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的探险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19:09:35

点击下载

作者:余海文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视野的探险故事

新视野的探险故事试读:

前言

人生匆匆,岁月涛涛,总有一份感动在我们心灵留下倒影,总有一种情愫让人回味无穷,使人或感觉人生的美好,或感觉希望的永恒,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光华。让我们采撷心灵感动的倒影,编织美好心灵的花环,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温馨的心灵花园吧!

心灵是我们的生命之场,演绎着我们人生的酸甜苦辣,只要我们细细品味,就会触摸到心灵的真实,就会走到心灵之河的彼岸。让我们坚守心灵的真实吧!这样我们才会感觉到人生的深刻内涵。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小憩吧!这样我们才会收获那份沉静的感动。

一粒沙子蕴含一个世界,一滴露珠反映太阳的光辉,一则小故事饱含心灵感动,一句小哲理看出心灵结晶,这就是故事的无限力量。在这里,无论是他人的故事,还是我们的故事,都能启迪我们精彩的人生。有哪些故事深深感动我们的心灵呢?

本套作品饱含温馨情感,编者编撰了大量充满启迪的心灵故事,情意浓浓,至真至醇,如涓涓细流冲涤我们尘封的心,给我们心灵以滋养;如母亲温暖的手轻轻抚慰我们的胸膛,给我们心灵以深深的慰藉。它能让心如明镜,照见我们曾经的倩影,让我们获得片刻休息;它能让我们情如种子勃发,慢慢长成片片树荫,遮挡我们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斯,他们是如此情真意切地感动着我们。

本套作品精选了中外最具启迪性和故事性的各类故事,并采取归类排列的方式进行表述,同时透露出每一篇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故事是美文的表述,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哲理,使广大读者容易理解,也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文中故事没有冗长的说教,而是用富于启发性的故事来传达心灵和哲理的力量,以便我们产生共鸣并获得启迪。

总之,本套作品是我们为你端上的热喷喷的心灵鸡汤,滋润你的融融情感,浇灌开满在你人生道路上的朵朵鲜花。它是我们的心灵源流、智慧宝典,更是我们无数人的心灵结晶。品味着故事的甘醇,感悟着心灵的交融,一股涓涓清泉流淌过心田,在这雨露阳光的滋润中我们顿时感到了心灵成长的力量!

发现了美洲大陆

1492年10月12日,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从那天起,他的名字便被载入史册。然而最近有些历史学家提出这样一个疑问,真是哥伦布最先发现了美洲大陆吗?

谁最早发现美洲?关于这一点,自18世纪60年代起,人们便开始争论不休。

1761年,法国汉学家金勒根据中国古书《梁书》的记载,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说法提出了异议。金勒认为,如果古书记载无误的话,最早发现美洲的应是公元5世纪的中国僧人慧深。以后美国、哥伦比亚、墨西哥都有人发表文章,同意金勒的看法。

1987年,墨西哥的古斯塔沃.巴尔加斯教授综合了专家们的意见,以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写了一本名为《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是中国人》的书,该书谈到,在哥伦布以前大约1000年,中国南北朝的时候,一位名叫慧深的僧人曾率人乘帆船离开中原,沿阿留申和阿拉斯加航行,到达当时被称为扶桑国的墨西哥。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巴尔加斯的观点。挪威考古学家就认为,最先发现美洲的并非中国人,而是挪威航海家雷夫.艾里克。他们的说法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因为早在中世纪时,北欧就发现过一本名叫《红色艾里克世家》的羊皮书。书上曾提到一个长着红头发的挪威人发现了格陵兰岛,并将全家都移居到那儿。书中还写道,公元1000年左右,这个挪威人的儿子雷夫.艾里克一次驾船离开格陵兰,朝南航行。他的小船停泊在一片从来发现过的大陆的附近,那里满山遍野长着野生小麦和野生葡萄。

船员们称这大陆叫“文兰”,意思是“葡萄地”。

其实,“葡萄地”就是今天的美洲大陆。1961年,挪威的考古学家挖到了雷夫.艾里克住地的遗址以及他本人的墓地。

此外,腓尼基人和欧洲人也被认为是美洲的最早发现者。

腓尼基人的祖先居住在如今的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地中海沿岸。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腓尼基人早在公元前534年就曾经乘船到过美洲。在巴西,人们发现了一块具有腓尼基文物特征的墓志铭拓片。拓片上记载着一个来自腓尼基商人探险家团体的事迹。在墨西哥,那里曾出土过一尊玛雅时代的巨大的石雕,石雕上人物的面部表情、基本特征与腓尼基人很相像。因此他们断言,公元前就有腓尼基人到过美洲。

可是,这些考古学家的观点很快受到了抨击。抨击者认为,那块墓志铭拓片很可能是人精心伪造的,而仅凭那尊石雕,就说腓尼基人到过美洲,未免有些证据不足。

与“腓尼基人最早发现美洲”的论点同样盛行的是“古代欧洲人最早发现美洲”的说法。

有一位名叫布兰登的爱尔兰人,曾遗留下来一份航海探险记事手稿。从这份手稿可以知道,爱尔兰人曾在公元570年到过北美大陆。然而,只凭手稿就断言最早到达美洲的是爱尔兰人也未免太武断了。

争论的双方相持不下。此时,有人手抄一份古代文献,声称居住北欧的古代维金人是最早发现美洲的民族,还说维金人在公元10世纪末就到了美洲,并在北美建立了移民点。可是,这种说法也马上受到了质疑。人们不禁问道,既然文献上言之确凿,那么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人们尚未在美洲找到维金人的遗迹呢?

