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语言艺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0 00:34:09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演讲的语言艺术

演讲的语言艺术试读:

前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以及表现形式。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具有真正的语言。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突破了口语所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口才是我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口语语言表达得十分准确、得体、生动、巧妙、有效,能够达到特定交际目的和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语表达艺术与技巧。

口才是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表达,还包括聆听、应变等多项能力。中国著名演讲家、“新中国演讲事业开拓者”、中国第一位演讲学教授邵守义有一句名言:“是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有口才的人说话具有“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等特征。总之,善表达,会聆听,能判断巧应对是衡量口才好与坏的重要标准

口才并不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它是靠刻苦训练得来的。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切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讲家、雄辩家。他们无一不是靠刻苦训练而获得成功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论辩,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他听到那些云游八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他曾对着树、树桩和成行的玉米练习口才。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难所吓倒。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口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说话不仅仅是一门学问,还是我们每个人赢得事业成功常变常新的资本。好口才会给你开创美好前景,拥有好口才,就等于你拥有了辉煌的前程。

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语言艺术知识大课堂》,主要包括交际、处世、礼貌、沟通、谈判、雄辩、演讲、写作、商务、领导等语言的表达艺术。本套书在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读性和启迪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语言表达艺术、增强语言表达素养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一、以预致胜:演讲的准备与主题确立

1.演讲前最关键的三个准备

(1)克服紧张情绪

①演讲前的紧张是自然的,人人都会紧张,连丘吉尔也不例外,应把这种紧张情绪作为自然状态接受下来。

②把紧张情绪化为压力和动力,全力以赴去作演讲的准备,直到自己认为完全准备充足为止。

③如果你仍然觉得缺少信心,那么就做好丢脸的准备,把演讲作为提高心理素质的锻炼。(2)写演讲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对于一些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下的演讲,例如礼仪型、政治会议型的演讲,演讲稿的起草必须非常确切,演讲者应把演讲稿记熟。

②于一些不具备很高的礼仪特征的场合的演讲,例如讲述个人经历的报告、演讲比赛等,不宜把演讲稿一字一句地写得非常确切。如果死记演讲稿把演讲变成一种背诵,就会人为地增加自己的紧张,在演讲过程中一旦忘记演讲词,就会出现“卡壳”的尴尬的局面。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写一个详尽体现演讲思路的提纲,写下需要确切记忆的硬性知识,如年代、数据、引言等。④演讲前一定要注意把思路理清,把确切的知识点记死,这样就会有利于演讲者轻松地现场发挥。(3)了解听众

①了解听众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构造。以调整演讲的语言风格和内容的深浅度。

②了解听众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以调整演讲内容的侧重点。

③了解听众具体的生活、工作的情况,如能确切地发现一些很关键的细节问属,使听众感到意外,就能极大地加强听众的亲切感。

2.收集与整理演讲信息

演讲口才是一门语言逻辑巧妙运用的学问,更是一种机智幽默激励人心的艺术。它是一门学问,因为每篇演讲辞都是深思熟虑写成的讲稿;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是一种把道德伦理、社会政治、艺术熔为一炉并与语言巧妙融合为一体的一种人际交往方式。

一次成功的演讲,可以对人类历史进程发生重大的影响,也可以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往与思维方式有深刻启示,从而提高人的口才素质和自身魅力。要学会演讲,就要从了解信息出发。

演讲与信息的关系十分密切。演讲的信息主要指演讲的内容和材料。演讲活动实质上就是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过程。演讲信息不仅是演讲的内容和材料,而且常常是演讲者萌发演讲动机的重要原因,演讲总是为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所驱使,为演讲而演讲是不可取的。可以说,信息是萌发动机的激素。

印度总理尼赫鲁之女甘地夫人,在其自述中记载过两次截然不同的演讲经历:一次是她在英国学习时,应邀参加一次会议。会上,英国国防部长克·梅农突然当众宣布请她讲话,她毫无思想准备,惊恐万分,只得在哄堂大笑中结束了她的前言不搭后语的“演讲”,并发誓今后不再在公众面前讲话。另一次是在南非,东道主要她在招待会上演讲。她执意推脱说:“不行,我一句话也不准备讲,只有依了这条件,我才赴会。”招待会定于下午四点举行整个上午甘地夫人参观非洲铁路工人生活区,铁路工人生活艰苦的情况深深地触动了她,使她“心有所结”如鲠在喉,非一吐为快不可。当主持人宣布“尼赫鲁小姐不讲话”时,她竟改变初衷,一跃而起,主动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而且讲得非常成功。甘地夫人的两次演讲,生动地表明了信息与动机的关系。在南非,如果没有整个上午的参观访问,没有铁路工人生活的大量信息促使她萌发演讲的动机,并给她提供演讲内容,她怎能一跃而起并且获得演讲的成功呢?

信息是动机萌发的基础,而动机一旦产生,就必须要围绕动机进一步收集和整理信息。

动机来源于对信息的理解,演讲动机实际是演讲的最初目的。动机产生后,由于进一步对信息收集和整理,所萌发的演讲动机也会逐步明朗化、具体化。因此,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也是演讲的目的明朗化、具体化的过程。

3.做收集材料的有心人

在演讲中,材料是观点形成的基础,观点从材料中来。这种从材料中抽象出来的观点一旦形成,就成了进一步收集材料的依据。同时,思想观点的阐述,也以材料做支柱,离开了真实、具体、生动、新颖、典型、充分的材料来阐明思想观点,演讲就会如瘦骨嶙峋的“小瘪三”。只有大量地广泛地收集材料和占有材料,才能使演讲获得成功。

可见,善于收集材料对演讲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很多人引用过林肯用高帽子和维德摩迪用大信袋收集材料的有趣故事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经常戴一顶当时流行的高帽子,随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记在碎纸片、旧信封及破包装纸上,然后摘下帽子,放进里面,再把帽子戴上,闲暇之时,便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抄进本子以备用。他的特点是收集材料十分及时。维德摩迪是美国十九世纪的大演说家,他准备了许多大信封,封面上标着醒目的标题,倘若遇到好材料,便及时抄录下来,放人适当题目的信封内。这可算是开分档储存有用材料之先河。他们的成功演讲与平时“做有心人”,注意及时地收集材料有密切关系。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没有“千淘万漉”的辛勤劳作,怎能有“吹沙见金”的喜悦呢?

当然,收集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鉴别筛选的过程;要慧眼识宝,善于识别、确定材料的性质、价值和作用。否则身在宝山不识宝,即使有好的材料,也会熟视无睹,轻易放过。

获取演讲材料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获取直接材料,二是获取间接材料。所谓直接材料,是指演讲者自己的经验和思想。常言道:“事事留神皆学问”,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处处留神观察,认真体验,便能获得许多材料。由于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感是真切动人的最好材料。另外,亲自调查得来的材料,也属直接材料,由于这种材料出现频率较高,司空见惯,有时容易被忽略,因此,必须养成勤记录、整理的习惯。这种材料虽然不是自己的经历,但由于经过亲自调查,对事件产生的背景、经过、结果清清楚楚,讲起来便头头是道,得心应手,极易赢得听众。所谓间接材料,主要是指从图书、报刊、文献中所得的材料。这是最广泛的材料来源。借鉴这些材料要以敏锐的洞察力进行思考、琢磨,不可人云亦云要从中发掘新意,使之具有新的色彩。

这里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要善于利用收集的材料进行归纳、研究、分析,发掘出新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收集演讲材料的要求

(1)定向

收集材料要把准方向,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生活千头万绪,书报浩如烟海,时间和精力不容我们有见必记,有闻必录,这不仅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我们必须把准方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收集。所谓把准方向就是围绕论题进行,根据论题划定的区域范围,按计划、有重点地工作。选择的论题要大小适中,不宜太窄,也不宜过宽。太窄,往往会漏掉与之相关的材料,使用时没有回旋余地;太宽,往往难抓住主线和重点,造成内容芜杂臃肿,削弱和冲淡主题。(2)充分

材料要充分。演讲要求大量地详尽地收集和占有材料,既要纵向了解事物发生、发展的经过,又要横向了解事物各方面的联系;不仅了解事物的正面材料,而且还了解事物的反面材料,以便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可以避免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材料越充分,思路就越开阔,论据就越充分,就越能正确有力地阐明观点,产生令人信服的雄辩力量。特别是学术演讲和法庭演讲,更要求论据充足,旁征博引。材料不足,往往难以言之成理,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3)真实

所谓真实,就是指材料的客观性。即所选材料是客观世界确实存在的、符合历史实际的。只有真实的材料才最有说服力,才最有利于人们形成坚定的信念。任意臆造和虚构材料,势必与事实发生撞击,势必被揭穿。为了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交代材料的出处。如引用事例必须讲清是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为什么以及怎么样。这样可增强真实感,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影响力。同时要知人论事,既不夸大事件的意义和拔高人物思想,也不低估事件的价值和贬损人物品德对于选做论据的书面材料要严格检查核对要善于鉴别,去伪存真;切忌抄转讹传,张冠李戴,引起哄笑。(4)新鲜

新颖别致,是就听众的感觉而言的。新奇感是促使人们注意的心理因素。演讲者立论高妙,演讲材料新鲜,就能较好地激起听众的新奇感,引起注意。这对深化主旨,充实内容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演讲者“人云亦云”,重复使用别人用滥了的材料,就会令人感到乏味,甚至反感。因此,要尽力防止和避免材料的雷同,要造成新鲜感。一方面要留心收集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情,同时也要善于收集那些过去早已发生但并不为人所知的事例。此外,还要善于观察分析,抓住现实中看似一般的材料,从中挖掘出新意来。这些当然不是信手可得的,而必须有耐心,有韧劲。鲁迅先生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常借古讽今,十分生动。如《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的演讲,运用了大量历史材料和真实材料,古今结合,使人感到异常新鲜有趣。(5)典型

选取的材料,既要求真实、新鲜,还要求典型。真实具有可信度,新鲜具有吸引力;而典型则由于其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有较强的说服力。演讲的目的在于说服人、鼓动人。因而,要认真审慎地收集那些最能说明主旨、最具代表性的真实材料和事理材料,防止和避免材料的平淡化。

比如,为了说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性,有人在众多的材料中选取了一位女大学生自杀的材料。这位女大学生相当爱美,常为自己的单眼皮伤脑筋,后来自费做手术,不料手术无效,眼睛反而显得更难看。她陷入了极度苦恼之中,无法解脱,竟一死了之。显然,这种愚蠢的轻生行为竟然发生在一位正在受着高等教育的人身上,这充分说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的必要性。(6)具体

具体,是相对抽象笼统而言的。有些材料虽然真实、新鲜、典型,但由于详略处理不当,尽管讲清楚了来龙去脉,也使人感到“不够味”、“不解渴”。这恐怕就在于叙述太简略笼统所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对于事例性的感性材料来说,往往是忽视了对重点材料的必要的渲染。比如讲“他带病坚持工作,最后累倒在车床旁”,给人的印象就较笼统。如果进一步把他为什么带病工作,如何做的,怎样累倒的,累倒后又怎样,当时的现场怎么样等作必要的交代和渲染,给人的印象就具体得多。(7)感人

在演讲活动中,要注意选取能提高听众兴趣和打动听众感情的材料。

很多优秀的演说家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请看,1861年2月林肯当选总统赴华盛顿就职前,在他工作所在地伊利诺斯州发表的告别演说:

朋友们:

不是处在我这地位上的人,很难体味到我此刻的惜别之情。这地方和这里的人民的友情给了我一切。我在这里度过了四分之一世纪,从青春岁月到了暮年。我的孩子在这里出生,其中一个埋葬在这里。我现在要离开你们,不知何年何月再回来,甚至不知是否能再回来。我面临的任务比当年华盛顿总统肩负的还要重大。没有上帝的扶持,我不会成功。有了上帝的扶持,我就不会失败。让我们满怀信心和希望,一切都将好起来。愿上帝赐福于你们,愿你们祈求上帝赐福于我。我向你们依依道别。

这篇告别演说感人至深语言朴实道出了一个即将远离的人对故地和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深情,这与演讲者精当的选材密不可分。

5.主题就是演讲的灵魂

主题是演讲的灵魂,它决定演讲思想性的强弱,制约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影响到论证方式和艺术调度。它是选题的具体化明朗化。没有明确的主题,演讲就如同没有灵魂的偶像,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会让人不知所闻,不得要领。

一篇演讲只能有一个主题,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阐述,否则就容易出现焦距模糊、思想枝蔓的毛病。主题要求鲜明、正确、新颖、深刻。鲜明,是指主题要贯穿于全篇,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强烈的反响;正确,是指其观点见解具有积极意义,能使听众受到教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新颖,是指见解独特,给人以醒目之感,对听众具有诱惑力和吸引力,能激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深刻,是指提出的主张和见解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能使听众受到启迪,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在选定角度和发掘深度上下功夫,做到立意深远。庄子云:“语之所贵者,意也。”元代陆辅之《词旨》指出:“命意贵远,用字贵便,造语贵新,炼字贵响。”可见立意的重要。

6.选择演讲的话题

萌发了演讲的动机,就基本上确定了演讲的最初目的;根据这个最初目的,必须选择议题,确定中心。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着演讲的主题和价值,影响着演讲的成败。

