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融发展报告:2003~2012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05:11:00

点击下载

作者:大连金融发展报告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连金融发展报告:2003~2012年

大连金融发展报告:2003~2012年试读:

前言

2003年以来,国家先后组织实施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明确了大连市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的战略定位,大连金融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为总结和记录十年来大连金融业的发展成果,探索发展规律,凝聚发展力量,坚定发展信心,推动大连金融业在更高起点上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大连市金融发展局、市金融发展促进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大连市银监局、大连市证监局、大连市保监局、大连商品交易所各金融行业协会及有关单位共同编撰完成了《大连金融发展报告(2003~2012)》。

报告分为

综合篇

、专题篇、市场篇、行业篇、环境篇、服务篇、政策篇等7篇23章,系统地记述了十年来大连金融业主要发展成果、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改革创新的工作举措、地方金融市场、金融各业及主要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以及各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在推动和促进金融业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等,收录了地方金融发展规划和推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对大连金融业发展的较为全面的回顾总结,是一本难得的史料性参考文献。综合篇第1章金融业发展概况1.1 综述

2003年以来,大连金融业牢牢把握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历史机遇,以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推进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大对经济社会的金融支持两条主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创新,金融各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金融业总资产、各项存(贷)款余额等主要金融指标列东北地区首位。截至2012年年末,全市金融总资产达到1.8万亿元(见图1.1),是2004年年末的4.8倍;金融业实现利润总额253亿元,是2006年的4.6倍;实现增加值445.4亿元,是2003年的8.63倍,在全市GDP中占比由3.3%上升到6.36%,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中占比由7.1%上升到15.27%,金融业增加值近3年平均增长率列全国首位(见图1.2)。2012年全市金融业上缴地方税收55.5亿元,占地方税收总额的11%,10年累计上缴地方税收242.2亿元,金融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CDI)发布的第三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大连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5、东北第1,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等四大项指标均列东北首位,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图1.1 2003~2012年大连金融业总资产增长图图1.2 2003~2012年大连金融业增加值增长图1.2 发展指标快速增长

十年来,大连市各项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与理赔给付、证券交易额、期货交易量与交易额等主要指标增长均超过3倍,其中期货成交额增长31.7倍。主要指标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大连金融业迅速迈上新台阶,稳步确立了其在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1)存(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大连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08年超5 000亿元,2012年突破万亿元,4年实现倍增。2009年贷款余额超4 500亿元,2012年突破9 000亿元,3年翻番。截至2012年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10 768亿元,是2002年年末的5.1倍,年均增长17.7%;各项贷款余额9 111.7亿元,是2002年年末的5.5倍,年均增长18.6%(见图1.3)。图1.3 2003~2012年大连存(贷)款增长情况图(2)保险业指标平稳增长。2012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60.6亿元(按新口径),是2002年的6倍(按老口径),年均增长22%。实现理赔给付36.7亿元,是2002年的3.4倍,年均增长15.5%(见图1.4)。2012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与GDP的比值)为2.29%。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与常住人口数的比值)达到2 400元/人,是2002年的3倍,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图1.4 2003~2012年大连保费收入、理赔给付增长情况图(3)证券交易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2012年,全市证券交易额6 991亿元,是2003年的11.9倍,年均增长28%(见图1.5)。与全国市场一样,大连证券市场经历了2003年和2007年两次大幅波动,其中最高时为2007年,达到9 896亿元,此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成交额从2009年开始逐年下降。图1.5 2003~2012年大连证券交易额增长情况图(4)期货交易屡创新高。期货成交量和成交额在新品种不断上市的动力下持续推高,201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实现期货成交量6.33亿手(单边),是2002年的32倍,年均增长41%;实现期货成交额12.66万亿元,是2002年的13倍,年均增长29%(见图1.6)。成交量占全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47.12%,列全球第8位。图1.6 2003~2012年大连期货成交量、成交额增长情况图注:2011年起,期货成交量、成交额按单边计算,为方便比较,本图统一按双边计算。(5)资本市场指标稳步发展。十年来,全市共有28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先后实现了国内中小板,创业板、境外IPO上市零的突破,实现资本市场融资1 578亿元,是此前总和的13.6倍(见图1.7)。截至2012年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46家,股票48只,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7家,境外上市公司19家。股权投资机构从无到有,共设立各类股权投资机构41家,总规模216.6亿元,首期出资116.7亿元,累计实现股权投资323.7亿元。图1.7 2003~2012年大连资本市场融资额增长情况图1.3 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十年来,大连市先后设立和引进各类金融和融资类机构442家,是以往全部机构数的2.6倍。截至2012年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及融资机构610家。其中金融机构242家,包括银行机构61家、保险机构45家、证券机构59家、期货机构77家,营业网点3 000余个,金融从业人员7万余人。融资类机构368家,包括公司总部2家、小额贷款公司73家、融资担保公司141家、股权投资机构51家、中介服务机构69家、后台服务机构26家(见图1.8)。

