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一生的贵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11:29:35

点击下载

作者:蔡礼旭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试读:

编者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期盼;“为天下得人”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志愿。如何才能成为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乃至身边所有人生命中的贵人,用爱与智慧的心灯,照亮彼此的一生?

2013年7月,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学校法制教育行动研究”总课题组,在南京举办了“学习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教育者”校长培训班,蔡礼旭老师受邀义务演讲,主题是“做孩子一生的贵人”,一共六课时。因在南京的演讲尚未圆满,蔡老师返回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后,每周六继续录制此套课程,计有十七课时。因而此主题演讲共二十三课时。

蔡老师以一颗真诚无私的爱心,将自身深入中华五千年教育智慧的心得,以及十多年弘扬文化、培育人才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众。此次课程,是继《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之后,蔡老师的又一菁华演讲,不但值得所有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细细体味,也值得所有为员工的幸福和大众的感动而奋斗的企业家、团队领导者参考。

鉴于此,敝讲记组根据蔡老师演讲文字稍加整理,以飨读者。若有内容汇整不当、或文字讹误之处,祈望诸位仁者不吝赐教。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讲记图书组2014年7月1日

第一讲 释题(一)

尊敬的诸位教育界的同道们,诸位长辈、兄弟姐妹们,大家早上好!

看到诸位校长,诸位教育界的同道,内心非常的喜悦。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们讲台上的背景图,是油菜花田,数以千万计的美丽的花朵,让我们感受到诸位校长同道们,是为了孩子一生幸福的人生在用心,在着想。诸位校长的这份用心,一定会在孩子的人生当中开花结果,就像这片油菜花田一样。在诸位校长背后,可能影响的是几万、几十万孩子的人生幸福。所以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从昨天到了我们南京居美馨教育中心,我一直都在感动当中。像昨天晚上大家自我介绍,其实有一句俗话讲,“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在听着校长们的自我分享,我们可以感觉到,在这里会遇到很多知音,会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而且又会体会到,经典告诉我们的,“德不孤,必有邻”、“四海之内皆兄弟”。而且今天这个缘分,我们走在这个弘扬圣贤教育的路上,会形成一个教学的团队。我们一百多个人,大家一起同心协力,以后有好的经验、好的例子都可以互相分享,那个力量是非常非常大的。

我们以前一个人孤军奋战,现在结识到我们祖国大地所有的志士仁人,对教育非常有使命的校长们,大家共聚一堂,这是非常殊胜的缘分。所谓“知缘、惜缘(珍惜这个缘分)、造缘”,造我们往后所有学校老师、同仁、孩子们幸福人生的缘。“知恩、感恩、报恩”,我们感恩南京居美馨教育中心,对于整个圣贤教育地弘扬、整个教育的未来,他们有一份使命感,良苦用心,在暑假期间办了这样的课程。我们也感谢主办单位,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课题小组,跟居美馨中心一起合办这样的因缘,这背后有这些负责人非常多的良苦用心。包含整个居美馨工作的团队,我们每天要吃好、睡好,对生活种种地照顾,多亏居美馨团队给我们地照顾。

所以我们知恩,知道背后这么多人地付出,我们遇到工作人员,我们要露出灿烂的微笑,感谢他们地付出。不只在这里,我们回到学校,感谢所有老师同仁,大家同心协力地付出,也感谢所有家长对学校的支持,我们都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事实上,人只要心存感恩,他决定是一个幸福的人。那知恩、感恩,接着什么?报恩。透过自己的提升,在学校的落实,能够真正把伦理道德教育在自己的学校扎根、弘扬开,让自己的学校成为我们中国落实伦理道德教育的示范学校,光照神州大地。我们已经有榜样了,像吉林松花江中学,他们一个王琦老师在自己的班上用心的做,不为名也不为利,就希望给孩子好的未来。大家想一想,一个人的真心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可能很难想象。就像一颗种子落到土壤里,它生根、发芽、茁壮了,它又结了很多的果实,这些果实里面又有种子。可能一颗种子最后结的果实、结的种子,有上千上万,再落到地上,又成为一棵棵大树。这颗种子就是人的一个善心,就是对教育的一个使命,它会产生非常非常大的作用。

王琦老师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样板,他一个人把一个班带好了。吕杰校长也是非常有心的校长,当他经过这个班级,觉得这个班级的孩子非常专注,不会受外面的影响,让他印象深刻。升旗的时候,看着这班的学生精神抖擞,都不会乱动,非常有威仪。留下的这些印象,让他开始去了解,原来是王琦老师把中华传统文化这些伦理道德的教育、孝道的教育、德行的教育融入了他的班级。他非常欢喜感动,就从这一个班,在他全校推展。

由于他全校推展,德行提升得很快。刚好那一年高考在他们学校,学校一进门就有一个孔子像。因为学校是考场,非常多的学校的学生都来了,不只是松花江的学生。可是只要是松花江的学生,都会恭恭敬敬地到孔子像面前鞠躬才进去。结果考试的教育官员,他就觉得怎么有这些学生这么恭敬给夫子像行礼?觉得是一道很美丽的风景线。后来一了解,全部都是松花江中学的孩子,所以教育界也开始重视他们学校。而那一年考出来的成绩,他们本来优秀成绩,是另一个学校的一半,就是考得好的学生,本来只有他们的一半。结果那一年考出来,他们学校是那个学校的两倍。成绩提升得非常快,所以整个东北的教育界,也受到松花江中学的影响,他们称为“松花江中学效应”。

大家想一想,一个人能产生多大的作用?一个班能产生多大的作用?一个学校能产生多大的作用?愿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所以我们老祖先教给我们的教诲,是人生的真理,每一个人这一生只要用心去感悟、去力行,每一个人都可以印证这些真理。就像《弟子规》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个“致”就是我们这一生只要肯用心去做,就可以契入圣贤的境界,“可驯致”。《大学》开头就告诉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这是胸怀天下的一种人生价值观。“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我们现在有自己的家庭,还有我们学校这个大家庭。“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又是修身的根本。“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所以根本在哪?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而后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而“格物”就是什么?格除习性,格除物欲。人的烦恼越轻,智慧就越增长。

现在的人物欲太重,“欲令智迷,利令智昏”。做的都是急功近利,甚至是刀头舐蜜。一支刀前面有一滴蜂蜜,宁可去尝个甜头,也顾不到可能舌头会被切断。其实人类现在何尝不是如此?短短的几十年,已经让一个美丽的地球,变成很多地方没有办法居住。尤其在江浙一带,我们俗话讲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浙一带很多非常美丽的地方,我们小时候,水沟清澈,鱼都在那里游。现在呢?污染非常非常的快。科学家已经提出来,很多地区不能住人,甚至很多地区,本来是青山绿水的地方,污染到成为癌的高危险区。那不是让后代子孙连生活的地方都没有了吗?那何尝不是刀头舐蜜?就为了尝点甜头,把舌头给割了。就为了尝点甜头,急功近利把后代子孙都忽略掉了,都毁掉了。

