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前冲刺最后三套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15:03:3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前冲刺最后三套卷

2019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前冲刺最后三套卷试读:

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前冲刺最后三套卷(一)

一、(15分)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生产者通常会选择在第二阶段生产?

二、(15分)(1)若企业支付工人报酬的方式可有两种选择,其一,给工人支付固定工资;其二,按工人创造产出的一定比例支付报酬(即分成)。你认为哪种报酬支付方案更需要监督者进行监督?哪些因素将决定企业支付方案的选择?(2)工资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可能认为支付高于劳动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是有利的,如何解释?(3)企业愿意向教育水平高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的信号理论是如何对此做出各自解释的?你认为这对教育政策有何含义?

三、(15分)假设某商品的反需求曲线为:P=11-0.15Q,其反供给曲线为:P=1+0.05Q。试求:(1)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2)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3)在这1元的税收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负担多少?

四、(15分)已知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为:D=6300-400P,短期市场供给函数为:S=3000+150P。单个企业在LAC曲线最低点的价格为6,产量为50,单个企业的成本规模不变。(1)求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判断(1)中的市场是否同时处于长期均衡,求行业内的厂商数量;(3)如果市场的需求函数变为:D=8000-400P,短期市场供1给函数变为:S=4700+150P,求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1(4)判断(3)中的市场是否同时处于长期均衡,求行业内的厂商数量。2

五、(15分)某垄断企业的总成本函数为TC=7Q+0.5Q。市场需求曲线为Q=386-0.5P。(1)计算该垄断市场的均衡价格,以及该垄断企业的产量和利润。(2)假设政府对该垄断企业征收每单位商品1元的单位税(数量税),该垄断市场的商品价格,企业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多少?政府获得的税收收入是多少?(3)假设政府不对垄断企业,而对消费者征收每单位商品1元的单位税,该垄断市场的商品价格,企业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多少?政府获得的税收收入是多少?

六、(15分)一般均衡是否意味着充分就业?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实现高就业目标的做法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七、(15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何不同?

八、(15分)在一个小国模型中,不考虑价格变化(简化为1)。假设货币需求是L=0.2Y-10r,Y和r分别为收入和利率,货币供给M=200,消费C=60+0.8Y,Y为可支配收入,税收T=100,投资Idd=150-2r,政府支出G=100,贸易收支平衡。(1)求在封闭条件下均衡的国民收入、利率和投资;(2)如果该国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当世界市场利率为1.5%,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多少?(3)在开放条件(资本自由流动)下,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怎样变动?

九、(15分)什么是经济的自动稳定器?它包括哪些内容?

十、(15分)已知消费函数为:C=a+by。假设政府大力提倡d储蓄,那么个人自主消费会降低,请分析这种现象对国民收入和储蓄的影响并就得出的结论给出成立的条件。

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前冲刺最后三套卷及详解(一)

一、(15分)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生产者通常会选择在第二阶段生产?【考点】4.3.4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解析】(1)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在假定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以劳动投入多少来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

具体而言,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如图1所示:第Ⅰ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劳动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AP、MP两曲线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0到L的LL3区间。第Ⅱ阶段,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仍然大于0,所以总产量仍然是递增的,直到总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AP、LMP两曲线的交点到MP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L到LLL34的区间。第Ⅲ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是递减的,这一阶段是MP曲线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即劳动投入量L以后的区间。L4

图1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2)首先,厂商肯定不会在第Ⅲ阶段进行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的好处。其次,厂商也不会在第Ⅰ阶段进行生产,因为平均产量在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厂商没有获得预期的好处,继续扩大可变投入的使用量从而使产量扩大是有利可图的,至少使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因此厂商通常会在第Ⅱ阶段进行生产,虽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但是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增加时为止。

二、(15分)(1)若企业支付工人报酬的方式可有两种选择,其一,给工人支付固定工资;其二,按工人创造产出的一定比例支付报酬(即分成)。你认为哪种报酬支付方案更需要监督者进行监督?哪些因素将决定企业支付方案的选择?(2)工资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可能认为支付高于劳动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是有利的,如何解释?(3)企业愿意向教育水平高的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的信号理论是如何对此做出各自解释的?你认为这对教育政策有何含义?【考点】8.5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解析】(1)给工人支付固定工资的报酬支付方案更需要监督者进行监督,分成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决定企业支付方案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工作的可分性,当工人的工作可以明确确定不同工人的贡献时,可以选择按分成方法付报酬。(2)企业支付高于劳动供求均衡水平的工资主要是为了激励,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下,可以激励工人工作。效率工资理论认为,高工资使工人的生产效率更高。一方面,高工资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更替。企业给工人支付的工资越高,工人留在企业的激励就越大。企业通过支付高工资减少了工人辞职的频率,从而减少了用于雇用和培训新工人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另一方面,高工资能够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一般来说,企业不可能完全监督其员工的努力程度,这就可能产生道德风险的问题,即员工可能会偷懒。工资越高,工人被解雇的代价越大,从而可以减少员工的偷懒行为,进而提高生产效率。(3)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力,增加人力资本,而具有更高生产力的工人应该获得更高的工资。教育的信号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可以根据教育水平判别工人的类型。生产力不同的工人获得教育的成本不同,因此教育水平能够将生产力不同的工人区分开来。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的信号理论均说明了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性,这意味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教育政策,普及教育范围,扩大教育层面。

