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威武不屈的颜真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12:54:00

点击下载

作者:赵乾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赴汤蹈火威武不屈的颜真卿

赴汤蹈火威武不屈的颜真卿试读:

总序

胡维革《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衣食于斯”的祖国的一种神圣感情,是人们对于自己民族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感召和激励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漫长的历史上,爱国主义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独立、统一、进步和繁荣而英勇奋斗。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到统一全国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从秉笔直书著《史记》的司马迁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到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从七下西洋传播友谊的郑和到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从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到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谭嗣同,从威震敌胆的抗联将军杨靖宇到人民音乐家聂耳与冼星海,从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李四光到万婴之母林巧稚,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到情系雪域献身高原的孔繁森……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由于热爱祖国的人们前仆后继地奋斗,国家和民族才得以生存,历经一次次历史危机关头而能转危为安,走向兴盛和富强,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华儿女历经忧患、跨越沧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并有力地凝聚着五洲四海的中国人。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自主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增砖添瓦;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今天,我们要争做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新时期的爱国者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都必须具备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强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民族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信心。要树立“祖国高于一切”的崇高信念,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惜抛却个人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武装自己,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爱国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关系到民族盛衰、国家兴亡的根本问题。一代代人爱国主义思想情操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培养。培养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向爱国主义的英雄人物和典范事迹学习。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人们向英雄和先进人物学习,特别是对于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可提供一些生动的教材。祝愿此书出版发行成功,为培养“四有”新人作出贡献。于201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家族的熏陶

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公元709年(唐中宗景龙三年)出生于长安县敦化坊。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

颜氏的祖籍,原在瑯琊临沂(今山东临沂),所以颜真卿每自称瑯琊人,其实,他的这一族从十三世祖颜含随晋元帝渡江侨居建康上元(今江苏江宁)起,早已徙居江南。至北齐颜之推入周,随驾赴长安,即世居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史遂称万年人。颜真卿

颜真卿这一族,从颜含以来,自西晋迄唐,以儒雅传家。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南北朝几代颜氏所居官位较高,有侍中、中丞,一般的也是侍郎、太守,并且还封有爵位。入隋以后则显得官位偏低,大都是记室、侍读、王友、学士一类的清望官,即使偶有三品刺史如颜元孙,也是以进士入仕,名在学识。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便是一位只有从五品下阶的薛王友。虽然如此,颜氏家族称著于史者却不乏其人,颜真卿曾在《颜惟贞家庙碑》中记述列祖列宗的业绩,说:“有若子泉、宏都之德行;巴陵、记室之书翰;特进、黄门之文章;秘书、华州之学识,肇自鲁国,格于胜代,纷纶盛美,遂举集于君。”此说,明为颂扬其父,实则表白自己,“举集于君”者,换句话说,颜氏一门的家学传统,至颜真卿始融汇一体,并且有了发扬光大。这也足以看到他发扬祖德、敷演家声的渊源所在。“子泉”即颜回,字子渊,唐时避高祖讳,改为子泉。其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最贤的一位,有“不迁怒、不贰过”之称。“宏都”即颜真卿十三世祖颜含的字,以孝行入《晋书·孝友传》。“巴陵”,即颜腾之,曾任巴陵太守,以草书名世,因书有风格,见称于梁武帝《草书评》。腾之字宏道,颜真卿九世祖。“记室”,即颜协,曾任湘东王国常侍,又兼府记室,年少时有才识,博涉群书,尤工于草隶,当时荆、楚间碑碣,大都出于他的手笔。协字子和,颜真卿六世祖。“特进”,即颜延之,以文章冠绝当时,与谢灵运齐名江左,人称“颜谢”。官至太常卿,谥曰“宪”,曾赠“特进”。延之字延年,颜真卿十世叔祖。“黄门”,即颜之推,字介,曾任黄门侍郎,颜真卿五世祖。博识有才辨,尤工书,精字学,著有《颜氏家训》二十篇,大行于世。其他《承天达性记》、《训俗文字略》、《证俗文字音》、《急就章注》、《笔墨法》、《集灵记》、《冤魂志》、《诫杀训》、《八代谈薮》、《七悟》以及《稽圣赋》等著作,对后世影响也很大。其《颜氏家训》,不独叙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又兼论字书音训,考正典故,品第文艺,文辞茂密,而能饰以经训,为历代学者所尊信。当时莫不以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人手一册,奉为明训。颜氏一族自之推以后,严循家训,步趋唯谨,研习经史,探讨小学,相沿而为传统。著书立说,而于六书声韵之学尤见专长。其子颜思鲁兄弟在隋朝时,曾与温氏兄弟同事,颜思鲁与温大雅共辅东宫,颜愍楚与温彦博同直内史,而颜游秦又与温彦将并典秘阁,二家兄弟,各为一时显赫人物。入唐之后,温氏晶位崇高,而颜氏仅以儒学见称,所以史称:“少时学业,颜氏为优,其后职位,温氏为盛。”颜愍楚、颜游秦系颜真卿叔高祖,精《汉书》,并工训诂,愍楚著有《证俗音略》一卷,游秦著有《汉书决疑》十二卷,渊源所自,皆出于《家训》。颜真卿墓“秘书”,即颜师古,颜真卿曾伯祖。字籀,官至秘书监。少承家业,博览群书,与兄弟勤礼、相时,都以文学入选为崇贤、宏文两馆学士。当时太宗以古籍久远,且辗转传抄,文多讹误,乃命颜师古考正《五经》,师古一一加以厘正。及成,太宗复召诸儒审议。当时诸儒因受传习的束缚,争相非议。师古就广引晋、宋以来的典籍,一一加以解答,援据详明,皆出于诸儒意外,他们也自此叹服。又在秘书少监任上,那些专门负责文字刊正工作的人,每碰到奇书难字不能解释的,都求教于师古,师古则随疑剖析,讲清它的源流。博识如此,堪称大儒。颜师古也曾用《家训》训导之义,为太子承乾注《汉书》,一时誉为“班孟坚之忠臣”。所著《匡谬正俗》八卷、《急就章注》一卷以及《颜氏字样》,承祖先之余绪,启三唐之门户,作为唐代正字学的先驱者,而名垂史册。“华州”即颜元孙,颜真卿的伯父,字聿修,曾官华州刺史。所著《干禄字书》,选楷书1599字,以平、上、去、入四声的次序排列,其中大部分的字,又分别标出正体、通体、俗体三种写法。同时,书中还对某些形近、音近的字作了区别。唐代科举,并重字法,“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既考文辞,兼详翰墨,升沉是系,安可忽诸,用舍之间,尤须折衷,目在干禄,义在兹乎?”(《干禄字书序》)正因为学习字法和当时求取功名的关系很大,所以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影响十分广远,颜元孙也随之蜚声朝野,他的学识不仅名高一代,而且饮誉后世,被尊为正字学的始祖。

