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雍咏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12:50:47

点击下载

作者:茅家琦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南雍咏史

南雍咏史试读:

总 序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又是国务院首批公 布的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将近2500 年的建城史, 约450 年的建都史,号称“六朝古都”“十朝故都”。南京的 地方文献是中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 究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民风民俗的重要资料。按 照南京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要求,配合经 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做好历史文献 整理出版工作,不仅有利于传承、弘扬南京历史文化,提升 南京品位,扩大南京知名度,也有利于当前的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

长期以来,南京地方文献还没有系统地整理出版过,大 量的南京珍贵文献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和民间。许多 珍贵的南京文献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有的随着岁月的流 逝而湮没无闻。广大读者想要查找阅读这些散见的地方文 献,费时费力,十分不便。为开发和利用好这一祖先留给我 们的文化瑰宝,充分发挥其资治、存史、教化、育人功能,南 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组织了一批专家和相关人员, 致力于搜集整理出版南京历史上稀有的、珍贵的经典文献,并把《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精心打造成古都南京的文化品牌 和特色名片。为此,我们在内容定位上是全方位、多视角地 展示南京文化的深层内涵和丰富魅力;在读者定位上是广 大知识分子、各级党政干部以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 人;在价值定位上,丛书兼顾学术研究、知识普及这两者的 价值。这套丛书的版本力求是国内最早最好的版本,点校 者力求是南京地方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在装帧设计印刷 上也力求高质量。

总之,我们力图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扩大稀见文献的 流传范围,让更多的读者能够阅读到这些文献;增加稀见文 献的存世数量,保存稀见文献;提升稀见文献的地位,突显 稀见文献所具有的正史史料所没有的价值。《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编委会

前 言

回忆读书时,对一些历史问题的观点,往往以“诗”的形 式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居然积累了三百多首。诗以论史, 聊抒思想,既非洪钟之轰鸣,亦无寒蛩之唧唧,更无水秀与 山明。特编印成册,以赠友好,敬请指正。二“诗言志”,这是传统的观点,“志”就是“思想”。在心为 志,发言成诗。很显然,诗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触景生情,抒情写景;二是读史沉思,写诗讲史。也就是说, 一是抒发对现状的情感,二是抒发对历史的观点。三

历史上的著名诗人往往写了不少咏史诗篇。李白的《蜀 道难》就是一篇杰出的咏史诗。杜甫高度评价诸葛亮,写了 好几首关于评价“三国”历史和诸葛亮的诗作。 除李、杜以外,不少唐朝著名诗人也写了许多咏史诗。 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一篇著名的咏史诗。除了白居易的 《长恨歌》以外,再举几个例子如下:(一)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二)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四)没蕃故人

张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刘禹锡也写了不少咏史诗。他写了一组古都金陵的史 诗来总结历史教训。其中有: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到了宋代,史诗有了发展,更多的诗人,写下了不朽的 咏史诗。金元朝时期著名学者耶律楚材写下了《怀古一百 韵寄张敏之》。刘晓教授在《耶律楚材评传》一书中写道:“耶 律楚材写给张本的这首长诗,共分两部分,其中,前一部分 历述了中国自三皇五帝开始到耶律楚材所处时代为止几千 年的历史发展长河,并将自己的褒贬之意寓于字里行间。

他曾向粘合重山谈到过自己写这些诗的目的为‘非徒作己, 使世人知成败之可鉴,出世之人识兴废之不常也’。”(南京 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328 页)

诗者,文章之蕴。史诗比史学论文要更加凝练,更加含 蓄。区区几十个字,不需长篇阔论,就可以刻画一件国家民 族的大事,评论一位伟大历史人物一生的功过是非,因此, 这种文体得到学者的重视和欢迎,历久弥新。清代赵翼就 是一位杰出的史诗专家。

赵翼的咏史诗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调“思力”——思想 水平。他有一句名言:“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赵翼写作的史诗,对历史人物的活动予以深入的观照。知人论世,知人 写诗,这就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本质。 赵兴勤教授在《常州清代文化研究丛书·赵翼评传》中 写道:“诗歌立意上的翻新,乃充分体现瓯北‘思力’之所在, 这也是他力图突破前人格范的重要举措。唐玄宗天宝末年 的‘安史之乱’,后人往往认为是因为李隆基宠溺杨玉环而 酿成。……白居易在《胡旋女》诗中称:‘禄山胡旋迷君眼’, ‘贵妃胡旋惑君心’,将杨贵妃与安禄山同视作惑乱朝纲的 罪魁。刘禹锡在《马嵬行》中说:‘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 则以‘妖姬’直斥杨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第 308~309 页)

