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论丛(2009-2011)(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18:35:57

点击下载

作者:安徽省高校图工委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论丛(2009-2011)

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论丛(2009-2011)试读:

第一篇 文献采购

图书招标采购法规政策背景分析

林泽明 钟萍 余奇(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图书采购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图书馆馆藏水准,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读者满意度。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认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和行业规范标准都是必需的,是规范行为、做好工作的基础,这对于图书招标采购工作来说也不例外。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专门的文献论述尚未见到,因此本文对图书招标采购的法规政策背景做了较深入的总结和分析,以期对图书馆开展图书招标工作提供一个基础性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图书馆 图书采购 法规政策

[分类号]G251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科技、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购置经费也在不断地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使图书馆的资金得到更规范、更有效的利用,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是大势所趋。

招标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事物。对招标这一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版本,比较简要、准确的一种是这样:招标是指采购方对货物、工程和服务事先公布采购的条件和要求,以一定的方式邀请不特定或特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随后,采购方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确定中标人的行为。

对于招标,从图书馆角度,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图书招标以后所产生的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图书招标确实起到了充分竞争、降低购书成本的作用;第二,通过招标,引入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维护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第三,招标增强了采购的透明度,使图书折扣成为阳光下的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大大减少了图书馆图书招标工作所受人情和书商的干扰,很大程度上防止了采购中腐败现象的产生,既维护了图书馆的利益,也树立了图书馆的良好形象,保护了有关的工作人员。规范化的招标再加上执行环节规范和严格的考核管理,确实能使个人操控的空间大大缩小,再加上招标后折扣的降低、书商利润的降低,腐败的空间也就自然大大缩小了。所以,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源头上、制度上的有效防控。一、招标的发展历程和我国立法的背景

招标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后叶英国开始实行“公共采购”,这种公共采购是公开招标的雏形。20世纪40年代以来,招标的影响不断扩大,先是西方发达国家,接着是国际团体及经济、贸易、金融组织,包括被称世界经济“三大支柱”的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货物采购、工程承包、咨询合同中大力推行招标方式。招标作为一种高级而成熟的交易方式,其重要性和优越性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日益为各国和各种国际组织所广泛认可,进而得到立法施行。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或通过专门的法律确定招标采购的重要地位。

招标投标形式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资金及外国政府贷款以后,相应地也引进了它们的招标采购制度。我国目前的招标投标制度是借鉴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采购指南而制定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在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机械成套设备、进口机电设备、科研课题、项目融资等领域推行招标投标制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等主管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规范贷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例如,1984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简称“国家计委”,现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建设部发布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暂行规定》;1985年以来,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申请进口机电设备国内招标暂行规定》、《机电设备招标投标指南》和《机电设备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1994年发布了《关于颁发〈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国际招标代理机构委托指南〉的通知》(简称94财世字026号文);1995年,国内贸易部(现称“商务部”)发布了《建设工程设备招标投标管理试行办法》;1997年,国家计委制定并发布了《国家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实行招标投标的暂行规定》;1999年,财政部颁发了《外国政府贷款项下采购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简称99财债字34号文);2004年,商务部颁发了《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简称商务部令2004第13号)等文件;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发改委28号令)。

20世纪80-90年代国际贷款项目招标的实施和国家各部委对此的研究、熟悉和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推动了我国招标立法的落实和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的形成和完善。二、国内图书招标采购主要相关法规政策(一)法规政策的体系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和行业规范标准都是需要认真了解的,一般来说,它们都是经过许多专家长期调研、推敲、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完善才定稿出台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也是我们应该尊重和遵守的。

图书招标采购的相关法规政策包括如下四个层面。

●国家法律(全国人大颁布);

●地方法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人大颁布);

●部委规章(各部委单独或联合出台);

●政策性文件。(二)与图书招标相关的主要的国家法律

与图书招标相关的国家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994年6月,国家计委受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委托,牵头起草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借鉴了世行、亚行、联合国、美国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采购规范。该法的起草修改前后历时5年,最终于1999年8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同一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9届第21号”颁布,并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我国采购制度告别了无法可依的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这部法律共68条,第一条就明确了该法的目的,共四点: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

该法还对一些招标活动的细节进行了规范,例如规定“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签收保存,不得开启。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其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9届第68号”颁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政府采购法是针对政府采购而制定的专门性法规。

它规定:“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时,实行政府采购。

它规定了几种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等。这是我们图书馆招标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和遵循的。例如目前图书招标一般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外刊招标由于只有少数有进口资质的公司才可经营,一般采取邀请招标或询价采购方式、电子资源由于大多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往往采取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

政府采购项目及其资金计划必须编入年度政府预算,并经本级财政部门和人大审核批准方可实施。未编报政府采购实施计划的临时性采购项目或追加预算的采购项目,由采购人提出申请说明,经财政部门按照职责权限批准后,才能组织实施。

我国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集中采购是政府采购的重要组织形式。集中采购分为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和部门集中采购。采购人采购《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中的集中采购项目,必须统一委托依法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采购人采购《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中的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由中央部门或地方部门实行部门集中采购。中央部门和地方部门的集中采购可以自行组织采购,或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

●分散采购是指采购人采购《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以外,且政府采购限额以上的采购项目。分散采购项目可以由采购人自行采购,也可以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

另外,《政府采购法》也对许多具体的招标活动的细节进行了规范,如“采购文件的保存期限为从采购结束之日起至少保存十五年”;“采购人应当在收到供应商的书面质疑后七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质疑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供应商,但答复的内容不得涉及商业秘密”。

与招标行为相关的,还有一些国家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由于不是专门针对招标的法律,本文不再多做介绍。(三)与图书招标相关的主要的部委规章和政策性文件

关于招标的部委规章和政策性文件有很多,如2001年颁布实施的国家计委等七部门第12号令《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2003年颁布实施的国家计委第29号令《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等,由于图书馆属于教育系统,本文只举教育部、教育部全国高校图工委和财政部制定的几个相关度较大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作简单介绍。

2003年8月,《教育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这个办法基本上是教育系统执行政府采购法的具体措施和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在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规定招标文件公布期不得少于二十日的基础上,为符合实际操作需要,加了一些特殊情形下可不少于十日的条款,这是目前高校自行招标时通行的做法。

2004年9月22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严禁直属高校在经济往来中违规收受回扣的通知》。据此,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工作开始迅速普及。

国家教委(现称“教育部”)1987年印发的《关于贯彻〈关于高等学校出版社发行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中曾规定,高校教材允许有9%至12%的折扣,其中5%要返还学生,其他作为业务费用,这使学校拿回扣有了一定的政策空间。为此,教育部办公厅2006年6月30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各类高等学校教材和图书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同时废止了上述1987年的文件。

2006年9月15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这毕竟是一个由许多图书馆专家组成的图书馆行业组织推出的文件,因此可以说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专业的政策性文件,它提出了以下几个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观点和建议。(1)图书馆文献采购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和工作规律,文献出版发行的形式和渠道也具有多样性,文献采购应该根据各类型文献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当的集中采购形式,以保证文献采购的质量。(2)它提出了集团采购是图书馆文献采购的一种新形式,有利于节省图书馆经费和推进资源共享,学校集中采购管理部门应该将其作为集中采购的一种方式予以认可。(3)为了满足图书馆集团采购和一定经费额度以下的零星采购的需要,它还在政府采购法规定的五种采购方式基础上,增加了采购备案制,即授权图书馆自行决定采购方式,图书馆只需按照规定的程序在学校集中采购管理部门登记备案,以备案方式进行监督管理。(4)该指南还针对图书、国内版期刊、进口期刊、文献数据库的不同特点提出了推荐采购方式。

2007年年初财政部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规定货物项目的价格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权重)不得低于30%、不得高于60%,服务项目的价格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权重)不得低于10%、不得高于30%。目前,招标采购经济分值的比重基本都是按照这一范围设置的。

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的文献经费来源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拨款,既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拨款,其使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以上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从不同角度为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法律保障。

图书馆区域联合招标采购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杨凡(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针对现代图书馆采购环境的变化以及图书馆采访方式所存在的多种问题,本文通过对其他行业采购方式的研究提出了以联合采购中心(United Purchase Center,缩写为UPC)为核心的联合招标采购体系新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在使用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事项和具体的实施过程,展望了以联合采购中心为核心的联合招标采购体系新模式使用的未来前景,探讨了该模式对图书馆文献采购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图书馆 联合采购 文献采购 UPC 采购模型

[分类号]G25引言

长期以来在“大而全、小而全”馆藏思想的指导下,采购经费的有限性与馆藏无限性的矛盾一直存在。本文充分研究了我国图书馆文献采购的现状,提出了联合招标采购体系模式,建立了图书馆联合招标采购体系模型,分析了使用这种采购模式的意义,以及在这个模型下图书馆实施联合采购的具体步骤,并探讨了采购模型建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展望了图书馆联合采购模型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图书馆联合采购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我国图书馆招标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3年1月1日我国政府招标采购法开始实施,法规中对政府的采购行为进行了规范。2006年图书馆行业招标管理办法使招标采购方式成为图书馆文献采购的唯一方式,这对于提高购书经费的使用效率、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行业在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进行图书采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本末倒置,过度强调购书折扣而忽略采访质量

图书馆的功能在于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采购招标的目的也是通过招标,降低购买成本,使有限的经费更好地为用户服务。然而一个图书供应商的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评判才是招标中最重要的,而提供优质服务是需要成本的,这必然会间接提高供应商所提供书目的折扣率。由于很多图书馆在图书招标中采取的是最低价中标法,这样直接导致许多图书供应商以降低折扣率的方式去中标,从而直接导致采访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招标委员会的成员组成缺乏合理性

图书采购归入学校统一招标管理后,各学校为图书招标都相应成立了一个招标委员会。为体现公正性,招标委员会的成员来自该学校的不同部门,以避免招标被某一个部门把持而产生腐败,但问题也在此凸显。由于评标小组中经常是非图书馆学专家人数占多数,而这些外行责任人既不了解图书馆相关业务,又不熟悉投标公司的实际情况,因此无法对投标公司在标书中的各项承诺辨别真伪。一些不了解市场的招标委员会成员,在对图书及图书供应商进行选择时往往凭主观印象和个人情感等因素进行判断,而未能进行理性分析,这使得竞标结果虽然公开却并不公平。在如此程序下选出的供应商,往往在标书承诺、供应、服务等方面不达标或经验欠缺,导致在各个环节上问题层出不穷。(三)招标体制不完善,缺乏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机制

图书招标制已成为各图书馆图书采购的一致选择。虽然引进了招标制,但它本身的缺陷、操作中的不规范、监督机制的缺失,也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虽然建立起了供应商的评价机制,原则上图书采购招标评分标准主要是针对图书供应商能够提供的服务和报价制定的,从理论上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很好的执行性和参考性,但实际上,对图书馆要求的服务,所有的图书供应商都会进行全盘承诺,报价折扣率最低成了最后唯一的标准。这就违背了采用评分方法的本意,往往是谁的报价最低谁胜出,从而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利于图书馆选择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图书供应商。二、建立联合招标采购模式体系

针对上述图书馆传统招标采购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与不完善之处,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联合起来,围绕彼此相近的采购性质与采购任务形成各个图书馆采购联合体,实行图书馆联合招标采购。(一)图书馆联合招标采购的概念

图书馆联合采购通常是指一些独立图书馆组成的联合团体,通过组织协调为馆内采购服务。图书馆采购与其他领域的集团采购不太一样:他们并不是大量购入货物并发送给各成员,而是与一个或多个供应商谈判商议一个合同的构架。各个独立的图书馆作为联合体的成员,会在这一框架协议下与这些供应商达成双向协议。因此,标准的协议或合同可以依据各个不同图书馆的需要而有细节上的修改。(二)图书馆联合招标采购体系模型的建立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图书采访经验,在综合研究了国内外图书馆联合招标采购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建立了图书馆联合招标采购体系模型。

1.联合采购体系模型

联合采购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联合采购体系模型图(1)区域内广大的图书馆组成的采购联合体。(2)各图书供应商组合。(3)联合采购中心。

建立联合采购中心就是由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或者采购量比较大的图书馆牵头,凭借其自身在图书采购领域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联合采购中心,将区域内的各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图书馆的采购需求联合起来,由UPC统一向合格的供应商下订单,并通过定期考评、质量保证金等制度保障中心的有效运行,进而形成大的图书馆采购联合体,培养供应商,并建立起良好的供应商与图书馆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模型中,图书馆采购联合体是核心,他向UPC下达采购命令,向UPC委派工作人员,对UPC具有领导和监督作用。但是UPC又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它不隶属于某一图书馆,而是有其自己的管理团队,定期收集图书馆联合体的采购需求,编制采购订单并向图书供应商下达订单。图书供应商按照UPC下达的订单,组织人力、物力对图书进行采访编目、集中加工,将各个图书馆所需要的图书,按照订单的要求及时送达各个联合馆,各联合馆按照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对供应商的服务进行评价,并向UPC系统报告。UPC根据各个图书馆的评价形成评价结构集,作为其遴选供应商的标准。

2.招标采购联合体的建立实施步骤(1)建立联合体,制定联合体公约。要想使联合采购中心发挥作用,第一就是建立联合体。联合体建立的作用包括:发展成员馆、组织联合体和统管机构的产生,即把本地区各系统的图书情报部门组织起来,建立一定的组织形式。同时联合体还要负责制定各成员馆的公约、UPC的规章制度、工作范围,以及人员任用的条件和人员考评制度。(2)普查馆藏、制定各成员馆的文献资源规划和布局方案。各成员馆要详查自己的馆藏结构和资源布局,然后将各馆藏目录汇总起来,编制出联合目录。通过成员馆目录,可以看出各馆的馆藏特色和优势;通过联合目录能够纵观该地区文献资源的概貌及其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制定文献整体发展规划和总体采购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并作为UPC工作的依据。(3)各成员馆向UPC下达采购任务、组织采购实施。各成员馆在普查自己馆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费和采购需求,向UPC下达采购任务,然后由UPC组织自己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购。在采购过程中,各成员馆有义务对UPC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4)监督与评价。UPC在实施具体采购时,根据各成员馆的具体要求,形成采购清单,知会各成员馆。在向供应商下单的时候,各成员馆要对UPC订单的拟定和对供应商的选择进行监督和评价。在供应商进行订单交割之后,各成员馆要对供应商的图书及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且提交UPC,以此作为他们工作的考评。

3.联合采购模型的管理体系

联合采购体系的管理,跟我们以往的联合采购有所不同。第一,在行政规划上,UPC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不隶属于任何图书馆和任何机构,它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和领导班子;第二,在人员组成方面,UPC的主要工作人员来源于各成员馆的采访部门,是各个图书馆中具有一定管理与采购经验的采访人员,可以说每个图书馆都可以推荐自己图书馆优秀的采访人员进入这个中心工作,而UPC的各成员的编制档案在原图书馆;第三,在经费来源上,UPC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个成员馆的缴纳,按照各成员馆图书采购量的大小收取一定的佣金;第四,UPC的最高权力属于成员馆联合体大会,具有对UPC最高管理者的任免权和罢免权,各成员馆对UPC具有建议和监督的权利,并按照各成员馆图书采购量大小的权重,在适当考虑公平原则的条件下,分配并行使各成员馆的表决权。三、采用UPC联合招标采购模式的重要意义

这种以联合采购中心为核心的联合招标采购体系的图书采购模式,对于转变传统的图书采购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防范于未然,占据市场竞争的主动地位,降低单本书的采购折扣率

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规划,国家对现存出版发行机构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几个具有行业支配地位的出版发行集团。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书商经过多年在某一区域的经营,也在该区域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垄断。这种情形必然会对图书馆图书采购成本形成压力。而通过UPC这种采购联合体,图书馆可以整合优势,形成巨大的采购量,占据图书采购市场的主导地位,从战略上实现供应商与图书馆的双赢。目前在图书采购中,70~72折是个比较低的折扣,但由于对服务质量要求高,主动权并不在图书馆的手里,多数图书采购的折扣是75~80折,甚至更高。形成大的采购联合体,不仅可以促进联合体内部各成员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可以使每个跟图书馆合作过的书商的反馈信息成为各成员图书馆之间的共享信息,没有合作过的书商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可以向其他区域的图书馆联合体进行咨询,并配合实地考察,从而形成共享资源。这样在实际合作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资质高、能力强、服务好的书商在招标中就会脱颖而出,成为图书馆最理想的合作伙伴,使图书馆在享受低价图书的同时享受高质量服务成为可能。(二)专业化采访团队,抑制腐败,减少行政权力对招标行为的非正常干预

由于现在图书馆大多实行的是图书采购招标制度,而图书采购招标人员队伍广大,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图书采购招标的过程中,少数采购人员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引发采购风险,导致在图书采购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而联合采购中心团队由各成员图书馆的业务精英组成,人员素质较高。同时,图书馆的图书招标原来是某一个图书馆或者高校的事情,现在上升到了图书馆联合体下所有图书馆的事情,更多的人参与监督,各图书馆联合起来,共同探讨并进行图书采购招标。此时,一贯被重视的价格问题即采购图书的优惠折扣率已然被成功解决,图书馆关心的性能问题即采购图书的质量、服务等也得到了保障。行政部门只要在大的方向上加以调控,其他具体的问题如招标标准、招标细则、招标程序、招标承诺、对图书供应商资质及实力的调查等都由图书馆来进行,这样在招标中图书馆的作用就会增强,行政权力的非正常干预就会减弱。(三)三方共赢,各个成员馆内部支持力度大

对于图书馆来说,实行以联合采购中心为核心的联合招标采购体系模式有很多优势。第一,UPC承担了各个成员馆的图书采访任务,它降低了图书馆单本书的折扣率,提高了图书馆采购经费的使用效率;第二,减少了采访人员的负担。图书馆采访工作是一个比较繁琐复杂的工作,在一个较大的图书馆中,采访人员占了工作人员的很大比重,可是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来说,图书馆最主要是为广大读者服务的,通过UPC来承担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可以减少图书馆采访人员的数量,减少各个图书馆采访的工作量,使图书馆工作人员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为读者服务和科研上面。最后,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当把这部分业务独立出去之后,内部关系则会趋向于缓和,形成比较和谐的工作环境。

对于供应商来说,联合采购中心给了各个供应商一个发展的机会,降低了他们的供应费用。原来供应商是一对多的关系,关系比较复杂,公关费用比较高;同时由于各个图书馆的要求不一样,采访外包的服务质量有所不同,而且各个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分散,相关配送成本较高。通过采取联合招标采购体系模式,供应商面对的主要顾客成了UPC,这就使供应商的工作关系相对简单了,从而能够降低各环节的成本。

对于读者,由于图书馆的采购图书单本价格降低,以致在采购经费不变的情况下,图书的采购数量增加了,图书馆馆藏的覆盖面扩大了,从而使广大的读者享受更多的文献信息服务。同时由于图书馆把主要精力用于为读者服务方面,提高了服务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四、联合招标采购体系新模式运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图书馆联合采购体系在运行中还处于初级阶段,只在其他商业方面和集团化图书馆中出现过,因此在具体运行中要注意以下一些相关问题。

第一,管理问题。联合采购中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组织,不对任何单一的图书馆负责,但是该中心的每一个人都隶属于具体的图书馆,属于各成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然要考虑本馆的利益。所以在对UPC进行管理时,应让其保持独立性,避免多头管理、多头领导。

第二,人员来源。联合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来源于各成员图书馆,但是具体各成员图书馆来几个人、符合什么标准的人员才可以来以及各成员图书馆来人的比例都是需要共同协调的问题。

第三,供应商的评价机制是否合理,应该如何建立评价机制等。

以上几点要注意的问题,需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逐步解决并完善。五、结语

较之目前的图书采购方式来说,联合招标具有更大的优势,并且联合招标也是符合各个图书馆的要求和政府、学校、教职工、师生以及图书供应商的多方利益的。由于在这个联合采购中心中各个成员馆的目标一致、利益相同,而且通过联合采购中心,各成员馆之间沟通联系起来非常方便,并且联合采购中心采取的政策也是大同小异,所以在具体操作时不会有大的分歧,因此图书采购联合招标是大势所趋,将会有力地促进图书馆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逐渐完善,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参考文献1 佟胜海,王文争.构建军队物资集中采购新模式—解读区域联合采购,2009(10)2 耿振英.关于实行区域性图书采购联合招标的探讨—与现行招标的比较分析,现代情报,2007(5)3 赵元章.联合采购的步骤和方法.河南图书馆学刊,1993(4)4 李东东,多贝力.联合采购改变行业格局.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2007(6)5 黄艳芬.高校图书馆实行联合采编的问题及其对策.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3)6 刘练强.浅议集团公司联合采购.企业管理,2008(4)7 罕凤.加强瑞丽市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云南图书馆,2004(3)8 黄永礼.上海高校图书馆邮发期刊联合采购的回顾与前瞻.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1(1)9 高景祥,蔡雅云.论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的建设策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5)10 郭虹,白君礼.《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相关问题研究.图书馆建设,2008(7)11 黄晓霞,赵财.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网络信息,2007(12)12 吴高,韦楠华.我国高校图书招标采购模式的缺陷和对策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06(8)

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方式的转型及对策

李晓霞(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图书采购方式日益多样化。从发展趋势上看,目前中文图书的采购方式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介质,向全面信息化的硬性转型阶段,由此给高校和图书市场带来了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及时升级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提升采访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调整文献采访策略,以适应采购方式转型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中文图书 采购方式 转型 对策

[分类号]G253.1

图书采购方式有多种形式,诸如书目预订、现场采购、网上采购、招标采购、联合采购、纲目订购等。其中,书目预订、现场采购和网上采购是目前高校中文图书常用的采购方式。如果从信息技术为主要介质的时代背景上看,这三种采购方式正处于转型阶段,其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采购手段全面信息化,另一方面采购方式也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这种情况要求图书馆发展应具有前瞻的眼光,提前谋划相应的对策,以适应采购方式转型的需要。一、基于以信息技术为介质的中文图书常用采购方式的转型(一)采购手段全面的信息化

1.书目预订信息化

书目预订信息化是指从传统的纸质书目向现代电子书目订购方式的演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高校图书馆基本实现了办公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纸质书目预订已不适应图书馆现代化采访工作的需要。于是,民营馆配商以超前的市场服务意识适时地推出了相应的电子版机读编目格式标准(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缩写为MARC)书目,并不断地加以完善,以其优质的服务逐渐取代了纸质书目。目前,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只要定期将供货商根据图书馆学科范围提供的MARC数据导入文献采选系统库中,进行批查重后,采访人员根据数据的描述认真辨别图书的性质、内容、读者对象和学术水平,辨析其出版情况,就可进行选书,订单生成后,通过QQ在线或E-mail的方式发给书商。书目预订的信息化,不仅节约了图书馆经费,而且节省了书目递送环节的时间,缩短了整个订购过程,从而保证了书目的时效性。有人将利用电子书目预订文献的模式称作“电子订购”。

2.现采信息化

现采手段的信息化是以手提电脑的普遍使用和便携式图书采集器的出现为标志,特别是便携式图书采集器的使用,既解决了图书现采查重问题,又为采访人员外出购书提供了方便,也是现采成为高校图书馆主要图书采购方式的原因之一。现采是图书馆和书商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最好方式,目前这种联系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加以解决。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现采手段的信息化逐步过渡到现采对象的信息化,从而转向网上虚拟现采这种模式,当然,那时现采这种实体的意义已经不存在,它只具有虚拟的意义。

