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15:06:28

点击下载

作者:李英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哈佛心理课

哈佛心理课试读:

序言:获得重塑自我的力量

哈佛大学有句校训说:“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威廉·詹姆斯也曾说过:“只要你对结果非常在乎,必然可以得到。想要富有就富有,想要博学就博学,想成为好人就会成为好人。只要你真心期望这些事。”数以千计的哈佛人也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拥有完美的心理,就拥有完美的人生!

哈佛大学会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心理学家,如“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最受欢迎的导师”泰勒·本-沙哈尔等。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心理学名家的教导,让哈佛学子的心灵得到了丰富的滋养,并孕育出一批又一批享誉全球的精英人才。哈佛大学曾经培养了8位美国总统,以及众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企业家……它的影响力遍及世界各地。

每个人都期盼成功,都希望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哈佛,了解在哈佛人走向成功之路时心理因素所占的重要地位。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说过:“无论你对命运的期盼是好是坏,最终的结果都会证明你的期盼是对的。”其实这种结果的产生和人们的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哈佛人之所以在世界上享誉盛名,是因为他们有着极好的心理状态。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番不为人知的奋斗经历,或艰辛,或坚持,或有一套独到的见解和与人相处的技巧,尤其是哈佛的那些年轻有为者,更是众多努力奋进的年轻人的榜样。

哈佛人的成功擦亮了每个求知者的眼球,每个人都想知道,哈佛人的魔力到底在哪里。为何难上加难的事情一旦到了哈佛人的手里就那么轻而易举、悄无声息地解决了?为何看似没有希望的事情一旦交给哈佛人处理,就会有令人咂舌的收获?为何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时候,哈佛人看到的偏偏是危机中的机会?为何众多创业者中,哈佛人能独树一帜?这些疑问,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让每一个渴望成功的有志之士都想一探究竟。

尽管人和人是不同的,但哈佛人的成功并非不可复制,你要相信,人人都有无穷的可能,只要我们掌握了哈佛人成功的内在原因,只要我们获得了成功所必需的心理因素,每一个人的成功密码都可以破解,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并非遥不可及。

如果你想要在情商、抗压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社交等方面获得提升,如果你也想拥有哈佛精英们的心理品质,那么不妨翻开本书,与哈佛人一起共享“心理学”盛宴,为渴望进取、强大的心灵注入最纯粹、最有力的正能量。Lesson 1哈佛成功心理课——跟上哈佛人的脚步,拥抱属于自己的成功

每个人都在寻找成功的途径,每个人都想获得成功的方法。哈佛人的成功有一种独特的感召力,让我们跟着哈佛人的脚步,看看成功是如何炼成的。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人天资聪颖,这无疑是件好事。如果不能正确运用聪明才智,依仗聪明过人而时时看轻别人、耍小聪明,这样的人总是对自我、对环境没有全面、理性、客观的认识,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引火烧身,当然也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受人重用的。

哈佛人的成功也正是因为避免了这一点,他们善于运用综合的思维能力,保持稳定而适合的自信与自尊,让职业生涯得到相应的可持续发展。

惠利是美国一家投资公司的员工,进入公司3年多了,由于对事业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出众,使得公司效益连续翻番。这样一个能力过人的职业经理人,本来应该得到更多的重用,可是此时情况却出现了变化。

惠利在一次投资中为公司赚得了上百万的利润,被总经理当众表扬。此后她开始沾沾自喜,在同事们面前也是一副趾高气扬、高高在上的样子,她在公司任何人面前都觉得高人一等,最后甚至发展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有时候连董事长和总经理她也不放在眼里。

在一次开会时,有人和总经理发生了意见分歧,董事长见状出来为总经理说了句话,没想到的是,惠利居然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地反驳:“你知道什么呀,这些情况你根本不了解!”众人都震惊了,这弄得董事长十分难看,大家也都下不了台。事后,董事长对惠利的印象大打折扣。过了一阵子,董事长让人力资源经理找惠利谈话,告诉她如果想继续工作,就要服从公司的规矩,懂得尊重老板,否则就请自己走人。惠利听后情绪失控,愤然离职。

离职后,惠利开始四处旅行。其间她遍访名山大川,经历过滂沱大雨的洗礼,也经历过车子抛锚的无助。在偏远的山区,她看到了孩子们破烂不堪的教室、残缺不全的桌椅,以及简陋至极的文具,还有孩子们那双渴望知识渴望走出大山的眼睛。这时惠利才意识到,当年自己的冲动离职是多么轻率,多么不理智。她决定要重新回到职场奋斗。但是,离开职场将近4年的惠利,重新找工作却屡屡遭到拒绝,当年“叱咤风云”的她,竟然变得“一文不值”。她感觉自己已经被职场淘汰了。

惠利难过极了,她下定决心要找回真正的自己,于是,又拿起了书本,开始认真学习。通过一年多的奋起拼搏,她终于考上了哈佛的研究生。

站在美丽的哈佛校园,她环顾四周,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当人们纷纷向惠利祝贺时,她说:“以前的我总是以自己为中心,骄傲自大,有的只是小聪明、小权术,缺乏综合思维能力,所以那时我不但得不到众人的认可,而且还与大家形成了对立的状态。现在我就是要从心理方面改正自己的性格缺陷,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所以,我选择了哈佛来圆我的成功之梦。”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也存在这样的性格缺陷,他们当中也不乏成功人士。他们聪明有能力,但也自命不凡。一帆风顺的事业,让他们更加孤芳自赏,看不到不利因素,不善于倾听下级的意见和建议,颐指气使,最终脱离了群众,失去了支持。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人在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同样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首先,要认识到,成功更多的是靠大家共同努力和来自各方面的支持,绝不可贪天之功为己功,把功劳都记在自己账上。