赵翼的观点如何?《赵翼评传》写道:“他(赵翼)在《古来咏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戏作二绝》 (之二)中写道:‘鼙鼓渔阳为翠蛾,美人若在肯休戈?马嵬 一死追兵缓,妾为君王拒贼多。’这里,诗人笔触并未停留在 前人为杨妃鸣屈的层面,而是向更深的层次跌进,揭示出杨 妃之死在安定当时社会局势中的重要作用。……纵览历史 典籍,像这样公然为‘妖姬’评功摆好者极少。而瓯北摆脱 了传统思想的束缚,调整观察问题的视角,从当时特有的客 观形势来评价杨妃之死的价值,得出新人闻见的结论。”(出 处同上)

赵翼将史诗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杰出贡献主要 在于:史家必须提高史学研究的思辨水平——亦即赵翼所说的“思力”。四

史学论文与咏史诗有共同点,即两者都体现作者史学 研究的成果,都是作者研究历史、对自己观点的表述;不同 的地方则在于不同的表述方式—一种是采取学术论文的 方式,另一种则是采取古体诗的方式。史学论文必须摆事 实、讲道理,说理透彻,根据充分。咏史诗则重视史料给作 者造成的形象的高度概括,形象鲜明,印象深刻。由此可见, 这两种史书体裁是由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史学论文采 取的是逻辑思维;咏史诗采取的则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的结合。这两者的关键都在于作者深入研究历史,从而形 成自己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论观点和形象。这也就是赵 翼反复强调的提高作者的“思力”的精神所在。

下面就收录在这部小册子中的若干首诗为例,说明我 对若干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思考。

对诸葛亮的历史评价,杜甫、刘禹锡、杜牧等学者都 有许多优秀诗作流传给后代,歌颂了诸葛亮一生的功勋事 业。我个人研究各大家的著作以后,也写了一首《诸葛亮》, 内容如下:

三分欺弱小,五伐表忠心。

巴蜀已疲惫,江东无好音。

内修遭忽视,外变亦难寻。

宇宙垂名大,诗人泪满襟。

又如对孙中山的研究,学者的著作很多。但我发现还 有一大缺憾,即对孙中山晚年的思想研究还不够。因此我 写了《晚年孙中山》,内容如下;

会议年初志气牛,先生岁底出新谋。

天津公布小纲领,神户宣传大亚洲。

放弃南方思一统,单骑北上显真求。

和平奋斗救中国,叮嘱喃喃语不休。

我还写了一首关于讨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问题的 诗。当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这个命题,引起一场争论。 严复以“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来批判张之洞 的理论,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赞同,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定论。 我发觉严复的观点也还值得再研究。晚清十年的历史 不能证明严复的观点是正确的,因此写了一首诗表明我的 观点,内容如下:

总督奏陈西用彰,十年天下换新妆。

东瀛成立同盟会, 南粤发来起义枪。

武汉炮声惊世界,沪滨和议变中央。

绅商兵教齐心力,国体最终效外洋。

我还要汇报我对近百年的中国历史的总结性的观点。 我写了两首五绝:(一)

皇上坐巍峨,臣工跪折磨。

丧权又辱国,犹唱万年和。(二)

借箸思人杰,摧锋只病梅。

腐儒空感慨,振聩两声雷。

这两首诗的主旨是说明在专制主义的统治下,摧毁了 人才——人变成了“病梅”、“腐儒”,这是中国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长期落后的深层次的原因。龚自珍首先提出了这 个问题;稍后,魏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师夷”。 “病梅”和“师夷”,这是两声惊雷,准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 弊端以及走向富强的道路,在中国思想界起了积极的启蒙 作用。百余年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改革、革命,追求繁荣、 富强的各种努力,都是这两条思想——“解放思想,培养人 才”和“学习了外国的先进经验”的结果。五

收录在这本小册子中的310 首咏史诗,就其内容看, 包括传统文化思想、民族关系、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近代思 想启蒙以及学校教育等诸多方面;中心的观点则是围绕思 想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史学理论和方法,抒发个人的观点, 其中具有总结性的是:《思想合力构铸历史》四首和《读史小 结》四首。