现在不是哪一个地区急功近利,现在是全世界都急功近利,被功利主义所污染。所以全世界都发生了同样的问题:环境污染;青少年犯罪,这是全世界的问题,这提醒了人类,没有好的下一代,人类还有未来吗?可是却为了赚更多的钱,把人生最重要的教育下一代给忘记了。重利轻义啊!老祖宗告诉我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人类现在不能只考虑眼前。

我们为人父母、为人老师,这两个身份,是天地间最尊贵的身份,我们对于孩子的人生影响最大。大家回想一下,一个小孩生出来,会讲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女士都说“妈妈”,男士都说“爸爸”。夫妻可不能因为“先学爸爸”、“先学妈妈”,就吵了,这不行。夫妻和乐,对孩子一生人格的健康是有决定性的影响。

从孩子牙牙学语,他刚会讲话,讲得很顺,整句话可以讲,请问十句里面有几句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不少句吧?我看超过一半。所以每一对父母都曾经是自己小孩的偶像,是不是?你们的孩子都是你们的粉丝。这叫天性。父母跟子女之间的亲爱是天性。教育第一个最可贵的目标,就是让“父子有亲”这个孝道终身保持,这个人是天地之间最幸福的。这种感受,只有自己去做了才知道。当我们双膝跪下,想着父母一生养育、教育的恩德,给父母磕头。磕了三个头,起来了,终于体会到,跪着磕头比站着舒服太多了。那种跟自己内心性德的相应处,让自己觉得心里非常的喜悦,表达了我们对父母这种感恩之心。有帮父母洗过脚的人跟没有洗过脚的是决定不一样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做了的那种喜悦,自己一定可以感觉得到。

我看《天下父母》节目,当中翟俊杰导演,他讲的一句话让人很感动。人家问他,他觉得人生最幸福的是什么?他六十多岁了,他说:“我人生最幸福就是回到我的家,打开门,我能喊一声娘。”大家听到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说这样的话,你们的脑海里有没有浮现什么影像?六十几岁的老人跟一两岁走路还不大稳的孩子有没有相应处?你有没有看过一两岁走路还不稳的孩子,突然看到爸爸妈妈,那个脸笑开花了,是吧?然后这样边走边摇,“妈”,跑过去抱在妈妈的腿上、爸爸的腿上,好像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是吧?请问他有没有钱?他有没有地位?可是他是最快乐的人。可是我们现在有钱也有地位,笑得都没有他灿烂,是不是?对呀,那值得我们思考很多问题。

依照科学家的实验结果,一个人一两岁的时候,平均一天笑一百八十次。这个数字我认同,为什么?刚好我的同事生了一个孩子,四个月,跟我是邻居。首先第一个重点,他胎教做得不错,他母亲常常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给他听,所以不会吵。有时候会稍微闹,读经典给他听他就不吵,很有效。再来,我常常都会进去看他,他的小名叫恕儿,“忠恕之道”,让他终身奉行。您看有文化涵养的父母,他就知道给孩子的名字,包含给他人生的每一个引导,都要跟经典相应,利益他一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我常去他们家里看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平常没有人跟他讲话,他也会自己笑,呵呵呵就笑了。所以确确实实可以笑一百八十次。但是人成年以后,平均一天笑七次。

从这个科学的结果,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人活着的目标是什么?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自己的幸福快乐,也为了家人的幸福快乐。认同吗?(认同。)好。其实这句话大家都认同,我们的老祖先在经典的第一句就是这么教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价值。“明明德”,“明德”是自己本有的本善,“明”是智慧,“德”是德能、福分,我们可以恢复到如孔子、孟子一般无量的智慧、德能、福报。

像舜王,“舜其大孝也与!”他的孝做到极点了,他的智慧也彰显,因为孝能开一个人的明德。在《中庸》里面讲,“大孝也与!德为圣人”,他力行孝道,最后契入圣贤境界,“德为圣人,尊为天子”,那他能当天子,他的福报是天下第一。而且什么?德能也高。在《论语》当中又讲,舜王是非常有智慧的,他能“恭己正南面”,他自己做好自己,以身作则,“正南面”就是治理天下。他用了五个人就把天下安定了,当然这五个人都是圣人,管了各个最重要的事情。舜王能治理天下,他有没有德能、有没有能力?有。所以他恢复了“明德”,尧舜他们恢复了,历代圣贤恢复了。

所以“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圣贤人不会骗人的。他说只要肯真正依教奉行的人,都能契入圣贤境界,这句话一定是真理。不能怀疑经典,更不能怀疑自己。人只要怀疑自己,兵败如山倒。“天救自救者,天助自助者,天弃自弃者”,自己放弃自己,旁边纵使孔子再来了,也帮不上我们的忙。所有圣贤、所有生命当中的有缘人,对我们的人生都是助缘,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肯自立自强、自求多福才行,这些助缘才能产生好的影响。

而《大学》里面讲“在明明德”,一个人恢复到无量的智慧德能,他当然幸福。所以我们刚刚讲,我们就是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而努力。再来,为生命当中有缘的人,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同事(学校的老师),还有所有的学生,这叫“亲民”。“民”,治国的人,就是所有的人民,甚至天下的人民。所以这是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都去成就他的人生。那“明明德”跟“亲民”做到了极点,就是“止于至善”。

而科学家这个实验结果,人成年以后平均一天只笑七次。成年以后笑七次,那我请问大家,七十岁的时候笑几次?那不好说了。但是你们有没有遇过活八九十岁笑得很灿烂,返璞归真的人?有,我的师长,他的人生就是这样的,笑得很灿烂,像孩子一样,皮肤也像孩子一样。新加坡的国宝许哲女士活到114岁,我们当时在马来西亚的时候,她那时候112,我们邀请她来,那笑得跟小孩子一样,非常天真。

所以人应该是这样的追求才对,不然越活越笑不出来,苦了自己,走出来还吓了别人。所以一个人要多行善积德,首先脸上不要有杀气。人家一跟我们谈话就发抖了,这就伤害到他人。所以叫“面上无嗔”,没有杀气,没有嗔恨,“供养具”,你就恭恭敬敬,给人一个非常好的启示,跟这个人相处非常舒服,如沐春风,原来他是学传统文化的。你给老祖宗脸上贴金,是吧?你都笑容满面,走到哪里让人如沐春风。

