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21:40:1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一篇 导 论

本篇结构图1-1 结构图

第1章 企业管理学导论

1.1 复习笔记

一、管理的科学概念及管理状况评价

1.管理的科学概念

管理是指人们通过计划、组织、激励、协调、控制等手段,为集体活动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以达成预定目标的实践过程。管理是管理学中最基本的范畴。(1)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①管理的目的是发挥集体作用,满足通过个人努力无法满足的需要。管理是集体努力产生效果的必要条件,管理的价值就体现在有助于达成分散个体达不到的目标,满足个人努力无法满足的需要。

②管理的作用和任务是配置资源、建立秩序和营造氛围。要使集体努力产生良好效果取决于3个条件:

a.资源配置必须是合理、优化的;

b.集体活动必须是有序的,做到分工合作、令行禁止;

c.集体活动的氛围应当是有利于促进合作、奋斗和富有激励性的。

管理的任务和作用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集体活动秩序、营造有利氛围为集体活动产生1+1>2的效果去创造这3个条件。(2)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激励、协调、控制等职能手段实施的。管理是一组可以分辨的活动,主要包括:

①计划与决策,即确定集体活动的目的、任务、目标、政策及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决策是计划中的核心环节;

②组织与用人,即把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人员结合成实现目的、目标,完成任务的功能实体,其结果是形成各种体制;

③激励与领导,激励是指运用各种手段调动组织内人员的积极性,以形成实现组织的目标的动力。领导要发挥激励、沟通引导和指导组织成员的作用;

④协调,即理顺组织内外关系,消除不和谐、不平衡状态,加强各方合作,以便为实现组织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

⑤控制,即按预定计划对组织内各种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调节,以纠正偏差,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3)管理的性质

①管理是人类特殊的社会实践

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参与的社会活动。在一切需要协作才能达成目标的场合,均存在两种类型的实践活动:

a.人们亲自动手,施作用于客体,产生直接效果的活动,这类活动通常被称为“作业”;

b.人们并不直接去改变终极对象,而是通过计划、组织、激励、控制等方式对作业者施加影响,对改造客观世界产生间接的效果,这类活动就是管理。

②管理是智力密集型的生产性劳动

a.管理是智力密集型的劳动。管理者常面对高度复杂、千变万化的系统对象,需要通过与其他人合作或竞争实现既定的目标;

b.管理具有生产性,表现在管理可以使系统的产出投入比显著增大。

③管理是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对矛盾

管理既是生产力,又具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管理活动既反映了管理主体即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同时又要受到管理对象、管理环境的制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不断反馈互动的过程。管理是在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4)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①管理是一门科学

管理具有普遍适用的规律,如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可以提高组织运行效率。管理知识可以学习,在实践中反复应用并客观检验其效果。

②管理是一门艺术

管理针对具体对象所处的环境,特别是针对千差万别的人,需要灵活性和技巧,需要随机应变。

2.管理的地位与作用(1)管理涉足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①管理的历史与人类社会一样久远

早在其初级阶段即氏族社会,已经有了管理活动,管理有上万年的实践。

②管理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类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组织,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组成和运转的。一切集体活动都离不开管理。社会越发展,人们越依赖于组织的分工协作,也就越离不开管理。凡是存在组织的地方,就存在管理。

a.按组织的性质分,有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军事管理、文化教育管理、宗教管理、家庭管理等。

b.按组织的层次分,管理可分为:

第一,宏观管理,是规模比较大、层次比较高的组织的管理;

第二,微观管理,是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的组织的管理。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区分是相对的。(2)管理是组织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①管理是一种生产力

管理作为生产力,表现在通过管理者的预见性及合理的计划、组织及协调,可以完成分散个人无法完成的生产作业,可以以较少的资源耗费,获取较多的物质财富。

②管理是一个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如若没有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和社会的分工协作就难以实现,比例和节奏更无法保证,社会生产必然陷入一片混乱。

③管理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包括关系密切的两个方面:

a.物质文明的进步,即经济基础的现代化;

b.精神文明的进步,即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3.管理状况的评价(1)管理的最终结果——效益

管理是有目的、有目标的活动,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组织目标的实现状况。管理者可以从财务报表、统计报表、社会评价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实际达成的指标与目标值的比较来评判管理的总体水平(见表1-1)。表1-1 管理状况评价表(2)管理的效果——组织运行状态

组织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经常会受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管理的效果、管理作用的发挥程度,即组织运行状态来评价管理水平。

①资源配置状况

主要是考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根据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充分利用,是否存在瓶颈或冗余评价管理状况。企业资源配置状况可以利用以下指标来比较判定(见表1-2)。表1-2 企业资源配置状况评价表

②工作秩序状况

主要是考察组织内活动能否自动正常运转,指挥是否灵便、各部门各岗位配合是否默契。可通过业务是否经常有冲突,或者各部门、各工序经常互相等待等情况来评价。

③组织氛围状况

重点考察组织氛围是否有利于组织内外合作,是否具有激励性。可以通过考察该组织倡导的价值观、考察管理层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他们对待客户的态度等等加以评判。(3)管理运作——管理职能的履行状况

管理职能的履行状况可通过考察组织的计划、管理体制、激励政策、协调和控制体系判断管理状况。管理效果是管理职能运作质量的反映,改进管理必须通过改进管理操作来解决。可以参照的招标(见表1-3)。表1-3 管理职能履行状况评价表

