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02:22:14

点击下载

作者:董胜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上下五千年(二)

世界上下五千年(二)试读:

前言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其间浸润的腥风血雨,崛起与衰落,壮丽与悲怆,无不充盈丰富着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展示了世界的未来。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接踵而来的人们观念认识的变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了。

怎样快捷地了解世界,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过。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形成,金石并用时代又促成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进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万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的事实。《世界上下五千年》大体上是按照这个线索来编写的。

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读史使人睿智聪明。古往今来,有所成熟的有识之士,大都是通古博今的人。纵观当代,没有哪一个发达的国家,不是在众多的学科中给历史科学以极高的地位,不是在国民教育中给历史知识教育以特殊的重视。历史教育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知识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编撰一本真正把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融入一体的世界史读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编写《世界上下五千年》是件有意义而又艰巨的工作,笔者不仅阅读了相关的世界史通俗读物,也温习了不少世界史教材,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对发生的历史事件起因、结果,做了较为清楚的交待及详实的叙述。在吸取国内现已出版的世界史读物之所长的基础上,我编撰了这本既具备历史特色又有良好的可读性的历史读物,以求通过本书阅读,青少年朋友的知识面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这部世界史读物有着全、新、实等较明显的特点。本书120万字,上自世界文明的源头,止笔于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作者力图全景式地展示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思想、文化科技等。并且较为集中地介绍了某一区域、国家的发展状况,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做了相应的叙述,这是笔者写作世界史读物一个尝试。

由于学科分工的不同,本书并未过多编写属于中国史范围的史实,但本书中关于中外交往、交流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猎。

本书编撰过程中,得到刘敬余先生的大力支持,在这儿一并感谢。这本历时三年编写的世界史读物,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

格拉古兄弟改革

公元前134年年初的一天,一位不满30岁的罗马青年,在罗马城中心广场上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在意大利生存的野兽,个个都有洞窟和巢穴可以栖身,而为意大利奋战不惜牺牲的人们,除了阳光和空气之外,却一无所有。他们无家无室,携妻带子,到处流浪。将军们欺骗士兵为保卫祖宗坟庙而战斗,但全是谎话,因为没有一个士兵有自己的祭坛,有自己的祖坟,他们只是在为别人的荣华富贵去出生入死。虽然他们被称作世界的主人,自己却没有一小块土地,这难道公平吗?”

会场上立刻有人激动地高呼:“不!太不公平了!”

这位演讲的中年男子叫提比略·格拉古。他的演说表达了他对广大平民的同情态度。这时的罗马已今非昔比了。经过三个多世纪的扩张战争,到了迦太基灭亡前后,罗马已经称霸整个地中海地区,膨胀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了。除中意大利外,罗马直接控制的行省就多达十个。从西班牙到北非,从马其顿到小亚,到处都有罗马军团的旗帜在飘扬。地中海简直成了罗马的内湖。血腥的战争、残酷的掠夺使罗马社会经济和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罗马人开始疯狂地追逐财富,尤其是元老贵族和战争中的暴发户——金融高利贷贵族,也就是罗马人称为骑士的。他们借连年战争和兵役负担对小农的打击,大肆兼并农民的土地;他们借助权势大量侵吞被占领国的土地;他们在位于中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的土地上建起大批奴隶制庄园,成为古代世界奴隶最多的奴隶主阶级;他们利用担任国家和军队高级官职之便贫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他们放高利贷,承包国家的税收、矿坑、公共工程和公有土地,大发横财,其中包税一项简直是一本万利。

富有的罗民奴隶主阶级有了钱,有了地,有了奴隶劳动力,开始奢侈起来。富人们围着帕拉丁山修建豪华住宅。这些住宅仿效希腊的样式,有柱廊、花园、浴室等等。上层元老、骑士贪污受贿,兼并土地,放高利贷,搜刮地方钱财,越演越烈。平民眼巴巴看着眼前的一切,渴望能有一个有影响的人站出来为他们说句公道话。在这种形势下,大胆坚强的人终于应运而生,这就是深孚众望的提比略·格拉古。

提比略出身豪门,父亲当过罗马监察官、两任执政官,举行过两次凯旋式,是罗马声名赫赫的大人物。但老格拉古从不居功自傲,不借势夺权,一生谨言慎行,淡泊自守,注意道德修养,因而在罗马人中享有崇高的声望。提比略的母亲克尔涅莉娅是打败汉尼拔的老斯奇庇奥的女儿。她美丽娴雅,清高脱俗,一心教育子女,服侍丈夫。

老格拉古与克尔涅莉娅共生子女十二个,只活下来二子一女,即长子提比略·格拉古、次子盖约·格拉古以及后来嫁给小斯奇庇奥的女儿姗普罗尼娅。老格拉古死后,克尔涅莉娅静心守寡,连埃及托勒密国王向她求婚都毫不动心,一心抚养自己的子女,把他们调教得勇敢自制,高尚正派,嫉恶如仇。这些美德正是格拉古兄弟后来参与改革的主观原因。

格拉古兄弟与传统的从政途径一样,先从最低的神职开始,服过兵役,参加过与迦太基的战争。他们在战争中冲锋在前,深受士兵们的拥戴。在途经意大利农村时,看到奴隶主庄园和奴隶在从事劳动,他们第一次萌生出改革现状、挽救小农经济的念头。

公元前133年度保民官选举期间,一向富有正义感和历史责任感的提比略挺身而出,参加竞选,顺利地当选为保民官。上任后,他立刻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元老贵族共同拟定了一份温和的土地法案,内容是限田和分配土地。法案规定每户公民所占公有地不能超过一千犹格,超过部分由国家偿付地价后收归国有,然后分成每份三十犹格的小块土地分配给贫苦公民。法案建议分配土地工作由每年选举产生的三人委员会负责。然而,这样温和的土改法案却遭到元老、贵族、大地产主们的强烈反对。他们想方设法争取平民,收买选票,阻挠法案通过。

在讨论法案大会上,提比略发表了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段讲演。会场上的气氛与提比略在讲演中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使反对派没有勇气站出来辩驳。功夫不负有心人,公民大会终于以多数票通过了提比略的土地法案,并选出一个三人委员会负责执行,收地、分地工作随即开始了。

在收地时,大地产主们想方设法隐瞒地产,千方百计阻挠收地工作的进行。他们把多出限额的土地转移到亲戚、朋友和门客的名下,把公有地说成是自己固有的私有地,利用元老院把持财权的便利,拒不拨给分地委员会办公场所和办公费用,给土地改革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核查土地和分地工作仍然艰难地进行着,一部分土地被没收并在平民中进行了分配。

正当土地改革举步维艰、缓慢开展之际,罗马盟友帕加玛国王阿塔洛斯三世病逝,遗嘱将整个王国赠给罗马人民。提比略认为,鉴于已分到土地的农民缺乏农具、种子等生产条件,应该把帕加玛国王的钱财分配给他们。在老元院会议上,他提出此事应交公民大会处理,不应交元老院负责处置。元老们本来就因提比略在经济上整了他们而恨之入骨,如今又见提比略要扩大公民大会的权限,剥夺老元院的政治权利,便群起而攻之。

