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无常:魏晋南北朝(陈舜臣十八史略03)(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0:49:03

点击下载

作者:陈舜臣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兴亡无常:魏晋南北朝(陈舜臣十八史略03)

兴亡无常:魏晋南北朝(陈舜臣十八史略03)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兴亡无常(魏晋南北朝)作者:陈舜臣排版:火狼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6ISBN:9787549537686本书由北京理想国时代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〇一 黄巾军起“日子越来越难过。去年比前年差,今年又比去年恶劣……”“这么说来,明年不是会比今年更要命吗?”“比今年更要命?那岂不成了地狱?”

如今人们交谈的都是这类话题。现在的日子都已熬不下去,明年情形变得更坏时,还活得了吗?“不如上吊算了……”

坐在路旁听着农夫们说话的一位老妪,以绝望的口吻说。她的脸上流露着凄苦的表情。“千万不要有这个念头!”

随着一声吓人的叫喊,一名汉子从槐树后面缓缓走出来。

坐在路边闲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呆,大家面面相觑。“我已是死了一半的人,日子要是变得更不好过,不是只有死路一条了吗?”

坐在那里的老妪,如此议论着。“不,那是因为你们的视野不够宽。你们应该放眼看看更大的世界。今年将比去年好,而明年会比今年更好——你们难道不知道有这样的世界吗?”

这名汉子脱下头巾,同时用手背揩了一下额上的汗水。他的脸色非常光润,与这几个骨瘦如柴的农民相比,简直能说是朝气蓬勃了。“要真有这样的世界,我这个老太婆倒是第一个想去看看。怎么会有这样的世界呢?”

老妪怀疑地说。“老太太,你要我带你去看吗?”

这名充满朝气的汉子莞尔道。“好啊!你带我去看看。”

老妪用皮包骨似的一双手支着地面,踉跄地站立起来。“好,我就带你去吧!那个地方离这里不远。”“再远的地方,我都愿意跟你去的。”

老妪把一只手贴到腰际说。“你们怎么样?愿不愿意一起去呢?”

这名汉子也邀了正在聊天的这五六名农夫。他们都神色不安地蹙着眉头,缩了缩脖子。“你说离这儿不远,是吗?”

其中一个怯怯地问道。“是啊,离这儿很近。是连这位老太太都走得到的地方。”汉子回答。“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我们应该都知道。那个村名叫什么来着?”“地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个人正在那里。”“这个人是谁呢?”“是大贤法师……”“哦!大贤法师……”

这些农夫又一次面面相觑。这个名字他们老早就听说过。据说,此人有能力拯救在饥饿线上彷徨的穷人,是太平道的领导人物。“太平道”是道教的一派。据传,道教起源于老子,但,老子思想极为个人化,因而未形成任何教团。后来有教团成立,大概是受了浮屠(佛教)影响的缘故。印度佛教在不久之前才传至中国。

太平道的领导者是一个叫张角的人物,此人以“大贤法师”自称。这个手不离九节杖的人,据说医术相当高明。能为众人治病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人们崇敬的对象。大贤法师张角医治病人全靠咒术和护符,由于确实灵验,因此,信服他的人与日俱增。

现在,大贤法师不仅能医治病人,更被认为是医治病态社会和拯救芸芸众生的活佛。“那我们去看看吧!”“大贤法师来到这附近,这是难得的机会,我们不要错过。”“咱们说走就走!”

溺水者攀草求生,人们对太平道以及大贤法师已几近信仰的程度。据说,接受医治的人只要成为信徒,就可以不必付治疗费用。

官吏只知道苛征税金,这个社会上已没有人可以依靠。这时候,老百姓不想找个寄托吗?太平道就是针对一般庶民这样的精神需求应运而生,并适时扩张教团力量的。

这一天,太平道又在这种情形之下增加了六七个信徒。如此拉人入教的情形到处都有,可见太平道在布教传道上的积极态度。

——治病传教。

打着这个招牌的太平道,诚可谓典型的现实利益集团。  

这个集团于创立后不到十年时间,就在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八州,获得数十万信徒。

张角这个人物,除了咒术外,似乎也有极强的组织能力。他把自己的信徒分为三十六个团队。团队以“方”为名,大方成员有一万多人,小方则有六七千人。

因行医而与庶民接触频繁的张角,知道汉朝已经到了日暮途穷的地步。“时代非改变不可,绝不能这样继续下去……”

他通过治病和传教活动,越来越确信如此。“既然非变不可,不如由我来做吧!对!我来使它成为太平道的天下,不,我的天下!这不是绝对办不到的事情……”

张角开始有了这个想法。

后汉天下已经腐败到极点。就算是参天巨木,若朽烂到极点也容易推倒。太平道有的是力量,有三十六万人的组织。教团组织随时可以变更为军事组织。

——现在的朝廷全靠宦官的力量支撑着。

这是张角的看法。要是能拉拢宦官加入,朝廷力量一定会立刻减半。

在肉体上因缺憾而自卑的宦官,容易倾向宗教。宦官这一类人,最有可能成为太平道的主流。

张角拉拢部分宦官,并得到他们于举兵之际起而内应的承诺。

举兵日期终于决定。

择日的结果,以干支最初之年——即“甲子” ——为最佳。日子同样选定“甲子”,以示吉利。

甲子年是中平元年。在几个甲子日中,张角选择的是三月五日。他决定这一天举事。

他当然暗中举行军事训练,并且订立如下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将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口号以简洁为宜,因此,他们实际上喊的口号是:“黄天泰平!”

苍天乃指汉而言,黄天则指太平道。意思是说:汉将灭亡,改由太平道取得天下。

张角将起义的具体计划以及军兵配置问题,全交给心腹马元义处理。他们在离首都不甚远的几个要处集结兵员,准备届时一举攻打首都。

马元义用一个叫唐周的人为联络员。而与约定共同起义的宦官们联系,也是唐周分内的工作。为此,唐周到皇都洛阳,造访了在皇宫附近一名宦官的居所。“我是第一次看到皇宫。这比想象中的还壮丽许多嘛!”

耸立的城壁、在阳光底下辉映一片的屋瓦、巨大的宫殿廊柱——看到这景观时,唐周被震慑得气都喘不过来。庄严宫殿的建筑,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们心生畏惧。这个目的对唐周发挥了特别大的效果。

这么巍峨的宫殿,有可能攻下吗?

唐周叹息起来。

城门前有衣饰华丽的御林军(禁卫军)站岗,他们都是身高将近两米的魁伟丈夫。唐周想起那些寒碜模样的太平道士兵,都是难得饱餐一顿、骨瘦肌黄的农民兵。穿着盔甲、手持闪闪发亮巨戟的御林军,面对太平道老弱残兵时,大概有以一当百之威力吧?“这不是办法……”举兵前夕,唐周开始有所思量。造反失败时,参加叛变的人一定会被碎尸万段。这不是闹着玩儿的事情。唐周不觉浑身发抖。

现在该如何是好呢?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唯一的途径是向朝廷告密。

唐周奉命前来处理的事情是,与宦官徐奉会面,与之商谈举兵之际如何使宫廷一时陷于瘫痪状态,拖延其动员讨伐的时间。“即使动员之举拖延一些时候,太平道造反军也绝对打不过天子之军队的!”

