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青年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21:23:09

点击下载

作者:(宋)司马光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资治通鉴:青年版

资治通鉴:青年版试读:

文前插图

经典

成年人文化多,知道得多,上下五千年,心里着急,恨不得把一切有价值的书都搬来给小小的孩子看。

成年人关怀多,责任多,总想着未来几千年的事,恨不得小小的孩子们都能阅读着几千年的经典,让未来因为他们的经典记忆风平浪静、盛世不断,给人类一个经久的大指望。

我们要说,这简直是一个经典的好心肠、好意愿,唯有称颂。

可是一部《资治通鉴》,如何能让青少年阅读?即使是《红楼梦》,那里面也是有多少叙述和细节,是不能让孩子有兴致的,孩子总是孩子,他们不能深,只能浅,恰是他们的可爱;他们不能沉湎厚度,而只可薄薄地一口气读完,也恰是他们蹦蹦跳跳的生命的优点,绝不是缺点!

这样,那好心肠、好意愿便又生出了好灵感、好方式,把很长的故事变短,很繁复的叙述变简单,很滔滔的教诲变干脆,很不明白的哲学变明白,于是一本很厚很重的书就变薄变轻了。是的,它们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一本那一部,不是原来的伟岸和高大,但是它们让孩子们靠近了,捧得起来了,没读几句已经愿意读完了。于是,一种原本是成年后正襟危坐读的书,还在小时候没有学会把玩耍的手洗得干干净净的时候,已经读将起来,知道了大概,知道了有这样的经典和高山,留在他们的记忆里当个“存目”,等他们长大了以后再去正襟危坐地读,探到深度,走到高度,弄出一个变本加厉的新亮度来,当成教授和专家。而如果,长大了,实在忙得不可开交,养家糊口,建设世界,没有机会和情境再阅读,那么那小时候的阅读和记忆也已经为他的生命涂过了颜色,再简单的经典味道总还是经典的味道,你说,一个人在童年时读过经典改写本,还会是一种羞耻吗?还会没有经典的痕迹留给了一生吗?

所以经典缩写本改写本的诞生,的确也是一个经典。

它也许不是在中国发明,但是中国人也想到这样做,是对一种经典做法的经典继承。经典著作的优秀改写,在世界文化先进、关怀儿童阅读的国家,是一个不停止的现代做法,是一个很成熟的出版方式,今天的世界说起这件事,已经绝不只是举英国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的例子了,而是非常多,极为丰盛。

所以,我们也可以很信任地让我们的孩子们来欣赏中国的这一套“新经典”,给他们一个简易走近经典的机会;而出版者,也不要一劳永逸,可以边出版边修订,等到第五版第十版时简直没有缺点,于是这个品种和你的出版,也成长得没有缺点。那时,这一切也就真的经典了。连同我在前面写下的这些叫做“序言”的文字。

为孩子做事,为人生做事,是应该经典的。

导读

《资治通鉴》问世于北宋年间,由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

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对历史书尤其感兴趣,生平最爱读史书《春秋左氏传》。司马光未满20岁便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宋英宗在位时,他开始利用闲暇时间编撰《资治通鉴》。完成前八卷后,他将稿件呈给英宗看,英宗读后赞不绝口。为支持他完成这部史书,英宗特意为他设立了书局,向他提供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帮助。英宗去世后,他的儿子宋神宗即位,继续支持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

神宗在位期间,支持王安石在国内实施变法。当时,北宋内忧外患不断,王安石认为只有借助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使国家富强,司马光却认为改革太激进,只会过犹不及,因此强烈反对,惹怒了倾向于改革的神宗。司马光明白自己在朝中难有立足之地,于是主动请求调离京城,到洛阳为官。去洛阳走马上任时,他将协助自己编纂史书的书局也搬去了洛阳。此后的15年,他一直待在洛阳,远离政治争斗,将所有精力都倾注在了《资治通鉴》的编纂上。

司马光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19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史书巨著。期间,书局虽有很多人从旁协助他,但这些人只是帮他做校对,具体的编纂工作全由他一人负责,书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的心血结晶。在洛阳的15年,他更是为这部书殚精竭虑。这段时期,他的经济条件很差,妻子去世时,连办葬礼的钱都没有,他只能卖掉仅有的一点农田换了些钱。长年累月的艰苦工作和生活毁掉了他的身体,到了后来,他已是“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资治通鉴》成书后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司马光呕心沥血完成的这部《资治通鉴》,共计300多万字,294卷。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以时间为顺序编写而成,从战国初期一直写到五代末期,跨越16个朝代、1300多年,其中每个朝代占据的篇幅有明显区别,唐朝占据的篇幅最多,达81卷。

书中除了叙述史实外,还加入了大量评论。司马光希望借此达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目的,以历史的得失劝谏君主实行英明的统治。实际上,“资治通鉴”这个书名已经彰显了这一创作目的。《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最初,司马光为这部史书取名为《通志》。后来,宋神宗认为这部书“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特意为其更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历朝君主必读的一部书,在民间也流传很广,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曾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在中国历史上,它是能唯一能与司马迁的《史记》比肩的历史巨著。

韩赵魏三家分晋

春秋末期,战乱不断。不仅国与国之间纷争迭起,各国内部也发生了变革,大权旁落。晋国被称为中原霸主,君权也衰落了,实权被几个大夫把持。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王室分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三人原为晋国家臣,按理不能封侯。周王室此举为之后三家瓜分晋国埋下了祸根。

当时,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卿掌握着晋国的政权,他们几家各有地盘和武装,经常互相攻打。后来,范氏与中行氏被智氏联合韩、赵、魏三家灭掉,从此,六卿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瑶为智家族长智宣子的长子,当初,智宣子想立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劝阻说:“智瑶与您其他的儿子相比,有五项优点:仪表堂堂、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处事果断。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心胸狭隘,不能宽厚待人。如果他仗势欺人,谁又能与他和睦相处呢?您若坚持立他为继承人,一定会给智家带来灭顶之灾,不如立庶子智宵。”智宣子根本不听智果的劝告。智果为了躲避灾祸,向掌管姓氏的太史请求脱离智氏,改姓氏为“辅”。

智宣子去世后,智瑶执掌政权。一天,他在蓝台设宴邀请韩康子和魏桓子,却在席间戏弄韩康子,并侮辱他的家臣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告诫智瑶:“您羞辱了他人,应该提防他人的报复,否则灾祸一定就不远了!”智瑶不屑一顾:“灾祸只能由我带给别人。我不给他们降临灾祸就罢了,谁敢给我呢?”智国又说:“非也。《夏书》中说:‘一个人多次犯错误,结下的仇怨不会在明处,应该在它表现出来之前就提防。’贤明的人处理小事都非常谨慎,所以才不会招致大祸。现在您在宴会上得罪了韩家族长及其重臣,不但不防备他们,还认为他们不敢兴风作浪,这种态度是绝对不行的。蚊子、蚂蚁、蜜蜂、蝎子都能害人,何况是一个这么大的家族。”智瑶依旧不听,智国无奈,也只能不再言语。

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向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土地来交给公家。”韩康子知道智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迫使他交出土地,不想答应。家臣段规劝道:“智瑶这个人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答应,他一定会派兵攻打我们;不如先答应他的要求。等他拿到地以后,肯定会变得狂妄,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如果不给,他必定也会派兵攻打,这样我们就可以躲过战祸,再伺机行动。”韩康子认为有道理,便派遣使臣给智家送上有万户居民的土地。

这么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土地,智瑶非常高兴,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同样的要求。魏桓子准备拒绝,家臣任章问:“您为什么不答应他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就来要地,当然不给。”任章说:“就是因为平白无故强要别人的地,所以其他家族肯定会对他的做法感到不满;我们给他地,他一定会更加骄傲狂妄;我们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对付狂妄轻敌的智瑶,这样智家就一定会灭亡。《周书》中说:‘想要打败敌人,就要先帮助他;想要夺取敌人的东西,必须先给他一些东西。’不如您先答应智瑶的要求,以免被他当作靶子。”魏桓子觉得有理,便交给智瑶有万户居民的封地。

智瑶不费吹灰之力就连得韩、魏两家的土地,于是更加骄纵了。他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这两个地方。赵襄子不答应,说道:“土地是先祖留下的,怎么可以随便送人?”智瑶听闻勃然大怒,立即联合韩、魏两家出兵攻打赵家,并承诺灭掉赵家后,三家平分其领地。他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这两个地方。赵襄子不答应,说道:『土地是先祖留下的,怎么可以随便送人?』 智瑶听闻勃然大怒,立即联合韩、魏两家出兵攻打赵家……

赵襄子抵挡不住三家的进攻,准备出逃,问随从:“我该去哪里好呢?”随从说:“离我们最近的是长安城,而且那里的城墙很坚固也很完整。”赵襄子说:“老百姓修完城墙肯定都筋疲力尽了,还要他们舍生忘死地为我守城,恐怕没人能和我同心。”随从又说:“邯郸城的仓库很充实。”赵襄子说:“仓库充实都是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现在还让他们为我打仗送命,恐怕也没人会和我同心。我还是去投奔晋阳吧,一则那里是先主的地盘,二则尹铎又待百姓宽厚,大家一定会与我们同心合力。”

智瑶率领三家联军追随而至,将晋阳团团围住,还引来河水淹没晋阳城。水只差六尺就要没过城墙了。但即使这样,百姓仍然没有一个投降的。智瑶在城外面登高查看晋阳城的情况,魏桓子和韩康子护卫左右。智瑶看着即将被水淹没的城池感慨道:“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水也可以灭掉一个国家啊!”听到这话,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两人对视一眼,心想:汾水可以淹没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淹没韩国都城平阳。想到这里,两人都不寒而栗。没想到他们的心思被智家的谋士疵看破了,疵对智瑶说:“韩、魏两家肯定会反叛,您要早做准备。”智瑶问:“你怎么知道?”疵说:“以常理而论,您调集韩、魏两家的军队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后,您的目标就会是韩、魏两家。而且之前您许诺灭掉赵家后三家平分其领地,现在晋阳城被攻破已是指日可待,然而刚才我观察韩康子、魏桓子,两人脸上并无喜悦的神色,反倒忧心忡忡,这其中的原因不是明摆着吗?”

第二天,智瑶把疵的话告诉了韩、魏二人,两人慌忙辩解说:“这一定是赵家的离间之计,想让您怀疑我们两家而放松对赵家的进攻。不然我们怎么可能放着即将到手的土地不要,而和强大的您作对呢?”智瑶听了很满意。等两人出去后,疵进来问为什么把他的话告诉韩、魏二人,智瑶奇怪他是怎么知道的,疵回答道:“刚刚在门口碰面,他们凝视我一眼便急匆匆地走了,肯定是知道我看穿了他们的心思。”智瑶听了不以为然。疵见智瑶听不进去自己的建议,于是请求让他出使齐国。

此时,晋阳城内已断绝粮草。赵襄子没有办法,只好派张孟谈做使者,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张孟谈见到韩、魏二人就开始劝说:“你们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吧?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等赵家灭亡之后,就该轮到韩、魏两家了。”韩康子、魏桓子也说:“我们心里也明白这些,就怕事情办好之前泄露了秘密,到时候就会大祸临头。”张孟谈又说:“现在您二人说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听到,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于是三人秘密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就送张孟谈回城了。

到了约定这天的夜里,赵襄子派人秘密杀掉守堤的官吏,并在堤上弄出一个决口,让大水从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的军队为避免被水淹而乱成一团,场面混乱不堪。这时,韩康子、魏桓子率领军队趁机从两翼夹击,而赵襄子也亲自率领军队从正面进攻。智瑶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智瑶也被人擒住杀死。而后,三家又赶到智家的封地灭掉了整个智氏家族,只有改姓的智果得以幸免。

智家被灭后,韩、赵、魏三家趁机瓜分了智家的土地,建立起韩、赵、魏三国。自此,晋国灭亡。

苏秦合纵抗秦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当时,各国之间时而对抗,时而联合,外交活动非常频繁。

洛阳有一个人叫苏秦,他向秦王进献策略以兼并天下,却不被秦王采纳。于是,苏秦离开秦国,转而游说六国合纵抗秦。

苏秦先到了燕国,游说燕文公道:“因为赵国像屏风一样挡在燕国南面,所以燕国才没有受到秦国的侵略。现在如果攻打燕国,秦国军队需要长途跋涉几千里,而赵国军队只要行走不到一百里。您现在不担心近在眼前的赵国,反倒顾虑千里之外的秦国,这是很不明智的想法。我希望您能与赵国结为友邦,这样燕国才能高枕无忧。”燕文公觉得有理,给他提供车马,让他去游说赵国。

苏秦见到赵肃侯说道:“当前的形势,崤山以东最强的国家就数赵国,是秦国的眼中钉。秦国一直想攻打赵国,又因担心后防空虚,遭受韩、魏两国的算计,所以迟迟不敢行动。而韩、魏两国就没那么幸运,两国没有崇山峻岭作为屏障,秦国想要攻打非常方便。只要被秦国占领一部分领土,两国的国都就将遭受威胁。如果韩国、魏国抵挡不了秦国,就只能臣服于秦国;那时候,赵国就要面对毫无顾虑的秦国。“再来看这整个天下,各国的土地面积总和五倍于秦国,兵力恐怕更是秦国的十倍。如果六国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抗秦,那么秦国肯定会被灭亡。但是,有些人却根本不在乎被秦国欺凌,而是想着怎么讨好秦国,以便将来秦国一统天下,可以加官进爵,享受荣华富贵。所以,他们不但自己割让土地讨好秦国,还夸大秦国的威势恐吓其他各国。“大王您在做决定之前可要仔细地想一想!为了您自身考虑,我认为,您应该和韩、魏、齐、楚、燕各国结为同盟,共同抵抗秦国。首先,各国派出大将、国相在洹水举行会议,互相交换人质,结成同盟;其次,共同宣誓,在抵抗秦国时互相援助,齐心协力,如有不遵守的,则其他五国合力讨伐。如此一来,秦国就再也不敢派兵出函谷关,侵越崤山以东各国了。”

苏秦的话与赵肃侯的心意不谋而合,他高兴地将苏秦奉为上宾,并赏赐给他丰厚的礼品,让他继续联合其他国家。

这个时候,魏国正被秦国攻打,四万多名魏军被大将犀首击败,魏将龙贾也被活捉。犀首攻下雕阴后,继续带兵向东方攻进。苏秦担心秦兵进入赵国会破灭联合各国的计划,决定派人前往秦国去实施离间计。他思前想后,也不知道派谁去好,突然想起张仪来,觉得他挺合适,于是用激将法刺激张仪前往。

魏国人张仪与苏秦同出自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治国与纵横之术。苏秦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张仪,但是张仪游说各国一直不被人认同,胸有抱负,却无法施展。苏秦把流落在楚国的张仪召来赵国,并且故意羞辱他。张仪愤慨难当,认为当世只有最强的秦国能挫败赵国,于是决定去游说秦国。

苏秦害怕张仪不能顺利见到秦王,于是派人在暗中偷偷地帮助张仪。秦王见到张仪后非常高兴,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对他以礼相待。暗中帮助张仪的人眼见张仪已取得秦王信任,准备回去向苏秦复命,临走时告诉张仪真相:“这一切都是苏秦先生计划好的。他认为以您的才能,秦王肯定会听取您的意见。为了避免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各国联合抗秦的计划,所以用激将法刺激您来秦国,并派我暗中帮助您。”张仪感慨道:“唉!我的才能明显不如苏秦先生。我任人摆布自己却并无感觉。请您代我谢谢他,并转告他,只要他在赵国一天,赵国就不用担心秦国的威胁。”

