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君故吟至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06:51:10

点击下载

作者:兰泊宁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但为君故吟至今

但为君故吟至今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但为君故吟至今作者:兰泊宁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5-01ISBN:9787512640504本书由墨源(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李商隐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富于抱负和才华的诗人在追忆悲剧性的一生与情感,他弹拨出一曲人生悲歌。晚唐大才子李商隐的诗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在凄迷朦胧中,反映出一个衰颓的时代中正直而又不免于软弱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环境;既有所追求想象,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

那惊鸿一瞥的绝美相遇,心生无尽爱慕,虽然深知那是一段无果姻缘,却难抵那柔情似水,此情可待成追忆,爱如同花朵,只要给予阳光雨露,便一定能纷呈绽放惊艳。于是历经繁华之后,他冷静地审视着,爱与情,神奇绚烂如同夜月一帘幽梦,缠绵悱恻恰似春风十里柔情。放逐荒野的诗人,一身青衫,在风雨中默默咀嚼着身世之伤、不遇之伤、失爱之伤,爱不能直言,情不能明说,只能隐于绮丽的诗句之间和泛黄的典故背后。蝴蝶梦里沧海月明,那光阴的锦瑟重又弹起,千年之后,听来动人心魄。金风玉露,雾柳云度月,幽葩闲落,深情分付西风,此夜凉意惊梦,悲聚散,为伊消得人憔悴,山回路转,回首向来萧瑟处,道是无晴却有晴,堪叹华年逝如水。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死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东川节度使判官等小官。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令狐楚的赏识,并在令狐楚的极力运作和推荐下得中进士,后入李党的王茂元幕,并将女儿许配给他,他由此而遭到牛党的唾弃与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党争的夹缝中左右执绌,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辗转于各藩镇佐幕为生,并于四十七岁的盛年郁郁而卒。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家道衰微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无情最是帝王家,李姓王朝遗忘了这位才华横溢的末世王孙,他的皇族宗室身份太过遥远而被漠视。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富平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其父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县令。

李商隐三岁左右,随父亲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从此,家道衰微,孤儿寡母只得从江浙扶丧北回故乡郑州,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李商隐可谓是从小孤贫。当时的状况之凄苦,义山曾在《祭裴氏姊文》中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或许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身体瘦羸文弱,形成了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也刺激了他希望通过科举入仕来振兴家道,光宗耀祖。

成长的岁月是艰辛的。身为家中长子,必须承担养家的责任,李商隐在成长的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峰回路转

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他的这位堂叔父想来也是位隐居的大儒,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据李商隐回忆,回乡后,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十六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他获得了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唐才子传》载:“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被这样一位时任天平军节度使又是当代大儒的贵人青睐,收为门生,义山也算是苦尽甘来、峰回路转了。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对他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绚等交游,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就是说,令狐楚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

在令狐楚的悉心教导下,李商隐成为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并使用大量典故,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李商隐作为一位骈体文的专家,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旧唐书·文苑传》说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要求词藻华丽,又要表述准确,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养成了用典的习惯,因此被认为这是他的诗歌中喜欢用典的原因。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对李商隐的骈体文评价很高,认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唐代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

李商隐由骈体文写作的迅猛进步而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

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大和七年(833年)令狐楚调任京职,商隐离太原返乡,曾入王屋山学道两三年。这对其思想与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认识令狐楚是李商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经历,使得他一生都处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从829年令狐楚聘用他作幕僚,到837令狐楚去世,他们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李商隐以谦卑诚恳的态度赢得了令狐楚的信任,令狐楚在病危之际让李商隐代他撰写遗表——这可是上呈给皇帝的政治遗言啊,由此可见令狐楚对李商隐的器重。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在公元837年帮助二十六岁的李商隐得中进士。可以说,这时,他还是很顺利的,直到他娶了王茂元之女为妻。情诗里的隐痛

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这些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的“准无题”诗近三十首。这些诗有的有所寄托,但大部分属于纯粹的情诗。如《无题二首》其一:诗中描写了与其相爱者心心相印而无缘久处的惆怅情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屈沉下僚、受制于人的愁闷与不满。又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诗描写一对恋人在暮春时节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以及别后细致入微的关怀体贴之情,表现了真挚爱情之珍贵难得和人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典型地反映了士大夫隐秘的爱情生活和心理。李商隐的“准无题”诗也写得相当出色。如《锦瑟》此诗貌似咏物,实则咏怀。它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锦瑟起兴,充分运用了比兴、象征、典故等多种手法,将自己满腔的忧伤、郁愤之情,形象而又婉曲地表达出来。

