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爱上吃饭:聪明宝宝最爱吃的营养美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09:25:17

点击下载

作者:金春华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宝宝爱上吃饭:聪明宝宝最爱吃的营养美食

让宝宝爱上吃饭:聪明宝宝最爱吃的营养美食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让宝宝爱上吃饭:聪明宝宝 爱吃的营养美食作者:金春华排版:昀赛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2-01ISBN:9787535960184本书由北京日知图书有限公司 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前言FOREWORD“宝贝,妈妈求你了,再吃最后一口好不好,乖!”这样大人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相信在很多家庭都经常上演。孩子不好好吃饭,已经成了所有家长心中共同的痛。

为了解决这个让人焦心的难题,相信不少妈妈都曾大量采购各种菜谱,力求增进厨艺,为宝宝做出营养好吃的菜肴;或者学习国外的育儿经验,痛下狠心,宝宝不好好吃就饿他一顿;又或者绞尽脑汁,把菜肴做成各种卡通形状,以求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当一切的努力都没有效果时,如何解决吃饭难题就成了所有新手妈妈们永恒的未解之谜。

其实,造成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非常多,并不是尝试一两种方式就能解决的。比如某些营养素的缺失就会造成孩子胃口不佳,这种情况所导致的厌食、挑食,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营养素,尝试任何的方法都是效果甚微的。再例如,有的家庭中,奶奶和母亲一起带宝宝,奶奶因为担心孩子吃不饱而坚持亲自喂饭,而妈妈看过一些育儿方面的书,坚持认为孩子应该自己吃。这时候奶奶和妈妈就会采用两种不同的喂养方式,把孩子夹在中间,很容易使孩子对两种喂养方式都产生排斥,更加讨厌吃饭。

由此可见,让宝宝爱上吃饭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解决。本书即从儿童营养学和父母行为学两方面着手,系统的对造成婴幼儿挑食、厌食的种种原因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为读者提供了营养食谱和创意食谱两大类,帮助妈妈们做出更适合孩子的美食。

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妈妈看到孩子吃光盘子里的饭餐,开心打着饱嗝的情景,更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Part 1 让宝宝爱上吃饭很简单“宝宝乖,再吃最后一口!”这是很多家庭都经常出现的一幕。宝宝不爱吃饭已经成了很多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其实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很多,除了缺乏微量元素、生病等身体上的原因以外,还和就餐情绪、饮食习惯以及家长不正确的喂养方式有关。Chapter 1 找出宝贝长期不爱吃饭的原因

宝宝不爱吃饭让很多父母头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的宝宝不爱吃饭,是否与下列因素有关。生病或缺乏微量元素

宝宝出现不想吃饭的情况时,爸爸妈妈首先要确定宝宝有没有患病。如果宝宝患有感冒、发烧、胃炎等病症,都会使食欲下降。另外若宝宝的肝脏发生病变,初期的表现也是不想进食或进食量减少。总之,宝宝食欲不好,妈妈和爸爸不能只顾着急,逼着宝宝吃,而是要先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排除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后,再考虑下一步对策。

除了生病,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宝宝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微量元素摄入过量或缺乏都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针对许多父母担心的宝宝不爱吃饭、挑食厌食问题,从微量元素的角度分析,通常是由于缺锌所致。

锌是唾液中味觉素的组成成分之一,缺锌会影响味觉和食欲,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影响味蕾的功能,使味觉功能减退;二是会导致黏膜增生和角化不全,使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堵塞味蕾小孔,从而导致食物难以接触到味蕾,使宝宝的味觉变得不敏感。

缺锌会导致宝宝挑食、厌食,影响生长发育。父母在日常饮食中可鼓励宝宝多吃核桃、蛋黄、花生等含锌丰富的食物,也可让宝宝适当补充锌剂。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饮食正常,便不可盲目补锌。零食不离口,宝宝吃不下

零食不离口同样是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之一。相对于日常饭菜,宝宝更喜爱吃零食。这是因为零食不但口味丰富,而且形状、色彩、图案做得都十分符合宝宝的心理,像印有唐老鸭图案的饼干、做成蘑菇形状的巧克力等,宝宝觉得好玩,自然就会吃得多。零食吃多了,宝宝有限的胃容量就没有余地去装饭菜,而且肠胃中始终有食物,宝宝也很难产生饥饿感,自然不会有胃口在正餐时间好好吃饭了。

零食不离口会给宝宝的健康带炸薯条来很多隐患。过量的零食会导致肠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使消化液的分泌减少,引起肠胃功能失调。尤其是一些含糖量过高的甜食,在肠道中容易发酵产气,使肚子产生饱腹感,大大降低宝宝的食欲。长期下去,必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宝宝成长发育。

但是,绝对禁止宝宝吃零食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不影响正餐,爸爸妈妈在给宝宝吃零食时,需要讲究点策略。

给宝宝吃低糖高钙的食品

有的零食糖分太多,宝宝吃多了,一是容易发胖,二是对牙齿不好,三是容易引起胃酸过多。因此,在给宝宝选购食品时,不要选含糖量过高的食品,而要选低糖高钙食品。因为钙对于宝宝来说,是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市场上有许多适合宝宝吃的钙质食品,应有意识地给宝宝吃一些,以促进宝宝骨骼的发育。

宝宝的零食要事先买好

有的父母总喜欢带宝宝去超市,让宝宝自己挑选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做弊多利少。在超市里,小食品一般都摆放在宝宝能够得着的地方。看到在电视广告中出现的小食品袋,宝宝拿起来就不肯放手,忍到父母结完账,满满的期待感让零食变得更加好玩,这时宝宝很容易一下子就把零食全部吃光。到吃饭的时候,宝宝吃进肚子里的零食尚未消化完,势必影响宝宝正常的进食量,同时也提高了零食在宝宝心中的地位,还容易使宝宝养成吃独食、自私等坏毛病,不利于宝宝身心的发展。因此,给宝宝的零食要事先买好,尽量不要让宝宝自己挑选。

零食不要一次给得太多

父母在给宝宝吃零食时,不要一次性在宝宝面前摆太多的种类,并且要控制零食的量。因为宝宝没有自制力,所以如果家长不加以干预,宝宝就很容易吃过量,而如果宝宝已经看到了大量的零食却不让他一次吃完又会引起宝宝哭闹,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让宝宝看见的零食量。