二、企业与企业经营管理

1.企业的性质与地位

(1)企业的性质

企业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专门从事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的营利性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企业具有以下特点:

①从事商业活动

企业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专门从事商品生产、流通的组织,通过与其他社会组织交易获得生存发展的资源。

②营利目的和风险性

a.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它要有相当的盈余,以便在产品开发、设备更新、人员培训、规模扩大等方面进一步投资,以适应生存发展的需要。

b.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管理具有很大的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责任,工作压力很大。

③自主性

自主性与企业营利和承担风险的要求有关。企业既然有自负盈亏的责任,就必须有自主经营决策的权利。

(2)企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①企业是现代社会的支柱,企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

②企业不仅为现代社会提供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解决劳动者就业的主要场所;

③企业是一个国家主要的创新平台,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2.企业的分类(1)按企业经济功能分类

企业的主要经济功能就是能够为社会提供产品与服务。提供类似产品与服务的企业构成为某个产业与行业。

①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业、渔业、采掘业等;

②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建筑业等;

③第三产业,包括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通信邮电业、商业贸易业、旅游及服务业、教育培训业、文化娱乐业、咨询中介业等。

每一种产业又可划分为若干行业,行业不同,发展空间和竞争程度不同,盈利空间和经营风险也不同。(2)按企业规模分类

按企业资产、员工人数等生产要素或营业规模,可以将企业分为:

①大型企业。大型企业资金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设备齐全,有条件生产经营大型、复杂、尖端技术产品,或大规模生产标准产品,或对劳动对象进行深度综合利用加工。

②中型企业。中型企业的特点是人员少,技术专门化,适应变化能力较强,适合生产多品种、小批量或较大批量的单一标准产品,因其投资不多,建立较容易。

③小型企业。小型企业人员少,技术相对专门化,适应变化能力较强,适合生产小批量或较大批量的单一标准产品,投资少,但由于其经济实力不够雄厚,人才吸引力不强,难以抵御较大风浪。

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各国略有不同,我国针对不同行业,按照职工人数、销售额和资产规模对企业进行分类。企业规模不同,其生产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也有所不同。(3)按企业资源要素结构分类

①劳动密集型企业

特点是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较少,但用工以及手工作业较多,劳务费用对成本影响较大,工人技艺及熟练程度对生产效率有明显影响。分布在服装鞋帽、家电装配、建筑装修、工艺美术、零售等行业。

②资金密集型企业

特点是人均固定资产投入高,以机械化、自动化作业为主,占用资金多,建设周期长,品种调整较困难,职工队伍中设备维修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分布在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以及大型交通运输、电力等基础性行业。

③知识密集型企业

以科技开发为主,以知识工作者为主要成员,对职工文化技能素质要求较高。特点是科技开发成果不确定性较大,风险及收益都高于一般企业。分布在计算机、生物工程、光纤材料、精密仪器、教育医疗等高科技行业。(4)按产权及经营体制分类

①国有企业;

②集体企业;

③私有企业;

④混合所有制企业,包括国家与集体合办、国家与外商合办、集体与私人合办等多种形式。

3.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

(1)企业经营活动

法约尔最早区分了企业经营的活动,界定了经营和管理的关系。他把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6组,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本书作者将企业经营活动分为:

①技术活动

a.技术活动是指企业从事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设施布局、生产加工、货品管理、账务和信息处理等活动。

b.特点是工作者交互活动的对象没有生命、完全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这类活动的成效取决于工作者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规律的掌握程度。

②商业活动

a.商业活动是指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活动,企业通过投入、产出获取利润。

b.特点是工作者交互活动的对象是企业外部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处于与工作者相互合作、平等竞争地位,只能通过谈判完成交易。

c.活动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工作者对社会技术经济规律和法律的掌握,而且取决于工作者对对方心理的把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③公共关系活动

a.特点是工作者交互活动的对象是相关利益机构或个人,但活动本身不具有交易性质。

b.活动的成效既取决于工作者对社会经济规律、法律的掌握,也取决于工作者对对方心理的把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④管理活动

a.特点是工作者涉及的是企业内部关系,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指挥员工。

b.活动的工作成效既取决于工作者对社会经济规律、法律的掌握,更取决于其人文技能的水平。

企业的竞争直接表现为技术能力、商业公关能力、管理能力的较量。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以上4种能力及相关资源的组合。

(2)企业经营管理的层次

企业经营管理大体可以分为3个层次(见图1-2),具体包括:图1-2 企业经营管理的层次

①战略管理,是对企业长远发展和全局进行的管理,包括价值观和使命的管理、战略目标和方针的管理、经营体制的管理等;

②业务管理(职能管理),是贯彻企业战略所必须进行的业务层面的管理,从运营过程角度划分包括研究开发管理、生产管理和营销管理,从经营要素角度划分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③基础管理或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为实施企业战略和开展业务而创造条件、提供依据的工作,包括管理规范的制定与贯彻、信息平台的建设两大部分。

三、企业管理学及管理学原理

1.企业管理学及其学科性质

企业管理学是研究企业管理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1)企业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按照各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

①思维工具学科,以最抽象的方式探索物质和思维的关系及运动规律,为人们提供最一般的思维工具,即世界观与方法论;

②基础学科,以宇宙中某一种基本现象、基本运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运用思维工具学科提供的知识,探索该类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该种运动的客观规律;

