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人士的十个共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09:32:29

点击下载

作者:彭龙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绩效人士的十个共识

高绩效人士的十个共识试读:

前言

(一)职场发展三阶段

王国维先生说人生有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职场也是如此,也有三个认识阶段。第一阶段是“问题都是别人的”:对于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看不惯、很不适应,认为问题都是外部环境和别人造成的。第二阶段是“问题是双方的”:工作有了一些得失感悟后,慢慢地适应了环境,有些时候是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被动适应的。第三阶段是“问题都是自己的”:认为自己是一切的根源,此时已完全适应并融入了环境,职场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终将成就一番事业。

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常常有员工对我说,领导“凡事只讲结果而不考虑实际工作条件”、“过分强调执行力”、“管理方法简单粗暴”、“要求太高”,甚至觉得领导不可理喻。

而企业的领导和我讲的更多的却是下属“责任心不强”、“执行力差”、“保证不了工作结果”、“工作主动性不强”、“团队意识不强”、“员工职业化素质低下”、“下属听不懂自己说的话”以及“上下级难以沟通”等。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彼此对于什么是工作、工资、责任、上级、下级、目标、组织、沟通、职场等,有着不同的定义与理解,没有达成共识,甚至是大相径庭。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人而言,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他们的理解也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些工作共识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深刻的职场规则和潜规则!

正是这些工作共识决定着职场人的不同命运,同时也左右着一个组织的绩效。同样,员工的困惑也多源于此,上级与下级的沟通不畅也多源于此。而当上下级就工作的各个环节达成共识以后,就会为实现员工、组织、客户、家庭以及社会的多赢局面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当大家再有困惑的时候,对照这些工作共识就知道困惑与差距在哪里了。也就容易步入职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了。

(二)目标与方法的困惑职场故事一:完不成任务依旧理直气壮

一次,我给一公司讲课前,董事长对我说:“彭老师,您要好好给我们的员工讲讲课,我的话他们常常听不懂、听不进。每次我和他们讲要多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总是说我目标设定得太高,要求太高。”而这家公司的一位高管却这样对我说:“彭老师,您问一下公司哪个人能听懂他的话?要是大多数人都听不懂他说的话,大多数人都完不成工作任务,那您说是老板的问题还是员工的问题?”

德鲁克大师说:“和任务本身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要甘当任务的‘仆人’”。下级有资格与上级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法、有资格向上级索要完成任务的资源,但是,下属是没有资格拒绝接受上级下达的目标的,是没有资格让上级降低工作目标的。职场故事二:计划成了公司的儿戏

一次,我以企业顾问的身份应邀参加一家民营企业的中层领导干部年终述职会议。会上,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说:“公司年初确定要招聘三个部门的经理,我按时招到了,可是,总经理说不合格,后来,我们部门又连续招了三次,最后终于算是过了关。可是,在六月份,公司又决定再招聘两名分公司的经理和十余名管理、技术人员,由于时间紧,同时又是公司临时追加的招聘计划,所以我们没有完成招聘任务。而公司却据此认为我们部门没有完成年度招聘计划。对此我很不服气!我想问,计划改来改去,却说我们部门没有完成任务,请问,公司计划的严肃性在哪里?公司考核制度的公平性在哪里?”

听了她的话,我一时竟有点语塞!心想计划本身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是为了达成公司目标的一个工具,年中修改是很正常的事情,难道眼看着我们的计划出了问题不去修改,就是维护了计划的严肃性吗?

(三)上下级沟通的困惑职场故事:我说的不会有错

一家汽车制造厂的模具坏了,一个高级技术人员反复修理也没有修好,于是,厂领导决定派他回总部修理。可这位高级技术人员却坚定地说:“我说修不好就是修不好,拿回总部也修不好。我不去!”无奈,厂领导只有派其他技术人员到总厂去修理。结果不幸被他言中,没有修好!于是,那位高级技术人员找到厂长愤愤地说:“怎么样?!我说修不好吧,可你就是不听,非要拿去修……”

类似的例子我遇到了很多。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一般而言,对于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冲突,上级在沟通方式上出现的问题多一些,而说的内容大多是对的,下级的工作理念出现的问题常常多一些。

(四)单位人与职业人的本质区别单位人与职业人格格不入

计划经济时期,企业职工以及公务员都是“单位人”。单位对职工以及公务员的生老病死都肩负着责任,而自己却不一定对单位以及工作负责任。因此,“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竟成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之举。这种观念不仅仅存在于曾经在国有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工作的人身上,同样存在于当今很多年轻的职场人士的观念中,只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比如,没有工作绩效照样理直气壮,工作中借口一大堆,目标感极其淡薄等,这些都是“单位人”观念的新的表现形式。

市场经济要求职场人士(包括老板)以及公务员都要做“职业人”。职业人就是对自己的工作与职业负起责任,不管在哪里工作都要对自己的言与行负责任,对工作绩效和结果负责任,同时,自己的言行无论在哪里都能经得起单位、客户以及道德、法律的检验,并最终靠自己的职业化素质与能力来对自己的生老病死以及人生理想肩负起责任。

而狭隘的职业化是对单一单位或老板负责任,人在单位就对单位和老板负责,一旦离开原有单位或稍有纠葛就丧失应有的职业道德。比如,把单位或企业信息、知识产权等统统明目张胆或私下据为己有或剽窃他用。

(五)大学生就业的盲区与误区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很多的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会很快跳槽或被辞退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大学缺失了一门课程,这个课程就是《职场学》。基本没有哪一所大学能系统、明确地告诉大学生什么是择业、职场、职业、岗位、上级、下属、公司、客户、市场、产品、工作、工资、目标、责任、沟通、绩效、手段、成功、失败、付出、回报、家庭、社会等市场化的定义与要求。

他们是带着一大堆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背负着一大堆的职场认知误区来到社会上的。学校没有教,公司和单位一时也教不完或教不了,学生以及入职多年的职场人士只能从实践中去学,说得确切些就是从自己的职场教训中学,跌一跤学一点,再跌一跤再学一点,都是用自己的血汗和职业生命学来的一点职场理念和知识,实在是事倍功半。这就使得上级和下级、劳方与资方、企业和客户等各个方面的无谓冲突在所难免。

作为专业讲师与管理咨询师,我在管理培训行业已经有十个年头了。10年来,我和我们的团队服务过的企业数以千计,其中主要是民营企业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期间,我们有机会直观深入地感受着企业与员工的现状、问题、困惑以及需求等,收集了大量鲜活的案例,通过系统、科学地分析研究,发现了职场人士的一些困惑和特点,从中归纳出了职场人士卓有成效的十个工作共识。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我自己的企业也已经走过了八个年头。这期间,我更加能够从一个老板,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老板的角度体会公司、员工、客户以及市场等的关系与困惑。

这将是一本提升公司绩效、达成组织目标、改善上下级关系、和谐劳资关系、畅通职场人士职场发展的畅销书。我更希望它成为一本职场工具书,当我们遇到职场困惑时,拿出来看一看,去梳理和修正我们的职场工作理念和思维,让我们少走弯路,当我们做得好与不好时,都可以从中找找“自己”、找找依据。

以下三个要求是阅读本书的主线,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职业经理人必须要恪守的职场规则:1. 工作目标永不变而方法可万变2. 让组织愉悦3. 诚信

问:假如不能同时做到这三条怎么办?

答:请参照以上三条。

希望这本书对企业、政府的各级管理者、在校大学生以及同行有所帮助和借鉴。不对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企业家、专家以及同行不吝赐教。彭龙2010年1月于北京

第一章 思维共识:对待工作要用“结果思维”

社会交往要用逻辑思维

职场胜出要用“目标人”思维

对待工作要用结果思维

面对客户要用效果思维

超越经验要用创新思维

和谐亲情关系要用心思维

利益性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

我是一切的根源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社会交往要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使我们清醒的同时也让我们越发糊涂。题记

逻辑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然而讲道理、讲逻辑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讲道理、讲逻辑而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企业变得更有绩效,职场变得更加坦途,家庭变得更具亲情。否则这样的逻辑又有何用?

然而,一些人常常把逻辑思维用到工作、客户、家庭以及国家等方面,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陷入“逻辑”的怪圈和误区。三七不等于二十八张三说“三七二十八”,李秀才说“三七二十一”。两人由面红耳赤的争执升级到拳脚相加,遂被众人扭至县衙。击鼓升堂,县官端坐:“何为?”“明明是三七二十一,这厮非说是二十八,故争执。”“老爷明察,就是二十八呀!”争执再起。见此,县官大喝:“将李秀才这糊涂蛋重仗二十一!”众人面面相觑之际,李秀才的屁股已生出朵朵红花。有好事者不解,遂问原因何在。县官大笑:“哈,张三连三七二十一都不知,打他何用?为此等小事扰民扰官,岂不该打?”

很多人都是讲道理、讲逻辑的高手,然而,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常常是用道理和逻辑都解释不了的!

