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合格的保育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20:16:46

点击下载

作者:吴烛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做一名合格的保育员

做一名合格的保育员试读:

前言

保育员是幼儿园和托儿所的重要工作人员,是第一线的幼教工作者,负有保证婴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婴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任务。因此,保育员的工作很重要。

从事保育工作的人,要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对广大劳动者系统地学习相关职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企业合理用工以及劳动者自主择业提供了依据。

本书结合保育员的基本工作,讲述了婴幼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婴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婴幼儿的膳食和营养、婴幼儿常见病和意外伤害的处理、婴幼儿常用基础护理法等方面的知识。目的就是在于为广大准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提供理论知识,并为在职人员建立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从日常照顾婴幼儿的实践中累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使工作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本书的编写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由于时间紧迫,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使用者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时补充更正。编者于首都医科大学第一章求的基本常识第一节择业和就业

择业是准备参加工作的人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如何选择工作以及选择工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一、求职方式(一)通过劳务市场、职介所择业

这是一种常见的择业方法之一。如采取此种择业方法,择业者事先应对中介机构的资质进行了解,看该机构有无劳动部门发放的《劳务市场许可证》、劳务派遣机构资质证书、中介资格证书或其他国家机构发放的资格证书,还要看其是否与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或保育工作合同。择业者作好前期调查工作可以避免被黑中介欺骗。(二)通过亲朋同乡择业

这种方式比较原始,也比较现实和安全,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就业面较窄,一旦事先约定的雇主没有相中,择业者往往是进退两难,容易造成长期滞留;二是由于是私人之间的相互介绍,双方没有签订服务合同,一旦发生服务纠纷,保育员的合法权益难于得到保障。(三)通过劳务信息择业

目前,城市中的信息服务很发达,在报刊、杂志及网络上都可以获得大量有关保育员的招聘信息。但在选择幼儿园和雇主时要特别慎重,首先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定,然后可先通过电话进行必要的咨询,若安全性得到确认后,再选择面谈,最好约上一个伙伴同行。这种择业方法比较灵活随意,仅适合城市失业人员和少数具有丰富城市生活经验的务工人员采用。(四)通过劳务输出择业

这是一种由政府出资对外出的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然后再由相关的部门实行定点输出的一种方式。有组织有计划的劳务输出,减少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盲目性。前期的职业培训使农民工掌握了必要的服务技能;统一组织外出保障了路途上的安全;定点输入保证了农民工在输入地得到快速妥善的安置。这种择业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比较安全可靠,能够较好地起到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的作用。从业人员可以到当地的劳动部门、妇联组织或从事劳务输送工作的中介机构报名,通过这些组织机构来达到择业的目的。

以上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择业途径,鉴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各省、市及地区劳务输出工作的情况不同,加之我国的保育服务行业也正处在发展阶段,行业内还没有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政策法规和管理细则,因此,从事育婴工作的城市失业人员或农村务工人员无论选择何种择业方式,都应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择业方式。总而言之,通过正规的劳务输出渠道,选择正规的家政服务机构是择业的最好方法。家政服务中介机构是保育员和雇主及幼儿园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为雇佣双方提供洽谈的场所,提供服务依据和服务标准,并为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或保育服务合同。中介机构起着监督协调的作用,能有效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二、求职前的准备

作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择业者顺利就业。准备工作包括个人健康、证件、物品、心理素质、个人形象等多方面的内容。(一)证件

1.身份证。一定要具有年满16岁的合法身份证件。

2.无传染病、慢性病、腋臭、皮肤病、纹身和精神病史,持有县级(含)以上医院的健康证。同时,保育员还需做以下检查:(1)是否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及其带菌者。结核病发病率目前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且以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居多。结核带菌者不作医学查体很难对其健康状况作出正确判断,所以更具危险性。(2)是否为肠道传染病患者及其带菌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疾病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经口感染,与保育员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3)是否患有病毒性肝炎。这主要是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我国乙肝病毒人群感染率约为9.8%,丙肝病毒人群感染率约为3%,感染人口基数庞大,一般的面试很难发现其异常,一定要靠正规医学查体才可检出。(4)各种皮肤病检查。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如疥疮、癣、脓疱疮等都有可能通过接触传染。(5)各种性病方面的体检。例如滴虫病、淋病、尿道炎、梅毒、尖锐湿疣、HIV感染等。(6)最好检查一下是否患有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有碍公共卫生的其他疾病。

注意体检时应不吃早饭,待抽取血样后方可吃饭。

3.保育员培训证书、资格证书等。这些都是保育员择业时的必备资料。任何一家正规的家政职介机构和雇主,都不会接纳一位身份不明和身体不健康的保育员。(二)个人形象准备

个人形象要美观、大方、干净利落,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洗头发,穿衣服要利落。(三)素质准备

一位优秀的保育员,除应参加职业培训之外,自身也应具备一定的素质。

那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保育员的工作呢?

概括地说,应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素质:

1.基本素质(1)保育员应身体健康,无各种传染病,身体抵抗力强。体弱多病的人是无法胜任育婴服务工作的。(2)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品质好,不信邪教。(3)热爱保育员工作,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幼儿护理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4)保育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应具备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文盲不宜做保育员工作。(5)具有照顾幼儿的专业知识,同时应了解一些医护常识,以及科学育儿等方面的知识。(6)掌握防火、防煤气泄漏、防盗、安全用电等方面的知识,遇事冷静,处事果断,并能熟记火警、匪警、急救站的电话号码。

