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全2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08:38:15

点击下载

作者:(清)吴楚材,(清)吴调候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古文观止:全2册

古文观止:全2册试读:

卷一

左传

周郑交质 隐公三年①②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③④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⑤⑥⑦,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⑧⑨周之禾。周、郑交恶。【注释】

①平王:周平王。

②王贰于虢(guó):周平王将权力分给西虢公,以此来制衡郑庄公的权力。虢:西虢公。

③无之:没有此事,无中生有。

④故:因此。质:人质。王子狐和公子忽分别是周平王和郑庄公的儿子。

⑤崩:逝世,此处指周平王离世。

⑥畀:授予。

⑦祭(zhài)足:郑大夫,字仲,又称祭仲。温:周王室所属地,位于现在河南温县。取:割取。

⑧成周:地名。

⑨交:此处指两国关系、交情。【译文】

郑武公、郑庄公父子先后担任周平王的执政大臣,平王又任用了虢公兼管朝政。庄公埋怨平王,平王说:“此事是无中生有。”于是,周王朝与郑国进行人质交换:周平王之子王子狐以人质身份去郑国,郑庄公之子公子忽以人质身份去周国。平王逝世后,周王朝想将国事交予虢公。四月,郑国的祭足带领军队将周国所属地温地的麦子割掉;秋天,又将成周的谷子割掉。周王朝和郑国关系开始恶化。①②③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④⑤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蘩、⑥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⑦⑧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⑨⑩有《采蘩》《采》,《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注释】

①中:通“衷”,心里。

②恕:宽恕,儒家精神之一。

③以:根据。

④间:间离、挑拨。

⑤苟:假如。

⑥筐:竹编方形容器。筥(jǔ):竹编圆形容器。锜:有足炊具。釜:无足炊具。

⑦荐、羞:敬上、献予。

⑧信:信赖。

⑨《风》:《诗经o国风》。《采蘩》《采》:均出自《召南》,描述的是妇女采摘祭祀野菜的场景。《雅》:《诗经o大雅》。《行苇》《泂酌》:均出自《生民之什》,前者是祝酒词,歌颂尊老和睦;后者提倡对人友好真诚。

⑩昭:显示、证明。【译文】

君子说:“信任不是出自于心中,就算交换了人质也没用。双方怀着严明宽恕的态度行事,再以礼仪进行约束,就算没有人质,又有谁能挑拨彼此的关系呢?要是相互信任,彼此谅解,那山沟水塘的植物,四叶菜、白蒿、水草等藻类植物,方筐、圆筐、有足、无足的炊具,甚至地面上的积水,都能用来祭拜鬼神、贡奉王公;再说君子建立两国之间的信任,遵照礼仪做事,哪里又用得上人质呢?《诗经·国风》中有《采蘩》《采》两篇文章,《诗经·大雅》中有《行苇》《泂酌》两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来讲述忠诚与信任的。”石碏谏宠州吁 隐公三年①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②③《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④⑤⑥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注释】

①卫:国名,都城在现今河南淇县。齐:国名,都城在现今山东临淄。得臣:齐庄公太子。

②陈:国名,此处指陈国女子。

③蚤:同“早”。

④嬖(bì)人:古时指地位低下却得宠的人。

⑤兵:武器。

⑥弗:不。【译文】

卫庄公娶齐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她被称为庄姜。庄姜貌美却没有儿子,卫国人为其写了一篇名为《硕人》的诗。庄公又娶陈国女子为姬妾,她被称为厉妫。厉妫生了孝伯,但很早就去世了。厉妫的同父妹妹戴妫生下桓公,庄姜把他视作自己的儿子。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生的儿子,备受庄公宠爱,他还喜欢摆弄武器,庄公一点儿都不反对,庄姜却非常讨厌他。①②③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④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⑤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⑥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⑦⑧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注释】

①石碏(què):卫国大夫。谏:劝说。

②闻:听说。

③弗纳于邪:此处指不让他走上弯路。

④过:过多。

⑤阶之为祸:向灾祸慢慢引去。

⑥速:加快,使变快。

⑦无乃不可乎:应该不行吧?无乃:可能,难道,用于反问句,意为不以为意。

⑧立:继位。【译文】

石碏劝庄公道:“我听说,疼爱儿子(的家长)就应教导他道义与规矩,不让他走上歪路。骄傲、奢靡、放纵、不思进取是走向歪路的开始。这四个恶习出现的原因是(家长)过度的宠爱与赐赏。如果您打算将州吁定为太子,那就将此事确定;如果您没有这个打算,那就会让他走向灾祸。被宠爱而不骄傲,骄傲却甘心地位变低,地位变低心中却没有埋怨,埋怨却能让自己忍住,这种人是非常少的。况且低贱阻碍尊贵,年少欺负年长,疏远替代亲密,新人压住故人,弱小欺负强壮,邪淫阻坏正义,此六种是违背理义的。君主仁慈,臣子履行,父亲慈祥,儿子孝顺,兄长关爱,弟弟尊重,此六种是顺应理义。将六种顺应摒弃,模仿六种违背,这会加速灾祸。作为天下百姓的国君,一定要将灾祸消除,现在却令灾祸加速,恐怕不行吧?”庄公没有听进去。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关系亲密,石碏制止他,他不听劝。庄公去世后,桓公登位,石碏便告老还乡了。臧僖伯谏观鱼 隐公五年①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注释】

①公:此处指鲁隐公。【译文】

鲁隐公五年时的春天,他计划去棠地观看捕鱼。①②③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④⑤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⑥⑦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⑧⑨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⑩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注释】

