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欧洲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08:41:41

点击下载

作者:杨益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不可不知的欧洲史

不可不知的欧洲史试读:

前言

欧洲既是当代最发达的一个大洲,也是数千年来人类文明密集发展的地域。欧洲的历史发展路线,与其他几个大洲都有所不同。

它不同于美洲、非洲,虽然其本土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但被强大的外来力量征服,于是重新洗牌,开始一段新的历史,前后历史截然不同(美洲在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成为殖民地,非洲在19世纪被列强瓜分);它也不同于亚洲的“两种模式”,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这几个国家长期保持较为稳定的模式,虽然有改朝换代,但也是一脉相承地维系着国家。北亚、中亚、西亚、南亚的广大地区,则是在本土势力和外来势力的争夺中反复重组,时而建立起一个昙花一现的庞大帝国,时而又被周边的力量征服、瓜分。它们的历史“与其说是国家史,不如说是地区史”。

相对其他几个大洲,欧洲地域狭窄,人口密集,国家数量众多。很多国家的历史能够追溯上千年。虽然这些国家之间一直争斗不休,但也没有出现过“一统天下”的局面。可是在这种“折腾”中,欧洲偏偏又能在近代的数百年里成为近现代文明先驱。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欧洲。美国和日本都可以说是“欧洲化”的国家。欧洲人还表现出很强的扩张性。历史上远距离的征服者不乏其人,东方也出现过匈奴大迁移、突厥西征、蒙古西征等事件,但他们即使能打下广阔领土,终究要么烟消云散,要么被当地同化。只有欧洲人不但把足迹留在亚洲、非洲、美洲,而且对这些地区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要把欧洲大小几十个国家、纵横几千年的历史讲清楚,并不是很容易。而要在薄薄一本书中“通俗生动”地讲出来,更是个艰巨的任务。本书将欧洲历史大致按时间分为十章(相邻章可能有小范围的时间重叠),每一章中再分若干节,每一节的内容或是传承,或是并列,一节讲一个话题或一件事,用“闲聊”的方式,把重要的事情、“好玩”的人物讲出来,让读者们能够轻松阅读。

大致来说,欧洲国家的历史发展,可以按“主体文明”进行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是古希腊文明时期(包括同属爱琴海范围的克里特文明),其核心在欧洲东部的爱琴海沿岸。这一阶段持续2000多年,往前可追溯到公元前30世纪的新石器时代,但真正繁荣则是从公元前8、9世纪开始,此时古希腊地区城邦林立,科学、文化、政治、军事均有了很大成就。这一阶段,古希腊文明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北非和小亚细亚等地都有扩散,同时也遭到外部的挑战。北非的迦太基人是强大的竞争者,更大的威胁则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帝国,与古希腊进行了持续多年的希波战争。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东征是古希腊文明的巅峰。亚历山大消灭了古希腊的宿敌波斯帝国,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虽然这个帝国在亚历山大去世后立刻瓦解,但古希腊文化传播到这些地区,影响达300多年。后来,随着古罗马的崛起,古希腊时代告终。

第二阶段是古罗马文明时期,持续时间约700多年。古罗马最初建立是在公元前8世纪,也就是古希腊文明的繁荣时期,但直到公元前3世纪才基本统一意大利,开始对外扩张,灭亡了北非的迦太基人,征服了西边的高卢人,打败了东边的古希腊、小亚细亚、西亚国家。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强大国家,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绝对领导。因为官僚腐败、民众起义、军队干政,古罗马帝国从公元3世纪开始走向衰败,公元4世纪末正式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两个部分。同时日耳曼等“蛮族”开始源源不断地入侵,最终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末灭亡了。古罗马文明从此失去了对欧洲的领导地位。在古罗马帝国时期,诞生了基督教,基督教从此从一个被帝国镇压的教派,升级为古罗马帝国的国教。本书第一章主要叙述以上两个阶段的故事。

第三阶段是日耳曼人统治时期,持续时间约600年。发源于北欧、中欧的彪悍日耳曼人在公元3—5世纪大举进军罗马,在大半个欧洲建立了不少日耳曼国家。最后,日耳曼人中的法兰克人成为胜利者。公元8—9世纪,查理曼大帝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法兰克帝国。此后法兰克帝国分裂为三部分,对应今日的法国、德国、意大利。同时,在今天的英国、俄罗斯、北欧等地,也建立了以日耳曼人为统治者的国家。这些日耳曼国家从武力上征服了罗马,而从文化上积极吸收、靠拢罗马文明。法兰克帝国的历任统治者均与罗马教会合作密切,借着教会力量为自己披上“罗马继承人”的外衣。当然,两者合作的主导者还是日耳曼的君王们,教皇只是他们的傀儡和工具。罗马文明的另一分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数百年中则不断衰败,东边有亚洲势力(先是波斯王国,随后是阿拉伯帝国)的蚕食,西边则是西欧日耳曼各国的挤压,还有东欧的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不断起事,东罗马帝国的地盘日渐萎缩,也逐渐失去欧洲“共主”的地位。基督教教会在这一阶段也逐渐分裂成东西两支。东边的希腊正教是东罗马帝国的御用教会,西边的罗马公教则也树立了自己的权威。这一阶段,阿拉伯帝国成为欧洲文明的最大对手,它在东边从东罗马帝国手中抢走了西亚和小亚细亚,包括圣城耶路撒冷;在西边它取道北非占领了西班牙,威逼法国,还参与了各势力对意大利的争夺。到公元11世纪左右,欧洲各国君主统治的日耳曼人遗风渐渐淡去,但从广义上讲,也可以说欧洲至今依然受日耳曼文明的影响,比如说英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德国是本土日耳曼人,法国是法兰克人,等等。本书第二章主要描写这一阶段的故事。

第四阶段我称为“西欧统治阶段”,持续时间400多年。罗马教皇摆脱了君主(尤其是德意志皇帝)的制约,建立了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的神权。同时,东西方教会在公元11世纪正式分裂,也使得罗马教皇彻底把东正教大主教在西欧的影响力消灭了。于是教皇的势力空前壮大,他们一面和各国封建帝王周旋,一面号召发动了多次对阿拉伯地区的入侵,在西班牙则发动了收复失地运动。不过,随着封建骑士制度渐渐消亡,欧洲各国建立起了强大的君权国家,对教权形成挑战。而随着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出现,加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人们的眼界逐渐开阔,思想逐渐活跃,教会对大家思想的禁锢也渐渐无力了。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继续走下坡路,最终被东边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不过,东正教这一支也没有因此垮台,欧洲最东边的莫斯科公国推翻了蒙古统治者,建立起一个强国,延续了东罗马的遗风。本书第三、四章主要讲述这一阶段。