其他小妙招

1.宝宝吵着吃零食的时候,可以带他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这样可以有效转移宝宝对零食的注意力。

2.经常和宝宝讲吃零食造成的不好后果,如长蛀牙、牙痛、影响长个子等。

3.不要拿零食做诱饵逗引宝宝,以防让宝宝在潜意识中认为零食是个好东西。

4.不管宝宝怎么撒娇或哭闹,父母都不能妥协,要让他知道在吃零食的问题上父母绝不会心软,以免宝宝养成坏习惯。饭菜不可口,宝宝没食欲

年轻的父母们在抱怨宝宝不爱吃饭的同时,很少从宝宝的角度去考虑。如果每天饭桌上摆的饭菜都一成不变,就连成年人也会很快对吃饭没有兴趣,更何况对饭菜更挑剔的宝宝呢?因此,爸爸妈妈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学习如何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宝宝餐。

对于已经可以独立进食的宝宝来说,每餐菜品的种类不一定要多,但要尽量让宝宝吃到各种各样的食物,享受各种食物的不同味道。若橘子是食谱单调,宝宝就会拒绝其他的食物,并且在这不变的几样菜中,宝宝也很可能因感到枯燥乏味而拒绝,这样宝宝就容易产生厌食、挑食的现象。

下面介绍一些能让饭菜变得更可口的小妙招,爸爸妈妈们可以尝试一下。在菜肴原料的选择上,应选择新鲜、易煮烂、易咀嚼的食物,如多选新鲜绿叶菜,少选笋类,多选豆制品;鱼类选择肉多刺少的

原料的选择海鱼或淡水鱼,如带鱼、鲳鱼、鲶鱼等;肉类宜买少骨少筋的,如鸡胸脯肉、猪腿肉等。在食物初加工时,应做到先洗后切。蔬菜先浸泡半小时到l小时,然后清洗;鱼、肉、虾应清洗干净,减少腥味;切菜时还应切得稍

食物的加工微小一点、细一点,这样既适合宝宝嘴巴的大小,又可以成为宝宝的“手指食品”,能拿在手上吃。水产品、肉类须去骨、去刺。烹饪上应多采用炒、煮、蒸、焖、煨等,尽量不用或少用油煎、油炸、烧烤等方法。蔬菜一般用急火快炒;肉类可先用蛋清、淀粉

烹调的方法上浆后再炒,也可炖汤;鱼类以清蒸或炖汤为佳。在调味时讲究清淡、少刺激、低盐、少糖、不用味精,特别注意不要以成人的口味标准来对待宝宝的口味。在食物的制作和烹调中,除了强调平衡膳食外,也要考虑季节特点:春季,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日照好,宝宝生长快,应多给宝宝吃些含钙、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虾米、肉骨头炖黄豆汤等,以促进宝宝骨骼生长;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应多给宝宝根据季节制作食吃一些清爽食品,如冬瓜、苦瓜、西红柿、物百合等;秋季天气干燥,可给宝宝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荸荠、藕、芋头、山药等;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生理活动需要的热量增加,应多给宝宝吃些富含热量、高蛋白的食品,如羊肉、牛肉、红薯、红枣、萝卜等。就餐情绪不佳,宝宝不想吃

据统计,现代生活中儿童产生厌食、偏食、拒食的原因48%是由于就餐情绪不良所引起的。父母不了解或忽视了宝宝的心理变化,在宝宝就餐前有一些不适当的言行,会导致宝宝食欲下降,甚至出现厌食、偏食。

从生理发育来看,当宝宝可以独立进食时,说明其智力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其思维能力也发生着某些改变,这在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一时期,宝宝的空腹感与食欲的关系不再紧密,因为在这两个生理环节之间,已有了心理因素的介入。宝宝可能在空腹时不想吃东西,或是在吃得很饱后,仍会不停地吃自己所喜欢的食物。这时的吃就不单单是生理性食欲,而是经验性、能动性食欲。由此可见,宝宝的食欲除与其生理本能相关外,还与后天的培养有关。所以,重视宝宝的就餐情绪,是让宝宝爱上吃饭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影响宝宝餐前情绪的行为有以下几种:

独自进餐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年轻的父母不得不经常让宝宝独自进餐。让宝宝独自进餐有两个明显的弊端:

一是宝宝长期单独进餐会使其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会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生活漠不关心,这种感受会逐渐从餐桌一直延伸到生活中,而最终影响到宝宝性格的形成,并波及两代人之间的感情。

二是宝宝独自吃饭,会由着自己的喜好,只吃喜欢吃的,或延误了吃饭时间,导致饭菜变冷,不易消化。此外,也极易养成边吃边玩的坏习惯。长此以往,宝宝的身体就会受到一定影响,产生偏食、食欲下降等问题。

逆反心理

大多数食欲不好的宝宝并不是因为生病,而爱吃零食、娇生惯养的宝宝更容易不爱吃饭。有些长辈觉得奇怪,他们过去抚养宝宝的时候,少吃没穿,但宝宝个个胃口很好,而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却有那么多宝宝不肯吃饭,即使再好的饭菜摆在面前,也照样没有一点胃口,喂也不吃,哄也不吃。

其实,并不是现在的宝宝胃口不如过去的宝宝好,而是父母自身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过去的物质条件没有现在丰富,加上过去每家最少2~3个宝宝,人多粮少,因此,不用父母喂,宝宝自己见了吃的就狼吞虎咽了。而现在的父母过分关注宝宝吃饭的事,生怕宝宝少吃一口,把吃饭当作任务让宝宝完成,这样宝宝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越要他吃他越不吃。宝宝一旦讨厌吃饭,那就会对饭菜一点胃口也没有。

厌恶情绪

有些父母担心宝宝消化吸收不好,总给他吃那么几种常吃的安全食品,使宝宝产生了厌恶情绪。有些宝宝讨厌某种食物的颜色,如紫黑色的茄子等;有些宝宝则对一些奇怪的、与平时饮食味道不一样的食物有排斥感。

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尽量将多种食物搭配在一起烹制,口味以清淡为主。哪怕只有一个鸡蛋,也可以做成鸡蛋饼、鸡蛋羹、鸡蛋汤,千万不要总让宝宝吃煮鸡蛋。