其他,颜真卿的八世祖颜炳之,曾以能书见称。祖父颜昭甫,也有硕儒之称,擅长篆、隶、草书,与内弟殷仲容齐名,而劲利却超过他。当时有人进献古鼎,铭篆二十余字,举朝臣子都不能识,独昭甫能全部读出,因而得到了伯父颜师古的赏识,凡师古所注史籍,必使与参定。父亲颜惟贞自少失怙,寄养在舅氏殷仲容家,和其兄元孙一起授受殷氏笔法。家贫无纸笔,乃与兄用黄土饰墙,以木石为笔,画而习之,后来俱以草、楷擅名。以木石作笔,书画泥墙,必须提空作业才能挥运,其执法自以撮管或握管为宜。由此推想,颜真卿书写擘窠大书,雄健宽厚,不同凡响,或出自家法。公元689年(天授元年),惟贞以糊名考试,判入高等。不久因叔父颜敬仲为酷吏所诬,以亲相累,授衢州参军。时与盈川令杨炯、信安尉桓彦范相得甚欢。其后历温县、永昌二县县尉。每当吏部大选,皆以书判入高等,吏部侍郎苏味道甚为赞赏,在他的引荐下擢为长安县尉,后迁太子文学。颜真卿出生时,他正在东官司经局“侍奉文章”。第二年6月,因历官清白被选为薛王隆业的僚属,陪侍规讽,引以为亲信。公元711年(景云二年)7月卒于薛王友任上,时颜真卿年仅三岁。颜氏子孙大都年幼丧父,这恐怕也是颜氏家传,远如颜协,近如颜元孙兄弟,都是早年失怙,并由舅氏养育,其所以能琅琅成名,成为当时人才,或许与他处身清俭而能励精求成的家风有关。颜氏一族的德行、书翰、文章、学识,子孙相承,形成为一门好传统,从而时有突出的才人发挥祖德,宏扬家声。

母亲殷氏,出身于陈郡名门望族,她的曾祖闻礼、祖令言、伯祖令名、父亲子敬都以儒学、书法闻名于世。而且殷氏世代与颜家姻联,殷英童女为思鲁夫人;殷令名女、殷仲容姐为昭甫夫人;曾祖勤礼原配夫人也是殷氏女。而颜真卿姑母颜真定则是殷履直的夫人,即殷仲容的堂侄媳妇。惟贞夫人是殷践猷的长妹,殷仲容的堂侄女。殷氏一门书法以殷仲容最著名,对颜氏的影响也最大。唐人窦皋《述书赋》记殷仲容、王知敬榜书齐名于武则天朝。有“大乃有则,小非无据。骐辚将腾,鸾风欲翥”之称。颜真卿父辈的笔法全出于他,尤其伯父元孙,守法不二,几可乱真。颜真卿曾经记述当时的情境,说:“仲容以能书为天下所宗,人造请者笺盈几,辄令代遣,得者欣然莫之能辨。”(《颜鲁公集》卷九《朝议大夫守华州刺史上柱国赠秘书监颜元孙神道碑铭》)颜真卿的母亲殷氏中年守寡,家境清贫。真卿自幼随母寄居在京师通北坊的殷家,依靠舅氏殷践猷生活。殷践猷字伯起,史称“博学,尤通氏族,历数、医方”。(《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儒学中》)与贺知章、陆象先、韦述以及伯父元孙友善。贺知章尝称他为“五总龟”,以谓龟千年五聚,而问无不知。当时正任曹州司法兼丽正殿学士,对颜真卿的帮助很大。颜真卿对于他的养育之恩,也铭感终身,他在《殷践猷墓碣铭》中纫佩地说:“兰陵郡太夫人,真卿先妣也,中年孀嫠,遗孤十人,未能自振,君悉心训奖,皆究恩意,故能长而有立。”(《颜鲁公文集》卷十一)

