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突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15:06:09

点击下载

作者:秦安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网络突围

网络突围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网络突围作者:秦安排版:KingStar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8-01ISBN:9787507543735本书由华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推荐序高度重视网络新平台

整个世界都在网络之中,不是“自投罗网”,就是被“网罗其中”。不足半个世纪,从最初一条只有5米长的网线,互联网跨越时空、互联大众、通联世界、超越未来,已经成为知民情、聚民智、汇民意的平台,成为促进生产、传播文化、巩固国防的沃土。共产党人就应像一粒种子,在网络这块前所未有的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当前,中国正在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刚刚通过的《国家安全法》,也特别强调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一切都无可辩驳地说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无网而不胜”的新常态,中华民族复兴需要驾驭“牵一网而促全局”的大格局。

党中央审时度势,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启动“互联网+”行动计划活起来,中华民族崛起插上了网络的翅膀。为此,我们尤其需要提升网络时代大数据格局下的治国理政能力,以当年“三湾改编”的胆识,开启一场网络时代的“新三湾改编”,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当今最重要、最先进的工具。战争年代,缴获了“一部半”电台,我们党就组建了一支先进的无线电部队。在人人都在主席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我们更需要认清党执政为民面临的诸多危机,将网络作为“新资源”、“新财富”,进而锻造亲民为民的“新工具”,治国理政的“新平台”。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网络空间就一定会蕴藏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财富和不竭动力,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希望。

我们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网络,不仅是技术、是媒体,更是政治,不仅是器物、是产业,更是意识形态。走过了90多年历程的党,只要坚持学网、懂网、用网,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就一定可以让网络成为“国之重器”,成为党建、执政、强军、经济、文化、动员的新工具,进而促进“执政为民”的优良传统呈现“一网情深”的新局面。

一是党建工具:开启网络时代的“三湾改编”。战争年代,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干部就是一个标杆。和平年代,网络就是主战场,“互联网+”行动计划启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网上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网络攻防事关国家安危。为此,有必要进行一次“新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网上”,一方面,让党员干部再次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去,接受人民的监督、考察,用网络拉近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智慧在基层,创新在实践,让网络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一个突破口,用新技术、新手段,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

二是问政工具:架设无所不在的“无线电波”。问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了解民情、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网络时代,善于利用网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有助于将党与人民的关系由“鱼水深情”拓展为“一网情深”。其一,使用网络,让党员干部拥有勤政亲民的新通道。网络已经成为参政议政的大广场,社交活动的大平台,为了解民情民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通道。党员干部要趋大势、接地气、和民意,乐于使用网络新通道。其二,勤用网络,让政府机关成为高效运行的好榜样。网络时代,效率优先;带头作用,政府先行。政府机关要利用网络运作,即时互动了解民情、沟通民意、解决民生,成为为老百姓提供贴心、安心、放心服务的表率。其三,善用网络,让领导干部创新执政为民的新模式。领导干部不仅要学网、用网,更要懂网、爱网,从“要我公开”走向“我要公开”,坚持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让服务意识在网上开花,在网下结果。

三是强军工具:建设信息时代的“网络国防”。随着网络空间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二类生存空间”,国家主权和管辖权自然向网络空间延伸,网络边疆和网络国防问题脱颖而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大作战领域”。为此,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安全观念,建立网络国防观。信息时代,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新增的“制高点”,网络边疆是国家安全必要的“警戒线”,网络国防是国家防卫急需的“新长城”,网络空间国家防卫要像传统国防一样引起重视。其次要改变传统的国防模式,建立全民防卫观。网络时代,国家安全成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网络空间,全球通联,家家都在网防线,人人都是安防员。网络边疆,军队并非完全在第一线。因此,树立全民防卫观,打好网络时代的人民战争,是把握时代脉搏的最佳防务模式。特别要发挥制度的属性优势,集中资源建设网络国防。网络时代,危机时刻,国家防卫的实力不光是专业部队的作战实力,也是国家对网络资源的调配能力。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国家最高层面,统筹网络优势资源,尽快形成集中力量建设网络国防的良好态势,紧紧握住网络时代国家防卫的制高点。

四是经济工具:铸造国家发展的“新引擎”。中国网络经济之所以飞速发展,是因为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如今,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正掀起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新热潮。我们更需在国家战略层面运筹帷幄,在以互联网为主体的网络空间,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改革国家投资政策,国家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投入和控股,走出当前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国有资产为零的困局。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依托网络的创新型国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互联网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让互联网企业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

五是文化工具:培养网络时代的“笔杆子”。文化凝聚起中国人民走向复兴的巨大力量。战争年代,“手里拿着笔的队伍”与“手里拿着枪的军队”携手战斗,一软一硬、相得益彰。几年之内,到达延安的知识分子多大4万,相当于1937年初共产党员人数总和。毛泽东曾填词一阕《临江仙》, “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当今世界,网络时代,谁是“毛瑟精兵”?据统计,10%的意见领袖创造了80%的原创帖,吸引了90%的点击率,这个笔杆子,影响力不可小觑。为此,应大力培养网上意见领袖,让为人民服务的“笔杆子”理念一脉相承、一网传承,坚信“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让网络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工具,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六是动员工具:用好线上线下的“新通道”。社会动员力说到底是民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是历史经验,也是网络规律;既是战术问题,更是把握民心所向的战略选择。随着互联网媒体和社会属性重叠交加,网上治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一张网搅动世界!从线上动员到线下运动,线上辐射线下,速度加快、无声无息、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在互联网时代,必须重视常常容易忽略的“小人物”、非主流人群。“长尾理论”揭示了网络在组织占全体80%的零散个体时发挥的强大力量,打破了传统的“二八效应”。无论是汶川抗震救灾、“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还是网购消费等等,都是无数零散的网民,涓涓细流汇集成强大的力量。为此,党组织始终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利用互联网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就一定可以组织聚集起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秦安同志作为网络空间战略的系统研究者,率先倡导国家网络空间治理等一系列领先概念,取得了众多具有战略价值的研究成果,为网络强国建设辛勤耕耘。《网络突围》一书,汇集了网络强国战略出台前后三年来,他对网络空间重大事件的真知灼见,表述了多视角对网络空间治理的战略思考,警示了中华民族复兴现实和潜在的网络威胁,可谓辛辛苦苦三载路,凝聚一颗网络强国心。这些盛世危言,有助于现代中国从睁开眼睛看世界走向睁大眼睛看网络,有利于打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网络新平台,值得上升到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层面认真思考。

