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佟彤学养生,提高身体免疫力(套装共8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00:19:28

点击下载

作者:佟彤

出版社: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和佟彤学养生,提高身体免疫力(套装共8册)

和佟彤学养生,提高身体免疫力(套装共8册)试读:

药房里买得到的传世名方:新版

作者:佟彤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ISBN:9787535797957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家庭常备中成药简易图解

补中益气丸

黄芪又名黄耆。作为中药材,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补气要药。经过蜜炙的黄芪叫炙黄芪,补效果比黄芪更好。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开阳举贤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主要成分:黄芪(炙)、甘草、白术、人参、当归、升麻、柴胡、橘皮

使用历史:980年金代《脾胃论》

问 哪些人需要常备补中益气丸?答 脑力劳动者:中医讲,“火生土”,属于火的心,是属于土的脾胃的“母亲”,“母亲”生病了,一定会殃及“孩子”。因此,补中益气丸适合平时劳心劳神比较多,工作压力大,长年用脑影响了脾胃功能的人吃。体弱的儿童:如果孩子脾气虚,就容易经常患感冒,或者出现“疳积”,面色发黄,肢体瘦弱。这时可以给孩子吃“儿童版”的补中益气丸——启脾丸。晨起头痛的人:有些人早上起来就开始头痛,活动一会儿后头痛就会减轻一点。但是到了下午,活动多了,头痛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是气虚,阳气不足以荣养头脑造成的,适合吃补中益气丸来调养。怎么吃都不胖的人:胃口很好,很能吃,但就是不长肉,这是因为脾虚,不能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被身体吸收,食物只是穿肠过罢了。

五苓散东汉《伤寒论》

使用历史:1800年

功能主治: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主要成分: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

泽泻是草本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泽泻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除利水渗湿外,泽泻还有降血脂的功效。

问 哪些症状适合用五苓散调养?答 小便不利:五苓散治疗的小便不利,是虽然尿的时候不疼,但根本尿不出去,或者小便过多,尿个没完,感觉喝下去的水一点都没吸收,全都排泄出去了,总之是尿的代谢出了问题,用中医的话讲就是“膀胱气化不利”。严重的口渴:有些人经常会口渴,严重到夜里都要被渴醒好几回。而且,他们口渴的时候往往喜欢喝热水,这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本能地想在热水中吸取有限的热量。这类人服用五苓散,使阳气有力化水,为身体所用,就能解决口渴的问题。面部浮肿、不紧致:对年过四十的女性来说,五苓散应该是种常用的、调整功能的药物,它可以增强身体的水液代谢功能,改善面部浮肿的现象,使皮肤变得紧致。

八珍丸明代《正体类要》

使用历史:480年

功能主治:气血两虚引起的面

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主要成分:当归、党参、白术(炒)、

茯苓、甘草、白芍、川芎、熟地黄

当归是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是最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

问 哪些人适合吃八珍丸?答 面色萎黄无华的人:身体不丰满,过早地出现皱纹,面部皮肤萎黄苍老。气血双虚的女人:气血双虚的女人除了气色不好之外,月经也有问题。一种是月经量少、颜色淡,月经之后肚子疼;另一种是月经量多、行经时间长,但是颜色很淡,质地也很稀。

人参归脾丸宋代《济生方》

使用历史:750年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

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主要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炙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炙甘草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经,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作用。

哪些人适合吃人参归脾丸?问答劳心劳神的人:工作繁忙的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比较容易产生忧思,经常面色萎黄、失眠,年纪轻轻就开始健忘了,对这种人来说,人参归脾丸是应该常备的药物。面黄肌瘦的人:瘦是因为脾胃出了问题,要么不能多吃,要么吃了也白吃,消化吸收不了。用人参归脾丸把虚弱的脾气补起来,原来不好的胃口会被打开,过去吸收不了的营养现在可以被吸收,气色也会逐渐变好。

二陈丸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使用历史:930年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主要成分: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陈皮为橘子的干燥成熟果皮,味辛、苦,性温,入脾、胃、肺经,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等功效。

问 哪些情况需要用二陈丸调理?答 准备吃补药:吃补药前如果你的舌苔是腻的,一定要先用二陈丸“开路”,清理一下“内环境”,这样吃进去的补药才能被身体吸收。舌苔滑腻:舌苔腻预示着体内有痰湿,胃肠里面不干净,有这些“脏东西”留存在身体里,吃什么营养也吸收不了,这时候比较适合吃二陈丸。失眠:二陈丸里没有安神、镇静的成分,但其中的陈皮是往上散气的,半夏是往下降气的,它们保证了上下气机的开合、交通,所以具有助眠的作用。

养阴清肺丸清代《重楼玉钥》

使用历史:170年

功能主治:养阳润燥,清肺利咽。用于咽喉干燥

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主要成分:地黄、玄参、麦冬、白芍、川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

问 养阴清肺丸针对哪些症状最有效?答 干咳无痰:不管是肺炎、气管炎、扁桃体炎、咽炎,只要有咳嗽,但是没痰,或者咳不出来,即便有痰也是很少的白痰,舌发干,这个时候就是感染了燥邪了,吃养阴清肺丸不会错。皮肤干燥:春秋季节,皮肤容易干燥,除了喝水,运用中药来滋阴润燥也非常管用。“肺与皮毛相表里”,具备滋润作用的药物主要是入肺经的,肺部的状况可以在皮肤上直接反映出来,关照肺也就是关照了皮肤。

生脉饮唐代《千金方》

使用历史:1300年

功能主治:益气,养阳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主要成分:五味子、人参、麦冬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有益气生津、敛肺滋肾、安神等功效。

问 什么时候用生脉饮最有效?答 大汗淋漓,身体虚弱时:大量出汗会带走血液里的电解质,电解质紊乱,首当其冲的是神经、肌肉不听使唤了,这时候出现的症状就是中医说的气虚。这时需要吃“生脉饮”把出汗造成损失的气补回来,否则人会就此虚下去。炎热夏季的补药:炎热的夏季,气血很容易被耗散,而生脉饮是唯一一种可以,而且也应该是在夏天吃的补药。

药房里那些有千年历史的好药

大家随手就可以在药店、药房买到的中成药,很多已经有了成百上千年的使用历史,是久经考验的经典名方,比如大家熟悉的六味地黄丸、生脉饮,迄今已经使用了一千余年,国人能繁衍生息到今天,某种程度上就是它们效验的佐证。遗憾的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这些传世国粹,这就使得我们与病愈、健康的目标多了失之交臂的可能。