颜真卿兄弟姐妹十人,他排行第七。唐人诗文每以行第相称,颜真卿同祖兄弟十五人,他行次十三,则又称“颜十三真卿”。颜真卿自幼丧父,除了母亲和舅氏精心鞠育外,伯父元孙,姑母真定以及二兄允南也协力辅导,给予很大的扶助。

伯父元孙当时正自润州长史迁为滁州刺史,因为拒绝按察史王志愔的女儿婚事,被诬奏,降阶夺禄,黜归田里。由是傲然闲居垂10年。其间,除了与陈郡殷践猷、上谷寇眦、武功苏晋、吴郡陆象先等文华人士交游外,便以教诲子弟为乐。他给予颜真卿的教益特多,颜真卿曾在他的神道碑铭中说:“真卿越自婴孩,特蒙奖异,且兼师父之训,岂独犹子之恩。”(《颜鲁公文集》卷九)所著《干禄字书》,由颜真卿于公元774年(大历九年)书后立之湖州。有五子,都能绍继父业。春卿,明经入仕,以词翰擅名;杲卿,文理清峻,见称于时,后来以身殉国,名垂青史。其他曜卿工草隶,旭卿善草书,茂曾精训诂,也并有才名。他们与颜真卿是同堂兄弟,同条共贯,声气应求,大概与其熏陶有关。

姑母真定,早年以“精究国史,博通礼经”选为武则天的女史,又代母诲育二弟元孙、惟贞,“教以诗书,悉擅大名。”(《颜鲁公集》卷十一《杭州钱塘县丞殷府君夫人颜君神道碣铭》)颜真定的祖父颜勤礼先后有夫人两位,原配殷夫人生颜昭甫、颜敬仲,继配柳夫人生殆庶、无恤、少连、务滋、辟强。柳氏是中书令柳奭的妹妹,柳奭即高宗皇后王氏的外祖父。后来柳奭与顾命大臣褚遂良等人因维护王皇后,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之事被诛,颜勤礼也遭牵连,坐贬夔州长史,凡柳夫人所生之子则终身不得仕进。颜敬仲虽非柳氏所生,但也因此受到酷吏的诬害。颜真定作为敬仲的亲侄女,乃不顾武后之酷毒,亲率二妹裴夫人和岑夫人割耳争讼,为叔父诉冤,孝烈之举,对颜真卿影响很深。同时,对颜真卿孜孜诲诱,曾教以李延寿《王孙赋》、崔氏《飞龙篇》、江淹《造化篇》以及《五都赋》,为颜真卿今后的文学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其子殷嘉绍,也善书法,他的小篆,有“寸字飞动,劲利绝伦”之誉。

二兄允南,字去惑,长真卿15岁,少以词藻擅名,兼工草篆书,尤善五言诗,深为伯父元孙所赏识。及长,以“精识”见重于父执寇泚以及相国陆象先、尚书韦陟、陆景融诸人。又以“善与人交,笃于僚友”的品行为世所尊,与相国房珀、尚书韦陟、张倚有着忘年之交。又和河南陆据、彭城刘炼、刘秩、陇西李揆、河东裴士淹诸名士结为莫逆之欢。颜真卿以后之所以具有亲仁诚物、泛爱虚己的操守和他自小受到兄长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允南宽厚慈仁的德行,也给予幼小的颜真卿以良好的感染。当时家中曾养有折胫鹤,羽毛洁白丰美,颜真卿每每喜在它背上戏书乱画,允南见状,曾严加批评,说:“此鹤虽然折胫,不能振翅奋飞,而你竟然如此不爱惜它的毛羽,这种行为难道还不能说是‘不仁之甚’吗?”此事虽小,但允南这种恻隐之心,使颜真卿终身不能忘怀。颜真卿对二兄的帮助教育始终感激涕零,铭佩于寸心。他在《颜允南神道碑铭》中枨触地说:“真卿骇而不夭,太夫人兰陵郡太夫人殷氏,亲加鞠育。实赖兹训,粗兹有成。至若发虑学文之亲,立身复礼之道,非仁兄之规诲,曷暨所蒙,且有师训之资,岂惟孔怀之戚?”(《颜鲁公文集》卷八)