①谏:劝说。

②大事:军事、祭祀等。

③备:制作。

④举:行动。

⑤度:衡量,权衡。

⑥春蒐(sōu):春天找寻猎取没有怀孕的野兽。夏苗:夏天猎杀破坏庄稼的野兽。秋狝(xiǎn):秋天猎杀野兽。狝,猎杀。冬狩:冬天猎杀野兽。这四个词都是代表打猎。

⑦皆:都、全。

⑧振旅:规整队伍。

⑨数:计算。

⑩顺少长:按照长幼年龄排序。

⑪射:捕捉、射杀。

⑫制:制度、规定、习俗。【译文】

臧僖伯劝告说:“所有事物,不与讲习祭祀、战争有关,它的材质不能制造兵器礼器,君王就不为所动。君王是令臣子走向正轨和实用的人。根据讲习、军事与祭祀对器具进行衡量,与法度相合的叫做正轨;选择材料来制造器具用以表示等级文采叫做实用。不合正轨,不关实用的行动称为乱政。多次乱政,国家就会衰败。因此春夏秋冬进行狩猎都是选择农闲时刻进行军事演习。每隔三年进行一次出城大型演练,一进城就整顿军队。之后君王在宗庙宴请从事人员,计算打猎的收获。文采鲜明,贵贱有别,等级不乱,少长有序,这是讲习威仪。鸟兽的肉不放入祭祀器具,皮革、牙齿、象牙、骨头、牛角、牛尾、羽毛等不用于祭祀器皿,君主就不会猎杀,这是古代制度。对于树林、湖泊里的产物,普通器皿的材质,这些工作属于下级人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不是君主所该管的。”①②③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注释】

①略:看,查看,巡视。

②遂:然后;于是;就。

③陈:放置渔网。【译文】

隐公说道:“我要去查看边防。”于是隐公前往,还让渔人张网捕鱼供他观看。僖伯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没有同去。①②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注释】

①矢(shǐ):文献、史书。

②非礼:有悖于礼法。远地:因为棠和曲阜相距很远,故称远地。【译文】《春秋》中说:“公矢鱼于棠。”认为这是与礼法相悖的,而且指出他远离了都城。郑庄公戒饬守臣 隐公十一年①②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庚辰,傅于许。颍考叔取郑③④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⑤⑥麾而呼曰:“君登矣!”郑师毕登。壬午,遂入许。许庄公奔卫。⑦齐侯以许让公,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许既伏其罪⑧⑨矣,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乃与郑人。【注释】

①公:鲁隐公。齐侯:齐僖公。郑伯:郑庄公。许:国名。会:相会、集合。

②庚辰:甲子记日,这里指的是七月初一,后文的“壬午”是七月初三。

③蝥(máo)弧:旗名。

④子都:郑大夫公孙阏,在出师之前和颍考叔因为争夺同一辆车而结仇。

⑤麾:同“挥”,挥动,舞动。周麾:向四周舞动旗帜。

⑥毕:皆、全部。

⑦讨:进攻、讨伐。

⑧闻:听从、听取。

⑨与:给与,送与。【译文】

秋天的七月,隐公和齐僖公、郑庄公一起向许国发起进攻。初一,军队逼近许城。颍考叔手拿郑庄公的“蝥弧”旗子率先登上城楼,子都在下面朝他射箭,颍考叔摔下。瑕叔盈又拿此旗登山城楼。他一边不断向四面挥动旗子,一边喊道:“君主登都啦!”郑国全部军队都登上了城。初三,郑庄公到达许城。许庄公逃到卫国。齐僖公将许国让与鲁隐公。鲁隐公说道:“君侯称许国没有尽责,因此我和君侯对其发起进攻。现在许国已经认罪,即便君侯如此指示,我也没有胆量接受。”于是便将许国送予了郑庄公。①②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③④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⑤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若⑥⑦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⑧⑨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⑩?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夫许,大岳之胤也。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注释】

①使:派遣、命令。

②祸:此处名词做动词使用,降临祸端、降临灾祸。

③假:借助。

④共亿:平安相处、和平对待。

⑤以:将……作为;将……视为。

⑥若:如果,假如。

⑦悔:撤销,收回。

⑧降:臣服、服从。

⑨滋:让,允许。

⑩禋(yīn)祀:仪式名称,用于供奉天神。

⑪惟:只,仅仅。

⑫乃:便,于是就。

⑬凡:只要,但凡。

⑭周之子孙日失其序:指周王朝已不再辉煌,其后代已逐渐走向灭亡。【译文】

郑庄公派许国大夫百里照顾许庄公弟弟许叔住在许城东,说道:“上天给许国降了灾祸,鬼神对许君确实有一些不满意,借寡人的手对其进行惩罚,可是寡人连一两位父老兄弟也不能相安,岂敢将进攻许国当作是自己的功劳呢?寡人有个弟弟,同样不能和睦相处,使他四处求食,难道还会将许国长久占为己有吗?您侍奉许叔,对百姓进行安慰,我想让公孙获辅助您,要是我能够善终,上天或许会按照礼数收回对许国施加的灾害,宁愿再让许庄公回来治理国家。到那时,假如我郑国有所请求,就像亲戚那样,许国或许也会屈尊允许吧。阻止他国在这里逼迫我们,和我郑国一起争夺这块土地。我的子孙后代们拯救危亡都来不及,更何况要祭拜许国的先人呢?寡人让您在这里,不仅仅是为许国,也是令我国的边疆得以巩固。”于是便让公孙获在许城西边住下,说:“只要是你的器用财物,都不能放入许城。我死之后,你就快点离开这个地方。我先父将城邑兴建在此,既然周王朝已经衰亡,我们这些周朝后代逐渐失去自己的事业。许国是四岳之后,既然上天对周朝已经心生厌倦,我又怎么会和许国相争呢?”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①后嗣者也。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注释】

