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精英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3 12:03:47

点击下载

作者:陈嫦芬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职场精英力

职场精英力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职场精英力作者:陈嫦芬排版:Clementine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4-27ISBN:9787508653938本书由中信联合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课成为卓越的职场人开创自己的卓越之路

工作上班,占去我们人生很大部分的时间。一个人对职场认识的深浅,以及对可能面临的情境或是挑战所理解的程度,会影响这个人工作上的表现。当然,也会影响到他的人生。

整体而言,我是很幸运的人,做过很多事情,在30多年的职场生涯中,历经不同工作领域的锻炼,成就还算差强人意。

我在大学主修法律,毕业后进入律师事务所服务的7年,除了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对职场上的人情世故与进退应对的方略,也有了初步心得。在职业生涯的第二阶段,我转行加入了当时在亚洲还刚起步的国际投资银行业,在几位世界级大师的调教下,从投行的基本业务学起,进而成就了我管理跨国机构及专业人士的多年经验,最终成为国际专业人士。在金融界的20多年,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的高峰期。我曾出任瑞银集团投资银行(UBS)亚太区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亚太区副总裁及汇丰(HSBC)金融控股集团台湾区投行总经理等职位。

许多读者朋友已经在职场工作了一段时间,也有很多还在学习的朋友,有了不错的实习经验,即将步入职场成为其中的一员,为企业、为组织,或是为自己工作(创业)。相信大家对于“职场”是什么,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对我而言,职场是处理人与事的场所。关键在于,要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果你做得好,那么是否比其他人更好?决定职场胜负的不是学历,而是实力

首先,大家不要因为一个人的资历显赫,就以为对方一踏入职场就不同凡响。绝对不是的,我也是从菜鸟起家的!所以,若你现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不甚满意,其实很正常。我在工作上也有过很多难受、挫败的经历。在刚刚进入职场的很多时候也是充满“冲击”“慌乱”“困惑”“挫折”的跌撞过程。当时虽然令人难受,但回想起来,那段脱胎换骨的历程还是让我很受益。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律师事务所。当时,因为出身名校,老板认为我的法学知识应该不会太差,加上面试时表现不错,被一家从事涉外法务的国际律师事务所录用,成为一位专职法务助理。找到这份工作,身边的师长亲友都为我高兴,只是上班还没几天,我就陷入了一次严重的自我怀疑当中。

原本在学校经常受师长表扬、同学肯定的我,怎么一入职场,就显得拙笨粗心、动辄犯错,还不断遭受主管与同事的指责,成了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二愣子?从小自认甚少胆怯的我,第一次惊觉自己竟然对所处情境“无所适从”,那真是让人深受震动的恐惧经历。

当时我的主管是在英国受教育的一位杰出女性,她对部属要求极为严格。只要稍出差错,或是表现与她预期不符,她便不假辞色地批评,而我总是跟不上她的思维框架和速度。以至于工作没几天,一想到上班,我就会觉得心里怦怦乱跳,脑子里全是担惊受怕的情景,连每天走进办公室都是心惊肉跳。结果,我的表现越来越让主管失望,还曾在主管面前失态落泪。

还好,犯错总会有收获。因为自己还是愿意学习的,我渐渐开始理解主管对工作质量高要求背后的原因,也慢慢开始享受在完成主管所交办事务之后获得的满足感。尽管自尊心偶尔仍会受创,但我更期盼能学到新东西。

两个月后的一天,我鼓起勇气跟主管说:“我做得不好,请你骂我;但骂我时,也请教我。”

她起先愣了一下,后来说:“好啊!”

从那一天起,主管果真履行承诺,在教我做事的原理时,给予了较多的耐心。而我则像吃了大力丸,努力学习她在不同层面给予我的指导。从对主管的近身观察中,我体察到,她深受众人艳羡的杰出成就并非仅仅来自充足的法学相关知识,更多的是经年累月沉淀的细巧能力与不凡素养。从此,我对主管更为尊崇,也初步勾勒出在自己心目中成功职业女性的轮廓。菜鸟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学习

工作几周后,我很快发现,大学所教授的课程很难直接应用在实务上,需要把书本知识重新读过,进一步领略其真意,才能派上用场。我虽凭借顶尖学府的出身取得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心底却清楚,名校的光环闪耀不了多久,要在专业领域中立足、胜出,还有很长的学习之路,我需要不断努力、反刍、实践,以弥补大大欠缺的知识及各项技能。

此后,我开始更为仔细地观察主管、同事和客户待人处事的方法,以及他们彼此间的互动,希望尽快找到职场的窍门。那段时间,因为业务关系,我开始接触许多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我发现,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他们言行的优雅贴切、思想的宽广深远,都超出我的想象,除了具有各自行业领域的专门知识技能,他们还有着许多共通的特质。这些看来相似却难以清楚描述的素质,显然是他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关键所在。这样的发现让我很不安,也无法从书本知识中直接获取。我告诉自己:那些能力,应该就是我所欠缺的“特质”,或是“成功条件”。

反观还十分稚嫩的自己,在工作所要求的基础能力与知识方面都很欠缺,连基本的沟通能力、做事原理、专业形象,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认识,还总弄不清楚。结果就是经常因为工作上受挫而导致情绪低落,即使偶尔能跟学长学姐聊聊,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抚平自己的情绪。最苦恼的,是不知道与同事、主管发生不愉快的沟通后,如何迅速与对方恢复原有的合作关系。

这些体会让我感到惶恐:为何学校里的老师都没有提及这些?我该如何学习?难道真要耗费10年或是更长的时间,在无数的犯错中才能最终走出一条坦途吗?我离卓越的境界,到底还有多遥远?那时候,长辈提醒我,公司愿意接纳并花钱培养像我这样知识与能力如同白纸的职场新人,应该心怀感恩。我明白这道理,心里也想着如何缩短学习的历程,让自己能更快在职场上展现才华,为培养我的组织创造价值。

在那段“认知职场基础能力空白期”,我借着模仿同事、参考主管的点评,加以自身的直觉反应,懵懵懂懂地度过了。即便偶尔感觉还是有些进步,但仍觉生涩稚嫩,我戏称这是我在职场上“确认自我定位”的阶段。现在回顾那段经历,我可以严谨地说,那段摸着石头过河、胆战心惊的经历,主要还是基于对职场情境欠缺基本认识,面对挑战没有对应章法所导致的必然。从“做中学,学中觉”中建立自信