被壮丽宫殿迷惑的唐周,遂没有依约和徐奉密商,而是上书宫中:太平道正在计划造反。被任命为攻击首都之指挥官的是马元义。他正潜伏于洛阳某处……

唐周告密是甲子年一月末之事。

遭逮捕的马元义于二月中旬被处刑。处刑方式是最为残忍的“车裂之刑”。由于对天子叛变是大逆罪,政府因而以难得使用的极刑处置。两辆马车准备妥当后,马元义的左右手脚分别被绑在不同的车轮上。一声令下,两辆马车向左右两边猛然开跑——马元义的肉体顿时被撕成数段。

太平道预定起义的日子是甲子日——三月五日,既然事情败露,那就不能再等到这一天。朝廷已连连下达动员令,各地正紧急编组讨伐军。由于唐周的密告,太平道造反军的计划,应该已为朝廷所知。

造反军只得赶紧修改计划内容,并决定立即起义。三十六万人的军事组织,几乎完全准备妥当。“佩戴黄巾!”

张角向全军发下这个命令。

为了分清敌我,太平道三十六万人一律以黄巾裹头。如前汉末期有以眉毛涂红而被称为“赤眉军”的起义军团,这批后汉末期的造反团体,便被称为“黄巾军”。

此处要附带叙述的一点是,前汉末期与后汉末期的造反有极大差异。前汉末期的造反军团,包括赤眉军和绿林军,采取的是择一皇族并拥立之的形态。绿林系奉的是更始帝,赤眉军则以抽签方式奉刘盆子为皇帝。他们这样做可拉拢各地长官和有力人士,以扩张势力。

而后汉末期这一次的造反则以“苍天已死”为口号。也就是说,他们宣言不要刘氏皇帝。

战斗的基本方针也有所不同。他们袭击各地衙门,杀其长官。地方长官以及有权力的人正是榨取庶民的敌人。太平道造反军把这些人谋杀,以“黄天将立”宣告新政权之诞生。

进入战斗态势后,过去以大贤法师自称的太平道教祖张角,改称号为“天公将军”。

张角有两个弟弟。大弟张宝号称“地公将军”,小弟张梁则号称“人公将军”。

三十六万军队可以说是太平道之正规军。各地信徒也竞相呼应,采取游击行动。

黄巾军在各地将所看到的衙门全都烧光。这是因为衙门乃榨取庶民的直接单位,被庶民所痛恨。至于州刺史、郡太守、县令、县长等官员若被看到,也没有一个幸免。

太平道盛行于现在河北省中南部、山东省北部以及河南省东部等地域。黄巾军开始时侵扰的也就是这些地区。燔烧官府,劫掠聚邑(乡镇村落),州郡失据,长吏多

逃亡。旬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史书如此记载。

刚崛起时,黄巾军可谓势如破竹。各地长官听说黄巾军对高级官僚一律格杀,因此,在造反军还未到来之前,他们早已抱头逃窜了。

朝廷吓得魂飞魄散。

喜欢玩乐的灵帝,于唐周密告太平道造反之事时,还在宫殿院里玩开店游戏。

——什么?首谋马元义已被逮捕?这不就没事了吗?

实际上,不是没事了,而是正要开始有事。

太平道举兵之事因密告而败露后,朝廷曾经发下动员令,但,那主要是为了增强首都洛阳的防备。

为守护京师,遂任命大将军。这个大将军不是别人,正是皇后何氏的哥哥何进。

何进原来的职业是屠夫。他有一位貌美而个性极强的妹妹,于是他企图靠妹妹的美貌发迹。

依照规定,后宫只准良家妇女进入,而何进却收买宦官,让自己的妹妹入宫为宫女。

灵帝于十五岁时曾立宋氏为皇后,而她却未受宠爱,并于不久之后被废。何进之妹乘机向灵帝献媚,最后于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被立为皇后。

何进当然因此而发迹。现在的他已是大将军了。〇二 黄巾军不死

灵帝再怎么庸愚,也应该知道屠夫出身的何进根本没有军事才华和统率能力,却任命他为大将军,这一点,大概只能以“糊涂”一词解释吧?

听到各地黄巾军以破竹之势把政府军打得溃不成军、烧毁衙门、惨杀官员之消息时,灵帝起先还是坚不相信。直到知道这都是铁的事实后,才神色狼狈地问近臣:“该如何是好呢?”

灵帝受到震撼,是听到一向被他认为是绝对忠诚的宦官中有内应时。“朝廷目前异常欠缺人才。当务之急应该迅速招募人才。”

受到垂问的北地太守皇甫嵩如此回答。“如何招募呢?”“最好的方法是解除党锢之禁。”

依据他的意见,被宦官派排挤的清流党中,有许多优秀人才。“知道啦。还有什么意见呢?”“必须准备充分的军费及军马。”“如何准备呢?”“拿出库银,并以西园厩舍之马匹供为军用……”“哦……”

灵帝皱起了眉头。因卖官而到手的钱都放在国库内。喜爱马匹的他,在西园厩舍饲养不少名驹。当然那些马匹不是养来供为军用的,但,现在还能表示反对吗?“如果没有其他的办法,朕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皇帝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允了。

这期间,各地方长官被黄巾军杀害的消息陆续传报上来。

——南阳太守褚贡被杀。

——幽州刺史郭勋被杀。

——广阳太守刘卫被杀。

朝廷以北中郎将卢植为司令官,命其讨伐北方黄巾军主力。

颍川地区也有强势的黄巾军。对此,则以左中郎将皇甫嵩与右中郎将朱儁为司令官,率领四万大军前往。

率领颍川黄巾军的是一个叫波才的人物。

后世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就从这个时候开端,故事主角将要粉墨登场。以曹操为例,他这时候正率军前往颍川。

在此,先了解一下大家所熟悉的三国豪杰在黄巾之乱开始的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时的年龄。

他们当时的年龄是:曹操二十九岁、刘备二十三岁、关羽二十二岁、张飞十六岁。孙策、孙权兄弟分别为九岁和二岁,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为九岁,诸葛孔明当时才三岁而已。在五丈原与孔明对峙的司马仲达则为五岁。

以一亿钱买了三公地位的曹嵩的儿子曹操,较其余英雄先登上舞台,依年龄来说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曹操字孟德,小时候就颇为聪明而富于机智。

——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史书如此记载他的行径。也就是说,他是个品行不端的青年。喜欢放鹰、捕鸟和赛狗的他,大概是今日所谓的运动迷兼赌鬼吧。

他的伯父对他这种放荡不羁的作为甚为不悦,除了时常当面告诫他外,也要他父亲对之严加管教。一天,曹操看到伯父走来,便歪着面孔,抿着嘴巴,在地上打滚,“哎哟……哎哟”地呻吟起来。“你怎么啦?”“我神经痛正在发作……”曹操对伯父说。“那真是要命!”

伯父见到曹父时,便告诉他这件事情。父亲吓一大跳,立刻叫曹操来问:“你伯父说,你在闹神经痛。是不是已经好了?”

神色正常的曹操回答道:“神经痛?开玩笑,我几时得过神经痛?伯父常把我的事情随便向爹打小报告,我最讨厌他啦!”