③应用学科,以人类某一领域的社会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思维工具学科及某些基础学科提供的知识,研究该类实践产生良好效果的客观规律。(2)企业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综合性学科,是指在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基础上建立的学科。绝大多数应用学科都属于综合性学科。企业管理学科赖以建立的基础学科主要包括:

①哲学

作为人类最高层次的科学,哲学影响人们对管理的目的、思维方式的认识。当代科学哲学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对管理学产生重大影响。

②经济学

经济学是对管理学影响最大的学科,人类的生存和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资源的合理利用。

③政治学和军事学

政治学中有关法制的观念、权力和等级制度、幕僚参谋制度、三权分立学说等至今成为管理学的重要依据,军事学如《孙子兵法》和近代战略理论提供了竞争取胜的许多法则。

④心理学、社会学与教育学

a.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首先将工业心理学引入管理;

b.管理是一种人际关系,因而有关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管理学中也得到了应用;

c.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⑤应用数学与工程技术学。

应用数学(如数理统计、运筹学)对管理学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管理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3)企业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企业管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产生,距今不过100年左右。二战后,世界上掀起了管理热潮实践带动了科学的发展,实践带动了科学的发展,企业管理学在战后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2.企业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若不考虑其基础知识及外围知识,可用一个三维空间模型描述企业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见图1-3)。管理理论维、管理职能维与经营业务维相互交叉,构成3个知识层面。图1-3 企业管理学的知识体系(1)管理理论维

管理理论维是企业管理学中高度概括、综合及抽象的知识维,是下列知识的集合:

①管理范畴,即企业管理涉及的基本概念,如组织、管理及企业管理的概念,企业文化的概念,管理者的概念等,这些知识是建立企业管理学的基本单元。

②管理思想,是指导企业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如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系统管理和权变管理思想等。

③管理方法,是指企业管理中普遍应用的定量、定性方法,如企业诊断、系统分析、运筹学以及各种调查研究方法等。

管理范畴、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构成企业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

④管理学发展史和管理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企业管理及管理学纵向和横向的考察对比,研究企业管理及企业管理学的发展规律和趋势,研究各国不同类型企业管理的共性与个性。(2)管理职能维

管理职能维是企业管理学中经过适度抽象的知识维,是企业管理各项业务中共有的职能,即下列知识的集合:

①计划知识,包括预测知识、决策知识、规划和目标管理知识等;

②组织知识,包括组织机制理论、法人治理知识、运营组织知识、流程设计知识、作业系统设计知识、职务设计知识等;

③激励和领导知识,包括组织行为知识,领导机制理论,激励途径、方法和原则等知识;

④协调知识,包括组织冲突、沟通机制、谈判策略、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⑤控制知识,包括控制机制理论、控制标准、过程监测、调节干预等方面的知识。(3)经营业务维

经营业务维是企业管理学中最具体的知识维,是企业经营管理各业务领域,是下列知识的集合:

①科技开发业务管理知识,包括企业中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技术、标准化、情报档案等方面的管理知识;

②建设与运营管理知识,包括企业设施规划与建设、采购、生产计划与组织、运营控制、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③营销业务管理知识,包括市场调查、定价、促销、包装运输、用户服务、销售组织等方面的管理知识;

④财务管理知识,包括资金的筹措、分配、投资决策、财务控制、收益分配、审计等方面的管理知识;

⑤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职务分析和评价,人员的招录、培训、调配任用、绩效考核、薪酬奖惩、劳动关系等方面的管理知识;

⑥行政后勤事务管理知识,包括文秘、安全保卫、物业管理、职工生活服务、厂容美化等方面的管理知识。

企业管理的理论、职能和经营业务互相渗透、互相交织在一起。每一种管理业务都有相应的管理理论及职能手段,每一种管理职能也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管理理论也不能完全脱离管理职能和具体的管理业务背景。

3.企业管理学原理(1)企业管理学原理的基本命题

①企业管理学原理是指企业管理的根本依据和准则,是企业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其理论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的实践,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管理实践。

②企业管理原理的基本命题是要从总体上研究企业管理是什么即管什么,怎样管理好企业及为什么要这样管的道理。企业管理原理必须阐明:

a.企业管理的实质及基本任务;

b.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

c.企业管理的关键和重点;

d.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2)企业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学派

①政治经济学学派

政治经济学学派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理解管理。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又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反映。企业管理的中心是生产管理及经济核算(体现监督)。

②过程学派

过程学派把管理看成是包括一系列特殊职能的过程。按照过程学派的观点,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搞好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③行为学派

行为学派把管理看成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人的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④系统学派

系统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和调控,从系统的观点考察和管理企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使各个系统和有关部门的相互联系网络更清楚,更好地实现企业总目标。

⑤决策学派

决策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种决策行为。西蒙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重点研究决策理论。

⑥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个类似于工程技术,应该予以精确计划和严格控制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之为“技术学派”。

⑦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把管理看做是经验性很强的实务,主张通过大量研究主管人员的成败案例获得管理知识。

⑧权变学派

权变学派把管理看成一个根据企业内外环境选择和实施不同管理策略的过程,强调权宜应变。权变理论由于符合辩证法,生命力很强。(3)企业管理原理体系

①系统管理原理

a.系统管理原理强调管理者应把企业视为复杂的社会技术经济系统,把企业管理视作对该系统的设计、构筑及运作过程。

b.管理者的任务是运用系统观点,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及系统管理模式,建立组织与环境,组织企业内部各部分相互促进的协调关系,实现企业系统的高效能、高效率。