马利,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人民网董事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其2012年11月1日出版的重要著作之一《互联网:治国理政新平台》,已经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序言(一)网络强国情

2014年2月27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开启了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战略元年。在这个战略觉醒的过程中,自己有幸参与其中,在中华民族崛起的“网络突围”路上发出了一声声“盛世危言”。

其一,2012年7月22日,有缘得见尊敬的郑必坚校长,一句“这是天大的事”,如醐醍灌顶,启动了《直面挑战、统筹经略,力争十年内建成世界一流网络强国》报告的撰写,并在校长关心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网络空间战略研究中心。

其二,2013年6月4日,也就是斯诺登于英国《卫报》披露“棱镜门”前一日,在环球时报发表《美思科等“八大金刚”不能不设防》。在“斯诺登事件”的作用下,得到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非常荣幸地被网民称为网络空间战略家。

其三,2013年8月,在“爱国懂网”的《中国信息安全》团队及其总编辑吴世忠的启发和指导下,创办了国内公开刊物中第一个“网络空间战略论坛”,已连续推出二十多期专题,聚焦网络强国建设,凝聚网络智慧力量,研究了网络空间安全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其四,2014年7月22日,在时任人民网董事长马利的大力支持下,与人民网理论频道合作,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聚焦中国网络空间战略”专题,成为人民网第一个网络强国战略专题,并多次被人民网以“特别关注”的方式推向首页。序言(二)网络突围路

翻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卷,在任何一个大的转折点,首当其冲的都是战略突围。工农红军历经“四渡赤水”,两万五千里长征走过雪山草地,都记载着新中国的突围之路。并由此上溯到汉武大帝的雄才大略,至今闪烁着中华民族北上突围、霍去病勇冠三军、张骞开拓丝绸之路的“博望”奇功。而且这种战略突围并非全部处于发展的起点,而是存在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网络时代来临,我们在历史长河浩浩荡荡的大趋势中思考时代重大课题,在世界发展波涛汹涌的大格局中思考民族复兴大计,在国家改革开放渐入佳境的大形势中思考党的施政大略,都无法回避网络时代蕴含的巨大历史机遇和挑战。诚如习总书记所讲,“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同时,“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

网络时代来临,以“数字立国”的战略魄力适应新常态、开拓大格局,这既是时代的呼唤、对手的挑战,更是我们主动应变。当前,以网络空间为战略高地,“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相互交织、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这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网络经济结构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网络颠覆渗透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网络攻防难以预料的威胁程度前所未有,国家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生产力、文化力、国防力”全面突围的迫切需求。

网络时代,我们警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赤裸裸地站在美思科等“八大金刚”面前;我们疾呼:危急时刻,网络“八大金刚”带来的巨大威胁,丝毫不亚于火烧圆明园、毁灭世界文明的“八国联军”。中央网信办王秀军副主任也指出,“在危机时刻,如果一个国家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被人攻击后瘫痪,甚至军队的指挥控制系统被人接管,那真是‘国将不国’的局面”。此时此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直面网络挑战,以网络空间“一把手”工程为牵引,走出一条网络突围路。

2014年2月27日,网络空间“一把手”工程启动,习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中华民族走上了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伟大历程。这个伟大历程,需要涵盖“技术先进、产业领先、攻防兼备”等一系列基础性工程,但“战略清晰”必须始终作为置顶选项。尤其面对赤裸裸地站在美思科等“八大金刚”面前的现实威胁,面对军国主义可能在网络空间复燃的潜在危机,我们必须有“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时候”的战略清晰,以“数字立国”的战略魄力,让“网络突围”成为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长征路上的“一号工程”。

实现网络突围,既要看到信息失控、技术弱势、利益羁绊的现实短板,更要看到思维落后的主观弱点。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突破美思科等“八大金刚”们重重设置的技术包围,也要突破利益集团们层层包裹的糖衣炮弹,更要突破传统思维的叠叠涌现的行为羁绊。具体来讲,需要在国际、国家、军队层面直面挑战、统筹经略,警惕并防范“三种任性”态势的滋生和延续。

在国际层面,一是防范美国“有权利就任性”,其实际独自控制互联网域名管理权、标准制定权,网络霸权思维广为诟病,并主导结成网络联盟,形成网络强权包围之势;二是国际财团“有金钱就任性”,国际资本正利用网络经济的新结构影响网络政治的新生态,中国名义上占有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的四席地位,但哪一家都是外资实际控股,资本包围格局已经存在;三是包括个人在内的先进技术拥有者“有技术就任性”,无论是黑客炫耀技术,网络犯罪借用技术,还是利益集团垄断技术,事实上都形成技术包围之势。突出这重重包围,需要大智大勇、循序渐进,激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改革,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美好愿景。