公元721年(唐玄宗开元九年) 7月舅氏殷践猷亡故,颜真卿便随母南下苏州,寄居在当时任吴县令的外祖父殷子敬官舍,时年13岁。颜真卿真书《千字文》

进士出身

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26岁的颜真卿以长安福山寺学生的身份参加京兆府府试,不久被府举选参加尚书省开元二十三年的科试。当年典士主试人是以清鉴著称的孙逖,试题分别为《梓材赋》、《武库赋》。《梓材赋》即以“理材为器,如政之术”为韵。颜真卿以甲科举进士第。同年进士著名的有李琚(状元)、杜鸿渐、邯昂、王昌龄等人。第二年进士诸如贾至(状元)、李华、萧颖士、李颀、赵骅、柳芳、李崿等人也都是一时文华之选,且多与颜真卿相友善。后来颜真卿曾为座主孙逖的文集作序,称其“典考功时,精覈进士,虽权要不能逼,所奖擢者27人,数年间宏词、判等入甲第者16人,授校书郎者9人。其余咸著名当世,已而多至显官。明年典举,亦如之,故言第者必称孙公。”(《颜鲁公集》卷五《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史书也称孙逖掌贡选士时,“多得俊才,初年则杜鸿渐至宰辅,颜真卿为尚书。后年拔李华、萧颖士、赵骅登上第。逊谓人曰:‘此三人便堪掌纶诰。’”颜真卿得其奖擢,登科为“一品白衫”,受到颜氏家族的重视。颜氏世代重视经学(五经),子弟大部分应试明经科,很少有登进士科的。自颜思鲁以下几代,以词学登科的只有颜元孙、颜真卿伯侄二人。当时明经与进士两科虽然并列,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两者的地位和登科的艰难相距很大,特别开元以后,登进士科犹如登龙门,群人莫不仰之如鸿鹄轩在霄际间。梁肃《李史鱼墓志铭》曾记当时“士有不由文字而进,谈者所耻”。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也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所以,以明经出身的堂兄颜春卿把真卿引以为光大颜氏家族的希望,当他临终时,曾经把臂期求颜真卿眷顾他的遗孤,殷切地说:“尔当大吾族,顾我不得见,以诸子诿汝。”其后颜真卿果然发扬家业,成为颜氏家族的中心,不独春卿遗孤的婚嫁,全凭颜真卿操持,其他兄弟子侄也并得倚重,深承眷注。

唐制,科举考试一般在正月举行,二月发榜。发榜后,凡及第进士例当参加如拜谢座主、参谒宰相等一系列的礼节和仪式,然后还必须宴集,著名的如曲江宴、雁塔题名、杏园探花、月灯打毯等。从宋无名氏《宝刻类编》所收《颜真卿雁塔题名》推想,颜真卿也当与同年们一起参加这些活动,可惜史记不详。

颜真卿进士及第后即娶太子中书舍人韦迪之女为妻。韦迪是房州刺史韦景骏的儿子,史学家韦述的二弟,曾见称于名相张说,有“人之杞梓”之谓。其兄韦述是颜真卿舅氏殷践猷的挚友,曾在书府40年,居史职20年,嗜学著书,手不释卷,雅有良史之材,萧颖士以为谯周、陈寿之流。家有藏书2万卷,皆自校定刊铅,史称:“黄墨精谨,内秘书不逮也”。且他还收藏古今朝臣图,历代知名人画、魏晋以来草隶真迹数百卷、古碑、古器以及钱谱、玺谱之类和当代名公尺牍题记。颜、韦结为姻亲,韦氏的史才博识对这位侄女婿有一定的影响和帮助。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颜真卿集于吏部参加铨选,所作《对三命判》选为甲等,擢拔萃科,即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任职二年,因母殷夫人亡故洛阳,停职赴丧,服孝三年,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归里。这年秋天,经扶风郡太守崔琇荐引参加“博学文词秀逸科”的制举考试,又以甲等登科,10月依资授醴泉(今陕西醴泉)县尉之职。秩满,关内道黜陟使王鉷以清白荐举。授通直郎,迁长安县尉。当是时,左率府长史张旭正在京与贺知章以及汝阳王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焦燧结为“酒中八仙”。公元746年(天宝五年)杜甫自鲁郡经洛阳至长安,作《饮中八仙歌》志其事。

颜真卿曾经师从张旭,蒙受笔法,他曾在《草篆帖》中自言:“真卿自南朝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及至小子,斯道大丧,但曾见张旭长史,颇示少糟粕,自恨无分,遂不能佳耳。”又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中说:“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楷法精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尝接游居,屡蒙激劝,告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用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当时贺知章居住在长安宣平坊,距颜真卿敦化坊的祖宅很近。他是颜真卿的父执,又与颜氏长辈殷践猷、韦述、颜元孙过往甚密,旦系张旭的姻亲,颜真卿师事张旭,或与他有关,时当在天宝初年进士及第之后。

初鸣宪台

公元747年(天宝六载),39岁的颜真卿自长安尉转入中央政府,出任监察御史,在御史中丞王鉷的直接领导下,担负“分察巡按郡县,屯田、铸钱、岭南选补、知太府、司农出纳,监决囚徒”(《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三》)的工作。其间,颜真卿先后以河东朔方、河西陇右诸军试覆屯交兵使的身份奔赴各地巡查,解决不少问题,深受当地人民的推崇。当时陇右五原县(今宁夏盐池)积有一件冤案,久未能解决,颜真卿一到,立即加以审理,并作出合理的处置。恰巧当地久旱无雨,而在了结这件冤案时,却下了一场透雨,于是人们莫不以为天降甘露是与颜真卿断狱有关,虔诚地称之为“御史雨”。朔方(今宁夏灵武)有县令郑延祚兄弟三人,皆为朝廷命官,而其母死了23年一直殡置在太原佛寺空园内,不加营葬。按照封建礼仪,母死子女不葬者为不孝。据此颜真卿向朝廷报告,弹劾郑氏兄弟不孝,遂使朝廷敕三人各放归田地,永不加秩用,天下为之耸动。又有右金吾将军李延业素承恩渥,曾召蕃客内宴,引驾仗而不报。御史台对此加以责问,李延业却凭恃权势,在朝堂喧愤,反诘宪台。颜真卿立即危冠诣台,面折廷争,终于严肃纲纪,出贬李延业,获得朝野士人的一致敬重。