父母还可以利用适当的方式来吸引宝宝,如设计些色、香、味俱全且造型独特的蔬果混合于宝宝喜欢的食物中等。

抗拒心理

如果宝宝在不愉快的环境下被迫吃掉某种食物,就很容易对这种食物产生抗拒心理,这种心理可能导致宝宝一生都不爱吃这种食物。

父母要尽量避免在饭桌上斥责宝宝,以免破坏进餐情绪,导致宝宝对吃饭产生抗拒心理。

有些宝宝由于身体状态不佳或有偏食、挑食、厌食的毛病,吃饭很少,父母害怕宝宝摄入的营养素不够而强制宝宝吃饭。强制饮食对于宝宝的机体和个性来说,都是一种最可怕的压制,是宝宝身心健康的大敌。有时宝宝不想吃饭,那就是说宝宝当时并不需要食物,父母绝不要强迫宝宝吃。

要挟心理

有些宝宝知道父母很在意自己是否吃饱饭,因此就利用这些来控制父母,提出诸多条件,如:“你给我买玩具,我才会吃饭。”有些父母因宝宝吃饭表现好就讨好宝宝,给宝宝提供奖赏,甚至以糖果、饼干、冰激凌等零食作为奖励,这样做不但鼓励了宝宝的要挟行为,还不利于宝宝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此外,也不要纵容宝宝,不该吃的食物就不要让宝宝吃,该少吃的食物父母应有所限制。边吃边玩,宝宝吃饭不专心

吃饭要在餐桌上?这可不一定,对宝宝来说,沙发、地上、床上、楼梯间都是吃饭的“战场”。爱动的宝宝就像一个小皮球似的,吃饭时也一刻不停地动来动去,使爸爸妈妈颇为头疼。还有些父母看到宝宝不爱吃饭,就采取了讲故事、做游戏等边吃边玩的方式,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边吃边玩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不专心吃饭的危害

影响消化吸收

正常情况下,人体在进餐期间血液会聚集到胃部,以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宝宝边吃边玩就会使得一部分血液被分配到身体的其他部位,从而减少了胃部的血流量,这必然会妨碍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得消化功能减弱,导致宝宝食欲不振。

导致厌食

宝宝吃几口饭就玩一阵子,必然延长了进餐的时间,饭菜变凉,容易被污染,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加重厌食情绪。如果饮食营养长期跟不上,将会导致宝宝身材矮小、身体孱弱。

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宝宝玩的时候嘴里含着食物,很容易发生食物误入气管的情况,轻者出现剧烈的呛咳,重者可能导致窒息。对于会走会跑的宝宝,边吃边玩就更危险,宝宝叼着小勺跑来跑去时如果摔倒,小勺可能会刺伤口腔或咽喉。

养成做事不专心的毛病

边吃边玩会使宝宝从小养成做什么事都不专心、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拖拉等坏习惯,长大后对待学习也不专心,上课不能安心听讲,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如何让宝宝专心吃饭

定时进餐

尽量养成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饭前半小时要让宝宝保持安静而愉快的情绪,不能过度兴奋或疲劳,如果宝宝正玩得高兴,不要马上打断他,而应提前几分钟告诉他:“吃饭的时间快到了。”如果到时他仍然迷恋手中的玩具,大人可让宝宝协助摆放碗筷,这就会很好地转移他的注意力,增加宝宝对进食的兴趣,做到按时进餐。

制订规则

告诉宝宝吃饭的规则,如吃饭要限制时间,时间一到就马上收拾碗筷,以及吃饭以外的时间不能吃其他主食、每天只有一次吃零食的机会等。同时,家长和宝宝都需要遵守这些规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违反了规则,家长不要一味责备。在责备中,宝宝对自己的印象和认识就固定下来了,他会认为“我是一个吃饭拖拉的宝宝”。家长可以把责备换成鼓励,比如说:“宝宝是个男子汉了,妈妈相信你是遵守规则的好宝宝,是可以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的。”

以身作则

宝宝长大后形成的毛病几乎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养成的,因此要从小注意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从一出生,妈妈喂奶时就要保持安静,关掉电视,不要边聊天边喂奶。等到添加辅食了,宝宝吃东西时也请关掉电视,不要给他玩具,不要在吃饭时跟他聊天。当然,父母吃饭时也要关掉电视,好好坐在餐桌上就餐。

不分散宝宝的注意力

在进餐时应把玩具收起来,不可让宝宝边吃饭边玩玩具;在宝宝吃饭时,应关上电视机,以免宝宝把注意力放在电视节目上而不是放在饭菜上。宝宝不爱吃饭,就是得了厌食症吗?

厌食是指较长时间的食欲不佳。这是当前宝宝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宝宝是否真正厌食要从根本上看,不能仅仅因为正餐时食欲不佳就判断为厌食。

宝宝“假性厌食”

只要宝宝哭闹了,一些父母就会无条件满足宝宝对零食的需求。还有一些父母甚至认为舍得给宝宝买东西吃,才算体现了父爱母爱。只要一看宝宝吃得少一点,就马上以巧克力、奶油蛋糕来补充,这样宝宝的肚子总是满满的,到吃饭时就自然不想吃饭了,这种厌食不能算是厌食症。

还有一些年轻的父母爱子心切,每顿都给宝宝吃一些高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猪肉、鱼等,而蔬菜吃得较少,无法做到营养均衡。六大营养素没有按比例吃,宝宝只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时间长了,就会影响食欲。此外,有些父母不清楚不同年龄的宝宝究竟吃多少食物合适,总觉得宝宝吃得少了。以上这些情况都不是真正的厌食。

什么是真正的厌食

真正厌食的宝宝由于长期食欲不佳会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也就是影响到体重和身高有规律的增加。因此,父母一定要定期带宝宝到儿童保健部门去检查身体,如果宝宝体重和身高评价都较差,平时也容易生病,就一定要请医生确定是否为厌食症,以免延误治疗。也就是说,如果宝宝表现出来的厌食症状是由于喂养不合理而产生的,则应由父母帮助宝宝改变进食习惯,对膳食进行科学的调整;如果宝宝真的出现病理性的厌食,才需要看医生予以矫正。

避免厌食,选择食物很重要

让谷类食物成为主食

谷类食物是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同时因食用量大,也是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在选择这类食物时应以大米、面制品为主,同时加入适量的杂粮和薯类。在食物的加工上,应粗细合理。加工过精,B族维生素、蛋白质和无机盐损失较大;加工过粗,则存在大量的植酸盐及纤维素,影响宝宝对钙、铁、锌等营养素的吸收利用。一般应以标准米、面为宜。

