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与毁灭:第三帝国空军的最后一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4 23:04:36

点击下载

作者:孙晓翔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希望与毁灭:第三帝国空军的最后一年

希望与毁灭:第三帝国空军的最后一年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希望与毁灭:第三帝国空军的最后一年作者:孙晓翔排版:辛萌哒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5-22ISBN:9787510709111本书由重庆指文化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十字路口

1944年5月,尽管已经四面楚歌,但是第三帝国仍然占据着大片土地。其势力范围从法国的大西洋海岸横跨整个欧洲,直至乌克兰;从挪威的北极圈冻土带向南延伸到罗马城南的郊外。德国陆军在过去18个月的战斗中伤亡惨重。但至少在纸面上,它仍然拥有295个野战师。此外,德国的盟友们,包括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以及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都还在支持着德国的战争。在海上,德国水面舰队损失惨重,其活动范围已被限制在近海一带。潜艇部队在过去一年的战争中同样损失巨大。尽管如此,德国海军仍在积极准备,以挫败盟军即将展开的对西欧的登陆行动。1944年5月31日德国空军可出动飞机数量统计

在空中,德国空军正面临着复杂的形势。自1944年初以来,随着美军将长航程的P51野马战斗机投入使用,其以B17飞行堡垒和B24解放者为核心的重型轰炸机部队,终于可以在野马的护航下,深入到第三帝国的心脏地带。在1944年2月的空战中,负责保卫帝国本土的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损失惨重,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个帝国的空防部署。但是直至1944年5月,德国空军仍有理由对未来抱有希望。此时,这支武装部队拥有280万名男女军人。其中超过100万人服役于高射炮部队。航空兵团以7个航空队作为战略基干,仅可随时出动的飞机总数就接近4500架。此外还包括1支实力可观的伞兵部队。1944年5月德国空军接收的飞机的类别(不包括维修后返回前线的飞机)种类数量(架)备注战斗机Me1091065包括侦察型号Fw190841包括侦察和对地攻击型号Me110158全部是夜战型号Me41089包括侦察型号Me2627预生产型Me1631第一架生产型He21917专用夜间战斗机轰炸机He17771Ju88268包括夜间战斗机型Ju18847包括侦察型Do2172最后一个批次,准备结束生产He111100Ju87129运输机Ju5257Ju3526Go24220滑翔机,用于空运任务DFS231滑翔机,用于空运任务0其它种类飞机Fi15649观察机Ju2902海上侦察机Hs12935战斗轰炸机Do2414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救援Ar1968水上飞机,用于侦察/救援总计:2987架

备注:Ju87、He111和Me110尽管已经过时,但是因后继无人,只能继续维持生产线。He177已经克服早期技术缺陷,刚刚进入批量生产阶段。Me163和Me262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Ar234、Do335和Ju388仍需一些时日,才能达到大规模生产阶段。

由于帝国本土的防空作战因美军野马战机的介入而受到动摇,德国的军备和燃料工业遭到同盟国的猛烈空袭。然而在军备生产部长施佩尔的努力下,德国军备生产工业的产量较以往大幅度提升,并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仅就航空工业领域而言,米尔希元帅领导的帝国航空部(RLM)技术装备部门向施佩尔领导的军工生产部门转移了大量的权力。后者以无情的铁腕和高效率的组织模式充分动员起德国的工业潜力。尽管盟军的重型轰炸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第三帝国领空,并且造成的破坏与日俱增,然而德国的飞机产量仍然一路扶摇直上。在施佩尔的领导下,德国的航空工业自1944年3月1日起,经历了为期6个月的改组。为抵御进一步空袭的威胁,生产资源应尽量分散配置,或者实现地下化。在行政上,各个工厂的经理们终于摆脱了各级纳粹党组织的官僚掣肘,直接从军备生产部门那里接受命令。为增加产量,他们有权调用充分的劳动力,避免受到其他党政部门的干扰。军方的资源也被动员起来,负责修理被炸毁的工厂,或者干脆将其疏散和转移。与此同时,通过削减生产线上的飞机型号,以集中力量生产主要型号,德国的飞机产量较以前更高。1944年5月交付军方的战斗机数量较1月份增长了50%,从1550架跃升至2213架。此外,燃料供应状况也在改善。航空汽油的产量在3月份达到了20万吨的规模。尽管随后稍微下降,但由于天气原因导致飞行活动减少。这使得德国空军在5月份的汽油储备达到了58万吨。这是自1941年发动巴巴罗萨战役以来的最高水平。

当然,在这些表面成就的背后,仍然潜藏着无法掩饰的危机。尽管高射炮部队已经扩充至112.5万人的规模,但是成效并不显著。德国的城市正在饱受盟军的轰炸。它清楚地表明了空军无力履行其保卫帝国的职责。戈林的威望因此深受打击。高射炮部队在战争初期曾经是德国空军中的精英部队。但是数年来其中的高素质人员不断流失。而英美空军的空袭规模日益扩大,又迫使德国的高炮部队相应地予以扩充。到1944年5月,这支百万大军的人员构成极为复杂,包括纳粹党领导的劳工阵线,本土国民卫队、由高中学生组成的空军辅助部队,原先从事文职工作的参谋机关女兵,还有外籍军人和苏军战俘中的志愿者。他们操纵着17500门重型高射炮和40000门轻型高射炮,10000具探照灯和4000个阻拦气球。此外,陆军和海军也有自己的高射炮部队,以保卫自己的基地和设施。他们的总兵力约为空军高炮部队的四分之一。

航空兵部队的前景也不乐观。由于在数量上居于劣势,当前德国空军的兵力分配仍处于捉襟见肘的境地。到1944年5月,德国空军的战略基干力量包括7个航空队、1个指挥部和1个独立的航空军。它们各自由各种型号的飞机及其支援分队组成,负责某个地理区域的作战行动。由于兵力短缺,向任何地区派遣增援力量都必须以削弱其他战略方向的力量为条件。

根据1944年5月31日提交的统计,其兵力分配和部署情况如下表:帝国航空队昼间战斗机部队全天候战斗机部队夜间战斗机部队轰炸机部队战斗轰炸机部队战略侦察部队单位机型总数可出动数第1222中队Ju188110战术侦察部队单位机型总数可出动数第8中队Me10922第14中队(重组中)Me10920运输机部队空军司令部直属试验中队机型总数可出动数Ju8873Ar24011Ju8630Me10931Fw5811西贝尔Fh10410蚊式战斗轰炸机10P38闪电11P47雷电11喷火式20P51野马3011台风KG200联队机型总数可出动数Ju29020Ju25221Ju35210Ar23211Bloch160/16220Ju18842He1111510He5922He11522第1大队Fw18911Ar9622Si20411Fw5811波音B1760道格拉斯DC310Amiot 14331Loire 24631各类滑翔机2015Ar9677Hs12611第2大队Fw4422Bu18141Me10833Kl 3522Ju W3411Si 20422Bu 13133