逻辑思维的误区 对待工作用逻辑思维而不用结果思维。比如,没有目标和绩效导

向地就问题讲问题,就借口讲借口。 对待客户不用效果思维而用逻辑思维。比如,不顾客户最终需求

地就产品讲产品,就标准讲标准,就制度讲制度。 凡事就逻辑讲逻辑,不看对象、不分场合。 把逻辑当成目的,而不是当成工具。 逻辑思维凌驾于亲情、友情以及工作之上,当逻辑与亲情、友情

以及工作相冲突时,放弃亲情、友情以及工作,而坚守逻辑。 认死理。

那么,除了逻辑思维外,还有哪些思维方式呢?这些思维方式又应该用在哪些方面呢?除了社会交往要用逻辑思维外,本章我要重点陈述的是: 职场胜出要用“目标人”思维; 对待工作要用结果思维; 同事交往要用情商思维; 面对客户要用效果思维; 超越经验要用创新思维; 对待家庭要用心思维; 利益性思维是人类的基础性思维; 面对冲突和矛盾要告诫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

假如我们按照上面的不同思维方式来思维,就有可能发生以下情况:

我们的职场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以及更大的成就;

我们的工作绩效会大幅提升且付出不一定会增加;

我们的上下级沟通会非常畅通且工作关系越来越融洽;

我们的同事关系会变得融洽且为自己职场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我们就会让客户成为忠诚的客户并主动为我们介绍新客户;

我们的劳资关系会更加和谐;

我们的思维会大大超越我们固有的局限以及经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且让我们的经验更加有用武之地;

我们的社会交往会变得更加理智且彼此和谐共处;

当我们认为“我是一切的根源”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就会企及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且我们的身心会有一个积极正面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收获。

当我们对待工作不用结果思维,对待客户不用效果思维,超越经验不用创新思维,同事交往不用情商思维,和谐亲情关系不用心思维,而全部改为用逻辑思维(甚至用情绪思维)时,就有可能发生以下情况:

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没有绩效且理直气壮;

我们的客户服务会变得践踏客户的基本权益且认为客户不可理喻;

我们的思维会变得僵化且认为别人都是在妄想;

我们的职场生存环境会变得很恶劣且认为别人(特别是领导)总在和自己过不去。

职场小贴士不懂道理是无知,懂道理是职场常识,而凡事只讲理是无知加缺乏职场常识。从只讲理到“不讲理”是一种职场智慧,也是人生智慧。职场胜出要用“目标人”思维痛苦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另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水源。——罗曼·罗兰

1.职场人士要学做目标人

职场有两种人:一种是目标人,一种是自然人。目标人始终以维护组织的利益与目标为自己的最高职业准则,自己的喜怒哀乐是由目标控制的。而自然人的取舍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个人利益来决定的,目标是由自己的喜怒哀乐决定的。

抗震救灾的军人、航天英雄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就是一种目标人的具体体现。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荣誉他们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

个人的意愿与情趣取向服从职业要求是对每个职业人士的基本要求。领导要做目标人一次,我们给一家民营企业做管理咨询服务。那天我们双方的会议持续到了后半夜,这时,该公司的总工程师可能是有些不耐烦了,就插着耳机听起了音乐,不知不觉中他就随着音乐哼了起来,我们听得真真切切,而他自己却全然不知。这时,公司的董事长小声、和气且语气慎重地对总工说:“张总、张总,请你小点声……”事后,我对这位董事长说:“您的修养真好!”董事长说:“没办法,张总有很多小毛病,但是他对专业却很精通,在我们这个地区,他绝对是一流的专业人才!我们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了。”这位董事长就是一位目标人,为了达到组织的目的,他可以忍受张总的很多“小毛病”,而尽管这些“小毛病”在一般人看来可能还有些让董事长颜面尽失。可这位总工程师在会议上就完全是一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然人表现。

冯仑先生在《野蛮生长》一书中讲到:“我曾经是一个书生气很浓的人,现在表面看来很斯文,但内心早已无所畏惧、不怕牺牲、一往无前”,这就是一种目标人的心态和状态,是一个企业家长期修炼的结果。

一些员工对于老板在工作中的喜怒哀乐“拿捏”不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板始终是以一个目标人的思维方式看待工作,而员工常常是用自然人的思维方式与老板沟通。老板的喜怒哀乐常常是围绕目标转的,而一些员工的目标却是围绕自己的喜怒哀乐转的。

把握老板喜怒哀乐开关的是目标,不是情绪。因此,一般人认为有辱人格、尊严的事情,老板可能一笑了之,而一些人认为是无所谓的事情,老板却可能大发雷霆。比如,工作原则、做人原则、道德、企业目标、价值理念、理想、信念、制度等都属于老板重视的,而工作中的观念冲突、方法冲突、金钱损失、一场误会、一次恶吵,甚至一场冷战等,对于老板而言,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身在职场,要理解老板的目标人思维,同时,自己也要做一个目标人。优秀的员工都是目标人一位在一家民企工作了20年的高管,长期以积极的心态热情地工作着。我问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他说:“每当工作上遇到困难和困惑的时候,我总是去想解决方法,因为抱怨没有任何益处。”我请他举个例子,他沉思了几秒钟,对我说:“一次,董事长在全体员工参加的会议上,狠狠地批评了我,让我颜面尽失,但是我并没有表现出来。会后,我又马上根据公司的要求,召集了本部门的会议。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知道,发泄、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何况,在那样一个场合,我是不能在我的下属以及员工面前顶撞上级的。”“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我们常常会遇到歧视以及不公平的对待,使自己伤心或者愤怒。但你是否想过,任何痛苦都经不起几回日升日落,当你站在一个更高境界体会一时一事的痛苦时,那些伤心与愤怒就会化作知耻后勇、自强不息的豪情,成为成就日后辉煌的动力。

韩信“辱于前而不愠”。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韩信是一个目标人,他的言与行都是以他的人生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以自己的喜怒哀乐为导向的,也同样是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的。

2.职场要杜绝自然人的行为

不管是在政府还是企业的工作中,我们常常听人说:“这件事我不喜欢做,我只做我愿意做的事”、“我不愿意和他合作,他很自我”、“这件事气死我了,我发点脾气都不行吗?”、“我这几天是心情不好而不是我有意不完成工作”、“我的领导只会发脾气,因此,我是有意装着没听见他布置的工作的”、“客户今天骂了我好几次,我实在忍无可忍了才回了他一句”等等,这些言语都是“自然人”的具体表现。日本人的职业性让我震撼我在担任河南嵩山集团管理顾问期间,发生了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情。当时,这家企业正在和日本某企业(世界500强)的所属公司洽谈在中国合资建厂事宜。一次,日方派来的最高级别的代表是这家公司的社长。当时,有一项工作就是参观中方企业的生产车间。由于中方的这家企业生产的是医药包装产品,因此,根据行业的有关规定,参观的代表只能通过专用的玻璃隔离通道观看产品生产线,并且所有参观者事先必须换好专用的外衣、帽子以及一次性的鞋套等。然而,就在我们一行参观即将完毕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那位日本的社长在即将走出参观走廊的时候,他也随前面的人员一样,把戴在脚上的鞋套摘了下来,当他摘下一个鞋套,正准备摘下第二个鞋套时,正好处在通道的拐弯处,他发现拐过弯后离走出洁净走廊通道还有大约三四米的距离(按照规定人行走在参观专用的洁净通道的整个过程都必须戴上一次性鞋套),于是,他就抬起已经摘下鞋套的那只脚,用还没有摘下鞋套的那只脚,一步一步地跳出了洁净走廊通道,然后,才把另一只脚上的鞋套摘下来。

这位日本的社长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当时,我正在他的后面,我清楚地看到了眼前发生的这一幕。我被他的职业化行为震撼!

3.自然人常见的工作表现类型

自我型:自己的喜怒哀乐凌驾于组织与目标之上。

情绪型: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分场合地随心所欲,并不考虑或少考虑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自利型:只要危害了自己的利益,无论如何都要不计手段地讨个说法。

抱怨型:受不了一点委屈或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一点小事弄得满城风雨。

无知型: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说话、做事常常让对方难堪。

享受型:一切都围绕着自己的小天地转,工作上却得过且过。

自残型:破罐子破摔,折磨自己并连带他人和组织。

不入流型:作为下属,不把领导当干部,不把制度当约束;作为领导,缺乏必备的组织性和原则性。

4.自然人思维对职场人士的危害 让自己变成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 成为被利用(或暂时使用)而不是被重用的人,难以委以重任。 对组织和上级造成不好的印象。 错失很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让周围的人小看或看不起自己。 因小失大。 难成大器。

5.目标人修炼方法 恪守职业道德。 树立远大、明确、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制定明确的有挑战的近期目标。 日常工作有明确的、有挑战性的工作计划。 将自己的日常事项尽量排满。 凡是想到的立即行动,绝不推脱到下一时刻。 不要习惯于问为什么,而要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 结交有利于自己职业发展的新圈子。 远离原有的、不利于自己发展的老圈子。 提升自己的组织情商。 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拥有宽广的胸怀。

职场小贴士目标控制的,自然人的目标却是由喜人的喜怒哀乐是由目标怒哀乐控制的。对待工作要用结果思维道理要确保完成任务,否则就是借口。题记

1.对待工作要用结果思维

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总理在电话里大喊:“我不管你们怎么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温总理对部队“不讲理”的思维方式就是“结果思维”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工作,只能采用“结果思维”方式,而不能采用“逻辑思维”方式。亏了就少废话一家军工企业地处偏僻,周边没有邮局,给企业以及职工的信件来往带来了不便。经多方联系,当地邮局同意在这家军工企业的旁边设一个邮政所。不过条件是邮政所的建设费用以及维护费用都要企业自己筹资解决。于是,这家企业就在厂部职工内部用集资的方式来解决设立邮政所的资金问题。厂长、党委书记、办公室主任以及厂部的干部、司机等几十人都出钱集资,并成立了集资委员会,全权负责邮政所集资、承建、日常运营以及分红等各项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邮政所很快建立了起来。转眼到了年底,办公室主任作为委员会的负责人在晚饭后召集股东代表开会。张司机作为小车班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办公室王主任洋洋洒洒作了一个半小时的工作报告,听得张司机是如坐针毡,终于,他忍不住了,站起来问了一句(地方话):“王主任,你说了快两个小时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我想问你一句:‘我可以分多少红?’”王主任慢慢腾腾地说(地方话):“实在是对不起同志们,搞了一年搞亏(球)了!”听罢,张司机拍案而起(地方话):“说了半天也分不了一分钱!亏了就让老子回家睡觉,说那么多废话管个屁用!”说完就拂袖而去。