治安久则骄侈生,骄侈生则危亡至。玄宗自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以后,不复虚心兼听,择善而从,而是一味纵情声色,敛求轻货,政治日趋腐败,以至江河日下,愈演愈剧。颜真卿入仕之初,玄宗已经深居禁中,内外朝政悉委奸相李林甫处置。李林甫不学无术,全凭阴谋权术博取主子宠幸而位至宰相。他频起冤狱,倾陷异己,排抑士类,滥杀无辜,企图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颜真卿的荐举人王鉷也本是倖佞之人,史称:“上在位久,用度日侈,后宫赏赐无节,不欲数于左右藏取之。鉷深知上指,岁贡额外钱帛百亿万,贮于内库,以供宫中宴赐,曰:‘此皆不出于租庸调,无预经费。’上以鉷为能富国,益厚遇之。鉷务为割剥以求媚,中外嗟怨。”(《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王鉷起初附于李林甫,与谏议大夫杨慎矜、京兆府法曹吉温狼狈为奸,同构大狱,贬杀韦坚;排抑裴宽,斥逐韩朝宗,后又审柳勋,戮杜有邻,出太子良娣,杖死李邕、裴敦复,当时凡是稍有骨气和声名的人,莫不受到他的暗算。即使是杨慎矜,与鉷父王晋是中表兄弟,小时与王鉷又甚为亲密,后来因为他权位渐盛为李林甫所忌,王鉷则阿徇权相的意旨,诬罔密奏慎矜左道不法,致使杨氏有灭族之灾。公元747年(天宝六载)11月,宪台遣颜真卿送敕至东京,赐慎矜弟洛阳令慎名自杀。是时慎名因寡姐年老,请求写几句话相诀别,这在当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殿中侍御史不能作主,告之颜真卿,真卿许之。此仁慈之举,显示颜真卿宽厚的秉性,其与鉷之巧佞刻薄,判若水火,故为史所津津乐道。

公元749年(天宝八载)8月,颜真卿由监察御史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担任御史中丞要职的除了王鉷,还有一位是名宰相宋璟的第四子宋浑,宋对颜真卿也十分倚重。但是,这位名相的后人,暴敛求进,贪纵不法,荒饮俳嬉,已失去宋广平的清正本色,人们已很看不起他。他又与李林甫勾结,为虎作伥,酷刻厉于杨慎矜、王鉷之辈。在平原,重取百姓一年庸租;出使京畿,见薛稷甥女郑印寡而美,使人聘而纳之。而这时缘椒房而起的杨国忠,正凭借掖庭之亲,用吉温之策,欲取李林甫而代之。于是乎乘机藉宋浑的贪赃不法,欲翦而除之,林甫虽位居辅台,终不能救他。然而颜真卿却出于私情奋起而援救之,他曾诘问御史吉温、崔硅说:“奈何以一时之忿而欲危宋璟裔乎!”颜真卿职卑言轻,对宋浑虽然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但颜真卿厕身在党朋角逐之中,不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面对结党营私的恶势力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这种刚正的本性尽管招来杨国忠的嫌忌,最后被贬出京城去担任东都畿采访使的判官,却赢得了朝野的敬重,终于在第二年8月入朝复为殿中侍御史。这时玄宗因撰书《华岳碑》,颇为得意,曾令王鉷打拓百本分赐朝臣。朝臣之众,一家能并获二本者,仅四姓,而颜氏因为颜允南时为左补阙,颜真卿为殿中侍御史,一家兄弟并官台省,同时获得二本,居四姓之一。又朝廷每正至朝贺,宰相以下登殿者不过三十人,而颜真卿兄弟常常并肩赴会,朝贺于含元殿;平时的朝觐或者宴集,颜氏兄弟也必同行列,所以时人引以为荣。颜允南也有诗:“谁言百人会,兄弟也霑陪”云云,得意扬扬之色,溢于言表。后来,颜真卿也多次提到此事,莫不引为殊荣。颜真卿墓碑

颜真卿自五世祖颜之推随驾入长安,徙居万年,其后高祖颜思鲁入唐,又迁居长安敦化坊,世代遂居西京。且颜真卿入仕后所守职官诸如校书郎、监察御史、侍御史,并为京官,即任醴泉、长安、亦系京畿县尉。醴泉仅离长安西北120里,长安则在京城西部。这时长安是唐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四方儒生,莫不抱负典籍,云会京师。颜真卿出身儒雅世家,又重名节,喜交游,敦故旧,大凡名流、文采斐然之士,诸如高适、岑参、徐浩、郗纯辈并与之周旋游处,引以为同志。其他如陈郡殷寅、河东柳芳、河南陆据、兰陵萧颖士、赵郡李华、汝南邵轸、邓州赵骅更是意气相投,脱略形迹,成为莫逆之交。《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中》记“时人语曰:‘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以能全其交也。”李华《三贤论》也称:“尚书颜公重名节,敦故旧,与茂挺少相知。颜与陆据、柳芳最善。……天下谓之颜萧之交。”茂挺即萧颖士(708—759)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与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即今河北赞皇人),并是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座主即颜真卿恩师孙逖。萧、李两人系唐代古文运动初期的倡导人物,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集序》称:“天宝中,公(李华)与兰陵萧茂挺、长乐贾幼几(至),勃焉复起,振中古之风,以宏文德。”李舟《独孤常州集序》也说:“天后朝广汉陈子昂,独诉颓波,以趣清流,自兹作者,稍然而出。先大夫尝因讲文谓小子曰:‘吾友兰陵萧茂挺、赵郡李遐叔、长乐贾幼几,洎所知河南独孤至之(及),皆宪章六艺,能操古人述作之旨。’”这时萧颖士春风得意,名高京洛,文士尹徵、王恒、卢异、卢士式、贾邕、赵匡、阎士和以及柳并、柳淡兄弟皆执弟子礼,以次授业,号“萧夫子”。而且文名远播东瀛,刘太真《送萧颖士赴东府序》称:“顷东倭之人,腧海来宾,举其国俗,愿师于夫子。”