选题就是选择话题,确定谈哪方面的内容。演讲者总是通过阐述、分析、论证议题来表情达意的。选题的基本原则应当是:(1)顺应历史潮流

演讲的目的在于宣传思想和激励大众。因此,选题必须紧紧抓住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抓住社会现实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思想政治方面的重大问题,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社会风气和道德修养问题,以及反映科学文化发展动态、推动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等等:要讲出新意,演讲者必须考虑演讲的场合、环境、现实状况,以及自己对该问题的历史、现状的了解程度,并给以科学的分析、综合和解释,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2)内容有的放矢

选题要有针对性,要能深刻影响听众,极大地感染听众。由于民族不同,性格各异,职业有别,年龄差距,以及生活环境和文化修养不同,演讲的听众存在着很大的心理差异、风格差异、感情差异等。选题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听众的需要,根据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听众的知识水准、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等来确定。只有选题适合听众的心理、愿望,才能调动听众的注意力,唤起听众听讲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对青年人谈男女恋情,谈时尚、娱乐、通俗歌曲等问题很合他们的口味,但对中老年人就未必合适。显然,如果对山区老农大谈高能物理,谈得再好恐怕也不会受欢迎;倘若换成水土改良,情况就会大不一样。(3)切合自己的身份

选择演讲议题,应切合自己的年龄、身份,适合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这样,演讲者便能自然地融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心应口”,措辞、语调、口气也就自然、生动、有声有色、富有活力,给人以新鲜感和亲切感;否则,如果硬要去讲那些不切合身份、气质、年龄和知识水平的议题,就必须是力不从心,即使勉强讲理,也必然是生吞活剥、生硬呆板、无法感人。

演讲者不妨“驾轻就熟”,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最感兴趣的议题。这里所说的“驾轻就熟”,不是指搬用僵死的套话、空话,也不是指套用固有的框架格式,而是指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比较了解、比较感兴趣、体会比较深的议题,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比较接近的议题这样容易讲深讲透讲出水平讲出风格。(4)演讲场合与预定时间

演讲内容要与演讲场合气氛相协调,也就是要考虑演讲的时间和空间环境。时空环境不仅指演讲现场的布置,也包括时间、背景、组织和听众等因素。显然,在喜庆的场合大谈悲凉,在悲凉的氛围中大讲欢愉都是荒唐的。

选题还应考虑可供演讲的时间。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一般人的大脑在一小时以内,只能解说或接收一两个重要问题。因此,演讲选择议题必须集中凝练,富有特色,时间要掌握得恰如其分。如果是参加演讲比赛,更有必要了解限定的时间;否则到临场时修改内容,增添删汰,就会手忙脚乱,甚至无所适从。

7.提升演讲主题的技巧

演讲应有正确鲜明的主题,演讲的主题最能体现演讲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品位,使演讲具有深刻感人的艺术魅力。然而,表现演讲主题又不能流于空洞的说教、现象的罗列和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谈。正确的做法是在运用典型充分的材料表达演讲主题时,及时对材料的本质内涵加以分析、概括、提炼、延伸,并通过富于理性色彩的语言点拨、渲染,激起听众的心理共鸣,将听众的思维引向一个更深邃、更崇高的境界,使演讲的主题得以升华。

在演讲实践中,一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技巧来升华演讲的主题:(1)由点及面的扩展

演讲中的事实材料是灵活多样的,诸如一次亲身经历、一个小故事、一段人物描写,甚至人物的只言片语等等,这些虽是个别的却是很典型的材料,往往就能成为升华演讲主题的“点”。由对“这一个”事实的叙述推及包含“这一类”的全部或部分事实内涵的概括,就是由点及面的扩展演讲主题的技巧。

例如卡耐基在一次指导人们怎样才能走向人生的成功的演讲时,是以别出心裁的一首《徜徉在六月里》的诗歌为点铺展开的:

告诉你什么是人的最爱,渴望徜徉在六月里。

大约是草莓成熟季节,某个午后,

总爱偷偷小憩片刻,什么也不做。

我宁可呆在果园里,

无拘无束!

头顶着一片天,脚踏着一方土,

在清新的空气供我呼吸,

有如茵的草地供我躺卧,

就好像有客来访时,

母亲在阁楼上布置的,

又软又厚的床!

演讲者以一种充满生活情调的诗意片段,来吸引人们沉浸在成功人生的境界里,由此展开进一步提升主题,告诉人们这种境界的生活惟有在艰辛的人生旅程中勇敢地去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颠簸才能取得,才能享受幸福的生活。(2)由表及里的深化

有些蕴含着深层意义的事实材料,不经点破,听众也许理解不透演讲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一旦经过演讲者的揭示与深化提炼,就如同在沙砾中发掘出闪亮的金子,在贝壳里发现晶莹的珍珠,催人感悟,发人深思。这种由外表行动或客观存在事实的叙述,升华为内在思想或深层含义的表达方法,就是由表及里深化升华主题的技巧。

例如:孙中山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讲道:

南洋爪哇有一个财产超过千万的华侨富翁一次他外出访友,因未带夜间通行证怕被荷兰巡捕查获,只得花钱请一个日本妓女送自己回来。

日本妓女虽然很穷,但是她的祖国很强盛,所以她的地位高,行动也自由。这个中国人虽然很富,但他的祖国却不强盛,所以他的地位还不如日本的一个妓女。如果国家灭亡了,我们到处都要受气,不但自己受气,子子孙孙都要受气啊!”

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对一个典型材料进行了由表及里的剖析,揭示出国家贫弱,人民必受欺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升华了演讲的主题,唤起了听众强烈的爱国之心。(3)由此及彼的引申

在演讲中,有时也可以以某一典型事件或自然现象作触发点和媒介来加以引申,联系到另一类相关事物的事理,经此来升华演讲的主题。这种由此及彼引申的升华主题的技巧,通过形象化的渲染,不仅可以启迪听众的智慧和洞察力,还可以创设充满哲理美的境界和氛围。

例如,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美籍教师对学生演讲时,他先讲了一则小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在海边散步,沙滩上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忽然,他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问道:“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一我知道。”小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小男孩边扔小鱼边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还有这条……”教师讲完了这则小故事,满怀深情地说道:

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你还是可以救一些人,你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他们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得到的。

这位美籍教师在演讲中对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小故事进行了由此及彼的引申,形象地阐发了医学院学生应树立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升华了演讲的主题,使演讲具有一种隽永的感召力。(4)由陈及新的点化

在演讲中,套用仿拟一些过去的材料,并且进行由陈及新的点化,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刻内涵,也是一种较好地升华主题的技巧。

例如,在弘扬爱国主义的主题演讲比赛上,一位演讲者讲述了盼望台湾回归、祖国统一的内容,最后他是这样升华主题的:

……有一位老知识分子病重期间叮嘱自己的子女:“祖国完成统一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句话比陆游的名句又有了新的内涵。它代表着多少老知识分子的心愿,代表着多少中国人的心愿啊!

在这里,演讲者对这则典型材料中改过的陆游名句进行了由陈及新的点化,赋予其更深刻的现实意义,把演讲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5)由境及情的交融

在演讲中,对现实生活发生的典型事件进行渲染,创设出一种紧扣题旨的境况,并由此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达到升华演讲主题的效果。

例如,演讲《我们的后代喝什么》中的一段话:

德国的亨格尔小姐与同伴来到神往已久的长江三峡游览。一路上,她俩饱览了长江两岸醉人的风光,也深深领略了“中国人”肆意破坏环境的无情。在中国游客眼中,长江竟然无异于一个天然的废物场,滚滚东流的长江“毫无怨言”地包揽了中国游客抛弃的一切:果皮、废纸、饭盒、塑料……作为外国游客,她俩怎么也不忍心这样做,在无法找到垃圾桶的情况下,她俩只好将旅程中的中的废弃物用塑料袋一一装好,下船前彬彬有礼地请乘务员代为处理。不料,乘务员竟嗤之以鼻,毫不犹豫地把垃圾袋投入长江的怀抱。看到这里,我不由地要问一句:《长江之歌》中描述的用纯洁的清流浇灌花的国土和用巨大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长江,能够挽起它所养育的人们对它一次次无情摧残的重压吗?

水对我们人类有恩有情,我们决不能做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蠢事,也不能将我们自己酿成的苦酒逼着我们的后代喝下去,更不能做出杀鸡取卵,贻害子孙的傻事。这是责任!

在这里演讲者通过外国游客在长江三峡的见闻和遭遇,形象地渲染出国人环保意识差的生活图景,由此抒发感慨,引发议论,做到了由境及情,情景交融,情理相生,很好地升华了演讲的主题。(6)由抑及扬的反衬

演讲中的高潮常常是升华主题的关键之处,而恰当地运用由抑及扬的反衬技巧,能使集中于高潮的情与理的表现更有效果,从而使演讲的主题得到升华。

例如,演讲《愿君敢为天下先》的高潮部分:

也许有人说,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改革的潮是那么好弄的吗?弄得好,该你走运,福星高照;弄得不好,该你倒霉,身败名裂……我们如果徘徊观望,如果急流勇退,如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害怕枪打出头鸟,信奉“人言可畏”的法则,那么,就会被历史所淘汰,被时代所抛弃,被生活所嘲弄。我们只有去无畏拼搏,去大胆开拓,去承担风险,去顽强竞争!

在这里,演讲者逆水推舟,以退为进,先设立一个与结论相反的前提,极力地“抑”,再用否定性结论,为结论的“扬”蓄势,最后才水到渠成地“扬”起来,这样由抑及扬地反衬,把演讲推向了高潮,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如何升华主题是演讲艺术的一种重要技巧。用好这种技巧,可以使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形成时起时伏的和谐呼应、感情共振,增强演讲的感召力、鼓动性和艺术魅力。

8.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演说成功的前题和基础。也就是说,在演讲前要做的两件事,其一是材料的准备工作;其二是心理上的准备,这个准备就是精神要放松,休息好。我们都知道,有的同学平时学习还是很不错的,但是考分却不很理想,有的同学平时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到了考试前就会开夜车,不好好休息,到头来还是考不好。第一种考不好的原因是由于紧张造成的,后一种考不好的原因是由于紧张过度疲劳造成的。对于演说家来说也是一样,有的人虽然很有才华,但缺少锻炼,一上台就紧张。英国首相狄斯瑞黎说他第一次在国会上的演说是失败的,糟糕的。曾四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电影明星凯瑟琳·赫本在她的自传中曾这样写道:“我过去曾是怕羞的人,环境让我得到了过多的锻炼,因而成为千万影迷们崇拜的明星。”

当你了解到这些名人怎样由胆怯到成功,无疑有助于你克服怯心理,要锻炼得不胆怯,首先要建立起自信意识,这是演说者是基础的心理素质。即对自己的演说充满必胜的信心,在演说中,心绪镇静,神态自若,思维敏捷,能应用自如地控制和支配自己,使演说技能得以完全的发挥。做到这一点,除了长期的自信心培养外,关键是要每次临场都要认真“备战”,一要对自己所讲的内容确信正确,内容有针对性、有意义。二是对演说的讲稿有充分的理解和熟知,不仅对演说的材料有精确的记忆,还要自信自己的演说能打动听众。

澳大利亚前总理罗伯特·孟斐斯爵士在评论演说艺术时说:“演说人或领导人要想打动别人,他首先要能打动自己,他脑海中的一切都应该是栩栩如生的。”为此,演说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有必要对小范围的人先试讲,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反复修改自己的讲稿和演说时的姿态,强化演说的效果,以便演说时更好地发挥。要使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保持在最佳状态。在演说前要尽量放松,尽量考虑些轻松的事,棘手的问题先搁在一边暂不处理这样做对演说很有好处很难想像一个恼事缠身、疲倦不堪的人能把演说讲好。

例如,1960年,肯尼迪与尼克松为竞争总统在全国7000万电视观众面前举行了他们之间第一次电视辩论。大多数评论员预料,经验丰富的尼克松能够击败缺乏经验的肯尼迪。但当两人出现在电视屏幕后,整个选举似乎转为对肯尼迪有利。原因在哪儿呢?原来,肯尼迪事先就和帮助他竞选的电视导演做了周密的筹划,进行了反复练习。特别是在辩论前几小时特地到加利福尼亚州海滩晒太阳,松弛神经,养精蓄锐。结果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时,他精神抖擞,满面春光,挥洒自如,而尼克松过分相信自己的才能,不听别人的劝告,加上辩论前连日疲劳,因此在电视屏幕上显得精神疲惫,声嘶力竭。结果就不言而喻了。这个例子说明了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对演说时即兴发挥和感染听众方面是多么重要。

演说的心理素质还包括培养自己的吸引意识,即指他在演说时能始终把听众的注意力把握在手中。要做到这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平时就要在对自身的吸引力意识方面的素质进行培养。一是要进行自身的气质、风度的修养。一个人的气质、风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陶冶的。要通过不断地汲取各方面知识,开阔思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提高社交能力等等方法增养自身的气质,以吸引、感染他人。二是要深深理解听众,能与他们产生感情共鸣。演说时避免空洞、乏味的演说内容,所准备的演说稿应有针对性,,能打动听众,感染听众。要训练自身的表达技能,通过口语、声调、姿态、手势等技巧吸引听众,强化演说的效果。