①度:考虑。【译文】

君子评价郑庄公“在此事上有礼数。礼能够治理国家,安定社稷,让百姓有序可依,让后代获得利益。许国违反了法治,就对它进行攻击;许国服从罪责后,便对它宽恕。对自己德行充分考虑后进行处置,掂量自己的力量对它进行安放,找准时机开展行动,不累及后代,这就能说是懂礼了。”臧哀伯谏纳郜鼎 桓公二年①②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注释】

①郜(gào):国名,今山东成武东南。鼎:国家权力象征。宋:国名,都城,今河南商丘。于:从。

②非:违背,不符合。【译文】

夏天四月,鲁桓公从宋国拿到郜国的大鼎。把它放在太庙,这是与礼数相悖的。①②③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④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⑤⑥⑦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⑧⑨⑩衡、、纮、,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注释】

①臧哀伯:臧僖伯的儿子,鲁大夫。

②以:以此,来。

③犹:依然,仍旧。

④越席:用蒲草来编织草席。大(tài)羹:肉汁,此处特指祭祀用的肉汁。不致:只用清水煮。

⑤昭:表明,显示。

⑥衮:皇室人员祭祀礼服。冕:帽子,仅限大夫级别之上的人穿戴。

⑦裳:古时的下衣。幅(bī):古时从脚背开始将腿包住,类似于绑腿。舄(xì):复底的鞋子。

⑧衡、、纮、:装饰物,缝制于礼貌上。

⑨度:法度、制度。

⑩鞶:腰带。厉:下垂的带子。游:彩旗上的飘带。缨:在马脖子上挂着的绳子。

⑪五色:五种颜色,即黑、白、赤、黄、青。比象:将虫、花、龙、山等图案画到礼服上。

⑫三辰:旗子上的三个图案,分别为日、月、星。昭其明也:显明地展示文饰。

⑬纪:表明,表现。

⑭发:发扬。

⑮临照:展示。

⑯象:仿照,效仿。

⑰九鼎:国家象征,由夏禹制成。夏商周时期,将九鼎视作国家代表器物,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

⑱于:放置。【译文】

臧哀伯劝说道:“作为一国之君,要赞扬道德,抑制邪端,以此来为百官树立榜样,还怕有所缺失,因此不断发扬美德来晓示子孙。所以太庙用茅草作为顶棚,大车用蒲席作为垫子,肉汁里不添加任何调料,主食不吃精细米饭,这是明白地昭示节约。礼服、礼帽、蔽膝、大圭,大带、裙子、绑腿、鞋,簪子、绳子、帽带、冠顶版,尊卑上下都不一样,这是明白地展示法制。盛玉板、刀鞘、刀的装饰,革带、带饰、飘带、马鞍,因地位高低不一而各不相同,这是明白地展示数量。在衣服上画火、龙、斧头、弓,因等级不同而画法各不相同,这是明白地展示文饰。用五种颜色来画山、龙、花、虫,这是明白地展示颜色。铜铃、鸾铃、和铃以及小铃等各自放于不同的器具上,这是明白地展示声音。在旗子上画日月星,这是明白地展示明亮。道德,应该是节俭而有度可循,增减按等级不同进行,用色彩纹饰加以表现,用洪亮声音将其发扬,并给百官进行展示。百官就会心生恐惧,不敢破坏纪律。现在废除道德,建立邪恶,将贿赂而来的器具放入太庙,向百官展现,百官自然也会效仿,这能对谁进行惩罚呢?国家衰亡来自于官员的邪念。官员道德沦丧因受宠而不断贿赂。郜鼎在太庙里放置,还有比这更明显的贿赂吗?周武王将商朝打败,把九鼎迁移到雒邑,还有忠心义重的人反对,更何况是把表明邪恶叛乱的器物放在太庙里,这将怎么做?”桓公听不进去。①②

周内史闻之,曰:“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君违,不忘谏之以德。”【注释】

①内史:周朝官名,掌管外交、占卜、书写王命等事项。

②臧孙达:臧哀伯,臧僖伯之子。臧僖伯劝告鲁隐公不要去棠地赏鱼,他又对桓公进行相同的劝说,希望他不要将郜国的大鼎放在太庙里。因此,周内史才会说出这番言论。【译文】

周朝内史听闻后,感叹道:“臧孙达的子孙肯定会在鲁国永享禄位!君主违背礼制,他却没有忘记用道德来劝阻!”季梁谏追楚师 桓公六年①②③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④⑤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⑥⑦⑧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⑨⑩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注释】

①楚武王:在位时间公元前740年至前690年。随:春秋时诸侯国名。

②使:派遣,派出。

③待:等待,等候。

④言于:对……说。

⑤然:样子,场景。使然:令其成为这个样子。

⑥临:凌驾。

⑦谋:对付,对抗。

⑧间:离间,挑拨。

⑨侈:骄傲自满。

⑩张:通“胀”,膨胀,此处指自满、自负。

⑪图:打算,计划。

⑫得:获得某人的信任。

⑬纳:接待,欢迎。【译文】

楚武王对随国进行侵略,让薳章过去讲和,自己在军队等着他。随国派出少师主持谈判。斗伯比对楚武王说道:“我国在汉水以东无法成功,是我们的原因。我们扩大军队,武装装备,用武力征临他国。他们心生恐惧而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很难进行离间。在汉水以东的国家里,随国是大国。假如随国骄傲自大,肯定会将小国抛弃。小国和它分离,恰恰是楚国得利。少师骄傲自满,让我们的士兵假装弱小来让他自大吧。”熊率且比说:“随国还有季梁,如此做法能有什么益处呢?”斗伯比说:“这是用作以后的打算,少师能够取得君王的信任。”楚武王有意将军队弄乱来迎接少师。①②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③④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⑤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⑥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⑦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⑧⑨‘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⑩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注释】

