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把高端人脉变为优质人生资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05:42:26

点击下载

作者:康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把高端人脉变为优质人生资源

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把高端人脉变为优质人生资源试读:

推荐语

Amy Zhan niwo成长学院创始人“人脉”,“结交”,最开始看见这些词会让人联想到很多与人沟通、人脉搭建的“实际”的技能。真正走近康妮,走近她《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这本书,你会发现远远不止于此……你相信一个人能改变你的一生吗?如何寻找到这个人,并让自己的人生改变,这本书里有答案。

安柏 女性精神成长导师,作家

一个人不管是事业的成功,还是生活的欢乐,80%归因于与别人相处,20%才是来自自己的心灵。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人脉就是竞争力。康妮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也是我见过的最真诚的人脉专家。相信读了她的这本书,你会与优秀的人同行,坐看云起,山明景秀。

陈茹 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执行总监,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组织荣誉顾问

这是一本极有益的人脉社交指南。它不但能解答人脉关系中固有的疑问和顾虑,也能在东西不同文化的社交实践中,提供可借鉴和使用的必胜之法。打开它,就打开了全新的人脉之路。

非非马 领英专栏作家

这本书可以让那些在心理上原本很抵触“人脉经营”这个理念和语汇的人,重新认识人脉拓展与维护的问题,打开新的视角,填补认知盲点,消除一些成见。相信不同的人读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高琳 有意思教练CEO

人脉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也有无数的贵人帮我从职场小白一步步成为企业高管和创业者。

康妮拥有丰富的职场经验,深谙中美文化,然而最让我佩服的是她人脉的广度和多样化,从世界500强的高管到世界各地著名餐厅的大厨。

这本书有道有术,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教你如何一步一步地成为人脉达人,也从心理的层面帮助你克服过程中的恐惧。相信每个人读完,都能够向人脉达人又迈近一步。

虎皮妈 作家、编剧、律师“如何才能让自己受欢迎”是我青春期特别困惑的一件事。因为特别羡慕那些“会搞关系”,能在极短时间内和人把酒言欢、勾肩搭背的人,我做过很多勉强自己的努力,但效果都很一般。

成长后才意识到,自己是这本书里所说的“内向者”,而看完康妮的这本书,才更深刻地认识到,人脉建立并不简单等同于“搞关系”,也并不是外向者的专利。推荐像我一样的“内向者”都来读一读这本书,根据书里的步骤做一做。我们并不需要成为别人,也可以建立健康的人脉。

林立军 正心谷创新资本合伙人、汇添富基金创始人

康妮是我哈佛商学院的同学。这本书道出了她被大家喜爱并且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秘密。康妮真诚地展示出了建立成功人脉的道和术,按此生活,您不仅将获得优秀人脉的助力,更将获得更积极、快乐、充满激情的自己!

李青青 合得教育创始人

早就感觉康妮有些特别,直到翻开这本书才恍然大悟。首先引起我兴趣的是“依靠人脉,我成了学霸”,一口气读下去,听她娓娓道来,宛如见其人,不知不觉你就会喜欢上她,也会感恩她的分享和指引。

举实例介绍一盏茶社交、五分钟社交等tips,很好地贯穿运用了书中陈述的核心理念,真诚、好奇、赞美、知己知彼,给他人创造价值等。这本书不但适合职场人士和年轻学生,对那些为人父母者早期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应该也很有帮助。

李相勋 Formation Group大中华区代表

除非你生活在一个无人岛上,不然你一定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简言之,人脉管理是通过自身努力让周围人友好地、正面地影响并帮助你的生活习惯。

作者康妮在这本书里告诉你她在国内外、职场及家庭生活当中的亲身经验,并带你一起走向从“知道”到“做到”的搭建人脉的路程。无论你是书中提到的三种人(不愿,不敢,不会)当中的哪一类,这本书都会给你一些启发。强烈推荐给希望自己孩子身边都是一堆贵人的家长们,你可以给你的孩子制造贵人!

秦春华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

一本让你打开就放不下的书。人是社会性动物,这意味着人必须和他人打交道,必须具备社交能力。康妮的书启发你如何去寻找这种能力。

秦志勇 伯藜创投管理合伙人“如何培养人脉资源”是一个很多人都关心,但是又忌讳说起的一门学问。有些人不屑,认为拉关系走后门很low;有些人像社交花蝴蝶,迷信人脉能搞定一切,结果却令人失望;而更多的人心向往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既不敢,更不会。康妮的这本书,通过她自身职业发展和社会活动中的生动案例,教会你高质量人脉的搭建方法。这既不复杂,也不神秘,只要用心注入,你就可以做到!

沙莎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数字化麦肯锡亚洲总裁

与有趣的灵魂相遇,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方式。康妮以她丰富的职场人生感悟、哈佛商学院的求学经历,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将拓展人脉这个核心竞争力讲得有趣生动,清晰易行。这是非常值得阅读并付诸实践的一本好书!

史地文大叔 享物说联合创始人

康妮和我在商学院校友会的群里,本来不熟悉,但是她有一种暖人的能力,好多校友成了她的好朋友,我就是其中之一,并从我们的友情中受益匪浅。

她对人脉搭建中“互惠”和“真诚”双轮的理解,远远超越流行的观念。我相信读者在读过她的书后,会对遍布身边的人脉网络有全新的看法。如果能身体力行,日常的人际交往习惯一定会大大改善,结果也一定会令人惊喜。

王轶奋 览睿资本首席投资官,董事总经理

早在商学院时,我就发现康妮的与众不同。康妮的交际能力超强,她以心交友,坦诚相对,总能在不可能中发掘可能。现在康妮终于把如何为人处事、搭建人脉的经验秘诀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结合哈佛商学院案例的方式展现给了大家。这是一本能让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少走弯路,指引成功之路的好书,非常值得阅读,强力推荐!