曹父从此以后再也不相信哥哥所讲的话。这便是曹操“整”他伯父的情形。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记载于《世说新语》——

青年时代,曹操和后来与他争霸的袁绍是好朋友。说他们是好朋友,不如以“狐朋狗党”称之较为确切。同为贵族子弟的他们,常在一起搞鬼,捣蛋的程度令人摇头不已。例如,  “抢新娘”就是他们常做的勾当。

人家在办喜事时,他们就到院子里大声喊道:“土匪来了!”

这一家人当然会没命地往外逃,他们就利用这个机会把新娘子抢走。曹操常和袁绍以搭档方式干这种恶作剧。一次,他们正玩得颇为顺利,抬着新娘子准备逃跑,但在黑暗中逃入花丛里时,袁绍扭伤脚筋,跑不动了。“哎哟!痛死我了!我跑不动啦!”袁绍哀叫起来。

这时候,曹操大声嚷道:“土匪在这里哦!”

才说跑不动的袁绍,听到这句话吓了一大跳,拔腿没命地奔逃。这时候的他还顾得了脚痛吗!最后,两人得以平安逃逸。

由这样的随机应变可见得曹操是个非常“机警”的人。

当时担任太尉(国防部长)的桥玄,以擅长鉴定人物而闻名。那是“月旦”盛行的时代,世上颇多人物评论家,其中又以桥玄的批评最为剀切有名。

曹操几乎每天都到桥玄家。“吊儿郎当的曹操,频频出入言论正派的桥玄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的一些狐朋狗党莫不为此好奇。

曹操是有明确意图的,但,这一点不便在朋友们面前说出。

——桥玄的两个女儿都是绝代佳人!

要是曹操说出这句话来,大伙儿一定会喷饭吧?因为桥玄的两个女儿都还是婴孩。

曹操深信桥玄的两个女婴将来会成为绝世美女。他想象力之丰富,由此可以窥见。

言归正传。擅长鉴定人物的桥玄,仔细看过曹操的面相后说:“天下很快就要大乱。如果有人能使陷于大乱的天下安定,除足下以外不做第二人想。”“嗬……我有这样的面相,是不是?”“确实如此。我替很多人看过相,却从来没有看过像你这样的贵人之相。你不但是贵人,而且是大英雄。……日后天下大乱时,希望你能妥善照顾我的妻子儿女。你是唯一能使天下安定的人……”

由于太平道黄巾军非常了解穷困人民的心,所以成功地收揽他们并纳入组织。但真正打仗时,他们却欠缺指导作战的参谋。也就是说,黄巾军中没有职业军人。

刚崛起时,他们得以趁势迅速打倒各地长官。但时间久后,一度崩溃的地方行政和秩序逐渐恢复。

用乱七八糟的方式打仗时,黄巾军确实势如破竹,在混乱中的黄巾军的确压倒了政府军;但这种情形不可能维持长久。到了战争必须要有规则的阶段时,黄巾军的势力立刻大减。

黄巾军的领导阶级都是舌灿莲花的传道专家,对于收揽人心非常有一套。但是,谈到战场上的进退,他们是百分之百的门外汉。欠缺职业军人的黄巾军,面临重要战役时,便无人能订立适当的作战计划。

左中郎将皇甫嵩和右中郎将朱儁攻破颍川黄巾军,整个战争情势因此而逆转。在这次战役中,政府军正因兵员不足而不知所措时,曹操率领的军队刚巧赶到,政府军得以获致大胜,也为其他战场战局带来极大影响。后来成为三国主角之一的孙坚,这时候从军在朱儁麾下。

另一名主角刘备则以下级将校身份,在北中郎将卢植的远征军中。曹操的地位是骑都尉,约等于骑兵团长。与之相较,刘备只是一介小队长而已。

卢植是讨伐黄巾军的总指挥,他于一个叫广宗的地方包围了天公将军张角。这时,朝廷派遣宦官左丰前往视察战况。由于从第一线传回来的报告常多粉饰,所以,皇帝乃派遣信得过的身边人员亲自调查实情。皇帝的身边人员当然是宦官。

第一线司令官是士大夫,以“清流”自称的他们,视宦官为“浊流”,向来对之极为轻蔑。“不相信我这个清流,而派浊流的宦官前来……”卢植为此深为不满。“宦官都很贪心。送厚礼给左丰吧!他一定会因此而写有利于将军之报告的。”卢植一名幕僚如此进言。“这岂不形同贿赂!”卢植以不屑口吻说。“话也不是这么说。因为……”“别再提此事了,我并没有企求他写有利于我的报告,只希望他具实上奏。反正我是绝不会向浊流低头的!”

卢植根本没将左丰放在眼中。除了左丰初抵达时见过一面外,他压根儿就不想再见到这个人。“我看到没有胡子的男人就想作呕……”卢植故意在左丰随从面前大声说这句话。被去势的宦官失去男性特征,皮下脂肪变厚,长不出胡子来。“好!你给我记着!”

从随从口中听到这件事情的左丰,其光滑白脸变得通红,勃然大怒。他回洛阳后,便向灵帝奏道:

广宗黄巾军应可随时攻破,只看政府军有无此意。而中郎将卢植却无意采取攻势,一味等待“天诛”,战事因而拖长。

——什么!身为司令官不奋勇攻敌而坐待天诛,这算什么!快把卢植逮捕回来!

怒不可遏的灵帝下了这道命令。

可怜的清流卢植,以中郎将身份被关在囚车内,押回皇都。河东太守董卓以东中郎将身份奉命接替之。

三国故事中的大坏蛋董卓,在此登场,当时的年龄为四十五岁。他的登场可以说是不甚光彩。宦官左丰说的“可随时攻破”,换了新司令官董卓上台后,广宗黄巾军依旧没有被击破的迹象。董卓的效用只在于证明卢植乃被人构陷。由于毫无战功可言,董卓很快就被解职,朝廷改派皇甫嵩前赴广宗。

皇甫嵩因击破颍川黄巾军而有甚大功绩,他被派任是因为能力受到肯定。

于广宗受到包围的黄巾军,虽然不善于打仗,斗志倒是非常高昂,这是因为信仰加强了他们的团结。但,皇甫嵩前往讨伐时,黄巾军在士气上已有低落趋向。

这也难怪,因为他们奉为统帅的天公将军张角病殁了。

——只要口念咒文,敌人的箭就射不到你。

太平道原本就是迷信的团体。应该绝对不会死的天公将军却因病而死,这还不够使一般信徒信心动摇吗?

改由张角之弟人公将军张梁指挥广宗黄巾军。虽然张梁的统御能力并不亚于其兄张角,奈何部下将兵因天公将军之死而人心惶惶。

皇甫嵩仔细观察黄巾军动静后,研究其弱点,订立了一举攻下的作战方式。

政府军攻破广宗黄巾军是这一年十月的事。

——获首三万级。(黄巾军)赴河死者五万余人。

这是朝廷得到的报告。

人公将军张梁当然被斩,而先前病死的天公将军张角的棺木被挖出,尸体受到凌辱。

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地公将军张宝则据守一个叫下曲阳的地方抵抗,但,皇甫嵩继续进兵,于十一月间将之击破。张宝所属十余万人被斩之捷报传到洛阳。

黄巾军之乱至此似已被平定,但实际上的情形是:有组织的造反已被镇压,各地区游击式的造反则持续很久,其间甚至有过庞大组织的形成。

黄巾军因政治腐败而萌生,在根本问题未获改善之前,人民的反抗永远不会停息。〇三 八校尉

曹操成为济南之相。

依据后汉制度,郡与国同级。郡为中央之直辖地,国则为皇族受封为王之地。但王无权直接统治自己的国土,必须以“相”为长官,使之负责统治。因此,国之相等于是郡之长官太守。

成为济南之相的曹操,第一件着手做的事情是“严禁淫祀、邪教”。这是曹操开明作风的表现。当时是人们迷信观念根深蒂固的公元2世纪。在那样的时代,除非头脑特别清醒,否则不太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另一个尚未成型的英雄——刘备,此时的情形又如何?