十年来,大连市法人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新设了东北首家内资寿险公司——百年人寿,完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大连市农村商业银行,推动大连银行更名并实现跨区域经营、大通证券破产重整,引进了首家外资保险法人公司日本财险、合资保险法人公司中荷人寿;成立了大连港财务公司,填补了金融服务体系空白;引进了各类金融机构169家,其中包括银行机构30家(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美国花旗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北洋银行代表处、哈尔滨银行、渣打银行、八十二银行代表处、锦州银行、盛京银行、友利银行、渤海银行、吉林银行、营口银行、北路银行代表处、丹东银行、阜新银行、京都银行代表处等),保险机构37家(中荷人寿、日本财险、太平财险、太平人寿、中华联合财险、平安人寿、永安保险、华安财险、大地财险、生命人寿、安邦财险、都邦财险、民生人寿、平安养老、阳光财险、人保寿险、人民健康保险、合众人寿、百年人寿、幸福人寿、恒安标准、中银保险、阳光人寿、英大泰和、中宏人寿、光大永明、人寿财险、富邦财险等),证券机构25家(广发证券、光大证券、东吴证券、大通证券、天风证券、山西证券、东莞证券、第一创业、财通证券、华安证券、民生证券、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浙商证券、东吴证券、齐鲁证券、东海证券等),期货机构76家(广发期货、吉林金昌期货、中原期货、海通期货、东证期货、金瑞期货、长城伟业期货、广永期货、江苏弘业期货、新湖期货、浙商期货、宝城期货、信达期货、银河期货、五矿海勤期货、渤海期货、良运期货、万达期货、迈科期货、大华期货、中信建投期货、民生期货、国联期货、珠江期货、金汇期货、国泰君安期货等);设立村镇银行8家、股权投资机构51家,引进了中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船舶融资中心;融资服务业快速发展,新设小额贷款公司73家,规范设立融资担保公司141家,引进中国融资租赁、欧力士中国等融资租赁机构8家。初步构筑起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及融资中介等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图1.8 大连市金融及融资服务类机构数量构成图(截至2012年年末)1.4 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十年中,大连市金融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荷兰国际集团、日本财险等35家国际著名金融机构先后在大连设立2家总部、16家分支机构及17家后台服务机构。截至2012年年末,大连共有外资金融及融资服务类机构53家,包括外资法人机构3家,分行分公司14家,代表处10家,后台服务类机构19家,融资服务类机构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家。在大连的外资银行都开展了全面人民币业务,在大连的银行与全球4 000多家银行建立了业务代理关系,业务范围辐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外汇交易中心,大连年均外汇交易额均占辽宁全省的60%左右。大连先后获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25家银行开办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012年结算额199.3亿元,增长52.2%;大连市还与英国、美国、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第2章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1 综述

大连金融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大幅提升。2003~2012年,全市新增贷款余额7 45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8%,为全域城市化建设、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对外贸易、民生事业、市民消费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为适应大连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全市金融机构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积极创新融资产品,拓展资金来源。近3年,全市累计新增多渠道融资3 201亿元,打破了以往过分倚重银行信贷的单一模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融资格局。其中,2011年,全市新增多渠道融资1 132亿元,首次超过新增贷款余额。2012年,实现多渠道融资1 379.5亿元,超过新增贷款余额186.1亿元(见图2.1)。近十年来,保险业切实发挥风险保障功能,累计理赔给付225亿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了及时的经济补偿与有效的风险保障。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15亿元,发放额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居全国前列,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了7.6万人创业和再就业。图2.1 2012年大连市融资结构图2.2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有效缓解

