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15:29:26

点击下载

作者:邱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是谁出的题这么难,到处都是正确答案试读:

自序

我在业余时间写作公众号“清醒贪心记”,最有满足感的,并不是出过几篇10万+,而是不少读者称我的文章是“化解焦虑的神器”。

这正是我写作的初衷,尽我所能地将认知与方法讲得清晰易懂可操作。我也希望这本书能起到这个作用——在这个焦虑的世界中,让你离自在感、高效率、掌控力更接近一些。两种经验追求成效

我的简历中有些好看的标签,譬如名校,复旦大学(本科)、北京大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譬如名企,从麦肯锡到亚马逊,从创立4年就在纽约上市的创业公司首席营销官,到软银中国领投天使和A轮的公司创始合伙人……

我说这些标签,你读这些标签,似乎很功利,却只是因为这世界信息冗杂,需要一些简洁的方法帮助我们快速筛选。

那么,在世俗意义上,我见识过许多优秀的伙伴,我所领略与领悟的方法论,或许值得一听。

关于人生成效的管理,方法是存在的、可学的。在麦肯锡7年的训练中,在职场与生活的历练中,我意识到在幽深的丛林里,有一条条隐约的路径。

让我讲给你听,因为我见过,我试过,我成功过。面对焦虑

30岁那年,我离婚了。有两三年,我满脑子都是负面情绪,诸如:• 自我怀疑:我的婚姻为什么会出问题?我怎么能做出这等蠢事?(即使我觉得是对方的过错,也是我自己选错了)。• 患得患失:我选择离婚是对是错?我以后会不会后悔?我后悔了该怎么办?• 在意别人的目光:天哪,我父母怎么受得了,他们会怎么想,别人会怎么想他们,别人会怎么想我?

多年以后,我意识到,这场“失败”对当时的我而言,是发生过的最好的事。

如果30岁前有人问我,幸福是什么、如何获得幸福,答案大概会是“努力努力努力,争取一直成功”。

可是,如果有人失败、失业、离婚、失去过,就一辈子告别幸福的可能了吗?

我渐渐明白,掌握幸福不是依靠永不失败地一直向前,而是依靠接受打击、接受失望、接受自己、接受不完美、接受不确定,接受这一切一切,而后依然一直向前。如此我们才将幸福感掌控在自己手里,而非指望天资、命运甚至努力带来的永恒顺境。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变得勇敢,愿意试错,能够面对选择的结果了。三个关键词

达利欧在《原则》中写道:“没有什么比‘明白现实世界如何运作’并且‘如何应对它’更重要的事。”那么,我这本书所分享的,就是我觉得“这世界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应对它”,话题涉及职场成长、情感、孩子教育、人生选择等。

其中有三个反复演绎的主题。选择

少年时的成长方向,是单线程的、追求向上的。简单而言,高考成功就是衡量指标。时至今日,只不过把目标从国内名校变成了全球名校。以常青藤学校为代表的全球名校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大家又一起追求这种全面发展。

我们来到人生中场时却发现,人生的幸福与快乐,是多元丰富的,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告别统一的人生追求,告别与人比较的心态,发现自己的渴望,找到自己的节奏,学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是人生必修课。试错

错,有代价,不好受。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幸福与成功,我们都希望减少曲折。然而,我渐渐懂得,指望不遇到重大挫折,未免对世界的复杂与艰难缺乏敬畏。那么,如果我们注定会犯错、注定会遗憾,如何学会与之和解,如何勇敢试错,如何自省成长,是另一门必修课。练习

我的信念是,人生有方法,人生无捷径。

柔性的能力,诸如“如何有效沟通”“如何简化问题”,可能不像数学公式般精准、清晰,却依然有可操作、可学习的技巧。有个编剧朋友告诉我,好莱坞编剧有个套路,称作“欢乐时光”——在悲剧中渲染一段淋漓尽致的欢乐,黑暗降临时你才能感到疼痛,正如《美丽人生》《泰坦尼克号》前半段的极致浪漫。

看起来无迹可寻的艺术创作如此,人生中诸如沟通、学习、成长这些微妙的话题亦是如此。

然而,任何技巧都不能直接化腐朽为神奇,所有的方法论,我期待你挑选几条去试试,然后内化成适合自己的、驾轻就熟的功力。

时至今日,人到中年、职场妈妈的我,依然身处焦虑易感人群之中。而在这本书里,我希望分享关于职场、婚姻、养娃、自我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我希望告诉你,在做出自己的选择时,我们就是在通向正确答案的路上。选择才有后果,有后果才有反馈,有反馈才有领悟,有领悟才有精进。

在这本书里,我写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每一个道理我自己都相信。“真实”未见得就是“好”或者“有用”。我强调真实,因为技巧高超的作者可以鼓励人们努力,找到许多个靠汗水与坚毅取得成就的案例,同时又可以世故地说努力没用,找到许多个功夫负了有心人的故事。

那么,让我讲给你听,我所真正见过、练过、相信的故事。2019年2月于北京第一章是谁出的题这么难人生是一道又一道选择题。这意味着,人生没有标准的统一答案,它是在茫茫宇宙中设立的个人目标、厘清的资源条件,然后再进行持续地判断、执行与改进。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18岁那年,我懵懵懂懂地选择了经济学专业,一学七载,直到北大硕士毕业。我曾经以为“经济学”是研究金钱的学科,后来才发现它其实是一门关于“规则与人性”的科学。金钱,只是游戏的一种分数,比起“美貌”“快乐”“成功”之类,货币更容易被度量而已。

在经济学中,人所追求的被定义为“效用”,可能指金钱,也可能指快乐、梦想、成就感等。而经济学科,就是研究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个人、企业、国家等各类主体如何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随后十多年里,当我开始面对更多重大选择、思考人生意义时,也许因为早年的经济学训练,我很快地意识到,人生是一道资源配置的选择题——当拥有禀赋(资源、天分、财富、时间、品格、意志等)时,我们如何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这一道道选择题就构成了我们的人生。01_

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场景,用来解释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假设鲁滨孙漂流到孤岛,他手上有粮食,他的问题是,粮食并不是无穷无尽的,他只有那么多。他该怎么办?就像我们只有那么多时间,生命只有这样的长度,我们该怎么度过这些光阴。