刘备在讨伐黄巾军时代的地位,充其量只是一介小队长,战后论功行赏时,他也没有得到什么好职位。据传,他被任命的是“安喜县县尉”的职务。县是最小的行政单位,其中也有大小之别,一万户以上者为大县,下到一万户者为小县;大县之长官为县令,小县之长官则为县长,县令之下为县丞,县长之下为县尉。因此,刘备只是小县次官,俸禄顶多三百石。

成为济南之相的曹操,俸禄是二千石,与之相比,刘备的身份可谓微乎其微。

刘备后来逐渐具备了君子风度,但这时候的他简直是个流氓。他经常使性子,因为被任命为县尉这种小官,他心里非常不高兴。

——以我的功劳,至少应该被任命为县令才对。叫我来当县尉,简直是欺人太甚嘛!

他因此每天酗酒度日。

——对!这是拿我们开玩笑!谁稀罕这种职位呢!

他的义弟关羽和张飞也整天与他一块儿喝酒。

一次,督邮来到安喜县。督邮是巡回视察地方行政的官员,将视察结果向朝廷报告。因此,每次督邮来到时,地方官都会以最殷切的态度接待,极尽献媚之能事。所以,督邮对地方官的态度通常极端傲慢。

由于督邮来到,刘备依惯例要请求会面,以示礼貌。“县尉之辈的小官也想会见我!这个人以为自己是什么东西!叫他回去照照镜子吧!”

督邮如此告诉使者拒绝会面。“真是混账!”

刘备满面怒气地冲到督邮住所来。他连靴子都没脱,就闯进屋里,大声吼道:“混账督邮在哪里?”“你干什么?我是督邮,不得无礼!”督邮摆着架子道。“哦,你就是督邮……”

刘备语未毕,便扑上前去一拳将之击倒,继而以拳脚猛打对方。“你……你这是干什么?”

督邮刚一站起来,刘备就以倒剪二臂手法将之勒紧,同时喊道:“张飞,快拿绳子来!”“知道啦!”

满脸胡须的张飞立刻拿着绳子过来。刘备接过绳子,迅即把督邮捆绑住。“你不能乱来,我是督邮啊!”督邮满面通红地怒喝。“闭嘴!正因为你是督邮,所以我才要绑你啊!我当然知道你是督邮,你少在那里动来动去!”

接着,刘备拿来皮鞭,往督邮身上噼噼啪啪地抽打起来。“哎哟……我的妈哟……”督邮痛彻心肺地大叫。“哈!哈!哈!”

刘备大笑起来。他已豁了出去,但这般愉快的心情倒是许久未曾有过的。“你以后还敢这么跩吗?你就是太跩了,所以才挨这皮肉之苦,知道吗!”

刘备鞭打被捆绑的督邮多达两百下。挨打的人最后到了半死不活的地步,而下手的人也到了筋疲力尽的程度。“妈的!把老子搞得这么累,我的手臂痛死了!”

这样豁出去的结果,他当然再也不能担任官职。刘备毫不眷恋县尉这个职位。要是事前没有这个决心,他也不会如此蛮干的。“噢……噢……”

被痛打的督邮,已经是奄奄一息了。“这个东西送给你!”

刘备卸下就任时拿到的印绶。在古代中国,印绶是证明身份地位的东西,印有金、银、铜制之别,绶(系印带子)色有朱、绿、紫、青、黑、黄等不同颜色。县尉带的是铜印,绶色则为最下级的黄色。

刘备把自己的铜印黄绶挂在奄奄一息的督邮脖子上,说声“再见”的同时再加上一记耳光,然后离去。

后来跃登舞台的英雄们正在干这类事情时,皇都洛阳也正展开着政治斗争。

那是皇帝身边人士——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

洛阳政情日益散发出强烈的腐臭味。

因讨伐张角而功不可没的皇甫嵩,不但没有得到酬报,食邑反被削减六千户。那是因为宦官赵忠宅邸规模逾越规定、生活奢华,皇甫嵩上奏皇帝予以没收。另一名宦官张让则因向皇甫嵩索贿五千万钱被拒。两名宦官遂向朝廷报告:“皇甫嵩连战无功,徒然浪费公款。”皇甫嵩因而受到严厉处分,连车骑将军之印绶都被收回。

张角三兄弟的败北并不意味黄巾之乱已被平定。这类民众叛乱,绝对不会因为领导人物之死而落幕。而镇压叛乱的政府军向皇帝浮报战果则是常有之事,因为报告的战果越大,当事者得到的酬报也会越大,所以他们是“何乐而不为”。

——黄巾军已完全平定。

在朝廷得到这个报告之后,各地的造反情事依旧迭起不息。

张牛角、张燕、左校、刘石、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等人率领的造反团体相继在各地崛起,其人数多者二三万,少者也有六七千。

黄巾军只是被驱散,造反并未平定。这个事实,前往镇压造反的将军都知道,只有朝廷仍不知情。

灵帝当然更不会知道实情。他听到的尽是汉军获得大胜之捷报。

——既然如此,朕要好好享受啰!

他于是在西园建造了美轮美奂的万金堂,此外又在南宫玉堂建立了巨大的铜像。皇帝开的卖官店也有了以五百万钱特价出售“关内侯”之举。关内侯只是虚名,不具任何实质。

黄巾残党以白波谷为根据地,不断出兵至现在山西省太原附近。从政府军的角度来看,这是盗匪。“白波谷”这个地名,后来也成了盗匪的代名词。

后汉之基础因而逐渐被蚕食。

黄巾之乱后的中平四年(公元187年)二月,民众于荥阳之地蜂起。三月间,西北有名叫王国者,在韩遂、马腾等诸将的拥立下竖立叛旗。五月时,更有泰山太守张举公开宣言——

余乃天子,今起取代汉。

他招募的兵员达十余万之巨。

十月间,长沙有位名叫区星的人起而造反。到十二月时,更有匈奴的叛变。

这诚可谓国家的多难之秋。

这一年,三国英雄——魏、蜀、吴之主子们——各在做些什么事呢?

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却未赴任。无意就任新职的他,回到故乡谯县建立书斋,开始过着读书的日子。他潜心研读《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籍。

后来成为吴国之主的孙策、孙权兄弟的父亲孙坚,此时是长沙太守。他当然出兵镇压在长沙的造反,并且获得成功,被封为侯,建立了后来孙氏军阀的基础。

日后成为蜀之主的刘备,于捆绑督邮加以痛殴后,已行逃逸,无人知其下落。他大概带着关羽、张飞这两个义弟,在附近一带忙着推销自己吧。自称为天子的张举,在竖起叛旗时,朝廷命令公孙瓒前往讨伐。刘备曾与公孙瓒一起受业于卢植门下,他或许会因此情谊投效公孙瓒军中吧?