第五阶段持续了200多年。伴随着对天主教廷统治的反思和反抗,欧洲各国焕发出新的生机。最著名的当然是16世纪初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中的第三个教派——新教正式在欧洲立足,产生了一大批新教国家(北欧各国、英国、普鲁士、荷兰等)。新教和天主教的分歧在许多国家都引发了战乱,而最惨烈的是发生在全欧的“三十年战争”。此战后,天主教廷影响力急剧下降,欧洲各国不管是否信奉天主教,都开始了打破封建禁锢的过程,“封建君主”的力量又达到高潮。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家;法国有“太阳王”路易十四的霸业;德意志有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和奥地利特蕾莎女大公这对表兄妹的斗争。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也出现了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等雄主。在这一阶段,欧洲列强称霸世界,启蒙运动更是为下一个阶段提供了思想动力。本书第五、六章主要讲述这一阶段。

第六阶段为“革命时期”,持续了100多年。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揭开序幕开始,经过扫荡全欧的拿破仑战争,各地的封建枷锁被打得七零八落,各国被迫或自愿地进行了改革。拿破仑帝国被摧毁后,尽管欧洲的封建君主们纷纷复辟,但依然挡不住革命步伐。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有19世纪20年代革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有19世纪30年代革命,1848年革命更是席卷全欧。到19世纪下半叶,势不可挡的浪潮终于席卷一切,德意志统一了,意大利独立了,各国都建立了程度不等的近代化政权,现代欧洲格局初步形成。这一阶段,工业革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出现。这一阶段也是欧洲在全球力量最强大的阶段——东方的中国清王朝已然沦落,西边的美国尚未取得霸权,欧洲列强殖民亚洲,瓜分非洲,美洲各国也颇受其制约。本书第七、八章讲述此阶段。

第七阶段就是现代和当代阶段,诸如“一战”、“二战”、“冷战”等,此处不必赘述,请看本书第九、十章。 杨益2016年7月第1章风流千秋——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史前到公元5世纪)

古希腊人创建了璀璨的科学、文学、政治财富。希波战争与希腊内战的烽烟削弱了文明的力量,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虽然开创了一个空前的大帝国,但终究难逃分裂的命运。希腊人之后,罗马人接着,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伟大国家。但在内部腐败、动荡和外部日耳曼人的入侵下,这个帝国在数百年后也土崩瓦解。1.1 璀璨!古希腊文明

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在地球七大洲中位列倒数第二。北边挨着北极,东边与亚洲(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为界,南边隔着地中海与非洲遥遥相望,西边与北美洲相隔北大西洋。

小贴士

欧罗巴的来历“欧罗巴”这个名字来自古希腊神话。一说是谷物女神德墨忒尔的别名是欧罗巴,因此人们将这个大洲命名为欧罗巴洲。另一说是宙斯看上了西亚腓尼基国的公主欧罗巴,于是变成一头牛将公主骗到手,然后跨越大海来到今天欧洲的所在地逍遥快活,于是人们将这块大陆命名为“欧罗巴”。

很早以前,欧洲大陆上就有古人类生存,目前在欧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址大约可以追溯到三四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距今近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距今五六千年前,也就是中国的三皇时代,欧洲人学会了冶炼铜器,进入青铜时代。当时,欧洲大陆已经遍布人类,比如在今天的巴尔干一带有古希腊人,在意大利半岛有拉丁人,在法国、英国有凯尔特人,在北欧、中欧有日耳曼人。这其中,最发达的是古希腊人。他们开创的古希腊文明,是全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鼻祖。

古希腊濒临地中海,与亚洲的两河文明、古波斯文明,非洲的古埃及文明距离较近,一直是欧洲文明的灯塔。最早的叫克里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边上的克里特岛上。这个文明持续了好几千年,从新石器时代就称霸当地,一直到公元前15世纪衰亡。古希腊神话中还专门有关于这个国家的传说,说克里特国王叫米诺斯,是天神宙斯和情妇欧罗巴的儿子。米诺斯的老婆和公牛通奸,生了个牛头人身的怪物“米诺牛”,米诺斯就盖了个迷宫把“米诺牛”关在里面,逼迫古希腊人进贡少男少女给怪物吃。可惜他女儿阿里阿德涅爱上了前来做贡品的古希腊王子忒修斯,她帮助情郎杀死“米诺牛”,并逃出迷宫。这些当然都是神话。据考证,克里特文明是遭遇了海底火山爆发,又被古希腊本土的兄弟国家趁火打劫,才衰亡的。

克里特文明之后是迈锡尼文明。古希腊人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定居,在公元前16世纪形成了若干个城邦国家,最强大的是迈锡尼王国,后来取代克里特成了欧洲老大。迈锡尼繁荣了几百年,到公元前13世纪左右达到巅峰。这些古希腊国王们仗着自己的强大武力,在巴尔干、小亚细亚一带到处打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围攻特洛伊(在小亚细亚靠近欧洲的地方)。长年征战,古希腊的国力消耗了不少。正打得兴起的时候,北边来了一大群更彪悍的猛人——多利亚人。迈锡尼等城邦筋疲力尽,挡不住这群人,于是被灭了。

多利亚人打仗虽猛,文化方面却比较落后,他们在征服古希腊之后的两百年里,古希腊出现了文明倒退,被称为“黑暗时代”。等到几百年后文化水平又起来了,再考证迈锡尼时代的事,都觉得恍如隔世。于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部分故事都被安在了迈锡尼文明时期。其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迈锡尼文明末期的特洛伊之战。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的弟媳妇海伦被特洛伊王子拐走了,为了抢回海伦,阿伽门农组织了古希腊联军100 000人远征特洛伊,双方各有大批干将助阵,整整打了十年,最终阿伽门农用木马计攻下特洛伊城。然而阿伽门农凯旋回国后不久就被自己的老婆及其奸夫联手害死了。

在公元前8—公元前9世纪(中国西周时期),古希腊地区的文明终于进入了新的巅峰。古希腊地区的城邦建设得如火如荼,海上贸易繁荣昌盛,非洲、亚洲和欧洲内陆的各种产品都到古希腊市场交易,古希腊的海船纵横地中海。物质文明丰富了,大家觉得应该有点竞争,打仗成本太高,不如来玩体育,于是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古希腊各城邦在奥林匹亚这个地方举办体育竞技盛会。大会每4年举行一次,前后持续千余年,到公元4世纪才停止。这就是现代奥运会的起源。

古希腊文明的一个特点是“小国寡民”,在这块巴掌大的土地上,建立了约200个城邦。其中最大的城邦也不过几千平方公里和几十万人口(包括奴隶)。这些城邦的政治体制各不相同,有的是君主制,国王独掌大权;有的是寡头制,极少数几个权贵执政;有的是贵族制,从少数贵族中选拔掌权人;有的是僭主制,带兵的军头凭借武力搞独裁;还有的是民主制,全体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国家大事。当然,这里的公民也是有限制的,女人、孩子、外邦人和奴隶都不算公民。

