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17:11:17

点击下载

作者:王永平 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试读:

引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的任务日益繁重,坚持和改善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基层党组织植根于基层社会的各行各业,直接感受社会变化,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经济社会的变革、群众诉求的变化,都会不断地对基层党组织提出新课题,使基层党建不断面临新挑战。这就要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及时主动地适应基层社会变化的客观要求,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地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在创新中实现与时俱进。适应因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迅速发展而带来的基层社会多样性、流动性日益增强的现实变化,坚持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以基层党建引领带动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巩固新形势下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基础,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带着这个宏大的课题,我们选取了广州市花都区作为调研对象,试图通过对这个正在成长中的超大城市北部副中心的个案研究,发现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规律性认识。广州市花都区于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市调整为广州市的一个市辖区。花都区地处珠三角通往内陆的交通要道,素有“省城之屏障、南北粤咽喉”的美称,拥有水(花都港)、路(三条国道和六条高速公路)、空(新白云国际机场)、铁(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地铁9号线)立体交通网络,是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花都区由6个中心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组成,总面积96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超过70万人,外来流动人口超过50万人。2016年全区GDP达1168.12亿元。花都区享有“国际空港门户”“汽车制造基地”“中国皮具之都”的美誉。花都区农村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2/3,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近一半,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并存的沿海新型城镇。从某种意义上讲,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社会治理面临的复杂问题,是当代中国中小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的典型缩影,也是大城市贯彻新发展理念过程中亟须关注的普遍问题。

从2015年1月开始,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市党建研究基地与花都区委组织部组成了联合课题组,采取召开座谈会、蹲点“解剖麻雀”、组织宣讲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深入调查。课题组深入街镇,走进企业,与干部党员交流,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与城乡社区干部座谈,与流动人员促膝谈心,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花都区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关注和解决民生难题等问题,充分发挥区、镇街、村居三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组织领导的多元协同治理的新路,涌现出了新华镇“十化三融合”区域化党建、汽车产业园区“党建带发展”的园区党建、炭步镇党组织设置向经济社下沉、国光电器“双促三融合”党建工作模式、大学生村官选用培养工程、外来人员党组织与驻地共建、基层武装部大党委制度等基层党建典型。与此同时,课题组还了解到快速城市化、市场化、利益多元化对花都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诸多难题。

通过调研,课题组先后完成了《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探索》《探索农村党组织向经济社一级下沉研究》《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街道区域化党建新格局研究》《产业园区建设中的园区党建工作研究》等调研报告,这些研究报告先后获得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批示和肯定。在此基础上,我们完成了《花都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查研究》的总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报送全国党建研究会后,被全国党建研究会评为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2016年5月,课题组总结提炼的广州国光电器“双促三融合”党建工作模式,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的充分肯定。7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推介。我们深深感到,编辑出版这项课题调研成果,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的个案分析,使更多人关心、关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很有意义。

广州市花都区的有效实践启示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只有牵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把握基层社会治理有序推进的主动权,才能使中央各项战略部署在基层得到贯彻和落实。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带动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相互融合,需要在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是必须坚持党组织的领导。在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是社会的单元细胞,是人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最基本、最直接的载体,是捕捉和传输社会需求最敏感的触角,也是产生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的“源头”、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茬口”,基层同时又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要通过各级组织包括基层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实现。社会治理不是简单地维护社会秩序,而是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党组织领导下,组织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实现党领导社会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会治理。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才能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人,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把群众团结组织起来,重视组织群众的工作,才能把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力,才能抓住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的本质所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用共同的追求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用完善的功能把人民群众联系起来,用共同的利益把人民群众调动起来。要重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整体功能,重点是提升各类组织的服务功能。只有让人民群众觉得加入组织有用,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能满足自身的诉求,才能使党组织和各类群团组织都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形式。

三是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方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民主和法治。民主和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基层治理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从我国国情出发,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必须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发展民主和法治,基层最重要,基层也最紧迫。依靠民主和法治的方法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已经成为最重要、最有效、最为群众认可的方法。只有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各方共识,关切各方利益,整合和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基层治理的合力。