资源是稀缺的,更复杂的是,资源并不是只有一个用途。如果这些粮食只有一个用途,就是被吃掉,那么要解决的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即如何让同样的粮食生产出更多粮食。如果我们的时间只有一个用途,例如扫地,那么人生就会成为一个效率问题,即如何尽快清扫干净更大面积的地。然而鲁滨孙可以选择把一部分粮食吃掉,一部分种植下去,换成明年更多的粮食;他也可以选择一部分用来喂鸡,这样有鸡蛋和鸡肉吃;等等。就像我们的人生,时光可以用来读书、工作、照顾家庭、娱乐休闲;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工种,与不同的人恋爱;我们可以在不同活动上选择分配不同比例的时间与精力,也可以选择在生命的某个时间点做或者不做些什么。

因为变量复杂,因为不确定性,因为我们的感受会改变,因为信息不对称,这些决策沿途还会一直改变。所以你看,人生是一道道选择题。在我们有限的“所有”中,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中,去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自我。02_

36岁时,我从麦肯锡咨询师转行做起了互联网行业的营销和运营。这个角色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让产品长大”,让更多人喜欢、使用,并为之付出。

我开始学习这个领域究竟要怎样达成目标,我很快发现,它包括一系列工具与方式。作为互联网用户,我们对这些做法并不陌生:可能是投放一个广告,让我们看到、喜欢、点击;可能是发送一个红包,让我们觉得心动,并愿意为之尝试新品;可能是一个等级,像航空与酒店的金卡,让我们愿意忠诚地使用,积攒更多里程,换取免费的行程和贵宾特权;也可能是一场大促打折,像“双十一”般轰轰烈烈,吸引我们围观并参与一场盛世狂欢,然后“剁手”。

每种手段与方法都可以精益求精、持续优化。例如,广告怎么更有效、会员等级设计如何更科学合理,其中都有无数的技术与经验需要学习与摸索。但是,一个首席营销官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并不是怎么把每一个具体的手段做到极致,而是“我在何时应该投入多少资源来做何事”。当我就这么多预算、时间、人力时,我应该发红包还是打折?应该拼命烧钱做增长,还是稳扎稳打做赢利?应该注重新用户获取,还是提升老用户留存?

在营销层面,我们将这种资源分配称为策略;在公司发展层面,我们称为战略。而站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战略的制定者与执行者,都是这幕演出的主角、导演与制片人,都是这个生命、事业与家庭的CEO(首席执行官),我们面对的正是这样一道道选择题。03_

2018年,我再次搬家。长大成人,离开学校宿舍和父母家之后,我在八九个地方各住过半年以上。我也一直住着中等水准的房子,既不是太豪华,也不是太简陋。我背着自己不肯随遇而安的小灵魂,每到一个地方,都希望让自己舒适愉快,也试图通过装修打造美好的生活空间。依照当时的预算和偏好,我认真地选择过墙漆的颜色、窗帘的花纹、家具的质地、灯具的样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想要的一切元素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并下单。

然而几经实践,我明白了,最重要的并不是买到一张好看的书桌,或是铺上好看的地毯。一个住宅最终你是否喜欢,依然是有限资源下的选择题。

第一个考虑的因素,是你选择想要什么样的家,不管你是否请得起全世界最好的设计师。“好”是无穷无尽的,“美”是多种多样的。

再顶尖的设计师,若是不了解你的需求,也很难尽如人意。他也许做出了一个极简风格的空间,空空荡荡,十分高大上,而你想要的,却是一个温暖随意的空间,孩子和老人可以不用感到进了高级餐厅那样拘束。

第二个考虑的因素,是在手机屏幕上触手可及的来自全球的美好单品,该如何组合在一起。即使你买得起全世界最昂贵的家具,将它们放在一起,也未必协调。

第三个考虑的因素,是当预算和时间都有限时,你怎么运用这些资源。当时间有限时,是委托外包,是找父母或先生来监工,还是干脆改日再搬家?是这段时间咬咬牙拼了,天天熬夜也要亲力亲为,还是马马虎虎先搬进去再试图改进?

生活,并不是一道只求最多、最好、最快的技术题,它依然是一道鲁滨孙孤岛的选择题,即你该要什么,你该做出怎样的选择。04_

曾经,高考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它最轻松之处在于,你不必做太多选择。你只需单纯练技术,拼命在指定范围内提高成绩即可。然而有一天,离开了考场,你迟早会发现,这个世界不再有唯一的终极目标。在一个安静的夜晚,你可以选择刷一部电影、饮一杯红酒,在微醺中流下感动的泪水,发一条朋友圈,获得一些人生的恣意;你也可以学习一门与职业相关的网络课程,提升自己的技能;你当然也可以选择陪伴孩子,练琴或是玩耍,同样又收获美好。

你忽然有了无边的自由。然而,这世间并没有真正无边的自由。小聚之时,不能陪伴孩子;看电影时,不能把一个棘手的工作问题再次思考打磨;加班加点时,又不能去健身房把健康生活进行到底。

当到处都是正确答案时,忽然就没有了正确答案。

你是自己的CEO和鲁滨孙。你大权在握、踌躇满志,你又有多重目标、资源限制。你该怎么办?05_

面对这一道道选择题,我常常陷入纠结。这纠结中蕴藏着贪心,我们想要更多、更多、更多,也正是这种贪心推动我们不断向前。而所谓美好的人生,其实需要保持清醒。我们要懂得资源有限,要接受每种选择必然有机会成本,要明白获取信息的成本、知识技能的边界与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会让我们随时遇到选择错误的风险。

在一路做选择题的过程中,我一直试图寻找一个配方,一个可以帮助鲁滨孙做出决策的公式。而这个幸福公式就是——自知、自律、自省。

自知,是我们穷其一生需要补足的功课,是一切幸福的前提。从小,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去探索外部世界。我们必须背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我们要大致明白波粒二象性的含义,或者院子里有两棵枣树的潜台词。而我们自己是谁,我们想要什么,似乎是触手可及的答案:想要更美丽、更聪明、更健康、更快乐、更有趣、更有钱、更幸运……

然而,自我真的是一本打开的书,明明白白地摊在自己面前吗?我想要的,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自律,就是当我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能管得住自己去追求、去执行吗?