提比略不甘示弱,据理力争,并决定竞选下一年度的执政官,以便继续自己的改革事业。在选举前,他提出一系列新法案争取民众:打击元老院,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选举那天,位于卡托利亚山下的罗马广场万头攒动,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现象。人们明白此次选举关系土改的深入或夭折,提比略能否当选为执政官直接影响罗马公民的利益。因此,人们都十分关心这次选举。不少远在埃特鲁里亚、中意大利等地的农民都星夜赶到城里,以先睹选举结果为快。

提比略入场时,受到支持者的热烈欢迎,场内的气氛明显对提比略有利。会议开始,三十五个行政区的公民即将依次投票,提比略胜券在握。元老贵族们心急如焚,他们威胁执政官,执政官却不予理睬。领头的元老纳西卡歇斯底里地向执政官叫嚷着:“提比略想借这次选举成为暴君。法律明文规定保民官之类高级官职不可由一人连任,必须间隔一段时间。他却要非法连任,这还不是想个人独裁吗?他任保民官以来,妖言惑众,打击元老院,抢劫公民的合法财产,真是罪大恶极,早该处死。”

其实,纳西卡此时是在制造舆论。他们事先已商定在大会上大打出手,除掉提比略。他们的仆人和支持者身上都藏有暗器,或手持棍棒,混在人群中,埋伏在会场周围。提比略的朋友——元老弗拉克斯发现了这一迹象,立刻告诉提比略,让他躲一躲。提比略却说:“我这时离开将是我的极大耻辱,人民将会失望的,而我的敌人也会恶意地取笑我。”说完,他嘱咐周围的人准备自卫。

大会刚开一会儿,会场开始混乱起来。这时,纳西卡等人从仆人手里接过棍棒径直向提比略冲去。支持提比略的人聚集在他的身旁,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混战。平民事先无准备,三百余人倒在血泊中。提比略边招架边向后退去,不慎被死者的尸体绊倒,还没等站起来就被政敌用一条板凳击倒,跟着就是第二下、第三下,一位正直无私的改革家就这样惨死在政敌的阴谋之中了。提比略死后,尸体被扔进第伯河。

提比略的改革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农民要求分配土地的斗争并未停止。10年后,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又高涨起来,提比略的弟弟盖约当选为保民官。他完全恢复了提比略的土地法,提倡授公民权给意大利人,受到了广大平民的拥护。

公元前122年,元老院派遣军队围攻盖约。盖约组织武装进行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失败了。临死前,他让他的奴隶杀死了他,然后奴隶也自杀了。支持他的三千人同时遇难。盖约等人的尸体也被抛进了第伯河。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打击了贵族元老,提高了平民的地位,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格拉古兄弟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恢复和保存小土地所有制,缓和因土地问题引起的自由内部矛盾,借以扩大罗马军队的兵源,打击元老统治。在奴隶制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小农的分化破产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马略和苏拉之争

马略出身低微,父母是贫苦农民,他少年时代在乡村度过,缺少良好的教育,他善于接近士兵,并且以其纯朴、果断和突出的才干在士兵中获得了威信。由于战功,他屡次提升,最终转入罗马政界,先后任保民官、市政官和西班牙总督。

苏拉出身于破落贵族,从小醉心于文学艺术,但他生性凶残而狡猾,人们说他“一半像狮子,一半像狐狸”,是罗马一个典型的利己主义的政治冒险家。

马略和苏拉的第一次合作是在朱古达战争时期。公元前111年,北非罗马的被保护国努米底亚的国王朱古达宣战。战争持续了数年,却毫无进展。

公元前107年,马略首任执政官时,苏拉被任命为财务官,随马略一起征讨朱古达。马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苏拉却以巧妙的手段活捉了朱古达,并且赢得了最后结束战争的特殊荣誉。这使马略和苏拉之间开始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同盟战争的烽烟还未完全散尽,罗马平民派与贵族派的较量重又展开了。这时,双方的实力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平民派一方有大名鼎鼎的军队首领马略,元老贵族一方则推出在同盟战争中战功赫赫的苏拉。

公元前88年,黑海沿岸的本都王国国王米特拉达第与罗马为敌,发动战争,进兵希腊行省。元老院授权苏拉领兵远征,公民大会却推选马略担任统帅。双方争执不下,马略派的保民官卢福斯的门客干脆动起武来,杀了许多苏拉的支持者,包括苏拉的女婿。元老们惊恐不安,苏拉见势不利,便以屈求伸,逃到马略家,跑到马略面前,跪下说道:“将军,大人不见小人怪,只念当年我还做过您的部下,今日放过我,我情愿将一切权力交给您。”

马略点了点头,苏拉站起身,飞也似地逃出了罗马。

苏拉逃出罗马后,便径直赶往自己军队的驻地,带着六个军团奔袭罗马。罗马军团进攻罗马军团,这是罗马史上破天荒的事,也是过去公民们难以想象的事。但时代不同了,罗马的社会分裂使统治集团也发生了纷争,军人们都有各自的集团利益。苏拉的士兵怕马略用自己的军团远征,不给他们发战争财的机会,因此经苏拉一煽动,便赶走了马略派来接管指挥权的军官,杀气腾腾地开向罗马,打的旗号是“拯救祖国,使它不受暴君统治”。

马略与卢福斯一时没有准备,只好仓促应战。苏拉先占领了罗马的两座城门,然后带队从东门埃斯癸林门开进罗马。城里平民占据街道两旁的屋顶投射石块、瓦片和箭矢,阻止苏拉前进。苏拉用盾牌左右遮掩,同时大叫道:“你们再打,我就下令烧掉你们的房子!”

平民们见苏拉真要蛮干,也就纷纷住手。苏拉军团径直来到广场附近,遇上了马略与卢福斯匆忙集合起来的部队。这是罗马军团历史上第一次在首都互相厮杀,双方都打着正规军的旗号和军旗,以方阵的形式进行战斗。马略的士兵如潮水般涌上前去,苏拉的阵脚一度发生动摇。就在决定胜负的几分钟里,苏拉一面让传令官速调城外的四个军团前来增援,一面顺手夺过军旗,带头冲向敌阵。马略的军队在即将胜利的一刻没能坚持住,向后退去。马略见屋顶的平民只是旁观,不敢助战,感觉大势已去,便与卢福斯等人逃出城外。

苏拉用武力占领了罗马,立即召开元老院会议,规定今后未经元老院审查的法案不许在公民大会上提出,削减保民官权力,保持贵族在国家机器中的优势。平民和贵族长期斗争争取来的权利丧失大半。