在国家层面,一是职能部门可能“有权利就任性”,让网络空间“一把手”工程的战略清晰被部门利益所淹没;二是BAT等成功互联网公司可能“有美元就任性”,让网络强国的“产业领先”被企业利益所淹没;三是缺少网络基因的国家队很可能“有背景就任性”,让“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被企业属性所淹没。这些人性很可能导致“良木因无水而枯,洼地因多水而腐”。突出这重重包围,需要以网络强国建设为责任,以大智慧化解大矛盾,不断提升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军队层面,一是新军事变革不排除“有忠诚就任性”,只考虑“打胜仗”,不考虑“能打仗”,依然将未来战争输赢聚焦于传统领域,忽视网络战争的巨大威慑力量;二是战斗力生成很可能“有位置就任性”,缺乏正确的评估标准和任免机制,忽视战争转型对指挥员知识结构的网络化要求;三是人才管理经常会“有规则就任性”,在军民融合程度前所未有的网络国防领域,忽视“高手在民间”的基本态势,用“个人利益”驱动“落伍规则”,遏制了全新领域的创新发展。突出这重重包围,需要加速推动军队机制体制变革和网络化转型,才会有能力维护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任何突围之路,很多时候并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对手逼迫出来的。本书内容主要是针对当时热点事件的思考,出现很多“四渡赤水”式的重叠,章节之间的衔接并非一个完备的整体,但希望可以“形散而神不散”。全书从“谁是网络空间的最大威胁”入手,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进而在“网络空间是人类最大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上,从“建立国家网络空间治理体系”、“经略网络空间”、“建立中美新型大国网络关系”三个视角,探讨了中华民族的网络突围之路。

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已在《环球时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国际先驱导报》和《中国信息安全》等报纸和期刊公开发表。其中一部分文章,被列入2013、2014、2015年公务员考试热点命题。这一切为本书的出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华文出版社同仁们的远见卓识、严谨细致与谦和包容,打开了本书出版的最后一扇大门,在这里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序言(三)网络甲午祭

2014走来,甲午风云再起,中日钓鱼岛博弈加剧,日本加快对“法律约束”的突破,军国主义复活迹象明显,美帝“网络总统”狂言协防我钓鱼岛。很多中日人士担忧爆发军事冲突。中华有识之士思虑,日寇会否第三次打断中华民族现代化步伐。

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天时、地利、人和都打上网络时代的烙印。历史并未远去,战争或将继续,只是转换了时空。谁也不曾想,为防范核攻击而生的互联网,已然成为网络时代的“核武器”。无论是伊朗核设施遭遇“震网”毁瘫,还是西亚北非多国政府被社交网络批量颠覆,网络威慑与现实威胁并存,而且似乎来得更猛烈一些。

这可谓,网络空间风乍起,于无声处听惊雷。甲午之年网络祭,必须换挡网络思维看世界。我们既要警告日本政客,促其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遏制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邪念,也要警示中华民族,认识网络时代的新特征,不仅仅停留在传统领域的军事对决,加紧严密防范网络军国主义横生事端的企图。

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社会第二类生存空间和第五作战领域,网络空间对于陆海空实体空间,融入其中、控制其内、凌驾其上,网络攻击直击现代社会赖以生存的信息和控制机制。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很可能不是倒在战场上,而是“死”在网上。网络空间暗流涌动,已经不是界限分明的“楚河汉界”,决不能单纯实施刀光剑影的两军对垒。

网络时代,中华民族崛起面临的威胁注定更加复杂。网络恐怖主义、网络霸权主义、网络军国主义、网络自由主义和网络犯罪,里应外合、虚实交织、相互转化。2013年国庆长假期间,美日召开“2+2”会议,决定共同防范网络攻击,矛头明确指向中国。今年春节期间,日美两国防卫部门召开首次网络防御工作组会议,确认加强人才与技术交流,网络攻防合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今年3月26日,日本防卫大臣直接管辖的90人规模“网络防御队”成立,将与美国共同进行防卫网络攻击的模拟训练。

美日以“空海一体战”博弈钓鱼岛之外,已经对我开辟了网络空间新战线,构成三大威胁:一是可以利用直达人心的互联网便捷通道攻心夺志,实现信息渗透、文化入侵和思想殖民,直至颠覆国家政权。二是可以利用全球一体的物联网实现远程控制,阻瘫交通、能源、金融、供水等民生基础设施。三是可以通过各种通道网络入侵军事信息系统,阻瘫作战网络体系。

尤为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倾向近几年明显抬头,其借重日本网络实力的可能性也在增大。美国前国防部长就曾多次警示,防范“网络珍珠港”事件发生。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眼中,偷袭“网络珍珠港”,其一,可迅速实现军国主义者疯狂的目标;其二,风险很低,由于网络空间的隐秘性、匿名性和通联性,攻击来源难以确定,到时候可死不认账;其三,网络攻击行为容易实施。网络空间,可以一键敲击,在闪电之间到达全球。网络技术和个人极端思维的结合可能造成破坏力惊人的网络攻击。当年偷袭珍珠港攻击的是美国,今天偷袭“网络珍珠港”自然也不会少了美国。被作为日本遏制对手的中国,自然也难免例外。

由此来看,网络霸权主义和网络军国主义或将发生交织融合,共同威胁人类社会的可能性正在一步步加大。网络恐怖主义危害性日益突出,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课题。2012年12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129号决议,要求成员国加强合作,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再考虑网络自由主义的双重性和网络犯罪的普遍性,伴随着中国社会网络普及和信息化程度的深入,这些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隐患,而其交织融合、相互转化的可能性,由于网络空间独有的特质正变得越发可能。