一般来说,选中成药的依据有两个,首先是店员推荐。商家是要挣钱的,推荐的自然是价格贵的,但是很多药物之所以可以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就是因为它的组方精练,方子一精练,价格就下来了,即便有厂家生产,店员推销起来也不起劲,比如能消肿利水甚至对皮肤有紧致作用、出自医圣张仲景之手、迄今使用将近两千年的五苓散;比如在吃补药之前常须服用的胃肠“清道夫”二陈丸,因为只有四五味药,所以价格非常便宜。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中医治病可以是不同的病状使用同一个方子、同一种药,还是这个五苓散,药品说明上治疗“小便不利”,但因为“小便不利”和“身体水肿”甚至“皮肤发胖”都可以缘于脾虚,如果仅仅看说明书,它可能只是一种普通的利尿药,但是如果你了解了中医医理,完全可以活用为女人阳气不足、气化不利时最好的“皮肤紧致剂”。

中医的五脏六腑和我们能看到、摸到的五脏六腑不是一回事,中医的心、肝、脾、肺、肾其实是一个个系统功能的组合,是没有实质器官相对应的,“肝郁”中的“肝”不是得了肝炎的肝,肾炎中的肾也不是中医“肾虚”所指的“肾”。但作为国粹,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因此患肝炎去吃龙胆泻肝丸,患肾炎直接吃肾气丸的大有人在,无论是经典的中成药本身还是吃药的人,都是这种错误的受害者。

挑选中成药的第二个依据就是药名,但有的药名和药效是相反的,比如最常用的感冒清热冲剂,它更恰当的名称应该是“感冒驱寒冲剂”,因为这是一组温性药物,适合治疗的是因为着凉引起的感冒发热,而不是有内热或者感受风热的感冒,如果只凭药名,估计就要选错了。

为了避免凡此种种遗憾,也为了让大家了解普通的中成药很不普通的潜力,我写了这本书。佟彤我们至今仍旧能在药店买到、在医院药房拿到的中成药,很多都有着经年累月的历史,最长的应该算“五苓散”了吧。它是汉代医圣张仲景的方子,至今已经用了1800多年。再没有什么比时间更能检验一个事物存在的合理性了,能历经近2000年仍旧使用,只能说这个药非常准确地抓住了中国人的体质特点,能解决国人身体中的很多问题。遗憾的是,那些和五苓散一样至今服务于我们的先人遗产,并没被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利用,它们在很多时候被我们用反了、用歪了、用窄了,而其中的任何一种误用都足以影响经典药物发挥它们的经典效力。第一章 经典老药的三大不幸感冒清热冲剂、肾气丸 最易被用反的中成药

所谓用反了,就是说把寒性的药物用在了寒性病上,或者把热性的药物用在了热性病上,这样的后果肯定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类似错误比如常用的感冒药——感冒清热冲剂,目前北方地区更多的是同仁堂生产的,绿色的包装袋,喝起来很苦的那一种。

这个方子里边是一组温性的、可以散寒的药物,针对的是因为着凉而发的感冒。这种感冒的主要症状是浑身发冷、没有汗,因为没有汗,所以病人会觉得周身酸疼紧绷,自己都感到如果能发点汗,就会轻松很多。这样的一组症状,中医讲是“风寒束表”,就是寒气把原本能保护身体、温暖身体的人体“卫外之气”束缚住了,人体失去了保护,自然觉得冷。所以这种药物吃下去是要发汗的,而且只有发汗,这个药物的效果才能发挥到最大化,也只有发汗,这种类型的感冒才会得以缓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药的名字应该叫“感冒驱寒冲剂”更恰当,因为它的效果是祛除外寒,而不是清理内热。所以,如果你的感冒是热性的,感冒发热的同时还有嗓子疼、嗓子红的特点,吃这个药就类似火上浇油了。一般情况下,嗓子的问题会在服药后的第二天加重,因为嗓子红、疼是热性感冒的标志性症状,这个时候吃起错了名字的感冒清热冲剂,就是把药吃反了,用热药治了热性病。

另一个最容易吃反的药物就是补肾药。

首先,现在人肾虚的肯定多,但是需要澄清的是,肾虚并非全是因为色欲过度导致的,这是一个被人们狭隘、曲解了的概念。

的确,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这个“肾”也不是西医认为的那个单纯负责泌尿的肾,而是兼顾了生殖、全身物质、能量代谢,各个器官功能发挥的一个系统的总称,除了和生殖有关,还关系到大脑。中医讲,“脑为髓之海,肾主骨生髓”,所以中医说的“肾”与大脑、与人类的思维关系密切,因此,造成肾虚的原因除了生殖、色欲之外,还有用脑过度,而后者是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在所难免的。

除了工作中思考问题,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日趋复杂、信息的过度饱和,都使现代人不能控制地增加用脑的强度,只要是在都市中谋生,用脑过度几乎就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这也是现代人白发增加、白发出现的时间提前的原因之一。

中医有“肾,其华在发”的理论,肾气、肾精充足与否,是可以从头发的质地和颜色上看出来的。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肾精亏虚,可以是因为性欲过度,也可以是因为用脑过度,甚至可以因为一场大病,只要伤了肾气、肾精,都可以使人早生华发。

鉴于肾虚的普遍性,补肾药也成了常用药。但问题随之而来,因为任何一个器官都是分阴阳的,肾虚中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之分,这两种虚的寒热性质是完全对立的,肾阴虚的人是因为阴液少、水分少,所以病情肯定是偏热的,吃药需要吃凉性的;肾阳虚的人是因为阳气少、热量不足,病情肯定是偏寒的,吃药需要吃温性的、热性的。

中成药中具备补肾作用的,无非是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两个系列,从药名上难以看出寒热。所以,经常有人,无论是通过自我判断还是别人提示,在被“诊断”为肾虚之后,就开始不分寒热虚实地吃起补肾药来。要知道,“肾气丸”系列的药是热性的,甚至热性很大,如果你是一个肾阴虚的人,本身就处于缺水状态,“肾气丸”吃下去只能加快水液的耗竭,使虚热状态加重,出现烦躁、流鼻血、长口疮,甚至更严重的虚热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有“虚不受补”的经验,因为你补反了,不是补虚,而是“火上浇油”。相反,如果你是肾气虚、肾阳虚的病人,本身急需振奋阳气,这个时候却偏偏吃了“六味地黄丸”这个补肾阴系列的凉药,虚寒的症状无法改善不说,还会出现腹泻、怕冷、疲乏等症状,加重病情。五苓散、二陈丸 最易被用窄的中成药

人们对中成药性质和使用方式的了解,一般都是通过药品说明书。作为一个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人,只能机械地按照药品说明书上说的症状和自己的症状作对照,对上了,就觉得该吃这个药。事实上,即便是症状相同,但引起症状的原因不同、病理不同,治疗起来也会大相径庭。这样照搬说明书上症状的做法,至少会造成对经典老药的片面、机械使用,把原本治疗范围很广的药物用窄了。