2.心理素质(1)性格开朗,喜欢说喜欢笑。乐观主义者“乐”的情绪容易使被照顾的小孩受到“乐”的感染。(2)有自信心,不卑不亢。保育员工作是社会服务工作的一部分,保育员在工作时应不卑不亢,既不能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低人一等,也不能认为自己高高在上,谁离开我也不行。自卑、高傲的情绪是做好保育员工作的大敌,只有热爱保育员工作,相信自己能胜任这项工作,做到不卑不亢,才能成为优秀的保育员。(3)富有同情心和耐心。年幼的小儿在身心方面都需要得到细心的护理,没有同情心和耐心是不能胜任育婴服务工作的。(4)智商正常。智力正常的保育员可给幼儿以“灵性”;可使婴儿得到细心的呵护。试想,智力低下或弱智的人又如何能照顾幼儿?(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主要是文明礼貌习惯(如礼貌用语、接人待客的基本礼节以及社会公德等)。因为保育员照顾和护理的幼的年纪小,喜欢模仿别人,所以保育员的这些习惯对幼儿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若保育员有诸多的不良习惯,那么她将会给小孩将来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6)能讲标准的普通话。保育员的工作是照顾和护理婴幼儿,若不会讲普通话,就不能与小孩进行语言交流,当然就不能顺利完成育婴服务工作。所以,要做保育员工作,就要先学会标准的普通话。三、正确理解保育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封建社会,进入家庭生活服务的人员被称为“保姆”、“佣人”,佣人做的是低级工作,自然低人一等。付出的劳动与报酬不成比例,得不到社会保障。而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最近才被国家确定的一种新的职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于长期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保育员是伺候人的工作,低人一等,宁肯无业也不愿进入这个行业,缺乏对这一职业的正确认识。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保育员,就一定要转变观念,摆脱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职业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职业都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我们从事这份工作,就是参与了社会分工,就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确切地说,就是干活吃饭,挣钱养家。所以,在就业之前就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克服世俗观念,克服自卑心理。第二节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

学前婴幼儿是指初生到六岁前的婴幼儿。在这一阶段,学前婴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密切联系,婴幼儿年龄愈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互相影响愈大。

在出生后的六年,婴幼儿的发展很迅速,不仅是量的增加,质的变化也很明显。

新生儿一开始主要依靠无条件反射,保证机体的生存和最初的适应;而在两三岁时,却是一个会跑、会用匙吃饭、会用简单的语言与人交流的小孩;到五六岁时,成为了对周围环境有粗浅认识,能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并具有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小孩,为进入小学作好了准备,甚至为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见,学前期作为人的生长发育、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启蒙阶段,对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与婴幼儿发展的关系中,既要承认遗传的作用,又充分注意环境教育在婴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生物因素(遗传素质)和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两者的相互作用及婴幼儿的主观心理因素。我们应根据教育和婴幼儿发展的理论及学前教育任务,拟定教育日程,使教师的教和婴幼儿的学,教师的指导和婴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有组织的活动和婴幼儿自由的活动,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等方面统一起来,使婴幼儿健康成长。第二章婴幼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第一节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一、口腔

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量少,口腔粘膜就干燥。婴幼儿口腔粘膜很柔嫩,血管很丰富,而婴幼儿不会保护口腔,易损伤和出血。二、胃

胃容量很小,胃液分泌量比大人少,所以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含量都没有大人多,每日饮食次数要比成人多。三、肠

肠道长度与身高比例,相对地比大人高,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可是婴幼儿的肠壁薄,粘膜脆弱,肠液中的各种酶含量较成人低,不利完成消化吸收。同时,由于容易被牵长,发生肠套叠、肠扭转的危险比成人高。

肠粘膜上皮细胞所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IgA)低,易患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

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肠道运动及分泌消化液的功能易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感冒、发热、肺炎等都可影响婴幼儿的消化功能,造成其呕吐、食欲不好和腹泻。第二节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

呼吸系统包括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及肺三部分。一、婴幼儿的鼻

由于面部颅骨发育不全,小儿的鼻及鼻腔相对短小。婴幼儿没有鼻毛,鼻粘膜柔弱且富于血管,易受感染,同时感染时因为鼻粘膜的肿胀,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塞,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在普通感冒时,婴儿也可能发生呼吸困难,不吃奶且烦躁不安。二、婴幼儿的鼻咽部及咽部

婴儿鼻咽及咽部相对狭小,较垂直。咽鼓管较宽,短而直,呈水平位,所以婴幼儿得了感冒后易得中耳炎。

婴儿很容易发生咽后壁脓肿,而学龄期婴幼儿则易患扁桃体炎,或慢性感染以及急性肾炎等与免疫有关的疾病。三、婴幼儿的喉

小儿的喉相对较大人长,喉腔较窄,粘膜薄弱而富于血管和淋巴组织,轻微的炎症就可引起喉头狭窄,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需要紧急处理。四、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

婴幼儿右侧支气管较直,所以气管插管较易滑到右侧,支气管异物也在右侧常见。婴儿气管壁较薄,管壁平滑肌不发达,细支气管无软骨,容易受压而导致通气障碍,尤其伴有支气管痉挛、粘膜肿胀及分泌物堵塞等因素时尤其明显。五、婴幼儿的肺

肺在气体交换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儿时期肺的基本组成单位与大人大致相同,不过肺泡之间的肺泡孔(kohn孔)要到两岁后才出现,所以婴儿无侧枝通气。六、婴幼儿的肺门

肺部各种炎症均可引起肺门淋巴结的反应。部分肺门淋巴结伸入两肺的大裂隙,如果感染由此而入,可引起胸膜炎。肺间质气肿时气体也可经过肺门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七、婴幼儿的呼吸肌

3岁以下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咳嗽反射较差,加上支气管管腔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排出,轻微咳嗽不必服用止咳药。

若小儿一咳嗽就给予较强的止咳药,咳嗽虽然暂时停止了,但气管黏膜上的纤毛运痰功能却受到了抑制,致使痰液等物不能顺利排出,而大量堆积在气管与支气管内,造成气管堵塞,引起缺氧及脉搏加快现象,严重者还会发生心力衰竭等病。

若婴幼儿发生剧烈频繁的咳嗽,已影响到生活时,应根据医嘱服药,选择副作用小而有效的止咳药。第三节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一、婴幼儿的心率

婴幼儿年龄愈小,心率就愈快。在安静时测定的心率较为准确。一般情况下,体温每增高1℃,心率每分钟增加约15次。睡眠时,心率每分钟可减少20次左右。二、婴幼儿的动脉血压

婴幼儿血压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哭叫、体位变动、情绪紧张都可使血压暂时升高,所以应在绝对安静时测量血压。三、婴幼儿的静脉压

正常婴幼儿坐位或立位时看不到饱满的颈静脉,如看得到则提示静脉压高。

在小儿患有心包积液、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或其进行体力活动、婴幼儿哭叫、变换体位时,可以看到颈静脉饱满的体征,即提示有病理性的或暂时性的静脉压升高。第四节婴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膀胱、输尿管及尿道。一、肾脏