3.信息化的网购

也叫在线订购,它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以互联网为构架,并由其提供交易平台,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数字化出版信息为工作对象,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一种中文图书采购方式。这种采购方式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日益成熟、网上书店的兴起和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目前我国网上书店已达600多家,规模较大的网上书店有:当当网上书店、北京图书大厦、上海书城网上书店、北京人天书店等。但笔者认为真正吸引采访人员的是那些既能提供种类丰富的书目信息,又能提供采访数据或编目数据的网上书店,如专为图书馆服务的北京人天书店、教图书店等。网上采购的最大方便在于信息流上,采访人员不再需要圈选、送交订单,供需双方也不再需要电话、邮件、传真等多种方式的交流,这一切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操作起来省时、省力。就发展趋势而言,网购无疑将成为一种主要的图书采购方式。(二)采购方式结构性的变化及成因分析

1.采购方式结构性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是以传统书目预订为主、现采为辅的模式。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图书发行市场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中文图书采购形成了以现采为主、书商书目预订为辅,并以网上采购为补充的模式,但从发展趋势上看,网上采购会成为中文图书采购的主要方式,从而将导致图书采购方式结构性的演进。

2.成因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没有书目报刊面市,新华书店为图书馆提供的就是现采服务。自1963年《新华书目报》面市后,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开始从现采转向以书目预订为主、现采为辅的采购摸式。当时,《新华书目报》的《社科新书目》和《科技新书目》提供中央级出版社和北京地区出版社将要出版的图书征订信息,配合《上海新书目》以及《全国地方版新书目》构成了我国图书征订书目体系(简称“四目”)。各书目在其负责范围内具有唯一性、垄断性,一直作为各图书馆主要的图书征订工具,其中的《新华书目报》作为中央级专业图书出版信息类报纸,扮演着图书征订目录的核心角色。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图书馆界习惯于在这种书目体系下运作。在这一阶段,图书发行渠道为国有新华书店系统所垄断,图书馆配市场在稳定和平淡中发展,民营书商还不多见,市场竞争并不激烈。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由确立、形成到逐步完善,图书发行渠道打破了传统国营新华书店系统垄断图书市场供货的局面,各种经济形态的书商越来越多,图书采购渠道不断拓宽,图书市场形成了国有新华书店、民营书商和出版社竞争的态势,而民营书商因其灵活的体制、高效优质的服务和超前的市场意识,到2005年前后已经成为图书馆配市场的主力军。民营书商常邀请与之合作的图书馆有关人员现采,而且现采地点、形式比较灵活,组团到公司驻地或者异地现采,有时举办书展组织现采。现采这种方式以其直接面对图书、直观了解出版发行动态以及到书率高、到书周期短等诸多优势而得到图书馆、书商和出版社的认同并迅速发展,仅2007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图书采购会近30场,书展更是不计其数,图书市场空前繁荣。由于高校扩招、合并及评估的因素,图书馆文献突击采购量大大增加,也需要采书效率较高的现采方式来补充。同时伴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对科学、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也在逐年增加,为现采提供了经济保障。而手提电脑的普遍使用和便携式图书采集器的出现,使现采图书查重有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证,大大方便了采访人员的外出购书,加之传统“四目”信息覆盖面小,且信息滞后、到货率低,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的采购,而使现采图书逐渐被日益完善的书商征订书目所取代。但相对于现采而言,书商书目订购仍然存在信息不全、环节多、到货慢等缺点。因此,现采成为图书馆购书的主要选择,形成了“以现采为主,书商书目预订为辅”的采访模式。

目前图书馆采购的模式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生成的,既然信息化使现采作为主要采购模式成为可能,那么这种技术发展也可以使现采通过网络技术不到现场即可采购成为可能,这种可能在网购上初现端倪。虽然通过网上书店购书大多是个人购书行为,图书馆中文图书网上采购还不普遍,但北京图书大厦、教图公司等专为图书馆服务的网站,正在以灵活的运作、不断完善的服务以及日益强化的管理模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尽管如此,就现阶段而言,网上采购还存在诸如数据库建设、配送、支付、信用等一系列问题,若假以时日,这种方式一定会成为图书馆的主要选择,不是因为网购这种形式,而是因为其所依据的信息技术、这种发展潮流,不仅使电子商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也必将改变我们过去对市场的所有认识。二、高校图书馆的对策(一)及时升级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以适应采访工作信息化的需要

以安徽大学图书馆为例,2004年以前中文图书采购查重还是以手工录入为主的,随着采访工作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不断升级,中文图书采购系统相继开通了订单数据导入、征询订单发布、读者荐购以及征询订单反馈等功能模块,而且业务流程也在不断优化。目前电子书目订购工作流程为:征询订单发布—读者荐购文献—征询订单反馈—采访人员导入系统查重—采选—最后生成订单—报送。不仅如此,“ftp”的开通既方便了采访数据的上传、下载,又使馆内各部门业务联系的信息化手段多样化。总之,采访工作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提升采访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网络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馆内业务的数据处理和读者服务的信息化,对文献采访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访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数据库建设的方法和技巧、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掌握好自动化系统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充分利用好系统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功能,把它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采访人员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一定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将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三)调整文献采访策略以适应采购方式结构的变化

任何一个高校图书馆,都以多种方式来收藏适合自己的图书资料。高质量的馆藏是多种方式、多种途径采购的集成,并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但在不同时期,采访策略必须与时俱进。例如安徽大学图书馆,在2004年以前中文图书采购基本采取以书目预订为主、零采为补充的策略;2004年之后随着图书采购招标模式的引入,结合本馆实际情况,中文图书采购选择了现采和书目预订有机结合为主、网上采购为补充的策略。时效性强的计算机或考试用书和出版发行量少、折扣高、专业性强的图书、理工类图书以及地方版图书,还有未经正式报道且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大都以现采为主,普通专业图书及社科类图书基本是通过书目预订,网上采购只是针对特殊需求。目前许多图书馆都不再使用书目预订采购图书,认为在这种方式下采访人员看不到图书,到货比其他方式慢等,但我们从实践中感受到,书目预订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种不可偏废的重要采购方式,因为招标采购模式越来越成熟,图书馆把对新书采访数据的要求纳入招标公告,并在招标合同中作明确规定,书商和出版社定期给图书馆提供的书目信息越来越全面且越来越准确。不仅如此,有些书商还提供经过整理的、个性化的二次书目,例如教图公司发送的《1—5届文津获奖图书》、《985图书排行榜》等为图书馆采购图书提供了参考。另外,《全国新书目》每期的新书导读,《南方周末》、《我的新书架》栏目以及年终的《图书回顾》版,每一期的《读书》杂志都有图书馆经常关注的图书信息,这上边的信息对图书馆采购图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现场采购、网上采购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局限性。现采虽然可以看样选书,但会受到书商经营倾向性和实力的影响,有时会因书商提供图书品种不全而漏采。网上采购的优势是快捷、方便,但发展还不够成熟,大多网上书店不能提供编目数据,不适合图书馆的大批量采购。每一种采购方式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一种方式都不可能满足图书馆所有图书的采访要求,只有将多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力争使其在内容和功能上形成互补,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采访策略,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中文图书采购任务。

基于以信息技术为介质的中文图书常用采购方式的转型,不仅给图书采访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挑战,也给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在实践中积极地探索和总结经验,以前瞻性的眼光,谋划图书馆的发展,使图书馆工作、服务、管理观念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参考文献1 王海涛.图书馆采访工作规范与采访工作人员行为准则.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2 熊才发.读《反思“现采为主”的图书采访策略》之感言.图书馆论坛,2010(5)3 黄刚.现代图书馆建设论丛.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20084 陈鹰,曹媛媛.“现采为主”的成因分析及采访策略.图书馆论坛,2010(1)5 邵素云,刘德兴.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6)

建立高校图书馆专家库的思考

费新华(电子工程学院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037)

[摘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招标在图书馆整体建设中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高校图工委建设图书馆专家库的重要作用,以及图书馆专家库在文献资源采购招标中的作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专家库 图书采购 采购招标 文献资源采购

[分类号]G25一、完善高校图书馆专家库对图书馆采购招标的意义

高等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招标工作关系到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读者利用、图书馆整体建设的重要环节。建立高校图书馆专家库、完善高校图书馆专家队伍,是保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招标成功的基础。高校图书馆专家队伍主要来自于图书馆专家型的专业技术骨干。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特长、重视和发挥好高等院校图书馆专家库队伍的作用,不但在高校图书馆的法规制定、职称评审、成果评审、图书馆建筑论证、科研、咨询、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文献资源的招标采购中能够发挥有效的技术保障。完善高校图书馆专家群在图书馆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提高高校图书馆专家队伍的质量建设,关系到高等院校图书馆整体建设的水平,也有利于促进高等院校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二、建立健全的高校图书馆专家队伍是采购招标的保证

高等院校图书馆专家队伍顾名思义,主要产生于高校图书馆中具有中高级以上专业职称的技术骨干。他们来自于高校图书馆的业务管理者、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流通、读者服务、情报、咨询等岗位的业务骨干。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水平,许多图书馆的专业技术骨干,是曾经毕业于高等院校图书情报专业,又长期从事图书馆业务工作,并且在图书馆专业内获得中高级以上专业职称的图书馆业务工作者。以具有中高级以上专业职称的图书馆专业技术骨干群体、建立健全的高校图书馆专家库,组成高等院校图书馆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专家治馆的作用。

根据国际专业性团体经验和国外协会的惯例,建立健全的高校图书馆专家库,应该是高校图工委的重要工作。例如“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它不但促进了世界各国电子电器工程的交流和协作,各分会每年召开学术会议,研究发展,而且通过专家队伍制定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因此,建立高校图书馆专家库是高校图工委义不容辞的义务。因为院校图书馆专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专家库中有必要分别建立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流通、读者服务、情报、咨询等方面的专家组。健全的高校图书馆专家队伍是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招标顺利进行的保证。三、当前文献资源采购招标对高校图书采购质量的影响

建立高等院校图书馆专家库,对于高校图书馆专业技术骨干队伍的质量建设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整体质量的提高,首先表现在专业技术骨干队伍的质量建设上,高校图书馆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的骨干群体,这是高校图书馆建设和以后发展的基础。选拔和建设好这支专业技术骨干队伍,需要依靠高校图书馆专家库专家的把关。(一)高校图书馆专家库分类使用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专家库的分类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评审,不是由高校图工委组成的图书馆专家组来进行的,而是由学校或者政府部门组成的专家组与教学科研人员在一起进行评审的,参加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图书馆专家非常少,甚至没有。在专业技术领域,隔行如隔山,这样一来,由非图书馆领域的专家评审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可信度就难以得到保证。一方面,参加评审的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上失去了专业优势。教师是从事一线教学和科研的群体,不仅具备课时优势,而且从事科学研究容易出科研成果;而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是从事教学保障的群体,不具备课时优势,同时图书馆属于教学保障,由于不是学校的教学主体,不具备出科研成果的环境。图书馆人员在面对专家组的职称评审时就失去了成果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在进行高校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时,专家组成员主要由教学一线的专家教授组成,专家组成员对于图书馆专业技术领域的特殊性了解不够,在进行职称评审时缺乏全面性。因此,高校图书馆专业技术骨干队伍的职称评审,应该由有关方面统一组织图书馆系列的专家来进行,应该从高校图书馆专家库中遴选专家组成员组成专家组进行,这将对图书馆建设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另外,在高校图书馆专家库中,也应该分专业,对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流通、读者服务、情报、咨询等不同的专业,分别成立专家组。(二)文献资源采购招标有效评标对图书采购质量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工作是图书馆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馆藏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图书馆经费开支的重要部分。高等院校图书馆专家库在文献资源采购招标中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文献资源采购招标专家组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文献资源采购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利于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建立高校图工委图书馆专家库、聘请具有文献资源采购经验的中高级以上专业职称人员,成立文献资源采购招标专家组,可以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招标提供随机专家组服务。

目前,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工作中,由于部分采购招标机构在确定文献资源采购招标专家时,对需要具有文献资源采购业务水平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的、文献资源采购招标专家组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在文献资源采购招标时定标不准确。造成文献资源采购招标不成功的教训值得我们总结。主要教训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图书馆专业高级职称领域内的专业门类认识不足。片面强调具有图书馆专业高级职称而不实行专业分类,这造成采购招标专家组成员虽然具有图书馆专业高级职称,但大部分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图书馆领导,他们有些并不了解图书采购、国内出版社和图书供应商的情况,不了解国内不同的出版社、图书出版的质量、出版的读者方向以及批发销售折扣的不同。例如,有的出版社图书批发销售的折扣在七二折以上,有的出版社图书批发销售的折扣在五五折以下甚至二三折以下;有的图书供应商不能提供低折扣的出版社图书;有的图书供应商不能提供急需图书;有的图书供应商不能提供部分出版社的图书等。如果他们没有从事过文献资源采购工作,对于图书供应商情况了解不多,甚至完全不了解,那么在文献资源采购评标工作中就不可能正确评标。一旦在选择图书供应商方面出现偏差,这将对中标后的图书采购和馆藏结构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由于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管理部门对采购招标专家组的招标要求和其他物品的采购招标一样,片面强调价格折扣,即低折扣中标的指导理念。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不像市场上买菜,可以看到便宜就买,买错了可以重来。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工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造成需要的文献资源得不到及时收藏的后果,最终影响图书馆的馆藏。

第三,由于片面强调价格折扣,催生了馆配商恶性竞争的态势。由于部分图书供应商招标采购折扣已经超出了成本控制的范围,馆配商要在恶性竞争的状态中取胜并且生存,在图书供应时需要在选择出版社的折扣、图书采购的时效性上做文章,弥补书商在招标折扣上的损失。而一般经典图书出版社的折扣都比较高,馆配商要在低折扣中标中生存,图书经销商在图书供应时需要考虑成本,这样就要放弃部分高质量出版社的图书供应,从而导致馆配服务质量的下滑。因此,聘请具有文献资源采购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文献资源采购招标专家组,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招标采购的馆配商资质、质量、价格折扣度的把握上,以及对于最终实现有效评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四、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招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协调,需要高校图工委的重视和协调。建立完善的高等院校图书馆专家库,尤其需要得到负责文献资源采购招标的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需要高度重视研究文献资源采购招标与其他设备设施采购招标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从中找出符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采购招标的规律。

关于健全和完善图书采购招标评标专家库建设的思考

钟萍(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本文论述了图书采购招标的重要意义及图书采购的特点,强调了作为质量控制关键的评标专家在评标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结合近年来评标专家在评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就如何科学化、规范化地建设评标专家队伍、完善评标专家库建设进行了探讨,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图书馆利益,保证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工作朝着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 图书采购招标 评标专家 评标专家库

[分类号]G25

随着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2003月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正式实施,我国招标、投标工作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图书馆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评标专家在评标工作中的重要性

被称为“阳光下的交易”的招标投标活动是一种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市场交易方式。在招投标活动中,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起着重要的作用,评标能否秉承公开、公平、公正及准确、科学择优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标专家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及专业水平等。作为实施主体的评标专家的投票结果直接决定中标结果,更决定招标结果的公正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的,……中标无效,责令改正”,可见评标专家的核心作用。因此,怎样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图书馆采购实际的评标专家库,就成为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二、实施图书采购招标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和评估促使高校图书馆的投入不断加大,图书馆年购置经费数百万、逾千万元的已不鲜见,因此图书采购不容忽视。

图书采购招标使购书经费的使用有了保证,增加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完善了采购制度,有效地消除了腐败的滋生条件。大量实力雄厚的供应商应标并在竞标过程中不断压价,不仅扩大了图书馆选择代理商的范围,有利于其优中选优,而且还能使图书馆在节约经费的同时又得到优质服务。招标采购合同的签订更使图书馆在图书采购及后期服务方面有了法律上的保证。三、图书采购的特点

图书采购招标与其他工程、设备招标不同,设备和大宗物资采购是一次性选择、一次性完成。要提供具体的采购清单、具体的交货日期。而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是个延续变化的过程,不宜集中采购。它是注重知识产权保障和售前售后服务保证的科学运行体系。图书具有不可替代、采购品种多、单个品种数量少的特点,各出版社的书都有可能被采购,它只能提供学科专业名称目录。图书采购是“非固定标的物”,它只能按时间段或年度文献采购总码洋进行控制,采购任务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持续地、分批次进行,具体采购品种需视当年的出版情况而定。因此,在评标时就要综合考虑书商的折扣、信誉、资质、到货速度、到货率及本地化配套服务等多种因素。选择不合理的低价中标,表面上似乎为学校节约了资金,但隐性蒙受的损失更大。

然而,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评标专家库建设不健全、不合理、不科学。近年来在评标实践中反映的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四、图书采购招标评标专家库目前存在的问题(一)评标专家库资源有限,可供选择的专家数量偏少

合格的评标专家和完备的专家库是进行科学、公正评标的保证。但由于专家库建设不完善、评标专家队伍组建不合理、可供选择的专家人数偏少,有些评标专家几乎每个图书采购招标都被邀请到,成了名副其实的“评标专业户”。由于评标专家人数少,大家一般都比较熟悉,导致评标专家名单在评审前毫无保密性可言。只要投标人联系到其中一个专家,其余人都可以顺藤摸瓜地找到,这样不利于采购招标的公正进行。(二)评标专家对图书采购特点和图书馆藏书缺乏认识

不少人认为图书招标技术含量低,评标成员不需要什么专业人士。因此评标时,从事图书采购工作、有着丰富采购经验的专业人员难以充分参与,评委多为图书馆外界人士。事实上,如上所述,图书采购招标与其他工程、设备招标大不相同。但因评标人员对图书采购的特点缺乏认识,片面追求低折扣中标,其后果是一些小供货商以低价恶意竞争,一些大的实力雄厚的供应商被排斥在外。价格低廉极有可能导致质量差和售后服务不佳。各高校图书馆藏书有共性也有特性,它们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藏书,都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的专业设置而入藏图书,且不同图书馆对图书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要求也不一样。因此,笼统地规定一个最低标底,势必会给图书馆实际购书和订到率带来不利影响。一些资质低的小书商往往很难满足图书馆的要求,这是图书招标中最大的弊病。(三)评标成员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素养、法律知识、评标常识等欠缺

有些图书采购评标专家缺乏招投标知识,对图书的出版发行和采购特点不熟悉;对标书中提到的双方责任、到书周期、采全率、让利率、包装运输、数据加工服务、质量保证、财务结算、违约责任等事项把握不准;评标操作粗放、过于简单、仅凭印象,不能有的放矢地找出书商投标书中的弱点并及时把关;加之法律知识欠缺,对《采购法》和《投标招标法》理解不深刻,对图书采购招标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例如,《投标法》第33条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但一些评标成员能力水平有限,无法对书商的合理成本作出判断而选出低于成本价的中标。由于一些评标专家没能充分考虑出版商、图书供应商和图书采购方三方利益,导致中标后执行合同时,很多难以补救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无法实现三赢的现象时有发生。(四)部分评标专家职业道德欠缺

一个只具备专业知识而不具有职业道德的人是不能被称为专家的。有些评标专家廉洁自律不够,道德操守缺失,在评标过程中过分顾及人情,不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甚至在某些利益的驱使下,带着先入为主、倾向性明显的主观臆断进行评标。有些评委不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审而不查、查而不核,草草排出名次,快快结束评标工作,使得某些投标人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中标,损害了整个评标过程的公正性。

除了上述的因素,还有一些专家评委库的组建不符合《招投标法》的规定。例如,专家身体欠佳、年龄偏大不宜继续留任;有些专家因工作需要早已调离图书馆行业,或离开图书采购岗位多年且对竞标的图书供货商的实际供货能力以及后续服务质量等情况不甚了解。这些都是制约图书采购招标项目成功的因素。

鉴于目前评标专家库存在的问题,现就如何健全、完善图书采购项目评标专家资源库建设,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五、建立有效而又完善的评标专家库的几点建议(一)严格把握评标专家的入库资格,保证图书采购项目评标专家的高起点

评标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必须对加入评标委员会的专家的资格进行一定的限制,加强审核制度,严防所谓“博学”专家滥竽充数、专家不专、不懂装懂的现象发生。入库专家除了要符合《招投标法》以及《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中的有关要求外,图书采购项目的评标专家还应具有相关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聘专家应该是图书文献采访工作的负责人或是有着丰富文献采购经验的专业人员。此外,还应吸纳图书出版发行方面的专家,评标时他们可以就图书发行成本给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报价,有利于其他评标专家对供货书商报出的优惠折扣率作出正确评价,防止报价低于合理值的低折扣书商恶意竞标。完善专家库专家的专业特长记录,以便有针对性地抽取相关专家参与评标,避免评标专家专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发生。(二)采取随机抽取方式设立专家库,扩充评标专家库人数

遵循守规守法、方便可用、数量适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图书采购项目评标专家库;不断扩充和精选入库专家人数,降低同一专家评标的出席率;严格遵循专业人员应占2/3的法律法规;避免计算机随机抽取次数不平衡的现象,使每位专家都有均等的机会参评,调动专家评标的积极性,而不是让有的专家连续数天被抽取,而有的几个月、半年或是一年都没有机会。由于专家人数多了,投标单位在经济上就不太可能有能力、有机会通过行贿手段买通全部或较大部分的专家了。(三)与时俱进,积极对专家实行考评奖惩动态管理

组建评标专家库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实行静止管理专家库是成规旧习。随着时间的流逝,应不断对专家库进行人员调整,吸收新的专家,排除年老已不能胜任工作的专家、受到惩处不能采用的专家以及已调离图书馆相关岗位多年的专家。对已入库专家做任期限定,三年为一个任期。要让专家明白,他们所获得的评标资格不是终生的。专家库负责者应适时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了解专家工作变迁等情况;建立专家评审业绩考核体系,建立专家个人评标工作及信用档案,详细记录评标专家的个人简历、年评标次数、业务能力和评标表现等,以此作为评标专家动态管理的依据;建立切实可行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及时取消不称职或者违法违规人员的评标专家资格,多培养、吸收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同志。动态管理的实施必将会使库内专家有一种压力感和危机感,从而激发出高度的荣誉感,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评标工作。(四)严把职业道德关,实行专家责任追究制度

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是一个合格的评标专家所应必备的基本素质。评标时要有公正之心,日常生活中要有廉洁之行,现场要有守纪之举,交谈时应说保密之言。由于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导致他们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如果不常敲警钟,难保各领域的佼佼者们能抵挡住利益的诱惑,因此,专家库的管理部门应本着保护评标专家的目的,不断提高专家的法律意识。除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外,还应加强专家的职业道德培训,组织其学习招投标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等,并进行统一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担任评标专家。

设定科学的评标方法,削弱评标专家打分自由裁量权,尽可能避免对同一投标人给出截然相反的悬殊分数;对专家打分过高或过低都要求其作书面说明理由;实行专家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评委对采购结果的责任力度;促使专家正确使用权利,以保证评标专家能公平、公正、客观、廉洁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力求让评标专家在评标活动中成为搞猫腻的“绊脚石”,反腐倡廉的“前卫”监督员。六、结论