从现实情况看,网络空间正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内忧外患”的聚合点。在国外,“五眼联盟”和“日美网络联军”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国内形势也日趋复杂。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赤裸裸地站在美思科等“八大金刚”面前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而驻守网络空间关键枢纽要地的“网络卫士”,满脸尽是大胡子,纷纷扎上了“羊肚肚毛巾”,进驻网络空间“中南海”。更为复杂的是,国外资本主导的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美国。中国网上购物、网络社交、互联网金融等多种领域,已成为美日资本的盛宴。2014“双11”,350亿背后的股东利益链、信息动员力和社会控制力值得深思。

网络时代正向纵深发展,万物相连的时代正在走来,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威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一时难以清除的安全“雾霾”,急需要有国歌中“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的战略清晰,也需要有“用我们的血肉和灵魂铸成网络盾牌”的战略定力,更需要有当年“两弹一星”工程聚合制度和资源优势的战略智慧,还需要有“互联网思维”聚全社会之力,集全世界智慧的包容精神,以应对“网络上甘岭”险些失守,“网络抗战”刻不容缓的网络空间态势。

习总书记在出访德国时指出,日本战时暴行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们中国人认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类需要空气、植物需要水分。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曾经说过:“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历史是最好老师,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但是安倍政府主导下的日本,在遭人唾弃的自我道德拔高和掩饰下,一直给自己赋予了亚洲解放者和文明传播者的光彩外衣。正如不少研究者所说,日本无论是军国主义思想、武士道精神还是内政外交,都具有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复杂性。数代日本知识分子,都呈现出典型的人格断裂。而这种人格断裂加上网络攻击的隐蔽性,极大地增加了网络军国主义滋生蔓延的可能性。

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促使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应对,从“网络上甘岭”的激烈攻防对垒,转入“网络抗战”的论持久战。

所幸至极,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提出“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是甲午之年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情。中国在国家最高层面认识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提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一体之两翼、双轮之驱动”,聚焦技术、经济、文化、人才、国际交流等方面,启动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伟大历程。这就是一声清除网络安全“雾霾”的春雷,是网络甲午祭的号角。

更为可喜的是,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号召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条道路,必然是适应国家安全新形势新任务,符合网络时代新变化新特征,足以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网络霸权主义、网络军国主义、网络自由主义和网络犯罪的危害,具有“无网而不胜”特质的总体国家安全之路。

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有一阕《水调歌头》,词中有曰:“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璧自语,醒后一滂沱!”,端的是写尽家国情仇。

又逢甲午年,网络甲午祭,饱含的是热忱和期盼,蕴含的是警惕和责任。甲午一场海战决定了之后中国六十年的命运,惨不忍睹、几近亡国灭种;今天甲午网战,超越传统范畴,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依然决定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梦想。

网络甲午祭,我们需牢记,“网络抗日战争”才刚刚开始,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正在路上。中华儿女只要团结如一人,才可舒张一体之两翼,加速双轮之驱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网络甲午祭,我们要强调,忘战必危,网弱国难强,网络备战,势在必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提升网络空间承载的新质生产力、文化力、国防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头等大事。

网络甲午祭,我们仍坚持,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8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一、谁是网络空间的最大威胁谁是网络空间最大威胁?网络空间五大风险:网络恐怖主义、网络军国主义、网络霸权主义、网络自由主义和网络犯罪等威胁,典型代表就是美国严加防范的“网络9·11”、“网络珍珠港”,已经发生的“棱镜门”事件以及“维基解密”事件。一是网络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美国一直在严密防范“网络9·11”。其前国家情报总监、海军上将迈克·迈康奈尔认为,“恐怖组织迟早会掌握复杂的网络技术,就像核扩散一样,只是它容易落实得多”。2013年3月12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在国会宣称,网络威胁已经取代恐怖主义成为美国最大的威胁。二是网络霸权主义带来的全面威胁。网络强国既有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行动战略,也有网络空间司令部和网络战部队,它们毫无疑问是网络霸权主义的代表。以美国为例,从“棱镜门”事件就可以看出,美国是互联网的缔造者和网络战的始作俑者,在技术上领先优势明显。同时,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霸权思维惯性。另外,网络空间是新兴的生存领域,法理的空白为其提供了自由空间。三是网络军国主义的潜在威胁。2012年,时代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警告说,美国可能面临一场“网络珍珠港”事件,“网络攻击可破坏载客火车的运行、污染供水或关闭全美大部分的电力供应,堪称网络版‘珍珠港事件’,它会造成大量实体破坏与人员伤亡,使社会运转陷入瘫痪,让民众感到震惊,制造出新的恐惧感”。“珍珠港事件”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深重罪孽。当前安倍政权正积极扩充军备,包括增强网络战力量,加速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因此,“网络军国主义”不可不防。四是“网络自由主义”的特殊威胁。代表性案例是“维基解密”和“斯诺登事件”。必须警惕的是,网络自由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拥有善良、正义的目的。五是网络犯罪的普遍威胁。金融领域的网络犯罪,被形容为“现代版的抢银行”。据统计,网络犯罪每年会给全球经济带来1万亿美元的损失。这个问题在我国也特别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网络犯罪每年给中国网民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90亿元。

网络攻击直接威胁现代社会赖以运转的信息存储与控制机制,其威慑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原子弹。一是网络战威慑范围更大。二是网络战威慑效果更强。三是网络战威慑实施更快。四是网络战威慑方式更多。1.兰德预言:网络战是信息时代的核武器

相比于核扩散,网络战武器既不需要“倾国之力”,也不需要运载能力,一个恐怖分子的个人智慧可能造出网络“超级武器”,一段恶意代码的杀伤力可能胜过传统的任何武器。网络战扩散猛于核扩散,这恰恰应该是被恐怖分子视为公敌的美国最担心的。

新型中美大国网络关系应该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扩大共同网络利益。二是形成对等网络威慑。三是确保相互网络安全。