赵国的问题解决后,苏秦又启程去往韩国,面见韩宣惠王,劝说道:“韩国有九百多里土地,有几十万的士兵,又盛产强弓、劲弩、利剑。韩国士兵脚踏大型弩箭,可连续发射百发而不力竭。这样勇猛无比的士兵,只要盔甲坚固,弓弩强劲,宝剑锋利,以一敌百也不在话下。要是秦国来进攻,您未开战就投降,秦国一定会向我们索要宜阳、成皋两座城池。即便您给了他,他暂时满足于此,也难保明年不会继续要您割让别的地方。等到了您没有地可以再给的时候,不但为了讨好而割出去的土地白费了,而且依然还是要与秦国开战。总之,大王的土地只有那么多,而秦国的贪欲却没有止境。以我们有限的土地,去满足秦国无限的贪欲,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拥有强大的军队却不反抗,不打一仗就白白将土地相让,难道不是自作自受吗?俗语说得好:‘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宁愿居小者之首,也不为大者之后。像大王您这样贤明的人,如果拥有韩国这么强大的军队,却不在各小国中充当领路之人,反而追随秦国落个牛后的名声,恐怕连我都为您感到羞耻!”韩王听从了苏秦的劝告,也决定加入联合的队伍。

苏秦又对魏王说:“大王的领地,虽然表面上看只有一千里,疆域并不辽阔,但实际上魏国村镇房屋建造得非常密集,就连放牧牲畜的地方都没有了。百姓、车马之多,好似千军万马,日夜络绎不绝。我私下里估算,魏国与楚国相比,也相差无几。我还听说您拥有规模庞大的军队,有二十万的武士、二十万的苍头军、二十万的敢死队,还有十万仆从、六百辆战车、五千匹战马。然而,拥有这么雄厚的力量,你却想听从那些浅薄的臣子们的意见,准备放弃抵抗,屈服于秦国。我们赵王听说了都替您可惜,所以派我向您建议,各国订立盟约,共同抵抗秦国。希望大王您能仔细分析现在的时势,早做决断。”就这样,魏王也被苏秦说服,加入到抗秦的联盟中。

燕、赵、韩、魏都被成功联合,苏秦接着又去游说齐国了。他对齐王说:“齐国的土地一眼看过去有两千多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有士兵几十万,以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粮食。装备精良的三军,再加上郊外二十县的五都之兵,进攻起来好比离弦的利箭,打起仗来就像震怒的雷霆,解散离去也似风雨扫过。即使爆发战争,有了他们,也不用万里迢迢地到泰山、清河、渤海一带去征兵。“临淄城富有殷实,城内住有七万户居民,保守估计,每户最少也有三个男子。路上车马川流不息,人群更是熙熙攘攘,众人挥一把汗,都好像下了一场雨。这些百姓们每天以斗鸡、赛狗、下棋、踢球为乐,然而真要打起仗来,拿起武器就能变成勇猛的士兵。真到那时候,都不用到边远县乡去征兵了,仅临淄城的人就够二十一万。“韩国、魏国因为与秦国接壤,一旦发生战争,用不了十天,就将面临生死存亡,所以非常害怕秦国。这两个国家与秦国开战,即便侥幸胜了秦国,自己也会损伤过半,难以坚守边境;如果败给了秦国,那么马上就会国破家亡。正因为处在这样的境地,所以韩国、魏国对与秦国作战十分慎重,往往只能忍气吞声。而秦国若要攻打齐国,情况就不一样了。秦国先要穿过韩国、魏国的领地,再经过卫国阳晋这一条路,跨过亢父的天然险阻,长途跋涉才能到达。这一路上,道路崎岖狭窄,骑兵和车辆都难以并行,刚好是易守难攻。而且秦国即使想率兵攻入,还要顾虑背后的韩、魏两国会不会趁机占便宜。所以别看秦国表面声势浩大,其实只是纸老虎虚张声势罢了,并不敢贸然进攻齐国。“由此可见,齐国根本没必要害怕秦国的威胁。只是你们看不到齐国的这些优势,却被秦国的声势吓到,一味地向秦国俯首称臣。在这一点上,齐国的众位大臣都判断失误。现在如果您肯接受我的建议,那么齐国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而再不用低声下气地讨好秦国。因此我希望大王您仔细地考虑一下利弊,接受我的建议!”

齐王最终也同意了苏秦的建议,联合抗秦的盟军中又多了一个国家。

最后,苏秦又来到了楚国,劝楚威王道:“楚国,是毋庸置疑的强国,有六千多里的土地,数百万装备齐全的军队,上千辆战车,上万匹战马,以及十年都吃不完的存粮。秦国把楚国看成心腹大患,正是因为楚国是唯一能和秦国抗衡的国家。秦、楚二国,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此消彼长,不能两立。现在我为大王考虑,不如和其他各国联合起来孤立秦国。只要大王您愿意抗秦,我可以说服崤山以东各国,不仅每年向您进贡,还把江山社稷、祖先宗庙都托付给您;练兵整军,一切都听您的指挥。显而易见,合纵抗秦,则各国都奉上财物归附于楚国;连横亲秦,则楚国要割让自己的土地去讨好秦国。两种后果天壤之别的计策,大王您会选择哪一种呢?”楚王思虑过后,也决定联合抗秦。苏秦兼任六国的国相,成为六国联盟的纵约长。他北上赵国复命时,车马随从成群,气势如同君王一般。

于是,在苏秦的奔走游说下,六国终于结成了联盟。苏秦兼任六国的国相,成为六国联盟的纵约长。他北上赵国复命时,车马随从成群,气势如同君王一般。

张仪巧舌如簧

张仪两次出任秦国的丞相,他在齐、楚、燕、韩、赵等各国来往游说,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或者拉拢到秦国这边;或者拆散它们的联盟,削弱它们的力量,为秦国的强大和以后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派人通知楚怀王,想用秦武关以外的地方换取楚国黔中一带。因为张仪曾欺骗楚王,令楚王怀恨在心,说:“黔中之地我可以给你,但我不想换地,我要换张仪。”张仪听说后并不害怕,还主动请求秦王同意。秦王问:“楚国要杀了你才甘心,你为什么还要去?”张仪说:“当今天下,秦国比楚国强大,只要有大王您在,估计楚国也不敢把我怎么样。而且我和靳(jìn)尚关系密切,他不仅是楚王的宠臣,现在又侍奉着楚王宠妾郑袖,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的。”于是张仪欣然前往楚国。

张仪刚到楚国,就被楚王关到牢里,准备处死。靳尚对郑袖说:“秦王非常宠信张仪,为了赎回他,愿意用上庸等六个县还有无数的秦国美女来交换。土地原本就是大王所看重的东西,又加上对秦国的惧怕,恐怕不答应都难。等到交换的美女来了,大王一旦宠幸她们,恐怕就要冷落您了。”郑袖不敢想象被冷落的情景,于是天天在楚王面前哭着哀求:“当年,张仪也不过是各为其主。现如今,秦王非常宠信张仪,如果您杀了他,秦国必定不会就这么算了。我还是带着孩子先迁居江南避避难吧!以免将来成为秦国砧板上的鱼肉。”于是,楚王不但赦免了张仪,还对他以礼相待。

张仪借此机会劝说楚王道:“现在各国倡导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简直就是赶着羊群去进攻猛虎,羊再多,也无济于事。现在大王您不肯臣服秦国,秦国一旦生气,强逼韩魏两国联合起来攻打楚国,楚国可就危在旦夕了。秦国西部有巴、蜀两个地方,在那里准备战船,囤积粮草,只要沿着岷江顺流而下,战船每天可以走五百多里,不出十天就能到达武关。武关一旦被惊动,武关以东的各个城池都将人心惶惶,到那时,大王您也就控制不了黔中、巫郡这两地了。而如果秦国不惜大动干戈攻出武关,那么楚国的北边将再也没有保障。若秦国此时再发兵从南边进攻楚国,楚国最多只能坚持三个月,根本等不到其他各国的救援。寄希望于那些弱国的救援,却无视强大秦国的威胁,您现在的做法可真让人担心啊!我倒是有一些意见,如果大王您诚心诚意地听取,那么我可以说服秦国,让秦与楚结为永久的兄弟之邦,从此再不互相攻打。”楚王拿黔中一带地方交换张仪,原本就是一时气愤之举,于是不但放了张仪,还接受了他的建议,退出了抗秦联盟。

离开楚国后,张仪又前往韩国,劝说韩王:“韩国地势多山,不适合种植,所产粮食为杂麦而非豆子;国库内的存粮也很少,还不够国家支撑两年。韩国的军队也只有区区的二十万人,和秦国一百多万装备精良的士兵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并且,崤山以东的人不披上盔甲就无法参战,而秦国人却个个都能赤膊上阵,有勇有谋。对于那些不肯臣服的弱国,秦国都用孟贲、乌获这样的勇士去进攻,这就好比用千钧重石去压鸟蛋,有哪个国家能够幸免呢?大王您不肯听从秦国的命令,如果秦国发兵占据宜阳,再扼守住成皋,那时候您的国家还会是完整的吗?恐怕您的宫殿、园苑都再也不能属于您了吧?我站在您的角度考虑,不如联合秦国进攻楚国,这样既可以祸水东引,又可以讨好秦国,一举两得,简直没有比这更完美的了!”韩王听从了张仪的意见,也决定退出抗秦联盟。张仪对齐王说:“劝说您联合抗秦的人,肯定这样对您说:‘齐国有三晋作为天然屏障,并且地广人多,良兵强将无数,即便有一百个秦国,也拿齐国无可奈何。’”

张仪回到秦国,秦王对他这一次的成果大加赞赏,封他为武信君,还赐给他六座城池,又派他继续向东游说齐王。

张仪对齐王说:“劝说您联合抗秦的人,肯定这样对您说:‘齐国有三晋作为天然屏障,并且地广人多,良兵强将无数,即便有一百个秦国,也拿齐国无可奈何。’大王您也偏听偏信,并不考虑实际的形势。现在的局面是:秦国和楚国已经结为兄弟之邦,互通婚姻,互不侵犯;韩国把宜阳进献给了秦国;魏国也把河外之地割让给了秦国;赵王不但亲自前去朝拜秦王,为了讨好秦国,还割让了河间一带。大王您若坚持不肯臣服秦国,秦国肯定会驱使韩国、魏国的军队来攻打齐国。一旦这两国的联军攻打齐国南部,秦国再逼迫赵国军队倾巢而出,只要渡过清河,就能直奔博关。到那时,临淄、即墨等齐国的心腹地带,可就再也不属于您了。如果等到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您再去讨好秦国,恐怕就为时已晚了!”齐王也采纳了张仪的建议。

说服齐王后,张仪又向西游说赵王:“大王您最先提出,让各国联合抵抗秦国,使得秦兵十五年都不能出函谷关侵犯各国。您的威望在崤山以东传扬得非常广泛,我们秦国对此十分恐惧,时刻都担心您来兴师问罪。没办法,只能厉兵秣马,积蓄粮草,枕戈待旦,片刻不敢松懈。如今,托您的福,巴、蜀、汉中这三个地方都已经被我们秦国攻下,包围两周,军队也已经抵达白马津。虽然我们秦国地处偏远,但是对赵国的怨恨之心却早就有了。现在秦国有一支残弱军队驻扎在渑池,想要渡过黄河,越过漳水,进据番吾,与您到邯郸城下相会。就像古时候武王伐纣一样,跟赵国来一场甲子会战。为了这件事情,秦王特地派我作使臣来通知您。“如今,秦国和楚国已经结为互不侵犯的兄弟之邦,韩国、魏国也已经向秦国俯首称臣,就连齐国都献出了盛产鱼盐的海滨之地。这些事情,难道不就像砍断了赵国的右臂吗?失去了右臂,没有了其他国家的支持,还不放弃与人争斗,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难道还能不灭亡吗?如果秦国与齐、韩、魏三国联合,约定共同伐赵,事成之后,四国平分赵国土地。再派出三路大军,齐军渡过清河,驻守在邯郸的东边,扼守住午道;韩、魏联军向河外进军,驻守在成皋;而秦军则驻守在渑池。到那个时候,大王您还有把握抵抗得住吗?为了您着想,您最好是亲自去面见秦王,与秦国结为联盟。只有这样,赵国和秦国才能和平共处。”张仪的分析吓得赵王惊慌失措,不得不同意了他的劝说,与秦国联盟。

最后就只剩下燕国了。张仪对燕王说:“现在赵王已经去朝见秦王了,为了讨好秦王,他准备把河间献给秦国。大王您再不赶紧与秦国交好,等到秦国派兵进入云中、九原这两个地方,驱使赵国进攻燕国,易水和长城可就再不属于您了!更何况,现在齐国、赵国已经向秦国称臣,就像秦国的附属国一样,根本就不敢对秦国兴出起兵攻伐的念头。如果您臣服了秦国,有秦国的庇护,就再也不用担心齐国、赵国的威胁。”燕王于是拿出恒山脚下的五座城池,献给秦国,表示求和。

就这样,张仪巧言破了齐、楚、燕、韩、赵诸国的合纵,让各国不再联合,纷纷割地讨好秦国。

田单使计退燕

田单是齐国临淄市的一个小官,他在安平城中时,正好遇上燕国攻齐。他事先叫人把车轴头都用铁皮包好,方便安平城被攻破时逃跑。因为提前做了准备,所以城破时田单的车轴没有在混乱中碰断,顺利逃到了即墨。而城中大部分的百姓,则因混乱中车轴断裂,车辆无法前行,做了燕军的俘虏。

当时,带领军队一路攻城掠地的是燕国大将乐毅。他骁勇善战,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没被攻陷。齐国的大王齐湣(mǐn)王也被杀死,他的儿子法章在莒城被立为齐王。为了集中攻打莒城和即墨,乐毅把大军分成两路,右军、前军包围莒城,左军、后军包围即墨。

即墨处在富饶的胶东地区,是齐国较大的城市。即墨城内物资充裕,人口较多,具有一定的防御条件。即墨被围不久,守城的将领战死,城中守军没有了将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城池变得岌岌可危。当时,城内有见识的人站出来说:“田单足智多谋,以铁皮包车轴的办法,使族人从被攻陷的安平逃出,幸免于难。这就说明,他有行军打仗的才能。”于是,城中的百姓都推举田单为守将,在他的带领下抵御燕军。

乐毅一年都没攻下莒城、即墨,只好命令燕军撤退九里,在这两城之外设立营地,利用地形修筑工事作为堡垒,与两城形成相持局面。乐毅想用攻心的办法来取得胜利,为了让那些占领区的百姓安心,不许燕军抓捕从城中出来的百姓,还要求燕军对生活特别困苦的百姓给予帮助;同时,允许城中百姓像以前一样生活,而不会被人干涉。

田单利用两军相持的时机,集结了七千多的士兵,对军队加以整顿﹑扩充,并派人增修城墙,加强防务。他不但和军民同甘共苦,而且总是亲自巡视城防;同时,还把自己的妻妾和族人都编入军队,并把自己的财产都发给士兵。城内的百姓和士兵都对田单非常信服。

时间转眼过去三年,乐毅还是没有攻下莒城、即墨。燕国有小人嫉妒乐毅,便向燕昭王挑拨说:“乐毅聪慧过人,三年攻不下两城并不是不能攻取,而是他想收服人心自立为王,只是顾虑到妻子、儿子还在燕国,所以才没有采取行动。如今齐国美女众多,万一他抛妻弃子,大王您可不能不防。”