总之,在图书采购项目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前提,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图书采购经验是根本。科学化、规范化的评标专家队伍建设是公开、公正评标的保证。高校图工委等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协助各地招标中心不断规范和完善评标专家库的建设,以确保图书采购项目朝着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1 孙建山.关于评标专家库建设的思考.中国招标,2009(37)2 李韵.中文图书采购招标、评标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图书馆建设,2007(5)3 冯双玲.试论影响高校图书采购招标项目满意度的因素及对策.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6)

浅谈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控制

刘娜 魏平 张莉(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032)

[摘要]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龙头,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采访工作水平的高低是馆藏建设的关键,将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的能力和效果。对图书馆的文献采访进行有效的控制,是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发挥。

[关键词]图书馆 文献采访 质量控制

[分类号]G25

文献采访质量控制,就是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文献采访时,依据学校的教学科研需求、一定的采购原则和馆藏特点,从读者需求、文献出版、发行、采集过程及文献利用评价等环节进行质量跟踪,确保采集到适合本馆读者需求的文献。一、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流程

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渠道、采购方式多种多样,但采访的具体流程大体一致,主要是根据本校学科专业和师生阅读需求采集信息、制订采购计划,将订单发给供应商,到书后验收入库以及跟踪到书利用情况等,如图1所示。图1 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流程图二、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采用的采访模式大致有四种:书目征订、现书选购、纲目购书和网上选购等。各种采访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如下表所示。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模式比较表三、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内外环境有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从总体上看,是向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的方向良性发展的。但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质量。(一)经费投入不足对文献采访质量的影响

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各类型图书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没有足够的经费保证,文献采访的数量都保证不了,整个藏书的质量更是无从谈起。近年来虽然各高校的文献购置经费有所增加,但相对于价格的增长和图书品种的增加来说,购书经费仍有很大缺口。尤其是那些普通院校、边远地区的高校,由于经费不足,被迫放弃不少文献的采购,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损害,影响到了采访质量,使高校图书馆文献不能满足学校读者的需求。(二)过分强调文献数量对采访质量的影响

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图书馆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评估指标没有涉及文献采访质量的内容,导致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只重视文献的数量而忽略文献的质量。目前我国高校各类评估中,图书馆评估体系都把文献数量作为达标的核心指标。为了达标,一些高校图书馆大量采购折价图书、收集捐赠旧书和大量增加廉价图书的复本数,打破了图书采购的正常操作,导致采集质量下滑。同时图书馆的采集方针和方式、文献入藏的结构比例不仅偏离文献需求的实际,也直接影响文献采访质量。(三)高校学科专业频繁变化对采访质量的影响

我国高校的学科专业因受到学科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冲击而在不断地变化调整。对于过时专业的摒弃和新生专业的增设,采访人员往往是事后才知晓,而高校图书馆图书的采访是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另外,许多高校合并后调整校区功能和专业设置,也会对文献采访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形成短期内某个专业的文献空缺的状况。(四)采访人员的素质对采访质量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绝大多数是由图书馆采访人员采购的,采访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敬业精神直接影响到文献采访质量。高校学科专业众多,读者所要参阅的文献绝大多数都是专业性的,图书馆所采集的文献涉及学校的各类学科专业。如果采购人员知识面不宽,或者对专业知识知之甚浅,就难以准确选定文献的品种。同时,如果采访人员缺乏敬业精神,那么就不可能认真查重和对文献进行仔细甄别,也不可能严格地按照本馆既定藏书发展规划和采购细则进行采购,因而也就无法保证采访质量。四、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的质量控制体系

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动态的过程,其质量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层面的因素,也有具体操作层面的因素。本文提出一套高校文献采访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从文献采访质量宏观控制体系,到具体的科学选书体系,再到最后采访文献评估反馈体系三部分,如图2所示。图2 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控制体系(一)高校文献采访宏观控制体系

1.制定权威的图书馆法规,保证文献购置经费

只有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和保证各级、各部门财政经费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才能为做好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保持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2.制订图书馆藏书发展计划及具体操作规程

所谓图书馆的藏书发展政策,是图书馆对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资料作出选择和保存决策的指南,是图书馆规划藏书发展、合理安排购书经费的基本依据。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的学校性质和规模、学科专业特点及原有馆藏情况制定藏书发展政策,明确图书馆藏书规划、文献发展的基本方针、经费分配、选书标准等,并制定符合本馆特点的藏书发展规划。

3.提高文献采访人员的素质

文献采访是一项具有较强知识性和技术性的工作,采访人员的素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馆藏文献的质量以及利用率、效益值的大小。首先,采访人员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热爱图书馆事业,一心为读者着想,珍惜采购经费,切实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其次,采访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更新专业知识,钻研采访业务,积累采访经验,提高采访技能。最后,采访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要及时了解出版物产生、传递和利用的情况,挖掘有用的信息,多角度、多侧面对文献采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鉴别优劣,做到多中求好、好中求精。

4.从文献采访的渠道及模式方面控制采访质量

高校图书馆选购图书具有专业性强、品种多、复本量少和出版社广的特点。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主要通过图书供应商获得,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影响着文献采访质量。因此高校图书馆选择一个合格的图书供应商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控制、协调以提高采访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规模的大小、历史情况等选择适合自己的采选模式,以提高文献采访的质量。(二)科学的选书体系

要充分考虑文献的价值、潜在利用率、读者需求、馆藏、文献的出版信息等。高校图书馆采购文献时要结合本校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判断是否采购某种或某类图书,从具体的选书过程中进行文献质量控制。

影响选书决策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图书本身的价值,主要通过图书的学科等级、学术水平、情报价值、出版质量四个方面来体现。在挑选图书的过程中,首要考虑的是图书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包括:图书所属学科与学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关系(重点学科、基础学科、相关学科);图书本身所具有的学术水平;图书作者的知名度、作品的重要程度;图书的出版社知名度、出版装帧的质量等。(2)读者需求情况,购买图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校师生使用,因此读者是否需要是选书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3)馆藏情况,当前的馆藏状况、图书收藏的复本量、利用率等因素体现了图书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也反映了馆藏的连续性及完整性,因此馆藏情况也是选书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三)文献采访质量评价体系

文献采访质量评价是指对文献采集和入藏情况、馆藏满足读者需求情况以及馆藏物理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衡量和测定并做出评价的过程,是对图书馆服务评价的重要指标。馆藏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馆藏是否符合本馆的目的和任务、采访过程中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在今后如何改进文献的采访质量,以做到利用有限的经费最大化地满足本校师生的文献需求。

对购书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图书利用率。图书利用率直接反映了采购范围、采购数量是否准确,是检验图书采购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图书利用率指标主要包括被借次数、拒借次数、复本量、读者级别、书价等,这些指标构成了购书的质量评价体系。目前,随着图书馆管理软件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大部分的文献管理集成系统都具备了上述数据的统计功能,采访人员应该定期对计算机系统提供的这些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以定量方法对购书质量进行分析和判断,结合学校各学科带头人对相关文献的综合评价,对采访工作进行评价、监督,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同时,这样做还可以帮助图书馆比较准确地确定以后采访的范围和数量,增强采访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五、结语

采访质量控制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日益复杂的采访环境,全面、详细、准确地收集和分析采访信息是做好采访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科学的选书系统是采访质量控制的关键,切实可行的采访质量评价体系是采访质量控制的有效补充手段。参考文献1 宿长海,马文萍.关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1)2 董京.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影响因子分析.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3 赵元章.谈谈图书馆藏书的质量评价问题.情报杂志,2005(2)4 唐定海.影响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的不利因素及其控制.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5 那春光.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核心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图书馆学刊,2006(1)6 吉宇宽.高校图书馆选书决策模式及选书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06(5)7 苏炼.对提高医学院校图书馆采访质量的几点建议.医学信息,2010(23)

某学院图书馆采访现状分析

崔艮艮 宣丽(安徽大学2010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本文以某学院图书馆2010年度图书采访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图书采访的现状,指出了图书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采访工作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图书馆 图书采访 书商 特色馆藏

[分类号]G25

图书采访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建设的基础,文献采访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整体馆藏的质量及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采访制度,有利于科学有效地使用文献购置经费,以保障馆藏和文献服务质量,是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图书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以某学院图书馆2010年图书采访情况为例,分析图书馆图书采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某学院图书馆图书采访现状

截至2010年12月6日,某学院图书馆2010年共采购图书20 224册,其中军事类图书4 125册,语言类英语图书1 001册,社会科学图书6 178册,数理类数学图书2 122册,工业技术类通信部分图书2 557册,计算机部分图书2 957册,自然科学图书1 284册。具体情况见图1。

现阶段该馆图书采访主要采用的是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依据书目报报订采购,主要根据《全国新书目》、《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等征订目录进行订购;二是通过图书商书目进行征订,对书商提供的书目单筛选、查重后确定书目;三是图书展览样本现采,参加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图书采购会现场采书;四是内部采购,大部分军事图书都通过军内采购;五是通过网络实行教、学员推荐及其他信息零星订购。该馆通过以上几种途径采购的书目数量具体情况分布如图2所示。图1 某学院2010年图书馆图书采访状况图2 图书馆图书采访的几种主要途径二、图书采访现状分析

通过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图书采访主要集中通过书商、现采和内部采购三种方式进行。之所以形成上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书目信息不全,到货率不高及到货时间长是减少传统书目报采购的主要原因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7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48 283种,其中新版图书136 226种。而该年的《新华书目报》报道书目总数为31 039种,只占全年全国出版新书总数的1/4左右,并且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属于重复征订的。此外,大多数图书需要三个月以上才到货,到货率在95%以下。上述原因造成了通过书目报征订数量的减少。(二)通过书商采购成为采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好的书商合作,能使采访工作锦上添花。该馆对书商的选择有严格的标准。首先,书商必须是国家相关机构承认的具有从事开展图书销售资格的合法正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良好。其次,服务标准高,书商要能提供规范的采访数据和完整的编目数据,对于出版、发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负责予以解决。最后,报价合理,合理的报价也是该馆选择书商的一个因素。在对各家进行了严格的综合比较之后,该馆选择了良好的合作对象。因此,现在通过书商采购成了采购的主力。(三)现采比例不断扩大

书展市场的繁荣是形成图书现采重要原因之一。每年,全国各地有多场书展和图书采购会,为图书现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场采购直接面对图书,直观了解出版发行动态以及到书率和到书周期,优势显著。该馆也积极参加一些高质量的书展和图书采购会,现采图书具有可信度高、到书快的特点,是采访的发展趋势。(四)内部订购始终保持相当的比例

由于学校性质的特殊性,考虑到学科专业发展,该馆每年都会通过军内订购来保证学科专业需求。(五)高度重视教、学员推荐书目

教、学员比较关注专业发展动态,通过图书馆新书荐购平台为图书馆推荐了不少参考书目,该馆也充分保障了教、学员的需求,及时通过零购补充。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多途径的采购,该馆的采访业务总体处于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访”不够,没有形成特色馆藏;学科馆员参与采访不足。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该馆采访工作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一)高度重视“访”的作用,认真做好采访工作

采访人员需要加强馆藏补缺、馆际互借意识。“馆藏补缺”是图书馆的后期采访工作之一,也是容易被忽略的环节。采访人员不仅要对馆藏文献数据库有计划地查漏补缺,还要及时对后期发现或读者举荐的缺藏图书做详细登记,不定期地与馆配书商联系以便及时补足书目。然而,一些年代较早、学术性强、发行量不多的缺藏图书,一般很难补购到,遇到这种情况时,可通过馆际互借来进行复制补缺。同时,还可以建立服务评价体系,深化与读者的沟通。例如,在图书馆网页上,建立“服务评价体系”,并专门设立对采访工作的满意程度等各项评价指标,以供读者打分、评价,为读者构建良好的监督平台,切实做好“访”的工作。(二)形成具有该校特色的馆藏体系

某学院正处于向任职教育转型的阶段,任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从学科出发,而是从岗位的任职需要出发,有明显的职业性和较大的灵活性。反映在信息需求上,就是需要如军事技术、武器装备操作技能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所以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补充应突出针对性,要根据军事变革趋势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时机,将中外军事发展的高新技术知识及新战法、新训法、新装备、新武器等相关内容作为图书馆藏的重要内容,同时针对第一任职需要及部队建设、训练和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对实践性及实用性强的文献资源的收集。2010年度图书馆共采购军事和通信类图书6 247册,占采购量的32%。其中,部分是通过订购的正式出版物,部分是通过军内出版社订购,但这已经不能满足图书馆面临任职教育所实际需要的信息资源。各部队、科研院所都有许多新的、实用的作战、训练和技术革新的成果,各院校也有许多教员通过深入部队调查、学习总结出的最新、最科学实用的有关理论、战法、保障法、技能等科研新成果,这些都将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来源。此外,一些学位论文及会议记录、科技报告、会议资料、标准、手册等也是我们收集的范围。做好这些特种文献的采购收集,形成该馆的特色馆藏,对该馆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三)学科馆员切实参与到图书采访工作中来

学科馆员应该对学校专业设置及重点学科进行调查研究,详细了解本校所设专业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特别是重点学科情况,了解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学科带头人、国内外发展状况、最新研究成就、学术权威及其代表性著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读者需求,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和图书需求的规律及特点。这样可以帮助图书馆根据重点学科的级别、性质、专业范围制定相应的采购细则。(四)建立一套采访评估体系

采访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每年都应当对当年的采购渠道、采购图书比例分布、读者满意度和图书借阅频度等作相关调查分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通过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采访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以指导下一年度的采访工作。四、结束语

图书采访工作任重而道远,采访人员要紧跟时代发展,勇于创新,不断探求和改进工作方法,在馆藏建设总体原则和目标的统一指导下,合理分配图书经费,提高馆藏质量,确保图书馆采访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参考文献1 孙玉鹏.对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几点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5)2 方丛蕙,姚东.学科馆员与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新世纪图书馆,2010(4)3 林宝真.探索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4)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探讨

时永清(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011)

[摘要]本文探讨了图书馆采访工作普遍面临的困惑,分析了图书馆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 图书采访 高职院校图书馆 探讨

[分类号]G25

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及经费状况,通过有选择性的采集图书来规划和发展馆藏的,是为读者提供有效文献信息服务的过程。图书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龙头环节,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保障之一。如何做好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和知识服务的需要,是我们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现实课题,也是图书采访工作人员必须探讨的问题。一、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困惑(一)如何处理好藏与用的关系

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应是藏用结合,既要重视图书文献的学术性、知识性、系统性等长远收藏目标,同时又要重视读者的现实借阅需求这一短期需要。但近年来,由于图书价格不断攀升,购书经费有限,要真正做到二者兼顾确实很难,这是图书采访工作面临的主要困惑。(二)如何适应专业调整

学院各专业的调整为图书采购工作带来了困惑,例如我院计算机专业过去几年发展很快,因此此类图书的进书量前些年增长很快,但近一两年计算机系的招生人数已很少,因此就要不断调整进书数量。另外,学院重点专业调整,给图书馆开展重点学科收藏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因为一个重点专业文献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如何建设重点专业学科文献、如何合理安排经费的使用,这些也是图书馆采访工作难解的困惑。(三)征求读者意见效果不理想

图书馆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而进行读者调查,例如,我院采编部就开展了网上订单选书、读者调查等活动,但效果都不理想,以至于我们只能得到有限的文献需求信息。(四)面对失真信息的困惑

有些图书介绍内容、出版日期、类型等失真,采访人员在收集采购数据时,很难对书的内容加以判断,因此备感困惑。还有就是一些内容重复的书籍,多次出版,使采访人员有可能重复订购。二、图书馆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专业文献的采集不能满足读者需求

首先,经费不足是第一原因,我国图书资料的价格每年都在上涨,而图书馆的经费十分有限,近几年我院图书馆经费都不超过50万元,比其他院校图书经费少很多,所以许多书籍采购不全。其次,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不断扩大和提高,读者的需求范围增大,各种层次图书的需求加大。再次,网上书目选购图书的盲目性比较大,单从书目上看难以对一些书籍的内容作出判断,这也给采购人员选书带来麻烦。(二)图书量增加了但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出版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图书重复出版,例如计算机、经济等一些大类的图书。在这些图书的出版过程中,许多书换汤不换药,有的只是题目换几个字,内容基本不变,甚至有些出版社为了迎合市场低层次的需要,出版一些五花八门、粗制滥造的消遣类图书,而质量高、专业学科的图书、学术性图书越来越少,致使采购人员选好书的难度增加。(三)文献载体的多样化增加了采访工作的难度

以往以纸张为主体的印刷型文献资料的收藏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电子出版物在文献资料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并以其出版快、信息量大、体积小、易保存、高保真、低价位等特点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出版物代表了未来图书馆的馆藏方向。如何科学合理地收藏不同载体的文献,发挥他们各自的最大效益也是文献采访工作所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四)采访人员知识水平、敬业精神有待提高

图书采访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决定了其工作的好坏。图书馆对采访人员很少培训,采访人员在图书采访过程中多凭自身的经验和常规操作来工作。但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采访实行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全新,项目数量增大,矛盾困难增多,这给图书采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若不提高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必然会给采访工作带来偏差,从而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三、我院图书馆采访工作应采取的对策(一)转变观念,以采访为重心,实现“三个转变”

1.向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转变

在文献采购上要集中力量做好馆藏结构、文献利用情况、师生构成比、学科发展态势等方面的调查,以专业设置和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为依据,形成本年度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规划要突出馆藏特色,强化学术性、专业化特色。要对现有的文献结构、文种结构、时间结构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围绕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学科优势采购区别于其他馆的独特资源。了解系部学生人数所占比例和专业所涉及的图书类别,在以年购书总量为基准制订各专业文献采购计划时,应考虑学生人数比例和不同专业对同类图书的需求量;根据学生比例与专业情况具体制定各类图书的复本量;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长线专业等予以倾斜。

2.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采访工作转变

积极推进“学科采访制”和“专家选书制”,增强文献资源采购的针对性。所谓“学科采访制”是指按学科门类进行专业化分工,针对学科专业进行采访。采访人员针对某一学科范围或某几个特定的学科范围,有组织地搜集、整理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化文献的信息,购买文献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专家选书制”是指由各系推荐本学科领域专家教授作为选书顾问,他们具有关注文献建设的热情,有学术专长且能够总体把握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按照图书、期刊、电子文献、数据库等文献类型配置采访人员的做法,而按照特定学科设置采访人员,通过与各种类型专家的有机组合,共同完成采访任务。例如,可以由学科采访人员与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以及系、部专家形成动态变化的采访小组。图书馆采访工作人员应收集尽可能多的书目信息,按各系提供的学科主题词进行整理归类,定期传送给各系专家教授,并由各系专家教授将其专业学科所需的图书信息传送给采访人员,采访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制订购书计划。采用这种采访模式,可调动各系专家教授选书的积极性,将采购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选书的针对性、专业性增强了,各类图书的利用率也提高了。

3.向多方位拓展采编工作内容转变

在采购方式上拓展,大力开展网上采访。其过程为文献信息查找→筛选预订→发出订单→款项给付→文献送达。网上采购可大大缩短订购周期,比传统方式更方便、快捷。对读者需求的反馈渠道进行拓展,了解各系部对图书的需求,以前只能通过采访人员登门调查或各系部填报的方式了解读者需求,这也做往往时效差、准确率低、遗漏多、采购的图书较难反映读者的需求。现在,读者需求可以通过网上论坛、电子信箱、BBS等快速反馈,不但速度快、效率高,而且读者的满意度高。对编目对象进行拓展,如网上信息资源编目,主要是将无序化的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揭示,以确保网上资源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又如馆藏关联信息编目,即全面揭示某一文献在各种载体的位置、相关信息的链接等。实现关联检索要重视MARC格式中307、753、856等字段的著录,以充分揭示文献资源的关联性。编目对象的拓展,一方面方便了编目人员对各种文献类型的处理,从而更深层次地描述、揭示文献;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读者希望全面检索文献、方便获取相关信息内容的深层次需求。(二)根据学校教学要求,制订合理的采访工作计划

图书采访计划是图书馆一个时期内藏书发展的计划,也是合理安排购书经费、提高采访质量、保持馆藏活力的基本要求。图书馆应根据学院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了解学院的教学科研动态、学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科研课题、课程设置的最新情况及图书馆的任务,制订出图书采访计划,对馆藏数量、购书质量及特色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对各类文献的选择标准、复本量和经费预算等进行确定,以使采访工作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采访计划应是一个动态条例,可以、也应该随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原则上它属于短期计划,类似于我们平常的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在此规则的指导下,采访人员可有的放矢地采购图书,避免盲目采购。(三)对照本馆的馆藏进行采购,避免重复订购和学科配置不均现象

采访人员一是可以借助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利用其中的书目数据库,对馆藏文献按分类和主题进行统计,列出馆藏文献的明细分类表,分析文献类型结构和学科结构,算出它们的比例,对“家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采访工作计划确立采访策略,清楚哪类图书的入藏量过大,必须控制采购量;哪类图书的入藏量不足,必须扩大采购量,从而使各文种、各类型、各学科图书的入藏量保持合理的比例。二是要深入流通部、阅览部进行观察和调查,或通过工作人员,或通过读者借阅记录,准确了解各类文献的借阅情况,以及读者需求动态,为新书的采访工作提供参考。(四)不断提高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藏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图书馆的藏书体系建设。而图书质量的高低又与图书采访人员素质的高低息息相关。图书采访人员的思想观念、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及个性等,往往会影响图书的订购工作,影响整个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因此,必须要有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采访人员来确保购书质量。

采访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良好的思想素质,采访人员要深刻理解采访工作的重要性,热爱图书馆事业;二是合理的知识结构,采访人员要掌握信息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博学多才,精通图书馆业务、熟悉本院所设专业的学科知识,并对学院的专业设置有所了解;三是掌握基本技能,掌握国内外主要出版发行机构的性质、特点、出书范围、出书质量等,并与重要的出版发行机构建立必要的联系,要思想敏锐,善于捕捉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四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采访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建设方法与技巧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等,能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出版物信息,了解各馆藏书信息,开展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五)防止图书采购中的盲目性

图书采购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采购人员在现场采集图书虽然比较辛苦,但可以避免网上选书的盲目性。采购人员必须尽心尽职、一丝不苟地进行选书,对每一本要选的图书都应做到:内容提要、价格必看,出版日期必看,出版社必看,装帧质量必看等,对所采的每本书籍都要认真浏览、翻阅,力求将有限的图书经费真正花在刀刃上。

以上所述是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困惑、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图书采访工作是一项集知识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工作,此项工作要做细做好并得到大家的认可,仅仅做到上述这些是不够的,还需采访人员不断开动脑筋,多学习、多听取读者的意见,并在实践中多总结经验,从而使高职院校图书馆能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参考文献吴锦荣.论新形势下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图书馆,2007(4)

浅谈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与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关系

张永瑾 袁轶青(安徽大学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质量工程”是新时期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需要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作支撑。相应地,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图书馆也应当以“质量工程”建设的需要为导向,提高认识,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采访队伍,有针对性地建设文献资源采访基地,加强“灰色文献”和教学性文献的采购,做好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工作。