帝国航空队是德国空军中最强大的战略集团,负责帝国本土以及临近的奥地利、捷克地区的空中防御作战。到5月底,帝国航空队只有515架单引擎和双引擎战斗机,负责白天作战。与美国轰炸机群的规模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所使用的Me109G、Fw190和Me410战斗机与美国的野马式和雷电式战斗机相比,并无技术优势。所以防御方承受着巨大的伤亡。夜间战斗机部队规模较小,只有421架可出动的飞机。此外,可以得到JG300的支持。后者的69架Me109G和Fw190虽然属于昼间单引擎战斗机,但也可被用于夜间作战。

纸面上,帝国航空队还拥有21个轰炸机大队,总计302架飞机。但其中5个大队正忙于换装He177型轰炸机,另一个因伤亡惨重正在进行重组。Ⅰ/KG66是一支特殊部队。其飞行员几乎都是原先的航校教官,技术娴熟,经验丰富。所以该部队被作为夜间轰炸行动的先导,负责在抵达目标的沿途投掷照明弹,以为后续主力指明道路。这就是所谓的“铺路者”部队。Ⅰ/KG66在1944年春天空袭英国的战役中损失惨重,目前正在重组,并装备新式的Ju188轰炸机。Ⅲ/KG3正在试验以其He111轰炸机携带空射型V1导弹。其余的13个大队都是各个轰炸机联队的第4大队,仅用于训练,以便为各部队提供补充兵员。此外还有1个Ⅲ/SG3,目前正在改装Fw190。一旦改装完成将立即返回东线战场。帝国航空队并不真正拥有可供作战的轰炸机单位。从该航空队的作战性质看,它也不需要轰炸机部队。

需要提及的是,在德国本土,还有2个直接隶属于空军司令部的特殊单位。他们使用缴获的敌方飞机。其中一个是试验飞行单位,另一个则是大名鼎鼎的KG200,主要执行向敌方领土实施派遣间谍和渗透的任务。该部队拥有少量B17型轰炸机,至少1架DC3型运输机,还有一些法国制造的Olivier 246型水上飞机。之所以使用这些缴获飞机,是因为它们拥有出色的远程飞行能力,并且可以搭载更多的货物,而且可以误导敌人。所有缴获的飞机都归这2个单位使用。与某些传闻不同,所有被缴获飞机都使用德国空军的涂装,而没有使用迷惑性的敌方涂装。第3航空队:西线战场昼间战斗机部队夜间战斗机部队轰炸机部队反舰攻击部队战斗轰炸机部队侦察部队单位机型总数可出动数第5侦察大队(海上侦Ju290114察)第33大队(战略侦察)Ju88/Ju18873第121大队(战略侦Me41093察)第122大队(战略侦Ju88/Ju18882察)第123大队(战略侦Ju88/Me109/Fw190/He111/3617察)Ju188/Do217第13大队(战术侦察)Me1094224

第3航空队是德国空军部署在西线战场的战略集团。为抵御盟军即将发起的登陆法国的战役,德军严重依赖受过特殊反舰攻击训练的3个轰炸机联队。这3个联队组成了第10航空军。到5月底,该部拥有93架可动用飞机。部署在法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三分之二的飞机是Fw200、He177和Do217。全部携带Hs293和弗里茨X型制导炸弹。这些无线电控制的制导武器已经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战场上接受过实战检验。其余三分之一主要是Ju88型鱼雷轰炸机。除了第10航空军以外,第三航空队其余轰炸机联队划归第9航空军指挥,由137架Ju88、Ju188和Do217型轰炸机组成,驻扎在法国的东部、德国西部、比利时和荷兰。

考虑到任务的艰巨性,当前第3航空队的轰炸机数量严重不足。但与战斗机部队相比,情况已属不错。第3航空队最大的短板在于只有6个大队的单引擎战斗机。全部可动用数量只有115架Me109和Fw190。此外,该航空队还有2个大队的Ju88远程战斗机,用于保护德军潜艇穿越比斯开湾。但这些飞机在遇到敌方单引擎战斗机时,生存能力低下。

德国空军还制定了复杂的计划,一旦盟军的登陆开始,帝国航空队就会将大批战斗机移交给第3航空队。为此已经在预定的机场储备了汽油和弹药,以便增援部队可以尽快投入战斗。当然,此举会大大削弱帝国航空队的实力。但是德国空军正确地预计到,在登陆战役打响时,同盟国的重型轰炸机也将转用于对陆军部队的支援,而不是继续空袭德国本土。

考虑到一旦盟军登陆战役打响,第3航空队必须为西线德军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那么当前的对地攻击力量同样是极为薄弱的。由于东线战场的需求,第3航空队只有2个战斗轰炸机大队,总共67架Fw190F型战斗轰炸机。再加上侦察机、夜间战斗机和其他型号飞机,第3航空队只有勉强超过500架飞机可供作战。而且在过去的6个月中,部队连续作战,疲惫不堪。

总而言之,在同盟国强大的空中力量面前,第3航空队处于绝对的劣势,即便得到帝国航空队的支援,也很难在即将到来的登陆战役中有效抵抗敌人的空中优势。

在东线,春季的泥泞使得地面行动困难重重。因此,在5月的大部分日子里,整个战线都显得较为平静。但是红军并未闲着,而是积极在积蓄力量,准备在天气好转后发动猛攻。在整个东线战场,德国空军投入了第1、第4、第5和第6四个航空队,飞机总数大约1500架。它们的活动范围从北极圈一直延伸到黑海。其中,以挪威和芬兰为基地的第5航空队,负责战线的北端;第1航空队负责波罗的海地区;第6航空队负责白俄罗斯;第4航空队负责南部的乌克兰战线。由于不断将战斗机部队撤回本土以保卫帝国,到5月底,总共只有13个单引擎战斗机大队掩护着整个东线战场。

第5航空队总共只有193架可动用的飞机。实力如此孱弱,根本不应被视为一个航空队。它的昼间战斗机部队仅限于2个Me109大队和1个Me110中队。1个由Fw190和Ju87混编的大队负责对地攻击任务。最后还有1个Ju87大队执行夜间袭扰任务。3个轰炸机中队执行远程侦察任务,由Ju88和Ju188混编而成。1个Fw189中队执行近距离侦察任务。1个Ju52大队和1个加装了浮筒的Ju52中队执行运输任务。第5航空队第1航空队