然而,最美丽情诗的作者,却是爱情不成功的人所做。成功的爱情诗要让爱情比较不成功的人来做,这是也许,正是宿命。

都说人生是赌场失意,情场得意。但李大才子却是爱情不如意,事业不成功,就算逃禅也只是口头禅文字禅,达不到物我两忘的真如境界,真是情何以堪。“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曾开”。他的朋友崔珏这样写诗叹惜他。“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他在自己的诗中这样叹惜自己。

李商隐是薄命才人,飘泊天涯的浪子。同时也是位惊才绝艳的大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代表着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唐诗三百首》中收录李商隐的诗二十二首,数量仅次于杜甫、王维、李白三人。唐朝诗歌经过盛唐、中唐充分开拓后已难乎为继。在气势衰微的晚唐,李商隐却横绝出世,为晚唐这迟暮的美人,再添加上一缕娇艳。如果说唐诗是牡丹,那么李商隐就为这末世唐朝开出了最绝艳的一朵。这朵倾国之色开放在大明宫巍峨颓败的宫墙上,摇曳着末世的风流。他的诗绮丽又典雅、深挚而又蕴藉,工整而又精致,喜欢用象征,隐喻,比兴,《无题》诸篇深情绵邈,语意晦涩难明,后人钩沉索隐,不亦乐乎。《无题》诗创造出一种深情绵邈、意境含蓄的诗风,是李商隐诗歌的最大特色,历来号称隐讳难明,有如珍珑棋局,引起了许多考证高手或有闲阶层的兴致。

李商隐的无题诗,《全唐诗》中共收入十六首。另外,还有些诗以篇首或句中二字标题,如《锦瑟》、《碧城》等,应算作无题诗一类。李商隐的无题诗,情意隽永,富象征意味,容易引起联想,千多年来让人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是隐秘难言爱情记录;有人认为它借言情寄托诗人自己的政治怀抱;也有人认为它诗人向权贵陈情干谒的告白。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自来解无题诗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为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其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

那么,李商隐的无题诗到底说了些什么?李商隐生逢末世,又在党争中左右为难,一生爱情、功名、抱负无一顺遂,由情事到身世,由身世到功名,由功名到国运,最易百感交集,诗歌是诗人心灵的流露,但对忧谗畏讥、依违两难的李商隐来说,内在的思绪是不敢也不愿放肆得去表达,所以参照《道藏》中的隐秘诀文的表达方式来写写诗,他不是有意制造谜团,也许只是想表达,但是又不能痛快地表达,所以为此而已。你说他写情事,写人生遭际,写日薄西山的国运等等,可能一感引起百感,最后百感熔铸与一体,并不是不可能的。一些学者考证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是李商隐向令狐绹陈情干谒之作,而且一句诗影射一件事,个人觉得李商隐是没那个闲情去做这事,但在诗中,流露出那么一点意思,也不是没有可能。

综观李商隐的无题诗,大致有以下那么一些内容:

一是实写男女之情。部分无题诗中交织着李商隐爱情的希望、失望、乃至绝望,寄托着他爱情的欢悦、痛苦。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燕,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篷”,这显然是爱情诗,种种细节说明此诗似有本事背景,这些本事作者不肯说明,其实后人也无从追究。

二是言情之中另有所寄托。李商隐少既有才华,渴望用世,但抱负不能施展。发之于诗,“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他的无题诗有些可归类与此。如“何处哀筝随管急,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辗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三是百感交集意境混融。李商隐有些些无题诗,通篇写相思情意,意境混融,不觉得有什么寄托,但细读之又觉包藏细密,似有含蓄不尽的意味。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夜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篇,意境朦胧,要说是爱情诗,它深情绵邈,要说是政治寄托,恐怕又有那么点意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意义上引用不断。比如,我们可用于爱情,也可用于对事业的追求,唯其有不同的解读,所以他就具备更广泛的意义,这就是无题诗的魅力所在,这一点,也许唯一的局中人李商隐始料不及。雾里看花:玲珑却剔不透的情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和心上人在“画楼西畔桂堂东”相见,当下就一见钟情,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不能身生双翅飞到一块儿,但是心中灵犀相通,结下难解之缘。但是时间仓促,李商隐要去上班,“嗟余听鼓应官去”,这一面见得实在是匆匆太匆匆。