四是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在我国历史上,长期的自然经济形成了熟人社会,熟人之间的信任程度高。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产品和人口流动频繁,我们进入了陌生人社会。而今天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我们比较确切地知道对方的信息,从而给对方的诚信打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们重新拉回熟人社会。可以说,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手段,为加强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提供了技术支撑。要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破除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在不同层面构建多类型的统一化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提高综合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现实与虚拟相结合,采取大数据技术手段,在交通、医疗、救助、流动人口等社会治理领域中,充分挖掘潜藏在民间(民意调查)和政府部门中的大数据,分析城市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为更加合理地布局城市社会服务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效率和政策有效性等提供便利和依据。

五是必须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基层干部是基层组织的主心骨和带头人,是党在基层的执政骨干,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基层干部生活在群众中,对群众最熟悉、最了解,面对的矛盾和困难也最直接,承受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对基层干部,既要关心、爱护、支持,又要严格教育管理。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树立在基层建功立业的自觉意识,提高基层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提高他们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制定和落实激励关怀基层干部的政策措施。要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培养干部的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的待遇和保障,让基层干部留下来有干头、走出去有通道,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总报告花都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调查研究摘要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地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总抓手。抓住了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着力点,就抓住了制约花都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问题,就抓住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社会管理难题,就抓住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就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说,这是花都区委、区政府便于掌控、大有可为、易见成效的关键一招。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事关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必须把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花都区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中之重,致力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围绕“三力三起来”(激活创新力,使组织运转起来;提高凝聚力,把群众组织起来;强化执行力,让党员切实行动起来),紧紧抓住“人”“事”“财”“规”“网”五个关键环节,聚焦主业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德治、法治、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在十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成效、有所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开拓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新气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这一新局面既不同于以往,又相对稳定,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态势、新理念、新格局,是一种带有趋势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表明中国正全方位走向新常态。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地方党委、政府把握和适应新常态,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中共花都区委坚持在推进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毫不动摇地抓好基层党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基层党建创新的良性互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继续探索符合超大城市北部新城区发展实际的善治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强大优势,激活各类基层组织的创造活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已经成为增强花都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优势的当务之急。

2015年1月,受花都区委组织部的委托,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市党建研究基地成立了以王永平常务副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围绕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了调研。课题组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街镇,边巡回演讲边收集基层实情,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认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事关花都区发展的全局,必须把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进花都区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中之重,致力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建设,围绕“三力三起来”(激活创新力,使组织运转起来;提高凝聚力,把群众组织起来;强化执行力,让党员切实行动起来),紧紧抓住“人”“事”“财”“规”“网”五个关键环节,从十个方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组织建设,以组织建设创新带动和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从而为更好地制定和落实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好地造福于花都人民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一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事关花都发展全局

按照党中央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顶层设计、线路图和时间表,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北部新城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中心工作,积极寻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基层善治之道,已经成为花都区委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谋划全局工作的着力点。抓住了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着力点,就抓住了制约花都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问题,抓住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社会管理难题,抓住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说,这是花都区委、区政府便于掌控、大有可为、易见成效的关键一招。(一)破解发展瓶颈问题的关键之举