四首《思想合力构铸历史》的内容如下:(一)

农战经年统九州,李朱风貌不相侔。

君臣常守富和贵,上下深知水与舟。

道盗生僧文字狱,勋功故旧死人囚。

多元思想多元果,传统辞章欠至周。 (二)

西陲立国众人歧,变法商鞅十载奇。

发展军情大将翦,创新政治丞相斯。

赵高独断害贤士,二世登台竟白痴 。

解读兴亡述往事,君臣思想不能离。(三)

究古深沉泠又泠,书生争论学常青。

帝王专制周期律,民主自由富国经。

多域逡巡有变故,几家改革不留停。

全球历史人开辟,思想多元构类型。(四)

雪泥鸿爪难消磨,八七光阴一瞬过。

东亚乱生武士道,西欧祸起墨希魔。

蒙巴方案二分国,高乐集权五共和。

回顾全球洲六大,不才观点证明多。

四首《读史小结》内容如下:(一)实证

搜罗伤肚肠,史料太洋洋。

板凳十年冷,青春黑档房。(二)思辨

学者重三思,读书贵有疑。

过关又斩将,假说变新知。(三)进化认识论

大道太精微,读书识几希。

弘扬进化论,求是又知非。(四)历史研究悖论多

历史研究悖论多,百年岁月尽蹉跎。

全凭心血求真道,兴趣老来识舛讹。六

最后,我还要借此机会,向读者汇报一下我个人对“咏 史诗”的一点不成熟的心路历程。

早在1965 年,匡亚明校长提出“打通文史哲”的思想, 我一直在考虑学习历史与学习哲学和文学的关系问题。 近年来,这种观点又得到杰出校友生长龙和黄卫星两位先 生的大力支持。《南雍咏史》就是“史文哲”三打通的一次尝 试。它的特点是:从研究对象说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 研究方法说,采取哲学的人生论、认识论和价值论方面的思 辨精神;从成果的表现形式看,则是古体诗而不是论文。 在这项尝试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个人学力很不足 (包括在哲学、文学,也包括个人主修的史学在内),至诚地 希望各位先进、各位读者多加指正!2017 年2 月20 日于南京大学,时年九十整一学点咏史诗①三杰大风歌②

庄老火花多,黑康细琢磨。

马迁钻古籍,三杰大风歌。

注:①研究历史需要学点文学和哲学。“三杰大风歌”一句,用汉高祖依靠萧何、张良、韩信三杰取得天下的典故,来说明文学和哲学对于研究历史的重要意义。

②“庄老”“黑康”指庄子、老子、黑格尔和康德。诗以咏史

铁马颂英烈,江郎赋小别。

老来爱九思,诗史两联结①。

注:①历来律绝诗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铁马干 戈,歌功颂德;另一类是良辰美景,离情别绪。将诗与史 结合起来的史诗,在中外史书中是存在的,有些诗篇还 有很高的水平,但是,并不太多。拜师学诗

七十年前一暑天,堂前深柳学诗篇。

古心古貌皆规劝,白发白须亦教鞭。

绛帐情深多训我,绿杨春去尽思仙。

今朝小子恨才浅,回忆师恩只愧然。价值论(一)

理性弘扬科学兴, 物资丰富病魔增。

全球人士忙环保,价值永恒又上升。价值论(二)

社会滞停历史长,中华文化重纲常。①

千年名学凋零尽,价值功能再上场。

注:①人生哲学与思辨哲学不能分开。中国传统只重视人生论,忽视认识论,是一大缺陷。价值论(三)

理性人仁一个家,还需价值来参加。①

近期终极两方面,考虑周全耀彩霞。

注:①“近期”利益应该服从“终极”利益,或者说“近期”利益必须与“终极”利益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思想合力构铸历史(一)①

农战经年统九州,李朱风貌不相侔。②

君臣常守富和贵,上下深知水与舟。③

道盗生僧文字狱,勋功故旧死人囚。

多元思想多元果,传统辞章欠至周。

注:①指李世民和朱元璋两个人的思想和历史事业都不一样。

②指李世民的思想和事业。

③指朱元璋的思想和事业。思想合力构铸历史(二)①

西陲立国众人歧,变法商鞅十载奇。②

发展军情大将翦,创新政治丞相斯。③

赵高独断害贤士,二世登台竟白痴。

解读兴亡述往事,君臣思想不能离。

注:①商鞅变法,秦国强大。

②秦将王翦建立军功;丞相李斯在政治上有功绩。

③二世白痴,登台后,赵高专政,杀害贤臣。思想合力构铸历史(三)