李商隐的诗,常以清词丽句著称,他寄情幽微,意蕴晦隐,含蓄委婉,富有朦胧婉曲之美。他的无题诗大多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堪称典型。诗人一生,命运乖戾,怀才不遇,阴险的倾轧下,无法大声呐喊,于寂寞和困苦中,只能把自己的千千心结,尽藏在呕心沥血的诗作里。诗人虽将身世之感并入华艳词章,但其艳丽而不猥亵,痴情却不狂癫。

这首无题诗中作者直接出场。抒写对昨夜春风一度、旋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开头两句由今宵情景引发对昨夜的追忆。星光闪烁,夜风习习,空气中充溢着令人沉醉的温馨气息,一切都似乎与昨夜仿佛,但昨夜的那一幕已难再追寻。三、四句由昨夜回到现境,写今夕之相隔引起的幽微心理,自己虽无彩凤之双翼,得以飞越间隔,但彼此的心,却有如灵异的犀角,自有一线相通。五六句写对意中人的想像,画楼桂堂,灯红酒暖,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渴望相会的情感是如此热切。“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在终宵的追怀思念当中,不知不觉,晨鼓已响,上班应差的时间又到,可叹自己如飞蓬般不能自主,不得已匆匆走马兰台(秘书省的别称,李义山上班的地方)。这首诗将爱情间隔的怅惘和身世飘蓬融合起来,既抒情,也伤身世。

昨夜星辰璀璨明照,间奏出凄美的音调。昨夜风凉爽拂面,吹拂着今日的思绪,加深了今昔相隔的怅惘。爱的执着造就了低回再三的震觫,没落的感伤注入瑰丽的凄凉。今宵的画楼西畔,犹有昨夜欢宴的美妙。星辰好风、灯红酒暖不知今夕何夕,而人生的轻愁与无奈则写满桂堂东。比翼齐飞的是身有双翼的彩凤,但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两心息息相通的正是你我,异常灵敏的感应把相爱的两颗心,衬贴得流畅美丽圆满。那间隔中的契合,那怅惘中的喜悦,相爱的心就是这样渗透,交融和慰藉。

那和风习习的春夜,那空气中弥漫着的醉人幽香,烘托出回忆中永恒的一幕。隔座送钩的游戏藏不住笑语喧阗,分曹射覆的行酒令,猜出来了彼此的心会神通不言自明。春酒暖人让心灵也极尽了华丽,蜡灯红光掩映的美貌越发鲜明。在以后无数落寞抑郁的岁月里,一次次给我以回味无穷的甜蜜。

柔美旖旎的昨夜好风注定了一次绝美相会,华美流转的情致永远地沉浸在温馨回忆里。想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当是时,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

你无言地注视着我,我知道你是在惋惜听鼓应官去的无奈。职事所羁,仕途蹭蹬。兰台多的是随风飘转的蓬蒿,人人追求春风得意,可兰台虚无缥缈若蓬莱仙境地。而走马兰台,身不由己,我本类一转蓬。就这样我们的偶遇旋即而成间阻的惆怅,一生怀想,刻骨铭心,然惆怅无尽。浅吟轻叹,惘怅未竟。岂独相思苦?复叹业未成!

绮丽流动中沉郁悲慨,哀怨千古冰月白。一片岑寂,冷中凝香在,幽幽飘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大诗人李商隐之七律无题,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这首七律无题,抒写了一个女孩子爱的幽怨,以及断无消息而痛苦相思,采取了深夜追思这种类心理独白的方式。之所以夜缝罗帐,是因思念而无眠。“金烬暗”、“石榴红”不经意地点染着景物,寓含着极丰富的内涵。把象征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又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的标志。

这首无题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是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接下来写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对方驱车匆匆而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未及通一语。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自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不知道多少天独自伴着黯黯残灯度过寂寥长夜,而眼下,又到了石榴殷红、春光消逝的时候;未联回到期盼上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诗意,希望一阵好风吹来,把自己吹向对方的怀抱。

那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在寂寥的长夜中,你在做什么?夜深缝罗帐,凤尾香罗的织纹精美,碧文圆顶的花样清丽,两种罗帐在渴望着团圆好合。你默默地缝着罗帐,在这无眠的深夜里,怎么能不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又怎么能不充满着对团圆的深情期待?