与此同时,又有人提出威尔士人发现美洲的说法,这些人认为,只有威尔士人才是最先发现美洲的人。确实,在美国,人们发现了三处带有中世纪威尔士建筑风格的古堡遗址。这些人还认为,如今作为少数民族生活在美国的曼丹人,就是公元12世纪迁居美洲的威尔士人。

随着争论的持续,对美洲大陆发现权各种学说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继“中国人说”、“挪威航海家说”、“腓尼基人说”和“欧洲人说”之后,又有了“非洲航海家说”和“印度僧人说”出现。

一位名叫穆罕默德.姆博迪的塞内加尔教授,1991年8月曾对法国《太阳报》记者说,有一位非洲探险家极可能是在哥伦布之前到达美洲的人。姆博迪进一步说明,那次探险是14世纪时由马里皇帝巴里二世组织的。

而一位名叫查曼.拉尔的印度人则认为,只有印度僧人才是最早发现美洲的人。可是,穆罕默德.姆博迪也好,查曼.拉尔也好,他们提出的证据都很不充分。

严格地说,到目前为止,人们都不否认印第安人对开发美洲的贡献。

不管是谁最先发现了美洲,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发现促进了美洲大陆与其他大陆的交流。不管当年哥伦布是出于什么目的到达美洲大陆,有一点也可以肯定,他的发现为美洲大陆和整个世界的繁荣带来了动力。

寻找南极大陆

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政府就认为在南美洲的南端,亦即合恩角以南的海域,有一块极富裕的“未知的南方大陆”,因此极力想成为最早发现它的国家。

詹姆斯.科克在1772年就完成了两次南太平洋的著名探险。这两次探险的目的,是为了揭开南方大陆的秘密。6月中旬,他率领冒险号和坚决号离开了英国的朴资茅斯。

他们从大西洋往南航行,经过好望角改向东行,只要没有流冰阻碍,科克都尽可能往南前进。1773年1月17日,两艘船进入温带与寒带的分界,即南纬66度30分的南极圈,科克成为最早进入南极圈内的人类。

可惜的是,冒险号与坚决号只越过南极圈航行两三个小时,便被一片流冰阻挡。科克和队员们只好回到北方,再继续往东前进。

其实,他们当时已经到达距离大陆沿岸250公里的地方,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南极海上继续航行,1775年春天,才返回合恩角,接着便将航向指向英国。

虽然当时无法确认南极陆地的存在,事实上科克已经在南极大陆的外围绕了一圈。科克曾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要探险未知的冰海沿岸并不容易,也相当危险,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再也不会有人愿意继我冒险的后尘,我确信南方有大陆存在,但是无法被发现。”

科克错了,继他之后,又有无数的探险者踏上了南极之路。

19世纪初期,英国和美国的探险者又陆续进入南极海域,调查潮汐和海流情形及结冰状态,他们发现了新的鱼场以及海豹繁殖的地方,并确认了许多岛屿以及南极半岛沿岸。

有一位美国的海豹猎人帕马,在寻找新的海豹猎场时,还发现了南昔得兰群岛中的列塞普逊岛。

当时,他从列塞普逊岛上的山坡斜面,看到了南极半岛。这位海豹船队队长应该是最先发现南极大陆的人。他所发现的地点,是广大的山岳地带,它比南昔得兰群岛有着更厚的冰雪和浓雾,荒凉无比。

帕马为了要和美国的猎海豹船队会合,只好放弃登陆,但是在归返南昔得兰途中,帕马指挥的英雄号却被浓雾所笼罩,为避免撞击冰山,只好抛锚停航。帕马站在瞭望台上,鸣过汽笛后,雾中竟然传来回音,他以为是回响,然而过了30分钟后鸣第二次汽笛时,也同样获得回音。

第二天早上雾散以后,英雄号的船员们发现自己的小帆船竟然置身于两艘大帆船中间,帕马赶紧下令挂起美国国旗,同时那两艘大帆船也分别挂起了俄国的国旗。

俄国船还派了一艘小船到英雄号邀请帕马搭乘他们的船。帕马坐上俄国船,才知道这个船队是俄皇所派遣,由法比昂.范.贝林史卡辛上校所指挥的探险队,目的是环绕世界。

俄国探险队沿着冰海边缘航行,环绕南极大陆一圈后,于1821年1月中旬,即在遇见帕马之前,曾经发现一个小岛,并将之命名为彼得一世岛。

1月末,这两艘往东航行的沃斯土克号和米尼号,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陆地,而且将这个地区命名为亚历山大一世地。在这里将之称为“地”是很适合的,因为那确实是被冰所覆盖的广大陆地的一部分。

在俄国人的探险船硕果累累之时,英国猎海豹者詹姆斯.威德尔,也率领着珍号和比佛依号,航向南贝克尼岛,接着从那儿转向南方航行,寻找新的海豹猎场。两艘船在南极海通过了最危险的流冰地区,到达南纬74度14分的地方。

这时已到冬天,狩猎海豹的最佳季节已过,威德尔决定回航。他们连一头海豹也没有猎到,可能会得不到工资,为了不使海员们过分失望,威德尔便举行一个小规模的仪式,分别在两艘船上挂起英国国旗,命令船员们将船驶向比科克更接近南极点380公里的地方,然后鸣放礼炮庆祝他们所创造的纪录。

南极分地理的南北极和地磁的磁北极与磁南极。地磁极和地理学上的两极并非同一地点,詹姆斯.柯拉克.罗斯于 1831年所发现的磁北极,是在加拿大北部的布提亚半岛上,距离地理学上的北极点大约有180公里。

磁南极的地点当时根据预测,是在南纬66度,东经146度的地方。为探测出正确的位置,世界上有3个国家分别组成3支探险队,英国是由詹姆斯.柯拉克.罗斯担任队长;法国的路易.菲利浦王也为了法国的光荣,特派杜蒙.杜维尔前往南极大陆探险;美国则派查理士.威克斯上尉为前往南极大陆调查船队的队长,进行大规模的探险。

杜维尔从法国出发时,并非是前往南极,但是,当菲利浦王听到英国的磁南极探险计划后,便命令他去调查南极地区。由于杜维尔对于居住在太平洋诸岛的民族有浓厚的兴趣,因而对国王的命令并没有多大兴趣。

而且,宇宙号和杰雷号于1837年9月从法国出发时,杜维尔原计划是前往热带地区探险,以至于船本身的构造并不适合于南极的航海,由此可见,杜维尔去南极考察的条件并不具备。

所以当宇宙号和杰雷号进人南大洋后便因为窗口太宽,使得冷水像瀑布一样进入船舱。但到第二年1月,它们还是进入了威德尔海,接着为打破威德尔南进的纪录,他们又继续往南前进。

当他们到达南纬63度39分的地方时,一股流冰把他们围困住了。由于事先没有定好计划,所以他们决定继续设法寻找水路。他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沿着冰缘前进,可惜他们只是在冰海边徘徊而已,最后,他们又向北方前进。