大连市于2009年启动实施了为期3年的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制订了《大连市“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大金局发[2009]72号),推出16条工作举措,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创业投资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信贷、保险、信托、基金、上市等各种融资工具,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此基础上,2012年,大连市政府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实施意见》(大政发[2012]13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第二轮为期四年的“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提出了26条具体措施,进一步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1)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近年来,大连市先后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激励机制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加强政策指导。全市各银行均已设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或“窗口”,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110多个,切实提高了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水平。截至2012年年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 741亿元,比年初增加348.9亿元,增长25.1%,比上年多增148亿元,增幅高于全市信贷增幅10个百分点,占全市新增贷款余额的29.2%,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见图2.2)。(2)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近年来,大连市加快引进中小银行机构,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规范发展融资担保体系。2003年以来,引进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7家,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147家、小额贷款公司55家。截至2012年年末,全市当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17.1亿元、在保责任余额298.3亿元,分别增长32.5%和20.1%,居东北第一。(3)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近年来,大连市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发展股权投资,推进股权交易,启动实施“1+10+N”股权投资发展计划,做好“新三板”筹备工作。2003年以来有28家企业境内、外上市,其中27家为中小企业,首发及后续融资172亿元,超过前15年的总和。近年来,在全市近500家拟上市后备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95%以上。2009年,8家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5.15亿元。2011年,已有1家企业在天交所挂牌。2012年,有29个项目私募股权融资44亿元。同时,积极争取高新园区企业“新三板”挂牌,截至2012年年末,新三板签约企业62家,完成股改企业31家,通过券商预内核企业19家。图2.2 2009~2012年间大连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与占比图(4)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近年来,大连市积极发展融资租赁,鼓励开展保险融资,推动信托融资。2012年,已有11个项目租赁融资10.8亿元,135家企业信保融资83.1亿元,142个项目信托融资322.3亿元。(5)加强融资指导与服务。近年来,大连市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加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优化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先后举办了中小企业与银行、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对接,融资产品推介等大型活动10余次,共有1 000余家中小企业参会,达成合作意向100多亿元。通过“大连金融”网站(网址:http://jrb.dl.gov.cn)专门开辟中小企业融资专栏,介绍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获得相关信息。积极推进将全市中小企业纳入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增加信用优良的中小企业融资机会,已收录3.4万户中小企业信用数据,日均查询量达到4 000余次。2.3 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改善

十年来,大连市政府先后出台《大连市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大政发[2008]63号)和《关于组织落实农村金融倍增计划的实施意见》(大政发[2012]14号),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和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活动,组织实施农村金融倍增计划,推出26条具体措施,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各类金融资源,创新融资产品,有效引导金融资金、民间资金和社会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投入。(1)鼓励银行机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近年来,大连市建立了涉农信贷激励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加强政策指导,开展农村金融下乡活动,鼓励各银行有针对性地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截至2012年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 297亿元,新增261亿元,增长25.1%,高于全市信贷增幅10个百分点,占全市新增贷款余额的21.9%,有效支持了大连市“三农”发展(见图2.3)。图2.3 2009~2012年期间大连市涉农贷款余额与占比图(2)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十年来,全市设立8家村镇银行、1家金融贷款公司、31家涉农地区小额贷款公司,增设县域网点,研发推广了“惠农卡”等服务“三农”的信贷产品70多个。(3)积极推动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2012年,大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大连市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一次性核销处置不良资产和历史亏损53亿元,增加注册资本金40亿元,资产质量和支农实力大幅提升。(4)大力推动农业企业直接融资。近年来,大连市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高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借助资本市场促进“三农”发展。截至2012年年末,全市有8家涉农企业境内外上市,首发和后续融资36亿元,1家农业企业发行债券14亿元。(5)积极推动发展农业保险。近年来,大连市积极鼓励保险机构开发农业保险新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截至2012年年末,大连市已推出7个农业保险试点品种,为6万余农户提供了1.75亿元风险保障。积极开展林业保险,为林农提供15亿元风险保障,实现全市公益林保险全覆盖。2.4 有效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

金融发展在支持大连外向型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1)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近年来,全市金融机构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力度,通过出口信贷、信用证、保函等方式不断加大对企业对外出口、投资、海外并购和工程承包等的资金支持力度。(2)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先后获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和全国首批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截至2012年年末,25家银行开办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全年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199.3亿元,比上年增长52.2%。全年全市银行间外汇市场开放243场,办理外汇交易585笔,成交金额折合13.84亿美元。(3)建立出口企业信保融资服务平台。以保险带融资、以融资带出口,进一步推动大连市外经贸总量增长。2012年,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大连出口规模达94.9亿美元,是2002年的92倍。2005年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信保融资支持571.6亿元人民币,服务客户从2002年的117家发展到2012年的1 102家。(4)为外资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截至2012年年末,大连市已有外资银行机构19家,其中10家分行级外资银行已全部开展人民币业务和全面外币业务。已有外资保险机构9家,包括2家外资保险法人总部(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日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截至2012年年末,大连外资银行各项存款余额24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8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4.3倍和2.0倍;4家外资寿险保险公司在大连保费收入6.92亿元,同比增长44.7%。(5)发挥对外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大连外资金融机构应积极为政府招商引资、对外经贸合作和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等牵线搭桥,在扩大自身影响的同时也为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做贡献。2.5 有效服务社会民生