肾脏不仅是重要的排泄器官,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调节器官和内分泌器官。二、膀胱及输尿管

婴幼儿的输尿管较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成熟,易扩张并易受压及扭曲而导致梗阻,造成尿潴留而诱发了感染。

婴幼儿膀胱粘膜柔软,肌肉层及弹力纤维发育不成熟,同时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斜埋于膀胱粘膜下的一段输尿管较直而短,所以要防止尿液反流,膀胱内压力增高时容易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而诱发尿道感染。随着婴幼儿的长大,此段输尿管增长,肌肉发育成熟,抗反流机制也加强。三、尿道

男婴尿道较长,但常包茎,积垢时容易引起细菌的上行性感染。新生女婴尿道长才1cm,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容易受粪便的污染。第五节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一、婴幼儿的骨骼数量比大人多

一些骨骼没有融合连接成一个整体,如婴幼儿的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连接在一起的,约7岁才逐渐骨化融合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二、婴幼儿的骨骼生长迅速

婴幼儿的骨骼不断地加粗、长长。同时,骨骼外层的骨膜较厚,血管较丰富,利于婴幼儿骨骼的生长和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身体迅速长高。三、婴幼儿的骨骼柔软易弯曲

婴幼儿骨骼含骨胶原蛋白等有机物多,骨骼柔软,可塑性强,弹性大。容易做许多大人无法做到的动作,如婴幼儿能吃到自己的脚指头,不过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变形、弯曲。四、婴幼儿的头部骨骼还没有发育好

婴幼儿的骨缝要到4~6个月才能闭合,而后囱在3个月左右闭合,前囱到1.5岁左右闭合。五、婴幼儿的脊柱的生理弯曲

小孩出生时脊柱是直的,随着动作发育逐渐形成了弯曲。婴幼儿在约3个月抬头时出现了颈曲,6个月可以坐时出现了胸曲,10~12个月学走路时出现了腰曲。7岁前形成的弯曲还不是很固定,当婴幼儿躺下时弯曲可消失。7岁后小孩的脊柱随着韧带发育完善后,弯曲才固定下来。六、婴幼儿的关节发育不全

婴幼儿关节窝浅,以及关节韧带松弛,容易发生关节脱臼。七、婴幼儿的腕骨的钙化

小孩出生时腕部骨骼都是软骨,约6个月才逐渐出现骨化中心,约10岁腕骨才全部钙化完成,所以婴幼儿的手部力量小,拿不动重物。八、婴幼儿的足弓还未形成

婴幼儿的脚没脚弓,到了站立和行走时,才出现脚弓。婴幼儿的肌肉力度小、韧带发育不完善,长时间行走、站立或负重,或经常不活动可使脚底的肌肉疲劳,韧带松弛,出现了扁平脚,影响运动以及走路。九、婴幼儿的肌肉发育顺序

婴幼儿的肌肉发育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先发育颈部肌肉,然后是躯干,接下来是四肢。先是发展大肌肉群,如胳膊、腿部;再发展小肌肉群,如手部小肌肉。

因此,婴幼儿先学会抬头、坐、立、行、跑、跳等大动作,手部的精细动作要到约5岁才能完成。十、婴幼儿的肌肉的力量小

婴幼儿肌纤维细,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少,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发生疲劳,以至不能负重。第六节婴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内分泌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以及调节人体生长、发育、性成熟和生殖等生命过程。

激素是内分泌系统用以调节机体生理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由各种内分泌细胞所合成、储存以及释放。

人体内,多数内分泌细胞集中形成特殊的内分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胰岛等,不过也有些内分泌细胞分散于某些脏器或广泛散布于全身组织中。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关系密切,当幼儿的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机能出现紊乱时,会出现许多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而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由此可见,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所以,要充分调动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使其对孩子的生长、发育等起到促进作用。第七节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一、婴幼儿的脑发育迅速

刚出生时新生儿脑重量平均为350克,1岁时可达950克,6岁就接近成人水平,达1200克(成人的脑重量是1400~1500克)。二、婴幼儿的大脑功能发育不全

婴幼儿的大脑未完全建立起各种神经反射,因而在语言、运动、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及成人。6岁幼儿的大脑在重量上接近成人水平,不过功能仍不完善,需要用大量信息刺激,使婴幼儿建立起各种感觉通道。三、婴幼儿的神经髓鞘化

出生时,婴幼儿的神经细胞缺少髓鞘。因此,婴幼儿在做许多动作时不够精确,常常到6岁时才能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四、婴幼儿的大脑容易兴奋、疲劳

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刺激很敏感,很容易兴奋。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不能长时间做一件事,且容易疲劳。五、婴幼儿的小脑发育晚

婴幼儿出生时脑干、脊髓已发育成熟,可是小脑发育较晚。约3岁时,婴幼儿的小脑功能才逐渐完善,所以l~3岁左右的婴幼儿平衡能力差,走路不稳,动作协调性比较差,易摔跤。六、婴幼儿的植物神经发育不全

婴幼儿的植物神经发育不全,由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不稳定体现出来,比如,婴幼儿心跳和呼吸频率比较快,节律也不稳定,胃肠消化功能易受情绪影响。第八节婴幼儿感觉器官的特点一、婴幼儿皮肤的发育特点(一)婴幼儿皮肤代谢活跃

婴幼儿皮肤新陈代谢快,分泌物多,需要常清洗,若不及时清洗则容易长疖。(二)婴幼儿皮肤保护功能差

婴幼儿皮肤细嫩,角质层薄,真皮层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较少,所以容易受感染。(三)婴幼儿皮肤渗透作用强

婴幼儿皮肤薄嫩,渗透作用强,某些有害物质很易通过皮肤被机体吸收,引起中毒。(四)婴幼儿皮肤体温调节能力差

婴幼儿皮肤的散热和保温能力比不上成人,容易中暑或受凉。二、婴幼儿耳的发育特点

1.人体中耳内有一管道与咽部相通,叫做耳咽管。婴幼儿的耳咽管短,管径宽,呈水平位置,上呼吸道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非常容易从婴幼儿的耳咽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婴幼儿对噪音比较敏感,当噪音达到60分贝时,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三、婴幼儿眼睛的发育特点

1.5岁前的婴幼儿由于眼睛发育不良,眼球前后径短,物像往往落在视网膜后面而易造成婴幼儿的生理性远视。又因为婴幼儿的晶状体弹性好,调节能力强。所以虽然是生理性远视,不过对于较近的物体能看得比较清楚。