秦始皇订立郡县制时,曾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置县于郡之下。这个数目后来变得越来越多,到后汉末期时,郡以及与之同级的国之数目,已增加到一百零五之巨。

这许多郡国分别属于十三个州。

除了中央直辖之司隶州外,共有豫州、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并州、幽州、交州等。

郡之长官为太守,国之长官则为相,而州之长官为刺史。

州在郡之上,但州刺史的地位并不比郡太守高。他们的俸禄同样都是二千石。

郡太守有由其统治的土地,拥有行政权和某些程度的兵权,与之相较,州刺史则丝毫没有这些权力。

州刺史的任务只在于巡回视察州属各郡之政治是否良好,据以报告朝廷。

实权只给予规模较小的“郡”长官,而不是给予规模大的“州”长官。之所以如此,乃在于提防全国出现十三个超强实力者割据各地。

大军阀不在地方割据,于平时而言,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但,如后汉末期这般天下大乱,民众于各地蜂起作乱时,朝廷期待具有镇压实力的大军阀存在,毋宁说是自然的趋势。

给向来毫无实权的州长官以行政权及兵权之事,经过商议后,于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付诸实施。

具备实权的州长官不再是“刺史”,而改称“牧”。

三国故事中的群雄割据,可说是从此开始的。过去的弱小军团,现在已成长为强大军阀了。

同一年,政府为了强化中央军事力量,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官职。也就是说,中央军增设八个师团,即上军、中军、下军、典军、助军左、助军右、左、右八校尉。

灵帝任命自己最信赖的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将其余七校尉归属其下,并增设八个师团中的第一师团团长兼任八个师团全军之司令官。

最高司令官应该是大将军。现在连大将军都被置于蹇硕之下。

如前所述,大将军是何皇后之兄长何进,这是与皇帝最为亲近的外戚。这样的关系所获得的皇帝信赖,尚不及宦官。

灵帝对宦官的信赖之深,由此可见。

事实上,其主要原因在于外戚本身不甚值得信任。在妹妹进入后宫之前,何进只是一介屠夫。灵帝当然不太信任这样的人物。

何进对此极为不满。“你们这些被阉了的人渣算什么东西!”何进以露骨的态度表示出对宦官的憎恶之情。像他这样的人是没有抑制情绪之涵养的。

丧失性能力这项重要机能的宦官,其他方面的机能好像特别敏锐。也就是说,他们的感受力非常灵敏。他们由何进的表情察知了他对他们的憎恶之情。“你才是屠夫出身的不入流家伙!”宦官们压根儿瞧不起大将军何进。

大将军现在竟屈居于上军校尉身份的宦官之下!在对立关系如此激烈的状态之下,何进的愤怒之情更如熊熊烈火般蔓延开来。

被任命为八校尉中之典军校尉的是曹操。对这一次的任命,他是欣然接受的。“掌握军队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故乡研读兵书多时的他,最后领悟到了这一点。

后来成为曹操夙敌的袁绍,也于此时就任为中军校尉。他也是新登场的八校尉之一。

中平六年,灵帝病笃的消息在民间悄悄流传。

——听说已无痊愈希望……

——这下子天下又要大乱!

人们交头接耳传递此一消息。〇四 皇帝一死

浪子皇帝灵帝之死,为什么会引起天下大乱呢?

后汉诸帝没有子嗣者为多。

前代桓帝也是由于没有子嗣,所以引旁系之灵帝继承皇统。

灵帝也丧失了几名才出生不久的皇子。

如同世界各地的习俗,为使小孩平安生长、将之暂时丢弃或过继给别人之风俗,在当时的中国也有。

何皇后的皇子辩,在同样的理由之下,交由一名史姓道士抚养。人们称这位皇子为“史侯”。

灵帝还有一个由名叫王美人的女人所生的皇子协。这位皇子交由董太后抚养,一般称之为“董侯”。

灵帝一死,史侯和董侯之间无疑会起继位之争。但,史侯辩才十四岁,董侯协更年仅九岁,所以这两个人不可能由自己出面竞争。

斗争一定会发生在围绕这两位皇子的人们之间。

身为外戚的大将军何进,当然希望由其妹何皇后所生的辩就皇位。而被何进所憎恨的宦官们,由于担心辩即位后,何进将具有极大权力,因此,一定得拥立协才行。

——要成为天子的人,必须有相当的气度始可。

自己没有什么气度的灵帝,于决定继位者之际,倒有这样的想法。

拿辩和协比较时,再怎样以偏袒的眼光视之,还是会觉得协远胜于辩。反过来说,辩实在太差了。

而且,宦官们莫不称赞协之贤明。实际上,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何皇后所生的皇子即位,所以,如此做是极其自然之事。

后宫也有女人之争。

灵帝生母董太后是一位女强人,同时也极为贪心,据说,她的儿子皇帝开“卖官店”猛赚大钱,就是她出的主意。说起女强人,生为屠夫女儿的何皇后,也不输董太后。年轻时候的她,曾与粗汉们为伍,手执肉刀,在市场肉摊做过生意。

除了婆媳间的斗争之外,董太后更养育了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协。董太后一方面是想给媳妇难看,同时也由于对协疼爱有加,所以很想让协继位。为她做后盾的是担任车骑将军的侄儿董重。

因此,灵帝一死,会引起一场极大纷争是势所难免的。

灵帝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丙辰日死于嘉德殿,享年三十四岁。他于临终前,叫来他最信赖的宦官蹇硕,对他留下遗言道:“朕还是决定选协作为继承人,辩无天子之气度,望你好好辅佐协。”“遵命。”蹇硕流着眼泪叩头道。

虽然有皇帝遗诏,但要使协登基却不容易。朝廷中也有不少拥立辩的势力。除非将这个势力肃清,否则想使协就帝位是办不到的事情。

拥立辩之势力的领导人物当然是何皇后的哥哥何进。蹇硕倘若要遵照遗诏,使协登基,就非先取何进之命不可。

蹇硕于是想出了一个计策。

——帝崩,欲商谈后事,祈即入宫。

他叫人带了如此文意的信给何进,准备于对方入宫时,将之逮捕诛杀。而蹇硕一个名叫潘隐的部下和何进是多年老友,这个人一看见何进入宫,就以目光向他示意。“潘隐的目光好像在向我警告些什么。”何进顿时领悟自己的处境危险。他和伺候皇帝身边的宦官已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而宦官异常残虐是众所周知之事。

危险!何进立即退出宫廷,率领军队进入百郡邸。百郡邸是郡国藩邸,驻兵于此,能对皇宫发挥威吓效果。何况皇帝亡后,倘若皇子年幼,由皇后摄政是后汉之成规。何皇后当然会让自己生的辩即位。

蹇硕早就料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所以才企图将何进杀掉。只要何进一死,何皇后就容易对付了。但企图杀害何进之举,现在已告失败。蹇硕在何进以兵力威吓之下,无从阻碍辩即位之事。

辩于灵帝死后第三天登基,并且将年号改为“光熹”。王美人所生的协,则被封为渤海王。

蹇硕当然不是这么容易就会认输。要是于这场斗争中失败,自己的老命一定会赔掉的。因此,他召集宦官首领说:“何进已经拥立新帝,垄断国政,之后的步骤一定是杀尽我们宦官。他们之所以还没有下此毒手,是因为我们掌握禁卫军。我们非趁早逮到何进,把他干掉不可!”