大连金融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不断提升金融利民惠民的服务水平。(1)积极推进金融便利化。截至2012年年末,大连市共有银行网点1 617个,联网ATM机4 500余台,POS机具5.5万余台。十年新设银行网点900余个,新增ATM机3 800余台、POS机具5万余台,分别是2002年年末的2倍、7.7倍和16倍,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电话银行、电话保险等便民举措也得到大力推广。(2)加大对居民消费的信贷支持。近5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新增消费贷款余额754亿元,增长1.43倍,为居民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3)创新再就业融资服务。大连市出台了政策措施,建立了市政府相关部门、区(市、县)、担保机构与银行机构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截至2012年年末,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15亿元,发放额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10年居全国前列,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了7.6万人创业和再就业。(4)不断完善理财服务。近3年全市银行机构推出投资理财产品4 700余个,销售金额达6 100余亿元,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理财渠道。(5)提供可靠的风险保障。保险行业充分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主动服务大连经济建设和民生工程,覆盖面显著提高,2003~2012年,全市保险业累计理赔给付296.6亿元,年均增长15.5%,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专题篇第3章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报告3.1 建设背景

大连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和入世后首批金融对外开放城市,地理区位优越、资源禀赋独特、经济外向发展、腹地辐射广阔,具有发展金融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2003年,国家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要求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大连市委、市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国际航运中心往往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同时建设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组织动员全市金融工作部门和金融机构科学规划部门,加强指导,务实推进,不断健全金融体系、完善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总量、扩大金融开放、强化内生动力,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7月,国务院批复《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大连要提升核心功能,加快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国家对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部署,立足于大连金融的发展基础和优势条件,着眼于提升大连金融对东北区域的辐射引领作用,长远目标是深化我国与东北亚经济圈的金融交流与合作,为大连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大连市委、市政府积极抢抓机遇,在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国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充分结合大连经济金融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于2009年年底出台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09~2030)》(大政发[2009]76号)。规划详细论证了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客观分析了现实基础与战略机遇,明确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等,是推进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纲领。规划执行以来,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金融监管部门、全市金融机构和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果。3.2 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家战略、国际视野和历史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推动金融创新,抢抓发展先机;着力壮大金融体量,完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功能;着力完善金融发展环境,优化空间布局,加快金融人才培养;着力转换体制机制,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服务,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2)发展目标:立足大连,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形成以期货业为龙头,投资、融资服务为主体,涉外金融和保险服务为两翼,金融后台服务和各类中介服务为依托,金融功能区为载体,金融生态环境和人才建设为保障的金融中心发展格局,着力构建东北亚国际期货交易中心、投资融资中心、国际结算与离岸金融中心、保险服务中心、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与金融中介服务中心。(3)发展阶段:规划将大连市金融中心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到2015年,初步建成东北地区金融中心,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到2020年,稳固确立东北地区金融中心地位,并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到2030年,基本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4)空间布局:根据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和现实基础,在主城区重点发展人民路金融商务区、星海湾金融城两个核心金融区和高新园区、大东沟两个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在新城区规划布局小窑湾金融商务区、金渤海岸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中心等重点功能区及黄渤海岸城市组团的金融聚集区。3.3 主要措施3.3.1 突出三个重点,有效促进金融业全面发展

在推动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大连十分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牵动作用、法人总部的辐射功能和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抓住重点,促进金融业全面发展。(1)突出期货业龙头作用。期货市场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性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具有聚集各类机构、资金、人才、信息等金融要素的重要功能,是大连独特的金融资源和建设金融中心的依托。近年来,大连市政府出台加快期货中心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意见,一是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5个期货新品种,成功实现由农产品市场向综合性市场、由区域性市场向全国性市场的转型。二是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成功举办首届全球衍生品论坛和第6届油脂油料、第5届国际玉米、第4届塑料产业大会,并与全球17家主要的衍生品交易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三是增强研发能力,完成软硬件升级改造,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系统在全球交易所中为最高级配置。大连商品交易所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期货市场、第二大油脂油料和农产品期货市场,2012年综合实力位列全球前11名。(2)突出金融总部的辐射功能。大连市将推进法人总部增强资本实力,加快全国布局,提升对内吸纳和对外辐射功能作为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推动大连银行开设了北京、上海等8家异地分行;推动设立了东北地区首家内资保险法人公司百年人寿、首家外资保险法人公司日本财险、合资保险法人公司中荷人寿,并开设22家省级分公司。全市14家金融总部,股本增加7倍;在全国21个省(市)设异地分支机构85家,增长12倍。(3)突出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大连市注重遵循市场规律,以机构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已有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和设立新机构,创新发展各类投资、融资、服务类机构,使不断发展的各类金融机构成为金融中心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资金市场,积极发展外汇市场,创新发展保险市场,突破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发展要素市场,使大连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日趋活跃。3.3.2 强化三大动力,切实增强金融发展活力