究古深沉泠又泠,书生争论学常青。

帝王专制周期律,民主自由富国经。

多域逡巡有变故,几家改革不留停。

全球历史人开辟,思想多元构类型。思想合力构铸历史(四)

雪泥鸿爪难消磨,八七光阴一瞬过。

东亚乱生武士道,西欧祸起墨希魔。①

蒙巴方案二分国,高乐集权五共和。

回顾全球洲六大,不才观点证明多。

注:①蒙巴顿方案导致印巴分治。戴高乐主张加强行政权力,导致全民公投通过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并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二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人仁与理性①

入井仓皇际, 牵牛觳觫辰。②

弘扬内外籒, 进化求真知。

注:①这两句照录朱熹《仁术》原句,指孟子解读“仁政”的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突然见到小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人都会有一种惊惧同情之心;另一个例子是齐宣王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牛经过,王见牛因恐惧而发抖,心中不忍,下令以羊代替。

②后两句指弘扬理性精神。“进化”指“进化认识论”。天之大德曰生①

牧民首在德,大德生为先。②

生有养安教,圣人教后贤。

注:①《盘庚》云:“施实德于民。”《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

②《孟子》云:安民、养民、教民为三项“仁政”措施。不忍之心①

不忍心怀不可忘,孟轲忠告齐宣王。

老人老与幼人幼,天下太平日月长。

注:①见《孟子·梁惠王下》。知止足①

圣人知止足,身外视荣辱。

小国寡民居,无私又少欲。

注:①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中国传统文化中弘扬人文精神的,不仅有儒家学派,而且有其他学派。这首诗说的是老子,下面还要述及荀子和墨子。和大怨①②

号能不嗄和之至,执左契而拒责人。

大怨转圜天下治,老聃哲学真精神。

注:①老子曰:“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②老子曰:“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我无欲而民自朴①

我无欲而民自朴,圣人慈俭不为先。②

休言道德是空想,化起功能千百年。

注:①老子曰:“我无欲而民自朴。”又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南雍咏史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②“化起”指“化性起伪”。荀子曰:“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荀子·性恶》)千百年来,不少历史人物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说明人是能够“化性而起伪”的。《大学》①

国治靠心正,修身要致知。

先贤一席话,万世应为师。

注:①《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孔子

哲学人生仁与恕,求知为政吾从周。①

两条评定老夫子,加冕何须闹不休。

注:①这首诗提出评定孔夫子思想的两条观点:在人生观方面提倡高度的人文精神;在政治思想方面,则提出“吾从周”(《论语·八佾》)—倒退。墨子(一)①②

兼爱交相利两门,背周用夏显灵魂。

待人如己无差等,不信儒家亲与尊。

注:①墨子思想精华的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

②《淮南子·要略》云:“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二)①

义难听止步朝堂,道不行坚决拒赏。②

穷达无关爱大众,破衣草履往来忙。

注:①墨子说:“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墨子·贵义》)这是很高的道德要求,比儒家学说更高一层。②儒家提倡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性善与性恶

性恶荀卿倡起伪,孟轲主善说几希。①

原来水火两家敌,教化功夫又互依。

注:①荀子提倡性恶,但又提倡“化性起伪”,通过教化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孟子提倡性善,但又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也主张通过教化,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在通过教化提高人的道德素质问题上,两位学者具有共同的认识。战争征讨罪人国①

战争征讨罪人国,不虏二毛不杀伤。②

不鼓不成列古训,蠢猪未必太荒唐。

注:①《礼记》云:战争是征讨“罪人之国”。即使入“罪人之国”,也还要“不重伤,不擒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②指宋襄公的故事。孙子兵法(一)①

不义战争闹不休,军情理论出新猷。②

中华酷爱和平国,底事兵书誉四洲。

注:① 《孟子·尽心下》云:“春秋无义战。”频繁的征伐——不义之战,导致兵学研究的繁荣,《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吴起兵法》等一类著名兵书先后问世。

②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兵学的繁荣,说明什么?这首诗提出问题并没有回答问题,不过,作者的倾向性是十分明确的。孙子兵法(二)①