古希腊各邦国中最强大的有两个,一个是西边的雅典,一个是东边的斯巴达。雅典最初也是君主制、寡头制,后来从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开始,逐渐变为民主制度,而且是民主化程度最高的“直接民主制”。每隔几天,雅典城就要举行一次公民大会,所有公民都能够在会上畅所欲言,一切重要问题由全民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在休会期间,就由“五百人团”管理日常事务,而五百人团是从全体公民中选出来的,选择方法绝对公平——抽签。各级官员、法庭陪审员也都是抽签决定。为了防止少数精英威胁到民主制度,雅典还有一种“陶片放逐法”。就是每年开一次大会,会上由公民们把他们心中“公敌”的名字写在陶片上。谁得票最多,谁就得流放十年。由此可见,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不过从这种形式也可以看出,古希腊的邦国确实不可能太大,必须局限在一个城内。要是疆域稍微大一点,开个公民大会还得跋山涉水去另一座城。雅典巅峰时期人口大约40 000人,其中自由民约10 000人,而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年公民不过20 000多人。20 000多人的大会,广场倒还勉强塞得下。

尽管雅典的民主现在看来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有时候会变成暴民群氓的闹剧,或者让少数野心家有机会操纵民意,然而其中蕴含的民主和法治精神是宝贵的。在一次实施“陶片放逐法”的公民大会上,素有正直之名的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到会。忽然有一个不认识他的公民把瓦片递给他道:“老兄,我不识字,你帮我写上阿里斯提德这家伙吧。”阿里斯提德不动声色地问:“这家伙做了什么坏事吗?是不是坑害过你?”那文盲大大咧咧回答:“没有,我不知道这家伙做了什么坏事,但老听人家说他正直、清廉,耳朵都听起茧了,真烦,还是放逐了清净!”阿里斯提德无言以对,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最后果然遭到了公民大会的放逐。大学者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侮辱神明、腐蚀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其实苏格拉底是有机会逃走的,但他选择服毒自尽,因为他认为,尽管这次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如果他在被判有罪后逃亡,则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雅典是一个海上强国,拥有强大的舰队,其文明程度也相当高,文学、艺术、哲学、科学都颇为发达。

古希腊另一个强国是斯巴达。斯巴达就是由灭掉迈锡尼文明的多利亚人建立的国家,他们更自称是神话传说中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后代。这个国家和雅典恰是相反的极端。雅典是民主制度,斯巴达是君主制度。斯巴达的总人口也有几十万,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统治者“斯巴达人”。第二等级是归顺斯巴达的“边民”,属于自由人,但是没有政治权利,他们种地、做手工业,需要纳税。第三等级是被征服的奴隶“黑劳士”。整个斯巴达的几十万人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奴隶黑劳士,边民占20%左右,而斯巴达人只有不到10%。为了维护这种统治,斯巴达人不从事任何生产劳动,也不搞任何文艺创作,专门负责打仗,整个斯巴达社会就是一个大兵营。所有斯巴达婴儿生下来就要洗冷水澡,体质弱的直接淘汰掉了,活下来的都是强壮的。男孩7岁就离开父母住进军营训练,12岁就编入少年队参加军事行动,女孩子也要天天跑步锻炼,为的是婚后生强壮的孩子。在这种严酷的军国主义体制下,斯巴达人成为全古希腊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罕见的壮士。尽管斯巴达人的全部壮丁也就万人左右,但这支兵马却足以称霸一方。

仓廪实而知礼节。古希腊的繁荣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古希腊的建筑独树一帜,哲学、数学、科学等方面更是取得不少成就。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色诺芬尼、德谟克利特、普罗泰戈拉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师,而苏格拉底更是创立了“伦理学派”,使古希腊哲学从单纯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类本身。他采用的“苏格拉底式对话”,就是一问一答,刨根问底,对西方的思维方式有极为重要的贡献。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更是青出于蓝,影响了整个西方思想界。在文学艺术方面,除了著名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之外,其他戏剧、诗歌、神话故事,以及音乐、舞蹈、油画、雕刻,都是各有辉煌。1.2 远征!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文明达到巅峰,不但古希腊本土繁荣昌盛,还跨过海洋朝外扩张,建立了许多殖民地,拉拢了许多同盟者。这些古希腊人扬帆鼓浪,往东边跨过爱琴海,到今天小亚细亚的西部沿海地区拓土开疆;往西边跨过亚得里亚海,到今天意大利半岛的南部安营扎寨,还有的继续往西,在法国、西班牙沿海圈地;往南边不但占据了地中海上的诸多岛屿,而且跑到北非沿海殖民。这样,在地中海沿岸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古希腊帝国”。

不过,古希腊人并不是当地唯一的老大。在南边的非洲,还有另一个海上强国迦太基,都城在今天的突尼斯,是西亚的腓尼基人跑到北非建立的殖民国家。迦太基跟古希腊为了争抢地中海的霸权大打出手。在东边的亚洲,公元前6世纪中叶更是崛起了古波斯帝国,领土广袤,人口众多,欲向西问鼎欧洲。古波斯军队很快打到小亚细亚,冲进了古希腊的势力范围。两个大块头得要分个高下了,旷日持久的“希波战争”爆发。

两国各自的优劣很明显:古波斯的军队数量更多,看上去更吓人。但是古希腊军队的装备、训练更好,战斗力更强。尤其是古希腊步兵方阵的长矛,几排一起冲过去,古波斯人的小圆盾牌根本挡不住。古希腊人的战船也比古波斯人更先进。所以战争之初,古波斯虽然气势汹汹,却连挨了当头闷棍。

公元前490年,古波斯三万大军登陆古希腊,在雅典城东北的马拉松平原,被雅典倾国之兵一万人击败。雅典兵斐力庇第斯一路狂奔40多公里回城报告胜利消息,说完一句“欢呼吧,我们胜利了”就倒地累死。为了纪念他,长跑项目“马拉松”诞生。

公元前480年,古波斯数十万大军(当时号称三百万)、上千艘战舰再度杀奔古希腊,斯巴达王列奥尼达亲率300精兵及古希腊诸邦盟军7 000人在温泉关阻击了古波斯军数日,杀敌上万。虽然最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却大挫古波斯军的锐气。此后,雅典率领的古希腊海军联合舰队在萨拉米湾海战中歼灭古波斯舰队主力,古波斯王薛西斯害怕后路被断,只好狼狈撤军。公元前479年,以斯巴达为主力的三万古希腊联军,在布拉底击败古波斯陆军。

此后,古希腊联军转入反攻,逐步夺取爱琴海上的岛屿和沿岸要地。经过30年征战,古希腊和古波斯在公元前449年签订《卡里阿斯和约》,古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古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希波战争以古希腊的胜利而告终。