苏拉对政敌穷追不舍,宣布马略及其主要支持者为“公敌”,罪名是煽动群众暴动,携带武器反对执政官等,任何公民都可杀死他们或送交政府,他们的财产全部充公。卢福斯未能逃脱追捕,被处以极刑。马略孤身一人落荒而逃。他六次担任执政官,权倾罗马,如今已69岁高龄,却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投,几度辗转颠簸,逃到努米底亚附近的一个小岛上,收罗旧部,静观时局变化。苏拉大权在握,恢复了元老院的统治之后,便率兵奔赴希腊战场,与米特拉达第周旋于巴尔干。苏拉被拖在东方前线,罗马城内风云突变。由于整个共和权力机构已经瘫痪,权力之争的解决动辄便要诉诸阴谋和武力。

公元前87年,执政官秦纳与元老院发生严重政策分歧。秦纳与意大利新公民结盟,要求把新公民纳入旧行政区内,免得新公民投票顺序在后而对政治无影响力。因为罗马共和制的投票顺序按行政区——部落进行,每部落在顺序中有固定位置。无论赞成与否决,一旦超过半数就投票中止,没投票的部落只好自认倒霉。所以顺序在后的部落常常成了陪衬。秦纳的提案自然引起了老公民即旧罗马人的不满,理由和起初不愿给意大利人公民权道理一样,无非是要保住既得利益罢了。元老院支持老公民的意见,投票日那天,新老公民发生械斗,老公民把新公民连同秦纳一起赶出城外,推选了一个新的执政官取而代之。

秦纳怎肯罢休,在意大利组织了一支大军,要与元老院一决高下。消息传到马略那里,他立即带一千人扬帆出海,在埃特鲁里亚登陆,同秦纳联手杀向罗马。元老院只有两名执政官,一时征不到军队,只好投降。马略率军入城,有意破衣烂衫,满头长发,控诉政敌对他的迫害,那架势中露出一股杀气。果然,马略、秦纳推翻了苏拉的各项立法,取消部分债务,分给马略老兵土地,同时对支持苏拉的元老、骑士进行大规模的恐怖报复。反秦纳的执政官渥达维被斩首,头颅悬挂在广场讲坛前示众。这是罗马史上破天荒的事。从此,这一残酷手段被不同派别的罗马人反复延用。

苏拉的所有亲朋好友都受到牵连,财产充公,脑袋被砍,房屋被推倒,苏拉本人也被宣布为公敌。许多被秦纳、马略征入军队的奴隶扬眉吐气,发泄自己对原主人的仇恨,冲入原主人家中劫掠屠杀。这触犯了奴隶主阶级的共同利益,秦纳于是在一个夜晚将奴隶士兵统统消灭。在一片恐怖中,马略与秦纳双双成为公元前86年罗马执政官。马略担任第七届执政官后,不久便染病身亡了,终年71年。

公元前83年,苏拉率领庞大的军队和舰队,携带不计其数的财富回到意大利,将六千被迫投降的萨莫奈人赶进竞技场全部杀死。

公元前82年,罗马内战结束,苏拉被宣布为终身狄克维多——独裁官,总揽了全国军政、司法大权。他实行“公敌宣告”,对马略党人进行了血腥报复。列入“公敌宣告”名单的九十名元老、十五名高级长官和一千六百名骑士有的被杀,有的被放逐,而受株连遇害的人更多。苏拉命人将马略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抛进阿尼奥河中。部落会议被废除了,保民官完全失去了存在意义,而且规定凡担任过保民官的人,被剥夺当选其他任何官职的权利。将法庭从骑士手中夺回,归还给元老院。元老院扩大的六百元老,包括新补充的元老都是苏拉的支持者。粮食优待和分配土地制度都废除了。骑士阶层遭受严重打击。

这样,苏拉已经成为罗马事实上的国王,不是由选举产生的,而是以暴力维持他的权势。在白色恐怖中,苏拉的权势达到了极点,罗马广场上竖起了苏拉的金像。公元前78年,苏拉安静地死去。

马略与苏拉之争的实质是罗马统治阶级内部两个奴隶阶层——元老贵族和骑士之间争权的斗争。这场演变成流血内战的斗争,最后以元老贵族代表苏拉的胜利而告终。

斯巴达克起义

在公元1世纪时的罗马,奴隶主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就是观看角斗。经过训练的角斗士互相之间或者与猛兽进行搏斗。那些角斗士的境况十分悲惨,他们不是倒在同胞的刀下,就是成为野兽的食物。

在古罗马的这些角斗士中,有一名叫斯巴达克的色雷斯人,他在战争中为罗马所俘,被迫充当角斗士。斯巴达克有着强壮的身体,在许许多多的角斗中,他都取得过胜利,但为此他也付出过惨痛的代价,身上那一道道伤痕似乎在控诉奴隶主们的惨无人道。终于有一天,斯巴达克再也忍受不了这种非人的生活。公元前73年夏季的一天早上,斯巴达克率领着角斗士们举行暴动。共有七十多人从所在的卡普亚城的巴提亚角斗学校逃了出来。他们在斯巴达克的领导下,直奔城南的维苏威火山。维苏威火山已有几个世纪没有爆发过了,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和野果,是起义者们极好的藏身之地。他们沿着一条小路,翻过几道连动物都难以上来的峭壁,才到达一个平坦的山冈。斯巴达克望着能容下很多人的山冈,长长地嘘了口气。他遥望山下,眼中溢出几颗热泪。和他一起逃出来的角斗士们看着斯巴达克,不知他为什么伤心。斯巴达克擦去眼角的泪水,对着天空喊道:“自由!自由!我们现在有了自由!自由来之不易!从今天开始,我要和大家一起向剥夺我们自由的奴隶主们宣战!”

安营扎寨之后,斯巴达克立即对山下的奴隶主进行打击。他的队伍神出鬼没,不时袭击附近奴隶主的庄园。但对于和他们一样命运的奴隶,却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于是,斯巴达克受到了奴隶们的欢迎,甚至连一部分农民也来投奔他。起义队伍越来越大,维苏威火山在当时简直成了自由的代名词,奴隶们向往的天堂。

斯巴达克势力的壮大,再加上角斗士们的起义越来越频繁,引起了奴隶主们的恐慌。第二年春,元老院派遣行政长官克劳狄率三千人前往维苏威火山,去镇压斯巴达克的队伍。

斯巴达克早就知道元老院会派军前来镇压。他及时制定了计划,准备引诱克劳狄上山,再一网打尽。哪知克劳狄根本不上当,他只封山,不进攻。斯巴达克可真傻了眼,如果这样拖下去,一旦山上的粮食吃光,起义军就会不战而败。斯巴达克连着几夜都没有睡好。清晨,他又倒背着双手,皱着眉头,在山间的小路上走来走去。忽然他望见一个战士正在用牛皮、草藤修补盾牌。修好之后,那个战士还用一根长剑戳了戳盾牌。斯巴达克眼睛一亮,计上心头,他冲过去一把握住那个战士的手,连声说:“谢谢你给我出了这个好主意。”说完,斯巴达克就兴奋地跑回了大帐。

