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力:商业奇迹的底层思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4:55:05

点击下载

作者:李中莹,舒瀚霆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智力:商业奇迹的底层思维

心智力:商业奇迹的底层思维试读:

序一

所有企业老大的问题,都是其心智模式的问题

我在香港长大,因为各种原因,16岁那年便辍学工作。适逢香港经济腾飞的时期,我先后就职于花旗银行(美国)、Levi’s(美国)、Genesco(美国)、Mondial (欧洲)、SEAL(西班牙)等欧美500强企业,参与了他们的地区性市场拓展与发展建设。凭借着如此际遇,我个人在事业上得到不断攀升,担任过香港总经理、泰国总经理、中华区总经理、远东区总经理以至亚洲区总经理等职位。职业生涯的最后三年是在一家香港上市集团公司的主席身边,参与分公司的整顿,流程改革,以至收购合并等工作。我在工商界共33年,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无数,也有过被欺骗、侵占及背叛的惨痛教训。

1995年,我开始投身培训行业,为各种行业的外资、合资企业讲课,同时亦为香港四大商会之一的香港工业总会的6000家中小企业老板们授课,偶尔也会做一些企业顾问,以及企业家们的教练工作。直到2002年左右,因为要全力研发“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一套心理辅导方面的技术)无暇兼顾,才把企业方面的培训停了下来。

到了2011年,我完全从“NLP执行师”及“简快身心积极疗法”两大培训体系中抽身出来,决定认真分析一下当时国内社会当务之急在哪里,以决定下一阶段的研发工作。结果是两大主题:第一个是家庭,第二个就是中小企业。

事实上,不管什么样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因此,无论研究什么样的主题其实都离不开人生、人心这两大命题,这也是为什么我近年来潜心钻研关于“人”的学问的原因。

在我研究的所有学问当中,“系统动力学”体现了我学问的最高境界。简单地介绍一下:

★什么是系统?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意义与目的聚合在一起。

★这个世界是由无数个系统构成,所有的系统都用着同一套法则运作,称为“系统动力”。

★系统动力有三条基本法则。

第一条,恒动、恒变、恒前。

第二条,平衡、稳定、发展、壮大。

第三条,所有的平衡、稳定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完成的。

放眼当下,众多中小企业主经营辛苦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违背了系统动力法则。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大量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中小企业主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工作的勤奋、事必躬亲的打拼而获得成功。开始的时候,他们只不过是希望改善经济条件,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些人凭着一点资源,或者眼光,或者不断尝试,因而走出一个好的局面。

随着市场的日益开放,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中小企业家发现光是勤奋和长时间工作,再也解决不了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的问题。从加工出口到转为内销,加上市场、社会以及政府的要求和监管力度越来越高,再加上新科技、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中小企业家越来越感到无比的困难、辛苦、迷惘和焦虑。

这就是我在2011年观察与分析国内社会所觉察的。我看到在未来几年里,中小企业将面临很多毁灭性的冲击与挑战,很多中小企业将会被淘汰,而市场上又少有能够真正可以帮助它们的学问、方法和工具。

中小企业是每个社会的活力所在。若有足够的、良好的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那么,这个社会的人民就会有愉快、和谐、健康和不断进步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我决定研发一套课程,为这件有重要意义的事尽一份绵薄之力。

细心研究出来的结论,让我自己都吓一大跳:我发觉40多年所用的和教别人的管理理论和技巧,90%以上都不管用了!结合了系统动力学的“企业家心智模式”课程便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的,可以说是我颠覆了自己以前信奉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技术。

国家“十九大”报告所提到的“新时代”一词,是对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人类社会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的事物、新的科技、新的可能性不断涌现,世界各种事物的变化,在速度、幅度及深度上都不断提升,沿用旧的模式去思考及行动已经再无效果。模仿别人怎样做而跟随,不是日益困难,就是再无效益可言。所有这些让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因素,其实都是表面的,真实的因素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心智模式未曾改变,或不愿改变。故此,在“企业家心智模式”课程的开始,就有一张PPT的内容是这样的:

所有企业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所有企业里人的问题都是老大的问题;

所有企业老大的问题都是他心智模式的问题。

舒瀚霆老师是一位商业奇才,除了拥有管理学博士学历的专业背景以外,还在国家、省市、行业等著名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院校担任多项职务,获得过多项全球、全国和行业奖项,有着非常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咨询顾问工作经验,绝对是一位实战型的商业顾问。

我非常欣赏他的务实低调、实而不华、高质量高标准的工作风格和正面积极、乐于助人、有情义、重感情的性格。我俩除了在中小企业运营、管理及发展上有惊人的一致看法之外,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是三观一致、少说多做的。

2017年8月,我和舒瀚霆老师一起创立了“系统动力大学”,这是一所专门为中国的中小微企业家服务的企业家大学,未来将通过线下工作坊、线上直播和社群等方式来为中小企业家们服务。这本书就是我和舒瀚霆老师在系统动力大学推出的实践指导丛书的第一本书。

能够合作完成这本书,我跟瀚霆老师一样,也是非常开心,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本书将能让国内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找到轻松易懂的方法去改善企业的经营及其管理状态。企业老大可以做得更轻松而更加成功,企业团队可以有效地提升连接力,发展出自生力,企业和团队的成员都可以有更辉煌的未来。

两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信息让中小企业家震惊不已,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未来五年里,有一半的行业将会消失,剩下来的行业里的企业,50%~80%将会被淘汰掉,而杀死他们的对手,现在还未出现!这两年里国内社会出现的各种变化,让中小企业无法不担心这些预言成为事实。