张司机作为股东,在分红这件事情上,他的思维就是一种“结果思维”的方式,而在工作中,他的思维方式却常常是“逻辑思维”。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结果思维方式,只不过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的结果思维方式常常不会用在工作上,而用在和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上。“对待工作用结果思维”的人就是一群极其卓越的精英分子,他们不承认任何借口和困难,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他们绝对不会降低工作标准、不会推迟完成工作的时间,他们会主动地排除万难很好地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逻辑思维会让自己陷入职场困境

工作中的逻辑思维是为工作目标服务的,离开工作目标、工作绩效以及工作结果的逻辑思维会让自己就逻辑讲逻辑,其结果是自己越是讲得头头是道,越是让领导觉得你“不可理喻”。其根本原因就是下级在对待工作时是在用逻辑思维,而领导却是在用结果思维。小秘书逻辑思维PK老板结果思维曾经在报上传得沸沸扬扬“下班锁门引起总裁不满:女秘书PK跨国公司老板‘邮件门’传遍外企圈”中有过这样的报道:……4月7日晚,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回办公室取东西,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此时他的私人秘书瑞贝卡已经下班。陆纯初试图联系后者未果。数小时后,陆纯初还是难抑怒火,于是在凌晨1时13分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瑞贝卡发了一封措辞严厉且语气生硬的“谴责信”。陆纯初在这封用英文写就的邮件中说,“我曾告诉过你,想东西、做事情不要想当然!结果今天晚上你就把我锁在门外,我要取的东西都还在办公室里。问题在于你自以为是地认为我随身带了钥匙。从现在起,无论是午餐时间还是晚上下班后,你要跟你服务的每一名经理都确认无事后才能离开办公室,明白了吗?”(事实上,英文原信的口气比上述译文要激烈得多)。陆在发送这封邮件的时候,同时传给了公司几位高管。面对大中华区总裁的责备,一个小秘书应该怎样应对呢?一位曾在GE和甲骨文服务多年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同样用英文写一封回信,解释当天的原委并接受总裁的要求,语气注意要温婉有礼。同时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和人力资源部的高管另外去信说明,坦承自己的错误并道歉。但是瑞贝卡的做法却大相径庭,并最终为她在网络上赢得了“历史上最牛女秘书”的称号。两天后,她在邮件中回复说:“首先,我做这件事是完全正确的,我锁门是从安全角度上考虑的,如果一旦丢了东西,我无法承担这个责任。其次,你有钥匙,你自己忘了带,还要说别人不对。造成这件事的主要原因在你,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转移到别人的身上。第三,你无权干涉和控制我的私人时间,我一天就8小时工作时间,请你记住中午和晚上下班的时间都是我的私人时间。第四,从到EMC的第一天到现在为止,我工作尽职尽责,也加过很多次的班,我也没有任何怨言,但是如果你要求我加班是为了工作以外的事情,我无法做到。第五,虽然咱们是上下级的关系,也请你注重一下你说话的语气,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貌问题。第六,我要在这儿强调一下,我并没有猜想或者假定什么,因为我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必要。”……昨天早上,记者刚在电话中表明身份,瑞贝卡就明白了,“这事儿闹得太厉害,我已经找不到工作了。”

作为员工的瑞贝卡在与老总陆纯初的对话过程中,全都是在用“逻辑”思维。论道理,瑞贝卡是没有错的,她从第一条到第六条,可谓条条思路清晰,句句有理有据!但是,她可能不知道一个基本的职场理念,那就是面对工作只能用“结果思维”!

无论瑞贝卡说多少道理,不会改变的事实是:你把老总锁在了门外!反过来说,只要你把老总锁在了门外,你的一切道理都将不再是道理。

下面我分别用陆纯初的“结果思维”和瑞贝卡的“逻辑思维”对本案例作一个对比分析:表1-1 瑞贝卡“逻辑思维”与陆纯初“结果思维”对比表1-2 假设瑞贝卡用“结果思维”的方式来回答陆纯初的话

续表

结果思维是让逻辑围着结果转,而逻辑思维是让结果围着逻辑转。结果思维的重点是放在结果上,逻辑和道理都是为结果服务的,有结果就是有道理,否则就是借口。而逻辑思维的重点是放在逻辑上,这种逻辑是没有目标和结果导向的所谓的逻辑。

在这里,我们更多的是站在员工的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件事,因此,我们讲的都是瑞贝卡的不职业之处。当然,这个案例折射出的不光是瑞贝卡的不是,它实际上是下行管理与上行管理都很失败的例子。

站在陆纯初的管理角度,陆没管理好下属(下属用逻辑思维对待工作),也没管理好自己(出了问题就怪罪下属、发泄不满等),也是很不职业化的表现。瑞贝卡没管好自己(作为秘书必须以上司为核心,当好助理),也没“管”好上司(不考虑上司背景和感受等)。

3.结果思维是一种基本工作理念

工作是与公司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劳资关系首先是一种商业行为。商业的第一目标是赚钱,没有结果的过程,对企业来说就是损失和负债,没有结果的过程就是没有意义的过程,结果错了就是过程错了。因此,工作就是为保证结果的一种商业行为!

保证结果是一种工作思路,而不是一种工作要求。就是说把“保证结果”作为工作时的一种工作意识,其潜意识里向着结果方面努力,而不是事事都要求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一旦把“保证结果”作为工作的思路后,在公司要求我们做一件事时,我们就会不顾一切地“疯狂”实现结果,就不会有“是一种无理要求”的想法。

本着以上的思路,可以这样设想,当公司内外所有人都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时,我们如何做到保证结果呢?举个例子:公司有一份重要文件要打印,但打印机坏了,我们怎么办?

——找人修好打印机。

——所有人都不帮忙修,怎么办?

——请打印店打印。

——所有的打印店都关门了,怎么办?

——请其他公司帮忙打印。

——都不帮你,怎么办?

……

我们可以像这样一直追问下去,只要你能一直朝着解决问题(把这份重要的文件按要求打印完毕)的方向不停地回答下去,就说明你已经有了这种工作思路了。

试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疯狂”地想办法解决问题,那我们前面的假设(即公司内外所有人都不配合我们的工作)就根本不存在了,这就是保证结果。保证结果是一种工作思路,不是领导对你的工作要求。

4.确保工作结果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都是铁人王进喜的名言!王进喜就是典型的“对待工作用结果思维”的人。

王进喜付出很多吗?是的!他的工友们比他付出得就少吗?不一定!那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只记住了王进喜?

当井喷发生时,王进喜是第一个跳到池子里去的,就他一个人跳进去吗?不是的!当他跳下去后,他的工友一个接一个地也跳下去了,只不过他是第一个跳下去的。

他第一个跳下去后就一定比他的工友付出得多吗?绝对不是!因为他的工友跳下去的时间也就仅仅比他晚几秒钟而已!

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别绝对不是就差这几秒钟!也不仅仅是谁先跳、谁后跳的顺序问题!而是一个深刻的职场理念之间的巨大差别!这个差别就是:王进喜是一个彻底锁定工作目标的人,是结果导向的人,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人。

在那个峥嵘岁月,铁人以及他的工友们是以崇高的国家使命感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这种使命感催生的职业力量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假如铁人王进喜生活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假如他不是共产党员,假如他也没有那么崇高的理想,假如他只是想养家糊口,而只要他同样具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工作理念,那么请问:假如你是老板,你需要这样的员工吗?!假如你也具有像铁人一样的工作理念,你的老板难道不会给你高薪吗?!

铁人精神是什么?除了他那崇高的国家使命感以及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外,更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这句话上——铁人精神就是职业化精神的完美诠释和实践!

5.竭尽全力地工作令人肃然起敬

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很多情况下,我们即使拼尽了全力也无法完成工作。“把军需处长叫来!”在红军最困难的时期,有一支缺吃少穿的队伍接受了在冰雪中为后续大部队开辟通道的任务。有一次,正在行进中的部队突然放慢了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了一起,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原来前面有人冻死了。军团长董振堂将军看着衣衫单薄破旧的冻僵的老战士,脸色严峻,嘴角肌肉抽动着,突然转身向身边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袄?”全场静静的,无人回答,也无人行动。将军红着眼,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这时,有人小声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了,久久站在雪地里,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个军礼,全场肃穆。不朽的阿赫瓦里1968年,墨西哥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马拉松颁奖仪式结束后,场地内其他项目都已比赛完毕。过了一个多小时,组委会开始通知马拉松沿途的服务站撤离,结果得到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消息:有个选手还在跑!他就是马拉松选手约翰·斯蒂芬·阿赫瓦里(John Stephen Akhwari)。阿赫瓦里在跑出几千米后因碰撞而摔倒,膝盖受伤,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由于剧痛,他的慢跑比寻常人散步还要慢,他的膝盖不停地流淌着鲜血,嘴角也痛苦地抽搐。一位记者同情地看着他,不解地问他为什么明知毫无胜算,还要拼命跑下去?阿赫瓦里坚定地答道:“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他被当做英雄般簇拥着,受到了远比冠军更隆重的礼遇。由于过于激动,人们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是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的。

对待工作要用结果思维,有结果好,没有结果而竭尽了全力同样让我们感动。当没有工作结果时,问一下自己:我们是不是也像他们一样,竭尽了全力呢?