①请:请示,请求。

②授:帮助,协助,保佑。

③之:之所以,……的原因。

④小道大淫:小国有道,大国无道。

⑤上:处于极高地位的人,此处指一国之君。

⑥是以:因此,所以。

⑦害:灾难,自然灾害。

⑧违:违背,邪恶。

⑨谗慝:谄媚的人。

⑩成:成功,有功绩。【译文】

少师回去以后,请求对楚军展开追击。随侯想要应允。季梁进行劝说:“现在上天在帮助楚国,楚军之所以看起来软弱疲乏是想引我们上钩,君侯何必着急呢?臣听闻小国能够对抗大国,是因为小国有道,而大国无道。这里的道,是指对百姓忠诚从而让神明相信。在上的人想让百姓获得益处,这便是忠;祝史没有欺瞒的忠告,这便是信。现在百姓贫苦饥寒君主却放纵不堪,祝史谎报功德进行祭拜,臣不知如何才能做到成功。”随侯说道:“我用壮硕鲜亮的牲口进行祭拜,粮食也很丰足,怎么会得不到神明的信任?”季梁回答:“百姓是神明之主。所以贤明的君主会先将百姓安定下来,再去侍奉神明。因此牺牲奉献时说‘牲口又肥又大’,是指百姓们普遍拥有富足的金钱,说牲畜肥硕生长繁殖、没有病症,是说他们拥有很多肥硕的牲口。在献出农作物时,说‘饭既丰盛又干净’,是说春夏秋都没有任何灾祸,百姓丰收硕果。献出甜酒时说‘美酒又好又清澈’,是说上下级都有优秀德行。讲到祭品飘出香味,是说没有进谗邪恶之人。因此致力于农业,教化开明,亲族和睦,用这些进行祭祀。所以百姓和睦而神明赐福,所有行动都能成功。现在百姓各自想各自的,没有鬼神主宰,就算君侯有丰富的祭品,又如何让神明赐福呢?君侯只有修明政事,与兄弟国家亲近,才能将灾祸免去。”随侯听后害怕不已,便修明政事,楚国也取消了进攻。曹刿论战 庄公十年①②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③④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注释】

①伐:讨伐,进攻。

②请见:发出接见的请求。

③肉食者:特指身居要职的官员。

④鄙:鼠目寸光。【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向鲁国发起进攻,庄公准备出战。曹刿觐见。他的老乡说道:“为官的人自然会出谋划策,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回答:“为官的人学识浅薄,不能有长久之计。”于是便觐见。①②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③④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⑤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⑥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注释】

①以:凭借。

②专:独自食用,个人独享。

③从:追随,跟从。

④加:吹嘘,虚报。

⑤狱:案件。

⑥属:类。【译文】

曹刿问:“您靠什么出战?”庄公说:“衣服食物等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肯定会分给他人。”曹刿说:“小恩小惠不能在百姓中遍及,百姓不会跟随。”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以及丝绸等,在祝史祈祷时不会虚夸,肯定会实话实说。”曹刿说:“小诚信不能使神明相信,神明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小官司案件,即便无法细查,但肯定会按照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些都是在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能够凭这出战。出战时,请允许我一同前往。”①②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③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注释】

①乘(chéng):乘坐。

②三鼓:击鼓三次。

③轼:扶着车轼。【译文】

庄公和他坐一辆车,在长勺作战。庄公想击鼓前进,曹刿说:“不可以。”当齐人击了三次鼓后,曹刿说:“现在可以击鼓了。”齐军打了败仗。庄公想乘胜追击,曹刿说:“不可以。”他走下车观看齐军战车走过的痕迹,又上了车,手扶横板,向前远眺说:“可以追赶了。”这才向齐军发起追击。①②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③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注释】

①克:攻克、战胜。

②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用以振作士气。

③测:推测,琢磨。【译文】

胜利后,庄公询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奋士兵的精神,第二次时,士气就会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没有了。他们士气枯竭而我们高涨,因此能够打败他们。对方是大国,很难估计是否设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到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才下令进行追击。”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僖公四年①②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③④“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⑤⑥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⑦⑧⑨,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⑩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注释】

①侵:进攻,入侵。

②使:派遣使者。

③风马牛不相及:即使牛马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指楚国、齐国相隔甚远。

④涉:抵达,来至。

⑤昔:曾经,以前。

⑥命:命令。

⑦五侯九伯:全国诸侯的泛称。

⑧实:完全。

⑨履:原指单鞋,此处指践踏。

⑩至:到。

⑪共:通“供”,供应。

⑫缩酒:过滤酒中的渣子。

⑬征:责备,怪罪。

⑭昭王:指周昭王。其晚年头脑糊涂,昏庸无能,在南巡时,落入水中离世。

⑮次:驻扎。【译文】

鲁僖公四年春天,齐桓公带领诸侯军队对蔡国发起进攻,蔡军溃败,便顺势进攻楚国。使者受楚成王之命前来,说道:“君侯在北方居住,我们在南方居住,就算走丢了马与牛,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没想到君侯会来到我们的土地上,是什么原因呢?”管仲答道:“以前召康曾对我们先祖太公下达命令:‘五等诸侯,九州之长,你能够对他们进行讨伐,对周王朝进行辅助。’赐给我们先祖的征伐地域,东至海边,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本应进贡的包茅,你们没有进贡,让天子缺少祭祀的材料,无法缩酒,寡人因此来问罪。昭王南征未回,寡人因此来责问。”使者答道:“没有送贡品是我们君主的错,我们怎么敢不进贡。昭王没回,您还是问问水边上的人吧。”诸侯军队往前,在陉地扎营。①②③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④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⑤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注释】