我跟瀚霆老师都坚定地相信,若按照这本书里介绍的思维模式及行动指引,每家中小企业都可以生存得更好,发展得更快和更强大。

很感谢瀚霆老师花了这么多精力为我把资料整理好,让这本书能够把我对新时代里中小企业成功经营的理念用文字方式传播。

序二

改变心智模式,道中畅行

社会上的“大师”非常多,李中莹老师与我以往认识的大师们不一样的是,他是那么和蔼、亲切与随和。最初读《重塑心灵》一书的序时,便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的睿智和父亲般的温暖。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相识的时候,李中莹老师就请我共进午餐,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之后的见面,李中莹老师请我吃饭已经成为了常态,偶尔还会给我太太一些手信和给我珍贵的礼物,总是让我有惊喜。在以后跟随他的学习中,我更加发觉李中莹老师好奇如小孩、相处如同事、温暖如父亲,是一个那么真实、那么一致、那么自在的极富魅力的大师。

李中莹老师的课程中,没有太多惊世骇人的口号,只有涓涓如细流的语言,常常不经意间就会让人大受启发。对我而言,他与其他大师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常常会在学员们中间来回走动,有时还会在某组同学身边停留探讨。即使他在台上授课,也不时会听到他对自己“香港普通话”的自嘲。李老师对人的观察可谓入微,无论提问互动,还是正常授课,你总能在一个个不经意的瞬间或被点醒,或被刺痛,或尖叫,或顿悟。

走进李中莹老师的课程时,恰逢我的事业处于转型期。我以往一直做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咨询顾问,服务了很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服务阿里巴巴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中小企业是世界上数量最多、最活跃,又最影响社会经济和国计民生的经济单元。于是,我决定转型,为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咨询顾问服务,让他们通过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创新模式或者创新品类的行业领袖,来激励和影响更多的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为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民众福祉做贡献,从而改变世界。于是,“打造行业领袖”就成为了我以及我所创建的“网盈机构”的愿景和使命。

以我对管理的研究,以及三十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实战和政府经济管理工作经验,在过去为大中型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时,游刃有余和卓有成效。但在转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咨询服务后,我才发现他们极度缺乏财务预算资源、专业人力资源、技术研发资源、品牌知名度资源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我也不得不面对“从飞机加大炮到小米加步枪”的尴尬,同时也感到备受挑战。

李中莹老师的“企业家心智模式”课程和他的系统动力学,给我的事业转型带来了惊喜、震撼、智慧和希望。不仅自己的转型非常顺利,同时,我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服务工作经验,践行李中莹老师的系统动力学理念,创立了“瀚霆研习会”,研发了“瀚霆年度经营顾问”和“瀚霆项目管理咨询”等服务项目,专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打造出了很多业界传奇的案例。

我用自己的亲历实践证明,当中小微企业遇到挑战和问题时,如果用管理学不能解决,就用心理学,如果用心理学不能解决,就用李中莹老师的系统动力学。

我曾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分享时,笑称自己是一个“践人”,一个将管理学、心理学及李中莹老师的系统动力学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和积极应用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我总结过往的所有案例与经验,发展并创立了“瀚霆方法论”(现在已经整理出数百则,后续还在不断地创建),通过快速诊断、快速改变和快速见效的方式,已经让100余家企业业绩倍增和1000余位企业家快速成长,最高增速两年内达到20倍以上。由此,我坚信所有的中小微企业都可以经营更加高效、发展更加强大。

到目前为止,我出版了六本书。2009年,受广东省政府邀请,我为处级以上干部进行培训。当时备课的内容在广东省几位专家的一再建议、鼓励和支持下,于2010年出版了两本书,并且都被列入全国高等院校实践教材。2013年,受香港特区政府邀请,我为香港企业家提供培训的备课内容,深化为后来的传统企业转型总裁班课程,其内容在2015年分别出版了四本书。这次写这本书时的感觉大不一样。在整理李中莹老师的资料时,发现这里没有什么热门的资讯、绚丽的辞藻、惊人的词语、时尚的概念。当你放下以往读管理类或财经类书籍的习惯、标准及理性评判时,体验那些平实的语言,平常的资讯带来的句句戳心的感觉,才能领会到李中莹老师浩瀚渊博的应用心理学的学问,才能领略到一个国际NLP大师的心智启迪的功力。

我时时会不自觉地想起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觉得用这首诗来形容我所整理的李中莹老师“企业家心智模式”资料,以及我亲历的课程现场的情景再恰当不过了。在当前中小企业家们最需要的时候,企业家心智模式的内容就如和风细雨般,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滋润每一位中小企业家的心智。他们在市场竞争和企业经营多重压力下,能够在这里找到一条通往轻松满足成功快乐,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每一位中小企业家通过心智疗愈后,能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和力量,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道中畅行,迈向美好的明天。

为了给中小企业家们呈现李中莹老师的学问在企业中的实践及运用,我除了通过正文的形式以外,还接受系统动力大学首席运营官侯士忠老师的建议,在书中的部分章节,用一些“瀚霆实践”和“瀚霆方法论”的内容小贴士的方式,分享我在自己经营企业和服务客户企业过程中的一些案例或方法,来抛砖引玉,启发我们一起思考。读者还可以即时扫描书中某些内容后面附的微信二维码与我们进行互动探讨。

本书是系统动力大学出版的第一本书,我又是跟随恩师执笔著书,但书中“瀚霆实践”和“瀚霆方法论”的部分内容是来自我所创立的“瀚霆研习会”。“瀚霆研习会”是我实践李中莹老师系统动力学的一个企业家成长社群,目前有八成以上的会员是李中莹老师的学生。他们在我的带领下一起应用李中莹老师的系统动力学,研习如何站在未来经营当下,共同成长精进。我非常期待在本书再版时,系统动力大学已经有很多自己的成功案例。我是系统动力大学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导师,我非常有信心。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恩师李中莹老师的信任与邀请,感谢我的助理团队邓袭芳、陈泓伊、魏婧华、蔡昌鹏等同仁,以及瀚霆研习会会员及我以往所服务的那么多优秀的管理咨询顾问客户。我还要感谢系统动力大学的侯士忠老师及其同仁们,因为有你们,才有这本书。

最后的最后,就是衷心祝愿各位企业家们收获轻松满足成功快乐的事业与人生!第一章发现心智模式一、幕后的操纵者

在企业里,问题有诸多。然而,所有企业里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所有企业里人的问题都是老大的问题,所有老大的问题都是他心智模式的问题。

何谓心智模式呢?心智模式就是对待事情的态度的惯性模式。心智模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人的思想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例如,某书中的一则资讯:

2013年9月,有人预测并提醒移动电源行业,小米要杀进来了!该行业的反应:我们的行业很特殊,一款铝合金外壳、6000毫安的移动电源,售价也要199元,小米进来也会被秒杀!