好在南极的夏天来临了,他们利用这宝贵的时光,调查了南极半岛的格兰汉地,待夏天过去后,便从南极海往北航行,1838年年底到第二年间,依照最初的计划,他们一直在南太平洋巡航,调查南太平洋诸岛的民族资料。

1840年元旦,他们又从塔斯马尼亚岛的荷巴特往南前进,1月19日,杜维尔终于发现了世人期盼已久的南极陆地,那是由无数冰山和雪原所围绕的地方,山地从东向西延伸,有些地方的冰甚至裂开,冰崖上也留有冰山崩溃时的痕迹。

杜维选了一艘小船登陆,但是因为沿岸全是冰的断崖,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在阿地尼地附近登上了南极的处女地,并插上法国国旗。接着,杜维又将岛上的企鹅,命名为尼企鹅。

据指南针显示,磁南极是在他们的东方,而且距离远,宇宙号和杰雷号使决定向磁南极前进。1月29日,在浓雾中宇宙号和杰雷号的瞭望员,忽然发现了一艘挂着美国旗的军舰,出现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在卡达2200公里的巨大南极大陆,法国和美国的探险者竟然不期而遇,这真算探险史上的一段佳话。

杜维尔认为南极为法国领土,他已胜利完成了勘察南极的任务,因此决然下达归航的命令,将船队驶回法国。自此以后,法国探险队再度到南极,已是100年以后的事了。其实,杜维尔的功绩,也只是为法国获取了从阿地尼地到南极点,一块范围很窄的南极领土权而已。

杜维尔回到法国,发表声明说他于1840年1月18日发现南极大陆,威克斯上尉则声明他于1月19日看见南极大陆,是最先发现南极大陆的人。事实上,威克斯才是南极大陆的发现者,原因是杜维尔在航海中通过了换日线,但是他没有将日期增加一天,因此按照航海日记的记录,年轻的美国海军上尉威克斯比杜维尔提早大约10小时发现南极大陆。

1838年8月,威克斯所指挥的美国探险队,从美国维琴尼亚州出发。6个月后,三艘军舰在火地岛南端的奥伦奇港集合。然后,威克斯所乘坐的波波依斯号及另一艘补给船,便朝向威德尔海前进。他们发现威德尔海当时的冰雪状态,比威德尔当初发现此海时的情形更为恶劣。

同时,孔雀号和另一艘补给船飞鱼号,则为了前往科克曾经到过的西经105度线而往西前进,但是前面有很多的冰层阻挡,冰海的水陆也很狭窄,孔雀号终究无法到科克所创的最南纪录——南纬71度10分的地方。

1839年5月,正值南极的冬天,美国的探险人只得返回比较温暖的水域。7个月后,船队又继续往南前进,终于在1840年再度进入南极地区,此时最先看见的陆地,便是英国猎海豹人约翰.巴勒尼所发现,并宣布为英国领土的巴勒尼群岛中的一个小岛。

船队沿着带状的流冰向西前进。途中,孔雀号因为撞到冰山毁损,以致使威克斯向西航行的计划只能依靠文生尼斯号和波波依斯号实行。威克斯确信只要能突破向南的冰带,便可进入大陆沿岸,1月底,他穿过巨大的冰山,终于找到机会将船平安驶入湾中。

在位于东经140度30分、南纬66度45分这个海湾的内部,越往南前进地势会越高,前面还有一个宽约100公里的陆地。至此,威克斯便自信地发表南极大陆存在的言论,并依据海员的姓名,将该海湾命名为派那湾,然后和文生尼斯号分开,独自指挥波波依斯号前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遇上了杜维尔的船。

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都是沿着南极大陆航行的,然而文生尼斯号的船员健康状况很差,船具和绳子也都结了冰,连甲板也都被冰所覆盖;船舱又很狭窄,海员们居住的房间也不够,发给他们的衣服更不适合极地寒冷的气候,文生尼斯号上的船员经历了严峻的严寒考验。

1840年2月中旬,文生尼斯号又遭遇了巨大的冰河,致使他们无法继续往南前进。威克斯认为既然无法再前进到恩德比地,至少也得到达沙克雷新冰棚附近,即东经97度37分的地方。于是,文生尼斯号就把航向改向东北,波波依斯号也跟在后面航行。威克斯在他的航海日记中记叙了当时船员们的心情:“下达开始回航的命令后,海员们脸上露出难得的高兴表情。”

3月中旬,虽然探险队员们所穿的衣服十分简陋,食物也很寒酸,他们仍然完成了伟大的航程,返回澳洲的悉尼港。此次由威克斯所指挥的长达2500公里的南极大陆冒险,到目前为止是人类所进行的南极海域探险中最重要的一次。

英国很早就想发现未知的大陆,可是英国政府一直到1839年,才开始计算探险队所需的经费,而且派给柯拉克.罗斯尔的两艘英国军舰艾尔帕斯号和泰拉号都很小,速度很慢,唯一和威克斯船不同之处,是它们适合在冰海上航行。

而且,船体的构造很结实,又有预防进水的耐水隔板,甲板的厚度也加倍,队员们都有足够的御寒衣物,船舱里,甚至还装备了当时最新的产品——肉类和蔬菜罐头。过去的航海,船员们的主要食物就是肉干和饼干,现在有了容易保存的罐头,在长期的南极航程中,英国探险队员可谓是最幸福的探险队员了。

1839年9月,艾尔帕斯号和泰拉号从泰晤士河出发,通过多佛海峡,开航前往澳洲。经过11个月的航行,探险队于翌年8月,进入塔斯马尼亚的荷巴特港,并在这里整顿船只,准备前往南极。罗斯因为威克斯和杜维尔已经发现南极大陆,因此决定不再去已被调查过的海域,而决定前往人迹未到的南极大陆东部探险。

11月12日,艾尔帕斯号和泰拉号从塔斯马尼亚的荷巴特港出发,前往南极。罗斯的两艘船在漂流的冰山群中穿梭,航行了将近两个月,才通过流冰区,终于在次年的1月9日突破流冰带,进入水面。船的前方是广大的水面,看不见陆地,为寻找南极大陆,他们继续在没有冰的海面上往南前进。

不久,船前方的冰原上便出现了山影,艾尔帕斯号以及泰拉号的海员们都很高兴地欢呼:“发现南极大陆了!”那是完全被雪所覆盖的山群,偶尔也可以看到岩峰,在冰原上高达2000至3000米。在险要的高峰之间,山谷里的冰雪变成了冰河,往下移动的流冰就像是向海面伸出巨型的舌头一样。

