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产业发展研究:管理+战略+模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09:13:02

点击下载

作者:王关义,李治堂,何玉柱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管理+战略+模式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管理+战略+模式试读:

前言

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2016年4月7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显示,中国高等教育呈“井喷式”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起到人才和智力的决定性支撑。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5年在校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基本同步,并适度超前。2015年,全国研究生计划招生64.74万人,比2005年增加28.26万人,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达到180多万人。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直接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有力地支撑了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与国内其他高校一样,北京印刷学院的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校坚持特色发展,着力建设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管理、传媒艺术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现拥有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本科专业。

企业管理学科是北京印刷学院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担负着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重任。企业管理硕士点2006年获批,2007年正式开始招生。本硕士点培养具有坚实的企业管理理论基础、较强的企业管理技能、能胜任各类企业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

本学科现有教授和兼职教授10多人,副教授20多人,具有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32人,教师中有10多人入选国家和北京市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人才项目;聘请原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机械工业出版社社长王文斌、中国人民大学徐二明等20多名知名专家为本学科兼职教授或校外导师。近年来,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省部级项目3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0多部,1部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5部教材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奖,2项成果获国家和北京市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中关村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校外实习基地。

近年来,企业管理硕士点大力加强基础和规范建设,不断优化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模式,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一般问题研究与行业特色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夯实学科基础,强化实践能力,加强学科训练,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本专业研究生就业率100%,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国出版集团、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关村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民生银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等。

硕士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综合教学环节,硕士论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潜力。一篇好的硕士论文,从选题、文献准备、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到论文写作,都体现了作者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对前人研究的学习与借鉴,对研究内容的把握和研究过程的控制,对研究结果的思考与阐释,对问题的回答与未来研究的展望等。一篇硕士论文,凝结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也代表着一个学科的建设成果。

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和传播,为了分享已毕业研究生在论文阶段的探索和思考,也为了激励后来者更好地投身学术研究、提高研究水平,我们遴选出比较优秀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论文结集出版。本论文集收录企业管理专业2011级8名同学的学位论文,主题涉及出版企业管理、出版产业升级、绿色印刷发展、文化基金研究等方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印刷学院企业管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专项资金的支持,得到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对一直关心企业管理学科建设的学校领导和业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企业管理学科全体研究生和导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敬意。由于作者和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同行不吝指正。编者第一篇国出版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究刘希(论文指导教师为王关义教授)一、绪论(一)本文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出版企业纷纷走向上市之路,主要有两次较为集中的上市潮:一个是2001年前后的报刊业上市潮,另一个是2007年以后的图书出版业上市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新闻出版业加快了出版管理体制的改革。2001年前后,报刊业的改革使得报业经营方式开始了由事业体制向企业经营的转变,所以报业集团开始将广告等经营业务剥离,成立了相应的股份公司,如1997年成立的博瑞投资、2001年成立的北青传媒。

2006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传播与文化企业被定位上市公司13个基本门类之一,所以传媒企业上市成为当时的一大亮点。其中,中视股份、电广传媒和东方明珠等一批以广告业为主的传媒集团纷纷上市,而博瑞传播、赛迪传媒等以报刊业为主的出版集团也开始借壳上市。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上市融资”的口号,于是被舆论称为“中国出版发行第一股”的上海新华传媒率先借壳“华联超市”上市成功;之后,新华文轩在中国香港成功上市;紧接着,号称“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的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获得证监会核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辽宁出版传媒是国内第一家将编辑与经营业务打包整体上市的出版企业,其上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外,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以及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出版发行类企业也都陆续通过借壳或IPO等方式实现了其上市运作。目前,我国共有出版类上市公司18家,其上市股票名称分别是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北青传媒、华闻传媒、新华传媒、新华文轩、粤传媒、出版传媒、时代出版、现代传播、皖新传媒、中南传媒、中文传媒、天舟文化、浙报传媒、凤凰传媒、大地传媒和长江传媒。