许小林 华盖资本创始人

康妮是我的大学同学,典型的北京大妞,从北大到哈佛,无论学业还是工作,她都是大家眼中的成功女性。这本《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对很多莘莘学子、初入职场的新人甚至工作多年怀才不遇的才子们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有时候的确是“你认识谁比你知道什么更重要”,我们在专业、善良之外,需要有足够的社交技巧和能力,微信可以让我们联系上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但微信教不了你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如果你想让你自己更优秀,这本书值得好好读一读。

张玫 WildChina碧山旅行社创始人,Travels Through Dali with a Leg of Ham作者

看了康妮师妹关于人脉的书,我第一个反应是,去寻找当初给我奖学金去美国念书的泰国泰京银行西林行长。在成长的路上,教育是我们脚下的路,但我们还需要指路的贵人和同行的路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条路上,彼此不是谁利用谁、谁对谁有用的关系,那样的关系,咱们都走不远。走得远的,都是对身边行者好奇、友善、乐于助人、知恩图报者。大家手牵手,才能走得最远。康妮在书里讲清楚了这个道理,推荐大家都看看这本书。

赵涵曦 中信资本高级董事总经理

真实的康妮以心交心,以心交友,以她一贯的热情和真诚,分享她的亲身体会,在故事中讲道理,从经历中见真知。无论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已有所成的职场老将,这本书,都会让你停下脚步,直面自己,思考一下如何待人处事,做事做人。

赵路云 瞻睿家族传承研究中心创始合伙人《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就被它吸引了,与康妮老师的两次交往让我深信这个话题由康妮来写一定很精彩。

第一次见面是在去年的哈佛毕业生返校活动中,康妮作为毕业十五年的校友牵头人,组织了一场和我们毕业十年校友的聚餐,当时就很佩服她能把那么多精英校友凝聚在一起的能力;第二次是受邀参加康妮的哈佛人脉课案例分享,有缘聆听了康妮的人脉搭建艺术。

我发现康妮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能吸引不同背景精英的人脉达人。这次康妮把她的经验通过这本书系统地分享出来,真的非常宝贵,相信每个读完此书的人都会在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方面打开思路,迈向实践之路!

赵颖 荟同学校首席财务官,投资人,元明资本合伙人

康妮是我在哈佛商学院的同学、挚友。她在学校里就是大家都喜爱的热心人,直到现在毕业十几年了,她仍然是把同学们联系在一起的主要召集人,有着很强的凝聚力。

记得我们15周年返校日,几十个中国老同学们投票预计谁将对这个世界影响最大,康妮不出意外地得到最高选票,这和她的待人处事密不可分。看到康妮把她在这方面的心得、技巧在这本书里倾囊相授,特别为她的读者们高兴,连我这个老朋友读完都觉得受益匪浅,相信此书会对更广大的读者有莫大帮助,也将是康妮对这个世界的又一正面影响!

邹进 人天书店集团董事长

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这是康妮在她的新书中提出的交友原则,我理解应该是一种境界。结交比你自己更优秀的人,是一种提升自己学识道德的重要前提,也是一种经济的考虑。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如果你结交的人都比你优秀,你成为优秀的人的可能性就越大,用的时间也越短。推荐序构建有成效的职场人生李一诺公众号“奴隶社会”创办人麦肯锡前合伙人

回看自己这些年的职场经历,如果要总结最重要的三个能力,我想,第一是深入地了解自己,向内看的能力,第二是用系统思维看世界和看问题的能力,第三是构建深层有益的关系的能力。

我们来到世上,注定是社会动物,绕不开构建关系这件事。

构建深层关系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独立的,它和我讲的前两个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很多时候是不愿或者是不敢去构建关系。对关系构建的恐惧或者不适,往往与自我认知有关,也就是第一个能力。同时,构建什么样的关系,其实取决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认知。

所以你会发现,构建关系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很中心的一个部分,需要我们不断去重新审视和学习。

此外,康妮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我自己也在美国工作过很长时间。说实话,在美国职场,我们中国人还是有很大的欠缺的。我当年在美国做麦肯锡合伙人,在北美地区有600个合伙人,其中像我这样在中国大陆接受本科教育的人,只有两个。而同时期印度本科教育背景的合伙人,有近100个,足足占了合伙人总数的15%。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距?因为我们不重视领导力,不重视构建关系这个“软实力”。这本书里关于人脉构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表面看上去是“技巧”,其实是来自对职场的深入理解。这个软实力一定程度上就是“硬实力”。

美国职场,特别注重人际关系构建,说实话,我自己也经历了“不愿、不敢和不会”的过程,但是我没有机会把自己这些年的成长系统地写下来。看到这本书的出版,我为读者们感到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难得的系统学习的机会。

我和康妮其实从未谋面,但是看过她在“奴隶社会”公众号上发表的多篇文章,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俩“神交已久”。

我非常欣赏她的文章,一方面有很多干货,另一方面又真实亲切。有干货的书其实很多,但是康妮的文章让人觉得非常容易亲近,不是居高临下地讲道理和传授经验,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经历、体会,包括自己的很多纠结和挣扎作为“背景色”,做一些分享和梳理。“奴隶社会”一直讲不端不装,有趣有梦,康妮的文章就是这样的风格,不仅有用,而且亲切。

康妮入职场二十几年,这本书中,有大量她在中国和美国的企业的实践经验,也有商学院经历带来的总结和洞见。有很多“道”,也有可以马上学习到的“术”。这些对很多职场人有巨大的价值和意义。希望亲爱的读者你,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而受益,有更丰富和有成效的职场人生。自序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人脉”这个词,是我在韩国公司上班时第一次接触到的,以前我们都说人际关系。在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材里面,涉及中国的案例,在文化背景知识中往往都会提到“关系”这个词,他们会写出拼音Guan Xi,强调关系在中国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其实关系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在美国或其他国家,关系也是无处不在的。人都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会和其他人发生一定的联系。我们会购买商品,获得服务,和亲戚朋友一起交际应酬,也会和同事、客户之间协作互动。是人,就躲不开和别人发生的各种关系,而稳定的关系,就是人脉。我更喜欢“人脉”这个词,它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词汇,“脉”是彼此关联的,是互相影响的,是动态的。你认识谁比你知道什么更重要

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否成功,能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人脉。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成功人士好像总是有贵人相助?幸福人士,也总是被有正能量的人包围着?