1月12日,罗斯的船队便到达距离大陆沿岸约四五公里的地方。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他决定将该地命名为维多利亚地。

北极探险英雄南森

1879年,美国海军上尉华盛顿.得.朗格带领珍尼号探险队,从旧金山出发,奔赴北极,寻找地理学上的北极点。经过几个月的航海,在赫拉洛岛附近被冰块阻拦。此后,珍尼号被海流冲向西方,经过乌兰格尔岛,又继续向西北漂流了1年5个月,1881年6月,不幸在新西伯利亚岛北面的冰海触礁沉没。

珍尼号的海员们到达西伯利亚的勒拿河河口时,由于饥饿与寒冷,整个探险队只剩下2人。

1884年,有人在格陵兰西南海岸发现了珍尼号上的漂流物,包括油布做的裤子和其他器具。

为什么这些东西能从西伯利亚漂流到格陵兰南部呢?它们是否是从北极点流过来的?或是通过极点附近的地方飘过来的?

每天夜里,瞭望员都发现冰山,而指挥官则会发出“全体到甲板上集合!”的命令。这样连续多次,探险队的队员根本无法安睡。据说泰拉号的船长克洛基,在那个冬天里一直都站在甲板上,偶尔也只是坐在椅子上打瞌睡,根本没有上床睡过觉。

南森的一位朋友在哥达塔沿着格陵兰海岸流动的流水中,还发现了许多奇怪的木片,那是爱斯基摩人用来射鸟的武器的一部分,和格陵兰西岸的爱斯基摩人所使用的完全不同。

这种武器从阿拉斯加海岸漂流过来,是白令海峡地带的爱斯基摩人的用具。武器上面,嵌有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从居住在东西伯利亚沿岸的爱斯基摩人那里买来的瑞士磁制珠。

南森过去在格陵兰航海时还发现了另一个有力的证据,由于格陵兰当地生长的灌木,不适合作为格陵兰人建造小船和雪橇的材料,所以他们便到海岸边收集流木来制造小船和雪橇。那么,这些木头到底是从哪儿流来的?根据一位植物学者的解释,这些漂到格陵兰的流本,大部分是西伯利亚的落叶松,所以应是从西伯利亚越过北极海来的。南森认为,既然木材可以越过北极地,人也应该顺着海流到达北极点。于是,他便计划设计一艘特殊的船,以便能够巧妙地通过流冰,漂流到北极。

他开始设计一艘能巧妙通过冰道的船,并尽可能将它建造得小巧、坚固。他认为:“只要能够装载在5年时间内,12个人所需的物资和煤就行了,最重要的是船是否撑得住冰的压力,所以船侧一定要保持充分的倾斜,让冰不易附着在上面,同时使冰不但不能将船身夹住,反而还能将船推上海面。”

1893年6月24日,南森将自己所设计的船命名为佛拉姆(前进号),从挪威的柏帕维根出航,当时的佛拉姆号船上,除了南森及船长奥多·史贝托拉普外,还有10个挪威人。南森在他的远征日记中写道:“小巧的佛拉姆号像箭一般很快地驶向里沙卡湾,赌命的旅行就这样开始了。”

他们一直在北欧的沿岸向东航行,3个月后,佛拉姆号终于进入了俄国北方的北极海,并继续向北极的流冰区前进。他们原来是计划在危险开始之前,先在新西伯利亚岛补充物资。然而,南森却在到达西伯利亚以前,就把航向改向北方,以致于还不到9月,佛拉姆号便被困在冰中,开始在北极海域中随着流水漂流。

冬天到来后,冰层愈来愈厚,南森和海员们开始担心佛拉姆号,不知它是否会遭遇与珍尼号相同的命运,被冰压扁。一晚,船员们正在进餐时,突然听到冰裂开的声音,而且裂开的声音与所引起的声响慢慢增大,最后,音量甚至超过了船员们交谈的声音。随着冰压迫船侧,船开始上升,南森对佛拉姆号的设计和改造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随着流冰漂流,日子真是愈来愈单调,原本是十分活跃的南森,着实无法忍受这种被冰封闭起来的生活。他在日记上写道:“真希望恢复到有生气的生活方式,每天都静止不动,真的会把人类的灵魂给淹没,单调的生活就像冬夜一样黯淡,我必须设法打破这种晦涩和充满惰性的日子,寻找发泄精力的方法。可是,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真希望来一场暴风,把这些冰块撕开,出现像那些没有冰的大海中的波浪,那样该多好啊!”

12月底,佛拉姆号到达了北纬82度30分的地方。以前曾经在流冰区航行的船,都从未有如此接近北极点的纪录,而且从来也没有像佛拉姆号这么坚固的船,能够被强大的冰压所压迫而丝毫无损。

南森在日记中自豪地写道:“左侧的船底压着厚达2米的冰块,船浮在冰上好像要把冰打破一般。在这种情形下,佛拉姆号一面被冰挤压,一面又因为船的重量,反而把冰块压得更坚实。船的中央部分已完全冻结在冰上,但是,我坚信佛拉姆号不会全压扁,可以忍受冰压,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

佛拉姆号漂流到北纬84度左右时就停止了,然后开始向西漂流。南森推测可能需要一至两年,船才能从冰层中脱离。为了尽快地到达距他们只有600公里的北极点,大家认为只需要两个强壮的男人、雪橇、小船、100天量的食物和天时地利,大约50天左右,就可以走完这一段路程。于是,南森把指挥权交给史贝托拉音船长,然后和佛拉姆号的年轻军官约翰生一起往北极前进。

开始的几天,一切还很顺利,三部雪橇拖着两艘小船,在平坦的冰上顺利前进。但是没多久,他们就遇上了隆起的冰丘脉,要通过它非常困难。

此时是1895年4月5日,南森和约翰生到达北纬86度14分的地方,距离极点只有418公里。南森开始犹豫不决,他很想撤回,但是又不甘放弃。

南森在日记中写道:“4月6日,星期六,凌晨2点,温度下降到零下29.9度,海面的情形愈来愈恶劣,昨天的冰差一点使我绝望。冰丘脉看来很多,为确定是否愈往北情形愈坏,我们计划再前进一天。冰丘脉连续不断,由冰块堆积得凹凸不平的冰原也无限地伸展着,要越过这样的冰原,一定要把雪橇抬起来,如此困难的行程,就是再强壮的人也受不了,我们马上判断前进无望。”