其次,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众人拾柴火焰高。自己本领再大,也会有不足之处。要懂得谦卑与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大家的欢迎。

第三,对于实际情况,要认真对待,冷静地进行分析。既看到机遇与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竞争的激烈与现实的危机,切不可沾沾自喜、盲目乐观。

第四,要克服由于骄傲自大带来的急躁情绪,平等待人,构筑和谐的工作环境。只有像这样走出了心理误区,你才能积极主动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争取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心理专家提醒我们,越饱满的麦穗,头垂得越低。如果取得了好的成绩就盲目地自我膨胀、耍小聪明的话,就更可能引发一场职场灾难,让自己多年的苦心经营付之东流。我们要想成功不仅需要具备成熟的职业心态,更需要正确看待自己,对自己始终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这样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自由驰骋、如鱼得水。一棵树苗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人们的抱怨之声,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抱怨自己没有出生于名门望族,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没有伯乐的赏识。

因为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对学校、对社会、对工作、对领导总是抱着一种心怀不满的态度。因为抱怨,所以懈怠,因为抱怨,所以对别人的进步不以为然。因此,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也就与口中抱怨的一样,一切都不如我意。

很久以前,已经记不得是在哪里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总是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他的牙齿参差不齐并且还向外突出,而且他因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的后遗症,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也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集市上买回一些树苗,此时,父亲把孩子们叫到身边说:“这里有些小树苗,刚好你们每人一棵,请把它们栽在房前。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心爱的礼物。”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小男孩也十分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于是他很认真地把树栽好。可不知怎么,他心里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过了几天,小男孩想去看看他种的那棵树死了没有。但他惊奇地发现,小树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好几片新鲜的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于是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心爱的礼物,并鼓励他说,他栽的树很好,照这样来看,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这个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有一天晚上,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洒在小男孩的床上,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棵小树。于是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向树下洒水,那正是自己栽种的那棵树。顿时,他明白了一切,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照顾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平。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那个瘸腿的小男孩考上了哈佛大学,修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他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却成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第32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

伟人富兰克林的一生有一个习惯,就是把这一天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在晚上回想一遍。渐渐地,他给自己找出了13个很严重的错误,尤其是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和别人争论并冲突这三项最为突出。聪明的富兰克林发现,除非他能够减少这一类的错误,否则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所以他一个星期选出一项缺点来战胜,然后把每一天的输赢做成记录。在下一个星期里,他另外挑出一个坏习惯,再去做另一场战斗。富兰克林每个星期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战斗持续了两年多。

难怪他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爱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其实,人生就是一盘棋,人的一生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残局”。对于这些不利局面,你是时时抱怨呢,还是努力经营“残局”,反败为胜呢?

美国加州有这样一位农民,他花了许多钱买下一块土地,但是这块土地非常贫瘠,种下后长不出任何农作物,他的心情变得非常沮丧。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这块土地上的矮灌木丛中竟然藏着许多响尾蛇。这时他灵机一动,既然不能发展农业,还不如利用这块恶劣的土地饲养大量的响尾蛇。同时生产响尾蛇罐头,又将大量蛇的毒液提取出来作为血清销售。他的生意好极了。

后来,他又对农场进行了进一步的开发,建设成了专供探险和观光的旅游基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农夫所购买的土地,贫瘠的缺陷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农夫自己。如果换一种心态,你会发现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没给你肥沃的土地,却给了你另一个成功的契机。我们有了从不抱怨的可贵心态,能把不幸当作上帝的馈赠来享用,就能从缺陷中寻觅到成功。

有人说过“心态决定命运”,成功心理学也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而失败人士则习惯于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是的,不同的努力,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不同的态度,也将决定不一样的人生。

在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拥有一种不抱怨的心态,越觉得工作有乐趣,就会越努力。而努力越多,获得的机会和回报也就越多,机会与回报越多,距离心中的目标就越近,那么成功将会触手可及。立即向目标奋进,拒绝拖延

能够取得成功的人,总是有着坚强的心智。成功者与那些庸庸碌碌者也许在才华上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在追求成功的路途中,他们的心理却是截然相反的,成功者总是有坚定的目标,并以一种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些庸碌无为者却只是随波逐流地应付生活。

看看那些庸碌者的生活态度吧:态度散漫,没有任何追求,到了上班的年龄就随随便便地找了个工作,之后稀里糊涂地结了婚,毫无目的地过日子。他们没有一点儿进取心和愿望,却总是梦想着事情能像自己想象的一样美好。像这样对生活和工作没有目标的人,是永远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来看看迪克的成长经历吧,迪克的成长环境比大多数人要艰难得多,但他的生活态度却与那些庸碌之辈有着天壤之别。

迪克·亚马逊从小父母双亡,他是在一所孤儿院里长大的,由于生活困难,那里的饭菜不但十分简单,而且还经常少得可怜,迪克和其他孩子一样总是忍饥挨饿。但他就是饿着肚子也坚持从早到晚为孤儿院工作。

能够上学成了迪克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小迪克非常聪明,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神童,中学毕业时迪克只有16岁,那时他就到社会上谋生。开始,他在一家制鞋的作坊里做缝鞋匠,迪克在那里工作了10年。后来,这家制鞋作坊不断扩大规模,变成了一家鞋业公司并且加入了工会,迪克他们的工资提高了,工作时间也缩短了。