有人说:“你认识谁比你知道什么更重要。”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我有一个朋友的儿子叫小林,本来要到美国读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也被美国东海岸的一所名校录取了。可是在出发前几天,他忽然对父母说不想读电子工程,只想做个厨师,因为烹饪给他带来了最强烈的幸福感,别人喜欢自己的料理给了他极大的满足感。可是学烹饪,最佳途径就是考入美国烹饪学院(The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简称CIA)。要考这个学校,不仅文化成绩要优秀,还需要有实习的餐厅后厨的推荐信。

朋友找到我,跟我咨询孩子的这个选择靠不靠谱。我一听,马上被小林热爱厨艺的激情所感动,自告奋勇,帮他介绍了两个北京知名的西餐主厨。隔了两天,小林就在西餐厅开始实习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实习,小林不仅坚定了对烹饪的热爱,还拿到了美国烹饪学院的录取通知书,2018年春天已经赴美求学了。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出,“你认识谁比你知道什么更重要”这句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小林认识我,我认识西餐名厨,通过这个引荐,成就了小林新的学业和事业方向,为他未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我观察到在生活当中,总是有一些关键的时间点,因为认识了一些关键的人,他们对你的人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可能是你的一个小学老师,介绍了一位作家的作品给你,让你从此领略了文字之美,爱上了写作。有可能是你的一个老板,在工作中纠正了你的一个错误,这个纠正提高了你整个职业生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可能是一个学姐,在一次公众演讲中提到了她的一段经历,让你思考在公司内部如何不做办公室政治的牺牲品,脱颖而出。也可能是在酒会上结识的一个跨行业人士,引导你开启了寻找人生真正激情的那扇门。

这本书讲的是人脉搭建,我的目的不是让你到大街上去跟每一个人打招呼,去结识路人甲乙丙丁来扩大人脉;也不是让你专门去结识领导和大佬,钻营得利。我讲的是如何找到自己生命中的“贵人”,这些贵人不一定比你身份更高贵,地位更显赫,经济更富足,而是在某些方面比你优秀,给你带来一些光,吸引着你,让你想去认识,去了解,去欣赏,去学习。也希望你自己成为别人的“贵人”,把光带给他人,引导他人,影响他人,为他人带来幸福。哈佛商学院的人脉搭建课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看了这个标题,就去哈佛商学院的课程表上找人脉搭建课的话,你一定会失望,因为根本没有这门课。但是人脉搭建在哈佛商学院又是无处不在的。

在哈佛商学院的申请文书当中,有一道题:“你为什么要选哈佛?”当然你绝不能写“我想上哈佛就是因为它名气响”。那么为什么要选哈佛呢?我记得自己在文书里面写了两点:第一,独特的案例教学法。哈佛商学院没有任何一门课

是老师照本宣科、用教科书教学的,所有课程都是以一个一

个真实的案例,引出重要的道理。第二,庞大的校友体系。1908年建院,目前每年有900

人的新生群体。此外,校友库数量惊人,而且校友们占据了《财富》500强公司、各大咨询公司、银行、投资基金的重

要领导地位。这些校友就是你庞大的人脉网络,可以帮助你

的事业甚至人生。

当然,申请文书上写的这些内容都是来自网上的信息和道听途说,等我真的进了商学院,才发现虽然课程表里只有市场、战略、金融、运营、财会等课程,可没有写进课表的人脉课,才是所有课程里面最重要的。“你认识谁比你知道什么更重要”这句话听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要说,真正的人脉关系,绝不仅仅是“认识”而已,把陌生人变成熟人,完成认识这一步容易,但更重要的一步在于如何把熟人变成你的知己,你的智囊,你的人脉网上积极的一部分,让他们愿意为你搭桥,愿意为你背书,愿意助你成功,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脉。这才是哈佛教给我的真正的东西。从“知道”到“做到”

相信大家普遍认识到拥有高质量的人脉资源很重要,但是把“知道”转化成“做到”却不是收到一个锦囊就可以实现的,绝对不是一日之功。如何建立自己的高质量人脉网络,打造和提高自己的人脉力是一门实践学科,要求你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把人一个一个地联系起来,慢慢织出网来。我把这个过程称为“从1到N”。

自2017年我在niwo成长学院教授“哈佛商学院的人脉搭建法”课程以来,发现其实很多人对人脉的搭建是有认知误区的。简单来分,大体有这三种误区:不愿,不敢,或者不会。

先说说第一种:不愿去搭建人脉。往往感觉没必要去跟别人搭讪,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管好自己的一摊事就行了,不愿去麻烦别人,也不喜欢被别人麻烦。或者干脆说因为自己内向,不喜欢出去应酬。为什么不愿意搭建人脉呢?说到底,是不屑。自命清高,不屑于此。他们觉得主动去搭建人脉是功利性的,有目的的,世俗的,很low(低级、掉价儿)。

但是活在这个世界上,谁能不求人呢?邻里、同事间隔三岔五还得互相求个方便呢。“不愿”的人往往是在需要求到别人的时候,发现“人到用时方恨少”,自己平时因为不作为,而没有什么可以用的资源。这时候去求人办事,便更加印证了他们对人脉的“功利性”的解读。

再看看第二种:不敢。不敢去结交,尤其害怕向上社交。自卑,没底气。很多学生跟我说过这种烦恼:“在酒会上或者行业会议中,看到那么多人,可我就是不敢去结交,往往做了会议中贴墙走的人物。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别人怎么会想和我交往呢?”“我没什么优点和长处,和层次高的人不知道怎么交往,没有信心去建立人脉关系。”

不自信的人在社会上大有人在,往往和他们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从小他们就常常被大人拿来和别的小孩比较,被教训“你看看某某家的孩子”。即使对优点和好成绩,有些家长也不会夸奖孩子,而是让他们戒骄戒躁。孩子考了99.5分,家长会提醒孩子要注意0.5分的错误,下次不要再错了。在长期来自外界的负面反馈的作用下,孩子很难养成自信心。内心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就会产生自卑感,长大以后怎么能够自信地去跟比自己强的、层次高的人交往呢?

最后一种:不会。心里想去搭建人脉,也敢于去社交,但是因为没有掌握得体的方法,不能把握合适的度,而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果,甚至适得其反。

有的人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闲谈,展开交往。有的人热情过度,让他人感觉不舒服,马上拉起心理防线来。有的人不知道怎么去跟进,让一个热的关系变冷变僵。各种方法的不得当往往使人脉搭建成了一个大写的“囧”字。

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你:人脉力并不只眷顾那些拥有交际天赋的人,也不是不可捉摸的魔法,而是实实在在可以习得的技能。

这本书就是要针对这些误区和问题,给你一些“术”,就是具体方法和指导,但核心还是教给你社会交往的道,也就是核心价值观,教你如何从一个“不愿”、“不敢”或“不会”的人,变成人脉达人,变成别人愿意结交的对象。

从根本上讲,培养人脉力的核心观念就是以下三点:1. 保有一颗孩童般的好奇心,对世界、对他人真正地

感兴趣,渴望通过人和人的交往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通过

对人的深入了解而认识他们的本真。2. 真诚、温暖是敲门砖。把你的真诚用言语、用行

动,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光和温度,被你吸引。3. 为他人创造价值是引路灯。做事绝不要从利己和功

利的角度出发,而是首先想到如何为对方创造价值。

掌握了这三个“道”,下面我来具体说说你能学习的“术”,也就是如何把陌生人变成熟人,把熟人变成长久的朋友。第一章 如何打造人脉力依靠人脉,我成了“学霸”

先给大家讲讲我在中学阶段的故事,看看青少年时期的我是如何通过和超级学霸们交朋友,而把自己培养成“非典型”学霸的吧。

我上中学时,好学生不叫“学霸”,叫“牲口”,看,暴露年龄了吧!