第三天深夜,夜色正浓,斯巴达克带领着众人从悬崖上下来了。原来,斯巴达克和大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用树藤编了一条条非常结实的绳子。他们把绳子的一头系在了悬崖边的大树上。然后,每个人就沿着绳子滑下来。如此一来,所有的战士就到了敌人后方。而敌人此时正蒙头大睡,一点都不知道。这一仗,斯巴达克大获全胜,一下子就把土气调动了起来。来投奔他的人更多了,不久队伍就达到了七万人。

罗马城的那些元老们听到这一消息,有的吓得直打抖,有的天天跑到议事的地方催促派兵。他们商量后,派出了最得力的部队。两个新上任的执政官兵分两路,前后堵截斯巴达克。斯巴达克的队伍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短暂的胜利后,有人就被喜悦冲昏了头脑。此时他们虽然已经占领了南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但起义者的内部分歧却越来越大,有的要求北上,有的则要求去围攻罗马城。在争吵了一通之后,有三万人脱离了斯巴达克开始独立行动。罗马的军队对于起义者的内讧是求之不得的,他们盯上了那支单独行动的队伍,很快就将其消灭。

斯巴达克面对那些兄弟们的惨死,感到万分悲哀。他本来打算挥师北上,让曾经是奴隶的战士们回到家乡,不再受欺侮。可现在他看清楚了,就是回到家乡,自己的兄弟们也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与其这样,不如与那些统治者拼个鱼死网破。斯巴达克的军队伍浩浩荡荡地南下了,直奔罗马。

统治者大为恐慌。元老院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任命大奴隶主克拉苏为独裁官。克拉苏募集大军,全力镇压起义军。克拉苏还宣布非常时期实行“什一法”,就是把在战斗中临阵脱逃的士兵拉出来,分成组,每组十人,再由他们抽签,抽到死签者,就当众被活活砸死。

斯巴达克虽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由于前方的抵抗太顽固,所以一直无法靠近罗马。于是他只好带着队伍来到意大利半岛南端,花重金请海盗们将队伍渡往西西里岛,以便与那里的奴隶们并肩作战。但是斯巴达克上了当,那伙海盗在骗取了定金后就跑得无影无踪。斯巴达克并没有因此气馁,他决定率队伍北上。

公元前71年秋季的一天,斯巴达克和克拉苏的军队相遇,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罗马士兵排成密集的队形朝起义者冲击。起义者们谁也不害怕,他们奋力抵抗着,但终因各方面的原因,遭到了惨败,斯巴达克壮烈战死。克拉苏把活着的六千名起义者钉在通往罗马城的柱子上。

斯巴达克起义失败了,但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斯巴达克以他的勇敢坚强,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个人品质为后人称道。

恺撒大帝文韬武略

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在同迦太基人进行的第二次布匿战争获胜后,建立了庞大的罗马帝国。征战虽使不少罗马人变得富有,但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罗马的社会经济结构。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元老院已没有能力公正而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世界,加之政治上腐败猖獗,整个地中海地区处于管理的极度混乱之中。大约从公元前133年起,罗马的混战加剧,共和政体的保留已没有多少价值。恺撒的出现,及时地扭转了这种局面。恺撒最终成了历史上最具超凡魄力的政治人物之一。

公元前101年,尤利乌斯·恺撒出生了,恺撒从小就受到上流社会的教育。青少年时就希望自己将来能登上罗马的政治舞台,有强烈的权力欲。据说在他20岁时,地中海上的强盗把他抓去,向他索要20塔伦的赎金。恺撒对强盗说:“我的身价要比20塔伦高得多,你们应该要50塔伦才对。”不久,恺撒家人根据他的信,以50塔伦把他赎出。恺撒随即带着船队把强盗追上。并把他们全部送上断头台。

当时正是罗马帝国政治上极为动荡的时代。恺撒为了登上政治舞台,自小勤奋学习,并特别锻炼讲演,使他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当他获悉罗马总督有贪污丑行时,便挺身而出,控告这个总督的不法行为,于是人们对他刮目相看。

当时,罗马政局一直被贵族元老院所左右。这些人反对民主势力,处处推行落后保守的政策,问题全部集中在罗马的公民权上。原来,当时罗马的政策是,只有住在罗马城里的奴隶主和自由民有罗马公民权,而城区以外,意大利各地和海外行省的自由民却享受不到公民权,但却要担负着和罗马自由民一样的义务。恺撒非常反对这种做法,常和平民站在一起进行斗争。此外,罗马城中的另外两个要人庞培和克拉苏也和他一样,积极反对元老院,但是他们三个人谁也没有力量单独战胜贵族势力。于是,恺撒便约了庞培和克拉苏,共结秘密联盟,史称“前三头同盟”。在民主外衣的掩盖下,实际形成了事实上的“三头政治”独裁。

三头同盟中,以庞培的威望最高。他曾先后平定过西班牙起义,消灭过地中海上的海盗,征服了小亚细亚。经过深思熟虑,恺撒决定把已经订婚的女儿许给了庞培。这一手果然灵验,不但三头同盟巩固了,而且也使恺撒当选为罗马的执政官。不久,又被任命为高卢总督。

古代的高卢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高卢属罗马,而北高卢人却是一些原始部族,他们住在阿尔卑斯山以北、莱茵河以西广大地区。公元前58年,恺撒担任高卢总督实际是在南高卢。为了扩张,为了征服强悍的北高卢人,凯撒采取分化瓦解、拉拢打击、步步蚕食的政策。他以四个兵团为后盾,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占领了800多个城堡,歼灭和俘获北高卢人200多万,把罗马的边界推到莱茵河岸边。之后,恺撒又带兵越过莱茵河,侵入日耳曼地区,势力远及今法国、比利时一带。不久,他又越过英吉利海峡,攻入不列颠(今英国)。

恺撒的显赫战绩和卓越的军事天才,赢得了罗马人的欢呼,使他的威信日益高涨。此时,三头同盟之一的克拉苏已经去世,另一个执政官庞培对恺撒的威望日高惴惴不安。为了扼止恺撒的权力膨胀,庞培联合元老院,颁布命令让恺撒迅速返回罗马,交出兵权,否则就以“公敌”论处。

恺撒知道这是庞培的阴谋,回罗马交兵权是自投罗网。于是他索性一不作二不休,当即带兵回攻罗马。公元前4年,恺撒的军队势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罗马和整个意大利,庞培和大批贵族元老仓惶出逃希腊。

在希腊,庞培号令罗马各城邦,又集结了大批军队,准备与恺撒决一雌雄。公元前48年,恺撒率军进攻希腊,与庞培的军队在北希腊贴萨利亚境内的法萨罗展开激战。当时就两军的实力来说,庞培占有明显的优势。他拥有45000步兵和7000骑兵,而恺撒只有30000步兵和1000骑兵,但恺撒的军队士气高昂。5月12日双方交战时,由于庞培指挥失当,结果一败涂地。最后,庞培不得不狼狈地逃亡埃及。