②人本管理原理

a.人本管理原理强调管理者应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并把员工视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及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及依靠群众办企业的指导方针。

b.制定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根据人的思想行为规律,抓好企业的思想文化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企业活力。

③管理职能原理

a.管理职能原理强调企业管理是协作劳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社会职能和“器官”,企业管理是由一系列相互衔接的职能活动构成的。

b.管理者应当以计划为管理的第一职能,在搞好预测的基础上实行科学决策,通过组织职能形成实施计划的功能实体,并以信息为基本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达成预定的企业目标。

④科学管理原理

管理具有可以认识并用于实践的客观规律,因而是一门科学。管理者应当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管理规律及客观事物性质,遵循管理原则,制定和贯彻管理规范,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及效果。

⑤权变和创新管理原理

权变和创新管理原理强调管理是一项需要运用经验和技巧的实践活动。管理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扬创新精神,灵活地选用管理模式及管理策略,及时组织管理变革,以适应管理目标及客观条件的变化,使企业不断发展。(4)上述五原理被认为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的原因

①它们都是回答“企业管理是什么”、“怎样管理企业才能成功”这两大基本问题的,但其角度有所不同。

②它们都是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

a.企业是一个系统,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系统设计、构造及调控的客观规律;

b.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特殊系统,人的思想、行为有自身的运动规律,管理自然不能违背;

c.管理必须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实现,而计划、组织、控制也有其自身规律;

d.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管理必须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同时又必须灵活权变,这些都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③它们都是当代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哲学。

a.系统管理原理提出了如何认识企业,如何认识企业的宗旨、目的、整体功能机制,如何设定目标,如何分析评价企业,如何优化企业系统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哲学;

b.人本管理原理提出了管理的主要对象,生产经营的主要动力,如何激励、协调社会系统的思想观念;

c.管理职能原理提出了管理是生产性劳动的思想,解决了管理通过何种途径和手段去实现的问题;

d.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管理是一门科学,在许多方面可以实现规范化的宝贵思想;

e.权变管理原理提出了在管理活动中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必须发挥管理者主观能动性及革新精神的思想。

④它们都是当代管理学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知识。

a.系统管理原理与权变管理原理是当代科学技术中最富生命力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复杂系统理论、系统工程方法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

b.人本管理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行为科学、人才学在管理学方面的体现;

c.管理职能原理吸收了数千年人类在政治、军事、社会活动中的经验,把管理知识构筑成容易理解和应用的框架;

d.科学管理原理为我们指出认识和应用客观规律的方法,包括应用数学、信息工程等。

⑤它们都反映了当代企业管理成败的基本经验。

凡是遵循上述5个基本规律的企业,必定行进在成功之路上;反之,都有失败的记录。

上述5个基本原理基本处在管理理论的同一层面上,虽无法相互包容,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见图1-4)。图1-4 企业管理五大原理的相互关系

1.2 课后习题详解

一、思考题

1.试用管理的概念分析中国足球队为什么难以冲出亚洲。

答:组织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按一定规则和程序而设置的多层次岗位及其有相应人员隶属关系的权责角色结构。一只足球队就是一个组织,中国足球队之所以难以冲出亚洲,关键在于对组织的大环境管理和内部管理的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率。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说明:(1)外部环境

大环境决定了中国足球生存发展所必要的条件,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伪职业化

1994年,中国足球实行所谓的职业化,但中国足球运动行业管理协会本该是社会组织,却和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这就造成了在管理目标不明确,职责分工不清楚的局面,足管中心更倾向于政府制的管理,而足协更应该进行市场化运作,这样造成了两者的矛盾,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足管中心话语权更强,造成中国足球运动的职业化并不彻底。

②大环境的考核体制

由于足管中心是国家政府机构,其业绩考核办法具有强烈的政府色彩,比如强调“稳定”,“繁荣”,整个考核体制没有激励性,反而阻碍体制创新的实现,造成中国足球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2)球队内部环境

足球是团队的运动,对组织的团结性要求非常高,但是中国足球队内部管理却非常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团队人员的责任感不强

由于球员的所有权在俱乐部,球员在国家队并不会获得额外的报酬,唯一获得的只是代表国家的荣誉,而由于长期足球水平的低下,这仅有的一点荣誉,球员也得不到满足,也就丢失了努力的动力,造成球场上的责任感不强。

②组织团结性很差

球队球员之间存在着矛盾,甚至有不和谐的声音传出,这对讲求团结的足球运动来说是致命的,这也造成赛场上经常发挥失常,期望和结果相差总是很大。

如果中国足球可以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敢于否定过去的错误,从零开始,修正管理体制,解决上述问题,中国足球的发展会更好。

2.某考察团9月考察某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在企业大院里看到一个巨大的宣传栏,上面是生产车间和各部门劳动竞赛的统计,如图1-5所示。请就此布告对该企业的管理状况发表评论。图1-5

答:通过观察该企业的布告栏,可以从中得出以下结论:(1)布告栏的优点

①采用劳动竞赛的方式,激励各部门努力工作,按时保质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各部门都可以按时完成职责内的工作。

②以月为单位,将目标分割到月内实现,竞赛的周期较短,可以对各部门进行不断的督促,增强竞赛的效果。(2)布告栏的缺点

①竞争的主体不明确,该企业倡导的竞争是车间之间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两种不同的竞争结果放在同一个表里,对比性很差。