我建议还在学习的朋友,善用时光及早通过实习或社团活动掌握做事与待人的基本技巧,这样未来就能在职场上少走迂回路。较早发觉自己有不足,就能积极寻找机会强化学习。例如,我知道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不够好,便想方设法寻求进步。担任法务助理时,我会等主管交代完事情后才下班,因此经常负责锁门。那时,主管会录下她口述的法律意见,由我隔日一早将录音带交给秘书打字存档。借这个机会,我便留在办公室里一个人反复听录音带,背诵主管典雅的英文,隔天一早再交给秘书。经过几个月的苦练,我见证了自己英文的进展,觉得很开心。

为了回报主管的耐心教导,我自告奋勇,在她儿女放学来办公室等她下班的时间,陪孩子们朗诵诗词。我一直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加上字正腔圆,孩子们学得高兴,主管也感受到我的热忱,于是更加关照我,指导越发深入。这段时期,我的做事效率有了显著提升,主管对我的信任增加了,自己也经常因为学到新事物、结交新朋友而感到满心喜悦,并逐步开始建构起自己的人脉网络。

当然,工作中我还是难免出现失误。比较明显的进步是,当再被主管批评时,我已能将挫折感快速转变为补救失误的积极应对,并以学到新本领作为给自己的奖励。心性乐观的我,总能在挫败中,通过感悟新方法、争取小小进展,继而再经受挫败、再追求小小进展的交互循环,逐步前进,累积可观的心得。三十多年的职场生涯,我能够得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展现才能,取得事业上的不错收获,一方面得益于不凡的际遇,而最重要的,是在职场中练就的不断挑战自我与突破自我的能力。

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干练,是从“实践”到“悟得”的往复过程中逐渐形塑而成的,必须通过“做中学、学中觉”,持续不断地推进验证,才能建立起实质性的自信心。我更深刻地体悟到,应该积极培养应对职场不同情境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也就是“职场素养”,“职场素养”的丰寡程度决定了一个职场人士的存在价值高低,也决定了你的未来能否踏上卓越之路。随时随地的觉知与观察等待面试时你会做什么

我在很年轻时就当上了主管,经常面试求职者,累积了相当多的识人经验,对面试题的设计,我也有许多自己的见解。现在,我偶尔还会帮助大企业或跨国机构,面试关键岗位的候选人。

每家公司要找的人才当然不一样,但是会有一定的共通点。在此,我分享一道公开题库的面试题,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职场表达能力。

情境是这样的:

今天你即将与我(公司的总经理)做最后一场面试。这是求职应聘的最后一关,作为面试者,你肯定不会迟到。我通常会与秘书合演一出戏,就是在你抵达办公室后,我的秘书会先出面跟你说:“陈总正在一个重要的视频会议上,请随我到会议室稍等几分钟。”5分钟后,我再到会议室表达欢迎之意,把你领进我的办公室。短暂的寒暄后,第一个问题是:“请你描述刚才所在的会议室。”

为什么我要问这个问题?因为所有的高管一定都非常忙碌,他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求职者更多方面的能力,其中一项就是“观察力”。

想象在如此高压的氛围下,一个人在会议室等待的短短几分钟里,你会做些什么?是专注思考稍后如何应对面试官?或是滑手机,看看社群网站上朋友圈的新消息放松心情?想成为干才,必须具有良好的观察力

我的工作属于金融服务业,我们的对口客户主要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等企业负责人。因此,有机会跟主管一起出席商务会议的人,都必须具备在任何高压氛围下,仍能全神观察周遭事物,同时可以很好与客户商谈的能力,至少你要有培育这项专业能力的潜能。只有拥有这样的能力,才不至于只是傻乎乎地跟着,显得无所事事。如果在主管与客户开会时,做不到多搜集会议中有形的、无形的信息,便降低了随行参与会议的意义。这种随时关注周遭事物的能耐,要经常练习才能内化为个人的特质,进一步提升自身潜力,进而成为干才。

每次当我问求职者:“能不能描述刚才你所在的会议室?”

多数人都会先愣一下,有些甚至无法回答。

记得有一回,一位条件不错的求职者,也是愣了一下,才娓娓道来:“会议室里有张很长的桌子,椭圆形的……一边墙上有6扇窗,我很喜欢里面的椅子,因为坐上去很舒服,而且白色的也很少见……”

一讲完,我轻轻说:“给你一分钟时间,你去会议室看看。”

没多久,他站在门口低着头不敢进来,原来他发现椅子并非他所描述的白色,而是黑色。

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录用了这位年轻人,因为他还知道一边的墙上有6扇窗。

我问他怎么记住的?

他说:“因为你还没出现,我有点紧张,就利用时间看看环境,纾解自己的压力,我也注意到会议室的座位可以坐18个人。”

其实,我并不期待一个年轻人在高压、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依然能多厉害地清楚记住周遭环境。但是,他的回答却显示出即使在高压情境下依然能眼看四方,说明这是他既有的习惯,也是心力耐受度的表现。我更关注的,是他描述时的态度与反应,至于颜色错误等问题,只是欠缺经验,往后多留意多锻炼就行了。期许自己成为主管最佳的耳目

上述这道题目背后的考量和重点是什么?就是有素养的部属,在高压的情境下,依然有能力收集周遭环境所提供的信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跟着主管参加商务会议,就要负责协助主管搜集信息,这样随行才有价值。

其次,我可以透过这个题目,了解求职者商业叙述的基础能力。你能不能冷静地观察环境,在短时间内整理出所得到的信息,并分享给别人,让没在现场的人听到说明后有如临现场的感受。

大家应该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并不容易的挑战。想一想,绝大多数职场人士的职场生涯,都是从助理开始。这个时候的你,主要的工作是完成被分配的任务,同时还要承担主管的耳目与手脚角色。而耳目与手脚的工作重点,就在于帮助繁忙的主管搜集资料,主管不在的地方帮主管多看多听。最常见的场景,就是主管派你代表部门去参加会议。

譬如,我请小张代表公司出席一个客户的会议。

小张回来时,我问他:“今天这个会如何?”“还好。”

我追问:“开会时王总说了什么?”

他说:“没什么。”

回想一下你是否有过类似的对话?摆在这里很容易看出,小张没带回任何有意义的信息。职场上,每个人每分钟都是公司的成本,花了半天时间去开会,回来如果只传达“还好”“没什么”这类信息,价值何在?