美国务卿克里上任后的首次访华之旅,重点讨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朝鲜半岛危机和网络安全三个议题。对于网络安全问题,揣测其论调,应如美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指责中国“涉军黑客”时宣称,网络攻击的严重性超过了大规模恐怖袭击。我们有必要告诫克里,以中国为网络空间最大“假想敌”,美国战略误判蕴藏巨大风险。

美国政府著名智囊兰德公司早在2009年就表示,网络战是信息时代的核武器。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网络攻击直接威胁现代社会赖以运转的信息存储与控制机制,其威慑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原子弹。一是网络战威慑范围更大。目前一枚能量最大的核弹摧毁范围有限。但一次网络攻击,理论上可以瘫痪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二是网络战威慑效果更强。网络战不仅可以在网络空间制造混乱,也可以通过控制攻击实体空间,其匿名性也将使威慑报复陷入混乱。三是网络战威慑实施更快。一个网络天才能够“一键敲击、全球到达”,瞬间发动一场致命的网络攻击,无需核弹打击需求的运载工具。四是网络战威慑方式更多。对一个国家政权来说,网络战不仅可以实施攻击瘫痪其民生基础,而且能通过思想殖民颠覆其国体政体。

面对核威胁,美国将重点放在防止核扩散上,而并非中国的核武器。同样道理,在网络空间,恐怖分子更容易利用“全球一网”的特性,匿名发起网络攻击,结果就如美前国防部长帕内塔所说,可破坏载客火车的运作、污染供水或关闭全美大部分的电力供应,造成大量实体破坏与人命伤亡,使日常运作陷入瘫痪,制造新的恐惧感。

为此,笔者认为,美国有必要纠正网络空间战略误判,建立确保相互安全的中美网络关系。这种新型大国网络关系应该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扩大共同网络利益。网络空间不仅是实体空间的全息映射,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全新的“命运共同体”,尤其是世界第一、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已成为网络经济的最大受益者。二是形成对等网络威慑。无论抱有多么美好的愿望,拥有多少共同的利益,都无法回避美国像当年率先拥有了核武器一样具备网络威慑能力。为保持网络空间长久和平,中国必须理直气壮地发展网络战力量,形成与美足以抗衡的网络空间力量。三是确保相互网络安全。中美要在网络空间实现共赢,就必须以确保网络空间相互安全为目的,防范网络武器扩散、防范网络恐怖主义,区别于美苏冷战时期核战略的“确保相互摧毁”,建立“确保相互安全”的中美网络关系,避免恐怖分子掌握超级网络武器。但愿美国纠正与我为敌的战略误判,走到防范网络恐怖袭击的正确道路上来。

美国网络空间战略三部曲:一是力量布局:从国内防御到全球攻击;二是话语权争夺:从国际准则到作战规则;三是国际合作:从双边防御到网络结盟。

在美国的主导下,网络空间“中国威胁论”已从舆论围攻进入联合制衡的新阶段。美国以中国为网络空间“最大假想敌”,已实现了其全球范围内联合制衡的战略企图。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全新的作战领域,在这个新战场,美军最早觉醒、最先行动,因此,收益也最多。

与实体空间一样,美军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保持其网络战能力的领先优势。2014年以来,美军网络空间司令部大幅扩编,宣布成立40支全球作战网络战部队,秘密制定网络战规则,并由北约率先推出“塔林手册”,意图作为网络战国际法典,美军网络空间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2.美军网络战三步曲力量布局:从国内防御到全球攻击

美国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演进经历了3个阶段,与此同时,美军网络战力量建设也完成了从国内防御到全球攻击的布局。

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浮出水面”,美军主要进行网络防御。1993年,克林顿政府首次提出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1998年,克林顿颁布63号总统令,首次提出“信息安全”概念。同年,美国国防部正式将信息战列入作战条令,并批准成立“计算机网络防御联合特种部队”,专司军事信息网络防御。

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加速发展”,美军扮演着“以攻验防”的角色。“9·11”事件之后,布什政府把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和防范网络恐怖主义作为头等大事。2003年2月,美国发布第一份专门针对网络空间国家安全的战略报告《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

2005年,美军组建专门负责网络作战的“网络战联合构成司令部”。从2006年起,美国每两年举行一次“网络风暴”演习,以全面检验国家网络防御水平和实战能力。演习中,由美军网络战专业力量担任“蓝军”,承担演习中的网络攻击任务。

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网络空间发展战略“基本成型”,美军网络战力量加紧在全球布局。2009年,奥巴马上台伊始,立即开始了为期60天的信息安全评估,随后出台一系列战略报告。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它成为美国处理网络问题的“指南针”和“路线图”。美国国防部紧接着出台《美国网络空间行动战略》,强调将与盟友和国际伙伴合力加强集体网络安全,具体行动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美军加快开发全球作战的网络战武器。2010年7月,伊朗核电站使用的德国西门子工业控制系统遭到“震网”病毒攻击,至少有3万台电脑“中招”,1/5的离心机瘫痪,核发展计划被迫延缓两年。“震网”病毒是美国政府针对伊朗核设施实施的“奥运会”计划的一部分,类似的美军全球攻击武器级病毒相继浮出水面。2012年5月,威力巨大的网络攻击病毒“火焰”现身。俄罗斯杀毒软件厂商卡巴斯基指出,有证据显示,“火焰”病毒与“震网”病毒同宗同源。

去年夏天,美国国防部又启动了网络战武器研发的“X-计划”,开始开发全球感知、全球攻击、全球反制的网络战武器,美军网络战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全球网络空间。