恺撒乘胜带兵追入埃及,埃及国王害怕恺撒,只得将庞培的人头割下献给恺撒。至此,恺撒当年的女婿,被恺撒逼得身首异处,恺撒于是成了罗马共和国的“独裁者”。公元前45年,恺撒正式宣布自己为终生独裁官。此外,他又取得了监察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等头衔,还被人送给罗马的“祖国之父”称号。他集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恺撒的独裁统治,使罗马一跃成为欧洲大国,军事强国。他又进一步改革了政体,使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人们都把他看成是“无冕之王”。

然而,深受罗马共和制度熏陶的罗马公民不愿意把自己置于专制君主的统治之下,不少人开始对恺撒不满。于是,以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为首的共和派分子发展成一个60人的集团,他们决定谋杀恺撒。

公元前44年的3月15日,恺撒去元老院参加一次大会。步入议事厅门口时,有人塞给他一块记事板,向他透露有人要谋杀他。但恺撒根本没有看这块记事板就把它装在口袋里,因为他太高傲了。就在恺撒坐下不久,阴谋分子以商量事情为由接近了他,于是群手齐下,向他连扎23刀,其中致命的三刀终于使这位无冕之王气绝。

恺撒死后留下了《高卢战记》和《内战记》两部著作,是他亲身经历的战争回忆录。这两部书以文笔清新巧妙著称。《高卢战记》让人充分地领略了恺撒作为军事家的风采,对后人用兵指挥都有极大的启迪,该书堪称军事家的必读之作。

名将庞培

公元前80年代后期,马略和苏拉为争夺罗马最高权力展开了内战。一些豪门贵族纷纷投靠苏拉。皮凯努姆地区的贵族青年庞培意识到,只有在苏拉麾下才能飞黄腾达。他利用父亲的势力和影响,很短时间里招募组建起一个军团,赶赴苏拉军营。途中,庞培指挥部队多次冲破马略部下的阻拦,顺利通过许多城市,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和战马。

苏拉对年仅23岁、军事上初露锋芒的庞培非常赏识,把他看成了自己得力的助手。苏拉最终击败马略夺得罗马政权,实行独裁;庞培为了密切与苏拉的关系,加强自己的地位,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和苏拉的女儿结婚。

婚后不久,庞培奉苏拉之命夺取了马略部将驻守的西西里岛。随即又被派往非洲同努米底亚人多米提乌斯作战,在一个暴风骤雨的日子,与庞培对峙的多米提乌斯向后撤退,庞培命令部队迅速出击。面对突然而来的罗马大军,努米底亚士兵惊慌失措,溃不成军。这一胜利震惊了努米底亚,一些城市不战而降,仅40天时间,庞培占领努米底亚,征服了非洲。

非洲之功大大地提高了庞培在罗马的威望,也使苏拉感到了紧张。战后不久,苏拉便命令庞培解散军队,率领一个军队返回乌提卡等待接替者。庞培拒绝了这一命令,并且率领大军出现在罗马大门口。尽管他没有担任公职,却要求苏拉为他举行凯旋式。苏拉警告庞培不要违背法律。因为当时罗马法规定只给有巨大战功的执政官、行政长官举行凯旋式。然而庞培毫不退让,他嘲讽苏拉说:“崇拜初升太阳的人要多于崇拜落日的人。”苏拉迫不得己,破例为庞培举行了非洲之战的凯旋式,并授予他“伟大”的称号。

公元前70年,苏拉病死。罗马人对苏拉军事独裁不满的情绪如大火般爆发出来。军事才能受到元老院称赞的庞培,奉命进行讨伐。他镇压了废除苏拉宪法的执政官雷必达,又远征西班牙,平定另一民主领袖塞尔托里乌斯。这时罗马国内爆发了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得胜后的庞培,连忙撤军回国增援镇压起义军的克拉苏。庞培赶到时,克拉苏已经消灭了起义军主力,庞培拦住了突围出来的5000名奴隶战士,残忍地屠杀了这支起义军余部。

随着民主运动的发展,庞培看到苏拉派逐渐失势,民主派声势大增,便见风转舵,倒向民主派,讨好骑士和平民。庞培和克拉苏当选为当年的执政官,他们颁布和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政策,还清洗了元老院中苏拉的50名党羽,因而换取了罗马人民的好感。

公元前66年初的一天,罗马举行公民大会,保民官马尼利乌斯提出了个提案:任命庞培担任同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斯六世作战的统帅,取代已取得重大战果的鲁库鲁斯,并接管其军队。“这不是明显抢夺别人的功劳吗?”“这次东方之行可是个有名有利的美差啊!”

尽管人们议论纷纷,大会最终通过了这一提案。

满心欢喜的庞培来到东方,他先同本都国王谈判,要求本都无条件投降,遭到拒绝,于是他指挥大军展开围攻,在幼发拉底河上游击溃了米特里达提六世的军队。不久,侥幸逃脱的米特拉达特斯六世服毒身亡,庞培胜利结束了米特里达提战争,战后他把比提尼亚和本都合并为罗马行省,又把叙利亚变成罗马行省,还在小亚细亚、巴勒斯坦各处活动,进行干涉,在加拉太等地扶植了新国王,使东方一些国家处于罗马的奴役之下,庞培成为东方一些国家的“王中之王”,权力和威望达到了顶峰。

满载着东方的战利品,庞培返回罗马。由于元老院不满意他在东方擅自将行省包税权给予骑士,更害怕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实行独裁,元老院用了近一年时间才为庞培举行了凯旋式,庞培请求元老院批准他在东方实行的各项措施,并分配给他的老兵土地,遭到元老院的拒绝,庞培大为恼怒,开始同元老院对抗。公元前60年,他与凯撒、克拉苏秘密结成“三头同盟”。

这一天,罗马城中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特殊婚礼。年近50岁的庞培挽着一个14岁少女走向了神庙。“是庞培的女儿出嫁吗?”“不是。是老庞培结婚。那个小姑娘是他的新娘。”“什么?他又把谁家的孩子抢到手了?”“别胡说。那是凯撒的女儿。”

为了与凯撒更好地勾结和利用,庞培娶了恺撒的女儿尤里娅。“三头同盟”是三人为了各自利益而组成的临时结合体。公元前53年克拉苏死于帕提亚战争,宣告了“三头同盟”的结束。庞培和恺撒的关系也因尤里娅的死去而破裂。两人之间争夺独裁权力的内战势在必发。

罗马政局动荡不安,元老院急于要镇压日益增长的对抗情绪,平定骚乱。由于惧怕恺撒在骑士和平民中的巨大影响,元老院不得不与庞培暂时和解,言归于好。授权庞培为唯一的执政官,任期两个月,其权力几乎和“狄克维多”(独裁者)相似。