①使:派遣。

②次:驻扎,扎营。

③陈:布阵,列队。

④绥:抚慰。

⑤众:多。【译文】

夏天时,楚成王派屈完去诸侯的营地。诸侯退后,在召陵驻扎。齐桓公将诸侯军队布好阵,与屈完同坐一车观看。齐桓公说:“难道所有一切都是为我吗?是为继续维护先祖们创建的友好关系。与我建立友好关系,如何?”屈完说:“君侯来到敝国求福,真是麻烦君侯对我们国君进行安抚了,这是君王的愿望。”齐桓公说:“用此种军队迎战,谁能防御呢?用这种军队攻城,哪个城池攻不下呢?”屈完回答:“如果君侯以德行安抚诸侯,哪个不服呢?如果君侯动用武力征服,楚国有方城山作为城墙,有汉水作为城池,即使君侯的军队再多,也没有地方用得上。”①

屈完及诸侯盟。【注释】

①及:与,和。【译文】

屈完与诸侯签订了盟约。齐桓下拜受胙 僖公九年①②③

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王使宰孔赐齐侯胙,④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⑤⑥“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⑦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⑧⑨⑩?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注释】

①寻:重温。

②礼:合乎礼节。

③使:派遣,让。

④有事于文、武:对文王、武王祭拜。

⑤且:还有,仍。

⑥以:因为。

⑦咫尺:距离很短。

⑧无:不。

⑨以:给。

⑩下,拜;登,受:指接受天子奖赏时的一系列步骤:下阶,拜谢,登堂,受赐。【译文】

齐侯、鲁僖公、宰孔、宋子等诸侯在葵丘见面,将之前的盟约再次申明,并调整彼此关系,向友好发展,这是与礼数相符的。周天子让宰孔将祭祀的肉品给齐桓公,说:“天子对文王、武王进行祭拜,让宰孔把肉品给予伯舅。”齐桓公刚要走下阶跪谢。宰孔继续说道:“之后还有指令。天子吩咐我这样说:‘伯舅年龄大了,加上有功绩,给予一等赏赐,不用行跪拜礼。’”齐桓公回答:“我与天子的威严不到咫尺的距离,小白怎敢贪恋天子的宠爱,不下阶跪拜呢?恐怕在下面跌倒,给天子蒙羞,我怎敢不下阶跪拜?”于是齐桓公下阶跪谢,登上台阶,将肉品接过。阴饴甥对秦伯 僖公十五年①②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注释】

①会:碰面,相会。

②盟:签订盟约。【译文】

十月时,晋国的阴饴甥与秦穆公相见,在王城签订盟约。①

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②③④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⑥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⑦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改馆晋侯,馈七牢焉。【注释】

①和:融洽,和睦。

②耻失其君:以君王被捕为耻。此处指晋惠公在一个月前的战争中被抓。

③惮:害怕。

④事:顺从,听从。

⑤谓:认为。

⑥我毒秦:毒,损害。晋惠公夷吾为晋献公之子,因受谗言陷害,在外流亡。后来晋国没有了君主,夷吾贿赂秦穆公,令其派兵把晋惠公护送回国即位。即位后,晋惠公并没有按照约定将城池割让给秦国,这是一方面。再者,晋国受饥荒,请求秦国相助,秦国答应了;然而后来秦国因饥荒向晋国求助时,晋国再次失约,这是第二方面。

⑦贰而执之:对秦国抱有二心的话,就将其抓起来。贰:二心。执:抓捕,捕获。【译文】

秦穆公问:“晋国上下意见一致吗?”阴饴甥答:“不一致。下层人以国君被抓感到羞耻,对战死的亲人进行哀悼。不怕征收赋税和修缮兵甲,拥立圉成为君主。说:‘宁可向戎狄屈服也一定要报仇。’上层人爱护国君而知晓他的罪过,不害怕征收赋税,增强兵力等待秦国的指令。说:‘一定要报恩,宁可死去也不能存有他心。’所有才不和。”秦穆公问:“晋国人如何看待他们的君主呢?”阴饴甥回答:“下层人忧愁不已,认为他不会被赦免,上层人推己及人,认为他一定会回来。下层人说:‘我们毒害了秦国,秦国怎么会放他回来呢?’上层人说:‘我们承认罪过了,秦国肯定会把君主放回来。晋君对秦国怀有二心,秦伯就把他抓起来;晋君认罪了,新的国君就把他放走,没有比这更宽厚的德行了,没有比这更为严的惩罚了。认罪的怀念德行,怀有二心的惧怕罪责,单凭此事,秦国就能够成为诸侯的盟主了。送晋侯回国为君而不使他的君位稳定,废去他而不立新国君,把恩惠变为仇恨,秦国不会如此吧。’”秦穆公说:“这是我的心意。”该请晋惠公住到宾馆中,赠送给他七副猪、牛、羊俱全的食物。子鱼论战 僖公二十二年①②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③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注释】