二、丰富精当:演讲选材的艺术

1.精心选材,服务演讲主题

如果说,主题是演讲的灵魂,那么材料则是其血肉和依托了。离开了主旨,无论怎样生动典型的材料,都将是废话,毫无价值可言。因此,演讲者必须从大量占有的材料中,把那些与主题直接有关的、并能有力表现和支撑主题的材料精心筛选出来,发挥它“以一当十”的作用。

1941年,陈毅同志接任新四军军长,发表了著名的《就职(代军长)演讲词》,他针对“皖南事变”后蒋介石政府一心想扼杀革命武装的严峻现状,着重阐明“人民军队是任何反动派也消灭不了的”这一鲜明主旨。为了表现这一主旨,他仅选择了两个极有说服力的材料。请看其中一段演说词:在大革命失败的时候,朱德总司令只带了800多人上井岗山,就发展为今天50万大军。这样千下去是一定会胜利的。新四军的前身是南方各省的游击队,那时全部只有2000多人,囤当时在残酷的斗争中,还受到损失。项英同志和兄弟在一起,在广东、江西交界的一个山上,只有200多人年后新四军发展到万人今天万人还会被他消灭吗?要被消灭,在大革命失败时就可以被消灭;在3年游击战革命失利的时候,也可以被消灭,但是没有被消灭,相反的是十倍百倍的壮大与发展。今天新四军有9万人马,四五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将近一万万的人民拥护,谁想来消灭他,谁就要失败。新四军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他是最坚决的,为着中华民族的解放与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中华民族一天不解放,中国人民一天不解放,则新四军必然会发展,是毫无疑义。

这段演讲,没有刻意的语言的雕琢与修饰,却格外鲜明有力,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主题深刻,论证有力。演讲者征战一生,能够说明人民军队不可战胜的事例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但他只精选了两个事例,而且都是数据的对比。一是“朱德总司令只带子800多人上井岗山,就发展成今天的50万大军”;二是新四军几经挫折“只有200多人,3年后发展到9万人”。是啊,800人没有被消灭,50万大军能被消灭吗?200人没有被消灭,“今天9万人还能被他消灭吗?”这两个对比,雄辩地证明和表述了主旨,好像量物的秤杆一样,“一砣压千斤”,具有使人心悦诚服的说服力。

青年演讲者戴芳的《青春,应该闪光》是一篇优秀演讲。这篇演讲的中心,着重议论“青春应该闪光”和“青春怎样闪光”,对于第二个层次的中心论点的回答,也是“用事实说话”:年轻的朋友们,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青春?我国古往今来许多有志之士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楷模。宋朝的辛弃疾年仅21岁,就领兵抗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鲁迅先生也是21岁东渡日本,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誓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9岁就写下气壮山河的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决心把青春献给祖国的解放事业……他们的青春如同银河系的繁星,在人类史册上闪烁着璀璨的光芒。这是最有价值的青春!这种青春是无尚崇高的。要有这样的青春、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毕生的追求,甚至用血的代价去换取。再请看看我国的女排英雄们吧她们以敢于拼搏的非凡毅力,用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终于冲出亚洲,攀登上世界排坛高峰,荣获了三届世界杯女排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什么是中国姑娘们的心声?请听她们的回答:“人生能有几次搏,我们决心为祖国的荣誉去顽强搏击”;“有些人的青春是在花前月下度过的,而我们的青春却在紧张激烈的旋律中度过”;“我们能够为祖国、为人民争得荣誉,这就是我们运动员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快乐……同学们!朋友们!你们听见了吗?听见了吗?这,就是中国女排英雄们用自己的青春所谱写的一曲气势磅礴的时代交响乐,这就是世界上最美的旋律,振奋人心的最强音。她们为中华民族争了气,她们为中国人民争了光,她们没有让青春在无聊的享受中虚度,而是让青春在艰苦的磨炼中闪光;他们没有让青春暗淡失色,而是让青春光彩夺目。年轻的朋友们!中国女排英雄们不就是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共同学习的榜样吗?

这篇充满青春活力的演讲,其根本点是焕发青年一代为祖国繁荣和民族振兴奋起拼搏、添光加彩。为了阐述主旨,演讲者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从古代英杰辛弃疾到现代伟人鲁迅、周恩来,简括了他们在青年时代为祖国、为民族努力奋斗的业绩,给青年一代树起了一组光彩照人的“楷模”群像,进而又以重笔描绘了女排姑娘这一过硬的典型,为青年一代树起了光辉的榜样,突出了演讲的中心,升华了主旨,使人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如果在回答“青春应当怎样度过”这一问题时,撇开了上述材料,或者是引用了一些无关要旨的事实,演讲也就不具备感人的魅力了。

在演讲中引用的材料,不在于事情的大小,也不在于材料的长短,关键在于与主题有无关系,是否能为表现主题服务。1988年,高振环的《劳动,是神圣的》这篇演讲佳作所要表达的中心是:劳动是神圣的,劳动是幸福的。其中选用了这样一个材料:我认识这样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他生长在美丽的天府之国,50年代末,毕业于成都轻工业学院,怀着拳拳的报国之情,来到了北国江城年来他曾有许多机会可以回到锦绣的家乡,然而都被他主动放弃了。这些年里,他先后取得了11项科技成果,蓝天上飞翔的人造卫星,大海中驰骋的舰艇,都有他研究制造的零部件。他的一腔热血和一颗赤诚的心,都贯注在祖国的塑料工业上。有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然而他不无自豪地说:“在神圣的劳动中我收获了快乐;在创造的艰辛里,我体验到人生的幸福。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就在于永不疲倦的追求和创造,劳动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演讲引述的这位知识分子的材料,没有冗长的叙述和细致的描绘,而是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概括了主人公的动人事迹,有言、有行、有境界,具体生动。演讲主旨正是借助主人公的豪言壮语来表达的,既服务了主题,又表现了人物的崇高境界,一举两得,效果极佳。

为主题服务的材料,既可以是正面的事例,也可以是反面的典型,还可以将正反材料综合运用,形成鲜明的对比。陈荣芬同志在《世界也有我们的一份》的演讲中,正是选择正反不同的两个材料揭示主题的。她说道:

其实,命运之神并不特别地厚爱谁,成功的机会谁都有,关键是我们能否不失时机地把握它。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I.C.凯苏拉在《去争取》一文中谈到这样两个真实的故事。西尔维亚梦想成为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出身高贵,一直在发挥上流社会的关系和父母职业成功的优势,受到了家庭的帮助和支持。她也确实具有这方面的天赋:常常说:“只要有人给我一个在电视上露面的机会,我知道我就会成功!”可她为此做了些什么呢?没有!只是在等待。结果,她等待了10多年,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了。哈里是一个移民家庭里10个孩子中的老大,父亲给人看门,家境贫困常常断炊。高中阶段,他既要做家务,又得打短工挣钱,朋友们称他为“过分卖力工作的人”。他解释道;“我没有其他选择……我绝不可能得到任何现成的东西,我必须从醒来那一分钟就开始工作直到睡觉升大学时他入学成绩很差学校负责人对他说:“你绝不能读好大学,以你的成绩竞争读大学是很困难的。”建议他改读商业学校。然而哈里不听从,咬着牙在大学苦读。他的阅读能力可怜到领会不了讲义,每章都要反反复复地读5次,而他的阅读速度又很慢。别人几小时就准备好的考试,他却要整整30个小时。但是他最终不但完成了大学学业,还获取了博士学位,成了一名营养学权威人士,现在领导着美国和加拿大2000多个联营保健食品商店。朋友们,从西尔维亚身上,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哈里又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失去的,永远不能重新寻找回来,重要的是立足现在,把握未来,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真正做自己的主宰者。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演讲者选取西尔维亚和哈里二人做对比:两个不同的环境,两个不同的起点,两种不同的对待,两种不同的结果。这样一对照,“青年一代要奋取进击,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一主旨就深刻揭示出来,使听众深受启发和鼓舞,这样选材实在绝妙。

2.运用典型材料,以一当十

常言道:“文贵于精”,能反映和表现主题的材料往往很多,显然不能全部罗列到演讲稿中去。只能选择高质量的有代表性和有说眼力的材料,这就是人们常常谈到的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最能代表事物的共同特性,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最能深刻地表达主题思想,既有反映的“深度”,亦有表现的“力度”,它能起到“以一当十”的良好效果。一个生动感人的典型材料,往往能在人们心灵上烙下深深痕迹,留下久久不可磨灭的印象。

廖烈东的演讲《责任》社会反响强烈,其根本着眼点是,激发年轻一代担负起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为振兴中华发光发热。在这篇抒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演讲中他没有泛泛举例而是精选典型材料揭示主旨。请看:责任感本身就富有一种持久坚定、不屈不挠的特征!看看我们那些老一辈的革命者吧,他们和逆境搏斗,经受了许多挫折,但在今天,仍然充满激情、充满自信,仍然为了我们民族的昌盛,为了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地努力!大家熟悉的老诗人艾青,多年来含冤受屈,饱历沧桑之苦,可一当他重新获得了工作的权力,重新走进了建设者的行列,便自豪地歌唱: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他没有哀叹,没有悲观;相反,“霜重色愈浓”,有的是对人生更坚定的信念,对社会更崇高的责任!这才是我们民族的每一个子孙所应该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精神!

古往今来,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证实民族责任感的事例何止千千万万,而演讲者全文只择了两则,除了一个自谋职业为国家减轻负担的女个体摄影者,再就是引文中艾青复出后的记叙。即使是引述艾青作为例证,他也没有对老诗人的经历作深入细致的介绍,而是在简括说明人所共知的际遇之后,着重选取了艾青复出后的一组诗句。这发自肺腑的六句诗,含蓄深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但展示了诗人艾青老当益壮,赤诚奉献的精神境界,论证了主旨,而且极大地鼓舞和感染了听众,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可见,典型材料对于演讲成功是何等重要。

在演讲选材中,是否典型关系至大。10个一般性的材料,也不可能与一个典型事例的作用和效果相比。因为只有典型,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最能揭示主旨,最能说明问题。往往长篇大论说不清楚的话,只要选择了一个生动典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有位叫李宁的青年演讲者他在自信吧年轻的朋友的演讲中,选择了徐悲鸿先生的动人事例,很有说服力。请看:我觉得,自信首先需要一种坚定崇高的信念。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术大师,但60多午前的徐悲鸿,还只是一个无名的青年。1919年,徐悲鸿告别了可爱的祖国,远渡重洋,到法国去学习美术。当时,由于北洋军阀腐畋无能,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政治上受歧视。一次,一个洋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生下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便是把他们送进天堂也成不了才。”一句话,把徐悲鸿激怒了。他拍案而起,炯炯的目光直逼着那个洋学生。他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成才吗?那么好吧,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代表我的祖国,我们竞赛一下吧。到我们毕业的时候,看看谁是真正的人才!”徐悲鸿学习美术,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信念。他时刻牢记着他的老师赠给他的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所以他充满了自信。他经常到罗浮宫、凡尔赛等著名的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而且常常是拿着一块干面包,提着一壶白开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候不出门。“有志者,事竟成。”在他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第一年,就受到法国艺术家佛拉蒙先生的好评,在以后的考试中又多次获得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远闻》、《怅望》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受到广泛的好评。这时,那个曾经向徐悲鸿挑衅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同学们,听到这里,难道我们不为徐悲鸿的这种精神而感奋吗?难道我们不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的赤子而自豪吗?难道我们还要为祖国暂时的落后而气馁吗?不,绝对不能!我们要以自己青春的双臂,高举信念的利剑,紧握自信的盾牌,向困难的魔王宣战!