我是在北京郊区上的小学和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高中我考到了北京四中——当时北京最好的中学,一下子被学霸们环绕,我就跌到了中等名次。

我本身并不是智力超群的小孩,甚至有时在老师教授新知识的时候,不能一次领会,需要课下询问同学,让同学掰开揉碎了地讲,我才明白。可是这样的我,是怎么能在高考中领先,考到全北京市的前五名,获得奖学金,被大家开始称作学霸的呢?

除了纯粹的运气以外,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恬为“非典型学霸”的原因,要归结于两点:第一,脸皮厚;第二,人缘好。

先说说脸皮厚。我很小的时候,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我有一个远房表姐,她从山里的高中转到我们区中心来上学,发现自己在山里学的英文都不对。比如,她以前学的“Good morning”,老师给教成了“下午好”,要多拧巴有多拧巴。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表姐都听不懂,于是下了课,表姐就去找老师,老师对这个乡巴佬没好气地说:“这你都不会,我怎么补?”表姐就厚着脸皮说:“就是因为我不会,才找您补习不是吗?”后来这个表姐凭着自己的韧性,高考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学校,在工作岗位上也做得非常好。

妈妈当时给我讲这个故事,就是要教育我:在求知求问上面,千万不要脸皮薄。

脸皮薄的人往往是自尊心太强,自卑感也强,这两者在这里实际是统一的,就是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说到根儿,就是不自信。

因为从小知道脸皮厚的必要性,所以只要有不会的地方,我就找班里的学霸去讨教,直接说自己没有听懂,可不可以给我讲讲。我不在乎她们是不是觉得我笨。因为我知道自己并不笨,就是一时没有理解到位,或者是什么让我卡了壳,没有什么可以感到羞耻的。

有了优秀同学的讲解,我反而能更好地理解那些知识点,真正地掌握到精要,所以一到考试,我的成绩居然能和给我讲课的学霸同学一样。从他人身上积极而谦虚地学习,是我很小就掌握了的秘籍。

再说说人缘好。我和班里几个(甚至隔壁班的)学习好的同学都是好朋友。这绝不是处心积虑,而是当我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就自然而然有想靠近、想学习的愿望,她们就好像发光体一样,吸引着我。同时,通过观察,我又能清晰地知道她们每个人的特长在哪里,在哪些地方我应该去寻求谁的帮助。

光是被吸引和依附型关系的话,不会形成长久的和真正的友谊。这些学霸为什么喜欢和我接近呢?事隔二十多年,我又采访高中和大学的好朋友,问她们是不是喜欢我,她们一听就笑了:“那当然了!”我刨根问底,让她们挖掘一下当时为什么会喜欢跟我交朋友,结果答案大都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动。

人和人的交往都是相互的吸引。对于我来说,我的法宝就是做一个主动的人。主动结交,主动问候,主动帮助。

我很外向,喜欢主动跟大家说话。比如,上大学一进宿舍,我就带领我们宿舍的姑娘们去同班的其他宿舍挨个打招呼。不论是学霸,还是学渣,男生,女生,不管是自己班上的还是其他班级或者专业的,我都主动和大家微笑,打招呼,聊上几句。

记得以前有个漂亮的女同学,见到我总是绷着脸。可是我很想结识她,所以我每次看到她都会给她一个大大的笑容,让她看到我在注意她,愿意和她讲话,过了一段时间,她终于肯对我微笑,并且开始敞开心扉和我聊天了。

即使是离开学校N年了,我发现,到如今,主动联系别人的还是我。比如我出差回到中国,总会给自己的老同学、老客户、老同事们打个电话,聊上几句。每逢过年过节,我也总是主动打电话、发短信或者微信给其他人拜年。哪天想起某个朋友,也就一通电话打过去,问候几句。有时我会跟好友自嘲:“你看,总是我主动联系你,是不是我的人缘太差了,所以你永远不主动联系我?”她们往往都会笑着说:“当然不是,主要是我太懒了,因为你总是主动,我早就养成惰性了。”

这么多年了,争取主动的习惯我一直没有改,而且我相信:我只要想找到谁,不论通过多少层关系,肯定能找到这个人。我很骄傲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在这四十多年的人生中,我没有丢掉一个朋友,随时都可以再和他们联系上。

第二,真诚。

我对别人的好,是打心底里真心实意的好。我大学时的超级学霸同学说:“你人外向,又有外向人难得的真诚。不像很多美国人,非常外向,但是感觉虚头巴脑的。你是从内到外的真诚。”

真诚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是全神贯注地聆听。每个人在心底里都希望自己能被他人关注,所以在和任何人说话的时候,你的注意力是不是在对方身上,是不是真的听到对方的话语,听没听懂对方的意思,给对方的感觉会十分不一样。

面对对方,或者像好朋友一样坐在一起的时候,我肯定会扭过脸看着对方,让对方看到我的面部表情。扬眉表示惊奇,皱眉表示深思,睁大眼睛表示欣喜,点头表示同意等等,给予对方的谈话以积极的反应。

其次是身体语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对视是非常重要的。视线要和对方的接触,但是不能一直盯着对方。身体保持放松,别忘了自然地做一些手势。你心里放松了,身体语言自然会放松,会把对方当作朋友一样自然地交往。

再次是了解对方思考的角度,不带评判心地去和别人交往。听到别人讲的话,不急于下结论,多问问题,去了解为什么对方会有这样的想法,她的背景是怎么样的,有过什么样的经历,然后以交换意见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其实我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全面,但我是这么看的……”放下评判心,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对方。

最后是犯了错误要真诚地道歉。有的时候不小心说错了话,或者一时的失误,都可能给他人造成伤害。有时即使是误解,也可能让朋友很不开心。这种时候,我就会去真诚地主动道歉。记得高中时有一次我开了好朋友的玩笑,本没有恶意,但是让她面子上很难过,所以就几天不理我。我自己反复几次道歉她都不肯跟我讲话。后来我就到学校点播台给她点了一首歌《谁的眼泪在飞》,并且在广播中说我真的抱歉,希望她能原谅我。听到这里,她就向我跑来,我们俩相拥而泣了。

我要说:真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你在心里把对方当朋友,语言上、行动中就会自然地表现出来,也更能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第三,喜欢帮助别人。