2.婴幼儿由于远视,看近物时需要收缩睫状体使晶状体突出。婴幼儿长时间看近物,容易造成睫状体疲劳,眼睛调节能力下降,晶状体突度增大,使物像聚焦在视网膜前,看不清远物。第三章婴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第一节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一、婴儿动作发展

1.通过对动作发展的研究,可了解婴儿心理发展的内容和水平。

2.婴儿运用已有的动作模式和感知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获得对环境最初认识。婴儿心理发展不能没有动作。

3.婴儿的动作发展促进了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随着动作能力的发展,婴儿与周围人的交往从依赖、被动逐渐向主动转化。

4.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等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婴儿空间认知的发展。

5.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表现是:(1)从不随意的动作向随意的动作发展;(2)从整体的动作向分化的动作发展;(3)从身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的部位转移;从头部开始向脚部发展;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动作发展,从大肌肉的动作向小肌肉的动作发展。

动作的发展遵循共同的顺序和大体一致的时间过程,如“三翻六坐八爬”。婴儿的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动作。二、婴儿语言发展(一)语言发展

1.0~1岁左右(口语预备期)

此时期的婴儿以哭声、笑声及口腔发出来的声音,如呜、啊来表达其沟通意愿,在这一阶段就可开始刺激宝宝的语言发展。婴儿随着生活范围的日益扩大,新的经验愈来愈多,他的语言能力也逐渐加强。此阶段的宝宝开始会叫爸爸、妈妈等诸如此类的双叠字,但大多为名词。父母对此阶段婴儿说话时,应尽量放慢速度,发音要准确,使婴儿能听清楚。

2.2岁以上

2岁以上的幼儿的语言愈来愈丰富,因其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愈来愈强,已渐渐具有语言交谈的能力。此阶段幼儿开始会运用动词、形容词组成的短句来表达思想,同时也会去模仿大人的语言来描述他的体验。专家强调,2~3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通常会很好奇地发问:那是什么?这是什么?此时,大人应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适时刺激小孩的语言发展。(二)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

1.宝宝身体的健康状况。健康情形良好的幼儿,语言发展较好;体弱多病的小孩,其语言发展能力会受到影响而变慢,如智能不足、先天性器官缺损、脑性麻痹等患童,一定要通过特殊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发展语言能力。

2.外在的学习环境良好,家庭关系融洽,互动语言较多的幼儿,语言发展较好。父母不可忽略给宝宝学习语言的机会及环境。

正常的语言发展可以作为推断幼儿语言发展是否正常的依据。若发觉宝宝2岁了,仍然不开口说话,3岁还不会说句子,或3岁以后,语言严重含混不清,让人听不懂,父母则应提高警觉,要尽早让语言治疗师诊断。三、婴儿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小孩做错了事,大人说了两句,小孩会哭,这是婴儿心理中的自我意识部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由知、情、意三方面统一构成。“知”即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理解、自我概念等;“情”指自我的情绪体验,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意”指自我控制和调节,包括自我掌握和自我控制等。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婴儿在出生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自我意识是在后天形成的。(一)0~3个月

在出生的最初几个月,婴儿的身体和神经系统迅速地发展着,婴儿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在短暂的觉醒时间里,婴儿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活动,在活动中发展了动作。婴儿通过一些令他们愉快的动作(主要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如嘬手指、转头、挥动手臂、踢腿等)进行了解和接触这个新世界。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经常看挂在墙上的母亲的照片;不到2个月,就出现吃手的动作;2个半月左右时,看墙上贴着的婴儿画报会笑并对着它发出“啊,啊”的声音。(二)4~9个月

此时,婴儿的动作开始转向外部环境,婴儿开始喜欢摇摇棒、捏发声的玩具;但这时婴儿还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与其他任何东西一样的玩具来玩耍,用自己的小手搬弄小脚,啃吮小脚,同时伴随着呀呀声。(三)8~9个月

婴儿若不小心把手里的玩具掉到地上,当大人捡起来时,他们就会有意把玩具反复扔到地上。在反复的过程中,逐渐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玩具)间的关系。这时候,婴儿已经出现愤怒的情绪表达,这一情绪能在婴儿的意识情绪里增加对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而大人对婴儿的愤怒态度所产生的反应使婴儿在自我感觉中增加了一种新的成分,即自己可以成为使某种事物或情境发生变化的原因,这对自我意识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一、幼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一)注意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注意才刚刚开始。

无意注意的发展,就使幼儿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某一物,专心地玩一个玩具,留心注意周围人们的言行。同时,幼儿的注意也开始能服从成人提出的活动任务。(二)记忆的发展

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刚刚开始。幼儿最容易记住的是那些印象强烈的或带有情绪色彩的事情。

1岁时,幼儿记忆的保持时间为几天或十几天的事物。

约2岁时,如正在玩玩具,忽然想起了爸爸,因为以前爸爸跟他玩过,现在爸爸不在家。最初重现的,只限于几天以内感知的事物。

3岁时可以保持到几周以后还能重现。不过从3岁开始,重现的能力一天一天发展起来。人们一般不能回忆3岁以前的事情,3岁以后才开始以深浅程度不同的印象将事情保存下来。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一)个性的发展

幼儿已对自我形成一定的看法,如聪明或愚笨、好看或难看。常受到成人表扬会产生自信和满意感,常遭成人批评会产生自卑和孤独感。个人的兴趣、能力差异也有表现,已养成一套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初步形成。(二)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不甘寂寞,喜欢与同伴游戏。游戏中有四类幼儿:顺从、随和的依赖者;受人尊敬的“小人王”;因霸道而被排斥的幼儿;不受欢迎和受嫌弃的孤立型幼儿。

4岁前,游戏不分男女,可是4~5岁后游戏内容男女分化明显。不少女孩喜欢模仿男孩的活动,可是男孩子不愿模仿女孩的游戏。三、幼儿思维和想象的发展

1~3岁幼儿主要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性,即幼儿进行思维的时候是跟对物体的感知、跟幼儿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思维在动作中进行。例如,身旁若有小布娃娃,他就拿起来做喂小布娃娃的“游戏”,小布娃娃被拿走了,“游戏”活动也停止了。