读了徐悲鸿先生真实感人的故事,人们对于演讲者所要揭示的“坚定的自信”和“崇高的信念”一下就能深深理解,而且,平静的心灵产生了难以遏止的激情。因为材料不仅真实生动,而且极为典型有深度有高度有力度只要读了一次就留下久久难忘的印象。可见,选材确实要下一番工夫,真正做到“吹尽黄沙始到金”。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又一篇实例。演讲者叫欧阳杰,在《爱的力量》中,他引述了教育学上一个很著名的典型事例说明观点:上初三时,我在一本杂志上读了这样一则短文:美国赫赫有名的教育家艾森塔尔去一所学校讲学时,向一位班主任要了一份学生的成绩登记册,用笔信手在几个学生的名字前画了个圈儿。他肯定地说:“他们都将是大有作为的。”那位老师一看,里面包括了上、中、下三种成绩的学生,便半信半疑地想,这可未必呀。几年后,事实完全证实了艾森塔尔的预言。听众朋友,你一定会像几年前的我一样感到不可思议吧?那请你对教育家的答话三思吧,他说:这是爱,是爱的教育的成功。

教育家艾森塔尔用画圈方法激励学生成功,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实验,它证明了这样一个原理:如果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施以足够的真挚的爱,那么,他将会得到对象的肯定的评价和积极配合,他也就可能创造出连自己也难以想像的成就。欧阳杰本人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十分注意探索教育学上“施之以爱”的这一重大原则,在汇报自己教育实践经历时,引述艾森塔尔的实验作例证,委实是典型之至,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深刻地阐发的主题。

不少演讲者为了表述主题,往往采用正反典型事例加以对比分析,从而增强演讲的说服力。蔡冒奋同志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演讲中,就运用了这种正反对比的方法:1979年12月8日下午,在北京崇文区有一个中学生鲍文利掉进了龙潭湖的冰水里,20分钟过去了,小鲍在深水中挣扎,精疲力竭,生命危险;围观者逐渐增多……就在这紧急的关头,附近的解放军指战员闻讯赶来,几个见死不救的青年,竟然对他们喊叫:“大兵,快跑啊,立功的时候到了。”最后,虽然小鲍得救了,但是这一情景却使人震惊。在曾经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精神发扬光大的文明国度里,竟然会出现这样触目惊心的情景,难怪有人发出这样的呼吁:“救救见死不救的人吧!”时隔一年多,1981年2月1日下午在北京崇文区,又发生了一个8岁的小女孩吴爱莉掉进护城河的事。这一回情景大不相同:首先发现落水小孩的铁路巡守工人一边设法营救,一边大声疾呼。听到呼救,路过此处的首都机械厂青年工人高云涛第一个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里,第二个跳下去的是患有冠心病的68岁的退休老工人田纪跃,随后飞奔而来的刘树增、柴大勇也跳进了冰水里……大家同心协力,女孩得救了,但高云涛和田纪跃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从龙潭湖到护城河,从见死不救到舍己救人。前后对比,发人深思:为什么1979年会出现那样触目惊心的情景,时隔一年多,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振奋人心的变67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共产主义思想在发扬,社会风气在好转,伟大的祖国在前进。

在同一地区,同属严寒季节,同是有人掉进冰水,一年前是见死不救的“触目惊心”,一年后则是舍己救人的“振奋人心”。无疑这是两个典型而生动的材料。演讲者把它们放在一起,正反对比,相辅相成,这就产生了单项材料远远难以达到的特有说服力。这两个材料的对照,既说明了社会上各种人在精神道德方面的巨大差异,又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进展和成效。这篇演讲不仅选材得法,而且用材得当,表现了较高的剪裁技巧。正如古人诗云:“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3.材料新鲜俊奇,别开生面

所谓新鲜俊奇的材料,就是指社会生活中新涌现出的、鲜为人知的事实。有些事实虽然发生在历史久远的年代,但一般不为人知,亦具有新鲜俊奇的妙用。在演讲中引述的材料,最忌老生常谈,司空见惯,正好比“剩饭十遍人生厌”。有一篇演讲词,为了说明老一辈革命家无所畏惧、襟怀若谷的崇高精神境界,引述子这一则极为典型的材料陈毅同志在江西苏区3年游击战争期间,一条腿受了伤。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没有得到及时医治,伤口逐渐恶化,他决心彻底治一治。一天,他把两个警卫员叫到身边,指了指离宿营地不远的一片小竹林说:“请你们现在把我背到那里去。”到了小竹林,陈毅同志又说:“现在你们俩把我捆在粗竹子上,绑结实,绑紧些。”绑好了上身,陈毅同志又叫警卫员把自己受伤的腿牢牢绑在另一株竹子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陈毅同志说:“现在你们用手把我这伤口挤破,把里面的烂脓、瘀血、骨头碴子、炮弹皮通通挤干净。”“不行,使不得啊!”两个警卫员急得连连摆手:“没有麻药,怎么受得了啊!”陈毅同志这时又是命令又是央求,非要动这次土手术不可。两个警卫员便含着眼泪给他治仍。只见陈毅头上巨大的汗珠一串串往下淌,但他一声不哼。一个警卫员用毛巾给他轻轻擦汗,刚擦到嘴边,陈毅同志便一口将毛巾咬住了。“手术”做完,那条毛巾已被咬破了。这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啊!

这无疑是一个新鲜别致的生动材料,不但使人感到新颖,而且还有传奇色彩。10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有过关云长“刮骨疗毒”的动人佳话,但比起这段陈毅同志“治伤”的真实故事,显然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正是因为这个材料超乎人们的想像,因此就特别具有表现力、感染力。爱迪生曾经有这样一段至理名言:“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幻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和希望不会有丝毫改变,而最终克服困难,以达到期望的目的。”这正是陈毅同志无比坚毅、无所畏惧无比豁达的崇高精神的写照

新闻事实,一般具有新鲜、真实的特征。尤其是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引述恰当就能特别诱人,使人乐于见闻。李安娜是一位女同志,1986年她发表过一篇《人才在哪里》的演讲,为了说明我们伟大祖国不乏人才这一主题,她就引述了这样一个材料:《光明日报》曾刊登过一篇令人震惊、令人惋惜而又发人深省的丈章。1983年,包头市一位名叫陆家羲的中学物理教师,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又一颗明珠——斯坦纳系列。这是一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然而,遗憾的是,最早发现陆家羲这位数学人才的,竟然不是我国数学界,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名叫门德尔松的加拿大数学教授!在此之前,陆家羲曾无数次把自己用心血写成的论文投寄给国内有关方面,但不是石沉大海,便是被认为没有价值而原样退回。就这样,一块真金被丢弃,一个人才被埋没,时间竟然长达20年之久!——诸位,人生能有几个20年啊!最后,陆家羲迫不得已,只好把论文寄给美国有名的数学杂志。出乎意料,这家杂志仅仅一个月就给他回信了,回信的人就是门德尔松教授。信中,教授高度赞扬了陆家羲的论文,是当今世界工,在组合设计方面最重大的科研成果之一。而与此同时,我国有关方面却正在邀请门德尔松教授到中国讲组合学。门德尔松教授接到邀请后,曾吃惊地问道:“请我去讲学?讲组合学?你们中国不是有陆家羲博士吗?”请注意,他的称呼是“博士”。而我们的陆家羲此刻仍然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中学教师而已!——多亏了门德尔松教授!陆家羲终于被“发现”了!唔,只可惜这个发现来得太迟了1984年夏天,这位拼搏了20多年、耗尽了毕生心血的中学教师,由于过分劳累,在一个昏暗的夜晚,终于抛下妻室儿女,留下几百元的债款,以及抽屉里没有写完、也永远写不完的论文,不甘心地离开了这个尚未发现他的世界。他走得太匆忙、太早了。他才48岁啊!倘若在门德尔松教授之前,我们能发现这位数学王国里的天才,使他获得起码的工作环境,或许,这一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吧!这件事令我震惊令我惋惜让我思考良久中国是没有人才么?不!然而,中国的人才,为什么自己不能发现,而偏偏要等到别人发现?中国的人才,为什么要死了以后才被发现?——蒋筑英、罗健夫,加上陆家羲,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被认识、被发现、被关怀、被……?我们为什那样“重死”而“轻生”呢?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的大地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人才济济——只是没被理解、没被认识、没被发现而已。

引述陆家羲这则新闻事实,的确骇人听闻,催人泪下,叫人震惊。它给人以特别新鲜奇异的感受,使人无法遏止内心的激动,不但引发共鸣,而且引起深思。演讲者恰到好处的设问和自问自答的论述,深刻地阐发了主旨,给人以巨大的教育和启示。这篇演讲之所以反响强烈,精当的引述实属重要因素。

有些材料虽然发生在久远的年代,是历史史实,但只要不经常被引用,演讲者只要善于剪裁处理,巧妙运用,依然能使听众获得新鲜好奇的感受,引起兴趣。例如,泮月娥在《完成一个美的命题》演讲中,为了赞美护士职业的神圣、崇高,就引用了世界上第一个护士南丁格尔的经历论证主题。这个材料是:请问在座的各位,您看过《第一个医生·第一个护士》这部外国纪实小说吗?我至今珍藏着它。第一个护士是指我们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女士。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她出生在贵族家庭,天生有一副美丽的姿容、出众的才华,她却把毕生的精力献身于护理事业。有人这样形象地比喻南丁格尔的选择说:英国失去了一位统帅。而她放弃了统帅的宝座,竟成了护理事业的奠基人。这样的一位伟大女性,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她的名字铭刻在全世界护士的心中,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占据了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从这位伟大的女性的选择中,难道不能在我们心中产生一种崇高意识吗?

除了医务界和专业护士,南丁格尔这位伟大女性对于一般人恐怕是很陌生的。演讲者引述这个著名历史人物献身护士职业的动人故事使入耳目一新引起关注并产生了浓厚兴趣当听完她宁可放弃“统帅宝座”而执着地献身护理事业并成为“奠基者”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对演讲的主旨心领神会,使演讲达到了预期效果。

新鲜俊奇的材料,既可以是主题深刻的大事,也可以是内涵丰富的小事。有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只要是新鲜、别致,富有意义,依然可以“小中见大”,使人赏心悦目,有茅塞顿开之感。有一篇《朋友们,热爱自己的母亲吧》的演讲,引述了一个导游员在途中信手拈来的事例,收到了奇妙的效果。他说:我国江苏省旅游局的一位导游,一天陪同外宾游览中山陵。在讲解中,他发现客人们走神了,大家眼睛都直愣愣地盯着前方,有几位年老的外宾,还掏出手帕抹着眼睛。导游不由得朝前望去,只见一位中年男子背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在中山陵前长达392级的石台阶工吃力地向上攀登,一边向背上的老人亲切地解说着风光,老人慈祥的脸上充满了幸福和欣慰的笑容,那亲密无间的母予之情叩击着每一位外国游客的心灵。客人不解地问导游,那位中年人怎么会甘心情愿地背着老人爬那么高的台阶呢?他难道不累吗?那位老人要付多少钱呐?导游激动地解释道:“那是一位儿子背着母亲来中山陵参观的呀!”

这是陪伴导游中的一个意外插曲,作为演讲材料却很是新颖且富有教育意义。这件事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然而包含的意义却不小,特别是在外国游客的心目中,更是新鲜奇特,不可思议,而确实是亲眼得见的真实事例,因此能引发人们的深思,获得启示。演讲者正是抓住这个心理,引用它去揭示了主题。

4.材料生动传神,表现力强

演讲所选材料要具体形象,生动传神,描绘性强。如果演讲材料,抽象概念多,述说语言多,很难使人获得具体实在、完整明晰的印象很难引起听众的兴味不容易为人所接受

1927年7月10日,鲁迅先生在广州知用中学作了《读书杂谈》的演讲。他主要是针对当时文艺界某些人滥用文学批评的混乱状况,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有力批评了不正常的现象。在演讲中他巧妙地引用了一个印度的小故事,堪称具体形象化的精彩范例。这个故事是: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出卖。货卖去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他了,说是不晓事,叫老人徒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将孩子抱到鞍鞒上,后来看见的人却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走了不久,可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剩了一个办法了,是我们两人抬着驴子走。

鲁迅先生在演讲中选取这个绝妙无比的印度故事,不仅阐述了自己的正确见解,同时也委婉含蓄地讽刺和抨击了文学批评的不正常状态,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这个材料生动形象,无比深刻,叫人发笑,令人深思。如没有这个故事,直接运用语言述说:“眼下的文学批评,使人越听越糊涂,叫人创作起来无所适从。”很显然既抽象又干瘪;倘若提出论点,旁征博引,加以论证,委实又不大容易。鲁迅先生毕竟具有高超的演讲艺术,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借这个具体形象的材料,一下子就轻巧自如地说明了问题。

要在演讲中把概述性的材料变成具体形象的材料,往往要借助于语言描绘,使之生动传神,使人如临其境,获得真切实在的感受。请看,来自大学校园的一篇演讲:《为了我们的父亲》,演讲者沈萍不但十分注意叙议结合,而且在选取和表述材料上很有独到之处。她引用了这样一段见闻:在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前往书店。天气非常热,我身上穿着清凉的夏装走在林阴道工我忽然看见马路上一位老人推着一车钢筋,正在艰难地行走着。重载使老人不得不把自己的腰深深弯下,太阳烤着老人紫红色的脊背。老人的脸上、背上淌着汗水,在他面前,路是慢上坡,老人咬紧牙,非常吃力地推着车。我赶忙跑过去,帮着老人把车子推上坡。老人抹了把汗水,喘息着向我道谢。当他看到我胸前佩戴的校徽时,眼睛一亮,露出了赞许、期望的目光。他满脸笑容,欣慰地说:“孩子,好好念吧!我也有一个孩子,和你一样上大学。”看着满奉的钢筋,老人弯曲的脊梁,满脸的汗水和欣慰的笑容,听着老人亲切的嘱咐,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此刻,他的孩子也许正在舒适的宿舍里午休;也许正在清凉的大学教室里读书;也许和我一样,正走在林荫路上。我不知道他是否想到过在酷日下推车的父亲?年老的父亲顶着烈日推车,却让自己的子女坐在清凉的大学教室里学习,这是为什么呢?我想答案就在父亲那欣慰的笑容和期待的目光里。他的期望就是让我们接受高等教育,就是让我们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起来,走出一条与他们完全不同的崭新的生活道路。这是老一辈的希望,不也是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吗?