[关键词]质量工程 高校图书馆 文献采访

[分类号]G25

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于2007年开始启动,这是国务院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大工程,而且内容更丰富、覆盖更广泛,是新时期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目前高校质量工程建设正全面展开并不断推进,它不仅深刻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也关系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特别是使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对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有什么要求?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图书馆如何做好质量工程建设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工作?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高校质量工程建设与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关系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规定,质量工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1)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2)教学团队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3)精品课程和数字图书馆建设;(4)实验实训实习基本建设;(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6)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以上六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涉及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问题。例如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其内涵丰富、涉及的问题很多,但归根到底都离不开老师的专业素养和科学研究。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都离不开文献资料,离不开有关的学术信息。而任何一位教学科研人员不可能也没条件自备教学和研究所需的全部文献资料,他们必须依靠图书馆和资料室提供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表面上看,精品课程建设似乎是一个教学和教学管理问题,但实际上它不仅需要图书馆提供大量的同类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而且由于精品课程建设更强调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不断把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这同样离不开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配合与支持。至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以及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看似与图书馆关系不大,但实际上也不是纯粹的实践操作问题,而是被分解成很多的研究项目,而要完成这些研究项目同样也需要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固然离不开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同时它也对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质量工程建设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重点和方向。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仅明确规定了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而且特别强调了“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目前,质量工程建设已引起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普通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和专业建设的抓手,成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成了学校办学的一项中心工作。在此情况下,图书馆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学校的质量工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做好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工作。

图书馆要想为质量工程建设做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工作,首先要从文献采访工作抓起。文献采访是指通过对馆藏、读者和书源的调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集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以满足读者的需求。由此可见,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业务的第一站,是起始性的工作,是图书馆为质量工程建设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各高校往往是根据本校的基础条件、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开展质量工程建设的,在众多的专业、学科和课程中,必须有所选择,必须坚持扶强创优、彰显特色的建设原则,以求重点突破。相应地,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也必须根据本校质量工程建设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具体一些说,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方向要与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目标和计划相一致,学校确定的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等应该成为文献采访工作的服务重点,甚至在人力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这些质量工程项目的需要。

其次,以质量工程建设为重心的文献采访有利于特色馆藏建设。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经过长期的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从而体现出图书馆馆藏的独特风格。特色馆藏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基本保障。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包括特色专业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等,许多高校总是通过比较和取舍,选择那些基础条件好、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专业和学科作为自己的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并且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如果图书馆的文献采访工作以学校的质量工程建设为导向,围绕学校确定的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集中人力和财力,优先购置其所需的文献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会使一些学科或专业的馆藏文献资料数量多、品种全、质量高,从而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例如,华东师范大学一直以文科见长,特别在传统文史类学科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具有比较强的优势,所以该校图书馆便将文史类古籍作为特色馆藏建设的重点。目前,该校不仅收藏古籍三万多种,三十多万册,而且将地方文献列入特色馆藏计划,采购了一大批西北地区文献、少数民族文献以及古代方志和各地新修的方志,使其馆藏重点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此外,燕山大学的“重型机械数字图书馆”建设、海南大学的热带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以及西藏大学的“藏文献中心”建设等也都是因校制宜,围绕其特色专业优势学科展开的。二、如何做好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导向的文献采访工作(一)提高文献采访对质量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质量工程建设不仅是教学科研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事情,也是图书馆必须认真对待、积极参与的大事。如前所述,质量工程的各项建设都离不开文献资源的保障,而文献采访又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第一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文献采访部门能否及时地、高质量地为质量工程建设提供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将会直接影响到质量工程建设的进度和效益。(二)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采访队伍,提高采访人员的专业素养

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采访人员数量少但工作量大,难以完成日益复杂而繁重的采访任务;二是采访人员有些虽毕业于图书情报学或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懂图书情报,但学科背景不足。有些虽毕业于文、理、工科中的某一专业,但知识面较窄,采访人员的知识结构需要调整,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三是采访工作大都按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外文报刊、数据库等文献类型进行分工,这种条块分割的现象使得本来就不多的采访人员分散在采访部、期刊部和技术部等,很容易导致同一主题下的文献采访不能相互协调,完整的文献体系也难以形成。针对这种情况,特别是为了做好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导向的文献采访工作,首先,图书馆的采访体制要理顺,采访人员应相对集中。采访工作要由按文献类型分工逐步转向按学科类别分工,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借鉴厦门大学图书馆的经验,实行学科采访馆员制度。即按照本校学科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的需要在采访部设置相应的学科采访馆员岗位,选派那些既具有文献信息知识和工作经验同时又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分别负责某个学科或邻近学科的图书、期刊、电子文献和数据库等各类型文献资料的选购。这样一来不仅整合了采访力量、理顺了采访体制,也使每位采访人员的职责范围大大缩小,使之有能力跟进所负责的学科发展,化解采访人员学科背景不足的困境。

图书馆在抓好专职采访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让教师和学生介入采访工作。现在有不少高校图书馆提倡教师选书。一般来讲,教师选书具有专业方面的优势,有利于确保馆藏的专业性,但教师选书因受个人研究方向和兴趣的影响而具有片面性,如果普遍让教师提供采购书目也不太可行。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让每个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和教学团队指定一位采访信息联络员,负责本单位读者与采访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另外,质量工程建设与学生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在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和教学团队所在的院系学生中推荐采访信息联络员,负责把学生的需求及时有序地反馈上来,让他们也参与到采访工作中去。(三)精心选择一些书店和出版社作为质量工程建设文献资源的采访基地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的方式是以招标采购为主、以零星采购为辅的。但由于出版发行市场还不够成熟规范,在书目提供和图书配送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一般的读者需求相比,质量工程建设的文献需求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因此,要做好这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工作,就有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业书店和出版社作为采访基地。例如中华书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都是以出版文学、历史、哲学、语言以及综合性古籍整理和相关研究成果为主的国家级专业出版社,而中国书店和上海书店等都是经营这类图书的专业书店,属于文史类的特色专业和重点学科就可以选择这些书店和出版社作为稳定的采访基地。(四)加强“灰色文献”和教学性文献的采访工作“灰色文献”是指通过非正常交流渠道获得的非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科研成果汇编、立项课题、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等。这些文献资料虽没公开出版,但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且大多具有前沿专业信息特点。教学性文献是指与教学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录像、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辅助材料等,这些文献资料对于“双语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已往的文献采购重视的是公开出版的收藏性的原始文献、专业研究性文献以及知识拓展性文献,往往对“灰色文献”和教学性文献重视不够,而这两类恰恰是质量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参考文献1 方丛惠,姚东.学科馆员与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访工作.新世纪图书馆,2010(4)2 王瑞玲.从教师选书制到学科采访馆员制.图书馆论坛,2006(1)3 段双喜,山顺明.特色馆藏建设与图书采访方法刍议.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2)4 王瑛.高校图书馆与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7)5 卓嘎.建立特色馆藏,服务社会大众—西藏大学图书馆藏学文献中心.图书馆建设,2006(6)

馆配图书质量博弈与控制

刁慕戈 倪海涛(安徽中医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在图书招标采购中,图书馆力争以最合理的价格买到满意的图书,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而中标的馆配商则追求利润最大化,意图以最小的成本履行合同,两者利益明显存在冲突。图书馆和馆配商为实现各自的目标而各尽所能,其效果体现在馆配图书质量上,馆配图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它们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因此,图书馆应采取合理的评标标准,尽可能避免“最低价中标”而导致合同不完全履行现象发生,并严格验收程序,杜绝不合格图书进馆,以期获得理想的图书采购质量。

[关键词]馆配图书 图书质量 博弈

[分类号]G25

近年来,随着图书招标采购工作力度的加大,馆配图书质量问题日渐突出,替换书目、低折扣图书充当高折扣书,甚至盗版书冒充正版书等现象普遍存在,以致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图书采购质量。馆配图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馆配商与图书馆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图书馆要想在招标采购中获得较理想的图书质量,必须采取措施应对馆配商的不当行为。本文拟对馆配图书质量博弈与控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规范馆配图书市场、提高到馆图书质量、维护图书馆利益有所帮助。一、馆配图书质量是图书馆与馆配商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一)图书馆追求的目标与保障措施

在图书馆图书招标采购中,图书馆追求的目标是以最合理的价格买到自己最满意的图书、获得最好的服务,从而实现有限资金效益最大化。图书招标采购过程是通过严格的竞标、评标程序,依据一定的规则选择出最合适的中标单位。该中标者必须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各项要求,图书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给图书馆以充分的保证,继而实现图书馆的招标采购目标。

图书馆为保证图书招标采购目标的实现,会在招标采购文件上下足工夫。一份好的招标文件是保证招标采购成功、实现招标方利益的前提条件。招标文件应对与图书采购质量、提供的服务水平以及合同完全履行等有关的事项,如技术要求、服务标准、投标人资质、合同履行、评标标准等做出明确而合理的规定。

当然,图书馆招标采购目标的实现还需要馆配商和招投标活动实际执行者的密切配合。馆配商中标后如果不能完全履行合同,图书采购质量和应获得的相应服务也就难以保证。招投标活动组织实施者如果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招投标,或者有其他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导致不良招标结果出现,也将不能保证图书招标采购目标的实现。(二)馆配商的目标及其实现方法

馆配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主体,不同的阶段追求的目标也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还是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

在投标阶段,馆配商的主要目标就是中标。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了能够投标成功,很多馆配商都会被迫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报出非常低的折扣或价格,即使公司微利也在所不惜。

然而,馆配商投标是为了盈利,中标之后,馆配商会将目标转移到如何才能从中标项目上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即非正常利润)上去,以“改善”微利的局面。而要实现这样的终极目标,馆配商或者“偷梁换柱”,或者“移花接木”,或者用“糖衣炮弹”进攻,或者降低服务标准。这些手段或单用,或多用,或同时使用。目前,图书出版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高级别、高水平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质量高,但折扣较低,一般在7.8折左右,而普通出版社所出图书因多种原因出货折扣一般为5折左右,两者差价近30%。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馆配商虽然在投标时会承诺完全满足标书要求,但在实际供货时却会尽可能多地用二、三类出版社出的书去履行合同,而仅将一类出版社的图书作为适当“补充”,以达到“偷梁换柱”牟取利益的目的。更有甚者,馆配商还可能通过调换图书订单,用盗版书冒充正版书、特价书冒充正价书来履行协议,实现“移花接木”获取非正当利益的目的。而这种方式往往会和“糖衣炮弹”同时使用,以求过了图书验收关。此外,现在图书采购合同往往会将图书磁条粘贴、馆藏章加盖、贴条形码、提供编目数据等作为合同条款之一,要求馆配商提供附加服务。馆配商为了降低成本常会在附加服务上大打折扣,降低服务标准和质量,例如使用劣质磁条、低档条形码、由非专业人员编制机读编目格式标准(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缩写为MARC)等。(三)馆配图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利益博弈的结果

图书馆希望获得符合要求的图书和高质量的服务,而馆配商则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两者之间存在着现实的利益冲突,并围绕“利益”展开博弈,博弈的结果则体现在馆配图书质量与服务水平上。也就是说,馆配图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两者利益博弈的结果。若图书馆措施得当,断绝了馆配商获取“非正当利益”的渠道,则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反之,若纵容馆配商的不良行为,图书馆的正当利益就会遭受损害,馆配市场的“潜规则”一旦蔓延成风,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干扰图书馆配市场的正常秩序。二、馆配图书质量控制策略

由于馆配图书质量取决于图书馆和馆配商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图书馆要想在博弈中获得胜利,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才行。另外,馆配商的配合和必要的馆配图书市场监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多管齐下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1.评标时降低商务标比重

馆配商之所以不惜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来牟取利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微利或不盈利的缘故。有悖于市场规律的低折扣竞标,从某种程度上与招标文件的苛刻条件和市场竞争激烈有关,而图书采购中的低预算和“最低价中标”原则是主要原因。馆配商要维持公司运作,除了包含税收、人员工资、场地租金、办公设备的购置费等正常开支以外,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非正常开支项目,如向出版社预支的购书款、组织图书馆现场采购的费用、向政府采购中心缴纳的标书费、中标服务费、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馆配图书运输及相关配套服务的费用等。这些费用积少成多,具体金额因涉及商业机密,所以只有馆配商冷暖自知,并不被外界包括图书馆方面所知。为了在以“最低价中标”为原则的图书招标采购中胜出,馆配商不得不低价竞标,以致出现微利或无利的现象,而其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在中标后履行合约的过程中动心思,以致降低了馆配图书质量和服务水平。

为了避免因评标指标缺陷而造成不良结果出现,建议图书馆综合考虑图书市场行情,适当增加图书采购预算,并尽可能避免以报价作为主要取舍标准,在综合考虑对方履约成本和履约实力的基础上确定一个理性的价格标准,给对方营造一个合理的盈利空间,为他们创造做诚信商人的条件。当然,这里并不是想为馆配商的不良行为开脱,而是客观地就事论事。合理的做法是,馆配图书招标文件评分规则中相应地增加技术标的比重,而将商务标的比重控制在总分的70%以内。

2.坚持以现采为主,保障到馆图书的质量

图书招标采购文件中可以确定以现采为主,书目圈选为辅的原则。书目圈选虽然快捷简单,但书目中很多书名并不能体现其真实内容和适用的读者对象。而且,由于看不到图书的纸型、装帧和内容等也无从判断该书的定价是否合理。因而书目圈选过程中常常出现错选或漏选现象。而现场采购虽然辛苦,但是很直观,经验丰富的采购人员可以直面待选图书,方便地查看图书的出版社、价格、内容等,快速准确地判断其是否为正价书、是否为馆内缺藏品种,是否存在读者群等,并综合客观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购入,从而保障馆藏图书质量。此外,现场采购还可以避免馆配商调换书目蒙骗图书馆情况的发生,从而降低低质量图书进馆的风险。

3.严把图书验收关

图书验收是把不符合要求的图书拒之馆外的重要环节。图书馆应加强图书验收的管理,不论是采取现场采购还是书目圈选方式选书都应妥善保管好订单底根,以此作为验收图书的依据。图书到馆后应严格验收。这里的“验收”不是简单地把到馆图书与随包清单进行对照,而是要把到馆图书与订单底根进行比对,因为随包清单有可能是经过馆配商修改的“作品”。验收时应比对书名、版次、责任者、出版社、定价等,避免“此书非彼书”现象发生。验收时一旦发现有违规现象,应严肃处理,除了扣除馆配商适当的履约保证金外,还应备有书面记录,并将屡犯者列入黑名单,取消其今后的投标资格。

4.加强廉政道德建设

在包括招标采购在内的图书采购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行为对合同相对方完全履行合约具有重要作用,并决定着能否采购到高质量的图书文献。图书馆应加强廉政道德建设,建立督查、评估、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纪检监察机构要协助党组(党委)做好组织协调,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洁身自好,不占不拿,不给馆配商增添不应有的非正常支出。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馆配商以各种名义组织的旅游和聚餐等活动要予以谢绝,对其表示“心意”的行贿行为要坚决抵制,更不能主动向对方索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手不软,嘴不短”地监督馆配商履行合约,促使其提供优质服务。

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主动同图书招标采购中的行贿、受贿行为作斗争,不仅要拒绝接受直接行贿和“回扣”等间接行贿,还要在发现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后及时向政府招标采购监管部门和检察机关举报,坚决抵制歪风邪气,为净化馆配图书市场出力献策。(二)馆配商也应采取积极措施为馆配图书市场良性发展作贡献

1.理性报价

馆配商应在投标前理性分析并合理测算招标文件中的标的物及其运营所需成本,并在充分考虑书价上调、现采费用等因素后做出合理报价,避免公司为履行“低价标”而导致经营困难的情况发生,更不能为追求中标而做出干扰图书馆馆配市场秩序的行为。

2.提供全面书目信息

馆配商应尽最大努力收集一类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图书信息,并将图书市场最新、最全面的书目信息无保留地提供给图书馆,或依据图书馆的要求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类别的完整的书目信息,以满足图书馆馆藏建设要求和读者信息需求。

3.诚信做事,以质求存

馆配商应诚信做事,不得做出掺书、换书等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馆配商在得到图书馆提供的确认目录后,应尽可能地联系各家出版社和其他供货渠道,严格按照目录进书,不能私自或在取得图书馆方面的默许后更改书目内容,以次充好、损人利己。

在加工材料方面,馆配商应采取批量购置等方式,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购置高质量的加工材料,避免低质量的磁条或条形码在图书流通过程中产生二次浪费。

在MARC数据加工方面,馆配商应有获得MARC数据编目资格证书的人员专职从事此项工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从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或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为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等国内大型机构下载编目数据,以保障编目数据无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监察审计机构,维护公司规范运作

重约守信、诚信为本,是现代企业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也是公平有序竞争的基本条件,企业赚钱要讲良心,获取的应该是“阳光下的利润”。馆配商要牢固树立契约意识和忠实履约的道德精神,自觉抵制随意毁约、商业欺诈和言而无信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馆配商应设立服务监察机构,不定期抽查公司内部用于馆配图书相关材料的质量状况、书目收集和图书配送情况,如果发现不正常现象应立即督促改正,并建立健全回访制度,收集图书馆方面的反馈信息,然后以此为依据,适时整改,以保障其规范、健康地运作。

馆配商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应坚决执行财产清查和内部审计制度,充分发挥预防保护、服务促进、评价鉴证三个方面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的行业自律与引导,而企业的管理层也要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足够的权力,杜绝公司财务出现漏洞。(三)政府应加大馆配图书招标采购市场的监管力度

政府应加大图书招标采购市场的监管力度,为净化图书招标采购市场做出应有贡献。作为图书馆和馆配商合作行为的媒介,政府招标采购部门应建立健全回访制度,针对图书馆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查并详实记录各家馆配商的具体表现,同时存档备案,如果发现不良行为应及时提出警告,以防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有馆配商向业主单位行贿或者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益的,相关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八章第七十七条规定,对其处以采购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并将其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其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图工委在图书招标采购中应发挥应有作用

全国高校图工委及各省高校图工委应联合起来,搭建馆配商诚信信息平台,汇总各馆合作馆配商的评价档案,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馆配商的诚信情况,做好馆配商的分级管理工作,建立并逐渐完善全国馆配商诚信档案数据库,促进信用信息的公开共享,营造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亡的行业气氛。全国优秀馆配商评选活动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开展了五年,在馆配市场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弘扬企业诚信文化、推动书业诚信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三、结语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虽然目前馆配图书市场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以致馆配图书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下降,但如果图书馆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馆配商能够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能够加大监管力度、高校图工委能够发挥应有作用,这种情况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反腐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图书馆配市场制度建设将越来越完善,操作过程将越来越规范,图书馆和馆配商从业人员的观念将会不断地得到修正,最终形成互利共生、良性合作、多方共赢的局面,图书馆、馆配商、读者三方权益保障将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参考文献1 杨志钢.儒家伦理思想与企业职业道德.民族论坛,2008(11)2 叶少琴.会计叶会计学原理.http://sm.xmu.edu.cn/netedu/accounting/8/8-4-1.htm.[2004-01-09]3 黄金凤.馆配商诚信缺失及其对策.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2)

构建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文献采访机制——以桐城师专图书馆为例

程大立 陈桐利(桐城师专图书馆 安徽桐城 231400)

[摘要]作为一所刚升格的高等专科学校的图书馆,我馆的文献采访工作还比较薄弱。本文通过对我馆文献采访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将来一段时间我馆文献采访工作的定位及服务职能,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如何构建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文献采访机制,以提高我馆文献资源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文献采访 读者需求 桐城师专图书馆

[分类号]G25一、我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现状分析(一)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概述

文献采访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经费、现有馆藏等情况,有计划、有目的、连续不断地搜集社会上不同时期出版发行的文献资料供读者利用的过程。文献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图书馆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同时也是藏书建设的重要环节,更是决定馆藏文献质量的关键环节。世界上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只有经过采访部门系统、有目的的选择、收集、整理才能形成合理的馆藏结构,使图书馆内部各部门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正常运行,协调发展,满足教学科研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二)文献采访模式

我馆现行的文献采访模式还是以传统的三大模式为主。

1.书目预订

通过书目预订进行文献采访一直是各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的首选模式。书目预定是指通过纸质或电子的书目信息,根据图书馆的需求情况、馆藏现状及经费使用情况挑选出相应的文献目录,采访人员对其进行筛选、查重后再进行订购直至产生订单的文献采访过程。我馆主要采取纸质书目征订的方式,主要以全国性的《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为主要征订目录,同时补充全国各地出版社发行的新书征订目录。书目预订具有信息全面、选择性强、易查重、信息源稳定且系统性强等优点,可以确保图书馆对文献进行系统收藏,保证文献采集的连续性。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书目信息虽然全面但很分散,耗时耗力;其次,没有实物可供参考,无法直观地了解文献中的真实内容,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造成采购的失误;最后,从选书时间上看,从圈选书目到查重再到发送订单,耗时较长,易造成新书到馆时间相对滞后。尽管存在上述缺点,但由于书目预订模式稳定性强,一直在我馆文献采访中居于重要地位。

2.现场选购

现场选购是图书馆组织采访人员到书商处(图书批销中心、大型书店等)或参加各种规模的图书订购会、展示会直接挑选图书品种并确定复本量的一种采访方式。例如,我馆采访人员会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书商处选一些图书,然后由书商将选中的图书配齐、打包并负责送到图书馆;或是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展销会,选购一些新版图书,同时增加对图书市场信息的了解,把握市场动态,接触更多的出版社。现场选购的优点是:第一,可直接阅览样书,直观、准确、针对性强;第二,可现场下订单,到货周期短,能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当前的主流图书,时效性强,使需求大的图书尽快进入流通渠道。其缺点是图书种类和数量有限,且容易造成重购、错漏,文献采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较差。

3.读者推荐

读者推荐是采访人员根据教师和学生读者提供的需求信息并结合我馆文献采购的计划、要求,进行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满足读者需求的采访过程。我馆在流通部、阅览室中都设有“读者需求登记表”,由各室馆员指导读者填写。读者不仅可填写自己的文献需求,还可以就采访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采访人员定期汇总、整理这些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此外,我们着重及时回收并处理“教师推荐书目登记表”,并将处理结果直接反馈给教师读者。由读者推荐、订购的文献专业性、针对性强,读者满意度高,其最大的局限在于:一是图书种类有限;二是大多数读者不去甚至不知道查重,往往造成与现有馆藏重复。(三)文献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馆传统的文献采访运行机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文献资源的质量,造成图书馆服务水平低下。

1.采访职责划分不科学

我馆沿用根据文献类型划分采访职责的方式,将其分为对图书、报刊和音像资料(包括数字资源)的采访。这使得相同学科不同类型的文献采访分离,相互脱节,不能协调互补,造成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2.采访模式陈旧

我馆综合使用上述三种采访模式,并一直以书目预订为主。据统计,上两个年度文献预订的经费占总购书经费的90%左右,其他模式的经费仅占约10%。随着图书发行渠道的畅通,文献提供途径和方法的多元化,很多重要的文献资料没有在传统的书目上得以反映,陈旧的采访模式越来越凸显出其弊端。

3.配套宣传工作不到位

根据近期开展的一项问卷调查,我校很多读者对图书推荐和相关服务不了解,究其原因是我馆现有的宣传方式比较单一,读者大多在馆员的引导下被动参与,宣传覆盖广度和深度不够。二、我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的定位

作为一所刚升格的高等专科学校,我馆文献采访工作起步晚,底子薄,设施配备不完善,现代化和网络化程度低,办馆条件较弱,馆藏不足,类型单一,以纸质文献为主,其他资源比较缺乏,资源共建共享尚未启动,这与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图书馆必须抓住影响采访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服务职能,制定出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具体对策,以增强对学校文献的保障和支持作用。(一)服务主体与目标