第1航空队有317架可动用飞机。包括2个单引擎昼间战斗机大队,2个夜间战斗机中队,1个He111轰炸机中队和2个Ju87大队。需要指出的是,其夜间袭扰部队的所占比重较大。这是东线战场的普遍现象。最初,这种作战行动由苏联空军开发,后来被德国空军效仿。夜间袭扰单位在装备上不受重视,有什么就用什么,不会为其专门研制装备。所以这些部队只能使用各类杂牌老旧飞机,携带着机枪和小型炸弹,袭击敌人的后方区域。这些行动消耗的燃料和弹药都很少,也很少遭遇伤亡,却能对敌人构成持续的压力,但是终究不能产生任何战略影响。这些飞机最多能被视为某种心理战武器。第6航空队

负责白俄罗斯战区的第6航空队是东线最大的空中战略兵团。即便如此,它也只有2个昼间战斗机大队,加2个夜间战斗机中队。但攻击力量还算可观,包括11个He111轰炸机大队,3个由Fw190和Ju87混编的战斗轰炸机大队,1个由Ju87组成的夜间袭扰大队。另外还有4个远程侦察机中队,4个大队规模的近程侦察机部队和1个运输机大队。第4航空队

乌克兰战区是纬度最低的战区,因而也是地面最早开始干燥的地区,也就是最早爆发大战的地区。部署于此的第4航空队拥有最强大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单位,包括7个单引擎战斗机大队,10个战斗轰炸机大队,2个夜间袭扰大队。第2航空队:负责地中海战区

驻扎在意大利的第2航空队,负责地中海战场。包括4个战斗机大队、3个轰炸机大队、2个战斗轰炸机大队、1个夜间袭扰大队、1个运输机大队、2个远程侦察中队和1个近程侦察中队。

在巴尔干半岛,德国空军还有1个独立的空中指挥部,指挥着2个战斗机大队、1个夜间袭扰大队、1个Ju88远程战斗机中队和3个近距离侦察机中队。这支部队的任务包括向所占领的希腊岛屿进行补给。为此为其装备了巨型的Me323运输机和2个加装浮筒的Ju52运输机大队。

此外还有第14航空军,全运输机单位。下辖9个运输机大队,共计250架飞机可用。包括4个Ju52大队、1个He111大队、1个Me323大队、1个SM82大队,1个以SM82和缴获的法国的Olivier Leo 451混编的大队。这是一个直属空军总司令部的战略运输单位。德国空军巴尔干指挥部战略运输单位:第14航空军

纵观各战区各个战略兵团的实力,不难发现,德国空军在各条战线上都处于守势。而且,鉴于德国航空工业不可能与英美苏三国的飞机产量相比肩,所以德国空军格外依赖其技术优势。然而目前一线部队使用的许多型号的飞机已经过时。曾经在闪电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轰炸机部队,正在变得日益陈旧。作为主力的He111和Ju88也都已在技术上过时。前者目前仍装备了13个轰炸机大队,而后者装备了14个大队。战斗机部队方面,随着美军P51野马和英军的喷火Ⅸ型战斗机投入使用,单引擎的Me109G已经被最新式的敌方战斗机超越。Fw190也已失去其刚服役时的那种对敌人的震撼效果。

除了技术差距以外,人力资源的损失也是一大难题。以往,德国空军拥有一个由精英飞行员组成的领导核心。这些精英飞行员一旦在战斗中损失,将无可替代,并导致其所在部队战斗效能显著降低。而这正是1944年前几个月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残酷的春天,德国空军与美国空军进行了连场大战。每周总有两三次,只要天气条件允许,美军驻扎英国的第8航空军和以意大利为基地的第15航空军总会空袭第三帝国。数以百计的轰炸机在同样数以百计的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下,深入德国领空。这样的行动不可能不受到挑战。德国空军为抗击同盟国的空袭,几乎动用了所有可动用的资源。然而形势依然严峻。其所仰赖的Me109G、Fw190和Me410战斗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占优势,难以与数量众多的美军P47雷电和P51野马相抗衡。

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到4月底,战斗机总监加兰德将军不得不宣称:“在1月到4月的战斗中,我军昼间战斗机部队损失了超过1000名飞行员。包括我们最好的中队长、大队长和联队长……照此发展下去,部队崩溃指日可待。”显然,如此规模的飞行员损失远远超过德国空军的补充能力。

关键不在于所能补充到的人员的数量,而是质量。到1944年5月,第三帝国统治下的地盘内,总共存在着210个滑翔机训练营。它们常年接纳着总数10000人的希特勒青年团成员。他们都是德国空军的人力资源储备。但是毕竟,不可能所有受训者最终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空军飞行员。据估算,只有占总数5%的人能够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数,而在于飞行训练的质量。在当前的战局条件下,即便是这些合格的战斗机飞行员候选人,现在也不得不面对急剧恶化的训练条件。

英国皇家空军测试报告

野马与Fw190对比:

最大速度:在所有高度,Fw190的时速都比野马慢80公里。在9000米以上高度,速度差距进一步增至110公里。

爬升:最大爬升率方面两者不相上下。在所有高度,如果垂直爬升,则野马优势明显。

俯冲:野马胜出,可以在俯冲过程中超越Fw190。当以急转弯摆脱敌人时,飞行员总是可以借助速度差异甩掉攻击者。这是野马对抗Fw190的有效战术。

滚转率:Fw190全面胜出。

结论:在攻击时,应维持高速,以重新占据高度优势。Fw190不可能仅凭借俯冲摆脱对手。在防御时,急转弯加高速俯冲将拉开与对手的距离。时速低于400公里时不要急于爬升高度。

野马与Me109G的对比:

最大速度:野马在所有高度都更快。高度低于5000米时,野马速度多出50公里;在9000米以上高度,速度多出50~80公里。

最大爬升率:两者非常接近。野马在9000米以上稍微领先,但是在6000米以下,性能就会恶化。

垂直爬升性能:Me109G的垂直爬升性能出色。两者性能相近。

俯冲:野马胜出。

转弯性能:野马胜出。

滚转性能:相差不大。在防御时,野马快速转向可以甩开Me109。后者的滚转率性能欠佳。

结论:攻击时,除了在爬升状态下以外,野马总是占据优势。防御时,急转弯是首选策略。如果必要就伴随一个俯冲。高速爬升绝非上策。如果交战高度高于9000米,应努力维持高度。

携带副油箱的野马的性能报告:

速度:在所有高度,速度都会下降60~80公里。但是在9000米以上高度,速度仍优于Fw190,但是要慢于Me109G。

爬升:爬升性能显著下降。爬升时会被Fw190和Me109超越。但是在垂直爬升时,如果是在攻击状态下,仍能超过对手,但是在防御时,则被Fw190和Me109超越。

俯冲:就算油箱处于满载状态,野马也能轻松胜出Fw190和Me109G。

转弯性能:副油箱对此影响不大。野马能够胜出Me109,至少和Fw190持平。

滚转率:副油箱对此无影响。

结论:当携带副油箱时,野马性能大受影响。如果敌人并不全力以赴,仍可通过急转弯甩掉敌人。但如果碰到意志坚定的对手,在不损失高度的情况下将很难摆脱。但此时的野马仍是一架良好的攻击机,特别是在占据高度优势时。

一位前侦察机飞行员于1944年春接受训练,以改飞Me109G型战斗机。他日后回忆说:“以前我是作为侦察机飞行员受训的。所以我的飞行水准高于学员的平均水平。前线部队急需人手,所以学校的教学指导纲要是很低的。许多教官都是因伤脱离一线战斗的人员。他们当中许多人经历了3年的残酷战斗,并且多次受伤。这些人现在既敏感又疲惫。”教官们的素质只是诸多因素之一。自1944年5月起,OKL已经注意到,野马战机深入帝国领空的作战行动,导致在以往相对安全的帝国东部和南部空域,德军教练机的损失数字正在快速攀升。训练活动经常被美军的空袭打断。如果学员不能及时收听到空袭警报的话,他们很可能就会成为野马战机的枪下鬼。此外,燃料短缺和前线部队的迫切需要都迫使训练飞行时间大幅度压缩。德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课程已被压缩至正常程序的35%。以德军中标准的Me109G型战斗机为例,从教练机到战斗机的转换训练只有30个小时,仅够教会起降和一些简单操作。而在一个缺乏经验的飞行员手中,Me109G如同恶魔般的野兽,难以驾驭。低速条件下尤其如此。如果飞行员在起飞时打开节流阀的速度过快,或者当他试图在飞机还没有达到起飞速度时强行拉起飞机,飞机很可能会纵向滚转,摔回地面。飞行学校的事故率很高。开学时有近百名学员,而到毕业时有30%的人死亡或严重受伤。剩下的幸运儿会被分配到作战部队。即便是他们,就算把初级教练机的飞行时间全部加上,也只有160小时,约为同时期英美空军中新飞行员的一半。然而在面对一个训练有素的对手时,飞行员需要将其飞机的性能发挥到极限,才能取得战绩,或者至少让自己生存下去。把这些训练不足的飞行员派往前线,无异于打发他们去送死。那些分配到部队的菜鸟们经常被老鸟们称为“3天奇迹”,因为许多人根本活不过3天。他们通常在第一次出任务时就会丧命,而且也无法完成赋予他们的作战任务。

摆在德国空军面前的唯一选择,就是尽快利用新技术获得质量优势,以抗衡敌方的数量优势。这是德国空军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所在。到1944年春天,德国空军正在进行着数量众多的先进武器研发项目。但由于资源枯竭,这些项目中的绝大多数将在几个月内中止。只有那些即将进入量产的武器才会最终被保留下来,包括新式的喷气式战斗Me262、喷气式轰炸机Ar234、火箭发动机推进的Me163、独特的双引擎活塞式战斗机Do335,以及重型轰炸机He177。Me262

在即将进入量产阶段的飞机中,Me262是最为重要的一种飞机。该机最大时速870公里,可以在7分钟内爬升到9000米高度。这样的性能是当前活塞式战斗机远远不及的。机身前部配备有4门MK108型30毫米航炮,足以摧毁敌方重型轰炸机。优越的性能和重火力是这种喷气式战斗机的主要特征,也正是德军的希望所在。

然而至少眼下,Me262的总产量还不到50架。它们仅被用于测试和训练。Jumo004型引擎还不成熟,还不能执行作战任务。这种引擎属于第一代实用化的涡轮喷气引擎。与活塞式引擎相比,它的转速更快,工作温度更高,但这也带来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以往人们会在耐高温合金材料中添加镍、铬、钼这类稀有金属。但是在此时的德国,此类稀有金属都是极端短缺的物资。在引擎的研制过程中尚能保证供应,然而一旦进入量产阶段,则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原料短缺的问题。德国设计师必须另想办法。他们采用了金属薄片制成的气冷中空涡轮叶片,以克服了缺少镍金属的问题。引擎的燃烧室则以普通的低碳钢制造,只是在引擎的燃烧室内壁上喷涂了一层铝,以提高其耐热性能。但是这些权宜之计并不能使问题得到根治。早期生产的引擎,平均使用寿命不会超过10小时。到1944年5月,频繁的引擎故障,甚至起火问题都还没有解决。这导致Me262迟迟不能进入量产,更无法投入实战。然而,严酷的战局迫使德国人加速新飞机的服役进程。已经发现的技术问题只能一边改进一边装备。预生产型已经被交给测试部队,让飞行员获得经验,特别是仔细操作引擎的经验。

德国空军对Me262寄予厚望,希望以其扭转空战中的劣势局面。

1944年4月底,以Ⅲ/ZG26为基础,组建了262实验指挥部,负责培训Me262的种子教官,并且发展适合这种喷气式战斗机的新战术。韦格曼上尉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原先飞Me110。据他在战后宣称,Me262容易操纵,但是引擎控制非常敏感。必须小心操作节流阀,否则引擎极易熄火,又或者因过热导致起火。此外,Jumo004型引擎还有另一个显著缺点:当飞行员驾机准备着陆时,他必须收缩节流阀。如果此时他中止着陆程序,重新打开节流阀,那么引擎响应的速度会非常慢,以至于在引擎重新增加推力以前飞机很可能已经触地。对于那些缺乏经验的飞行员,Me262不易上手。Me163

第二种准备量产的新式战斗机是Me163。它以火箭引擎为动力,并拥有革命性的后掠翼设计,巡航速度可达800公里,可以在3分钟内爬升到9000米高度。它的翼根处安装有2门MK108型30毫米航炮,以对抗重型轰炸机。但这种飞机予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的动力系统的缺点。它的燃料分为2种:T燃料和C燃料。前者是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后者是一种肼/甲烷和水的混合液体。2种燃料的比例约为3比1。当它们相遇时,会产生危险的爆炸。强劲的推进力由此而来。但也需要非常小心地操作。尤其是T燃料,具有高度腐蚀性,可以在人体皮肤表面燃烧。