少年时,我们常听说一种论断:“他(她)不过是用功。”似乎通过勤奋坚毅而取得的成就,只要想要,谁都可以拥有。长大后我们才明白,管得住自己,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它意味着能专注地学习,能克服其中的无聊与无趣,能在生涩与挫折中保持前行的动力,能在疲劳时不放弃。与所有的天赋和能力一样,这也是一种了不起的天赋和能力。

而自省,是因为上述一切都在动态过程中。人生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这种想要也会发生改变;选择如何达成目标,方式会不断修正调整——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当我们不断接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断能管得住自己时,我们才能更加接近幸福。06_

人生是一道又一道选择题。这意味着,人生没有标准的统一答案,它是在茫茫宇宙中设立的个人目标、厘清的资源条件,然后再进行持续地判断、执行与改进。

我探索自知,练习自律,不断自省,并希望终有一日,能成为一个做出正确选择的人。

人世繁华,生命绚烂,我们终究只能活出自己的颜色。哪怕拿到一手烂牌

一个朋友离婚了。

女孩冷静麻利,发现对方出轨的两天内,手起刀落,谈判结束,老公就此变成前夫。

夜深人静时,想来也哭过。独自带娃,前路还须翻山越岭。而我与她见面时,她只轻轻说了一句,“就当青春喂了狗”。我们一生面对许多重大的选择,那些没结的婚,没做的工作,没买的房子……有多少次,我们会选错,感叹“我把青春喂了狗”;未来又会有多少次,站在门槛前惶恐:日薄西山的青春啊,这把色子投下去,是吉是凶。

可我知道,虚掷过光阴、感情、财富这些珍贵的东西后,我们会更接近幸福。01_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选择可以事先做出科学决策。因为我们在麦肯锡就是这么被训练的。

做出科学决策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评分卡,即列出评分原则,再根据这些原则给每个选项进行打分。

例如,三个工作机会,列出四个原则(行业、公司、岗位、薪酬),借此评判吸引力:3分表示很好,2分表示好,1分表示一般。计算一下平均分,这样工作C以最高分胜出。

看起来这个方法特别科学,一方面系统性地确认了评判原则,另一方面系统性地归纳出了每个选项的事实信息。

我用这种方式决定过客户应该收购哪个企业,进入哪个城市,砍掉哪些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给哪些供应商优惠费率……

我们其实可以“操纵”数据,改变评分结果。

方法(一),仔细想想,觉得工作A的“岗位”也不是那么差,把它打高1分,于是工作A挺好。

方法(二),或许评分不够细腻,其实工作A、B、C选项间的差距并没有1分那么多。分成1.0、1.5、2.0、2.5、3.0五个档次后重新打分,工作A就胜出了。

方法(三),决定因素并不是同样重要。如果给各个因素加上权重,行业与公司前景最为重要,岗位与薪酬次之,那么工作A战胜了工作C。

可是,薪酬真的那么不重要吗?如果薪酬的权重稍微增加一点,工作C再次胜出。

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为“Garbage-in-Garbage-out”模型,即“输入无效信息,输出无效结果”。

当计算繁复、假设较多时,输入太多的要素具备不确定性,导致最终输出的结果不可信赖。

自我是复杂的。你怎么知道“薪酬”对你的重要性究竟是10%还是20%?

世界是复杂的。你又如何精确评判某个“岗位”是2.5分还是3.0分?

最好的办法是用数据检验,而人生没有重复实验的机会,又哪来那么多数据呢?

我们当然希望尽可能得出客观结论。只是,人们难以预见所有的可能、收集所有的信息、保持极致的客观。最终,依然要凭借内心指引与常识判断做出决定。02_

经过许多场天人交战,我终于明白,幸福,并非永远“选对”,若认为自己英明睿智,可以永远选对,未免对世界的复杂性缺乏敬畏。

幸福,是接受“选错”。其一,我接受,生活不完美

纠结唯一的原因在于贪心。让我们耿耿于怀的,总是那一点求全之毁。

为什么上天不给我一个有趣、有钱、有成长、压力不大也不小的工作呢?

为什么上天不给我一个帅气、聪敏、浪漫、幽默、上进、踏实、善良、体贴、有钱、有房、不忙,还爱我爱得死去活来的男人呢?

每个人手里拿到的,都是一副不完美的牌。我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什么都拥有、什么都想要,我又未曾拯救过银河系。

我曾听几个单身朋友抱怨过父母逼婚。通常情况是,长大成人,朋友自有择偶标准与机缘,想要选择坚持,却架不住爹妈的碎碎念和无休止的相亲安排。我总是不近人情地说,这未尝不是一种贪心。是的,我们的父母不完美,那又怎么样呢。可以顺从,找一个父母中意的人,结束悬念;也可以不屈服,同时接受父母的碎碎念,接受人生中最重要的亲密关系有所缺憾。谁的生命不是一袭爬满虱子的裘袍呢?

幸福的人生,不是期待上天给我一副好牌,而是哪怕拿到一手烂牌,也得能笑着打下去。其二,我接受,我不了解自己

在麦肯锡工作时,每个项目周期大约都是三四个月。也就是说,咨询师每年都有几次机会可以选择接下来做什么项目。通常,这个项目苦不苦,是大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苦,意味着每天九十点下班;苦,大概凌晨两三点下班。新的客户、大牌挑剔的客户、不熟悉的领域、没合作过的领导……挑战越多,可以预判会越辛苦。

几年后,我发现,我选择项目的节奏是:苦、不苦、苦、不苦、苦、不苦……

在轻松的项目上,没过一阵儿,我会觉得缺乏挑战,没有成长,闲得浑身发痒,下次赶快跳进一个“火坑”,期待磨炼自己,不负青春。没过几周,又被缺乏睡眠折磨得不成人形、满脸痘痘,深夜对着3000行的Excel表格,痛骂自己犯贱,为什么就不能享受下班好好追剧逛街的日子呢。

好的选择,不是完美,而是适合自己——这句“鸡汤”简直放之四海而皆准。关于职场或婚姻、着装或生育,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每个“专家”都会建议“看你想要什么”。

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哪有那么容易!

以为自己喜爱南方的绿树繁花,离开帝都后发现更怀念冬天的暖气。

以为自己想多陪伴孩子,清闲时才发现内心多么渴望重回前线打拼。

那么,就允许自己“选错”,把座椅调低、调高几次后,才会渐渐更了解自己。其三,我接受,我当时就那个水平

我有好几双鞋子,非常漂亮,但不太合脚。我想,反正我上班也不怎么走路,稍微紧一点,也可以忍受的吧。等鞋穿在脚上,磨出了血泡,走一步疼一步,连地铁到小区门口的800米也显得如此漫长,我才知道,原来,这鞋子这么疼;原来,我这么不能忍。

我心疼自己的脚破皮,心疼自己的钱包,一如心疼那错爱过的时光,错信过的人。是的,我可以在选择时多试穿几步,多想想鞋子不舒服带来的麻烦……便不会一冲动就买了。

那就是我,当时的我,未曾具备这个心智,去克制冲动,去仔细研判。谁也没有办法拔着自己的头发飞上天空。

因为选过,我们才真切地知道穿久了是什么感受。

因为选过,我们才不惦记与那双鞋的缘分,才了无遗憾。

因为选过,我们才变成这个能够分辨对错的人。

不选,永远不知道。03_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选择困难”。同情星巴克的店员,不得不保持着礼貌的微笑,等我在收银机前天人交战,“大杯,哦,不,超大杯,哦,大杯,哦,超大杯”……