然而外敌刚退,内讧便起。曾在希波战争中并肩作战的雅典和斯巴达,为了争当古希腊老大又对抗起来。雅典组织了提洛同盟,斯巴达组织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在公元前431年正式开战。古希腊各邦纷纷被卷入战争,古希腊人的战士相互砍杀,古希腊人的战舰彼此冲撞。斯巴达为了战胜雅典,竟不惜和古希腊的宿敌古波斯帝国结盟。这场古希腊内战,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经过20多年惨烈的内斗,斯巴达终于打垮了雅典,在公元前404年迫使雅典签订和约。

军国主义的斯巴达成为古希腊霸主,一时之间风光无二。但是,内战把整个古希腊糟践得满目疮痍,而且在各邦之间播撒了仇恨的种子。这样的战争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胜利者。之前为了得到古波斯的支持,斯巴达同意把小亚细亚的古希腊城邦割让给古波斯。如今斯巴达想要反悔,还打败了来犯的古波斯人。古波斯人也不着急,现在的古希腊早就不是铁板一块了,有很多办法达到目的!他们反过来支持雅典、底比斯、科林斯等古希腊城邦继续和斯巴达开战。于是古希腊世界的战火再度燃起。等到斯巴达被雅典各城邦打得筋疲力尽时,古波斯又翻手为云,反过来支持斯巴达,条件依然是割让小亚细亚。斯巴达此时再也不敢违逆,只得乖乖答应。这样,当初曾精诚团结打败古波斯的古希腊各邦,如今却在古波斯的挑拨下自相残杀。几个强国朝三暮四,一会儿雅典联合底比斯打斯巴达,一会儿雅典又和斯巴达联合对付底比斯。他们在内战中,兵力、财力耗尽,眼看再这么下去,就要沦为古波斯人桌上的一盘菜了。

这时候,在古希腊北边崛起了一个新的强国,它就是马其顿王国。马其顿位于古希腊边缘,原先较为落后,被古希腊各邦看作“蛮国”。在古希腊内战期间,马其顿学习了南边的先进经济制度和文化,遂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公元前359年,腓力二世成为马其顿国王,他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创建了著名的马其顿方阵,接着他开始扩张势力,一手武力,一手外交。古希腊各邦早已在内战中打得筋疲力尽,不少人都希望腓力二世领导古希腊对抗古波斯。那些心怀不满的势力,在马其顿方阵面前也无力抵抗。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歼灭了反对派雅典-底比斯联军,成为古希腊霸主。在公元前337年的科林斯大会上,腓力二世建立了“泛古希腊同盟”,通过了以下条款:①古希腊各邦保持独立,马其顿为盟主;②古希腊各邦不得内战;③组织古希腊联军,往东去与古波斯开战,抢亚洲的金银财宝!

这个会议一开,全古希腊拧成了一股绳,准备跟古波斯算账。古波斯帝国这些年也是内乱频繁,早已不复当年威猛。听说腓力二世要率领古希腊来打他们,吓得够呛,赶紧派出刺客把腓力二世给暗杀了。

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古波斯人杀死了腓力二世,却把另一个更可怕的对手推上了台,他就是腓力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当时年仅20岁,却已然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青年俊杰。他文武双全,武能上马提枪,更得父亲腓力二世的亲自培训,其军事作战指挥能力颇高;文则拜亚里士多德为师,学习科学和哲学。他的军事才华超过腓力二世,而且政治手段更高明,为人也更加宽宏大量。腓力二世在世的时候,亚历山大曾经去科林斯拜访哲学家第欧根尼,询问道,我能帮您做点什么?第欧根尼不客气地回答,让开,你挡住阳光了。围观群众或讪笑,或愤怒,年轻的亚历山大却凝重地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那么也愿意做第欧根尼。这份胸襟气度,世间少有。

腓力二世一死,亚历山大得到了多数旧部的拥戴。他迅速扑灭了宫廷内部的阴谋叛乱,又带着兵马把企图脱离同盟的色雷斯、伊利里亚、雅典、底比斯等邦国打败。接着,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春天率领35 000千名精兵,开始了东征古波斯之旅。

亚历山大率军从首都珀拉出发,首先强渡土耳其海峡,踏上了亚洲的土地。古波斯的小亚细亚总督还没见识过亚历山大的厉害,居然派兵出战。结果在达格勒奈克斯河一战,亚历山大击败数万古波斯军,斩杀古波斯十名将领。此后,亚历山大向东一路推进,对小亚细亚上的邦国恩威并举,听话的就帮他们赶走古波斯官兵,扶持他们独立;不听话的就打到听话为止。到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把小亚细亚全部占领,接着向叙利亚一带挺进。

古波斯王大流士三世认为亚历山大得寸进尺,小亚细亚让给亚历山大了,他却还要继续往东扩张?于是大流士三世亲率10多万精兵来迎战。10月,双方在今天叙利亚北部的伊苏斯大战一场。古波斯兵马虽多,大流士三世却十分无能,哪挡得住用兵如神的亚历山大?双方鏖战正酣,大流士三世居然害怕了,拍马而逃,古波斯军全线溃败,军队损失了十之八九。大流士三世的家眷都被亚历山大抓去了。

此后,亚历山大不急于往东进攻古波斯帝国的首都,而是先折向南,扫荡地中海东岸的城市。这些城市听说了亚历山大的厉害,很多都不战而降。公元前332年7月,亚历山大攻克海港城市提尔(今黎巴嫩),歼灭古波斯全部海军。此后,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攻克巴勒斯坦的加沙城,然后直入埃及。埃及人早受够了古波斯的统治,见亚历山大威风凛凛地来了,纷纷箪食壶浆迎接“王师”,并尊奉亚历山大为“法老”。这样,亚历山大不但确保地中海水路成为自己的后方交通线,还获得当时西方世界里最富庶的国家——埃及,从此军饷军粮都不愁了。

在古城格尔迪奥斯中心广场上,有一个很复杂的绳结,据说谁能解开它,谁就能成为亚洲之王。亚历山大打到此地后,也来研究了一番,然后拔出宝剑,直接把绳结劈断:“我解开了。”

大流士三世逃到东边,派人向亚历山大求和,提出他愿意把幼发拉底河西边的土地全部割让给亚历山大,再给他大量的金银财宝,这个条件确实优厚,亚历山大的部将帕米尼奥忍不住道:“我若是你,我就答应了。”亚历山大冷笑一声:“是啊,我若是你,我也同意了。”言下之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拒绝了古波斯王的求和,转戈向东。公元前331年10月,与大流士三世所率的古波斯军主力在高加米拉(今伊拉克)展开会战。

