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天子南唐李煜(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19 06:40:28

点击下载

作者:代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才情天子南唐李煜

才情天子南唐李煜试读:

前言

我也不知为何要写李煜,他是帝王不假,但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众多,数不胜数,但他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帝王。在才艺上能跟李煜媲美的只有后来的宋徽宗赵佶,但宋徽宗的才情远远不及李煜,在文学成就上更加没有可比性。

最终让我有毅力完成《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这部书主要有两方面的动力,一方面是李煜的那几句诗词打动了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还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为词帝的李煜他的遭遇是可悲的,亡国并非他所愿,只怨他无能,哪个皇帝都不希望祖宗江山毁在自己手上。另一方面,李煜的确有着太多的苦恼和困惑,他的一生极富传奇和悲剧色彩,他除了本性好色外,还算是位仁义之君。他虽然阴差阳错当了国君,但那并非他希望的,他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他不喜欢争权夺利,身边的政敌把他当对手,一个个挤兑他,他始终显得那样大度,不予计较,甚至逃避,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不想当皇帝的帝王之一。在我看来,这或许才是男儿本色,李煜他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有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但不是当皇帝。突然有种想为他立传的冲动,这种感觉很奇怪,很突然,也许我跟他有着夙世缘分吧,为他立传似乎成了我不可推卸的使命。

就这样,没有任何理由地写起李煜来,很快在电脑上敲了几万字,兴头正高的我终于在三个月后完成了这部长达十几万字的书稿。我给李煜立传虽然只是偶然决定,但其实我已经在心里酝酿了很久,不然也不可能一气呵成。我的才华有限,不知道能不能写好这部李煜传,但起码我要将李煜一生的思想和遭遇统统都表现出来,这样才不算辜负我的一番苦心,才不算辜负我这三个月来为了创作这部书稿所消耗的精力。呕心沥血终于取得成果,得以出版。

虽然李煜被他的政敌宋太宗所害,但是老天却给了他文采,最后让他流芳百世;而且还坐上了天下人都为之垂涎的帝王宝座,帝王这把交椅或许非他所愿,但也是他命中注定,虽然后来成为历史的牺牲品,但老天总算待他不薄。有两个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周娥皇和周女英深爱着他。李煜做过皇帝,先后拥有两位绝色佳人,同时成就千古词帝的地位,他是集天下好事于一身。我既然为李煜代笔,我就要将李煜一生的悲欢真实客观的体现出来,将他的悲喜都传达给世人,这样我才对得起老天爷赋予我的才华,对得起这个遗憾千古的悲情帝王。

如果有来生,我倒希望他不要投胎到帝王家,做一个普通人,再也不要卷入皇家的恩怨是非中来。最是无情帝王家,帝王家的生活如同行走在刀尖上,不适合像他这样的仁义君子。他的博爱之心,却让小人有了可趁之机,高处不胜寒,他又怎会是一群豺狼的对手?就因为他的善良,却让政敌觉得他是那样的懦弱无能。他要是投胎到百姓家,或许能苟全性命。这部书得以出版,倒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由此,可以更好的将他的为人公诸于世,他一生的功过,就让后人来评判吧。

究其功过,李煜短暂的一生是既有功也有过。他的才华在五代十国时期相信是无人能及,不想最后却败给了赵匡胤,丢掉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追根朔源是因为他缺乏自信,没有帝王该拥有的霸道,他只是一味的逃避责任,逃避家庭责任,更是视数万江南百姓于不顾。做皇子的时候,为了不让文献太子李弘冀猜忌他,他选择了归隐,选择了游山玩水;做皇帝的时候,为了消除他在赵匡胤眼里的威胁,自贬仪制,故意装作是扶不起的阿斗,年年岁岁向大宋朝进贡,最后大唐的一座金山都被李煜给挖空了。整个南唐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祖宗把江山交到了李煜的手里,最后却成为李煜的殉葬品,李煜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国中百姓。

但凡李煜有足够的自信,够宽的肩膀,多一点精力用在朝政上,少一点女儿私情,不一定会亡国。自古江南多俊秀,李煜身边的文臣武将更是不计其数,江南的财富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怎么说他都不该败给赵匡胤。李煜要是坚守这份家国责任,文有韩熙载等人辅佐,武有林仁肇等将领把门,加上他的经天纬地之才,外加点霸气,就算不求一统天下,但也无人敢欺。可惜,李煜与世无争的君子之风害了他,不求霸业,与世无争是君子行径,但这不适合帝王,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李煜一生的命运。他的性格要是生在百姓家可能会幸福。但是生在帝王家就有责任,对家国对子民的责任,李煜他只为了自己而活,却不知帝王本该属于天下人。李煜是成熟的,他终究成为一代词帝,明辨天下的善恶是非;但他同时也是不成熟的,他的不成熟表现在他辜负了祖宗托付给他的江山社稷,辜负了江南百姓对他的寄望。但凡李煜成熟一点,跟敌人对抗到底,这样即使败了,也会得到后人的敬仰。

我废寝忘食为他立下这部传记,虽然我的文采尚不能还原当年李煜的绝代风华,将他的品行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但总算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他虽有才华,但他却忽略了人性,或许他非常了解人性,但却不知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臣民、政敌打交道,如何在芸芸众生中谋得一席生存的空间;他的悲哀之处,在于他不知道如何在人的世界生存,他更加不明白一个帝王的驭权之道。李煜死了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不知道他是否已经转世为人,但我希望他不要再任人宰割了,追求精神上的超凡脱俗没有错,但李煜他应该明白他还是一个活在现实中的人。代言2013年3月26日于成都

李煜的命运很悲惨,就因为他的与世无争,就因为他的仁义大度,不仅害得他丢了江山,丢掉了做人的尊严,更害得他丢掉性命。第一章 帝王悲歌一、昙花一现的皇帝梦

大唐景宗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哀帝李柷被废,次年被节度使朱温用毒酒赐死。唐王朝自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灭隋建国,截至唐景宗天祐四年(公元907年),长达两百八十九年的唐王朝彻底为藩镇所灭。天下遂分为五代十国,这是继魏晋南北朝以后的又一次大分裂。天下四分五裂,五代十国这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藩镇割据时代由此展开。

五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史称: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多个割据政权。只因五代王朝相继在中原更迭,故而被视为朝代。以上十国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只是这十国相对较大,构成影响。

梁是叛臣朱温灭唐后建立的第一个分裂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后梁。朱温早年曾参加过震惊一时的唐末黄巢起义,黄巢起义彻底颠覆了唐王朝的统治,后来投降唐朝以后被赐名为朱全忠,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又被派为宣武军节度使。随后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东平王。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进封梁王。此时的大唐已名存实亡。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杀害宰相崔胤,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诛杀宦官数百人,彻底消除了祸害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不久,朱温又杀害了唐昭宗,立昭宗之子李柷为皇帝,庙号唐景宗,也是大唐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帝号唐哀帝。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又废除了哀帝,次年又毒杀了景宗,大唐彻底宣告覆灭。朱温因此成为千古罪人,他灭了唐王朝便酿成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百姓民不聊生。唐王朝在的一天,诸侯便不敢有称帝的念想,朱温开了头,其他诸侯便争先效仿,各自为王。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位梁太祖朱温做皇帝没多久便被自己第三子也就是后来的梁废帝朱友珪给杀害了,杀父弑君最后称帝。朱温四子朱瑱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帜讨伐梁废帝朱友珪,便又杀兄称帝最后却成了末帝,朱温家族实在可笑可悲。梁王朝是藩镇割据势力自然不被认可,也不能长久,一心想要立足中原,一统天下,称霸于各诸侯,常年与周边的晋国交战,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灭亡。历时十七年,经太祖朱温、废帝朱友珪、末帝朱瑱三帝终于被后唐所灭。