中学时代的衣柜中,衣服总是成双成对。同款上衣,一白一蓝;同款睡衣,一蓝一粉;同款裙子,一灰一紫……那是我妈对无法决定颜色的女儿给出的妥协与宠溺。

待我长大成人,生活不是亲妈,而我们面临的选择题,总是比衣服的颜色、咖啡的杯型更加艰难。

它们常常不能多选,或者说,多选本身也需要付出代价。

它们不能轻易改正,正如钉进篱笆的钉子,即使拔出,也会留下印痕,成为篱笆自身的一部分。

我也是在做出一个个糟糕的决定后,才渐渐懂得选择的意义。接受生活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确定,接受当初的不聪明,并因此,我们能够修正未来的选择。接近世界的真相与自我的真相,是一生的功课。

选错,并且接受选错,我们才更接近幸福。人到中年何来勇气

在这个城市上空,弥漫着焦虑的空气,这点简直无须再去证明。而作为中年人、女性、妈妈、互联网行业的早期创业者,我所拥有的财富也仅仅是让自己成为“超市自由”的中产阶级,若说我全无焦虑,开玩笑呢。

你猜,人到中年,究竟哪段经历最让我骄傲,并带给我面对未来种种焦虑的勇气?让我分享下面三个故事。• 选项A:2000年,我被保送北京大学研究生。• 选项B:2015年,我出差误了火车,自掏3200元出租车费连夜赶到,没误事。• 选择C:2012年,我带长辈,在纽约坐了几次地铁。

上面问题的答案是C。01_

2000年夏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hina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简称CCER,2008年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召集了一次夏令营,从全国高校选拔大约30个经济学本科生,在北大听课、讨论、演讲一周。

一群二十出头的学生,一座湖光塔影的校园,很容易点燃“策马奔腾,改变世界”的青春热情。夏令营最后一日,我去朗润园向老师们告别,海闻老师说:“我们决定录取你来读研。”那一刻,我内心有膨胀的幸福感。进入CCER后,我受到严格的训练,在一群真学霸中间练习了抗打击能力。那三年,我最喜欢去图书馆的大自习室,数百人埋着头,只闻轻微的翻书声。它让我想起《北大诗选》里那首只有一行字的诗——静,轰轰烈烈地静。

毕业后,我与许多同龄人一起进入跨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与移动互联网爆发前,我有着漂亮的简历,拿到了买得起房子的薪酬,那是我们的鲜衣怒马春风少年时。

然而,那个“巅峰时刻”,仅仅是时代的趋势与命运的垂青罢了。那是世纪之交,站在WTO(世界贸易组织)门口的中国正将进入经济增长的黄金十年。“文革”后陆续出国深造的人们,开始了归国潮。以抱着两颗篮球游到此岸的林毅夫老师为首,正当盛年的经济学者,张维迎、海闻、周其仁、陈平、易纲、姚洋、宋国青、胡大源、平新乔、卢锋、汪丁丁……风云际会于CCER,立志改变中国的经济学教学与研究方式。

我大三那年,CCER决定第一次以夏令营的形式选拔经济学研究生,同年第一次扩招。而我报名那个夏令营,仅仅因为男朋友在北大,所以我争取一切免费去北京的机会。

若说我自己在夏令营中有什么过人之处,大约是因为我读“闲书”,有观点吧。这也因为我出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次年知识青年开始大规模返城,于是我得以在高考名额较多、高考压力不那么大的上海长大,还有纵容我胡乱读书的父母。

保送北大,我不曾为之辗转反侧,也不曾为之悬梁刺股。我们一生有许多这样的“巅峰时刻”,让我们一脚踩进命运的河流。

大风起兮,大势所趋,是时代、机缘、幸运成就了我们。02_

2015年初,我在亚马逊中国工作,遭遇一宗卖家与亚马逊的纠纷案。纠纷长达数月,全球与中国、法务与公关、自营部门与电商部门……邮件、电话、会议无数个回合之后,终于找到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我的任务是去客户所在城市,当面“敲定”此事。而当我赶到上海虹桥火车站时才发现,我居然去错了车站。

晚高峰时间,我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及时从虹桥站赶到上海站了。正值春运前夕,当天与后面几天的所有列车、长途汽车,连站票都卖完了。没有机票,没有专车司机接单,上海各大出租车公司的调度说,没有车能今晚出省境。

我站在虹桥站,握着手机,一阵阵冷汗淋漓。

我要去解决的问题棘手而微妙,拖过春节或许又会起变化。而每耽误一天,客户与亚马逊都在蒙受经济损失。当然犹豫过是否跟老板和客户坦白说,我犯了个愚蠢的错误,我搞砸了。地球和亚马逊不会因此停止转动,我大约也不至于因此就失去工作。然而内心难以接受为这种蠢事而放弃,更怀着刚刚转行不敢掉链子的战战兢兢,我继续下载各种打车App(应用程序),同时盘算着哪个朋友可能仗义出手,能连夜开车送我。就在这时,有司机接单了,500公里,报价3200元。幸福来得太快不敢相信,我怯怯地致电司机确认,并千恩万谢。

虽然高速略堵,但我们还是在凌晨驶入了那座目标城市。我在车上睡了三个小时,后来开了一整天会,结果圆满,皆大欢喜。提着客户送我的两大只鸭子,我挤上了返程的火车。

我们每个人,大约都能说出一些这样的故事。比起保送北大研究生,这更接近“巅峰时刻”,尽管前者是潇洒的过程、漂亮的履历,后者是愚蠢的错误、狼狈的努力。

因为我知道,我会笨、会错,却也能不惜体力、不惜代价,去最终达成所愿。然而,这依然不是最让我对未来鼓起勇气的事儿。因为,3200元对那时的我而言已不是多大的代价;熬个夜、费点力气,对于麦肯锡出身的我而言,简直是一种习惯。

若大汗淋漓,拼得只是自己所长,那么我从未真正大汗淋漓。03_

在费城念书的时候,常去两小时车程外的纽约闲逛。纽约是一座领略不尽的城市。记得我和Elaine(伊莱恩)第一次走出曼哈顿唐人街巴士站时,我对Elaine说:“我们打车吧。”Elaine奇怪地看了我一眼:“为什么不坐地铁呢?”骤然从高薪白领回到没有收入、学费昂贵的校园,我们坐最便宜的唐人街大巴去纽约,出来坐地铁是自然的选择。我答道:“纽约的地铁挺麻烦的,容易坐错。”纽约地铁是并线运行的体系,在同一个轨道上跑着多条线路,站台更像我们的公交车站,所以我一定会犯晕。