很多老朋友提到我的时候,除了说我真诚,还总是会说起我帮助过她们的事情。比如看到有的学霸遇到情感上的问题,我可以陪他站在楼梯外的走廊上吹吹冷风,什么也不用说,有的时候人只是需要别人陪着他而已。再比如高中的好友因为要在班级里搞一次活动,一筹莫展,我看到她心事重重的样子,就去问她怎么了。了解了她的困扰之后,我就拉她一起想主意,从天马行空到能落实的好点子,一会就让她感觉有了思路。这就是我在小的时候自己摸索的头脑风暴吧。

再比如,大学时有的同学家住外地,周末我就会邀请她们到我家来吃饭,亲自下厨,给大家改善伙食。或者看到有勤工俭学的机会,我就会介绍给同学;或者留学生同学想卖掉一些自己的衣服,我就会帮她贴广告,在女生楼里帮她推销。

帮助别人,绝大多数时候对我来说都是举手之劳,但是我愿意为别人做,大家就都念着我的好处。反过来,她们也会来帮助我。比如,我给出主意搞班会的好友,在我跑800米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在跑道旁给我带跑最后的200米,以及无数个清晨在沙坑前教我跳远,帮助我实现了体育会考取得“优秀”这个本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第四,Resourceful。

这个词的英文原意是:having the ability to find quick and clever way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如果直接翻译,就是有能力很快找到聪明的办法来战胜困难。可以说是足智多谋、机智、有本领和富于想象的意思。“Resourceful”这个词曾经被我的中学同学和我美国的老板们用来描绘我这个人。

我是一个头脑比较活络的人,常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让朋友们觉得有趣,又不可思议。比如我会买一块花布,两边一缝,别针一别,就成了一条裙子,到处穿着得意炫耀,女孩子们都觉得好玩。

学校搞文艺汇演,我也会编排、参加小品演出,或者是组织我们宿舍排练,表演个小合唱什么的,从演唱,到着装、道具,无不用心。我还常常写一些随笔、杂文或者小说,在同学间传阅。同学们觉得我很有想法。

同时我又认识很多人,常常能帮别人建立连接,让甲帮助乙解决困难,乙又可以给丙提供资源,所以大家都觉得我很有资源。尤其是到了大学的时候,我做学生会副主席、女生部部长和实践部部长,就开始运用自己的关系,给同学们找社会实践的机会,采访矿井、制造企业等等。

很多人喜欢我的resourcefulness。

第五,习惯赞美他人,非常正能量。

别人愿意接近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非常有正能量。我总觉得只有你想不到,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我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也常常用这个观点给别人打气。

我从中学开始就练习观察他人的长处,并且记在日记上,比如“某某有很美好的笑容”“某某真诚地帮助他人”“某某可爱,所有的人都喜欢她”“某某很有责任感和集体观”。看到他人的优点、长处,见贤思齐,同时,我喜欢把赞美表达出来,因为我的观念就是:只要不是说谎话,那么把赞美说出来,对人对己都是积福的事情。别人有可能因为这一句赞美而开心一整天。赞美,可以帮助他人改善情绪,帮助自己把善意传达出去,鼓励到对方,何乐而不为呢?

第六,真实,能暴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小的时候我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人,不会掩饰,给人看到的都是真实的自己。所以在有些人眼中,觉得这个人为什么把心情都表达出来呢?她怎么这么脆弱呢?怎么这么多愁善感呢?怎么这么依赖他人呢?

我们年级的超级学霸是一个大家公认高冷范儿的女生,现在都叫作女神了。她对旁人并不热情,可跟我却非常熟络。这么多年以后,我还是班里唯一和她保持联系的人。我问她:“你觉得我身上是什么样的特质,让你想和我交朋友呢?”你猜她说了什么?“最主要,因为你给了我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你是那么的不同,你把自己的想法大声地说出来,而我,只在内心呐喊那些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

所以说,我真实地暴露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对友情的需要,对知己的需要,使这个超级学霸成了我的好朋友。

读了我在学生时期的故事,你知道我是怎么成为“非典型学霸”的了吧?与其说我在知识学习上有多少过人之处,或者说在体育锻炼上有多大毅力,不如说我最能够利用到人的资源,懂得向比我优秀的人学习,把他们团结在周围,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克服恐惧是你必须要过的关

有人说:“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我总是感到不自信,不知道怎么去跟比我更资深的人连接。”有人说:“我很害怕走出第一步,做主动的那一个,怎么破?”还有的说:“我因为担心无话找话,陷入尬聊,干脆不出去社交了。”

我在Google上搜索“fear of networking”(社交恐惧),有5600万条信息跳出来。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社交感到恐惧,有的人因为性格内向,不习惯主动社交,更喜欢宅在家里;有的人因为社交陷入过窘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的人总觉得低人一等,根本不敢去主动社交;还有的虽然有心社交,但是担心自己笨嘴拙舌,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的因为对社交场合不熟悉,所以产生焦虑;有的因为没有事前做好充分准备,见了该见的人却不知道说什么好;有的人不喜欢也不擅长和陌生人搭话,所以宁可独处。恐惧的原因各不相同,首先让我们来说说,如何为克服社交恐惧做好心理准备。后面的章节里面,我会教你在社交中克服恐惧的具体行动方法。

第一,要有自我认知的能力。

克服恐惧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要增强自我认知力。《哈佛商业评论》2018年1月刊登了塔莎·尤里希(Tasha Eurich)的文章《自我认知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培养它)》,里面提到:“自我认知有两种类型:内在的自我认知和外在的自我认知。内在的自我认知表现在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激情、心愿、与外界的和谐、反应能力(比如想法、情绪、行为、优势和劣势等),以及对他人的影响。内在的自我认知和更高的工作职位,更好的人际关系满足感,对个人的和社会的控制力,以及幸福感是正向相关的。“外在的自我认知指的是我们对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的了解。别人对我们的价值、激情、心愿和各种反应能力以及对他人的影响的看法,我们是否有所认知呢?”

内在和外在的自我认知构成了人完整的自我认知体系,缺一不可。如果人的内在自我认知非常弱,表明他对自己的价值、激情、心愿、优势、劣势等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判断,本身就会非常没有自信,无所适从,缺乏对自己是如何对他人和环境产生影响的评估。如果人具有高度的内在自我认知,却没有对外在评价的了解,就会完全陷入自我的主观世界当中,有可能狂妄自大或者是妄自菲薄。

怎样才能从内外两方面增强自我认知呢?