乳类食物要适量

乳类食物是宝宝摄取优质蛋白、钙、维生素B、维生素A等营养2素的重要来源。乳类食品钙含量高、吸收好,可促进宝宝骨骼的健康生长。同时乳类食品富含赖氨酸,是粗谷类蛋白的极好补充。但乳类食品中铁、维生素C的含量很低,脂肪以饱和脂肪为主,需要注意适量供给。摄入过量的奶也会影响宝宝对谷类和其他食物的摄入,不利于饮食习惯的培养。

肉蛋类食物营养好

这类食物不仅能为宝宝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同时也是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和大多数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豆类食品蛋白含量也高,质量也接近肉类,是动物蛋白的较好替代品,但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硒等)低于肉蛋类食物。

蔬菜水果不可少

这类食物是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的唯一来源,也是维生素B、2无机盐(钙、钾、钠、镁等)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在这类食物中,一般深绿色叶菜及深红色、黄色果蔬中含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较高。蔬菜水果不仅可提供营养素,而且还可增加宝宝的食欲,防治便秘。Chapter 2 宝宝突然不爱吃饭,是否积食在作祟?

宝宝一次性吃太多食物,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导致食欲减退,中医学中称为“积食”。别让积食为宝宝埋下健康隐患

积食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这是因为婴幼儿的五脏六腑比较脆弱,机体的生理功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够成熟完善,但同时宝宝身体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许多父母怕宝宝吃不饱,就无节制地让宝宝吃。这样会对宝宝的脾胃造成损害,从而导致宝宝消化功能出现紊乱,最终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总体来说,积食会给宝宝带来以下几点健康隐患:

鼻炎隐患

中医认为“食积易致外感”,积食容易导致宝宝体内积热,从而引起感冒、发烧等疾病,进一步引发鼻炎、鼻窦炎。脾胃功能较差的宝宝如果经常积食,就会导致反复外感,从而引发鼻炎。

造成宝宝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积食大多由不合理的饮食引起,容易造成宝宝脾胃虚弱、肠道功能紊乱、食欲下降,最终导致抵抗力下降。积食还容易使宝宝脾气大、易生病。长期下去可能会出现贫血、营养不良,延缓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

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经常积食的宝宝往往智力发育较差,这是因为胃里食物过多时,机体必须让大量的血液运行到胃肠道帮助消化,因此就造成供应到大脑的血液量相对减少,并加重大脑控制消化系统区域神经的负担,令其控制语言、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区域的神经长期处于抑制状态。长期下去,宝宝会不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发育迟缓等后果。宝宝是否积食,爸爸妈妈要会观察

该如何辨别宝宝是否积食了呢?仔细观察宝宝,如果有以下症状,宝宝就可能患上了积食。

1.睡觉时身体不停翻动,偶尔磨牙,且手心、脚心、腹部灼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不好,睡不安”。

2.平时爱吃饭的宝宝突然不想吃东西了,食欲明显不振。

3.宝宝很容易出现烦躁、哭闹的情况。

4.宝宝出现肚子胀疼的症状,打嗝吐出来的气有酸腐的味道,积食严重的宝宝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5.宝宝鼻子两侧有发青现象,口唇干红,舌苔中间开始变厚腻或者全部变厚,或者是在舌头上面出现一个硬币大小的变厚的圆圈。

6.宝宝有口臭、大便干黏且恶臭的症状。

7.如果是3岁以下的宝宝,食指青筋突然变粗,也很可能是积食了。

8.宝宝精神变差、脸色发黄、毛发稀疏,经常有揉眉擦眼、吮指磨牙的动作。打响预防宝宝积食的战斗

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会增加宝宝肠、胃、肾脏的负担,还可能给这些脏器带来疾病。爸爸妈妈要提高警惕,在预防积食方面多下些功夫。

宝宝的三餐要定时定量

对于婴儿,提倡妈妈尽量用母鸡蛋乳喂养,按时按需给宝宝添加辅食。对于妈妈来说,也要注意忌口,饮食清淡,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妈妈饮食无度,会引起婴儿奶积。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宝宝要让他定时定量吃饭,不能饥一顿饱一顿,只有保持宝宝肠胃的正常运转才能避免宝宝积食。

宝宝的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

平时应该给宝宝多吃一些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少吃零食和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不要让宝宝吃太多滋补、肥腻的食物;让宝宝多吃干净、新鲜的蔬菜、水果,适当给宝宝增加米食、面食。只有营养物质丰富多样,才可以满足宝宝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合理安排宝宝的生活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宝宝加强体育锻炼,多到公园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增强宝宝的体质,提高抵抗力,积食自然就会离宝宝远远的。

养成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晚上不要让宝宝吃得太饱。宝宝白天活动量大,吃东西容易消化,晚上胃肠蠕动变慢,吃得太多,消化不掉就容易积食。在宝宝睡醒1小时之内尽量不要给宝宝吃东西。因为宝宝的胃肠从休息状态到恢复正常运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给宝宝吃太多的东西,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

发现有积食症状,要及时治疗

如果宝宝有一顿饭吃得太多,可以给宝宝吃一些有助于消化的药物,比如乳酶生、婴儿素等。也可以吃主要成分为山楂的消食片,但一定要适量,因为山楂吃多了也会伤到脾胃。若宝宝一段时间内体重不增或减轻,胃口一直不好,要尽快去医院查明原因,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不能常给宝宝吃消食的食物

有些父母觉得既然宝宝容易发生积食,那平日里经常给宝宝吃一些消食食物,不就可以预防了吗?其实这样很不科学。因为经常给宝宝吃这样的食物,其肠胃会觉得有东西代替它工作,长期下去,宝宝的消化能力必然会减弱。所以当宝宝没有积食现象时,不要给宝宝吃消食的食物。积食来袭,爸爸妈妈应对有方

当宝宝出现积食症状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慌乱,冷静应对才能让宝宝恢复健康。

父母要先了解宝宝产生积食的原因,如果宝宝因生病导致消化速度减慢,应及时调理饮食种类,让宝宝的病得到治疗,恢复肠胃的消化能力;如果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者是吃得太多而导致积食,则要控制宝宝的饮食量,不要给宝宝吃油腻的食品,如蛋糕、奶油等,尽量吃米粥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对于积食的宝宝,更应该注重休息,充足的睡眠是宝宝恢复健康的保证。另外,也可以给宝宝吃一些相应的化积冲剂,让宝宝的肠胃加速消化食物,促进宝宝肠胃的调理。