难忘的仍是那一次的邂逅。

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裁制成圆月形的绯红扇子,难掩一个少女满面的羞涩。雷声殷殷,阵阵响起,正是郎君的车驰之声。我们甚至连句话也没有来得及说,但我们的心在对视。从此,这颗深闺寂寞又敏感的女儿心,魂牵梦萦的就是你那深情的眼神。

烛芯燃成的灯花忽明忽暗,已是看过我多少个寂寥的不眠长夜。金烬陪过我多少回望断耿耿星河。几番石榴红,这红花好开的青春时光在断无消息中,令人心碎地流逝着。我的心上人啊,你为什么依然无音信?

期待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我的痴情化作奇想:我思念人乘的斑骓马,只系垂杨岸,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西南好风啊,你让我乘而飞至郎身边吧!

相见与团圆难道真的是镜花水月?心上人你难道真的是遥不可及?夜夜密缝罗帐,一针一线一相思,一针一线一泪滴。问君何时才是团圆日?那天你驱车匆匆走过,羞涩让我团扇遮面,于是虽然相见却未及通一语。这断无消息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在长期没有音讯的今天,时时回忆起,越发清晰越发痛楚越发让我思念你,忆当初我们的羞涩我们的甜蜜。你说好一定来接我,你说好我们一定要团圆,你说好我们永远相守不分开,可如今我却只有一份空空回忆。刻骨的思恋融入刻骨的哀怨,谁人能化这别忧?谁人能解这离痛?今夜你将斑骓系之于何处呢?你可还记得杨柳岸边曾有伊人望穿秋水?

爱情令心也憔悴了,有谁可怜有谁可惜?

就在绝望的荒原上等下去,看看又将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再也不必惊奇我独自度过一个个漫漫的不眠长夜,那伴着我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越发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知否知否,到石榴花再红,春天就已经消逝了.知否知否,在寂寞的期待中,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给我的是怅惘与伤感。

希望在绝望中燃烧,我的心在寂寞和痛苦中,依然贯穿着执着的深情。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李商隐堪称晚唐诗坛上的一位大家,影响深远。最能表现其朦胧婉曲之美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堪称典型。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是李商隐的创造。辞藻华美,音韵悠扬,朦朦胧胧,情深款款,眷念凄婉,绮丽动人。爱的欢喜、情的愉悦,和执着的爱恋,及绵长的相思,既缠绵沉痛,又极其真诚。

这首诗侧重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首句从环境氛围写起,幽居的主人公自伤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帷幕深垂的居室弥漫着无名的幽怨;颔联用巫山神女梦遇襄王典故,写女主人公对爱情遇合的回顾,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有过自己的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梦幻而已,而直到现在,我还像清溪小姑一样,独处无郎,终身没有依托。颈联从不幸的爱情转到不幸的遭遇,说自己就像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而使之飘香,措辞婉转,意极沉痛,寄寓有受到恶势力摧残而又得不到帮助的凄凉无助之感。未联写爱情遇合既然如梦,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自己并没有放弃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是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

这首诗确实是像对某些人的陈情自辩诗。“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似乎充满暗示,前句暗示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是一场幻梦,尽管自己迄今依然独居无郎,但人们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有辩解意味。这首诗如是写爱情,则是蕴藉含蓄,意境深幽,细腻优美,但如果是写给权贵的陈情干谒诗,则感觉辞卑气苦,格调偏低。

重帏深下,帘幕层层遮垂闭,幽邃的居室笼罩着深夜和静寂。弥漫在空气中无名的幽怨让莫愁堂里充满忧和愁,河中之水向东流,

说是莫愁实难不愁。最愁的是午夜梦醒以后,此时清宵细细长,忧愁让不眠的长夜漫漫无边际,时间在这里改变了流逝的速度,缓慢到了滞留。在辗转中徒自伤感,往事如梦似幻。而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横遭朋党屡次摧折的惨痛际遇,谁人至此能不发一声凄苦的感叹!

我的心上人,到现在我才不得不含泪相信,当初那浪漫的巫山神女梦遇楚王式的相识相会相亲复相爱,到头来不过是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任凭世人嘲笑,清溪小姑仍是未能嫁,居处本无郎,终身无所托。菱枝本已微软柔弱,而风波不信,偏偏横加摧折;桂叶极具芬芳美质,月露却不肯滋润,让她难以飘香。现实之无情一至于此,沉痛的致慨可堪化解这无情吗?!