一位老人在炎热夏天推货车爬坡,这本是生活中极普通的平常事,但演讲者的见解和眼光却很不平常,她具有不同一般的洞察力和表现力,能从中引发出深刻的道理。在叙述见闻的过程中,演讲者十分出色地运用了语言描绘,既绘声绘色,也绘形绘神,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被眼前动人的一幕所感动。她把叙事和议论糅合在一起,寓情理于一炉,生动传神,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她的见解不是凭空而发,而是从所见所闻中有感而发,把演讲主旨深刻地表现出来,使人不能不为之感慨万千。

为了充分表现主题,无论是演讲名家还是一般演讲者,自然首先考虑选择有说服力的典型材料,准确、真实地引用,使听众获得明晰的印象。但是,演讲实践证明,对于表现主题的一些重点材料若只限于真实准确具体这些方面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语言描绘,刻画出栩栩如生的视觉形象,以增强典型材料的表现力度。只要语言描绘方法把握得当,往往就能获得良好效果。下面,我们来看看题为《我的爱国观》的演讲,其中选用了一位英雄母亲无比热爱人民军队的动人事例,演讲者是这样表述的:……英雄母亲赵珍妮,这个穷乡僻壤的普通劳动妇女,为了爱国,曾经用自己脆弱的双肩承受了多大的苦难?儿子参军了,一朵大红花,映红了她的笑脸。但谁又能料到,罪恶的死神此刻正叩击着她家的大门。儿子走了,丈夫不幸病倒,久治不愈。一张病情证明宣判了丈夫的死刑:晚期胃癌。她带着队上给的补助,扶着赢弱的丈夫进城住院。自知不久于人世的丈夫却把她拉向火车站,硬要她陪自己到部队去看望分别了一年多的儿子,以了却最后的心愿。十字街头,她——赵珍妮,迟疑地停下了脚步。此刻,仿佛有一架巨大的天平放在她面前:一头是天经地义的父子情,一头是支持儿子安心服役的爱国心;一边是死者永远的遗憾,一边是十亿人民的殷切期待。感情和理智的砝码,究竟该放在哪一边?赵珍妮耐心地说服了丈夫,老伴只好满含热泪目送列车远去。

品读了这段演讲词,不难看出演讲者借助了文学创作上的艺术表现手法,既有形象刻画,也有心理描写,遣词用语十分注重修辞,把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母亲形象活生生地展示在人们眼前,使人深深感动并为之景仰。单就材料看,本身就很典型,很能说明问题,但演讲者还运用了艺术表现手法,生动描绘,给材料子添了鲜明的色彩,生动传神,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三、严谨完整:演讲词结构安排的艺术

1.横式排列清楚明晰

横列式,也叫并列式,它是横向地从各个不同角度或侧面去分析论题的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把演讲的主题所涉及的若干主要问题并列起来讲述,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相对独立的,又是有联系的。例如,毛泽东同志的演讲《学习和时局》,使用的就是并列式结构,他在提出主题、表达看法之后,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局曾对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结论。这些结论是:……目前时局有两个特点,……三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这就是并列法,演讲者把复杂的内容分项加以表述,形式整齐,纲目清楚,层次分明,使听众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和记忆,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

再如,演讲者王理《人贵有志》的演讲,其主体部分列举了四个小标题:一、目标高1.引用高尔基的名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好处我国古语志当存高远。”2.目标高,更要符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如栾弗提出的“三士”:政治上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业务上成为博士,身体上成为大力士。二、立志坚1.引用爱迪生的话:“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等地步,他的初衷和希望,不会有丝毫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2.在逆境下立志不屈的各种范例。三、生活俭生活态度、生活作风历来是人们思想状况的晴雨表。刘邦入关,“财产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列举事例:毛泽东、周恩来,南北朝时的范慎,北宋的范仲淹、司马光,明初的宋濂等生活俭朴的事例。四、惜分秒列举名人事例:列宁,鲁迅,英国诗人爱德华·杨,英国女作家埃米蒂·勃朗特,科学家爱因斯坦珍惜分秒的事例。《人贵有志》这篇演讲,中间主体部分采用的是横向的、并列式的结构,十分清晰。他列出四个小标题,分别论述目标高、立志坚、生活俭、惜分秒,有的小题中又分出小层次,引用经典名言和动人事例加以论证,由于组织得当,过渡自然,衔接紧凑,使得全篇演讲结构完整,充分阐发了主旨,给听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算是横向结构较为精彩的范例。

2.纵式组合逐层深入

纵深式,也是纵向“递进式”。演讲者抓住某个问题,步步深入、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地进行分析,使演讲的结构呈现出递进的形式。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在论述主题时,各层意思之间一层接一层,一环扣一环,最后水到渠成。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人类著名的和平斗士他的著名政治演讲:《如何在原子时代谋求和平》就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表述政治见解的。演讲稿不足千字,全文是:我感谢你们给我机会,让我在这个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上表述我的主张。愚见以为,以现阶段的军事技术而言,想用全国武装以获得安全的想法,是一种会招来灾祸的错误想法。尤其是在美国首次制造出第一枚原子弹之后,各国更会产生此种不对的想法,人们都在想,我们最后可能会获得绝对性的军事优势。用这种方法,我们任何潜在的敌人就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我们大家所热切盼望的安全,就会降临给我们以及全人类了。我们就会在最近的5年内,把下列的原则奉为不变的箴言,不论什么代价,也要由绝对的军事力量来确保安全。美国和俄国的武器竞赛,原因在于彼此都想防备对方,双方似乎都患有歇斯底里症。双方对于杀伤力大的武器无不热衷,秘密赶造。现在双方所追求的目标——氢弹,制造方面已不成问题了。假使制造成功的话,那么,在技术的范围内,使大气布满辐射层,使全球人口灭绝,那是很有可能的。这种令人恐怖的研究发展,就在于彼此都受到压迫,骑虎难下了。完成了第一步骤,无可避免地得再向前推进另一步骤,最后人类的末日就愈来愈明显了。人类是否能在这个自作孽的僵局中自谋出路呢?我们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把美国和苏联弄到今天这种骑虎难下情况的人,都应当知道我们可以征服任何外来的敌人,可是我们仍无法避免战争的心理。我们只要采取每一种会使得未来冲突更为明显的行动,那我们就休想有和平。因此,任何政治行动,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和平共存,才能促使各国坦诚合作呢?要达成相互合作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弥补彼此之间的恐惧和不信任的心理。因此必须放弃暴力,当然,杀伤力大的武器得加以废止然而,要达到这种有效的废止,最好是能设立超国际的裁判和执行机构,并授权其次断各国安全的迫切问题,甚至各国在宣告愿与这个“小规模的世界政府”坦诚合作时,也必须先了解“小规模的世界政府”是可大量减低发生战争的危险的。总而言之,人们要达成诸项和平合作的首要条件是互信,第二就是要有正义和机警的法庭组织。这两项原则对个人适用,对各国也适用,在互信的基础上,就不会发生是非之争了。

爱因斯坦的这篇政治演说,对原子弹时期的战争与和平发表了精深的见解,并对如何消除战争、实行和平共存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演讲是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观点的。

首先,他指出随着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军事危险的增长也在日趋膨胀,特别是“美国和俄国的武器竞赛,原因在于彼此都想防备对方,双方似乎都患有歇斯底里症。”接着,说明这种状况引起的必然后果:“使全球人口灭绝”。在这之后,将话题转入中心,申明自己的观点,提倡彼此之间的和平合作,消除不信任心理,设立正义和机警的超国际的仲裁和执行机构。通观全篇,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层层深入,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似大河奔腾,很快激起听众的感情波澜。这是一篇较为典型的纵向式的演讲结构,值得学习和借鉴。

3.先总后分严谨布局

先总后分的结构形式,也有人称之为“总分法”,即是指演讲者首先概括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或评价,然后围绕这些论点分出层次加以论述。这种总分法的特点是使人首先获得总体印象,然后通过分别论述,可以加深对演讲内容的全面理解。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是采用先总后分的表述方式,高度赞扬和评价鲁迅先生的。他在谈了陕北公学的主要任务和培养目标之后,接着围绕纪念大会的主旨对鲁迅先生进行了全面概括的评价: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个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轻的力量……(这是对鲁迅先生的概括性评价,接着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鲁迅精神”。)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他在1936年就大胆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险倾向,现在的事实完全证明了他的见解是那样准确,那样得清楚。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我们为了永久纪念他,在延安成立了鲁迅图书馆,在延安开办了鲁迅师范学校,使后来的人们可以想见他的伟大。(评价确切,论证有力,加深了认识。)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刚才已经提到,他在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是一株独立支撑的大树,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革。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有些不彻底的革命者起初是参加斗争的,后来就“开小差”了。……鲁迅痛恨这种人,同这种人做斗争,……(引向深入,衔接紧凑,分析深刻。)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他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主张打到底。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它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把学习鲁迅同反击日本侵略斗争联系起来,升华了主旨,推向了高潮。)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所以,他在文艺上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队伍中是一个很优秀的很老练的先锋分子。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总括前文,重申主旨,号召呼唤。)

这篇议论演讲,是运用先总评、再分评、后总括的方式表述的,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无懈可击。首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从“要认识鲁迅”开谈,对鲁迅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与赞扬;接着,分别论述“鲁迅精神”的三个特点,即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见解精深,论证有力,加深了人们对鲁迅的认识与理解;最后,概括全篇,照应开头,深化主旨,不仅使听众受到深刻的教育,而且极为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抗日斗争,使演讲获得最佳效果。从中可以看出,巧妙的结构和精心的构思,

对演讲的成功实在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4.纵横交错变化多姿

所谓纵横交错,即是指演讲结构中既有横向“并列式”也有纵向“递进式”,根据演讲内容,二者交替使用;也有以时间推移为主要线索,结合空间位置转换层次排列。这种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有起伏变化,丰富多姿,避免了结构的单一呆滞。我们选择不很复杂的实例,其中主干议论部分,演讲者先用横向并列论述,然后再用层层深入的方法,推动了全篇的演讲。

辽宁省有位中学校长陈志雄同志,他在开学典礼上所作的讲话《根深叶茂》,其结构就颇有特色。同学们:中国有句成语,叫做“根深叶茂”。一棵参天大树,绿阴如盖,归功于它的根。参天大树的根有什么特性呢?我以为它有两个特性。(开宗明义,简洁明了,一下引入正文。)沉默性,是它的第一个特性。根都是扎在地下的,它沉寂,它默然,人们看到冲天的树干,如伞的绿阴,却不能看到根在地下默默地广吸博收。刚表扬的5名同学的“一鸣惊人”,正是“沉默是金”的根的特性的反映。坚定性,是它的又一个特性。根在地下,地下很可能是脊土一片,也很可能是岩石成堆;但是,根从不退缩,曲折延伸,去达到吸收水分、摄取养料的目的。它为了滋养树干、绿叶,为了培养参天大树,真正做到了百折不回。清朝书画家郑板桥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在乱岩中还要立根,根的坚定性多么令人钦佩啊!(这两段是并列式的分开论述,深刻,精彩。)船厂一中的学生要在今后的事业上取得实绩就应该学习参天大树之根的沉默性、坚定性。沉默性,就是埋头实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没有长年累月的连续奋斗,哪有某次显赫成功?什么叫坚定性?坚定性,就是目标如一,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从低谷走向高峰。(演讲从并列论述开始转换,联系实际述说迫切需两“性”)。如何培养沉默性与坚定性呢?我以为必须“知道限制自己”(黑格尔),“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假如你的孩子,仅仅受到实现自己愿望的训练,而没有受到放弃和克制自己某种愿望的训练,他是不会有巨大的意志的。没有制动器就不会有汽车。”我是十分欣赏这句名言的。没有制动器,汽车就会像脱缰的野马,随时都会堕入死亡的深渊。马卡连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阐述“克制”的重要性的。人若没有“制动器”,后果也一样。学校是育人成才的地方,学校也必须安装“制动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渤海造船厂一中学生规矩50条》多是以否定词“不”的形式出现的,它都是在场各位同学成才的“制动器”,你们要熟悉它,遵守它,不能走样。只有得心应手地使用这些“制动器”,自觉接受限制,你们才会获得真正成才的自由。(进一步分析:如何培养两“性”,引用名人格言,联系买际,具体实在。)中学时代,是人生的关键时期。人生从这里开始分子,你可能成为英才,你也可能成为渣滓;你可能走向光明,你也可能误入歧途。你们要认识自我,让自己被“要成为一切都美的人的志向鼓舞起来”。(霍姆林斯基)(挽结全篇,收束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忠告。)同学们在中学时代让我们不失时机地在做人求知长身体上深深扎根吧。这样,你将会终生受益。根深叶茂,这就是我的赠言。祝各位同学新学期进步。(热情祝愿和呼唤,重申主题,首尾相应。)

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议论演讲,无论是结构布局,还是内容、语言,都很有特色。在引论中,直接揭示演讲主题;接着从大树的“根”发脉,深刻论述了它的两个特性:沉默性和坚定性;然后转换结构层次,联系实际说明青年学生迫切需要这两个“特性”;继而再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两个“特性”,形象地提出要有“制动器”的问题;最后,对听众提出热情的忠告和希望,“让我们不失时机地在做人、求知、长身体上深深扎根吧”,演讲者用这句内含深刻的语言总揽全文,对学生听众是巨大的激励。纵观全文,中心突出,结构完整,既有横向又有纵深,既有理论又有实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紧扣主题语不离宗