Elaine说道:“坐吧,我们会搞明白的。”

Elaine和我是两种人。她是十多年前最早离开麦肯锡的那拨人之一,她的职业路径是去创业公司,而我是在35岁之前只在麦肯锡工作过的人。她的人生信条之一是“这个东西再难吃,我也得尝一口”。我们去秘鲁,她就一定会尝尝当地名肴“几内亚豚鼠”,我就是那种坚决一口不吃的人。

少年时读《所罗门王的指环》,知道有一种视力不太好的小鼹鼠,一旦从A地到B地走过一条路径,就永远会走那条路,即使这条路线并非最优。

我就像那只小鼹鼠,总是去那几家饭馆吃饭,点那几个菜。去美国念书前,我也去过十多个国家,但全部是出差,周末被同事领着玩一下。我十分不能理解我先生那种兜里同时揣着iPhone(苹果手机)、安卓手机、Windows Phone(微软手机)各一台的人,多麻烦啊。

那个日光明媚的秋天早晨,我自贴标签为:英语不好,纽约不熟,路盲,方向感差,700元诺基亚手机使用者,对新事物有障碍,32岁才出国读书的落后同志,极度厌恶麻烦人士。我排斥纽约的地铁,我抵触在陌生环境里去了解不一样的系统,我害怕试错。所幸天秤座的人不太坚持己见,那一天,我跟着Elaine扎进了地铁。

两年后,我俩最后一次同去曼哈顿,Elaine问我:“你还记得你第一次来时,不肯坐地铁吗?”我笑起来。那时我已经知道,在纽约坐地铁、在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去南极徒步、去加勒比海驾驶帆船,也没有那么麻烦。如果选择去拥抱,我也可以改变。

曾经阻挡我的是内心打下的标签:“我不行”。可是,我为什么不行?之后,妈妈和小姑到美国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独自带着她俩在美国玩了一圈儿,包括在纽约的地下铁中穿行。这实在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因为我对地铁的恐惧甚至是可笑的。但对我而言,却是一个真正的“巅峰时刻”。

即使改变在三十几岁后发生,也并不算晚,永远也不算晚。04_

这是我记忆犹新的三段经历。

在绿树红楼的朗润园,我感受过水到渠成,青春得意。

在星垂平野的高速路,我感受过驾轻就熟,计日奏功。

而在交错迷离的地下铁,我终于知道,我怕的,不是纽约地铁,我怕的,是我成年后重新面对未知的手足无措。回国5年后,我年近40,不久前从一家创业公司到了另一家创业公司。在前一家经历了从0.1到1,在后一家正经历着从–1到0.1。一大把年纪,骑着共享单车,在中关村的大街上四处看办公场地,跟中介和物业讨价还价。我和先生开玩笑说,我在放飞自我的路上渐行渐远。

我擅长专心致志地做好项目,不擅长一边创业一边照看孩子;我擅长接受任务,指哪儿打哪儿,不擅长提出质疑,盘算这个方向该不该做;我擅长不惜代价、一掷千金地达成所愿,不擅长在创业公司盯着现金流,精打细算怎么赚钱;我擅长精益求精地追求完美,不擅长连滚带爬地到达终点……这个过程比我想象中的狼狈,也比我想象中的过瘾。直到此时,我跌跌撞撞,居然尚未倒地不起。《傲骨贤妻》第一季中Alicia(艾丽西亚)说道:“局面不会变得更容易,但你确实会变得更擅长应对它。”(It won’t get easier,but you do get better at it.)来路,将一直如是。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没有什么是容易的,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命运、天赋、经验、青春的红利或许都不再起效。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选择,选择去碰触自己的底线,选择去经历未知的风景,选择去看看我们究竟能走多远。

小鼹鼠不会改变;我,可以。量力而行,是一生的功课

有个好友说,对孩子的钢琴老师不太满意,说得有理有据。但是,“因为老师特别认真与热心,我有点说不出口要退课”。

我太理解了!选择拒绝,曾经是能引起我生理反应(头疼、失眠、心跳加速)的难题。这种对拒绝的犹疑包含了许多善意。毕竟我们都喜欢如沐春风的环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路走来,也获得了太多帮助,在情感与道义上,都愿意成为成全别人的人。这种犹疑也包含了恐惧。不愿意拒绝的人,常常是没有安全感的人。未必想求得回报,却不希望因为拒绝而伤害别人,打破周围温情脉脉的小宇宙。

然而,拒绝要付出代价,不拒绝也要付出代价。在不拒绝的日子里,我常常觉得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委屈又憋屈。

我纠结挣扎着给自己做了十多年的心理建设,蹚出了一条学会拒绝的血路。

以下5条拒绝的理由,但愿会有一条适合你。01_我们没那么重要,地球离了谁都转

2005年初,我是麦肯锡一年级的商业分析师,提前请假一周,理由也充分——周五我要结婚!

然而,假期第一天的傍晚,接到某合伙人电话“追杀”,告知有几页PPT演示文稿会从新加坡传过来,请我帮忙翻译一下,并且“今晚就要”。

年轻的我,答应了。等我跟新加坡的同事联系上,发现对方PPT还在写,我们写一页、传一页,最后一页收到时,已是次日凌晨3点!弄懂,翻译,最后的格式调整……做完已是早晨7点。发给领导,抓紧睡了一会儿,收到一些反馈,改完定稿已是周二下午。

一夜不睡,十夜不醒。你有没有发现,熬通宵要补足的睡眠,是熬到凌晨一两点的几何倍数。周二工作,周三补觉,周四萎靡不振,周五结婚。单身的最后一周就这么交待了。

时至今日,我至少会试探拒绝的可能性。能当晚完成这项翻译任务的,我真是唯一的一个吗?我若不能放弃休假,会给领导添点麻烦,但领导就搞不定了吗?

其实有时候我们太高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太低估对方的承受能力。于是,我对开篇提到的那个好友说:“如果是个职业钢琴老师,遇到理念不合的家长,是很正常的事。她也许会沮丧,但不要担心不教你的孩子,她的世界就崩塌了。”02_我们对世界有许多承诺,孰轻孰重呢

2009年夏天,我还在麦肯锡,项目间歇请假4周,准备MBA(工商管理硕士)申请。彼时请假艰难。2008年金融危机后,麦肯锡大中华地区并没有生意清淡。全球各大企业面临危机时,都在不约而同地重写战略,而重写战略时不约而同地都将中国作为增长重点(从加入WTO至金融危机前,中国的增长举世瞩目)。公司一时爆忙起来。

这假我却非请不可。在离异后的崩溃迷茫期挣扎了两年,我有抑郁倾向,看过心理医生,注册过相亲网站……“出国读书”是我试图换个环境、重新出发的一根稻草,当时我抱着自救的心情,志在必得。我又是个心无二用之人,自认没法在麦肯锡一天工作13~15个小时,还挤出时间准备出国。然而,休假中,我又被“追杀”派活了,“很缺人,需要你呢”。我要不要取消休假呢?