注重教学与注重科研是教学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在办学目标上的两种不同模式。“以教学为主兼及科研”而非“教学科研并重”是高职高专院校区别于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我校来说亦是如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我馆采访服务的主体、内涵、方式等必须服务于这一目标,其工作侧重点也必须放在教学服务上。(二)服务职能的转变

对于图书馆来说,内容是基础,馆藏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所在,如何使馆藏文献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应是图书馆采访人员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馆的传统编目工作一直以外包为主,今后一段时间,围绕我校的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以及兼顾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必须有计划、有选择地增加馆藏数量、完善馆藏结构,逐步增强对信息资源的挑选和特色化馆藏资源的建设两大功能。三、构建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文献采访机制

读者需求是文献采访工作质量具体体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校必须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新专业,淘汰或缩小旧专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也必须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然而文献资源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很难快速地全面响应,仅依靠传统的采访机制已不能跟上学校发展的步伐和满足教学的要求。

图书馆界一直把“读者第一”作为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但在实践中,这一理念往往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传统的采访机制导致采访人员和读者沟通缺位,采访人员容易根据经验和主观认识挑选图书,使所购图书质量达不到适用的要求,导致供需矛盾突出。“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文献采访机制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建立起高效的文献采访流程。(一)科学完善采访职责

1.科学划分采访职责

在采访职责的划分中应进一步重视资源使用的效果,对不同资源的采访实行统筹管理,并给予一线流通部门参与行使采访的职责,而不仅仅是参与提供意见、建议,使各部门在文献采访中相互合作,协调发展。

2.延伸“访”的职责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延伸“访”的职责,包括:访读者对文献的需求;访文献利用的效果分析;访专业学科建设;访文献来源渠道信息等。

3.加强特色化馆藏建设

在做到馆藏结构合理化、馆藏文献多样化的同时,根据学校的学科特点,结合我馆的历史发展、性质、定位来确定并形成我馆的馆藏特色,根据我校重点学科和专业的发展系统、完整地收集该领域内的文献信息。(二)采取多样化的采访模式

随着我校的快速发展,图书馆选购的图书呈现出专业性强、品种多、出版社广的特点。我馆必须突破传统的单一的采访模式,从传统的书目预订模式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现在出版市场的繁荣和现代化手段,和与学校专业密切相关的出版社建立长期联系,开辟多种渠道,建立多种形式并举的采访模式,拓展和丰富图书的来源、品种,全方位提高文献采访质量,缩短订书周期。下列三种创新方式值得我馆探讨和实践。

1.纲目订购

该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随后在英、美、加等欧美国家的图书馆中蓬勃发展,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图书馆藏书建设最有影响力的事件之一。纲目订购不同于传统的书目预订模式,是由书商按图书馆事先提供的购书纲目,主动地将有关新书或新书出版消息提供给图书馆,图书馆则根据样书进行挑选,把认为符合需要的图书留下,而把不符合要求的图书退还给书商。纲目订购具有正确率高、采集面广、漏订率低、节省人力等特点。由于纲目订购采取图书主题广泛性与重点性有机结合的原则,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的教学、科研计划与学科设置情况,在结合现有馆藏比例的前提下,及时调整采购策略、方案,从而做到有计划地完善馆藏建设,充分体现本馆的特色藏书体系。因此,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文献采集结构比较合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陆续采用“纲目订购”方式订购外文版图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此方式逐步延伸运用到中文图书订购之中。综合纲目订购的特点及其良好的实践效果,这是我馆改变书目预订模式的突破口。

2.网络采访

这是随着电子商务和网上书店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文献采访模式。从相关专家、学者对其研究的成果来看,网络采访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有效缩短文献到馆周期,大大提高了文献采访的效率,使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采访人员利用因特网查询、检索、下载网上的书目文献信息,然后根据馆藏的需要直接在网上完成订购及价款支付。但在实践中,由于电子商务本身的弊端,在进行网络采访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异地配送困难、付款方式不完善等问题,大多数图书馆并未真正开展网络采访。就我馆来说,可以借鉴网络采访的思路和优势,通过网络搜索书目信息,以掌握更全面的图书出版信息,对其他采访模式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

3.完善读者推荐

我馆虽然一直在采用读者推荐模式,但方式单一,应在此基础上大力发掘其潜力。可推行的完善措施有:第一,增加电话、电子邮件等比较快捷的推荐方式;第二,充分利用图书馆主页,在页面上提供书目信息,方便读者浏览、查询,并可直接留言推荐选中的图书。

综合传统的和新型的采访模式,它们各有优缺点。就我馆来说,应采用多元联合的采访模式,将上述几种采访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取长补短,力争使其在内容和功能上形成优势互补。(三)加强读者与文献采访的互动(1)加强与系、部的联系,让各系、部参与到采访过程中来,减少采访人员的多次重复劳动。可将不同类别的目录分别发送到相应的系、部,提供个性化的图书目录,使图书采访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图书采访的质量和效率。(2)建立读者互动采访平台,设置如下一些模块。一是“新书快递”。可考虑在图书馆系统中增加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大类进行划分后的最新出版和入库的中、外文图书信息,方便读者荐书。二是“读者问卷调查”。将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上传至图书馆系统,由访问系统的读者自行下载,参与调查。三是“读者活动快报”。即时发布文献采访方面的活动通知,如邀请读者参与采购、举办书展、进行读者书面调查、召开读者座谈会等。四是服务邮箱。公开文献采访工作的专用邮箱地址,读者可以通过邮箱推荐书目、图书,也可通过邮箱提出建议和意见等。(3)加强读者与文献采访的互动,不仅要倾听经常利用图书馆的读者的意见,更要主动与很少利用图书馆的读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不用图书馆的原因,想方设法吸引读者来图书馆,增加读者的满意度。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工作,提高采访工作效率。有了广大师生读者的参与,采访人员就能够从学科资源建设、发展的角度来全面系统地采访各学科、专业真正所需的文献,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四)完善采访馆员的选拔、任用和培训制度体系

随着我校综合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科门类将越来越丰富,对馆藏文献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对采访馆员的专业知识与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必须不断完善采访馆员的选拔、任用和培训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做到有章可循。在选拔上要注重对应聘者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选拔出那些既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宽阔知识面的T型人才。在任用和培训上,要不断加强其采访方面的专业学习、密切关注文献采访的最新动态,做到熟悉馆藏及馆藏利用情况,掌握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了解读者的需求、了解出版发行信息等,同时还要全面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五)建立采访评价体系

采访人员在采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和疏漏之处,而读者的反馈信息可以纠正这些偏差和疏漏,因此采访人员应跟踪图书借阅情况,及时收集读者对图书采访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建立起有效的图书采访动态调整机制。我馆在今后的采访工作过程中,应使采访工作报告、评审制度化,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采访质量评价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图书馆内部评价。通过对馆藏量和馆藏内容类别的统计分析评价采访的过程和结果是否达到了图书馆预先制订的计划安排和采访目标;另一方面是读者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进馆人次与使用行为分析;图书馆借阅及电子资源使用统计,并就使用者身份、资料内容类别进行交叉分析,以了解使用需求及各类资料的流通率;制定读者意见反馈机制,必要时可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调查报告。四、小结

文献采访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基础,关系着资源建设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服务的水平。因此,我馆应迅速转变采访管理理念,突破传统的采访管理模式,科学规划并建立起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需要和符合自身馆情的文献采访运行机制,提高文献资源的服务能力。参考文献1 刘海霞.读者的需求与满足探索.图书馆杂志,2007(2)2 朱怡钧.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初探.图书馆杂志,2005(4)3 黄艳.创新文献采访机制提高资源服务能力.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4 周敏敏.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探讨.当代图书馆,2009(6)

浅议高校采访馆员的素养

金传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采访馆员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资源建设的质量。本文从采访馆员的任职资格、专业素养、具备的技能、文化修养等方面入手,浅谈采访馆员的个人修养及其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采访馆员 服务 素养

[分类号]G253

所谓素养,指人平日的修养(英文为literacy)。采访馆员是指图书馆中从事信息采集工作的专业人员。采访馆员的素养可以理解为从事信息采集工作者平素具备的修养。无论是传统图书馆时代还是当今数字化图书馆时代,从采访馆员担负的职责来看,其素养直接影响着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质量。一、高校采访馆员的职责

信息采访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关系着整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为读者提供的资源服务效果。高等学校采访馆员的任务是努力建立多种载体并存、覆盖本校各学科专业、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以满足学校的各项教学和科研需求。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建人员有学科馆员、采访学科馆员、采访人员和部分教师研究人员。本文着重探讨高校图书馆资源采访人员的素养要求。二、采访馆员任职要求

采访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水平,才可以担当资源建设的重任。

在国内,我国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任职有笼统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以下简称《规程》)中第6章第29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国内各高校图书馆对采访人员的任职要求各不相同。本人认为,鉴于资源建设在高校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采访馆员至少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水平。

在国外,美国图书馆界对采访馆员的任职有明确要求。美国劳动部将图书馆从业人员划分为三大职级类别:图书馆馆员、图书馆技术员、图书馆助理员。其中从事信息采集和编目的专业人员归属馆员之列。另据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缩写为ALA)2002年1月颁布的《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应用政策声明》,美国图书馆员最低学历要求是“图书馆学硕士学位或相当的相关专业学位”。而对采访人员的要求更高,研究型图书馆采访人员的年龄大多在35~55岁,至少有九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学历是对采访馆员任职的最基本要求。由于采访人员介于社会信息流与图书馆读者信息流双向沟通交汇之间,承担的是一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还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创新的服务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以及深厚的人文素质,如此才能胜任采访工作。三、采访馆员的职业素养(一)甘为人梯的职业精神

正如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劳拉·凯恩所说的那样,图书馆事业是一份助人的工作,为读者建立科学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是采访人员的工作出发点和归宿。采访人员的目标是为本校师生员工建立科学、实用的馆藏资源体系。从研读本校《教学培养计划》,到读者阅读倾向调查与分析;从数据库试用情况分析,到数据库最终引进;从中外文书刊资源意见征询、荐购统计,到汇总、整理、生成订单……每个细节,都凝聚着采访馆员的智慧与汗水。采访馆员在实践着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的“一切为了读者”的思想,点点滴滴体现了采访馆员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这种甘为铺路石的奉献精神,让采访馆员每每从读者肯定的微笑、只言片语的感谢,济济一堂的阅览人群,数字资源不断攀升的点击率、下载率上,寻找到职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二)服务至上的理念“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始终是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铭记于心的理念。高校图书馆以服务教学、科研为宗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若背离“服务”这一理念,就会很快被读者遗忘而沉寂,这并不危言耸听。2005年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缩写为OCLC)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全球图书馆面临着挑战:在搜索信息时用户偏向使用搜索引擎,仅有2%的用户使用图书馆的网页。高校采访馆员面对这一挑战,只有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围绕读者需求规划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馆藏资源体系,稳定本校读者并进一步发展社会读者,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采访馆员要牢记图书馆服务宗旨,并将其贯穿于整个采访实践活动的始终。(三)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指从事采访工作所需具备的专业修养。它包括采访专业理论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1.专业知识

采访馆员除需储备图书、情报专业等一般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采访工作专业知识:需要了解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获取与配置、保存等知识,掌握纸本书刊、电子数据库等各类资源的出版、发行业务信息。我国目前有出版社500多家,杂志社数千家,出版信息数量庞大(2007年出版纸本图书248 283种),除新华书店外,民营书店、网上书店等发行渠道大量涌现,了解这些信息是馆员做好采访工作的前提。对于数字资源,采访馆员要研究数据库类型、采购方式、访问方式、服务平台等内容,熟悉国内外数据库内容,选择与本校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类型数据库,优先配置本校重点专业数字资源。

此外,采访工作含有部分商业性行为,采访馆员还要学习商品经济学知识,如熟悉价格、折扣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了解政府采购的几种主要方式等。作为评标专家,在具体招标时不单以折扣论成败,更多地考虑供应商资质、信誉、数据质量以及加工服务质量等。在进行纸本图书采访时,应掌握伪版书刊的识别方法,杜绝盗版书刊混迹于高校图书馆。

2.其他知识与技能

其一,资源建设的前提是了解信息源、把握资源需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完成服务育人的使命。采访人员应对学校所设专业、专业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有所掌握,对各专业主要课程了然于心,并了解专业教学进程计划等。此外,更进一步掌握本校特色专业的相关知识是必要的。

其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工作各环节,采访馆员利用网络、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方便快捷地从事数据采集、选择、报订等工作。在搜集、鉴别、分类、整合、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时,采访馆员要同时调动知识分类与数据检索技术,做好“信息导航员”。为此,计算机、网络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其三,欧美国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走在世界前列。掌握外语,尤其是英语,采访馆员便可通过因特网这扇窗口(四分之三网页使用英文),了解、学习先进国家高校图书馆的优秀理论、技术和经验,创新我们的资源采访工作。

此外,采访馆员要善于与人交流。采访工作与图书馆内外其他工作环节有密切的联系,采访馆员应在与读者、同事、同行以及出版商、馆配商等之间的多方面交流中,增进相互了解、沟通人际关系、促进工作进展。通过与读者之间的广泛交流与沟通,捕捉广大师生的需求信息;通过与同事尤其是与一线服务部门同事的交流,获知本馆读者利用资源的方向和馆藏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与联系,汲取和借鉴同行先进的观念和创新的做法;通过与出版商、馆配商的交流,学习出版、发行的商业知识、预测出版趋势。(四)科研能力《规程》第1章第1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在全国图书馆科研工作研讨会中同样指出,科研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作要围绕图书馆主流工作进行……推动业务工作的创新。

图书馆工作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组成部分,资源采访工作是图书馆主流工作。高校图书馆采访馆员应对自己的工作有所思、有所想,以推进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规程》同样也要求高校图书馆人具备相应的理论研究功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采访馆员承担的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源头工作,面临许多新理论、新技术需要学习,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思考与解决。例如,数字环境下纸本资源复本数的重新认识与思考;纸本文献与电子文献配置政策研究;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偏好研究;采访联盟的方式与内容的思考;开放知识的获取与整合研究;自建机构知识库架构;馆藏评价的意义与方法等。采访馆员通过研究来寻求答案,改善和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创新服务内容。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将会大大提升采访馆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五)人文素质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将图书馆比作“天堂的模样”,这美好的诗句蕴涵着图书馆是人类心灵家园的寓意。假如图书馆是天堂,那么我们图书馆人应该是穿行于这天堂中忙碌的天使,是滋润读者心灵的安琪尔。作为构筑人类美好心灵家园的图书馆资源建设者,我们自己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做“知书达理”的人群,爱图书、爱读书、爱读者。我们应该读史书,了解人类的过去,展望未来;读地理,开阔心胸,放眼世界;读美学,陶冶情操,怡悦性情;读哲学,思考人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热爱世界,热爱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崇尚平等与自由。人文素质是信息社会对图书馆信息建设者和领航员们的素质要求。四、多渠道提升采访馆员素养

继续教育能使人获得最新技能、扩展专业知识,有利于个体的持续发展。国内外图书馆界,对于馆员的继续教育都相当重视。《规程》第6章第30条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教育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结合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工作人员在职进修或培训。”美国图书馆采访人员的教育“趋向于定期、连续进行、向终身教育发展”。《图书馆这一行》一书谈及了美国图书馆员们加入专业组织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的情况,由此可见美国图书馆界对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2010年“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中,“图书馆职业教育”被列为其中的五个子项目之一。

自学是现代社会员工自我激励的最长效路径。处于易变环境中的图书馆员需要在不断学习中提升各方面的素养。而承担图书馆主流工作的采访馆员,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加压,补充知识。把学习看成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必需,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加入专业学会或协会组织,可密切成员之间的联系,加深成员之间的交流。协会组织能使成员间这种交流常规化、制度化、稳定化。大家在科学交流中,探讨采访工作的理论,交流专业信息、采访工作经验。同行之间通过这样的机会,相互取长补短,丰富工作的内涵,促进事业发展。

建立图书馆内部学习体制。在图书馆内部设立若干工作小组,利用成员跨部门、跨专业的优势,成员之间互帮互助,通过馆内定期的培训与讲座,使每个成员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并逐步掌握图书馆所有工作岗位要求的技术,拓展服务思路,拓宽工作领域。

此外,听学者讲座,图书馆员可以在聆听中提升自我,感受学者风范,点燃思想火花。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作为高校图书馆领导,应该重视并支持馆员素养的提升,建立学习激励机制,激发馆员的学习热情。好的图书馆领导,应为员工创造学习机会。例如,鼓励采访馆员参加在职培训、校外继续深造或接受馆内培训;安排采访馆员参加有影响的学术会议。通过参加专业会议,获取最前沿的专业信息。五、结语

当今,图书馆新技术不断应用,新媒体、新资源不断涌现,采访馆员担当着发现资源、评估资源、挖掘资源、推送资源的重要使命,须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多方面提升自身修养。愿高校采访馆员都能真正成为图书馆这一人类精神家园里助人的天使。参考文献1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http://162.105.140.111/tugongwei/info/detail.asp?lngID=161[2010-8-25]2 邸雅静.美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就业形势展望.图书馆,2009(6)3 孟建华.略论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图书馆论坛,2007(2)4 王松茂,赵涛.美国图书馆的采访人员教育.江苏图书馆学报,1993(6)5 罗昊.理发师能为自己理发吗—《图书馆这一行》浅评.图书馆杂志,2010(4)6 张美萍.美国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8 姜火明.全国图书馆科研工作研讨会召开.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2008-12-18(C2)9 吴悦.“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效果不错.中国文化报,2010(4)

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的实践与探索——以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余侠(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 安徽淮南 232001)

[摘要]本文以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图书招标 质量控制

[分类号]G250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购越来越规范,大多实行招标,主要形式包括政府招标及学院招标两种。笔者自2004年担任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采编部主任以后,在我馆各类图书招标中直接参与了招标说明书的制定、评标及图书的验收等各环节。现以我馆为例,对图书招标加以探讨。一、图书招标的作用(一)图书采购更加规范透明

图书馆在招标说明书中对书商资质、图书质量、服务及采购金额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以公开招标形式,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招标、投标、开标等一系列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地从多家书商中评选出数家书商作为馆配商(在我馆图书招标中一般有10~20家书商前来投标,我馆最终一般选择2~3家书商),从而使图书采购更加规范、透明。(二)图书采购成本降低

由于图书馆图书采购采取公开招标,面向所有书商,书商们为了多占领高校图书采购的市场,必然会给图书馆尽可能多的优惠折扣及优厚条件。我馆2004年的折扣为80%左右,到2010年,折扣为70%左右,可见由于竞争,书商的让利力度还是很大的。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成本降低了,从而可以使有限的经费购买更多的图书。(三)提升采编质量

1.提供个性化的书目信息

在图书采购环节,书商能够按照图书馆要求提供书目信息,改变了过去采访人员从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及各个出版社获取书目信息的状况,使书目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整合,采访人员能够“广、快、精、准”地获取书目信息,使订单的制作在时间和质量上得到了保证。我馆要求书商能够按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类别提供包括MARC格式、ISO格式、Excel格式等多种格式的采访数据,这是我馆近年制作出高质量订单的前提和保证。另外,书商还为图书馆提供现采的大型书市,使图书采购更加快捷、直观。我馆最近几年每年都带领老师到江苏省新华书店(现改名为江苏凤凰新华书业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大型书展进行现场采书,使我馆的图书采购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2.提供不同程度的图书加工

在图书编目环节,书商能够按照各馆的不同要求给予图书不同程度的加工。我馆目前在图书加工上只要求书商做包括贴磁条、贴条码、盖馆藏章的前期加工及随书附编目数据,而淮南联合大学图书馆要求书商做全加工,书到馆即可上架,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要求书商到馆加工。这是各馆基于自身的实际需要确定的,但编目外包的总趋势越来越明显。

由于有书商介入图书的采编环节,不仅节省了图书馆有限的人力、物力,缩短了图书采购与编目的周期,加快了图书上架的速度,而且更加规范,提升了采编质量。二、图书招标存在的问题(一)图书招标周期长

由于图书招标程序多,从编写招标说明书到最后签订合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馆配商无法确定,采购工作只能暂停,影响了采购工作的连续性。另外,按照财务要求,当年的预算应当年完成,否则可能影响到下一年的经费预算。我院的图书经费预算一般在每年4月份才能批下来,学院招标结果一般在7月份才能出来,政府招标结果通常在10月份左右出来,而2010年我馆图书的政府招标11月中旬才开标(我馆在7月份已递交招标说明书),等公示后签订合同已是12月份了。有时,为了完成采购任务容易出现突击采购现象,不利于图书采购质量的控制。(二)个别书商完成不了任务

为了中标,有些书商以低于成本价或以与市场价格明显不符的投标价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由于投标价在评分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致使个别书商有时能以超低价中标。我馆在政府图书招标及学校图书招标中各遇一次以超低价中标的书商,书商提供的书目掺入了不少特价书,而要完成我馆精心制作的订单这些书商就会亏本,所以最后这两家书商都退标了(因为退标的损失小于按订单供货的损失)。(三)书商一次性到货率低

书商们为了最大限度地占领高校图书馆这个阵地,往往在投标时把折扣定得很低,使得利润空间很小。而书商从出版社拿书越晚,出版社给他们的折扣越低,所以有些书商故意拖延图书到馆时间,以求把投标时的折扣损失补回来。表面看来,书商给图书馆让利了,但是图书馆不能及时获取所需图书,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图书馆。我馆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一批订单发出很长一段时间后才陆续到货。还有一些书商为获利少提供或不提供高折扣的图书(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四)个别书商偷换采访数据

在现场选书及网络选勾书目过程中,书商偷换采访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几年前,我馆在一次现采中,书商以“时间晚了,导数据人员不在”为借口,过了一段时间才把现采数据发过来,后来发现到馆的书不全是我们采购的书,甚至掺了一部分特价书。尽管我们退回了4万多元的书,但毕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另外,我馆在一次书商提供软件系统的网络书目勾选中,发现生物系老师选了不少中文系的书,中文系老师选了不少数学系的书,经核实其中一部分书根本不是我院老师勾选的,而书商给的解释是选书软件系统出了问题。最终,这批订单又请老师重新进行圈勾,浪费了老师及采访人员的时间。这件事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性质是很恶劣的。三、提升图书招标质量的几点做法及建议(一)提前做好招标的前期工作

在图书馆图书采购经费下批之前做好招标说明书的编写、评标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在采购经费获批后,尽快进入招标程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图书采购招标,给图书采购赢得充裕的时间,避免仓促采购。(二)编制规范、完善的招标说明书

编制规范、完善的招标说明书是图书招标工作及采购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和保证。招标说明书的条款要合理合法,要明确双方的责、权、义,对于重点工作条款如采访数据、编目数据、到货率、图书加工、退书等,必须写得详细准确、无歧义,避免中标单位有空可钻。最好多参照一些其他院校图书馆的招标说明书。同时,招标说明书的编写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对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例如,针对前文所提到的书商偷换数据事件,我馆在招标说明书中写到:在现场采书时,书商应当场把采购数据提供给图书馆,否则图书馆有权撤消该次现采。对图书加工我们也提供了明确的说明:图书粘贴可长期反复充消磁的优质钴基高碳钢油性胶复合磁条(要求已充磁,可替代永久性磁条功能),要求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钴基磁条;若图书超过300页需加贴两根以上的磁条,前300页内和后300页各贴1根;磁条需夹到书脊底部,隐蔽性好,不得露头。这样制作的招标说明书不仅规范、完善,而且可操作性强。(三)选择优秀的馆配商