在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大连市坚持用改革转换体制机制,用开放集聚金融资源,用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强化金融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1)深化金融改革。大连市把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作为提高整体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振兴”以来,推动大连银行成功更名、实现跨区域经营并完成上市申报,2012年,大连银行在全球1 000家银行排名中位列第468位,比改革前上升了428位。推动大连市农村信用社整体改制,设立东北地区首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实力极大提升。推动大通证券完成全国首例证券公司破产重整,由连续5年亏损变为连续6年赢利,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全牌照证券公司。通过改革,大连共化解了地方法人机构近200亿元历史包袱,基本根除了风险隐患,建立了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发展。(2)扩大金融开放。充分借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发展完善金融体系。“振兴”以来,大连市多次组织赴英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金融招商活动,引进35家境外金融及融资服务类机构。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外汇结算中心优势,加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大连还积极与伦敦金融城、纽约泛美交易所、台湾金融总商会、香港联合交易所、韩中交流协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聘请伦敦金融城市长白乐威、花旗集团高级副主席威廉罗兹为大连市政府高级金融顾问,借助夏季达沃斯、日本周等平台加强金融交流,促进了国内外金融资源向大连汇集。(3)加强金融创新。大连市坚持用创新破解金融发展难题。针对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融资难、直接投资不足等实际,实施农村金融倍增计划、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股权投资计划等三大专项行动,推出60余条创新举措,着力解决金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全市涉农贷款、中小企业信贷均实现了新增额不低于上年、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增长的“两个不低于”目标,以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直接融资为主体的多渠道融资大幅增长,大连金融发展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3.3.3 实施三项基础工程,营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在推动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大连坚持以功能区建设作为有效汇聚金融资源的载体,以一流的金融生态环境和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实现金融发展的保障。(1)扎实推进功能区建设。大连将加快金融功能区建设作为建设金融中心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承接金融资源的有形载体。根据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和现有基础条件,在主城区规划建设中山金融服务区和星海湾金融城两个核心功能区,高新园区和科技创新城两个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在新城区规划布局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中心、小窑湾金融商务区、金渤海岸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重点功能区。目前,星海湾金融城期货大厦、诺德大厦、浦发大厦已投入使用,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80余家,金融从业人员4 000多人,形成了1 000多亿元的资金汇集能力,另有12个项目在建。中山金融服务区获批为省级金融服务区,区内已聚集91家分行级以上的金融机构,欧力士集团、中国建设银行、吉林银行等6个金融项目在东港区开工建设。高新园区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已有美国花旗数据处理中心等25家机构入住。(2)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大连深入实施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工程,先后开展了信托、证券、融资担保、交易场所等行业整顿及政府关联类贷款清收、政府融资平台规范整顿;建立了金融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加大金融违法案件的查处惩治力度,创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截至2012年年末,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十佳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金融生态城市”和“中国最具国际化金融生态城市”。(3)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大连把人才培养作为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除借助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开展学历教育,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外,还制定了金融人才引进计划,出台了优惠政策,先后设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连培训基地、东北金融研训院、大连金融干部培训中心,筹备设立期货学院,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银行设有博士后工作站,与台湾金融研训院合作开展境外培训,邀请国内外金融专家学者举办金融高峰论坛20余次,为大连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撑。3.3.4 落实三大保障措施,形成支持金融发展的整体合力

在推进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大连坚持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举全市之力推进金融中心建设的工作格局。(1)科学系统规划。振兴以来,围绕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大连先后出台了《大连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则》、《“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金融中心建设规划》,以及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围绕金融中心建设总体目标,分阶段实施、分行业推进、分区域发展的规划体系,科学指导金融中心建设有序推进。(2)强化政策引导。2004年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措施,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实施意见,金融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以及涉及期货业、保险业、股权投资业、多层次资本市场、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等19个政策文件,从机构落户、金融创新、企业上市、信贷投放、多渠道融资等10个方面建立了引导和激励机制。大连市本级共兑现各项金融奖励补贴2.4亿元。(3)加强组织保障。组建了大连市委金融工委,加强对全市金融系统党建工作的统一领导;大连市金融办变更为金融发展局,增加推动金融中心建设的职能;成立大连市金融发展促进会,搭建全市金融业交流合作、推动创新发展的平台;各区(市、县)也相应成立金融工作部门。形成了党政两手抓、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互动、市(区)两级共同推动金融发展的工作格局。第4章金融改革创新报告

改革开放创新是大连金融发展的强大动力。为贯彻落实国家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所确定的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辽宁省政府批准大连为全省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城市。大连市从突出发展重点、强化薄弱环节、实现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发展特色4个层面,确定了14个重点领域,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4.1 强化金融发展的龙头与重点