止戈为武莫踌躇,禁暴消灾百姓舒。

兵法和平真道理,将军侵略不知书。

注:①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汉书·武五子传》:“是以仓颉作书,止、戈为武。圣人以武禁暴整乱,止息干戈,非以为残而兴纵之也。”熙熙攘攘皆为利①

熙熙攘攘皆为利,发聩振聋太史公。

贪欲根源在兽性,弘扬人道启蒙蒙。

注:①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概括,不应视为对“熙熙攘攘”现象的辩护。帝王思想(一)

瀛秦刘项状元郎,一样肮脏拜帝王。

承运奉天狼虎窟,题名金榜是非场。

荒坟化作斜阳路,宫殿变成野草墙。

历代都行旧政制,长长短短总丧亡。帝王思想(二)

皇帝幽灵笼四方,农民同样拜君王。

贪官反罢存专制,杨氏灭亡兴李唐。

提出维新改革案,也成邪说异端防。①

重提历史循环事,思想启蒙第一场。

注:①这一联说明,在历史上,反贪污也好,农民战争也好,其结果仍然都保存了帝王专制制度,帝王思想仍然主宰着中国政治。帝王思想(三)

金銮宝殿脑生根,承运奉天缠住魂。①

辛亥一枪制度变,乙丁两展帝王幡。②

共和几位终身制,民选三连众口喧。

何日再来南海客,紧箍有咒套猢孙。

注:①指丁巳年张勋复辟和乙卯年袁世凯称帝。

②“三连”指蒋介石三次连任“总统”。神权政治①

神权政治起盘庚,历史千年最特征。

承运奉天只一帝,三江四海尽群氓。

黄巾当立杀污吏,太子下凡夺帽缨。②

局势迷茫需望气,碟仙指示藏和行。

注:①自古以来,皇权主义主宰着中国政治,同时神权也主宰着中国政治。自盘庚以来,这种传统就已经形成。

②“望气”和请教“蝶仙”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民间流行的两种预测吉凶的方法,是神权主义思想在社会上的表现。心成说(一)①

罢黜百家名学凋,大梁又起德知潮。②

阳明发展心成说,认识见闻路太遥。

注:①名学是研究认识论的一个学派。大梁指北宋学者张载。张载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

②“心成说”是指王阳明思想中的认识论。“见闻”指客观存在。心成说(二)

心成学说要争鸣,压制舆情实自盲。①

相对错当绝对看,大师遗憾在终生。

注:①“相对”,指相对真理;“绝对”,指绝对真理。心成说(三)

心成学说要商量,救弊补偏雪上霜。①

深入研究认识论,读书思考学西洋。

注:①意指西洋哲学中的认识论,较中国哲学发达。祸福根源在五行①

祸福根源在五行,消灾去害拜神灵。

追求真道除迷雾,理性弘扬马不停。

注:①自先秦以来,中国思想界在人生论方面,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流;在认识论方面,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流。人们为了消灾避祸,向神灵以及祖宗亡灵求助,崇拜祖宗以及其他神灵,以求他们降幅人间,避灾免祸。太伯仲雍奔吴①

后期商代岐山边,何有中原文化传。②

接触新知变旧俗,应从寿季问前贤。

注:①有一种盛行的说法:太伯、仲雍奔吴,给江南地区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我则认为,太伯、仲雍奔吴在殷商晚年,殷商晚年的西陲地区何来中原先进文化?

②寿季指吴寿梦和季札。在他们统治时期,都访问中原,了解并吸取了齐鲁文化。巫风在江苏(一)

战和吴楚闹难休,巫雨傩风继后头。①

赛会迎神夫子庙,象天法地有苏州。

注:①吴王邀请伍子胥设计建筑苏州城,伍子胥根据巫文化精神,“象天法地”(《吴越春秋》卷二),以造苏州水陆城。巫风在江苏(二)

疾病毛娃丢了魂,不需用药不需烦。

神符一道拈神水,鬼怪匆匆退出门。巫风在江苏(三)

辛劳岁月一年残,大小全家祭灶官。

骑马上天言好事,蜜糖下界保平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一)

文化赞巍峩,忠臣义士多。

富强无国策,近代唱丧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二)