Me163的油箱里装载着2吨这样的化学燃料。但在动力全开的情况下也只够飞行4分钟时间。作战时,飞行员必须首先全力爬升,然后平飞并继续加速至战斗速度,靠近目标时发射航炮,然后高速脱离。Me163也可被视为一架有动力的高速滑翔机。为增加滞空时间,飞行过程中,火箭引擎并非全程运转。这种强劲的引擎首先会提供一个初始速度,然后引擎就会被人工关闭。当飞行速度减慢时,飞行员会再次启动引擎以恢复速度。这种方法可以将Me163的滞空时间延长至7分半钟。当燃料耗尽,飞机滑翔返回机场。如此短的飞行时间使得飞机的作战半径只能限制在距离机场40公里的范围内。所以它只能是一种点防御截击机。

1944年5月14日,Me163首次与敌人遭遇。当天,V41号原型机以960公里时速冲向一架美军重型轰炸机,但是在最后关头因技术故障而放弃了攻击。同时,正式服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为操纵这种飞机,德国空军专门成立了JG400联队。到1944年5月底,该联队下属的第一个中队已经完成组建工作,拥有16架飞机,并着手训练工作。随后,2/JG400也开始组建。与此同时,第一架量产型已经下线,并且很快就会积累起必要的数量。Me163Ar234

Ar234是德国空军中第一种喷气式轰炸机和侦察机。这种飞机同样使用Jumo004引擎,但载油量却是Me262的2倍,因而体型更大,航程更远。同样的引擎也使其遇到了与Me262类似的技术问题。与通常的德国轰炸机不同,Ar234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俯冲轰炸能力,顶多只能以小角度向下俯冲投弹。这种飞机更擅长水平投弹模式,但这又涉及必要的空中投弹瞄准系统。德国空军从未研制出能与美军飞行堡垒上所使用的“诺顿”瞄准器相当的设备,因而也就限制了水平轰炸的精确度。到1944年春,Ar234刚刚准备进入量产。

阿拉多公司研制的Ar234,注意这是尚不成熟的Ar234a型。特点就是依靠无动力的三轮滑车进行起飞。尚未完全收起的滑橇则是降落时必不可少的工具。He177

与Ar234一样,长期拖延的He177轰炸机也被寄予了拯救德国轰炸机部队的重任。其独特之处在于引擎设计。2台DB606型引擎采用并联方式安装在一起,共用一个变速器,共同驱动一具螺旋桨运转,从而变成了一台DB610引擎。理论上,这是一种极为先进的设计。2台DB610的输出功率总和要高于美军四引擎的飞行堡垒轰炸机。再配合尽量减少阻力的外形设计,He177理应比飞行堡垒更加出色。然而现实是,He177的原型机早在1939年末即展开试飞,稍早于英国的哈利法克斯和美国的解放者轰炸机。但当后两者都已经大量服役时,He177仍然步履蹒跚,灾难不断。问题的根源就在于那个紧凑的引擎设计。飞行员在驾驶飞机时必须小心操作节流阀以防止引擎过热,否则极易引起火灾。这个毛病为He177赢得了“飞行打火机”的绰号,为此摔掉了好几架飞机。直至设计师对引擎缺陷做出设计修正之后,问题才得到缓解。1944年5月,德国空军终于认可了He177可靠性,并开始大量装备一线部队。此时,只有2个大队拥有充分的作战能力,即驻扎法国的Ⅰ/KG40和Ⅱ/KG40。在德国本土,He177的月产量维持在70架的规模。OKL计划优先完成9个大队的换装。除了已经完成的2个大队以外,其余7个大队都处于换装过程中。独特的只拥有2具螺旋桨的四引擎轰炸机He177

2台DB606成V字型并联,构成了1台DB610。再由2台DB610驱动1架He177。所以这种飞机表面上是双引擎飞机,实则是1架四引擎飞机。Do335

Do335的特点在于,它的2具引擎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呈纵轴布置。诸如Me110这类较为传统的双引擎飞机,通过将引擎置于两边的机翼上,以获得优越的动力。但是此举也导致阻力增大。针对此种缺陷,道尼尔公司开发了Do335。它不仅可以获得2台引擎提供的动力,还能把迎风阻力降至最低。其优越性一目了然。纵轴布置2台引擎还使其具有某些独有的特征。例如,为了防止后部引擎的螺旋桨在起飞和着陆时触地,只能使用前三点式起落架;距离地面较高的尾部可以配备十字形的下垂尾,并且在其底端装上了减震器。

作为一种双引擎飞机,Do335的身手可谓相当敏捷。它的最大时速可达760公里,作战半径超过800公里。除了肩负重型战斗机的本职工作以外,德国空军还计划将其作为战斗轰炸机和夜间战斗机使用。Do335原计划于1944年春季进入量产。但是就在量产前夕,大部分生产设施毁于空袭,因此不得不重建生产线,装备计划被迫延迟。独特的双引擎战斗机Do335槲寄生轰炸机

所谓“槲寄生”原本是指一种小型灌木。它通过寄生在杨树等树木的树枝上存活。所谓槲寄生飞机即指将2架或多架飞机组合成1个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所有飞机引擎都会开启,但只会优先使用1架飞机所携带的燃油,以保证另一架飞机可以飞行更远的距离。所以槲寄生飞机的好处即在于,可以在不制造更大型飞机的前提下,增加飞行距离。这种概念起源于30年代的英国。当时,为实现跨大西洋直航,英国人率先使用了此种技术。随后,苏联人又将这一概念运用于军用航空。他们在四引擎的TB-3型轰炸机的机翼下挂载了2架伊16战斗机,再由后者携带2枚250公斤重的炸弹,由此构成了一种远程轰炸机。在临近空袭目标时,TB-3会施放两侧机翼下的伊16,后者依靠自身动力完成投弹任务,然后自行返航。在巴巴罗萨战役初期,苏联空军曾利用此种槲寄生轰炸机对罗马尼亚的油田进行过数次轰炸,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随着大量基地沦陷敌手,苏联空军最终失去了空袭罗马尼亚的前沿机场。槲寄生轰炸机随后也销声匿迹。到1942年,随着战略形势逆转,德国空军也开始探索槲寄生飞机的实用性问题。最初的设想只是利用此种技术增强远程空运能力,即利用1架小型飞机和1架大型滑翔机组成1个飞行器。前者提供动力;后者负责运载。但是最终,德国空军决定利用槲寄生技术发展“超级轰炸机”。