①宋公:宋襄公。宋于鲁僖公二十二年夏天,进攻郑国。当时,郑国为楚国附属国,于是,楚国出面讨伐宋国。

②弃:抛弃。

③弗:不。【译文】

楚国讨伐宋国以救援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时,大司马公孙固劝说道:“我们商朝已经被上天舍弃很久了,主公想要复兴,却违背天命,这种做法不可饶恕啊。”宋襄公不听。①

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②③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④⑤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⑥门官歼焉。【注释】

①既:已经。

②请:请下命令。

③济:渡河。

④陈:通“阵”,布好队列,摆好阵势。

⑤股:大腿。

⑥歼:杀死,打败。【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河。司马说:“他们比我们人多,趁他们还没过完全渡河,请主公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可以。”楚军全部过河后,还没排成队列,司马又重复了刚才的意见。宋襄公说:“还是不可以。”等楚军排开阵势之后,宋军才发起进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的腿上受了伤,卫队被全部杀死。①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②③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注释】

①咎:责怪,怪罪。

②余:后代。

③鼓:进攻,侵略。【译文】

都城里的人都埋怨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伤害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老人。古时作战,不在险隘的地方攻击敌人。寡人虽然是已亡国的商朝的后代,但也不会对没有排好阵势的敌人发起攻击。”①②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③④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⑤⑥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⑦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注释】

①知:懂得,了解。

②赞:帮助,助……一臂之力。

③犹:仍,还。

④且:况且。

⑤如何:为什么。

⑥服:投降。

⑦气:士气。【译文】

子鱼说:“主公对作战不了解。在地形狭隘处,强大的敌人没有来得及摆成阵势,这是上天在助我们一臂之力;此时我们对他们进行拦截攻击,也是可以的吧?即使我们这样做,也还害怕不能胜利呢。目前我们的敌人全部都是强国。即便遇到老人,俘虏了就割掉他的左耳,管什么头发是否花白呢?说明败仗的耻辱,教导士兵们要勇敢出战,就是为了杀死敌方。敌人受伤却没死,为何不再杀一次?如果对敌人的伤员心存怜悯而不再伤害,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对敌国的老人心生怜惜,那还不如向他们投降。军队应抓住有利时机出击,鸣鼓让士气振奋。只要抓住机会,在狭隘的地方也能进攻;既然鼓声鼓舞了士气,对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发起攻击,也是可以的。”展喜犒师 僖公二十六年①②③

齐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注释】

①伐:讨伐,征讨。

②使:派遣。

③使:命令,让。【译文】

齐孝公对鲁国北方边界进行攻击,鲁僖公让展喜对齐军进行犒劳,让他向展禽请教外交辞命。①

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②③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⑤⑥⑦“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⑧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⑨。”齐侯乃还。【注释】

①从:迎接。

②邑:地方。鄙邑:一种谦虚的说法。

③执事:君王随身仆人。

④恃:凭借。

⑤昔:以前,曾经。

⑥周公:周武王的弟弟。股肱(gǔ gōng):分别指大腿,胳膊由肘到肩膀这两处地方,用来代指左膀右臂。

⑦劳:犒劳,慰劳。

⑧职:掌管,掌握。

⑨恐:惧怕,害怕。【译文】

齐孝公还没到达鲁国境内,展喜出境随从他,说:“寡君听闻君侯要亲劳大驾,屈尊来到我们这个穷乡僻壤,派遣臣下前来犒劳您的侍卫们。”齐孝公问道:“鲁国人害怕么?”展喜答:“小人心生畏惧,但君子却没有。”齐孝公说:“房间里就像挂起的罄一般空无一物,农田里没有青草,凭什么不怕?”展喜答:“凭借先王之命。以前周公和姜太公作为周王室的辅佐大臣。成王奖赏他们,赐予盟约,说:‘世代子孙不能互相侵犯。’此盟约在盟府里藏着,由太师掌管。桓公因此联合诸侯,调解他们之间的不和,弥补他们的缺失,救援他们的灾难,宣扬过去的职责。到君侯即位,诸侯都期盼着:‘他会继承桓公的功绩吧。’因此,我国不敢将群众聚集起来,说:‘难不成他即位九年,就把王命舍弃、职责放任,怎么给先祖们一个交待呢?君侯肯定不会如此。’因此君子才不畏惧。”齐孝公便回国了。烛之武退秦师 僖公三十年①②③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注释】

①围:包围。

②以:因为。

③贰:对……怀有二心。【译文】

晋文公和秦穆公将郑国包围,因其对晋文公失礼,且对晋国怀有二心,向着楚国。晋军在函陵扎营,秦国在氾南扎营。①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注释】

①于:对。

②犹:尚且。【译文】

佚之狐告诉郑文公:“现在国家很危急。要是让烛之武去见秦军,军队肯定会撤离。”郑文公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道:“臣年轻时都不如别人,如今年纪已老,臣更没方法了。”郑文公说:“我没提早任用您,如今情势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错。但是郑国灭亡,对您也没有好处啊。”烛之武同意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①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②③④⑤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⑦⑧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⑨⑩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注释】