公元923年,梁被晋王李存勖灭后,建立唐王朝。李存勖即为唐庄宗,史称后唐。后唐庄宗李存勖是唐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儿子,沙陀族出身的李克用任命河东节度使期间,奉命驻守太原,被封为晋王。梁太祖朱温在位时,曾多次猜忌过李克用,几次想要暗杀李克用,都被李克用拼死突围得以逃脱,李克用最终与朱温势不两立、水火难容。朱温代唐称帝以后,李克用仍然用唐天祐的年号,故晋成为梁最大的威胁。李克用死后,儿子李存勖承袭晋王爵位。梁贞明元年(公元915年),梁王朝的河北镇守邺王杨师厚死,河北群龙无首,一时间陷入了空前的大混乱,李存勖便以晋王之尊率兵进军河北,平息河北内乱,形成梁晋对立局势。李存勖随即在河北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国号唐,定都开封,改元同光。同年,唐军灭亡梁,便定都洛阳。历庄宗李存勖、明宗李亶、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四帝,享国十四年,后唐王朝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大的王朝。

公元936年,后唐王朝被石敬瑭所灭,建立晋,史称后晋,石敬瑭是为晋高祖。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太原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做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皇帝的扶持下登基称帝,都城也在开封,经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二帝,历时十二年。石敬瑭是靠勾结契丹出卖后唐,建立起来的政权,这个人更无耻,说到底他是个卖国求荣的卑鄙小人。最后,石敬瑭的契丹皇父终究还是抛弃了他,终被契丹所灭。

汉,是刘知远建立,定都开封,史称后汉。刘知远也是沙陀部人,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1年)七月,任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晋开运三年(公元947年),契丹攻陷后晋都城开封,晋灭亡。刘知远曾有意向契丹称臣进贡,但中原人民坚决反抗契丹,就连各镇诸侯也拒绝与契丹来往,刘知远担心一旦向契丹称臣必然激起民变,于是他便采取了观望态度。晋亡后,刘知远为了不归降契丹,被迫自立,在太原称帝。辽兵北撤以后,刘知远随即出兵占领洛阳、开封,顺势收复了后晋未失守的河南、河北诸州,随后改国号汉。历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祐二帝,前后只有四年,是被后周所灭。后汉枢密院使郭威带兵反叛汉,攻陷开封,皇帝被杀,后汉告亡。

公元951年,叛臣郭威灭了汉,建立周,史称后周,郭威是为周太祖。后汉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郭威以枢密使身份出任邺都留守。刘知远临死前为儿子选了几位有能力的辅政大臣,无奈朝中一些小人心怀不轨,将矛头对准了几位辅政大臣,对他们进行肆意的诽谤、攻击,并在隐帝面前进谗言,这才让汉隐帝刘承祐开始猜忌几位辅政大臣,便动了杀机。同年十月,汉隐帝诛杀三位辅政大臣,又派人去谋杀郭威,郭威不得已,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兵开封。最终攻陷开封,隐帝被杀,随后改元称帝。定都也在开封,经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三帝,历时十年。五代王朝最终止于后周。

时任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军情,在领兵抵御北汉和辽的进攻时,在开封东北四十里地的陈桥驿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灭亡后周。赵匡胤在手下部将的一致怂恿和推崇下,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赵匡胤便成了后来的宋太祖。中原再次得以统一,长达五十三年之久的藩镇割据时代宣告结束,宋朝正式接替了唐朝的统治。

与五代一时期的还有十国。十国政权由于盘踞中原以外,故不作朝代。十国之一前蜀开国皇帝王建,许州(今河南舞阳)人,少年时期本为地痞无赖,以屠牛贩私盐为业,当地人称之为“贼王八”。黄巢起义期间投身唐军,长安沦陷后他奋不顾身保护唐僖宗安全。后来被唐僖宗封为四川节度使、壁州刺史,唐僖宗收复长安后,王建升任御林军宿卫将领。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唐僖宗再次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任命王建为清道使。王建盘踞蜀中,势力逐渐向四周扩张,最终不满梁政权,自立为皇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疆域包括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高祖王建、后主王衍二帝,享国三十五年。

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公元925年后唐灭亡前蜀,以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入驻成都后,于公元932年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领地。公元933年被封为蜀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帝,国号蜀,定都成都,史称后蜀。疆域包括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经高祖孟知祥、后主孟昶二帝,传国三十一年,公元965年被宋所灭。

南吴太祖皇帝杨行密。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受封吴王。建都广陵(今扬州),称江都府。南吴政权疆域包括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部分地区。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杨渥继位,南吴大权从此旁落。南吴经太祖杨行密、烈宗杨渥、高祖杨隆演、睿帝杨溥四帝,享国三十六年,为南唐所灭。

吴越国的创建人钱镠,少年时也是个无赖,以贩卖私盐为生。后来参军,以偏将而掌握一州之兵,以此为基础逐渐消灭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势力,并占据两浙之地。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进封越王。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改封吴王。朱温建立梁以后,封其为吴越王。由于吴越辖地较小,立国后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向其称臣进贡。疆域包括江苏省西南部、安徽东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先后有钱缪、钱元、弘佐等主政,享国八十六年。灭于宋。

闽国乃太祖王审知所建,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王潮、王审知兄弟攻占福州,势力逐渐涉及福建全省。王潮被受职为福建观察使,不久又升任威武军节度使。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王潮死,其弟王审知便被封为琅琊王。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立国后,王审知向中原称臣,与周边各国修好,精兵简政,闽国繁华一时。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7年),王审知长子王延翰称大闽国王。闽国共历太祖王审知、嗣主王延翰、惠宗王延钧、康宗王继鹏、景宗王曦、封光山王王延政六主,享国三十六年。灭于南唐。

楚国乃马殷所建。楚国开国皇帝马殷是许州鄢陵(今河南)人,年轻时做过木工。在蔡州(今汝南)应募参军,成为秦宗权部下孙儒的骁将,随孙儒攻下广陵(今扬州),孙儒在宣州围攻杨行密时战死。群龙无首,众将官便推荐刘建峰为帅,以马殷为先锋,迅速占领洪(今南昌)、鄂(今武汉)、潭(今长沙)、桂(今桂阳)等州,并占据湖南全省。唐僖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任命刘建峰为湖南节度使,马殷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刘建峰为部将所杀。刘建峰死后,马殷陆续攻占多地,实力大增。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唐朝廷为了安抚马殷遂任命为武安军节度使。马殷为了能够在这个割据时代安生立命,便被迫向朱温称臣。天下诸侯唯有朱温势力最大,马殷权衡利害后便谢绝与南吴杨行密交好依附朱温。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称帝,马殷随即向梁太祖进贡道贺,朱温任命马殷为侍中兼中书令,封为楚王。楚国乃小国,偏安一隅,兵少将寡,终被南唐所灭。