大连市把期货市场建设、金融总部发展、重点功能区建设、要素市场发展作为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和辐射影响力的龙头与核心环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克服体制障碍,积聚发展后劲,使金融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突出期货市场龙头作用。大连期货市场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性金融市场,是大连金融最具比较优势的独特资源。国务院东北振兴实施意见和“十二五”规划明确大连要建设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大连市委、市政府以期货市场为金融业发展龙头,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实施六大战略,加快创新发展。201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量列全球衍生品交易所第11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油脂油料、塑料期货市场和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一是实施品种战略,十年间上市了焦炭、塑料等6个期货新品种,形成了农产品、石化、油脂油料、能源矿石四大板块产品体系,成功实现由农产品期货市场向综合性期货市场转型。二是实施区域战略,业务范围由东北粮食主产区扩大到华北、西北、东南、华南等石油化工、能源生产消费主要区域,实现了由区域性市场向全国性市场的转型。三是实施创新战略,加大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加强对重大战略品种的研发和市场调研,实现了上市一批、立项一批、研发一批的滚动上市发展格局。四是实施人才战略,设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全体员工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人员占15%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60%以上,形成了一流的人才队伍。五是实施信息战略,2007年全球一流的交易平台和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打造期货市场报道中心和东北亚经济报道中心,有效提升了数据信息处理及发布能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与全球21家主要衍生品交易市场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成功举办了13次国际产业大会以及“中国及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论坛”,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深化金融总部改革创新。大连市把金融总部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坚持一手抓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难点问题,一手抓创新,增强金融总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十年来,帮助支持大连各金融总部化解处置不良资产200余亿元,增资扩股166.95亿元,增设异地分支机构237个;新设及引进总部机构4家,全市金融总部达到14家,整体实力和对外辐射影响力大为增强。一是推动大连银行深化改革,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处置化解历史包袱,强化公司治理,2007年成功更名并实现跨区域经营,已在全国设立了8家异地分行和2家子公司,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12年全球1 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468位,比更名前上升428位。二是推动大连市农村信用联社改制组建市农村商业银行,化解历史包袱97亿元,募集股本40亿元,建立现代金融企业治理制度,成为东北地区首家以城市为单位整体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实力大幅提升。三是推动大通证券成功实现全国首例证券公司破产重整,增资17亿元,经营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大幅跃升,连续5年亏损变为连续7年盈利,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全牌照证券公司。四是推动设立了3家全国性保险法人公司。东北地区首家内资保险法人公司百年人寿开业3年来已开设15家省级分公司、102家城市支公司,综合实力由第60位上升至24位;日本财险已开设4家省级分公司,中荷人寿增资15.5亿元,已开设7家省级分公司。五是推动设立和引进了大连港财务公司以及欧力士(中国)、中国融资租赁公司等融资总部,填补了市场空白。(3)创新发展金融功能区。大连市以金融功能区为承接金融资源的有形载体,根据城市发展格局,规划建设了中山金融服务区、星海湾金融城两个核心功能区和高新园区、科技创新城两个金融服务外包基地。中山金融服务区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金融、商贸聚集区,2011年4月被批准为省级金融服务区。十年来,区内引进设立金融及融资机构132家,已聚集全市70%的分行(分公司)级以上金融机构。大连东港区的开发建设,为该区域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有欧力士总部大厦等8个金融总部项目在建。星海湾金融城2004年开始规划建设,是以大连商品交易所为依托的新兴金融聚集区,已有期货大厦、诺德大厦、银行大厦建成投入使用,是自然环境优美、服务设施一流、适宜金融机构和总部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生态城。已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20家,金融从业人员3 000多人,形成了1 000多亿元的资金汇集能力。二期工程信托证券大厦、金融大厦等4个项目,三期金融担保大厦、城市综合体等8个项目在建,计划“十二五”期末全部建成。高新园区金融服务外包基地是借助大连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商务成本、人才储备和高新园区金融与信息产业复合优势规划建设的金融特色功能区,已有美国花旗数据处理、AIG担保等25家机构入住。科技创新城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是依托大连科技创新城土地和环境优势规划建设的低密度、森林式办公的金融总部、研发基地和后台服务基地,规划建设和招商工作已全面启动。(4)创新发展要素市场。大连市把发展各类交易市场,着力提升要素资源聚集和配置能力作为推动航运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互动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要素市场的发展。一是做好规范整顿,2011年,按照国务院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工作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按照权益类、大宗商品类、合约类三大类别,对全市22家交易场所进行逐一清理,最终确定保留15家并一次性通过国务院联席会议检查验收,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完成清理整顿的城市。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制定了《各类交易场所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主管部门和各类交易场所的设立、变更、经营管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规范要求,促进要素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鼓励创新,支持设立再生资源、船舶、船运物资等交易场所,形成金融资产、产权、股权、贵重金属、石油、粮食等各类要素市场,为吸引资金、汇聚资源奠定了良好基础。4.2 完善金融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针对直接融资、农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等金融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大连市以改革创新手段组织动员全市金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实施专项行动,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着力改善薄弱环节,夯实金融发展基础。(1)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针对直接融资不足、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的实际,2007年以来,大连市政府先后组织制定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规划,出台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专项行动。一是加大力度推进企业境内外公开发行上市,建立协调推动和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加大财政补贴支持力度,与境内外交易所建立合作关系,组织30余次上市培训与辅导,深入企业现场解决200余个实际困难,实现了境内中小板、创业板、美国纳斯达克、中国香港主板等企业上市零的突破。近十年来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8家。二是积极发展私募股权交易市场,积极争取和推动“新三板”试点,签约企业62家、完成改制组织31家、完成券商预内核19家。在东北地区率先设立并启动运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首批挂牌企业7家,托管企业50多家。三是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推动企业发行公司债、城投债、集合债,十年来实现融资402.21亿元。与中国银行业交易商协会合作,支持企业发行短融、中期票据、债务工具、私募等,2005年以来发行债券工具18只,实现融资298.84亿元。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合作,正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2)创新发展农村金融。为打破城乡金融二元结构,有效发挥金融在服务三农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2008年,大连市政府印发了《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实施意见》,提出15条措施创新发展农村金融体系、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2012年,组织实施农村金融倍增计划,推出26条具体措施,推动主要农村金融指标4年翻一番。一是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2008年以来,全市在涉农地区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9家、小额贷款公司31家、担保公司65家,推出了“惠农卡”等特色产品70余个,全市涉农贷款连续5年新增额高于上年,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发挥资本市场服务“三农”功能。推动獐子岛渔业、壹桥苗业等8家农业企业上市,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黄豆2号、玉米、豆油等农产品期货,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三是加大农村保险服务力度。从2007年起先后推出大田、能繁母猪、苹果树、阳光温室等8个农业、林业保险试点品种,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金52.84亿元,赔付0.59亿元。四是加强农村指导与服务,先后组织金融下乡8次,开展对接活动20余次,推动金融机构与开放先导区、涉农区县、农业企业签署累计6.8亿元的金融合作协议。(3)创新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2008年,大连市金融局会同监管部门组织实施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提出了16条工作措施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2012年,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大连市政府组织实施第二轮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推出26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一是推动全市54家银行机构全部开设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专门机构,引进了18家中小银行,设立了73家小额贷款公司、141家融资担保机构。二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推出130余个专门产品,中小企业贷款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以来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 412亿元,增长4.3倍。利用信贷、股权、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各种工具为中小企业多种融资服务。三是建立扶持机制。大连市政府设立3亿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基金,与花园口经济区共同出资设立生物科技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银行机构按1∶10比例配套信贷规模,专项扶持园区生物科技企业和项目发展。四是推动29家企业在深圳中小板、创业板和境外上市,支持全市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927亿元。五是加强融资指导与服务,支持金州新区成立融资促进会、银行机构成立小微企业合作社,与行业协会、商会合作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10余个,组织融资对接活动50余场次,帮助千余家中小企业实现融资。4.3 实现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