这时期,想象是借助于对已有的表象所进行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分析综合活动。1~2岁的幼儿,由于经验的贫乏和语言发展较差,只有想象的萌芽。3岁时,逐渐产生了带有最简单的主题和主角的游戏活动,如小布娃娃当主角,给它穿衣、洗脸、喂饭等。在这样的游戏中,想象也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只是1~3岁幼儿的想象水平很低,内容很简单与贫乏,且常缺乏自觉的目的,显得很零散。第四章婴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第一节婴幼儿的气质

气质是指个人在情绪上的反应特征,对于外在刺激所产生的感受、反应的习惯和强弱程度、人的固有心态和情绪表现等。同时,气质从是娘胎出来就有的一种独特的情绪表现,是天生的性情和脾气。

幼儿的情绪不独受制于自己的气质,父母的性格脾气和管教方法也常影响幼儿的反应情绪。

性格形态学指出,驱策人类行为的背后隐藏着9种不同的人类特质,它是人类动机和情绪的能源,每个人拥有其中一种。因此,了解9种性格能更有效了解亲子的互动及冲突的来源,大人及小孩的情绪与行为心理等。一、助人型

很乖巧,喜欢顺人意思,为了讨别人喜爱,主动并乐于帮助有需要的人。助人型的小孩很喜欢别人喜爱他们,父母和周围的人要让他们知道大家爱他们,要用真诚去感激小孩的帮助,并多跟他们一起游戏、分享。二、完美型

很尊重规律,做事非常有条理,致力追求完美,会为了达成师长的期望而努力。当小孩提出建议时,可告诉小孩你会重视他们的宝贵意见。他们为人正直,所以坦白承认错误是跟他们相处的最好方法。三、成就型

重视成就、表现,爱以优胜劣败来看待自我价值,很精神和醒目,常会成为大家的焦点。父母也尊重他们的能力,不作太多干预。对他们多作鼓励和关注,令他们变得发奋上进,成为有理想和目标的人。四、自我型

有创意、敏感、喜爱幻想、多愁善感;常坚持己见,抗争到底,不屈服于权威。父母不用挑剔他们太过敏感、情绪化和感情用事,对自我型的小孩要有更多的爱护和关心,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五、忠诚型

对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没有安全感,为人忠诚可靠。父母不要批判他们不安的情绪,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多赞赏及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六、理智型

常比较沉静、独立,喜爱阅读及不善交际。父母应给予他们独立的空间去思考和处理自己的问题,尊重他们的决定,不要强行为他们作主。七、活跃型

活泼好动,常常都蹦蹦跳跳,喜欢探索新事物;爱自由,不爱别人管束,不喜欢遵守规矩,为人乐观。父母要给他们适度的自由。同时他们喜欢无拘无束,教导这类小孩,要摒弃传统刻板的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法。八、平和型

听话、文静、温驯被动的小孩,不喜欢争执,个性忍让。父母要为小孩设定充分的时间完成事情,不要过分催他们,可以利用提问让他们澄清立场和意见。九、领袖型

喜欢替别人作主及指挥别人,不喜欢受人支配或控制,个性冲动,当别人触怒他们时,他们会立即反击,不易服输。小孩敢作敢为,大情大性。父母要小心小孩的安全,不要优柔寡断,要坚定立场,才会得到小孩的尊重。

没有哪种性格比另一种好,而是每一种类型都会转往更健康及更恶化两方面。留心观察小孩的行为动机,便能准确判断小孩的性格类型,同时接受和善待不同性格的孩子,运用适当的管教方法,更好地挖掘小孩性格的潜能。第二节婴幼儿的性格

婴幼儿的性格受遗传的影响,不过它主要取决于环境和教育,特别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作用。环境、教育对婴幼儿性格的形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婴幼儿的经常接触者,父母、教师和保育员等相关人员,都一定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全部行为举止、言语、情绪、对人对事的态度等对婴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言行成为婴幼儿良好性格形成的积极的促进因素,使婴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一、婴幼儿性格培养的关键点

1.婴儿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依恋现象。依恋与亲子关系处理得好,对孩子日后性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依恋是早期儿童的一种心理需要。现在有不少成人对孩子的生理需要注意较多,也可以说还是处于育儿的“生物学模式阶段”,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一岁前的孩子,不懂得语言,主要依靠动作、表情、声调等作“非语言”(前语言)交流。成人要对婴儿发出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性,包括对孩子有声的哭喊和无声的视觉信息,要重视“眼神相对”,要能够听取它,捕捉它,理解它,并作出及时的、恰当的反应。不要把喂奶,换尿布等生活环节,只作事务性处理,而要重视在这个过程中与孩子进行交流。

8个月左右,婴儿依恋的发展,表现在以母亲为安全基地。依恋与分离焦虑是同时发展的。依恋安全感是社会交往倾向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心理背景。在母亲怀里,他有安全感,可以和陌生人交往。1岁以后,若母亲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他能够安心游戏,把智力活动做得很好。但是,母亲离去,他就失去安全感,感到很焦虑。

6个月至1岁时的分离焦虑,相对较难解决。这时若强行使孩子与母亲分离,对孩子的发展不利。1岁半以后,孩子逐渐能理解一些语言,懂得一些道理,相对容易接受与母亲的分离,如送托儿所等。

2.人生第一个反抗期与独立性的培养。1岁以后,特别是1岁半以后,孩子开始有主见,不那么听话,若要抱他,他不肯。你要回家,他向前走。这是他开始出现独立性的表现。这时,大人开始需要教育技巧。孩子的一些自理行动,可能笨拙,甚至带来麻烦,但是若过分扼杀他的独立行动愿望,则不利于他的性格发展。比如,孩子吃饭,他不再满足于让别人喂,他要自己拿勺子吃,可是大部分食物撒在桌上了。这时可以准备两个勺子,一个由大人拿来继续喂饭,另一个让孩子学着自己吃。又如,孩子要求自己坐便盆,开始时经常把裤子弄湿。可以告诉孩子,有大便时自己把盆拉出来,并念儿歌,“先脱小裤裤,再来坐盆盆。”这样做,利用孩子语言的初步发展,教他用语言指挥行动。既尊重孩子的自主要求,又帮助他学会自理,鼓励孩子的进步,而不是对他的失败横加指责。