2013年底,小米移动电源推出,铝合金外壳、10400毫安,售价69元。所有移动电源公司哭了。

2014年4月,有人提醒插线板行业,互联网要杀入插线板行业了。该行业回应:我们的行业太特殊了,要杀进来不可能。

2015年3月,小米生态链公司(青米)出品了3插孔、3USB插线板,售价49元;后来奇虎360也推出3插孔、4USB插线板,售价59元,公牛等插线板企业蒙了。

2014年5月,有人提醒南孚总部高管,如果互联网杀入电池行业,他们是否已经思考如何应对。该企业回应:我们的行业真的很特殊,不可能。

2015年10月,小米推出彩虹电池,10节仅售9.9元,价格骤降一半多。

……

这种认为“我们的行业很特殊,不可能”的观点就是心智模式的具体呈现。心智模式示意图

心智模式是存在于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对事物所抱持的固有看法。心智模式是不易被察觉的,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与情绪模式。当你认定某人是坏人又不得不与他打交道时,你的第一反应便是如何保护自己,以免遭受伤害。事实上,无论你内心有何种想法,都是基于认定“这个人很坏”,而随之怎么说、怎么做,都是以所认定的这点为基础。可见,心智模式以一种不被察觉的方式,决定一个人面对或处理事情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与情绪模式。

心智模式操控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而思维模式操控一个人的言行模式。人的思维模式是有意识的,可察觉的。举个例子,当你外出见客户时,你通常会思考该和他谈论些什么话题,对他做些什么事情,以确保是恰当的,这就是思维模式--通过“想”决定如何“说”与“做”。

心智模式还操控一个人的情绪模式,情绪模式影响人的声调与身体语言,并对事情的效果起到决定作用。也许你经历过这样的一个情况:有个人从你身旁经过,匆忙间不小心打翻你手中的一堆书籍,而他却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跟你说了声“对不起”敷衍了事,你心里自然是觉得不舒服的。当他意识到你的不满时,却抛出一句“我都说对不起了,你还想怎样”,试问此时你的感受是不是会更加糟糕?事实上,彼时对方说“对不起”这个言行并无效果,决定效果的不是“对不起”这三个字与说“对不起”这个行为,而是对方说它时表现出的声调与身体语言。假如对方能用缓和、真诚的语调与稍微屈腰的姿势说出“对不起”,你势必会欣然接受他的道歉并愉快和解的。因此,真正操控效果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模式。

心智模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与情绪模式,即在面对人、事、物时,如何思考、行动,并达到何种效果。对于企业家也一样,事实上你的心智模式已经操控了你怎么想以及当时的情绪,也许你还未察觉,也许察觉了却不知该怎么做。当你发现企业中很多问题重复出现,包括团队难管、人才难找、经营不善、盈利不佳等问题时,也许该意识到可能真正的问题在于你的心智模式。因为无法觉察,无法通过意识去进行思考,所以说不出来,但实际上它已经操控了你的内心。谁在影响你做出正确的判断

心智模式形成的原因与要素纷繁复杂,源自个人发展与成长各个阶段的经历,与个人生活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的程度、宗教信仰、接收的资讯与知识等紧密相关。人们对心智模式塑造的过程也许莫衷一是,可对心智模式所呈现的方式,却有着非常相近的看法。在我看来,心智模式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判断模式和动力模式。

思维模式指的是一个人看待人、事、物的角度、维度与方式,它决定着个体的言行。举个例子:企业中的两位员工,面对突然被加派的任务。其中一位员工习惯消极的思维模式,认为公司在刁难,故意加派任务增加其工作负担,故解读为“压力”,于是消极应对工作;而另外一位员工生性乐观积极,认为这是公司对其工作能力的肯定与认可,将临时加派的任务看成“挑战”与“机会”,因此反而干劲冲天。可见,心智模式决定思维模式,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人事物的认知,就如同一个“滤镜”,决定一个人能“看到”什么,是压力,还是挑战。如上述例子所示,具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时,所得出的结论与所产生的行为,往往是迥然不同的。

判断模式,即一个人对其思考对象,如人、事、物等,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断定的习惯。判断往往基于信念,信念是所有判断模式的基础。

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也就是来自说话者大脑里认知的世界,即主观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或没有行动的理由,是解释和支持变化或没有变化的理由,是对于这个世界各种关系的主观逻辑定律。对很多人来说,信念也就等于真理--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对信念的拥有者来说,更准确地说,是对这个人内心的运作系统来说,信念是绝对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难看到,一个人在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往往伴随着“是/不是”“有/没有”“可能/不可能”“做成/不能做成”“可以/不可以”“等于/不等于”“应该/不应该”“因为……所以”等绝对性的语言,或者描述事物时带有肯定的语气。

例如,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是天意,没有办法!”“这个任务我能完成!”“这件事你应该听我的!”