此战马其顿-古希腊联军兵力为40 000步兵和7 000骑兵,古波斯军号称百万,实际兵力300 000。大流士三世使尽浑身解数,欲与亚历山大决一雌雄。可惜两者的策略实在相差太远,而且古波斯军早已是惊弓之鸟,因为害怕遭到马其顿军夜袭,竟然摆好阵势在战场站了一夜。次日双方鏖战,古波斯军先以15头战象和200辆战车突击,均被马其顿军击溃。随后,古波斯军两翼骑兵杀出,将亚历山大两翼压制得喘不过气来。亚历山大中央步兵坚强地顶住了古波斯主力的猛攻。正当双方战况胶着时,亚历山大抓住敌军破绽,亲率2 000精骑杀出,直插大流士三世的中军。转眼间,两位君主近到可以看清对方的面容。亚历山大大喝一声,亲手投出标枪,戳死了大流士的车夫。古波斯军顿时大乱,不少人以为大流士三世被杀,士气跌落,纷纷溃退。古希腊和古波斯之间的这一次规模最大的会战,以亚历山大的全胜而告终。亚历山大挥师进入巴比伦城,又占领了古波斯帝国的首都苏萨、古波斯波利斯和米底古都埃克巴坦等城市,单是缴获的金银财宝,据说就用了5 000头骆驼和20 000头骡子来搬运。

古波斯军主力被摧毁了,首都被占领了,帝国也就覆灭了。次年,大流士三世被部下杀死。于是亚历山大娶了大流士三世的女儿,又让部将纷纷娶了古波斯贵族家的女孩子,从而顺理成章地成为古波斯的统治者。接着亚历山大继续向东穿越辽阔的中亚,将整个古波斯帝国的领土都收入囊中,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个大洲的庞大帝国,面积达500万平方千米。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率军三万继续东征,剑指印度。公元前326年,击败印度国王博鲁斯。但到此时,8年远征2.7万公里的马其顿军也成了强弩之末,将士思归心切。亚历山大没法儿违背众心,只好在公元前325年回到巴比伦。

两年后,这位一代雄主因病去世。他一死,庞大的帝国顿时分崩离析,部将拥兵自重,经过一番相互混战,最后分裂成几大块:占据古希腊、马其顿地区的安提帕特王朝;占据中亚地区的塞琉古王朝;占据埃及地区的托勒密王朝等。

从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的希波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的亚历山大征战,足足打了一百多年的恶仗,最后以古希腊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些战争一方面造成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融合。尤其在亚历山大的征服过程中,古希腊军队横扫中、西亚,大批古希腊将领与古波斯贵族结亲。尽管亚历山大的帝国只是昙花一现,其后古希腊文明却在半个亚洲和非洲的埃及生根发芽。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竟然一度成了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因此,史家又把亚历山大远征之后的300年时间称为“古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远征,是古希腊文明的巅峰时期。随后,西方的霸权逐渐让位给其西边崛起的另一个文明——古罗马。1.3 崛起!罗马城邦

就在古希腊文明如日中天的时候,罗马人在今天意大利半岛的中部也建立了一个小的城邦,那是公元前731年的事。罗马人自称是被希腊人灭掉的特洛伊人的后裔,还说他们的祖先罗穆路兄弟在襁褓中便被抛到河中,是一头母狼把他们哺育大的。在早期,罗马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邦国,当时意大利北边的埃特鲁斯人,南边的希腊人,都比他们强得多,就是附近的部族,也不把罗马放在眼里。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么个弹丸小国,在日后一千年中成为西方霸主。

古罗马最早也是有国王的,同时还有一个贵族的“元老院”,整天开会,给国王提供建议,也可以批评国王。还有普通老百姓组成的“公民大会”,对于国家大事也有表决权,包括推举国王。后来,罗马人推翻了国王,改为每年选两位执政官,任期一年,共同管理国家。如果遇上紧急情况,就选择一位独裁官,大权独揽,但任期只有半年。

从刚刚建立开始,罗马人就和附近的埃特鲁斯人、萨宾人、拉丁人等部落打得不可开交,罗马人内部的制度比较先进,老百姓愿意为罗马而战,因此捷报连连。每次打赢之后,罗马人没有把战败者全部杀光或者变成奴隶,而是把他们吸收进自己的国家,让他们也参加公民大会。靠着这种政策,罗马虽然经常打仗,死伤不少,但每一战之后往往扩充了人口,新加入的部族凝聚力也很强。这个小国就这么逐渐强大起来。到公元前6世纪时,罗马城区大为扩展,还占领了外面的大片领土,总人口已经接近100 000人,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了。

罗马内部也出现了贫富矛盾。经过多年的斗争、妥协,罗马人逐渐制定了一套保护老百姓权益的制度。他们新增一个职位,叫保民官。顾名思义,这个官职就是为了保护平民百姓利益,只有平民才能当选。保民官可以对执政官的一切法案行使否决权,并且他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老百姓还建立了一个平民大会,只有平民才能参加,贵族不得参加。参会的平民按人头投票,选举出保民官,确保其真正代表老百姓的意志。到后来,平民大会的决议,对贵族也有约束作用。换言之,平民可以制约贵族了。

后来,平民还逼着贵族把法律明文颁布出来,把诉讼的程序和法律术语都写成册子公布,避免暗箱操作。再往后,财务官的职务从专属贵族,改为向平民开放;执政官也可以由平民担任;检察官最初是只能由贵族担任的,其后便改为两个检察官中必须有一个平民;高利贷先是被限制,后来限制取消了;新占领的土地被分配给平民,欠债为奴的制度也废除了;大祭司和占卜官的名额,在原本的8个贵族基础上增加了10个平民名额。甚至连独裁官也开始允许平民担任。在国家的军事、政治、宗教、文化权利上,平民和贵族已经基本做到平分秋色。

罗马的贵族和平民从公元前5世纪初,一路斗到公元前3世纪初,贵族频频反扑,甚至爆发流血牺牲。最终,还是平民取得了胜利。这样一来,古罗马共和国便有了一大群忠于国家的平民。这个群体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为罗马公民身份而骄傲,也愿意为了国家上阵杀敌。

所谓“先练内功,再练外功”,正是这个庞大而忠诚的市民阶层,使得罗马的力量日趋强大,从而雄霸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公元前5世纪,罗马击退了周围许多城邦和种族的进攻,并且反攻了这些敌人。敌人中有的战败者成为奴隶,有的被吸收为罗马公民或作为罗马的同盟者。罗马不要求这些同盟者缴纳苛捐杂税,但要求他们在打仗时要出兵帮助罗马,平分战利品。罗马每打下一个地方,不是吸收一批新的公民,就是增添一批新的同盟者。罗马的敌人纷纷变成同胞,实力也就越来越大。

公元前4世纪初,原本住在今天法国一带的高卢人,越过阿尔卑斯山奔意大利而来,横扫意大利北部地区,荡涤了埃特鲁斯文明,接着直扑罗马,差点打得罗马亡国灭种,周围部族也纷纷起来反抗。但罗马人绝不屈服,他们重建城市,整改军队,拿起刀剑,迎着汹涌而来的敌人,再次勇猛出战。打了几十年,罗马的领土恢复到高卢人入侵之前的势力范围。接着罗马向南扩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血战,终于击败了强大的萨姆尼特人,又将意大利北部的高卢人击败,报了一箭之仇。到公元前3世纪初,意大利中部已经尽入罗马之手。

