩。

营养搭配要合理,给孩子吃富含铁质、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含铁量高的食物有黑木耳、海带、动物血和肝脏等,其次为肉类、豆类、蛋类和绿叶蔬菜,乳类中含铁量少。

适量补充铁剂。铁剂最好在两餐之间服用,既可减少对孩子胃黏膜的刺激,又有利于铁的吸收。维生素C可使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使其更易被肠道吸收,因此要同时服维生素C。应避免与牛奶、茶或咖啡一起服用,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积极治疗孩子胃肠道畸形、肠息肉、慢性腹泻等疾病,消除慢性失血或影响铁吸收的病因。注意预防

应多了解儿童保健知识,定期带孩子做体检。

在孕期应多吃含铁丰富且易于吸收的食物。怀孕35周以后,可预防性口服硫酸亚铁和维生素C。

早产儿、双胞胎和低体重儿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应及早给予铁剂预防,早产儿要从3个月起补充铁剂。

辅食的添加:如果采用人工喂养,3个月时应加喂果汁水或鲜菜汁;4~5个月时加喂蛋黄、鱼泥或动物血等;7个月时加喂肝泥、肉末、红枣泥等。如果孩子足月生产,那么从4个月起应给他补充铁剂,以加强预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