3.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性格培养。两岁左右,当孩子开始分清“我、你、他”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与此同时,孩子开始有了“占有意识”,从知道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属于自己,到知道哪些物品属于自己。也逐渐开始有自豪感、羞愧感。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从这时起,就要注意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4.小孩性格表现也受外在情境制约。如一个小孩摔倒了,若大人表现得非常镇静,而且鼓励他自己站起来,他可能会勇敢地自己站起来;相反,若大人显得非常慌张,急忙去安慰、搀扶,小孩则可能表现得娇气,哭哭啼啼地靠家长搀扶。

又如,一个小孩伸手抢夺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若遭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或责备,则可能表现得害臊;相反,若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怂恿,则可能变得更加粗野、霸道。这种情境性制约作用还在小孩性格表现的指向性方面明显地表露出来。如在严厉的爸爸面前,显得非常老实、听话,少言寡语;而在对百依百顺的妈妈面前,则放纵、执拗,而且娇言昵语地喋喋不休;在既温和又善教的父母面前,则有可能变得既活泼又听话。

当然,无论哪种表现,开始阶段不稳定。不过在同类情境的反复感染下,则慢慢可能逐渐变成稳定的性格。为此,从小就要为小孩创设培养良好性格的必要情境。

5.幼儿年龄小,经历简单,经验不多,自我意识远未成熟,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也不稳定,这些都使幼儿的个性特征的表现远不如其他年龄小孩的个性特征表现明显。如喜欢说者多,寡言者少;乐动者多,沉静者少;合群者多,孤僻者少;活泼者多,愁苦者少。

6.既然幼儿对客观现实缺乏稳定主观态度和行为习惯,性格更多地受外在情境的制约,故可变性、可塑性较大。

若一个性格较为孤僻、沉默寡言的小孩,若到一个生动活泼的幼儿集体中生活,也有可能变得喜欢说喜欢笑,乐于同小朋友交往。

若本来是活泼的、好动的、喜欢说的,可是在老师过分严厉的要求下,小孩变得既不敢动,又不敢说。小孩的主动精神慢慢会受压抑。二、婴儿性格培养的途径

1.尽量使生活气氛轻松和内容丰富,人际关系和谐,道德情操高尚。大人常打架、逞强不讲理等,小孩则比较容易形成待人粗野,为人霸道的脾性。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对幼小孩子来说,性格的形成是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逐渐形成体系,形成习惯。从出生之时起,小孩就有学习的能力。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如3个月内的孩子,一放开怀抱就哭。这时,若总是抱在怀里,会养成坏习惯。不抱,他哭个不停。要细心了解他为什么哭,先排除各种外在不良因素:太热,太冷,太亮,太闹,吃奶后不舒适(积嗝)等;没有其他问题,可以用不抱的办法抚慰他。这看起来是一个具体的育儿方法问题。实际上,它涉及到培育孩子未来性格的萌芽,培养依赖性还是独立性,自制还是任性。

3.从活动中培养。孩子生来有活动的需要。打开襁褓时,孩子会手舞足蹈,显得很高兴。总是抱在手里的孩子,不仅动作发展较慢,也不活泼。若缺乏相应的条件,没有练习的机会,孩子不会爬。身体动作发展有利于扩大视野,促进孩子活动性的发展。手的动作发展,包括眼手协调;五指分工;双手合作;摆弄物体。每一种动作的发展,每一个新动作的成功,都会给孩子带来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萌芽。如孩子过2岁后,自己做事的愿望日益增长。当你要帮他穿衣服的时候,他非要自己穿,你要给他穿鞋子,他不让你穿,即使你给他穿上了,也要脱下来自己穿。虽然穿得很费力,甚至左右脚穿反了,也要自己穿,一旦穿好了,非常自豪,像完成了一件大事,像征服了世界。大人不要强行给孩子穿上。

4.从体验中养成。培养孩子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不能不让孩子懂得道理。但是,要婴儿懂得是非,不能依靠说教。最好让孩子体验到不良行为与良好行为的不同后果。比如,零乱的环境,带来不适;收拾整齐的玩具架,带来愉悦感。这种情绪体验的效果,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好得多。单纯的说教只能培养孩子听话;而实际的体验则可以印在孩子的心里,使孩子从小服从客观事实,不是蛮不讲理。

5.从欢快中养成。健康的婴儿,一般是快乐的,开朗的。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是说总是去找孩子的缺点,总是批评。相反,对孩子的教育,要多鼓励,要注意发现他的优点,多肯定她的进步。那怕他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也要加以肯定。有一位保育员,讲教孩子画画的体会。她之前对孩子的态度:“你这是画什么呀!一点都不好,撕了,重画!”后来,孩子不愿画画了。后来保育员知道自己教学的错误,改用鼓励的方法,看完孩子的画,她说:“画得不错,今天这里(某个细节)比昨天画得好,再用一点力就更好了”。过了一会儿,孩子又画了一张,拿来请她看,她很受感动。鼓励,使孩子情绪愉快,乐于学习,乐于尝试,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6.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性格。如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了一位助人为乐的售票员,或者是位勇敢、顽强的解放军战士,他就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表现得乐于助人、勇敢、顽强。不过这种迁移不是靠一次游戏完成的,而是靠多次游戏,逐渐实现的。大人还可以根据小孩性格发展的特点,设计各种针对性游戏,帮助小孩发展良好的性格倾向,克服不良的性格倾向。

7.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不要急于求成。大人希望孩子十分完美,就难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急躁和紧张情绪。对孩子的一点不足,过于焦急,对孩子的要求,期望过高,使他往往力不能及。这样,使孩子也不免产生紧张情绪,产生压力感。紧张情绪会妨碍孩子能力的发挥,甚至导致失败。比如,有时让孩子背儿歌,他一时想不起来,若大人急了,还说他不努力,孩子就更加紧张,他越紧张,越是想不起来了。让孩子放松一些,他也许就能背出来。第三节婴幼儿的能力培养

婴幼儿的能力有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倾听能力、自理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保育员可以协助家长、教师帮助婴幼儿提高这些能力。一、婴幼儿的交往能力