首先需要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了解自己。回首过去的经历,哪些成就让我们引以为豪?哪些失败给了我们重要的教训?自己从小具有哪些天赋?最擅长哪些技能?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进入心流般的忘我状态?自己喜欢的环境是什么?厌恶什么?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事业目标是什么?自己有没有“巅峰时刻”的体验?

其次,要能够时常地自我回顾和反思。记得小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他上学的时候每一个学期结束都会自我总结,看看这个学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还有待努力和提高。从小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其实就是逐渐积累自我认知的过程。

最后,我们还要学会从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老板处吸收反馈。很多公司推行的360度反馈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每年一次的年底评估,由老板、下属、同事、客户等跟我们发生关联的人员提供匿名反馈,实际给了我们一个从他人的客观角度观察的结果,是重要的外在自我认知的体现。他人有可能看到我们自身没有意识到的优势和价值,那么我们如何接纳这些对优点的评价,把它们真正内化和强化到自身,成为未来可用的装备。同时,对待一些负面的反馈,我们怎么来消化、自洽、分析、提高,都是对一个人认知能力的深度考验。

一个人拥有很强的自我认知力,那么他就会是一个自信的人。因为他深刻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却不骄傲,也了解自己的缺点而不气馁,在对外交往当中,有一份平常心,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

第二,端正态度,拥有成长型心态(Growth Mindset)。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教授写的《终身成长》(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这本书,对克服恐惧意义非凡。

很多人害怕失败,害怕受挫,害怕不完美,都是他们的固定型心态在作怪。他们会用失误、错误、挫折来定义自己,一旦做得不好,不完美,他们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无可救药,自暴自弃。

这在害怕社交的人群中也很常见。不总结以前社交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而是打击自己,甚至痛恨社交,或者是担心自己的不完美,担心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因为缺乏自信而不去社交等等,都是固定型心态的表现。

而具有成长型心态的人则把每一次挫折和失败当作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他们会及时总结教训,修正错误,跌倒了马上爬起来,为下一次行动做好准备。在社交尝试当中,他们不会背上思想包袱,即使是在不熟悉的环境或者和陌生人在一起,他们也会抱着学习的态度,给自己机会去了解他人。即使受挫,他们也不会让一个事件来定义自己,而是会继续努力,在未来的尝试中吸取教训。

比如有位朋友参加一个大型活动,本来想和行业大咖多攀谈几句,没想到到了现场却不知该和其他参加会议的人说些什么,除了合了一张影以外,没有任何可以参与的办法。她回来跟我说对自己的表现很是懊恼。我告诉她:“没关系,下次你要提前准备一些话题,帮助你和你想结识的大咖或者其他与会者建立连接,认识大咖不是终极目的,建立几个有意义的深层次连接才是你的目的。别为发生了的事而懊恼了,只是这次不理想而已,相信自己,下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所以谈到搭建人脉,我鼓励你把固定型心态转化为成长型心态,有了好奇心,把每一次与他人的接触都当作自己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就是社交的心理准备。

第三,写出恐惧清单,和事实对照。

你要知道,其实你恐惧的事情很可能并不是真实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拉出一个恐惧清单,把你所担心的事情写出来。比如,你的恐惧清单可能是这样的:1.担心穿着举止不得体,别人会不喜欢我;2.担心笨嘴拙舌,陷入尬聊;3.担心别人会觉得我没意思,没价值,不愿意接触我;4.担心没有认识的人而被孤立;5.担心一定会搞砸自己的讲话。

列出这个恐惧清单以后,你需要做一个reality check(与现实的对照),就是仔细想一想你的假想和事实会有多少出入。认真地想象一下别人的反应和可能发生的场景,你可能就会意识到:1.别人不一定会注意到我的穿着打扮,只要没有奇装异

服、过度暴露,也不会不得体;2.虽然我不是口若悬河,但是其实每个人都更重视自己

的发言,而不会过多地要求我去说话;3.我可以着重思考如何为他人提供价值,别人可能会需

要我的帮助;4.我并不一定是唯一的陌生人,别人有可能也感到孤

单,我可以主动找单飞的人搭话;5.只要我做好准备,就应该胸有成竹。

你坐下来仔细想想这些恐惧,绝大多数都是不真实的。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是心存友善的,大多数人不会故意与人为敌,或者公开地去批评别人,他们相对会更关注自己的言行,很多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恐惧,你不是唯一有这种感受的人。这个和事实对照的步骤,会帮你减少很多莫名的恐惧。

第四,放松的练习以及正念冥想的应用。

你可以在家做一个帮助自己放松的练习。坐在一张椅子上,先把十根脚趾用力蜷缩起来,绷紧5秒钟,然后放松脚趾。把脚踝用力向上勾,绷紧5秒钟,然后放松。夹紧双腿5秒,放松。提臀5秒,放松。吸气绷紧腹部5秒钟,然后放松。双臂伸开,用力扩胸5秒,放松。仰头5秒,放松。你大概明白我的意思了吧。让你的全身各个部位从紧张到松弛,让注意力随着身体从下到上移动,充分体会这一过程,能够帮助你学会放松,减少紧张和恐惧的情绪。

近年来流行的正念冥想,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减少社交恐惧的手段。正念是关于如何使用和安放注意力的方法。乔恩·卡巴金博士对正念的定义是这样的:“正念是当我们把注意力有意地、不加评判地放在当下的时候所产生或者涌现的那份觉知。”有意的关注、不加评判的态度以及当下就是重要的三要素。

在《多舛的生命》(Full Catastrophe Living)这本书中,卡巴金博士提出了七个态度性的因素,它们是:非评判、耐心、初心、信任、无争、接纳及放下。其实这七个态度,和人脉搭建的心理准备也是契合的。见到一个陌生人,我们的起念发心是什么?是否能够拥有一份好奇心,真诚地去了解这个人的本真,不加评判地去对待,和对方建立信任,不争斗,只接纳。即使遇到不好的交往体验也能放下芥蒂,只当作人生中的一个体验罢了。

很多人都在学习正念冥想,并从中受益。我建议你也可以了解和学习正念冥想,它会帮助你打破对所有结果的预设期待,给你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人脉搭建。交朋友看机缘,但更要经营

有人说:“康妮老师,您很幸运,能够碰到很多和您相似的人,所以成了朋友。我们也有自己想结识的人,可是未必能成为朋友呀?”