很幸运的是,迪克在此期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这位姑娘愿意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一切并没有那么容易,就在他们结婚后不久,这家鞋业公司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资金大幅缩水,周转困难,不得不开始裁减人员,这对年轻的夫妇不得不自己去闯天下了。

他们想办法筹集资金,为此,他的太太琼斯卖掉了自己的金项链,甚至连结婚钻戒也卖掉了,最后,他们在北卡罗来纳州开了一家亚马逊物流公司。

公司成立后,生意十分兴隆,不久就开始盈利了。这时,琼斯决定让迪克去上大学,以实现他儿时的梦想。通过不断的努力,在迪克35岁那年,他得到了哈佛大学的学位,这成为他人生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迪克在获得哈佛大学的学位后,并没有去做其他工作,而是帮助自己的太太继续做物流生意。他们又有了在市区购买一所新房子的目标。两年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市区有了自己名下的房产。

条件逐渐好起来之后,迪克夫妇是否会贪图安逸,停下来休息呢?没有!因为他们此时已经生了两个小孩儿,所以他们要为儿女的教育准备足够的资金。于是他们把房子简装了一下出租给别人。迪克和太太一心一意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最后孩子上大学的费用终于有了保障。

目前,迪克夫妇努力奋斗的目标是:为自己积蓄足够的退休保险金。现在与以前不同的是只有迪克自己在单独主持事业,琼斯在家照料一家人的生活。迪克夫妇的生活是忙碌而幸福的,同时也是成功的。

心理学家认为:成功的目标永远在前面,所以要向前看,不断地进取。迪克·亚马逊在艰苦的条件下也没有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是个有明确生活目标的人,他总是在警觉地等待着机会,一旦机会出现,他总要牢牢地抓住它,进而获得更多的收获。

一位心理学工作者也曾经说过相似的话,他说:“我希望对自己的生活永远不要感到满足,千万不能停下进取的步伐。在过去,每年我都会为一个目标去努力奋斗,首先是我学习和进修的课程;其次是要读一所好的大学,拿到学位;然后是谋取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现在我的目标就是努力经营我的事业。如果有一天我对自己感到满足了,那么我的人生也就结束了。”

如果我们要制定目标和长远的人生规划,最好是把三至五年作为一个阶段,这样便于管理和目标的实现。比如,你可以这样来制订计划:要在三年之内获得学士学位,然后准备着研究生的招收考试;或者在五年之内晋升为企业主管,等等。

所以,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时刻铭记自己的目标,就会获得前进的无穷动力,实现一个目标之后,马上再为自己订立一个新的目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树立和追求新的目标,这就是成功的要诀所在。小桑德的高飞梦

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树立过美好的理想。很多能坚持理想的人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和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关,当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开始寻找能够参照的范例,哈佛也因此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哈佛人的成功就在于其先重视心理培养后重视知识学习的训练。这种训练打造了哈佛人坚强的意志,也为哈佛人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一个人感觉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这是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的海伦·凯勒曾经说过的一句生动形象的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一位美国残障教育家。她在19个月大的时候,因患猩红热引起高烧导致双目失明及双耳失聪。她在老师安妮·莎莉文(Anne Sullivan)的耐心和努力教导下,学会了发音并开始试着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她一生出版了十多部文学著作并致力于慈善事业;她还用顽强的意志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感动了整个世界。

海伦·凯勒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伟大成就,是因为她有一颗坚韧的心和远大的理想。这种远大理想正是心理学中对“愿望”的一种诠释,“愿望”指的是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在为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我们要历尽千辛万苦,即使遍体鳞伤也决不放弃,这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正是哈佛人的精神,这种精神被人们广为传颂,并一直深远地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一个叫桑德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妈妈、奶奶过着平淡而富足的生活。他天生有一副好嗓子,邻居们在闲暇的时候都喜欢对桑德说:“请我们的小歌唱家来唱支歌吧。”桑德从不拒绝。他经常对妈妈说:“我要成为最好的歌唱家。”然而,命运的转折出现在他8岁那年,父母在一次旅行中遭遇车祸丧生,年迈的奶奶受不了沉重的打击心脏病发作。懂事的小桑德含着眼泪说:“奶奶不怕,你还有我呢,我来唱歌给你听。”奶奶一把搂住桑德,紧紧把他抱在怀里。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一个孩子的肩上,照顾生病的奶奶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桑德想:大家都那么喜欢听我唱歌,我为什么不去唱歌挣点儿钱呢?好让我和奶奶能够生活下去。听了桑德的想法,奶奶无论如何都不答应。桑德只好去找邻居们帮忙。邻居们非常同情这一家人的遭遇,也被桑德的懂事和孝心打动了,于是有位邻居把他推荐到了一家小型剧院。剧院的负责人听了桑德的经历也很感动,于是叫他现场唱一首。桑德用他那稚嫩的童音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演出一场只有两美元的收入,可他还是每天都坚持去剧院。有一次桑德发烧,奶奶劝他不要再去了,让他休息一天,可小桑德却说:“我一定要去,去了不但能挣到钱,还可以练习发声。”听了孩子懂事的话,奶奶含着泪点了点头。