南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岩,祖籍河南。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拥兵数万。刘谦去世后,他的儿子刘隐继承父职。公元907年,刘隐被梁太祖朱温封为彭郡王。公元909年,改封南平王,后又改封南海王。刘隐死后,其弟刘岩承袭南海王爵位。刘岩依仗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称兴王府,国号大越。第二年,刘岩又以汉朝皇族后裔的身份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疆域包括现今广东、广西两省和越南北部,历五主,传国六十七年。

南平国,又称荆南、北楚。南平国建立者是高季兴,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因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名讳,便改名季兴。幼年的高季兴本是汴州商人的家奴,后来汴州商人被朱温收为义子,是为朱友让,高季兴又被朱友让收为义子。高季兴也因此成为朱温亲信,后来为朱温贴身爪牙,因破凤翔城有功,升颍州防御使。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以后,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任节度使期间,收留因战乱而流离的兵民,搜罗人才,高筑墙,广积粮。公元914年,后梁封高季兴为渤海王。后唐灭亡后梁以后,高季兴又向后唐称臣。公元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后,高季兴又得归、峡二州。公元929年,高季兴死,后唐明宗追封他为楚王。其子高从诲继位,历高祖高季兴、高保融、高保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公元963年被宋所灭。享国五十七年。南平国也是五代十国时期较小国家之一,疆域最盛时也只有包括现今的湖北西部、重庆东部等地。

北汉建立者是刘崇,其先祖是沙陀部人,刘崇也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隐帝时,刘崇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隐帝年少,大臣专权,刘崇见后汉政权不稳固,便给自己留下后路,在军事和财政上提前做了准备。公元950年11月,枢密使郭威于邺都起兵谋反。公元951年11月21日,隐帝兵败被杀。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刘崇为了不向后周称臣,便想到自立,以河东十二州为基础,进位称帝,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疆域包括现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四主,享国二十九年。

十国中,又属南唐国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南唐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政权。

南唐为十国之一,定都在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南唐历时三十九年,算得上是五代十国政权中统治较长久的,先后有三位帝王,是唐烈祖李昪所建。南唐烈祖李昪,本是个孤儿,是唐末大将杨行密的养子。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频繁,杨行密奉唐朝皇帝命征讨各地反贼。由于战绩卓著,唐末被封为吴王,盘踞江东。唐景宗天祐二年(公元905年)病逝,唐朝追谥为“武忠王”,后来唐亡后,杨行密之子杨溥自立,建立吴国,自己当了皇帝,追封其父杨行密为吴太祖。杨行密将战争中掳掠回来的李昪奉为养子,怎奈杨行密诸子不能容,遂转交唐末淮南节度使徐温收养,这个徐温也是吴王杨行密的下属。这个李昪正是他的本名,字正伦,小字彭奴,家乡在江苏徐州。由徐温收养后,李昪即改名徐知诰。徐知诰本人比较优秀,赛过徐温的亲生儿子。南吴时期,由于徐知诰功绩卓越,便很快被升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当时的吴王徐温正居住在吴国的升州,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徐温命其长子徐知训驻扎在南吴的都城,就是现在的扬州,其目的就是要让他控制南吴政权。不料,徐温长子徐知训却是个不争气的东西,在扬州任上骄傲自满、荒淫无度,于天佑十五年(公元918年)被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自润州出发,顺长江水道抵达扬州平变,以徐温养子身份留守扬州,扬州日常政务由徐知诰全权处理。徐知诰到达扬州后,顺利平叛,自是反对徐知训以往之所作所为。徐知诰在扬州期间,尊奉吴王杨隆演,诚心料理王事。对吴国士大夫也是尊敬有加,自己也恪守本分。扬州期间,徐知诰的生活十分俭朴,常常以身作则,以宋齐丘为谋士,改革南吴弊政,南吴也因此逐渐的强大富庶起来,徐知诰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南吴民心。南吴顺义七年(公元927年),徐温去世,徐知诰便卷入了皇权争夺当中,与徐知诰针锋相对的人便是徐温亲子徐知询,徐知诰必须拔掉这根眼中钉肉中刺,徐知诰趁徐知询入朝之机,将其软禁,从此全盘掌握南吴政权。天祚元年(公元935年),进封齐王。天祚三年(公元937年),改名徐诰。也是在同年,篡得南吴政权,登上皇帝位,改国号为唐,改元升元。南唐烈祖升元三年(公元939年),徐知诰恢复其原姓李,改名李昪。李昪登上帝位后,继往开来,革故鼎新,不断地兴利除弊,又与吴越交好,南唐在李昪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富庶强大。

短短五十年,就经历了数次改朝换代,这情形像极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这个唐末半个多世纪的藩镇割据时代,害苦了老百姓。天朝崩塌,诸侯并起,人人都想称王称帝,可是一个个急功近利,都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帝位,但终不能长久,几乎尽成短命君王。五代十国其实就是那些妄想当皇帝的诸侯建立起来的帝王梦,其结果是昙花一现。百姓都在翘首以盼圣主明君来拯救他们这个世道,拯救天下苍生,虽然圣君出现了,却没能带给他们希望……二、天降重瞳子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农历七月初七,天气晴朗,夜间星光熠熠,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闪闪放光,整个天河就好像是一条银白色的巨龙,照得天体通明。

烈祖皇帝长子李璟正在御书房里和皇帝议政,双方各执己见,正为国家大事争论不休、一筹莫展的时候,随着一声婴儿的哭声带给他们希望。

御书房领班太监急急忙忙地跑进来,一脸喜庆道:“殿下,殿下,王妃生了,生了个小王爷,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李璟一听,欣喜若狂道:“真的?王妃真的生了!”李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领班太监坚定地道:“真的是小王爷,王府的管家刚才派人来告知的!现在人就在宫门口!”

李璟欣喜万分,转过身去,道:“父皇,你又多了个皇孙,儿臣这就告退了!”

皇上也乐得合不拢嘴,连道:“你去吧,朕忙完了这阵,就去王府看看朕的皇孙。”

李璟听罢,迫不及待地朝宫外跑去,直奔王府。

李璟乃南唐烈祖李昪长子,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在诗词方面颇有造诣。

李璟第六子出生在金陵城的吴王府里,这也是李昪篡权称帝的第一年,李璟还没有做皇帝,还在做吴王。

吴王李璟听闻夫人钟氏又生了个儿子,喜悦之情难以自拔,匆匆赶回府上,此时孩子被稳婆抱在手里,孩子哭个不停。李璟一回到府上就直奔钟氏房间,远远地就听到了孩子的哭声。

李璟冲进了屋子,连忙伸出了双手,朝稳婆喊道:“来,来,孩子让我抱抱,天佑我大唐,我李璟又添一子!”