改革开放以来,花都区已经从一个农业小县发展成为一个以汽车、皮革皮具、珠宝、空港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广州北部现代化新城区。目前,花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以工业化带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期。花都区坚持“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以重点产业项目、产业集群和公共服务项目带动城镇化建设,中心城区和中心镇有序扩容,城镇空间逐步扩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调研发现,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日趋依赖、创新驱动发展受制于产业结构的明显掣肘、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已经成为花都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瓶颈问题。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推进,还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都遇到了“上面热下面冷、基层积极性不高”的困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让人民群众接受了党委、政府推动发展的真实意图和长远规划,人民群众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理解和支持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部署。推动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发动、解惑释疑、组织动员等基础性工作。因此,只有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群众组织动员起来,使群众自觉地参与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去,才能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找到破解发展瓶颈问题的突破口。(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力量之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一次把“治理”作为执政治国的全新[1]理念写进党的正式文件。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近年来,花都区农业人口加快向中心城区和中心镇转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都逐步提高。重大项目落地、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因素带动花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据统计,花都区目前登记的外来流动务工人员已有53.8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45.2%。外来流动人口已遍布于花都的城区和乡村,在就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非公经济组织领域;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服装、皮革皮具、餐饮、建筑、轻工、商贸等行业以及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城区社会管理服务要求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账多、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压力大,这三重基层管理服务工作任务的叠加,使花都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面临着未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奠基石。(三)保证基层社会依法治理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党治国理[2]政的基本方式,并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做出了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党组织。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把握方向、模范带头、协调各方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基层工作依法开展,基层事务依法办理、基层关系依法理顺、基层问题依法解决。现代治理理论认为,治理现代化目标的要义有四个方面:治理的内涵是全面的,主体是多元的,方式是法治化的,制度是成熟的。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中,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是村民参与治理的主要组织形态;村委会组织法是村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法,完善以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为核心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体系是农村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党组织依法、依规领导和支持其他各类组织和村民,按照法律和章程进行自我管理,是农村基层治理的本质特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解决农村基层治理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花都区推进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逻辑前提。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委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战略部署,推进花都区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既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基础工作,更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四)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紧迫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深刻指[3]出,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既是对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各级党组织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明确要求。抓好党建,前提在“抓”,本质在“好”。抓好党建工作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具体的行动;不是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而是着眼长远的精耕细作;不是被动的消极等待,而是主动的积极作为。能否积极主动地抓好党建工作,是衡量各级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的试金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增强责任、明确要求、改进工作,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实抓好。花都区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聚精会神地大抓基层,把目光投向基层,力量沉到基层,指导下到基层,资源倾斜到基层,毫不犹豫地推进党建工作重心下移,才能真正地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传导到基层,才能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才能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既是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紧迫任务,也是解决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当务之急。二 花都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体[4]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长期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课题组认为,要牢牢把握抓好基层、打牢基础这个根本点,紧紧抓住服务群众和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战略部署,坚持“激活创新力,使组织运转起来;提高凝聚力,把群众组织起来;强化执行力,让党员行动起来”的基本思路,以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和引领城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从而为更好地制定和落实花都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好地造福于花都人民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一)激活创新力,使组织运转起来

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基层党组织永葆先进性的源头活水。要学习借鉴省内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立足于花都已有的有益探索,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完善,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激发各类基层组织的创新活力,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容易出现的“不转、空转、乱转”等问题,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要学习借鉴省内外的先进经验。花都区作为建设全国超大城市的城市组群北部副中心,既面临着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压力,也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问题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既要学习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又要借鉴浙江、江苏、重庆、佛山等地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做法,将这些经验和做法进行消化吸收,为花都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参考。

二要总结提升花都区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形成相互联系的体制机制。要坚持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坚持“德治、法治、自治”,加强和改进城乡基层党建,引领和带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要充分调动各类党组织特别是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依托地域,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要紧紧抓住省委、市委大抓基层、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难得机遇,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为突破口,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的各项部署,引导党员坚持高线、守住底线,把“三严三实”作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落实、落细、落小,切实解决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提高凝聚力,把群众组织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5]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只有把群众团结组织起来,重视组织群众的工作,才能把人民群众凝聚在一起,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用共同的追求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用完善的功能把人民群众联系起来,用共同的利益把人民群众调动起来。党组织要鼓励和引导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群团组织要积极作为、敢于作为,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要用共同的追求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党的基层组织和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进行宣传教育,人人做宣传、时时讲政策,力求准确、及时地把党组织的声音传递给人民群众。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讲清楚,把“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理说透,把中华民族过去的苦难、现在的成就、未来的愿景讲明白,从而让人民群众彻底了解党的政策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这样做会怎么样、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什么。要努力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切中实际的内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以及制度的优越性给人民群众阐释清楚,让人民群众真心接受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要用完善的功能把人民群众联系起来。既要加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也要适应群众的需求不断创新组织的形式。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积极探索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多种实现形式。要重视发挥党组织的整体功能,重点是提升各类组织的服务功能。只有让人民群众觉得加入组织有用,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能满足自身的诉求,才能使党组织和各类群团组织都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形式。