罗马的下一个对手,就是占据意大利南部和沿海地区的希腊城邦。此时亚历山大大帝已经去世,在意大利的希腊人内斗严重,根本不是罗马军团的对手。为了对付罗马人,希腊人请来了希腊名将、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皮洛士在公元前280年登陆半岛,两次杀得罗马军大败。但是,罗马人绝不屈服。他们拒绝了皮洛士的和谈,掩埋好父兄的尸体,源源不断地补充新兵,组成新的军团,前仆后继地走上战场。皮洛士尽管兵精将勇,在罗马人的这种打不死的精神面前,也崩溃了。公元前275年,皮洛士被罗马军击败,带着残兵退回伊庇鲁斯。各希腊城邦眼看连皮洛士都败了,忙纷纷向罗马投降。

罗马成了意大利的霸主,下一步就要走向海洋。他们的对手是地中海的霸主迦太基。迦太基当时已经占据了非洲北部、西班牙地区的大片领土,以及科西嘉岛、撒丁岛,还有西西里岛西部,比罗马要富得多,而且是一个海军强国,称霸地中海。罗马则几乎没有像样的海军。但罗马人没有因为这些客观条件而停下来。100多年里,罗马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大战。因为罗马人称迦太基为“布匿”,这几场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年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首先登上西西里岛,与迦太基激烈交锋。没有海军,罗马人就白手起家,拿着在港口缴获的一艘迦太基战船作为样本,硬生生地开始仿造。短短几个月内,竟然变魔术般拼凑出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而且,他们还在船头装上了一个乌鸦嘴般的吊桥。当双方舰船接近时放下吊桥,让善陆战的罗马步兵冲上敌舰。靠着这种新式装备,罗马海军数次大败迦太基海军,直逼迦太基都城。

接下来罗马人霉运连连。登陆北非的罗马军被迦太基歼灭,执政官被俘。海军则遭遇大风暴,近乎全军覆没,士兵和桨手损失近十万人!此后,罗马人咬紧牙关,两次重建了海军,又两次在风暴中近乎全军覆没!再加上陆地上的拉锯战,罗马全国的青壮年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国库亏空。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依旧不妥协。他们继续打下去。富裕阶层再度慷慨解囊,第四次组建了庞大的舰队,重创迦太基舰队,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迦太基比罗马富裕,战争伤亡也比罗马小,然而他们却被罗马的顽强所震撼,无心恋战。公元前241年,双方议和。迦太基赔偿3 200塔兰特(大约100吨),割让了西西里岛等岛屿。罗马凭借顽强的斗志,打赢了这场胜算不大的战争,并且把势力推进到地中海,此后又把撒丁岛和科西嘉岛也纳入统治范围。

而迦太基并不甘心失败,20年后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这一次,罗马的对手是一流名将汉尼拔,他以西班牙为基地,发誓要将罗马彻底铲除。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克了罗马盟邦——西班牙的萨贡杜姆城,引发了战争。他带领大军翻过阿尔卑斯山,直奔意大利。罗马派两位执政官带兵去堵截汉尼拔。汉尼拔采用机动战术,声东击西,牵着罗马军的鼻子团团转,在特拉西梅诺湖歼灭罗马军队20 000人,随后又击溃了另一个集团军,兵锋指向罗马城。罗马元老院眼看局势危急,赶紧把费边任命为独裁官,全权指挥作战。费边认为和汉尼拔正面交锋胜算不大,应该慢慢消耗他的部队和士气。因此,费边避免和汉尼拔硬碰硬,却不远不近地牵制汉尼拔。这种战术让汉尼拔非常苦恼,他就拼命地在罗马的同盟城市烧杀抢掠,引诱费边出来决战。费边不为所动,罗马人却受不了。他们嘲笑费边胆小如鼠,在费边独裁官6个月的任期满后,就把权力交给了新的执政官,准备和汉尼拔决战。

公元前216年夏,汉尼拔与罗马军主力在坎尼展开大战。汉尼拔只有步兵40 000人,骑兵10 000人,罗马则有步兵80 000人,骑兵6 000人。结果汉尼拔两翼前进,中央后撤,更用骑兵突袭后方,将罗马军完全包围,歼灭70 000余人,还杀了1位执政官、80名元老和大批优秀军官。而汉尼拔仅仅损失了数千人。此后,汉尼拔挟大胜之威,一面拉拢意大利的城邦,说服他们脱离罗马,一面和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结盟。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也脱离罗马,转投迦太基阵营。一时之间,罗马差点遭遇灭顶之灾。

生死关头,罗马人的顽强又一次展现出来。他们把17岁以上的青年都征召入伍,国家出钱赎买奴隶,又组建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罗马人重新采用费边战略,牵制汉尼拔。同时他们分出兵力,攻打投降汉尼拔的意大利城镇,拦截从西班牙增援汉尼拔的军队,目的就是要让汉尼拔成为无源之水,逐渐消耗在意大利半岛上。

相对于罗马人的精诚团结,迦太基政府却坐观汉尼拔在意大利孤军奋战。就这样,汉尼拔的队伍越打越少。公元前213年,汉尼拔的盟友叙拉古被罗马军攻灭。意大利的那些归降了汉尼拔的城邦,也一个接一个地被罗马军收复。汉尼拔的弟弟带兵从西班牙来增援汉尼拔,半路被罗马军歼灭,西班牙也被罗马军队占领,罗马军队还渡海进攻迦太基本土。汉尼拔眼看大势已去,只得含恨离开意大利,回援迦太基。公元前202年,罗马军在扎马会战打败汉尼拔,迦太基被迫求和。这一次罗马规定迦太基只能保留非洲本部的土地,只许保留10艘战舰,交出全部战象,而且不经罗马允许不得对外作战。

历时16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没有一位将军能和汉尼拔媲美,然而罗马的国家制度却最终战胜了低效率的迦太基。这一次胜利后,罗马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中海霸主。

公元前149年,罗马再次向迦太基宣战,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公元前147年,迦太基城沦陷,国民全部被卖为奴隶,城池被夷为平地,还用犁耕出沟来。这个建国600多年的地中海大国,就此彻底灭亡。

在这一个多世纪里,罗马不但灭掉了迦太基,还征服了意大利北部的高卢人,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向东占领了衰落的希腊、马其顿地区和小亚细亚;向西把西班牙、高卢地区变成罗马的行省;向南在北非扶持了附庸国,占领了土地。亚洲的叙利亚、非洲的埃及也都成为罗马的附庸国。当初那个小小的部落,如今已经成为地跨三洲的超级大国。

罗马在吞并土地,接收人口的同时,也进一步吸收了希腊等地区的艺术和宗教,充实了本国的文明。公元前2世纪时,古罗马共和国已经取代了古希腊,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1.4 内战!从共和到帝国