经籍任徘徊,荆公变法来。①

高呼三不畏,不敌一声雷。

注:①王安石高呼“三不畏”,进行“变法”。论“思想解放”①

大学三条启后朦,古今思想力无穷。②

二分《论语》治天下,一部《法经》强穆公。

历代严查文字异,黉门又见教科同。

向前发展成常态,澎湃新潮事业隆。

注:① 《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三条”即指明德、新民和至善。

② 指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和商鞅以《法经》在秦国进行变法。三民族关系文景之治

未必长城阻大雕,何须马踏称天骄。

外和内治唯文景,兴国惠民学舜尧。

注:①这首诗,赞扬对周边少数民族,排除“武力征伐”政策,采取“内治外和”的政策,从而取得“文景之治”的结果。汉武帝(一)①

保境安民防外强,匈奴马踏却荒唐。

鼙声四面熬年月,野哭千家伤肚肠。

注:①指在打击匈奴、立有“功劳”的西汉将领霍去病墓前立有一座石雕——马踏匈奴,以颂扬他的战功。汉武帝(二)①

贾谊过秦仁义空,汉书武赞不言功。

江山代代名家出,自有天平藏五中。

注:①贾谊在《过秦论》中批评秦始皇不讲仁义,赵翼著《廿二史札记》卷二有《汉书武帝纪赞不言武功》 一篇,这两篇都批判秦皇、汉武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迷信武力、不讲仁义的错误。汉武帝(三)①

征伐四夷三十年,民多穷困受熬煎。②

上书徐乐言推数,秦世土崩在眼前。

注:①《汉书·五行志》载:汉武帝“征伐四夷,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

②徐乐上书武帝称:当时汉朝已面临“土崩”的局势。汉武帝(四)①

批评威国桑弘羊,禁暴力农增食粮。②

易辙改弦哀痛诏,有秦之失无秦亡。

注:①桑弘羊上书汉武帝,建议在故轮台以东“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汉书·西域传》)。汉武帝不同意,又下《轮台哀痛诏》,提出“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的政策主张。

②语见《资治通鉴》卷二二《汉纪十四·武帝后元二年》:“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班超①

终老将军思玉关,凿空路上血凝寒。②

民胞物与西铭语,青史应当另眼看。

注:①东汉明帝、章帝时,名将班超奉命出征西域,在西域生活了30年,晚年思念故乡,上疏要求回去,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②北宋张载《西铭》中有一句名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各族各区民自主①

炎黄内斗又蚩尤,统一历经夏到周。②

各族各区民自主,不须牢记世间仇 。

注:①从历史传统看,中国古代经过长期混战才走上统一。

②各族各区之间,应该遵循民主和平的原则,处理彼此之间的纠纷。普天之下皆王土①

普天之下皆王土,六合居中有共主。②

爱贵完全忌在偏,何须勒石饥餐虏。

注: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如何对待民族关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必须以人文精神为准则来处理。如果在历史上从来就是两个对立的国家,应该以相互尊重的态度、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相互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如果在历史上从来就同属一个国家,更应该以相互尊重的态度、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相互之间的分歧和冲突。武力征伐的方式必须绝对禁止。古云:普天之下皆王土。根据这一句话,皇帝也应该以一个统一的国家元首——共主的身份,对待各民族——各族各区民自主。

②从传世的琅琊石刻的铭文看,秦始皇自居为六合之内的共主。铭文云“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代表了“天下国家”的观点。既然是“六合之内”的“共主”,那么,就应该“爱贵完全忌在偏”,不应该出现“渴饮”、“饥餐”(岳飞《满江红》)一类的思想。

在这个问题上,我要介绍一下曾长期在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的陈恭禄教授在《中国通史》中的一段话。他写道:“中国民族通常称为合汉、满、蒙、藏、回族而成。回除新疆缠回而外,仅为信奉回教之人民,实难称为一族。满、蒙、藏人乃指为居于某地之人而不能视为种族不同之民族也。……外人谓我国为纯一民族,诚为事实。此指大体及整个民族而论,其头颅之比例、皮肤之颜色,以及发毛之黑直皆相类也。”(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年版,第20页)