演讲结构虽然是丰富多姿,变化万千,但是它毕竟还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一般演讲理论研究者认为,紧扣主题、语不离宗,就是其首要的一大规律。

一篇优秀的演讲稿,不管它怎样谋篇布局,怎样精巧构思,不管它采用什么结构方式表述,都必须紧扣主题,自始至终都要围绕主题进行论述。一些内涵丰富的演讲往往涉及面广,需要多侧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但不管有多少个侧面,其中必然有最主要的一面,演讲只能紧紧抓住这个主要方面,一刻也不能偏离。只有突出了主旨,才不至于本末倒置,轻重不分。1979年3月,粉碎“四人帮”后全国科学大会在京召开,郭沫若在大会上作了《科学的春天》的书面发言。这是一篇著名的科学演讲,集说理和抒情于一炉,结构之完整,逻辑之严密,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演讲自始至终围绕主题精辟述理和优美抒情,堪为“紧扣主题、语不离宗”的典范之作。我们不妨认真品读一下这篇演讲名篇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开门见山,表述情怀。)在旧社会,多少从事科学文化事业的人们,向往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化繁荣。但是,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里有科学家的出路!科学和科学家,在旧社会所受到的,只不过是摧残和凌辱。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它。我们这些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人,喊出过发展科学的口号,结果也不过是一场空。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们不少人就是在这种暗无天日的岁月中,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地度过了大半生。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科学得到了解放。毛主席和周总理又亲自为我国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工作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国的科学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万恶的“四人帮”对科学工作百般摧残,对科学工作者横加迫害,妄图重新把我们祖国拉回到愚昧、落后、黑暗的旧社会去。但是,“蚍蜉撼树谈何易”。党中央一举扫除了这伙祸国殃民的害人虫,使我们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现在,我们可以扬眉吐气地说,反动派摧残科学事业的那种情景,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从我一生的经历,我悟出了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看到今天这种喜人的情景,真是无比感慨和兴奋。“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敬爱的叶副主席的光辉诗篇,完全表达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情。(通过对不同社会、不同时期科学及科学工作者遭遇的回忆对比,引出一个深刻的真理,再次抒发感慨。)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杰出的贡献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民族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复兴。恩格斯在谈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曾经说过,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革命和建设,更加需要大批社会主义时代的巨人。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进一层分析,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需要科学巨人。)科学是讲究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同时,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科学工作者同志们,请你们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独占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探索无穷的真理吧!(进一步鼓励大家,既要实事求是,更要勇于创新,推动科学的发展。)我祝愿我们老一代的科学工作者老当益壮,在新的长征中为我国科学事业建立新功,为造就新的科学人才做出贡献。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勇攀世界科学高峰。你们是赶超世界水平的中坚,任重而道远。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地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更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效率。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我祝愿全国的青少年立志献身于雄伟的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实学好现代科学技术,以勤奋学习为光荣,以不求上进为可耻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对老、中、青三代人的祝愿,其旨意是在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我的这个发言,与其说是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心声,毋宁说是对一部巨著的期望。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正待我们全体科学工作者和全国各族人民来共同努力,继续创造。它不是写在有限的纸上,而是写在无限的宇宙之间。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结尾总括全篇,深化主旨,呼唤号召,精彩有力。)

这篇科学演讲,在结构安排上具有严密的逻辑层次,开篇直述主题和心意,“参加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接着导入正文,自然而然地对往事进行回忆、对比,从中悟出“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的真理;进而推论,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科学的巨人,科学工作者要不负重任必须有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激励老科学家“老当益壮”,中年科学家“奋发图强”,年轻一代努力进取;最后总结全篇,升华境界,抒豪情,寄壮志,提要求,发号召,紧紧围绕中心,以无懈可击的逻辑力量,完成了精辟的说理。这篇议论演讲,围绕“科学”做文章,全文有30多次出现“科学”二字。实在可谓“语不离宗”了。而且,通篇大讲科学丝毫没有枯燥腻味之感,相反给人以美的享受。演讲者以作家和诗人的气质,巧妙地运用警句、引语、象征、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在“科学的春天”里浓烈的情怀。“蚍蜉撼树”,是对“四人帮”摧残科学的讽刺;“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是老一代科学家心情的写照;“嫦娥奔月,龙宫探宝”是对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头悬梁,锥刺股”是对中青年科技人员刻苦攻关的鞭策初升的太阳如虎添翼青出于蓝是对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期望;“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对“科学的春天”万紫千红、盎然春意的形象描绘。这篇精辟述理、优美抒情的演讲,虽是大谈其科学,也竟然妙语连珠,熠熠生辉。我们可以说,把它放在世界名篇里,也绝不会逊色。

6.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所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是指演讲材料的组织安排一定要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这是演讲结构的另一条重要的规律。

所谓层次,即是指表述主题过程中的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思想单位,它是主题的构成部分。层次与段落不同,但又有密切联系。层次,是指内容的先后次序,演讲展开的脉络和步骤;段落,是指演讲的自然段,它是演讲内容的基本构成单位。一个层次,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能包含几个自然段。一篇成功的演讲,不仅要突出主题,紧扣中心,同时还必须有分明的层次和清晰的条理,只有这样演讲内容才能表述得生动完美。在此,我们不妨拜读一下列宁同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并从中感受一下它的结构艺术。今天,我们举行全世界工人革命的领袖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的揭幕典礼。千百年来,人类在一小撮蹂躏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剥削者的压迫下受尽了苦难。旧时代的剥削者地主所压榨和掠夺的是分散的愚昧的农奴,而新时代的剥削者资本家所碰到的却是被压迫群众的先进部队,即城市工厂的产业工人。工厂联合了他们,城市生活教育了他们,共同的罢工斗争知革命行动锻炼了他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向各国无产者指出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就是首先起来同资本进行革命斗争并在这个斗争中把一切被剥削的劳动者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我们处在一个幸福的时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者的这个预言已开始实现的时代。我们大家看到,在许多国家里已经显露出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帝国主义对各国人民的大屠杀的不堪言状的惨祸,到处激起被压迫群众的英勇精神的高涨,百倍增强他们为解放而斗争的力量。让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再三提醒千百万工人和农民,我们在斗争中不是孤立的。较先进的国家的工人在同我们并肩奋斗。在我们和他们的面前还有艰苦的战斗。在共同的斗争中,资本的枷锁一定会被打得粉碎,社会主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这是列宁同志在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日发表的一篇著名的政治演讲。当时外部有英、法、美、日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国内有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配合捣乱,列宁因遭暗杀而负重伤,形势十分严峻。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团结人民,英勇斗争,保卫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这篇演讲便是在这复杂的背景中发表的。演讲热情颂扬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指出了革命斗争的光明前景,极大地鼓舞了逆境中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斗志,无愧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

这篇演讲不但思想深刻,概括力和感染力强,最为突出的是它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具有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首先明确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这一中心,总起下文。紧接着,围绕中心,回顾工人革命斗争的历史,热烈赞颂马克思、恩格斯的丰功伟绩。在这个主体部分里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从新旧时代的对比中,说明了工人阶级登上世界历史舞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由此揭示马恩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层满腔热情赞颂马恩的伟大功绩,指明了无产者的作用、任务和使命,为无产阶级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三层指出马恩学说已开始实现,从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演讲的结尾部分,概述全文,得出结论,阐明树立纪念碑的意义给听众以启示和力量斯大林曾高度评价列宁的演讲特色说:“我佩眼的是列宁演说中那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力量虽然有些枯燥,但是紧紧抓住听众,一步步地打动听众,然后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也不剩。”

四、先声夺人:演讲开头的艺术

1.出口点题的演讲开场白

这是许多演说家通常爱用的一种方式,它不仅直截了当地交代演讲题目及演讲的原因,吸引听众的注意,而且又可以引出下文,使人觉得自然、顺畅。例如鲁迅先生的演讲《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就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我的讲题是:《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我来本校是搞国学研究工作的,是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的,论理应当劝大家埋首古籍,多读中国书。但我在北京,就看到有人在主张读经,提倡复古。来这里后,又看见有些人老抱着《古文观止》不放,这使我想到:与其多读中国书,不如少读中国书好。

在这段简短的开场白里,鲁迅先生清楚明白地交代了自己的讲题和为什么要这样讲的原因,不转弯抹角,自然引起了听众的注意,并且令人费思不解。鲁迅的这个讲题,正是他此次演讲的中心论点,从这里‘演说开去,顺理成章,过渡自然,使得整个演讲节奏紧凑有力。教授中国文学和导师竟然主张少读中国书,这与常理明显相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怪事?听众怀着这种疑问,就感到非听下去不可了。

赫胥黎是英国世纪著名的科学家年他在英国皇家年会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的演讲,他就是从讲题说起的:首先我要感谢你们以仁慈及欣赏的态度来接受我的演讲题——科学,我用它来祝贺你们身体健康,而且当我听到这个讲题是一个类似这种会议所提议的时候,我更感谢不尽,因为近几年来我发现一个日趋强大的倾向,有些被戏称生于未有科学时代的人,都视科学为一股入侵的势力,并认为如果科学大行其道的话,将会把所有的其他行业逐出宇宙。我想一定有很多人把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兴的科学视为是由现代化思想之海中冒起的海怪,其目的是为了要毁掉艺术。所以呢,这位希腊神话中杀死海怪的英雄,会借着作家的笔或编辑的文章,来发泄其不满,并随时要杀掉这只科学的海龙。诸位先生啊!我倒希望这位英雄能把海龙想得好一点。(听众大笑)第一点,为了他自身的安全起见,因为海龙的头很硬,颚很利,而过去它都能显示出征服挡在其路的东西的能力;第二点,为了公正起见,就我所知,我可以向你们保证,这种动物如果你不去理它,它非常的温和。(笑声四起)至于它对艺术这位小姐又怎样呢?它会表示出它最温柔的尊敬,对她一无所求,除了看她快乐地成家,然后每年生下一大群我们四处都可看到的可爱的孩子。(欢呼声四起)。

演讲者以热诚和谦逊的言辞亮出了讲题,并围绕对科学的认识,委婉含蓄地批判了错误可笑的倾向,接着又使用生动的比喻,寓说理于形象之中,使人耳目一新。他在幽默诙谐的谈笑的同时,又恰当使用逻辑方法,论证了科学与艺术的辩证关系,阐述了独到的见解,使得听众在轻松愉悦之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从演讲题目说起简洁便捷既人题快又过渡自然因此不少青年演讲者也很喜欢用这种方法开头,有的演讲者的用例就很出色。例如,在《演讲与口才》杂志社与吉林市图书馆举办的演讲培训班结业典礼上,有13名同志作了汇报演讲。长春百货大楼的刘小玲演讲到结尾时,满腔热情地说:“欢迎大家到我们百货大楼来!”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一位民警走上讲台,他向大家敬个礼后,便借刘小玲之尾入自己之题,开始了演讲:同志们,刚才那位营业员同志说,欢迎大家到百货大楼来;可我呢,却不欢迎大家到我那里去,因为我是长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的。提起交通警嘛,有人给我们送了个雅号——“马路橛子。”好吧,今天我就专门讲一讲《好一个马路橛子》。

这种演讲开头,就地取材,“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生动风趣,过渡自然,十分诱人。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余德馨的《受骗的“上帝”》的演讲开头:我演讲的题目是:受骗的“上帝”。这可是个离经叛道的题目。说它“离经”,是因为在信教的人看来,圣经明明白白地写着,一切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怎能受骗呢?说它“叛道”,是因为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又哪来上帝?更哪来受骗的上帝呢?不!“上帝”是有的,“上帝”就是你、我、他。有一句名言:“顾客是上帝”。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都必然是消费者,也就是直接或间接的顾客,因此,我们大家都是上帝——当然,这个“上帝”是打引号的,不然我在这儿就成了牧师布道了。好,现在我来谈谈咱们消费者作为“上帝”的受骗情景吧!