从公元前2世纪后期开始,罗马共和国成为西方的超级大国,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湖”。正所谓家大业大麻烦多,随着国土疆域的扩展,人口的增多,罗马的内外矛盾也越来越激化。北非的努米庇亚国王朱古达反叛;中欧的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罗马同盟国和殖民地发动了“同盟者战争”;被罗马占领的行省,因为总督横征暴敛,也经常激起反抗。西西里岛的奴隶曾两次起义,人数多达200000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率领的奴隶起义更是震撼整个意大利,罗马政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镇压下去。

然而最严重的问题还是罗马公民内部的政治斗争。代表元老贵族、大地主的“共和派”和代表平民百姓、商人骑士的“民主派”已经争斗了200多年。如今,在罗马发展为世界第一流强国之后,他们的冲突又激化了。权贵在对外扩张中捞取了大量土地财产,富得流油。穷人则被战争拖得日趋破产,欠下债务。

公元前133年,平民派的政治家提比略、格拉古和盖约、格拉古兄弟准备搞改革,限制元老贵族霸占土地的行为,把多余的公共土地分给平民,缓和阶级矛盾。这就得罪了贵族元老。于是贵族元老两次污蔑他们,带着大批门客、家奴、私兵冲进会场,杀害了格拉古兄弟及其数千名支持者。这次血腥的大规模屠杀,揭开了“内战”的序幕。

此后,平民派的马略和贵族派的苏拉又发生了斗争。公元前88年,苏拉直接带兵攻入罗马城,宣布马略等人为“公敌”,他大肆屠杀民主派人士,还杀死了保民官。这是700多年以来,罗马军团第一次把自己的国家当成进攻的对象,也是罗马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赤裸裸的强权战胜法律的斗争。此后马略等率领军队反攻,两家几番拉锯,杀得尸山血海。最后,苏拉获得胜利,依靠武力成为“终身独裁者”。尽管这个枭雄在数年后就宣布放权退隐,但罗马共和国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那种状态了。

接下来,大名鼎鼎的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出场。恺撒出身名门,自幼文武双全,既受过良好教育,又是体育健将。年轻时的恺撒,是位坚定的平民派,他娶了平民派大将秦纳的女儿,并拒绝了独裁者苏拉的威逼利诱。此后,恺撒打过仗,当过律师,随即进入政坛。依靠家族的人脉,更依靠自己的出色口才和过人魄力,恺撒在政坛上顺风顺水,接连担任祭司、副将、财务官、总督助理和市政官等职务。到公元前63年,他已成为大法官和终身祭司长,此后又担任西班牙总督。40岁的恺撒,已经是罗马共和国政坛上的一颗耀眼明星了。

公元前60年,作为西班牙总督的恺撒回到罗马,被选为执政官。这是恺撒第一次站在罗马共和国的权力巅峰。同时站在巅峰的,还有另外两个权贵——庞培和克拉苏。他们以前都是贵族派,是苏拉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年龄比恺撒大一些,资历也更深。庞培和克拉苏恰好和那些指手画脚的贵族元老发生了冲突。于是,恺撒、庞培和克拉苏结盟,共同对抗贵族元老派。这就是“前三头同盟”。手握重兵的庞培、首富克拉苏和威望很高的恺撒结为一伙,三人实力均不可小觑。

依靠与克拉苏和庞培的同盟,恺撒得到了更大的舞台以便发挥自己的才干。在执政官的任期间,恺撒把很多国有土地分配给老兵和平民,减免贫民欠债,整顿贪官污吏。恺撒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执政官到期卸任之后,恺撒又改任山北高卢和伊利里亚的总督。他发动了高卢战争,征服了今天法国的广大地区。他渡过海峡进攻不列颠,打了很多胜仗,扶植起亲罗马的部落首领。他又渡过莱茵河,向日耳曼人进攻,大获全胜。

恺撒在外省打了9年的仗。在这9年里,他不但攻占了大片领土,立下了赫赫军功,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更锻炼出一支身经百战、忠心耿耿的精锐部队。这时候,克拉苏东征安息帝国,结果遇害。原本的“三头同盟”只剩下两个人,均衡被打破了。庞培眼睁睁地看着恺撒的风头渐渐超过自己,起了猜忌之心,反过来投靠了贵族派元老阵营。庞培与恺撒双雄不可并立,势必有一番争斗。

公元前49年,恺撒的总督任期期满。他希望再延长五年,庞培和元老院却命令恺撒解散军队,卸任回罗马,否则就宣布其为国民公敌!恺撒勃然大怒,当即集合兵马,直奔罗马。庞培和大批贵族元老匆忙逃离罗马,向东逃到庞培的势力范围——希腊地区。整个意大利都落入恺撒之手。接下来,恺撒火速赶回高卢,进攻庞培在西班牙的大军,仅仅几十天便平定整个西班牙。然后再掉头向东,在公元前48年进攻庞培的本部。庞培兵力比恺撒强大,还拥有大量本地同盟军,粮草补给也比恺撒充足得多。然而作为统帅,庞培优柔寡断,手下的贵族军官又十分平庸,就这样恺撒得以在8月9日的法尔萨拉战役中击溃庞培主力。庞培逃到埃及,被埃及法老托勒密十三世杀了。

恺撒带兵追到埃及,杀了托勒密十三世。他对托勒密十三世的妻子——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一见钟情,很快走到一起,并生下一个儿子,叫恺撒里昂。这段风流韵事并没有让恺撒停下征战的步伐。他继续东征西讨,进军叙利亚,五天就打赢了战役,又征服了小亚细亚。接着又打败了支持庞培的本笃王子。此战后,他给罗马送了封信,上面只有简单的三句话: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随后,恺撒转戈向西,又把西班牙和北非的反对势力全部打败,终结了这一次大规模的内战。公元前44年,恺撒回到罗马,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他还担任了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检察官等职位,集各方面大权于一身。他规定自己有权任命元老,所有的官员都要宣誓效忠于他。

恺撒是一位雄才伟略的统帅。他独揽大权的同时,也施行不少政务改革,比如分给老兵土地、规定老兵的权益、惩治贪官污吏。他把罗马公民权授予各行省的当地人,又规定罗马公民有权在行省内拥有完全自主的土地。这样,行省的地位提高了,各行省和罗马关系更加密切。在恺撒的权力巅峰时期,罗马共和国也默默地完成了向帝国转化的准备。

恺撒的威望如日中天,让贵族派大为惊恐,终于铤而走险。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在元老院的剧场遇刺。尽管恺撒生前并未称帝,但他的丰功伟绩彪炳千秋,后人称他为“恺撒大帝”。在之后的罗马帝国,“恺撒”曾被作为副皇帝的称号。后来德语中“皇帝”一词的词源就是“恺撒”,俄国皇帝的称号“沙皇”的词源也是“恺撒”。