另一方面,美军大规模扩编全球作战的网络攻击部队。2012年3月24日,美《防务新闻》周刊网站发表题为《美国采取网络攻势》的文章称,美军网络空间司令部正在所有6个地区战斗司令部成立网络战小组。2014年年初,美军将网络空间司令部由900人扩编到4900人,并建立“国家任务部队”、“作战任务部队”和“网络保护部队”,明确了协助海外部队策划并执行全球网络攻击任务。

随后,美军网络空间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在国会又宣布拟成立40支网络战部队,承担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网络攻击的任务。美军网络战力量已经从作战武器、作战任务到力量部署,实现了全球网络攻击的力量布局。话语权争夺:从国际准则到作战规则

随着网络战力量全球化布局进程加快,国际社会网络空间话语权争夺愈演愈烈。

2009年与俄罗斯进行核军控谈判时,美国首次同意与俄罗斯磋商网络军控问题。

据法新社报道,双方主要商谈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反网络恐怖主义合作;二是禁止攻击性网络战武器使用;三是欧洲委员会提出的《网络犯罪公约》中的部分内容。

同年9月12日,俄罗斯、中国、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在第66届联大上提出确保国际信息安全的行为准则草案。11月1日,有60多个国家参加的伦敦国际网络安全会议召开,俄中与英美激辩网络话语权,力促通过联合国框架内的互联网行为准则,呼吁与“散布旨在宣扬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和极端主义或破坏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信息”作斗争。

美国认识到主导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困难性,转而由军方加紧秘密制定网络战规则。2011年,《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刚推出,五角大楼就制定了一份网络武器清单,为美国如何开展网络战争提供了依据。

2013年1月4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政府已秘密制定出利用网络力量攻击他国的规则,“只要美国发现他国从境外攻击美国目标的可靠证据”,奥巴马总统就有权命令对他国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

报道称,这是美国首次制定出军方如何网络回击他国网络攻击的规则。新规定还显示,“情报部门可对海外电脑进行远程分析,寻找针对美国境内的潜在网攻迹象”,如果获得总统批准,“即使没有公开宣布战争”,美国军方可通过植入破坏性病毒攻击对手的网络系统。

2013年3月18日,英国《卫报》报道,一份为北约撰写的网络战手册已经发行。位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北约卓越合作网络防御中心邀请了20名法律专家,在国际红十字会和美国网络战司令部的协助下撰写了该手册(被称为“塔林手册”)。该手册包含95条规则,其内容强调,由国家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必须避免敏感的民用目标,如医院、水库、堤坝和核电站等目标,规则允许通过常规打击来反击造成人员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网络攻击行为。

但正如北约助理法律顾问Abbott上校在“塔林手册”发行仪式上所说,手册发行是“首次尝试打造一种适用于网络攻击的国际法典”,是目前“关于网络战的法律方面最重要的文献,将会发挥重大作用,手册并非北约官方文件或者政策,只是一个建议性指南。”由此可见,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利用“塔林手册”抢占网络战规则制定权的意图明显。国际合作:从双边防御到网络结盟

争夺网络空间话语权仅是美国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的一个方面。美国延续了其实体空间军事结盟的一贯理念,认为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国家单独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为此,美国与盟国(地区)持续开展合作,提高网络空间整体安全。

2011年9月15日,美国与澳大利亚在双边防御协定中增加了网络共同防御条例。美军与日本自卫队也就如何应对黑客攻击展开了磋商,共享具体应对措施,摸索双方合作领域。网络战也已成为美韩军事演习的常态化课目,2010年8月举行的美韩联合军演中,就已经增加了网络战防御课目。

2010年9月15日,时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的威廉·林恩指出,北约组织必须建立“网络盾牌”,以保护北约国家军事和基础设施免受网络攻击。第二年,美国和北约首次举行了“网络大西洋-2011”演习,欧盟国家也接连举行了“网络欧洲-2010”、“网络欧洲-2012”网络空间防御演习。

2011年,北约空袭利比亚的“奥德赛黎明”行动实施的同时,一个国际非营利性组织启动了“网络黎明-利比亚”项目,利用美国Palantir(分析软件提供商)公司强大的网络情报分析软件,对利比亚互联网进行了全面监控,为北约军队提供评估报告。由此可见,美国主导的“网络北约”已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另外,美国明确以中国为网络空间的“最大对手”,多次指责中国“网络攻击行为”,渲染中国“网络威胁”。今年年初美国炒作中国“涉军黑客事件”之后,其盟军明确以防范中国“网络攻击”为目标,纷纷成立或扩编网军。日本成立“网络攻击特备搜查队”,韩国拟增设总统府“网络安全秘书”,并将网军扩充一倍,英国组建网络防御机构,明确防范“来自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网络攻击”。

在美国的主导下,网络空间“中国威胁论”已从舆论围攻进入联合制衡的新阶段。美国以中国为网络空间“最大假想敌”,已实现了其全球范围内联合制衡的战略企图。

最早起步,重在防御。美国是网络战的缔造者。美国网军诞生于国防部网络防御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军就开始大量招募网络人才。1995年,美国防部已经拥有第一批“黑客”。

由防转攻,统一整合。2009年,“网络总统”奥巴马一上台,就开始了为期60天的网络空间威胁评估,明确了美国核、太空与网络空间“三位一体”国家安全战略。美网军发展进入快车道。

全球攻击,大幅扩编。2013年以来,随着奥巴马进入第二个任期,美国总统、国家情报总监等高官罕见地集体发声,热炒中国“涉军黑客”,并以此为借口,大幅扩编网军,加紧制定网络战交战规则。3.美军加紧网络空间战争准备

据新华社2013年7月18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阿什顿·卡特当日在年度国内安全会议上说,五角大楼组建网络部队的工作即将完成,总人数达4000人的网军将很快全部就位。