比如五苓散,按照说明书上说的,最重要的一条,也是大家最容易看懂的一条,就是治疗“小便不利”。小便不利什么时候多见?肯定是泌尿系统出问题了,轻的是泌尿系统感染,这个时候人的感觉是小便时涩痛,想尿但尿不出,或者是其实没有尿,但总觉得有尿意。如果看西医,肯定要用抗生素来消炎,配合中药的时候,包括西医大夫在内,很可能就开五苓散了。于是,五苓散这种药更多地被现代人当成了一种简单的利尿剂,这就明显地低估了经典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说明书上还写着,五苓散用于“气化不利”引起的小便不利,“气化不利”是它所治疾病的根本。但“气化不利”的结果不一定都是小便不利,还有可能是小便失禁呢(在后边的内容中我会详细讲到),因为无论是小便排泄的问题,还是周身水液运行的问题,倚仗的都是人体的“气化功能”。“气化功能”是个中医概念,翻译成现在人能懂的话,基本上相当于人体代谢水液的能力。

我们看到很多女性,年过五十就开始发胖,人显得很臃肿,但不是真正的胖,她们自己也会说是“虚浮囊肿”,那就是水液代谢不利、运化功能不足导致的,该排出去的水液,蓄积停留在身体里,就形成了这种虚胖。因此,虽然五苓散的药品说明书中没有减肥这一项,但只要是运化能力不足导致的虚胖,用五苓散就会非常有效。只可惜,能将经典老药活用的人为数不多,这个被医圣推崇的好药,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委屈着……

同样被用窄了、被委屈了的还有二陈丸。

如果看药品说明书,这个药物肯定被理解为仅仅是一种消食药。和那些做着铺天盖地广告的消食药相比,很多人觉得这个药物实在是太不新鲜了,里面的药物无非是陈皮、半夏,连大家普遍知道的山楂、鸡内金之类最常用的消食药物都没有,消食作用能比得上人家做广告的药吗?事实上,把二陈丸狭义地理解为消食药真是可惜了这个首创于宋代,有着800年历史的名方。

二陈丸的价值在于祛除身体内的痰湿。“痰湿”是中医特有的概念,其中包括了胃肠道不能消化的饮食积滞,更包括血液中积滞的各种毒素,总之都是应该排出但没有排出的代谢废物。前者可以通过消食来化解,但后者,比如过高的血脂、血糖、尿酸等,诸多最终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东西,想化解掉仅仅靠消食药就不灵验了。二陈丸的祛痰湿作用恰恰可以作用于此,这使它足以成为我们身体的“清道夫”“去污剂”。

中国人的生活彻底改善之后,“排毒”的概念就出现了,而且愈加深入人心。人们在减肥的同时,还觉得自己肚子里一定有脏东西,于是“缓泻药”换了各种名目不断地推陈出新,但几乎没人意识到这个流传至今,有着800年历史的二陈丸就是最好的“去污剂”,而这是很容易找到证据的。

如果你是个身体肥胖,腰围很粗的人,平时爱喝酒吃肉,可以肯定,你的舌苔经常会是厚腻的,看上去不干净,而舌苔就是胃肠消化状态、身体是否清爽干净的最直接的标志。这个时候,如果你吃几天二陈丸,你会发现舌苔干净了不少,那些和舌苔同在的,你已经习以为常的症状,比如嘴里有异味、大便不成形,甚至身体发沉等都会逐渐减轻。无他,因为二陈丸帮你排出了痰湿,而这却是任何一种“缓泻药”都不可能起到的效果。龙胆泻肝丸、牛黄解毒丸 最易被用歪的中成药

提到被用歪了的中成药,我觉得最冤枉的莫过于两种,一种是龙胆泻肝丸,一种是牛黄解毒丸。两种都是中医里常用的去火药,之所以被用歪,可能都坏在它们的名字上,一个名字里有“泻肝”,一个名字里有“解毒”。“泻肝”和“解毒”都包含“去火”之意,而中国老百姓最能自己做主诊断、吃药的病症,就是“上火”。之前,我的那本《不上火的生活》之所以大卖,有那么多读者拥趸,就是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火,都觉得自己需要去火、解毒。

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气”是指器官脏腑的功能,只有当功能多余出来,无用武之地的时候,人才会“上火”,所以一般的“上火”会出现在突然地接受了一个新任务、一个新变化、一个新的刺激到来的时候,身体为了适应这种突然的改变而调遣出来更多的功能以应对。所以,“上火”会发生在突然出差、临时熬夜、短时间内赶出一篇文章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是个长年的夜班工作者,肯定不会再因为夜班“上火”了,因为你的身体适应了,不再为此调遣出多余的功能。

疾病也是如此,如果是急性期,比如突然发生的咽炎,一般多是因为“上火”,在西医是急性炎症,这个时候,无论是吃去火药还是消炎药都会管用。但是,如果你的咽炎已经变成慢性的了,继续指望消炎药、去火药肯定无济于事,因为中医有句话说“久病无火”“久病必虚”,慢性的、长期的疾病不会再有火、有毒,往往已经处于虚损状态,即便有火,也是“虚火”。

和这些突发的问题相比,慢性的、长期的疾病也好,状态也罢,发生的概率还是很高的,甚至高于前者,但遗憾的是,国人太讨厌“毒”这个词了,也太喜欢“去火”了,于是很多本来已经“无火”,已经“必虚”的慢性问题都被误诊为“上火”。结果很简单,那些帮助误诊者达到“去火”目的的“去火”药也就被用歪,其中就包括龙胆泻肝丸和牛黄解毒丸。

这两种情况我都有生动的实例。

2000年的时候,中日友好医院的一个专家,让我去他的病房看一个肾功能衰竭的老太太,病情严重,几乎到了需要换肾的地步。我去了才知道,这个原本肾脏没有任何毛病的老太太,始终觉得自己“肝火旺”,于是就自作主张地买了一箱龙胆泻肝丸,放在床下面,觉得口苦,觉得自己“上火”就吃一袋。直到她被发现有腹水,并为此到医院就诊时,都不知道自己的“肾衰”是因为吃错了、用歪了药!

我之所以说是吃错了,而不像这类事件出现之后很多媒体报道说龙胆泻肝丸有毒副作用,是因为这个药至今已经用了几百年,如果它的毒性那么明显,早就在漫长的历史中被淘汰了,它的毒性在今天才出现,说明问题肯定出在了今天的用药者身上!原因很简单,中医对像龙胆泻肝丸这样的“去火”药,有个“使用通则”:“中病即止,不必尽剂”,意思就是,病好了就把药停了,一定不要把手里的药物都吃尽!