信念是如何影响我们做出判断呢?我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句话便是最佳的诠释。信念是本人认为世事应该是怎样的,可真理却并非真的如此。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将主观信念和客观真理区别开来。当一个人本着某种信念时,他便会像被蒙蔽了双眼,做出可能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也就是说,信念具有局限性,或是限制性。

你也许听说过“Flat Earth Theory”(地平论),这是一群自称“Flat Earther”(地平者),即“相信地球是平的”的人做出的论断。这些人大多相信地球的形状就如同一个扁平的盘子,以北极为中心,南极洲则是环绕在地球外围的一座冰墙,防止人类从这个平地延伸的“地球”掉落下去。他们甚至为印证自己的判断,大肆批判“地圆说”是伪科学,地球的球体照片不过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糊弄大众而伪造的。

当一个人坚持某一信念的时候,是看不到也听不到不符合这个信念的东西的。即使看到了听到了,他也会为坚持这一信念,扭曲事实,做出错误的判断。能够把主观信念和客观真理区分开来并且认为它们是两回事,便是一个人已经达到一定智慧水平的认证。

除了蒙蔽客观真理这一弊端,信念的限制性还操控一个人的成败苦乐。人接受生命,就有权利去追求:接受、尊重、爱;更多轻松满足,成功快乐;幸福人生;系统更平衡、稳定、发展、壮大。然而,很多人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充满被别人否定的体验,积累下来,就形成了限制性信念,使一个人无法朝上述方向发展,无法获得生活过得更好的机会,无法拥有更好的明天的可能性。限制性信念是轻松管理的头号敌人,让企业家在面对事情和问题时,内心做出的判断往往是“不(能/可能)”“没(有办法)”“难”。

有这些信念的人,常常试图用冠冕堂皇、不易辩驳的虚泛言语合理化自己的“不作为”(例如“应该知足”“安分守己”“做人不可以那样”等)。这些虚泛言语只会让人把注意力放在无能为力和没有效果的地方。事实却是,每个人,只要有生命,我们总是有能力使自己更成功,同时使其他人、事、物更好。但凡成就大事的人士,都是允许自己有梦想,认为自己“能”“可以做到”,都是从思想上突破开始的。

动力模式,即人的内在驱动模式,指的是一个人习惯于受什么驱动。事实上,每个人都被他的价值观所推动。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比如在这件事情里什么最重要、这件事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或者凭这件事我可以得到什么。我常常喜欢引用弗洛伊德的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可见,价值是做与不做任何事的原因。因此,想要推动一个人,须先了解他的价值观,即他在乎一些什么样的价值,并想办法在他要做的事情中增添这些价值。

任何一件事给我们带来的价值都不会仅有一个,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罢了。这众多的价值里,是有着轻重缓急之分的。通常,我们会放弃一些较低的价值而成全一些较高的价值,在抉择上,我们是凭借价值的高低进行取舍的。

所有事情带来的价值中,既包含正面的(心中想要的),又包含负面的(心中想要避开的)。它们按价值的正负和轻重,在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排列:从最想要的正面价值到最轻微的正面价值,到轻微的负面价值,再到最不想要的负面价值。

如果一个人有清晰的价值观,那么处理事情与做出决定时便能干脆利落,否则会犹豫不决。不过,在一些情况下,即便我们对一件事的价值观有着清晰的轻重排序,仍会出现困扰,这是因为在意识和潜意识里事情的价值常常是不同的。

例如,一个员工老说是为了金钱工作,可当他已经拥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时,仍然感觉不开心。经过引导,他才明白内心即潜意识其实是极其需要上级的肯定,并且渴望得到学习的机会。可见,在他的潜意识中,是视上级的肯定与学习机会为高于金钱的价值的。

这说明,人的需求是有两层的:表层需求与深层需求。表层需求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需求,如物质和金钱,还有行为上的需求,如技能提升、良好的感觉;而深层需求有责任、原则、成功快乐、信念(应该这样)、身份(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意义(我的人生为系统做出了什么贡献)。理解层次示意图

要推动一个人,必须搞清楚其表层需求与深层需求,找出他最注重的价值。当所有关于推动、激励人的方法,都是运用价值观的方法,在这个人要做的事情上增加他所注重的价值时,那么他便会对那件事情有兴趣,会自动、积极和认真地去做。凡是重要的事情就一定做得很辛苦吗

中小企业对社会、对国家都非常重要。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太多的经济学研究解释这点,这里就不赘言了。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至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系,我认为中小企业的贡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回看中小企业走过的40年,实属不易。改革开放之初,庞大的创业者寻找各种创业机会并谋求发展,一路淘汰了很多人,但更多的,而且越来越多的成功创业者把自己的事业建立起来并且越做越大,一小部分人甚至闯入了世界500强。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其经营能力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来了很多新科技、新经营模式的出现,以至整个社会从工商业、农业到人们的生活习惯,到处都出现颠覆性的改变。传统经营理念及方法都失去了效果,中小企业在惊涛骇浪中挣扎,未来充满未知数。

如此形势下,不知道从何时起,社会上有了一个信念:有意义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就必须要做得很辛苦、做得很艰难。渐渐地,人们的焦点不是放在“意义、重要”上,而放在了“辛苦、艰难”上。若两者有得选择,人们甚至直觉地选择后者,似乎不辛苦、不艰难就没有意义,不重要了。

他们口中还是不断地诉说着那些意义如何重要,但那只是“幌子”--让他们能够抵挡别人的劝说,让他们能够坚持继续辛苦艰难下去而已。

如何证明我说得没错呢?只要看看他们所做的事情有没有他们希望的效果。当企业家“越做越感到疲惫无力,距离成功快乐也越来越远,口中还有一大堆道理,坚持这样做才是对的”时,还能找出一大堆环境因素、外界人事物如何不配合的借口。至于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与人、事、物的情况下,有人能取得成功?他们就会拿出最后一件法宝:别人运气好,我不跟人比较,我只管做自己的事。

其实他们唯一欠缺的运气是:不愿改变一下思维的方式,不允许自己考虑无须辛苦,可以更轻松更有满足感的不同做法。一方面不甘平庸,另一方面却维持平庸,重复一个旧的、无效的模式。

我坚信:人生里的任何事,都可以得到成功快乐,同时过程可以做得轻松满足,企业管理也可以。你今天就可以开始允许自己,从一个信念开始,相信既然这个企业对我很重要、很有意义,我肯定可以做得更轻松、更有效果、更开心,同时更成功。我们只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推动正确的行动,就会拿到想要的效果。二、三个“看待”关乎行动和效果

所谓企业家心智模式,可归结为三个问题: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

★你如何看待你自己?