此外,还可以根据宝宝的症状选择以下药物:当宝宝食滞化热后,出现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小儿化食丸包装:每丸1.5克。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中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包装:每支10毫升。小儿消积止咳口用法:小于1岁每次服用5毫升,每天3次;1服液~2岁每次服用10毫升,每天3次;2~4岁每次服用15毫升,每天3次;5岁以上每次服用20毫升,每天3次。提示:温开水送服,2岁以上的宝宝可直接饮服。宝宝积食了,可以这样吃

当宝宝患上积食的时候,饮食调整很重要。父母应选择清淡的蔬菜、水果和容易消化的米粥、稀饭等,不要让宝宝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或不吃肉。此外,还要让宝宝多喝水,促进排便,以缓解宝宝的积食症状。另外,汤水食疗也是缓解宝宝积食的好方法,父母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汤水对宝宝的积食进行治疗。可用山楂肉90克,炒焦后磨成粉,每次15克,用温开水冲给宝宝喝,每天喝两次。如吃肉太多果是吃了太多的狗肉、羊肉,可用山楂14颗、杏仁24粒熬成浓汤给宝宝服用。可用神曲35克、炒萝卜籽13克、麦芽11克,

吃面食过多用水煎服,每天1次,分3次服完。当宝宝因为吃谷类食物(大麦、小麦、玉米、燕麦、大米、小米等)太多引起胃口变差时,可用适量的米饭锅巴(小米、粳米、

吃谷类太多糯米都可以),烧焦研成粉状,配温开水吃下去,每次5克,每天3次,或者用30克水炒麦芽煎服。可到药店买30克神曲泡水喝,或者用一汤匙

吃鸡蛋太多的醋兑米汤喝。

吃瓜果太多可用丁香1.5克、神曲15克,泡水给宝宝喝。

如果不知道宝宝是因为吃了什么而引起的积食,那就用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6克,炒鸡内金6克,熬水给宝宝喝。焦山楂可以加速肉类的消化,焦麦芽和焦神曲可以加速谷类、面类食物的消化。炒鸡内金对于化瘀消积、改善脾胃功能很有好处。一般这样熬水喝,喝过两三次之后,宝宝的积食就会得到缓解。如果症状仍没有缓解,那说明宝宝的积食比较严重或者患有其他疾病,应及时就医。中医按摩帮宝宝战胜积食

宝宝有积食,还可以通过中医传统疗法捏脊来进行治疗。捏脊也称捏积,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即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背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方法。年龄越小的宝宝,捏脊的疗效越好。捏脊的方法操作简便,方便易行,并且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方法为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各位家长不妨一试。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宝宝的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捏至大椎两旁。如此反复4次,可治疗宝宝厌食、腹胀、腹泻。

用其他按摩方法治疗小儿积食时常用的穴位有:

大肠穴大肠穴

大肠穴位于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

妈妈可用一拇指在此处由虎口推至食指指尖,每次推200下,每天1次,可治疗积食。

脾土穴脾土穴

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纹面。

妈妈可用一根拇指在此处推动按摩,每天1次,每次推200下,可治疗宝宝呕吐、腹胀。

板门穴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大鱼际隆起处。

妈妈可用一根拇指揉此处,每天1次,每次揉50~100下,可治疗宝宝腹胀、食欲不振。

天河水穴天河水穴

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自掌心经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妈妈可用一根拇指推动按摩此处,每天1次,每次100~200下,可治疗宝宝便秘。

在进行上述疗法时,妈妈一定要注意,推拿手法要轻柔,要在按摩处的皮肤上撒少许爽身粉,这样操作起来阻力会减小,可以减轻宝宝的不适感。

皮肤局部有皮疹或破损、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宝宝不适宜按摩。

操作掌握不好的妈妈,可到中医医院进行此项治疗。让宝宝远离积食的“3不原则”

不想让宝宝承受积食的痛苦,最好的方法是管住宝宝的嘴,遵循下面的“3不原则”。

不要过分追求吃饭速度

一般来说,宝宝吃饭时应咀嚼得慢一些。饭菜在口中多嚼嚼,能使食物跟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的消化酶能帮助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使吃下去的食物更易消化,营养更易吸收。同时,充分咀嚼食物,还有利于宝宝颌骨的发育,增加宝宝牙齿和牙周的抵抗力,并能使宝宝充分感受到食物的香味,从而增加食欲。

如果宝宝吃得太快,饭菜尚未嚼烂就吞咽下去,会因消化液未能充分分泌而使食物消化不完全,造成消化不良和各种胃肠道疾病。

不要饮食无时

宝宝什么时候要吃就什么时候喂,没有按时进食的习惯,每天餐次太多,餐与餐之间间隔不合适,饥饱不均,都会造成宝宝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其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素得不到满足。宝宝从小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定时、定量,一日三餐为正餐,早餐后2小时和午睡后可适当加餐,但也要定量。

不要暴食

所谓暴食就是指一次吃的量太多,超过了正常的胃容量。许多宝宝遇到特别喜欢吃的食物时就会猛吃一顿,这样在短时间内让大量食物进入胃肠,会导致消化液供不应求,从而造成消化不良。Chapter 3 宝宝病好后,不爱吃饭怎么办

作为宝宝的保护神,爸爸妈妈要多了解一些宝宝病后的饮食调养方法,帮助宝宝平稳度过病后饮食恢复期。宝宝病好后,为什么没胃口

宝宝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对营养的需求比成人更大,但病后初愈的宝宝脾胃功能还未恢复完全,对于饮食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差,一不小心就容易病后吃太多而损伤脾胃,从而引起运化功能失调,出现呕吐、腹泻、厌食等症状。加上病了之后,身体如果发热,会导致体内水分的流失,这也会对肠胃的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给宝宝治病的过程中,宝宝可能会服用一些药物。药物会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对宝宝的脾胃有一定伤害,会影响食欲,这些不良反应在停药以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逐渐消失。

由此可见,宝宝生病之后胃口不好是常见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通过科学的调理即可帮助宝宝早日恢复好胃口。妈妈要注意,宝宝病后别忙着进补