所以“人能弘道”,经典里的教诲都在你的身上体现出来,你走到哪,道就传到哪里。假如今天我们只会背,行为都跟经典不相应,人家反而反感,“这都是说一套、都是要求别人,自己都不做。”反而给圣贤教育抹黑,这个就不好。

那我们冷静的想一想,因为这个时代,整个思想观念由于科技发达,思想观念非常的蓬勃,每一天的资讯量太多太多。您去问一个人生的问题,问十个人可能会有几个答案?十个,说不定还有十一、十二个。为什么?因为有的人跟你讲完,早上跟你讲完,下午他又打电话给你,又改答案了。所以人心不安。到底人生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是正确的?这个时候需要什么?先冷静下来、沉淀下来,人的心越定、越不浮躁、越清净,越有智慧。大家看湖面,没有起涟漪波涛的时候,照旁边的东西照得清清楚楚;它只要起波浪了,照旁边的东西就照不清楚了。

其实真理在哪?就在我们的眼前,就在我们的每一天。大家相不相信?比方昨天祭孔,前天本来要练习,雨下得太大没办法练习,但是昨天就没下雨。结果整个祭孔仪式结束了,雨又怎么样?下下来了。大家悟到什么?老天爷是可以商量的。这些事例我们听太多了,我们也亲身体验太多了。《天下父母》栏目组在曾子的故乡嘉祥县,刚好他们成立孝道村,领导都约好了,但是那几天下雨不断。你要改日子,现在领导都很辛苦,哪有可能给你改日期?没办法,只好进行。结果一开始,时间到了,雨停了,开始致辞,这个流程半个小时,过程都没有下雨,半个小时快到了,最后大家集体合照,很高兴,“喀嚓”照完,雨下来了。刚好,配合得刚刚好,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2007年,我们到沈阳,整个辽宁省三百多个老师做培训。他们的干部先到了庐江中心参加课程,他们想熟悉整个课程怎么办,他们回去可以参考。结果刚好我们那一次的讲座一千多人参加,分三个地方吃饭。结果那天下雨,我们心里:想中心又没有一千把雨伞,哪个单位有一千把雨伞?没有买那么多。可是下课的时候,这雨就停了。然后大家到了三个地方吃饭,一到餐厅开始吃,雨又下了差不多二三十分钟,大家吃饱了,要回去休息了,雨又停了,配合得很好。这个例子是我到辽宁省跟教育厅长吃饭,他们的干部讲给厅长听的,“哇,太奇妙了,我们去上课,一千多个人,老天爷可以商量、配合。”这个话,教育官员自己讲好,假如我讲,人家还会对我有意见,是吧?

所以这个是什么道理?老祖先的教诲,这个学问在哪里?天人合一。这个天是什么?所有自然的现象。都跟人心是相应的,它不是分开的。在《尚书》当中点出来告诉我们,“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些在经典当中的经句就是人生的真理。而我们明白这句话,就知道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哪里,在转变人心。

而我们现在中华民族最大的危难在哪里?丧失民族自信心,对自己的经典不学,学外国的比较多。我是先接触了老祖宗的经典,之后接触一些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假如是对的,我跟大家做保证,你所学到所有对的理论,全部在几千年的经典当中就有。世间的好话,圣贤祖先都讲尽了,因为他非常的慈爱后代子孙。

而且我们要冷静,请问几千年前的圣贤祖宗心比较清净无欲,还是现在的人?祖先圣贤比较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我们现在的人心比较浮躁,很多见解都不见得正确。孔子是圣人,智慧这么高,但孔子留了一个治学的态度给我们,太珍贵了,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相信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怀疑,而且他所讲的都是古圣先贤经典里面的教诲,他没有自己的创造发明,“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所以只要有人跟你讲我这个想法、理论,以前的人都没有说过,那他的理论你最好不要相信,铁定是错的。契入境界的人都是像孔子这样“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们现在都讲创新,其实创新当中首先要掌握什么?不变的原理原则。只要离开了仁义礼智信,所有的创新会给这个世界带来非常大的危难。既然他都没有超出仁义礼智信五常,那还有什么东西是创造发明?不都是从这些性德当中延伸出来的东西吗?而这些性德延伸出来的东西,不也是因为先跟圣贤祖宗学到了伦常吗?那他怎么还会自己拍着胸脯说我这个东西是创新出来的?

所以现在人讲,都是他自己新的东西,本身就已经是狂妄了。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两个精神,孝道跟师道。师道一定是一代传承一代,孔子也是传承整个道统下来的。而我们都是因为接受了老师的教诲,我们才能明理,一生都感恩,怎么还会说都是自己创造发明出来的?

而且我们这一代,整个师承出现比较大的一个危机点,因为有承传的人非常少。我的师长他今年87岁了,他小时候还上过几个月的私塾,我们传统文化的教育,他的弟弟少他6岁,就没有接触到,就是比较重视知识技能,西方的那个教育系统。西方的教育系统有他可取之处。但是我们必须冷静观察一个现象,全世界现在的教育系统都差不多,但是,现在全世界的下一代犯罪率越来越高,下一代的素质越来越差,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必须要好好的思考了。

我自己在教育第一线教学,我所看到的是什么?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是什么?一届不如一届。我前几天接到一个大学老师的电话,他感叹的跟我讲,不是一年不如一年,是一天不如一天。社会的污染很严重,孩子有可能就因为一天晚闻圣贤教诲,刚好他那天就做出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所以现在把我们老祖宗的伦理道德送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当中,那个急迫不亚于救火,你可能不告诉他,他就堕下去了。

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她有一次讲课,面对官员讲课,她讲到了东汉时期宋弘,当时候光武帝想把他的姐姐湖阳公主,因为湖阳公主守寡了,皇帝希望把姐姐许配给宋弘。那一下就是皇亲国戚,变成皇帝的姐夫了。光武帝就用一般民的话跟宋弘谈,他说,人有钱,换朋友;富贵了,换妻子,这是人情吗?就在暗示宋弘。古人很厉害,古人都学《诗经》,知道意在言外。宋弘马上讲:“贫贱之交不可忘”,曾经在我困苦、曾经在我贫贱的时候,帮助过我的朋友,哪怕是滴水之恩,我都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陪着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原配,这一生都要记住她的情义、她的恩德,不可以抛弃她,“糟糠之妻不下堂”。光武帝听到这样的话,自己也是觉得惭愧了。所以这句话就变成千古的名言,在《群书治要》当中有这句话,还有《德育课本》也有这个故事。刘余莉教授讲了这个故事,下课之后有一个官员过来感谢她,“我已经这几天就要去办离婚手续,听了你的故事,觉得自己太错误了,太不是人了,要赶紧去给太太道歉。”那大家想一想,刘教授这堂课对这个官员的人生、他的家庭、他的下一代,就有非常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能体会到我们的同仁、我们的孩子,他们现在所面对的诱惑这么多,我们要赶紧把这些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帮助他们,他们就能够在这些诱惑这么多的社会当中不被染着,就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而我们假如真的有这种迫切感,我们自己学习传统文化,那决定是勇猛精进,不用人家提醒,不用人家推。为什么?我们有这颗仁慈博爱的心。我们自己要提升得好,才能帮得上别人,自觉才能觉他;不然自己没有学好,帮不上人,俗话讲的,“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那这个心境就是一份道义。