庞培上任后,迅速从各地调集军队镇压平民暴动。他又利用职权,把锋芒指向恺撒,阻止恺撒延长高卢部督的任期,限于公元前49年3月任满解职。庞培和恺撒终于公开决裂。公元前49年1月,新的内战帷幕拉开,元老院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宣布恺撒为人民公敌。庞培把凯撒的拥护者和两名保民官驱逐出城。恺撒以“保卫人民拥有权力”为名,渡过卢比孔河,迅速逼近罗马。尚未完成征兵工作的庞培,只得仓皇封闭国库,和一些元老逃亡巴尔干。

庞培联络起他的海上部队和隶属于罗马的东方各国国王、部落贵族,在希腊集合起了11个军团,7000名骑兵以及由6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企图发起反攻。

恺撒在巩固了政权,肃清了西班牙等地庞培的势力后,也组织起了大军,公元前48年,开始了与庞培争夺东方行省的战争。

起初,庞培军队占据优势,在著名的季拉基乌姆战役中,两次大败恺撒,打击了恺撒军队的士气。

公元前48年8月,庞培和恺撒在法萨卢进行了最大也是最后一次决战。

隆隆的战鼓在原野上响起,庞培集中所有的骑兵冲击恺撒的骑兵。恺撒看到情况紧急,立即向早已埋伏的3000名步兵发出进攻信号。埋伏兵突然出击,举起长矛向庞培骑兵脸上猛刺,庞培的骑兵惊惶失措,阵形大乱,庞培左翼军溃败,其它的军团,看到左翼向后败退,也军心动摇。恺撒大军乘机全面进攻,庞培全军覆灭。

在侍卫的掩护下,庞培从乱军丛中逃出。他逃向埃及寻得一个藏身之所。公元前48年9月28日,就在庞培乘坐的小船靠岸时,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三世的侍从挥剑刺向他的脊背,结束了庞培的性命。为了讨好恺撒,埃及国王派人将他的头颅献给恺撒。

埃及艳后

恺撒和庞培对罗马共和国的解体都起到过重要作用,但两人间矛盾由来已久。公元前49年3月,庞培和恺撒终于公开决裂。公元前48年8月,恺撒亲率罗马大军追杀他的政敌庞培,一举攻入埃及。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三世(公元前63—前47年在位)为了讨好恺撒,派人刺杀了逃到埃及避难的庞培,并把他的头颅献给恺撒。

恺撒大军屯驻埃及,埃及人畏其军威,都把恺撒视若神明。因此,上至国王,下至贵族大臣,都纷纷给恺撒送礼。

一天夜晚,恺撒突然听人报告,说是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要见他。按照当时埃及人的习俗,第一次见贵客要送上毛毯一条。不一时,就有两位埃及宫使抬入一捆毛毯。奇怪的是,这两位送毛毯的人把礼物送入恺撒的住处便告辞而去。

恺撒早就听说和托勒密十三共同执政的女王克娄巴特拉是一个十分美艳的女人,今天见她送来礼物,自然满心欢喜,急令人打开那捆毛毯。谁知手下人刚刚打开外面的包装布,就见毛毯自动打开,从里面钻出一个十分娇艳的美女来,恺撒一时惊得手足无措。那女人向恺撒飞来一个媚眼,悄声地请求他屏去左右人。恺撒镇定情绪后立即照办。之后,那女人开口说道:“本人便是克娄巴特拉女王。”

恺撒一听惊得张大了嘴巴,忙问她何故如此来见他。

克娄巴特拉说:“一言难尽,容我慢慢向你道来。”

于是,恺撒连忙请其入座,让人摆上香茶美酒,殷勤招待这位女子。女王也向他敞开了心扉,吐露了真言。

原来,克娄巴特拉本是埃及国王十二世的宝贝女儿,她从小天资聪颖,美貌出众,有绝代佳人的美誉。从幼年起,她就受到良好教育。成人后,学会了多种语言。每次来的外交使节,她都可以与之对答如流。加上她的迷人的外貌,使她的艳名大噪欧非各国。

克娄巴特拉还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性。老国王去世后,她受父皇遗诏,与同父异母兄弟托勒密十三世共同执政。在二人共同执政期间,克娄巴特拉常常出风头独断专行,结果兄妹二人如同水火,反目成仇。但托勒密十三比她的势力强大,一时不好发作。此次恺撒到了埃及,克娄巴特拉有了主意,决定以自己的姿色,赢得恺撒的支持,废掉兄长,自己单独执政。

埃及娇艳女王主动投入怀抱,恺撒当然动情,哪有不支持之理。于是在恺撒的扶持下,托勒密十三世被废除了,克娄巴特拉总揽了埃及一切大权。从此,她与恺撒情感逐渐升温,后来居然生出了一个小“恺撒”来。

只是按照埃及的国情,女王不能单独执政。为了掩人耳目,克娄巴特拉无奈,又选了另一位异母兄弟托勒密十四与其结婚,共同执政,实际上是找了一个傀儡。过了一段时间,克娄巴特拉又嫌托勒密十四碍手碍脚,就用毒药将其毒死,立自己年幼的儿子托勒密十五为国王。

克娄巴特拉专权期间,埃及社会动荡不安。特别是公元前44年恺撒遇刺去世以后,政局更不稳定,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她又投靠了恺撒的部将安东尼,并在公元前37年下嫁给这位罗马执政官。安东尼在这位女王姿色的诱惑下,居然大发慈悲,把叙利亚东部地区、腓尼基沿岸一些城市,塞浦路斯岛以及纳巴特王国等罗马占领地赏赐给了埃及。

安东尼的作法引起罗马人的大哗,人们纷纷谴责他的卖国行径。罗马元老院对此召开大会,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

此时,统治罗马的执政官是恺撒的侄孙(后收为养子)屋大维,他是一位比恺撒更有作为的人。公元前31年,他亲率大军,在希腊的西海岸与安东尼和克特拉联军作战,大获全胜,安东尼自杀身亡,克特拉狼狈逃回埃及。

接着,屋大维大军直奔埃及,女王这时才慌了手脚,于是故伎重演,企图再以色相勾引屋大维。谁知屋大维不为所动,女王最后也引剑自刎。

公元前30年,屋大维占领埃及全境,至此,统治埃及200多年的托勒密王朝彻底灭亡,埃及领土全部并入罗马帝国的版图。

屋大维开创元首制

从恺撒开始独裁以来,罗马共和国逐渐消亡,一步一步走向元首独裁的帝国制。最终开创元首制的是年轻有为的屋大维。

公元前43年,也就是恺撒遇刺身亡的次年,年方二十的屋大维走上了政治舞台。

屋大维的外祖母是恺撒的姐姐。恺撒生前收屋大维为义子,并立他为继承人。恺撒死去之后,执政官安东尼根本不把小小年纪的屋大维放在眼里,趁此机会,抢走了本该屋大维继承的财产,而且反对屋大维当选保民官。其做法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屋大维回到罗马后,立即着手对付安东尼。他在元老院的支持下,迅速募集了一支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他本以为打败了安东尼就能在罗马有一席之地,谁料他的军队一解散,元老院就对他采取轻视、敌对的态度。