★你如何看待有关的人、事、物?

★你如何看待问题?

★你如何看待自己

☆你本人的能力、优点与局限是什么?

☆你是企业的老板,“老板”是什么,该怎么做?

☆你是团队的领袖,“领袖”是什么,该怎么做?

☆你如何看待你与每个员工的身份定位与关系结构?

☆你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行业、社会、国家里,你的身份定位及“三观”如何?

☆……

★你如何看待有关的人、事、物

☆你如何看待团队和员工?

☆你如何看待顾客?

☆你如何看待供应商、合作企业和服务提供者?

☆每天的运营对你来说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业绩目标、盈利目标?

☆你如何看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你如何看待企业的转型、升级?

☆你如何看待团队绩效?

☆你如何看待市场营销?

☆你如何看待企业的商业模式?

☆……

★你如何看待问题

☆你如何看待每天运营中出现的非常规情况?

☆你如何看待员工的失误、抗拒、能力不足?

☆你如何看待顾客的满意度、投诉、要求?

☆你如何看待对手的竞争手段、行业中的竞争压力?

☆你如何看待产品的质量、产能瓶颈、服务标准等问题?

☆你如何看待企业的资源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不明晰?

☆你如何看待所有给你压力,让你焦虑,想不出解决办法的事情?

☆……

企业中的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你看问题的态度才是问题;企业中的问题本身并不复杂,复杂是因为站错了位置。

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和创造什么样的效果。新时代中小企业家们假如不在上述三点上提升,而只是强调管理技巧,是无法解决今天很多企业中的问题的。三、系统动力与新时代企业家心智模式

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企图做两件事:

第一,解释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找出一个人如何在这个世界可以活出更好的一生。

我的学问不研究宗教政治,不谈鬼神,不谈前世来生,兴趣只在于研究如何可以活得轻松满足成功快乐。我的使命就是:传播好学问,幸福更多人!

我认为好学问必须符合三点--“我好、你好、世界好”。光是符合第一点、第二点的“我好、你好”不能称为一门好学问,如同我们看到的贪污腐败等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双赢的,但却是不当、不可推崇的,因为它不符合“系统好、国家好、世界好”这一准则。所以,好的学问必须教会人从更高的角度,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看待事物。

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找到幸福满足,吸毒不就可以了吗?吸毒的时候人的状态是非常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可是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对这个人来说,他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一个系统,而吸毒是没有未来的。

可见,做到“三赢”,还需考虑到系统,而我的学问--系统动力学,就是这样产生的。

新时代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必须是与系统动力相符合,具备“三赢”意识,十分关注系统的心智模式。不可不知的系统动力

要了解系统动力,需先了解什么是系统。

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系统构成的。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意义与目的聚合在一起。每个系统里面会有无数更小的系统在运作,同时,每个系统又在无数更大的系统中运作,所有的系统都用同一套法则来运作,称为“系统动力”。

过去我们主要谈论意识、潜意识或理性、感性这两个层面,而在系统动力当中,多加了一层--系统,我把它们称之为“三层世界”(即物质世界、心理世界、系统世界)。在第三层的系统世界里,更关注人与人、事、物之间的关系、连接与平衡,并且十分关注未来,认为人是应该不断朝未来前进的。

企业同样是由“人、事、物”组成的一个系统,里面有无数“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事与事、事与物、物与物……”的系统,同时又隶属于无数个“人、事、物”的大系统。以往管理学的核心是在研究“事”,如技术、目标、流程、制度、规则等;心理学的核心是在研究“人”,如潜意识、情绪、感受等;而系统动力学,核心是研究“人、事、物”的深层次系统连接、系统平衡、系统序位、系统赋予的角色、系统的有效延续等。

试想一下,你的企业平时召开会议,焦点是否总是聚集在过去发生和当下存在的问题,而忽略未来?当谈论过去和当下,就没有时间留给未来,就没有想过企业日后的发展延续,也就意味着没能给系统这一层足够的关注。

在企业管理中,与员工沟通时,你是否想过自己的身份定位?你是否总是习惯与下属沟通时端着高高在上的“企业老板”这个身份,而同时又苦恼员工不配合工作?事实上,改变人在系统中的距离、高低、序位都可以改变关系。当站在系统层面看待问题时,很多事情会变得容易简单。假如老板能在谈话的系统中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员工的支持者与合作者,那么沟通效果将会有非常大的不同。事实上沟通的时候,你在内心里认定对方的身份是什么,决定了你对他的态度和说话行为模式,同时决定了沟通效果。很多时候,回到自己的身份定位,往往会带来关系的改善。

如果我们只从意识、潜意识或理性、感性看问题,我们就会只把关注焦点放在单独的个人身上。然而,人要活得轻松快乐满足,必然是要跟其他人、事、物相联系,相组合而成一个系统的。因此我们在看问题时,只有充分考虑系统这一层,才能看到人生的完整性。

人不能单独存在,人必然存在于系统之中。只有从系统层面看待、分析问题,事情的意义才可能凸显出来,而问题也变得更易呈现。当然,我们需要在理性层面上用“对或错”的标准来防止违法、不道德的事情发生,但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或错”,而需穿越对错看效果,效果往往是由人的潜意识的感性层面决定的。最后上升至系统层面,看事情有没有意义。这便是从系统动力看待事物的意义。我们都活在“三层世界”

系统动力学认为,世界由三层构成,我把它称之为“三层世界”,即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系统世界。三层世界内容简表

物质世界,即人的意识、理性所反映的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这一层看待事物时,我们往往讲道理、分对错。很多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便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他们相信管理企业得用理性。所以你会发现,当这些企业家们谈论起管理时,方法、技巧、流程是一套又一套的,即使不管用、没效果,仍然坚持。这种唯物的心智模式,简单地认为人类对世界的数学认识和理性认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