刚刚跟大家谈到科学家的这个实验,他让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类要静下来考虑了,小时候笑一百八十次,长大了反而笑七次而已。那你们有没有遇过哪个人说,我每天这么辛勤的工作,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越来越笑不出来?你们有没有遇过这样的亲朋好友?没有。有的话,可能要送精神病院了。是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可是全世界绝大部分的人走的人生路都是这样的情况,都是越来越笑不出来。那不是跟人生的目标背道而驰了吗?假如我们继续越来越笑不出来,那我们能做人家的贵人吗?我们去教人家越来越笑不出来,不是让人家的人生越来越苦吗?

有一个研究所的学生,他自己读书读得觉得很苦。他说奇怪了,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怎么越学越苦?然后他在读书馆准备论文,实在有点喘不过气来,就走出来外面,看到旁边的居民进到他们师范大学散步,牵着家里的狗,在那里散步。结果这个研究生看着那条狗,说它怎么这么自在安详?怎么我的日子比不上这条狗?他就很感叹。最后他鼓起勇气问他的班主任,说:“老师,我怎么觉得这学习还有这人生,怎么越来越苦?人生应该追求快乐。”他的班主任跟他说:“我跟你一样。”他还是不死心,找到他们系上最受欢迎的老师,他又去请教这个问题,“怎么越来越苦?”那个最受欢迎的老师非常义正辞严的看着他,跟他讲:“人生本来就是这样!”人生本来就苦,那我们活着就是让它越来越苦,那这样的人生,难怪自杀率越来越高。越来越苦活着干嘛?所以都活错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才对。

其实《论语》第一句话,“时习之”,“时”是什么?时时保持;“习”,练习、实践。你真正去做了,你的喜悦就来了。你给人礼敬,露出灿烂的微笑,跟人家问:早上好!对方很欢喜,你呢?你也很欢喜啊。所以一个人对人的恭敬,首先先滋润了自己的身心。你今天对人献出爱心,首先滋润的也是自己的身心。所以“仁者寿”,仁慈的人为什么长寿?他念念都是仁慈的思想、磁场,他的身心都是最好的,太和之气。就像我们早上念感恩词,念的时候感觉身心怎么样?非常欢喜平和。整个身心都在感恩的磁场里面,“不亦说乎”。孔子没骗我们吧?我们以前觉得学的时候觉得不亦苦乎,怎么会喜悦?因为我们把可以利益我们一生的智慧把它学成知识,只把它拿来在考试当中用而已。它本来有大用,结果我们现在把它当一个很平常的物品,甚至还把它扔在一边不用它,很可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一百多个同道中人聚在一起,孔子这句话当下不就印证了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没有人来了一两天,很兴奋,打电话回去跟你家里的人分享在这里的情况。你分享得太激动了,你太太还是你先生说,你有没有发烧?一下子人家不知道你的这种感悟,他会觉得你有点不正常了。这个时候“人不知”,人家不能理解,“而不愠”,“不愠”就是心里没有不舒服,没有情绪。人家不理解我们,我们泰然处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而诸位校长、诸位同道,你们在这里培训二十一天,回去的时候你会遇到很多人不理解你,会不会?会哦。你们从天堂下到了凡间,自己要调适好。所以这个时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先送给大家一句话共勉:“别人错的,也是对的;我对的,也是错的。”有一点搞糊涂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别人错的为什么是对的?那个对是正常现象,普遍现象,因为他还没有学。“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那人们不学,责任在谁?在父母、在老师,我们不怪其他人。《三字经》告诉我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每一个身份尊贵的背后,都是要尽责任的。天地之间三个角色最尊贵:君、亲、师。几千年来,一般家庭里面的祠堂供的一个牌位,天地君亲师。可以了解我们的祖先,对于天地万物都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所以“环保”这两个字也是外来语。因为我们五千年来,都是敬天敬地、敬万物,甚至于丰收的时候都要敬这些河川,都是它们让我们有今天的丰收,所以古人那种感恩心太可贵了。包含汉朝建的第一所寺庙叫白马寺。因为当时候,这匹白马把很多佛教的经典载回来,最后因为太累了就累死了。我们的古人感念一匹马的恩德不能忘,所以就把第一所寺庙叫白马寺。我们可以从这些历史当中,了解到我们古人处事很可贵的态度,就是“饮水思源,知恩报恩”。

现在因为传统文化有几代忽略掉了,大家都没有学,对于没有学习的人我们指责,这样就太苛刻。所谓不知者不要降罪给他,“不教而杀谓之虐”。这在《论语》当中讲的。你还没有教他,你就处罚他,那这样叫虐待人民,虐待学生。所以“先人不善”,这几代人没有重视到,没有传承下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有人告诉他,“殊无怪也”,不要去指责他。古人就教我们,处事要厚道,不要苛刻。我们有这样的态度,任何人不理解我们,任何人做错事情,我们都不责怪他们,不跟他们对立。反而生起什么?怜悯的心。别人错的可以包容、可以接受,甚至什么?我怎么赶快帮助他。

而大家冷静想一想,天底下没有恶人,只有可怜的人。我们为什么觉得这个人可恶?因为我们执着在他骂我们的那句话,我们执着在他做的那件可恶的事情。一执着了,这个嗔恨心、对立就起来了。其实对自己没有帮助,对对方也没有帮助,然后更看不清原因出在哪。请问一个人行为非常恶劣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失教了嘛,失爱了嘛。请问一个人没有父母老师好好的爱护他,你还跟他生气吗?他很可怜啊。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一生出来,个个都很可爱。我当时到婴儿房去,印象非常深,当时开放时间都有限制的。然后看到小孩,当然一般都是先看自己的孩子的,自己的晚辈。看着看着也会不自主的被旁边天真的脸庞所吸引。性本善,在刚出生孩子的脸庞上看得到。谁抱他都欢喜,他不分别,他不执着。