元老院的做法激起了屋大维的不满,他决定以牙还牙。他和安东尼、罗马的骑兵长官雷必达公开结成同盟,共同获得了统治国家五年的权力。接着屋大维等三人打起替恺撒复仇的口号。他们规定凡是杀死公敌的人都可以获得巨额赏金,奴隶可以获得自由。有三百名元老贵族和三千名骑士被处死和没收财产。最后,屋大维和安东尼在希腊的腓力比打败了反对自己的武装力量。刺杀恺撒的首谋布鲁图和喀西约在绝望中于巴尔干自杀。

公元前42年,安东尼出征罗马东部行省总督,到了埃及。埃及女王是美貌与勇气俱全的女子,她曾和屋大维的义父恺撒结婚,恺撒死后她自己独自治理她的王国。安东尼也迷上了美若女神的埃及女王,他们相爱了,并生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安东尼居然把东方行省的地区赠送给了埃及女王及其子女。安东尼这种破坏罗马领土完整的行为激起了罗马人强烈的不满。屋大维利用机会煽动这种不满情绪。最后,罗马元老院和人民大会宣布剥夺安东尼的权力,并且决定讨伐他和埃及女王。

公元前36年雷必达被屋大维剥夺了军权。三巨头变成屋大维和安东尼两巨头并立的局面。

公元前31年9月,罗马讨伐军的舰队和安东尼、埃及女王的舰队在希腊西北部的海面会战。双方势均力敌,战斗不分胜负。但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埃及女王突然率领埃及舰队撤出战斗,逃往埃及。安东尼见女王乘船离开,他也弃军而逃。他的部队失去了主帅,很快被屋大维消灭了。

第二年夏天,屋大维进军埃及的都城。安东尼在败局已定的时候,他提出要同屋大维单独决斗,屋大维的回答是:“没有必要,你想死的话,办法多得很。”安东尼无可奈何,只好伏剑自杀。埃及女王在王宫里让毒蛇把自己咬死。

当屋大维回到罗马时,他已经成为同恺撒一样的伟大人物。他的帝国北起多瑙河,南到非洲(包括埃及在内的北非一带),西起比利牛斯半岛,东到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半岛,形成了古代史上一个最庞大的帝国,地中海都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屋大维决定把和平还给久经战乱的罗马人。从他开始,罗马维持了200多年的和平。

公元前27年1月,屋大维接受人民的请求,接受元老院赠予他的“奥古斯都”称号。“奥古斯都”在古罗马语中是“神圣”、“至尊”的意思,这是比皇帝更光荣的称号,它后来成为西方帝王的一种头衔。屋大维还接受“元老院首席公民”(即“元首”)和元帅的荣誉称号,独揽了罗马的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大权。“元首”这个词,从此就在全世界通用了,当时屋大维才36岁。

他统治时期是古罗马最富有的日子,为此被称为屋大维开创的元首政治,实际上是罗马帝制的开始。

罗马的和平

屋大维建立起独裁专制的元首制后,过去大权在握的元老院成了元首手里的驯服工具。开始时,有些元老不太习惯,在开会时还敢发发牢骚,提些政见。后来,元老们发现凡是喜欢聒噪、发表与元首不同政见的人,下次元老院改组时无一例外地被元首圈出元老名单之外,而阿谀奉承的元老却稳坐在元老院的交椅之上。于是,所有的元老都学聪明了:屋大维这位首席元老讲什么,大家就讲什么;屋大维不讲的,大家绝对不提。

这样一来,形成了元老们想屋大维所想,爱屋大维所爱,恨屋大维所恨的局面。在屋大维两次亲手筛选后,元老院的成员由一千人减到六百人。剩下的元老都成了屋大维的传声筒和应声虫,共和时期的决策职能丧失殆尽,甚至已经没有人敢直呼屋大维的名字了。人们只知道他的尊号——“奥古斯都”。

元老们失去了昔日呼风唤雨的权威,心情自然不太好受。屋大维是从权力角斗场中摸爬滚打过来的,自然也摸透了元老们的复杂心理。他深知要使元老们听话,光靠高压不行,还应使他们有所得。于是,他一方面剥夺了元老院的权力,另一方面他又赏给元老们极大的政治实惠和很高的社会待遇。凡家产在一百万塞斯退斯(罗马的货币单位)以上的贵族公民,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罗马人,还是后来取得公民权的意大利人、高卢人等,都属于元老之列。屋大维把元老变成了一个享有特权的最高社会等级,凡是国家高级官职如执政官、行省总督、军团长之类官职的主要候补人选,都出自这个等级。既然元老们能在元首制下得到荣华富贵,他们何必为那不见得有什么实际好处的共和制去冒风险呢?于是,元老们不仅不再成为元首制的威胁,反而成了元首制的社会基础。

有了最高等级,当然就会有次高和第三次依次向下排列的社会成员。屋大维的社会秩序构想就是要让人们有尊卑贵贱之别。比元老人数要多的第二个等级是骑士。凡家产达四十万塞斯退斯的公民均可获骑士称号。骑士有权担任财政方面的要职和个别高级官职,如元首近卫军的长官、元首个人直接统治省份的总督。元老的后代要想进入元老院也需先在骑士名册上登记,然后有机会才可替补元老。骑士是元首政治的受益者,所以对奥古斯都感恩戴德,也是元首制的主要社会基础,和元老等级一样,是罗马帝国统治阶级的成员。

在屋大维的社会新秩序中,第三个档次是城市和农村的平民大众。因为意大利以及高卢、西班牙、北非、小亚细亚都有公民,罗马公民大会已变成可有可无的摆设,根本无法正常召开了。随着公民大会的衰落,平民在政治上的作用也越发变得微乎其微了。

为了不让平民中的一些贫困者在城里闹事,屋大维经常施舍他们,如每月给二十万罗马平民无偿发放粮食,给贫困户发补助金、救济金。屋大维还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转移平民对政治的关注。罗马人戏谑地称屋大维的政策为“面包和马戏政策”。平民们吃上元首的大锅饭,还有文娱活动开心,对政治权利的丧失也就无动于衷了。

对奴隶(包括被释放的奴隶)这些非公民,奥古斯都也有一套章程。过去,由于罗马释放奴隶的手续简单,社会上被释放的奴隶日益增多,难于管理。奥古斯都制定了一个奴隶主释放奴隶的固定指标,凡超指标释放的部分不算数。后来,他见控制不住,又下了一道死命令:奴隶主生前不能释放自己喜爱的奴隶,死后释放才生效。但奥古斯都本人并不严格遵守他的规定。他的秘书大多数由被释奴充任,甚至有些高级军政职务也敢于交给被释奴。不过,罗马奴隶主法律中有一项规定特别突出:奴隶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凡奴隶杀害主人时,如果在家的奴隶闻声不去相救的话,一律要处以死刑。