之所以如此强调,就是因为我前面说的,所谓“火”是多余出来的功能,我们“去火”的目的是使功能恢复到正常,不再处于亢奋状态。如果“去火”药用多了、用久了,就会伤害到已经复原的功能,使功能出现亏损。用中医的话说,就是“折伤阳气”,这个“肾衰”的老太太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也是经典好药被用歪了的例子。

牛黄解毒丸的“遭遇”也类似。一个40多岁的女性,因为习惯性便秘,居然吃了3年的牛黄解毒丸,直到因为全身黄疸、出现了肝坏死而去就医,才被一位有经验的中医专家找到了症结,同样是滥用“去火”药造成的恶果。还是那句话,牛黄解毒丸用了那么多年,用了那么多人,之所以在她身上出了问题,还是因为用错了、用歪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甚至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没有上述两个人这么极端,所以没被人重视。只有在这种极端的例子被曝光后,人们才意识到,能解毒的中药原来也有毒!其实,当你弄清了是非缘由,才会意识到龙胆泻肝丸、牛黄解毒丸这样的经典名方同样是悲剧中的受害者,它们被冤枉了!中医有“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一说,意思是补药吃错的时候,病人不会怪医生,他们仍旧会觉得给他们开补药的医生是体谅病人,甚至是医德高尚的好医生。但就算是用泻药治好了病,开泻药的医生也很难讨得好,他们显然比开补药的医生舍得对病人下手……可见,补养和补药被国人赋予多高的礼遇!特别是当养生成为时尚,保养成为话题的现在,补养药的使用更是日趋普遍,甚至有从医院、药店走向家庭、餐桌的趋势。但是,即便是一个身体有所亏空、有所虚损的病人,到底虚在何处、到底适合哪种补养药并非人所共知。对补药的种种误解,却足以贻误那些流传至今,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经典好药的药效。第二章 八大补益珍藏补中益气丸 无名低热时该用的补药

最早出处:金代《脾胃论》

使用历史:980年

主要成分:黄芪、甘草、白术、人参、当归、升麻、柴胡、橘皮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

补中益气丸是由“补中益气汤”衍生过来的丸剂,后者是金元时期的名医、中医脾胃论创始人——李东垣的代表方子。李东垣之所以特别重视脾胃,乃至创立“脾胃论”,因为他当时身处金元战乱时期。我们看过的很多史书或武侠片,都是记录那个时代的动荡。百姓生活不安稳,颠沛流离,大多数人饥饱无常、居无定所,每个人都感到危机重重,这种背景之下,脾胃病就成了当时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中医讲,“火生土”,属于火的心,是属于土的脾胃的“母亲”,“母亲”生病了,一定会殃及“孩子”。动荡的年代中,人们的情绪肯定不稳定,就是中医里的“心”出了问题,因为中医的“心”和情绪有关。一个人心情好的时候,食欲、消化都会好,当一个人万念俱灰、哀莫大于心死的时候,他肯定是茶饭不思的。“文弱书生”常备的药物

生活只要一动荡,身体中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脾胃。脾胃就是西医讲的消化系统,它对情绪的反应比身体里的任何器官都敏感,因此,医学上甚至有“腹脑”的概念。这个理论提示着,人体的胃肠可以敏感到和大脑相比的程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教授迈克尔·格肖恩在他的论著《第二大脑》中提出:每个人都有第二个大脑,负责“消化”食物、信息、外界刺激、声音和颜色,这个腹脑就是位于胃肠壁的神经丛。

在一次手术中,中国的一位脑外科医生王锡宁发现,人体的脑组织外观上的皱褶,竟然与肠组织外观的皱褶惊人地相似……凡此种种都证实了消化系统,也就是中医说的脾胃是最容易受情绪、心理影响的。

比如我们已经坐在餐桌前了,突然听到一件悲伤的事情或紧张的消息,就算面前摆的是你最喜欢吃的菜,你也肯定胃口全无,这也是俗话说的“添堵”吧。试想一下,这只是一顿饭,如果好几年的时间,人始终处于这种紧张的、悲伤的、不安定的状态中,他的脾胃肯定要受到严重的伤害了。李东垣就目睹了当时的不安定生活对时人脾胃之气的影响,所以“补中益气汤”也就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适合吃补中益气丸的人,平时劳心劳神的比较多,长年的用脑影响了脾胃的功能,所以补中益气丸应该也是“文弱书生”常备的药物。

俗话说,“医如其人”。意思是医生看病开方的风格和医生的个性很相像。古籍上记载,李东垣为人周全,自律性强。有人不相信他的操守,一次请客时特意让妓女挑逗他,李哪受得了这个?把被妓女拽过的衣服扔掉之后愤然离席,恪守他的严谨气质。

他的方子也很像他本人,都开得稳健、周全、缜密,作为长期调养服用往往是安全的。如果要通过补中益气汤改善脾气虚的体质,要服用一两个月,因为脾气的伤害虚损也是“冰冻三尺”之寒,是漫长的动荡生活的恶果。

但是,如果仅仅按照补中益气丸药品说明书上的主治去使用,比如仅仅用这个药治疗胃下垂之类的因为消瘦导致的器官下垂,就损失了这个经典名方的珍贵价值。因为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对这个方的注释是,“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如果能理解这一点,很多难治病都可以用这个老药解决了。不退的高热被补药治好了“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这就意味着,“补中益气丸”还能治疗发热、心烦、口渴。大家会觉得,发热、心烦哪是虚的症状,分明是“上火”时才有的呀!

我举个与此相关的病例:有个离休老干部病了,发高烧,体温达到40℃,十几天不退,各种高级的消炎药都吃了,犀角之类昂贵的中药吃了,作用最大的清热退烧药也吃了,效果最好的时候也只退下去一天,第二天肯定又得烧回来。最后只能请各方中西医会诊,其中有个老中医,他就观察病人的举动,发现病人很喜欢喝水,发热喝水很正常呀,但是,他每次喝的水都是直接从暖壶里倒出来,而且马上就喝下去。老中医一开始以为暖壶不保温呢,用手一摸,水是开的、烫手的,病人居然要喝烫手的开水?就这一点,再结合之前各种清热去火药都不能退热的教训,老中医判断,他的高热不是因为体内有热,而是虚火所致,而且已经虚到了极点。他给这个病人开的药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附子、干姜、肉桂。

这三味药的热性作用远大于补中益气丸,也是在病人元气衰微到已经非常危险的时候才用的药物,它们组成的方剂叫“四逆汤”。所谓“四逆”,是指病人的元气已经弱到了不能运抵手脚末端,导致四肢末端发凉的状态,中医称之为“四肢逆冷”。但就是这么一个热性极大的药物,却真的把一直不退的高热退下去了。至此,会诊的医生才意识到,病人久用清热药物不退的高热,内里其实是寒的,只是所有的医生都只看到了他发热这么一个征象,没有仔细观察。事实上,一个有内热的人,肯定本能上是要喝冰水解渴的,不可能咽下还烫手的开水,这也是中医“胃喜为补”的真实含义。