听了这些话之后,燕昭王不但不为所动,反而当众斥责说此话的人不该从中挑拨。于是,燕昭王杀了那个人,并赏赐给乐毅的妻子王妃标准的厚礼,还让宰相带着君王才能乘坐的车马和上百辆属车,去恭请乐毅当齐王。燕昭王的举动让乐毅惶恐不安,不停地磕头谢恩,并坚持不接受燕王的赏赐,还写下文书,发誓永远都对燕王忠诚。从那以后,乐毅的德义和信誉被广为传颂,不仅齐国人折服,而且其他各国也很畏惧,再也不敢侵犯燕国。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太子继位,史称燕惠王。此时,莒城、即墨依然没有被攻陷。田单听说燕惠王从当太子时,就和乐毅不和。为了除去乐毅这个最难对付的敌人,田单在稳定内部的同时,想出离间乐毅和燕惠王的计策。他派人在燕国内散布谣言:“乐毅表面上说要攻打齐国,实际上是自己想在齐国称王。现在齐国已经没有君主,除了莒城、即墨以外的城池也都被占领。只剩下两座城池了,乐毅却迟迟攻打不下,其实他只是在等待时机进行称王的大业,所以才故意这样做。如果燕王派别人攻打即墨,肯定很快就能攻下。”

燕惠王本来就对乐毅迟迟攻不下莒城、即墨感到不满,听了这些谣言,果然上当。于是,他收回乐毅的兵权,召他回国,另外派大将骑劫代替大将军的职位。乐毅知道自己与燕惠王不和,燕王召他回国说不定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于是逃奔赵国去了。乐毅对燕国忠心耿耿,又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最后却落个被驱逐的下场。燕军将士都对乐毅的遭遇感到气愤,心中不服,军队内部也有了分歧。他让人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牛尾上捆上浸泡了油脂的干草,再给牛披上画着五彩龙纹的布料。到了晚上,齐军点燃牛尾巴上的干草,把牛从预先凿好的城墙洞中赶出去。

代替乐毅的骑劫,作战方式跟乐毅完全不一样。他采取的是强攻政策。但即使是这样,也没有攻下即墨。于是,骑劫想用一些恐怖的手段来慑服齐军。田单将计就计,为了让燕军使用暴力手段,他派人散布消息说:“我最怕的是,燕军割掉齐国俘虏的鼻子,让他们冲在最前面,那即墨肯定会守不住!”燕国的将领听说后,果然相信了,就割了齐国俘虏的鼻子。守城的士兵看到自己的同胞被燕军割了鼻子,全都气愤极了,而且也害怕自己被俘虏后会遭受同样的待遇,所以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守住城池,绝对不能投降。

田单对这一切还是不满意,再次派人散布消息说:“齐国人的坟墓都在城外,真是让人担心。万一坟墓被燕军毁了,士兵们肯定会心寒。要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想再抵抗,那可就糟了。”燕军又中了计,真的挖掉了城外所有的坟墓,还把尸体都烧了。齐国人从城上远远看见燕国的兵士刨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誓与燕军决一死战。

田单看见齐军斗志昂扬,觉得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了麻痹燕军,他下令强壮的士兵全副武装潜伏在城下,而让年老体弱的妇女和年幼的儿童守卫城墙。同时,他派人向燕军诈降,并让城内的富豪送上重金贿赂燕国的大将,假称即墨将要投降,希望能保全自己的妻子儿女。燕国的士兵围城几年,早就归心似箭,听说他们要投降的消息,个个都欢呼雀跃;燕国的将军收到金银,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燕军认为齐军已经丧失了斗志,只等着接受齐军的投降,慢慢放松了戒备。这时候,田单却在为反攻燕军积极地做准备。他派人在城墙上凿出几十个大洞,又让人在城内搜罗了一千多头牛。他让人在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牛尾上捆上浸泡了油脂的干草,再给牛披上画着五彩龙纹的布料。到了晚上,齐军点燃牛尾巴上的干草,把牛从预先凿好的城墙洞中赶出去。五千名精壮的士兵紧跟在牛群后面,城内的居民则擂鼓击器,呐喊助威。牛因为尾巴被火烧得疼痛,像疯了一样奔向燕军大营。燕军一点儿防备都没有,加上天黑看不清楚,只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过来,一个个吓得惊惶失措。跟在牛群后面的五千齐国勇士乘势冲杀,燕军夺路而逃,互相踩踏,死伤无数。混乱之中,齐军杀死了燕军大将骑劫。

燕军没有了将领,一路败退,田单率领军队乘胜追击。沿途各城镇的齐国子民,也都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军队。齐国的军队一天比一天强大,声威远震,很快就将燕国的军队赶出了齐国境内。自此,齐国失去的七十多座城池全部被收复。

随后,田单把齐湣王之子法章从莒城迎到齐国都城临淄。法章在临淄正式登上王位,史称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

毛遂自荐

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其他各诸侯国。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派兵进攻赵国长平,赵王派老将廉颇镇守。秦国军队因为是远离自己的国土作战,所以想要速战速决。但是,廉颇守在城内,根本就不出城应战。秦军没办法迅速取得胜利,为了让赵王换掉廉颇,于是散布谣言说廉颇要谋反。赵王果然上当,撤掉勇猛善战的廉颇,改为任命赵括镇守长平。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多少实战的经验,使得赵国四十万大军全部被秦国白起坑杀,精锐丧失殆尽。

第二年,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王与平原君商议退敌的政策,平原君说:“现在的情况,只能向其他的国家求救。魏国与我们是姻亲,关系一直不错,只要派人去恳求,一定会发兵。楚国是个强大的国家,距离赵国也比较遥远,只有跟他们结成同盟,才能促使他们派兵来解围。”赵王于是派平原君出使楚国。

平原君回到家,准备挑选二十个人一起前往楚国。他要求同去的人必须文武双全,但是在众多的食客中,能文的人不能武,能武的人不能文。平原君挑来挑去,最后还差一个人。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求见平原君,并主动要求与他一同前往。平原君问:“先生来我这里几年了?”毛遂回答:“三年。”平原君说:“放在口袋中的锥子,一定会戳破口袋,露出锥头尖尖的部分。才能卓越的人也跟锥子一样,思想行为一定会脱颖而出。如今先生在我赵胜门下已有三年,我并没有听周围的人称赞过你,也没有听说你有让人称道的作为。我们这次前往楚国,责任重大,关系到赵国的存亡,必须非常慎重。如果先生没有过人之处,还是请留下吧!”毛遂说道:“如果把我比作锥子,那我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被装入口袋罢了。要是我早被装在口袋里,早就已经大展才华、锋芒毕露了,哪里只会露出一点儿锥尖而已!”楚王见了毛遂的行为,非常生气,大声叱责道:『哪里来的狂妄之人?我和你的主人谈话,轮得到你插嘴?还不给我退下!』

最终平原君同意毛遂一起前往楚国,其他十九个人都嘲笑他不自量力。

平原君到了楚国,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早,太阳刚刚升起,他就上朝与楚王商议联盟的事情。楚王认为之前六国几次结盟,最后各国都背信弃义,致使联合失败。现在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他六国都不能抗衡,联盟也只会是一盘散沙,还不如保全自己。再加上,楚国近期正与秦国交好,不想主动兴起战争,以免秦国把对赵国的怒火宣泄到楚国身上。平原君反复地向楚王叙说联合抗秦的必要性,但楚王还是因为害怕秦国,犹豫不决。

毛遂等众人在大殿之外等待,眼看着到了中午,平原君还没有出来,就知道联盟的事情肯定没有谈拢。毛遂二话不说,拔出宝剑顺着台阶就往大殿走去。毛遂进入大殿,对平原君说:“联合抗秦的利弊,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了。现在谈论了整整一个上午,为什么还没有决断呢?”楚王见了毛遂的行为,非常生气,大声叱责道:“哪里来的狂妄之人?我和你的主人谈话,轮得到你插嘴?还不给我退下!”

毛遂毫无惧色,反而提着剑又上前几步,说道:“您斥责我,不过是仗着楚国人多势众。现在我跟您离得这么近,若想对您不利,您就算有再多的人也阻止不了。您的命现在掌握在我手里,您有什么可嚣张的?凭什么在我的主人面前呵斥我?当年,商汤王凭借七十里地君临天下,周文王靠着一百里地建立周朝,又有哪一个是仗势欺人呢?不过是会利用有利的形势而发挥自己的威势罢了。“如今,楚国有五千里土地,有上百万装备精良的士兵,这些都是可以称霸天下的资本。以楚国的强大,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抵挡。但是,气魄宏大的楚国,面对白起这么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带领的几万兵马,却连连挫败。第一战丢掉了鄢(yān)、郢(yǐng)两城,第二战夷陵被火烧了,第三战白起毁了楚国宗庙,侮辱了您的祖先。这样势不两立的大仇,连我们赵国都替您感到羞耻,大王您却不思报复,只求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我们提出联合抗秦这件事,并非为了赵国,对楚国来说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该说的我都说完了,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您还要斥责我吗?”

楚王听完毛遂的一番话,赶紧说:“不敢,不敢,就依先生说的,我定当尽楚国上下的力量,来和赵国一起抵抗秦国。”毛遂又问:“联合的事情确定了吗?”楚王说:“确定了。”于是,毛遂让楚王的左右随从,将鸡、狗、马的血装在铜盘里送来。毛遂双手托着铜盘,跪到楚王面前说:“大王请歃血表示诚意,我家主人和我也将先后跟随。”于是,三人在大殿中歃血而盟,订下了楚、赵两国的抗秦同盟。毛遂左手还托着铜盘,就用右手招呼同行的十九人,说:“你们也在殿外共同歃血宣誓吧!你们这些人,碌碌无为,只能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是这样吧?”

平原君完成了联合楚国的使命,回到赵国,感叹道:“我一向自以为能够识得天下贤士,不会看错怠慢一人。可是毛先生在我门下待了三年,我却未能看出他的才华。毛先生在楚国朝堂之上巧舌如簧,豪气冲天,不但促成了联盟,还长了赵国的威风。他的三寸之舌,比百万之师都要强。赵胜以后再也不敢以‘能相天下之士’自居了。”于是,把毛遂奉为上宾。

鸿门宴

秦朝末年,各地纷纷起义。陈胜、吴广失败后,项羽和刘邦带领的两支队伍,成为反抗秦朝的主力。

汉元年(前206年),人称沛公的刘邦,率领部下攻入函谷关,把军队驻扎在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而后,刘邦又带领军队向西进入咸阳。刘邦进入咸阳后,看见秦朝皇宫富丽堂皇,就想留在宫中居住,被樊哙(kuài)和张良劝阻,于是又率领军队返回灞上。

因为之前与各路诸侯有过约定,先进入函谷关的人就可称王,所以刘邦以关中王自居。刘邦召集各县有名望的百姓,与他们约法三章,并巡视各县、乡、城镇,拒绝收受百姓的财粮,深受百姓的欢迎。为了占据富饶的关中地区,刘邦采纳部下之言,一边派兵把守函谷关,防止其他各路诸侯的军队进关;一边在关中招收士兵,增强自己的实力。

当时,项羽刚刚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歼灭了秦朝军队的主力,在各路诸侯军中拥有很高的威信。项羽平定黄河以北的地区后,就想率领各路诸侯军进入关中。等到了函谷关,发现关门紧闭,项羽才知道刘邦已经攻陷关中。项羽非常恼怒,就派黥布等人攻破了函谷关,把军队驻扎在新丰鸿门。

刘邦驻军在灞上,还没来得及与项羽相见,他的左司马曹无伤为了得到项羽的封赏,就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占有了秦朝的全部珍宝,他想在关中称王,并让子婴做丞相。”项羽听了勃然大怒,吩咐说:“今天犒劳士兵,明天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当时的形势,项羽拥有四十万大军,驻扎在新丰鸿门;而刘邦的军队只有十万人,驻扎在灞上。

项羽的亚父范增劝项羽说:“刘邦在崤山东边的时候,既贪恋钱财,又喜欢美女。现在进入关中,他一不掠夺财物,二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有不小的志向。我曾经叫人观望他那边的气运,颜色五彩,形如龙虎,这可是天子的气运啊!我们可不能错过了时机,应该赶快进攻他。”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楚国的左尹,与张良的关系一直很好。张良这时候正跟随刘邦。项伯听到项羽要攻打刘邦的消息,就连夜骑着马赶到刘邦的军营,偷偷地会见张良。项伯把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张良,想劝张良跟他一起离开,不要跟着刘邦一块送死。张良认为自己是韩王派给刘邦的人,在刘邦遇到危难的时候逃走,不是仁义的做法。于是,张良进去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给刘邦。

刘邦听了非常吃惊,说:“那应该怎么办呢?”张良让他估计自己的军队能否抵挡项羽的进攻。刘邦一言不发,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肯定抵挡不住!”张良请求让自己去告诉项伯,说刘邦绝对不敢背叛项羽。刘邦对张良如何与项伯成为朋友感到好奇,张良说:“项伯和我在秦朝时就有来往,他曾经杀过人,是我救了他一命。现在事情紧急,还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又问张良与项伯谁大谁小,张良回答项伯比他大。于是刘邦让张良帮他把项伯请进去,用兄长之礼招待项伯。

张良于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进去与刘邦相见。刘邦亲自捧上一杯酒,给项伯敬酒表示祝福,并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刘邦说:“我进入关中,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占为己有,只是把官民登记好,把府库封存,等着项羽将军来。为了防备盗贼进来发生意外,才派人在函谷关把守。我每天每夜都在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告诉项羽将军,我绝对不敢忘记将军的恩惠,背信弃义。”项伯答应了刘邦,并嘱咐他第二天早点儿亲自去向项羽请罪,刘邦答应了。项伯见项庄舞剑,知道他是想趁机杀死刘邦,于是也跟着站起来拔剑起舞。每当项庄想刺杀刘邦的时候,项伯都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使得项庄无法行刺成功。

项伯当天晚上赶回鸿门后,立刻进入军营求见项羽。项伯把刘邦的话仔仔细细地报告给项羽,并趁机劝说道:“您敢进入关中,难道不是因为刘邦先攻下来了吗?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劳,您却要不讲仁义地攻打。不如从此之后好好对待他。”项羽认同了项伯的话。

刘邦第二天早晨就到鸿门来见项羽,只带了一百多随从。到了鸿门之后,刘邦向项羽谢罪说:“将军在黄河以北和秦军作战,我在黄河以南和秦军作战,大家都是在攻打秦朝。只是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再与将军在这里相见。现在您与我之间发生了一些误会,都是因为一些小人在搬弄是非。”项羽回答道:“如果不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我也不至于这样啊!”项羽于是留刘邦和他一起喝酒。

喝酒的时候,项羽和项伯朝东坐,范增朝南坐,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酒席当中,范增不停地给项羽使眼色,并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却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于是起身出去招来项庄,吩咐项庄进去给刘邦敬酒,敬完酒后表演舞剑,然后趁机把刘邦杀死在座位上。项庄进入里面,端起酒杯给刘邦敬酒。敬完酒后,项庄说:“将军和沛公饮酒,军营里也没什么可作娱乐的,就让我舞剑为你们助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见项庄舞剑,知道他是想趁机杀死刘邦,于是也跟着站起来拔剑起舞。每当项庄想刺杀刘邦的时候,项伯都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使得项庄无法行刺成功。

这时候,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他事情进展如何,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在里面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是想要刺杀沛公。”樊哙说:“这太危险了,还是让我进去保护沛公,与他同生共死!”于是樊哙一手提剑一手举盾,就要冲进去。营门口的守卫想要阻止他,樊哙侧着盾牌一撞,守卫就被撞倒在地上,樊哙趁机就进去了。

樊哙进到里面,掀开帷帐站着,对着项羽怒目而视。项羽握着剑站起来问:“进来的是何人?”张良回答是沛公的护卫樊哙。项羽称赞樊哙是勇士,赏给他一杯酒喝。樊哙谢过之后,站着就把侍从端来的一大杯酒喝了。项羽又让赏赐给他猪腿吃,侍从们便给他一条没有煮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往地上一放,把猪腿放在盾牌上面,拔出剑来切着就吃。项羽又问他是否还能喝酒,樊哙回道:“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天下人之所以反叛秦朝皇帝,是因为他有像狼虎一样的心肠,杀人只担心杀不完,惩罚人只担心不能把所有酷刑全部用一遍。楚怀王曾经跟各路将领约定,谁先打败秦朝军队进入咸阳,谁就在关中为王。现在沛公最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就率领军队退回到灞上,等待您的到来。沛公功劳这么大,不但没有得到赏赐,您还听信小人的挑拨想杀他。我认为您不该采取这种做法,否则只会走上秦朝灭亡的老路罢了!”项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招呼樊哙在张良旁边坐下。

没过多久,刘邦去上厕所,叫上樊哙一块出去。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对樊哙说:“我没有告辞就出来了,怎么办啊?”樊哙回答:“我们现在好比人家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还告什么辞呀!”于是两人决定离开。鸿门距离刘邦驻地灞上有四十多里,刘邦把车辆和随从人员都留下,只带上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脱身。刘邦自己骑着马在前面走,樊哙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在后面跟着跑,从骊山下经过,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刘邦走之前让张良留下来道歉,让他献给项羽一对玉璧,给范增一对玉杯。并告诉张良从小路到己方军营只有二十里地,让他估算好时间再进去。张良估计刘邦回到灞上了,才进去向项羽告罪说:“沛公经受不住酒力,不能当面向您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给将军您,玉杯一对给亚父范增。”项羽询问刘邦现在何处,张良回答刘邦已经回到军中。项羽接受了白璧,把它放在座位上。范增接过玉杯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真是不值得与你小子共谋大事啊!刘邦肯定会夺取你的天下,我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了!”