他表示,国防部希望尽快完成网军组建工作,尽管眼下国防经费面临削减,但对网军的投入却毫不吝啬。

卡特还说,网军将由兼任国家安全局局长的美军网络司令部司令基思·亚历山大指挥,与国家安全局相互支持,确保美国网络安全。他说,眼下网军成员都是来自各兵种的电脑专家,但今后这支部队可能会按照特种部队的思路来建设。

美军在世界上最早组建网络战力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公开数据估计,美国目前网军总人数已达5.3万到5.8万人。尽管实力最强,美国防部还计划将网络空间司令部扩编,并计划新增40支网络战部队,相关人士表示,美网军已经完成全球作战准备。最早起步,重在防御

美国网军诞生于国防部网络防御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军就开始大量招募网络人才。1995年,美国防部已经拥有第一批“黑客”。

1997年,美军组织了网络攻击演习,测试国防部计算机系统的网络防御能力。但演习评估结果让美军大吃一惊,其计算机网络系统脆弱得不堪一击。为此,美国防部在1998年组建了第一支计算机防御作战部队,即计算机防御联合特遣部队,以便向位于世界各处的国防部区域作战司令官直接提供网络防御支持。美各军兵种也开始建立类似的防御部队,以满足军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需求。“9·11”之后,小布什政府加紧防范恐怖分子利用互联网实施恐怖袭击。为加强统一领导协调、提升网络战能力,2002年发布了1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组建了美军历史上第一个网络战指挥机构和战略力量,即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这个司令部由世界顶级的计算机专家组成,其成员包括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其他部门的专家,兼具指挥协调和作战职能。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借助美军的防御教训和经验,于2003年启动了“爱因斯坦计划”,以控制和保护美联邦政府的互联网出口。到2010年,该计划已实施到3.0版,美国政府20多个部门的1000多个网络出入口得到保护。2008年,美国又启动用于国家网络战略防御的“曼哈顿计划”,以避免网络空间给美国带来的战略损害,美网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美诸军兵种中,网络战力量的发展并不齐步,空军网络空间作战力量在各军兵种之中,发展最早、能力最强。2002年,作为美国空军信息作战“规范化”的一部分,美空军制定了一项计划,将其情报、监视和侦察飞机都集中到第8航空队,为实施网络中心战奠定基础。

2006年,频频爆发的网络攻击事件引起美国军方对网络战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军方没有部门来统一负责网络空间的作战。美国空军敏锐地看到了网络对于现代作战的重要作用,在2006年颁布的《空军战略计划》中,明确把网络空间正式界定为一个新的作战领域,提出了掌握天空、太空和网络空间控制权的概念。

同年11月,美空军部长宣布将设立空军网络战司令部(暂编)。2008年3月21日的美国《空军时报》披露了计划中的美空军网络战司令部编制架构,网络战司令部包括65个空军中队、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此外,还有4个空军联队。

2008年10月,美国空军正式宣布,赋予第24航空队网络作战任务,第24航空队被认为是先前的网络战司令部的“缩水版”。2009年8月,第24航空联队正式成立,隶属于空军航天司令部,负责建立、运作、维护和防护美空军的网络,实施全频谱网络空间作战。由防转攻,统一整合

2009年,“网络总统”奥巴马一上台,就开始了为期60天的网络空间威胁评估,随后将网络威胁视为美国面临的第一层级威胁,明确了美国核、太空与网络空间“三位一体”国家安全战略。在此基础上,美国正式成立网络空间司令部,接连宣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行动战略,美网军发展进入正规化的快车道。

2009年6月23日,时代美国防部长盖茨下达了“成立一个美国战略司令部下属的联合美国网络司令部以负责军事网络空间作战”的指示。他要求,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要立刻采取有效措施成立一个下属的联合司令部,命名为网络空间司令部。网络空间司令部是美军网络战的最高指挥机构,主要职责是领导、整合和更好地协调国防部网络的日常防御、保护和运作;指导国防部信息网络的运作和防御,并准备奉命实施网络空间的全谱军事行动;担负作战任务时还将发挥领导作用,将网络战纳入作战和应急计划。经过一年多筹备工作,2010年10月,美军网络空间司令部正式投入运行。

美军网络空间司令部组建后,各军兵种也成立相应的机构。美空军网络空间司令部为第24航空联队,由3339名军人、2975名平民、1364名承办商人员和第67网络战联队等作战部队组成。

美陆军网军建设起步较晚,2008年7月才宣布正式启动陆军网络空间作战营,为全球各地陆军部队提供网络战方面的支持。2011年年底,美陆军成立了美军第一支旅级网络战部队,即780军事情报旅,由美陆军网络空间司令部指挥,其任务是搜集潜在威胁情报,部队编制1200人。

2009年10月,美海军成立舰队网络战司令部,把海防作战司令部、海军网络战司令部、海军信息作战司令部/联合特遣部队、休特兰海军信息作战司令部都整合到一起。2010年1月,海军作战部正式发布的舰队网络司令部和第10舰队组建的备忘录,确定舰队网络空间司令部即日开始履行职能,作为美国网络空间司令部的海军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美网军研发的网络战武器也开始小试牛刀。2010年,美国研发的“震网”病毒开启了虚拟网络空间瘫痪实体空间的大门,2011年、2012年接连发作的“毒雀”和“火焰”病毒,暴露出美国针对伊朗核设施进行网络攻击的“奥运会”计划,也显示了美军网络战武器的先进性。《华盛顿邮报》2012年3月19日报道,有美国官员透露,五角大楼正加速开发新一代网络武器,这种武器能够瘫痪敌方军用网络,甚至那些未连接到互联网的网络也无法幸免。有媒体报道,美国网络战武器库中已有超过2000种武器级病毒。