三要用共同的利益把人民群众调动起来。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把群众组织起来,“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6]福利”。思想离开利益就要出丑。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不能及时把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空谈理想信念、空谈党的领导是不可能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的。只有通过全面洞悉人心、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动态、不断调整政策,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才有可能始终保持人民群众组织者的地位。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多说有利于维稳促和之话,多做有助于群众发展之事,多谋有益于民生改善之策,以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工作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三)强化执行力,让党员切实行动起来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习近平同志指出:“有了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制度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要强化制度执行,[7]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出台一个就执行落实好一个”。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严纪律、明规矩,深刻分析部分党员干部工作被动执行、低效执行、形式执行、利益执行等问题,强化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并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要围绕责任抓执行力。要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形成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有职就有责、有责必尽职的格局,努力把工作标准调到最高、精神状态调到最佳、工作劲头调到最大。激励党员干部在岗、在行、在状态,比纪律、比激情、比贡献,想方设法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聚精会神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沉下心抓工作、抓落实,推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围绕作风抓执行力。要注重培养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培养党员干部遇到问题迅速反应,工作雷厉风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大局意识。培养党员干部先治权、先治官、先治己,后治事、后治民、后治人,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执业操守和道德素养。培养党员干部不为非议所动摇,不为困难所吓倒,不为压力所屈服,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克难而上不畏难的精神面貌和脚踏实地、严谨细致、扎实苦干的求实作风。以扎实的作风践行“三严三实”,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威信和形象。

三要围绕廉洁抓执行力。要把廉政教育作为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勤政、廉政相关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推行党员廉洁承诺制度、干部述职述廉,定时公开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让权力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地行使,接受群众监督,在阳光下运行,力促党员干部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发展上、用在执行上级的决定上、用在为人民谋福利上。三 花都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紧紧抓住“人”“事”“财”“规”“网”五个关键环节,既要选树正面典型,又要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健全完善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推动基层协同善治。课题组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立足花都区实践探索,结合中央的最新部署,就花都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如下十个方面的建议(简称“花都区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30条”)。(一)建立倒逼机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方针和一以贯之的管党原则。要及时总结推广实施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有效做法,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建立强有力的倒逼机制,以目标倒逼程序,以责任倒逼落实,以时间倒逼进度,加强检查考核,使党建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走出“有制度不执行、有部署不落实”的历史怪圈。1.以实施书记项目倒逼

各级党组织的书记要坚持“书记抓与抓书记”相结合的要求,切实担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近年来,花都区委组织实施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形成了党委书记管党、治党的倒逼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要及时总结推广实施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的有效做法,建立强有力的倒逼机制:一要强化“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牢记自己的主职是抓党建工作,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更不能种了“自留地”,荒了“责任田”。二要强化“抓党建出效益、抓党建出业绩、抓党建出品牌”的产出意识。要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把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党务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党建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消除“两张皮”的现象。三要强化“抓不好经济会误大事、抓不好党建会出大事”的危机意识。要正确处理党建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防止出现党建工作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通过抓好党建,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以党建专题述职倒逼

党组织书记是加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议在每年召开的区委全会或年度全区组织工作会议上,实行党组织书记向会议报告党建工作,下级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组织书记直接汇报党建工作并接受询问评议制度。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向区直属机关工委、分管单位党组、国资委(企业工委)报告党建工作,并接受询问评议制度。只有建立和实行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实行制度化的逐级倒逼,才能确保形成党建工作责任的贯彻落实。3.以加强检查考核倒逼

采取自查、不定期检查、民主评议、引入第三方评价等方式,重点对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落实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基层基础保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全区通报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干部结合起来,对考核不合格的,区委及区委组织部要对镇(街)党(工)委书记进行书面提醒、诫勉谈话等,以严格的检查考核倒逼党组织书记提升抓党建工作的主业意识。(二)联系服务群众,把服务作为治理的核心

党的一切工作的最终评判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在推动科学发展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党的建设才能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要通过落实镇(街)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完善“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基层制度,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建设成为枢纽型官方社会组织,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规范更多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使服务群众的理念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核心要义。1.落实镇(街)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要贯彻落实省委大抓基层的工作部署,建立健全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驻点领导干部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核心,以直接联系为主要方式,以了解群众、学习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为主要任务,以强化责任为保障,进一步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做到面对面联系;坚持联系群众全覆盖,与每个村(社区)的每户群众(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驻村(社区)各类单位都要联系;坚持联系群众常态化,固定联系人员、时间、地点;坚持联系群众制度化,建立运作、登记、评价机制,保证联系工作规范有序。2.完善“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基层制度