与此同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出版类上市公司脱离了国家和政府的扶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且财务风险与企业兴衰密切相关。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的不断进行,出版企业面临的风险朝着更广泛和深层次的方向发展,这使得一些出版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发生财务危机、陷入财务困境。因此,本文欲以我国出版类上市公司为例,参考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通过2010—2012年这三年的财务数据,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对出版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探索这些出版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出版类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这对于我国出版产业的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从理论层面上来说,虽然国外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很多,但是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较少,是一个比较新的命题。但是,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财务管理方面一个比较大的突破,所以对其进行研究有很大的意义。与此同时,结合行业研究,尤其是出版产业方面的研究更加匮乏,大多是以理论为主。即便涉及行业,也是以房地产、金融、银行等行业为主,而每个行业在经营方式、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融资状况上都有极大的区别,所以并不能体现出版行业的财务风险特征。从本文来说,财务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研究是从出版行业的特点入手,对财务管理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现实层面上来说,金融危机使得国家安全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国内经济安全必须从防范金融、财政危机入手,而金融与财政危机的基础是财务危机。与此同时,国内外企业由于遭受财务风险而陷入危机导致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我国的巨人集团盲目扩张,内部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曾因骄人业绩和诱人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的银广厦公司由于造假、虚增利润而轰然倒塌。更有甚者,财务风险让素有“汽车之城”美誉的著名美国城市底特律因财政预算不足、负债超过180亿美元,于2013年申请破产保护;由于财政预算不足,城市的公共服务也不断变差。所以,本文试图从我国出版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特点和成因入手,综合评价我国出版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开展行业代表力更强的指标分析和评价,通过分析公司财务风险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生的原因等以寻求规避财务风险。通过这些分析,本文想要提出一定的建议措施来防范我国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以此达到我国出版业能够稳健发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本文主要内容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框架,为下文的撰写做铺垫。

第二部分,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包括风险、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等概念,阐述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及财务风险管理文献综述等。

第三部分为本文研究的重点,介绍和分析我国出版类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这其中包含出版上市公司的界定、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及指标的选取,通过财务数据来开展出版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对比分析,为我国出版上市公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做铺垫。

第四部分为本文研究的核心,对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从而总结出目前我国出版上市公司存在的风险,以及发生这些风险的原因。

第五部分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即试图通过分析归纳,提出针对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的防范措施和建议。二、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财务风险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风险。不重视财务风险,则有可能导致公司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学者们一直在不断地提出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一)风险的概念

风险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产业革命时期,但直到法约尔写下专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这种思想才被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风险研究最早起源于德国,之后形成并发展于美国。1901年,美国学者H.A.威利特第一次对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F.H.奈特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认为,风险可以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来测定;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于风险的概念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A.H.Mowbray (1995)称风险为不确定性,J.S.Rosenb(1972)定义风险为损失的不确定性,段开龄认为风险是预期损失的不利偏差,朱淑珍(2002)把风险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本文认为,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和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其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偏差称为风险。(二)财务风险的概念

目前,对于“财务风险”的概念,理论界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从广义理解上来说,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使实际收益偏离目标收益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从狭义理解上来说,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借入资金导致将来无法偿还债务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广义概念认为,财务的本质是指人类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财务关系,因此,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活动中涵盖的风险都是财务风险。而狭义概念认为,公司的资金来源是债权人或者投资人,所以财务风险均来自于债务融资。

显然,广义概念对财务风险本质的理解更为准确,认为风险在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资金运动环节均存在。所以,本文选取财务风险的广义概念作为研究依据,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包括筹资风险,还包括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与风险一样,对于风险管理的概念,学术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传统的观点是由法国管理理论学家法约尔提出的,他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六大管理功能之一。财务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分支,美国COSO(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执行的一个过程,指经营主体对公司活动中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分析和评价,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财务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和风险控制这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的核心是风险度量,目的是降低财务风险,减少企业损失。风险的动态性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伴随财务活动运行全过程的,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同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比较复杂,既受市场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企业经营内部因素的影响。风险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四)实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出版企业上市的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企业应当积极选取最具效率的方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力量,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同时注意防范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做好预警,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

2.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加快企业自身建设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会碰到财务风险,出版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加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识别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有助于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下做出正确决策、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财务风险管理优化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科学采取预防性措施,就能保证企业经济收入的稳定,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助于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出版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都是尤为重要的,同时也是极具风险的。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相对较低,筹资和投资结构不合理、资金回收不足和收益分配不科学等问题可能会导致贷款过多、资产负债率较高、资金周转不顺畅等情况的发生,使得企业内部发生风险。企业发生风险如同人的生病,只有事先加以防范,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同样,企业只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才能有效控制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企业也才能保持健康的发展。(五)财务风险管理文献回顾