在此基础上,美军加快网络战部队的部署。美《防务新闻》周刊网站发表题为《美国采取网络攻势》的文章称,网络空间司令部正在所有6个地区战斗司令部成立网络战小组。司令亚历山大上将证实,美军正在将进攻性网络武器派发到地区战斗指挥官手中,“让他们更广泛地获得各种战斗能力,并将传统的动能打击和新开发的网络战斗力结合了起来”。全球攻击,大幅扩编

2013年以来,随着奥巴马进入第二个任期,美国总统、国家情报总监等高官罕见地集体发声,热炒中国“涉军黑客”,并以此为借口,大幅扩编网军,加紧制定网络战交战规则。

2013年1月29日的《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透露,美国国防部近日决定,今后几年把网络空间司令部扩编至现有人数的5倍,美网络空间司令部现有900人,扩编后将增至4900人,并成立“国家任务部队”、“网络保护部队”和“作战任务部队”, “以增强主要计算机网络防御和海外网络攻击能力”,保护美国电网、核电站等基础设施,协助海外部队策划并执行网络袭击等进攻行动,以及保护国防部内部网络。

2013年3月15日,借炒作中国“涉军黑客”事件,美网络空间司令部司令亚历山大在国会宣布,将新增40支网络战部队,这一数字让世界各国震惊。根据计划,这40支网络战部队将在未来3年内组建完毕,其中三分之一将在今年9月组建完毕,三分之一将在2014年年底成立,最后三分之一于2015年到位。

新增的40支网络战部队,其中13支明确用来实施全球网络攻击,其他27支用来保卫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关键业务网络,以及支援全球作战部队实施进攻作战。因此,从本质上讲,这40支部队均具有全球作战的网络攻击能力。

当前,让世界一片哗然的“棱镜门”事件尚未平息,美国依然宣称网络部队部署完毕,这说明“斯诺登事件”并未影响美军网络战部队的建设步伐。可以预见,随着网络空间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军事化程度不断加剧,网络空间的舆论对攻、产业竞争、攻防对抗将不可避免。

以思科为代表的美国“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在中国绝大多数核心领域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网络安全面临四大风险:首先是机密情报被窃。其次,网络资源被控。第三,业务网络被瘫。第四,运行设施被毁。

我应启动“替代战略”以防受制于人,完善法规制度能够对应出招,强化政府监管以控制态势。4.高科技美企成“侵华网络联军”

继美国之后,最近欧盟宣布准备启动对华为、中兴的调查。

2013年6月6日,英国议会安全委员会称华为可能使英国陷入网络攻击和间谍骚扰中。而澳大利亚政府也曾阻止华为参与该国推出的高速宽带网络建设。

西方这些做法,营造出一种虚幻情势,正如习总书记与奥巴马召开记者招待会时曾指出的,“似乎给人一种感觉,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中国,或者中美之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这个问题……中国也是网络安全方面的受害者,我们也希望切实解决这个问题”。

揭露美国情报机构监听公众通信的中情局前技术人员爱德华·斯诺登日前一针见血地说,美国对中国进行黑客攻击的批评是伪善的,因为美国也在从事信息窃取。斯诺登的话只是描述了美国网络行为的冰山一角。事实上,美国及西方高科技企业对中国的渗透超乎想象,在它们面前,中国的信息安全如赤身裸体,几乎毫无秘密可言。美公司占据我信息安全枢纽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网络技术在各行业的普遍应用,从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到作战体系和战争潜力目标,都依赖网络运行。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和关键业务网络建设,基本上照搬、引进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软硬件设施,西方高科技企业的产品已逐渐占据了我信息安全的枢纽重地。

据媒体披露,以思科为代表的美国“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在中国绝大多数核心领域占据了庞大的市场份额。其中思科的潜在危害最大,主要原因是其主要领地是网络基础设施领域,并且与美国政府和军方关系密切,是美国“网络风暴”系列演习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在软件系统方面,当前我国包括政府部门、军队、武警、军工企业等在内的所有单位,几乎100%使用美国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尤其是一些储存重要信息的数据库软件,以及工业控制系统,也均为西方高科技公司所研发。如果这些软件嵌入木马程序,再加上思科等互联网关键基础设备,等于以美为代表的西方高科技公司已经在我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关键业务网络中嵌入了无数条隐形的通道。

可以说,在危急时刻,以思科为代表的“八大金刚”可能对中国带来的危害,丝毫不亚于当年的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就像一位信息安全领域专家说的那样,“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几乎是赤身裸体地站在已经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八大金刚’面前”。中国网络安全面临四大风险

这些现实和潜在的威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机密情报被窃。尽管美国一直指责中国政府和军方进行有组织的“网络窃密”,但事实上,美国“窃取”网络信息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在全世界无国能及。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6日报道说,美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正在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包括微软、谷歌、雅虎、脸谱以及苹果等在内的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以搜集情报。而思科等公司产品深度嵌入我核心枢纽,我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和关键业务网络的数据可能悉数进入美国情报库。据美国媒体披露,美国“情报部门可对海外电脑进行远程分析,寻找针对美国境内的潜在网攻迹象”,这种远程分析难保不会利用“思科”们设置的秘密通道。

其次,网络资源被控。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抽样监测显示,2011年有近5万个境外IP地址作为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参与控制了我国境内近890万台主机,其中有超过99.4%的被控主机,源头在美国。而仿冒我国境内银行网站站点的IP也有将近四分之三来自美国。《2012年度江苏省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数据披露,当年,江苏省75万多个IP地址对应的主机成为木马僵尸受控端,被其他国家或地区通过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同比增长5.16%,控制端主要来自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