演讲者首先直接点明讲题,接着从“离经叛道”生发开去,进而把至高无上的上帝和顾客是“上帝”联系起来,再自然过渡到正文揭示消费者上当受骗的情景。这种直接点题、破题的方法,简洁明快,饶有趣味,过渡也十分自然。明明是倍受尊重的上帝却偏偏上当受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事?这个问题对听众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人们不能不急切地等待下文这不但调动了听众的情绪,也活跃了人们的思维。

郑智勇是一位很出色的青年演讲者,他在《“球运”和“国运”》的演讲中,就是这样登坛开讲,直呼主题的:我演讲的题目是:“球运”和“国运”。在座的年轻人还记得第9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队和美国队的一场比赛吗?离终场还有70秒时间的时候,中国队领先3个球,但是由于中国队比赛经验不足,致使美国队反败为胜。当时外国报纸惋惜地评论:“中国队球运不佳。”国内的球迷们也面面相觑,长吁短叹:“唉,中国女篮姑娘球运不好!”这样看来,打球似乎有“球运”。究竟有没有“球运”这个东西?客观地说,应该是有的,但它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额骨头高”,靠碰运气碰来的。它来自运动员流血流汗,奋力拼搏的刻苦训练;它来自教练员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英明指挥;它来自技术和体力的巧妙结合;它来自天时、地利、人和;……

这个开头入题简便轻巧,毫无拖拉繁杂之感。他从中美女篮球赛本不该输、结果却痛败的这个事例,引出报纸和球迷对“球运”的感叹,然后客观、辩证的阐明自己的见解,自然而然地引入演讲正文,显得流畅顺达,使人愉悦,好像身临悠悠流淌的清溪,兴致倍增,为之吸引。应该说这个演讲开头是很成功的。

当然,也有的演讲者并不急于“开口点题”,而是经过一番叙议之后在开头部分的最后点明主题,这种方法只要运用得当效果也不错。例如演讲者朱卿在《拼搏吧,让青春闪光》中就是这样开头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生命。同志们一定会这样说。是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那么对这宝贵的生命应该怎样看待呢?众说纷纭。有人说:生命短暂,能吃就吃,能穿就穿,要享受人间的一切荣华富贵。于是,就产生了“吃光,用光,死了不喊冤枉”的说法。但也有人理直气壮地说人活着就是要使自己的生命闪光精神长存两种说法,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孰是孰非,泾渭分明。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志一定是赞同后者的。那么如何使我们短暂而宝贵的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辉,使精神留存千古,永不泯灭呢?这个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今天的讲题:让生命闪光。

很明显,这篇演讲的点题不同于上述引例的开头,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演讲先借设问,引出两种对待生命绝不相同的人生观,接着选取正确看法阐明见解,然后再进一层设问,引出主题。这种点题方法,虽几经周折,似“千呼万唤”,“千回百转”,但由于思路清晰,语脉流畅,依然是“水到渠成”般的贯通一气,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新鲜感,颇具吸引力。

2.直接揭示演讲的主旨

开宗明义,直接揭示主旨,这是演讲中比较常见的又一种开头方法。其特点是,不落老套路,不拖泥带水,不转弯抹角,使听众一下就能领悟出演讲的宗旨,引起关注。

范曾是当代成就卓著的中年学者,他在文学、历史、书法诸方面颇有造诣。近年来发表过一些有影响的演讲,其中《扬起生命的风帆》,就是反响强烈的一篇。开场白是:您到过长江之畔、东海之滨吗?在那儿,您会看到一叶叶满风的帆船,在风波中出没。此刻,您是否会想到:我们的生命,就像那启航的船,当我们把生命的风帆拉向桅杆之顶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严肃地问:“风,从哪儿来?船,向何处去?”是阴!让我们选择一条最佳的航道,扬起那生命的风帆,乘长风,破万里浪,不负祖国和时代的厚望与重托。

这是很有特色的开头。他首先设问,且自问自答,展示出一幅诱人的画面,引发人们的兴味:接着再来一个巧妙的借问,引起听众的深思;然后述说主旨:“扬起生命的风帆”,“不负祖国和时代的厚望与重托。”这篇议论性演讲,由于借助了文学的表现手法把深刻见解融入优美抒情的语言中因此生动流畅引人入胜,极富文采。

我们再来看看一位科技工作者的演讲,题目是《改革面临着传统意识的深层突破》,其开头也是用开宗明义的方法。每一个冷静的同志都会发现,我们的改革尽管是势在必行,但总是步履艰难。比如我,现在有五大摊子——教学、科研、行政、技术开发和社会活动。看上去相辅相成,似乎运转得很好。也没有人公开站出来,说不能改革。但是,每干一件事情总是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形阻力。各种调查接二连三,流言蜚语此起彼伏。我感受到了阻力和压力,但又找不到对手,仿佛像唐·吉诃德大战风车。后来,我渐渐发现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积淀了一层厚厚的污垢,形成了稳固的“潜结构”,这就是传统意识,要改变这种“潜结构”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它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但不改变的话,改革是无法深入持久地发展的。

演讲没有那些司空见惯的套语,直接亮出了改革的“步履艰难”的见解,接着用简明流畅的语言,回顾了本人在改革中的经历,终于发现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积淀了一层厚厚的污垢,形成了稳固的‘潜结构’,这就是传统意识。”进而深刻指出:要推动改革持久深入的发展,必须清除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这就把中心论点揭示出来,顺利推进了全篇的演讲。这种开头的表现方法,简洁明晰、真切自然,毫不拖泥带水,很适合听众的心理需求。

在当代一些青年演讲者中,许多人都喜欢在开场白中运用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方式,以此打开演讲的局面。有位“白衣战士”泮月娥,在她《完成一个美的命题》的演讲中,就有过这样一次成功的尝试:您生过病、住过院吗?或到医院探视过生病的亲人和朋友吗?我想一定有过这种时候。那么您一定会注意到那里的环境是那样整洁、安静,一切又是井井有条。身穿白衣的护士们从一张病床走到另一张病床按照医生的指示护理着病人她们尽可能使病人生活得舒服,尽可能解除病人的痛苦。我就是做这种工作的一名护士。也许哪位朋友要问:当今是改革的时代,你怎么选择了从事护士工作的小人物做你演讲的主题呢?护士的工作太枯燥了呀?是啊,护土,平凡的岗位,平凡的职业,平凡的工作。可是,我今天就要站在这个讲台上要一鸣惊人地让大家重新认识我们!我要讲的是我们护士的职业是在完成人的生命中一个美的命题。

这是一篇热情赞美护士职业伟大、神圣,讴歌护土心灵美好、情操高尚的演讲词。在开场白中,她先用两个设问,将本人和自身的工作情境在听众面前“亮相”,使人获得亲切的快感;然后再来一次设问,理直气壮地阐明主旨,使人为之一震,对她要表述的“美的命题”刮目相看,并且油然起敬。这样简洁明快的开头方式,自然获得了预期的效果。

再来看看,一篇讲《选择》的开头: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站在一个选择点上,都面临着选择,都进行着选择。我曾不止一次地看到,人们在饭堂的窗口前挑选,在商店的柜台边抉择,在年轻的朋友中比较。选择是人的权利和自由。但我想说的是,在包罗万象、形形色色的选择中,什么是对于我们的人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毫无疑问,它应该是信仰和追求,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这个开头,首先开门见山,点出讲题;再用目睹的几个画面说明演讲的内容;接着简单地进行逻辑推导,阐明主旨。这是非常典型的“开口破题”、开宗明义的开头方法,一下就能唤起听众的高度注意,使听众的脉搏跟着演讲者的生动语言一起跳动。几个画面都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但铺陈于此,十分精当,为揭示主旨提供了事实的依据。

汤云芳是位青年女工,她的《我们身边的闪光点》生动讲述了一位青年女工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演讲一开头就把主题呈现给听众:共产主义思想的闪光是我们时代的光辉,它发自人们的心灵,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上,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前不久,在我们厂传诵着一位姑娘的动人事迹,人们称赞她是我们身边的闪光点。姑娘的名字叫丁幼君,是长宁区麻袋供应站的工人。四年前的一天,小丁的男朋友、我们厂的青年工人小刘不幸因工致残,下肢瘫痪。那时,小丁和小刘相识才两个月,突然发生的事故,对小丁的爱情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她必须严肃地作出回答。李燕杰说:“爱情是美好的,但谁也难保爱情没有挫折,没有坎坷,问题只是在于你怎样对待它。”生活中的现实也正是这样。小刘工伤以后,有人对小丁说,你和小刘相识的时间不长,他现在半身瘫痪,不如早些断了关系。母亲也反对小丁继续和小刘来往。姐姐是小丁和小刘的介绍人,几次要为小丁另找对象。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小丁没有悲哀叹息,没有犹豫彷徨,而是坚定地作出了选择:伴随小刘始终不渝。小丁勇敢地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打开的却是闪光的生活大门。……

演讲开宗明义,直示主题,明确告诉听众共产主义思想光辉是我们时代的“闪光点”,显得鲜明有力。接着,她对身边发生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作了生动表述,主人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爱心,有着崇高的心灵美,这就极为有力地证实了主旨,真实生动,感人肺腑,因此,听众为之吸引。人们不能不为主人公思考,她为什么要作出如此选择?她果真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吗?她将怎样经受人生的“严峻考验”?这些,听众迫切期待听下去,而这正是演讲者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在演讲开头部分引用生动事例或真实故事直扑主旨,可以是新近发生的或现实存在的;也可以运用过去发生的或曾经是历史上有过的关键在于它是真实感人的事例是能够揭示主题的典型。例如,有位青年演讲者尹健,在盲童学校对同学们的演讲《为了祖国母亲更美丽》,其开场白就讲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同学们,你们听过海伦·凯勒的故事吧!当海伦出世仅仅19个月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就夺去了她视、听、说的权利,从此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被投进了黑暗与寂静之中。然而,海伦在命运面前不是跪着,而是傲然挺立着。她在她的老师安妮·沙莉文的悉心指导下,在重重困难面前,以超人的意志学会了用嘴讲话,用手指“听”话,并且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5国文字和12门外国语。她在24岁时,毕业于美国享有盛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后她把毕生的精力和学识都投入到为本国和世界残疾人谋利益的公共事业中,成为举世瞩目的奇人。海伦,一个曾经在混沌无知的世界中生活的小女孩,最终成长为世界闻名的作家、教育家。她凭靠的是向命运拼搏的精神,而她心中所抱定的理想目标是她奋斗的精神支柱。海伦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享誉世界的作家,把她带有神话传奇色彩的故事首先端出来,特别是在盲童学校呈献给残疾学生,这就特别具有针对性和感召力。演讲者首先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使听众感到亲切、新奇、振奋和鼓舞,有如磁石一般被紧紧吸住。正因为这个开头选材精当,手法新颖,针对性强,就为全篇演讲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因此,这篇演讲受到盲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决不是偶然的。

3.由我说起,易于激发共鸣

从自身说起,这是演讲开头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直接向听者谈及自己的事情,或经历,或状况,或与当时情景、与听众的关系,或对于讲题的特殊兴趣等等。演讲者从自身说起,一下就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使人感到亲切,易于接受,产生共鸣在许多中外名家的演讲中用这种方法开头并取得成功的大有人在。郭沫若在上海美专的著名演讲《印象与表现》,其开场白就非常精彩。他说:刚才刘海粟先生说我是真正的学者,说我不是假的冒牌货,要我关于艺术作一番谈话,我自己真是高兴,但是我同时也很惭愧。其实我本是学医的人,我对于艺术全是外行,像我这样的人才正好说是假的冒牌货的。我近年来虽然在文学上做了些工夫,但是艺术好像是一片汪洋无际的大海,文学不过是艺术海中的一个海湾,我们从一个海湾所看到的海景,不能用来概括全世界的一般海景。譬如我们站在吴淞堤上,所看见的海景是黄的,我们便对人说海便是这样了,凡是地球上的海通是黄的,这是莫大的笑话了。我现在要从文学的立脚点来探试艺术的全部,我冒的危险是这个样子,我说的话可以说都是外行话了。好在我眼前的诸君都是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真正的内行,能在今晚上使我说的话得到教正的机会,这是我再幸福没有的事情。

郭沫若作为一代科学巨匠,无论是在历史、考古及其他学术领域,还是在文学、诗歌、戏剧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建树和造诣。在这篇演讲开头,却丝毫没有摆出“万事通”的大家派势,而是用平易谦逊的言辞讲述了自己从学医到从文的经历,再运用一角海湾与一片汪洋的生动比喻显现出本人的平凡,这无疑使人感到格外亲切。演讲词恰到好处地展示演讲者胸襟坦荡、谦逊质朴的形象,同时又表现了他情词恳切、妙语横生的演讲风范。演讲者明知“外行”不能在内行面前“班门弄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幸能求到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样入情入理的娓娓叙述,一下拉近了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使人十分愉悦,乐于听教。1858年,竞选美国总统的林肯在南伊里诺斯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的演说,也采用了从自己说起的这种方法:南伊里诺斯州的同乡们,肯塔基州的同乡们,密苏里州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群中有些人要为难我,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那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一样有着发表意见的权利呢?好朋友,我并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个。我生在肯塔基州,长于伊里诺斯州,和你们一样,正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里诺斯州的人,认识肯塔基州的人,我也想认识密苏里州的人。因为我是你们中的一个,而你们也应该更清楚地认识我。你们如果真的认识了我,你们就会知道,我并不想做一些对你们不利的事情。同时,你们也会决不再想对我做不利的事情了。同乡们,请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让我们大家以朋友的态度来交往。我立志做一个世界上最谦和的人,决不会去损害任何人,也决不会干涉任何人。我现在对你们诚恳要求的,只是请你们允许我说几句话,并请你们静心地听。你们是勇敢而豪爽的,这一点要求,我想一定不致遭到拒绝。现在让我们诚恳地讨论讨论这个严重的问题吧。

林肯是美国的一位平民出身的杰出政治家。他这次演讲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这次冒险关系到他的竞选成功与否。他充满自信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平民本色,与大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而是患难与共,心心相通的。基于这种信念和认识,在演讲开场白中,他把自己摆在一个普通平民的位置上,讲述了自己的出身和经历,表述了自己的志向和为人的准则,他这种推心置腹的言辞,以诚相待的态度,极具震慑力和感召力,征服了广大听众,获得了极佳的效果。据文献介绍,当林肯讲这番话时,“面部表情十分和善,声音充满同情与恳切。这婉转而妥善的开头,竟把将起的狂涛止息了,敌对的仇恨平静了。大部分人变成了他的朋友,大部分人都对他的演说大声喝彩”。后来他如愿当选总统,得力于这些群众的热烈赞助。可见,一个好的开头对演讲的成功是多么重要。

丁玲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她历经坎坷,受尽磨难,直至粉碎“四人帮”后才重见天日。1979年,她有幸出席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发表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演说:《讲一点心里话》,开场白是:同志们辛辛苦苦筹备了这样一个大会,我虽然身体不好,还是要来讲一点话,讲一点心里的话。我最心里的话就是感谢党。没有现在党中央的同志,我就没有今天,没有又登台发言的权利,写文章的权利。这样的权利,是我过去20余年没敢希望过的,尤其在总理逝世以后,“四人帮”那样肆虐猖狂,我就彻底不抱任何希望了。不是说我们的党,我们这个民族没有希望了,而是说我想发表文字,是在我死后的事了。所以,能有今天,我是从心里往外感谢党的。丁玲作为一代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有着人所共仰的才华;然而这篇演讲词的开场白,既没有石破天惊的高谈阔论,也没有词藻堆砌的华丽铺陈,而是实实在在地说本人抱病来讲一点心里话,开门见山地点明“最心里的话就是感谢党”。她用出自肺腑的真情和质朴无华的语言,把本人能重见天日、出席会议、登台讲话、重新拿笔的无比激越之情,表述得非常充分,真切感人。熟知丁玲的人都知道,她的“心里话”决非一般套话,而是掏心窝的肺腑之言,是心声的吐露和由衷的赞美。这种由自身说起的开场白,能不激起听众强烈的共鸣吗?