如果主管让你去开会,希望你不要错过记录会议中交换的不同观点及意见,以优化组织决策。因此,至少要把该会议相关的人、事、时、地、物做事实性的描述。

主管们通常比助理的职场经验丰富,助理知道的事,主管大都经历过。因此,助理汇报的信息价值主要来自开会过程中,哪些部门主管有哪些意见,或是开会时有哪些特殊的情境发生。这些信息,可以供主管在做下一步决策时,作为有价值的参考。

如果小张回来汇报:“今天这个会议,讨论了我们双方关于共同营销×××新产品的议题,得到了×××的共识,预计明天会拿到会议记录。今天我们公司有两人出席,我与工程师小陈,对方有三人出席,王总主持。会议两点开始,进行了两个小时。会议主要总结了我们双方对新产品功能的探讨,也对修正功能做出了调整建议,我与小陈都展示出了我们公司的强项,基本上没有意料外的议题。下班前,我给您一份会议简要。”

这才算是合格的报告。观察和叙述是职场人士的基本功

在这里,我归纳一下观察与叙述的原则。

观察的原则,基本上是追求巨细靡遗。

而叙述的原则是:

·尽量单纯叙说事、物,暂时不加入个人感受。

·先说总体轮廓,再说次要重点,有时间再描述细节。

·尽量借助数学、几何等科学性的语汇,例如数量、比例、形状。

商业叙述的信息不要“超重”,即信息量一次不要太大,否则可能让听者疲劳,抓不住重点。观察力的提升需要经常锻炼,这是一门逐渐累积的功夫。

我的锻炼方法是: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关注有趣的题材,练习做描述,把它们当作说故事的材料,慢慢地提升叙述能力。

描述或表达一件事的基本原则如下:

·先概要叙述事件,五大要素(人、事、时、地、物)。

·辅助事实的陈述。

·因果论述,也就是分析事理。

·探讨该事件可能产生的冲击与影响。

·视情况场合允许,进行主、客观评论(花絮、反讽、对照)。

商业叙事,特别讲究“言简意赅”,一定要先讲目的和结果。在职场里向主管口头或书面汇报,不同于一般与朋友的对话。职场要求效率,信息的收发端,都要以最精简的方法,传达最关键的信息,所以双方都要有能力化繁为简、见微知著,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与心力。其基本顺序如下:

·为文目的(供参考、会知、核准……)。

·扼要叙事(背景、拟请核之议)。

·利弊分析、因果论述。

·事实缘由(人、事、时、地、物)。

·其他补充论述与分析。

你在向主管做报告时,只要先点出主题,稍加陈述,主管大概都知道你所面对的问题方向。所以,要先讲结论,如果有亮点,主管可以直切主题,继续让你说下去。如果报告没有亮点,主管知道你的目的和结论就行了。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活力的年代,每个职场人士都要训练优质的商业沟通能力,清晰表达彼此所获得的商业信息,提升公司决策判断的质量。观察、内化、整理清楚及做重点、摘要的商业沟通力,是职场人士一项非常关键的能力。职场女性当自强

由于先天与后天因素的制约,职场中女性遇到不公平对待是事实,同工不同酬或是升迁受阻的情况在各行各业都很常见。在一些专业领域,有机会担任最高领导者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对于女性升迁的“最后一里路”,素来有“玻璃天花板”之称,这指的是在企业组织中,阻隔女性及少数族裔等某些群体晋升高位的无形障碍。

我在汇丰集团台湾投资银行部门担任总经理时,商业银行部门的总经理是位英国同事。当时我们资金运营部有位女性主管表现非常优异,每年帮银行操作资金赚了很多钱。前一年,这位女性主管生产后,休了三个月的产假,隔一年她又怀孕,英国主管就不高兴了,批评了这位女同事,还说让她先生考虑一下银行获利减少的风险。这样的谈话在我看来很不恰当,有一天我找到机会就向这位英国同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立刻道歉了事。没想到,年终奖金与加薪,他还是对这位女同事做了不利的判定,由于这是他的权限,我也帮不上忙。女性如何突破职场的“玻璃天花板”

那么,具备潜力的女性职场人士,到底应该如何准备,才能争取机会、突围胜出呢?

我的职场生涯多数是跟男同事合作,所以作为女性主管,经常面临挑战或是不便。这些经历增长了我对人性的认知,也比较深入地了解了两性在体能、学习及反应上,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感受最深的体悟是,生气抱怨对事情不会有任何帮助,只有透过自己认真努力,持续保持优异的工作表现,才能争取到与男性同事展开“实力竞争”的机会,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应理解职场的性别差异,短期内还难以做到公平。

观察历史,几世纪以来,各行业都以男性为主要领导,我对这一点非常好奇,平时对优秀男性同事的领导技巧和沟通方式,也有过不少留意、观察。所以常想着,既然有的学,那就学起来。同时,我发现男性同事在职场上其实也有不少困扰,反而我的女性特质具备若干优势。这种念头让我在刚进入职场时,就开始琢磨着自己身为女性的安身立命之道。首先,我与男同事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不做他们反感的事,少犯他们的忌讳,尤其是在他们固有印象中认为女性一定会有的一些问题。比如,不少男同事都议论过办公室里的美女穿着暴露,言语撒娇,拼不过就落泪,虽然表面上无妨,但私下还是不讨人喜欢。所以,这些事我会努力避免。

将这些阅历内化为我的优势,形成我的风格,帮助我在职场上得以顺利发展。我一直很关注女性在职场的生存之道,特别是那些在专业领域里资质优异的女性。在当今这个时代,各领域蓬勃发展,我由衷期盼更多的女性得以展现才干,发挥正向的影响力。

我认为,对女性的职场素养培育,要着重放在“形象”与“心态”的准备上。有一次,在出席美国常春藤名校中国校友会的论坛上,我专门针对女性的价值实现和自我提升发表了讲话。当时,我分享了对女性职场人士“形象”与“心态”的主题演讲:《一个刻意、一个不刻意、一个不在意》。刻意追求真善美

刻意。追求真、善、美的整体形象,刻意关注自己的仪容装扮及言行举止,在任何场合都要注意得体贴适。相比而言,我更追求自己具备实质的知识与素养内涵,以满足自我实现的目标。

女性的美,需要借由“聪慧勤美”反映,相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令人心情愉悦的女人,她的气质是经由大量时间与心力化育而成的。因为需要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怎么样才能最美,所以就要懂得多、勤着学、勤着做。旁人看我才情纵横、光彩照人,这是因为我尽心活在当下。美是建立在勤快的精进上,“勤”与“美”是相伴相生的。“勤”让我们追求更好的自己,这才最终产生了“美”。我时刻提醒自己,好好发挥并用心享受女性的身份:该漂亮时漂亮,该温柔时温柔,该优雅时优雅,该强悍时绝不畏怯,要深深以自己身为女性为荣。现在的女性在驰骋职场的同时,也是可以延续传统女性形象,履行一个多元角色的,应该珍惜这份机缘才是呀!