欣喜若狂的李璟正仔细的端详着孩子的面相,不禁让他发现孩子生着一双重瞳子,李璟将孩子伸给了稳婆看,又抱到了钟氏身边,诧异道:“王妃,你看咱们这孩子怎么生就一双重瞳子?!一只眼睛,两个眼球,这只有贤能之君才有的现象,古有虞舜、姬重耳,莫非是天意,这孩子将来必有作为!”

钟氏不相信,硬要凑过去看看,笑道:“你呀,一抱着孩子就忘了我这个妻子了,让我看看。”钟氏一看果不其然,“怎么会这样,咱们的孩子这双眼睛莫非真有什么说法,他的这双重瞳子就看得出他与众不同!”

李璟大笑道:“王妃说的是,我相信咱们的孩子长大了肯定有出息!比他爹我强百倍!”

钟氏笑了,李璟一个劲儿地亲吻着孩子。

一旁的稳婆,连忙道贺:“恭喜王妃,恭喜王爷,喜得贵子!”

李璟一听甚喜,连忙打赏。

李璟抱着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恍然大悟的他,突然想起,道:“王妃,咱们孩子还没有起名字吧,你说叫什么名好呢?”

钟氏诧异,道:“你不是才子吗?你怎么反倒问起我了?”

李璟乐呵呵,道:“那就叫从嘉吧。”

钟氏思索了下,乐道:“李从嘉,嘉有美有善有幸福吉祥的意思,好名字,就叫李从嘉。”

说来也怪,李从嘉出生的这天,正好是七夕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有人就在猜想,李从嘉的出生会不会跟七夕节有关,牛郎和织女被王母隔在了天河两岸,他会不会就是牛郎的转世。

皇长子李璟六子是重瞳子的事情很快就不胫而走,在朝野上下传的是沸沸扬扬,说李璟生下的是个怪物,一个眼睛上长着两个眼球。这让李璟很是生气,毕竟这孩子是自己的骨肉,怎能容得下他人说三道四。甭说王府之外了,就连府内的一些家丁、丫鬟都开始议论这件事情,李璟担心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日后形成自卑心理,于是就下令通告王府上下,谁要是敢再拿从嘉说事,必将严惩不贷。

宫中的李昪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最初还觉得这事不是特别严重,后来在一次早朝过后,他路过御书房,听到正在御书房里打扫卫生的两个小太监在里面嘀嘀咕咕。一个小太监推了推另外一个小太监,好奇道:“你知道吗?听说吴王李璟生了个重瞳子的儿子,听说一个眼睛上长着两个眼球,你说怪不怪?!”

另外一个小太监也是一脸的好奇,道:“是嘛!我也听说了,这不是怪物吗?”

小太监接着八婆道:“谁说不是呢,真是皇家不幸啊!”

另外一个小太监赶紧蒙住了小太监的嘴,低声斥责道:“小声点,这里是御书房,要是被皇上听见了,咱们的脑袋可是要搬家的。”

刚说完,李昪就撞门而入,龙颜大怒道:“你们这两个奴才真是狗胆包天,竟敢议论我皇家之事,谁告诉你们朕的皇孙有两个眼球的!来人,给朕拖出去重打五十大板,要是日后谁再敢议论此事,朕绝不姑息!”

传完旨意,两个羽林军便走进来,将此二人拖了出去,两个小太监嘴里不断呼道:“皇上饶命啊!奴才再也不敢了!”

李昪本来还认为这件事情不严重,但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小太监都敢议论皇家之事,其他人那还得了,再说小皇孙年龄大了,他听到这些,会自卑的,于是第二天便下旨通令全国严禁有人谈及此事。

李昪是个迷信仙术的人,深信长着一双重瞳子的李从嘉一定不是普通人,一定是上天派下来拯救大唐的,于是对这个孩子自有一番特别的疼爱。这也许是爱屋及乌,李璟身为李昪长子,又擅长诗词,本就才华过人,他当然认为这个李从嘉将来也是优秀的,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的这双重瞳子。

李昪以身作则,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勤俭治国,但在生活上他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的子孙,尤其对孙子李从嘉尤为偏爱,他相信从嘉是上天赐给他的礼物,这个孙子一定会带给他福气。此时的李昪可以说是儿孙满堂,子嗣众多,让他更有信心做好这个皇帝,将南唐政权推向盛世的轨迹。从嘉这个孙子生就一副灵骨,李昪要对他特殊照顾,甚至派专人看护,负责从嘉的起居宫女、丫鬟都要经过李昪的精挑细选,尤其对从嘉奶娘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容不得半点纰漏,可谓是无微不至,李昪对小皇孙李从嘉的关怀远远超过了从嘉之父李璟。第二章 千古词帝一、一代词帝初长成

李从嘉从小就在李家人的襁褓中长大,娇生惯养的李从嘉童年是幸福的,他得到的父爱使其他兄弟姐妹都感到羡慕和嫉妒。李从嘉天资过人,尤其是在诗词方面且有很大的天赋。父亲李璟就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之一,导致李从嘉偏爱诗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受到父亲李璟的影响,当然,还不能排除一部分遗传的因素。李昪还在位时,一旦忙完朝政便得空来到李从嘉处,抽查李从嘉的学习进度,转眼间李从嘉已经有七岁了,已能将很多大家的诗词倒背如流,中间没有漏过一个字,这让李昪很欣慰。

一日,李昪上完早朝以后,便来到吴王府,找到李从嘉,李从嘉见李昪到此,反应敏捷的他立即跪在了李昪面前,道:“孙儿给皇爷爷请安!”

李昪大笑,对李从嘉的表现很是赞赏,见到皇孙反应敏捷,甚是欣慰,觉得他比其他同龄孩子懂事多了。

李昪连忙把李从嘉拉起来,笑道:“孙儿啊,皇爷爷这段时间忙没空来看你,你的学习怎么样了?”

李从嘉显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坦然应道:“皇爷爷你且坐下,孙儿背诗给你听!”

李从嘉搀扶着李昪到榻前坐下,自己却熟练的背起了曹丕的那首《燕歌行》。

李昪才一盏茶的工夫,李从嘉就背完了这首诗,李昪大喜连连称好,他从榻前站起身来,走到李从嘉的面前,摸了摸李从嘉的脑袋瓜,一阵长笑道:“朕的孙儿果真是天赋异禀,实乃奇才也!朕得此贤孙,大唐后继有望了!朕也相信朕的孙儿一定是出类拔萃的,肯定会成为我大唐的栋梁之材,好好复习功课,皇爷爷还有朝政要处理就先走了,等皇爷爷空了再来看你!”