即使说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我执着痴情而惆怅终生。触及到了幻灭却仍然坚定不渝,这全是因为相思已刻骨铭心。无尽的惆怅让我偏把痴情说成是清狂,是的,这一种悲凉是强大的,命运是如此的不确定,所有的追求与努力现在全归于绝望,然而绝望中我还是张开希望的翅膀。伴随着回顾往事时的深慨轻叹,对着朋党势力屡屡射来的黑箭,我的心上人啊,我仍在向着你的方向,忍受着无尽的煎熬而飞翔!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缠绵悱恻的相思,哀怨动人的诗句,让爱情因其不能实现而极具悲剧美感。据古希腊美学观,悲剧能使人产生比一般美感更高级的崇高感,尤其是其之净化作用,让爱情升华且永恒。

商隐无题诗的魅力就在于那爱的绝望,凄婉感伤的色彩唤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诗人的主观情结通过语言符号而外化成典雅娟丽、精妙委婉的诗。把诗吟读,每一句都饱含着深情,却又不是大河决堤式的情感泛滥,直白而不突兀,含蓄却非隐晦。读罢,为悲情酸恸,也为那绝妙文采与贴切比喻而拍案叫绝,如“烧香”之“香”、“牵丝”之“思”谐音“相思”,让人莞尔一笑,心悦诚服。

飒飒东风细雨来,水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春为我们传出了生命萌动的讯息。金蟾形状的香炉虽上了锁,却锁不住袅袅炉烟;井水虽深,玉饰的虎状辘轳仍可汲上清泉。在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里,相思正深长且无孔而不入。

贾氏窥帘爱上了青年才俊韩掾,她对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勇敢啊。洛水女神也情之发乎中而不可抑止,才高八斗的魏王曹植感动于宓妃留枕而作《洛神赋序》。香销成灰,相思无望,美好情愫被毁灭后郁积成悲愤。爱情是缥缈难企及的海市蜃楼,却在相爱人心里开出不败的花朵。春花早已萌蕾绽发,相思却燃烧成灰化烬。

凄恻的眷恋,绝望的炽热,爱如落红满是悲剧的芬芳。任凭一寸相思一寸灰,我心却不会冷却同死灰,春心又共花争发,春心仍共花争发,春心正共花争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由疾而缓,由喷薄而出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到缠绵悱恻哀感动人,又由沉郁再到一线光明在前,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缱绻深情。柔肠百转,宕荡起伏,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极尽曲婉之妙,更兼其深情动人,实为咏唱爱情的千古名作。尤其是春蚕那一联又把殉情主义表现得深刻而富于悲剧美,举凡为理想、事业殉道,也常常引用。

关于这首无题,很多注家皆以为寓意令狐氏之作。或谓进士及第后,寓意君王之作。但基本上没有拿的出来的证明。从其描写的内容来看,首先应是情诗,但也熔铸了人生感概和政治失意之感。首句写相见不容易,而离别尤其难舍难分,一声珍重,便是海角天涯,风烟万里。二句写伤别之时,偏值春暮,东风无力,百花凋残,象征为离别相思之情所困扰,情绪低落;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言相爱之深切凝重,春蚕自缚,满腹情丝,生为吐尽,吐之既尽,命亦随之而亡,蜡烛自燃,热泪长流,流之既干,身亦成灰烬;五、六句设想象被怀念的女子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晓妆对镜,抚鬓自伤,女为谁容,只是希望与心上人一见,然春光易逝,容颜易老,怎不令人悚然惊心?留命以待沧桑,保容以俟悦己者,其间苦情密意,令人叹惋;结尾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我的感觉是,这首此诗是作者爱情怅惘、人生感慨、政治失意的综合体,是百感交集的产物。本诗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雅,是李商隐诗中最为传诵的篇章。

是怎样的一个午夜梦醒时刻,又是怎样的突兀又摄人心魄!