但,宦官中也有和何进亲近的人。中常侍郭胜和何进便是同乡,而且向来就有交情。他把蹇硕的计划透露给何进,何进于是毫不犹豫地进兵,抓到蹇硕后把他杀掉了。

剩下的反辩派只有董太后一个人。但由于宦官派中心人物蹇硕已不在,对付这样一个老女人根本不费事。

——藩后不得居留皇都。

何进遂以此为由,把董太后赶出长安。

如前所述,由于桓帝无嗣子,因而立旁系藩王身份的灵帝为皇帝。也就是说,灵帝是以桓帝之子的身份即位的。如此一来,他的母亲应该算是桓帝之皇后才对。其实,生母董氏只能算是“藩后”。把孩子送给别人做养子的母亲,应该和孩子断绝关系,岂可来到皇都,而且住在宫中!

这样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灵帝在世时,当然没人敢对天子生母搬出这番道理。灵帝一死,这个理由就成了赶走反辩派董太后的最好借口。

原本以皇太后身份极为自傲的人,现在骤然被贬为“藩后”,并被要求离开长安——急火攻心的董太后遂因此猝死。

何进进兵包围了董太后侄子——骠骑将军董重的府邸。自认命已该绝的董重,也自尽而亡。

可以称为后汉王朝病根的“清浊之争”,再度恶化。

士大夫对宦官——在这宿命性斗争中,双方的憎恶感已达极点。

西园八校尉中被任命为中军校尉的袁绍,自认为是士大夫之代表人物。汝南郡汝阳县袁家乃当代第一名门。

这个家族以“四世三公”而闻名。也就是说,到袁绍父亲这一代为止,他们家族四代皆为“三公”(指“司徒”、“司空”、“太尉”而言,皆为国政中心人物),像这样的家族,全国实在找不出第二个。高祖父袁安历任司空、司徒,其子袁敝为司空,其孙袁汤历任司空、太尉、司徒三公,曾孙袁逢则为司空。

袁绍是袁逢的儿子,只是,由于袁逢胞兄袁成英年即逝,而被过继为伯父之子。

因为是这等名门之后,所以自诩为士大夫之代表也无人表示异议。绍有姿貌威容。

如《三国志》记载,袁绍长得英俊,一表人才。

作为清流之代表的袁绍,对浊流宦官甚为憎恶。

虽然袁绍是个俊秀伟丈夫,却不是温和型人物。年轻时候的他以侠客自任,时常与人打斗。他常与曹操结伴干“抢新娘子”恶作剧之事,已如前述。“使朝政紊乱之宦官,应悉数诛杀。”

袁绍对大将军何进做了此一耸人听闻的建议。

大将军的地位犹在三公之上,而靠妹妹何皇后的庇荫、与弟弟何苗相偕居显要之位的何进,正因为自己是屠夫出身,所以在袁绍这等名门出身者面前,有极大的自卑感。而他在内心却有这样的想法:“我绝不是只靠妹妹发迹的,我也有实力!这一点,总有一天会让你们知道!”“倘若能清除我王朝积年之病根,大将军之名将永垂青史。”

被系出四世三公名门的袁绍如此煽动时,何进果然燃起战斗意念了。“好!就把他们统统干掉!”

不过,这件事情有失败前例。过去窦武企图肃清时,自己反而被杀。何进突然有了些许踌躇。

颇富打架经验、善于察言观色的袁绍,立刻以激励的口吻说:“窦武所以失败,是因为禁中五营士兵全在宦官的指挥之下。将军和窦武不同,与令弟共同领有自己的将兵。但愿将军能为天下除患,流芳万世。”“说的也是……”

虽然如此,何进的犹疑依然未消。他在心里暗中比较自己的部下和宦官支配的禁中军兵力。

袁绍连这一点都看得出来。“大将军请放心吧!我们可以召集与宦官毫无渊源的地方军到中央来。地方上有许多猛将豪杰啊!他们都是没有感染到皇都华美风习的朴实精锐的军队,一定会打赢宦官的。”

经过袁绍说服后,何进终于点头。

袁绍也找来顽童时代的好友——现在同为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曹操,加入他们这一派。

结果,曹操不但没有答应参加,更以下面的话忠告袁绍:“宦官这个职位,存在已经很久。他们专横确实是不对的事情,但要处罚他们,由一名狱吏执行就够,为什么要发动天下大军呢?发动这等大事,秘密一定会泄露的。”“不以大军对付,对方一定不会屈服,因为他们也有军队啊!”

袁绍志在尽快消灭宦官。“召集地方军千万不可找董卓。找那种人来,洛阳一定会被搞得乱七八糟的。”曹操道。“不,我倒想特别倚重董卓。因为他率领的凉州兵很强嘛!”“强是强,可是……”

曹操知道多说无益,所以打住。

袁绍急着要起义。打架想获胜,“先发制人”是最大原则。而不擅长打架的何进,则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在于招募同道。

广邀各地军阀共同起义的他,决定等这些军队抵达后再说。

何进憎恶宦官的情形,和身为士大夫的袁绍等人有些不同。有宦官在时,身为外戚大将军的自己,便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权势。他只想把宦官悉数扫出宫廷外,倒没有将他们全数杀尽之意。何况宦官中也有不少与之交情甚笃的人,其中一些更是对他有过恩情。屠夫家庭之女儿得以进入后宫,是因为收买宦官的关系。脾气倔强的何进之妹,在成为皇后之后,也有过使灵帝大为不悦之事,她的皇后之位当时险些被废,后来由于宦官极力为她求情,因而得以不了了之。所以,何进认为自己与宦官的交情,较士大夫为深。

士大夫有引以自傲的家世,而何进根本没有。何进和士大夫会面时,难免有些紧张,与宦官在一起时,则甚为轻松自在。

如前所述,宦官蹇硕的密谋,曾经由同样是宦官的郭胜偷偷向何进通报。而且,何进和数名宦官要人有姻戚关系。他的妹妹就嫁给了宦官首领张让的干儿子。

起义之事一再拖延的结果,如曹操所料想,肃清宦官之密谋果然泄露出去。“那样疏于保密,秘密不外泄才是怪事一桩呢!”

事后,连曹操都如此冷笑。曹操的祖父也是宦官,有人甚至企图拉拢曹操参加密谋。这个团体的保密观念何等缺乏,由此可见。

知道何进密谋的宦官们,当然极度紧张。

这是紧要的生死关头。

宦官领导集团张让、赵忠、段珪等人,立刻举行高层会议,研究对策。

——首要之务在于干掉对方的领袖人物!

众人很快就有此决议。宦官决定事情,比大将军何进干脆得多。

对方领袖人物当然是指何进或袁绍而言。“干掉”并不是要以正式派兵方式攻杀,而是将之诱出而予以暗杀。但袁绍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诱出的人。

对何进下手,应该较为容易。

假借何太后之名召唤时,何进一定不疑有他,会立刻赶到宫内来才对。大家决定如此诱来何进,接着密议对其袭击的方法。〇五 杀尽宦官“不会有事情吧?”