说罢,李昪便挥袖而去。

小从嘉再一次跪送李昪,并道:“从嘉恭送皇爷爷。”

李昪见小从嘉既然如此有礼貌,知礼节,回头看了看他,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瓜,大笑了一番便离去了,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对李从嘉这个小皇孙是再满意不过了。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李昪就是再忙,也要从百忙之中腾出时间来看望小从嘉,可能对于李昪来讲,定期看望李从嘉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如果没有李从嘉他的生活就好像失去点什么。毋庸置疑,李从嘉既然是李昪最疼爱的孙儿,很有可能李从嘉会成为后来的皇位继承人。

其实,最让李昪值得高兴的并不是李从嘉能够流利的背出这首诗,最重要的是他还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他与其他小孩不同,对于诗词,李从嘉不光是死记硬背,还对诗词中要表达的意思进行着细致的剖析和研究,这让李昪很高兴,李昪觉得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曹植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诗人,距离五代时期已有七百多年了,无论是文化还是时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从嘉一个七岁的孩子能背出曹植的那首深奥的古诗词,还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这不得不让人惊叹、称奇。

转眼间,李从嘉又长大了几岁,已然从一个稚嫩小童长成一个翩翩美少年。这次正赶上唐烈祖李昪的大寿,皇帝大寿肯定会有文武百官前来贺寿,李昪的那一干皇子们肯定是不会缺席的。李从嘉的父亲吴王李璟也领着李从嘉来为李昪贺寿,这是唐烈祖李昪刻意要求的,别的皇孙都没有来,唯独召见了李从嘉,由此可见,唐烈祖李昪是多么的偏爱李从嘉。皇帝的寿宴摆在了皇宫的大殿上,文武百官端坐两旁,而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下面的大臣们一边吃着御宴,一边看着宫娥表演歌舞。待欣赏完了歌舞以后,大臣们便争先恐后的上前讨好唐烈祖李昪,他们纷纷向皇帝进献寿礼。这些寿礼无非就是一些金银珠宝之类的俗物,皇帝并不是特别的喜爱,并没有勾起皇帝的兴致,但出于礼节,只好笑呵呵的收下了。紧接着轮到吴王李璟向唐烈祖李昪进献寿礼了,李璟并没有向其他大臣那样准备奇珍异宝,因为作为皇帝的唐烈祖李昪他并不缺这些,他缺的可能是情趣。

李璟将李从嘉领上前来,站在李昪面前,道:“父皇,儿臣知你不缺金银,小儿从嘉倒是准备了一副字作为贺礼。”

此时的李昪兴致高涨,道:“什么字,快给朕看看!”

李璟给李从嘉使了一个眼色,李从嘉连忙从旁边随从的手里接过自己亲手写的书法。然后沾沾自喜地拿到唐烈祖李昪的面前缓缓展开,好奇的唐烈祖李昪连忙从龙椅前走下来瞪大了眼睛准备欣赏李煜的书法,李昪早就听说李从嘉写的一手好书法,只是朝政繁忙,日理万机,加上皇孙太多,也没有好好欣赏过李从嘉的书法,这次机会来了,李昪必须得认真看。上面写道:“雄才大略开大唐,励精图治创盛世。”

李昪一看,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称赞道:“好好好,好字,孙儿真给朕长脸了,不愧为朕的皇孙;诸位爱卿都来瞧瞧,看看朕的孙儿写的如何!”

大臣们一听到唐烈祖李昪赞不绝口,便纷纷凑到了李从嘉的面前,他们中间的部分大臣对文艺一窍不通的,为了讨好逢迎唐烈祖李昪,都纷纷叫好;个别大臣甚至轻轻地端起李从嘉的书法作品用鼻子在纸上缓缓地滑动,嗅着纸上的墨香,一边嗅着一边还不断地称赞。

不过李从嘉的书法确实好,就连一向以君子自诩的宰相宋齐丘也不由得有几分好感。他仔细地研究了李从嘉的书法,便在心里暗自酝酿了一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像是在吸允上面的墨气,他由衷的欣赏道:“落笔轻重适当,字迹工整,如行云流水,增一份太长,亏一分太短,有书圣王羲之的风范;骨体坚实、书风雄媚,字内精微、字外磅礴,出神入化、字体充满着生命力,有真卿之书风;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大有柳公之作风,殿下的书法可谓是集百家之所长,自成一体,将书法之神韵发挥的淋漓尽致,宋某佩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天佑我大唐,殿下小小年纪就已经初见英雄本色,他日定会成为国之栋梁。”

唐烈祖李昪得意洋洋道:“是嘛,多谢宋爱卿吉言,朕有今天也多亏了诸位卿家的鼎力相助,大唐的江山不只是朕一人的,也是你们的,朕百年归老新主即位还得仰仗诸位爱卿的辅佐。”

唐烈祖李昪面对着李璟,笑着道:“大皇儿,你果然生了个好儿子,相信从嘉长大以后肯定会比你我都更为出色!”

李璟受宠若惊地道:“父皇过奖了,小儿年龄尚轻,还需突飞猛进。”

李从嘉也自谦道:“皇爷爷,孙儿才华还不及皇爷爷之万一,孙儿还需要向皇爷爷学习呢。”

李昪大笑道:“好好好……”接连赞了三个好。

从此吴王之子李从嘉的才名早已声名远播,南唐上下无不知道李从嘉的才华,很多南唐的达官显贵为了巴结唐烈祖李昪,为了自己的一份面子,都以高挂、收藏李从嘉真迹为荣。

李从嘉的祖父李昪一心想要长生不老,一心想要得道成仙,在民间觅得一术士,将其召回宫中,常年为他炼制丹药。不仅如此,他为了尽快成仙,并不断地给术士施加压力,术士急功近利,夜以继日的赶制丹药,便错误的加了一些配方,李昪误食丹药后,最终身体溃烂,全身长满毒疮,寻遍天下名医,久治不愈,病情严重恶化,不治身亡。庙号烈祖。李昪去世后,李从嘉之父李璟继承了皇位,李璟成为南唐第二任主子,李从嘉也一下子从皇孙升格为皇子。二、看花莫待花枝老

皇家一般有个原则就是皇位的继承人是传长不传嫡,其用意就是不希望皇族中人为了皇位而自相残杀、兄弟反目,李从嘉身为李璟第六子并非皇长子,既没有资格竞争皇位,也不会遭到迫害。李璟继位后,立皇长子弘冀为太子,尽管做了太子,但是一天没有坐上皇帝的位置他也并不安心,就好像唐初的李建成兄弟,最后还不一样酿成了玄武门兵变。所以,弘冀做了太子以后,还是忐忑不安,害怕其他几个兄弟来抢夺他的太子之位,尤其是他的六弟李从嘉,此人才华横溢,又深受烈祖皇帝和元宗皇帝的特殊眷顾。

皇长子李弘冀做了太子以后,为了今后能够顺利登上皇位,他必须剪除周围有可能威胁到他皇位的人,对他的皇位有可能造成威胁的皇弟们实施打压。李弘冀的诸位皇弟当中,他猜忌最深也最为憎恨的当属他的六皇弟李从嘉,因为李从嘉生着一双重瞳子,眉清目秀,一表人才,眉宇间隐含着一股帝王之气,无论是他的人才还是文采都是诸多皇子中最为出色的,理所当然,李从嘉便成了太子的打击对象。最主要的就是对李从嘉实行精神上的折磨,李从嘉刚好又是个文人,天性善良,最不喜欢的就是明争暗斗。聪敏的李从嘉似乎已经看出了兄长弘冀的顾虑,于是熟读历史的李煜决心消除自己在太子心中的威胁,他一心致力于琴棋书画,对朝廷政事完全没有兴趣。