我的答案是:交朋友要看机缘,但这种“缘分”更是经营的成果。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缘分的故事,看看人和人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

2015年的夏天,我准备带孩子回国过暑假。想给他们报夏令营,找了几个,都不合适。正好看到我的大学闺密转发了一个链接,说是自己公司的同事辞职开办了美育课堂。我点开链接,一下被她们的宣传文案吸引了,就给孩子报名参加了“怪叔叔美育”的暑期班。

第一天来到画画班,见到了老板田老师,她身材高挑,皮肤白皙,说话干脆,她对幼儿美育的理念一下子打动了我的心。我很喜欢她,所以主动加了微信好友。跟她说起我是看到闺密的朋友圈推荐才来到这里的,这才知道,原来闺密是田老师从前的老板。我们都说起这个中间人的好以及自己和她的有趣过往,田老师和我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一周下来,儿子们的油画相当出彩,我都不敢相信,家里居然有小梵高和小莫奈。“怪叔叔美育”的老师相当专业,又给孩子很多鼓励,孩子们兴致勃勃,就越发喜爱起画画来。我在朋友圈帮田老师做了一些口碑的推广,于是真有亲戚和朋友慕名而来,也报了班。

田老师看我有时会来等孩子下课,就邀请我和儿子一起来学油画。我问:“我行吗?一点艺术才能都没有,能学油画吗?”田老师说:“怎么不能,我们的老师可以教给您。”我也心动了,于是就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学画。在老师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下,我居然画出来一幅梵高的《星夜》。一下子我就来了兴趣,紧接着在回美国之前,又上了几节课,画了莫奈的《睡莲》和梵高的《罗纳河上的星夜》。“怪叔叔美育”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回到美国以后,我报了一个城市社区艺术中心的油画班,开始正式学习油画。可是美国老师不怎么教画法。所以当我创作了一幅有海滩和黄色的树的油画的时候,我就发微信给田老师看,问她怎么才能画出那个黄色的树冠。一会她就发给我语音,告诉我树冠不应该只是黄色,而是灰色、绿色、红色和黄色的结合体,要一层一层地点。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按照老师的微信指导,我刮掉以前的色彩,一点一点地把这个复杂的黄色画了出来,非常欣喜。

几个月后,正赶上春节前后,我在朋友圈看到田老师和她的先生杨老师一起到巴黎参加画展,我想,怎么才能帮助杨老师在巴黎艺术圈建立一些人脉呢?正巧几个月以前,我在巴黎参加国际妇女节的活动,认识了经营网上画廊的创业者B女士,她在法国艺术圈人脉颇广。于是,我就发微信给田老师和B女士,让她们在巴黎大皇宫的画展上见了面。看到她们一起站在杨老师画作前的合影,我很高兴能把她们介绍给彼此。

那时也正值情人节,我在拉斯韦加斯看上了一条漂亮的红裙子,先生打算买给我作为情人节的礼物,结果发现欧洲的价格比美国便宜不少,我就想,怎么才能从欧洲拿货呢?这时灵光一现,田老师不是在巴黎吗?我可以麻烦她吗?

一想到要麻烦她大老远从巴黎背回一条裙子,还要到机场走烦琐的退税手续,真是有点过意不去。但是悬殊的价格还是给了我勇气,起码试着问一下吧。结果,田老师一口答应,在法国没有时间购物了,就在下一站荷兰,特意去专卖店帮我买到了裙子。我真是万分感激。

三月我回到北京,请田老师吃饭,感谢她的帮助。席间,因为时间紧迫,我同时邀请了其他几个朋友给田老师认识,大家都很高兴有这个互相认识的机会,我们兴致盎然地讨论了很多女性关心的话题。午餐过后,大家纷纷加了微信群,还把这个群称为“Life Changing Lunch Group”(改变人生的午餐群)。

我彻底爱上了油画,但是每周定时去城市艺术中心画,美国老师从不给系统的指导。所以我每次画完一张,都要发给田老师看,请她提意见。田老师索性给我建了一个康妮画画群,让杨老师直接给我点评。在杨老师的亲自指导下,我的画画水平不断提高。有时他会说:“用色很大胆。”有时他说:“很有灵气。”有时他说:“你比梵高早期画得好。”杨老师的鼓励,也让我有了坚持画下去的动力。我内心非常感谢他们夫妻二人,在百忙之中还给我花时间指点。所以我回北京,就邀请田老师一家一起吃饭,聊聊天,一起头脑风暴,讨论如何让杨老师的绘画更好地走向市场。一顿饭局,细听杨老师讲解艺术作品的好坏和意义,我也离艺术更近了。

一天,看到田老师发了朋友圈,说大夫给开了非常贵的石斛。记得我有一个研究中医的同学跟我说过:开石斛一味药给你的大夫多半是为了赚钱。于是我马上跟田老师开小窗私聊:“田老师,你千万别信那个大夫的,多半就是为了赚钱。我推荐你找个靠谱的大夫再看看吧。”田老师说好呀。我马上联系我的同学,问他哪个大夫在这方面最灵,我可以介绍给田老师。不料我同学说他自己对这方面非常有研究,让田老师直接联系他即可。我一听,这可方便了,于是马上微信建群向他们介绍了对方。在我的同学的帮助下,田老师的症状已经有所好转。

一次,我回北京出差,田老师从朋友圈里看到我的动向,就问我是否有时间和她全家以及我的中医同学一起吃个晚餐,就在她家的画室里涮火锅。吃着美味的鸳鸯锅,我们四个人从中医、养生,谈到孩子教育,谈到艺术和艺术家,发现我的同学和田老师两口子,都和一对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夫妇是朋友。你说世界小不小?!我们有没有缘分?!

田老师总是纳闷:“我没啥特点,也不至于让别人主动和我做朋友,为啥你就能做到和我沟通交流,并且真的一步一步成为朋友呢?我觉得不可思议。”我说:“因为我们有缘分呗!”

看了我和田老师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呢?为什么我和她能够从陌生人变成好朋友呢?其实非常简单。我们需要做到:真诚地关注他人,找到和他人的连接点,主动为别人提供帮助,做把人和人联系起来的连接人,不要怕麻烦朋友,对帮助过我们的人积极真诚地表达感恩之情。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你才能和陌生人真正建立一个深层次的关系,才能把陌生人变成朋友。这也是做个“有缘人”的秘诀。

有人问:“我参加一些活动,想加一些人的微信号,可是她们好像并不想加我,说自己微信号加满了,手机号也不方便给,那我应该怎么办?”我要说的是:你和这些人有任何可以连接的共同点吗?你能给对方提供任何价值吗?你本身有什么样的吸引力呢?人的内心里自觉不自觉地都有(向上)社交的愿望,如果在短暂的交谈中,你没有给对方展示出以上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那么对方就没有和你连接的动力。如今,很多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想去和不相干的人主动建立联系,这完全可以理解。但能不能交到一个朋友,就要看你的能力了。