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尚属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我国理论界对于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分成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条路线。就规范研究而言,学者通常将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体系之内,如阎达五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就实证研究而言,很多学者倾向于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如2004年张鸣、张艳、程涛合编的《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

目前,我国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很多,如高鹏朋(2012)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一文中认为财务风险管理相对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较广、灵敏度高等特点,同时其职能又包括财务风险预测、财务风险决策、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和财务风险损益处理五个方面。

谢恒(2007)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从财务风险管理综述、财务风险成因及其管理技术分析,及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分析、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概述,并通过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Z值的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整体负债水平偏高,风险偏大,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的结论。

阮丽萍(2005)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上市公司要重视财务风险的事前管理和事后管理,即在进行财务活动前要认真分析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财务活动结束后要改善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刘青枝(2013)在《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一文中提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五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可以从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战略、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优化资本结构、谨慎选择投资项目、建立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建立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七个方面来进行。

纳鹏杰(2008)在《强化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若干思考》一文中剖析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成因,包括分离式改制使优良资产进入上市公司,股东采取非正常手段“催肥公司价值增值”、盲目扩张进行多元化战略、迷信资本运作“点金术”、过度利用集体内部资本市场、流动负债比重高、集体内控系统薄弱、全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等,提出财务风险管理处于各种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的观点,提出了强化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包括实施财务风险整体化管理战略,合理进行资本运作,构建以财务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把握宏观环境和金融、财税及产业政策、建立健全集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

近几年来,对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方面的研究也有所涉及,但总的来说还相对较少。

孔丽艳(2009)在《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财务风险分析》一文中指出了出版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包括财务人员理念落后、财务控制薄弱及资产结构不合理等,以此来对出版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筹资、投资、现金流量相关方面的分析。

唐溯(2010)在《我国出版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一文中选择15家传媒业A股上市公司和1家香港H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借助Wind资讯及市场公开数据,以2006—2010年为研究期间,重点对其中5家出版企业(皖新传媒、时代出版、出版传媒、新华传媒、新华文轩)的市场表现及经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和评价,得出了出版业中长期发展前景看好但挑战仍然严峻,上市促使出版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市场化进程,出版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融投资功能、推进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结果。

袁恒琼(2010)在《传媒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借鉴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和西方传媒集团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根据传媒集团的自身特点,对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和传媒集团财务风险的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通过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对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文章用定性和定量以及识别评估方法对传媒集团进行了分析,提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规避需要做到正确理解和把握政治法律环境、高度重视财务工作、提高传媒集团管理人员素质、健全财务管理内控系统和选择有效筹资策略等方面。

邹蓉(2012)在《浅谈出版社财务风险控制》一文中,从现金流、合同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四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出版社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其特点。为此,出版社应该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和防范意识,转变财务理念,把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完善财务预警机制。

朱阳生(2012)在《我国出版企业上市融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我国出版企业上市融资的难点,主要有融资规模小、股权再融资能力弱、股权结构单一、壳资源丧失严重、市场表现差五个方面,然后提出营造良好的股权融资环境、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增强再融资能力、利用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积极实施资产重组、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和积极疏通海外融资渠道等观点。

李西芳(2012)在《出版行业财务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了当前我国出版行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出版集团在资金管理上普遍存在方式落后、传统印刷行业成本管理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传统印刷行业成本核算带来的财务信息失真、传统印刷行业成本管理理念过于狭隘片面等,提出了加强我国出版行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包括设置专职的出版成本管理机构和人员,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拓宽成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出版行业横向成本比较分析四个方面。