刘邦回到自己军中,立即杀掉了曹无伤。后来,项羽和刘邦争斗了四年,最后项羽被打败,在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史称汉高祖。

韩信崭露头角

韩信自幼家贫,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韩信年轻的时候,许多人都讨厌他,因为他既不能被推举做官,又不懂经商挣钱,常常要依靠别人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但是钓的鱼还不够他填饱肚子。有个在水边漂洗丝棉的老太太,看到韩信很饿,就把自己带来的饭菜分给他吃,一连数十日都是如此。韩信十分感激,对老太太说:“将来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帮助韩信并不图回报,听了之后非常生气,说:“你一个大男人都不能养活自己,我给你饭吃不过是看你可怜,哪里是希望得到什么报答!”

当时,淮阴县有个青年,是个以杀猪为生的屠户。他一直很看不起韩信,侮辱韩信道:“你虽然长得高大威猛,又喜欢佩戴刀剑,其实就是个胆小怕事的人。”然后又故意等到街市人多的时候,当着众人对韩信说:“如果你敢拿刀捅我一下,就证明你韩信是个有胆量的人;如果你贪生怕死不敢,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了他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过去。整个街市上的人都觉得韩信胆小怯懦,个个都耻笑他。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韩信虽然留在了项梁的部队,却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战死之后,韩信到了项羽的部队,做了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以求得到重用,但是项羽从来都不采纳他的计策。韩信觉得呆在楚军施展不了抱负,便准备离开。等到刘邦进入蜀中后,韩信便归顺了刘邦。韩信在刘邦手下也只是做个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与十三个人一起犯了死罪,其他人都被斩首,轮到韩信时,他抬头看到了滕公夏侯婴,便大声喊道:“汉王不是想得到天下吗?那为什么要杀死我这样的勇士呢?”夏侯婴看他相貌威武,又觉得他说话不同凡响,就放了他。之后,夏侯婴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就把他推荐给了汉王刘邦。刘邦封了韩信一个管理粮草的官职,但是并没有发现他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和丞相萧何交谈,萧何也很赏识他。后来,刘邦率领军队从长安去往南郑,途中,很多将士因为思念家乡而逃跑。韩信猜测萧何等人肯定多次推荐他给刘邦,对于刘邦始终不重用自己感到不满,于是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立刻骑马去追赶,连向刘邦报告都来不及。军中的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向刘邦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走了。刘邦一直把萧何当成最得力的助手,听闻萧何逃跑,非常震怒,又茫然若失。

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拜见刘邦。刘邦又高兴又生气,问萧何为什么要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只是去追逃跑的人了。刘邦问萧何去追的是谁,萧何回答是韩信。刘邦又骂道:“那么多的将领逃跑,都没见你去追,却说去追韩信,谁信你啊?”萧何说:“普通的将领很容易得到,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却是求也求不来的。他对大王您在汉中称王没多大助力,但却能够帮助您夺取整个天下。现在只看您心里是如何想的了!”刘邦表示自己并不甘心仅仅只在汉中地区称王,也想向东发展,夺取整个天下。萧何便又说:“既然您想要谋取整个天下,那就请您重用韩信,这样他才会留下来帮您。如果您不能重用他,他迟早还是会离开的。”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做将军,但萧何认为将军一职仍不足以留下韩信,刘邦又表示可以让韩信做大将军。萧何觉得大将军这个职位可以,于是刘邦就想把韩信召来给他任命。萧何说:“大王您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将军这样的重臣,也像招呼小孩子一样随便,韩信怎么能不离开呢?您应该准备好拜将的坛台和广场,然后选择一个好的时日,斋戒沐浴之后,再举行任命大将军的仪式,这样才能表现出您的诚心啊!”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众将领听说要举行仪式,任命大将军,都以为会是自己,个个翘首以待。等到韩信被封为大将军时,众人都非常吃惊。韩信拜将之后,刘邦询问韩信是否有定国安邦的良策。

韩信拜将之后,刘邦询问韩信是否有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趁机询问刘邦,在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等方面与项羽相比,自认在何处能更胜一筹。刘邦沉默许久,自认为各处都比不上项羽。韩信向刘邦拜了两拜,然后说道:“不仅您这么认为,就连我也觉得,在这些方面,您确实比不上项羽。然而,我曾经也在项羽手下做过官,对他的为人还是有一定的了解。首先,项羽只有匹夫之勇。尽管他一声怒喝,可以吓得上千人不敢动弹;但是,对于手下有才干的将军,他却并不重用。其次,项羽做事优柔寡断、不识大体。虽然他对人温和有礼,爱护有加,对生病的人更会留眼泪,并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立了功要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还舍不得给人家。“项羽拥有各路诸侯的臣服,声势浩大,他却并不占据富饶且地势险要的关中,反而跑到彭城去建都,这是其一。项羽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都封为王,违背了与义帝楚怀王的约定,引来各路诸侯的不满和气愤,这是其二。项羽把义帝驱逐到江南,又让各诸侯国将领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受蹂躏和毁灭,这是其三。老百姓都怨恨项羽,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这是其四。综合上面几点,不难发现:项羽虽然名义上是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经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果能采取与项羽相反的办法行事,将天下英勇善战的人都收拢到自己麾下,哪里用得着担心敌人不被诛灭呢?把天下的土地都分封给那些有功的大臣,又何愁他们不对您心悦诚服?顺从将士们思念家乡的心情,率领他们一路打回老家,怎么还会有敌人无法击溃呢?更何况,在秦地分封为王的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人,过去都是秦朝的将领,他们率领秦朝的子弟作战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后来,他们又欺瞒自己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结果在新安城手下二十万士兵都被项羽使用手段坑杀了,他们自己却又安然无恙。秦地的百姓对这三个人早就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不考虑实际情况,以武力强封这三个人为王,秦地的百姓根本就不拥戴他们。“当初,大王您进入武关,丝毫不侵犯百姓的利益,还废除了秦朝苛刻残酷的刑法,并且与百姓约法三章,他们没有不想拥戴你的。而且关中的百姓也都知道,按照原来各诸侯的约定,大王您理所当然在关中称王。对于您本来应该在关中称王,却被安排去了汉中,秦地的百姓都非常怨恨项羽。如今大王起兵向东,征讨三秦之地,只要一声号令就够了。”

刘邦听了这番话后,非常高兴,只恨重用韩信太晚。于是,刘邦对韩信言听计从,立刻召集将领布置出征任务,留下萧何为军队筹集粮草,收取巴、蜀两地的租税。韩信的这番议论,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霸王乌江自刎

汉五年(前202年),汉王刘邦率领军队追击项羽,一路到达固陵。刘邦与齐王韩信、魏国的相国彭越约好合击楚军,到了约定日期,韩信与彭越的军队却没有来。刘邦听从张良的意见,派出使者与韩信、彭越联络,许诺日后与他们共分天下,并把睢阳以北的地区封给彭越,把陈县以东到沿海的区域划给韩信。于是,韩信、彭越都率军前来。刘邦的堂兄刘贾诱降了楚国的大司马周殷,与黥布一起跟刘邦会合。

各路诸侯共同出兵,韩信三十万兵马自齐南下,切断了项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领数万兵马与刘邦会师固陵,担任主攻;刘贾与黥布从寿春率兵北进,切断项羽南逃之路。项羽的军队不断收缩,退到垓下。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渐渐吃没了,与汉军战斗了几次也都不能取得胜利,最后只能退入营垒内,依靠防御工事坚守。刘邦和各诸侯的军队又上前把项羽的营地层层包围起来。这天夜里,只听到阵阵西风夹杂着歌声传来。项羽仔细一听,歌声是从汉军的营地传过来的,唱的都是楚地的歌谣。项羽听到四面都是楚歌,大惊道:“楚地已经全部被汉军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有这么多的楚人呢?”项羽心里惆怅,便连夜起身到军营中喝酒。项羽喝着酒,回想起过去,不禁放声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唱着唱着,禁不住留下了眼泪。旁边的侍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个个泪流满面。

当天晚上,项羽骑上他那匹乌骓(zhuī)马,带上八百多将士,从南面突出重围,一路纵马奔逃。等到第二天天大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遣骑将灌婴率领五千名骑士追赶。项羽一路马不停蹄,渡过淮河,跟随他的人已经只剩下一百多个。项羽一行人又跑了一程,到达阴陵,结果迷了路。项羽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看到一个庄稼人,就问他哪条路通往彭城。庄稼汉认出他是西楚霸王,不愿意为他指路,就骗他往左拐。项羽带着部下沿着左边的路走,却陷进了沼泽地中,等调转马头走出沼泽地后,汉军已经追上了他们。

项羽又领着部下向东跑,一路上,随行的将士死的死,伤的伤。到达东城,项羽点了点人数,相随的将士仅剩二十八个,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跟随的士兵们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终于被围在这里,这并不是我用兵有什么过错,而是上天要让我灭亡啊!今天肯定是要决一死战了,我愿为大家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定要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用一连三次的胜利,来让各位明白,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失误。”于是,项羽把仅有的二十八人分为四队,向四个方向冲杀。汉军层层包围了他们,项羽让众将士从四面奔驰下山,与他们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又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

接着,项羽大喝一声,向汉军直冲过去。汉军抵挡不住,溃败逃散,竟真的被项羽杀了一名大将。这时,担任骑兵将领的杨喜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着眼睛对他大喝,吓得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一连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将士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路,重新包围上来。项羽来往冲杀,又杀了汉军一个都尉和几百名兵士。等到项羽把三处人马汇合在一起,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就说:“我说的话怎样?”众将士都佩服地说:“大王说的一点儿不错。”『我听说砍下我脑袋的人,汉王不仅赏赐一千两黄金,还给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项羽就自杀身亡了。

项羽杀出汉军包围,带着二十六个人到了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并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大王您只要赶紧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现在除了我的船之外,这里没有别的船了,汉军即使追到这里来,也渡不了江。”项羽苦笑一声说:“上天既要让我灭亡,我渡江又有什么用呢?况且我在会稽起兵后,带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征,现如今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同情我,仍然愿意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再见他们呢?”于是项羽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并叫将士们都下马步行。

项羽和二十六个将士拿着短刀,和追上来的汉军交战。项羽受了十几处伤,但也一人杀了几百个汉军。他忽然回头,看见了自己的老朋友吕马童。吕马童是汉军骑兵司马,他背向项羽,正把项羽指认给王翳(yì)。项羽见如此,便说道:“我听说砍下我脑袋的人,汉王不仅赏赐一千两黄金,还给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儿好处吧!”说完,项羽就自杀身亡了。

王翳把项羽的头颅砍下来,其他的人为了抢夺项羽的躯体,互相残杀。死了几十个人后,杨喜、吕马童和郎中吕胜、杨武四人,终于各夺得一部分项羽的肢体。五个人把项羽的肢体拼凑到一起,正好凑成一具全尸。刘邦于是把原来封赏的封地分割成五部分,将五人都封为列侯。

汉文帝登基

汉高祖刘邦去世之后,惠帝刘盈登基。刘盈年幼,大权掌握在他的母亲吕雉手里。惠帝病逝后,吕雉先后立刘恭、刘弘为少帝,继续执掌政权八年。吕雉掌权期间,打击刘氏宗亲势力,扶植吕氏家族。吕雉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便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因为刘弘并不是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所以众大臣商议找人代替。

众大臣聚在一起讨论,因为惠帝没有亲生儿子,所以决定在诸侯王中选取一人立为皇帝。有人提议高祖长孙齐王,因为他的母族势力过于强大,恐将成为第二代专权的外戚,所以被否决。最后,大臣们相中了宽厚仁孝的代王刘恒,于是暗中派出使者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使者,不知道该如何决策,便召集左右亲信大臣商议。郎中令张武等人认为,这是朝内大臣不满足于现有权位而准备的阴谋,劝刘恒称病辞谢,静观局势变化。中尉宋昌却有不同意见。宋昌说:“你们的意见都不值得采纳。第一,当年秦朝统治被推翻,各路诸侯、豪杰蜂拥而起,都想争夺天子之位,但最终刘氏脱颖而出登上帝位,断绝了天下群雄称帝的奢望。第二,高祖皇帝分封刘氏子弟为诸侯王,封地遍布天下、纵横交错,使得刘氏宗族根基像磐石一样稳固,令天下都信服。第三,汉朝建立后,废除了秦朝的苛政,并制定法律,实施德政,百姓们安居乐业,民心很难动摇。因为这三点,所以即便以吕太后的威严,分立吕氏三人为王,掌握朝廷军政大权,最终也灭亡了。太尉只不过凭借一个符节在北军中呼吁一声,军士就全都奋起反抗诸吕,拥护刘氏,最终消灭了吕氏。这就说明,刘氏的皇位是上天赐予的,不是谁想夺就能夺走的。现在,大臣们即使另有图谋,内部也肯定各怀心思,而得不到百姓的拥戴。而且,他们还需顾虑朝廷里面像朱虚侯、东牟侯这样的宗室大臣,以及外面强大的吴、楚、淮阳、琅邪、齐、代等宗室诸国。如今,各诸侯王中,高祖皇帝的儿子只有淮南王与大王您。大王您年长,又素有贤圣仁孝的名声,所以大臣们顺应民心迎接大王继承皇位。大王不需要有什么顾虑!”太尉周勃来到刘恒面前,表示想私下里和他交谈,侍立在旁边的宋昌赶紧说:『如果您要说的是公事,请公开说;如果是私事,代王没有私事要与您说。』