这也是一种被寄予高度期望的武器系统。它由1架Ju88轰炸机和1架Me109战斗机组合而成。Ju88的飞行员座舱和相关设备全部被拆除,并换上了1个威力巨大的炸弹。飞行员坐在Me109的座舱内操纵整个组合体。到达目标上空后,他将以15度的倾斜角度瞄准目标,然后拉响爆破索,使其战斗机与下面的轰炸机分离。轰炸机将继续飞向目标,而战斗机高速返航。到1944年春天,槲寄生组合试验已告完成,并开始制造首批15架飞机。

除了以上这些被认为最具发展潜力,且最为出名的飞机项目以外,德国空军还在做着对当前正在服役的一系列飞机的改进,包括Me109、Me410、Fw190,以及Hs129。其中尤其以Fw190的改进工作,成效最为卓著。

1944年春天,2种Fw190的发展型号正在准备进入量产。第一种是装备Jumo213引擎的Fw190D型战斗机。这种液冷引擎取代了原先的BMW801型星型空冷引擎。更强劲的动力使其可以对抗喷火IX型和美军的野马C型战斗机。这2种飞机都是英美空军当前的最新式飞机。尽管性能上能与之抗衡,但是Fw190D仍然只是一个过渡,德国人真正期待的是Fw190的终极改进版Ta152。它拥有一个更长的机翼,以牺牲Fw190原先出色的滚转性能为代价,换取更好的高空性能,能够与野马H型和超级马林的怨仇战斗机比肩。预计Fw190D和Ta152都将于1944年底开始交付。

德国空军的槲寄生子母飞机,由DFS牵头研制。下方Ju88的座舱已经被废弃,但仍保留其外观。很明显,这是1架已经接近报废的Ju88,才被用来作为槲寄生使用。

至于已经显露出疲态的Me109,鉴于其较小的机身不可能容纳下一个比DB605更大的引擎,所以该机发展至G型时,其技术潜力已经被挖掘殆尽。但是在当前紧迫的战局之下,德国人还是想方设法使该机型继续在一线服役,为此必须针对某些性能进行优化,以适应特定的任务。例如,许多Me109G-10型安装了GM1型燃料箱。里面充填了一氧化二氮,以便提升引擎的高空输出功率。这是对抗美军重型轰炸机的前提。至于武器方面就必须做出牺牲。为了减轻重量,只装备2门20毫米机炮和2门13毫米机炮。Me109G-6型则用1门MK108型30毫米航炮替换了原先的2门MK151型20毫米航炮。这也是出于对抗美军重型轰炸机的考虑。很快,作为G型的完善化终极版,Me109K型也即将下线。这是Me109系列中的最后一个大量服役的型号。MK108型30毫米航炮已成为标配,但是只能携带65发炮弹。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除了各式飞机以外,德国军方还在导弹领域投入巨额资源,用于研发一系列的产品。其中最为著名的V1巡航导弹和V2弹道导弹已经进入量产。在德国中部哈尔茨山中,有一处距离地表50米深的大型地下化工程设施。这里原先是一个地下油库,现在被改造成地下工厂,负责生产V1和V2导弹的弹体部分。它们在几周之内即可亮相。除此之外,德国空军还有大量的地对空导弹和空对空导弹发展项目,也在快马加鞭地进行当中。其中至少有3种已接近实用化,并准备量产。它们是:对付低空目标的“蝴蝶”地对空导弹、对抗高空目标的“瀑布”地对空导弹和由战斗机携带的X-4型空对空导弹。

希望在眼前,深渊也在眼前。在这个命运的十字路口,德国空军将与对手进行一场意志、科技和决断力的较量。第二章夏季灾难

无论新技术的前景多么诱人,它们目前仍然不能转化成战场上的优势。然而战争不会等待。在1944年的夏天,第三帝国武装部队经历了三场战略性失败。德军在法国、白俄罗斯和罗马尼亚连续遭到重创,损失的兵员总数达百万之巨。而对于德国空军而言,除了要协助德国陆军在东西两线顶住同盟国军队的反攻以外,还必须在帝国上空阻止盟国空军的战略轰炸。结果,在1944年的这个夏天,德国空军在东线、西线和帝国上空这三个战场上同时遭遇了惨败。这真是个灾难性的夏天。诺曼底战役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发动了期待已久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尽管德军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盟军还是在战术上达成了奇袭效果。登陆行动所选定的时间和地点都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以至于在登陆的最初时刻未作出任何反应。

对德国空军而言,诺曼底登陆可不仅仅意味着受到了奇袭,而是彻底的绝望。盟军为这次战役投入了6000多架飞机。相比之下,驻扎西线的第3航空队只有480架飞机。登陆战役打响当日,盟军出动了超过3000架次的飞机,用于掩护地面部队巩固滩头阵地。相比之下,驻扎西线的德军第3航空队在当天只出动了大约100架次。其中大部分是战斗机和侦察机。悬殊的实力对比使得盟军得以为其登陆部队支撑起一张有效的空中保护网。德国空军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在盟军登陆的关键时刻,由于一系列原因,德国空军未能像原先计划的那样,及时从本土抽调部队增援西线战场。所以第3航空队暂时还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奋战。Ⅲ/SG4是一支由50架Fw190战斗机组成的战斗轰炸机部队,驻扎在法国南部的圣康坦。6月6日早上3点,大队指挥部接到报告称:“敌人的伞兵在卡昂以北着陆。登陆部队正在靠近塞纳河口。”15分钟后即下达了一级战备命令,所有可用飞机准备起飞。7点45分,该大队接到了上级传来的口头命令,准备向勒芒地区转场。但是书面命令还必须等待。根据预先制定的计划,转场飞行过程中,每一架Fw190都要在座舱后面再塞下一名随行的地勤人员。其余重要人员和军医搭乘2架Ju52运输机。直至9点35分,书面命令终于下达,转场行动立即开始。第7中队前往拉瓦勒,第8中队前往图尔,大队指挥部和第9中队前往卡斯特尔。

出于安全考虑,转场过程中必须避免与敌人遭遇。因此,所有飞机应绕道巴黎南部,保持低空飞行。尽管如此,德军战机还是被巡逻的美军野马和雷电式战机发现,损失5架飞机。由于搭乘飞机的地勤人员根本无法跳伞,所以当飞机被击中后,飞行员也拒绝自己逃生。最终有4名飞行员和4名地勤人员阵亡。其余2人受伤。

即便完成了转场工作,Ⅲ/SG4仍然面临重重困难。拉瓦勒和图尔的机场都未能做好迎接战斗轰炸机部队的准备。机场缺乏加油车辆、炸弹运载车辆,以及必要的地勤人员,也没有任何防卫措施。当地机场指挥官原本以为,转场前来的部队,要到晚上才会到达,第二天才会开始投入战斗。而且机场过于狭小,对于飞机的隐蔽和疏散都极为不利。最终,只有跟随大队指挥部的9/SG4得以及时参战。从当日下午5点开始,9/SG4派出13架飞机,分3个波次,攻击奥恩河口的敌方登陆区域。其中至少有1次被盟军战斗机阻截,导致任务失败。在另外2个波次的攻击中,德国飞行员高速掠过目标上空,投下炸弹,根本无法评估战果。