苦心人,天不负。小桑德在剧院唱出了名气。一位音乐家听说了,专程去看了桑德的演出,他也被深深地打动了,决定收桑德为徒,不收任何费用。

多年之后,当记者采访成名的桑德,问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时,他的回答令每一个人信服,他说:“我不是哈佛的学子,因为我的贫穷和机遇让我无缘进入哈佛,可我的成功却离不开哈佛人的坚毅精神。哈佛人重视心理培养和训练,造就了一批成功人士,我就是从这些人身上找到了自信,取得了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也是一个哈佛人。”

桑德的例子就是所有受益于哈佛精神的人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的确,哈佛重视心理培养和训练,这让无数原本内心暗淡的学子变得充满了阳光和希望,同时它的这种理念也一直辐射并影响着社会上每一个重视心理成长和渴望成功的人。心理学认为:人必须有改变自身的愿望或对某些目标的渴望,还要对理想有高度的热情和绝对的信心,这样才能实现理想,取得成功。敢于认错,保持人格的完整

工作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当别人犯了错误时,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够承认并且加以改正。可是一到自己身上,很多人的脑子里往往会出现企图隐瞒自己错误的想法,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误。这就造成了工作中的沟通障碍,因为每个人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而观点有时是对立的,于是产生了不满、埋怨、争执,甚至影响了工作进度。其实,承认错误才是解决好问题的关键。有时候,放弃自己的意见反而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他为人正直、品德高尚,深受美国人民爱戴。他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美国的首都命名为华盛顿。

华盛顿小的时候,家中有许多果树。果树中间生长着许多杂草,这些杂草不断吸收土壤的营养成分,严重影响着果树的生长。一天,父亲递给华盛顿一把镰刀,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草除掉,并再三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割伤自己的手脚,也不要碰伤任何一棵果树。

在果园里,华盛顿挥动镰刀不停地割草。突然,他一不留神割倒了一棵新栽种的小桃树。他害怕父亲看到了会责怪他,于是便把割下的杂草堆在一块儿,将小桃树埋在草堆的下面。

傍晚,父亲来到果园,看到了埋在草堆下面的小桃树,就猜到这棵小树是华盛顿割草时不小心弄断的,尽管如此,他却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对华盛顿说:“你真能干,一天的时间居然割了这么多的草,还把割下的杂草都堆在了一块儿。”

听了父亲的夸奖,华盛顿觉得无地自容,他低下头惭愧地对父亲说:“对不起,父亲,我割草的时候不小心弄倒了一棵小桃树,为了不让您发现,我把杂草堆起来将树埋在了下面,我欺骗了您,请您责备我吧!”

父亲听了华盛顿的叙述后,大笑起来,他高兴地说:“真是个好孩子!你弄断了小桃树,的确应该受到批评,但是你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没有说谎或编造任何理由,我就不责怪你了。你要知道,我宁可损失掉成千上万棵果树,也不愿意看到你逃避责任。”

华盛顿很纳闷,一脸不解地问道:“承认错误居然能和成千上万棵果树相比,它真的有那么可贵吗?”“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敢于承担责任,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父亲耐心地说,“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你今天的表现令我很满意。我想你长大以后也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华盛顿一生都牢记父亲的教导,把勇于承担责任作为人生的基本信条。后来,这个故事传遍了整个美国。哈佛大学的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每一个学生,受这个故事的影响,哈佛大学先后走出了8位总统,还有不计其数的职场精英。至此,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已经成为描述哈佛人所拥有的品质中不可缺少的一点。

我曾经问过许多位杰出的企业家:“一些比别人更敢于承认错误、担负责任的人,是否真的比别人更有可能成功?”“是的!”答案非常肯定。事实上,你会发现这种优良的品质正是那些成功者所具备的。

承认错误,是需要勇气的。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良心控制着他的全部活动。它会使人态度端正、思想高尚、工作顺利。在良心的强烈影响下,一个人崇高而正直的品德才能发扬光大。我们应将勇于承认错误的思想根植于内心,并让它成为一种强烈的意识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因为这种意识会让我们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出类拔萃。

在职场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中从不犯错,当错误出现后,有些人往往会找出一些借口安慰自己内心的愧疚,也会试图逃避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假如你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以后你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也能够再次找到“更好的”借口,即使谎言编织得再天衣无缝,也会有被揭穿的一天。可想而知,这样的员工是不可能得到老板的信任与提拔的。所以,我们要勇敢地面对错误,展现解决问题的诚意,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样你才会吸取教训,从失败中积累经验,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也许你的老板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但是他也懂得:一个勇于承认错误不推卸责任的人,是非常值得信赖和重用的。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勇敢地面对错误吧,这样做会让你更加优秀。在“付出—收获”的良性循环中成功

人们常说,付出总有回报。有的时候,我们无偿地做了很多事情,当时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这时会有人说你是傻子,没有一点经济头脑;也有人说这是没事儿找事儿,还不如睡一觉。实际上,这往往成为我们以后发展的基础。

在付出的当时不一定有回报,但是在以后你总能有相应的收获。这一点,哈佛人麦哈德有着更深的体会。

麦哈德哈佛大学毕业后,成为网络公司的一名技术员。在工作中,很多人来找他帮忙,他们是抱着一种崇敬的心理来寻求帮助的。每次有人寻求帮助,麦哈德都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虽然没有人付费,但麦哈德还是有求必应,他觉得人家求助于他就是需要他,得到别人的赏识就是最大的价值,何必斤斤计较那一点眼前的利益呢?