①执事:办事官员。

②倍:令……加强。

③厚:实力增强。

④薄:实力减退。

⑤行李:官员,过路的人。

⑥许:承诺,答应。

⑦朝济而夕设版:早上渡河,晚上就修防御工事,指晋国很快背约。晋惠公在秦国帮助下顺利登位,却背弃了与秦国的诺言。

⑧厌:满足。

⑨肆:开拓,拓宽。

⑩阙:损害,伤害。

⑪盟:名词作动词,达成盟约。【译文】

晚上,烛之武利用绳子从城上吊下来,觐见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对郑国进行包围,郑国已知要灭亡了。要是灭亡郑国能为您带来好处,岂敢拿此事麻烦君侯的人呢。越过其他国家而将远处的土地作为边境,君侯肯定知道这是很难的,为什么要灭亡郑国而让他国扩张土地呢?邻国变强,就会让您的实力削弱。如果不灭亡郑国而将它作为东方路上的主人,使者来往,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您也没有坏处。况且君侯以前给予过晋国君王恩惠,晋国君王答应要将焦、瑕两地给您,他早上才过河回国,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您是知晓的。晋国哪里会知足呢?晋国现在已经在东面朝郑国扩张土地,将来也会要朝西边扩张。那时,不损害秦国,又去哪里扩张土地呢?损害秦国而让晋国获利,恳请君侯再考虑一下。”秦穆公听完,高兴不已,决定和郑国结盟,派杞子、逢孙、杨孙对郑国进行驻守,便离开了。①②③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注释】

①请:请求,发出要求。

②微:非,不是。

③因:凭借,依靠。【译文】

子犯请求对秦军发起攻击。晋文公说:“不可以。要不是靠这个人,我不会有今天。靠别人帮忙却反过来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同盟国,这是不明智;以冲突来打破和平,这是不武。我们撤回去吧。”也离开了郑国。蹇叔哭师 僖公三十二年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①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②③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④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⑤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注释】

①劳:劳动,动用。

②师:队伍,部队。

③无乃:恐怕。

④悖:背叛,背离。

⑤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早就该死去了。中寿:六十岁左右。此时的蹇叔已七八十岁了。【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对秦国说:“郑国派我管理北门钥匙,如果偷偷发兵前来,郑国可得。”秦穆公为此事向蹇叔请教。蹇叔说:“让军队去远方进行袭击,我还没听过。军队疲劳,力量衰弱,远方主人已有防范,这恐怕不合适吧?我军的情况,郑国肯定知晓,让军队辛苦却一无所获,肯定会产生悖逆之心。而且要走一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拒绝了他的意见,并接见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出兵。蹇叔哭着送别他们,说:“孟子!我能看着军队出发却没法看到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告诉他:“你懂什么!如果你仅活六七十岁,这时候,你坟墓上的树都已经合抱之粗了。”①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②③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注释】

①与:在,参与。

②尔:你。

③遂:于是,就。【译文】

蹇叔的儿子在军队中,蹇叔哭着送别他,说:“晋国肯定会在崤山抵御,崤山有两座山陵。南陵是夏代君主的坟墓;北陵是周文王曾经躲避风雨的地方。你肯定会在两陵之间死去,我就在那里收回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朝东出兵。

卷二

国语

祭公谏征犬戎 周语上①②③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④⑤⑥:‘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⑦先王之于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⑧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注释】

①穆王:西周王朝的第五代君王,名姬满,世称“穆天子”。犬戎:西部少数民族,为昆戎部落;在今天的陕西泾水渭水一带。

②祭(zhài)公谋父:周穆王的大臣,谋父是他的字。

③耀德:重视德行。观兵:炫耀武力。

④周文公:武王的弟弟,名旦,“文”是他的谥号。《颂》:此处是指传说周公所作的《诗经o周颂o时迈》。

⑤载:动词前的助词,无义。櫜(ɡāo):古时用来装弓箭、盔甲的器具。这里用作动词,收藏。

⑥懿德:美德。肆:陈列,布陈。时:通“是”,指示代词,这。夏:华夏族,这里指中国。

⑦阜:丰富。

⑧滋大:日益壮大。【译文】

周穆王打算征伐犬戎,祭公谋父劝阻说:“不行!先王历来重视德行而不炫耀武力。武力平时应该收敛,伺机而动,一旦动用就要发挥威力;随便滥用武力就会显得轻慢,轻慢了就没有威慑力。所以周公的《诗经·周颂·时迈》说:‘将兵器收藏,将弓箭藏在皮囊;我们君王讲求美德,把美德扩展到中华大地。相信周王定能永久保持天命。’先王总是勉励百姓端正自己的德行,重视培养他们的美好道德;扩大他们的财源,改进他们的工具;指明利害的方向,用道德礼法教导他们,使他们能够做到既追求利益又避免祸害,怀念恩德又畏惧威严,因此先王能保证周王室世代相承,日益壮大。”①“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②③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④⑤⑥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惇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至于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⑦莫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恶于民,庶民弗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

⑧⑨商牧。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注释】

①后稷(jì):原为官名,专管农事。这里指周王朝的始祖弃,侍奉过舜、禹两代君王。服事:侍奉。

②不窋(zhì):周族部落的首领,父亲叫弃,是夏后氏农官,后由他继承父亲官位。用:因为。

③戎:西戎,翟:通“狄”,北狄,古族名。是旧时对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称谓。

④纂:“缵”,继承。绪:前人未完成的事业。

⑤惇(dūn):敦厚,诚实。笃:忠诚,厚道。

⑥奕世:累世、代代。

⑦帝辛:指商纣王,他名字叫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君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⑧戎:军事,战争。牧:商朝都城的名字,全称牧野;位于今日河南省淇县西南,周武王在这里打败纣王军队,史称“牧野之战”。

⑨务武:崇尚武力。【译文】“从前我们祖先世代担任农官,侍奉虞、夏两朝;到夏朝衰落的时候,废除了农官,不再致力于农业生产,我们先祖不窋因而失去了官职,自己逃到西戎、北狄等少数民族之中。他仍然不敢怠慢农事,时常传布祖先的功德,继承修治先人留下的事业,研习祖先的训令和典章;早晚谨慎勤恳,惇厚笃实地遵守,忠诚信实地奉行;世代继承祖先的功德,没有辱没祖先。武王发扬前代品德,再加上他仁慈温和,侍奉神灵,保护百姓,百姓没有不欢欣喜悦的。而商纣王帝辛,对百姓太凶恶,百姓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于是拥戴武王,在商朝国都郊外的牧野和纣王作战并打败了他。这不是先王崇尚武力,而是他尽力体恤百姓的苦难,为他们除掉祸害。”①②③“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