在装扮上,我讲究“大简为美”。我的套装或西装,肩线妥帖、宽松合宜、色彩单纯低调、裙子下摆够长,坐下时不需要刻意调整坐姿。紧身露体的衣服绝不会出现在我身上,因为我知道在职场上显露性感,不仅场合不对,也会释放出自贬身价的错误信息。我咨询过很多成功男性,他们几乎一致表示,在工作场合中,女性形象所呈现的“正”,比一味追求与旁人雷同的“美”,胜出太多了。

我刻意管理自己在职场的“声相”,与人说话时一定让声音落地,不嗲声嗲气,也不装汉子说话,而丧失女性魅力。我刻意关注自己的语汇选用,以充满活力的声音,让人感受到我的自信与干练。我刻意关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姿势经常保持端正,面带微笑,眼神不飘忽。我刻意收敛任性的心绪,偶尔察觉受到情绪干扰,马上寻求调节方法。我刻意不参与是非闲话的圈子,维持自己中立于办公室政治的帮派之外,坚定自己的价值观,认真完成公司分派的工作任务。我刻意让自己有较多的独处时间,平衡忙碌行程对身心的挑战。我刻意接近素养比自己优秀的人士,向他们虚心请教,学习知性的话题,品味美学的素养。不刻意强调自己是女性

不刻意。在职场上,我不刻意强调自己是女性,而是扎扎实实追求自己“专业力”的充实,让我的自信心由内而外散发。在职场中,我见到过过度强调自己是女性的职场人士,有时会遭遇更多无情的考验,让人误解是想靠性别要求特权。我认为,强调女性的特殊权利,反而会诋毁女性一些原本优秀的品质。争取平权是要求机会均等,而不是享受特权。

我不刻意在职场里提到家人。我先生是台湾最早的优秀银行家之一,在专业领域表现出色。即使我们在金融圈都做出了一番成绩,很多人早期并不知道我们的夫妻关系。我们为多年婚姻的幸福美满感到欣慰,但从不张扬私人领域的事。因此,我在职场上的表现,使得镁光灯就聚焦在了我个人的实力上,这对我的形象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对于因工作关系认识的成功人士,我也不刻意经营工作外的关系,以免客户认为我想攀高或是另有图谋。不在意批评和谣言

不在意。别理会职场中的恶意批评或是无端谣言。没有人可以有效管控闲言杂语,就算把心剖开,也难以阻止某些人喜好评论人的陋习。一切先问自己是否尽力。

我建议把精神专注在自己实力的提升上,不要太过算计薪水或是头衔上的得失。我换过几次工作,遇到合意的机会,被问到我期待的薪资时,我总是说:“依你判断,我没特别意见。”我甚至不提目前的薪资内容。因为我认为不同机构就像橘子与苹果一样,难以比较对照。我换工作是为了新的学习机会或更好的发展。换句话说,我是投资自己,不会为了区区一点差价,就错失一个好的机会。结果,通常第一年里少于上一家公司的薪水,第二年除了按照职级全额补足外,甚至因为我的绩效优于预期,红利奖金更多。这些经验让我更确信好的机构与主管不会冒着失去一员干才的风险占员工便宜,更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额外苛刻。

我不在意有人称我是女汉子或女强人,这些称谓是旁人的印象与观点,我无法改变。我知道自己的状况,明白谤誉相随、祸福相倚的道理。不在意与我恶意攀比的人,即使自己的路很孤独,也要继续勇往前行,书写自己的故事。“妒忌”是很恐怖却难以逃脱的人生课题,对职场女性而言更是挑战。许多女性争取平权,期盼有更多机会出头,但是在现实中还是不习惯与女主管共事。也许这是父权思想的文化基因所致,但我更相信这与两性相吸、女性自觉力有不足相关。我与女性朋友的多年情谊,一旦成了同事就变得复杂。我与闺密决裂,都是因为说不清的妒忌心,对彼此造成伤害。当然,时过境迁,若仍有缘分,情谊还是可以挽回的。有智慧的长辈指点我,凡事先问问自己心中的“一本账”,但求无愧,也不要强求,缘起缘落本是自然的事,既然如此,那就鞠个躬,感恩彼此友情路上的相互学习吧。

说起“人与人之间的一本账”,我们在与身边的每一个人相处时,都要有一本账,记在心中也罢,记在纸上也罢,详细记载我们之间,付出了多少,又获得了多少,物质或情感都记着。“回报”多于“付出”应该戒慎:我是不是拿了不该拿的?我付出过什么,值得对方给予我这些呢?像这般定期审视很重要,因为良好关系的前提,是我们对人的付出,永远要比得到的来得多。记好“人与人之间的一本账”是“自爱”,希望自己更好、更大气,在人际来往中更为裕如。提醒自己要多付出一些,在发现自己有所得的时候,内心也会变得温柔,能从容纳受人际关系的阴晴圆缺、缘分的起落生灭,让自己在待人处事方面更能够心安理得、无愧天地。

既是男女平权,就不需过度在意与男性的交往。在职场上与异性同事或客户的往来,尽量落落大方。我们需要从人际交往中学习,也需要朋友来丰富我们的生命,不要因为性别不同,就否定了与职场大半数人的朋友缘分。第二课职场出入跳槽离职,好聚好散

每逢岁末年终,面对又将开始的一年,有些职场人士或是给自己若干期许,或是考虑跳槽离职。“离职”的纠结,是绝大多数职场人士必经的历程。在各行各业,离职、转工、跳槽都是平常的事,老板其实心里都有准备,再好的人才,终究还是会离开。虽然工作关系聚散很自然,但是要离开工作岗位的员工,从提出辞职到离开岗位的处理过程,还是能展现职场素养的高低。跳槽离职时想好聚好散,有许多要注意的事项。从离职高就变成“被开除”

我担任高管时,隔壁部门有位优秀的年轻女同事小瑾,出身书香门第,又是海外名校MBA(工商管理硕士),做事勤勉负责,同事对她都有很好的评价,主管也积极为小瑾安排各种培训计划。

小瑾这么优秀,当然很快被猎头公司关注,顺利牵线让小瑾拿到我们对手银行的工作邀约,隔一季就正式入职。当时,小瑾的主管正忙着一个纽约上市案的路演行程,出差在外。小瑾准备等主管一回国,马上跟他报告自己的离职决定。但是,实在忍不住心中的雀跃,小瑾便跟她在同部门合作的“同事闺密”说了新工作的安排,没想到茶水间的两人谈话,很快就在公司里传开了。小瑾平日待人诚恳热心,人缘相当好,因此同事们争相要为她筹办欢送派对。