虽然国内关于财务风险的著作目前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很少有人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财务风险研究文献的归纳总结,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从企业财务风险综合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大多数的财务风险研究都是从某个或多个导致风险的因素来进行讨论,很少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因为财务风险的产生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非常复杂,仅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来研究不能达到整体防范风险的要求。(2)风险评价主要采用定量指标,定性指标较少。所谓定性指标,是指虽然可以明确定义,但不能精确衡量也无法设定数量化的指标,如与财务风险相关的行业壁垒、管理模式等。有些对公司财务风险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难以量化,如果只是单纯采用定量指标,而不采取一定的定性方法来评价,得出的结果会有失偏颇,单纯的统计数据也会使得财务分析割裂,难以把企业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适当采用定性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计量指标评价结果的验证和补充。(3)针对出版行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较少。目前,财务风险的研究对象大多针对上市公司,行业也大多选择高科技、房地产、制造、纺织、煤炭等,较少涉及出版行业。由于多数出版类上市公司都是在近几年才完成上市的,所以,国内针对出版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三、我国出版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一)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情况综述

本文将出版业的范围界定为传统出版,即图书、报刊及其相关产业,新浪等新媒体出版企业和万方等数字出版企业不被包括在内。近年来,我国出版类企业纷纷转制,很多出版企业都认为上市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途径,出版类上市公司逐年增加。目前,我国已有18家出版类公司上市,上市方式包括IPO(首次公开募股)、在境内创业板市场上市或“借壳”上市。在这18家企业中,既有国有出版传媒企业,又有民营书刊发行企业。其中,在境内实现上市的有15家,占整个境内文化传媒上市企业的42.88%。如表1-1所示。表1-1 2000—2012年18家出版上市公司

在18家出版类上市公司中,有6家从事报刊出版及相关业务,11家从事图书出版相关业务。本文着重选取主营业务为出版业和报刊业的公司进行分析,剔除粤传媒;由于北青传媒和新华文轩数据样本较少,所以也进行了剔除。剩余样本为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华闻传统、新华传媒、出版传媒、时代出版、现代传播、皖新传媒、中南传媒、中文传媒、天舟文化、浙报传媒、凤凰传媒、大地传媒、长江传媒15个上市公司,我们选取它们2010—2012这三年的数据进行财务风险分析。(二)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关于财务风险的分析评价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不同类别的公司有其自身不同的特点。针对出版行业的特点及规律,本文按照以下原则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1)可操作性与可比性。这个原则是指为了更好地评价出版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必须保证数据均能通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或者其他资料获得,即可操作性。不仅如此,在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上还要能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即可比性。(2)全面性与科学性。想要通过分析数据来挖掘出我国出版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风险并进行防范,数据就必须具有全面性。同时,所依据的资料也不能是过时的,必须具有科学性,这样才能保证结论的准确。(3)动态性。企业自创立开始,就进入资金运转、循环的动态变化之中,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不断变化,且由于公司不同发展阶段财务风险的特点和强度也有所不同,所以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也应该随着出版业市场的发展而变化,保证其适应性。

根据财务风险的分类,本文认为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

1.偿债能力指标

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CR)=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AR)=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DAR)=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现金比率(Cash Ratio)=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之前可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但流动比率太大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经营资金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一般流动比率合理的数值为2。(2)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立即变现用来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速动资产是指能够快速变现的流动资产,其数值等于企业流动资产减去存货等的余额。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维持在1的水平是比较正常的,它表明企业的每1元负债就有1元易于变现的流动资产来偿还,这样短期偿债能力就有可靠的保证。如果指标低于1,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就会比较大。其中,存货是流动性最差的流动资产。(3)资产负债率指的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例,也可用于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公司通过外部筹资来扩大经营的能力越大,越有机会获得新的资金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在企业经营良好的情况下,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能增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在企业经营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现金流不足以偿还债务,就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这一指标平均是在50%左右,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为60%。(4)现金比率是通过计算公司现金以及现金等价资产总量与当前流动负债的比率来衡量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现金比率一般认为在20%以上为好。但这一比率过高,就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未能得到合理运用,而现金类资产获利能力低,这类资产金额太高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

2.盈利能力指标

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率(OPR)=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净资产收益率(ROE)= 税后利润/净资产

销售毛利率(SGR)=(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营业收入

销售净利率(SNR)= 净利润/销售收入(1)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营业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销售数量、单位商品平均售价、单位产品制造成本、控制管理费用的能力和控制营销费用的能力。(2)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等于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的是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企业资产包括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的投资,即所有者权益(它是股东投入的股本,企业公积金和留存收益等的总和),另一部分是企业借入和暂时占用的资金。企业适当的运用财务杠杆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借入的资金过多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但一般可以提高盈利,借入的资金过少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股东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财务指标。(3)销售毛利率反映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毛利率越大,说明销售成本占销售收入净额的比重越小,企业通过销售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4)销售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销售净利率越大,说明企业通过销售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