④⑤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⑥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⑦⑧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又增修于德,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注释】

①邦内:君王所居住的区域,又称王畿之内。甸服:与“邦内”意思相似。甸:治田。服:服侍于天子。

②侯服:专指旧时君王分封给诸侯的区域。

③侯、卫宾服:介于侯服和边疆地区之间的区域。卫:卫畿,即保卫君王领域。

④蛮、夷要服:边疆地区。

⑤荒服:距离都城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地方。泛指远离都城的边远地区。

⑥终王:远离都城的首领一生只入都城觐见君王一次。

⑦让:责备。

⑧备:装备。【译文】“先王的制度是:王畿以内五百里的地方称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侯服;侯服以外、卫服以内称宾服;蛮、夷住的地区称要服;戎、狄住的地区称荒服。甸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侯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高祖、曾祖的祭品;宾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始祖的祭品;要服地方的诸侯供给天子祭祀始祖和天地的祭品;荒服地方的诸侯则要朝见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每天供给一次;祭祀高祖、曾祖的祭品一月一次;祭祀始祖的祭品一季一次;祭祀始祖和天地的祭品一年一次;朝见天子一生就一次,这是先王的遗训。如果有不供给日祭祭品的,天子就要修省内心;有不进献月祭祭品的,天子就要修明法令;有不按季度来进贡祭品的,天子就要修治礼仪;有不提供岁贡的,天子就要修正名分;有不来朝见天子的戎狄之主,天子就要修养德行。这一切都按照次序做到了,但仍有不遵循的,天子就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惩罚不供给日祭的;讨伐不进献月祭的;征讨不按季进贡祭品的;责备不提供岁贡的;晓谕不来朝见天子的。这时也就有惩治的法律,有攻伐的军队,有征讨的装备,有严厉谴责的政令,有用文字晓喻的文书。发布命令、公布文告后还有不来的,天子就要进一步在德行上增强修养,而不是让百姓受苦去远征。天子这样做,那么近处的诸侯没有不听命的,远方的部落没有不归顺的。”①②“今自大毕、伯仕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其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夫③犬戎树惇,能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注释】

①大毕、伯仕:犬戎部落的两个首领名字。

②王:朝见君王。

③帅:遵循。旧德:先辈留下的遗德。守终:能够遵守一生觐见君王一次的本分。纯固:专一。【译文】“现在自从大毕、伯仕两位犬戎君主去世后,犬戎的国君已经按照规定来朝见天子,天子却说:‘我一定要用不纳贡的罪名去征讨他,并且向他们展示武力。’这样做难道不是废弃先王的遗训,而使朝见天子之礼濒于崩坏吗?我听说那犬戎国君树立了纯朴的德行,能遵循祖先的遗德,并且坚定不移,他们就有理由来抵抗我们了。”

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译文】

周穆王不听从劝谏,仍然去征伐犬戎,只得到四只白狼、四只白鹿回来。从此以后,荒服地方的诸侯就不来朝见了。召公谏厉王止谤 周语上①②③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④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注释】

①厉王:周夷王的儿子,名姬胡,是西周国第十代君王。虐:残暴无道。

②谤:公开指责他人的过失。

③召公:姬虎,周厉王身边的卿士,后辅佐周宣王。谥号穆公。

④以目:用眼睛示意。【译文】

周厉王残暴无道,国都的百姓都议论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你的暴虐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只要巫师来报告,厉王就把指责他的人杀掉。于是国都的人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用眼神示意。①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③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④⑤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⑥⑦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⑧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注释】

①乃:他们,指代百姓。

②鄣(zhànɡ):筑堤防水,阻塞。

③壅:堵塞。溃:水冲破堤坝。

④公卿:旧时官衔,即三公九卿。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列士:大夫之下官位,所有元士、中士、庶士等官员,统称列士。诗:指有讽谏意义的诗篇。

⑤瞽(ɡǔ):盲人,此指乐师。古时的乐官多为盲人,因此又称乐官为瞽。史:史官。书:指史籍。师:少师,位于乐官太师之后。箴:具有劝戒、规范性的文辞。瞍(sǒu):没有眼珠的盲人。赋:公卿列士所作的诗篇。矇(ménɡ):有眼珠的盲人。诵:朗读。瞍、矇均指乐师。

⑥百工:周王朝的官名,专门掌管营建、制造等事务。庶人:百姓。近臣:事奉君王身边的官员。亲戚:指与君王有亲属关系的人。

⑦耆:古代老人称谓,指六十岁的人。艾:旧时指年满五十岁的人。耆艾:指年龄大,品德好的老人。修:劝诫。

⑧原隰(xí):指平原和低湿的地方。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译文】

周厉王很高兴,他告诉召公说:“我能阻止人们对我的指责了,他们再也不敢开口说话了。”召公说:“这样做是堵住了人民的嘴。堵住人民的嘴比堵截河流的危害还要大。河流堵塞,一旦水冲破堤坝,受伤害的人一定很多,堵住老百姓嘴巴也一样。因此治理河道的人,要疏通河道使流水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引导百姓使他们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及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记载史实的书籍,少师诵读箴言,没有眼珠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眼珠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能直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