三、(15分)假设某商品的反需求曲线为:P=11-0.15Q,其反供给曲线为:P=1+0.05Q。试求:(1)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2)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3)在这1元的税收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负担多少?【考点】2.4.2均衡价格的决定;3.1.3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3.3.1预算线【解析】(1)联立求解反需求函数和反供给函数:**

可得:均衡价格P=3.5,均衡产量Q=50。

根据消费者剩余定义,可得消费者剩余:

即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187.5。(2)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后,此时有P=Pds+1。

即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等于厂商拿到的价格加上税收。此时有:

解得:P=4.25d*

即均衡价格P=4.25*

均衡产量Q=45

政府的税收收入为:T=tQ=45

即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45。(3)根据税收前后的均衡价格,在1元的税收中,消费者负担:4.25-3.5=0.75;生产者负担1-0.75=0.25。

四、(15分)已知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为:D=6300-400P,短期市场供给函数为:S=3000+150P。单个企业在LAC曲线最低点的价格为6,产量为50,单个企业的成本规模不变。(1)求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判断(1)中的市场是否同时处于长期均衡,求行业内的厂商数量;(3)如果市场的需求函数变为:D=8000-400P,短期市场供1给函数变为:S=4700+150P,求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1(4)判断(3)中的市场是否同时处于长期均衡,求行业内的厂商数量。【考点】6.3.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6.5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解析】(1)将供求函数代入均衡条件得:

6300-400P=3000+150P_

解得:P=6。_

将均衡价格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可得:Q=3900。

即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为6,均衡产量为3900。(2)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这时,商品的价格也等于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因此,可以判断出(1)中的市场同时处于长期均衡。

均衡产量为3900,单个企业产量为50,从而可以求出行业内的厂商数量为3900/50=78。(3)将供求函数代入均衡条件得:

8000-400P=4700+150P_

解得:P=6。_

将均衡价格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可得:Q=5600

即市场的短期均衡价格为6,均衡产量为5600。(4)由于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等于商品的价格,所以(3)中的市场同时处于长期均衡。

均衡产量为5600,单个企业产量为50,从而可以求出行业内的厂商数量为5600/50=112。2

五、(15分)某垄断企业的总成本函数为TC=7Q+0.5Q。市场需求曲线为Q=386-0.5P。(1)计算该垄断市场的均衡价格,以及该垄断企业的产量和利润。(2)假设政府对该垄断企业征收每单位商品1元的单位税(数量税),该垄断市场的商品价格,企业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多少?政府获得的税收收入是多少?(3)假设政府不对垄断企业,而对消费者征收每单位商品1元的单位税,该垄断市场的商品价格,企业的产量和利润分别为多少?政府获得的税收收入是多少?【考点】7.1.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解析】(1)由题意可知,企业的边际收益为:MR=772-4Q,企业的边际成本为:MC=7+Q。

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MC,即772-4Q=7+Q。

解得:Q=153,P=772-2×153=466。2

利润π=TR-TC=466×153-7×153-0.5×153=58522.5。(2)政府对该垄断企业征收每单位商品1元的单位税(数量税)会使得该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增加1元,所以,MC′=MC+1=8+Q。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有:8+Q=772-4Q

解得:Q=152.8,P=772-2×152.8=466.4;2

利润π=TR-TC=466.4×152.8-7×152.8-0.5×152.8=58522.4;

政府的税收为:1×152.8=152.8。(3)政府对消费者征收每单位商品1元的单位税,市场需求曲线变为:

Q=386-0.5(P+1)=385.5-0.5P2

从而P=771-2Q,TR=P×Q=771Q-2Q,MR=771-4Q。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有:7+Q=771-4Q

解得Q=152.8,P=771-2×152.8=465.4;

利润=TR-TC=465.4×152.8-7×152.8-0.5×152.82=58369.6;

政府的税收为:1×152.8=152.8。

六、(15分)一般均衡是否意味着充分就业?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实现高就业目标的做法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考点】16.1.2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17.4两种政策混合使用;17.6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解析】(1)经济中实现一般均衡意味着充分就业,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因为按照古典经济学理论,劳动市场的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实际工资可以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从而使劳动市场处于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在宏观经济学里就被称为充分就业状态。平衡的劳动市场是一般均衡市场的组成部分,所以一般均衡就意味着充分就业。(2)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实现高就业目标的做法不一定正确。

政府实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的合理性在于: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的关系,政府可以通过政策选择来调整失业率。同时,根据凯恩斯的需求不足理论可知,由于在短期工资和价格存在刚性,市场并不能快速的实现出清,等待经济自动恢复充分就业状态时期是漫长而痛苦的,尤其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需要政府迅速而及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促进经济复苏,增加就业。