宝宝生病过后,很多父母都认为宝宝身体虚弱,需要大量补充营养。除了要宝宝喝牛奶、吃鸡蛋之外,有的父母甚至还会买些保健品,给宝宝的身体来个大补。其实,妈妈只要帮助宝宝尽快恢复正常的饮食就可以了,万万不可病后过度进补。

过度进补不利于宝宝成长,甚至可能导致宝宝更容易生病。

1.成年人常用的药膳处方都不适合宝宝。常见的补品如阿胶、燕窝、鹿茸、红参、党参等有益于气血的补品都不适合宝宝食用。

2.许多父母认为,只要给宝宝吃了营养剂,宝宝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就可以得到最好的补充。事实上,营养素不是独立存在的,健康也并非通过摄入单一的营养就能够得到保证,而且很多保健品和营养剂中添加了不明添加剂,不利于宝宝健康。

3.有些宝宝比同龄宝宝发育状况差,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况。这时候父母更不能给宝宝吃补品,而是应该将运动和饮食结合起来,给宝宝多吃健脾的食物,这样便可改善营养不良的情况。

4.宝宝的各个器官都还很脆弱,一次性摄入大量营养素,会阻碍宝宝脾胃功能正常运行,不利于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宝宝食欲不振、营养失衡,影响宝宝正常生长发育。

5.宝宝病后调理的重点不在补,而在于促进器官功能的运转。可以选择一些可促进消化的食物,如山楂、南瓜、胡萝卜、麦芽等。病后饮食,调理脾胃是关键

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也好,不易生病,脾胃虚的人则特别容易患病。

宝宝脾胃虚弱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食物、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某些疾病(如慢性肺炎等)引起。

脾胃虚弱的宝宝多面色发黄或面部色素沉着不均匀(花斑),头发稀疏,消瘦,指甲脆薄、有白点,脐周经常疼痛、时轻时重。脾胃虚弱偏内寒的宝宝除了有上述症状外,还有大便次数多、量大,食后即拉等表现;脾胃虚弱偏内热的宝宝常食欲不佳、大便干(2~3天大便1次),此类宝宝多因过多食用零食或过量饮用牛奶所致。

在中医看来,脾胃是后天之本,是强壮身体、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因此,宝宝的病后饮食应以保养脾胃为主。家长一定要喂养得当,不能让宝宝过食肉类食品,避免伤食;不要滥用一些清热泻火类药物,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泻火口服液等,以免苦寒伤胃。

脾胃虚弱偏内寒的宝宝要养成吃热食的习惯,不可过多食用酸奶,以免破坏肠道酸碱平衡。可以多吃山药、芋头、南瓜、薏米,少吃油腻生冷的食物。家庭用药可用参苓白术散、婴儿健脾散等中成药。

偏内热的宝宝要少吃干燥、油炸、辛辣的食物,不过量喝牛奶,多吃南瓜、胡萝卜、海带等食物。家庭用药可选小儿化积口服液以达到清热消食的作用,或间断服用肥儿丸,该药有清热、消食、通便的作用。

对于身材消瘦、胃口不好的宝宝,家长可以去中药店买3~5克鸡内金,在粉碎机里打成粉状。取一小勺鸡内金,加半勺红糖放入碗中,冲入少量开水,在饭前半小时给宝宝吃,每日1~2次。

根据体质调养脾胃

宝宝的体质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决定,与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饮食营养、锻炼等因素有关,其中饮食营养是最重要的因素。出生时体质较好的宝宝可因喂养不当而使体质变弱;先天不足的宝宝,只要后天喂养得当,也能使宝宝的体质增强。宝宝的体质分为健康、寒、热、虚、湿五型。因此,父母根据宝宝体质来调养脾胃是很必要的。

健康型体质垃圾食品

这类宝宝身体壮实、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胃纳佳、二便调,饮食调养的原则是:平补阴阳,食谱广泛,营养均衡。

寒型体质

寒型体质宝宝通常面色苍白、不爱活动、胃纳欠佳,吃生冷食物易腹泻,大便溏稀。此类宝宝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温养胃脾,可适当多吃些温性的食物,如羊肉、鸽肉、牛肉、鸡肉、核桃、龙眼等,忌食寒凉的食物,如冰冻饮料,西瓜、冬瓜等。

热型体质

热型体质宝宝通常身体壮实、面赤唇红、畏热喜凉、口渴多饮、烦躁易怒、胃纳佳、大便秘结。此类宝宝易患咽喉炎,外感后易高热。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清热为主,宜多食甘淡寒凉的食物,如苦瓜、冬瓜、萝卜、绿豆、芹菜、鸭肉、梨、西瓜等。

虚型体质

虚型体质宝宝通常面色萎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不爱活动、汗多、胃纳差、大便溏或软,此类宝宝易患贫血和反复呼吸道感染,饮食调养的原则是:气血双补,宜多食羊肉、鸡肉、牛肉、海参、虾蟹、木耳、核桃、龙眼等。忌食苦寒生冷食品,如苦瓜、绿豆等。

湿型体质

此类宝宝嗜食肥甘厚腻之品,身体多肥胖、动作迟缓、大便溏烂。饮食调养原则以健脾祛湿化痰为主,宜多食高粱、薏米、扁豆、海带、白萝卜、鲫鱼、冬瓜、橙子等。忌食甜腻酸涩之品,如石榴、蜂蜜、大枣、糯米、冷冻饮料等。

不同体质要吃不同的食物

无论宝宝体质偏热还是偏寒,都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需要注意的是,健康型体质的宝宝如果吃了太多的热性或寒性的食品,超过了身体的适应能力,也会造成身体不适。因此,父母应了解食物的寒热属性,注意食物合理搭配,保持宝宝饮食属性的平衡。

粮食类

温热性——面粉、高粱、糯米及其制品。

寒凉性——荞麦、小米、大麦、青稞、绿豆及其制品。

平性——大米、籼米、玉米、红薯、赤豆及其制品。

蔬菜类

温热性——刀豆、青菜、黄芽菜、芥菜、香菜、辣椒、白菜、豆芽、南瓜、蒜苗、蒜薹、塌棵菜、大蒜、大葱、生姜、熟藕、熟白萝卜。

寒凉性——芹菜、冬瓜、生白萝卜、苋菜、黄瓜、苦瓜、生藕、莴笋、茄子、丝瓜、茭白、慈姑、紫菜、金针菜(干品)、海带、竹笋、冬笋、茼蒿、马兰头、土豆、绿豆芽、菠菜、油菜、蕹菜。