我还要介绍南京大学柳诒徵教授的一段论述。他从中国历史上“文化同化”现象,论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文化国家。他在《中国文化史》一书中写道:“盖华夏之文化,冠绝东方,且夙具吸收异族灌输文化之力。如春秋、战国时,所谓蛮夷戎狄之地,后皆化于华夏,武力虽或不逮,而文教足使心折,是固吾国历史特著之现象也。惟汉以前,政治主权完全在夏族,而他族则以被治者而同化。汉以后政治主权不全在夏族,而他族则以征服夏族者而同化。盖夏族自太古至汉,经历若千年,已呈老大之象,而他族以骁雄劲悍之种性,渐被吾之文教,转有新兴之势。新陈代谢,相磨相镞而成两晋、南北朝之局。其变化迁嬗之迹,固可按史册而推知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401页) 这一段论述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以上两位老师的论述,我个人认为,是有说服力的。各族各区人民,一律平等。“勒石”指东汉窦宪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事。“饥餐虏”引自岳飞《满江红》词。汉胡平等无差异

盘古开天又劈地,汉胡平等无差异。

民胞物与赞先贤,一视同仁求利义。建州有籍越千年

黄帝子孙各地传,建州有籍越千年。①

共和五族开新国,驱往何方问逸仙。

注:①清代内阁档案中有皇太极谕文一道,内云:“我祖宗以来,与大明看边,忠顺有年。……先汗忠于大明,心若金石。”雍正皇帝《大义觉迷录》云:“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以上见萧一山《清代通史》 卷上(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32页及928页)南北议和①

立宪是非争议频,会谈南北为黎民。②

共和五族消歧视,紫禁特区慰爱新。

注:①南北议和,达成协议,避免了一场大恶战。这是南北双方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采取正确政策的结果。

②南北双方认定“五族平等”,南方宣布优待皇室,保护满族官员私产。北方宣布退位,消除了民族之间的歧视。紫禁城内实际上形成一个优待爱新觉罗皇族的政治特区。五族共和①

炎黄后代斗争长,胡汉儿郎隋与唐。②

阴霾停灵千百载,共和五族耀东方。

注:①指隋唐两代中国皇帝都有多民族的血统。

②指宋以后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四古代人物与事件屈原

佞臣用事楚王糟,屈子忧民日夜劳。①

众女妒贤已痛恨,两遭流放更煎熬。②

仰头愤慨既天问,俯首忧思又辨骚。③

人格尊严难独善,汨罗江水润春桃。

注:①《离骚》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啄谓余以善淫。”“众女”指小人、佞臣。

②指屈原作《天问》 《离骚》。南朝梁刘勰论 《楚辞》以“辨骚”标目。

③作者认为,从人格尊严的角度考虑,“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一说,值得进一步商榷。“春桃”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秦皇(一)

百万生灵造政绩,三千童子拜神仙。①②

骊山四顾阿房炬,剩有咸鱼伴尔眠。

注:①“骊山”一句,采自张养浩《骊山怀古》:“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②“咸鱼伴尔眠”,指秦始皇出巡过程中逝世,遗体运往咸阳时,为避免臭气外溢引起人民觉察,在遗体边放有臭咸鱼一事。秦皇(二)①

秦皇鲜血染龙袍,百万生灵付一刀。

侈说民心思一统,哭声远比笑声高。

注:①秦在消灭六国过程中,导致上百万人员的死亡。秦二世(一)

六国败亡十五年,大秦二世倏成烟。

刑徒岁岁饥寒亟,戍卒年年怒火燃。①

博浪一椎君智弱,渔阳三鼓众心坚。②

万间宫殿都灰烬,人兽几希贪欲缠。

注:①“博浪”指张良刺杀秦皇一事;“渔阳”指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②“人兽”指孟子名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秦之亡,根本原因在于贪欲极度膨胀。秦二世(二)

鹿马教谆谆,后生不像人。

今天继大位,明日射忠臣。

深谋成诽谤,良言变犬狺。①

贾公真见识,直接孟和荀。

注:①贾公指贾谊。这首诗是根据贾谊《保傅》中的观点写成。贾谊关于教育恶劣是导致二世残暴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孟子性善和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萧何(一)①

子婴系组亡,相国太匆忙。②

收缴秦时律,忘怀博士藏。

育才无五典,约法仅三章。

少虑常多失,箴言不可忘。

注:①《史记·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降汉)。”

②指萧何只收缴秦律,忽视保护其他方面的书籍。萧何(二)①

追韩一曲立勋功,尔后丝连长乐宫。

事业千秋谁判定,盲翁负鼓调难同。

注:①长乐宫,吕后居第。这一句诗指吕后处死韩信,得到萧何支持。曹操(一)①

倒颠几个字,骨格失精神。

政治斯人搞,黎民战乱频。

注:①曹操宣扬的人生哲学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操(二)