花都区委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经验和做法,借助党代表工作室平台,畅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渠道,充分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发挥党代表的龙头作用,组织全体区领导与“两代表一委员”赴农村社区开展“一到三问”活动,每个月10日晚上必到社区联系点,向群众问需、问计、问作风,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同时,继续整合“两代表一委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功能,支持人大代表收集和反映民意,支持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组团式定期接访、谈心、谈话等方式,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由党代表联络机构牵头,完善党代表提案、提议的交办—转办—承办—反馈机制,党代表工作室要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及时以提案、提议等形式分送各级党代表联络部门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办理,并将落实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要以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为契机,扎实推进党代表任期制,加强党代表培训工作,提高党代表联系群众、参政议政的履职能力。同时,继续组织各级党代表开展“五个一”实践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活动、每半年提交一份提议、每年接受一次履职能力培训、在任期内参加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锻炼活动),创新党代表组团活动模式,鼓励党代表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积极围绕花都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努力树立党代表“党员干部的先行者、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的良好形象,促进党代表联系群众、参政议政的常态化。3.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8]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重要法宝。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一是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具体部署,切实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群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二是要把群团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把党建带群建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三是要统筹基层党群组织工作的资源配置和使用,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党员服务站点的规划建设应该考虑群团组织需要。四是要制定群团组织的推优办法,把群团组织推优作为产生入党积极分子人选的方式之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和群建工作要整体推进、共建互促;各级党组织要支持群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体现群众特点,创造性开展工作;群团组织要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大胆履责、积极作为,依法依章开展活动、维护群众权益,最广泛地吸引和团结群众。(三)坚持分类指导,重点解决基层党建难题

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紧密相连。不同领域的基层党建,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不尽相同。要坚持党政联动、党政融合,分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贯彻各领域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落实党建工作重心下移的各项要求,分阶段、有重点地解决基层党建难题。1.机关党组织要突出服务抓队伍

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必须紧密围绕本部门的中心工作,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要求贯穿始终,发挥党组织的协助和监督作用,确保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具体要求有三:一要抓住教育这个基础。通过建设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组织、规范机关党组织日常工作、抓好机关国家公职人员的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员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二要抓住书记这个关键。加强机关党组织书记的党建理论和党务知识培训,使党组织书记成为讲政治、精业务、会管理、懂党务、通法治的行家里手。完善机关党组织书记与行政领导一肩挑制度,落实党组织成员的一岗双责制度。把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主业意识和能力作为评价考核干部德才的重要指标,并把它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要条件。三要抓住制度这个根本。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原则和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三宽”(宽容、宽厚、宽松)和“三尽”(尽职、尽责、尽言),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促使党员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尊敬、相互配合、团结共事,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2.农村党组织要突出领导提能力

要始终坚持三级联创,以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为契机,探索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依法、依规加强党组织对农村自治组织和经济组织的领导权,成立驻村公共服务站,所在村级组织党组织书记兼任工作站负责人,积极探索村级公共服务的多种有效供给形式。要突出党组织的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实现基层党组织对村(社区)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统一领导。继续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社区)“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增强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整体效能。要落实班子联席会议制度和党群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变化,创新并完善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加大在村民小组(自然村)、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协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等建立党组织的力度,扩大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要把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列入区、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的“书记项目”,健全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工作机制,各镇(街)按照一定比例实行年年排查、年年整顿,确保整顿转化率达90%以上。3.社区党组织要突出网格抓管理

社区党组织要按照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整合党务政务服务资源,实行街道、社区、片区、楼栋四级网格化管理,强化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络基础,实行面向居民群众的组团式服务,提高解决基层群众困难和利益矛盾的能力。同时,完善镇(街)党(工)委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牵头成立镇(街)党建联席会议,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咨询决策机构。完善党组织“大党委制”的核心领导、居委会依法自治、社区服务站(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治理模式。推行驻区单位和生活在社区的专业人才成为社区大党委委员、居委会成员的有效做法,依法依规选举产生专兼职结合的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成员,使更多资源进入社区。以社区党员民情议事厅、民情议事会为工作平台,吸引社区党员、居民群众、辖区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生活在社区的自由职业者群体,围绕公共事务建言献策、提供信息、义务服务,扩大基层群众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的渠道。4.“两新”组织要突出作用抓覆盖“两新”组织要总结“百日攻坚活动”“百日扶元行动”“培强扶弱行动”的有效做法,围绕做好党政机关协同推进的“两项创建工作”、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两个覆盖”、建设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联络员)的“两支队伍”、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的“两个作用”、推动党组织活动和管理信息化的“两个载体”,不断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进机制、工作覆盖方式、培养选聘模式、管理运行机制、党建工作载体。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最高标准,从支持、服务“两新”组织科学发展的大局入手,不断完善党组织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服务和引领功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工作覆盖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融入“两新”组织发展中,与“两新”组织经营发展“同频共振”。要总结和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推动机制、工作覆盖长效机制、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度、党员立足岗位创新争优常态化制度,坚持以科学的制度保障“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实行党政联动、上下结合、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推动方法,完善和推广以建为主、以联覆盖、以挂补充的党组织组建方法,尝试网络组织生活的党建工作方法。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既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方法,又要学习和借鉴现代管理方法,才能逐步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相互协调、务实管用的科学方法体系。(四)选好配强班子,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要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原则,把加强基层干部的战略性培养、选好配强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实施“两新”组织人才培养工程作为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与党建工作重心下移相匹配的基层干部选用、培养和激励制度。1.加强基层干部的战略性培养