3.营运能力指标

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ITR)= 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RTR)= 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RD)= 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TAT)= 营业收入额/平均资产总额(1)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其用于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的速度越快。(2)应收账款周转率又叫收账比率,是用于衡量企业应收账款流动程度的指标,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赊销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影响该指标正确计算的因素主要包括:季节性经营的企业使用这个指标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方式;大量地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这些因素都会对计算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指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一个辅助性指标,衡量公司需要多长时间收回应收账款,属于公司经营能力分析范畴。一般来说,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由于大多数行业都存在信用销售,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如何能更快将这些应收账款收回变为真金白银对公司持续运转至关重要,如果周转天数延长,回款速度变慢,公司将不得不通过借债等方式来补充营运资金,会造成成本的上涨和经营的被动。在相同行业内,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的公司通常有较强的竞争力。企业设置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标准值一般为100天。(4)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周转率越大,说明总资产周转越快,反映出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加速资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4.成长能力指标

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增长率=(本年销售额-上年销售额)/上年销售总额×100%

净利润增长率=(当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

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

总资产扩张率= 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1)销售增长率是评价企业成长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市场占有率、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指标。销售增长率用本年销售增长额与上年销售总额的除数来衡量。销售增长率越大,表明其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2)净利润增长率代表企业当期净利润比上期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该指标越高,代表企业收益增长得越多,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指标越低,说明企业经营业绩不佳,市场竞争力较弱。(3)净资产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所有者权益增长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了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是衡量企业总量规模变动和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4)总资产扩张率是是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同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其反映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一般来说,发展性高的企业能保持资产的稳定增长。(三)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在上述财务指标中,有的指标与财务风险评级指标的相关性不大,所以在考虑风险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时,就不可能选用所有的指标,需要对上述财务指标进行筛选。一般来说,相关性系数达到0.8及以上的话就可以认为高度相关,所以本文通过Stata软件对财务风险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相关性系数在0.8以上的财务指标选取其中之一。

1.偿债能力指标的选取

14家出版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表1-2 偿债能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由表1-2可以看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相关性高于0.8,考虑到流动比率比速动比率更加通用,故选取流动比率作为评价指标。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所以全部选取。因此,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比率。

2.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表1-3 利能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由表1-3可以看出,营业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及销售净利率的相关系数都超过0.8,故舍去;而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相关系数也超过0.8,且销售净利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比销售毛利率更具综合性,所以选取销售净利率作为评价指标。因此,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

3.营运能力指标的选取表1-4 营运能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由表1-4可以看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关性大于0.8,而应收账款周转率较具有代表性,故选取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评价指标。因此,营运能力的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4.成长能力指标的选取表1-5 成长能力指标相关性分析

由表1-5可以看出,总资产扩张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及净资产增长率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可以剔除。销售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相关系数也大于0.8,也予以剔除。因此,成长能力指标选取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

所以,上述的4个能力指标我们用以下指标来对应,见表1-6:表1-6 财务风险衡量指标(四)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状况分析

1.我国出版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简称CR)表1-7 出版上市公司流动比率分布表

由表1-7可以看出,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平均流动比率都大于2,说明资金流动性较好。流动比率最小的是赛迪传媒,三年平均值仅为0.54,流动性比较差。流动资产存量不足流动负债的,偿债能力明显不足。从这个基础上看,赛迪传媒和新华传媒的流动负债风险较高。其他几家公司的偿债能力普遍较高,数值也较为稳健、合理。值得一提的是,天舟文化三年流动比率的平均值高达10以上,远远高于合理水平,其流动性和偿债能力非常强,因此对财务或金融风险的应对力也较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出版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有大量沉淀,其现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但从三年的对比来看,流动比率的数值有所下降。相比主营业务为出版业的公司而言,报刊业的流动比率比较低。(2)资产负债率(Debt Asset Ratio,简称DAR)表1-8 出版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布表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整体都处于较低水平,且波动不大,这说明出版业上市公司不善于利用外部资金,大多以自有资金投资为主。虽然其经营比较稳健,但对于融资比较谨慎,这反映了出版上市公司的融资利用问题。这可能与传媒行业长期以来过分依靠政府资金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赛迪传媒2012年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1.27,长江传媒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1,资产负债率较高。此外,天舟文化的资产负债率最小,其均值仅为0.1不到,表明公司负债较低,避免了破产风险,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闲散资金太多,企业流动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经营效率不高,收益能力不强,这跟天舟文化上市较晚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天舟文化属于民营企业,无法跟国家资本比拟,所以应好好利用上市融资带来的资本,努力进行多元化经营,加强渠道建设,实现上市的意义。(3)现金比率(Cash Ratio)表1-9 出版上市公司现金比率分布表