平性——卷心菜、番茄、豇豆、芋艿、鸡毛菜、花菜、绿花菜(花椰菜)、黑木耳、银耳、山药、草头、松子仁、芝麻、胡萝卜、蘑菇、香菇、蚕豆、花生、毛豆、黄豆、黄豆芽、白扁豆、豌豆。

水果类

温热性——荔枝、龙眼、桃子、大枣、杨梅、核桃、杏子、橘子、樱桃。

寒凉性——香蕉、西瓜、梨、柑子、橙子、柿子、鲜百合、甘蔗、柚子、山楂、芒果、猕猴桃、罗汉果、桑葚、杨桃、香瓜、生菱角、生荸荠。

平性——苹果、葡萄、柠檬、乌梅、枇杷、橄榄、花红、李子、酸梅、海棠、菠萝、石榴、无花果、熟菱角、熟荸荠。

肉类

温热性——羊肉、狗肉、黄鳝、河虾、海虾、雀肉、鹅蛋、猪肝。

寒凉性——鸭肉、兔肉、河蟹、螺蛳肉、田螺肉、马肉、菜蛇、牡蛎肉、鸭蛋、蛤、蚌、黑鱼。

平性——猪肉、鹅肉、鲤鱼、青鱼、鲫鱼、鲢鱼、甲鱼、泥鳅、海蜇、乌贼、鸡血、鸡蛋、鸽蛋、鹌鹑肉、鹌鹑蛋、鳗鱼、鲥鱼、鲈鱼、鳜鱼、黄花鱼、带鱼、鱼翅、鲍鱼、海参、燕窝。

奶制品

温热性——奶酪。

寒凉性——牛奶。

平性——豆奶。生病宝宝的饮食宜忌

宝宝生病时,在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日常饮食的调理,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痊愈后可能产生的各种身体不适。下面就针对宝宝常见的几种病症来详细讲解宝宝病了该怎么吃。

上火

多给宝宝吃一些绿色蔬菜,如白菜、芹菜、小白菜等,可以做成菜粥;多让宝宝吃时令水果,比如夏天可以吃西瓜、草莓等;要常吃全麦面包、玉米粥等粗粮,粗粮有着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宝宝肠蠕动,使大便顺畅;可适当食用一些能辅助去火的食品,山楂、稻芽可以帮助宝宝消化,防止积食;薏苡仁可以清热;淡竹叶可祛心火、利小便,使热尽快便出。

另外要培养宝宝早上起来喝白开水的习惯,这样做可以有效补充体内水分,清理宝宝的肠道,排除身体里的废物,加速消化系统及身体机能的恢复,有效帮助预防上火。

上火的宝宝不能吃辛辣、油腻、高热量的食物。蒜、韭菜、生姜、辣椒、花椒、胡椒、小茴香等都属于辛辣食物;很多肉类热量都比较高,尤其是羊肉、狗肉等,常吃很容易引起宝宝上火。但是,给宝宝吃一些鸭肉和鱼肉是可以的,既能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与矿物元素,又可以达到清热的作用。另外,炸薯条、薯片等油炸类食品热量高,且不易消化,多吃容易积热化火,也要让宝宝尽量少吃。

家长还需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宝宝大量食用,有些热性水果会引发上火,如芒果、大枣、山楂、樱桃、红毛丹、石榴、荔枝、青果、榴莲、水蜜桃等,湿热体质的宝宝不宜食用,以防热上加热。

发烧

发高烧的宝宝,一定要让他多出汗,这是退烧的最好途径,但同时也会导致大量水分消耗。因此,发烧期间的宝宝,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这时可以适当给宝宝喝一些鲜榨果汁,这样做不但能够帮助发烧中的宝宝及时补充体内水分,还能清热、解暑、利尿,帮助宝宝排出体内毒素。建议发烧的宝宝多喝西瓜汁,发烧并伴有咳嗽的宝宝可以喝梨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服用了阿司匹林、退热净、布洛芬等退热药时,短时间内不能吃甜食,因为甜食中的糖分会阻碍这类药物的吸收。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发烧会消耗大量体力,便给宝宝提供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其实这样做更加不利于宝宝疾病的恢复,因为在宝宝发烧期间,消化能力会有所下降,胃口通常也会变差,如果此时强迫宝宝进食,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处于发热期的宝宝饮食应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以下几种食物适合高烧中的宝宝食用:米汤富含碳水化合物,不仅可给宝宝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热量,还可以使牛奶中不易消化牛奶米汤的酪蛋白分子变得容易消化。牛奶米汤的制法也十分简单,只需将米淘洗干净,加入清水煮烂,把米渣滤去,加入牛奶调匀即可。主要成分为植物蛋白,营养效果与牛奶相代乳粉似,但比牛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可根据宝宝的年龄及需要稀释后饮用。主要以植物蛋白和碳水化合物为主,有丰富小米粥的营养和适中的热量,适合病中体弱的宝宝食用。新鲜的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充足的水新鲜果汁分,榨汁后加入一定量的温开水及蜂蜜效果更好。绿豆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最适合因上火而患绿豆汤病的宝宝。制作的时候,只需要将绿豆加水熬烂,再加适量糖或盐即可。

咳嗽

宝宝咳嗽时,应该多吃有清热化痰、健脾、养肺功效的水果,如枇杷、梨、橙、大枣等。但是当宝宝咳嗽非常严重时,橘子、橙、葡萄、李子、芒果等偏酸的水果不宜吃,因为酸会使痰不易咳出。

宝宝咳嗽时的饮食要清淡且营养丰富,易于吸收。如果宝宝胃口不佳,妈妈可以做一些清淡的菜粥,既容易消化又可以促进宝宝胃口,能有效补充宝宝体力,促进疾病痊愈。

口疮

宝宝得了口疮之后,吃东西便会引发疼痛,在此期间宝宝很容易出现厌食的情况。这时父母要想办法给宝宝准备一些刺激小、味道好、容易消化的食品,例如菜粥、牛奶、鸡蛋羹、蔬果泥等。尽量少吃或者不吃酸性食物,例如橘子、橙、葡萄、李子,也不要吃太辣、太咸、太硬、太烫的食物。

两餐之间,应该给宝宝多喝白开水或鲜榨果汁,这样可以补充水分和微量元素,促进伤口痊愈。

腹泻

如果宝宝腹泻了,早上起床后可以喝一点淡盐水,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和因腹泻所流失的无机盐,同时对宝宝的肠道有消毒作用。