有一次,麦哈德受公司委派去外地参加一个项目的研发,这个项目需要与合作公司共同完成。麦哈德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甚至都没有问公司给不给奖金、出差费等事宜,因为他对这些不感兴趣,麦哈德觉得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机会,一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

当麦哈德走进研发中心的时候,他立刻被那里的工作氛围所感染,很快便进入了工作状态。他和工作伙伴们一起讨论、计算、测试……其间还不断地加班。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顺利地完成了研发项目。同时,麦哈德也和这些一起工作的人成了朋友,他们之中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教授,他们都给了麦哈德很大的帮助。

麦哈德一回到公司就被经理请进了办公室,“干得不错,”经理说,“自从进入公司以来,你一直努力工作,帮助别人也不计较得失,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所以这就是你的回报。”说着经理在抽屉里拿出来一个大大的信封,递给了麦哈德。

麦哈德将信封打开,看到里面有厚厚的一沓钞票,另外还有一封信,他拿起了这封信,原来这是一张委任函,其主要内容是,委任麦哈德为分公司的经理,主持分公司的工作。看到这里麦哈德十分惊讶,这时候经理站起身来,拍了拍麦哈德的肩膀说:“接受吧,这是你应得的。”

麦哈德获得了丰厚的报酬,他不但得到了一笔数目不菲的奖金,而且还升了职。有的同事问他为什么能有这样好的运气,麦哈德说:“我只是认真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没想要求回报,这并不是运气,应该是对我工作能力的一种肯定,哈佛曾经告诉过我‘只要我们总是抱着一种感激的心理,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朋友,也会有更多的机会’,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我想它也会让我受益终生。”

这就是哈佛教育的成果,也可以说是哈佛人在职场中能够胜出的撒手锏。心理学认为:有的时候,在付出的当时,不一定马上会得到回报,关键是你是否真心地付出,上天是公平的,不要在具体的事情上过于计较得失。有时我们付出了,并没有想过付出能得到什么,只是想这样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这就是收获。所以,学会付出就会有所得。

如果一个人的选择进入的是良性循环的轨道,他会变得越来越成功;但如果他顺着原来错误的路径往下滑,只能处在“自我设限”中打转转。生物学家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些跳蚤,不过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重复几遍,结果都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跳蚤称得上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了。

接下来,实验者把这些跳蚤再次放进杯子里,同时在杯口加上一个玻璃罩,“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罩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地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它们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这个玻璃罩,而是在罩下自由地跳动。

几天后,实验者悄悄地拿掉了玻璃罩。跳蚤不知道玻璃罩已经去掉了,还是按原来的高度继续跳跃。一周后,那些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动——其实它们已经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了。它们已从一个跳蚤变成了一个可悲的爬蚤!

后来,生物学家在玻璃杯下放了一个点燃的酒精灯。不到五分钟,玻璃杯烧热了,所有的跳蚤自然发挥求生的本能,再也不管头是否会被撞痛(因为它们都以为还有玻璃罩),全部都跳出玻璃杯以外。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也在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把过去的失败牢牢地刻在记忆中。他们一再降低成功的标准,看不到形势的变化,以为过去办不到的事情,今天同样也办不到。他们不敢努力向前,不敢冲破自我限制,常常是在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放弃了。

另外,当一个人在遭遇失败或受到挫折后,还会产生绝望、抑郁、意志消沉的情绪,从而错失下一次机会。这样,他们就永远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找不到成功的道路。

跳蚤变成“爬蚤”并不是本身已失去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社会学家把这种失败暗示的心理现象称为“自我设限”。“自我设限”是很多人无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他们不敢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这件事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其实成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高度”并非无法超越,只是我们无法超越自己的思想限制。

实际上,许多障碍刚开始在我们眼里是那么沉重和无奈,等到我们鼓足勇气克服掉以后,才发现它不过是一层窗户纸而已,克服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你需要的只是调整心态,走出失败暗示的心理阴影,在没有结束前,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林肯在给马维尔的信的末尾也说:“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其实,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只要你走出自我限制,相信自己,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你还别不信,舒乐博士建成水晶大教堂的故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让我们看看身无分文的舒乐博士是如何建成造价2000万美元的水晶大教堂的。

1968年的春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问他准备用多少钱来造这座伊甸园。舒乐博士坚定而明快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700万美元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是一个不仅超出了其能力范围甚至超出了理解范围的数字。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一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胜景。

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造价为2000万美元,全部是由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而来的。

不是每个人都要建一座水晶大教堂,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摊开一张白纸,敞开心扉,写下10条甚至100条实现梦想的途径。

有一位哈佛心理学教授分析:一个人在个人生活经历和社会遭遇中,如何认识自我,在心里如何描绘自我形象,也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成功或是失败,勇敢或是懦弱,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只增加1毫米

横看成岭侧成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同样一件事情,消极心态可能使人陷入心理困境;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它的积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变消极为积极,走出心理困境。关于这一点,很多哈佛人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应该及时切合实际地调整自我,换一个角度来看事物,以达到成功的目的。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内,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鞋业公司派两个销售人员到非洲去考察市场,第一个销售人员看到,由于非洲天气炎热,人们向来都是光脚走路,他立刻失望极了:“这里的人都光脚走路,怎么会需要鞋子呢?”于是他放弃了努力,失望而归,并向公司说明了情况。第二个销售人员看到非洲人都光脚走路,惊喜万分:“这里的人都没有穿鞋子,可见市场大得很呢。”于是立刻给公司打电话准备好足够的鞋,以便及时发往非洲。他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鞋子,终于成功而归。