刘恒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薄姬,两人也没商量出什么结果。于是,刘恒准备用占卜来决定吉凶。占卜得了一个“大横”的结果,意思是:横线裂开的纹路很是正当,我不久要即位天王,将父亲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古时启延续禹的那样。刘恒说:“我已经是诸侯王了,还做什么王?”占卜的人向他解释,天王就是做天子的意思,比诸侯王要高一级。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又派遣自己的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薄昭到了长安城之后,就去拜见绛侯。绛侯等人都对薄昭说:“召代王进京,就是要拥立代王登基继承皇位。”薄昭回来向刘恒报告,大臣们确实是要迎立他为皇帝,不需要再怀疑。刘恒笑着称赞宋昌推测准确。

于是,刘恒决定启程赶往长安。刘恒让宋昌跟自己坐同一辆车,张武等六人乘坐官府的车跟在后面,一起前往长安。一行人到了高陵县,停下来暂作休整,刘恒又让宋昌先骑马进城去探路。宋昌到了渭桥,看见丞相及以下百官都来迎接,便回来报告刘恒,刘恒这才乘坐马车继续前进。刘恒到了渭桥,大臣们都跪在地上拜见,刘恒也下了马车还礼。太尉周勃来到刘恒面前,表示想私下里和他交谈,侍立在旁边的宋昌赶紧说:“如果您要说的是公事,请公开说;如果是私事,代王没有私事要与您说。”周勃讨了个没趣,只得按君臣之礼跪拜,呈上天子专用的玉玺和符节,请刘恒接任帝位。刘恒推辞,表示到了代王府邸再商量此事。

代王刘恒一行,在朝廷众臣的护送下,于闰九月的二十九日,到达都城长安,住在长安城内的代王府邸。丞相陈平等人再次跪倒恳请刘恒登基,说:“刘弘等人都不是孝惠帝的亲生儿子,不应该继承皇位。大王您是高祖皇帝的年长之子,继承皇位理所当然。希望大王能够登基做皇帝。”刘恒再三地推辞,众大臣也再三地请求,最终刘恒答应下来。于是,群臣分两侧排班,按朝见皇帝的礼仪和官位的高低侍立。

东牟侯刘兴居因诛除吕氏时未曾立功,请求替刘恒前去清理皇宫。于是,刘兴居和太仆汝阴侯滕公夏侯婴一起进入皇宫,告知少帝已被废除,代王刘恒被立为皇帝,要把少帝请出宫去,命令左右的卫士放下兵器退出皇宫。少帝不知道要被送去哪里,很害怕,滕公说:“安排您到皇宫外面去住。”于是在宫外设立少府,把刘弘安置在其中。

清理完皇宫之后,刘兴居和夏侯婴安排好天子车驾,来到代王府邸迎接刘恒入住皇宫。当天晚上,刘恒进入未央宫时,被十个守卫拦在端门处,刘恒只好派人去告诉太尉周勃。守卫在周勃到来后,得知了废立皇帝的事情,于是放下兵器离开了,刘恒终于住进未央宫。

就这样,代王刘恒登基称帝,史称汉文帝。汉文帝刚即位,就封宋昌为统领南军和北军的卫将军,任命张武为负责掌管殿中事务的郎中令;并把梁王、淮阳王、恒山王和少帝都处死,同时,草拟诏书,大赦天下。

张释之轶事

汉文帝时期南阳有个人叫张释之,连续做了十年官还是一个骑郎。张释之对升迁已经不再抱有希望,准备辞官返回故乡。袁盎知道张释之是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向汉文帝举荐他。于是,汉文帝把张释之提拔为谒者仆射。

有一天,汉文帝视察禁苑中养虎的虎圈,带张释之同行。汉文帝询问禁苑的主管各种禽兽的登记数目,主管东张西望,一连十几次全都答不上来。有一个小吏站立在旁边,看见主管仓皇失措的样子,就回答了汉文帝的问题帮他解围。汉文帝看见小吏回答得很流利,就又仔细地询问他关于禁苑中禽兽登记的情况,借此考察他的才能,结果小吏对答如流。汉文帝听了之后,认为当官就该像小吏这样,禁苑主管不值得信赖。于是,汉文帝下诏将小吏提拔为管理禁苑的主管,让张释之去执行。

张释之对汉文帝说:“绛侯周勃,在陛下您看来是个什么样的人?”汉文帝回答说,周勃是个令人尊敬的长者。张释之又问汉文帝如何看待东阳侯张相如,汉文帝回答也是长者。张释之说:“周勃、张相如被称为长者,像他们这样的人,都有谈事答不上来的时候,哪里会去效仿这个小吏的巧言善辩呢?秦王朝之所以走上土崩瓦解的道路,就是因为喜欢重用那些巧舌如簧的人。这些人的言论往往没有实际内涵,皇帝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从而使得皇帝无法了解朝政的过失,最终使国家只能走上灭亡。现在陛下您破格提拔这个小吏,就只是因为他能说会道,只怕天下人得知此事后,都会照此学习,忽视真才实学,只练习口辩之术,以求得到提升的机会。到时候下层的官员如法炮制,这样的不良风气就会充斥整个朝廷。所以陛下您作为君主,每句话、每个行动都必须小心谨慎啊!”他追到大殿门口,阻止太子释之任公车令时,太和梁王二人进殿,并弹劾说:『过公门而不下车,是为大不敬。』

文帝觉得张释之说的有理,于是就没有提拔那个小吏。返回皇宫时,汉文帝让张释之与他乘坐同一辆车,一路上向张释之询问秦朝政治的弊端,张释之都有问有答。回到宫中之后,汉文帝就下诏将张释之提拔为公车令。

张释之任公车令时,太子和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经过司马门时没有下车以示恭敬,径直驾车去了大殿门口。虽然是皇帝的孩子,张释之也并没有放任他们。他追到大殿门口,阻止太子和梁王二人进殿,并弹劾说:“过公门而不下车,是为大不敬。”这件事传到了薄太后的耳中,汉文帝承认自己教子不严,脱掉皇冠向太后赔礼,请求太后的原谅。薄太后这才派人传诏,赦免了太子和梁王的不敬之罪。经过此事,张释之的胆识被汉武帝发现并且赏识,又提拔他为中大夫。不久之后,又任命张释之为中郎将。

后来,群臣跟随汉文帝巡视霸陵,汉文帝说:“我用北山岩石做陵墓的外壳,用切碎的麻絮把间隙填满,又用漆将它们黏合在一起,如此坚固,谁还能打得开呢?”群臣连连点头称是,只有张释之又发表不同意见,说:“假若里面有勾起人贪欲的奇珍异宝,就算把整个南山用熔化的金属封起来,也会有人想方设法地打开;假若里面没什么东西引起人的贪欲,哪怕连一个石墩都没有,谁又会去打开它呢?”汉文帝又称赞张释之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

这一年,张释之担任廷尉。汉文帝出巡至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来,惊吓到汉文帝的乘马。于是,汉文帝令骑士去追捕那人,并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以此人违反了“皇帝出行,闲杂人等退避”的规定,判处罪犯罚金四两。汉文帝认为判决过轻,生气地说:“这个人惊坏了我的马,若不是这匹马脾性温和,说不定会使我受伤,廷尉怎么只判他罚钱了事呢?”张释之解释说:“朝廷制定了法律,天下人都应该遵守。这件案子判处罚金四两,就是依照现在的法律判决的;若是随意加重判决,法律就无法取信于民众了。如果陛下在马受惊之后杀了他,也就罢了。既然交给廷尉处理,廷尉就得维护在天下百姓心目中公正严明的形象,如果有所倾斜,那么就失去了用法轻重的标准,百姓如何能够适应?还请陛下三思!”汉文帝思考之后,终于还是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

惊马案件处理后不久,朝廷又发生了一起重大案件。有人胆大妄为,偷取了高祖庙中神位前的玉环。汉文帝对祖庙被盗之事非常恼怒,下令全国严查,很快盗贼就被抓到了。汉文帝下令把盗贼交给廷尉严加处置。张释之按照法律中“偷窃宗庙珍宝、服饰、器物”的条例,判处盗贼斩首示众。汉文帝又勃然大怒:“此人竟然偷取先帝的器物,简直大逆不道。我是想诛灭他的全族,才把他交给廷尉审判;而你却违背我恭承宗庙的思想,依律判他斩首之罪。你太让我失望了!”张释之见皇帝如此震怒,摘下官帽磕头谢罪说:“按照法律这样判处足够了。就算同样是死罪,犯罪的情节还分轻和重。如果今天这个人被灭族,只是因为偷盗宗庙的器物,那万一将来有人窃取了长陵的一捧土,陛下您又将如何处罚呢?”汉文帝听了张释之的劝谏后没有立即表态,他把此事向太后说明,最终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

汉武帝打猎

汉武帝年轻的时候,经常微服出行。北到池阳县,西到黄山宫,南到长杨宫,东到宜春宫,都是他出行的范围。

汉武帝还喜欢出宫打猎。有一次,他自称平阳侯,带着一群会骑射的左右亲随,趁夜到终南山下狩猎。汉武帝和亲随们到达终南山下,天才蒙蒙亮。他们策马狂奔,射杀猎物,践踏了百姓的大片庄稼。百姓们呼喝怒骂,纷纷到县衙去告状。县令带领衙役围住了汉武帝等人,要将他们逮捕入狱。汉武帝没有办法,只能让亲随们拿出东西给县官看,都是天子专用的物品。县官看了之后才明白,眼前号称平梁王的人其实是当今皇上,于是赶紧放行。

还有一次,汉武帝一行人夜间到旅店投宿,问店主要酒喝受到冷遇。并且因为汉武帝一行人多势众,店主怀疑他们是强盗,便召集人手想对付他们。店主的妻子因觉汉武帝姿态与风度不似常人,便劝阻丈夫,不仅遣散了丈夫召集的人手,还热情地招待汉武帝等人。汉武帝回宫之后,不但赏赐了丰厚的物品给那位妇人,还封他的丈夫做了羽林郎。

后来,汉武帝觉得出巡很不方便,于是从宣曲宫往南一共设立了十二处地方,作为秘密的休息场所,晚上则睡在长杨宫或五柞宫。

汉武帝为了方便出行,避免祸害百姓,又决定修建上林苑。阿城以南、以东以及宜春以西一带地方,因可以和终南山连成一片,被汉武帝看中。汉武帝派太中大夫吾丘寿王统计登记土地面积和价格,强令迁徙农民。同时,汉武帝又命中尉、左右内史上报所属各县的荒田数量,让失去土地的农民去开垦这些荒地。吾丘寿王报告事情已经办理完毕,汉武帝对他很是赞赏。

这时,侍立在汉武帝身旁的东方朔,站了出来,劝谏汉武帝说:“终南山对于长安而言,是一道天然的屏障。灞水、浐水之西,泾河、渭河之南,这些地方非常富饶,汉朝因此在这里建立都城;秦朝能够打败西戎兼并崤山以东的地区也是凭借它丰富的物产。百姓获得收入的各种手工业的重要原料玉、石、金、银、铜、铁、优质木材等,都是出产自这一带山中。百姓能够脱离饥寒、吃饱穿暖,也是因为这一带田地中不光盛产稻、梨、栗、桑、麻、竹箭等物品,还适宜种植芋头,水中又有许多青蛙和鱼类,这些全部都能为人们提供食物。以肥沃闻名的酆水和镐水之间的土地,每亩都可值一斤黄金。这片土地如果被划入上林苑,就会让百姓失去生活依靠。“首先,修建上林苑会破坏农桑生产,减少百姓收入,并直接导致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其次,要想扩大野兽的活动范围,就要毁坏百姓的房屋和坟墓,这样做将会失去民心。再次,营建上林苑,需要在周边挖沟壑修建护栏,不留心将容易伤到您自己。再来看看各朝各代:商末诸侯叛乱,是因为商纣王硬要修建内有九市的豪华宫殿;楚国百姓逃离,也是因为楚灵王执意筑起奢侈的章华台;秦末群雄并起,更是因为秦始皇固执地兴造阿房宫。身为臣仆身份卑微的我,冒犯陛下说些不中听的话,实在是罪该万死!”

汉武帝并没有接受东方朔的谏言,仍然大兴土木修建了上林苑;但对东方朔敢于直谏的勇气表示欣赏,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并授他给事中的官衔,赐他一百斤黄金。汉武帝并没有接受东方朔的谏言,仍然大兴土木修建了上林苑;但对东方朔敢于直谏的勇气表示欣赏……

司马相如也写了一封奏疏,对汉武帝喜欢亲自骑马追击、捕杀野兽的行为表示劝谏:“乌获是大力士,庆忌行动敏捷,孟贲和夏育勇猛无敌。这说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其实野兽也是如此。如今陛下喜欢亲自射杀猛兽来寻求刺激,万一某天被围困的野兽因陷入绝境,凶性大发,拼命冲撞陛下的随从车辆。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就连一根枯树朽木也能成为阻挡车辆前进的障碍。如果车辆来不及掉头,再好的技艺、办法也没有时间施展。这样危险的事情,就好比京城突然出现了胡人和越人的军队,而陛下的车辆被羌人和夷人所逼近。哪怕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确定了没有任何障碍,陛下也不应该将自己置于这样的险境。“陛下每次出行都很谨慎地戒严街道,可即便如此,车辆奔驰于宽阔平坦的大路上,还经常会发生像铁勒折断、车轮脱出这样的意外;更何况是一心想着追捕猎物,而没有任何防备意识和准备,策马穿梭在茂密的荒草间呢?由此可见,野兽的危害简单明了。陛下您只乐于在潜伏着危险的娱乐活动中寻求刺激,却忘记自己是一国之天子,对自身的安全并不放在心上,这样的做法在我看来是不可取的。“灾祸大多隐藏在一些细微之处,人们往往都察觉不到;而当人们忽略它的时候,灾祸就发生了。然而,聪明的人却能够预见到尚未萌芽的问题,睿智的人更能够提前避开还没有完全形成的灾祸。所以俗话说得好:‘家里有千金之财,坐的时候就不要靠着堂屋的边缘。’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富有的人不坐在屋檐下的这种小事,却蕴含着告诫人们不自蹈险地的大道理。”

汉武帝很认同司马相如的这番话,从此收敛了自己的冒险行为。

霍去病的一生

霍去病是卫青的姐姐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儿子。霍去病在卫青的影响下,自幼精通骑马、射箭之术,十八岁时就被封为侍中。

在卫青第二次出击匈奴时,十八岁的霍去病也跟随卫青出征。汉武帝特地任命霍去病为骠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战斗期间,霍去病脱离大军数百里,在茫茫大漠里奇袭匈奴,斩杀及俘获匈奴二千多人,生擒匈奴的相国、当户,杀死匈奴单于祖父辈的藉若侯栾提产,并且活捉单于叔父栾提罗姑。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劳,汉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赞叹他功冠诸军。

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piào)骑(jì)将军,独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征匈奴。霍去病率领部队自陇西出发,六天中转战匈奴五个部落,并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斩杀了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也都被俘虏。这一战,霍去病斩杀的匈奴军士高达八千九百多人,匈奴休屠王祭天用的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为此,汉武帝下诏书增加霍去病食邑二千户。

同年夏天,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派遣霍去病和合骑侯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从北地分两路出征;卫尉张骞和郎中令李广也率军从右北平出击。李广率领的四千先锋部队,被匈奴左贤王率领四万骑兵包围。李广带领将士与匈奴士兵激战两天,殿后的张骞大军赶到,匈奴军才撤围离去。张骞和李广率领的部队或赶路、或激战,都疲惫不堪,无力再追赶匈奴军,只能撤兵而还。同时,与霍去病所部配合作战的公孙敖所部,因中途逗留,与深入匈奴地区二千余里的霍去病所部失去联络,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霍去病孤军深入,率领部队跨越居延海,经过小月氏,到达祁连山。就在祁连山,霍去病所部生擒匈奴王单桓、酋涂,斩杀敌人三万多人,俘虏匈奴小王七十多人;匈奴丞相、都尉率众二千五百人投降。汉武帝再次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户,其部下有功的将领也各有封赏。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征匈奴。