大家都知道“胃喜为补”的说法,很多人的解释是“馋什么就是体内缺什么”,绝对不是这个意思。问个女孩子,她可能永远想吃冰激凌,难道她的身体永远需要这种寒凉的东西?“胃喜为补”的真实含义是:身体会本能地选择它内里缺少的东西。关键是怎么理解这个“本能”,这个人去喝开水就是一种本能,至于喜欢吃冰激凌,那不是真正的饥饿的本能需求,仅仅是馋而已。喜欢喝开水这个细节已经暴露病人内寒严重的实质,有了这样的实质,才敢用附子、干姜、肉桂,也只有用了附子、干姜、肉桂,才能驱散蓄积已久的大寒,至于病人的高热,就是被这种大寒逼迫出来的虚热。

之所以说到“四逆汤”,是因为补中益气汤在李东垣手中的价值,也绝对不是常规的补脾胃之气,它还可以治疗类似上面那种发热的病症。

我有一个朋友,做网络的,很累、压力很大,人也很瘦弱,基本上符合补中益气丸主治的面黄肌瘦的特点。有一段时间她总是在下午发热,两三点钟就开始了,体温会在38℃上下,心里也觉得很烦,想喝水。一开始,她以为是办公楼的密闭环境引起的燥热,但是还不敢站在窗边,有点凉风就觉得发冷,本能上很怕风吹。很多女性都有这个现象,严重的可以几年内都持续低热,一开始还很紧张,担心是血液病之类的疾病,但到医院检查了各种指标都没发现问题,可是一到下午就开始发热、头痛,人也被烧得很疲惫。

和上面那个高热的离休干部的情况类似,都是因为脾虚、气虚导致了发热。你去问这样的人,如果哪天不忙,休息得好一点,体温可能就低一点,越累越容易发热,这更符合气虚的特点,就是李东垣所说的“身热而烦,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结果,她就是吃了半年的补中益气丸,无名的低热真的就消失了。

为什么想喝水?你细问的话他们想喝的一般也都是热水,因为脾气不能运化,不能把喝进去的水转为身体所用,所以往往是一边喝水,一边还继续渴,这就是脾气虚导致的“津不化气”,因为本质不是热,所以他们是不会想喝凉水的。

为什么发热?也是因为脾气虚,中气不足以达到体表,郁在里面出不去,所以就发热。他们的发热和感冒发热不一样,不是整天的,而是一阵阵的,有“烦劳则张”的特点。“张”就是浮越在外的意思,活动之后、疲劳之后气更虚了,固不住了,热就浮越在外了,发热就加重。李东垣对此的解释是:“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生长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荣卫,不任风寒,乃生寒热,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

为什么头痛?这种头痛有个特点,一个是早上起来就痛,因为早上是阳气刚升的时候,头是“诸阳之会”呀,必须有阳气的供养才能耳聪目明、头脑清新。这种气虚的人,本身就虚的阳气在早上能供给头脑的就更少,所以往往是早上起来就开始头痛,特别是起得猛、起得快的人,会痛、会晕,等活动一会儿就减轻了,因为阳气逐渐强大了,头痛就会好一点。但是到了下午,活动多了,又耗气了,阳气供养再次不足,头痛的问题又出现了。

所以,李东垣创立补中益气汤的时候,是指望它能“甘温除热”的,就是通过补药来退无名的低热。这一点是李东垣,也是这个方子最有价值的一点。

所谓“甘温”药一般是指补药。“去火”药一般都是性质苦寒的,如黄连、黄芩、龙胆草,它们能去的热、能清的火一定是实火,这种实热引起的发热一般是我们常说的急性炎症,比如上呼吸道炎症,一边发热一边想喝冷水降火。如果把这种苦寒药无论是开给前面那个离休干部,还是开给网站的女白领,他们的发热问题都解决不了,甚至会越来越严重,因为苦寒的药会更加折伤本来就虚弱的脾气,他们适合用的就是补中益气丸这样性质甘温的补药。

这种查不出原因的低热之所以在很多人身上迁延多年,即便他们知道是功能问题,也找了中医调理,但也很难治愈,就是因为不是所有的中医都能体会到补中益气汤中深一层的原理,也就更不敢在发热的时候开补药。所以,辨别一个中医的水平,可以靠两张方子,一个是能不能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发热,一个是能不能用“五苓散”治疗口渴,如果可以,就说明这个医生基本掌握了古典名方的真谛。命中欠“土”的人会罹患重病

很多“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即便饭量和正常人一样,甚至比正常人吃得还多,但还是壮实不起来,或者索性是吃得多拉得也多。因为脾虚,不能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营养被身体吸收,所以食物只是穿肠过罢了。

脾胃被中医认定是“后天之本”,这是仅次于和我们很难改变的“先天之本”的肾的位置。因为“脾气一虚,百病丛生”,脾气虚引起的问题绝对不局限在消化系统,不仅仅是不长肉的问题,还可以殃及全身,由消化问题累及生命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否则中国人在造字的时候,不会将“土”字用在形容命运不济的“坎”字里,而“土”就是中医里的“脾”。“坎”是六十四卦之一,从“坎”字的结构上就可以看出寓意:“坎”就是“欠土”,是土不足。因为土不足,地下的石头就要显出来,路就会变得不平,才多了被称为“坎坷”的“绊脚石”,人走在这样的路上,稍不留神就要摔跟头。

中医的“脾”和土相对应,所以中医又称“脾土”。身体上的坎坷,其实最大的可能就是脾胃气虚,“后天之本”不足,“绊脚石”因此就要露出来绊脚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疾病就会发生。

比如,一场流感传来,同居一室的人,有的人患病,有的人无恙。再比如,几个人得了同样的癌症,治疗方法也大同小异,但有的人复发,有的人就不复发;有的人复发得早,有的人复发得晚,为什么?我们很容易想到的就是自身抵抗力的问题,这个抵抗力就是中医的脾气。

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五脏,分别是有“职称”的,心是“君主之官”,就是全身的统领,而脾,则是“谏议之官”,专门监视异己、外敌,并向统领汇报的,相当于“纪检委”“审计署”。之所以有的人被流感传上了,有的人癌症复发了,就是因为他们的“审计署”失职了,也就是脾气虚了、欠土了,不能识别异己和外敌,所以就遇到了小到流感,大到癌症的“坎坷”。

韩国明星裴勇俊在2009年的时候,为了拍一本摄影集,亲自掌镜、捉刀,走遍韩国,终于推出了一本用他的背影做封面的旅游指南。等摄影集出版,他在发布会上公开露面时,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身高一米八的他体重只有130斤,居然暴瘦了20斤!