李从嘉最简单明了的方法就是逃避,力图逃避来解决问题。太子李弘冀当然不吃这套,城府极深的他除非是亲眼见到李从嘉死去,否则他是绝对不会罢休的。都说这皇家无父子无兄弟,何况太子的皇弟这么多,他又何必念及兄弟之情、手足之义呢。太子是诸位皇子当中最为年长的,生活阅历和经验也要比其他皇子更要丰富,他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这个时候的李从嘉也有十多岁了,但自小就被人赋予“神童”的称号,他天资聪慧,成熟的也早。鉴于太子党争日烈,他承受不了,终于带上宫里的小太监,乔装打扮一番外出游山玩水,以此来放松内心的压力,见到美妙之处,便用笔画下来,这段期间他创作了很多写真作品。

但游完了,终究还是要回到皇宫的,回到现实当中来。他为了消除太子对他的猜忌,便有意在太子面前展示他的胸无大志,显现他在政治上的无能之处。他从外面游玩回来,将所有途中创作的写真和诗词带到宫中让元宗皇帝李璟评鉴。并且还有意让太子看到,这些写真集除了大部分风景外,还有少量的美女画作,其目的就要让太子知道,自己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对功名大业没有丝毫的兴趣。

这天,元宗皇帝听说李从嘉从外面考察民情回来了,便在宫中设宴招待了李从嘉,顺便带着诸位皇子也一并请了。李从嘉想要出宫游完,逃避政治党争,但又不能向元宗皇帝说明真实想法,为了得到元宗皇帝的支持,只能说是外出考察民情。

面对围坐在一起的皇子们,元宗皇帝对诸位皇子敦敦教诲道:“皇儿们,你们都长大成人了,该为朕分忧了,你看从嘉上次向朕请缨说是要到民间微服私访、调查民情,朕都恩准了,你们都应该好好向从嘉学习!”

元宗皇帝兴致勃勃的道:“六皇儿啊,这次到民间,你都收获了什么,快向朕和各位兄弟都说说?”

李从嘉深有体会的道:“其实儿臣这次出去最大的心得就是做百姓不容易,做皇帝更不容易,为臣者一个个包藏祸心,嘴里呼着万岁,心里却不知在打什么注意,儿臣只想致力于山水之间,做个田园诗人,你看儿臣这次出去画了很多关于山川河谷的画,父皇不妨为儿臣品鉴品鉴!”

李从嘉说罢,便吩咐下人将作品拿过来当众为元宗皇帝打开,一幅幅锦绣河山,一幅幅瑰丽佳人呈现在元宗皇帝和诸位皇子的面前。

很多皇子对李从嘉的作品是赞不绝口,但元宗皇帝却是龙颜大怒道:“你这画确实不错,但你有没有想过,你作为皇族成员,你难道就没有责任吗?为了你心中的理想就甘愿放弃国家吗?难道大唐的江山光是朕一个人的吗?你简直要气死朕了!”

元宗皇帝李璟气急败坏,将碗筷一摔,扬长而去,其实李从嘉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太子猜忌他,就是故意说给李弘冀听的。

李弘冀见李从嘉如此,他当然高兴,心中的顾虑也少了一层。

幸灾乐祸的李弘冀走过去,轻轻地拍了拍李从嘉的肩膀道:“六弟啊,你就不要气咱父皇了,以后皇兄还需要你的辅佐呢,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做什么田园诗人。不过也好,只要自己喜欢就行,无需考虑太多,以后皇兄会给你这个机会的。”

李从嘉顺水推舟,连忙谢道:“那六弟先在这里谢过皇兄了,你是知道的六弟我向来没有什么志向,只想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如果皇兄能成全六弟甚好!”

听罢,李弘冀便沾沾自喜的离开了。

皇弟李从镒气愤地道:“六哥,你真是的,你就不怕气着父皇。”

皇弟李从镒倒是一个直肠子,一个没有心机的人。只是当听过李从嘉这番话,他们都气的离开了。

李从嘉的这些兄弟当中除了皇长子李弘冀以外,其他兄弟关系都相对要好,尤其是跟他的皇七弟李从善、九弟李从谦还有就是他的八弟李从镒关系最铁。这次,他根本没有看出来他的六哥李从嘉是故意说给太子李弘冀听的,他见到李从嘉这样消极,他当然很气愤。邓王李从镒千里迢迢从自己的封地赶到京城金陵,其目的就是要看看他许久未见的父皇和六哥李从嘉。没想到,他一直奉其为榜样的六哥李从嘉竟然这样的消极,这样的不负责任,他很伤心。由于前任宣州牧被调职,李从镒很快被元宗皇帝李璟命为新的宣州牧,离开京城之前,李从嘉刻意来到城门口为李从镒践行。

李从嘉命人带着一壶上好的汾清。临别前,李从嘉亲自为李从镒斟上一杯酒端给他,自己再满上一杯,举起酒杯,多愁善感地道:“八弟啊,我久居京城,你常在外地,这次你我兄弟二人好不容易刚见面又要分开,为兄心里真是万般不舍,六哥知道你平日里最喜欢喝汾州产的酒,所以,我特意命人专门为你在汾州采购了几坛送你的!”

说罢,李从嘉给卫兵使了一个眼色,卫兵便将这几坛子好酒送到了李从镒的车上。

李从镒也深受感动地道:“六哥,别看咱们兄弟这么多,但就现在除了你会来送我,相信也不会再有别人,谁叫咱都生错了地方,成了皇家的一份子。六哥送我的酒,我一定带回去细细品尝。”

从镒犹豫了一下道:“但是六哥,生在帝王家,你我要学会认命,要学会承担责任,我们皇家的子孙可不是为了自个而活,希望你能够振作起来,不要再让父皇操心了,你要知道从小到大我都视你为我的榜样,你可不能让我失望哦。”

说罢,李从镒将满满的一杯酒一饮而尽。

李从嘉笑了笑,道:“爽快,八弟真乃海量啊,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只是希望八弟你自己要好好保重啊,抽空多回京城看看父皇,也让六哥看看你!来再喝一杯!”

李从嘉一边说着便又为李从镒斟满了一杯酒,递给从镒。

一边将酒递给李从镒,一边道:“诗佛王维不是有云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八弟一旦去了宣州,咱兄弟可不能够常在一起饮酒作乐了,你在那边有个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啊,但是八弟你一定不要忘了给六哥写信啊,如有难处,你可以书信告知为兄!”