然而,政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不一定正确,它存在以下不合理性:

①长期宏观经济政策失效。在长期,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此时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对实际经济产出和就业没有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失效。

②政策的运行存在时滞。宏观经济政策存在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政府认识总需求的变化,变动财政政策以及乘数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时间。当政策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可能经济早已摆脱萧条,步入高涨,政府的政策可能只会取得相反的作用。

③不确定性。实行财政政策时,政府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不确定性:乘数大小难以准确地确定;政府必须预测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而在这一时间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可能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就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④动态不一致。动态不一致性指决策者提前宣布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然后在这些预期形成并发生作用后又采用不同政策的倾向。决策者违背自己以前作出的宣言,主要是由于决策者有改变政策,不履行诺言的激励。动态不一致问题的存在,会使得政府信誉受损,从而可能会使得经济政策难以奏效。

综上所述,可知政府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方法不一定正确。

七、(15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何不同?【考点】19.4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19.5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19.6内生增长理论【解析】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和阿罗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整个60年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1)假设条件不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区别。另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技术是外生的,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2)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3)结论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即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决定的,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

八、(15分)在一个小国模型中,不考虑价格变化(简化为1)。假设货币需求是L=0.2Y-10r,Y和r分别为收入和利率,货币供给M=200,消费C=60+0.8Y,Y为可支配收入,税收T=100,投资Idd=150-2r,政府支出G=100,贸易收支平衡。(1)求在封闭条件下均衡的国民收入、利率和投资;(2)如果该国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当世界市场利率为1.5%,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多少?(3)在开放条件(资本自由流动)下,当政府支出增加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怎样变动?【考点】第13章附录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14.5IS-LM分析;18.2.4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8.3.1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解析】(1)由四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

Y=C+I+G+NX=60+0.8(Y-100)+150-2r+100=0.8Y-2r+230

整理得:Y=1150-10r,即IS方程为Y=1150-10r。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M/P=0.2Y-10r

当P=1时,整理得:Y=1000+50r,即LM方程为Y=1000+50r。

联立IS方程和LM方程可得:Y=1125,r=2.5。

将r=2.5代入投资函数,可得:I=145。

即在封闭条件下均衡的国民收入、利率和投资分别为1125、2.5和145。(2)如果该国是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新的IS和LM曲线***都是关于汇率的函数,分别记为IS和LM。由于汇率并不进入LM曲**线方程中,因此,LM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国民收入由LM曲***线决定。综上分析,可知LM曲线方程为:Y=1000+50r,其中,r*是世界市场利率。当r=1.5时,均衡国民收入为:Y=1075。(3)在开放条件(资本自由流动)下,如果实施浮动汇率制,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向右移动,但LM曲线不变,故均衡国民收入不变,汇率上升,此时财政政策无效。如果实施固定汇率制,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右移,为了保持汇率不变,需要增加货币供给使LM曲线右移,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九、(15分)什么是经济的自动稳定器?它包括哪些内容?【考点】17.2.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解析】(1)自动稳定器的含义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2)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的工具

①自动调整税收。在现代税制中,所得税有着重要地位。因为所得税具有固定的起征点和累进的税率,当经济繁荣特别是过热时,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不仅有更多的人进入交纳所得税的行列,还有许多人将按更高的税率交税。其结果是,税收自动增加,并且税收的增幅还会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即抑制总需求的进一步扩张,使经济增长降温。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从而可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②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减。在经济繁荣时期,税收自动增加,同时由于失业人数和需要救济的人数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减少,这会抑制消费和投资的过快增长,有助于遏制需求进一步膨胀;而一旦经济萧条,失去工作的人可立即从政府得到收入(失业救济金),以维持一定的消费需求,政府转移支付增加,这就能抑制消费和投资的过度减少,有助于减轻社会经济进一步下滑的程度。其他福利支出因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也有内在的反周期、促稳定的作用。(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增长,从而减少了总需求的增长。

但由于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自动调整的幅度不大,从总体看,财政政策工具“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很有限。它只能减轻经济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经济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

十、(15分)已知消费函数为:C=a+by。假设政府大力提倡d储蓄,那么个人自主消费会降低,请分析这种现象对国民收入和储蓄的影响并就得出的结论给出成立的条件。【考点】13.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解析】(1)己知消费函数为C=a+by,则储蓄函数为S=y-C=dd-a+(1-b)y。d

个人增加储蓄意味着减少消费,即减少消费函数中的a、b值,a变小意味着图2中的储蓄曲线上移;b变小意味着储蓄线以图2中A为原点逆时针转动。这两者都会导致均衡点E向左移动,使得均衡国0民收入下降。

图2 储蓄函数(2)增加储蓄会导致均衡收入下降,这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消费或者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经济繁荣;反之,减少消费或者增加储蓄会通过减少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由此得出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