我也不可能把所有陌生人都变成朋友。比如前一阵我去参加一个餐饮界的活动,看两位大厨PK厨艺。作为大厨的朋友,我也和其他粉丝、观众坐在下面的圆桌上一起品鉴。我因为迟到了,坐下来就想和旁边的人寒暄几句。左边是空位,留给活动主持人的,右边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我说:“您好,我是康妮。是XX大厨的朋友,今天来参加活动。您也在餐饮界工作吗?”她瞄了我一眼就不再正眼看我了,冷冷地说:“不是。”我又问:“您是在媒体工作?”因为我想今天到场的不是餐饮界的就是媒体人,不然就是粉丝。“不是。”“那您做哪一行?”“我退休了。”她一不看我,二不想跟我进行任何对话,我只能自打圆场地说:“那我们都是美食爱好者了。”她没接话,直接和她右边的几个人说起话来,看来是相熟的。

像这样的情况,难道我要想方设法和邻座结识吗?当然不用,热脸贴上冷屁股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放平心态,泰然处之。在后面上菜的过程中,我也会和她评论一下菜品好不好吃或者配料是什么等等,但是再也没有努力开启新的话题了。一顿饭下来,我也没有认识这个人,只能说没有缘分罢了。一个完全封闭的人和心态,就像一个箍得紧紧的桶,很难撬开。

好在我每次参加社交活动的目的不是把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变成朋友,而是建立一两个深度连接即可。后半场,我左边的空位被主持人补上了,他是一个年轻人,在电台做节目主持,聊着聊着发现是我大学的学弟。可见只要我们有开放的心态,总会碰到有缘人的。沟通得体者得天下

我的生活中,几乎每周都有帮助别人搭建人脉的机会。最近碰到了几件事,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不是希望谁来对号入座,只是想给大家人脉搭建的一些警示。“开个小玩笑”

A小伙是我的粉丝,机灵透彻,虽然未曾谋面,但是在网上有很多交流。他的言谈显示出超出年龄的成熟。我很看好他的发展,也希望能给他事业助力,于是把他介绍给我一个做高管的同学,到我同学的公司实习。

他实习开始一周以后,我微信联系他,想了解一下他的工作情况,意外地发现他到现在还没有跟我的同学,也就是招他入公司的老板见面呢。他说老板很忙,不总在公司,而且不在一个楼层工作。

我赶紧提醒他:“这个不要等,即使老板很忙,你早点儿到公司,到老板的办公室门口,进去握个手,认个脸,亲口说声感谢,不耽误什么时间的。”

这时,他给我发了句:“您有什么想让我传达的吗?可以顺便帮您促进一下同学友谊,哈哈哈。”

我告诉他:“你太逗了,我促进同学友谊会需要别人代劳吗?”他说:“确实,开个小玩笑。”

看似随意的几句微信对话,大家看出有什么问题了吗?

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分寸感最难拿捏。什么时候应该亲切热烈,什么时候应该有距离感,什么时候正式,什么时候随意,能把与人相处的分寸感掌握好,真是一门艺术。如何处理好和伯乐的关系?

因为年龄、性别和阅历的差别,特别是还没有见过面的人,对年长异性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不能像跟平辈一样随便,不要开玩笑,以免给人举止轻浮的感觉。让对方知道你的尊敬、感激之情,开始上班后给对方汇报一下自己的感受和进展。让对方参与到你的事业发展中来,这样很自然地会增强导师的指导关系(mentoring relationship)。对于给你工作机会的贵人、领导,如何做到分寸合适?乐的关系?

对于通过熟人关系录取你的领导,就算他时间再忙,你也要找机会跟他见个面。一般领导来到办公室较早,不要在大家都已经上班的时候去耽误领导的时间。早点到办公室,到他门口打个招呼。因为你刚开始工作,对公司情况不熟悉,也没有真正的事情要谈,找领导秘书约定时间太过于正式,所以早晨特意到办公室门口问声好就是最得体的。这个问好要包含几个意思:第一,表达诚挚的谢意,感谢领导给予的机会;第二,真诚地表示自己一定多学习,好好干,不会让领导失望;第三,如果将来工作中有问题或者疑惑,还得麻烦领导给予指导和引领。这是你发出的一个邀请对方参与你的事业发展和未来成功的信号,也是受人帮助后最起码的礼貌。

人生中能得到贵人的相助是运气,上面这几点做到了,会给介绍工作环节中帮助你的贵人留下感恩、得体的印象。邀请他们参与到你的成功中,这些贵人才能真正成为你的人脉。语音轰炸

B是朋友的朋友,我没有见过面,只在微信上联系过,她希望我帮她介绍个工作。

一天夜里11点半,我的微信里收到了90条来自B的语音留言。一看就是一条一条接着录的,从2秒到59秒不等。我想别是出了什么事了。结果听了几条,她好像是在诉说自己目前在纠结是继续读本校的研究生,还是去上其他学校,或是去找工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是零点夜话的电台主持呢。我实在没有耐心在大半夜收听每一条录音,就捡着前面和最后面的几条听了一下。这些絮絮叨叨的录音把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她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我于是回了她一句:“你喝酒了?”她马上回复:“没有。”我说:“以后不要这样给人留言,有点语言暴力的意思,让人怎么听?”“本以为您明早起来再看的。抱歉。因为明天要写一天作业,所以怕没时间。”

我想大家一定都看出B的处事方式颇有不妥吧?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如何寻求帮助才合适呢?乐的关系?

第一,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

你对自己的需求了解吗?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背景资料?

不论你是需要求人找工作,还是求人写推荐信,或是求人介绍项目,推荐买卖,在联系对方之前,一定要准备好自己的个人简历、项目介绍,首先自己要对目标人脉和目标方向做好调研,这样你才能知道你要接触的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背景,公司是什么情况。如果网上的公开信息不能给你足够有用的情报,那么通过中间人或者介绍人提前打听一下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第二,简单明了地阐述你的诉求。

请把你的自身背景和期望找的明确方向提前梳理好,用最简洁、直接的方式礼貌地提出来,让对方一下子明白你的来意,能帮就帮,不能帮也会给你一个答复。即使这次不能帮忙,你也表示一下谢意,耽误了对方的时间。这样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下次说不定有机会会想起你。

第三,每一次求人办事动用人脉,都是一次资源的消耗。

对方要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源来帮助你,他不是你的家人、挚友或者心理医生,请一定不要把重要人脉当作知心姐姐来对待。人家不用听你翻来覆去地诉说自己的犹豫和困惑,如果你自己也不清楚怎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