有没有哪一个人到婴儿房去看这些孩子,然后开始说:我跟你讲那个人是杀人犯;那个人以后是重刑犯;那个人以后会把父母气得要死。有没有可能?没有。都是这么天真。可是,后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所以当我们在对一个人生气了,对一个学生实在是受不了,你马上想象一下他刚出生的样子,或者你自己准备一张小孩刚出生的照片。然后你每一次在气哪一个学生,“这个照片,他本来也是这么可爱的。”然后你就会突然怜悯心升起来。一个这么天真的孩子,现在为什么变成这样?父母离婚,父母没有责任感,根本就不教他,他还跟很多社会当中黑社会的鬼混,多可怜。所以从他的原因看是可怜的,这是我从教的那两三年亲身遇到的事情。

有一个学生,都已经被三个学校退学了,到我们学校是第四个学校。他在学校里面也是横行霸道、恶名昭彰。刚好有次犯了一个大错,被严重处罚。他就很落寞,坐在阶梯上,刚好我看到他的背影,可以感觉到他的心情,就陪他坐了一下。当然他在那个时候是最需要关爱的。我陪他坐了一会,他就把心里话跟我讲,“老师我很想死。”我说,“你为什么很想死?”他说,“都没有人喜欢我。”接着我引导他,“那人家为什么不喜欢你?”“因为我打人,骂人。”他自己也知道,他控制不住,失教太久。我接着就跟他讲,“那你就不要打人、不要骂人,那人家就不会不喜欢你了,你改过来,就会变成受欢迎的人。”

我这么跟他引导了,然后送他书看,这些圣贤人的风范。结果过没几天,他把书上圣人的像,画在自己的手背上,然后手这样捂着,走到办公室那边绕啊绕,不好意思。我用余光看到他,看他的表情,就是来找我的。但是我要装着不知道,“要找谁啊?什么事?”他就说要找我,然后慢慢的把他的手移开。画得真好,我的画画天分都不如他。所以行行出状元,哪只是会考试的人以后有出息?每个孩子都有很深的天分、特长,只要发掘了,可能都是那个行业的佼佼者。

而我们想象一下,这个孩子要画这尊圣像,他要画多久?他假如画一个小时,请问他那个小时脑海里是什么?全神贯注想着这个圣像。他只是遇到的缘不同,他假如遇到好的父母老师教导他,都是给他这样好的圣贤教诲熏习,那他这一生会有大成就。可是父母不教他,电视又染污他,他当然越来越堕落。所以从原因上他是可怜人。而他现在错误的行为是种下了因,以后是什么结果?他的人生会很悲惨,甚至会万劫不复。所以从他以前的原因看他是可怜的人,从他以后的结果看他是可怜的人。所以仁者无敌,世间决定没有恶人,只有可怜的人而已。尤其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能清楚,正确的思想要透过教育,只要有好的教育,人人都可以教得好。但是只要没有好的教育,人人也有可能在这一生当中快速堕落下来。所以“别人错的,也是对的”,怜悯心、包容的心起来了。“我对的,也是错的”,这些词语,我们不能执着在那个文字上,要体悟它背后的义理。为什么?“我对的”,是什么?自己的心觉得自己对,有对就有什么?错。对、错,对立起来了,高下起来了,我高,人家低了。接着呢?高下起来,傲慢就接着起来了。所以人修身的功夫在哪?护念好自己这颗心,不能变成贪嗔痴慢疑,这傲慢很厉害。

孟老夫子提醒我们,“人皆好为人师”,就告诉我们人的傲慢的态度很容易起来。那怎么来对治这个傲慢?其实我们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自己的学业也好,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事业、志业也好,要能成就,要务本。就像一棵树,它一定要根深蒂固,它才能枝繁叶茂。而一个教育者的根本是什么?我们海南省司法厅张发副厅长有一句名言,我想这句名言会记入中国的历史。因为他们海南省的成果,是目前传统文化最成功的一个典范。而且这个典范不只在监狱适用,在任何一个因缘全部适用。

首先第一个原则,领导者带头。他是一把手,他带着八个干部,九个人上了五天的课,坐在第一排,真是风景线。他们都是军人,精神抖擞,全神贯注的听课。九个人回去之后带头学,用十五天的时间,把海口市所有的干警轮训一遍。干警要教育服刑人员,教育者首先自我教育。假如我们不能把自己教好,又怎么去教别人?我们要自爱才能爱人。“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欲知人者先自知”,这个都是务本。

而且他们是从点、线、面循序渐进,这个都是做事的原理原则。现在的人就喜欢快、就喜欢多,一下子自己根基不稳,精力又顾不上,结果最后好事都搞砸了,非常可惜。老祖宗留给我们,“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你只顾眼前,看起来很风光,做表面文章,铁定毁了大事,铁定让人对传统文化误解。所以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才是做事的正确态度方法。所以海南省从一个监区推展,这个监区的服刑人员,精神面貌、气质跟其他地方差别太大了,出现效果,大家有信心了,接着整个监狱推展;整个监狱推展稳固了,整个海口市推展;海口市稳固了,整个海南省推展。就这样整个省统统接受了伦理道德的教育,服刑人员改变命运的非常多,所以张发厅长功德无量。他现在65岁了,我看他现在是空中飞人,一个月二十几场演讲,飞来飞去的。而且越讲越有精神,因为他非常仁慈,希望利益更多的人,不疲不厌,忘了自己了,反而越来越健康。

我们体会到根本在自我教育,首先从格物下手。物格而后知至,而后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我们的人生决定可以像经典一样,产生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我们邀请过吕杰校长跟王琦老师到马来西亚,面对一千多个校长、老师,统统是华小的。那他们的影响、利益的人群,到了全球的华人。而且他们那次分享,底下坐了好几个马来的校长,马来人的校长,他们也在他们的学校推展《弟子规》。那他利益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宗教的人类。那不是治国平天下的效果吗?只要我们有这份愿心,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能像《大学》讲的,产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学贵立志”,我们首先要立下跟孔老夫子同样的志向,因为孔老夫子是我们教育界最好的榜样。我们跟别人介绍我在学校教书,“我跟孔老夫子同行”,与有荣焉。但是同行,也要像孔老夫子,要效法他。孔老夫子那个时候,文化出现礼崩乐坏,也出现承传的危机。夫子能够删诗书、定礼乐、阐明易道、作《春秋》,等于道统是由夫子传下来。那请问,我们现在文化承传的危险,跟夫子那个时候相比,哪个时候危险?对啊,现在更危险。那我们应不应该站出来?(应该站出来。)我遇到一个女校长,她在初中当校长,她上台给我们勉励,第一句话就让我震得头皮发麻,她真是女中豪杰。她说:“社会越乱,我们越应该要站出来;没有难不难做的事,只有该不该做的事。”这是道义人生。该做的,九死一生都要做;不该做的,金山、银山在面前都如如不动。