杀人乐不休,每战鬼神愁。①

数十万伤死,水河亦断流。

注:①曹操攻陶谦一役,“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曹操(三)

蒿里揪人心,元凶何处寻。①

妖魔怜大众,化作善观音。

注:①曹操作《嵩里行》,对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灾难表示同情与忧伤,但是诗中并没有指出谁是战争的祸首,而将自己打扮成一名同情人民大众苦难的人道主义者。曹操(四)

诡诈心中藏,曹公运作忙。①

自明本志令,吾作周文王。

注:①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朝内流言:操“有不逊之志”。操作《让县自明本志令》表白自己。有人劝曹操篡汉,操以“吾为周文王”回答。诸葛亮①

三分欺弱小,五伐表忠心。

巴蜀已疲惫,江东无好音。②

内修遭忽视,外变亦难寻。③

宇宙垂名大,诗人泪满襟。

注:①《隆中对》云:“荆州……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912页)

②以上四句,说明北伐中原的条件并不具备。“外变”指北方曹魏势力没有发生重大事件,即没有出现可乘之机。

③指杜甫诗《蜀相》。晋惠帝

端坐宫中一白痴,皇权恶果不稀奇。

饥民到处成饿殍,百姓何方觅肉糜。

帝后敛财逞杀戮,世家贪渎竞衣靡。①

园名金谷瘟神毒,束手名医黄与岐。

注:①石崇与王恺斗富,金谷园是石崇盖的豪华别墅。“黄与岐”指神医黄帝与岐伯。六朝王谢

六朝王谢一枝花,潮打空城夕照斜。

休道乌衣异化了,澄江依旧浪淘沙。唐太宗(一)①

纳谏更求谏,懿乎李世民。②

慢疏成妩媚,吁咈敢批鳞。

不做睿英主,但尊触犯臣。

贤才奔帐下,何止一官人。

注:①唐太宗不仅能够“纳谏”,而且“求谏”。能“求谏”,离“近代民主”不远矣。

②赵翼《廿二史札记》云:唐太宗“谓朝臣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又云:“贞观君臣间直可追都、俞、吁、咈之盛也。”唐太宗(二)①

鲜血化成一朵花,大唐岂是李渊家。②

水舟思想同厮守,贤相圣君语不夸。

注:①指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军事政变”,杀死太子建成及其弟元吉。随后李渊退位,李世民接皇位。

②唐太宗毕竟是一位比秦皇、汉武更有益于人民群众的皇帝。李白

气象万千诗品奇,人生道路却堪疑。①

追求富贵凭双手,沦落布衣皱两眉。②

一意上爬再入赘,专心依附又遭危。

当涂叹息身枯槁,白发白须独自窥。

注:①李白想通过“漫游”与“隐居”两种方法取得皇帝的欣赏,从而达到爬上公卿地位的目的,结果未曾做到。

②指李白投入永王李璘幕,兵败老死当涂。杜甫①

安得高楼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②

吾庐独破死无憾,用舍行藏胜尼山。

注:①见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杜甫的精神境界远胜孔、颜。五代①

五代政坛血与烟,干戈捧帝舞翩翩。

士兵恃宠恣抢劫,将校居功夺利权。②

拥护潞王酬一镇,伏诛张谏族三千。③

洛阳风物成灰烬,拯世救民念二贤。

注:①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

②羽林指挥使杨思权率军哗变,拥护潞王,代价是事成后为节度使。张谏叛原主,事发,株连三千余人。

③“二贤”指张全义和冯道。冯道

六族子孙遍九州,争权夺利不知羞。

官员四出财粮尽,兵马常来神鬼愁。

丁壮煎熬于利刃,老残呼救在深沟。①

痛心世道非人道,叶叶菩提盼小休。

注:①契丹主入晋,尝问冯道: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对曰:“此时百姓,佛再出救不得,唯皇帝救得。”(《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六《冯道传》)人皆以为契丹不夷灭国人,赖冯道之一言。杯酒释兵权①

赵皇杯酒释兵权,乔帅黄袍拒绝穿。

一念休言太渺渺,国王联合化成烟。

注:①“乔帅”指乔治·华盛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