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坚持从基层培养选拔机关领导干部,完善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的工作制度,有计划地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实施干部队伍建设“三挂三选三交流”工程。健全区直机关干部挂职锻炼制度,安排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区直机关处、科级干部到街(镇)等基层单位挂职锻炼,推进“70后”“80后”科级干部双向挂职工作。实施博士引进工程和优秀年轻干部“引进来”“走出去”工程,让更多优秀的年轻干部参与花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事业。安排新录用的机关公务员到基层单位工作一年,以锻炼干部、充实基层。2.选好配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

确保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单位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发挥基层党务工作者参与党内政治事务的主渠道作用,重点加强对选拔任用干部的基层历练和基层导向的“双基建设”。配强镇(街)组织委员、组织人事办(科)主任(科长),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的作用。全面落实“羊城村官上大学”教育培训工程计划,多渠道选拔和培养大学生村官,建立能进能出的大学生村官选用制度。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经济待遇,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的经济激励和财政补贴政策。推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务政工干部的职业化、专业化,健全职称评定和聘任的政策。3.实施“两新”组织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高端人才“红领党建”工程。在高端人才聚集地成立高端人才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把高端人才凝聚到党组织周围,使之成为“红领人才”“创业先锋”。重视在高端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激发和调动高端人才的政治热情。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高端人才党员制度,为各类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实施“蓝领党员”培养计划,即把普通职工培养成蓝领,把蓝领人才发展为党员,把“蓝领党员”输送进决策层,进而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既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培养党务工作后备人选,又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和组织保证。(五)发展社会组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与公民的有机结合,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建设,推动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志愿者团体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责任,将各种社会组织纳入社会管理体系之中,并不断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1.改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首先,推进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补贴和奖励,采取多种形式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建立区级社会组织发展孵化基地,为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其次,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移,由区政府有关部门和镇(街)全面梳理自身职能,逐步将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通过市场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以授权、委托等适当方式依法交给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承担。通过项目购买、项目补贴、项目奖励等方式,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最后,区、镇(街)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信息沟通,在制定政策、实施重大决策等过程中,注重广泛听取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花都区可适当安排社会组织代表参与区级党代会、人代会,在区政协增加社会组织方面的政协委员。2.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加快社会组织体制改革,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独立自主、权责明确、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形成有效的分权制衡,即所有者、决策者、执行者(管理者)能够通过法人治理组织机构,建立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制衡机制。二是按照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外部监督,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评估体系,形成组织健全、程序完备、操作规范、运转协调的评估工作机制,并发挥评估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三是形成社会组织的适当竞争,建立社会组织优胜劣汰机制。3.优先发展公益服务组织

公益服务社会组织是指面向社会,为社会公众和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慈善服务,具有社会性、保障性和非营利性特点的社会组织,包括基金会、公益性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公益性社会团体。公益服务社会组织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这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念和目标不谋而合。需要培育发展公益服务组织,尤其是发展以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为宗旨的基金会,以慈善会、义工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团体,以及以社会公益服务机构为重点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伙伴作用。(六)发展协商民主,提高农村民主自治质量

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议花都区选择有条件的行政村作为试点,借鉴增城下围村完善“一事一议、民主协商”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做法,提高农村民主自治质量,并把它作为党组织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点工作。1.发展党组织主导的协商民主