很快就传出了他病倒的消息:先是因为败血病昏倒在韩国,又因为低血压、低血糖,连在日本的访问也因病中止。回韩国恢复一个半月后,再次爽约某音乐会,原因是体弱的裴勇俊正是“甲型流感”的侵袭对象,他的主治医生嘱其深居简出。

裴勇俊算是韩国娱乐圈的奇迹了,成名后一帆风顺,唯独这次遇到了“坎”,这个“坎”就和他的暴瘦有关。因为脾主肌肉,肌肉的突然消瘦就是对脾气的打击,脾气会因为异常的消瘦而虚弱。我们听到过很多吃了减肥药之后先暴瘦,后暴亡的例子,年纪轻轻因为吃减肥药得了血液病或者癌症,大家都把责任推给了减肥药。其实,就算药物是假的、伪劣的,但癌症不会在吃药的两个月里突然出现呀,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始终潜伏在体内,被“审计署”监管的癌细胞,终于等到了脾气虚、“审计署”失职的时候,于是马上伺机作乱。癌症也好,感染没有控制好的败血症也好,正好趁虚形成,如果这个时候脾气还没有及时补上,人就真有可能迈不过这个“坎”了。此时,补中益气汤就有了用武之地,把脾气补足相当于我们常说的“从自己做起”。

脾气虚的人有两个特点,一种是从来胃口就不好,饭量也很小,稍微吃多点胃就难受,这是因为气虚,消化功能弱;一种是胃口很好,很能吃,但就是不长肉,这种人的苦恼不亚于减肥减不下的胖子,他们是因为吸收功能弱,不能把食物转化为己用。后面这种情况的治疗比前面的还困难,是一个漫长的改变体质的过程,要养成每天服用补中益气丸的习惯,可能肉没长上去,但你会发现抵抗力上去了,至少没以前那么容易生病了。体弱的孩子吃“儿童版”补中益气丸

孩子的体形很有特点,特别是婴幼儿,一般都是肚子大,因为肚子那个位置是脾经巡行的地方。脾是主肌肉的,孩子的肚子之所以大,因为脾气还不强健,被脾所主的肌肉无力,不能约束腹腔中的内脏,所以肚子就是膨出的。

如果孩子的肚子出奇地大,周身却很瘦,这时候可能就有“疳积”了。“疳积”是中医的名词,“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多食甘,也就是吃了过于甜腻、不好消化的东西;另一个意思是得了“疳积”之后,孩子变得很干、很瘦。总而言之都是消化不良导致营养不良,和脾气有直接关系。

生活水平低的时候,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那时候的脾胃内亏而生的“疳积”,多由营养不良而引起。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出现的“疳积”不是因为缺营养,喂养不足,而是因为缺乏营养知识,喂养失衡,但由它带来的“疳积”并不比以前的轻。

有“疳积”的孩子,肚子会更显得大,和周身的消瘦状态形成反差,这就更说明是脾气虚。除了肚子大,孩子的面色也是发黄的,没有光泽,因为脾的病色是黄的,面黄肌瘦是脾气虚的最典型症状。

有个“儿童版”的补中益气丸,就是“启脾丸”,在治疗小儿疳积上功不可没。我有个同事,他的女儿不到三岁,总是感冒,吃得也少,大便总是稀的,很少有正常的时候。哪天突然胃口好了他们也不敢多喂,一多吃就有食积,大便马上变得很臭。那孩子就是明显的面黄肌瘦,头发也稀疏发黄,好像营养不良似的。我建议她吃启脾丸,结果吃了一个月后,孩子真从小黄脸变成小红脸了,吃得也多了。这个变化他们小区的人发现了,都过来问为什么,知道是吃了启脾丸之后全都去给孩子买,启脾丸成了小区的主打药了。

过去有句话是“有病没病至宝锭”,意思是孩子可以用“至宝锭”来日常保健。其实至宝锭远没有启脾丸安全,而且适合服用至宝锭的时候,往往是小问题已经有了燎原之势。至宝锭里除了有健脾的药,还有朱砂、琥珀、冰片之类清热安神的药,最适合治疗的是乳食停滞、感染风寒引起的发热流涕、咳嗽痰多、恶心呕吐、大便干燥,其中的那几味药不是和平时期能常吃的。

但是启脾丸就没这个问题,因为它重在补脾,对孩子来讲,之所以爱感冒、总生病是因为他们肺气虚。但肺气虚的根还在于脾气虚,所谓“培土生金”是中医的治法之一,说的就是通过补脾气而使肺气强健。

北京儿童医院经常收治频繁感冒的孩子,他们被称为“复感儿”,就是一年之中患三四次气管炎、肺炎的孩子,这种孩子必须通过补脾气来强肺气,减少感染的发生,启脾丸最合适了。这个药除了健脾,还有消食的作用,孩子在喂养的过程中,食积是很难避免的,要及时清除,否则就要化热,食积化热是孩子生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启脾丸是孩子的第一道、也是最常规的防线,起的是保养作用。到了该用至宝锭的时候,就到了疾病阶段,所以那句话应该换成“有病没病启脾丸”。

这个“儿童版”的补中益气丸,始见于宋代的《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有着漫长的使用历史。是在最常用的补气药“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了几味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药:山药、山楂、莲子肉、陈皮,所以这个药孩子们一般都喜欢吃,因为味道酸甜,不像其他的大丸药,而且消食健脾是日常的事,要经常服用,所以说,这个启脾丸是可以当零食吃的保健药。

·服用方法·药店里能买的补中益气丸,现在主要是水丸,一般一次服用6克。如果是为了改善体质作保养用,可以每天早上起来空腹吃一次,晚上临睡时再吃一次,如果需要用它退低热,可以中午再增加一次。有的人胃不好,吃硬东西不好消化,可以用开水冲泡水丸,等溶化后当汤药喝,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如果舌苔很干净,可以在服用的时候加一点蜂蜜,增加滋补效果。

作用类似的中成药

四君子丸这个药主治的症状和补中益气丸最接近,都是通过补中气来解决问题。但具体到气虚引起的症状,四君子丸主要改善的是有气无力的虚弱,而补中益气丸因为含有很多的甘温之品,所以还能祛除气虚引起的低烧。一般情况下,气虚发热的还是少数,如果是,往往都是屡治无效的疑难病。相比来说,四君子丸和补中益气丸用在常规气虚上的机会更多,也可以互换,只要你是“手无缚鸡之力”“面黄肌瘦”的体质,容易腹泻,容易消化不良,这个药就可以长期吃,以此培补后天之本。

香砂六君子丸这个药在四君子丸的基础上增加了木香和砂仁,适应脾胃气虚表现在消化系统上的问题,比如腹泻,吃了东西之后胃里堵闷胀满。和补中益气丸相比,这个药治疗的气虚病人往往间杂了消化不良,所以不是一种单纯的补气药,它的目标还是通过补气助消化,把因为气虚导致的饮食积滞推出去,是气虚人专用的消食药。如果脾气不虚,仅仅因为贪吃而“吃饱了撑着”了,可以直接吃香砂枳术丸或加味保和丸,专门消食导滞。