虽然如此,南森和约翰生仍然继续走了两天,企图强行通过。

南森当时这样写道:“4月8日,星期一,海面的情形愈来愈恶劣,根本无法再前进。冰丘脉几乎连续到地平线,我很想再继续前进,但使用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却毫无所获。假如这样的冰从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一直连续到极点,那么即使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也是白费。”

其实,这两位挪威人已经越过别人不曾到达的最北点,即距离北极点只有288公里处。

前进无望,他们只好往南到附近的佛兰斯约瑟夫地。不料他们两人在前进途中,竟忘了给手表上发条,这种疏忽使得旅行更加困难,他们没有其他知道正确时间的方法,也无法计算出自己的正确位置。

由于他们的位置接近磁场,指南针的偏差很大,以至于一直无法到达只有1公里的佛兰斯约瑟夫地。渐渐地,北极春天来临了,薄薄的的冰上像个麻脸似地到处都是小水池,海中也有冰消失了;人、狗和雪橇都须依赖小船过海,一旦被冰阻挡了前进的路线,只得划向更远的路程。

渐渐没有食物了,南森只好把衰弱的狗杀死,将它们的肉当做其余狗的食物,并为自己和约翰生留一些肉干,但是也不能维持多久了。

5月15日,是约翰生的20岁生日,南森只能用加糖的果汁来庆祝。到了6月9日,食物已经吃完,他们只好留下3只强壮的狗,把其余的狗全部杀死。

接着的20天,灰色的天空不但刮着强风,还下着倾盆大雨,南森的腰痛恶化,根本无法继续前行。他们明白继续前进,只是浪费宝贵的体力而已,因而决定在那里停下来。休息几天后,南森的体力已稍稍恢复,于是两人又继续前进。

一天,约翰生幸运地猎获了一只海豹,两人自离开佛拉姆号,一直到现在才饱餐了一顿。海面的情形逐渐好转,但是他们仍未看到陆地。

8月,两人终于进入了蔚蓝色的海域,此时海面已经不再结冰了,于是他们把两艘小船连接在一起,再把帆接起来,然后将所有的装备和雪车都放在船上,开始了海上航行。当薄薄粘粘的雾被风吹散后,天气突然变得很晴朗,他们立刻发现远处有岛屿,那是佛兰斯约瑟夫的最北端的岛屿。

两人经过两年的航行,终于再度看到了土地。此时已经进入9月,夏天即将过去,他们必须寻找适当的地点,准备度过北极的冬天。

他们找到了一个附近有绝壁挡风的地点建造营地,附近还有象牙海鸥、三趾海鸥、海盗鸣和海雀等在飞行,白熊、海豹及海驴也到处可见,那儿的确是一个不乏新鲜肉食的最佳过冬营地。

南森用海驴的皮做屋顶,把小屋子建造得十分坚牢;为防水与防风,他还使用小石子和苔藓来塞住墙上和屋顶的缝隙。

这天早上,南森突然听到远处有狗吠声。他们所剩下那两只狗,早在一个月前就杀死了,怎么还会有狗叫声?附近一定有人,想到这里,南森立刻跑向传来声音的方向。南森在当时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冰上徘徊久了,感觉在陆地上行走的感觉真好。忽然,我听到了人的叫声,在这3年间,我第一次听了这么熟悉的声音。我和约翰生立刻抛下手中的东西跑向冰丘上头,我的心脏快速地跳动着,头上的血液似乎都沸腾了;接着我又听到狗的叫声,在遥远的冰原中间,可以看到黑影在移动……我立刻跑向那里,同时挥动我的帽子,对方也是一样……近了,更近了,我听到了那个人向狗说话的声音,那的确是人类的声音,3年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不认识的人的声音,他说的是英语,接近以后,我才知道那个人就是英国的探险家杰克逊。”

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彼此都无法相信那是真实的事情,而不是梦。

一个月后,杰克逊的船维因多瓦号便到达了佛兰斯约瑟夫南方的一个小岛。8月7日,维因多瓦号便载着南森与约翰驶向挪威,同时用电报把南森生还的消息传向挪威。

被认为已经死亡的两位探除家返回祖国后不久,令世人更吃惊的是同年8月20日,漂流了2年11个月的佛拉姆号也回到了挪威港口。而且在战胜了冰层的佛拉姆号船上,所有的海员都安然无恙。虽然南森和约翰生并没有到达北极点,但是有关北极地区的调查,以及佛拉姆号长期在冰上漂流的经验,仍然为以后前往北极探险的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基洛斯探险之谜

葡萄牙探险家基洛斯在梅达诺探险失败后,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决心再闯太平洋。

基洛斯先试着游说秘鲁的总督给予他财政上的支持,但是未能获得同意。于是他在1601年前往罗马,出席了由当地数学家、天文学家及航海家所组成的委员会会议,回答了许多有关航海探险的问题,博得了会员们对他一致的推崇,因而得以谒见罗马教皇。

得到罗马教皇的支持后,基洛斯回到了西班牙宫廷,他开始热衷地寻找南方大陆,而且使当地人改信基督教。这时候的他似乎怀着满腔传教的热情。1605年,他终于被赐予指挥舰队的权力。

他的舰队有3艘船:圣贝特罗·伊·保罗号、圣贝特里克号及洛斯·托列斯·雷艾斯号,还有一艘和现在的汽艇一般大小的毕尼斯船(小型帆船)。

洛斯·托列斯·雷艾斯号的船长是一位西班牙的航海家,名叫路易士·华艾兹·得·托列斯,圣贝特里克号的船长则是一位著名的西班牙贵族德恩。

1605年12月21日,船队停于喀姚港准备出发,除了33位士兵和船员外,还有4位专门照顾病患的圣若望教会的修道士,及6位法兰西斯可派的传教士,船上没有一个女人。基洛斯在港口宣称,所有的士兵都必须准备修道士的服装。葡萄牙国旗飘扬在船只上空,船上的人及岸边的人都跪下来祷告,枪炮齐鸣,拥挤在岸上的群众大声欢呼,然后,船队就出航朝着西方前进。