贵族派刺杀了恺撒,却拯救不了自己的命运。恺撒的部将安东尼、养子屋大维、骑兵司令雷必达等人联合起来(史称“后三头同盟”),向贵族派反击。由于恺撒生前威望极高,贵族派刺杀恺撒犯了众怒,没多少日子就被恺撒派杀个干净。

恺撒派的三巨头打败了贵族派,内部又开始争权夺利。首先屋大维和雷必达争夺西西里岛的统治权,屋大维收买了雷必达手下的军官,解除了雷必达的职务。接着屋大维和安东尼的矛盾又尖锐起来。安东尼爱上了恺撒的前任情妇——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和她结为夫妻,为此还跟屋大维的姐姐离婚了。于是两人彻底翻脸。经过一番激战,屋大维在公元前31年击败安东尼和埃及联军主力。次年,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双双自杀,恺撒和埃及艳后的儿子也被屋大维杀死。

打败安东尼之后,屋大维站到了罗马共和国的权力巅峰之上。单论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屋大维比不上恺撒。但有恺撒的前车之鉴,他可以更圆滑和聪明地处理政治权力。屋大维采取的策略是:对外,面子功夫做足,赢得人民的认可;对内,暗中培养亲信,攫取大权。只有获得人民的广泛支持,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不被动摇。

老百姓想要什么?经历了数十年战乱,老百姓最希望和平,希望恢复过去的安宁。过去罗马群雄混战,动不动就满门抄斩。屋大维反其道而行之。他大赦天下,过去内战中不管站在哪一派,都不再问罪。他把战争中掠来的大批钱财发给士兵,赈济贫民。这样,所有的罗马人都得到了实惠,感激伟大领袖屋大维。

获得民众支持后,屋大维以退为进,首先打出“恢复共和制度”的旗号。他装模作样,不直接独揽大权,而是和同僚一起参加执政官竞选,共同执政;他在担任执政官九年后,主动辞去了这个职务……这些都让罗马人觉得他没有野心。可事实上,屋大维在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力。他当选为“终身保民官”后,元老院的成员名单都是由他亲自确定的。他又任命了一批高官,都是效忠于自己的人,手握大权。

屋大维的称号不是皇帝,而是“第一公民”。他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权力都是罗马人民赋予的,自己听命于罗马人民。但实际上,他已经把整个罗马都握在了自己手里。公元前27年他被称为“奥古斯都”(意即至圣至尊,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各行省都建立起屋大维的神庙,关于屋大维的种种传说也开始流行开来。屋大维已经成为罗马的无冕之王,共和国实际上已经被彻底埋葬。

为了维护统治,屋大维多管齐下。他继续对外扩张,开疆拓土。他建立了常备军制度,军权都掌握在亲信手中。他进行全国人口普查,改革税制,保护纳税人利益,也防止对行省的过度压榨。他把元老院变成自己的御用工具,又通过封官晋爵,使骑士阶层对他忠心耿耿。他既保证平民的基本权益,又严厉镇压他们的反抗。他还大力发展文艺事业,供养了一大批诗人,让他们尽情讴歌屋大维的丰功伟绩。屋大维当权40余年,在公元14年去世。弥留之际,一群朋友前去探望他,个个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77岁的屋大维却面带微笑道:“在生活的喜剧里我演得好不好呢?如果演得好,那就为我鼓掌吧。大家都高兴地为我送行吧!”

历史上通常把公元前27年,也就是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称号的那一年,作为罗马共和国的结束,也就是罗马帝国的开始。到公元2世纪左右,罗马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域东到里海岸边的亚美尼亚,西到西班牙,南到北非地区,北到不列颠岛,人口约五千万。

小贴士

古罗马时期的文化

古罗马的文化来自希腊,但其辉煌程度无法与古希腊相比。当时著名科学家包括地理学家斯特雷波、天文学家托勒密、医学家盖伦、农学家加图、政治家瓦罗等。哲学家包括卢克莱修、西塞罗、辛尼加、普罗提诺等。罗马时期的建筑十分雄伟,如万神殿、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贝古城等都气势恢宏,令人震撼。1.5 崩溃!日耳曼入侵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强大的帝国在初期意味着更集中的力量和更强的统治,但后期却不可避免地陷入腐败。罗马帝国主要依靠奴隶来耕种做工,市民阶层尤其是贵族们穷奢极欲,官吏横征暴敛,奴隶不断反抗,造成了经济的衰退,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庞大的罗马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这种情况下,帝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日趋激烈。罗马本地贵族和意大利贵族,意大利贵族和外地行省贵族之间为了争夺帝国大权而战,元老院和骑士阶层相互仇视。在公元192年甚至爆发了内战,各省的军队纷纷拥立自己的总督、长官为皇帝,群雄割据,激战了整整五年。内战后上台的罗马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拼命讨好士兵,给他们发很高的军饷。等到后来的皇帝迫于无奈降低军饷时,士兵们就发动兵变,杀掉皇帝,拥立自己的将军为皇帝。此后,罗马帝国的兵变就跟做游戏一样,一个接一个的皇帝被哗变的士兵杀掉,昔日尊荣无比的皇帝宝座,竟然成了高风险职业。

外部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蛮族”也在步步紧逼,甚至攻入意大利烧杀抢掠。外患加剧了内部的斗争。凡是手握重兵的将领,都试图造反。从公元235年,皇帝赛维鲁被近卫军杀死的短短40多年里,罗马帝国竟然更换了21位皇帝,大多数都是死于非命。公元3世纪中后期,帝国境内一度有三十个地方长官自称国王,此外还出现了高卢帝国和帕尔米拉帝国两个大的割据势力,史称“三世纪危机”。

面对灭顶之灾,罗马各任皇帝费尽心机,对内镇压起义、叛乱,对外击退“蛮族”入侵,终于勉强结束了危机。但是内部矛盾只是被压制,并没有消除。帝国经济已经衰退,财用、军饷不足,迫使皇帝和帝国政府继续横征暴敛甚至纵容士兵抢劫农民。军队已经养成了哗变弑君的“传统”,而且“蛮族”占据多数。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登上皇位。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罗马帝国的中央集权,又大批吸收“蛮族”进入罗马军团,并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大部分,由两个“正皇帝”(奥古斯都)和两个“副皇帝”(恺撒)分工治理。其继承者君士坦丁大帝扫平群雄再次统一罗马,迁都东欧的君士坦丁堡,从而使得罗马城和意大利失去了原先的独特地位。

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的改革虽然一度强化了罗马帝国的实力,但这只不过是回光返照。内忧外患的罗马帝国已经是日薄西山。西罗马帝国定都米兰,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由两个皇帝分别治理,中间几度分分合合,到公元395年正式完全分离。这种措施除了分散了帝国的力量外并没有多大意义。东西罗马帝国之间还不时内战,就更没有力量应对外来入侵了。

小贴士

东西罗马帝国疆域

西罗马帝国大致包括今天的巴尔干西部(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匈牙利、法国、比利时、英格兰、西班牙、葡萄牙和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的沿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