对于一个人来说,社会、幼儿园和家庭是三个不可分割的交往环境。交往能力培养要从小抓起,这对将来的人生很重要。

1.刚入幼儿园的小孩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可能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请大年龄班的幼儿到班里为小朋友表演节目、讲故事、交朋友,跟他们做游戏,在与哥哥姐姐的交往中,慢慢使幼儿消除孤独、害怕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的同时,也学会交往。这样,还会使大年龄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中一定要有责任心、互助心。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在角色游戏,幼儿在交往中一定要敢讲话、喜欢讲话,消除羞涩、胆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个性,通过角色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不同的交往方式。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应有意识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关系,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2.小班幼儿的思想单纯,在进行主动交往时没有交往策略,常常交往受挫。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在某种行为刚刚发生时,组织幼儿讨论,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

幼儿只有具备很强的自信心,才能很好地同他人进行交往。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可以教幼儿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怎样玩,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尊重别人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自己的意见,还要教给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等。

3.幼儿交往行为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高低。教师努力给幼儿提供与不同的人的机会,使幼儿能根据交往地点、时间、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容易在交往双方产生共鸣的语言方式,让幼儿在交往中尝试成功与失败,从而学到有关的技能。

4.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活动外,还有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与父母最亲近。组织家庭游戏小组,也不失为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条好途径。家里有客,让小孩参与接待,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平时,鼓励小孩运用电话与同伴交往,使幼儿从自己的小家庭走向一个全新的大家庭。

5.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应该不断扩大社会交往范围,打破班级和幼儿园界限。幼儿园可以开展大小的联谊活动,可组织幼儿去春游,让幼儿同农民伯伯进行交往等。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重要,只有成人利用各种不同的手段,对幼儿坚持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才会不断地增强。二、婴幼儿的倾听能力(一)婴儿倾听声音的能力

婴儿喜欢倾听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对这些声音做出反应。这是探索环境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1.婴儿的倾听能力(1)婴儿出生几秒后,就能准确判断声音来自的方向,并把脸转向声源。(2)婴儿出生12小时之后,就能区分人声与其他声音,并对那些看得见的有节奏的运动发生反应。(3)婴儿出生后喜欢玩弄声音,以此来跟大人交流,也特别喜欢倾听大人的声音。

2.注意婴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婴儿所在的环境不要鸦雀无声,一些日常的声音对婴儿来说是有益的。比如,扫地声、说话声、倒开水的声音等。此外,不要长时间地把婴儿扔在一边不管,而要多跟他“交谈”,同他说说周围的一些事情,同时也听他“呀呀”地与大人对话。(二)幼儿倾听能力的具体内容

1.专注性地倾听

集中注意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老师等。

2.辨析性地倾听

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乐器的声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的声音等。

3.理解性地倾听

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倾听,包括回答问题和执行指令情况等。(三)幼儿倾听能力较差的原因

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言语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倾听能力较弱,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人的消极榜样作用

有些成人在和别人交往时、和幼儿交谈时就不会倾听,因此,小孩在无形中习得了他们的不良行为。

2.大人不重视倾听能力的培养

许多成人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必要培养,遇到小孩插嘴或不专心倾听则训斥、责备小孩。训斥、责备则使小孩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会变得不喜欢倾听或不懂得倾听。还有一种极端的表现就是以小孩为中心,认为插话等是小孩自信、能干的表现,过分顺着小孩,以致小孩更加不会倾听。

3.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

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较弱,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尤其有些幼儿聪明活拨,表现欲特别强烈,在集体活动中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打断其他人讲话。所以,幼儿有时候根本没听清楚或听得不完整。(四)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针对幼儿倾听能力较弱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1.创设宽松的倾听环境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倾听的环境,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及饭前饭后的空余时间或一些过渡时间,可为幼儿播放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故事、儿歌,也可以由教师或幼儿讲故事等,如晨间锻炼时播放轻松活泼的音乐,午睡前播放温柔缓慢的音乐,用餐时播放优美动听的故事。

另外,就是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容、平等的心理氛围,幼儿在这种氛围中才有安全感、自信心,才能乐于倾听、学会倾听。

2.老师要言传身教

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儿倾诉或告状时,认真倾听,耐心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在向幼儿提问时,耐心等待和聆听幼儿的回答。不论小孩的话题怎么简单,都应以手势、目光、语言来传递听到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感受,让小孩觉得老师认真听了,在关注着他。用各种手段指导幼儿耐心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话,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激发幼儿倾听兴趣

教师可用大自然的优势,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带幼儿去大自然聆听各种美妙的声音:淙淙的流水声、淅沥淅沥的小雨声等。所有这些,都让幼儿心旷神怡,进一步萌发幼儿倾听的欲望和兴趣。

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和故事等培养幼儿的倾听兴趣,如小动物的童话或故事。故事除了倾听的内容有吸引力外,成人在讲述故事时声音要抑扬顿挫,并利用手势、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让幼儿共同参与。

4.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如《爱插话的小八哥》等,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倾听他人讲话。

5.争取家长的配合

在生活中,让家长多和小孩沟通交流,带小孩到大自然中听美妙的声音,如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带幼儿外出参观或旅游,拓宽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另外,可以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常给小孩讲有趣的故事,并有意无意地要求小孩复述,从而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幼儿倾听具体到日常活动中,要求幼儿基本做到:(1)对方在说话时,要保持安静,有礼貌地倾听;(2)对方对自己说话时,集中注意力听,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势,作出相应的反应;(3)听懂普通话,辨别普通话与母语的不同发音和不同表达方式等;(4)辨别不同的声调、音素、语调;听懂并执行对方对自己提出的指令和要求。三、婴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地训练小孩的动手技能,如抓、握、倒、挤、夹、敲、剪等;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脱和整理衣服、梳头、洗脸、洗手帕等;照顾环境能力,如扫地、擦桌子、切水果、分碗筷、收拾玩具、浇花等,使他们锻炼了动手能力,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比较自如,还能够掌握一些精细动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同时还要利用幼儿好模仿的特点,鼓励幼儿模仿大人的生活。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如用搓、捏橡皮泥做千姿百态的小人和小动物等。

在游戏活动中要注意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应给幼儿准备各种积木、动物玩具等,让幼儿动手动脑操作,也可利用废旧无毒的安全物品让幼儿动手制作玩具等。