两天后,小瑾的主管出差回来,听闻这一情况,就请小瑾进办公室,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隔了几个小时,也就是同一天下午,小瑾竟然接到通知被“开除”了,就做到当天,理由是干扰了部门同事的工作士气。

大家可能觉得意外,认为小瑾的主管太不近人情。问题是,真是这样吗?这其中大家要理解,老板从管理角度来看,大概都会这样做的,何况是纪律严谨的跨国公司?其实,小瑾可能没有任何恶意,有更好的舞台,所以跳槽也无可厚非,但她的做法确实是不合乎职场素养的。你可能会说,小瑾是不知者无罪呀!其实不是,这是做事是否成熟的问题。只要换位思考,设想你是主管,就可以理解为何小瑾从很优秀被挖,到一转眼被开除这戏剧性变化背后的原理。

在跨国大公司里,“影响团队士气”是被开除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慎重处置,不是人情可以解决的。优秀的人本来是最有机会在组织里向上攀升的,这些人自然也是竞争对手觊觎挖走的对象。公司知道这些人有潜质,当然希望能够留住。那么,这么有发展潜力的人离开公司,还四处张扬,各位认为,当主管的应该如何处理?再加上,知情的员工当然会花时间猜测小瑾为何选择离开,若非薪水条件、加成好,就是没对方银行有发展潜力,种种猜测,让员工分心不安,降低工作效率是必然的。小瑾虽可能无辜,但她犯的却是职场大忌!

离职的处理需要学习,最好在步入职场前,就能有一定的认识。这项能力是用于结束一段人际关系的情境,不要等到遭遇类似小瑾的处理结果才着急,那时别人想帮你都无从着手。更不要任性,随便留下烂摊子,不然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记得你欠缺职场素养。想想,铸下这么不应该的错误,多么可惜!这样的离职方式会让人怀念你

每个人一生总要跳几次槽,这是职场人士的一项权利,我自己也换过工作,借此提醒有计划跳槽或离职的朋友应该有的基本态度,作为安顿目前工作,达到好聚好散的参考:(1)关于离职的决定,你的直属主管必须第一个知道,不宜让其他人先知道。设想同事都知道了,主管才听闻,等于是把主管蒙在鼓里,这是大不敬。简单地说,对直属主管的基本尊重要先到位。(2)提出辞职的时间点要谨慎考虑,你新加入的公司真想要你,等几天不碍事的,若是对方要挟你现在不来就不用来了,那我建议你真不该去,那里肯定不理解员工的难处。主管出差通常很忙(像我就特别难以释怀同事在我出差期间提出辞呈)。(3)尽可能跟主管以面对面的方式提出辞意,比较能让这段合作关系好聚好散。对共事期间,主管对你的指导关照,一定要表示感激。即使你与主管合作不愉快,相信还是会感悟到自己有所成长,这是主管陪伴着你所取得的成效,也是你迈向下一里程的重要基础。表达感谢是素养,还能让你的主管为你的离开感到遗憾。离职留给人家一个好印象,总比彼此造成感情伤害来得好。(4)一定要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规范,正式提出辞呈,负责任地移交工作,按规定缴回所有的工作档案,包括离职日期、程序、保密条款等都要做得较为到位,确保在离开工作时留下优雅的身影。(5)离职后避免批评原来的公司与主管,也不要讨论过去工作中经手的客户或处理的任务细节。这是专业素养最值得注意的事,一定要谨慎。或许新公司为了要得到你过去商业上的机密才挖走你,但我提醒大家,新的老板若是厉害人物,他知道你可以违背职场道德泄露这些信息,他会真心对你,还是留一手防着你呢?(6)要不要透漏新的工作去处?一般而言,最好新工作正式上班前不透漏你即将加入的公司及任用细节,以免引来不必要的猜测或事端,甚至导致两头落空。若是转行,比较无所谓,很多同事会给你祝福,或许还能帮忙。但若是加入竞争对手公司,我建议先保密为好。在跨国企业还有一个针对高管跳槽的行规,就是在两个工作之间安排一段时间间隔,以降低商业道德方面的风险。在英文里称作“garden leave”,意指在花园里栽花休息的意思,免得被解读成急着带兵投靠,如此就违反职业道德了。(7)要好好感谢同事与主管的点评与指导,强调自己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并郑重道谢。若是同事为你饯行,在聚会中说哪些话比较合适,建议你要事前准备好。(8)既然离开职位,不要再回头去过度关心以前公司内部的人与事,结束一段里程,就过去了,每位职场人士的路都是向前看的。我见过有些能干的人离开工作,还喜欢指指点点,很可能给现在的管理者添乱。

组织里的人才时聚时散,是高管的工作内容,也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有些人的离开有充分的理由,也有些人是一时意气的决定。我见过一些才高气傲的优秀人才,因为没有控制好心绪的冲动,义愤之下率性辞职,我也曾经冲动之下想做这样的事,当时的情形就是咽不下一口气,所幸及时躲过,没酿成大错。每个人选择离职都有自己的理由,说句真话,主管或是同事给你的意见说法,都不能实质性地影响你。离职是一个不容易的决定,听人讲两句暂时没走,应该不是说的人有理,真正的关键是你还没想好。相对的,你既然决定离职,理论上就会承担做决定的后果,找那么多人来议论,就没必要了。

跟我合作过的同事都知道,我见到辞呈一般都会批准。因为我相信每个成年人,都很尊重自己,不应该拿离职要挟主管或是所服务的公司,这是素养问题。当然,若离职的同事是公司里的大将,我也会犹豫谨慎,但是只要想想人生聚散都是缘分,祝福对方,让公司的影响力得以扩大,也是尊重离职者,同时也是当主管的责任。

虽然说我的原则是对部属辞职都采取尊重的原则,但对公司贡献比较大的人才,我也会慎重处理,特别当对方处于去留两难的情况时。我会择一安静处所当面听取他们说明做出离职决定的主要原因,也给予我可以改善的空间。这样用同理心沟通的方式,有几次也使有些同事因而回心转意。如果对方辞意甚坚,这样也能适时舒缓其对公司的不满情绪,降低后续彼此间不必要的感情伤害风险。不当的工作态度导致被迫离职