6.对待工作用“逻辑思维”而不用“结果思维”的常见表现 借口型:用逻辑思维对待工作,完不成任务时总有很多理由或外

部原因。 郁闷型:常觉得领导对工作要求太高、不讲人情、不可理喻。 判断型: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就不上,很难主动想到创造条件

上。 等待型: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就被动、消极地等待。 责任型:遇到问题先想责任归属,而不是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或

解决方案,只要不是本岗位的直接责任,就理直气壮地可以不完

成工作任务。 逃避型:目标多变而工作方法少变化,当现有工作方法不能保证

目标实现时,就自动放弃目标。 随意型:忽略计划中对截止时间的要求,拖延完成工作目标的时

间反而觉得很正常。 学者型:凡事都有道理,凡事都讲道理,凡事都是自己的道理是

道理,别人的道理是歪理,没有结果依旧有道理。 无知型:工作做哪算哪,完不成任务依旧觉得很正常。 条件型:把完成工作当做交易或交换的一种筹码,非要公司满足

自己的条件后再完成任务。

7.对待工作用“逻辑思维”而不用“结果思维”对职业人士的影响 职业影响:领导不会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使自己的职场发展

空间受限,甚至会被淘汰出局。 工作影响:导致自己负责的工作时好时坏,工作过程中常有畏难

情绪。 收入影响:长此以往必然影响个人的收入。 干群影响:常常觉得领导要求过高或不可理喻,而导致上下级关

系不够融洽或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沟通。 客户影响:招致客户的不满和投诉,甚至是与客户发生激烈的争

吵。 公司影响:给公司的整体形象带来负面的影响。 身心影响:常常觉得领导和客户都不可理喻而导致心生怨气,身

心疲惫。

8.工作中如何修炼“结果思维” 结果思维是让逻辑围着结果转,而逻辑思维是让结果围着逻辑

转。 道理和逻辑都是为结果服务的,有结果就是有道理、有逻辑,否

则就是没道理、没逻辑。 道理和逻辑仅仅是工具而已,达成工作目标才是目的。工具是为

目的服务的,当工具与目的相冲突时,要放弃和否定的是工具,

而不是目的。 保证工作结果就是最大的道理和逻辑,其他的道理和逻辑都要给

它让路。 逻辑思维常常是在讲“怎么不行”,而结果思维是在讲“怎样才

行”。 逻辑思维常常是在讲过程或理清责任归属,而结果思维是在讲绩

效和目标必达。 结果思维让我们时时告诫自己“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也要上”,而逻辑思维让我们时时告诫自己“有条件就上,没有

条件就不上”。 逻辑思维常常让我们没有工作结果而理直气壮,结果思维让我们

排除万难完成任务而觉得天经地义。 上级或老板需要你给他结果,就像你工作需要工资的道理一样:

既然你任何情况下都要得到工资,同样的道理,上级或老板在任

何情况下也需要你给他结果。 劳资关系首先是一种商业关系,商业契约讲究权利与义务的对

等,企业用支付工资的方式来换取员工的绩效,而不是换取员工

没有绩效的付出或工作时间。

职场小贴士结果思维是让逻辑围着结果转,而逻辑思维是让结果围着逻辑转。逻辑思维常常是在讲“怎么不行”,而结果思维是在讲“怎样才行”。结果思维让我们时时告诫自己“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而逻辑思维让我们时时告诫自己“有条件就上,没有条件就不上”。面对客户要用效果思维对待客户用效果思维,就会感到客户“不可理喻”的要求都是最最基本的要求!对待客户用逻辑思维,就会觉得客户不可理喻,而实际上却是商家不可理喻。题记

1.商家不可理喻的产品或服务导向型思维

当有人问老板是做什么的时候,老板们常常会说“我是开酒店的”、“生产汽车的”、“搞房地产的”或“搞网络的”等等。

当别人问员工是做什么的时候,员工常常会说“我是搞设计的”、“搞美容的”、“卖电脑的”、“当医生的”或“当老师的”等等。

当有人问公务员是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常常会说“我是警察”、“税务专管员”、“工商执法员”等等。

以上三种行为定义,都是从各自的职务、行业或职责角度来定义自己的商业角色或公务角色的,都是过时的“产品和服务导向型思维”定义方式。

假如企业、员工以及政府的公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是从客户需要的效果角度去为客户着想,而仅仅从产品或服务功能或职能的角度去定义并履行自己的企业行为或公务行为时,就会出现严重伤害客户或公民利益的同时还“振振有词”的情况!浴室员工逻辑思维PK客户效果思维据《贵州都市报》报道:三个女青年晚上在澡堂里洗完澡后,到大厅休息,不料半夜遭到一个醉汉骚扰。三女怒向澡堂索赔5000元。澡堂却认为这是客人间的事,拒绝赔偿。据当事人小陈介绍,7月17日凌晨1时许,她和另外两个朋友小芳和小英下了夜班,去友谊路的一家浴池洗澡。洗完澡后,一起到大厅休息,每人一张床。小芳和小英很快就入睡了,小陈睡不着,背对着两个朋友看电视。凌晨2时许,小陈突然听到睡在旁边的小芳大喊:“你要干什么?你要干什么?”小陈转过身一看,只见一个年轻男子一边掀开小芳的被子,一边说“睡过去一点,我们挤一挤”,然后不容分说一屁股坐在小芳的大腿上。小陈赶紧喊来服务生。等服务生赶到时,这名年轻男子很快就在小芳的床上睡着了,怎么喊都喊不醒。半夜受到如此骚扰,三个女孩羞愤难当,要求面见浴池经理。服务员却说经理不值夜班,中午才可能过来一下。由于三个女客自己宿舍外面的铁门已经关闭,她们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只好挤在另外两张床上睡。这一夜,陌生男子酒气冲天,鼾声如雷,三人很害怕,瑟瑟发抖地坐了一夜,难以入眠。早晨7时许,那个骚扰小芳的年轻男子突然站在3个迷迷糊糊的女客面前,说了一声“对不起”。吓得三人又是一阵尖叫。该男子解释说,当时自己喝多了酒,不知道自己都干了些什么,然后便扬长而去。三个女客认为,事件的发生是因为澡堂的管理不到位,让不速之客闯了进来,于是向澡堂提出5000元的赔偿,但澡堂只答应给她们一些代金券,拒绝了赔偿要求。浴池一位何姓主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事发时,大厅的服务员并不确定年轻男子和三个女客的关系,“发生这样的事情完全是客人之间的事情,只能让他们自行解决了。”澡堂的说法让三个女客觉得荒唐,目前她们已经向当地消协投诉。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这家浴室依旧还有一大堆的理由,什么“这是客人间的事,拒绝赔偿”、什么“经理不值夜班,中午才可能过来一下”、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完全是客人之间的事情,只能让他们自行解决了”等等,都说明他们是从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在谈事情,都是在用逻辑思维说话,而没有从客户的基本效果的需求来看待这个事情。

2.客户需要的是“效果”,而不是产品和服务

客户需要什么?客户需要的不是产品,而是需要产品带来的效果和享受,客户需要的也不是服务,而是服务带来的享受和效果。这种效果和享受不光是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而产品和服务只不过是满足客户效果需求的一个手段或载体。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说过:“客户不需要钻头,而是需要墙上的孔”,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当一个企业以及员工学会了对客户用效果思维,就会发现客户的要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过分的,就会发现,企业实际上能为客户做很多很多的事。假如企业和员工用逻辑思维和客户对话,就会发现企业和员工是多么的“商业无知”!多么的荒唐和浅薄!