因消化不良所产生的腹泻,父母可以让宝宝禁食1~2餐,让肠胃休息一下。宝宝腹泻较重时可以喝口服电解质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若情况没有改善,应及时就医。

轻度腹泻的宝宝,妈妈们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食物来帮助宝宝减轻症状。煮透的苹果有收敛的作用,每天给宝宝吃一个,有助于缓解宝宝拉肚子的情况。煮苹果煮苹果时要隔水煮,或者加些冰糖,这样宝宝比较喜欢吃。当宝宝肚子受凉引起拉肚子时,可以给宝宝熬制些姜茶,熬时先把姜切成碎末,水煮开姜茶后放入姜末,然后放入少量的熟茶。每天给宝宝喝一些能缓解宝宝拉肚子的症状。当宝宝因消化不良引起拉肚子时,可以给宝宝煮些山楂麦芽水喝,效果不错。麦芽要选麦芽水 山楂用炒熟的,山楂用3~5个就可以了,再加上些红糖效果更好。

湿疹

患有湿疹的宝宝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饮食规律、不偏食。绿豆、冬瓜、金银花、菊花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不妨在宝宝患湿疹时多喂一些。

能吃辅食的宝宝患湿疹时,忌给宝宝吃容易过敏的食物,如羊奶、豆浆、竹笋、菠菜、莴苣、鸡肉、牛羊肉、海鲜类等,以免加重病情。

水痘

当宝宝长水痘时,家长要注意下面的食物禁忌:

忌食温热、辛燥的食物,如姜、蒜、葱、韭菜、洋葱、芥菜、蚕豆、荔枝、龙眼、红枣、木瓜、李子、橄榄、山药、黑木耳、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鸭肉、鲤鱼、鳝鱼、鲢鱼,海虾、海鱼、酸菜、醋、过甜过咸的食物也要避免食用。

忌食温热的补品,如人参精、鹿茸精等。

忌食油腻的食物,如动物油、奶油、核桃仁、甜点心、蛋糕.烤鸡、烤鸭、油炸食品等各种油腻碍胃的食物。

自汗、盗汗

自汗是指白天无故出汗的症状,盗汗则是指夜间睡眠时出汗、醒后停止出汗的症状。自汗与盗汗往往并见。汗证本身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亢进造成的,多与宝宝的体质虚弱有关。

如果宝宝属于自汗,那么应少给宝宝吃寒凉生冷的食物,如梨、柿子、荸荠、西瓜、冬瓜、黄瓜等;如果宝宝属于盗汗,则应让宝宝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及芳香调料等。宝宝病后食欲难恢复,中医疗法有诀窍

对于宝宝生病之后的食欲恢复,不仅可以从饮食入手,还可以采用针刺、艾灸、经络按摩等中医疗法。

针刺四缝穴

本法需到正规的中医医院进行。四缝穴就在两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掌侧面,第一指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可用短针点刺,症状比较轻微的可以挤出血液,症状比较严重的,可以挤出黄白色透明黏液。针刺四缝穴对于治疗因积食导致的食欲不佳有较好的效果。

艾灸

本法适用于3岁以上的宝宝。给宝宝艾灸一般用的是悬起温和灸法。将艾卷点着,用左手中指和食指放在被灸的穴位两边,感觉热度的高低,也可以在进行艾灸的穴位与艾炷之间放一片拇指大小的生姜片,这种方法叫作隔姜灸。右手拿着艾卷垂直悬在穴位上,离宝宝的皮肤3~4厘米,直接熏,如果宝宝觉得热,可以以上下左右或者回旋的方式移动艾卷,令宝宝持续地感到温热刺激,每次可以灸2~3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5分钟左右。

艾灸结束之后应及时穿好衣服,灸后忌着凉,还要让宝宝多喝水或温果汁以补充水分。

艾灸宝宝的中脘穴也有利于恢复宝宝的食欲,中脘穴在人体的上腹部,让宝宝平躺在床上,其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一次可艾灸15分钟,一天一次,可连续灸7天。

拔罐

拔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能有效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一般来说,3岁以上的宝宝,只要足够配合,都可以进行拔罐。拔罐时,宝宝应该面朝下,躺在床上。在拔罐前应该用消毒的温湿毛巾擦干净皮肤,给宝宝拔罐的时候,最好用玻璃罐,因为这样可以随时观察宝宝皮肤的变化。给宝宝拔罐的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妈妈应该全程在身边观察,一般进行3~5分钟就可以了。如果宝宝在拔罐时哭闹得厉害,就要立刻把罐取下。

给宝宝拔罐的时候,室内要保持温暖,拔罐不要在风口处进行,以防宝宝受凉。如果前一次拔罐部位的痕迹还没消退,就不能在上面拔罐。如果在把罐起了之后皮肤出现水疱或血疱不要把它弄破。如果宝宝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都不适合拔罐,高热、惊厥的宝宝也不适合拔罐。

若想促进食欲,拔罐的时候可以在宝宝的中脘穴和天枢穴进行,中脘穴在宝宝上腹部,天枢穴在宝宝的肚脐两旁,留罐大约5分钟,隔一天进行一次,也可以在宝宝的背部脾俞穴施行走罐(指罐被吸拔之后,再反复进行推拉或旋转移动,扩大拔罐进行的面积),隔一天进行一次。

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是通过按摩足部的反射区,促进体内器官、内分泌功能正常运行的一种保健疗法。现代医学认为,足部有全身相关组织的反应点,是全身各部分的缩影,因此,想要改善宝宝的食欲,可以按摩足底相对应的脾、胃、大小肠、甲状腺反射区。

给宝宝做足底按摩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平稳、柔和的原则,可以采用按、揉、摩的手法,必要时辅以推﹑刮﹑擦。因为宝宝身体各个部位发育还没完全,所以按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用力太大会让宝宝的骨骼受到伤害。按摩的动作要变化多样,一般用拇指、食指和手掌的大鱼际就能满足宝宝按摩的需要。对于两岁以下的宝宝特别要注意力度。同时要注意时间,一般1岁以内的宝宝按摩用时10分钟左右,1岁以上5岁以下的宝宝大概按摩15分钟,一个疗程5次。Chapter 4 N个秘诀让宝宝爱上吃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