在图书采购招标中,招标委员会往往看重最低价,认为选低折扣更有利于图书馆节约资金,更能显出招标的“公正”。其实,报价为最低价的书商经常在规模、资信、业绩、服务等方面不如其他书商。只有选择出优秀的馆配商,图书采购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如何选出优秀的馆配商呢?这就要求制定出合理的评标标准。比较科学的是采用综合评分法,把公司规模、业绩、信誉度、服务等因素同折扣一起加以考虑,再选得分高的书商作为馆配商,只有这样,选出的书商才能顺利完成图书馆的采购任务。为此,我馆在2010年政府招标说明书中这样写道:评标专家组根据投标人对条款的响应程度、报价、服务、高校图书馆客户量(提供近3年的合同)和出版社情况(提供当年的证明材料)、资信程度等指标进行评标。(四)选择2~3家书商为中标单位

在确定中标书商时,以选择2~3家为宜,最好不要只选择一家书商。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书商们为了争取继续合作,会竞相表现得好一些。何况每个书商都有自己的供货特色和服务特色,有的书商大学版做得好一些,有的书商京版做得好一些,选择不同类型的书商更能提高图书采购的质量。此外,这样做即便有不能完成合同的书商,也不会使图书采购陷入困境。例如,我馆曾经遇到两次以最低价中标的书商退标的情况,因当时我馆不止有一个中标单位,所以对我馆影响不是太大。(五)对出版社进行分类

由于出版社的折扣差别很大,书商为了中标往往压低了价格,中标书商经常少供或不供高折扣图书,对于像高教、科学、三联等出版社的订单,供货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我馆在今年的学院招标中把折扣较高的出版社单独列为一包,其余为一包。这样一来,书商在投标中容易把握投标价,图书馆也能及时买到自己想买的书。(六)提高违约保证金

如果违约保证金低,一些实力不足的书商,可能以低报价中标,他们报着侥幸心理,认为运用各种手段使一个图书馆购买他们所推荐的图书所获得的利润是很可观的,即使不能完成合同,那点损失也不算什么。而提高违约保证金,就会加大不良书商的投机成本,更能约束其不当行为。原来我馆没有收取违约保证金,有时过了三个月还没到一批货,到货率、到货时间得不到保证。今年在学院招标中,我们做了改进,收取了一定的违约保证金,结果三个月内全部到货,提前完成了采购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七)严把图书验收关

要严防书商塞书。进入图书馆采访系统,对书商所供图书和图书馆的订购数据逐一进行核对,主要核对项目为:ISBN号、书名、价格、复本,若非本馆订购的图书,则予以剔除。我馆通过验收杜绝了书商塞书,并能准确了解书商的到货率。(八)预留少量自行采购资金

为了使图书采购更具有科学性,学校下拨的图书年度购置经费不宜全部用于招标,应抽出小部分作为自行采购的费用,以补充教学科研急需的图书资料。有些大学图书馆如山东大学图书馆、湖南工程学院图书馆已经这样做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般预留总采购经费的5%,这点值得我馆学习和借鉴。

图书馆要快速、全面、平价地采购到高质量的图书,需要不断规范图书采购市场,完善图书招标程序,使书商真正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中形成良性竞争,实现图书馆及书商的双赢。我馆也在一次次图书招标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图书招标,使图书采购工作更加顺利地完成。参考文献1 查道懂.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招标采购制度探析.图书情报工作,2008(12)2 马启花.图书招标方式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质量保障策略.图书馆,2009(5)3 姜宝良.山东省高校图书馆招标采购图书问题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6)4 余侠.高校图书馆图书招标的质量控制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4)5 乌恩.高校图书馆采购招标中遴选图书供应商新探.图书与情报,2010(3)

探讨中文图书招标折扣的几个问题

周国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 合肥 230027)

[摘要]折扣不应该是中文图书招标的核心因素,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对折扣相关问题的看法,包括折扣降低趋势的合理性、低折扣中标的比较分析,以及如何对书商进行规范化的评价。

[关键词]折扣 图书招标 图书馆 书商

[分类号]G253.1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中文图书的馆配市场正是方兴未艾,全国每年大大小小的书市不断,现采码洋节节攀升,出版社、书商忙得不亦乐乎。然而一个接一个的图书馆招标又让书商寝食难安,销售经理要在“如何确保中标”“以什么折扣应标”的问题上做出抉择,甚至图书馆本身也有些为难,担心不中意的书商被评委会选中。无论评分标准如何完善,折扣始终是书商的心结,价格战争从未停止,导致全国中文图书馆配的折扣总体下降,而且地域差别明显。一些书商为了扩大和开发新的市场,在某些地区采用低折扣的策略四处出击,颇有收获,这也迫使一些已经在当地稳定发展的图书公司只能随行就市地下浮折扣。在部分省市,这种折扣战争已经超出了成本控制的范围,处于恶性竞争的状态,并因此导致馆配服务质量下滑,并最终影响了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因此,折扣问题看似是“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而实际上,图书馆作为馆配链条上的一环,总是与整个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受到市场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市场。

中文图书馆配折扣的现状是稳中有降,降中有稳,一味地贬低或者推行低折扣都是有失偏颇的,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与折扣相关的一些问题,才能利用好折扣杠杆促进馆配市场的有序发展。一、低折扣竞争的生存之道

在馆配市场上,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某些被同行指为用低折扣扰乱市场的书商经过几年的运作,不仅没有倒闭,反而市场份额还在扩大。他们是如何生存的呢?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估算。首先,一个书商服务图书馆数量的多少对成本的影响有限,无论是面对100家图书馆还是200家图书馆,书商在数据、采购、加工、打包、人员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变化不大,那么书商营销码洋越多,摊薄下来的成本自然就会下降。其次,很多出版社对供应商都有“返点”的策略,书商销售某个出版社的图书总量达到一定的数量要求时,出版社就会额外返还书商一定的利润,这就多多少少弥补了书商在招标中折扣上的损失。一些书商对各地的业务员也采取了“返点”的考核和激励措施,促使销售经理敢于降低折扣去占领市场。书商通过销售总量的增加获得更多的额外利润,同时又以适当降低折扣的方式出让部分利润。“轻个体、重总量”的招标策略就是书商低折扣竞争的生存之道,只要不低于运营成本,就有它合理的一面。二、折扣下降趋势的合理性

在某些场合,我们能够听到A公司指责B公司用折扣进行恶意竞争——尽管最终A、B两者在同一市场的折扣可能是相同的。现实中,如果B公司通过流程优化、减少加工环节,在不降低服务水平和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成本控制,在为图书馆降低投入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那么A公司是不是应该反省呢?我们在讨论折扣的合理性的时候不能只谈论折扣的底线问题,确实需要给书商一定的压力,迫使他们在不减少服务内容和降低服务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供应商B能够以七四折实现盈利和服务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任由供应商A以七六折中标。从时间上来看,馆配市场的竞争本身已经隐含地承认了折扣下降的合理性,出版、发行、加工、物流等环节的协调发展降低了供应成本,书商的经营模式和规模能够承担利润空间的压缩幅度。这是图书馆希望得到的结果,也是需要图书馆去保护和监督的结果,馆配市场应该利用招标给予鼓励(即让书商B中标),刺激书商节约成本、挖掘潜力。三、折扣的个性化

具体到不同的地域,因为经济、经费、图书馆数量、图书馆性质、加工要求和运输渠道的不同,书商运营的规模、成本会千差万别,折扣上自然而然也会存在差异。甚至细化到同一地区不同的图书馆,书商确定的供应折扣也是不同的,图书供应招标的组织单位和评议小组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刻意要求书商的“平等”待遇。现阶段,北京、上海地区的折扣还能看到八零折,而安徽已经到了七零至七二折的水平,我们不能一看到数据就惊呼安徽市场的混乱,还需要了解数据背后隐含的服务差别和质量要求——当然,安徽市场的七零至七二折是否合理,还有待评估。

在图书采访的发展中,纲目订购是值得关注的方向,国内部分书商也在进行相关工作的尝试。此时的书商具有了图书馆采访馆员的作用,根据图书馆的特色和馆藏发展政策,为图书馆粗略筛选适藏的图书。相应的,书商可以根据对图书馆需求的深入分析,经过成本核算,提出一个合适的馆配折扣。这种报价在不同的图书馆、同一图书馆的不同时段可能都是不同的,而且包含着书商一定的智力成本,更需要得到图书馆的认可。四、招标权限对地区折扣的影响

折扣之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很大一个原因是图书馆逐步失去了招标工作的主导权。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招标工作将集中到某些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图书招标也不例外。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政策规定的出发点非常好,经费统一管理、操作规范、减少腐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是,现行的省市财政部门组织的图书招标中,折扣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某些学校层面组织的图书招标也采取了最低价中标的方式。这种招标会让一些优质供应商因为底线的突破而退出,这更导致了市场的恶性竞争。

政府招标的评审小组中,图书馆界的专家很少,大多来自审计、监察、财务、纪委等组织部门,仅凭供应商的标书几乎无法看出服务能力的差别,折扣成了唯一可以评判的量化指标。而且有些图书馆界的专家领导自身并未从事过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不了解图书供应,也乐得把招标主导权上交给组织,这使得图书招标权越来越脱离图书馆,折扣之战愈演愈烈。政府招标折扣的下降也会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的自主招标,即便图书馆界有足够的理由来力挺折扣的稳定,但在法规和政策面前总是没有很强的说服力。招标之后,图书馆开始与书商进行合作,对于一些依靠低折扣恶意中标的供应商,图书馆就算是很无奈也似乎与招标无关了。

据我们了解,折扣的总体水平与当地图书馆界的招标模式、图书馆界对招标的认识有很大关系,而与图书馆的规模、当地的经济状况没有明显的关联。以上海和北京为例,上海90%的图书供应都是学校自主招标的,图书馆之间通过交流获得共识,图书的折扣也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在北京,重点学校图书馆进行自主招标,中等学校有些也是政府招标,但是评委都是图书馆馆长或主任,而且都是综合评标,折扣不可能成为左右评标结果的主导因素。五、最低价中标模式的分析

最低价中标大致有以下三种模式。(1)按所有书商投标的折扣进行排序,最低价中标。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政府招标中,折扣几乎成为决定命运的唯一指标,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很严重,也不被图书馆所认可,当然,目前这种状况已经有所改观了。(2)技术评比入围后的最低价中标。通过资质、服务能力、标书响应情况的评比,确定入围书商,再在其中优先考虑最低报价,甚至有些图书馆对于入围书商允许二次报价。这种模式最终还是模糊了书商服务能力的差异,值得商榷。(3)事先确定采购图书的目录,针对确定的标的,最低价中标。纯粹从招标工作来看,由于货物是很具体的,最低价中标也就最合理。但是,放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来考量,这种模式只顾及了招标的科学性,却完全违背了馆藏建设的宗旨。假设标的为150万码洋的图书,按复本数5和单价30元计算,涉及1万个图书品种。图书馆要在招标前详细确定好这1万个图书品种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这些图书肯定不是最新出版物,招标之后的到货率会非常不乐观。再经过配送、加工、上架的流程,读者拿到的很多图书可能是一两年前出版的,这使得图书的时效性失去了,对读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我们强烈质疑这种看似科学的最低价中标模式。六、书商评价的规范化

虽然我们呼吁不要采取最低价中标方式,但是如何确定折扣的合理范围又很困难。现阶段的图书馆无法提供论据,更不能向评标小组划定一个“合理范围”。仅靠一两个图书馆的呼吁收效甚微,缺乏说服力。如何规范、中肯地评价书商不是图书馆一方能够主导的。借鉴教材的招投标经验,出版和发行的行业协会、当地的高校图工委和图书馆学会都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建设性的指导和管理。

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同时提供了完整的采购指南、图书采购合同、招标评分表、招标书、评标指标等样本文件。《指南》中明确了评审小组中图书馆专家组成比例要达到2/3,而现行很多高校或政府招标中远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在某些中文图书招标过程中,即便标书明确了评标指标和评分标准,实际操作上还是凭着感觉打分,结果与理想总是偏差很大。北京大学图书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指南》制定了招标文件,这一做法值得推广。只有确立了可操作的依据,才能尽可能地排除人员和时间因素上的干扰,实现馆配交易的长期健康发展。

仅仅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在“出版社-书商-图书馆”这条馆配渠道上,出版社承担了最大的风险,其次是书商。随着出版社企业化改制的深入和发展,出版社将更加注重规避书商风险。因此,图书馆可以联合上游的力量,共同规范和监督书商的馆配行为,这是非常有益于图书馆招标工作的现象,我们也期待这种合作尽快成为现实。

总之,图书馆的采购与个人消费不同,它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以折扣定资格。折扣只是平衡双方收益的一个砝码,要获得好的效益就必须有更多的投入,获得了好的收益就必须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双方合作的出发点。事实上,正是图书馆的招标状况提供了书商生存的环境。如果说馆配市场存在不健康的竞争,其根源还在于图书馆对采购和招标工作的管理和规范——一定区域内图书馆的总体发展状况。本人认为,出版、发行及图书馆界的学(协)会、图工委承担起组织、评价和协调的责任,互相沟通,实行馆配市场的准入制度,既有利于馆配市场的净化,又能够取得评标组织和政府机构的认可。参考文献1 张美萍.北京大学图书招标工作的过程及特点.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2 胡永强,张洪钢.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工作研究.图书馆学刊,2008(6)3 姜宝良,刘学燕.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招标释疑.图书馆杂志,2008(12)

“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评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

艾家凤(铜陵学院图书馆 安徽铜陵 244000)

[摘要]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购与“质量工程”及“教学评估”之间存在着目标的一致性,都有着切实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然而,很多高校图书馆为了实现评估达标,在文献采购中却往往背离了这一目标,存在弄虚作假、不重视纸质图书文献的学科配置、电子文献资源随意购置等严重问题。为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的目标,应当实行图书政府采购监控、制定纸质图书文献的采购原则以及严格依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简称《规程》)的规定合理配置电子文献等手段来规范文献采购。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文献采购 质量工程 教学评估

[分类号]G253.1一、文献采购与“质量工程”、“教学评估”目标的一致性(一)文献采购应以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为目标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教学基础设施,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与实验室、师资队伍共同组成了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有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职能。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搞好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做好服务的前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文献采购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把握着图书馆馆藏结构与质量的命脉,这项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体水平。规范文献采购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才能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二)“质量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

为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2007年“1号文件”,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质量工程”是指在快速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以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质量为生命线,以教学为中心工作,加强内涵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强对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三)“教学评估”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

我国自1994年开展了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试点评估。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正式确立了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制度,这是教育部审时度势、为促进高等教育把工作重点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的重要举措。2004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该方案对于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教学评估”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本着以人为本、对学生负责的原则,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二、当前文献采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弄虚作假,滥竽充数

在现行的“教学评估”方案中,“生均图书册数和生均年进书量”被明确规定为C级指标,这是图书馆状况合格的基本要求,在评估时,如果纸质图书文献达不到规定的量,实行一票否决制。而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文献总量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的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参评高校为了填补差距来达到这一硬性指标,不管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状况,突击购买大量与本校学科、专业无关、对学生素质教育无助的图书。在图书采购的过程中,有的将书商仓库积压多年的“残渣余孽”一扫而光,有的将其他文献收藏单位剔除的旧书捆载而去,还有的肆意购进大量的劣质书和盗版书,等等。弄虚作假、滥竽充数之风盛行,造成了严重的重数量、轻质量等恶劣现象,从根本上违背了“质量工程”和“教学评估”的基本精神。这使得图书馆藏书总体数量虽然达到了评估标准,但是质量却无法保证,其结果并不能真正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二)不重视纸质图书文献的学科配置

由于当前出版市场上社科类图书出版量大,甚至有些出版社为了迎合市场低层次的需要,竞相出版一些五花八门、粗制滥造的消遣类图书,而质量高、创意新颖、专业性强的自然科学类图书出版量较小,新兴学科的专业书更是匮乏,社科类图书与自然科学类图书在品种上难成比例。另外,在突击购书的情况下,时间紧、任务重,采购工作很少有采购原则依据,采购人员往往只是根据经验和主观认识任意挑选图书。这导致很多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藏图书学科分配比例严重失衡的现象,有些专业的书籍大量重复购置,而有些专业却到了无可利用的馆藏图书的地步。这种馆藏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致使采购来的图书利用率低下,对高校师生教学和科研的文献资源需求难以提供切实保障,违背评估宗旨,不能适应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形势的需要。(三)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随意性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献载体日趋多样化和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如磁盘、光盘等非印刷型文献资源的出现,客观上改变了图书馆以往文献收集的类型和方式。但由于在教学评估中只将纸质图书藏量作为唯一的量化指标,而对电子文献没有要求,对馆藏文献的计量范围过窄,造成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只注重纸质图书文献收藏,而忽视对电子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尽管电子文献资源已成为目前高校教学科研中利用率最高的信息资源,但在评估期间有不少高校首先顾及的是纸质图书文献达标,对电子文献的采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的甚至停止了购买电子文献。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学校教学、科研对文献资源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三、规范文献采购,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一)实行政府采购,加强图书质量监控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质量工程”和“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各高校在图书购置经费上的投入都有大幅度增长,有的由以前每年的几万、十几万,猛增到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这就使实施图书成规模的政府采购成为可能。

政府采购是经济监督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政府采购被称为是“阳光下的交易”,公开、公平、公正是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政府采购通过公开招标,集中采购,能较好地体现规模经济的优势。自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以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已经逐渐走上图书资料政府采购的轨道。实行图书政府采购、规范图书资料采购渠道、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使得图书馆日益增多的图书资料采购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杜绝了以往采购过程中私下交易的现象,有效防范了价高质劣的盗版书和人情书入馆,确保既能完成评估指标规定的馆藏量要求,又能保证图书文献采购质量,克服了当前图书采购中短期行为的弊端。(二)制定文献采购原则,确保馆藏图书的学科比例合理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发展、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完善的过程,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主要指文献的分布是否能满足学校各学科发展的需求。目前,纸质图书文献的建设仍然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体。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合理的文献采购原则,指导采购人员进行文献采集,使图书文献的采购具有针对性,预防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了文献采购原则,就可以使图书馆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应对各种新形势,避免因出版市场的不良状况、各类评估及其他政策性因素等而导致的短期内文献资源建设盲目突击的现象,走长效发展的道路;避免所采购的文献与教学、科研脱节而无人问津的现象,力求使“书有人用”和“人有书用”,确保学科专业文献资源合理配置,以建成与学校学科建设相统一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三)依照《规程》的规定,合理配置电子文献资源《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条第二款中规定:“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因此,现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主体已不再是单纯的传统书刊文献,而是集纸质文献、电子出版物、网络资源于一体的多种信息载体共存互补的新格局。

电子文献内容丰富、学科门类齐全、信息新颖,既可以是文字表达等静态信息,也可以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动态信息。各种数据可借助计算机实现任意组合编辑,可多次反复进行。其表现形式多样、生动直观,便于读者对文献信息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并且数据具有通用性和易复制性,在网络环境下可被多人同时访问,人们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足不出户就能十分便捷地通过网络联机检索、浏览、下载所需文献信息,即使众多读者对同一篇文章有共同需要,也可以互不干扰,同时使用,是一种共享性的信息资源。电子文献在使用方便快捷等方面明显优于纸质文献,深受读者欢迎,再加上其具备价格低廉、体积小等优势,电子出版物目前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高校师生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高、应用能力强,对新事物、新技术有其特有的敏感和认知,电子资源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等院校图书馆应遵照《规程》的规定,让电子出版物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它与传统文献资源一起共同构筑起强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弥补纸质图书文献的不足,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以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参考文献1 何芳.评估环境对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影响及对策.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2 李桂霞,滕鹏起.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9)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4 高校教学评估回顾与展望.http://www.pgzx.edu.cn/5 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http://www.zlgc.org/Detail.aspx?Id=11406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www.gwdq.com/lwzx/glxlw/tsggl/90876.html

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徐岚(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最基本、最基础性的工作,是图书馆整个工作流程中的第一步。采访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馆藏文献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能否有效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关系到整个图书馆在学校中地位。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困境出发,根据实用性、经济性、特色性、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等原则,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提出应在充分了解读者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拓宽采访渠道,使采访工作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方向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 采访工作 采访原则 采访对策

[分类号]G253.1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文献数量急剧增长,不但品种数量激增,而且载体形式也出现了多种形态,这种信息存储载体的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文献传递的服务方式,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方便了读者的需求,但同时也使我们的采访工作日趋复杂和多样化。而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最基本、最基础性的工作,是图书馆整个工作流程中的第一步。因此,采访工作做得好坏,关系到馆藏文献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能否有效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关系到整个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可谓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高职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采访经费相对不足

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对于图书馆的经费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和书刊资料每年价格的增幅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而且这种差距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加之很多高职院校基础薄弱,更凸显了这一问题。以我院图书馆为例,其前身是中专图书馆,在2004年馆藏量仅11万左右,为了满足评估的需要,学院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在2007年馆藏量达到25.5万(包括电子图书)。在此基础上,2008年的购书经费增加为40万,达历年最高,然而与出版市场的繁荣、其他高校的发展相比,这一数字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二)采访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图书馆一般规模较小,工作人员也较少,采访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因此就不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集中在采购工作上,也就导致了采访方式上的单一。以我馆为例,我们目前主要的采访方式是现采和书目采购。但问题是,无论是现采还是书目采购,我们只能在书商所提供的图书范围内选书。由于自身书源有限、考虑自身利益等原因,供书商往往提供一般大众性的书籍较多,而出版量较少、价格偏高的专业书较少,这导致图书馆不能按照正常的藏书原则进行采购。例如我院专业需求量较大的法律类、刑事侦查类、治安管理类图书,大多集中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等几个较大的出版社,尤其有一些还是内部出版物,所有很难满足采全率的要求。(三)读者需求多样化与馆藏资源不足的矛盾

由于读者的知识层次、结构存在差异,同时由于采访途径单一及采访人员自身存在知识缺陷,使得采购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要,不少读者反映在图书馆看不到自己最需要的图书,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高、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重点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量新专业、新课程应运而生,读者要求图书馆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提供的文献要新、广、准。但是,坐在办公室里圈圈征订书目,甚至参加有限的几次现采,不仅使采访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得不到任何提高,而且缺乏对各种出版信息的敏锐反应,听不到来自读者的反馈意见,不了解他们的需求,采访质量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这是造成读者需求多样化与馆藏资源不足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二、高职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基本原则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要和学校发展相一致,合理地制定图书馆的发展规划,保障重点学科,避免采访中的随意性。根据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本人认为图书馆采访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入藏文献有针对性,讲求实用,符合图书馆的性质与任务,符合地区、系统和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符合读者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侧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应突出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学到较多与职业有关的实用知识,为其毕业就能基本上岗工作打下基础。特别是目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培养模式,要求图书馆重视采购学生考证所需的文献资料,包括大量的试题库。此外,图书馆还应系统地收集国内外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供学校领导及教师学习交流之用。(二)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采访人员通过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购置经费,达到用最少的钱采集到价值最多、读者利用率最高的信息资源的目标。采访人员首先需要严格按本馆采访方针和经费使用计划进行采购,做到不错购无关或实用价值不大的文献,不多购不必要的品种和复本,不购或少购价格昂贵的文献,也不漏购实用价值高的文献。其次,要及时了解读者借阅情况,对多数读者经常需要的书,在经费上予以保证,不应为个别读者的需求而花费大量经费;对于专业性强、重点学科的文献,应保证其数量、规模;对于综合性、一般性的文献,以基本满足现实需要为目标。再次,要重视合作采访,在网络环境及馆际间分工协调、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可较便捷地无偿或低价通过互联网或协作馆获取文献信息,以节省购置费,还可通过主动索取、征集、交换等多种渠道收集非卖品资料。(三)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就是按照文献信息资源内容系统完整、结构科学合理、重点突出和特色明显的要求选购信息资源。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就是指采访人员应持续不断地补充符合要求的新的信息资源,不断完善馆藏信息资源和实现体系的动态平衡,同时能有预见性地选购适用的新学科、新专题的信息资源。(四)特色性原则