船队最初是向西南方前进,基洛斯计划如果一直没有发现陆地,就改向西北方航行,到达纬度10度之后,接着向西南方前进,然后再折向西北方。如果这样曲折航行后还是没有发现陆地时,就准备朝圣大克卢斯群岛前进。基洛斯对船员的管理非常严格,他禁止船员打桥牌或赌博,还下令将所有赌具都抛进大海。

此外,他还令所有的船员都必须参加礼拜祷告以加强精神锻练,并禁止抱怨和亵渎神的言辞,并对那些粗野而暴躁的士兵,予以严格的管教。

基洛斯计划,如果在航途中遇到了土著,也将以和平方式和土著们交往,因此船员们奉命必须“以父亲对待子女的方式来对待土著”,但是有些船员则认为,所有的异教徒都具有强烈的偏见,如果以友善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很难保证不会受到土著们的侵犯。

1月22日以后,也就是到达南纬26度之后,天气就逐渐转坏,船员们在暴风雨的侵袭下,开始不愿听从托列斯的指挥,于是基洛斯将航线改向西北。也就是因为这项决定,使得探险队失去了发现新事物的大好机会。

他们最终发现的岛屿只有摩图群岛中的一群无人环礁而已。如今,我们已知道摩图群岛中还有许多岛屿,例如:度西岛、亨达森岛、马尔迪亚及哈奥岛等。2月10日,基洛斯在哈桑岛登陆,和当地土著们交换物品。9天后又前往鱼岛和椰子产量很丰富的另一个岛屿去探险,这个当时被梅达诺称为鱼岛的地方,后来被改名为加罗林岛。

3月1日的夜晚,探险队发现了远处有像针尖般的营火在跳动着。第二天早上,在曚昽的晨曦中出现了一片陆地,这座地势较低的岛屿上,很明显有人居住。果然不久就看到土著们乘着独木舟,边唱歌边划过来。但由于他们似乎来意不善,船上的士兵便开枪,将他们打退了。

由于该岛的土著长相俊美,因此基洛斯便将该岛命名为汉迪·奥尔摩沙岛,也就是现在北科克群岛中为人所熟悉的拉卡汉加岛。

天气逐渐转好了,但是饥渴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探险队。接下来的三周里,令人高兴的是水平线上出现了陆地的影子,到了4月7日,船队便停靠在一片环境优美的港湾里。

这里的土著表现得非常友善,令人称奇的是酋长托麦竟然精通西班牙的各种枪炮。托麦还指引基洛斯如何正确地向前航行,同时告诉他在南方的海面上有一片广大的陆地,基洛斯立刻猜想那一定是他长久以来所要寻找的南方大陆。他们将新发现的岛屿命名为奴艾斯特拉·薛组拉·梭克罗,即现在达呼群岛中的塔乌玛克岛,然后在岛上停留了10天,补给充足的饮水和粮食后继续出发。

5月1日,般队进入广阔的海湾,经过托列斯先行侦查了两天后,才在新的海湾下锚,托列斯在他的日记中写着“这片海湾非常广阔,几乎可以停泊世界上所有的舰队”。基洛斯将这个海湾命名为圣菲利培湾与圣哈美湾。

海湾的两侧是一片有森林、山脉的陆地,这是登陆队伍探测的结果,基洛斯认为这是一片富庶的新土地。宽广的河流注入海湾,沿岸有高低起伏的平原、森林,物产丰盛,到处可见土著们饲养的家禽家畜。基洛斯认为自己到达了长久以来所要寻找的陆地,他更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这片广大的大陆,能将土著们从异教的地狱中拯救出来。

基洛斯举行了一个很奇特的仪式,钟声、鼓声响彻云霄,烟火照亮了夜空,船上的人通宵达旦地狂欢歌舞。

5月14日,是庆祝圣灵降临的大节日。当天早上,托列斯先率领一队人员登陆,然后基洛斯和剩余士兵部属也跟着登陆,在王旗和探险队旗迎风飘荡中,基洛斯跪下来亲吻这块土地,口里大声喊着:“啊!美丽的大地!人们长久以来所梦想的,而且试图发现的土地,终于被我找到了,啊!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大陆!”

于是他宣布这块土地为圣职者、奥地利大公兼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三世所拥有,并命名为澳大利亚·德尔·艾斯比利特·山德。流经附近的河川则被命名为赫尔坦河(约旦河),而且将预备建立的殖民地称为“新耶路撒冷”,然后举行弥撒,祝福这一片大陆,在对空鸣枪声中,仪式终告结束。

亚马逊原始森林漂流

亚马逊河蜿蜒于南美洲的原始森林中,沿途有一百多条支流,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河流之一。由于亚马逊河流域对外交通困难,人烟稀少,因此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遂成为各国探险家心驰神往的地方。曾经有许多探险家乘皮划艇、独木舟或木筏漂流过亚马逊河,但他们都选择河的中下游段,对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安第斯山顶的河段,则大都心有余悸,退避三舍。

1985年,一支远道而来的漂流队决意要完成人类首次漂流亚马逊河全程的壮举。

这次漂流是由本部设在美国怀俄明州的安第斯皮艇探险公司发起的。参加远征的队员有9人,分别来自波兰、南非、英国和美国。队长波特是波兰人,32岁,有着一双狡狼般的蓝眼睛,肌肉发达,性格坚强,对白浪翻滚的汹涌激流有超乎寻常的适应能力,曾创造过多次辉煌的漂流纪录。1981年,他参加了世界最深峡谷漂流活动,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1985年8月29日,漂流队员乘坐平板卡车颠簸着爬上秘鲁南部的安第斯山脉。公路延伸到海拔4500米处便消失了,目之所及是一片光秃秃的山岭。山上氧气的含量只有地面的一半,人人感到头部阵阵抽痛,强烈的阳光辐射又刺激着他们的眼球。下车以后,他们每人身背一艘皮艇及生活必需品,蹒跚着去寻找那隐藏在山地里的亚马逊河发源地。他们开始向大陆分水岭攀登。天空晦暗,强风夹着雪呼啸不停,无论他们的腰弯得多么低,风依然毫不留情地吹来,裸露着的脸都已被风吹得麻木了。“左脚,右脚,一步,二步,三步……”当他们数到第731步时,终于到达了最高分水岭。波特在海拔5200米的奇尔卡雪山山脊上划了一道线,用木棍在一边写上“太平洋”,另一边写上“大西洋”,并立即标识在地图上。他喘着气说:“现在我们跨越分界线!”脚下淡蓝色的冰川在闪闪发光,这就是亚马逊河的发源地,也即亚马逊上游阿普里马克河的源头。