事实上,我们所置身的世界,除了有我们外部感官所反映的物质世界,还有我们内部的世界,也就是心理世界。

心理世界,即人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在这一层看待问题时,我们会关注到人的情绪与感受。没有心理世界,外部感官所获取的信息,充其量就只能是一堆信息罢了,而不能得到有效梳理,让信息往恰当的地方流动、安置与利用。相比意识的被动,即受头脑控制,潜意识更加敏锐与灵动。懂得从心理层面看待问题的企业家,会开始意识到做好管理,还需关注到人的内心。

心理学家罗杰·布朗斯维克说:“人们的抱负、梦想和自我都会在工作中流露出来,尽管大家都表现得好像这一切与在公司的行为无关。其结果就是存在大量不愿被承认的情感噪音,对工作造成极大损害。”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关注员工的心理世界,有助于避免企业家在工作中把焦点放在对与错,而开始真正关注人,并从中找出有效解决的方法。

系统世界,即人所在的系统,以及系统所赋予人的身份和角色。事实上,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快乐,就是往高处走,最大程度地提升自身能力,获取更高级别事物的资讯与知识。假如他的心智只停留在第一层(物质)世界,稍微好一点第二层(心理)世界,那么他就只能获得意识或者潜意识层面的知识,发展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能力,无法得到更大的、关于系统层面的能力。这对一个企业家来说将是非常遗憾的。

新时代中小企业家必须培养起新的心智模式,认识世界的结构有层次之分,并学习用第三层世界--系统世界--看问题。

我们同时活在三层世界,因此需要培养起用三层世界看待问题的心智模式,单看任何一层都不全面,都有欠缺。

企业管理中处理问题也是如此。比如,面对不知是否要让有很多年交情但经常出错的员工离开的抉择时,可从系统层面进行分析。解决好他的离开问题对企业未来有什么意义,是否他的离开会让整个团队、企业发展得更好?当确定他的离开会更有意义时,还可将该员工介绍到其他公司,甚至与其合作的公司。这样一来,既发挥他的个人优势,又不会伤害公司的利益和彼此的情谊。这就是从系统层面进行考虑,才找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向。

我们同时活在三层世界中,既要考虑对错,又要考虑心理状态,更要考虑在有关系统中的关系是否足够好,人如何在世界中活好一生。当一个企业家能站在较高层面上理解事物时,他就能照顾全局,更好地解决问题。新时代所需要的三层思维模式

系统动力主要有三条基本法则:(1)恒动、恒变、恒前。(2)平衡、稳定、发展、壮大。(3)所有平衡稳定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完成的。

所有系统都用着同一套运作法则。

系统动力的第一条法则:恒动、恒变、恒前。所有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动,并且是无序非规律地变动,同时只有一个方向--向前。也就是说,变动是无法停止,也不能倒退的,就如同人无法回到过去美好的时光一样。你可以创造新的美好时光,但不能够保持,或者停留在过去美好的时光。

光用“动、变、前”三个字,就可以解释很多企业的问题。但凡任意一个面临困难、问题的企业,几乎都是因为维持一个旧的、无效或者曾经有效的模式。事实上维持旧的无效的模式,已经违背了“动、变、前”这条基本法则。

实际上,我们的辛苦和艰难,往往就是来自于“不要动”,期望所处的状态最好是维持在一个最好的状态中。可是,每个人的思维、身体的状态都是不断变化的,外部条件也是如此,怎么可以“不动”呢?

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企业家每年循例定目标,然后按目标来展开新一年的工作,以求达到目标。可你是否有想过,要做到目标如计划中的100分,很多时候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在你定下这个目标后的每天每时每刻,所有这些条件、因素、拟定目标所用的资源全部在变。换言之,这个目标只有在定下的那一刻,它才是最好、最恰当的目标,而之后都不是了。然而,很多企业家的心智模式是:不管现实情况如何变化,依然坚持要达到所定的目标。

举个例子,你定的团队业绩目标是今年比去年增长30%,结果团队增长了50%,这样是否意味着你该大力嘉奖了呢?可你是否想过,假如你所有的对手中最糟糕的一家都增长了80%,而你才增长50%,此时因承诺而做嘉奖,想必你内心是不愿意的吧?或是反过来,你定下目标为增长30%,但团队只做了12%,这时是否意味着团队应该接受惩罚呢?但假如你发现所有的对手中最厉害的一家都只增长了8%,其他很多竞争对手还出现了负增长,实际上你的增长率已经是行业内最厉害的了,你还会惩罚团队吗?

可见,很多中小企业家都习惯于定下目标,为了达到目标而做,却缺乏关注系统的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效果往往不理想。

系统动力的第二条法则:平衡、稳定、发展、壮大。所有的系统都是在不断变化,并朝向平衡、稳定、发展、壮大的方向。无论是人、家庭,抑或企业,乃至国家,都是如此。并且,所有平衡、稳定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完成的(第三条法则)。

新时代中小企业家必须看到企业一切工作目标的达成,总是会不断地经历不平衡、不稳定的过程。就如同走路,我从一头走到另一头,表面上看似平衡,但当我逐渐放慢速度,你可以看到其实每一步都是不平衡、不稳定的,而正是这样的不平衡、不稳定推动着我往前走。

事实上,任何关系的发展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实现的。比如,新认识的朋友请我吃饭,我心怀感激,也请他吃了饭并送他一本书。朋友觉得欠了我,又送给我两瓶酒。关系就是这样一点点发展起来的,而不是我请你一顿你请我一顿后,互不相欠,又回到原来的平衡点。可见,绝对的平衡稳定是很难推动关系发展的,发展就是在这种不平衡、不稳定里面才得以实现的。

企业发展也一样,无论是目标的实现、项目的推动,还是与客户关系的建立,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中达到平衡稳定的。因此,现在的中小企业家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避免力求保持企业平衡稳定的心智模式。

21世纪是科技和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家们之前的一些思维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是,结合理性、感性、系统的三层思考模式。

我认为,新时代企业家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兴趣不仅仅限于获得物质收益,同时满怀梦想与热情,投身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通过他们,让更大的系统--社会、国家、世界--变得更美好。事实上,人都是有意识地利用信念去决定变得更有激情、更有决心、更有创造力的,也由此,转化成了一个人的动力、灵活性与专注。新时代的企业家要有渴望成功,并坚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信念与定力,同时兼备使命感与“三赢”意识,能站在更高的系统层面看问题。拥有如此心智模式的新时代企业家们,不仅能够吸引、鼓舞到那些拥有同样愿望、使命的人合作,推动商业的健康运作与发展,同时对这个社会、世界未来的发展起到先驱作用!