特色性原则是指根据本校的办学和学科特色,系统、完整地收集重点特色学科或某些专题的文献信息资源,使馆藏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性和专业性。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采访工作则要根据学校所设专业确定图书馆藏书的专业范围和专业特色,形成图书馆的重点藏书,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本校教师和学生服务,正确处理好读者需要与文献价值间的平衡关系。(五)多载体形式一体化原则

多载体形式一体化原则是指图书馆在实现计算机管理网络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将印刷型、视听型、机读型、多媒体型、电子型文献信息作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中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实体馆藏信息资源与虚拟馆藏信息资源相结合,形成一体化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观念和工作原则。三、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采访工作水平的对策(一)争取学校购书经费的保障

购书经费的保障是办好图书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图书馆要大力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以人为本,读者至上,以此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提高图书馆自身的形象,给读者和领导留下好印象。此外,采访人员还应经常性地、及时地向主管领导和财务部门反映图书经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争取学校领导层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充分了解读者需求,围绕教学和科研制订年度采访计划,确保采访质量

只有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工作方针指导下,在充分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采购,形成满足本校师生文献信息需求的科学藏书体系。以本馆为例,首先,采访人员在熟悉本校学科特点和专业设置的情况下,通过图书馆系统的流通模块、文献荐购模块和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征求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意见和要求,掌握开设的课程信息和年度科研项目的立项信息,制订文献采访计划和标准;其次,根据经费情况明确本馆的采访重点以及各类文献在采购中所占的比率,处理好品种与复本的关系、不同载体文献信息的比率,做到本校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系统收藏、重点专业相关文献重点收藏、时效性强的文献有选择地收藏、一般读物选择经典性的收藏。(三)提高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

较大的图书馆一般会实行学科采访馆员制,由采访人员专门从事某一学科或某几个特定学科的文献资源的专业采访。但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因其规模小、人员少,采访人员只有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不断适应采访工作的新要求。具体来说,第一,要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全心全意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第二,要强化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使自己具备在大量的文献信息中快速准确地获得有效信息资源的能力;第三,要具备开展调研、分析的能力,包括文献出版发行、读者需求、教学与科研需求以及馆藏利用等的调研;第四,要鼓励采访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通过交流和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四)拓宽采访渠道,采访工作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方向发展

可由采访人员与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以及系、部专家形成动态的采访小组,一来可以弥补专职采访人员不足的缺陷,二来可以增强文献资源采购的针对性。以我校为例,采访人员针对某一学科范围或某几个特定的学科范围,有组织地搜集、整理相关信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系、部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交流信息,确定采访书目,然后由专家选书组进行选择;或由各系、部教师将其专业学科所需的图书信息通过图书馆的网页或电子邮件传送给采访人员,采访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制订购书计划。采用这些模式,既可以调动各系、部教师选书的积极性,将采购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而且由于针对性、专业性增强,图书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对于一些应试型、时效性强的图书,我馆则采用现采方式。(五)做好导读工作,培养读者

围绕读者广泛多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全面考虑读者的满意度和馆藏的利用率,满足读者需求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馆非常重视读者培养和导读工作。例如,采访人员会定期编制新书导读,有重点、有选择地向读者推荐新上架图书,同时定期以电子邮件形式向全体教职工发送新书通告,使读者及时直观地了解最新馆藏,方便其借阅,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另外,在图书馆网页上及时公告不同载体形式文献信息的到馆情况,让读者第一时间掌握馆藏信息。当然,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学科专长、兴趣爱好提供相关的新书通告,甚至根据他们的教学、科研项目主动提供定题推送的话,无疑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也将是提高图书馆自身地位的一个非常切实有效的方法。(六)注意数字信息资源采访的特殊性

与印刷型信息资源相比,数字信息资源呈现出许多网络环境下的新特征。采访过程中应注意其特殊性,要以信息内容与学术价值为依据,主要从数据库收录的学科范围、数据库规模与内容、是否提供全文及访问年限等基本信息着手,同时要考虑数据来源的全面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以及相关数据更新的频率、数字资源的组织形式等。具体来说,对于本校重点学科建设必需、教学和科研必备、使用频率较高的数据库,应考虑购买数字资源的所有权;对于时效性强、动态变化快的数据库,适合于购买其使用权;对于利用率低且价格昂贵的数据库应仅考虑购买其服务。对于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更多地应从读者的需求和使用方便的角度加以考虑。四、结语

作为图书馆文献信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实施者,采访人员除了应具备一般馆员的能力和水平外,还应该不断拓宽知识领域,熟悉学校的发展目标、方向,正所谓“本专业知识要精,服务性知识要广,相关专业知识要懂,边缘专业知识要了解”。而且采访人员不应将个人的好恶、价值观带到采访工作中,以免造成收藏重点、质量和结构的偏差。另外,随着信息的发展,采访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很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例如图书馆除购买文献信息载体实物的所有权外,文献信息使用权的购买也成为了采访工作的一部分。而且不仅要采购纸质文献、其他载体文献,甚至网上组织各种信息资源、建立虚拟馆藏等,这些均纳入了采访工作范畴。由此可见,采访工作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 曹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访.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 夏振铭.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采访.情报探索,2008(10)3 王明惠.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新思考.现代情报,2007,27(7)4 陆彩玲.高校图书馆采访统计工作现状分析及思考.图书馆界,2008(4)5 张晓霞.高职院校的图书馆采访工作.中国生产者创新导刊,2008(20)6 陈晓兰,张德云.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环境的变化及对策.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

谈图书采购招标中的事前控制策略

葛园园(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 安徽蚌埠 233100)

[摘要]本文首次提出了在图书采购招标中的事前控制策略,并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事前控制 图书采购 采购合同

[分类号]G253.1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对质量的控制一般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由于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的特殊性,事实上对于图书采购招标的质量来说,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仅仅能发挥考核和弥补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保证质量。特别是在学校评建时期的图书招标,由于时间紧迫,如果事前不考虑周全,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与其造成损失之后的事后问责,不如将风险前置,对图书采购中的重要控制决策进行事前控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民主性,降低失策的风险,把该想到的都想在前面,做到“防患于未然”,还要善于精打细算,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更符合科学采购的精神,更容易被买卖双方心悦诚服地接受,将采购的误差减小到最低。我馆在近几年的图书采购招标中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事前控制策略,在实际运用中成效显著,为单位节省了大量采购经费、提高了采购质量,有效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采购的效率,现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一、哪些书可以不用书商配

对于专业性强、针对性强、需求稳定和集中的特色图书而言,可以考虑直接与相应的出版社合作。近年来,随着出版社经营理念的转变,许多大型出版社都非常重视与图书馆的直接合作,而且提出了很多优惠便利的措施。例如,我馆与化工出版社的合作是“只要对所选择的到馆新书不满意,就可以无条件退回”,这就解决了误采这个大问题。由于摆脱了中间书商这个环节,图书品种明显增多,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图书到位率大为提高,保证了图书馆藏书结构的完善,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快、准、新的要求。我馆与化工社合作是七折均价,送货上门,而且从没出现过拒绝配货的情况。但是万事都是有利有弊的,许多出版社没有编目数据的提供能力,难以组织人手为图书馆提供贴条码、贴磁条、盖馆藏章等服务,还有不少出版社对少数中盘以外的客户要求先款后书,但先书后款是许多高校财务的死政策。从另一方面看,由于市场竞争,许多书店(特别是民营书商)都有全面配套的专业服务,这就使得出版社相形见绌。二、到底要不要书商的数据

如果从经济效益考虑,图书馆可以接受一些书商的免加工让利。例如,按照以往的采购经验,若不要编目数据,书商可以多返两个百分点,而图书馆为保证编目速度和质量,可以从国家图书馆数据中心(0.3元/条)或“CALIS”(成员馆只要0.1元/条)购买编目数据。而时下书价平均约30元/册,假如平均复本量是3,书商让2个点就是0.6元/册,即1.8元/条,两者相权,图书馆就可以获得1.5元/条的经济效益。如果年采购总码洋在90万左右的中小型图书馆则可节省经费15 000余元,而且国家图书馆数据中心和“CALIS”的编目数据规范,分类标引水平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只需根据本馆分类细则和实际情况稍作调整即可。但是由于自行下载数据受到网络的限制,有的学校网络条件根本不具备,另外如果遇到学校评建时期,时间紧、任务重,不如直接购买编目数据来的方便。三、到底要不要书商盖章

订购图书是采访工作的事情,盖书刊章是图书加工方面的事情,但两者却因业务外包而关系密切。盖书刊章不是核心业务,但它的外包关系到误订图书的退货问题。订单实际就是合同,书商所配的图书如果满足订单信息,就是合法交易,图书馆无权退回。一般来说,书商对图书馆误订或复本不当的图书是愿意接受调剂或退货的,但对于盖了章的图书则断然拒绝,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绝对损失。目前,由于书目信息不准确,订单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订购到馆的图书因误差较大而需要退回是常有的事。例如,我馆曾通过书目信息订购5册某图书,当时在书目单上的标价为25元,但图书到馆后发现实际单价竟是480元。再例如我馆是高校图书馆,由于当前的书目信息有时无法准确反映读者对象,我们曾经误订了一些诸如《教与学的变革》《选择学习》等基础教育方面的图书,但最终因为没有盖章加工而顺利退回。仅2005年,我馆就退回不必要采购达5万余元。如果那些书因书商盖章且信息符合订单而无法退回,图书馆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笔者对本馆勤工俭学学生的加工实践进行统计显示,图书馆盖章的代价是很小的。每册书盖2枚图章(书名页和目录页),平均工作效率是122册/小时/人,按照我院勤工俭学5元/小时计酬,平均每册图书的盖章代价是0.04元,按每年10万册计算,就是4 000元,这相比可能因误订而造成的损失是微乎其微的。更重要的是,不少书商愿意在价格上优惠而让图书馆自行盖章,以方便退书或调换。即使公共馆,如按5元/小时计酬,也能很容易从社会上聘请到胜任的临时工。图书馆自己盖章的核心意义在于误订图书的合理退货,可以有效提高馆藏质量。四、到底要不要自己加工

对于诸如贴条码、贴磁条、图书馆确认后的图书盖章等非核心业务,到底要不要自己加工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我馆只要求书商提供标准的编目数据,书商会再让2个点的折扣。而我馆按照5元/小时的薪酬让勤工俭学的学生完成盖章、贴磁条、贴条码等加工环节才用了0.5个点。这不仅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还为学校赢得了1.5个点的经济效益。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勤工俭学的学生由于是半工半读,工作时间具有较强的不连续性,在高校评建突击采购期间最好慎重采用这种方法。五、到底要不要自己的编目员

我们在谈编目人力成本时,不应该把编目部的同志都当成正式在编人员,不应该把套录数据与原始编目混为一谈衡量编目效率。笔者了解到多个高校馆编目员的月平均工资在2 000元左右(公共图书馆的在1 000元左右)。在优质套录数据保证的情况下,一位专职编目员每天能完成60~80种编目。依每月21个工作日计,每人月完成编目1 260~1 680种。如果复本量平均为3,则编目图书3 780~5 040册,成本约为0.4~0.53元/册,按平均书价30元/册计,约占图书码洋的1.3%~1.8%。如果复本量平均为5,则编目6 300~8 400册,编目成本约为0.24~0.32元/册,约占图书码洋的0.8%~1.1%。盖章等非技术环节不需要专业人员,勤工俭学学生或临时工经过简单培训,完全可以胜任。我馆按5元/小时的薪酬使用勤工俭学学生完成盖章、贴磁条、贴条码等加工环节只用了0.5个点。这样,整个编目完全由图书馆实施只有不到3个点的代价,书商完全可以在全加工报价基础上降3个点。此外,完全业务外包并不是采编部甩手不管,而在于我们仅需要少量高水平的专职人员进行质量控制工作。因此,节约编目人力成本的途径是仅保留少数专职编目人员,其余配勤工俭学学生、合同工或临时工。专职编目员的核心任务在于保证本馆馆藏体系的完整性,也就是对不能进行外包的核心业务,如分类号的给予、主题标引准确性的检验以及对勤工俭学学生的培训与指导等负责。六、到底要不要最低价中标

按照我馆多次招标(包括政府采购)的经验,招标公告应该包括两个文件——《图书采购招标书》和《图书采购合同》。《图书采购招标书》要公布图书采购实洋、招标方式、采购方式、投标要求、评标方法、违约处罚条款等。《图书采购合同》必须明确标的:(1)订购,应该在招标前形成订单,并且公布订单;(2)现场采购,应该明确采购场所或采购要求;(3)所有服务须明确而详细。这样,书商就可以根据这两个文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决定是否投标,尤其是决定如何报价。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不少图书馆招标不公开标的或公开部分标的,这让书商无法对利润进行合理预测,无法适当地进行报价。而《图书采购招标书》特别要明确投标单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例如,要求投标方有效注册资金在200万元以上(附银行验资证明)且3年内无商业贿赂历史;须对招标书与招标合同完全响应;两年来与本科院校合作10万元实洋以上业绩(附合同原件或其复印件);投标人必须同意按评标小组确定的名次依次接标(第一名弃标,则第二名为中标人;第二名弃标,则第三名为中标人……),等等。为了防止废标和违约现象的发生,投标保证金和违约处罚条款应适当加重,要足以让低能书商却步。我馆的几次招标均要求,投标保证金2万元(书商未中标退回,中标即转为履约保证金);违约处罚是拒配出版社按订单可供图书码洋的5倍。具体的操作是要求书商自接订单起30天内反馈无法采购的图书清单,我们及时按未配到图书清单直接向各出版社采购,罚金从已到书码洋中扣除。这是最严格的,也是最合理的,并可起到十分有效的震慑作用:投标人如果弃标,将丢失2万元的投标保证金,合同转为下一家履行;如果中标人签定了合同,就必须认真履约,否则,将损失惨重。这里必须指出,图书馆界存在一个明显不合理的认识:不能最低价中标,价格最低,往往服务水平不行。而我们图书馆几次招标采购都是最低价中标,结果都非常好。例如,我们图书馆2006年由江苏新华集团七一折中标50万元实洋,履约很好;2007年4月由湖北政博公司七一折中标60万元实洋,履约非常好:接单1个月到书96%(招标时公布的订单),提前完成合同。我们的经验是对方履约的好坏关键在于合同中有没有约定相当大的违约风险金,图书馆是否坚决要求他们完全履行合同。只要书商知道图书馆有明确的采购目标和服务内容,知道风险够大,尤其图书馆将严格执行合同,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策。

无论何时,人都是图书采访中最关键的因素。尼柯拉奇曾说过:“缺乏对事业的热爱,才华是无用的。”良知与责任心才是采访人员的灵魂,只有在采访过程中做到尽心与负责,我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构思、去实行、去总结、去完善图书采访中事前控制的种种策略与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采购质量。然而,如果让采购中的灰色手段占据了上峰,或者采购人员没有什么责任心,一切都是空谈。参考文献1 李宇杨.事前控制有利于有效控制检测质量.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8)2 牛振恒.对出版社直供图书的几点看法.出版发行研究,2006(3)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模型研究

江和平(安徽财经大学图书馆 安徽蚌埠 233030)

[摘要]本文分析了数字资源采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其作为数字资源采购的基本向导和依据,以适应当前复杂的采购环境,最大程度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读者的需求。

[关键词]图书馆 数字资源 数学模型

[分类号]G253.1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数字资源以节约空间、及时性强、内容丰富、方便快捷等优点已成为信息资源建设的主流。数字资源的采购流程与纸质文献的采购流程有很大区别,需要处理的可变因素更多。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图书馆应该如何利用有限的采购经费来合理地采购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以期达到图书馆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呢?本文分析了数字资源采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其作为数字资源采购的基本向导和依据,以适应当前复杂的采购环境,最大程度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读者的需求。一、数字资源采购现状

数字资源,又称数字出版物,主要是指由出版商或数据库生产商发行的商业化的正式出版物,包括参考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事实数据库等。若从载体形式来看,又可将数字资源分为以光盘、磁盘、磁带等为载体的有形数字资源和无形的网络数字资源。近年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采购数字资源的数量、品种越来越多,逐步取代了部分印刷型出版物的订购。数字资源在馆藏建设中已开始占据重要地位,而网络型数字资源则已成为数字资源的主体。

各类文献数据库的涌现不但改变了图书馆馆藏的文献结构,而且导致了文献采购经费的较大调整。例如,美国一些大学图书馆已把相当比例的采购经费用于购买或租用数据库,大幅减少了印刷型期刊的采购经费,印刷型期刊的订购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的数字文献采购经费已占年度经费的1/3。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购置经费虽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面对急剧增长的数字资源,经费不足依然是普遍性问题。因此,如何用有限的预算经费购置读者所需的数字资源已成为图书馆资源采购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数字资源,提供数字信息服务是网络时代对图书馆的必然要求。但由于不少图书馆未制定相应的采购策略,更没有根据读者对各种信息资源的不同需求来对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的采购比例进行深入分析,造成大量数字资源的闲置和图书馆资源的无效配置。不少高校图书馆在采购数字资源时忽视读者需求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如有的图书馆同时采购几套内容大致相同的数据库,从而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不同高校对不同数据库的利用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我国目前已有500多所高校购买了Springer Link数据库,有的高校年点击率只有200多次,对使用量较小的图书馆而言,购置成本跟读者收益的差额存在巨大的缺口,对经费较紧张的高校图书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规划图书馆的采购经费、数字资源的采购到底应占多少比例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构建最优比例模型的相关经济理论(一)预算线

预算线表示图书馆有能力购买资源数量的各种组合。图书馆的采购预算线可理解为:图书馆有能力购买不同文献资源的各种组合。由于图书馆目前所采购的文献资源主要分为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两大类,因此图书馆的采购预算线可理解为:由图书馆在限定资金的前提下购买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各种点的集合。例如,假设某图书馆今年采购文献资源的预算经费是300万元,那么,该馆可能对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分别采购150万元,也可能用120万元采购数字资源,用其余的180万元采购纸质资源,或是以其他比例来进行采购,由采购经费等于300万元的所有选择点组成的集合就是图书馆的采购预算线(如图1所示)。也可用数学式表达为:P=300-E,0≤P≤300,0≤E≤300,其中P表示纸质资源,E表示数字资源,单位:万元。图1 图书馆采购预算线注:当然,随着图书馆采购经费的逐年增加,图书馆的采购预算线会不断向外移动,如图1中的预算经费若增加到400万元,那么,预算线就将往右平移100个单位,可用预算线RT来表示。(二)无差异曲线

经济学中无差异曲线指的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市场篮子的点轨迹。图书馆读者的无差异曲线可理解为:能给图书馆读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比例不同的各种资源组合。表1中A、B、C、D、E'是五种不同比例的采购方案,通过这五种采购方案可粗略地描绘出一条能给读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点的集合(如图2中的曲线a)。曲线a就是一条无差异曲线,其实还存在许多条无差异曲线,且每一条无差异曲线都表示一种不同的满足程度。如图2中的曲线b和曲线c,这两条曲线可分别理解为:高于或低于无差异曲线a的另外两条无差异曲线。表1 能给图书馆读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采购方案图2 图书馆读者的无差异曲线

有专家认为,数据库的采购应充分征求图书馆读者的意见。如哈佛大学图书馆学专家克莱因就说过:“在购买数字文献问题上,应尽量让读者参与进来,而不是由学科书目专家来决定”。其实,一个数据库的好坏、内容是否符合读者的要求,读者最有发言权。图书馆应该与数据供应商协商,将购买的数据库在一段时期内免费向读者开放试用,并通过数据库的统计功能了解读者的使用情况。图书馆在采购其他资源时也应充分征求读者的意见,通过读者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确定无差异性曲线的形状。(三)效用最大化

效用表示读者从采购方式中获得的满足程度或偏好水平。如在无差异曲线a上的所有点,虽然利用五种方式采购的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的比例不同,但所有这些采购方式都能给图书馆读者带来相同程度的满足,也就是它们所带来的效用相同。当然,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上的点同较低无差异曲线上的点相比,其效用也较高。如图2中的F点较A、B点的效用高,这也就意味着图书馆读者在获得信息时能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三、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经费的最优比例模型

任何图书馆都希望用有限的预算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用户的信息需求,使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合理化。但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是图书馆所选择的采购方式只能位于采购预算线上,但预算线上的采购方式很多,到底选择预算线上哪个采购方式才最优?也就是说,图书馆选择预算线上的哪一点才能达到效用最大化?根据经济学理论可知,只有达到消费者均衡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也就是找到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最优的选点),如图3中的A点,就是预算线RT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图书馆采购经费最优比例模型的构建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图书馆的采购预算线(假设是RT)可根据每个图书馆每年得到的拨款数量来绘制;而无差异曲线则需先对图书馆读者青睐何种资源的情况进行调查,再利用调查得来的数据确定读者的偏好,然后找到相切的点A,就可知道采购OH数量的数字资源和OG数量的纸质资源是最优的资金分配。图3 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经费的最优分配模型

从图3可知,图书馆为选择最优采购资金分配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最优的那个采购方案必定在预算线上。因为在预算线之下(左边)的任何一个采购方案都表示留下了一部分未动用的预算资金,而用这笔没有动用的预算资金再购买一些文献资源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图书馆不会选择这些采购方案。而位于预算线之上(右边)的所有采购方案虽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但这些点的采购资金都超出了预算资金,对于经费本已很紧张的图书馆来说是不现实的。(2)这个最优的采购方式必定位于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最高偏好组合上(与预算线相交的最高无差异曲线上),如图3中的B、C两点既在预算线上又在无差异曲线上,但它们较之A点所在的无差异曲线水平低,因此图书馆会选择A点而不会选择B、C点。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来说,选择最优采购方式时应认真分析无差异曲线的形状。虽预算线相同,但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切点(如图4)。假设图书馆1和图书馆2有着相同的预算线,但他们的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偏好各不相同(假设图书馆2的读者更加偏向数字资源的使用,而图书馆1的读者可能更偏向纸质文献的利用),这就会导致其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一,从而使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位置也不同,如图4中图书馆1(无差异曲线为a)与图书馆2(无差异曲线为b)的读者对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需求的比例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确定采购数字资源的比例时,应考虑本馆读者对不同类型文献资源的偏好,这样才能利用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图4 不同图书馆采购数字资源