②没有对竞争结果进行评判,无法显示哪个车间或者部门表现的更好。该表直观的显示各部门的表现都一样的,没有优劣之分,这种竞争是没有意义的,反而更像是一个计划的完成表。

③应该将各部门的完成指标和既定指标都整合在表中,通过直观的数字,或者图表,使各部门认识到直观的差距,为部门今后的努力提供直观上的标杆。

3.根据企业性质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容,比较对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的责任和素质要求。

答:(1)对企业家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要有良好的品格素质。包括以下几点:

a.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献身精神;

b.企业家必须严于律己,要率先垂范做廉洁自律的榜样;

c.要求其在待人处事时,要有广阔的胸襟,豁达大度,宽以待人;要有全局观念,远大目标,不计较一时的名利得失;

d.敢于承担责任;

e.精诚团结,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

f.踏实的作风。企业家要有求实、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要讲求实效、不尚空谈、实事求是;

g.要有认真、踏实的处事作风;

h.要诚以待人,光明正大;处事要公正,不徇私情。

②要有系统的知识素质

企业家应该具有解决生产、供产、销售、管理、财务和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必需的知识,才能胜任复杂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③要有坚毅与理智的性格以及冷静的头脑

④要有鲜明的个人气质

企业家的能力素质,可综合为以下六种基本能力:即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用人能力、开拓能力。(2)对政府官员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

①较高的政治素质。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保守国家秘密;公正廉洁;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②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

③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

④具有较强的调研能力和较高的政策水平;

⑤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要有一定的发展水乎,思维的广度、深度、独创性、灵活性等应有相当的发展水平;

⑥较强的文字能力和应变能力;

⑦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且能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没的统一。

4.各管理学派对管理学的主要贡献与局限性是什么?

答:管理学界主要存在8大管理学派,其主要的贡献和局限性如下:(1)政治经济学学派

该学派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理解管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是具有指挥劳动与监督劳动二重属性的社会职能,管理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又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反映。(2)过程学派

①主要贡献

a.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它是最为系统的学派。他们首先从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入手,并将此作为他们理论的核心结构。

b.管理过程学派确定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了基础。

②局限性

a.不能适用所有组织

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通用性有限,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

b.不包括所有管理行为

c.日常管理不是先有职能

在管理者日常管理中,一定是先有了目标和组织,然后进行管理,而不是先有一套典型的职能,能够到处运用到不同的组织中去。(3)行为学派

①主要贡献

a.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行为科学强调要重视人这一因素的作用。管理者通过对人的行为的预测、激励和引导,来实现对人的有效控制,并通过对人的行为的有效控制,达到对事物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

b.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方法的转变

行为科学强调人的欲望、感情、动机的作用,在管理的方法上强调满足人的需要和尊重人的个性,以及采用激励和诱导的方式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局限性

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一方面受到实验室中受控实验的需要束缚;另一方面受到正在进行中的实际经验的束缚,尤其是主观愿望的先入为主的影响。(4)系统学派

①主要贡献

a.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

b.—个组织的要素是:信息交流;作贡献的意愿;共同的目的。

c.经理人员要招募和选择那些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做出最好贡献并能协调地工作在一起的人员。

d.经理人员的作用就是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充当系统运转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组织的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

②局限性

系统管理理论企图用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模式来解决如此复杂的现实问题是难以奏效的,因为系统方法过于抽象,实用价值不大。(5)决策学派

①主要贡献

a.西蒙提出决策是管理的职能,决策贯穿于组织活动全部过程,进而提出了“管理的核心是决策”的命题。由于决策理论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管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

b.首次强调了管理行为执行前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局限性

a.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仅靠决策也无法给管理者有效的指导,实用性不大。

b.决策学派没有把管理决策和人们的其他决策行为区别开来。(6)管理科学学派

①主要贡献

a.使复杂的、大型的问题有可能分解为较小的部分,更便于诊断、处理;

b.制作与分析模式必须重视细节并遵循逻辑程序,这样就把决策置于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增进决策的科学性;

c.有助于管理人员估价不同的可能选择,如果明确各种方案包含的风险与机会,便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②局限性

a.管理科学学派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是能够定量的,这就影响了它的使用范围。

b.实际解决问题中存在许多困难。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

c.采用此种方法大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费用和时间。(7)经验学派

①主要贡献

a.管理应侧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纯粹理论的研究。

b.管理者的任务是了解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所成就;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相对社会的责任同样重要。

c.实行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结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使职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从工作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企业的目标也因职工的自我实现而实现,这样就把工作和人性二者统—起来了。

②局限性

经验主义学派由于强调经验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原理和原则,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理论。由于组织环境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过分地依赖未经提炼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来解决管理问题是无法满足需要的。

该学派把管理看作是经验性很强的实务,他们主张通过大量研究主管人员的成败案例获得管理知识。(8)权变学派

①主要贡献:

a.权变理论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管理理论中的权变的或随机制宜的观点无疑是应当肯定的。

b.权变学派首先提出管理的动态性,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往人们对管理的行为的认识大多从静态的角度来认识,权变学派使人们对管理的动态性有了新的认识。

②局限性:

a.没有统一的概念和标准。权变学派的管理学者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但却始终提不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

b.权变理论强调变化,却既否定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始终无法提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