林则徐先生当时候也面临民族存亡之际,我们多少华人在抽鸦片,已经到了亡国败种的时候。他当时受到皇帝的指示要到广州禁鸦片。当时因为鸦片赚到钱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既得利益者数以千万计。知道他要去禁鸦片,多少人要他的命。也在这样的因缘当中,林公讲出了一句千古的名言:“茍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连死都不怕,只要能利益国家民族。那我们现在恢复伦理道德、恢复中华文化,又没有生命危险,比起他们算得了什么?都没有生命危险,我们还不干,那我们真的无颜见这些古圣先贤。而且很可能在座就有林公的后代,我听说林公的后代不抽烟,因为他们的祖先是世界禁毒第一人,他们的后人抽烟会把老祖宗的面子给搞砸了。

而且像孔子、范公的后代都非常优秀,我接触了不少,家教都很好。那夫子在文化承传关键,他直下承担,见义勇为,而他所积累的功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的后代两千多年不衰,到现在已经八十几代。我记得我们居美馨有一年办课程,四个孔子的后代聚在一起,七十四代、七十五代、七十六代、七十七代,结果七十四代辈分最大年纪最轻,很有意思,他们四个在我们进门的那个地方拍照。四个都非常优秀,有企业家、有官员、也有教师,孔子的后代发展得都很好。一来是孔子的德荫,二来是孔子的风范让他们从小扎下很好的家教。所以两千多年不衰。

孔子那个时候的难度还比不上我们现在,我们现在更难,那你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功德更大!所以假如遇到很困难的时候,不只不要难过,你要说,上天瞧得起你。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才能不断提升、突破,所以这是有志气的人,这是知天命的人,知道这些都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智慧跟德能。好,越难功德越大,诸位同道,你们在这个时代尽心尽力承传文化,那你们后代得到你们的福荫,决定少不了两千五百年,因为孔子的后代已经兴了两千五百年。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五十年、一百年之后,你们的孩子有一天就会站上来,“我是某某学校校长的孩子,我非常佩服我的父亲,当时在学校贯彻伦理道德,把传统文化由学校弘扬开来。我很佩服父亲,然后我要承传他的家道,我也要这么做。”结果他上来一报,“我是某某人的后代”,马上底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那您的人生就没有白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的师长常常勉励我们,人生短短数十寒暑,总不能白白来到世间一遭。总要对得起自己,总要对得起家族、祖先,总要对得起国家、社会、民族,也要对得起天下的苍生。所以要做就要做这个世间最重要的事情、最根本的事情,就是教育。只有改善人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就要做世间最不能少的人,就要做世人不愿意做的事。世人不愿意做什么?放下自私自利,从此牺牲奉献,这一般的人不愿意做,但是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人,去利益更多的学生。那有这样的胸怀,这一生就不会空过。

那立定了利益国家民族天下的远大志向,下手处在哪?在格物,在格除习性。

其中一个严重的习性,就是刚刚讲到的傲慢、我慢。那请问大家,人什么时候会起傲慢?比方长得漂亮会不会傲慢?身材比较好会不会傲慢?学历比较高会不会傲慢?赚的钱比较多会不会傲慢?穿名牌的衣服会不会傲慢?大家有没有看到,人只要一不警觉,可能傲慢就起来了。

有一个犯人,他在监狱里已经被关了五年。突然有一天,有一个新的犯人要跟他关在一起,他那天精神特别好,有人要进来了。结果后来那个新的人进来了,他就跟他讲,“我告诉你,我可是关了五年的人。”关了五年应该羞耻,关五年变傲慢。所以连做错的事都能够傲慢,你看看。这个是外在的物质,会让人傲慢。包含人的经验也会让人家傲慢。比方我们在跟人家交流,“你学传统文化多久?”“我学两年。”“两年而已,我学五年了。”傲慢就来了。比方说,今天你遇到一个校长,他的学校的学生三百人,结果你的学校三千人,两个校长一碰面,“你们学校多少人?”“三百。”“才三百啊,我学校可是三千人。”三千人也傲慢。

所以大家有没有看到,人随着年龄、随着经历,心里一不清净,一觉得自己有什么,那个有什么就产生傲慢。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一觉得自己有什么,别人的智慧、经验就进不来了。而且傲慢走到哪会给人家很大的压力,没有人缘。曾国藩先生说,“家败,败在一个奢字”,奢侈;“人败,败在一个逸字”,放逸,放弃自己,游手好闲,纵欲;“讨人厌,败在一个骄字”,骄傲,走到哪不受欢迎。

所以光是对治一个傲慢的态度,都要有高度的警觉,不然我们随时会傲慢。有一个人他听说某某禅师德行很好,他心里就想我去问问题把他考倒。其实这一念心就已经是不恭敬,傲慢了。结果他见到这个禅师,禅师很厉害,看他的态度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先不跟他讲话,然后给他倒水,满了,继续倒,水都溢到桌子上来了。他赶紧,“满了满了,别倒了。”“因为满了,根本就再倒不进去了。”“我慢高山,法水难入”,一个人傲慢就像一座山一样,把自己的心灵都给封死,圣贤这些智慧之水没有办法进去。我们虽然在教育界这么多年,但因为我们这几代人传统文化承传得比较不足,我们现在珍惜了老祖宗的教诲,我们也要从一个恭敬诚敬的学生开始归零、开始学起,这样老祖先每一句话都很快的进入我们的心灵,我们的人生当场就受益了,进而就能够去利益老师跟学生了。

傲慢怎么来调伏,我们下一节课再跟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第二讲 释题(二)

诸位领导、诸位校长、诸位教育界的同道,大家上午好!