这一次,我闺密刚刚从哈佛MBA毕业回来,对我臭骂一顿,这一通骂把我骂醒了。你的人生有很多承诺,承诺尽力工作,承诺关心朋友,承诺照顾家人,也承诺自己身心健康、幸福快乐。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这种状态,你爸爸妈妈有多担心!如果申请MBA对你自己重新开始非常重要,对将来发展大有裨益,申请成功父母也安心高兴……你自己掂量掂量孰轻孰重吧。

助人并不一定意味着付出与牺牲,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也是受益者。即使从功利的角度说,我取消休假,难道不会从领导的领情与对公司的忠诚中受益吗?只是有时候,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会冲突。公司有要紧事,孩子在生病,我们自己掂量孰轻孰重罢了。03_我们不能伪装自己没有的激情与能力

2014年秋天,我即将开始在亚马逊的新工作。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换工作,彼时孩子一岁半,面对全新的世界,我多少是紧张的。就在这时,北京一个志愿者团体ABC(A Better Community,美好社会咨询社)的负责人,给我打来电话,他们正在组织各大企业与高校的年轻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给公益机构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

对方说,明天项目正式开始,但是一个原定的项目指导(需要大约10年相关经验的人)因为工作安排,突然不能带这个项目了。我立刻同意了,第二天上项目。

在随后的4个多月里,我一边在亚马逊学习新工作,一边带着十几个志愿者给一家机构做营销、做筹款(每个周末必然花上大半天时间,非周末也要花两三个晚上),一边继续适应着职场妈妈的角色。

现在回想起来,我之所以毫不犹豫,实在是因为我对这件事既有热情,也能胜任——我在公益领域打酱油,在咨询行业做事,各有六七年了。整个过程虽然极其辛苦,却因为投入而快乐。

不久前,一个朋友致电给我,说一家传统石油企业想找个互联网行业的人做培训,讲讲创新。我温柔又坚定地拒绝了。对于给石油行业讲创新,我一脸茫然,也无心摸索。我去了也做不好,对朋友最负责任的方式或许正是请他另请高明。“不能伪装激情”,出自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一书中给基耶斯洛夫斯基《十诫》的影评。如果让我选出值得铭记的人生箴言,这三句一定排在前三位。

不爱一个人,假装得了一时,骗不了自己一生。

不爱一件事,或许能勉力为之,却不能甘之如饴、竭尽全力。

那么,我们也可以拒绝做我们做不到的事、不帮我们不适合帮的忙。04_量力而行,是一生的功课

2008年冬天,我在麦肯锡的一个亚太区项目做见习项目经理,项目涉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与印度的市场。简单说,就是在项目上要打很多越洋电话,听很多口音。熟练的英文固然是麦肯锡的基本能力,而这样的项目对语言要求更高。

这时有个英文不太好的分析师找我,希望上我这个项目,而决定权在我。麦肯锡往往要求分析师磨炼自己的短板,例如你数据分析弱一些,偏偏让你做财务模型。这样项目经理当然辛苦些,但是传帮带是一项义务,我们也都是这样被人一点点调教出来的。

这事儿往往对新人很重要,如果他在过往评估中被贴上“某某方面弱”的标签,就需要很快证明自己进步,否则可能会在下次评估中被认为不合格。我纠结了。我自己在麦肯锡也算是个英文不好的人,这个项目想着做起来也是七荤八素,我想找个英文好的分析师平衡一下。而那时候,我正处在人生低谷,自己也绝非处于能量满满的状态。

于是,我给一个哲学老师朋友打电话请教。哲学老师:其实很简单,量力而行。我:但是这个“力”,我“量”不清楚,咬咬牙帮人家一下,自己也能撑过去的。哲学老师:知道自己力量的界限,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要用一生去探索。

我拒绝了那个分析师。当我拒绝她时,我并不坦然,只是默默决定以此来更了解自己。

我自觉当时无力承担,然而若这个分析师因此面临很坏的结果,我也无法承受事后那种内疚,但我会更了解自己。下一次,我会让自己有更舒服的方式,就是不拒绝。我很幸运,没有发生任何坏的结果,她在麦肯锡顺利发展,后来又和我一起兴致盎然地做了一个奇葩项目,而我学会了承认自己的力所不及,并接受伴随而来的无力与歉疚。05_爱你的人依然爱你,不爱你的人随他去吧

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敢拒绝,是因为友情难却。若只是利益关系,那客观衡量就好了,然而面对亲情、友情、交情,拒绝似乎无情亦无义。

这一生给过我切实帮助、让我心存感激的人,少说也有20个,而给过我点滴善待与支持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我也愿意用善意回报这个世界。只是我已经明白,我们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当我们不愿意承担之时,懂得我们的人会谅解,不理解我们的人也只能随他去吧。

2017年有个前同事在微信上问我:“Autumn(我的昵称)姐姐,我要申请硕士,能否帮我写推荐信?我准备好大概内容,你看看,若没有问题,签个字?”我拒绝了。我们之间工作交集不多,在有限的交集中,我对他的工作小有不满(粗心大意一点也算不上什么大错,而且也不是我的团队成员,我不曾多嘴批评过)。但因此,他再也没有对我说过一个字,还对我关闭了朋友圈。我不近人情吗?也许吧。出国学习是一件大事,周围适合写推荐信的人或许不多,帮一下当然算不得伤天害理。只是既然我知道自己不愿意做违心的事,我就得接受别人不喜欢我。

一个理直气壮互相拒绝的世界,确实特别不美好!但是有些事,我是一定要答应的。

第一,这件事对他真的很重要。

第二,我是这件事的不二人选。

第三,我对他会有帮助,不会好心办坏事。

第四,不违背其他原则。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近乎处在透支的工作状态里。但我能够连续数月,给一个小伙伴辅导MBA申请——一两周固定一个晚上长谈,讲解怎么写申请信,讲解学校要求,提炼核心故事,几乎一字一句评改;元旦假期还要埋头写推荐信。我的理由是:

第一,留学对谁来说都是一个重大选择,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钱与时间,对职场发展也可能有重大影响(这件事对他真的很重要)。