以下是动手能力中,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练习。(一)婴幼儿的粗大动作练习

1.粗大动作

0~3岁婴幼儿粗大动作基本包括抬头、翻身、爬、坐、跑、跳、攀登、平衡、走、投掷等。下面说明一下婴幼儿的爬与坐。(1)爬。3~4个月时可用肘支撑上身好几分钟;7~9个月时能用手支撑胸腹让身体离开床面,有时可在原地转动;8~9个月时能用上肢往前爬;1岁婴幼儿爬时还可手膝并用;1岁半会在台阶上爬。(2)坐。6个月时拉其手能从仰卧位坐起,能自己用手向前撑着坐,可坐在有围栏的椅子或婴幼儿车上;7个月可独坐,有时两手向前支撑;8个月不用手支撑可以独坐;9个月能坐稳,往前方倾斜时能保持平衡而不跌倒;10~11个月时,不仅能坐得稳,而且能改变姿势;12个月时,在坐位时能左右旋转去取物而不会摔倒。

2.粗大动作练习的注意事项(1)努力创造一种快乐的气氛,使婴幼儿感到运动的乐趣。(2)每个婴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都遵循着先学会抬头,再学会坐,然后学站,最后学走的顺序,这些动作不可随意选择。(3)新生儿一次练习10分钟,以后慢慢增加时间,婴幼儿期一次最多可练习20~30分钟。

3.粗大动作练习的内容(1)粗大动作练习——抬头、翻身游戏。

①练习抬头。

适宜年龄:0~6个月。

练习次数:3~4次。

方法:

a.俯卧转头。在两次喂奶间隔清醒时,将婴儿趴着放在床上成为俯卧位。这时,婴儿会自己将头部侧转。若婴儿还不会自己侧转,保育员可以帮助他侧转。几天以后,婴儿就会自己将头部侧转。此时,可用摇铃在婴儿头顶上方摇动,诱导婴儿抬起眼睛看,慢慢将头部抬起。

b.俯卧抬头。在婴儿醒后,换完尿布,喂奶前让婴儿俯卧在较硬的床上,将其双手放在头两侧,并扶着婴儿的头部使其转向中线,用色彩鲜艳、有响声的玩具逗引婴儿或呼唤宝宝的名字,使其自己抬头,每日数次。

②练习翻身。

适宜年龄:1~6个月。

练习次数:3~4次。

方法:

a.卷春卷。在地上铺上软垫,准备好一条床单,让婴儿躺在床单上,只露出头在外面,保育员像包春卷一样把婴儿卷起,拉住被子一边,让婴儿滚出被单。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婴儿是不是喜欢这个游戏,再进一步观察婴儿是不是能顺势自己翻滚。

b.侧翻游戏。先用一个发声玩具吸引婴儿转头注视,保育员再一手握住婴儿一只手,另一只手将婴儿同侧腿搭在另一条腿上,帮助婴儿向对侧侧翻注视,左右轮流侧翻练习,以帮助婴儿感觉体位的变化,学习侧翻动作,每日2次,每次侧翻2~3次。通常小孩在5~6个月时就能很好地翻身了。(2)粗大动作练习——爬行游戏。

适宜年龄:1~6个月。

练习次数:3~4次。

方法:

①上肢练习。

a.单臂支撑练习。婴儿会抬头后,可在其俯卧时,用玩具逗引他抓玩具。

b.双手交叉练习。婴儿俯卧在床上,保育员两手掌向下,同婴儿手掌合在一起,在前面挂一个醒目的玩具,再交叉移动手掌,带动婴儿两臂前后移动。

②下肢练习。

a.练习两腿交叉。在婴儿腹下垫一个枕头,呈俯卧位,保育员用双手抓住婴儿的踝部,做前后弯曲的动作,可交叉练习。

b.练习跪。当保育员仰卧时,让婴儿跪在其身体一侧,用手扶着保育员的身体,或将婴儿跪抱在保育员的大腿上,这时保育员可以和婴儿一起玩玩具、看画报,以此锻炼婴儿膝部的力量。

c.练习四肢协调爬行。让婴儿手膝(或手足)着地,腹部离开床面,四肢协调爬行。若腹部不能向前移动或不能离开床面,可用手托住婴儿腹部,用玩具引导其爬行。

d.爬行游戏。当婴儿会手膝爬行后,就可以进行爬行游戏。可以做爬直线、爬上下斜坡、爬台阶的练习。可以在婴儿前面放靠垫或一枕头等障碍物,可设计一些简单的情节,在前面放一些能够发出声音的玩具,来增加婴儿练习爬行的兴趣,鼓励婴儿爬过障碍物。(3)粗大动作练习——直立和行走游戏。

适宜年龄:9~12个月。

练习时间:1~2分钟。

方法:

①移步走。让婴幼儿站在保育员的脚面上,两手扶婴幼儿腋下,迈着小步子带婴幼儿两只脚向前走。

②扶东西走。让婴幼儿扶着墙壁练习走路。

③推小车走。让婴幼儿推着小车练习走路。

④用脚尖走路。保育员可以编故事,让婴幼儿模仿长颈鹿用脚尖走路,以增加趣味性。

⑤跨越障碍。在地面上摆一些书、垫子等的障碍物,让婴幼儿跨越,可以练习单脚站立的能力。(4)粗大动作练习——跑。

1岁半左右的婴幼儿,当行走自如时就可以练习跑。练习时可以分成几个小步骤。

适宜年龄:1.5~3岁。

练习时间:5~10分钟。

练习次数:2~3次。

方法:

①抱着跑。保育员抱着婴幼儿变换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速度跑,刺激婴幼儿耳内的半规管的适应能力。

②辅助婴幼儿进行跑跳运动。站在婴幼儿背后,用两只手扶着婴幼儿的腋下,使婴幼儿自己跑跳。

③逗着跑。用叮当作响的玩具或一只皮球用力向前滚,与婴幼儿一起抢它。

④放手跑。保育员在距离婴幼儿2.5米远的地方蹲下,鼓励婴幼儿跑过来,到达后将婴幼儿抱起来。(5)粗大动作练习——攀登运动。

适宜年龄:1~3岁。

练习用具:沙发、床、桌子。

方法:提供练习攀爬的机会,要做好保护。结合其他活动进行,如1岁时可以训练爬沙发并转过身来坐下;2岁时可以练习爬上椅子拿取玩具;3岁时能在攀登架做钻、爬、攀等的动作。(6)粗大动作练习——跳跃运动。

适宜年龄:2~3岁。

练习时间:1~2分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