第二天(6月7日)天气状况良好。重整旗鼓的Ⅲ/SG4终于可以组成较大的出击编队。当日早上6点,24架Fw190分4个波次攻击了1支靠近奥恩河口的英军。盟军强大的空中巡逻兵力迫使德国人在抵达目标之前就丢下了炸弹。10点钟,10架美军的野马战机扫射了德军的前沿机场,1架Fw190被击落,另有4架停放在地面的Fw190被摧毁。当晚,在机场上空,又有1架Fw190在机场上空被击落。晚上9点,又有3架野马扫射了第8中队的机场,1架Fw190被击落,飞行员受伤。至此,这一天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德军战果寥寥。而由于机场缺乏防御能力,德军损失巨大。

6月8日中午12点40分,17架Fw190分3个波次空袭敌人。其中1个波次因敌方中途拦截而被迫放弃。为突破敌方的阻拦,上级指挥部特意为该大队的Fw190加派了护航战斗机。它们是来自Ⅰ/JG11的Me109。但是,这样的安排并不成功。这2支部队先前从未合作过。而由于盟军战机对机场的持续空袭,打乱了一切计划时刻表,所以不可能按时抵达集合空域,与护航部队会合。这一天唯一令人欣慰的是,Ⅲ/SG4的地勤人员和车辆终于抵达了新基地。他们本应于6月6日下午1点乘坐Ju52运输机跟随Fw190机群转场。但是在盟军空军的严密封锁下,根本无法保证Ju52的飞行安全。空运转场的计划被迫放弃。所有人员和车辆只能依靠缓慢且同样不安全的公路运输。终于,在6月8日晚上10点,地勤人员抵达目的地。途中损失了1辆卡车、1辆小型车辆和1台拖车。

6月9日,尽管天气恶劣,Ⅲ/SG4仍全力出击,但在强敌面前仍然徒劳无功。当晚,由于机场遭到敌方重型轰炸机空袭,包括大队长的座机在内的14架飞机不得不紧急降落在法莱斯附近。此后2天,机场无法使用。Ⅲ/SG4总算是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6月12日,一旦机场整修完毕,Ⅲ/SG4立即再披战袍。然而当机群还在空中集结时,即遭到8架喷火战斗机袭击。4架Fw190和2架护航的Me109被击落。至此,Ⅲ/SG4丧失了作战能力,退出一线。剩余的飞行员被派往后方接收新飞机。

就这样,Ⅲ/SG4为期1周的诺曼底之战结束了。纵观其过程,可以发现,在盟军的绝对空中优势面前,德军战机在向前线机场转场的过程中,在地面修整时,在发动攻击时,都会遭遇敌方优势兵力的袭击。而且由于实力对比悬殊,德军战机根本无法集结起较大的编队,以较有组织的方式投入战斗。他们只能以小部队游击战的方式逐次投入战斗。而在盟军绵密的空中保护伞面前,小规模的渗透也极为困难。即便成功,战果也很有限。最终,部队就在这种持续不断的战斗中逐渐消耗衰竭。

Ⅲ/SG4几乎就是德国空军在诺曼底战役中的样本。那些来自帝国本土的增援部队,其处境、遭遇和结局几乎与Ⅲ/SG4完全一致,只是规模更大而已。身处法国的Ⅲ/SG4尚且未能在盟军登陆当天及时投入战斗,那些远在德国本土的部队更不必说。德国空军战斗机总监加兰德将军在战后回忆到:“当登陆最终来临时,先前制定的计划被证明是无效的。由于西线德军司令部认定盟军将在加莱地区发动更大规模的登陆战役,所以迟迟不发出命令。帝国航空队的转场行动延迟了24小时。最后是德国空军下达了转场命令。大部分预先准备好的机场都遭到了空袭。转场的部队不得不紧急降落在其他机场。拙劣的信号网络也中断了,导致更大的混乱。每支部队的地勤分队,都派出一支先遣部队。他们乘坐Ju52跟随转场,但是大部分地勤人员得乘坐火车抵达目的地。这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

除了JG300和JG301这2个全天候战斗机联队以外,帝国航空队几乎将其所有的昼间战斗机部队都调往西线战场,总数大约有600架战斗机。不可忘记,这是在强敌面前的大规模调动,不可能不受到干扰。很多部队在转场过程中即与敌人遭遇,部队被打散。而幸存的德军飞行员往往在临近降落地点前被突然告知,他们原计划准备着陆的机场正在遭受空袭,必须改变着陆地点。由此带来的种种混乱使得各部队的组织和建制完全被打乱。据加兰德声称,有1个战斗机联队指挥部,一度指挥着3个其他联队下属的大队。而属于其建制的大队也在别的联队的指挥下。这是部队解体的征兆。

最终,在混乱中组织起来的德军,只能利用位于巴黎东面和北面的机场。这里距离战区较远,遭到空袭的次数和强度相对缓和,才能勉强使用。但这也意味着德军战机距离战场较远,飞机的作战半径只能涵盖诺曼底滩头北部的英军战区,而对于更南面的美军登陆地域无能为力。而且即便是对英军登陆地域的空袭,也因为距离因素,使得德军战机无法采取迂回路线发动攻击。然而正面强攻意味着更容易遭遇敌方的拦截。

此外,法国境内的前线机场与国内那些设施良好、储备充足的基地,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从一开始,来自德国本土的战斗机部队就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先前在对抗美军重型轰炸机的战斗中,他们是从那些设施完善的机场起飞作战,而且还能得到地面雷达的引导。而在法国的这些前线机场,他们本身就是被空袭的目标。早在登陆战役打响前几周,盟军的轰炸机就对法国境内的机场设施进行了广泛且持续性的空袭。尽管德军努力在残酷的空袭中生存下来,并且令机场继续维持开放,但是这些前沿机场已经遭到了严重削弱。这里的设施简陋。维修人员和零备件都显匮乏。地面引导几乎不存在。为了生存下去,德军必须随时注意伪装,以至于每一次起飞前和降落后,德军战机都必须在跑道和隐蔽地点之间推进推出,不仅困难,也容易遭受损失。而且有几次,一些对前线机场不熟悉的德国飞行员甚至找不到自己的机场,因为它们隐蔽得实在太好了。