第二,在我俩共同参加的公益项目与日常工作中,我都是他的直接上级,且有学校认可的背景,我不帮忙没有道理(我是不二人选)。

第三,在申请学校这件事上,我也颇有心得(可以胜任)。

第四,共事两年,小伙伴聪敏努力,推荐他去任何学校都是理直气壮(不违背原则)。

所以无论多忙、多么缺觉,我都选择全力以赴。

此刻的我已经相当有把握地说,自己算是会拒绝的人了。因此,我对别人克服千难万险给我的“yes”(好的)更懂感激,甚至更容易懂得与接受别人的拒绝,尊重别人拒绝我、不认同我、不喜欢我的权利。在贪心的世界里保持清醒

知乎关注量排名前百位的问题,好些长得都很像:•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10分钟就能学会但是终生受用的技能?》• 《哪些技能,经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帮助?》• 《有哪些是一天以内就能掌握却受用终身的技能?》• 《有哪些简洁的人生建议?》……

朋友圈里时常会撞到这样的标题:• 《为什么你总在职场碰壁,5招教你脱颖而出》• 《坚持这10个习惯,我彻底告别又懒又穷,从失业到年薪百万》• 《学会这招只要35天,却能让亲子关系受益一生》• 《做活动运营,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做到这3点,小白也能变成PPT大神》……

熟不熟悉?

惊不惊喜?

想不想点?

嗯,这些“干货满满”的文字,有夸张的标题党,也有很多是亲闻、亲历、亲证的呕心沥血之作。它们为何层出不穷,又为何时常对我们没用呢?01_

8年前的夏天,我准备GMAT(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我先花了几天时间,在ChaseDream(国际商学院申请与职业发展交流平台)论坛上认真研读前人的经验帖。那时的ChaseDream宛若一个江湖,观点纷呈,门派众多,大侠林立。从背单词到写作文,从报名流程到时间管理,都有海量的“武功秘籍”供你参考。很快,我发现在语法方面有两大流派,犹如《笑傲江湖》的“剑宗”与“气宗”。“练派”强调题海战术,仅仅总结考点与方法不行;“总结派”强调专注于少量官方题库,精深总结,反复体会。

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哪种是更好的制胜法门呢?我很快就想通了,结论是句没有什么用的真理——两者不可偏废。总结是帮助抽象语法点,而做题是练习应用语法点。这和学开车差不多。我明明考取了驾照(还是满分),但往方向盘前一坐,扑面而来的就是刹车油门方向盘,行人车辆红绿灯,路况导航限速牌……我立刻晕头转向、四肢不灵,成了“中国女司机”的“代言人”。不开出点公里数,不经过些复杂路况,我以学霸体质记住了一堆规则又有何用呢?(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我从来没有独自开车上过路。)

学习=理论+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曾是多么浅显的道理啊,对吗?02_

有一年夏天,我去参加麦肯锡一年一度的剑桥大学全球项目经理集训。在大会上,我要做一个关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演讲。

为了防止听众昏睡过去,组织者规定所有演讲采用“Pecha Kucha”形式。Pecha Kucha起源于日本,它的每个演讲精确到20张PPT演示文稿,每张PPT精确到20秒讲解。这个每张20秒的速度控制有多严格呢?严格到极致——将PPT播放设置为每20秒自动翻页。

对演讲者,这是很高的要求。若讲快了,就会尴尬地晾在台上等待大屏幕自动翻页;若磕巴了,还没讲完,画面切换,只好气喘吁吁地追着PPT讲。因此,这项规定对听众是很棒的体验,演讲一气呵成,紧凑利落,大家不会睡着。

英语演讲,一直都是我的致命弱点。这一次,为了不出丑,我陆续修改了几周PPT。在飞往伦敦的漫长航班上,我终于把每个词都认认真真地写了下来,掐时间,控语速,反复改,精确讲到每张用时20秒。随后几天,每晚练习多遍。为了这个400秒的Pecha Kucha,我花了至少100倍的准备时间。效果是惊人的。我流利地讲完,笑点、重点、震惊点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全场掌声雷动。熟悉我英文水平的亚太区领导,对我“超水平”发挥也感到喜出望外。

我明白了,原来,我是可以好好演讲的,哪怕用英语。我尝到了充分准备的滋味儿。而关于准备工作中的分析听众、确认目标、打磨主线、准备素材、提炼语言,每一步我都受过一箩筐的培训,可以写一打干货文章。

那么,三年过去了,我的演讲有提高吗?并没有……因为,我再也不曾这样准备过。别说100倍时间了,除去制作PPT的时间,我连事先练习一两次都做不到。每一次演讲还是会有不顺的地方,每一次站在台上还是会“嗯嗯啊啊”地组织语言,每一次还是会觉得平淡和遗憾,每一次还是因为惰性继续不练习。

找到方法,知道诀窍,不去做又有什么用呢?03_

有一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比GMAT、比考驾照更大更难的考场,我们称之为“人生”。我们开始面对远比英语流利、开车娴熟更加复杂的挑战。

那一门门功课,叫作恋爱、婚姻、育儿、养家、学业、职场、穿衣、吃饭、知书、达理、为人、处世……却再也没有习题汇编、语法大全,可以把人生的难题一网打尽;再也没有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可以为我们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划范围、拎重点,也没有高考老师的耳提面命、苦口婆心了。

我们有空前的压力去掌控自己的生活,所谓“成为更好的自己,过更好的生活,让世界更美好”。

我们有空前的自由去选择修习什么科目,付出什么努力,取得什么成绩。

我们空前迷惘:我想要什么,我该听谁的,我该做什么。谁的初次不紧张,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些迷惘就足够支撑与终生学习相关的产业以各种形式一直辉煌下去。

有厚厚的书,长长的网课,当然,也就有了短短的干货分享。所有的营销,都基于对人性的洞察;所有的标题党,都是对我们内心欲望的回答。

生命短暂,年华似水,我们太需要诀窍了,我们太渴望捷径了。于是,我们太想要几篇文字、几小时课程、几分钟阅读,就直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顶点了。04_

医者不自医,我也抵御不了干货鸡汤金句的诱惑。

我留意健身时尚的tips(提示),正因为自己并非天生丽质,但从未放弃过成为“美女”的念想。我也认识到,身材健美,衣饰得体,用合适的妆容加持,就可以美丽许多。手机上的keep(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健身工具类产品)天天提醒着,“自律给我自由”“您还有训练没有完成”……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胖胖乎乎,不修边幅,口红都涂不匀。

从柔软无邪的婴儿,修炼成仁智勇信的君子,是一条多么漫长的道路。所有精彩的经验之谈,都需要十载寒窗、百炼成钢。05_

我们知道,不开出几百、几千公里,不敢言会开车。我们又为何奢望,三脚并作两步就成为模范爹妈、职场赢家、运动达人呢?