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光脚走路的非洲人,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而另一个人却满怀信心,大获全胜。这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导致的天壤之别。心理学家也曾经说过,每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我们通常感觉的那么糟、那么没有希望。这种观点一直影响着每一个哈佛人,并在他们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来看看下面这个企业的曲折命运吧。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有一个生产牙膏的工厂,其产品质量优良,包装精美,价格合理,深受群众的喜爱,营业额不断增加。根据账目来看,前十年每年的营业额增长率为20%—30%,这令工厂的每一个人都十分高兴。但是到了第十一年其营业额增长率仅为5%,第十二年仅为1%,接下来的三年内则停滞下来,甚至还出现了亏损的迹象。

这种现象使工厂的负责人万分焦急,马上召开各部门会议,商讨对策。在会议中,有人说应通过促销手段来增加销售量;还有人说应该扩大媒体宣传,提高知名度……对于诸多提议,厂长都不置可否。这时候有个年轻的小伙子站了起来,他是新来的哈佛实习生爱伦特,他对厂长说:“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建议,若您要使用,必须另付我8万美元!因为我觉得这个建议将会令工厂起死回生。”厂长听了很生气地说:“你是来实习的,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还不够吗?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求我为你的建议付费,不可理喻!”“厂长先生,请您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我不会拿一分钱的。”爱伦特解释说。“好!”厂长说,“你说吧,我倒要听听是什么好主意。”爱伦特环顾了一下四周,自信地说道:“请将现在的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厂长听完后为之一振,立刻签了一张8万美元的支票,站起身来,双手递给了爱伦特。

我们试想一下,每个消费者每天多用直径为1毫米的一小段圆柱体的牙膏,其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这个建议,使该厂当年营业额增加了42%。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会引起意料不到的效果。爱伦特的成功也说明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哈佛人。心理学认为:许多矛盾和冲突都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关,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千万别被思维所局限,换一个角度来看,你会看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是我们走向成功所必经的心路历程。不要告诉我诬陷者是谁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面临很多选择,思考利弊,难于取舍。其实很多时候舍与得之间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得中有舍,舍中有得。在舍与得中,我们不停地徘徊,苦苦地挣扎,这时候我们要清楚,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主动舍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最纯粹的东西。

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舍与得。心理专家分析,一个人若是能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做暂时的舍弃,不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是一个很好的转机,因为它给你留出了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使你在独处的时候找到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

我有一个朋友,前些年毕业于哈佛商学院,回国后创办了一家做对外贸易的公司,搞得有声有色,收入也相当可观,成为人们眼中的佼佼者。前些天,听说他遭人诬陷,损失了一笔生意,还赔偿了几十万的违约金。于是,我抽出时间去看望了这个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听出来是有人要告诉朋友诬陷他的人是谁,其实我也非常想知道,可这时朋友却说:“请你千万不要告诉我,我真的不想知道。”我十分诧异,挂断电话后朋友解释说,知道了又会怎么样?记住这个仇恨,伺机报复吗?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有些事不需要知道,有些事需要忘记。

我很赞赏朋友的豁达。人生不如意常有十之八九,要让自己拥有成功,就必须学会忘记,人生要能拿得起,但有时候放得下更重要。心理学上把人的一生比作是一次长途跋涉,在道路两旁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历经许许多多的坎坷,如果把看到的和经历的都牢记于心,你就会给自己背上一个无形的包袱,阅历越丰富,压力就越大。还不如一路走来一路忘记,永远保持轻装前进。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时光不可能倒流,除了吸取经验和教训之外,大可不必耿耿于怀。

因此,得到是一种美丽,学会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人生在世,舍与得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全是凭自己的价值取向来判断,无论是舍了还是得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为得到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为舍后看到别人的快乐幸福而欣慰。只要能使自己更快乐,让自己的人生富有意义,那么所做的一切就都是有价值的。

只要你懂得追求,明白了舍得之间的奥妙,特别是在人生的节骨眼上拿得起,放得下,那么你就会拥有美丽幸福的人生,成功也会如期而至。时间越用才越长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最公平的,无论贫富贵贱,所有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成功人士与普通人的差异,往往就在于如何对待这每一天,成功人士用每一天来艰苦奋斗不断进步,而普通人却利用这每一天享受安逸不求进取。

艰苦奋斗不是去做苦行僧,而是让每一分钟充实而有目标。在16岁之前,美瑟琳是个快乐的女孩子,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时她整天在学校里和同学们唱歌、跳舞,节假日的时候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去旅行。偶尔去福利院做一次义务劳动,她也会很兴奋地参加,从不嫌脏嫌累。如果不是老师和她的那次谈话,也许直到今天,美瑟琳仍然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女孩。

那是圣诞节之后的一个下午,美瑟琳的老师沃伦小姐找到她,很严肃地说:“亲爱的美瑟琳,你能告诉我,你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吗?”