一般认为,现金比率维持在20%以上比较好,但也不能过高。从均值来看,除了赛迪传媒,我国出版上市公司的现金比率都超过了这一临界值。此外,皖新传媒、中南传媒、天舟文化三年的现金比率平均值超过了2,天舟文化的尤其高,在2010年达到了14.41,最近两年有所减少,但2012年也达到5.77,在出版上市公司中现金比率中排名第一。因为现金获利能力低,天舟文化的现金比率过高,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未能得到合理运用,从而导致企业机会成本增加。

2.我国出版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1)净资产收益率表1-10 出版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布表

由表1-10可以看出,2010—2012年,出版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从0.163降到0.084之后又回升到0.103,整体来说,15家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为10%,显示出较强的获利能力。从个体来看,博瑞传播、中文传媒和长江传媒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在平均值以上,且波动不大。而浙报传媒2012年和201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22和0.24,跟其2010年的数据0.02相比提升非常之大,这可能与其2011年上市有很大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大地传媒20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远远高于其2011年的0.09和2012年的0.11以及同期其他上市公司的水平,这可能与其第二年借壳上市有一定的关系。(2)销售净利率表1-11 出版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分布表

由表1-11可以看出,出版业14家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普遍较低,且2010—2012年的销售净利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甚至到2012年出版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均值降到0以下,这一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较差,且有些出版上市公司亏损较严重,比如,赛迪传媒连续三年亏损,2012年其净利率水平是-2.17,拉低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具体来看,销售净利率的变化还体现在上市的时间上,2008年之后上市的企业盈利能力指标普遍高于2008年之前上市的企业,而2011年上市的大地传媒和2012年上市的长江传媒,销售净利率水平比较一般。

3.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1)存货周转率表1-12 出版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布表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由表1-12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这三年存货周转率在8.4次左右,说明出版上市公司整体存货周转天数在43.5天左右,周转速度较快。同时,出版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级差较大,2012年最大的存货周转率高达55.09,最小的才1.54。其中,赛迪传媒虽然在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上表现不佳,但是三年的存货周转率都非常大,尤其是2011年的31.58和2012年的55.09次。而出版传媒和凤凰传媒等的存货周转则很慢,尤其是出版传媒,存货周转率不足2次。(2)应收账款周转率表1-13 出版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布表

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大,应收账款回收期越短,则说明应收账款周转越快,应收账款管理越好,资金的回收能力越强。总体来说,出版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较高,三年的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在50天左右。但是赛迪传媒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比较低,三年的平均值仅为2,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6个月以上,资金的回收能力较差。另外,出版传媒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也相对较低,周期一般达三个月左右。这可能是因为出版传媒的业务重在出版,而其主营区域在辽宁,且相对于新华传媒等主要进行出书零售发行、报刊、音像制品、文教用品的横向一体化发展模式,出版传媒则致力于打造包括图书出版、发行、物质供应等的一体化产业链,并进行大量的投资与并购,力求形成纵向一体化的业务模式。(3)总资产周转率表1-14 出版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分布表

一般来说,总资产周转率越大,说明总资产周转越快,反映出销售能力越强。总体来说,我国出版上市的总资产周转率很低,平均在0.66左右,且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尤其是赛迪传媒和新华传媒,平均总资产周转率在0.5以下,说明对资产的利用效率很低。

4.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成长能力分析(1)净利润增长率表1-15 出版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布表