人生是一场在贪心中保持清醒的游戏。于是,我划掉了好多目标。公号格式早睡早起学习Axure(一款快速原型设计工具)读完某些书在家跟女儿说英语……

于是,我也就划掉了那些暂时无法付诸行动的金句,划掉了对人生的急于求成,划掉了对自己的求全之毁,划掉了在太多战场上与自己对打的挣扎与沮丧。

精简目标,不及其余,然后给它们一点时间吧。让我们在这个贪心的世界里,保持一点清醒。

知乎某个匿名用户写道:学习资料找太多,就会有已经学了的错觉。运动装备买太好,就会有已经瘦了的错觉。

所有的经验之谈——用了,或许没用的;不用,肯定没用的。

人生或有捷径,不出发终究无法抵达。第二章找到热爱,投入进去执着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即使还没有得到,也是最幸福的幸福。因为喜爱,会更有心情去追求、去做好,会更胜任、更长远,因此在物质上的回报通常也不会太差。建设自己的优势

大约每隔两年,我都会重刷一遍美剧《老友记》(Friends),连访谈、花絮与NG(电影拍摄术语,指不好的镜头)都看遍了。隔两年的原因是,看得烂熟,要等有些梗略淡忘一点再看。

因为它,我对曼哈顿和中央公园心向往之,毕业后想合租房子,想和朋友厮混;因为当年片源少,下载到的剧集时常没有字幕,一集集追下来,英语听力突飞猛进。

导演在某次评论中说(大意):“人们在大学毕业至结婚生育之前,有段独立生活的时光。那时,人生中种种问题全都方向未明、结局未晓,那段青春里,幸有朋友彼此相伴——这是《老友记》的初衷。”

在《老友记》主人公10年成长中,有许多精彩的职场故事。譬如瑞秋(Rachel),她由任性懒散的咖啡店女招待,成为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巴黎的时尚界经理人(虽然最终为感情选择留在纽约),瑞秋的转身不可谓不华丽。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不敢转行——怕进不去,怕找不到,怕不胜任,怕放弃既有经验,怕从头来过会失败,怕穷。而瑞秋的转行是怎么发生的?如果你也不喜欢自己的行业,瑞秋的路径可以借鉴吗?家境富裕,颜值超高,瑞秋从小是个被宠坏的大小姐:教育只是嫁妆的点缀,学校是啦啦队长恋爱的舞台,人生预设的脚本是从父亲家到老公家,成为自己妈妈那样一辈子不用工作、不用做家务的太太。当瑞秋在婚礼上突然意识到,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时,她翻窗逃离,穿着婚纱,淋着大雨,奔过纽约的街头,投奔童年好友莫妮卡(Monica)。剪掉了父亲的信用卡副卡后,瑞秋找到的第一份谋生的工作,就是莫妮卡家楼下咖啡馆的女招待。扎上围裙,肤白貌美,瑞秋非常养眼,但这份工作她毫不胜任。她记不清谁点了什么咖啡,把铅笔当作搅拌棒放进杯子,觉得迷茫时和女友们一起借酒浇愁。一年多后,咖啡馆店主用最温和、最无奈的声音说:“瑞秋,亲爱的,你实在是个糟糕、糟糕、糟糕的服务员。”瑞秋爆发了:“你说得对!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根本不在乎!”是的,她根本不喜欢这份工作,只是浑浑噩噩地应付。老板和同事不会太为难她,但她也不会走得更远。那一天,瑞秋逞一时之勇,裸辞了。她投出许多封简历,决心找到一个时尚界的工作。在咖啡馆的告别之夜,瑞秋大声宣布:“无意于冒犯还在这里工作的人,但我特别高兴,我再也不必做咖啡了!”然而这番告别宣言后的下一个镜头就是,新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怎么冲出一杯符合大老板口味的咖啡。这很搞笑,也不乏逻辑。老板在乎咖啡,需要能做咖啡的女秘书,这就是瑞秋能得到这份工作的原因吧。瑞秋在饭馆跟莫妮卡吐槽:“为什么我要干这份愚蠢的工作,仅仅因为它和我的兴趣沾一点点边!”连旁边听见她们对话的陌生客人都笑了。这个陌生客人在Bloomingdale(布鲁明戴尔百货店,是曼哈顿的高端商场,也是瑞秋从小的逛街胜地)工作,瑞秋因此得到了一个面试机会,并拿下这份工作。数年后,瑞秋跳槽至奢侈品牌Ralph Lauren(拉尔夫·劳伦);在最终季,她被猎头约去面试Gucci(古驰),后来又得到Louis Vuitton巴黎的机会。彼时,她在自己喜爱的行业不断上升,与罗斯的抓马爱情即将修成正果,还有个两岁的可爱女儿,俨然成为人生赢家。

瑞秋的职场故事,当然是编剧制造出来的。譬如,那个刚好坐在她身边、刚好在Bloomingdale工作、刚好所在部门在招人、刚好所招岗位瑞秋可以胜任的马克,大概只有电视剧中才会出现。

但是,瑞秋的故事有没有一点点值得借鉴之处呢?有的。01_找到热爱

如同大部分戏剧一样,Friends会尽量注意人物的“代表性”,即主角的职业、阶层、个性要足够不同。

然而我觉得这部剧里最没“代表性”之处就是,在职场上追求真爱的人比例真高。如果按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1到10打分,Friends中的6个人里,居然有四五个人可以打10分!

罗斯从小是科学迷,热爱恐龙,最后成为古生物学家;莫妮卡从小贪吃,爱美食,最终成为高逼格餐厅主厨;乔伊热爱表演,各种试戏,为给艾尔帕西诺做臀部替身出镜而兴奋不已;半自由职业按摩师兼很业余吉他演奏者菲比同学,则优哉游哉,求仁得仁;而瑞秋,从小就是时尚达人,爱逛街、爱打扮、颜值高、衣品好……

我们很多人难道不是钱德勒的状态吗?在公司的格子间里,做着有一定专业性、有成长空间,却少一点激情与光芒的螺丝钉。偶尔抬起头,想想也许我可以不这样度过一生。

当瑞秋还是预备役“结婚员”、咖啡馆服务员、冲咖啡女秘书时,Bloomingdale就是她的圣殿,时尚杂志是她的《圣经》。我相信她深谙这里(和竞品)的每一处角落,对时尚趋势如数家珍,自己就是最硬核用户。

她的品位、认知,见到漂亮衣服两眼放光的状态,都会给争取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