萧颖士、李华之外,柳芳是颜真卿表兄殷嘉绍女婿柳冕的父亲,萧颖士、李华的同年进士,以通明谱第,有名于当世,又识古今仪注,曾为史官,与韦述一起缀辑吴兢所编次的国史;殷寅,是殷践猷的儿子也就是颜真卿的中表兄弟,公元745年(天宝四载)进士及第,颜真卿称他“聪达有精识,能继先父之业,有大名于天下。”(《殷践猷墓碣铭》)又以精谱学为世所称;陆据,曾为颜真卿父亲撰写神道碑铭,史称“文章俊逸,言论纵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文苑下》)其他赵骅、邵轸也并为一时贤彦,率皆品行高尚、能迁政化、端风俗者。李华《三贤论》称:“汝南邵轸纬卿,词举标干;天水赵骅云卿,才美行纯;陈郡殷寅直清,达于名理;……河南陆据德邻,恢恢善于事理;河东柳芳仲敷,该练故事;……诚明贯百家之言,是皆厚于萧者也。”王定保《唐摭言》总论:“永徽之后,以文儒孝达,不由两监者稀矣。于是场藉,先两监而后乡贡。盖以朋友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有如赵、邵、萧、李……靡不各遂功名,交全契书。”萧颖士少颜真卿八岁,李华谓两人“少相知”。或为天宝八友中与颜真卿交谊最早且笃的一位总角之交。联系到颜真卿大历中任湖州刺史时曾延纳其子萧存,其婿柳淡,结为通家之好,他们之间的世交,当不仅仅是出于行谊。梁肃《补阙李君(华)前集序》说:“唐有天下凡二百载,而文章三变。初则广汉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次则燕国公说以宏茂广波澜;天宝已还,则李员外(华)、萧功曹(颖士)、贾常侍(至)、独孤常州(及)比肩而出,故其道益炽。”颜真卿少以“博学”、“工辞章”著名,及长,又以词学入仕,他写的奏议文章,率真慷慨,说理透辟,意直气壮,生动感人,其他墓志和碑文,也宗经尚典,宏词沉郁。颜真卿或许也和邵轸、赵骅一样,是萧颖士、李华在当时古文运动中比肩唱和的一位骁将。近人岑仲勉《隋唐史》将颜真卿与李华、萧颖士、独孤及、贾至并列为陈子昂后继者,当有所据,只是他的文名被书法所掩,不及萧、李诸人声名之远大。颜真卿纪念馆

调任武部

颜真卿楷书《郭虚已墓志》

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颜真卿自殿中侍御史调任武部员外郎,掌判南曹,时年44岁。武部即兵部,这年正月改名。唐制,武官选授,必经兵部三铨,即尚书中铨,二侍郎东、西铨。“凡试能有五(长垛、马步射、马枪、步射、应对),较异有三(骁勇、才艺及可为统领之用)。审其功能,而定其留放,所以录才艺、备军国、辨虚冒、叙勋劳也。然后据其资劳、量为注拟。”(《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二》)颜真卿所任的“掌判南曹”之职,负责选人“解状、簿书、资历、考课”等档案文书的考核。选授一般集于孟冬,平日是十分清闲的,所以颜真卿在武部任上悠闲于笔墨之间,先后书撰了《郭虚己碑》、《郭揆碑》。又同时书写了岑勋的《多宝塔感应碑》和程浩的《夫子庙堂碑》。其中《多宝塔感应碑》,匀稳紧密,成为颜真卿存世碑版中年份最早的一通,得到后世的珍重。多宝塔在长安东面兴平县(今陕西兴平)千福寺内,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朝廷敕内侍赵思儡赠钱20万,绢千匹助建之。四载塔成,万众瞻礼,惊响四方,可谓轰动一时。颜真卿友朋诗人岑参曾有《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诗称述之。其诗曰:“多宝灭已久,莲华付吾师。宝塔凌太虚,忽如涌出时。数年功不成,一志坚自持。明主亲梦见,世人今始知。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既空秦山木,亦罄天府赀。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窸牢神绕护,众魔不敢窥。作礼睹灵境,焚香方证疑。庶割区中缘,脱身恒在兹”。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沙门楚金请岑勋撰写《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由颜真卿楷书书写,镌刻入石立之于塔下。岑勋,无考。其文叙千福寺沙门楚金(俗姓程)建塔之事,大都光怪梦寐云物感应不可致诘。一时人主崇信之笃,赐予宠赉之隆,也多是夸饰之词。王世贞《彝州山人四部稿》评之曰:“多宝佛塔事,在法华经中历过去未来,阿僧祗劫,世尊说法,此佛即现宝塔空中,赞美大抵皆寓言也。佛惟空,是以常现常满。今以有为迹求之,得无去之愈远乎!一念发菩提心,即证菩提,即现多宝塔,称善哉,人自不见闻耳。”所以文大不可取,唯借颜真卿的大节名书而赖以存世。颜真卿故居