当时,霍去病统帅的将士、马匹、兵器都经过挑选,比汉军中老资格的将领们所用的还要好。霍去病因为经常率领精壮骑兵走在大部队的前面,敢于深入敌军作战,加上似乎得到上天青睐从未陷入绝境,所以屡屡立功。因此,霍去病的地位也越来越尊贵,渐渐追上了大将军卫青。

到了秋天,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当时,匈奴单于想把一再战败的浑邪王与休屠王召到王庭处死,浑邪王与休屠王因为害怕便计划投降汉朝。汉武帝收到消息,不知道匈奴二王投降的真假,于是就派霍去病前往黄河边受降。浑邪王杀了对降汉之事后悔的休屠王,吞并了他的属下部众。当霍去病率部渡过黄河的时候,浑邪王部下将领很多人不愿投降,纷纷逃走。面对这样的情形,霍去病纵马驰入浑邪王大营,斩杀了其部下企图逃跑的八千人,又让浑邪王一人乘坐传旨的车去朝见汉武帝;同时,霍去病命浑邪王部下众人全部渡过黄河。浑邪王到达长安后,汉武帝封他为漯阴侯,食邑一万户,并赏赐数十万财物。浑邪王部下呼毒尼等四位小王也全部被封为列侯。受降这件事又增加了霍去病食邑一千七百户。

元狩四年(前119年),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之战”。这一战规模宏大,有十万骑兵,四万匹驮运行装的马匹,数十万步兵和运送辎重的人夫。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出征,把敢于深入作战的兵士都归属给骠骑将军霍去病,让霍去病正面攻击匈奴单于。后来从俘虏口中得知匈奴单于在东边,于是汉武帝又改命霍去病从代郡出塞,卫青从定襄出塞,却不知道匈奴单于已经将辎重运到北方,并命精锐部队在沙漠以北等候汉军。

霍去病率领骑兵从代郡、右北平郡出塞,奔袭两千多里寻找匈奴主力。在穿越大沙漠之后,霍去病所部与匈奴左部的军队遭遇。霍去病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灭了七万多敌人,俘虏了匈奴王爷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狼居胥山一带。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仪式,在姑衍山举行祭地仪式。祭祀天地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军,一直打到翰海,俘获了匈奴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这一仗过后,汉武帝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户。

因为卫青与霍去病两支部队出塞入塞之时,都曾在边塞检阅官私马匹数量,于是,汉武帝增设大司马一职,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同时,汉武帝下令,骠骑将军俸禄与大将军相同。从此,霍去病日益尊贵,而卫青的权势日渐衰落,卫青的许多朋友和门客都转而投奔了霍去病。

霍去病为人性情沉稳,不爱说话,有气魄,有担当。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学习孙武、吴起兵法,霍去病回答说:“作战用不着古代兵法,只看谋略如何罢了。”汉武帝让霍去病前往观看为他修建的府第,他又说:“匈奴的威胁还没有完全解除,不能先经营自己的家。”汉武帝因此更加器重霍去病。

霍去病因为年纪很小就显达尊贵,所以不懂关心部下。他率军出征时,汉武帝派人装了数十车的食物送给他,结果班师回朝时,有的士兵饿着肚子,车上却装满剩下的粮食和肉类。在塞外时,霍去病也不顾军队因缺粮而士气不振,还修建蹴鞠场地供自己娱乐。

元狩六年(前117年),郎中令李敢因为父亲李广抱恨而死,怨恨大将军卫青并将其打伤,卫青却隐瞒了此事。后来,霍去病用箭射死随汉武帝到雍地甘泉宫狩猎的李敢。汉武帝当时正宠信霍去病,便为其隐瞒真相,宣称是鹿奔跑撞死了李敢。

同年九月,二十四岁的冠军侯霍去病去世。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苏武牧羊

自卫青、霍去病率军穿越大沙漠打败匈奴以后,匈奴很少再对汉朝进行侵扰,并多次派使臣到汉朝请求和亲。但匈奴并非真心求和,还扣留了汉朝出使匈奴的使者路充国等人。汉朝因此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匈奴单于死后,其弟左大都尉且侯被立为单于。刚刚即位的且侯单于害怕汉军袭击,便派使臣向汉朝进贡,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谢且侯单于的好意,派中郎将苏武携带厚礼,将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臣送回匈奴。

苏武与副使张胜及随员常惠到达匈奴后,送上礼物,发现且侯单于比前任单于更加骄横,并非汉朝希望的样子。当时,匈奴有个叫卫律的人原是汉朝使者,后来投降匈奴被封为王。卫律有个部下叫虞常,跟副使张胜原是朋友,与张胜暗中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往汉朝。后来事情败露,张胜怕受到牵连,告诉了苏武。苏武为避免有负朝廷,企图拔刀自杀,被张胜和常惠阻止。

后来虞常供出张胜,单于大怒,想杀死汉使,被大臣劝阻。单于又叫卫律去传话给苏武,让他投降。苏武岂肯丧失气节,拔刀刺入自己的身体,经救才慢慢苏醒。单于佩服苏武的气节,每日都派人问候。苏武痊愈之后,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让他旁观审讯虞常和张胜。虞常被定为死罪,被剑斩下头颅;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匈奴。卫律说苏武要被连坐,被苏武反驳,又举剑吓唬苏武,苏武不为所动。卫律又耐心劝说苏武,被苏武怒骂一顿。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只得禀报单于。单于越发想要苏武归顺,便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以此逼他屈服。当时正是冬天,外面下着大雪,苏武躺在地上,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就扯衣服上的毛皮充饥,过了几天也没有死。单于见折磨苏武也没用,就把他放逐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去放羊,并说等公羊产奶就放他回国。常惠等使团中不肯投降的官员,也被分别扣留在其他地方。

被放逐到北海,苏武没有粮食来源,就只能去挖掘野鼠所藏的草籽吃。北海周边没有别的人,唯一陪伴苏武的只有汉朝的符节。他白天拿着符节放羊,晚上也抱着符节睡觉,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离手。符节上的毛缨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都完全脱落了。

苏武在汉朝当侍中时,有一个同僚叫做李陵。李陵官职与苏武相同,后来却投降了匈奴。李陵自觉与苏武相比很是惭愧,所以不敢去见苏武。转眼之间,距离苏武到北海去牧羊已经很久。匈奴单于因为李陵与苏武曾经同朝为官,所以派李陵去北海,想让他劝说苏武投降。李陵到达北海之后,当天晚上就命人摆酒设宴,并亲自邀请苏武参加,还叫上乐队在旁边歌舞助兴。

宴席上,李陵劝说苏武:“单于听说我们两个同朝为官,交情一向深厚,所以让我来劝说你,答应你归顺他之后,会诚恳地对待你。你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再如何忍受煎熬,也回不去汉朝了。你对汉朝的信义,除了老天,也没人看得到。你的两个兄弟,先前因为犯了罪,都已经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也去世了;而你年轻的夫人,早就已经改嫁;你一家只剩下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如今过了十几年,也是生死不知。人生就像朝露一样短暂,何必这么长久地折磨自己?我当初刚投降匈奴时,想到自己辜负了汉朝,还连累老母亲遭受牢狱之苦,终日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所以,我比你更能明白这种不愿归降的心情。而且过了这么多年,皇上也老了,法令随时变更,数十家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安危不可预料。就算是放你回去了,你也是前途未卜,又何必苦苦守节呢?”他白天拿着符节放羊,晚上也抱着符节睡觉,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离手。符节上的毛缨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都完全脱落了。

苏武说:“没有皇上的栽培,我们父子兄弟也只是碌碌无为的普通人。今日能够位列公卿,成为皇上的亲近之臣,全靠皇上的恩德,就算是牺牲一切,我也要报答。如今有机会牺牲自己效忠皇上,哪怕是身首异处,放到汤锅里烹煮,我也会心甘情愿地去赴死!君为父,臣为子,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了父亲而死,死了也没什么可恨的。所以你不必白费口舌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还是不死心,又想再次劝说苏武。苏武拦下李陵想说的话,说:“死亡一事早就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并不害怕。如果你想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那你就继续劝我投降吧!”李陵对苏武的赤诚之心非常佩服,长叹道:“唉!我和卫律都有负朝廷,天理难容,只有你是真正的义士啊!”说着,眼泪直流。最后,李陵也没有达成来时的目的,送给苏武数十头牛羊之后,就离开了北海。

后来,李陵再次到北海,告知苏武汉武帝去世的消息。苏武听闻后,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了也不在意。每天早晚这么哭吊,持续了几个月。再后来,且侯单于去世,壶衍单于即位,匈奴发生了内乱,国家四分五裂。新单于经常担心汉朝派兵攻打,卫律便建议单于与汉朝和亲。汉昭帝和匈奴达成和议,派使者到匈奴要求单于放回苏武等人,匈奴谎称苏武已经死了。

再后来,汉朝使者第二次到了匈奴,苏武的随员常惠偷偷找到汉使,叙说了这些年苏武在匈奴的情况,并教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下一只大雁,谁知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写着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得知苏武还活着,非常高兴,按照常惠教他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环顾左右之人,非常惊讶,只能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确实还活着。”为了向汉朝表达求和的诚意,匈奴只能把苏武等人放了。

李陵得知苏武终于能回到汉朝,也为他感到高兴,安排酒宴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回归汉朝,总算完成了使命。你不屈的气节在匈奴中传颂,功绩在大汉也十分显赫,还要超过了史书上记载的那些留传画像的人。我李陵虽然胆小愚昧,但假如汉朝当年能宽恕我的罪过,放过我的老母,我也愿意忍辱负重,效仿春秋时期的曹刿伺机而动。然而汉朝逮捕杀戮我的全家,使我背负深仇大恨,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这些事情也过去了,说出来只是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李陵说得眼泪纵横,与苏武就此别过。

单于召集苏武出使时的部下,除去已经投降和死亡的,还有九人,于是让他们跟随苏武回朝。苏武回到长安后,汉昭帝下令让苏武带牛、羊、猪一头,以最隆重的仪式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同时,封苏武为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同时得到赏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所。苏武壮年出使匈奴,意气风发;被扣匈奴十九年,回来满头白发。李陵的好朋友霍光、上官桀,见苏武回朝,特派任立政等三人前往匈奴劝说李陵,想让他也回来。李陵对他们说:“要回去并不难,但我已屈辱地投降了匈奴,不想再屈辱地回去。”于是李陵就一直在匈奴直到终老。

东汉尽忠职守的官吏们

为了检举官吏中的贪赃枉法之徒,表彰德行优良、尽忠职守的地方官吏,东汉顺帝派遣光禄大夫张纲、杜乔等人到各州郡去进行视察。俸禄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都在调查范围之内。一旦被查出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如果是县令以下的地方小吏,这些特派官员可以直接将他们逮捕法办,如果是封疆大吏,则把他们的名字记录在案,呈递给皇帝定夺。

张纲接到朝廷的命令后,说自己的车轮陷在泥地里,走不了了。朝廷派人来催促他,他却说:“朝廷不让我们去抓横行霸道的豺狼,却要我们去抓些狐狸,这样做有用吗?”他还写了一封弹劾官员的奏章呈递给了皇帝,奏章上写道:“陛下把国家的朝政大权交给像大将军梁冀和河南尹梁不疑这样的人,他们不但不帮助皇上治理朝政,反而利用皇上给他们的权力毫无顾忌地贪赃枉法,穷奢极欲。我们作为臣子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现在我列出他欺上瞒下、搜刮钱财的十五件大事,让大家看看他们的真面目。”

大将军梁冀和河南尹梁不疑是当时权倾朝野的梁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是当时正大受宠幸的梁皇后的家人,平常在朝堂上嚣张跋扈,随意安插自己的亲戚任要职,随意升降官吏,其他大臣们敢怒而不敢言。现在张纲竟然敢写奏章告他们,整个京都洛阳都震惊了。顺帝看了奏章之后,明白张纲说的都是真话,但是他又不想惹梁皇后不高兴,就把这封奏章束之高阁了。

杜乔按照命令来到了兖(yǎn)州,发现兖州民风淳朴,百姓都安居乐业,很少有盗窃之事发生。官员们也没有做过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于是杜乔向朝廷奏明,说当地的郡太守李固治理得当,政绩天下第一。顺帝便把李固征召到京都洛阳做将作大匠,留在了京师。

其他被派往地方的使者也都能履行职责,表彰了一批清官能吏,弹劾了一批贪官污吏。但那些被弹劾的地方官吏多数背景深厚,不是外戚的亲友,就是宦官的同党。外戚和宦官们大权在握,互相庇护,因此所有的弹劾案都被搁置下来,那些被弹劾的人继续逍遥法外。这种情况令张纲等人非常痛恨,于是张纲再次进行举报。廷尉吴雄和刚做上将作大匠的李固也上书要求说:“应该迅速严惩八位使者指控的贪官污吏。”顺帝看到这么多人上奏折要求自己严惩贪官,只好重新把八位使者的弹劾奏章拿出来,并一一审查定罪。

张纲再三跟外戚集团做对,使得梁冀等人对他怀恨在心,想尽办法想要陷害他。当时,广陵郡有一伙猖獗的盗贼,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有十多年,历任郡太守对他们都束手无策。梁冀由此想到了一个陷害张纲的办法,他请求皇帝让张纲担任广陵郡太守,准备等他上任之后,诬告他治理不力。朝廷也知道这伙盗贼很厉害,以前的广陵郡太守到任时,朝廷就会多派兵马给他们,以便镇压盗贼。但张纲却拒绝了朝廷的好意,只带了几个亲信前往。

到了广陵,张纲打听出这伙盗贼的首领叫张婴,此人本是一介良民,因为被当地官员压榨得太厉害才聚众造反。于是,张纲来到张婴山寨的大门,要求与张婴面谈。张婴看张纲不慌不忙的样子,怕他身后有朝廷的军队,就吩咐手下把营门关紧。张纲看到这种情况,把跟他前来的其他官吏和百姓都打发走了,身边只留下十几个亲信。然后写了一封信让喽啰们带给张婴,请他出来见面。张婴看到张纲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于是出营相见。

张纲见到张婴后对他说:“我知道你也是被逼无奈才造反的。过去的很多郡太守贪赃枉法,残暴无能,只知道剥削百姓。使得你们生活困苦、心怀愤怒,以致聚众起兵。错在朝廷,然而你们聚众作乱也是不符合大义的。当今圣上已经决定宽恕你们,施以恩德,让你们重新安居乐业。我受皇上所托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剿灭你们,而是赐给你们封爵和官位,让你们能够光宗耀祖。今天就是你们转祸为福的日子。如果今天你们还不愿意归降,到时候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的大军集合到这里,你们想投降也晚了。更别说光宗耀祖了。这两种选择的利害关系我已经讲清楚,请你慎重考虑一下。”

张婴本来就是通情达理的人,听了张纲的话很是感动,他说:“我们都是一些只有蛮力却没有什么真本事的人,如您所说,我们是忍受不了剥削迫害才聚集在一起,自己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也想有朝一日报效朝廷。今天您能来此招安我们,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第二天,张婴便率领部众前来向张纲投降。张纲命人大摆筵席,款待张婴等人。酒席散后,他便让张婴的部众各自散去,有家的回家,没家的寻找其他生路。他还分给张婴一些住宅和田地,任用张婴的子孙为地方官吏。