3.产品导向与客户需求导向中的商业角色定义

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定义企业的商业行为,就是要求商家从客户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目的来定义厂家或商家的商业行为。很多企业明白了这个道理,因此,他们根据客户需要的效果来定义企业的行为,而不再简单地说是做服装的、卖电器的、卖房子的、造汽车的。举例如下:

客户需要的不是洗浴而是洗浴带来的洁净、享受、放松……

客户需要的不是银行而是银行带来的货币资产的安全、增值、保密……

客户需要的不是汽车而是汽车带来的安全、效率、价值……

客户需要的不是计算机而是计算机(办公用品)带来的办公效率……

客户需要的不是酒店而是酒店带来的休息、安全、宁静……

客户需要的不是手机而是手机带来的沟通、交流、效率、便利……

客户需要的不是轮胎而是轮胎带来的安全、减震、低噪音……

客户需要的不是美容而是美容带来的美丽、健康、幸福、希望……

客户需要的不是装修而是装修带来的绿色居住环境、生活品质……

客户需要的不是照相机而是照相机带来的美好生活与工作记忆……

客户需要的不是化肥而是化肥带来的作物增长率……

客户需要的不是漱口剂而是效力、杀菌能力、颜色、味道……表1-3 产品导向与客户需求导向中的商业角色定义

产品导向型商家的思维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他们思维的起点(开口闭口)往往是标准、制度、产品或责任归属,而客户思维的角度往往非常简单,那就是我购买的服务或产品能否达到我的最终目的,客户思维的起点(开口闭口)往往是最终效果和结果。

当商家和员工实现了从传统的产品角度向客户需求角度定义自己商业行为的转变后,再遇到客户的抱怨和要求时,就会发现以前对消费者应该承担的义务成了责任,以前的借口和推脱是根本说不出口的。从此,“为客户解决问题、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就成了检验企业和员工工作好坏的第一标准。

4.产品导向与客户效果需求导向对比分析

企业产品导向型与客户效果导向型企业的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由此派生的员工的思维角度与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表1-4 企业产品导向型与客户效果导向型员工的不同思维角度对比

续表

商家以及员工站在客户效果导向的思维角度,并不是说客户提出什么条件都要答应,而是要养成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去看待营销、客户服务以及各项工作。这样一来,思维就只聚焦在两个问题上:为客户解决问题,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

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客户满意度=客户不投诉。而建立客户忠诚度的有效途径就是“为客户解决问题,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要做到这两点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待客户要用“效果思维”。

5.产品导向型的商家行为定义带来的思维误区 逻辑型思维:常常认为客户不讲道理,甚至是无理取闹,而从客

户需要的效果角度讲,实际上商家说话、做事不可理喻。 产品型思维:总爱和客户讲标准、讲参数而不顾及客户的效果需

求。殊不知产品的标准、参数都是为客户的效果服务的,而不是

客户的效果要服从服务于产品的标准、参数。 制度型思维:总是爱和客户讲制度、讲工作流程而不顾及客户的

效果需求。殊不知制度和流程都是为客户的效果服务的,而不是

客户的效果要服从服务于所谓的制度和流程。 过程型思维:对于客户的要求,思维常常停留在服务客户的过程

中,而不顾客户需要的结果和效果,或没有以客户的效果导向来

谈过程,而是就过程谈过程,就过程找理由和借口。 责任型思维:把自己看成一个个体,总是在推脱责任。动不动就

是“我不负责这个……”、“我刚上班,我不清楚……”、“根据什

么、什么,这不是我们部门的责任……”殊不知客户总是把你当

做公司或政府整体来看待的。 合同型思维:总爱用合同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总是爱和客户讲“根据合同这不行、那不行”、“这是由于你使用不当造成的,和

我们没有关系”等等,而不会和客户讲“在这种条件下我能为客

户做什么?”殊不知合同存在的第一要义是为了保证客户的效果

需求,其次才是维护商家的利益而附加存在的。 个体型思维:总认为客户不尊重自己,殊不知在客户最最基本的

效果都没有得到满足,甚至基本权益都受到了伤害或践踏的情况

下,客户的怨气和脾气是冲着公司和政府发的,而你代表的是公

司或政府而不是你自己,你能展现的只能是公司或政府的理性思

维与形象,而不是一个自然人的情绪性思维与形象。 鄙视型思维:认为客户的效果要求很荒唐、过分,而对客户表现

出不屑、鄙视的态度和言语。 推脱型思维: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只要责任划不到企业

或自己身上,就一味地推脱,没有或缺乏为客户解决问题以及满

足客户需求的基本心态。 唯利型思维:产品或服务一经售出,就全然不顾客户的根本利益。 无知型思维:思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产品和服务论,而不是客户

的效果论。

6.产品导向型的商家行为定义给企业带来的恶果 输在营销和客户服务的理念上而不是输在战略、技术和管理上。 客户投诉不会小事化了、不会变危机为转机,而是每每小事变成

大事,小危机最后演化成大危机,甚至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很多的制度都是在伤害和践踏客户的基本权益和效果需求,不但

不自省反而变本加厉。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以漠视客户的基本权益

和效果为基因的,而企业却全然不知! 失去客户反而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错,慢慢地就会引发一种质

变。 系统风险已经融合在企业的基因中了,致使企业必然越来越失去

客户的信任直至消亡,消亡有可能是由于看似小得不能再小的一

个偶发事件而引发的一场暴毙。

7.客户效果导向型的商家行为定义对商家的要求“ 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是企业服务客户的最低商业契约要求。“ 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是企业服务客户的基本商业契约要求。 客户需要的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产品和服务带来的效果,因此,

我们要唯“客户效果论”,而不唯“产品和服务论”。 我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的第一人。 客户服务的起点源于客户消费前,营销是为售后服务工作服务

的。 只要没有满足客户的效果需求,一切责任都是企业的责任。要把

这个理念扎根于每位员工心中,而不仅仅是营销和客户服务人

员。 为了“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要永远只找

方法不找借口。“ 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的检验标准是由客

户确定的,而不是由商家内定的。 当认为客户很挑剔时,说明我们的客户服务理念还有待于革命。 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8.客户效果导向型的商家行为定义带来的益处 会形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满足客户

的最终需求”为导向的,其结果是人人都是营销人员,都是企业

的创收源泉。 使企业的战略、管理夯实在“对待客户要用效果思维”的坚实理

念里,让竞争对手无法复制。 使员工的工作心态、言语以及行为趋于一致,为各项制度的有效

执行提供先进理念的保障,让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大减轻,负面情

绪大大缓解。 带来老客户的忠诚度,老客户会成为企业的义务宣传员,很多新

客户的开发都是由老客户义务完成的。 投诉的客户会变成一个个忠诚的客户。 危机会演变成一个个感人的客户服务故事和经典案例。 企业付出的不一定会增加,而客户服务质量、营销业绩会大幅提

升。 企业品牌的美誉度会大大提升。 企业品牌的商业价值会大幅提升。 大幅降低企业的服务成本、营销成本以及培训成本。

职场小贴士“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是营销与客户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客户需要产品和服务带来的“效果”,而不是产品和服务。当我们认为客户很挑剔时,说明我们的客户服务理念还都有待于革命。超越经验要用创新思维经验和优秀是我们思维创新和追求卓越的一大障碍。题记像疯子一样去思维省长、大学教授、探险家、奥运冠军、医生、董事长、疯子各一人,不幸都迷失在了沙漠中,“弹尽粮绝”后依然没有走出沙漠,也没有等到前来救援的人。大家都奄奄一息了,只有疯子的状态尚好。这时,疯子爬上一个小沙丘后,他站在沙丘上,对下面的人大声喊着:“沙丘下面有村庄、有村庄!你们快上来!快上来呀!”省长曰:“他真是疯了,我先走一步了,你们可一定要照顾好疯子呀!”探险家曰:“疯子!你骗得了别人,绝骗不了我!这哪里会有什么村庄!是天要绝我呀!”奄奄一息的大学教授也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据我研究,历史上记载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没有人烟了!”……没有一个人相信疯子的话!沙丘那面确实有村庄,除了疯子,不是疯子的人都死在了沙丘下。

1.创新思维的步骤

大多数人做事,都是依据经验来思维的。经验一方面是我们工作的制胜法宝,可有时却是我们工作的绊脚石。

比如,你可能说这个月只能完成1000万的销售额,为什么呢?因为经验告诉你,历史上每个月最好的销售记录也就是这个数。再比如:这个设备的体积不能设计得再小了,因为经验、知识以及技术告诉我们,这个设备的内部空间已经最小化了。

很多时候,不是工作任务本身有多难完成,而是我们在思维上认为它很难完成。阻碍我们完成任务的不是任务本身,而是我们的思维方式。

要想超越经验,必须用创新思维。何为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意愿100%!

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就是:想!

创新思维的第二步才是:做。(1)创新思维的第一步:想

如何想?——要像神经病一样胡思乱想,像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一样去想。只要疯“想”就行了。否则就会陷入以往的经验以及局限中去。

特别提示:在第一步“想”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想“如何做到”(一定记住:关于“如何做”的事情是第二步才需要考虑的!)没有边境证照样进中英街20世纪90年代初期,很多第一次去深圳的人都想去中英街看看。我早上退房前,就和酒店总台联系去中英街的事,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酒店工作人员告诉我,去中英街的游客必须是提前24小时凭身份证办理边境证后才能去,否则是根本进不了中英街的。随后我又给两个旅行社打了电话,得到的答复是完全一样的。退了房,我来到了火车站,准备买票到广州,可我还是不死心,想去中英街看一下。于是,我稀里糊涂不报什么希望地走进了火车站旁的一家旅行社,结果那个工作人员告诉我不用办边境证也能去中英街!听了她的话,我第一反应就是:这可能是一个骗子公司!可我又回头一想,我一个大男人怕什么,光天化日之下她又能骗我什么呢?于是,我就按照她的要求等了半个小时,然后坐上她们公司派来的车就去了中英街,车上还坐着三个人,估计和我的情况一样,都是当天想去中英街但是没有提前办理边境证的。就这样我如愿去了中英街,最后她们还履约把我送回了市区。下车前,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觉得对不起一路上为我们开车兼做导游的那个小伙子。于是,我忍不住问了他一个问题:“小伙子,你们总共收了我30元钱,让我去了中英街不说,还包来回的接送,态度还很好。我就是自己打车来回也要100多元吧,还别提进中英街了?你们怎么赚钱呢?”小伙子操着一口的广东普通话对我说:“老板呀,很多客人到了中英街都会买些洋货啦,我们就会有回扣撒。像你这样的客人很少的了,你什么都没买我们就赚不到钱了撒。”我恍然大悟!同时也为广东人的诚信履约的商业道德感到由衷的佩服,他们没有因为不能得到商业回扣而减少任何服务项目或降低一点服务水准!