奥古斯都就这样把每个社会成员分门别类地放到一定的社会等级之中,表面看起来井然有序,但没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作保证,这一切都等于零。

奥古斯都的统治虽有元老、骑士和部分平民的支持,但根本的支柱还是他的军队和新建的元首行政班子。他对军队的控制很严,规定了一条铁的原则,只有元首才可以调动军队和决定军官的升迁。还规定非元首家族的人无权享受凯旋式的殊荣,凯旋式中也不再欢呼指挥者的名字,只呼奥古斯都。他直接掌握二十八个正规军团,分驻帝国各地。另外,在罗马和意大利还保持一支元首卫队——近卫军。近卫军分九个大队,每个大队一千人,全部由意大利人组成,专门负责元首的安全。近卫军总指挥设两人,类似两名执政官,互相制约。其身份只限于骑士,以免元老级别的人野心过大,危及元首。奥古斯都处处设防,谨慎小心。

罗马帝国幅员广大,政务繁杂,即使屋大维有日理万机的本事,也是忙不过来的。为此,他首创了一个唯其马首是瞻的执政委员会,选拔一批领取薪水的职业官员在其中任职,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远比共和制时一年改选一次的官员听使唤。这个执政委员会就是后来罗马皇帝庞大行政机构的前身。这是奥古斯都对国家机的重大改革。

屋大维一生手不释卷。每天晚饭过后,他总是独自坐在书房的躺椅上,借着油灯的光亮阅读到深夜。他神经衰弱,每当夜里难以入睡时,便叫人为他读书。

屋大维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有巧妙的实践手段,有孜孜不倦追求新知的习惯。因此,奥古斯都朝代政治稳定,经济复苏,文化昌盛,出现了一批不朽的人才和作品,被称为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

奥古斯都是开创基业的无冕君王,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确不同凡响,有独到的见解,又肯下功夫。在位期间,他用那一只微跛的左腿拖着病歪歪的身子,忍着关节炎、胃病、尿道结石等疾病的折磨,奔走于帝国的山山水水之间。他把东至幼发拉底河,西临大西洋,北抵莱茵河,南达北非的大帝国整治得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开启了长达两个世纪的相对和平时期,历史上称作“罗马的和平”。

四通八达的道路把罗马大帝国的各个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罗马是罗马帝国的中心。“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谚语就形象地描述出罗马帝国当时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景象。

古罗马大竞技场

据资料记载,在公元80年一座古竞技场落成之日的揭幕式上,共有5000头狮子、老虎等猛兽和3000名角斗士,连续在场内表演了100天。那惊心动魄的血腥场景,真难以想象当时的残酷和壮烈。

如今,这座最卓越、最富有特色的古代建筑,依然基本保存完好。它就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市中心威尼斯广场南面的科洛塞奥大竞技场。它是古罗马帝国时代的永恒象征,也是世界著名的八大奇迹之一。

这座气势磅礴的古代巨型建筑始建于公元72年,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古罗马帝国韦斯帕西亚诺国王为了纪念征服耶路撒冷,强迫8万名犹太俘虏耗时近10年,共使用10万立方米石材和300吨用于勾联条石的铁条才建成的。大竞技场是专供贵族、奴隶主观看犯人、奴隶与野兽搏斗而兴建的。这种人兽的搏斗是一种十分残酷恐怖而又充满着血腥的娱乐活动。相传大竞技场始建成时,它的设计师登齐奥就作为第一个试验品被投入场中,活活地喂了野兽。在公元3世纪和5世纪,由于雷击和地震破坏等原因,大竞技场损坏得十分严重,曾先后两次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缮。但时隔不久,它又连遭地震破坏,终成一片废墟,并一度变成罗马城的采石场,很多基石也散落于各地。直到今天,在罗马城一些诸如圣彼得大教堂这样的著名建筑上,仍然可以找到当年从大竞技场中搬运来的基石。1740年,教皇贝内德托十四世当政时,特地颁布法令,宣布大竞技场为圣地,任何人不得随意践踏和破坏。从此以后,它才得到了专门的保护。1800年以后,又经过几度修缮,大竞技场的面貌终于焕然一新了。

科洛塞奥竞技场的平面呈椭圆形,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其长轴长188米,短轴长156米,周长527米。场地最高处达57米,约相当于一座19层现代楼房的高度。整个竞技场由沙场、看台和地下室3部分组成。

沙场位于整座建筑的正中央,其平面也呈椭圆形,长轴长87.47米,短轴长54.86米,是专供角斗士与野兽搏斗的场地。沙场上原来铺有一层厚厚的木板,木板上又铺撒着起防滑和吸血作用的沙土。每当一场比赛结束后,就有专门负责场地清理工作的杂役用铁钩将死者的尸体拖出场外,再在沙场上撒上一层新沙继续比赛。沙场外还有一圈5米高的固定护墙,这是为保护观众安全而设置的。

大竞技场内60排里低外高、呈阶梯状分布的看台,可容纳5至8万名观众。如果再加上站席,场内最多可容纳10.7万名观众。观众席由低至高可分为4个区域:底层第一区为包厢,是皇帝、主教、市长和其他各级官吏的特别席位;第二层为第二区,是地位较尊贵的市民的席位;第三层为第三区,是平民百姓的席位;第三区上面的一层,是专门为妇女们保留的,所有的座椅都是木制的。再往上还有一个较大的平台,那里可供没有座位的观众随意站立观看竞技表演。沙场与看台间的围墙是用淡黄色大理石砌成的。它可以分为上下4层。其中一、二、三层均有半裸露的圆柱装饰,并呈现着不同的建筑风格。第一层的圆柱为粗犷的多古斯式;第二层圆柱为优雅的爱奥尼亚式;第三层圆柱为华丽的柯林斯式。每两个圆柱之间都有一个长方形的拱门,每层共有80个拱门。拱门中的白色大理石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第四层是廊柱,廊内也建有座位。每当散场或突遇险情时,场内的76扇大门可以同时打开,10分钟工夫便可将全部的观众疏散一空。

沙场和看台的下面是地下室,那里有角斗士决斗前的准备室、囚兽室和排水沟。

今天,每当游人们驻足在这座森严巨大建筑物前面的时候,耳畔就好像回荡起当年角斗士同野兽搏斗时那惨烈的叫喊声与哀鸣声。这个用无数个奴隶的生命和鲜血修筑起来的古建筑是不朽的,它早已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观光者的心中。诗坛泰斗艾青在《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留下这样的诗句:猛兽——不论吃饱了的/还是饥饿的都是可怕的/它所渴求的是温热的鲜血/奴隶到这里即使有勇气/也只能是来源于绝望/因为这儿需要的不是智慧/而是必须压倒对方的力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