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导的协商民主的优势,引导“两委”负责人按照“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基本思路,注重三个领域的多层协商。一是在村民代表会议的议题设置中坚持多层协商,即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协商、“两委”成员与经济社社长的协商、“两委”成员与群众的协商、村“两委”与镇党委政府的协商。二是在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过程中实现多层协商,即村民代表之间的协商、村民代表与列席代表的协商、村民代表与非村民代表的协商。三是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实现多层协商,即村委会成员与监委会成员的协商、“两委”成员与律师的协商、村干部与群众的协商。为发挥党组织在多层协商中的主导作用,建议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委会负责召集,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共同主持,吸收不是村民代表的党支部委员和党员代表列席会议,赋予党员议事协商权、监督权,但不赋予决策表决权。2.规范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力清单

建议从权责范围和程序设计上规范村民代表会议的权力清单,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村级发展重大事项的一律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保村民代表“议事有内容、议事有结果、结果能执行”。一是明确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内容,列出权力清单。权力清单应涵盖村中大小七个方面的事务或事项,包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村庄建设规划;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修订;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集体经济大额资金的使用,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等;兴建道路、水利、电力、自来水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以及建设承包方案;村集体土地、房屋等集体资产的承包和租赁,宅基地的安排和使用,征收土地各项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压缩权力在制度的笼子外运行的机会和空间。二是明晰议事决策程序,实行议题公示、执行公示、结果公示。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事项须经到会代表的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表决可采取举手或投票方式,表决结果应当场宣布。同时,规定凡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议、决定,包括村“两委”在内的所有人都必须执行。还规定村民代表会议需由专人记录,对形成的决议和决定,需经村民代表签名及按手印确认,并及时做好会议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3.完善村民参与决策监督制度

为防止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个人意志代替村“两委”的集体意志,防止村“两委”的简单少数意志代替村民代表的大多数意志,防止人民群众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既要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参加人员组成、议题征集公示、商议决策重大事项等方式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又要通过规定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并始终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进行,强化村党支部对村民代表会议的主导地位,实行由党组织行使领导权、村民代表会议行使民主决策权、村委会行使执行权、村委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权、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委会共同行使管理权的“五权联动”机制。要通过各种方式保障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真正还权于民:一是规定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不是村民代表的党支部成员列席村民代表会议,对决策议事进行现场监督。同时,设立旁听制度,允许村民到会旁听,这就确保了会议参会人员的广泛性,以及村民代表会议的代表性。二是规定村“两委”要将村民代表会议议题及相关方案细则提前公示。公示期间,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要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主动深入群众,广泛征集广大村民和党员同志对议题的意见和建议,零距离听取村民的呼声,做到全民知情、全民参与、全民监督。三是充分运用微信平台、村广播站或村务公开栏等方式,对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决策的议题、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和公示,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或另做决定,凡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策、决定,村“两委”和全体村民必须执行,并由村“两委”负责组织落实。(七)加强廉政建设,推进城乡基层依法治理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基本要求。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建议在全区开展依法治村(居)活动,提高村干部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治理村务的能力,引导村(居)民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1.加强对农村集体“钱包”的监管

加强对农村集体“钱包”的监管,要完善全区统一的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平台。交易平台工作要在纪检监察部门的协调、监督下,由农业部门全面负责监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安排专项经费,保障监管平台的开发建设和正常运行;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组织本区域内监管平台网络建设和互联互通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三资”登记管理、定期清查、审计通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建立农村“三资”一体化管理体系,健全“区级监控、镇级监管、村级公开”的网络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农村“三资”管理的实时化、全面化和全程化,为保障农民合法财产权利、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依法治理奠定坚实基础。2.推进法律服务下沉到基层

首先,要总结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深入推进“法律进乡村”“法律进社区”工作,重点向村(居)民宣传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依托基层司法所、法律专业服务人员、高校法学专业学生,结合普法教育工作安排,结合基层依法治理实践和生产生活需要,推出一批贴近群众、普及型、普惠型的宣传产品,推动普法工作进村(居)入户。其次,开展司法进村服务,以深化律师服务村(居)工作的层次为核心,拓宽法律服务领域。安排律师在做好常规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思维参与村(居)治理工作,积极引导村干部强化依法治村意识,帮助村干部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村(居)重大决策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并提出法律审查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积极引导村民借助法律手段调解各种经济关系和民事关系,为其解疑释惑并提供跟踪服务和法律援助;积极参与涉法信访案件的处理及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预防敏感性和群体性案件发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