本书将从企业涵盖的五大方面的心智,对企业家心智模式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这五大方面的心智即企业家的团队心智、企业家的运营心智、企业家的赚钱心智、企业家的发展心智与企业家本人的心智。(1)企业家的团队心智,深究不过就是如何看待团队能力问题与管理问题的心智。

团队能力问题与团队管理问题的产生不仅与企业管理者的心智模式有关,同时也与团队的心智模式紧密联系。团队能力不足,要么是管理者没有正视HR部门的重要性(找企业未来需要的人),要么就是忽视培训部门的作用(提高团队能力)。

对于团队管理,企业管理者应改变从前认为“员工就是要管”的理念,将今天的事交给团队去做,自己负责企业的未来。(2)企业家的运营心智,指的就是企业家看待企业生产经营运作问题的心智。

中小企业家在运营企业时,传统的心智模式是在企业内部关起门来思考如何“生产产品和销售产品”。而在互联网时代,他们需要改变心智模式,转为“基于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把焦点放在“与客户建立关系”上。

事实上,中小企业的顾客只求精准不求多,假如企业家能调整自己的运营心态与理念,做到“只做我能做的”,并不断地灵活变化,便能够获得轻松成功。(3)企业家的赚钱心智,即企业家如何看待企业盈利问题的心智。

通常,企业管理者们的心智模式使得他们习惯于把赚钱当成企业目标,并因此把所有的赚钱压力都加于销售团队身上。这种心智模式所带来的后果不仅仅挫伤团队积极性,造成销售人员采取不当销售手段,还会使得企业内耗严重,并且丧失消费者信任。

事实上,只有当管理者明白赚钱只是结果,而不能是目标,并把关注点放在为消费者创造价值,通过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和预算管理时,方才可能实现“赚钱”。(4)企业家的发展心智,也就是指企业家如何看待企业未来的心智。

许多企业管理者们习惯于兜售企业过去的成就,而要想让企业走向未来,实现继续发展,就必须找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机会,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到“往外看”--把握形势,“往内看”--了解自身优势,从而在看到机遇与可能性时能够牢牢把握住,让企业顺利步入未来。

同时,还需具备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一种前瞻性思维,是对一个企业进行系统性思考、关注企业未来,因而关注长期发展目标的确定与实现的思维。传统的企业管理者是用过去决定未来,现在则要求管理者们扭转过去沿用的心智模式,建立起战略思维的神经网络,用未来决定现在,才能真正为企业找出一个最好的未来,并且找出通向这个最好未来的那条路。(5)企业家本人的心智,也是指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心智。

如我在前文所说的,企业里的所有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所有人的问题都是老大的问题,所有老大的问题都是他心智模式的问题。

作为一个企业老大,假如他无法拥有让其成功的、有效的心智模式,那么无论做什么,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新时代中小企业家必须从拥有坚信自己能成功,认为自己有成功的资格的心态开始,在经营企业中灵活变化,走出一条“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强”的道路。

可见,企业经营中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是与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密不可分的。何种心智模式,决定着企业家们采取何种方式面对、处理问题,以及产生何种效果。

因此,新时代中小企业家们要想在经营企业中获得轻松满足、成功快乐,那么就从具备轻松满足、成功快乐的心智模式开始吧!【瀚霆方法论】

当企业遇到问题或挑战时,用管理学不能解决,就用心理学,用心理学不能解决,就用系统动力学。瀚霆方法论就是融合应用这三门学问,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的理论。1.“瀚霆方法论”的形成

何谓方法论呢?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瀚霆方法论,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问题后“怎么办”。

1986年,我参加工作,通过打造优质产品,三年内让一个偏僻山区的地方企业连创地优、省优和部优,填补省市及地区多项企业发展空白,又充分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将农民转化成高效的企业工人;20世纪90年代初,我运用各项战略管理分析工具进行可行性研究,顺利为三峡移民工程材料生产制造项目立项,成为省市地方的标杆项目;南下广东服务外资企业,通过流程改造、组织变革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绩效,被集团董事局认可为在大陆投资十余年来,遇到的最优秀的高管;迈入21世纪后,先后负责或参与了战略规划、营销企划、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服务,硕果累累。30多年来,我通过管理学的理论结合实践创新,创造过无数经典成功的案例。

管理学以绩效为本,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成为了超越资本和劳动力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把人当机器”的科学管理理论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与需求。心理学以人为本,人是绩效的基础,我开始探索与运用“以人为本”的心理学,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及其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我把构造、机能、行为和人本等心理学流派的核心理念与管理学相结合,进行实践创新,创造与发展出来一系列的应用工具,比如战略单品、产品望远镜、客户画像、总裁特质、价值主张、品牌五觉、营销闭环等,成为中小企业快速诊断、快速改善、快速见效的实用工具。特别是接触和学习NLP(神经语言程序学)后,我开始把理解的六个层次运用到企业全息诊断中去,运用检定语言模式来帮助企业家寻找问题的根源,运用智慧语言工具帮助企业寻找更多的可能,当然还有完形、催眠、萨提亚等在企业的团队管理、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市场的营销策划中的应用等。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学与心理学相互补充。不可能单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管理现代企业,同样,也不可能不顾人的因素而只依靠科学理论与统计方法来解决新时代企业中的重大问题。