借一个故事提醒大家,工作上应对的态度不当,可能导致你未曾预料的被迫离职。

组织内的绩效考核,一直都是与所有员工紧密关切的项目,因为这关联到个人的薪酬奖金、职位升迁等职场发展。我在担任银行高管时,公司高层为了加强考核,便对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做了调整。我在部门会议上宣布时,当场有位员工“小董”激动地起立反对,未等我反应过来便转身离开会议室。更糟糕的是,小董会后竟挑拨其他情绪受到感染而不稳定的同事,以不工作来反抗组织的决定。

我观察了几天,发现情况没有改善,便找了那几位被小董挑动的同事对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关切顾虑。对谈最后,他们表示新制度确实带来了不少新压力,但已明白公司考虑的是未来的发展存续,所以愿意积极开展工作。之后,我单独和小董谈话,希望能良性沟通,毕竟我认为他是位干才,原就有打算对他好生培养、系统训练。没想到,小董仍是态度强硬、言语挑衅,甚至胁迫发动罢工、带领其他同事一起跳槽到竞争对手的公司。

我在无可奈何与失望之下,只能辞退他。而其余曾受他挑拨的同事,则情绪逐渐恢复稳定,认真工作去了。

很多时候,辞退一个人并不是因为这个人的能力问题,而是这个人心绪素养的高低问题。职场人士需要学会尊重与服从上级,确保团队工作与任务目标的完善。若员工无法站在团队的高度思考问题,仅执着于自己的视角,甚至恃才傲物,找上司的麻烦,这样的部属迟早要碰壁的。

如果你真的认为公司依照程序规章所做出的决定不合理,也要通过正常的渠道与方式去回馈,在给上级留出时间讨论的同时,也要执行已下达的决定。

职场中受委屈、遭遇不公平的情况很常见,员工可以选择用合适的方式提出,也可以在组织有不合规的情况下选择到执法部门寻求帮助。这次事件中,最令我失望的是,小董选择以煽动同事的方式来对抗组织,而未采取职场上正确的方式,不仅无法解决问题,最终还导致自己被辞退,很不值得!

每个公司有各自用人的文化与原则,应予以适当尊重。期许有素养的职场人士正向、积极地面对职场中的人与事,包括情谊的建立与结束。第一印象,根深蒂固来踢馆的面试者

担任汇丰金融控股集团台湾区投资银行部门总经理时,是我第一次享有人事上的最终决策权,想到可以由自己选任部属很是兴奋,心里既忐忑又夹杂着些许傲慢。一开始由于管理经验不足,一次聘任过程中我做出的决策,影响了一位年轻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也间接损伤了自己的管理形象。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银行需要新聘证券分析师,求职者众,不少人拥有欧美顶尖学府MBA的亮眼学历,但管理经验生嫩的我竟起了私心,我想以母校台湾大学的毕业生作为优先选择目标。其中,我看到一封合乎心意且条件不错的简历,很快就安排了面试。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学弟竟穿了件Polo衫、牛仔裤以及运动鞋来面试。

我耐心地与他交谈,学弟的确聪明过人,我们的沟通算是顺畅。

面试结束,我送他到电梯口,忍不住问道:“你到金融机构求职,为何没穿正装?”

他回答:“每家银行都说要聘用有才华的人,结果所有的公司都只看外表,并不太在意求职者的才学资质。那些机构收不收留我,无所谓,反正我也不想去。久仰陈总有识人之能,我来看看您是否有突破用人框架的勇气。”

原来是来“踢馆”的,还耍起激将法了,我一时有些尴尬,没响应他。招聘结束,团队内部讨论时,我分享了这段对话,赞许学弟的胆识。未料,同事们一面倒地不赞成录用此人,认为他轻佻傲慢、对求职没诚意、不尊重公司的期待,入职后将成为团队的负担。我当时觉得面子有些挂不住,所以坚持录用他,以为自己可以调教他的心态及形象。不幸的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这位仁兄果真喜好挑战权威、不愿遵循规范、衣着常标新立异,与同事协同合作时出了许多状况,以致同事纷纷闪避与他的互动,给组织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几次沟通未果,我只好出面请他离职。

这次事件是我未妥善利用并判别一个人“形象”的相关信息,执着于自己的天真念头,所造成一次人事上的决策错误,使得公司、同人、求职者三方皆输。我以这个实际案例,想和大家分享:“专业形象”是沟通的一环,第一印象尤其重要,绝不可以轻忽。初见面的30秒决定你的第一印象

塑造自己的“形象”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每个人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里,都持续不断地提升并超越过去,以塑造自己新的面貌。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演员,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我形象,希望在自己的角色上,演出一场淋漓尽致、尽展其才的生命戏码。在家里当好儿女、在学校中当好学生、进入职场后建构自己的“专业形象”,都是理所当然的事。

作为职场人士,不断更新自我期望,努力完善个人的“专业形象”,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我们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形象,会关注旁人对我们形象的评价。只要认为自己的专业形象符合环境、主管、部属、客户的期望值,就能自在地显露自信。

根据医学研究,人与人互动中最初见面的30秒至关重要。在彼此眼神交会的那一“瞬间”,大脑会迅速地形成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储存在大脑的数据库中。你喜欢他,不喜欢他,或是有其他意见,在这一瞬间就能印象定型。而在这当中,视觉观感的作用占了印象定型的七成。如此一说,各位就能明白,为何在前面的案例中,我的同事们都不支持录取那位学弟的原因了。

很多人都有经验,在求职面试时,“印象”经常比学历、资历更重要,特别是“第一印象”。没有人有第二次机会给面试官留下“第一印象”。所以,前往面试时一定要先打听欲求职企业或机构对仪容外表有什么样的预期,才不至于一开始就留下负面印象。人生第一套正装让我流下眼泪

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也跟我们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关。这个让我在职场里第一次落下眼泪的故事,发生在我第一份工作满两个月时。某一天,主管把我叫进办公室,板着脸说我穿得太土气,被某客户取笑穿着不适合这高端的办公场所,她感到很没面子。我听到这话时,眼泪不禁簌簌滑落,我的失态让主管一时很尴尬,最后草草就结束了谈话。

其实,我那天穿的是母亲亲手做的两件式套装。母亲是裁缝,靠这份工作养活8个儿女,我从小就穿母亲裁制的衣服长大。为了庆祝我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母亲特意到布庄剪了块进口呢料,根据说明书上的样式,一针一线缝制了我生平第一套正装。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在主管面前的失态,也是觉得母亲的爱心受到了侮辱,另一方面想到花这么多钱,怎么可能换回这样的评价,对自己感到懊恼与不值。

过了几天,我与母亲谈起这件事,没想到她却笑着说:“你的主管说得对,我不应该买粉红色格子布,正装应该是深色才对,是妈妈欠缺考虑。”