大连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航运中心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和城市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创新发展航运金融、创新发展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实现金融与重点产业的互动发展。(1)创新发展股权投资。近十年来,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实施,在大连兴起了一轮投资热潮。为破解资金供需矛盾,降低融资成本,2010年,大连市组织实施“1+10+N”股权投资业发展计划,出台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设立了总规模30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十二五”期间计划引导设立10只以上产业基金,带动百家以上股权投资机构,形成千亿元市场规模。2010年以来,全市共设立引进产业基金6只,股权投资及管理机构36家,全市股权投资机构增至51家,首期出资113亿元,总规模259.5亿元,分别是此前十年总和的6.3倍和14.5倍。(2)创新发展科技金融。2011年,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5部委批准大连为全国首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大连市依据国家五部委《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的新模式、新机制,支持培育科技创新体系。一是构建全方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设立首家科技银行,支持高新园区成立集股权投资、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于一体的万融科技金融集团、全市首家科技银行以及科技风险投资基金、高新创业投资基金、高端装备制造业创业投资基金,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服务。二是积极推动业务创新,鼓励银行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推广应用保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保险、科技人员保障类保险等产品16个,并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形成“银行+政府+创投+担保+上市+保险+科技小贷”的全新业务模式。三是打造资本市场科技板块,推动19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境内外上市,积极组织高新园区企业“新三板”挂牌试点,支持科技企业利用IPO、后续融资、债券、股权融资108.3亿元,100余家企业直接受益。四是搞好融资服务,组织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对接活动,推动银行机构与科技局、高新园区搭建创新孵化融资平台和优惠利率贷款平台,建立科技小微企业合作社,鼓励银行机构开展科技企业产业链融资,增强科技企业融资能力。五是积极争取省政府批准大连高新园区为全省科技金融试点园区,优先配置金融资源,加快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研发、试验和推广,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先导区。(3)创新发展航运金融。大连市积极推动航运、物流、金融三个中心互动发展。一是引进了国家开发银行船舶融资中心、建设银行船舶融资中心、物流产品创新实验室等3家功能总部,加大专业产品研发推广,提升航运金融专业化水平。二是设立大连港航产业基金和大连船舶产业投资基金2只总规模102.5亿元的专业基金,成立3家专业管理公司,加大对港航物流产业的直接投资。三是支持保险机构研发推广了远洋船舶保赔保险、物流综合保险等10余个专业险种,为港口建设、船舶安全、货运物资等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四是支持大连港股份先后发行H股和A股,成立财务公司,投资要素市场、金融企业,打造航运高端服务体系和发展金融板块。(4)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大连市充分发挥金融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实现绿色发展。一是实施绿色信贷工程,推广企业绿色授信制度,鼓励商业银行、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加大对新技术、新能源开发、循环经济、环保企业的资金支持。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不断提高可再生资源、节能减排项目等绿色贷款比例,支持绿色发展。二是实施绿色保险工程,鼓励保险机构将易受污染的水源、土地、空气等作为保险标的,研发推广海洋开采、石化生产、采矿、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环境责任保险,提高对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能源企业等绿色产业风险保险,引导绿色发展。三是实施绿色投资工程,支持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严格企业上市环保标准,从源头遏制“两高一剩”企业的无序扩张。加快发展大连环境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市场,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研究建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类股权投资绿色产业,探索发行绿色债券,积极研究上市气候环境等期货品种,促进绿色发展。四是实施绿色结算与支付工程,积极发展网上结算、银行划转、代收代付等无纸化结算支付方式,推广网上银行、网上保险、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普及电子账单、ATM、POS机等服务手段,提高支付结算的信息化水平,服务绿色发展。五是强化绿色金融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金融管理和业务系统数字化建设,完善网络平台和电子技术,支持总部机构建设绿色数控中心和云技术绿色数据中心,鼓励绿色办公,打造绿色金融功能区,实现金融业绿色发展。4.4 探索发展金融特色产业