参苓白术丸很多脾气虚的人总问我,怎么才能胖起来,他们往往是消化功能很差,吃得不舒服就要泻肚,而且常年地大便不成形,且大便的质地很糟,中医形容是“完谷不化”,就是吃什么拉什么,整吃整拉。这种人想胖起来,想消化好,必须补足脾气,参苓白术丸就是首选。这个药里,除了人参和白术之外,都是可以补脾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莲子、扁豆,所以是一个非常温和的补脾药。很多原来有慢性肠炎,甚至慢性肾炎的人坚持每天吃这个药,养成习惯,结果真的把自己吃胖了,也吃壮了,慢性病也好了,因为脾气补上了。

补肺丸这个药虽然叫补肺丸,但其中包括了党参、黄芪这两种补脾药,所以也是通过补脾而补肺。其中还有入肺经的桑白皮、紫菀、五味子,一般用在肺的问题比较明显的时候,如气短、咳嗽,而且咳嗽的声音很低弱,属于慢性的,痰少且咽干舌燥。肺气虚的人除了比其他人更容易疲劳以外,说话时还有个特点,一种是说多了会咳嗽,一种是最后一个字咬不清楚,造成这两个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气虚、功能弱,支撑不到最后,没有气力支撑着他把最后的字说清楚了。我见过一个病人,是慢性肝病,面色很黄,是那种没有光泽的萎黄,西医说是黄疸造成的,但是就算他的黄疸指标下来时,面色还是黄,为什么?因为他的黄是脾的颜色,是脾气虚的标志,只要脾虚不改变,黄疸都消除了也还是黄。他有个症状,话说多了就要咳嗽,而且咳嗽的声音都不大,很短促,很多医生当慢性咽炎、气管炎治过,但都无效。后来他发现,只要吃上有黄芪的方子,咳嗽就好点,这就是典型的气虚咳嗽。说话是很耗气的,气虚的人说话之后气会更虚,气虚不能维持正常气息流通,就出现咳嗽了,所以这个病人一直吃的是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的方子,其中的黄芪用到了100克。

玉屏风散如果你在具备了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症状的同时,还有个特别爱感冒的毛病,可以用一个比补中益气汤更有针对性的方子,叫玉屏风散。它是从补中益气丸精化而来的,就三味补脾的药:黄芪、白术、防风。“补中益气丸”针对的是脾胃之气,也就是消化系统加免疫系统,而玉屏风散针对的是脾肺之气,也就是呼吸系统加免疫系统。如果在体弱的同时消化不好,适合吃补中益气丸,如果是体弱的同时总在呼吸系统上出问题,总是感冒,还特别爱出汗,就适合吃玉屏风散了,虽然最后的落点有差异,但都是以补脾作为根基的。

人参健脾丸孩子脾气虚可以用启脾丸长期保养,成人的脾气虚可以长年用人参健脾丸保养。它的成分中,除了人参、白术、当归之外,基本上都是消食导滞的可以上餐桌的食物,比如山药、莲子、白扁豆、豆蔻、陈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实、薏苡仁,所以是种很温和的补脾药。那些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同时长年食欲很差、体弱倦怠的人,适合长期服用,借此改变脾气虚的体质。金匮肾气丸 不会反弹的减肥药

最早出处:东汉《金匮要略》

使用历史:1800年

主要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整体药性:热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典型征象:肥胖,怕冷,夜尿多

金匮肾气丸经常被人滥用,首先是因为“肾阳虚”这个词被用滥了,因为人们将中医的“肾虚”和性功能障碍画了等号,只要觉得性功能上力不从心,就开始求助于“肾气丸”。事实上,“肾气丸”真正适合治疗的是因为衰老导致的各种问题,包括代谢减缓的一组症状。你看那些冬天坐在墙边晒太阳的老人,他们怕冷、行动迟缓、体态臃肿,一趟一趟地上厕所,鼻涕、哈喇子总也擦不完……这就是典型的“肾阳虚”。作为补肾阳的一个基本方,“肾气丸”最适合治疗这种症状。而真的因为“肾阳虚”影响了男性性功能,这个药又显得力量不足了。更重要的是,并非所有的性功能问题都是因为“肾虚”。只有把这个概念搞清楚,才能用对这个经典老药。性功能障碍不等于肾阳虚

人们一看到“肾气虚”,首先想到的是男人的性功能问题,好像补肾就等同于壮阳了。其实,这是狭隘地曲解了中医的“肾”的含义。中医的“肾”除了包括生殖功能,更重要的是人体的能量库,能量的源泉、生命的根源。

年轻时的身体,就像一口冒着热气的锅,腾腾的热气维持着人体的新陈代谢,气血就在这个温暖的热循环中畅通地运行,是什么使人体保持腾腾热气呢?就是锅下面的灶火,这个灶火就是身体的能量来源,就是中医所说的“肾”,有了充盛的肾气、肾阳,才能保证人体的生机。

什么时候灶火小了,热气也就少了,代谢也就慢了。水因为蒸发不出去于是停留在体内,这个时候人就会表现出怕冷、小便多、痰多,甚至口水也多,身体变得臃肿、肥胖,这都是灶火不足,也就是肾阳不足的结果。

通常,这种情况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这是正常的衰老。所以老人到晚年都会出现肾阳虚,这很正常,一个燃烧了六七十年的灶火是会逐渐减小乃至熄灭的。中国有句话叫“人死如灯灭”,这句话很适合形容人体。人的肾气、肾阳就是这个灯,灯亮的时候,人才有活力。

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四五十岁,就是未老先衰了,就需要治疗,形象一点说,这个治疗就是助燃釜底之薪,也就是补肾阳。所谓补肾阳,其实是助燃生命之火,生命之火旺盛了,新陈代谢才得以保持在年轻状态,包括生殖功能减退在内的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就是用来作这个用的。

之所以不能把性功能和肾阳虚画等号,是因为现在很多性功能障碍的人根本没有肾阳虚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人。真正因为未老先衰而雄风不振的人很少,相反,倒是肾阴虚,肝气郁导致的性功能障碍更多见一点。前者虽然也是肾虚,但是是“肾阴虚”,和“肾阳虚”正好相反,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

肾阳是功能,肾阴就是血、精、津之类有形的物质基础,阳是以阴为基础的。具体来说,肾阳是要储藏在肾阴里的,当肾阴或者是因为疾病,或者因为过劳被消耗了的时候,肾阳就无处寄藏而变得亢奋,显示出了一种虚性的繁荣,在中医里就叫“相火妄动”。它的典型表现不是性功能障碍,相反地却可以是性功能的亢奋,异常的强盛,但这不是好现象。此时,这个人显得很瘦,而且是干瘦干瘦的感觉,舌头很红,手脚心都是热的,晚上失眠,或者是即便睡了也会盗汗。这个时候就要赶快补肾了,而且不是补肾阳,而是补肾阴,把缺乏的肾阴补上去以便于和高出了的那块肾阳达到平衡,这样才能抑制住妄动的虚火,否则很快人就要从亢奋转为衰败,变成真的性功能障碍,彻底被这种虚火耗竭了。