袁绍如此问时,大将军何进回答:“不会有事情的!”便进入宫里。

何进在情感上对宦官有些亲近感,他根本没有将宦官悉数杀光之意,认为只要把他们赶出权力中心即可。由于自己没有杀害对方的心,因此,他对对方的警戒心也就相对松弛。“这不关我的事……”袁绍也未以积极的态度劝止。实际上,他压根儿不承认屠夫何进为士大夫。

漫不经心入宫的何进即使被杀,也算不上一件大事。袁绍他们要的是一位有大将军职位的人,而这个人并非何进。袁绍倒认为这是更换一位真正的士大夫阶层之人就任大将军的好机会。这个阶层的人向来对其他阶层的人十分冷酷。

袁绍甚至盼望何进被杀。

——何进一旦被杀,不是正可以之为借口,一举攻入宫中杀尽宦官吗?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屠夫大将军最好被杀掉!此刻的袁绍持的是幸灾乐祸的心理。不过,他本身却否认自己是这样的人。

他急忙召集兵员。

——大将军或许会有不测……

他也为此通报何进部将吴匡、张玮等人,要他们派兵在宫殿外待命。

袁绍一方面也召集他的异母弟袁术。袁术的职位是虎贲中郎将。这对兄弟的感情一向不甚和睦。正妻之子的袁术,嫡流意识很强。袁绍是女佣所生,后来过继给英年早逝的伯父袁成为养子。由于这位伯父是长子,因此,袁绍惯以袁家栋梁自任。虽然在感情上不甚和睦,但在士大夫意识之下,他们的行动是一致的。

何进的弟弟何苗与宦官有很好的交情。这也是何进对宦官丝毫未有戒心的原因。但从宦官的立场来说,这是背水一战,搞不好,他们有悉数被杀的可能。

——先干掉敌方首领!

制敌机先是战争的原则。

不管敌方为皇太后兄长或大将军,取得敌将首级是首要之务。

宦官们已陷入亢奋之中。

已故灵帝曾对皇后何氏极为不满,并有意将之废位时,受了何苗之托的宦官,曾为何皇后求过情,使废位之事得以不了了之。

——外戚何进能够当上大将军,完全是靠我们的帮忙。何皇后当时要是被废,何进不就要回家重操屠夫旧业吗?这个家伙简直忘恩负义!

想到那起事件时,宦官们莫不义愤填膺。

——干掉忘恩负义的大将军!

一名叫渠穆的宦官,在宫廷内嘉德殿前,斩了大将军何进。

——大将军造反!

何进的首级被挂到长矛矛尖上示众。

这件事情很快传到城外。“时候到了!”

在城外等待机会的袁绍,立刻命令诸军攻入宫中。

宦官们当然紧闭宫门,不让乱军闯入。袁术和吴匡的部队用巨木撞破宫门,闯入城内。

这时已是日暮时分。夜幕低垂后,情势转而对熟知城内地形的宦官较为有利。“放火烧宫门!”

袁术命令放火烧南宫青琐门。这个措置除了要使宦官产生恐慌心理外,也是为了增加照明效果。“杀呀!杀呀!”

士大夫军队挥动白刃,看到宦官一律格杀。

被去势的男人都相当肥胖,而且没有胡子。有些人由于容貌类似宦官而被误杀。宫廷内没有留胡子的非宦官人员,不得已脱光衣服奔跑,他们此举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宦官。

袁绍与车骑将军何苗共同进兵至朱雀殿。“歼灭宦官后,这个屠夫之弟说不定会重握实权……”望了一眼何苗,袁绍如此想。何苗指挥部队的表现相当出色,有别于其兄何进。据说,这个人和宦官的交际手腕也非常优异……“这样的家伙最好趁早消灭……”袁绍有了这个想法。对方不是士大夫,杀了应该无妨。让这样的人活着,将来可能妨碍清流掌握实权。

袁绍于巡视阵中之际,看到倚着宫殿廊柱号泣不已的吴匡。吴匡是大将军何进的忠贞部属,当他发现了自己主子何进的首级时,激动之下,便一头撞向廊柱,并且用双拳敲击门扉,哭得死去活来。

袁绍睹状,走上前去。“你知道吗?杀死大将军(何进)的是车骑(何苗)……”“什么?”

吴匡停止撞击廊柱,回头看了袁绍。

吴匡是忠心耿耿脾气又顽固的人。“何苗和宦官交情极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推翻哥哥后,何苗将是外戚中稳坐第一把交椅的人物,可以掌握更大的权势。所以,他与宦官共谋,让他们杀害大将军……”

袁绍压低声音说。“妈的!”

吴匡瞪圆了充满血丝的双眼。袁绍知道自己的话已经产生效果了。

吴匡立刻选拔一批精兵,率领他们,朝何苗驻屯的朱雀殿直攻过去。

宫殿内正展开追杀宦官的行动,宦官丝毫没有抵抗力量。忙着将宦官赶尽杀绝的入侵部队,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受到突袭。

看到露出一副凶相、率领部队冲过来的吴匡时,每个人都以为他要找宦官报仇。何苗也以为如此,却没想到这支部队是冲着他来的。“你……你们这是干什么?”

发觉情形不对时,已经来不及了。

吴匡部队一举攻上,取下何苗首级。这件事情发生在顷刻间,何苗的尸体被遗弃在宫廷院里。

宦官头子之一的赵忠被袁绍军拿下后斩首。张让和段珪则拥着皇帝和其弟陈留王(协)逃入北宫。

洛阳宫城面积甚大,城内更设有多处秘道,以防万一。知道这个秘密的只有皇帝身边的宦官头子而已。入侵军队怎么搜索也寻觅不到皇帝的影子。

率领士大夫联合军的袁绍等人,意图拥立皇帝,并宣告“宦官谋反”。但找不到皇帝,他们就无法达成这一目的。

宫城内一片血海。

据传,这时候被杀死的人数达两千余名。

逃入北宫的张让、段珪等人,后来带着皇帝和其弟,从宫殿谷门悄悄溜出城外。随从只有数十人。他们都是宦官,无一公卿,而且都是徒步行走的。

皇帝一行人于深夜时分来到黄河边一个叫小平津的地方。正拟在此暂时歇脚时,南方传来了马蹄声。一行人顿时陷入恐慌。“你们镇定下来!那只是数骑马蹄声,不是大部队!”

张让叫大家保持镇静。

十四岁的皇帝哇地放声哭了起来。“哥哥,那不是敌人。天子怎么会有敌人呢?”

九岁的弟弟连忙安慰皇帝。

追着皇帝一行人前来的是担任尚书职位的卢植和闵贡。这两个人不是宦官,而是公卿。其中的卢植是于黄巾之战时,因拒向宦官行贿而曾受囚车之辱的人物。“张让、段珪!你们要知耻!”

卢植从马背上跳下来,大声喝道。

随后也从马背上跳下来的闵贡吼道:“你们立刻引颈自刎!不然,我要砍下你们的头!”

皇帝又放声哭了。

卢植跪下,奏道:“皇上请安心,我们是前来奉迎皇上回宫的,群臣正等待皇上回驾呢!”

闵贡手执腰刀,颇有随时砍杀张让之势。张让的一名部下拔出短刀扑向闵贡。闵贡闪身,往横向挥刀,砍入这个人的躯体。这个人尖叫一声,当场倒地。“宦官尚懂得舍命救主,精神可嘉!”