请问各位,当你问了酒店以及两家旅行社后,你还问不问第三家、第四家或第N家旅行社了呢?我估计,不问的人应该是“正常”的人,不停地接着问旅行社的人,他的脑袋可能有些“问题”。

实际上,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很多的时候就像上面的故事一样,并不是我们去不了“中英街”,而是由于我们头脑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或信息或所谓“智慧”阻碍了我们的思维,不是去“中英街”这件事本身难,而是我们头脑中“智障了的思维”让我们去不了“中英街”。

创新思维的第一步是敢想,第二步才是能做。

想和做实际上是两件事。“如何想”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如何做”是一个工作方法的问题。

我们常常把“如何想”这个思维方式与“如何做”这个工作方法混为一谈。如何“想”在前,如何“做”在后,就是那句老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而我们常常把如何“做”放在了前头,常常由于做不到,一旦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方法做不到就不再想了。

我们的思维很多时候不是受限于我们的“不知”,而是受限于我们的“知”,甚至是“知得太多”,很多时候经验和优秀就是我们追求卓越的最大障碍。(2)创新思维的第二步:“做”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说:“成功的两大要素是大胆思考,小心准备。”他还说:“构思出于乐观,计划本于悲观,实行基于乐观。”

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有智障,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思维的起点不在“想”上,而在“做”上,当我们的实际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告诉我们“不可能”时,我们就不再往下想了!——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们告诉我的就是这个门牌号呀(某公司推销电话号码簿的营销人员在每个写字楼中挨个推销《电话号码簿》)他每进一家公司就说:“这是某某公司吗?”对方说:“不是。”他就(假装疑惑地)说:“没错呀,他们告诉我的门牌号是这个呀。他们给我公司打电话,说是要买我们公司刚出版的《电话号码簿》,让我们马上送过来。不会错呀。”他还紧接着说:(不等别人说话,他就拿出要推广的《电话号码簿》并立即边说边展示给对方看)“你看,就是这个……”

实际上他原本的目的就是挨家推销《电话号码簿》,只是怕别人拒绝他,他才这样说的!他采用这种方法后,基本上没有人拒绝他,他轻易地取得了将产品介绍给陌生客户的机会,并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他为什么会这样?首先,他的思维方式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他认为挨个向每一家公司推销是有可能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他才会去想办法。

而遵循创新思维的两个步骤,就会让我们冲破经验以及固有思维的篱笆,我们的思维就会到达一个崭新的领域,很多不可能就变得可能了。

要特别提示的一点就是,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一定不能两步合为一步完成,也就是不能把“想”和“做”放在一步完成,否则,我们思维时的重点就会放在“做”上面,就容易陷入“由于很难做到”而放弃再去“想”的想法了!

2.哪些人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思维智障 一时成功的人,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思维模式中。 对失败刻骨铭心的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害怕失败的人。 做事瞻前顾后的人。 凡事追求完美的人。 不知道做事(或工作)最终目的的人。 工作中被动的人。 工作中借口多的人。 工作中循规蹈矩的人。 对自己要求不高的人。 爱抱怨的人。 思维僵化的人。 不爱学习的人。 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人。 自以为是的人。 时时刻刻都觉得自己是功臣的人。 倚老卖老的人。

3.工作中思维智障的后果 反馈给上级的常常是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案。 工作中常常是问题多,借口一大堆。 工作还没有开始,心态上就输了。 涣散军心,给团队带来负面影响。 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丧失了完成工作的勇气和动力。 常常觉得领导的要求过高,甚至不可理喻。 无法锁定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常常完不成还理直气壮。 领导不会委以重任,使自己的职场发展受挫。 即使是曾经的功臣和元老,长此以往也终将被淘汰。

4.工作中如何做到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就是敢想!如何想?——要像一个疯子或稚嫩

的孩子一样去疯想、去异想(天开)。 彻底锁定工作目标自会产生无穷的方法。 阻碍我们完成不了任务的不是任务本身,而是我们对完成任务的

畏难思维方式。 经验和优秀是我们思维创新和追求卓越的一大障碍! 先锁定工作目标再配备完成工作目标所需要的资源。 一切皆有可能!最多只是暂时没有想到办法。 把自己思维中的所有“不可以、不可能”全部改为“可以、可

能”。 按“需”思维而不要按“现有资源”思维。 智慧就是让自己的脑袋中能同时有两种以上截然不同的想法和谐

相处,而彼此相互不受干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职场小贴士创新思维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创新思维第一步就是敢想,第二步才是会做。和谐亲情关系要用心思维在家庭讲道理的结果就是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而亲情输得彻彻底底。用心思维,不(用脑)讲道理。题记

1.对待亲情要用心思维,不(用脑)讲道理

在讲《员工职业化素质修炼》课程(全程互动体验式授课方式)时,我每次都会被感动得落泪,让我感动落泪的就是来自学员的四种情怀: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同胞情谊。一次,一位母亲在课堂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孩子问妈妈:“妈妈,假如时间可以倒流,你愿意回到什么时候?”妈妈:“假如时间可以倒流,我愿意回到唐朝,做艳肥玉瘦的杨贵妃。你呢?我的乖。”孩子:“假如时间可以倒流,我愿意回到2008年5月10日。”妈妈:“为什么,我的乖?”孩子:“那样的话,我就可以通知汶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赶快离开教室,他们就可以和我一样幸福地活着。”妈妈(哽咽着):“乖,那你回到2008年5月11日不就行了吗?”(作者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孩子(着急并认真地):“不行的!那里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一天的时间我通知不过来的!”……这个孩子就是在“用心思维”、“用心说话”,而不是在“用脑说话”!

当情感萦绕在我们心田的时候,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面对亲情和同胞之情,任何来自头脑的所谓的“逻辑思维”都是愚不可及的、不可“理”喻的。

宽容亲人不需要理由。假如非要给一个理由,那就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要宽容他们的一切错误,甚至是你一直认为无法原谅的那个错误或那件事!

用心思维的关注点和受益点都是为了对方好,因此,看到的都是情和爱,都是付出和给予,都是宽容和理解。而用脑思维,用逻辑思维,看到的都是是非,对错和取舍,都是别人对不起自己。

2.哪些人的亲情关系容易出现问题 凡事总爱讲道理、讲逻辑、论是非对错的人。 不会用心感悟亲情的人。 斤斤计较的人。 付出精神欠佳的人。 缺乏爱心的人。 缺乏责任心的人。 心胸狭隘的人。 情商低的人。

3.在亲情之间讲道理、讲逻辑的后果 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亲情输得彻彻底底。 是非断得真真切切,亲情忘得一干二净。 总觉得对方对不起自己。 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害者,自己付出了很多,而对方总是不理解

自己,或总是认为对方很过分。 讲道理是在谈事情、论是非,在亲情关系上谈事情、论是非,就

是用一把刀砍在亲人的心上。 唯道理讲道理、唯逻辑讲逻辑的最终结果就是伤害了自己最亲的

人。 让是非和事情引领我们与亲情对簿公堂,看到的是抱怨、指责,

甚至是同室操戈、恩断义绝。 搞的彼此身心疲惫,甚至家破人亡。

4.如何修炼“用心思维,不(用脑)讲道理” 把关注点以及利益点放在对方身上,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 当道理和利益与亲情相冲突时,让道理和利益让位于亲情。 道理和逻辑都是手段,都是为维系亲情服务的。 道理和逻辑都是为维系亲情而存在的,当道理和逻辑不能保证我

们维系亲情时,这些道理就不是道理,这些逻辑就是混账逻辑。 亲情与血脉永远不变就是最大的道理和逻辑。 逻辑思维是在谈事情、论是非,用心思维是在谈情感、讲血脉。 血浓于水,血脉可以化解一切矛盾和是非。 事情有源本,是非有对错。亲情血脉只有源本与缘分而没有对与

错。 亲情面前,一切是非都不是是非,一切错都不是错。 走出是非、跳出事情,看到的就是无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宽容。

职场小贴士用心思维,不讲道理。用心思维是把受益点和利益点放在对方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利益性思维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利己是一种本能,利他是一种文明。题记

曾负责某重大技改引进项目的一个领导对我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无论是否能搞好这个项目,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不说好话。搞好了,他们会说:我们企业就是专门搞这个产品的,搞了这么多年了,没有理由搞不好。假如我搞不好,他们又会说:这点事情都搞不好,真是没用。”

当一个人的个人利益受到伤害时,常常很难再公正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为对方考虑。因此,当别人伤害了我们,我们就不要用逻辑思维去分析、评判这件事,而要用“利益思维”来平和自己的心态。

张伯伦先生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季羡林先生说:“生存、温饱、发展均是人的本能,但人人如此,则必然有冲突,因此,善恶的区分标准在于冲突中能否为别人着想。”管理小知识: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每个人都应利用好自己的资本,使之产生最大的价值。从主观上讲,这个人并不想增进公共福利,更不知道他实际上增加了多少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个人的利益所得。但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而这种目标并非是他本意想追求的东西。通过追求个人利益,却无意识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要好。斯密认为人们都有“利己心”,是“利己心”驱使着人们去获得最大利益。每个人都得到了利益,那么社会也就得到了,因为财富是所有国民对必需品和享用品的消费。这就是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实质。“看不见的手”是西方经济学起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假说,同时,“看不见的手”增进自己与社会财富时,一定要受法律和信仰(包括宗教信仰)约束。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些人而言,其“利益思维”却超过了做一个社会人的底线。比如,偷窃公司的机密、损公肥私、合同欺诈等,都是过度利益思维的具体表现。