5.列举由于违背企业管理原理而失败的事例,并分析其原因。

答:远东皮革公司,原来是一所家族企业,企业产值在1亿元以上,但是由于股权不明晰,造成股东之间的矛盾,最终使家族成员反目成仇,企业的发展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组织机制障碍

随着家住企业的成长,其内部形成各类利益集团,由于夹杂着复杂的感情关系,使领导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处于复杂、甚至两难的境地,对待家族成员很难和对待员工一样一视同仁,造成管理的效率降低。(2)人力资源弊端

家族成员普遍对外来的资源和活力产生派斥的态度,造成很难有外来的管理人员进入高层就职,造成企业的权利机构内部化,决策的效率也很低。(3)不科学的决策程序导致失误

家族成员决策呈现独断的特征,无法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容易滋生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这也是造成远东公司最终走向分裂的直接原因。

6.情景对策:火车上的一场对话。

不久前,一位MBA毕业的人踌躇满志地前往深圳某公司任职,在火车上遇见一位年龄相仿的工程师,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我打算自己办一个公司,把我的创意变成社会财富。”工程师说。“想法很好,不过办一个企业也不容易。”MBA提醒对方。“你是企业管理科班出身,能否用半小时的时间,给我讲一些企业管理基本知识,让我少走弯路?”工程师求助MBA。

MBA沉吟半晌,开始“理论”。

练习:

如果你是那位MBA,如何介绍办企业的要点?

答:办企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主要包括以下要点:(1)先明确的自己要注册的企业类型

企业分为私营及国有,私营企业中又分内资,外资,或中外合资,相信绝大多数人注册的类型为内资的私营企业,私有企业主要包括4种性质:一人有限责任,普通有限责任,个人独资、合伙。每种企业都有具体的资金要求、责任要求和税务要求。(2)明确注册企业的过程需要办理哪些东西,应该到哪里去注册,经过哪些部门的批准,以及他们的收费标准。详细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①工商局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

②去银行开验资户;

③会计事务所出验资报告;

④工商办理营业执照;

⑤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

⑥办理税务登记证;

⑦银行开基本户。

二、案例分析

小张的理想是当一个企业家,希望在某个领域干一番事业。他决心从个体工商户干起,通过为其他企业加工零部件积累财富和经验。除了平时积攒的5万元,他又从朋友那里借了3万元,用自己的房产向银行贷款5万元,租赁了一台机床,采购了一些原料,就干起来了。小张除了自己开机器,还要到几个用户那里去推销和结账,每天记录收支情况,每月到税务局交税,比较辛苦。不过一年后,通过努力工作和改进产品设计,小张不但还清了借款和部分贷款,而且开拓了市场。这时他自己已经忙不过来了,决定招聘两名帮手倒班生产,自己负责其余的经营活动。不久,他发现帮手的加工质量令人担心,不但需要监督,还需要培训和指导他们。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小张与他们商定了奖励办法。当地劳动局要求小张为其帮手上“三险”,这时候,小张感觉自己的工作更累了,财务压力更大了。

讨论:

1.经营企业有哪些乐趣、风险和压力?

答:(1)经营企业的乐趣

从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经验教训,体验企业由小到壮大的发展过程,体验企业成功的喜悦以及获得相应的收入,满足自己的人生追求。(2)经营企业的风险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险,企业风险是指某一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事项发生的可能性,企业在制定和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包括授权风险,领导风险,筹资风险,成就风险,持续经营风险,现金风险等。(3)经营企业的压力

经营企业的压力主要有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两种。内部压力主要是指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人员状况及资金流转等方面。外部压力主要是外部的企业经营环境,包括市场竞争,价格竞争以及替代品的威胁等方面。

2.创办和经营企业要从事哪些主要活动?

答:创办和经营企业要从事技术活动、商业活动、公共关系活动、管理活动4类活动。(1)技术活动。企业从事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设施布局、生产加工、货品管理、账务和信息处理等活动可称之为技术活动。其共同特点是均属于处理物品和信息的活动,工作对象没有生命、完全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这类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规律的掌握程度。(2)商业活动。企业通过投入、产出获取利润。其投入包括采购原辅材料、能源设备及其配件,包括直接或间接融资;企业产出就是需要将货品销售出去,以获取收入。这些投入和产出活动称之为商业活动,其共同特点是工作者交互活动的对象是企业外部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处于与工作者相互合作、平等竞争的地位,只能通过谈判完成交易。这类活动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对社会技术经济规律和法律的掌握,而且取决于对对方心理的把握和相互之间的博弈合作关系。(3)公共关系活动。企业创办需要完成的注册登记、经营过程中需要完成的税务、政府要求的信息统计上报、为改善形象而向公众发布信息、为改善生存环境与社会各方面的日常沟通来往等,可统称为公共关系活动。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是,工作者交互活动的对象是组织内外相关利益者,但是活动本身不具有交易性质。这类活动的成效既取决于工作者对社会经济规律、法律的掌握,也取决于对对方心理的把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4)管理活动。企业创办与经营需要完成市场预测、商业策划,人员招聘、组织、培训指导、激励监督,质量控制、销售收入的分配等任务,这些活动的共同特点是,工作者涉及的是企业内部关系,管理者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指挥员工,其工作成效既取决于对社会经济规律、法律的掌握,更取决于人文技能的水平,它们属于管理活动。