尽管如此,我在大量中小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服务的实践中仍然发现,即便结合了管理学与心理学,还是有很多事情办不到或无法实现,甚至背道而驰。特别是企业家们,会觉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时候如顺水行舟,事半功倍,有时候又如逆水行舟,事倍功半,备感吃力。直到我接触了李中莹老师的系统动力学,很多迷茫与困惑逐渐清晰明朗,有些问题与挑战迎刃而解。

比如,面对产品,瀚霆方法论首先会从“物质世界”用管理学分析,如产品定义、功用性能、渠道价格等维度;其次会从“心理世界”用心理学分析,如客户痛点、情绪感受、服务体验等维度;然后会从“系统世界”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如系统连接、身份序位、整体平衡等维度;最后融合以上三层世界进行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的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案。

管理学和心理学好理解,举个系统动力学的例子吧。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当时的王老吉迅速向地震灾区捐款1亿元,引发强烈反响。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民众受灾,感同身受,王老吉的行为受到了隶属于中国这个系统的成员——中国民众——的认可、支持与赞赏,于是有了“买断王老吉事件”。这就是系统的动力。

以前,我觉得我的方法像是散落的珍珠,散发着光芒却无法成为一条美丽的珠链,而李中莹老师的系统动力学,及其对三层世界的表述和系统动力三条基本法则的归纳,便好像一根线似的把我散落的珍珠穿了起来。而我遵循着三层世界的纵向维度以及三条基本法则的横向维度,在管理学、心理学和系统动力学这三层世界之间,从有界到跨界再到无界,融会贯通,自由行走,我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形成了体系,构成了我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应用的“瀚霆方法论”。2.“瀚霆方法论”的应用

瀚霆方法论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

即使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也不相同。一个成熟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市场、产品、用户、品牌等四个不同的周期,用企业不同发展周期的动力驱动企业在不同发展周期的发展。由此归纳总结为四大驱动模式,即市场驱动模式、产品驱动模式、用户驱动模式和品牌驱动模式。(1)市场驱动模式,就是为满足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而形成驱动的一种模式。我们所有的企业都是基于市场需求而启动或创业的。有的市场需求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衣食住行;而有的市场需求是隐性的,需要通过创新来激活并满足,比如说iPhone、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科技产品。

企业为需求而生,市场被创造出来后,就会出现很多竞争者。当市场竞争充分的时候,企业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这时企业必须谋求新的发展,一种发展是再去寻找新的市场领域,不断重复市场驱动模式;而另一种发展就是由市场驱动模式进入产品驱动模式。(2)产品驱动模式,就是企业通过打造某项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优势,占领消费者心智而形成驱动力的一种模式。企业要与竞争对手区隔开来形成竞争优势,就必须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此时需要聚焦资源,打造某项服务或某个产品系列,且不断迭代,创造和发展消费者更深层次的需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当差距越来越大时,就有可能遇到天花板或者其他的发展瓶颈。这时就要进入用户驱动模式。(3)用户驱动模式,就是满足庞大的用户群体不断衍生出的新的需求而形成驱动力的一种模式。当企业通过某项服务或某个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客户的良好体验和口碑传播,迅速聚集大量的用户资源之后,通过与用户互动,为用户创造价值,让用户感受到温度,与用户真正形成一个基于某项服务和产品的独特价值主张的新系统时,企业就会由于用户的需求衍生出更多的产品系列,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时就要进入品牌驱动模式。(4)品牌驱动模式是由消费者通过消费和体验之后,对产品或服务及其独特价值主张,产生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而形成驱动力的一种模式。品牌驱动模式就是要多曝光,不断重复自己的价值主张和兑现对用户的承诺,并进行品牌传播,占领更大市场。通过迭代服务和产品来保持消费者的忠诚与追随。当在某领域,某品牌达到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美誉度、用户忠诚度、产品溢价能力之后,就要到新的市场去拓展新的领域,即螺旋式上升进入其他驱动模式。

四大驱动模式中,市场驱动模式是在市场不平衡的环境下走向平衡,产品驱动模式是在平衡之后进而稳定,用户驱动模式是在稳定之后进而谋求更大发展,品牌驱动模式是在发展到一定量级的时候而壮大的标志。这正体现了李中莹老师系统动力学的三条基本法则:“动、变、前”,“平衡、稳定、发展、壮大”,以及“所有的平衡和稳定都是在不平衡、不稳定的过程中完成的”。四大驱动模式示意图

我的顾问客户“涟影职业女装”就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创始人林玮隽、林育香夫妇,发现了职业女装这个具有潜在需求的市场,并且找到了一款蓝条纹衬衫,连续畅销三年。这就是市场驱动模式。

当我开始为他们提供经营顾问服务后,迅速提炼这款蓝条纹衬衫的畅销元素,提出“空姐范”的概念,打造了房地产销售行业的职业装,两年时间不增加任何资源及投入,业绩翻了20多倍。这就是产品驱动模式。

随着产品热销,企业拥有了庞大的用户,而通过与用户互动,为用户提供更高价值的服务,形成了非常高的复购率和口碑传播度,与用户之间建立了非常深的连接,形成了“空姐范”这样一个新的消费群体、消费部落和用户系统。同时围绕职场女性的状态,我们又提炼了“让工作更快乐”的独特价值主张。这就是用户驱动模式。

渐渐地,“让工作更快乐”的“空姐范”在用户心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日益提升,不到三年就提前实现了我们当初提出的“成为职业女装领袖品牌”的愿景和使命。我们开始推出更多、更丰富的各类职业服饰系列,满足职场女性不同的职业着装需求。这就是品牌驱动模式。

四大驱动模式的顺序,是灵活而非机械的、刻板的,要基于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不同的行业环境等灵活运用。

瀚霆方法论的四大驱动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是通过科学技术型创新、模式结构型创新、用户中心型创新和流程效率型创新等四大创新实现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