这些“小人”的做法常常会取得阶段性的胜利,甚至是阶段性的大胜,而君子在很多具体的事情上总是“斗”不过“小人”。但是,长远来看,那些丧失职场道德、丧失社会道德、洞穿法律底线的“利益思维”无异于自绝职场发展之路。

因此,职场人士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职场声誉,有节制、有道德地“利益思维”,这是自己不断发展、进步、向上的第一通行证,否则就会因为过度的“利益思维”而影响自己的职场发展,甚至被淘汰出局。

职场小贴士利益思维是人的本性,而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却是一种智慧。过度的利益思维是一种短视,而理解他人的过度利益思维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我是一切的根源“我是一切的根源”,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题记

我常常在各地给不同的企业做内训,有时会出现迟到的情况,迟到的原因常常是客户开车接我从宾馆去企业的路上遇到堵车造成的。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迟到,我在开讲前都会发自内心地对客户说一句话:“对不起大家,我迟到了。没有任何借口。”

每当我说这句话时,常常会有企业的领导站起来说:“彭老师,迟到不是你造成的,是路上堵车造成的。要说责任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答:“不管我迟到的原因是什么,你们是我的客户,你们要的是效果,在这里我要用效果思维,而不是用逻辑思维,只要你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训效果,不管是谁的原因导致的我都有责任——我是一切的根源!”

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可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种是负责任的态度,一种是受害者的态度。负责任的态度就是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受害者的态度就是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我是没有责任的,我是一个受害者!别人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当我们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发生的各种事情时,我们的思维以及行为就是内查自己的问题,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误解、非难以及陷害,到头来,给自己的就是身心的健康和人生的丰收。

而当我们以受害者的姿态去面对工作、生活以及人生时,就会不停地抱怨,就会以消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误解、非难以及诬陷,到头来,带给自己的就是身心的伤害和人生的平庸,最后可能连抱怨的机会都丧失了!

如表1-5所示,作为受害者和负责任者他们的付出以及体验有些是一样的,比如,他们都付出汗水、泪水、金钱、时间、体力以及精力等,都有心痛、焦虑的感觉,但是,他们最终的收获却大相径庭!表1-5 受害者和负责任者体验、付出及收获对比承担一切责任的周恩来赢得世界尊敬周总理去世后,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演讲:“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总理却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却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就曾评价:“他(周恩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则有这样的总结:“如果没有毛泽东,那么中国的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之火可能会化为灰烬。”

我们看到的周总理只有一个形象,那就是始终如一地以负责任的态度,以对中国人民深厚的情感以及对共产党的无限忠诚,积极、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误解、非难以及诬陷,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我们以受害者的态度面对发生的各种事情时,我们思维以及行为就是抱怨世道的不公、推脱自己的责任,就只会以消极的心态面对困难、误解、非难以及陷害。到头来收获的就是身心的伤害和无尽的烦恼及遗憾。

当我们对愤怒没有觉察的时候,我们就成为愤怒的囚徒,难以得到平静和安宁;当我们对悲伤没有觉察的时候,我们就成为悲伤的囚徒,难以得到喜乐和兴奋;当我们对恐惧没有觉察的时候,我们就成为恐惧的囚徒,难以得到勇气和公正。《沉思录Ⅱ》的作者爱比克泰德先生早就告诫我们:“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事情本身不会伤害或阻碍我们,他人也不会。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却是另外一回事。困扰我们的正是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反应。”

爱比克泰德先生还告诫我们:“当某事发生之时,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态度。你可以平静接受,或者心生怨恨。真正使我们恐惧和惊慌的,并非外在事件本身,而是我们思考它的方式。使我们不安的并非事物,而是我们对其意义的诠释。”

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快乐也可以选择痛苦,这些都是由我们自己的选择决定的,好与坏是在我们自身意志之中,而不是在外部事物之中。

如何对一切负起责任 包容跟你意见不同的人。要是一直想改变他,你会很痛苦。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停止抱怨:不断抱怨的结果就是最后连抱怨的机会都会丧失。 从内心原谅别人,自己就能心安理得。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口下留情。 劝告别人,要顾及别人的自尊,否则,再好的语言都没用。 少发脾气。发脾气不光是脾气的问题,发脾气是对局面无法控制

的一种反应,于事无补不说还会带来更坏的结果,脾气有时可以

毁掉一切。 知足常乐。想让什么事情都尽随我愿,是一个极其无知和幼稚的

想法。 改变看问题的心态。伤害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

的看法。 太阳明天依旧会升起来。

职场小贴士我是一切的根源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们有一颗感恩、豁达的心,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伤害我们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诠释。

第二章 目标共识:目标不变方法变

工作目标不可变而方法可万变

工作就是围绕目标把做得好与做不好的工作都做好

彻底锁定目标,自会有无穷的方法

清晰做事的最终目的就会事半功倍

阶段目的是为最终目的服务的

工资来自绩效而非工作时间

知识和文凭都是为达成目标服务的

工作目标不可变而工作方法可万变是职业人士的第一工作理念。题记工作目标不可变而方法可万变工作目标是不容商量的,能够商量的只能是完成工作的方法。题记

美国精神之父爱默生说过:“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德鲁克大师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你是哪种员工N+0=榜样员工:遇到问题就主动想N个解决办法,没有任何借口。7+1=优秀员工:遇到问题先主动想7个解决办法,第八个是借口。1+7=潜力员工: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借口,在外在压力下,再想7个解决的办法。0+N=淘汰人员:遇到问题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却有N个借口。

以上四种人是不同的人面对工作时的不同表现。榜样员工就是“工作目标永不变而方法可万变”的人,榜样员工就一定比其他三种员工付出多吗?不一定。失业人员就一定比其他三种员工付出少吗?也不一定。

请注意:N+0=0+N, 1+7=7+1,也就是说,榜样员工和失业人员有的时候付出的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榜样员工付出的是主动的、正面的、积极的努力,而淘汰人员却是被动的、负面的、消极的。同样,潜力员工和优秀员工付出的也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优秀员工是主动付出,而潜力员工是在外界压力下才付出的努力。

铁人王进喜就属于榜样员工,是时时刻刻锁定工作目标的人。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他都有办法克服困难并完成任务。“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表述,可以这样诠释: 工作目标不可变而工作方法可万变。 围绕工作目标,主动而不是被动做好自己的工作。 当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就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或解决方案,

直到问题解决为止,而不是把问题上交给领导。

做到了以上三点,您就会名利双收,而你的付出却不一定很多。因此,“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足够职场人士享用一辈子!

作为下属,是没有资格和上级商量工作目标的高与低的。那么,如果上级制定的目标很高,而下级又认为完成不了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下级能和上级商量的只是完成任务的方法,而不是降低或改变目标。

作为下级,必须牢固树立“工作目标不可变而方法可万变”的工作理念,明白了这个理念,在工作中就会有很好的工作心态以及工作方法。

1.“目标不变方法变”的认识误区 工作做哪算哪,缺乏目标导向。 擅自降低工作标准。 擅自推后或变更完成任务的时间结点。 遇到问题就先想责任归属,能推就推,只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

情。 遇到问题就上交问题,而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觉得目标定得太高,总爱和领导讲条件。

2.树立“目标不变方法变”工作理念的方法 将“目标不变方法变”作为职场的第一工作理念。 时刻告诫自己: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去降低工作标准。 彻底锁定完成工作任务的各个时间结点。 遇到问题就不停地想解决办法而不是上交问题。 即使是向上级反映困难和问题,也要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 设定目标是领导的事情,而完成目标是自己的事情。

职场小贴士高绩效人士必须恪守的三个职场法则:信条一:工作目标永不变而方法可万变信条二:让组织愉悦信条三:诚信问:假如不能同时做到这三条怎么办?答:请参照以上三条。工作就是围绕目标把做得好与做不好的工作都做好完成任务=做得好的要做好+做不好的也想办法做好。题记

德鲁克大师这样告诫我们:“重要的是能够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够做什么。”对于上级或组织下达的工作,下属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其工作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自己能做好的工作,另一类是自己做不好的工作。即:

工作=自己能做好的工作+自己做不好的工作

完成任务=做得好的要做好+做不好的也想办法做好

克服困难是下属自己的事!请记住,把工作中那些做得好的以及做不好的工作全都做好是下属自己的事!

例如,我讲课时常常会让一名戴眼镜的学员念一下投影幕布上的一段话,事先特别把这段话字体设计得比较小。一般而言,当我喊到某个戴眼镜的学员并要求他摘下眼镜后,才让他念一下投影幕布上的文字。这时,被点到名的学员常常会条件反射地说:“老师,我看不见。”

一般情况下,我会答非所问地反复只说一句话:“请您念一遍。”

僵持几个回合后,常常就会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老师,我说了我看不见,您请其他同学念吧。”第二种情况就是,这位学员会走到讲台前来念。第三种情况就是,别的学员告诉他说:“走到台上去念!”