2011年浙报传媒和大地传媒的净利润增长率比较反常,分别为86.78和379.58,究其原因是二者都在2011年上市,当年的净利润突增。而赛迪传媒2011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为-5.63,净利润增长情况表现较差。此外,如果去除浙报传媒和大地传媒的话,出版上市公司3年的净资产增长率呈现逐年递减状态。(2)净资产增长率表1-16 出版上市公司净资产增长率分布表

由表1-16可以看出,2011年的各项数据较为反常,这同样是大地传媒4049.130的高增长率推高了出版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此外,2011年上市的浙报传媒和凤凰传媒在这个比率上表现也较为良好,分别是6.86和1.26。2010年,中文传媒的上市也使其净资产增长率异常,拉高了整个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其他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增长率则较为稳定,且数值都相对较低。其中,2010年,凤凰传媒的净资产增长率为-0.23,2011和2012年赛迪传媒的净资产增长率分别为-0.18和-0.19,都呈现了负增长的趋势。四、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融资方面

国外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主要依靠原始积累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而我国出版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外部融资来实现,这和大多数出版上市公司“事改企”转制时间较短有很大关系。改制之前,政府部门提供出版单位经营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改制之后,出版企业要更多地依靠市场来筹集资金,如通过银行借贷、发行股票、债券等外部融资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1.偏爱股权融资,负债经营不足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普遍偏爱股权融资,一般情况下很少考虑债务融资,这和融资理论提出的最优融资顺序不相符合。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负债融资不足,就不能较好地利用财务杠杆来降低代理成本,而股权融资之后,部分出版上市公司存在资金闲置问题,这是其负债率较低的原因之一,但也使得资金收益性较差。即使考虑债务融资,也倾向于债务融资中的短期借款。

2.经营业绩较差,股权再融资能力较弱

从前面的财务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出版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普遍不高,如天舟文化和出版传媒三年的平均值低于6%。按照有关规定,上市公司想要在市场上再融资,最近三年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得低于6%,这种情况下,出版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能力差,会直接导致出版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只能往粗放式经营方向发展。从募集资金的额度来看,除新华文轩上市时募集了21亿元,其他公司募集额度普遍不大,融资规模较小。且出版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整体表现较差,使得它们的股价相对较低,按照2013年11月14日的收盘价来看,除了在创业板上市交易股价相对较高的天舟文化为27.61元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价最高的是中文传媒的18.65元,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价最高的是大地传媒的12.19元,其他公司股票比如中南传媒、华闻传媒、粤传媒等大多集中在10元左右,还有一些股票如赛迪传媒股价仅为6.77元,新华传媒为8.92元,新华文轩则为4.39元。

3.股权结构单一,国外融资不足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融资方式除了依靠信贷资金,没有其他发达国家利用天使资金、风投基金的情况。出版上市企业所有融资均为国内融资。虽然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出版上市公司的关注力度,在融资渠道上对出版上市公司进行扶持,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此外,我国出版上市公司还未出现在国外融资的情况,政府也没有对出版上市公司进行海外融资提供条件。

4.“壳”价昂贵,融资成本较高

从上市方式来看,我国部分出版上市公司是借壳上市,这里面存在着两个风险:首先,借到的“壳”不一定是好壳,这里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其次,“壳”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人工干预性,这使得“壳”的价格比较昂贵,容易带来高成本的融资风险。(二)投资方面

1.募集资金的投向不明确,资金运用有待科学管理

从投资的收益率来看,出版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普遍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出版企业的上市时间较晚,很多投资项目都还在培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收益。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在和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其产业发展和盈利模式都不成熟,这样一来,部分出版上市公司可能会找不准投资的方向,很难确定合适的投资项目。因为资本具有逐利性,如此一来,如果出版上市公司的募集投资项目不能让投资者得到预期的收益,投资者可能会放弃投资。

从投资方向来看,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对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投向有明确规定,即只能用于招股说明书中列明的用途,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而新华传媒上市后已经连续三次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把公司的主营业务由经营连锁超市行业变更为经营文化传媒行业。虽然这种行为符合上市公司有关规定,但是出版上市公司仍然应注意频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目前,我国出版上市公司主要的投资方向为渠道建设。例如出版传媒、新华文轩、新华传媒、时代出版和皖新传媒等5家上市企业用于渠道建设的资金约为31.85亿元,占其上市募集资金的比例高达71.29%。渠道建设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这说明我国出版业条块分割严重,行业集中度较低。