此碑楷书,由于碑石质地上乘,又加以精镌细刻,所传善本,锋芒犹新,用笔丰厚腴润,结体匀稳谨严,便于初学,遂流传甚广,至清代几乎家有一本。然而,明代以往,论书者多加痛贬,以为俗书,有“近世椽吏家鼻祖”之谓。王世贞《弃州山人四部稿》评之说:其书“小远大雅,不无佐吏之恨”。盛时泰视嗜学之人如逐臭之夫,其在《润苍轩碑跋》中说:“鲁公书《多宝塔碑》最窘束,而世人最喜,正如杜少陵诗佳处满卷,而学者徒取其硬涩。此殆曹子建所谓兰茝馨香,人之所嗜,而海畔有逐臭之夫者也”。

一物既立,必存仁智互见之说,称述《多宝塔碑》,以为胜过颜氏他帖者,也大有人在。扬宾《铁函斋书跋》称:“鲁公书前辈多推《宋广平碑》与《争位帖》,而《楚金感应碑》则在所痛贬。余谓《广平》、《争位》未尝不佳,然求其始终一贯,无一懈笔,则莫有过《楚金》者,以鲁公全力所在故也。”王澍《竹云题跋》以为“以浑劲吐风神”是颜鲁公得意之作。他说:“此碑书法腴劲最有态度。鲁公书多以骨力健古为工,独此碑腴不賸肉,健不賸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是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

颜真卿自幼丧父,由其母殷夫人亲加训育。及长,伯父元孙“兼师父之训”,舅氏殷践猷“悉心训奖”,二兄允南又多加“规诲”。元孙、践猷以及殷夫人的书法并出殷仲容。允南为伯父所赏识,书法酷似无二,世人几不能辨。旧制:“十岁入小学,学书计。”(《隋书》卷二十七《经籍一》)颜真卿早年“学书计”,自然出于家庭的传授,受到殷仲容书风的影响,或如其伯父、二兄全仿古人。加上书法自陈隋以来,渐趋匀整,入唐则更加严正,敛入规矩。颜真卿曾参加吏部铨选,而其铨选“楷书遒美”为其择人四才之一。这种“楷书遒美”的标准,是受到当时时代书风的左右。当是时,褚遂良为一代教化主,天下习褚书者十之八、九。褚殁之后,薛稷、钟绍京、魏华、魏栖梧辈并主书坛,狂逸如张旭,其楷书《郎官石柱记》平实劲健,也难脱尽时代的风尚,更何况承绪家法的颜真卿。颜真卿书《多宝塔》时,年仅44岁,其书之所以匀稳腴劲,秀媚多姿,不同于他以后所书碑版的风貌,这是时代使然,岂能严加苛求,以后责前。

大抵一代书家风格的形成,必然经历承袭、酝酿、萌生、发展诸阶段。颜氏为山左望族,北齐的《泰山金刚经》、《文殊般若经碑》、隋代的《曹植庙碑》便是他的书风所自出。近年南京新出土的东晋《瑯琊颜兼妇刘氏墓志》,大家认为书体有似后来的颜真卿,颜真卿当然未曾见过此石刻,但由此可以推知颜氏先世已经存在这种书风了。《多宝塔碑》为颜真卿早年书法,虽然出自二王、褚遂良、张旭以及殷仲容诸家的影响,但已在此基础上趋于精密腴劲,成为颜真卿书体的初期面目。后人学颜,多见其匀称粗陋处,正如学欧阳询书而致台阁体,这便是庸师俗眼所致,咎当自取,不该委过于《多宝塔碑》。

此碑题额人徐浩,字季海,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时官检校都官郎中,与颜真卿同时为尚书省官员。都官郎中,从五品上阶,秩高颜真卿一品。且徐浩生于公元703年(长安三年),大颜真卿4岁,米芾《海岳名言》谓:“徐浩为颜真卿辟客。”按:颜真卿平原太守任上确有一位名徐皓的门客,但他后来成为义军将领。而这位徐浩,时正任武部郎中,远在京师,或浩、皓,音近,米芾不察,误记。颜、徐并为书家,且同值台省,或当有所过从,唯史不记,甚为可惜。颜真卿纪念馆内石碑