Ⅱ/JG1堪称这些转场作战部队中的典型。6月6日下午,该部队的25架Fw190从德国西部基地启程,飞往勒芒。第二天,该大队集中全力,掩护海滩附近的1条公路。当时德军的增援部队正通过这条公路赶往战场。掩护任务令该大队飞了3次,幸运的是没有遭遇敌机。

6月8日,所有可动用的飞机再次出动。这一次,每架飞机携带1枚250公斤重炸弹,目标是海滩外的盟军舰船。但是该大队是1个标准的战斗机单位。其麾下飞行员从未接受过轰炸作战的训练,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们只是在出发前获得了简明指导手册,然后就匆匆上阵了。在盟军的登陆场上空,德国飞行员遇到了猛烈的高射炮火,立即丢弃炸弹,低空高速脱离。所有飞机都安然返回基地,只有几架受了轻伤。由于跑得太快,德国人无从观察他们的战果。只是从战后的盟军记录得知,没有任何命中。9日又尝试了一次同样的袭击,也是无功而返。好在德国人仍然全身而退。

6月10日,勒芒的机场遭到了超过100架哈利法克斯和兰开斯特轰炸机的袭击,留下了巨大的弹坑。德国人已经将他们的Fw190伪装起来,并且予以分散。最近的1架飞机距离机场也有500码以外。所以飞机没有损失。但是由于缺乏修复机场的设备,德国人花费了6天时间填平弹坑,机场才再次投入使用。

6月20日,Ⅱ/JG1转场至阿朗松。但就是这次转场使得该部队的诺曼底之行戛然而止。当时一队美军的野马战机就在机场上空,一连串的扫射之后,15架Fw190被摧毁。该部队只能退出战斗。

而就在此之前,Ⅱ/JG1的许多同伴已经先后撤离。德军原本以为,盟军在法国的登陆将暂时中止其重型轰炸机对帝国本土的空袭,所以才能放心大胆地把帝国航空队的兵力派遣到前线。但是诺曼底登陆后仅10天,盟军的重型轰炸机再次光临德国本土,迫使先前的增援部队返回德国。首先撤回的是那些装备Fw190的重型突击大队。随后,那些在战场上消耗过度的部队也被撤回重组。由于德国航空工业产能增长,撤回的部队通常都能很快得到装备补充。人员方面的补充也由于航校的努力而得到保证。当然,对于新补充人员的素质不能期望过高。一开始,那些残破的中队一旦完成补充,就会被再次打发到法国前线。但是到6月底,加兰德意识到,新补充的人员暂时难以胜任作战任务,把这些部队再次投入诺曼底的激战根本无济于事,遂决定把他们留在后方建立预备队。只有这样,新补充的菜鸟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训练。按照加兰德的观点,他们在作战单位至少还需要15个小时的飞行训练才能投入战斗。

加兰德的举措也许对于挽救德国空军的战斗机部队具有意义,但势必加速在法国的战斗机力量的衰竭。当然,在盟军的强大空中优势面前,这样的结局只是时间问题。另一方面,在法国的德军轰炸机部队也即将走到尽头。由于盟军握有绝对的空中优势,德军轰炸机只能寄希望于利用夜色掩护,空袭盟军的舰船。

登陆当日,英美舰队在诺曼底海滩外集结了7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105艘驱逐舰、超过1000艘小型舰船和4000艘登陆艇。它们都是理想的空袭目标。但是鉴于盟军所享有的无可置疑的空中优势,德军轰炸机必须等到天黑后才能展开行动。他们总共出动了约170架次的轰炸机,然而战果寥寥。夜间攻击行动即便无须面对盟军战斗机的拦截,也必须在飞临海滩后面对盟军凶猛的高射炮火力。与那些小型的Fw190战机一样,许多攻击行动在发动之前就被迫腰斩。除了普通炸弹以外,德军还动用了诸如弗里茨X和Hs293这样的无线电制导武器。两者的区别只在于,弗里茨X没有动力系统,只是1枚制导炸弹;而Hs293则拥有1个火箭助推引擎,可以被看作是空对地导弹。另一方面,弗里茨X因没有动力,故而战斗部较重,适合攻击大型目标;反之,Hs293的战斗部重量较轻,更适合攻击小型舰船。在当晚的空袭行动中,至少有40架次的飞机携带有这些先进武器。但它们的效果远不如预期。先前盟军在地中海的登陆行动中,德军已将这些先进武器投入实战,所以其技术特征对盟军而言并非秘密。只需干扰控制制导武器的无线电信号,就会令其失灵。最终,在登陆后的第一个夜晚,盟军没有任何舰船毁于空袭。更可悲的是,德军轰炸机还遭到了己方高射炮火的攻击。由于自1943年以来西线战场的天空长期被盟国空军所统治,德军防空炮火已经习惯于将所有空中目标视为敌人。日后,这样的悲剧还会在西线战场上反复上演。

在接下来的几个晚上,德军轰炸机徒劳地在敌人的优势力量面前消耗着自己,直至伤亡殆尽,而战果甚微。例如,Ⅲ/KG100在战役打响前拥有13架可发射Hs293导弹的Do217型轰炸机,但是在战役爆发后第10天已损失了其中的10架。整整8个机组随其座机被消灭。而战果仅限于击沉2艘驱逐舰和3艘小型舰船。得不偿失的作战行动很快被放弃。剩余的德军轰炸机被用于空投水雷。德国水雷采用一种特殊的水压引信。当盟军舰船驶入水雷杀伤范围以内,舰船行驶时激起的波浪压力就会引爆水雷。这种特殊引信使得水雷很难清除。盟军唯有令船舶放慢航行速度,才能阻止水雷被引爆。由此造成广泛的运输延迟。但这样的成功只具有有限的战术意义,而根本无法带来任何战略影响。

迄今为止的战斗表明,德国空军在法国正经历一场无望的战斗。到登陆战役打响1周后,盟军已经到了法国建立的前沿机场。1条输油管横跨英吉利海峡,为前线提供充足的燃料保障。强弱对比日益悬殊。到6月底,第3航空队的飞机损失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架,而战果却很不明显。为了支持战局,OKL不断从后方调遣大量的人员和飞机,以补充前线损耗。但是到6月底,来自后方的补充开始减少。而且前线的燃料危机也开始限制作战行动。到7月初,四引擎的He177和Fw200轰炸机被首先撤回本土。紧随其后的是双引擎轰炸机。这些轰炸机部队返回本土之后,很快就被解散了。到8月11日,所有部队都接到指示,限制飞行以保存燃料。只有在拦截敌方重型轰炸机时,战斗机部队的行动才不受燃料限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