现在,有许多青年演讲者,也采用这种从自身说起的方式开头,《时代需要推销你自己》的演讲就是明显的一例。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和陈独秀同姓,单字一个“驹”,意思是少壮的马。陈驹;就是我,27岁,爱好书画、体育、音乐、文学;特长:新闻、机关应用文写作。如果在座的哪位领导需要秘书或新闻单位需要记者本人倒愿意一试也许有的朋友要问:你是推销员吧,要不就是在做征婚广告?都不是,我只是在告诉你:“朋友,要利用一切机会,推销你自己!”

演讲者登上讲台就这样一番自我介绍,既新颖别致,又生动诙谐,颇能诱发听众的兴趣,受到关注。通过对自己姓名、年龄、特长、爱好等作一番简明的介绍,再用设问方式点明主旨,顺势导人演讲正文,衔接紧凑,流畅贯通。这个开头,简明、生动、自然、风趣,为全篇演讲定下了一个好的基调。

4.以新闻开头让听众关注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一般都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些重要新闻和有重要新闻背景的事件,更能使人们特别关注。因此,很多著名演讲家,在广播、电视、政坛等场合往往采用这种引述新闻的方式作为开头。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向前苏联全面发动进攻,来势凶猛,形势严峻。在这个紧急关头,前苏军统帅斯大林及时在莫斯科发表了著名的《广播演说》,他是这样开头的: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往前线调来了生力军,继续向前推进。希特勒军队侵占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的大部分地区、白俄罗斯西部地区、乌克兰西部一部分地区。法西斯空军正在扩大其轰炸区域,对库尔曼斯克、奥得沙、莫吉廖夫、斯摩凌斯克、基辅、敖德隆、塞瓦斯托波尔等城市大肆轰炸。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斯大林在他广播演说中的开头语,算是非常典型的新闻式的开场白。首先当众宣布了一条引人注目的重大新闻,以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继而为事态的严重性感到震惊听众为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存亡感到担心,迫切期待自己的最高统帅把话讲下去。很显然,这种新闻式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必然引起强烈共鸣和反响。但是,所引述的新闻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夸大,也不能掺假,更不能故弄玄虚愚弄听众。其次,所引述的新闻一定要“新”,传递的是最新信息;惟其新,才具有吸引力和威召力。

1863年11月19日,林肯《在斯普林菲尔德共和党州代表大会上的演说》的开头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能首先了解我们的处境和趋向,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判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去做。自从开始执行一项有着公开宣布的目标和充满信心的诺言的政策以来,迄今已是第五个年头了。这项政策旨在结束由于奴隶制问题引起的动荡不安,可是在贯彻这项政策的过程中,动荡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据我的看法,不到危机临头和危机过去之后,动荡是不会停止的。“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完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将完全变成另外一种东西。

林肯在演说中直截了当地指出十分严峻的形势,讲述了它的背景与现状,以期引起大家的警觉。他既陈述了事实,又阐明了道理,指出了危害,这就紧紧吸引了听众,使之产生了急欲往下听的迫切感。

1988年阳春三月,著名画家范曾出席了全国第七届政协第一次会议,在会议民主气氛的激励之下,有感于英国《独立报》一则消息报道,引发了一股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发表了《再造民魂,重振雄风》的演讲,获得了强烈的反响。他是这样开头的:据英国《独立报》3月26日报道:“当李鹏昨天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作报告时,各位代表手头都有一份他的讲演稿。每当代表们翻过一页讲演稿,坐在人民大会堂楼上的外国外交官记者和解放军军乐队都能感到一阵风同志们我想这是一阵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它正通过无数的信息传播工具磅礴于全中国、全世界,它必然成为我们时代的浩然雄风。每当我们翻开一页讲稿的时候,我以为这是打开历史新的篇章,一种历史的使命感、民族命运的沉重感,就会深深地扣住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

这是一篇被人誉为情怀激荡的“热血发言”。演讲者开篇宏观世界,细观中国,引言人题,振聋发聩地一抒中国人的神圣情怀,全方位地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正文分层叙述定下了基调。他借英国人报道的一则事实,展开联想,巧妙发挥,舒展豪情,具有撼人心魄的巨大力量,这种精彩的开场白令人拍手叫绝。

有一位叫郑智勇的青年演讲者,他在一篇较有影响的演讲《中华腾飞,指日可待》中,也是运用摆出新闻事实的方法,说明主旨的。请看:胡耀邦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朋友,你想过没有,这意味着什么?这是蛟龙出世,这是猛虎下山,这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腾飞!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文明将代替愚昧,欢歌将代替悲叹,富裕将代替贫穷,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美好景象将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有人说,你描绘的这幅图景真美,可是“翻两番”翻得了吗?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讲话,演讲者自然是通过广播、电视或报纸这些新闻媒体获知的,他从中引述的内容无疑是新闻事实了。面对这个振奋人心的新闻信息,演讲者满怀激情地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图景,既展示了情怀,又激励了听众,还渲染了气氛。然后,再借设问,顺利过渡,显得十分紧凑有力。因为演讲引用的新闻事实,关联着国家亿万人民的未来,本身就非同小可加上表现方法新颖活泼所以一下就能紧扣人们的心弦,引起强烈共鸣。这个开场白为全篇演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5.入题最快的设问开头

用设问的方法开头,这是常用的一种简便方法。它入题快,避免拖沓,同时又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启发思考。1963年老舍先生应邀去湖南长沙,他在文学讲座会上的报告:《文学创作和语言》,开场白是:文艺要干些什么?是要创造。它不像工厂那样制造出大量的、一个样子的产品。文艺产品是多种多样,五光十色的。作家虽然不能随便在大地上添一座山,加一条河,我们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但能创造人。这一点作家和上帝差不多。《红楼梦》中那么多姑娘,梁山泊上那么多好汉,都是我们的同行老前辈创造出来的。历史上并不一定有那些人,有些人不见经传;但比之见经传的还更突出,更能传诸不朽。我们现在见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姑娘,就管她叫林黛玉;一个横冲直撞的小孩,就叫他猛张飞。世界上本没有那么个人,我们给它添一个,这就是作家的创造。创造人是不容易的。解放后我们的小说、戏剧创作有很大的成绩,但是究竟创造了多少人呢?我看的东西不多,能说得上来的,如赵树理、周立波等同志的小说,是有人物的,他们活在我们的心中;就是世界上那么多小说、剧本,创造了多少?我看也很有限的。我们讲提高,不从创造下手,便不能提高。因此,应在这方面努力。

在这篇文艺演讲的开场白中,老舍连续三个发问,然后又逐个解答,侃侃而谈,饶有情趣。他把一个深刻的道理,融在简洁明白的语言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十分紧凑。他的设问,不是可问可不问,而是非问不可,恰到好处。他这样发问开头,不仅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兴味,而且使听众在轻松快慰中受到深刻的启迪留下久久难忘的美好印象

前联邦德国的总理也叫基辛格。他在一次题为《亚力克西斯·德·托克维勒伯爵对工业时代开端的预测》的演讲中,开场白也是一连串的设问:我们处在什么时代?我们的世界往何处去?为了使社会能按照人的、人道的和人类的意愿去发展,我们能够和必须做些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里已成了一个令人讨厌的问题,可是早在120年前亚力克西斯·德·托克维勒伯爵,已经开始怀着极关注的态度提了出来,而且作出了令人惊讶的答复。

这篇设问的开头,构思新颖,颇有特色。在演讲的当时,早已不成问题的问题,演讲者竟然连珠炮似地接连发问,而且还阐述了见解,无疑使听众惊奇之余产生了兴趣,迫使人们思考,急欲探寻究竟。如果演讲改用一种陈述方法,如“早在120年前,有人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可以想像,效果就远不如前了。正因为妙用设问,一个平谈的话题一下使人感到新奇有趣,兴味大增,听众不能不认真思考了。

有许多青年演讲者,也很爱用提问的方法开头。例如,有篇《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演讲,一连用了七个设问句。请看:人人都想有一个美好的爱情,但假若你失恋了,怎么办?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地活着,那么假若有人告诉你,你的生命只有一个月了,你将怎样度过?人人都渴望得到幸福,然而你是否知道“幸福”二字的真正含义?……总而言之,你知道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怎样更好地更有意义地活着?下面,我就一一回答这几个问题。

演讲者一登场就摆出一连串的问题,诸如:恋爱、婚姻、健康、幸福、人生等等,很显然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自然期待演讲者的“一一回答”。这一组设问,都是围绕主题提出的,不仅加强了语言的节奏和气势,而且突出了演讲的中心论点,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1985年武汉大学附中的一位高中生发表过一篇充满青春活力的演讲青春应该闪光这篇演讲在青少年朋友中反响很大。她的开篇也很有特色:青春,是一个美好而富有诗意的字眼!有人把它比作初升的太阳;有人把它喻为带露的鲜花;有人则把它比作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东西——黄金。因此,人们常常说:青春年少是人生的黄金时代。那么,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青春、看待人生的黄金时代呢?

同上述几例不同的是,这个设问开头只有一问,而且放在简短述说的最后,承上启下,恰到好处。其开篇,演讲者运用形象描绘的方法,以流畅的排比,生动的比喻,然后用一个设问,将听众的思维引入主题——青春,应该闪光。这种表现方法,简洁、明快、自然、清新,这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委实难能可贵。

在现代演讲舞台上,用设问方法开头并取得成功者,大有人在,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一个实例。房晨生《从师与尊师》演讲的开头是:青年朋友,当你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时候,当你在科学的讲坛上宣读论文的时候,当你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于人民的时候,你想过没有:是谁给了你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是谁最先启动了你那驶向知识海洋的航船?是谁在你那空空的心田里亲手播下一粒粒知识的种子?只要你稍加回顾,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老师。

这篇开头,首先用了三个“当你在……的时候”的排比句,接着又是三个“是谁”的设问,自然而然地引出“老师”这个中心话题来,可谓天衣无缝,水到渠成,把听众带人回味与深思之中,引发浓厚的兴味。这个开场白构思精巧,语言畅达,堪谓小巧玲珑的“凤头”。

在演讲中运用设问方法开头,这对青年演讲者来说恐怕是最偏爱的一种方式。在一本《全国青年获奖演讲作品选》中,人选了39篇作品,其中就有16篇是设问开头。例如《草,地质队员的象征就是典型例子朋友,当您悠闲地漫步在宁静的湖畔或者林荫小道时,你可注意到那默默无闻的小草?当你欣赏和赞叹花卉的娇艳,陶醉在蜂飞蝶舞的芳香中的时候,你是否留意过那渺小而又平凡的小草?当你游览祖国山河,赞美她的壮丽时,你可曾看见那点缀祖国大地的,片片青翠欲滴的绿色呢?

这个开头由三个设问句构成,一问一个自然段,都紧紧扣住讲题,并层层递进,点明了小草的个性和品质,唤起听众对过去的体验,去重温往事,从而沉浸在美好的回味之中。如此步步推进,层层设问,可以使演讲者融洽在和谐的氛围里,交流情感,沟通心灵,自然地接受演讲的主旨。这种方法尤其便于起承过渡,便于抒发情怀,所以,青年演讲者喜欢它不是没有道理的。应该肯定的是,这个设问开头很有代表性,极富文采和青春气息,确属佳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