我们刚刚提到,一个人有远大的目标,要利益国家天下,首先下手处,还在革除自己的习性、欲望,假如我们自己脾气大、傲慢,连家里的人都不认同我们,我们怎么可能再去利益社会、国家、天下的人?“其家不能教,而能教人者,无之”,《大学》里面讲不可能。但是他假如把家治理好了,“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因为他的夫妇相处很好,他教出来的孩子都很优秀,夫妇和乐,他的家就变成天下人的样板。就像周文王跟他的太太,太姒,他们夫妻就是天下的样板,他生的孩子几个都是圣人。所以“齐家”很重要。

我记得有一个朋友,他跟我讲:人找对象不要找小学老师。我说:为什么?他说:小学老师在学校这个班她最大,她像国王一样号令天下,她在班里面是小学老师,她回到家还是小学老师。她在学校是管理孩子,“你给我站好,不要动。”结果回到家对他先生,“你给我站好,不要动。”那她先生当然受不了。所以人在每一个经验、每一个人生的过程当中,都有可能产生执着点,产生贪着,产生傲慢。

比方,今天早餐的菜好不好吃?我们是用什么心情吃的?感恩心不会有副作用。假如是用贪心吃会有副作用。因为贪了以后会生比较,假如明天少一道菜,就生烦恼了,“昨天的比较好,今天的比较少。”烦恼就来了,是吧?人一生贪着,就会有烦恼出现了。我们有多少烦恼是从比较来的呢?上一届的学生多好,这一届的学生太差了。就开始在那里比,烦恼来了。自己烦恼一大堆,怎么去爱别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应无所住就是格物的功夫,放下贪着,放下傲慢这些习气,应无所住。这个“住”就是不贪着、不分别,生起仁慈的心、爱人的心。

刚刚跟大家讲到小学老师,她在学校的经历,让她产生一种执着点,她回到家对先生还是小学老师,那她先生当然受不了。不只是老师这个身份会让我们贪着,进而傲慢,当董事长会不会贪着、染着?我们曾经遇到一个东北的董事长,他赚了不少钱,而且他的兄弟姐妹很多跟着他干,但是有一年的除夕夜,他请兄弟姐妹吃饭,没有人愿意来,因为他一讲话就是骂人,很傲慢,人家受不了。那一年他开始学传统文化,结果他摆了一餐一万块钱的除夕夜年夜饭,没有人要来。他很感叹说以前自己不知道傲慢到什么程度。他在餐厅打电话给他的弟弟,在电话当中给他弟弟道歉,说他以前太傲慢,结果他弟弟在电话那一头流眼泪。所以人清清白白来,不应该因为这一生经历的这些事物产生贪着,而污染了自己的清净心。

这个企业家学了传统文化以后,东北人也是比较直,学了就干,也不简单。他就听了要尽孝道,回到家端了一盆热水,然后走到他妈妈面前:“妈,我给你洗脚。”他妈妈吓得赶快转九十度,讲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哎呀,我不敢让董事长洗脚。”这话很有味道,请问在他面前的人是谁?不是他儿子,是董事长。他在办公室是董事长,回到家还是董事长。这个就有“住”了,住在自己的身份里面,慢慢官架子就来了,就让人家觉得很不舒服,甚至于对自己的母亲没有念恩,反而心里还想妈妈都是吃我的用我的,这些弟弟们都是靠我,他才有今天的。人因为心里面都觉得自己有什么,自己付出了很多,放在心上,之后就会产生要求、产生傲慢。其实坦白讲,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做的,道义。那些心都是什么?利害。付出都是有求回报的就是利害的心,付出心里面连记都没有记,道义的心。

请问诸位当父母的人,您有没有算过您煮几次饭给孩子吃?有没有记过您几次帮孩子盖被子?都没记吧?那请问您借给朋友多少钱,记不记得?记得。所以你看不一样。有一个爸爸,他还没结婚以前,他们家来客人,他的朋友刚好抱个小孩来,结果不小心小孩在他们家书房拉大便,拉到地板上。朋友回去以后都擦干净了,他说每一次走到那个书房,就觉得好像有味道。后来他自己生小孩了,自己的小孩在家里哪一个角落可能都拉过,他从来没有觉得臭。突然有一天“开悟”了,都是自己的分别心造成的,哪有臭?别人的就会臭,自己的孩子就不会臭。那把别人的全部当自己的,不就不臭了吗?

禅宗有一个故事很好:一群人在那里论道,突然风吹幡动。第一个人说,幡动了。第二个人说,不是幡动,风动了。第三个人六祖大师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自己的心动了。所以境缘没有好丑,好丑在哪?自己的心。因为有了分别、有了执着、有了喜欢不喜欢,痛苦就来了。“烦恼起于爱憎”,格物就要从去除爱憎的心下手。

而且这个爱憎,真的他去爱了,也叫贪爱,因为爱了而有求,求不到的时候就变憎、就变恨。我们心里想想,人的一生,会恨的人,都是曾经爱过的人。有没有道理?对呀,今天一个陌生人,你走在路旁,他骂你两句话,你心里想,算了算了,可能他今天股票输了不少,心情不好,算了,不要跟他计较,没事。回到家里,另外一半骂你两句话,“我这一辈子跟你没完!”明明都是两句话,怎么差这么多?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我们自己的心动了,起了分别、执着、爱憎。所以痛苦都不是别人给我们的,自己造成的。老祖宗在成语当中,就要让我们洞彻人生的道理。“自讨苦吃、自作自受、自掘坟墓、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好了,接下来大家自己想。都讲了这么多了,都是要从自身开始转念,人生命运才会转,这么多成语我们还不清醒,不是糟蹋了老祖宗一片苦心吗?列了这么多让我们醒悟了。一转念,“自求多福、自强不息”,不都是一念之间吗?

那我们今天来思考这些道理,就是要把我们真正烦恼痛苦的根要找到,心产生贪着、产生傲慢了,才会痛苦。“爱憎起于分别”。“至道无难”,要契入圣贤之道不是很复杂,“唯嫌拣择”,最难的在常常起了拣择,就是喜欢不喜欢,这个好,那个不好,对人对事都起了这个爱憎的心。“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大学》有一句话,对这个诠释很好。“好而知其恶”,喜欢他,却很冷静看到他的不足;“恶而知其美”,很讨厌他,却能平心静气客观的去看一个人,而能看到他的长处优点。“天下鲜矣”,要做到这一点很困难。而且人的心,比方你对他有贪爱,会越来越严重;你对他讨厌,也会发生作用,一讨厌他,慢慢越来越讨厌,慢慢觉得没有任何优点,一无是处,就会变这样。所以人心一偏,心不正,越看越不清楚。

比方一个母亲溺爱孩子,“好而知其恶”,溺爱孩子,小学、幼儿园老师提醒,妈妈都不在乎,觉得我的孩子最好,看不到他的问题,最后孩子出大错,很多父母是到了孩子犯法了,警察局通知了,“不可能是我的孩子”,她都不觉得这么严重。“好而知其恶”。

而讨厌,也会发展到越来越严重。比方,我曾经在珠海,刚好当时谈到夫妻相处之道,说:“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是夫妻白头偕老的一句真言。”这句真言大家要记住,好不好?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保证你夫妻白头偕老。还有,孔子说举一要什么?反三。所以这句话不是夫妻相处之道而已,所有五伦关系的相处,都要守这个原则。父子之间,看他的优点,鼓励他;朋友之间也是这样;当领导的人,看他的优点鼓励他,包容他的缺点,这样相处就非常融洽。