大连市着眼于城市资源环境、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发展金融后台服务、离岸金融、财富管理、高端养老保险等创新领域,吸引金融资源向大连聚集,打造金融特色产业。(1)创新发展金融后台服务。以高新技术园区和科技创新城为载体,充分利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商务成本、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复合优势,打造面向东北亚市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外包与后台服务特色产业。一是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数据处理中心、金融软件外包企业进驻,形成特色功能区。二是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等规划建设集灾备、托管、数据、研发、培训、信息、财富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金融科技产业园。三是鼓励和支持大连科技信息企业对外拓展金融外包业务,与国外著名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合作,承接金融外包国际转移。四是支持大连的金融后台服务机构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业务流程等高端业务,开展离岸外包,提升核心竞争力。(2)创新发展离岸金融。以大窑湾保税港区争取自由贸易区为契机,积极推动离岸金融业务,争取外汇管理试点政策,提升离岸金融服务功能。一是培育离岸金融市场,鼓励已开办相应业务的金融机构设立离岸金融业务部,支持和引导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扩大离岸金融业务规模。二是争取外汇管理试点,放宽外汇账户限额、进出核销、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三是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范围,推广新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品种,引导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四是争取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经营业务试点,允许非金融类工商企业设立人民币与外汇双向兑换经营机构。五是争取大宗商品保税交割,打通国内期货市场国际化通道,拓展和挖掘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和衍生功能。(3)创新发展财富管理。依托大连良好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经济金融基础,不断提升财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东北亚财富管理中心。一是鼓励发展私人银行和各类财富管理机构,创新开发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理财产品,开展个性化、贴身式、私密型高端理财服务。二是吸引国内外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和管理基金在大连设立区域总部,提升财富管理的服务功能,引导和加速财富聚集。三是争取试点政策,完善法律法规,在机构设立、混业经营及监管、税收制度及保密措施、业务创新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四是加强财富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探索设立财富管理学院或依托已有的高校资源设立财富管理专业,培养专业私人银行家及理财师队伍,为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五是探索设立投资人协会、金融家俱乐部等高端财富管理社团组织和服务机构,交流前沿金融资讯,探索财富管理新模式。(4)创新发展高端养老保险。借助大连的环境优势和保险创新发展试点政策优势,从未来老龄化社会和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出发,创新发展高端养老保险产业,提升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形成大连金融特色产业。一是鼓励保险机构研发高端养老保险产品,加快业务创新,不断丰富养老保险产品,提升保险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引进养老保险专营机构,完善养老保险服务体系,争取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培育高端养老客户群体。三是支持全国性寿险公司在大连建立高端养老保险社区,形成休闲旅游、医疗保健、投资理财等综合服务功能,延伸养老保险产业链,进一步发挥养老产业对财富聚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