李从镒深受感动的点点头,然后狠了狠心掉头离去了,李从镒上了马车,逐渐消失在人群,而李从嘉还站在那边远远地看着,目送他远去,可谓兄弟情深。

李从嘉致力于琴棋书画,一方面是躲避政治上的危险和冲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的性格是属于淡泊名利型的,他无心从政。他的诗词比之其父李璟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他的词,更显诗词大家的娴熟魅力。南唐疆域地处江南地区,自古文人骚客众多,可以说文化底蕴相当浓厚,李从嘉从小生长在这里,除了受父亲李璟的影响,很多程度上是受到了江南文化的熏陶,才让他对文艺这般情有独钟,养成了深厚的文学素养。

李从嘉的书法受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的影响最深,且对他们二人的书法更是情有独钟。经常性的将他们的书法作品拿出来进行最为细致的研究,甚至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久而久之,李从嘉在书法领域已有很高的造诣,对中国书法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书画只是李从嘉众多文艺特长中的牛刀小试罢了。前面说了,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绘画方面,他也是个全才画家,山水、人物画,他样样精湛,而且画的相当传神,如实物一般。他的画和他的书法一样,自成一体,其风骨和韵味犹存。

李从嘉的自号很多,包括钟隐居士、莲峰居士等,他的这些自号无一不透露着他想要远离政治,隐居世外的心迹。李从嘉想要隐居世外的心情和思想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彰显出来,其中在他的《春江钓叟图》中,这样题词道: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样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知侬有几人?一阵春风一叶舟,一纶兰缕一轮钩。花满渚,酒满瓶,万倾波中得自由。

这首词表达了李煜归隐之心的迫切,他渴望自由,渴望从世俗中解脱出来,渴望不再为政治事务所烦忧,更加不希望因为皇位的事和兄弟反目,他只想置身事外,安安分分、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生。于是,李从嘉选择了逃避,逃避权势,逃避尔虞我诈的日子,但最终还是没有办法改变他出身帝王家的事实,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他只想做一个无名小辈,做一个普通百姓家的读书人,可怜这点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他,李从嘉显得很悲愤。偌大的宫殿,身居其中,仿若一座牢房,将他的心牢牢的锁住。第三章 旷世姻缘一、结缡周氏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李从嘉已然从一个稚嫩孩童长成了十八岁的翩翩美少年,如今的李从嘉风华正茂,是位才貌俱佳的绝代才子。在古代,十八岁就意味着到了结婚的年龄,达官贵族家可能会更早,或许十五岁。当时的封建气息较为浓郁,子女的婚姻是严格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程序来进行的。李从嘉不仅是皇子,而且还是位才子,深受先帝和皇上的疼爱。这大唐的江山迟早都要落在他的手上,要是哪家的女儿嫁给了李从嘉做皇子妃,李从嘉一旦登基做了皇帝,那么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皇后宝座,还不都是天下女人都羡慕的位子。元宗皇帝李璟要为皇子李从嘉选妃的消息散布出去以后,满朝文武、王公贵族争先恐后的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子李从嘉,这些大臣们一时间在朝堂上吵得沸沸扬扬,都害怕其他大臣捷足先登,其实,这些大臣们都想做皇亲国戚,来个攀权附贵、攀龙附凤,谁不想跟皇家做儿女亲家。有了皇家做靠山,以后做什么事都方便容易的多。李从嘉不仅是皇子,还是位旷世奇才,一般官宦之女他自然是不对眼,觉得她们都是一些庸脂俗粉,对于这些女子李从嘉完全没有感觉。他的父皇李璟为他挑了很多王公大臣的女儿,他却一个也看不上。李璟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人,她就是宰相周宗之女周娥皇。李璟早就听说这位周娥皇是位才色俱佳的绝代才女,李璟掐指推算了一下,这周娥皇如今怕是也到了成亲的年龄。终于,李璟在征得李从嘉的意见后,召见宰相周宗。一日,元宗皇帝批完折子,准备吃夜宵的时候,将周宗召入宫中。周宗见元宗皇帝正在吃饭,便来到元宗皇帝面前,此时李从嘉也在饭桌前,这可能是元宗皇帝有意安排的。

周宗诚惶诚恐的走到元宗皇帝面前跪下,道:“老臣周宗参加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六皇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元宗皇帝为了讨好周宗,礼贤下士,连忙起身走过去亲自将周宗扶起来,笑道:“爱卿不必多礼,这不是在朝堂之上,大可不必行君臣之礼,咱们就当是寻常百姓之间聊聊家常,叙叙友情!来坐下,跟朕喝两杯。”

元宗皇帝一边说着,一边将周宗请到饭桌上,并吩咐李煜道:“皇儿啊,给周大人斟酒!”

李从嘉听罢,随即起身,拿起酒壶就给周宗斟酒。

周宗见此,诚惶诚恐连忙起身道:“殿下,还是老臣自己来吧,皇上这真是折煞臣了,臣怎么敢让殿下给老臣倒酒!”

元宗皇帝这招大概是在恩威并用,他有意识的绕开话题,一时间将君臣二人的关系融入的很密切。

元宗皇帝感恩戴德的道:“周爱卿啊,你是我大唐的功臣,大唐自建国以来,加上朕在内你曾效忠过两代君王,为我大唐立下赫赫功劳,皇儿为你斟酒是应该的,朕感谢你这些年来一心一意的辅佐朕,才有今天的大唐盛世,爱卿之功可昭日月,朕铭记于心。来朕敬你一杯聊表心意!”

元宗皇帝的这番话,无疑是发自肺腑的,周宗已然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喜极而泣的周宗连忙举杯,道:“有皇上的这番话,臣就是粉身碎骨也难报皇恩,臣为了大唐为了皇上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说罢,便将一杯酒一饮而尽。

元宗皇帝这招以情动人真高明,他瞅了瞅一旁的李从嘉,李璟借着酒劲绕了一大圈,继续问道:“爱卿啊,朕早就听说你有一女叫周娥皇,是位有名的才女,年龄跟朕的六皇子李从嘉也差不多,如今,你看两个孩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朕有意让皇儿娶你家娥皇为妻,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有这样的机会,周宗当然乐意,何况很多大臣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六皇子还没有机会呢,如果能跟皇上做亲家当然最好。只是这周宗了解女儿周娥皇的个性,周娥皇自恃才女,天下男子怕是没有几个能入她的眼,在她看来很多男子都是一些凡夫俗子。周宗也不好为女儿娥皇做主,但是,他也早就听说了这位皇六子李煜,也是个旷世奇才,若两人结合也算是天作之合、天造地设。周宗纵是犹豫,但这是皇帝的意思,他就是不想答应也必须答应,皇帝表面上是征求他的意见是带着商量的口气,但实际上这也算是强制性,要是拒绝就是抗旨,而且是不给皇帝面子,于是周宗只好答应。

周宗犹豫了一下,瞧了瞧一旁的皇六子又看了看皇上的脸色,笑道:“小女能得皇上这般抬爱是她的福气,小女今年十九岁,刚好比六皇子大一岁,不过这才华嘛可比不上六皇子殿下,老臣早就听说六皇子在文艺方面颇有建树,其文学、音律造诣更是不可小觑,小女只是在琴棋书画方面略有所好,谈不上大才,跟六皇子殿下比起来实在差的太远,让皇上见笑了!既然皇上看得起小女,臣这个做父亲的自然是求之不得,能和皇上做亲家是老臣一家几世修来的福分!”

元宗皇帝一听,自然是喜笑颜开,他再一次给李从嘉使了一个眼色。李从嘉想必也明白,他连忙站起来拿起酒壶再次给周宗斟酒。

斟酒完毕之后,李从嘉随即给周宗深深的鞠了鞠躬,呼道:“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周宗见此,连忙放下酒杯,搀起李从嘉诚惶诚恐道:“殿下这是折煞微臣了,臣怎敢受殿下如此大礼!况且这婚姻大事虽然是由我们当父母的决定,但是老臣也要征求一下小女的意见才是,不过小女能匹配殿下,实乃小女之福,老臣祖上积德。”

元宗皇帝自是很满意,一边与周宗喝着酒,一边嘱托道:“爱卿,这事朕就交给你了,定下来以后,朕便择良辰节日与他二人完婚。”

周宗笑的很勉强,苦笑道:“请皇上放心,臣一定说服小女!”