阿普里马克河是一条年轻而狂野的高山河流,长约960公里,奔泻于两条山脉之间的狭长高原上。由于河流深切,河床高低起伏非常大,布满了无数的急流险滩。这时,雇佣的向导临阵脱逃了,但波特仍带着队员们默默地离开营地出发,一艘艘单人皮划艇沿冰川脚下的潺潺细流漂流下去,前途吉凶未卜。

第二天中午,他们每人一艇进入阿库巴马巴深渊,河面仅宽6米,河水汹涌地奔腾着。他们遇到一连四个瀑布的急流,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每处瀑布落差约200米,激起一片白色泡沫。在第一个急流处,他们在百米以外就发现前方的河面突然断裂,巨大的峭壁耸立其上。眼前已经没有退路,他们个个提心吊胆悄然前进,缓缓地滑向瀑布。突然,湍急的河流把他们高高托起,向空中抛去,然后泻入河水中,撞在礁石上,波特和几个队员的头都被撞破了。“前进!前进!前进!”波特高声呼叫着,双臂奋力划桨。经过第三个急流时,人人都全身湿透。他们跌跌撞撞来到最后一个急流,皮艇从左侧峭壁弹起,冲撞到山岩上,一个360度弯折,再撞到右面的陡坡上,最后径直向水流中央的黑色漩涡漂跃而去。皮艇几经挣扎,才从漩涡中摆脱出来。

经过这一番全力拼搏,他们总算划到了岸边,可以稍稍歇一口气。于是他们停在峡谷里煮饭宿营。由于漂流速度被迫放慢,波特不得不把本来就严格限制的食物再减少一半,锅里唯一不加限制添加的就是水。漂流队员喝完稀薄的粥,然后在花岗岩的山坡上铺开睡袋,挤作一团躺了下来。

队员们在深渊里行进到第五天,一位名叫乔·凯恩的美国小伙子在一个更长、更恶劣的急流中突然两眼发黑,被甩出了划艇。河水的回旋力犹如钳子把他死死卡住,令他一时无法动弹。突然间,河水松开了钳制,使他见到了亮光,于是赶快蹬腿、挥臂。河水又一次把他淹没……当他第三次陷入水中时,肺里呛进了水,可他拼命向上蹬,终于在同伴的身旁露出了水面,艰难地爬上划艇,死里逃生。

经过两个月的搏斗,漂流队终于与阿普里马克河挥手告别。他们从高原渐渐下降到平原地带,开始进入乌卡亚利河的热带丛林区。这里是世界上有名的多雨地带,木头不能烧,汗湿衣服不会干,伤口不会愈合,空气中始终弥漫着一股腐烂的恶臭之气。这里到处有讨厌的蜘蛛、螳螂、黄蜂、蚂蚁、扁虱和蚊子,它们对这些不速之客群起而攻之,啃噬肌肤,吮吸鲜血。原先的高原地带尽管有寒冷、高山病和急流险滩,但他们每克服一个困难便能前进一步。可在这沉闷湿润的丛林里,漂流队员变得懒散,情绪恶劣。由于极度的疲惫和恐惧,以及签证困难(每进入一个国家,都要获得这个国家的签证许可)等原因,9名队员只剩下4名了。

这时,乌卡亚利河正处于洪水季节,汹涌的河水泛出两岸,淹没森林,卷走村庄,不断改变水道,这时最容易迷失方向。漂流队必须在洪水泛滥之前漂完该河。队长波特向剩下的3名队员宣布他的应急方案:每天驾舟12小时,每小时划舟55分钟,每分钟划桨50次。在这样的巨大付出下,13天后,乔·凯恩终于吃不消了,他的腕关节腱鞘发炎,又患上重感冒,并引发肠胃病。他没法拿起食物,疲乏得甚至无法入睡。热浪和湿气令人沮丧,在太阳无情的照射下,他眼前金星直冒。波特竭尽全力帮助凯恩在最困难的时候继续前进,他一边煮饭,一边叮嘱凯恩吃下治疟疾的药。

有一回凯恩晕过去了,苏醒时发现波特正拖着他的皮艇前进。当队员们在又热又湿的丛林里变得发狂而互相责备时,波特坚持自己的原则:可以凶狠地争吵,但一切行动必须遵守规矩。每天他第一个起身,第一个整好行装,第一个从岸上跃上划艇。可深夜里,他的烛光始终亮着,当队员们已经熟睡,他还在研究地图和路线。其他队员身上穿的都是破布烂片,而波特的长衬衣和划船短裤永远干净利落。

12月24日圣诞夜,他们穿过哥伦比亚南部到达巴西边境的一个小镇。5个月来,他们第一次洗上热水澡,饱食一顿可口的晚餐。

进入亚马逊河干流后,河床变得越来越宽,有的地方宽达数公里,他们那两头尖而细长的皮艇,在浩荡的波涛上,就像几片树叶在漂泊。有一次暴风雨袭来,铜钱般大的雨点打在队员们的脸上,就像被成群的马蜂蜇了一样。波浪一个接一个涌来,他们的小艇随波逐浪的颠簸着。每当浪头一过,他们立即直起身子猛力划桨,一下又一下,拼命朝岸边划去。1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安全脱离了险境,风浪也很快平息了下来。

一天又一天,他们离河口越来越近,已经能见到海鸟在远处飞来飞去。在亚马逊河口,大量的河水从马腊若岛北面流入大海,他们利用落潮的时机向南面的马腊若湾划行。此时,大陆两岸陆地逐渐向后消失,河口处的河面竟达25公里。空中弥漫着浓雾,海湾的波浪变得柔顺缓慢,轻轻摇晃着他们的小舟。一桨又一桨,混浊的河水也变得青绿透明起来。波特弯腰用手舀水品尝,“咸水!”他喊道。他们终于进入了大海,队员们个个高举划桨欢呼起来……