从上市的动机来看,部分出版上市公司在自有资金较为充足的情况下仍然选择上市,没有明确的上市目的,仅仅是为了跟风或者顺应体制改革的需要。它们为上市而上市,上市融资以后对资金的使用也不够明确。

2.投资具有盲目性

同时,我国出版上市公司在投资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方面,大量的募集资金闲置,导致未能如期投放,资金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投资方向偏离出版企业的核心业务,造成大量重复投资。比如新华传媒目前的主营业务为更“赚钱”的平面媒体广告经营业务,而不再是发行;时代出版相对于出版主业来说更专注于集团层面的资本运作,侧重点由生产“自主品牌”变为出版“贸易”。出版企业上市后却没有将募集资金用来壮大主业,这样的上市行为已经在业内引起非议。

另外,我国出版上市公司开始出现投资不相关产业的情况,即多元化投资。适当的多元化投资可以将资源分散到不同的行业中,降低对某一行业的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国外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贝塔斯曼运用多元化投资战略进行扩张等。但是,如果投资不当,投向不相关产业的资金过多,则可能出现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加重财务风险。当前,出版上市公司面临的使命就是充分利用好募集资金,有效地进行资本扩张,形成基于内容提供商的规模化经济效应,加强核心竞争力。

3.投资技术引进和研发较落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字出版业也在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我国的传统出版行业。所以,出版上市公司若想占领未来的读者市场,就必须重视数字技术的引进。

出版企业的运作主要包括信息流、商流、物流及资金流四个方面,其中信息流是首要环节。国外出版业早就导入了成熟的信息管理模式,如ERP(企业资源计划)、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但是我国出版企业在这个方面相对落后,因此,我国出版上市企业应该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的力度,建立高效运转的业务经营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三)资金回收方面

1.个别公司应收账款周转期较长,资金回收能力较弱

应收账款账龄期越长,风险就越大。出版企业在实现收入的同时会增加现金流,但是若发生赊销而产生应收账款,就会减少现金流;而有的应收账款由于债务人资信不良或者经营不善,很容易变成坏账。我国个别出版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期较长,比如赛迪传媒平均为176.42天,接近6个月。

2.一些出版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较低

出版企业的存货主要由纸张和库存图书两大类构成。存货周转率越快,说明出版社存货转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就越快。但是,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出版上市公司进入市场竞争以后,图书的生命周期缩短,销售热点的转换速度不断加快,图书备货也由书店为主转变为以出版企业为主,使出版公司的图书积压一年比一年严重,库存图书的不断增多成为影响出版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些出版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较低,例如出版传媒的平均存货周转率仅为1.63,时代出版、凤凰传媒和长江传媒的均值都低于3,应该在库存方面多加努力。(四)其他方面

1.存在关联交易,并购多为强弱结合

此外,出版上市公司还存在关联交易风险。多数借“壳”上市的出版上市公司,其上市的部分机构本质上来讲并不是公司的主体部门,而是这个上市公司背后的出版企业,因此关联交易的可能性非常大,其上市部分的公司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剔除借壳上市所涉及的重大资产交易外,2000—2010年,出版上市企业在沪、深两市共发生41笔重大资产交易,涉及金额33亿元,而其中金额较大的几笔交易均为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由此可以看出,出版上市企业没有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其主营业务的跨区域发展和扩张,只是在进行企业的内部调整。

从出版上市企业的并购行为来看,主要表现出多为强弱重组、强强联合甚少,多为区域内重组、跨区域重组甚少的特点。例如,出版传媒对民营出版机构的重组就是强弱重组,新华文轩对四川出版集团的重组就是区域内重组。出版上市企业的这种强弱并购和区域重组,难以实现企业跨越式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也难以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经济效应,不利于出版产业机构升级和调整。

2.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较为淡薄

在现实工作中,许多出版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较淡薄,简单地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而没有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他们事前缺乏风险防范措施,事中和事后的风险管理又有一定的随意性,不能对风险进行定期的复核和再评估。很多出版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没有建立自己的财务风险预警、防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