如果一看得了性功能问题就去补阳、壮阳,只会加快肾阴的耗竭,那就不是治病,而是添病,是助纣为虐了。如果一个肾阴虚的人,为提高性功能错误地用了壮阳药,不仅不会有效,而且还会加重阴虚,等于火上浇油。

还有一部分人的性功能障碍是因为肝气郁结,中医讲的肝气郁结,和人的心理、精神压力有直接关系,这一点过去在女人很常见,因为女性比较敏感,小心眼的多。现在时代变了,男性也早不是凭力气谋生,男人也是用脑多于劳力,社会生活的复杂要求无论男女都得有足够的情商去应对,男人也变得敏感细致。这就使他们和女人一样,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畅等症状增加了肝气郁结的机会,这就会直接表现在性功能上。

这一点在《素问》中就已经写了,“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缓……筋萎者,生于肝”,意思就是一个心思很重的男人的性功能问题,多是起因于肝气郁结。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医学杂志上,不是用壮阳药而是用疏肝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文章的数量,已经排在此类论文的第二位。可见,在现代的临床中,因为肝气郁结导致的性功能问题确实远多于肾阳虚。也就是说,适合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性功能障碍的为数不多,而性功能障碍也远不是这一名方的主要适应证,它其实更适合治疗的是一组未老先衰的症状,而且不论男女,女性阳虚时同样需要肾气丸来补益。只是很多早就有了症状的人,未必知道自己已是未老先衰了。十个胖子九个肾虚

很多广告说,“人老腿先老”“人老胃肠先老”,其实,最先出现的老的标志是胖,所谓“发福”都是上了年龄之后的事,这一点,从肾阳的问题上是解释得通的。

中医典籍对发胖的论述有几个是很有代表性的,很能纠正现代人对发胖的理解误区。第一个是李东垣的《脾胃论》:“脾胃俱盛,则能食而胖,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他的意思是,脾胃都强健的人,能吃而且肌肉丰满有力;脾胃都虚的人,或者因为食欲很差而变得很瘦,或者是虽然食欲差,吃得很少,但仍旧很胖,这个胖就是现在很多人发胖的机制,特别是节食之后仍旧减肥无效,喝水都长肉的那种。其实,他们此时长的不是肉,而是脾胃气虚之后,不能代谢出去而沉积在体内的废物,他们的胖其实是臃滞。对付这样的胖自然不能靠腹泻,因为腹泻只能解决肠道的一次积滞,包括节食,一般也是在节食的时候瘦,一旦放开了吃,又是肥胖依旧,这就是减肥者最担心的“反弹”。

其实“反弹”就是医学治疗时的反复,之所以反复,还是因为没治疗彻底、没去根,减肥反弹也同样是没解决引起肥胖的根本问题。具体说到脾气虚、脾阳虚引起的肥胖,要靠补脾气,通过代谢功能的提高,把废物排出去,把脂肪消耗下去,而且使体内保证应有的火力,不再给废物有滞留的可能。这种因为脾阳虚导致的胖子也怕冷,但主要是肚子怕冷,不能吃冷东西,吃了就要腹泻、腹痛,这种胖子可以通过服用“附子理中丸”减少体脂,也捎带着把中焦虚寒的问题解决了。

还有一个对减肥很有借鉴的是《内经》,《内经》里写道:“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这个“身体重”就是发胖臃肿的意思,之所以身体重,是因为天癸绝了,肾气衰败了,同样是不能把废物代谢出去。和李东垣说的脾胃气虚的性质一样,都是因为虚而发胖,一个是脾胃气虚,一个是肾阳虚。

前面说了,中医的肾是生命的根源,也是各个器官脏腑的“靠山”,任何脏腑如果病情严重,是肯定要累积到肾的。比如脾胃虚到严重的时候可以导致肾气虚,肺虚到极致的时候也可以导致肾气虚,反过来也一样,如果肾气虚了,是很难保证肺、脾、胃之气。

具体到发胖,经常是脾胃气虚和肾气虚的问题都存在,特别是吃得很少但还是发胖。而且白胖白胖的人,比其他人都怕冷,怕冷的程度与实际年龄不相当,这时候,肾虚的成分更重。

他们发胖的病理机制和“婴儿肥”一样,婴儿胖是因为他们的肾阳还很稚嫩。中医说的肾阳,要到了七岁时才开始萌芽,那时候孩子才真正摆脱了“婴儿肥”,因为到那个时候,可以为全身提供火力的灶火才开始起作用,可以燃烧脂肪了。“人过四十,阳气自半”,是说人过了40岁之后,肾阳开始虚弱,燃烧了40年的釜底之薪开始火力不足了,臃肿、发福就是火力不能将脂肪消耗出去的证据。虽然婴儿时是肾阳还没萌芽,釜底之薪还没开始燃烧,中年是釜底之薪弱了,但机制都是肾阳不足,这就是十个胖子九个虚的原理。只有通过补肾壮阳,脂肪被消耗,人才能变瘦,变结实、紧致。

现在有很多化妆品,打的是使“皮肤紧致”的口号,特别是对女性,这很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因为女人一过了四十岁,即便皮肤保养得没有皱纹,但仍旧不能改变面部线条模糊,面容不再紧致的问题,不紧致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代谢废物没及时排出去,停留在体内了。

我在第三章中会讲到用五苓散治疗女人的臃肿、面部不紧致,也是借助五苓散中桂枝的温阳力量,在利水的同时蒸化水液。但是,五苓散中毕竟只有桂枝一种温阳的药。如果一个女人除了臃肿、面部线条的变形,还有明显的未老先衰,像老人一样行动迟缓、反应慢、怕冷、小便总是很多,她的虚寒、阳虚程度就高,仅仅靠五苓散的力量就不够了,可以与肾气丸配合吃,增加温阳的力量,这种治疗等同于将人体的釜底之薪补足,使其旺盛。一个代谢能力强的人,身体就是年轻的,他体内旺盛的火力不会容留脂肪的,所以也就不发胖,这才是中医减肥的真谛。起夜多了,鼻涕、哈喇子多了,说明你老了《金匮要略》里有多处“肾气丸主之”的文字,这些都是肾气丸可以治疗的问题:“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涉及泌尿系统;“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涉及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涉及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先说腰疼,小便不利。这个“小便不利”不是急性尿路感染导致的小便赤痛,尿不出来,而是小便质地清而且量多,是小便不正常,这个时候同时出现的腰疼往往是肾虚导致的。

中医讲,“腰为肾之府”,肾虚首先会引起腰疼。除了人们总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