古人这些做人的教诲,放诸四海皆准。为什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学圣贤教诲跟学知识不一样。知识是你记一个才能写一个,圣贤教育是你可以触类旁通,所以强调悟性。“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人师矣”。他温故,以前读过的经典,因为他心境提升了,他悟得更深,悟得更广。这个就是他的智慧、悟性不断在提升。所以圣人教我们的目标是怎么样成为高度智慧的人,不是成为会考试的人。这个我们都要慢慢去能了解。当然有智慧了,考试一定会考得更好,但我们所着眼的是孩子一生都受用的做人做事的态度,这会伴随他一辈子。

当时在珠海,我分享了这句真言,突然底下有一个太太很激动,站起来,回答我说:“没有优点!”我说只看对方优点,她说没有优点。结果我就走到她的面前,对这位女士肃然起敬,告诉她,我说:“这位女士,你先生没有优点,你还敢嫁给他,你真是革命烈士。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所以不可能没有优点嫁给他的啦。当时在谈感情的时候,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最后变没有优点?有没有看到,人产生讨厌的时候,会不会起化学作用?会,一直扩展一直扩展,到最后什么都不好。那不是别人有问题,谁有问题?自己有问题。

后来一次讲座,我也讲到这句真言,有一个大连的女士,她听我这一句真言讲完,她内心里面也冒出了:“没有优点。”接着我又讲了那个珠海的例子,她自己也笑了,她当天回去拿了一张纸,优点、缺点,开始列她先生的优点跟缺点。结果她静下来以后优点列了不少,缺点主要列了一条,哪一条?钱赚得太少。这个不算缺点。所以你看人那个攀比虚荣的心,反而变得都是挑先生的毛病,都看不到他的好。

所以“恶而知其美”,人能真正很心平气和去看人事物才好,不然就被整个憎爱给障碍住了。都把憎爱放下了,很多事情你都越看越清楚。而且首先你是先自知,你就能够知人。有一个老师,他教学也遇到很大的瓶颈,他自己真的看着一个学生实在教不下去了,爱心提不起来,真的想放弃了。突然他转了个念头,他说假如前面这个学生,就是我的儿子,我还教不教?这么一想,他教育的使命爱心又回来了,又继续很有耐心的教孩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慢慢那个孩子就转过来了。本来要放弃的,好像是学生的问题,事实上还是自己的心的问题。所以人能没有这些憎爱,都是真诚,至诚就能感通,慢慢的整个你的人事环境就开始转变,正己就能感化身边的人。

刚刚跟大家谈到傲慢,怎么调伏傲慢?首先学习的态度,“述而不作”,学习孔子。从今天开始,很诚敬的向古圣先贤学习,以前错误的思想观念要放下,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了。要放得下才提得起,不然那些错误的思想观念,还继续在障碍我们的人生。能这样,就不傲慢,会谦虚了。

可能这么一讲,很多人会觉得,为什么我要听圣贤人的?圣贤人的教诲几千年了,它为什么能传几千年?它是真理,而你自己去做了以后才知道,那是我们本有的性德,而不是圣贤人牵着我们的鼻子走。真正去做了就很清楚了。“为善最乐,助人为乐”,你真正去做了,自己就明白了,就体悟到了。包含孟子说的,“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那种天伦之乐比世间任何欲望的刺激快乐太多了。包含“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二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个也是人生的快乐,这三乐。俯仰无愧,良心很安,躺下去一两分钟就睡着了。

我有一个朋友功力真的很厉害,他大我5岁,我们两个大男人,有一天躺在床上谈心里话,结果讲啊讲,他说“礼旭呀,我要睡了”,我说“好”,我这么一回答,差不多十秒之内,他就鼾声大作,就睡着了。哇,心里都没事,真好。有福报的人是什么?不是很有钱的人,现在人钱越多烦恼越多,因为不知道要放哪一间银行利息比较高,还要选哪一支股票,累都累死了。他很放得下,又好睡,又好吃,吃什么都香。人心事很多,吃那个最好的菜还在那里想,根本就尝不到那个味道。还有一次跟他打电话,讲啊讲,他突然在电话那一头睡着了,鼾声都传过来了。结果我隔天跟他说,你昨天睡着了。他说有吗?都忘了。所以心上无事是人间的乐事。好像有一首歌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吧?

我们能够随顺圣贤教诲,就能够很受益,马上就能明白个中的喜悦,原来就是顺着自己本有的良知良能在经营人生。一开始是圣贤人带着我们走,慢慢你契入了,就是自己的真心、性德在带着自己走。而现在的人都比较傲慢,他不见得愿意接受这些真理,而很多的人现在的想法都跟经典不相应,但是却还编在教科书里面。所以现在人的浩劫,就是圣人的教诲没有人听,愚昧的思想反而很多人都接受,天下之不吉祥。

孔子有一次跟他的君王在一起,他的君王就问他说:“我听说房子往东边盖,是不是会不吉祥?”孔子告诉国君:“房子往东边盖不会不吉祥,但是有五件事情是真的不吉祥。”夫子的忠心,对人民的这种仁爱心,在每一个机缘当中体现出来。国君是问他盖房子,他马上从盖房子拉到怎么样治国、怎么样爱民。所以我们在听每一个故事,要能体会到古圣先贤的存心,“慕贤当慕其心”。

这不只是孔子是这样,也包含春秋的晏子,有一天他的国君上山,看到老虎,然后到水泽一带看到蛇,回去心情很不好,我今天又看到虎,又看到大蛇,今天真是衰,真是不吉祥。晏子马上抓这个机会,国君啊,国家有三个不吉祥,看到老虎、看到蛇不算。为什么你看到老虎?因为它家在那里,哪有什么不吉祥的?你为什么看到蛇?因为它的家也在那里嘛。但国有三不吉祥。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能任,二不祥;任而不能信,三不祥。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兴盛,最关键的就是得到栋梁的圣贤之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以学校而言,学校有几个圣贤老师,这个学校就好像房子四支柱子都立住了,非常的稳固。但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怎么求?《易经》告诉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有德此有人”,要用德行自然感召好的人来,这个磁场会相互呼应。所以吕杰校长就遇到了王琦老师;张发厅长就遇到了他那一些全部都是孝子的干部,真的非常妙。我们有一次跟他们坐在一起,一聊,都是孝子。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您看这些事情都能印证老祖宗讲的话。

孔子抓住了这个机会,给予国君最重要的治国智慧,告诉他五个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