闵贡把血淋淋的刀送到张让面前。“事已至此,我也不会恋栈生命的!”

张让语毕,踉跄走到皇帝面前,跪伏下来。“臣于此拜辞皇上,告别此生。尚请皇上多多保重……”

话一说完,张让就从河岸投身而下。段珪也跟着跳下。其余宦官陆续也有人跟随,但选择逃走者居多。“围绕皇上身边的祸根,至此已全数灭亡。现在请皇上快回宫殿,太后等着呢!”

卢植跪伏地面叩首道。“你们表现可嘉,我代皇上表示嘉许之意。”

由于皇帝说不出话来,陈留王乃如此代言。这对异母兄弟在才干上竟如此悬殊。

虽然是个庸才,但皇帝毕竟还是天下之中心,失去中心的洛阳城陷入大混乱。然而,皇帝于城北处平安无事之消息,很快就传来。“快去!”

群臣立刻奔向城北。他们当然是为了去奉迎天子。

宦官被歼灭后,宫廷序列表当然会改写。愈早前往奉迎的人,愈有可能被列上位。所以,这是分秒必争的时刻。

原本只有卢植和闵贡一行人,随着愈行南下,人数愈多。

一行人来到北芒阪下方。这一带尽是墓地,他们决定在这个地方歇息片刻。“咦?那边怎么扬起沙尘?”

一名公卿指着西方说。

那边确实扬起蒙蒙沙尘。看样子,好像是为数颇巨的军队。骑马行走黄土地带时,一定会扬起沙尘。当时的战争通常依据沙尘飞扬的情形,来推测敌人的方向和人数等。“人数大概三千到五千吧……”

有黄巾之战从军经验的人呢喃着说。“那是显阳苑一带。如果是从西边来的军队,莫非……”

这位公卿说到这里就打住。

每一个人都知道率领这个军队前来的人物大名,但,没有一个人敢把它说出来。

——率领凉州兵的董卓……

董卓以威猛而闻名遐迩。

实际上,曾经接替卢植的他,于广宗与黄巾军交战,由于未有战果而被解任。人们畏惧这位将军,完全是他的性格所致。

这个人向来被称为“心如野兽”。

——绝对不可找董卓。

何进向各地军阀发下“驱逐宦官”之檄文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如此劝告他。而何进却不听这个忠告,也对董卓发出檄文。

从西北出现的大军,除董卓之外无他。

沙尘接近后,果然是董卓没错。颜色钝重的盔甲,闪闪发亮的枪矛——体格魁梧的凉州兵,个个都留着威风凛凛的胡子。“呜……哇!呜……哇!”

发出野兽般咆哮声的董卓骑马兵团,在皇帝周围来回奔驰。董卓是前来探究聚集在北芒阪下的这数百人是在干什么。因此,骑马将兵对皇帝一行人采取半威胁态度,也就不足为怪。

知道这个集团是皇帝一行人后,董卓走上前去,准备致意。“圣上有旨,快退兵!”

一名公卿喊道。实际上,天子是由于害怕而哭出来的。董卓麾下将兵本不该惊吓天子,因此,假借圣旨下令董卓退兵,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之处。“什么!要我退兵?”

董卓怒目瞪视着这名公卿。他不但眉角倒立,脸颊更颤动着。〇六 幻术增兵“你们这些人怎么这样说话呢!”董卓大声吼道,“你们是在皇都伺候天子的近臣,却没有尽到自己的任务,使天子陷于这个地步!你们罪该万死,却要闻讯赶来搭救的人退兵,这算什么?”

董卓说的话完全合乎道理,公卿们一时哑口无言。他们没有一个敢启齿驳斥董卓。“皇上,到底发生什么事情?臣愿闻其详。”董卓道。

皇帝哭得更厉害,说不出半句像样的话来。董卓毫不客气地闷哼一声。“事情的开端是,宦官们假借皇上旨意,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后,大家动手把他杀了……”

替代十四岁皇帝回答的是九岁陈留王刘协。“嗬……”

董卓表情讶异地望了望陈留王。比起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的皇帝,这位弟弟的神态何等镇定。他语无阻滞,口齿清晰,而且毫无怯色。“这个小鬼硬是要得!”

董卓立刻有了这个想法。

被人畏如猛兽的董卓,有一种野兽般的敏锐直觉。这个直觉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的。他认为“硬是要得”,不是纯粹因为皇弟聪明而内心佩服,而是认为这个人可以大加利用。

陈留王刘协一点也不像一个小孩,把这次在宫中发生的事件说得有条不紊。

感佩的不只是董卓,连群臣也由衷地露出佩服的表情。不似宦官或宫女,廷臣过去绝少有机会和陈留王接触。“听说陈留王很聪明,却没想到聪明到这个程度……”群臣都如此想。

日益中落的汉王朝,能否由这名少年挽回颓势,重建往日雄风?——这好像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国家连连发生乱事,而万人之上的皇帝虽年已十四,遇到事情时只会哭泣,根本欠缺作为统帅者的资格。

正因为皇帝是个颟顸无能的少年,所以,陈留王的才华更加显得耀眼。由于厄运连连,陈留王的辩才无疑更引发人们对他的信赖感,甚至视他如救主一般。

董卓立即做了有利于自己的打算。

废掉庸愚皇帝,让这位聪明伶俐的皇弟就帝位吧!废立皇帝当然不是一件小事,自然会引起极大非议。

——暴逆董卓!

因此声讨董卓的人,一定遍地皆是。他们团结起来进行讨伐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这个团结会真正稳固吗?

为何反董卓团体不会稳固?原因不外乎是,连最反对董卓的人内心也赞成他所做的废立皇帝之举。

——陈留王才值得信赖!

——今皇未免太窝囊!

目睹刚才情形的群臣,全都有了这样的强烈印象。要是办得到,他们自己也想废今皇而新立陈留王为帝。表面上否定心中肯定的事情——这样的人绝不可能产生极大的力量。

董卓正有意进入洛阳,执牛耳于天下。他当然能预期自己将会面对无数反对者。

董卓此时致力的方向,在于击溃反对者的结盟力量。为此,他使出的手段是——把被反对的事情换成不会引起反对者由衷愤慨的事情。

这是一种幻术。

董卓以他的野性嗅觉选择了自己该走的路。

天子的行列终于回到洛阳。他们采取由董卓军护卫的形态回京。因此,天子安返皇都论功行赏时,董卓自然被列为功勋第一者。率领三千军队赶往的将军,只有他一人。其余前往奉迎天子的人,率领的部队人数充其量只有五十或一百。

实际上,董卓只是刚好路过北芒阪,而他却充分利用了这个际遇。

天子返还洛阳后,立即向天下发布大赦令,同时将年号光熹改为昭宁。

这是认为发生宦官悉数被杀之事不祥的缘故。

董卓若要在皇都洛阳掌握霸权,必须以武力为后盾。但,他的主力在凉州,离洛阳甚远。而即刻把自己的大军召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地将军中,不乏随时召集五千或一万军队能力的人。虽然奉迎天子时的人数最多,但,董卓的武力在洛阳算不了什么。“非增加兵员数不可,而且要以最快速度……”

要从西方迅速召来主力军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该如何是好呢?

洛阳此刻有许多失去主子的军队。被宦官杀害的大将军何进以及其弟车骑将军何苗的部下等都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