这下,我原本不服气的心思顿时豁然开朗,原来自己真是欠缺对职场服装的基础认识,原先自以为的委屈,其实是因为无知所造成的自我困扰。

这个经历说明了几件事。首先,自己抱持了幼稚的期待,穿新衣还像小女孩一样期盼被关注。其次,主管分享客户点评时,我的防备心过大,曲解了客户直白的回馈,模糊了对方的善意提醒,这其实是我内心自卑感的反射。我很感激有智识、永远正向的母亲,启发我正视问题症结,并泰然自若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服装仪容是建立第一印象的关键

从前面两个故事的展开,我想谈谈职场人士对职场穿着应有的基础知识。前面提到,我们对人的第一印象,视觉的影响力高达七成,且初见面的30秒最是关键。也就是说,服装仪容是建立第一印象的关键,很难逃脱明眼人的审视。以下是我对于仪容与体态的几个提议,希望对职场人士建构外在形象有所帮助。

在职场上,无论男女,不管什么行业,每个人都有机会穿着正装。多数人都需要准备至少一套正装,也就是“西装”。西装是专业形象的基本装扮,也是国际场合普遍穿着的服装,专业职场穿着西装有两大原则:

追求得体与和谐。“得体”是穿着西装的首要礼节。每个人都应该依循职业与身份特性,挑选合适的西装样式。西装本身就是一套语言,无论是样式选择、色彩搭配、细节处理,都会传达穿着者的品位、个性、身份与地位,有时更被解读为个人性格的延伸。

服装要讲求视觉与穿着上的舒适,依照个人喜好、身形做不同的选择。年轻人可跟随流行款式,穿较贴身利落的款式。而年纪稍长者就须穿着裕如,以显大气。西装的肩线与背线是品级的象征,若是成衣不合身也要避免修改,因为一经改动,整件西装很容易就变了调性,还不如耐心寻找其他合适的品牌。

穿得对,再穿得好。西装需要配合外在环境的变化,依据场合打扮,以整洁、舒适与整体性为原则。

男性的西装应注意的细节,包括领子的高度、袖子的长度、领带的立体打法、衬衫领子避免压到喉结等,这些都要经常自我检查。除此,有个关键一定要牢记,就是西装外套最下面的扣子,永远不会扣上。坐下时,西装外套上的扣子可以解开,较为舒适,起立时,该扣的则要立刻扣起。另外,衬衫领子要高过西装外套的领子高度,衬衫袖子则要比外套袖子多露出一点儿,这些都是穿着西装的基本常识。

颜色方面,我认为第一套西装,以藏青、深铁灰或炭黑色为宜,较适合职场。样式尽量简洁、利落,避免发亮的线条,或是会闪亮的车线与纽扣等装饰品。衬衫的选择以白色、浅蓝色为主款,较适合黄种肤色。衣领式样,可以请教经验丰富的销售员,看看哪种款型的领子最能衬托你的脸与颈部。除此,领带是男士西装的重点,衬衫也要能衬托领带的色泽与图案。袜子的颜色需要注意,穿西装绝不可以搭配白色或浅色袜子,颜色最好与鞋子的颜色一样或是深色系。鞋子方面,尽量穿系鞋带的款式,这属于较传统的职场穿着,能给人利落的印象,没有鞋带的包鞋,则可能传达懒散的印象。

女士们西装的基本原理相同,上班时所着的裙装,要避免过短、过于透明紧身,或是胸口开得太低,引人不当联想。保守容易显现优雅,暴露则鼓励大家转移对你工作能力的关注,很不值得。女士宜穿着黑色或深色西装,还是要略施脂粉,避免素脸一张,又披头散发。与其买名牌不如培养美学品味

有些商务场合如果明确要求服装规范(Dress Code),则一定要遵循请帖上的标示,避免对主人不敬。若真赶不上换装,可以先致电询问主人,是否合适前往,否则建议不出席。素养高的主人会对聚会的安排投注许多心意,宾客、主人、场合与聚会的主旨都是整体构思的一部分,客人受邀参加聚会,也是来点缀聚会,若穿着不能合于规范,就乱了整体规划,也等于是不尊重主人与其他的宾客。

刚踏入职场的朋友,我不建议花费大额金钱在置装上。一味追求名牌服饰,若装扮不当也是徒劳无功。尽量不穿品牌标识太过显眼的衣服,否则容易被解读为炫富,或是只能仰赖那些图案增添自己的外在价值。我建议探讨著名品牌的故事及设计理念,顺便培养美学品味。

仪容方面,一定要关注自身卫生,做到整洁利落。仪态方面,则要经常保持微笑、进出注意礼让、关注自己的音量表情。除此,与人握手时,手臂自然摆荡且握掌力度是否合宜等细节,都会展现一个人的礼仪素养,建议大家经常练习。

职场人士的“整体形象”,最好追求稳重素雅的仪容、简单利落的装扮,展现含蓄、优质的品位,比较容易给人以信任感。衣着与饰品能不亮就不要亮,能朴素就不要花,以免被解读为性格花哨轻浮。当然,也要关注健康与运动习惯,注意体态不宜过胖或是过瘦,维持自我的健康形象。大家可以经常思考:我目前的“专业形象”如何?在建构专业形象上,我又面临什么样的障碍与期许呢?如此,渐渐就会有所收获。如何跳过“面试地雷”

每次转换工作时,求职的人总是希望自己的表现能比之前来得更稳健,务必找到更符合心中理想的工作。但是,求职面试的过程,往往让人紧张,即使认真准备,也难以保证在面试官前,从容完美地交流。更担心面试官出人意料的问题,让人无法妥善应对,事后对自己的表现懊恼不已。

那么该如何提高面试的通过率呢?我来谈谈“第一印象”对聘任决策的影响。好莱坞著名女星梅丽尔·斯特里普曾说,她在20多年前争取电影《金刚》女主角的试镜时,意大利籍的导演一眼看到她,便说:“你长这么丑,是谁找你来的?你不能演这出戏。”这是伤害力多大的话,尤其是对一位努力认真,刚出道的女演员!但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却在众目睽睽、极其尴尬的情境下,说了一段话,成为经典。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说:“我很遗憾听到你的评论,说我‘太丑’。但你的印象就只如同海浪里的一滴水,我会去寻求有温暖、有见地的大海浪。”意思是“我听到评价了,但我会去寻找能看到我真实素质及潜力的伯乐”。挫败感肯定是有的,但梅丽尔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努力。时至今日,我们都知道,梅丽尔·斯特里普已获得三届奥斯卡金像奖,以及拥有19次提名入围的认可。第一印象是人际建立的重要开端