其实,此时周宗自己也拿不准,他太了解周娥皇的性格,只要自己不喜欢就是宁死也不会答应这门亲事的,好在李从嘉也是位才子,满朝王公贵族之子也就只有李从嘉配的上娥皇,或许这事还真有可能。也顾不得多想了,周宗同元宗皇帝和李从嘉用完宵夜之后,便忐忑不安的回到家中。

六皇子李从嘉和周宗之女周娥皇的这桩婚事,毋庸置疑是桩政治联姻。周宗,字君太,广陵人(今扬州),少年遭遇战乱,家贫且无亲人依靠,四处漂泊流浪,最终辗转投奔南唐烈祖李昪门下,可以说烈祖对他有知遇之恩,或者说有再造之恩。周宗追随李昪时,烈祖尚未登基做皇帝,还是南吴政权的官员,周宗等人也为李昪鞍前马后,成为李昪最信任的亲信之一。周宗一心一意辅佐烈祖,也很快得到烈祖李昪的提拔和重用。后来,烈祖病逝,元宗李璟继位,仍然重用周宗,周宗已由烈祖时期的重臣升为宰相。周宗对南唐家族可谓是殚精竭虑,为南唐政权立下了赫赫功劳,他还是一如既往、全心全意的辅佐元宗李璟,为他出谋划策。南唐在中主李璟时期已非常的强大,闽国、楚国等割据政权相继被他吞灭,可说此时的南唐当属十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次,六皇子李从嘉大婚,李璟也正好趁此机会收揽人心,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宰相周宗之女周娥皇,其用意主要是让李从嘉做周宗的女婿,这样一来,便可让他死心塌地的效忠大唐。元宗皇帝此举,可说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既可以让自己的儿子李从嘉娶到像周娥皇那样的才女,也能够彻底收服其人心,李璟这招实在高明。

古代很注重礼法,婚姻大事是严格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进行的。李从嘉作为皇子又是位旷世奇才,于礼,他不敢有违父命,必须答应;于公,皇家无父子,李璟不仅是他的父亲还是君王,作为儿子和臣子的李从嘉要是不从就是抗旨不遵;于私,作为才子的李从嘉眼光独特,一般的庸脂俗粉他怎能看上,再说周宗之女究竟什么样李从嘉也不知道,光是外界的传言是不可信的。所以,李从嘉有个想法就是在大婚之前与周娥皇见上一面,只有这样他心里才能踏实。

周娥皇,本名宪。娥皇,是她的字。周娥皇不仅才华横溢,是少见的才女,她的容貌可说冠绝天下,就连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也未必能媲美。这古往今来,有才华的女子很多,这倾国倾城的美女也很多,但人无完人,才貌并存的女子,怕是不多见。娥皇天生丽质,气质高雅,谈吐不俗,这可能是出身大户人家的缘故吧。娥皇是宰相周宗之女,毋庸置疑这宰相家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了,娥皇自小在宰相府里长大,难免会沾染上大家闺秀的气质。娥皇的美貌,是找不到一个词语来形容的,据说是美到了极致,用倾国倾城、国色天香、沉鱼落雁等成语都不能形容其容貌之万一。只知道娥皇文静优雅,肤白似雪,眉梢似月,唇小似樱桃,腰身细如柳,如碗口般大小。她的容貌可说是仙女下凡,此女只因天上有,人间哪能几回见。娥皇集才华和美貌于一身,可以说是天下第一美女,她的人和她的才华一样美。在才艺方面,娥皇的诗画堪称当时双绝,不仅如此她还能歌善舞,尤其是她的舞姿,在跳舞的时候还能引来一群蝴蝶,与她缠绵在一起,这着实令人称奇。用后人写杨贵妃的诗来形容娥皇也不为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娥皇之才貌,甭说六宫粉黛了,就是天下美女聚集一处也难见其二。除了诗画,娥皇还深通经史音律,甚至于棋盘博弈,她也不让须眉。后世对周娥皇的评价很高:“晓书史,善歌舞,精音律,尤以弹琵琶见长。”

宰相周宗知道六皇子李从嘉和女儿娥皇的婚事是板上钉钉了,是不可能扭转局面了。从皇宫回到相府的一路上,他都在思考娥皇的婚事,直到回到相府,周宗仍然摆出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此时,相府里除了看门的下人,基本上都熟睡了,周宗本想立马将此事告知娥皇及家人,也好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见府里人都休息了,只好等天亮再说。早上一大早,娥皇就坐在窗前兴致勃勃的弹着琵琶,琴声格外的清脆悦耳,伴随着清晨的清风吹散到相府里的每一个角落。相府里的家丁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静静地欣赏着娥皇的琴声,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停止了歌唱,在树枝上上蹿下跳,感觉它们正陶醉在娥皇的琴声当中,其乐无比。这个时候,周宗已悄悄地来到娥皇的屋里,但是他没有出声。周娥皇演奏的如此全神贯注,就连屋子里进了人了他也并不知道,完全没有丝毫察觉。

直到娥皇将整首曲子弹完,周宗才站在娥皇身后,连连拍手称快,道:“好好……娥皇的琴声真美!为父都被这琴声给深深打动了,这旋律也就只有我家娥皇能够弹奏出来。”

娥皇也被自己的琴声陶醉了,痴迷其中根本就没有感觉到身后有人。

听到父亲的赞美,娥皇这才转过身来,从凳子上站起身来,心悦澎湃道:“父相,你从宫里回来了,皇上那么晚召见你到底什么事?”

周宗的表情变的很沉重,犹豫了一下,一筹莫展道:“娥皇啊,昨晚上皇上已经下旨将你许配给了六皇子殿下!不过你不要激动,为父听说六皇子李从嘉这个人天性纯良,而且多才多艺,纵观满朝上下也就只有六皇子能够配的上咱们娥皇。”

娥皇大惊失色,道:“什么!父相,你答应了?”

周宗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道:“不答应还能怎么样,皇上是明着跟我商量,实则是奉旨成婚,再说哪有臣子和皇上讨价还价的。不过,这个六皇子爹倒是听说过他,是个相当有才华的人,很多王公贵族想要将女儿嫁给他,他还看不上呢。”

娥皇一听这事,心里再也高兴不起来,脸色也变的焦虑而沉重,她在屋里稍作徘徊,默不作声,父亲周宗见此也甚是担心,因为他太了解娥皇的个性。

娥皇果然是个处世不惊的奇女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奉旨成婚她也不觉紧张。

她稍作思考,犹豫了一下,质疑道:“六皇子殿下!就是那个叫李从嘉的皇子吗?”

周宗连忙应道:“没错,就是他!”

周宗回答的很仓促,生怕娥皇有情绪,或干出什么傻事。

娥皇却突然笑了,微微羞涩的道:“原来是他呀,他的诗词我倒是搜罗了不少,确实写的不错,的确是位罕见的才子。”

周宗见娥皇脸上有了笑容,这才长舒一口气,连忙问道:“这么说,你是同意这门婚事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