纸质文献与数字文献投入经费的比例因各馆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多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投入占全部资源投入的比例(图书馆期刊等纸质文献+数字化资源引进)约在10%~30%不等。国外的比例稍高一些,一般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中,大约15%~40%用于购买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数字文献经费的不断增加势必造成印刷型文献购置费的压缩,图书馆可参考以上模型来寻找最优的选择点来分配数字资源的采购经费,以达到采购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但选择效用最大化有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因为构建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最优比例模型需要利用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是不容易得到的。例如在绘制读者的无差异曲线时,要了解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偏好就存在较大的困难。而图书馆只有充分调查读者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偏好,并通过对多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出无差异性曲线的形状,才能结合本馆的采购预算线确定采购数字资源经费的最优比例。参考文献1 王卫靖,培栋.图书馆图书采购模型的探讨与应用.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4)2 靖培栋.图书馆书刊采购模型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4(1)3 谭凯波.基于存贮论的图书馆采购模型.情报探索,2009(5)4 秦晓珠,徐达.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原则与实践.现代情报,2007(12)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与馆藏资源建设探讨

王榕榕(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信息化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新要求,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现状,并就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馆藏资源建设等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采编工作 馆藏建设

[分类号]G253.1

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办学的重要基础条件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合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文献资源体系是保证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献资源建设的好坏,与高校教学、科研发展密切相关,图书馆藏书建设作为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采购数量、质量、加工效率都影响着整个高校的文献资源建设。当今网络技术日趋成熟,各种文献载体并存,传统的信息获取手段并没有消失,而网络信息获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采访观念逐步由原来的图书、磁带等实物订购转变为购买网络文献产品的使用权、信息获取权等新型资源。随着网上书店的出现,广大读者、图书馆、书商、发行者被紧密结合在一起,任何一个上网者都可以从网上书店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采访人员可以利用校园网把读者需要的信息和自己的目标结合起来,有的放矢。读者通过虚拟咨询参与网上书目的检索、查询、审核等工作,大大提高了书刊选购的质量,减少了盲目订书,降低了书刊的零借率。传统条件下,各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追求“小而全”、“大而全”,以馆藏的种数来衡量本馆文献资源的优势。网络环境下加强采购协调、馆际合作,分工进行特色采购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地节省采购资金。如何在浩瀚的信息资源中提取对本校发展有用的文献资源,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特色,成为摆在每一位高校图书馆工作者,特别是采编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一、信息化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新要求

信息化的特点在于信息不仅仅是一种为个人或个别部门提供服务的知识要素,更能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信息化这一特点对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信息要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能能够得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采编部是书刊信息的集中地,成为图书信息资源存储、加工、组织、交流的重要承担者,在传统的图书采编和分编工作中,采编质量和效率不高,不利于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优化。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图书的采编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其次,信息化要求图书馆采编部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图书馆采编部每天都面对着极其巨大的信息资源,如何筛选、甄别各种信息为我所有,成为采编人员的一大难题。采编人员的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在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信息化要求使图书馆采编部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它要求采访工作和编目工作合二为一。再次,信息化要求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人员实现角色的转变,担当起“信息挖掘者”和“信息导航员”的新角色,采编工作人员传统的文献采集角色将逐步弱化,文献分类者和目录编制者的角色也将进一步萎缩。最后,图书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资源共享。过去,各个图书馆的封闭性较强,未能实行联机编目和联合采购,资源的浪费与闲置普遍存在,不利于资源的共享。信息化使信息资源共享既成为一种必要也成为一种可能。二、当前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基本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其存储、交流和传播方式逐步发生改变,高校图书馆采编部的工作内容、服务方式及职能等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工作内容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订购形式逐步从图书、期刊等印刷型、独立化、固定型资料向数字化、多媒体、网络化的电子信息资源形式过渡,对这些新的信息资源进行描述和组织已经成为图书馆编目人员新的工作内容。同时,在此过程中,编目人员还要参与分编规则与技术服务规则的制定、修改和完善、网络信息的采集与评价、联机数据库的建设等工作。(二)服务方式的变化

在保持原有特色、功能与服务的基础上,图书馆编目人员将更紧密地与各种网络标准相结合,挖掘出更适于网络环境的、更能发挥网络优势的新功能,开拓网络环境下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当前图书馆目录常与数据库领域融合在一起,借助于网络,编成联机公共查询目录向更多的读者提供更广泛的网络资源。对这些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组织并以网页或其他用户界面形式提供给读者,将成为图书馆编目人员新的服务内容与方式。(三)职能的变化

随着编目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变化,编目人员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对网络资源组织利用工作的参与使专业编目人员不仅仅局限于分编图书、指定图书去向、维护书目数据的传统职能,他们还将被看做是管理者、规则制定者与数据库维护者。在传统图书馆时期,由于分类、主题词等著录工作技术性、学术性较强,采编部成为图书馆的主要业务部门。随着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及信息处理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图书馆等国家级权威信息机构的书目供应中心,不断推出中、西文书目数据库、专业图书数据库等,各图书馆使用这些图书编目记录,使图书到馆后的加工任务大幅降低,只要按本馆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适用性加工便很快可以投入使用。由于大量套录编目数据,图书馆原始编目比例下降,加工成本大大降低,编目效率大为提高,再加上图书馆采编业务的外包,采编业务中传统的编目工作逐步弱化和日益萎缩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四)工作重心的转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加上图书馆采编业务的外包,图书馆采编人员已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随之而来的是工作重点的转移,编目人员也将走向第一线,为读者提供更准确的检索手段,尤其是馆藏信息检索,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快捷地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不断增长和变化,但其利用现代化手段索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要求图书馆为其提供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即对急剧增加的不同载体的信息进行精提炼、细加工以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多种信息需求。由于传统的文献采集角色逐步弱化,文献分类者和目录编制者角色进一步萎缩,采编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地实现角色的转变,担当起“信息挖掘者”和“信息导航员”的新角色,与读者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采编人员一改过去的被动等待,树立竞争意识,主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积极了解读者的需求,尽快培养读者的自我服务能力与技巧,为读者创造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的良好条件与环境,及时把信息传播给读者,更好地满足读者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从而提高服务水平,这是采编人员在新形势下做好编目工作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三、采编工作新思考(一)采访工作变迁

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应该建立各类特色专家组成的图书文献小组,建立健全的学科馆员制度,由各学院选出一名图情教授,主要负责学院图情资料收集以及专业书刊的审核工作。采访人员可将电子版的书目信息和拟定好的订购目录按照学科分类通过电子邮件发往图情教授的专用信箱,通过专家反馈信息来确定是否订购。对于综合性书刊或者学科分类不很明显的资料,通过向相关专家咨询以及读者调查来确定。同时也要建立读者意见反馈机制和馆藏调查与采购决策互动机制,通过学校的BBS和图书馆虚拟咨询台,充分听取读者的意见,结合馆藏特色,定期公布图书拟定目录和馆藏调查报告,不断调整采购决策,使图书订购更趋合理。最后要建立书刊推荐系统,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调动广大读者参与选书、评书,提高书刊的质量,完善馆藏特色。采访人员将综合反馈信息和本馆具体情况,利用网络手段,集思广益,不断提高书刊的购买和甄选透明度,保证馆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二)编目工作思考

传统的图书流程在网络环境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编合一、联采统编成为网络环境下采编发展的新趋势。像国外OCLC一样,采取部门重组合作的做法,书商或图书馆采访人员建立预定MARC数据,编目工作人员对所套录数据进行处理。现在很多图书供应商都提供标准的编目数据,既可用来编目,也可以作为订购数据使用,采编合一后,图书加工流程简化、时间缩短,提高了图书处理效率。联采统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由实力比较强的图书馆承担统一采购,走网上联编合作化道路,责任馆按照本地区信息资源的建设情况,结合各学校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制订统一的采购计划,避免经费的浪费和资源重复,各馆按照计划进行采购,联合编目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联机编目形式,目前我国有两大联机编目系统,一是以国家图书馆及成员馆为依托的“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另一个是以中国教育科研网为依托的CALIS联合编目系统。联机编目中心制订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每一种文献原则上只做一次原始编目,各成员馆只是进行检索、核对、下载,以及添加本馆馆藏信息。联机编目中心将各馆的编目数据返回,同时各个图书馆可以共享联合编目中心的书目数据,由编目中心或授权的成员馆对书目质量进行审核,提高编目质量。由于各成员馆只是对没有原始记录的数据进行一次联机编目,这大大缩减了开支、节省了人力物力、缩短了图书加工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三)对采编人员素质的要求

现代化的工作方式对采编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一个合格的采编人员不仅要把握文献采购的基本原则和网络资源的特点、具有敏锐的情报意识、善于捕捉信息资料,还要具备重点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所负责的其他学科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编目人员作为知识的组织专家,除了完成对印刷型文献图书资料的标引、编目外,还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和整理上,有针对性、计划性地收集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为网络资源编制索引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每位采编人员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深化学科知识来适应新形势下采编工作的需要;要转变观念,顺应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整合网络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完善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建设。参考文献1 陈复明.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实践与创新.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1)2 张艳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思考.津图学刊,2003(2)3 段绥.现代化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思考.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4 李长玲.院校合并后图书馆采编工作初探.现代情报,2002(5)5 谢小梅.信息时代采编工作的革新.政治学刊,2005(4)6 霍国庆.21世纪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图书馆,2000(1)

关于图书馆开设“网上选书系统”的研究报告

金新建(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 安徽合肥 230032)

[摘要]通过网上选书系统,实现学校教师与各书商及出版社间的有效互动。采访部门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收集、整理多个书商和出版社的书目信息,才能设计出比较全面的“网上选书系统”。这有助于弥补采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和知识面窄的缺陷,减少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关键词]文献采购 网络 选书系统 研究报告

[分类号]G253.1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文献保障的重任,而系统化、特色化、学科质量高的馆藏文献资源是提供良好服务的重要基础。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信息选择较以前增加了难度,读者要求图书馆提供更加广泛和针对性更强的信息,这对采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另外,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印刷文献市场纷纭复杂、盗版重复都使得采访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加大。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购书经费采购高质量的图书文献,是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名图书馆采编部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就这个问题为图书馆藏书建设献计献策。

文献采购过程中读者参与的范围越广越深,文献采购的质量就会更高、更准确。近年来,一些高校为了加强学校文献资源建设,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使采购的文献资源符合学校师生的需要,图书馆纷纷建立起了选书小组,吸收部分专家、教师和学生参与图书馆的选书工作。采访人员收集各种印刷型的书刊目录,送交到有关院、系,由各学科专业的教师们圈选,然后集中、查重、形成预订目录,最后发送到相关的书店及出版社,或直接组织教师参加图书现场采购。由于参与选书的专业教师了解本专业师生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内容专深的学术性文献的采购,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学科性文献需求,保证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受多种条件的制约,无论是手工圈书或是现场采购,均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由于教学和科研活动繁重,部分教师没有时间选书或选书后无法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再如,去书店、参加全国书展等现场采购活动,只能安排少数教师参加。如何使广大的图书馆读者特别是专业教师能快捷、方便地获取最新的图书出版信息,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选择图书,并及时将所选的图书信息提供给图书馆,以指导图书采购工作,使整体选书工作趋于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是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改革的重点。为此,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开设“网上选书系统”已经势在必行。

目前,我校图书馆仍然采用传统的选书方式,即依靠采访工作人员进行全校图书的选择、取舍与订购。而采访人员受学历、学科知识面及自身业务素质等因素的制约,面对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的现代出版物,在选书时难免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部分真正需要的图书不足,而有些书则堆在书架上无人问津,导致一些图书馆遭到读者的批评和指责。虽然我校图书馆也曾经收集各种印刷型的书刊目录,送交到有关院、系,交由各学科专业的教师们圈选,也安排过部分教师参与现场采购,但都收效甚微。因此,我校图书馆文献采访制度和采访方式势必要进行改革与调整,逐步由单一的馆员选书模式向集体选书模式转变,即馆员和专家、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选书,并在网络环境下,建立我校的图书馆“网上选书系统”。一、网上选书系统设计构思

通过网上选书系统,实现学校教师与各书商及出版社间的有效互动。各书商和出版社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最新出版的图书信息提供给图书馆,图书馆尽可能多地收集和整理各书商和出版社提供的图书信息,然后将该信息在选书系统上公布。借助该系统,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直接向图书馆推荐图书,同时,图书馆也可以第一时间获得需求信息,及时配置馆藏资源,更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到图书馆申请、注册、登录选书系统,了解图书信息并进行选书,选好书后可即时将选书结果告知图书馆,图书馆汇总各个读者的选书情况,经过分析处理,形成最后的图书订购要求,传递给书商或出版社。在所选图书到馆后,图书馆要及时通知相关的选书读者,保证学校教师和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借阅所需新书。“网上选书系统”是读者与图书馆之间面对面交流的一个平台,是图书馆提供主动服务的良好开端,只有学校师生广泛参与,才可以实现“群策群力,共建藏书资源”的目标。“教师选书”的特点是专业性、学术性和针对性强,但绝不能代替图书馆藏书建设。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任仍然在采访部门的肩上。这是因为,作为一所大学图书馆,它的藏书建设绝不仅仅是各专业的教科书、参考书和工具书,还包括相关学科、课外教育、科普知识、道德文明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专业以外的图书以及跨学科的图书采集还需要由采访人员来进行。由于学生的文献需求数量巨大且五花八门,采访人员必须进行认真筛选,或与有关教师和学生联系,听取意见,最后确定购书意向。另外,各学科藏书所占比例、藏书体系的建立、购书经费的分配等,也要由采访人员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和把握。二、网上选书系统的实现

目前已有不少书商为图书馆提供“网上选书系统”服务,但大多是单一书商的书目信息,具有片面性,所以只有图书馆采访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收集、整理多个书商和出版社的书目信息,才能设计出比较全面的“网上选书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网站页面设计模块,用户登陆选书模块,管理员管理模块等。(1)网站页面设计模块功能要求有一般用户登录(包括选书界面、书籍信息、站内公告等)和已注册用户登录(包括选书界面、书籍信息、站内公告、我的定单等)。(2)用户登录选书模块功能要求用户登录选书(包括选书界面、书籍信息、书籍查询、选订书籍等)。(3)管理员登录模块功能要求用户管理:包括用户信息管理和更改管理员密码两部分。

用户信息管理部分,只有管理员才能对用户和其他管理员进行注册,并可以对已注册的用户进行管理;更改管理员密码部分,当管理员的密码不安全或是需要修改时,可以通过更改管理员密码进行更改;公告管理部分,管理员可以添加一些图书馆的公告,还可以删除已经存在的公告,修改后的内容应该可以在主页面上的最新消息栏上看到,并且保持公告栏上至少出现一条信息;新闻添加部分,管理员可以添加一些有关最新出版图书的新闻,添加后的新闻要在主页面的新闻栏中可以见到;新闻修改部分,管理员可以对已经存在的新闻进行修改、删除。书籍信息管理包括添加书名、修改图书信息、划分书籍类别三部分。添加书名部分,管理员可以按照书籍的分类来分别添加不同的图书;修改信息部分,管理员可以对已经存在的书籍的价格、主要内容、出版社等进行修改;划分类别部分,管理员可以添加、修改或删除书籍的类别,并对各类图书的子类别进行添加、修改或删除。三、图书馆开展“网上选书系统”的意义(一)有助于弥补采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和知识面窄的缺陷,减少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我馆是一所医学专业的高校图书馆,专业性、学术性较强,采访人员不可能全面熟悉和精通所有专业的知识,因而要求他们非常准确地为所有学科专业订购到令师生都很满意的图书是不切实际的。特别是他们遇到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陌生学科领域的学术性图书时,选书行为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基于图书信息建立的网上选书系统能够吸引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参与图书馆的选书工作,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采访人员盲目选书的可能性。有了他们的参与,我校图书馆就能够从学科资源建设的角度,全面系统地选购各学科所需要的专业图书和相关图书,充分满足广大师生所需,从而促进馆藏趋于系统化、专业化、合理化。(二)采访人员能够及时、广泛地了解读者需求,增强采访工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图书网上选书系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及时向采访人员提交自己所需图书的信息,信息来源增多了。采购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把读者的需求情况统计出来,准确地制订购书计划,购书更有针对性,所购图书的实用性也更强,馆藏的利用率也会随之提高。(三)有利于增进图书馆与广大读者在图书采购层面的交流,增强读者的主人翁意识

网上选书系统的使用等同于让采购员与读者一起选书,实现了采访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拉近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能够参与到馆藏建设中来,从而提高了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度。参考文献1 廖兰辉.把选书权交给读者—网络环境下学生选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情报探索,2006,108(10)2 余清芬.采访改革:以馆员为中心转向以专家为中心—专家网上荐购图书的实践与思考.现代情报,2004(3)3 李梅军.大学图书馆文献采访新思路“教师选书”及其相关问题解析.图书馆建设,2005(1)4 吴瑾.高校图书馆图书预荐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5)5 李武,傅英姿,赵海兰.基于B/S模式的图书采购决策系统设计.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6 张卫,贺乾.浅议我馆的网上订购工作平台.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4(6)7 张丽萍.网络—高校图书馆采访的新平台.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6)

对我校图书采访工作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黎枫(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采编部 安徽合肥 230036)

[摘要]在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必须在服务读者的基础上,开创采访工作自动化管理的新局面,不断提高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提高采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图书采访 文献 网络 自动化建设

[分类号]G253.1

在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已经朝着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除了传统图书馆的纸质印刷品文献外,各种文献载体如胶片、磁带、光盘等多媒体文献层出不穷,呈几何速度增长。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产品以及鱼龙混杂的购书环境,如何从中寻找、甄别和选择对教学科研有用的信息产品,如何将有限的采购资金用在急需图书的购买上,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内采访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采访部门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部门,也是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必须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以读者为本,以服务至上为宗旨,建设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从而保证重要文献资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2003年以前,我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状况是:(1)采访形式,主要根据“三目”《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书目》、《地方版新书目》由采访人员圈阅订单或请院系专家选书,即手工操作;(2)形成的图书订单无法依据馆藏信息进行彻底查重,从而造成重复购书,使得图书复本量过大;(3)图书验收采用手工操作,对供货商无法控制,无法计算到货率,财务统计手工操作,既不准确又烦琐;(4)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较快,图书经费有限,新专业的图书匮乏,而采访人员对学科建设、专业发展方向不了解,读者需要的书往往又找不到,从而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得不到合理的使用;(5)报订订单为纸质,传递速度慢,影响到货时间,从而使文献信息传播滞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采访工作到底出了什么偏差?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时代,这种传统的采访方式不尽合理。原高校图书馆的书刊采访活动,其形式基本上是采访人员收集各种书刊目录,送到各有关学院、系、部,由各学科专业的专家、教授们圈选,然后集中查重,形成预订目录,最后发送给相关的书店或书商,即一般所说的专家选书。有时采访人员不愿意到学院请专家,往往自己圈选。这种专家选书的优点是专业性、学术性突出,但也有其局限性。即由于专家人数不多,专业覆盖面有限,相关文献选择面较窄,加上自身因素的制约,文献收集的范围会相应缩小,容易造成误选或漏选;同时由于受个人时间、地点的限制,专家学者无法参与市场采访,从而使采访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二是传统式的图书采访模式缺乏现代化、自动化的手段,信息闭塞,易造成重复建设。三是采访人员知识水平的局限性。现阶段图书馆采访人员的主要来源有三个:大学学历以下但工作多年的图书馆管理员;大学学历以上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士;非图书情报专业的本科生。他们或是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或是有图书情报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是有某一专业学科方面的知识,在采访中多凭自身的经验、能力和水平来判断,同时又受自身的知识结构、学科背景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制约,不可能胜任所有专业图书的选择,因此必然会给采访工作带来偏差,从而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可见,由于受专业知识以及经验、能力的限制,无论专家教授和采购人员怎样合作都难以达到较理想的采访效果。

那么在新环境下,图书采访工作应当怎么做呢?以下是我们馆的做法。(1)强化改革意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我馆对1998年引进的清大新洋6.3版集成系统模块进行分析,找出制约采访工作自动化的各种因素为:①图书采访功能不完善,数据导入导出标示不明确;②集成系统没有与网络平台联接,不能进行远程操作与管理;③采访系统没有批查重功能;④图书验收功能也不尽完善等。(2)由馆长领导的图书馆专业技术骨干对上述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派出专人与原集成系统开发商进行业务洽谈,并请有关高校图书馆的专家进行论证,将原图书馆集成系统升级至8.0版,增加了原先没有的技术功能。(3)组织全馆职工对我馆已升级的清大新洋8.0版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进行业务培训。采访人员须更进一步强化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采取现代化科学手段,利用网上资源,广泛收集信息来源;对清大新洋图书馆8.0版集成系统要不断探索学习,对采访系统各种模块的使用,必须彻底理解、反复操作,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系统中的各种功能,从书目数据的导入导出、书目征订、批查重业务、形成电子文档的采访数据、在网上传递信息及提交订单,到图书的验收、财务统计等全部采用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操作,从而加快图书文献征订的速度,提高图书采访的质量,努力实现文献采访工作的现代化。

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我还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图书采访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采访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才能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图书馆的服务大多数是知识性服务,虽然要求一个采访人员什么都懂并不现实,但对采访人员必须有一个起码的要求:即除了一定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等有关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如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知识,扩大知识的广度。同时,采购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了解各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在专业学历领域,不但要有图书情报学历,最好还要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学历,成为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图书采访工作自动化的要求。(2)要树立读者为本的思想。图书采访要以满足读者需要为前提,藏书建设离不开读者的参与。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读者调查工作。现阶段高校的专业设置已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开设新的专业、设置新的课程。采访人员要及时了解本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进程,掌握读者需要的轻重缓急,对教学科研急需的参考书、工具书,要及时与出版社和经销商联系,予以协调,想方设法地满足读者的需求。(3)在图书采购的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将网上选书、“三目圈选”和组织专家现场购书结合起来,在学校里与各学院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将各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造就成各专业的“选书专家”。现代图书馆需要大批高学历的复合型人才,图书馆采访工作也不例外。对于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来说,采访队伍必须强化知识补充,提高综合素质。对此,首先,可以通过图书馆和各学院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各种创新、激励机制,使具有较宽知识面、较多专业知识和较高外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使这部分人转化为学科馆员或专业馆员,并最终成为“选书专家”,从而胜任不同学科专业的图书选择;其次,许多院校已经招收培养了一批有其他专业背景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文献信息管理提供了高级复合型人才,这也为“选书专家”队伍的形式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可以在每个专业选择一些有责任心、专业水平高的教师做“选书专家”,本馆采访人员定期送书目给这些专家进行初选,然后,对所选书目进行复选,最终确定购进的图书。当然,在建立“选书专家”机制的同时,仍然需要在不同学科、专业领域向有关专家请教。只有把“选书专家”和“专家选书”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好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4)成立馆长负责的采访小组。高校图书馆采购工作,可以建立以馆长为核心、采购人员和学科馆员、流通借阅人员为骨干,同时引入本校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热心从事图书文献资料研究的专家、教授的采购小组。每次订购前,采购人员与各学科的专家、教授等互通图书订购和文献利用信息,多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制订出订购计划和目录,报请采购小组审核、参谋和把关,形成选书质量预审机制,确保图书的质量,使馆藏资源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适应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