我借这故事说明,职场上的面试,其实并不具备任何科学流程,即便是经验丰富而高明的面试官,也未必能保证从面试中一定可以为自己与组织找到理想的人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经营上,都难免高度地被个人的“成见”所束缚。那么,对一个人的“成见”,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成见”,基本上是由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引出的,在每次互动过程中,逐渐积累或是调整,确认下来的观点。人与人之间,都相互存有成见,我们依靠这些印象的累积,形成对彼此的看法,也依循这些看法,作为处理彼此互动与进退应对的参考准则。

由此可见,“第一印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力。许多行为科学的研究也曾就此进行探讨,普林斯顿大学曾针对两组学生做了一项试验。教授发给两组学生各几张演员的照片,要求第一组在0.1秒内,依照这些明星的吸引力、个人能力、是否讨人喜欢、个性积极与否及是否值得信任做出评价。第二组的功课也一样,唯一的差别是这一组交卷没有时间限制,可以慢慢看。

实验的结果很惊人。第一组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在0.1秒的超短时间内完成问卷。换句话说,他们判断一个人只在刹那间就决定了。更让人意外的是,第二组统计结果与第一组相较,并无太大差异。原来多花时间答问卷的第二组成员,事实上也是很快做好决定,多耗费的时间主要是答卷人持续想从照片中,一再确认自己对被观察者所形成的“第一印象”。换句话说,答卷的时间长短并没有特别显著的价值。面试是一种无法公正的比赛

这个测验证实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也可以说明个人的“成见”其实很坚定,并且可能存在判断上的风险。多数人认同“人不可貌相”,中国人的古老智慧也早有“日久见人心”的明训。然而,矛盾的是,在一场短时间的面试里,聘雇人才的机构却需要仰赖面试官的识人经验、互动技巧,甚至直觉决定求职者是否合格。同时,这些机构也多少凭着运气,因为只有在求职者上班一段时间之后,才能确认面试当时的判断是否果真高明。观察这既具有风险,又有几分悬念,我认为只有“一切都是缘分”的说法,才能给予解释。也因此,我勉励求职不顺利的年轻朋友,不必过分在意一时面试的失败。即使进入心目中理想的机构,持续精进努力的功夫,依然不能缺少。

从我长年担任高管的经验来看,没有一位面试官愿意看错人,面试新人的人,总是希望为公司招聘到能为组织添增价值的干才。有时面试官很精准地聘任到各项条件都顶尖的干才,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公司是小庙,容不下大和尚,这也是一种困扰。面试的成败关键,依然欠缺科学论证的标准,只能说在职场上,比较幸运的聘雇关系,关键在于“合适”,未必是“最好”。职场人士能展现才干,就是“合适”,否则,就只能说高攀了。

前面说的这个试验提供了几个延伸的结论。第一,面试时能够与面试官眼神坚定交会的求职者,一般被认为比较能专注,自信心比较强。第二,表达清晰稳定、结构层次分明的人,被认为比较能干、有见识。第三,服装合身得体的人,给人以领导特质或发展潜力的印象。正在求职或即将求职竞聘的朋友们,不妨将这三点建议记下来各自琢磨。

好的公司聘用新人,往往不止安排一场面试,这也是期待多面向地了解求职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以确保不会受到不同面试官第一印象的负面干扰。这样的过程虽然会多花一些时间与资源,但为了让公司争取到最合适的新人,这样的投资也是值得的。

我曾因为管理经验不足,错误聘任穿Polo衫来应试的求职者。那次有苦说不出的经历,让我感悟到要具备识人之能,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管理者应当管控自己的好恶,单以符合职位所需的能力条件为考虑,使自己对求职者的认知接近事实,重视聘任决策对组织的长期影响。如何降低用人的风险

在我开始有人事权后,发现自己的决定可能会影响别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时,心里其实还是感到如履薄冰的。固然想要树立威信,但万一自己看走了眼,给公司找了一个不合适的员工,后来还因无法继续合作而影响这个年轻人的命运,那是多大的责任啊!

那么,面试官应该留意哪些层面,才可以降低用人的风险呢?我说说自己的经验与具体建议:(1)面试会议前,请各位主管整理一下心情,以具领导魅力的第一印象出现在求职者面前。这个心情准备至少有两个好处:能够保障个人与组织的形象;平和的心情比较能有客观的视角。主管们常常会在忙碌的日程中塞进紧张的面试,这其实会增加聘任决策的风险。合适的求职者有可能只是运气比较差,又正好碰到面试官匆匆忙忙走马观花,从而彼此错过合作的机缘,这是非常可惜的。(2)面试官靠第一印象判断求职者,这很正常,无可厚非。但如果一看到求职者,心里就立刻闪过喜欢或不喜欢,就值得慎重了,建议还是严谨地遵循面试步骤,减少被第一印象“绑架”的风险。最好先看一下求职者的履历,万一事先没时间看,就应耐心地给对方说明的机会,从而了解求职者过去的经历,并适时提出问题,如此一来,面试官就可以初步判定求职者的能力与目前职缺所需的条件是否相合了。(3)为了确保面试会议留下的喜恶印象不会干扰决策,我建议不管聘任与否,最终拍板的时点还是落在几天之后,这样可以让同事参与讨论,也让自己对求职者有一个冷静的考虑。如何提高面试分数

对求职的朋友而言,在获得面试机会时,有三个行动方案可供建议:(1)做足准备。了解求职公司的大致状况、关注最近的媒体报道,也可以侧面打听面试官的职衔或是大名,以降低面试的不确定性。(2)准备两三个有价值的问题。有经验的面试官会给求职者提问时间,若是你没有好的提问,将是很大的扣分项。但是,提问时要避免卖弄高明,比如问公司最近的官司、媒体的负面评论,或是拿营收获利亏损大做文章。毕竟,你尚未入职,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宜随外界人云亦云、说三道四,还是专注在自己争取的职位与未来发展方面较为妥当。(3)现在是网络时代,若你是个很紧张、胆怯见陌生人的职场菜鸟,我认为争取以电话或是视频会议当作跟求职公司的第一次接触,是可以考虑的方式。通过电话或视频,你可以更充分地准备自己的发言,或是想强调的雇用条件,这样到了面对面会谈时,也有机会提升面试官对你的印象。

至于沟通力的改善、着装的适当、商务礼节的关注,就是个人平常应该注意的素养了,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与准备。

虽然说面试的通过与否,多少有机缘的成分在,但在各方面愈能充分准备,入选的机会就愈高。诚挚地祝福大家面试顺利,步入更坦顺的卓越之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