出守平原

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4月,御史大夫兼京兆尹王鉷得罪被诛,杨国忠接任京兆尹。5月,杨国忠加御史大夫、京畿、关内探访使。11月又进为右相,兼文部尚书。杨国忠原名钊,后以图纤有“金刀”改名。他是杨贵妃的从祖兄,史称“无学术拘检,能饮酒,蒱搏无行,为宗党所鄙。”(《旧唐书》卷一百六杨国忠传)这位缘椒房而位至宰相的小人,“蔽主聪明,秉性谗慝”,成为继李林甫之后又一位有名的奸相。他一身兼领四十余使,直以天下为己任“居朝廷,攘袂扼腕,公卿以下,颐指气使,莫不震慴。”“台省官有才行时名,不为己用者皆出之。”(《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一)王鉷之罪系杨国忠所加,史记王鉷“恩宠侔于国忠,而位望居其右。国忠忌其与己分权,会邢縡事泄,乃陷鉷兄弟诛之。”(《旧唐书》卷一百六杨国忠传)而颜真卿是王鉷荐引的台省官,又曾经援颊宋浑,派系不同,难为国忠所容。于是,当朝擅事的杨国忠乘朝廷选派尚书省官员充实郡守的机会,便以精择能吏为幌子,将颜真卿排逐出中央政府,到二千五百里之外的平原郡(州治所在今山东德州)去担任地方官。这时,颜真卿的诗友岑参,正随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入朝,滞留在长安,颜真卿临行之时,曾作长歌送行。诗云:“天子念黎庶,诏书换诸侯。仙郎授剖苻,华省辍分忧。置酒会前殿,赐钱若山邱。天章降三光,圣泽该九州。吾兄镇河朔,拜命宣皇猷。驷马辞国门,一星东北流。夏云照银印,暑雨随行辀。赤笔仍存箧,炉香惹衣裘。此地邻东溟,孤城带沧州。海风掣金戟,导吏呼呜驺。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鱼盐隘里巷,桑拓盈田畴。为郡岂淹旬,政成应未秋。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苍生已望君,黄霸宁久留。”(《送颜平原》)诗中所谓的黄霸字次公,是西汉著名的循吏,宣帝时曾任颍川太守,史称“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岑参以黄霸相喻,可谓知人。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正月,颜真卿到平原郡担任太守之后,果然一如黄霸,“外宽内明”,俨如循吏,不仅废除了一些苛政,还注意收罗人材,激劝后生。此时平原隐居着一位叫张镐的高士,颜真卿一至任所,便立即登门造访,与之抗礼。张镐字从周,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史称:“风仪魁岸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少师吴兢,兢甚重之。”(《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本传)后来杨国忠以声名自高,搜罗天下奇杰,颜真卿荐举之,入朝拜为左拾遗,凡三年,位至宰相。“易俗去猛虎,化人似训鸥”,三二年间,颜真卿果然不负至友的厚望,把平原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当时远在陇右河西节度使、西平郡王哥舒翰幕下担任“掌书记”的高适,闻讯平原政成,百姓安居乐业,意有所感,乃形之于言,曾作诗廿韵,遥寄平原以志申贺,其中有云:“皇皇平原守,驷马出关东。银印垂腰下,天书在箧中。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奉寄平原颜太守》)高适,字达夫(701—765),大颜真卿8岁,是他校书任上的至友,而词赋特为深知。其诗风悲壮,与岑参齐名。手法质朴,语言平实,或高、颜两人互有影响。时高适与王维、杜甫、贾至、储光羲、綦母潜交往颇为款洽,又得哥舒翰的知遇。由此,颜真卿的政治业绩,也随之远扬天下。陵县颜真卿文化广场

平原郡属于河北道,在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兼河北采访处置使安禄山的管辖之中。而这时,安禄山阴蓄异志已经10年,朝廷内外莫不知其将反,只是碍于玄宗一味的庇护不敢言而已。颜真卿身处狼虎之地,以虞不测之祸,便托以防范霖雨,加紧修固城墙,浚疏壕水,且登记壮士能人,储备粮米柴草,积极做好反叛乱的准备。与此同时,却广延文士,或泛舟饮乐,或登高赋诗,又与郡人封绍、高筼等人修纂《韵海镜源》。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冬,虽然有人向安禄山告发,安禄山也曾派亲信殿中侍御史平洌、监察御史阎宽、李史鱼、右金吾胄曹宋謇以判官的身份前来平原巡察,由于颜真卿早有准备,当他闻讯之后,又能坦然策马,亲至境上迎候,并且还和他们一起狎游了东方朔神庙,加上平洌原是颜真卿宪台的同僚,平原郡表面上又全是一些竞浮华、弃实行的缘饰文治之事,从而蒙蔽了安禄山的耳目。颜真卿雅兴如是,安禄山便以为一介书生,不足以虑,所以自始至终未加以防范。及范阳兵起,诸郡莫敢抵御,唯有平原城池坚固,兵强马壮,赖以守御,遂知颜真卿并非等闲之辈。

东方朔神庙在平原郡安德县(今山东陵县)东北22里处,公元720年(开元八年)德州刺史韩思复刻有晋夏侯湛所撰的《东方先生画赞碑》,颜真卿陪同平洌等人狎游至此,见其文字纤靡,驳藓生金,四十年间已不可辨识,感叹之余,便挥毫重书之。此即著名的《东方先生画赞碑》。此碑书法后世评述特高,苏东坡历评颜公诸碑,认为《东方朔画赞》最为清雄。他说:此碑“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非自得于书,未易为此言也”(《苏轼文集》卷六十九)。王澍也称其为颜公中年得意之书,有:“神明焕发而时出姿态,不失清远”(《竹云题跋》)之誉。

唐制:州牧三年一秩,秩满之际例当上京计事。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状已经十分显著,而颜真卿出任平原已逾三载,原想利用上京计事的机会,向朝廷揭发安禄山的阴谋,但由于叛乱将发,安禄山已不许州牧离郡,于是只好别遣门客謇昂上京遽奏之,奈何状留禁中,久不得申报。

安禄山专制平卢、范阳、河东三道,阴蓄异志,只是碍于皇上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