美瑟琳愣住了。她不明白老师今天是怎么了,为什么突然问这样的问题,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吗?”老师又接着问。她摇了摇头。

老师笑着说道:“你还是一个可以努力进取的好孩子。好好想想,你的理想是什么?想在哪方面有所成就,10年以后你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老师轻柔的话语落在美瑟琳的心里,她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她思考了许久,终于抬起头,认真地说:“我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心理医生,帮助人们排解内心的痛苦。”“真的吗?你确定吗?”老师高兴地问她。

她坚定地点点头说道:“是的,我确定!”并且声音拉得很长。

老师接着说:“好的,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来计算一下时间吧,让我们来倒着推算,10年之后你26岁,想要成为一名心理医生,至少要进行四年的专业课的学习,所以说你22岁时就要学完本科的课程。”“那么,你十八岁的时候就必须进入大学学习。”“十七岁的时候你就要为进入大学学习来做准备,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现在你是16岁,我想,你应该知道自己怎么做了吧。”老师的话说得很轻柔,但美瑟琳却是一阵恐慌。如此算来,她应该立刻为自己的理想着手准备了,可她现在什么都没有想过,每天都在快乐中消磨时光。此时她觉得有一种强大的压力朝自己袭来。“亲爱的美瑟琳,你是一个好孩子,聪明并且有极高的天赋,”老师平静地笑着说,“就是对人生缺少规划,得过且过。希望你能好好想想,10年之后的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确定一个目标,从现在开始,抓紧时间,踏踏实实地去做。”

自此美瑟琳变了,她把每分钟看成是60秒,让每一秒过得充实而有意义。通过不断努力,美瑟琳终于在她18岁的时候考上了著名的哈佛大学,成功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想想10年后的自己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就会发现,你的人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离梦想也越来越近,正是这种心态使我们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让我们充分利用时间,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耕耘今天的希望,收获明天成功的喜悦吧。成功无捷径,羡慕“成”不如积累“功”

有时候,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地去完成一件事,以期达到快速成功的目的,结果却总是失败。现实中,我们总是不断地去寻求各种捷径,在一次次的失败与碰壁中,我们已走过一段段坎途。由此可见,成功的路上是没有捷径的。人们都说哈佛人是最容易成功的,这并不是说他们有便捷的方法,而是因为他们有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心理素质,在挫折中积累经验和教训,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以积极的心态为种子浇灌勤劳的汗水,最终会结出成功的果实,这就是哈佛人成功的唯一“捷径”。

在美国的费城,有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男孩子,他叫吉奥·格林。在他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不断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自信心,从来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而且除了上学之外,在节假日还可以和朋友们一起有一个小的旅行。

有一次上体育课,同学们正在踢橄榄球,他被吸引住了,看得津津有味。这时,老师走了过来,鼓励吉奥·格林试着踢一下,人们惊奇地发现,他能把球踢得很远,超过了在一起上课的任何一个男孩。

于是他的父亲请人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只鞋子,他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学校橄榄球队的一个名额。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他,说他“不具有做橄榄球员的条件”,可以试试其他方面有什么特长。吉奥·格林再次请求教练给他一次机会。虽然教练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孩这么自信,被他感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

一个星期之后,教练对他的球技有了一些信心,那是因为他在一次比赛中踢出55码远而得了高分。这种情形使他在球队中迅速脱颖而出。

在6所学校共同举办的橄榄球联谊赛中,球场上三万多名观众坐满了所有参观席位,不仅有各个学校的同学、老师,还有特意前来观看的球迷。现在是吉奥·格林所在的球队出场,比赛进行了一大半的时候,球在28码线上,还有几秒钟比赛就结束时,队员们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此时可以说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了。“吉奥·格林马上进场踢球!”教练大声吼道。

当吉奥·格林进场的时候,他知道他的球队距离得分线还有55码远。吉奥·格林马上进入了状态,球传接得很好,他用尽全力一脚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地前进。能赢吗?踢得够远吗?三万名球迷观众屏住呼吸观看,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接着,裁判在终点得分线上举起了手,表示得了3分,汤姆一队以19比17获得胜利。同学们惊呆了,全场一片沸腾,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欢呼雀跃,这个球员居然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手!“真是难以相信!你是怎么做到的?”有人大声问道。此时吉奥·格林微笑着说:“今天我能踢出这样的好成绩,最想感谢的人是我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我的是我能做什么,却从来没有告诉过我有什么我不能做的。他们还告诉我,成功是没有捷径的,这是哈佛精神。我一直认为,最优秀的人才应该来自哈佛大学,每一个哈佛人都有一种永不言败的心理,所以我要继续努力,争取考上哈佛,成为一名真正的哈佛人。”顿时整个赛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让我们一起祝愿吉奥·格林能够成功吧。

在成功的路上,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行,然后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能成功。一位心理学者曾经说过:通向成功的路上有好多岔路口,如果想偷懒,选择一条看似便捷的小道,一边走还一边窃喜,但当走到悬崖峭壁发现“山穷水尽”的时候,只好灰溜溜地回来,有时候嘴里还念着“早知……就好了”。或许你还不服,又将另外几条小路通通走个遍。终于,你发现了一条既便捷又干净的小径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这个不断摸索的艰难过程是通往成功所必须经历的。这个捷径也是多少人历经坎坷的结晶,也许坎坷是无法避免的,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我们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不走过那些苦闷的日子,永远练不成扎实的基本功,也就永远做不出成就。成功无捷径可言,要踏实走好每一步。走过坎坷,走向成功。不要轻言放弃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荆棘和坎坷是在所难免的。世界上之所以有成功和失败之分,主要原因是,成功者在面对艰难困苦的时候总是在心里告诫自己:“坚持到底,千万不要放弃”;失败者则想:“算了,放弃吧,我不是那块料。”正因为两者的心理不同,所以最后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保尔杰夫的人生就是一个从不轻言放弃的人生,他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他读高中的时候,父亲因为一次意外去世了,母亲又体弱多病,家里再也没有能力继续供他上学了。保尔杰夫只好辍学回家,帮母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同时还要负担弟弟、妹妹上学的费用。