3.尝试将这些活动加以分类。

答:(1)小张通过借钱、贷款租赁设备,采购原材料等,这些都属于商业活动。(2)小张自己开机器,努力工作,改进产品设计,这些属于技术活动;(3)小张每天记录收支情况,每月到税务局交税,这些属于公共关系活动;(4)小张招聘帮手,监督、培训和指导他们,与他们商定奖励办法,这些活动属于管理活动。

第二篇 系统管理原则

本篇结构图2-1 结构图

第2章 企业的系统分析评估

2.1 复习笔记

一、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思维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经济系统,经营管理企业必须运用系统思维,树立企业的整体观、结构与联系观、环境观与历史观。

1.企业的整体观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观是系统思维的核心,系统的整体观主要包括:(1)系统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①系统整体决定局部,局部影响整体。

系统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影响整体,没有一个个局部,就没有整体。整体决定局部。

②系统整体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能。

a.贝塔朗菲定律是指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构成系统各部分的性质或功能的简单叠加。

b.企业存在的必要,是它可以提供完整的商品和服务,而这个功能是组成企业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所不具备的。

③坚持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考方式。

系统价值的判断,必须从整体出发。企业业务的取舍、生产要素的组合与运用都要从整体战略和效益目标出发,不能因照顾一时一事而导致长远整体的损失。(2)系统的整体功能模型

根据系统的一般表达式——P=,系统功能是系统的s结构、联系与环境的函数:

①P表示系统整体功能。对于企业,企业的功能就是为社会提供s的商品、服务以及投入产出的增加值。

②S表示系统的结构,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及其性质、数量、比例以及布局。企业的结构是指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构成及其分布,它们显著影响系统功能。

③R表示系统内外联系,是指系统内外各部分之间发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企业的联系是指企业内外在物资、资金、信息以及人员方面的传递和交流,表现为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人员的流动。

④E表示环境因素,系统的功能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企业效益不完全取决于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国家政策、市场形势、社会风气对企业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

2.企业系统的结构观

影响企业功能和效益的系统结构,包括:(1)企业生产经营要素的数量和质量

①人力资源子系统

企业工作人员有操作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之分,每一类人员又有工种、专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之分。

②物资子系统

物资子系统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工具、原材料、动力、成品及半成品等,以及它们的质量、数量和比例。

③资产子系统

企业有形资产包括可供使用的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原辅材料、产成品等及其价值;无形资产包括企业商誉、专利权、专有技术、发明权、商标权、版权、管理技术、特许权等及其价值。

④信息子系统

信息子系统包括各种外来情报、有关政策和法规文件、产品图纸及工艺文件、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计划与制度等。(2)企业生产经营要素的空间布局

企业系统的要素布局是指人员的部门配置,工作场地安排,设备、原料及产品的空间布置等。要素布局不合理,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费用,影响生产的安全性及管理效果。需要研究最佳的要素布局方案。(3)生产经营要素的相互匹配与均衡

各生产经营要素之间要相互匹配与均衡,防止出现资源和能力的瓶颈或冗余。各生产经营要素之间不仅要保持数量的比例关系,而且还要有质量方面的对应关系。(4)企业组织的层次结构

企业的组织结构通常包含若干不同的业务部门以及不同的经营管理层级。企业组织层次设计的合理性同样影响企业的整体功能和效率。

3.企业系统的联系观与开放观(1)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联系的种类

①企业的生产技术联系与物流

a.生产技术联系是指围绕共同的产品生产或服务过程形成的联系。

b.物流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以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物质形态出现的劳动对象的移动过程和轨迹。

②企业的经济联系与资金流

a.经济联系是指围绕商品生产和交换、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形成的联系。

b.资金流是指以价值形态出现的现金、信用、实物在不同的组织、部门、人员之间的转移过程及其轨迹。

③企业的社会文化联系与信息流

a.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协作,必然发生知识、情报、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形成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沟通、责任和权利关系,由此形成企业的社会文化联系。

b.社会文化联系的主要媒介是信息。企业信息包括情报、决策指令、知识经验、工作状态记录,它们在不同组织、部门、人员之间的传递形成企业信息流。

④企业人员流动

企业内外存在人员的交流,包括招聘录用、升迁降职、平级轮岗、退休辞职等。企业应该保持正常的人员流动机制,以免失去活力。(2)联系产生影响

①系统内外相互联系的结果是:

a.系统内某一部分的变化会导致另外部分的变化,甚至导致外部环境变化;

b.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将导致系统的变化,即常说的相关性。

②现代企业系统的复杂性表现为:

a.联系环节多;

b.生产技术联系、经济联系与社会文化联系的相互交叉;

c.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相互融合。(3)开放有利于发展

①系统理论中的耗散结构学说认为,有机系统与外界保持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是形成新陈代谢机制的基础,是维持生命、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

②企业作为有目的的人造有机系统,要想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开放,保持与外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并建立正常的人员交流机制。

4.企业系统的环境观(1)环境影响企业功能与效益

①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周围事物发生各种联系。这些与系统发生联系的周围事物的全体是系统的环境。企业的功能与效益必然受其所在区域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环境影响企业功能和效益的解释有:

a.从企业与环境统一的角度,企业实际上是环境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系统内存在相互联系,必然相互影响;

b.企业作为一个投入—产出系统,其功能表现为将来自环境的资源,变成向环境输出的商品。

③环境因素影响企业的效益的方式

a.通过影响各种生产性资源的供给;

b.通过影响企业的销售或收入的分配;

c.通过影响企业成员的心理,特别是其生产积极性。(2)企业的宏观环境因素

影响企业功能效益的环境因素,按照层次分为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与市场环境。其中,宏观环境包括:

①政治法律环境

企业所在地区政治局面是否安定,政治制度及经济管理体制状况,法律及政策状况等对企业构成重要的支持因素或制约因素,也是提供机遇和导致经营风险的主要源头之一。

②经济环境

企业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增长状况、资源供应及基础设施状况、市场容量及竞争势态等,直接影响需求与供给,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

③科学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商业化程度,影响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前景,影响可供选择的机器装备、工艺、材料的种类及性能,影响社会分工和协作方式。

④社会文化环境

企业所在地的人口数量与结构、人们的价值观与道德水准、教育状况等对企业经营有显著影响。

⑤自然地理环境

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及交通状况、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不仅对农场、矿业公司、水运企业至关重要,而且对某些制造业及服务业也很重要。(3)行业环境与市场环境

在同样的宏观环境中,不同行业的市场前景并不相同。即使是同一行业,不同的市场,企业经营难度和盈利前景也不同。

5.企业系统的历史观

作为一个动态有机系统,存在惯性和黏性,经营管理企业一定不能忽视历史问题。(1)资产存量与退出壁垒

企业要改变经营业务,或更新产品或生产技术,或要迁移到新的地区,常面临资产存量与退出壁垒的难题。(2)企业文化与既得利益

不同的历史意味着不同的文化底蕴。百年历史至少证明经营模式的成功,但新建企业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画,也有其优越性。历史形成的权力和利益格局,不容易改变。(3)路径依赖与习惯势力

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经济生活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

二、企业价值的系统评估

要从总体上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不仅要了解企业的效益,还要了解企业活力和素质。它们相互联系、互为因果(见图2-2)。企业的价值表现为效益。效益是企业在一定环境下活动的结果,是企业活力的沉淀,企业活力的基础是企业素质。图2-2 企业效益—活力—素质关系模型

1.企业效益评估

企业效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是企业过去的投入产出状况,是企业对社会的全部贡献与社会为企业付出的全部代价之比,是企业实现的全面价值。可以用以下模型来表示它:

其中:E代表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V、V…代表顾客、出资者、12员工等方面得到的利益;C代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成本和代价;t代表时间;s代表空间。

企业效益的评估主要解决评估指标的设定、评估指标的计量、评估标准等3个技术问题。(1)企业效益的评估指标

①经济效益包括:企业为社会需要提供的商品总量;销售收入;利润;投资回报;员工收入等。

②社会效益包括:为客户提供的福利;解决就业;提供税收;产业带动;知识输出;道德示范等。

③环境效益包括: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三废治理水平;循环经济的实施;生态保护和改善效果等。(2)企业效益几个重要指标的计量

①客户价值的衡量

a.客户的价值是由商品效用和成本两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效用是客户对商品价值的感知,包括其使用价值、体验价值和收藏价值。

第二,成本是客户为获得该商品(或服务)而付出的购买费用、使用费用、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

b.客户价值常通过客户满意度指标加以衡量。不同行业影响客户满意度的指标也不同。

②股东价值的衡量

国际上正在推广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经济增加值等于会计利润减去股东的机会成本,只有当经济增加值大于零,企业才实际为股东创造了价值。

③员工价值

通过员工满意度指标加以衡量员工价值。员工满意度即员工对他们的收入、福利、成长机会等工作、生活质量的综合评判。(3)企业效益的评估标准

①绝对值与相对值。评价企业效益既要计量其产出,又要考虑其投入。

②货币的时间价值和价格变动。分析一个时期效益的增长,还必须注意价格变动因素;对企业效益进行国际比较,还要注意统计口径的区别和实际汇率的计算。

③历史对比与横向对比。应尽可能采用国际同行的先进水平,并利用企业自身历史数据作为标准来评价企业。

2.企业活力评估(1)企业活力评估的意义

①企业活力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现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活跃程度。

②企业效益是企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环境因素对企业效益的高低有很大影响,但企业活力更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③企业活力,是正在进行的投入与产出,是各种资本积累的过程,它不仅决定未来的效益,而且影响企业以后的素质。

④企业活力不是企业对社会的现实贡献,但反映企业的预期贡献及发展趋势。(2)经营活动结果评估指标

企业活力的指标体系包括两个层次:经营活动的结果层次和经营行为层次。其中,在经营活动的结果层次,企业活力的强弱可表现为以下指标的差别:

①商品及服务,包括商品种类、产品质量、订货批量的范围、交货期长短、附加服务内容等。这是企业采购活动的结果。

②产品价位调整空间。如果企业成本控制水平较高,价格浮动的空间就较大。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结果。

③市场活动空间。如果企业进入的市场区域比较广阔,则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比较强,规避风险的空间较大。这是企业营销得到的结果。

④资源控制量。企业可控资源越丰富,越能为其经营机动和寻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资源控制量是企业开发活动的结果。

⑤品牌影响力。客户对企业及其商品的认知度、忠诚度越高,越愿意支付高价钱购买企业商品与服务,企业竞争力越强。品牌是企业各项经济获得成效的综合沉淀。(3)经营活动评估指标

企业活力在其行为层次表现为在复杂多变和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的应变力、竞争力、创新力和扩张力。

①产品、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②资源开发活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