从此,广陵郡再无大规模盗贼,政治清明,一团和气。朝廷中负责审核政绩的官员认为张纲应当被封为侯爵,但梁冀等人在顺帝面前说了很多张纲的坏话,顺帝于是取消了对张纲的封赏。一年后,张纲因病去世,广陵郡众多百姓身穿丧服为他举哀,张婴等人一路护送他的灵柩回到他的家乡,替他筑成坟墓。顺帝听到这个消息很悲痛,下令封张纲的儿子张续为郎中,并给他送来了一百万钱。

当时,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中,被表彰最多的是冀州刺史苏章和胶东国国相吴出。苏章能够知人善任,明察秋毫,绝不姑息。他在辖区巡视,查出他的一位做太守的好朋友贪赃枉法。于是他请这位朋友喝酒,两个人开怀畅饮,相谈甚欢。朋友以为苏章既然宴请他了,肯定会顾念往日情谊,不再治他的罪,高兴地说:“别人头上只有一个天,而我头上有两个天,你就是我的天!”苏章听后微微一笑说:“今晚,我和你畅饮是因为我们是朋友;明天,我是冀州刺史,你是郡太守,我们都要依法办事。”第二天,苏章便检举了朋友,并给他判了罪,全州百姓和官吏都肃然起敬。后来,苏章又先后打击了很多与外戚和宦官联系紧密的官员,最终被恶人诬陷,免去官职。他在辖区巡视,查出他的一位做太守的好朋友贪赃枉法。于是他请这位朋友喝酒,两个人开怀畅饮,相谈甚欢。

吴出出任胶东国国相期间,宽容爱民,鼓励生产,百姓们都很爱戴他。有一位乡啬夫私自挪用百姓的赋税给自己的父亲买了件衣服。他的父亲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这么做对得起吴国相吗?你怎么忍心欺骗这样仁爱的长官?”说完便命自己的儿子去吴出那里自首认罪。乡啬夫只好听从父亲的话,拿着衣服回官府认罪去了。吴出见他战战兢兢地进来,便屏退左右,倒了杯茶水给他。等他放松下来,才问他是怎么回事,乡啬夫说明了来意,还把父亲的话讲了一遍。吴出听完并没有怪他,反而还劝他向他父亲学习,并把衣服送给了他的父亲。

班超出使西域

永平十六年(73年)春,东汉明帝派遣黄门侍郎祭肜(zhàiróng)、奉车都尉窦固等人兵分四路剿灭北匈奴残余势力。

祭肜与臣服汉朝的南匈奴左贤王分在一组,两人共同指挥一支军队从高阙塞出发剿灭敌军。到了一座山丘后,南匈奴左贤王撒谎对祭肜说:“不用再往前走了,这儿就是北匈奴的老窝,我们在这里等着他就行了。”祭肜信以为真,让将士们安营扎寨,在山丘上等候北匈奴军队。结果什么也没等来,只好无功而返。

窦固和耿忠分在了一组,两人带着军队追上了北匈奴的呼衍王,杀了一千多人,呼衍王带兵逃窜,窦固带兵一路追击,一直杀到蒲类海,占领了伊吾卢地区。耿忠赶到后,窦固说想在伊吾卢地区设置宜都尉,耿忠觉得应该这样,便留下一部分将士在此守护。

耿秉和秦彭率领着大军剿灭北匈奴匈林王,匈林王实力不济,远远地看到汉朝军队就开始逃跑,耿秉和秦彭率军追到三木楼山后,看很难追上,又怕敌人凭险设伏,于是带兵返回。

来苗和文穆率领的大军遇到了一些北匈奴的虾兵蟹将,不堪一击,二人虽然勇猛,但也没有立下大功。

回朝后,有大臣认为祭肜畏敌不前,率军在一座小山丘逗留数日,贻误了战机。明帝听信了谗言,把祭肜革职入狱。不久,明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赦免了祭肜。但祭肜痛恨自己被小人蒙骗,再加上牢狱之苦,因此一病不起,没过几天就吐血而亡了。临终前,祭肜对儿子说:“皇上一直很信任我,但我辜负了他的信任。所谓无功不受禄,等我死后,你要把皇上给我的那些赏赐,全部登记在册,然后上缴朝廷。我报效国家的愿望只有你来帮我实现了。”祭肜去世后,他的儿子以奏章的形式将他的遗言呈递给了明帝,并把明帝给他的那些赏赐全部归还。此时,明帝正要重新启用祭肜。看到祭肜的遗言,明帝痛心疾首。

在这次征讨北匈奴的战役中战功赫赫的窦固受到表彰,被加官晋爵,主管西域事务。窦固出兵攻打匈奴时,军中有一名代理司马名叫班超。他本是个文墨书生,因为哥哥班固的缘故投笔从戎,开始了军旅生涯。这次攻打匈奴时,班超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当时,正是他率兵进攻伊吾,帮助汉军旗开得胜的。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主管西域事务之后,窦固决定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带着三十几个人首先到达西域的鄯善国,劝说鄯善王向汉朝称臣。鄯善王非常热情而有礼节地接待了他们,每天都送来美食美酒供他们吃喝。但是,没过多久,鄯善王的态度便发生了变化,不但不送美食美酒了,甚至连个招呼都懒得打。班超察觉到了这一点,对手下的人说:“鄯善王对我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你们说是什么原因?”众人说:“胡人就是这样,时冷时热的。”班超不这样认为,他分析了一下说:“一定是匈奴的使者来鄯善了,所以鄯善王才会犹豫不定,不知道该亲近哪方。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还得找人来问问。”

于是,当鄯善的侍者送饭来的时候,班超假装已经知道了实情,煞有介事地说:“匈奴的使者来了怎么不给我们引荐?你能告诉我他们住在哪儿吗?”侍者听了,以为他们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只好如实相告:“他们住在离这里三十里远的地方,已经来三天了。”

为了不让侍者透露风声,班超命人暂时把他关押了起来。随后,他召集了自己带来的全部三十六名手下,唯独没有叫从事郭恂。班超请大家一起喝酒,等到酒过三巡,班超慷慨激昂地对众人说:“大家也看到了,北匈奴使者刚来了三天,鄯善王就开始这样对我们。我们远离故土,来到西域,为的是建立功勋,而不是看别人的脸色。如果鄯善王最终选择了亲近北匈奴,那么他一定会陷我们于不义。我们与其等着变成豺狼口中的食物,还不如想个办法夺回主动权,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匈奴人见状,还以为敌人的大部队来了,纷纷夺门而出,乱成一团。班超带领众人,顺势杀了过去。

众人虽然没有想出办法,但都表示愿意听从班超的安排,上刀山,下油锅,在所不辞。班超听到众人的表态后高兴地说道:“其实,我已经想到了一个可以让大家扬名立万的办法,就是趁午夜的时候,用火攻击匈奴使者。大火烧起来之后,他们必然会惊慌失措。因为天黑,所以他们看不清楚我们有多少人,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趁机杀个痛快。我们在鄯善王的地盘杀光了匈奴使者,匈奴必然会记恨鄯善王,鄯善王就只能与我们合作了。”

有一个部下问:“郭恂怎么办,我们要不要跟他商量一下,毕竟他也是跟我们一起的。”班超解释说:“郭恂是文弱书生,做事优柔寡断。今晚我们进行的是生死之战。如果他知道我们的打算后,易被别人看出破绽,那岂不是坏了我们的大事?大家要死得无声无息,还是要做英雄好汉?”众人齐声说:“做英雄好汉!”

天公作美,这天夜里刮起了大风。班超带着火具,随从们有的拿着战鼓,有的拿着兵器,直奔北匈奴使者的住处。班超让十几个拿着战鼓的人藏到匈奴使者营房的后面,班超告诉他们,一旦见到火光,就一同大声呐喊着擂鼓。其他人则隐蔽在大门的两边,拿着兵器准备杀敌。班超负责点火,点着了火之后,火借风势,匈奴人的住所瞬间成了一片火海。四周战鼓阵阵,杀声四起。匈奴人见状,还以为敌人的大部队来了,纷纷夺门而出,乱成一团。班超带领众人,顺势杀了过去。最终,北匈奴的使团全军覆没,其中大多数人被烧死,另有三十几人被斩杀,还有的是被自己人踩死的。班超骁勇善战,亲自杀了三名匈奴人。

杀光北匈奴使者之后,班超带领众人返回住所,这才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郭恂。郭恂听后,先是表现得很惊恐,而后又露出失望的神情,觉得班超不把自己当兄弟。班超看出了郭恂的想法,便劝慰他说:“虽然你没有参与昨晚的行动,但是,功劳是咱们俩的,我不会不顾兄弟情义的。”郭恂嘴上说自己并不在乎什么功劳,脸上却露出喜色。

第二天天亮之后,班超拜见鄯善王,把昨晚的事情告诉了他,并将匈奴使者的首级拿给他看。鄯善王和众大臣看了之后都很恐惧。班超看准时机,把汉朝的政策和恩德告诉了鄯善王,表示只要他归顺汉朝,杀死匈奴使者的事由汉朝负责。班超对他说:“希望贵国不要再与北匈奴交往。”鄯善王看到亲近北匈奴是不可能了,便跪倒在班超面前说:“鄯善国愿向汉朝称臣,从此与北匈奴为敌。”按照当时的惯例,班超把鄯善王的儿子作为人质,带到了汉朝。

班超从西域归来后,把这次出使的经过告诉了窦固。窦固又把经过汇报给了明帝,并强调了班超等人的功绩。班超因此被加官晋爵,还得到了很多赏赐。没过多久,朝廷准备再次选派使者前往西域南道的于阗国。明帝下旨告诉窦固说:“这次出使西域就不用再选人了,班超这样的人才要多用才是,朕任命班超担任军司马一职,即刻前往西域。”窦固知道于阗国比鄯善国更加遥远,也更加难以收服,准备为班超增加随从人员。但是,班超却对窦固说:“这次前往于阗,路途遥远,带的人多虽然能显示我大汉朝的强大,但是,万一有不测发生,人多反而不利于统一行动和撤退。”所以,他只带着以前的老部下前往。

西域南道的于阗国本是北匈奴的附属国,受匈奴的监护。班超到达该国后,于阗王对班超等人很是冷漠。于阗国信奉巫术,班超刚到于阗国,有位巫师就对于阗王广德说:“天神在质问我们,我们既然已经向匈奴称臣,为什么还要向汉朝称臣?这是不忠的表现,汉朝的使团中有一匹黑唇的黄马,赶快把那匹马的头砍下来,我要把它作为祭品献给天神,求天神饶恕我们。”

于是,于阗王派人向班超索要那匹马。班超问清楚原因之后,随即答应了下来,但提出要求,必须由巫师本人亲自来取马。于阗王就让巫师过来取,班超上前,一刀砍下了巫师的脑袋。同行来的于阗国丞相私来比也被班超抓了起来,打个半死。班超提着巫师的头颅去见于阗王广德,并谴责他的行为。于阗王早就听说过班超在鄯善国斩杀匈奴使者的事,如今看他做事这么勇敢,心生佩服,便立刻杀了匈奴的使者,决心臣服汉朝。班超赏赐给他们很多财物,以表汉朝君主的浩荡皇恩。

从那以后,西域各国都知道了汉朝臣子中有一名勇敢善战的班超,纷纷表示臣服,主动把王子送到汉朝作为人质。班超的出使使西域和汉朝中断了六十五年的关系再次恢复。

马太后拒绝封赏外戚

汉章帝继位离不开他几位舅舅的帮助,因此,继位之后,他准备封赏自己的舅舅,但是一直受到马太后的阻挠。

建初二年(77年)春天,全国大旱,有人上书汉章帝说:“由于陛下长期不封赏外戚,所以现在老天爷要惩罚我们,您还是按照惯例早日封赏外戚吧。”汉章帝听信了大臣们的话,准备封赏外戚。马太后知道后,又开始阻拦,还颁布了一道懿旨说:“这些大臣们为了向外戚官员献媚,为了一己私利,打着求雨的幌子,要求陛下封赏外戚。封赏了外戚真的能求来雨水吗?当年,汉成帝在一天之内赏封自己的五个舅舅为侯爵,怎么没有下一滴雨?其结果是外戚权势越来越大,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安定和团结。先帝就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从来不让自己的舅舅担任要职。现在,我们马家的后代虽然贵为外戚,但是,怎么能与昔日的阴家相比?阴家个个都是品德高尚、才能过人的人。卫尉阴兴品德高尚,被天下人称颂。皇宫中的使臣到他家传旨,阴兴连鞋都顾不上穿就迎了出来。新阳侯阴就虽然有时不拘小节,但他是众大臣中最聪明的一个。原鹿贞侯阴识的忠诚勇敢为世人称道。阴家的人个个都像这三位一样出类拔萃,我们马家的人根本就无法与人家相比。他们铺张浪费,办丧事时场面过于宏大,平常吃穿住行用的都是奢侈的东西。如果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这些错误,改正了就好。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看到。『我作为一国之母,应该为天下人做出表率。所以我崇尚节俭,自己从来不穿什么绫罗绸缎,也不吃美味大餐,更不佩戴贵重的首饰。』“我作为一国之母,应该为天下人做出表率。所以我崇尚节俭,自己从来不穿什么绫罗绸缎,也不吃美味大餐,更不佩戴贵重的首饰。我原来以为,我的娘家人看到我这样,会跟着学,没想到他们不但不以为然,而且聚集在一起嘲笑我说:‘但愿太后可以一直坚持这样的“节俭”。’有一次,我路过濯龙门,看到马家门口车水马龙,到那里拜访的人把道路都堵上了。马家的奴仆们个个穿着绫罗绸缎,我的穿着跟他们比起来还要逊色三分,更不用说我的佣人了。我知道劝他们也没有用,就想着自己尽量节省,来替他们赎罪。但是他们从来不体谅我的良苦用心,该怎么奢侈还怎么奢侈。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你这些舅舅们,毕竟他们都是我的家人,如果他们掌握了大权,不但会辜负先帝和陛下的一番苦心,还可能造成像前朝一样的外戚乱政的局面。”

汉章帝看完后,解释说:“母后言重了,舅父封侯只不过是朕想按照惯例办事而已。自汉朝建立以来,都有外戚封侯的惯例,我们应该遵守才是。朕知道您担心外戚作乱,又满怀谦让之心。但是,朕的舅舅卫尉马廖年事已高,城门校尉马防和越骑校尉马光又都有重病在身。他们就是想作乱也没有力气了。如果这时候朕还不给他们封赏,一旦他们突然离世,朕就要被天下人指责。所以,还是不要再拖延了,尽快封赏吧。”

马太后又下了一道懿旨说:“我很感激皇上对我们马家的照顾,但是,封赏你的舅舅们于国于民都不是什么好事,我们马家也会因此受害。以前,窦太后打算封赏王皇后的哥哥。丞相周亚夫就以‘高祖规定,没有军功的人不允许封侯’为由劝阻了她。建武中兴时期的外戚阴家和郭家之所以被大加封赏,原因是阴家和郭家人才辈出,战功赫赫。可是,马家的人都是文人,没有哪个人有军功的,怎么能说封侯就封侯呢?“历史上那些没有什么功劳却得到多次封赏的富贵之家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多次的封赏,就像树木在一年之中多次结果一样,必然会损伤其根基。何况,人们得到爵位的目的是为了光宗耀祖,获得俸禄,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现在,我们马家已经拥有了这一切,皇上给我们的已经够多了,再多几块封地又能如何呢?所以,皇上还是不要再对你的舅舅们进行封赏了。“当前,国内大旱,民不聊生。皇上应该考虑的是民生大计,而不是对外戚的封赏。当然,你已经成年,况且又是一国之君,这些事情自然应该是你说了算。但是,现在先皇驾崩未满三年,你还在服丧期内,封赏外戚这件事情又关系到我娘家的人,所以这事应该由我决定。假如从此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那以后我就不再干涉政事,完全由你一个人决定就好。我只等着颐养天年。”