他那时只有18岁,想挣钱但又找不到门路。看到门前有一块平整的土地,他想种些蔬菜,一来可以减少家里的开支,不必每天买菜了;二来也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赚点钱补贴家用。于是保尔杰夫买来菜籽,翻整土地,很快就种下了种子。可是,他不知道蔬菜的生长要靠肥料的营养,只知道给蔬菜浇水。对蔬菜的生长来说,只浇水是不够的。结果保尔杰夫不但没有收获蔬菜,并且连买菜籽的钱都赔掉了。这件事在当地成了一个笑话,从此,在别人眼里他变成了一个非常蠢笨的人。

有一次他听说养鸭子能赚钱,不但鸭肉能卖,就是鸭子的羽毛也价格不菲。于是他向银行贷款1000美元作为起步资金养起了鸭子。就在鸭子快要出栏的时候,一场大暴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鸭舍被冲塌了,鸭子也在几天内全部死光。1000美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如此艰难的家庭而言,那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保尔杰夫的母亲也由于受到巨大刺激去世了。

后来保尔在建筑队做搬砖工,还打过铁,甚至还在煤矿上挖过煤……可都没有赚到太多钱。

快40岁的时候,他还没有成家。没有哪个人愿意嫁给一个穷光蛋,即使是离过婚还带着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保尔杰夫就这样生活在别人的白眼里。

但他还是不想放弃,决定再拼一拼。于是他把亲朋好友家都走遍了,借钱买了一辆二手卡车给石料厂跑运输。不料,工作了还不到两个月,由于天黑路滑,保尔杰夫开着车摔到了山沟里,幸好山沟不太深,他摔断了一条腿和一只胳膊。而那辆二手卡车,被救援队拖出来后已经面目全非并被宣告报废了。保尔杰夫只能把它当作废铁卖掉。

几乎所有认识保尔杰夫的人都说他这辈子是完蛋了,不可能再有任何出息。

但是,十年之后的他却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的资产有三亿美元。许多人都对他苦难的过去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感兴趣。很多媒体争相采访他、报道他,为数不少的有志青年都把他作为自己的偶像。

有一个记者曾经这样问他:“保尔杰夫先生,在那些举步维艰的日子里,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您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呢?”

他平静地说道:“我还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过我,在哈佛大学有这样一句名言,“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个人毅力。”这句话就像烙印一样刻在了我的心里,那时我就立志要进入哈佛,但艰难和困苦让我与哈佛无缘,可是每当我失败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这句话,所以即使只有一口气,我也要坚定地向前走,也要努力拼搏,我永远不会轻言放弃。”

心理学研究者曾经说过,不放弃是对坚定信念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自信心。保尔杰夫的成功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永远不说放弃是一种自豪,也是一种成功的资本。一个多病的人可以说:“我不要放弃自己的身体,要增强体质,去实现我的成功和快乐。”一个高位截肢的人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心脏没有放弃跳动,所以我不应该放弃生活。”

奋斗是艰苦的。不轻言放弃,就永远有追求成功的勇气和自信。如果遭遇一些小挫折就轻易放弃了,那么生活还有什么味道可以品呢?人生的意义又将何在呢?

所以当你灰心了想要放弃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胜利也许就在前面一转弯的地方等你,如果此刻选择了放弃,那你将永远找不到成功的方向。所以,每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们不妨对自己说:挺住,成功源于永不放弃!别被自己的心态困住

弗洛姆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间里。

在弗洛姆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他们不禁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这间房屋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吱吱地吐着信子。水池上面有一座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座桥上走过去的。

弗洛姆看着学生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啪”,弗洛姆又打开了房间里的另外几盏灯。学生们揉揉眼睛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安装着一道安全网。

弗洛姆大声问:“你们当中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学生们没有做声,谁也不敢上前。“现在看到了安全网,你们为什么反而不愿意过桥了呢?”弗洛姆问道。“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当初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其实,水池里那些蛇的毒腺早已经被除掉了。”

人生也是如此。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力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因为把困难看得太清楚,以至于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

一位哈佛的心理学教授也曾说过:“很多时候,失败只是因为把困难看得太清楚,以至于被困难吓倒,所以举步维艰。很多时候,人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往也是因为被未知的困难吓倒,觉得成功离自己很远。”多尝试走一下其他“途径”

人们都羡慕哈佛人的成功,但事业的成功总是跟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关,哈佛人成功的一大要素就是能够跳出思维定式。

有这样一个测试题:

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个小孩,急促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在100名被测试者中只有两人回答正确!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孩子的妈妈,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解答如此简单的问题反而不如一个孩子呢?这就是思维定式在作怪。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思维定式去推想,自然得不到正确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思维定式的限制,因而立刻就得出了正确答案。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答题者必须是那些受过教育的成年人。“三点水加个‘来’字,念什么?”“还念lái。”“那三点水加个‘去’呢?”

被问者至少有一半以上语塞,有的脱口而出“qù”,有的甚至说:“根本没这个字!”而同样的问题再问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中招”的人几乎没有。这是为什么呢?这也是心理学上的思维定式在作祟。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思维定式在人际交往和认知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定式一旦形成,思维就会呈现一种惯性状态。只要某种现象一出现,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思考,得出结论。

思维定式虽然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但它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寻求其他途径。因此,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克服思维定式。这样才能使思维更开阔、更深刻、更灵活、更敏捷,才能使我们少犯判断上的错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