这一天是1986年2月19日,也是他们从安第斯雪山漂流而下的第174天。

揭秘爱斯基摩人

1906年春天,加拿大的探险家史提芬生,从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顺着陆路从马更些河到哈谢尔岛。他预定在哈谢尔岛参加英美联合的极地探险队,然后乘坐达契斯号向东方的维多利亚岛前进。但是,史提芬生根据自己的北极知识观察,认为这艘没有补助引擎的探险船,绝对无法到达哈谢尔岛,于是便从加拿大南部乘坐火车北上,再改乘小船通过马更些河到哈谢尔岛,假使探险船不来,他就到马更些湾的爱斯基摩人部落里等待。史提芬生对于谜一般的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和文化,一直有着深厚的兴趣,因而当他以人类学者的身份被邀请参加探险时,便极其高兴地答应了。

8月份,史提芬生到达哈谢尔岛时,达契斯号果然没有踪影,他把在北极生活所需的装备全部准备好,就住进爱斯基摩人的部落里。史提芬生认为参加探险队和队员们在一起,实不如和爱斯基摩人一起生活好。他后来写道:“刚开始时,我是以第三者的立场,带着好奇来观察爱斯基摩人的,然而,现在我和爱斯基摩人一起生活,已经可以完全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像初次接近他们的牧师和商人,对样样事情都觉得稀奇,却又忽略了他们生活的内部。加上我本来就两袖清风,收人没有捕鲸船员或骑马的警官多,更没有什么权力,所以爱斯基摩人对我不是特别表示敬意,这使我能够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本来面目。”

史提芬先生进入哈谢尔岛上的马更些河的爱斯基摩人的部落,很快取得了爱斯摩人的好感,他们将他视为其中的一分子而一起生活,他们还慷慨的把自己穿的衣服和吃的食物都分给他。同时,史提芬生也帮助他们狩猎和钓鱼,并参加他们的游戏,渐渐地,爱斯基摩人便把史提芬生当成了他们最好的朋友。

从1906年到1907年3月的冬天期间,史提芬生对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已有相当的了解,然而,他认为若要更深入了解爱斯基摩人,必须继续在北极居住至少5年才行。虽然爱斯基摩人的语言并不好学,但当冬天结束时,他已经学会了基础的对话,这使他与爱斯基摩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1907年春天,探险家查理·克林金巴的“奥尔嘉”号开抵哈谢尔岛,克森金巴为史提芬生带来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那就是奥尔嘉号在位于哈谢尔岛东方的班克斯岛过冬时,克林金巴和他的船员发现了使用银器和弓箭,并且不曾和白人接触过的爱斯基摩人。

这令史提芬生非常感兴趣,因为他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在班克斯岛和维多利亚岛外,美洲大陆北岸竟然还有未曾见过白人的爱斯基摩人。他揣测,这些爱斯基摩人是遇难的佛兰克林队,或是为搜寻佛兰克林队的搜索队队员的子孙。

1907年冬初,史提芬生返回加拿大,计划再度前往北极地区的事宜。克林金巴这方面,则继续指挥奥尔嘉号,大量捕捉鲸鱼赚钱,筹备探险所需的资金。史提芬生返回加拿大时,才获知达契斯号的消息。据说去年冬天即将来临时,达契斯号就被冻结在巴罗角无法动弹,当它漂流到阿拉斯加北岸佛拉克斯曼岛时,最终无法前行,英美联合探险队的探险计划就此“流产”了。

史提芬生意欲探索爱斯基摩人的计划引起了美国自然博物馆馆长的极大兴趣,博物馆决意提供足够的资金给史提芬生,让他深入研究爱斯基摩人。当时,由于博物馆的推荐,对于北极地区的鸟兽有相当研究的动物学家安达逊博士,也成了史提芬生的伙伴,他们携手同行。

1908年5月,史提芬生和安达逊从育空河前往哈谢尔岛,决定在那里准备充分后,坐上捕鲸船前往维多利亚岛。史提芬生的准备工作十分简单,他们也都带了帐篷、笔记、文具、望远镜及烹铁器具等北极探险所需的东西。此外,为了雇请爱斯基摩人帮忙,他们又准备了六只长枪和散弹,以及爱斯基摩人最喜爱的香烟。

8月中旬。他们雇请了两位爱斯基摩人做向导,这两人都到过维多利亚岛。出发时,由于他们没有准备火柴,两人只好回到巴罗角,在那里过了一个平静的冬天。在那里,史提芬生和雇请的爱斯基摩人纳克夏变成了好友。纳克夏的确是最好的向导,他知道很多爱斯基摩人的方言,并且热心地教导史提芬生和安达逊博士有关雪地的生存技术,史提芬生学得很快,而安达逊则急于收集动物标本,经常前往山区,并没有认真学习。

1909年8月,史提芬生、安达逊和纳克夏、塔纳鸟密克(另一名爱斯基摩人)4人,从巴罗角来到哈谢尔岛,他们前往维多利亚岛南方,又花了1年的时间。史提芬生的目标,是要寻找克林金巴所看到的爱斯基摩人,不料他在冬天里患了肺炎,只得返回马更些疗养。复原以后,便与继续调查动物的安达逊分手,于1910年4月21日,继续向无人居住的美洲大陆进发。一直走了8天,他们才在巴里岬发现了一个爱斯基摩人的部落,但是那里好像已经很久无人居住了,纳克夏和塔纳鸟密克都认为那儿绝对无人居住,但是史提芬生却从地形位置的观察,怀疑可能还有人住。

同年5月9日,史提芬生在维多利亚岛南海岸的维斯岬发现了一块可能是人类用工具切开的流木。第二天,他又发现了人类的足迹和雪橇的痕迹。5月13日上午,他们来到了一个部落的废墟,史提芬生为了仔细观察四周的情形,爬上了一间冰屋的屋顶。他立刻看到远处的海豹洞旁边,坐着几个爱斯基摩人正拿着木棒在等猎物。于是,他们就向着那些爱斯基摩人走去,当塔纳乌密克快接近他们时,其中一个猎人忽然拿着一把金属刀子跑过来,吓得塔纳乌密克赶紧解释自己不是敌人,于是那个爱斯基摩人便抓住塔纳鸟密克的手腕,以确定他是否是人类。

当确认是同类后,那些狩猎中的爱斯基摩人便带领着史提芬生等人,返回他们的部落。部落里所有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全都从房子里跑出来以惊异的眼光望着他们。经过介绍后,就有许多人为他们准备食物,女人们纷纷回到自己家里,男人们则手里拿着雪刀,戴上工作手套,开始为史提芬生3人建造冰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