听了太后的这番话,汉章帝终于打消了封赏外戚的念头。

马太后对于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要求很高,她曾对三位辅政大臣说:“如果马氏家族及其姻亲中,有扰乱、干预地方政事的,不要姑息,要依法行事。”马太后的母亲下葬后,卫尉马廖等人把陵墓的封土弄得很高,马太后看到之后马上责备了他们,并让他们降低了封土的高度。马氏家族中如果有人犯了错,即便是很小的错误,马太后一定亲自把他找来加以训斥。如果错误过大,会被马太后直接遣返回老家,永不录用。马太后从汉章帝那里得知了广平王刘羡、钜鹿王刘恭和乐成王刘党等人在生活中异常节俭,从来不装饰车马,自己也穿着粗布衣服后,分别赏赐每人五百万钱。

由于马太后以身作则,并且赏赐俭朴谦虚,惩罚铺张浪费,不管是皇族还是外戚都开始严格要求自己,皇亲国戚们的素质有所提高,当时的风气比明帝在世的时候还要好。

宦官专权的汉国

十六国时期,汉国国君刘聪只知道在后宫游玩享乐,朝政混乱不堪,国家大权落到了宦官手中。刘聪有时能在后宫昏睡几天,曾长达百余天不踏出后宫。他这么长时间不上朝,政事全压在他的儿子相国刘粲(càn)一个人身上,只有出现什么大事时,刘聪才让后宫中的宦官常侍王沈、宣怀等人进宫,听取刘粲的报告。而这些宦官们往往欺上瞒下,根据自己的好恶决断是非,把那些只知道阿谀奉承的奸佞小人提拔上来,却把那些劳苦功高的旧臣排除在外。

十六国时期战事频发,汉国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在前线连饭都吃不饱,而后宫之中的侍童仆人随便编造一个消息就可以得几千几万钱。王沈等人生活的奢侈程度远远超过了普通大臣,他们的府邸比亲王们的还要豪华,他们的亲戚、养子个个官运亨通。

太弟刘义因为得罪了中宫的太监仆射郭猗,郭猗便跑到相国刘粲面前造谣说:“殿下,您是当今皇上的嫡子,皇位理应传给您,可是皇上却要把皇位传给太弟刘义。太弟最近与大将军刘骥密谋造反,等不及想做皇帝了。一旦他做了皇帝,大将军刘骥将被封为皇太子,他们还准备拉拢卫将军刘劢(mài)。这三个人掌握着国家的兵权,一旦他们联合起来谋反,谁也挡不住。而且太弟刘义和大将军刘骥都是心胸狭窄之人,一旦他们得逞,必会除掉您和皇上。这样看来,您如果不先发制人,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这件事情皇上其实也听说了,但他感念兄弟之情,不愿意相信。如果殿下您亲自密奏给皇上,皇上应该会信。这件事情千真万确,不信可以召大将军从事中郎王皮、卫军司马刘惇(dūn)来,只要您告诉他们自首可以免罪,他们就会说实话了。”刘粲将信将疑,准备召王皮来问。郭猗说:『但是皇上已经认定你们俩参与了,给你们定的罪是灭族,可怜你们两个和你们的家人命不久矣。』二人惊慌失措,不住地磕头让郭猗帮他们想想办法。

郭猗从刘粲那儿出来之后,马上找到王皮和刘惇,对他们说:“太弟刘义和大将军刘骥准备造反,皇上与相国刘粲都知道了,你们参与到其中了吗?”二人连忙摇头说:“没有!”郭猗说:“但是皇上已经认定你们俩参与了,给你们定的罪是灭族,可怜你们两个和你们的家人命不久矣。”二人惊慌失措,不住地磕头让郭猗帮他们想想办法。郭猗说:“办法倒是有,不过,你们一定要按我说的做,不可有半分差错。如果相国问起你们,你们就说‘确有此事’,如果相国斥责你们为什么不事先禀报,你们可以说:‘我们深知罪孽深重,该千刀万剐,但是顾虑到皇上宽厚仁爱,殿下对手下大臣也多有关爱,如果禀报而不被信任,就会以诬陷挑拨之罪被处死,所以不敢进言。’”王皮、刘惇点头称是。刘粲果然派人来召二人前去询问,而且,为了防止他们事先串通,刘粲对他们询问的时间并不相同,但他们的说法却完全一致。刘粲便认定了太弟刘义谋反确实属实。

为了敦促刘粲采取行动,郭猗找到了朝中跟太弟有仇的权臣靳准,让他在一边煽风点火。靳准对刘粲说:“现在民间盛传,太弟今年三月就要除掉皇上自立,大将军、卫将军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事实上,百姓们都认为殿下才应成为真正的皇位继承人,只有殿下这样的人才继承皇位,天下人才有所寄托。但是,天不随人愿,只怕到时殿下将无立足之地。”

刘粲说:“我该如何是好,难道现在去父皇那儿揭发太弟?”

靳准说:“现在我们手上一点儿证据都没有,皇上是不会相信的。我们现在可以放开对东宫的监视,让宾客能够自由出入,太弟最喜欢交朋友,一定会邀请很多人到东宫去。那些心怀不轨的人为了迎合太弟的心意,肯定会为他谋划造反篡位事宜。到那个时候,我写一封奏折状告太弟的罪行,殿下先拘捕审问那些与太弟来往紧密的人,只要能让这些人说实话,那皇上就不得不信了。”

于是,刘粲下令解除了对东宫的监视。朝中官员纷纷前去拜访太弟,太弟每天都设宴招待大家。不久,靳准带人拘捕了与太弟来往密切的几个贵族官员,并用酷刑屈打成招。刘粲把供词拿给了刘聪,刘聪信以为真,下令拘捕并斩杀了太弟刘义。郭猗、王沈等人趁机诬陷与自己有过节的大臣,先后陷害并株连两万多人丧命。

少府陈休、左卫将军卜崇等人比较正直,不愿与王沈等人同流合污。侍中卜泰劝他们说:“王沈等人权倾朝野,你们还是小心为上,即使不巴结他,也不应该得罪他。”陈休、卜崇反驳道:“我们年龄都这么大了,早已经看破了生死,如果让我们屈服于这些阉人,我们宁愿去死。”这些话传到了王沈的耳朵里,王沈便在皇上面前大进谗言,皇帝刘聪便下令拘捕了陈休、卜崇等七位贤臣,并准备将他们全部处死。侍中卜泰听说了这件事后,哭着劝谏刘聪说:“现在汉国周边的国家都对我们虎视眈眈,国家正是用人之时,陛下招人才还招不来呢,怎么能一次杀掉七个国家的栋梁呢?再说,陛下不能凭借左右的一面之词就判定他们有罪啊,为什么不彻底查一查呢?”说完不住地磕头,把头都磕破了,血流了一地。王沈却在一旁冷冷地说:“卜侍中想要抗旨不尊吗?”刘聪很是生气,就罢了卜泰的官。

太宰河间王刘易、大将军勃海王刘敷和御史大夫陈元达等人也看不惯宦官们终日为非作歹,联名上奏,劝谏刘聪说:“王沈等人罪恶滔天,多次依照个人喜好私自篡改圣旨。在宫内谄媚陛下,在宫外巴结相国。因为担心忠臣揭露他们欺天瞒日的罪行,所以千方百计地诬陷忠臣,借陛下之手铲除他们,陈休等正直忠诚之臣就是这样被他们谋害了。陛下不但不明察,反而助纣为虐,怎么向世人交代呢?现在国家局势复杂,晋朝仍有残余势力没消灭,巴、蜀不来朝见,曹嶷又对齐地虎视眈眈。我们的国家已经岌岌可危了。陛下看到这些难道不心痛吗?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铲除王沈等人。这样才有可能重新振兴国家,如果再耽搁下去,国家可能就是别人的了。”

刘聪看完,仍不以为然,还把奏表交给了王沈等人,笑着对他们说:“这群大臣被陈元达带坏了,说话都没有一点儿分寸。”王沈等人看完后一个个痛心疾首,说道:“我们这些人身份卑微,承蒙陛下错爱,得到提拔。王公、朝臣却这样看我们,对陛下说出这些的话。愿陛下现在就杀了我们,随了这些人的心愿吧。”刘聪说:“我从来不相信这些胡言乱语,你们也不要放在心上。”

刘聪曾经问刘粲:“王沈等人如何?”刘粲赞不绝口,说:“王沈等人对父皇忠心耿耿,希望父皇早日提拔他们。”刘聪觉得此言有理,便将王沈等人封为列侯。

太宰刘易看到宦官们不到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升了官,于是再次上奏疏,极力劝谏。刘聪连看都没看,当着刘易的面将这份奏疏撕得粉碎。刘易被气得卧病在床,不久就去世了。刘易是陈元达的靠山,刘易去世后,陈元达痛哭失声地说:“《诗经》中说:‘贤能的人死了,国家一定会陷入窘困。’太宰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说完,便回到家中自杀了。

西晋的灭亡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懿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知人善任,得到了大多数官员和百姓的拥护,才得以建立晋朝。司马懿之后的两位晋朝君主也有雄才大略,不但处理好了国家内部事务,还适度扩张,扩大了晋朝的疆域。

世祖司马炎登基之后,不但扩大了统治疆域,而且实行了安民政策,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没过几年,百姓们家中都有了余粮,百姓都在民谣里唱道“天下无穷人”。

司马炎去世之后,宗室内部斗争不断,王侯将相们只顾着争权夺利,国家大事没人管,边关军队被调到都城参与权利的纷争,关隘城门大开,给了外族入侵的机会。怀帝、愍(mǐn)帝任凭权臣摆布,昏庸无能,每天只顾着自己享乐,完全不管国家的盛衰和百姓的死活。北方的汉国逐渐强大起来,看到晋国这种情况,他们认为进驻中原的时机到了,便派大司马刘曜带兵围困长安,西晋政权摇摇欲坠。

西晋将领焦嵩、竺恢、宋哲都带领军队准备迎敌,散骑常侍华辑监督京兆、冯翊、弘农、上洛四个郡的军队,在灞上驻扎,但他们都想保全自己的实力,主要持观望态度,并没有真正阻击敌人的意思。相国司马保派遣胡崧(sōng)带城西各郡军队出战,胡崧在灵台大败刘曜。但是胡崧并不想帮助愍帝重振晋朝,因为,一旦晋朝重新振作,大都督麴允、骠骑大将军索琳等人的势力就会变强,从而会威胁到他的地位。于是,胡崧带领自己的军队驻扎在渭水以北地区,不与汉军直接交战。

刘曜见晋军将领都唯唯诺诺,不敢进攻,就直接去攻击晋国都城长安,麴允、索琳等则退到京城里面的小城以求自保。刘曜把长安城围困起来,以逸待劳。城内的粮食很快就吃得差不多了,百姓们饥肠辘辘,饿死了很多,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士兵们的粮食也没有了,他们除了在城里拼命找粮食外,什么也不愿意做。麴允在京城粮库里只找到几十个麦饼,他自己舍不得吃,把麦饼弄碎做成粥给愍帝吃,愍帝十分感动。

到了后来,长安城内几乎没有能吃的东西了,愍帝便哭着对麴允说:“现在待在城中连饭都吃不上,城外又无救援,我应该出去投降,虽然会被羞辱,但是能吃饭啊!百姓现在饿死了那么多,我应该救救他们。”说完又责怪麴允说:“国家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你和索琳造成的!”愍帝派人写了一封投降书,让侍中宗敞带着出城交给刘曜。

索琳知道了这件事,派人把宗敞抓了起来,又派自己的儿子传信给刘曜说:“现在城中粮食充足,将士们斗志昂扬,想攻克比登天还难。我们愿意献城投降,只要在投降后封索琳为万户郡公就好。”刘曜看完之后,冷笑了一声,便派人杀了索琳的儿子,并把尸首送了回去,然后回信说:“我们是帝王之师,凭借实力夺得天下,光明磊落。我带兵十五年,每战必竭尽全部兵力,拼杀到底,或胜或败,从不依靠诡计。如果你们粮食还丰足、军队还强盛,那就让我们竭尽全力拼个你死我活吧;但如果粮食已经用尽,我劝你们还是早日顺应天意吧。”

之后不久,索琳经历了丧子之痛,也不敢再索取官职,只好放了宗敞,让他带着愍帝的投降书去见刘曜。刘曜次日进城,愍帝坐着羊拉的车,嘴里含着玉璧献给刘曜。其后有一辆羊车拉着一副棺材。群臣在左右两边陪同,无不痛哭流泪,一个朝代就此陨落。御史中丞吉朗悲叹道:“我文不能为国家出谋划策,武不能为国拼死杀敌,现在还要跟君主一起投降贼寇,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说完就自杀了。刘曜次日进城,愍帝坐着羊拉的车,嘴里含着玉璧献给刘曜。其后有一辆羊车拉着一副棺材。

刘曜伸手接过愍帝的玉璧,命人把后面的棺材烧掉了。宗敞侍奉着愍帝回宫,刘曜也回到了自己的兵营。十三日,刘曜把愍帝以及公卿大臣迁到自己的兵营中,不久又把他们被送到平阳。十八日,愍帝来到汉国的都城朝拜汉君主刘聪。麴允看到自己的君主跪倒在别国的大殿上,心里很难受,于是放声大哭,劝都劝不住。刘聪很是生气,便把他关进了大牢。不久,麴允在牢内自杀了。

刘聪论功行赏,任命大司马刘曜为假黄钺、大都督、都督陕西诸军事、太宰,封为秦王。愍帝被封为光禄大夫、怀安侯。麴允虽然冒犯了刘聪,但忠心刚烈,被追赠为车骑将军,谥号为节愍侯。索琳在国家危机的时候竟然只考虑自己,被斩首示众。尚书梁允、侍中梁浚等人以及各郡太守也被斩首。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麟嘉。

一个朝代建立之初,局势往往比较稳定,君主能够受到臣子和百姓的拥戴。周朝从始祖后稷开始,历代帝王都有雄才大略,爱护百姓,政治清明,经过十六代后,周武王依然能坐稳江山,就是根基牢固的原因。晋朝建立之初,根基也很牢固,但三代以后,奸臣当道,官风败坏,把民风带坏了,正确的道德标准也丧失了。做官的人为了升迁不择手段,走的都是些歪门邪道。百姓学习知识也只是为了升官发财,或者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根本就不是为了报效国家。做君主的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愿意做出改变,而是得过且过,是非不分,荒废政务。他们只喜欢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对那些日理万机、兢兢业业的人,不但不任用,而且还嘲笑他们。

到了晋朝后期,朝廷选拔官吏只看此人的家世背景,考试制度形同虚设,皇亲贵戚的子弟往往被破格任用。朝臣们全都是沽名钓誉,根本不懂得为国家着想。道德标准被颠覆,国家的法度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位贤明的君主站出来进行改革,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晋朝惠帝却用骄奢淫逸的行为方式来治理天下,导致国家进一步衰落。怀帝继任之后,权力已经掌握在了权臣手中,想再改革已经没了机会。愍帝软弱无能,更不必说。这样看来,晋朝的灭亡也在情理之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