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类似“我看不见”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上面讲的工作中做不好的那一部分,都需要我们“走到讲台上来”才能解决。

很多时候,对于“自己做不好的工作”,我们不是做不好,而是没有主动思维的理念。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

完成任务=做得好的要做好+做不好的也想办法做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能力的边界不是自我一位贤明的父亲和他7岁的儿子在整理后花园,遇上一块深埋土中的大石头。父亲心想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要求孩子自己将巨石移开。孩子推了半天石头仍然不动,就聪明地在旁边挖了一个洞,找来一根木头插进洞里,用另一块小石头垫在底下,使劲往上撬,但大石头仍然纹丝不动。显而易见,以他的力气是不足以搬动大石头的。孩子告诉父亲他搬不动,父亲在一旁看得很清楚,但仍冷冷地说你要尽全力。这一次,孩子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小脸都憋得通红,到后来几乎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了木头上,石头仍无动静。孩子大口喘着气,颓然坐下。父亲和蔼地走到他身边,问道:“你能确定你真的用尽全力了吗?”孩子说:“当然用尽了。”父亲这时温柔地拉起孩子的小手说:“不,儿子,你还没有用尽全力!我就在你旁边,可你还没有向我求援……”

完成工作需要把握的要点 目标不变方法变。 思维创新。把工作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锁定时间结点。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完成任务的时间结点不可

变更,而只能变更其他资源和条件。 用结果导向的思维展开工作。 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给自己的上级。 分清楚工作的最终目的与阶段目的,让阶段目的围绕最终目的

转。 主动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 清晰目标与方法。比如计划是为完成任务服务的,当计划和目标

出现冲突时,不能降低目标而要变更计划。 出了问题要积极想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而不能被动等待。 把“万一发生的不利事情”当成一定会发生来对待。

职场小贴士从“尽量完成任务”看“一定要完成任务”中间隔着一望无际的沙漠,而从“一定要完成任务”看“尽量完成任务”却只隔着一张纸!把做不好的工作做好,首先是一个工作理念和态度问题,而不是工作能力问题。很多时候不是工作本身无法完成,而是畏难情绪使人感到工作无法完成。“不能成”首先源于思维上的不可能,而不是方法上的“不可能”。彻底锁定目标,自会有无穷的方法100%的意愿会催生100%的方法,99%的意愿与零意愿常常没有差别。题记万变,活命不可变一个年轻人想获得成功,他听说一个智者知道成功的秘密,于是他就去找智者。经过漫长而艰苦的长途跋涉后,年轻人最后终于找到了智者。“大师,我请求您教给我成功的秘诀!”年轻人对智者说。“你想获得成功就跟我来吧!”智者回答。智者没有理睬年轻人的反应来到了海边,年轻人立即跟上来。智者继续向前走,直到走进大海,他的身体已经被水淹没,但是他仍然向大海继续前进。他突然将年轻人的头按在了水中,年轻人拼命挣扎,最后终于挣脱了。这时智者紧紧握住年轻人的手,一分钟后他放开了年轻人,年轻人跳出水面大口地喘着气。“蠢货,你想淹死我吗?”年轻人愤怒地朝智者喊叫。“如果你希望获得成功的愿望像现在呼吸到空气这样强烈,你就已经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智者说。年轻人顿悟,鞠躬致谢而去。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锁定目标的理念,只不过这种理念常常只是被自觉不自觉地用在了完全关乎我们自己利益的事情上了。

比如,出租车司机每天辛劳地奔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一定会自觉地努力工作而不会消极怠工,一定会尽量降低油耗而不会没有成本概念,一定会在下班或交班前赚到相应的份子钱以及基本的利润。他们每天都在围绕什么工作呢?——就是时间结点!也就是从上班到下班的这个时间段。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不可以变更的,只能通过多拉快跑、节能降耗来实现每天的“工作计划”。

只要我们锁定完成工作的时间结点,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理念的质变以及工作方法的“自然”剧增,你突然之间就会发现,很多的工作会变得简单了,自己的工作心态有了很大的改变,抱怨会越来越少而能力会越来越强了。与此同时,自己并不一定就比以前付出得更多,只不过付出得更有绩效罢了。管理小知识:SMARTSMART是五个英文字母的首写字母,是计划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以下五个原则就是制订计划必须遵循的原则,即SMART原则一S(Specific)——明确性;SMART原则二M(Measurable)——衡量性;SMART原则三A(Attainable)——可接受性;SMART原则四R(Relevant)——实际性;SMART原则五T(Time-based)——时限性。

SMART中的T:(Time-based)是指目标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彻底锁定工作目标首先要锁定的就是时间结点,时间要素是任何组织的任何工作目标都必须具备的目标要素。

职场小贴士锁定完成工作目标的时间结点是完成任务的捷径,而变更时间结点就会让完成工作无从谈起。锁定工作目标常常比不锁定工作目标付出更少而绩效更高。清晰做事的最终目的就会事半功倍明确做好工作的最终目的,就已经成功了一半。题记

明确每项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计划成了公司的儿戏一次,我以企业顾问的身份应邀参加一家民营房地产公司中层领导干部年终述职会议。会上,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说:“公司年初确定要招聘三个部门的经理,我按时招到了,可是,总经理却说不合格,后来,我们部门又连续招了三次,最后终于算是过了关。可是,在六月份,公司又决定再招聘两名分公司的经理和十余名管理人员,由于时间紧,同时又是公司临时追加的招聘计划,所以我们没有完成招聘任务,公司据此认为我们部门没有完成任务。可是,我不服气,我想问,计划改来改去,却说我们部门没有完成任务,公司计划的严肃性在哪里?公司考核制度的公平性在哪里?”

听了她的话,我一时竟有点语塞!计划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是为了达成公司目标的一个工具而已,年中修改是很正常的事情,难道眼看着公司的计划出了问题不去修改,就是维护了计划的严肃性吗?清晰工作的最终目的大年初九,我给一家企业做内训。开场前,公司领导让办公室主任先念一下我的个人简介。正在念着,外面突然鞭炮鸣响、震耳欲聋。忠于职守的办公室主任没有停止下来,而是提高了自己的嗓门,继续念着我的简介,到后来,鸣响的鞭炮声只能让大家看到他的嘴动,而听不到他的声音。等外面的鞭炮放完了,他也刚好念完了。念我的简介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仅仅就是为了念一遍,那也就无可厚非了。显然,这位主任没有搞清楚念我的简介的目的是什么。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再举一例:办公室主任让秘书给一个客户买一张武汉到宜昌的长途汽车票。很快,秘书告诉主任:“每半个小时一趟,很方便。买哪趟?”办公室主任再问:“最早和最晚的时间分别是多少?”秘书再探并答:“早七点、晚八点。”办公室主任再问:“票价?”秘书再探并答:“便宜的85元,贵的120元。”办公室主任再问:“哪个时间段是85元的?”秘书再探并答……办公室主任再问……最后,秘书给办公室主任列了一个表,上面清晰地标注了武汉—宜昌的全天票价、发车时刻以及票源情况。主任又问:“这么多趟车,坐哪一班好呀?”秘书看了半天,答曰(手指着):“我看坐这班车比较好。”几经周折,主任终于满意了。

领导有两个目的:第一,出行的时间段要合适;第二,厉行节约,能省的钱就省。而作为秘书只有清晰地知道领导的这两个目的才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为什么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除了一些员工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有问题外,就是员工不知道或很少去想做事的最终目的,其结果就导致领导必须一遍又一遍地问下属,这样一来,既多花了时间,又影响了其他工作,可能还影响了彼此的情绪,说不定还影响了领导对下属的看法。

混淆做事目的与手段的具体表现 错把计划、财务等职能管理工具当成工作目的,当工作目的与这

些工具相冲突的时候,放弃或变更目标而不变更这些工具。 错把管理职能(比如组织、计划、领导、协调等)当成目的,当目

的与这些管理职能相冲突的时候,放弃或变更目标而机械地坚守

这些管理职能。 知识与实践相矛盾的时候,盲目相信所谓的知识。 错把工作标准以及工作要求当成工作目的,一旦发现领导或组织

变更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就觉得领导做得不对或不可理喻。 当工作目标无法达到时,就放弃目标而不主动做方法、制度以及

流程方面的优化。

职场小贴士完成任务是最终目的,其余都是手段。完成任务的首要标志是产生预定绩效,而不是工作进度。管理的各项职能都是手段,都是可以变更的,都是为目标服务的,而不是目标为管理职能服务。阶段目的是为最终目的服务的时刻提醒自己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就会让自己更好地明确做事的最终目的。题记

试问:我们上班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您回答是为了赚钱,我认为就是不对的。因为赚钱是一个阶段性的目的,赚了钱,可能会带来一些喜悦和充实的感觉。上班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过上美好的生活或实现人生的价值。赚钱、学习技能等都只是阶段性的目的或手段。

工作也好、生活也好,但凡知道做事的最终目的,我们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思维过程以及清晰的实施过程,并保证我们的行为和目标成为两点一线,不会偏离。楼盘卖得快了为什么还要受到批评一家房地产公司同时代理销售A、B两家不同房地产公司的楼盘,这两家楼盘相距不过1千米。代理公司为了确保两家楼盘的顺利销售,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公司决定先卖A公司的楼盘,后卖B公司的楼盘。负责销售B公司楼盘的售楼经理觉得公司没有必要这样做,于是率先将B楼盘销售一空,结果造成了A楼盘的销售严重滞后。代理公司非但没有奖励这位售楼经理,反而对他进行了处罚。

公司就是以营利为最终目的的,公司事先的决定也是为了达到这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