一声叹息如歌:相见时难别亦难!我的心上人啊,难!难!两个难字浓缩了多少哀怨忧愁,那孤独无助的苦恋,那凄凉无依的酸痛,让两个难字道不尽万千哀怨,说不完的无奈感叹。

我们有过多少思念渴盼,才终于等来了这难得的相聚。可是时光无情,匆匆,太匆匆!如此短暂,短暂如此!还没有来得及多问几句,也没有来得及多看几眼,离别的催促声已响,黯然魂断中唯有期待下一次的相见,然而再次相见知何日?!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的艰难煎熬,怎一个难字了得!何以相见难?又何以别亦难?多年以后才发现那世事突变的背后,原来有一双翻云覆雨的黑手……

极度相思化成了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显别离的苦痛。伤别的你我恰又逢暮春天气,东风无力,任凭群芳凋逝;人世遭逢,悲怀难遣;天地间只剩下了一颗透明的泪滴。

彼此注视的柔情还停留在眼波,彼此相闻的气息还弥漫在左右,彼此缠绵的呢喃还萦绕在耳畔,彼此魂授神与的挚热还回旋在心间。相爱的人形影不离耳磨厮鬓犹觉不够,一日不见就是三秋之漫长折磨。不得见心上人的世界是多么残酷,那份空洞苍白是你我永不能承受之深痛。痴情总是九死而不悔,春蚕缠绵不尽,相思直到生命尽头。真爱总是刻骨铭心,把一见钟情燃烧至死缠绵至死。思君如明烛,煎泪几千行。在燃烧的煎熬中,抒一世的悲哀写就一世的忠诚。悲哀的烛直到成灰,满腔热泪才会流干。爱情升华到彻底的执着和牺牲,灼热和坚忍画出深情的无以复加。

漫漫的煎熬中有时光年年流逝,孤独的等待中青春已渐成黄花堆积。心上人啊,你怎知,对镜晨妆,我在为你轻抚如花之容颜,唯恐云鬓改色,唯恐红颜易逝,为了爱情我要长留住青春:让爱情在最美好的年华有最美好的结果吧!隔着天涯隔着海角,永远不能隔断的是彼此的思念,寒夜里的相思是怎样的一份悲凄?那月光正侵骨地寒凉,所思在远道,我在深深愁苦中想:亲爱的,你一定会夜夜上高楼独自吟诗,那清冷的月光是否会让你感觉到寒冷?那冰凉的露水是否会打湿你的衣衫?青鸟啊,请把我的温暖带给你吧!昼夜回环的相思年复一年地缠绵往复,终其一生都在灼灼思念中苦度,却一生无悔那缠绵的执着。日夜的思念跨越了阻碍重重,思君念君,情之不能自已,心上人啊,我能时刻感觉到你的冷暧。天佑有情人,真爱必将感动上苍。哪怕你的住处在蓬莱,哪怕蓬山此去无多路,哪怕你可望而不可及,可是有传书的青鸟在为我们殷勤探看,听,青鸟在说:前途一片光明!阳光永远灿烂!让真爱痴情,绵延再绵延,永无尽期。

爱得伤感爱得不易,心上人,这也许就是爱情的美丽。

这百折千回,这柔情似水,心上人啊,值得你我一生无悔。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李商隐《无题其四》

本诗开头两句先写闻乐,再写乐声从樱花盛开的深巷、垂杨轻拂的河边传出,表现出听着闻乐神驰、按声循踪的情状。颇有“良辰美景奈何天,伤心了是谁家院”之意味。三四句写“东家老女”婚嫁失时,自伤迟暮。五六句掉笔写历史上溧阳公主(梁简文帝女)嫁给侯景时的风光。同是阳春三月,丽日当空,一个是年长难嫁,形单影只,一个是少年得意,夫妇携手同乐。结尾写东家老女归来后的情景。暮春三月,芳华将逝的景色,丝管竞逐,赏心乐事的的场面,益发触动了她的身世之感,增添内心的苦闷与哀怨。这首无题应该说是一首以艳情寄寓身世的作品,以美女的无媒婚嫁,朱颜的见薄于时,寓才子不遇的感慨。清薛雪《一瓢诗话》云:“此是一副不遇血泪,双手掬出,何尝是艳作”,可谓知音。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这首无题写一位对远隔天涯的所慕女子的思念。首句说当初远别时对方曾有重来的期约,结果却是“空言”,一去却再也不见人来。经年远别,会合无缘,夜来入梦,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又踪迹杳然,只见得朦胧斜月照楼阁,只听得五更晓钟声凄清,何等的空虚,寂寥,惆怅。梦往往能够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但梦又往往演绎真实的现实,短暂的欢聚之后还是难堪的远别和无法自抑的悲泣,此梦是如此伤感,更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梦醒之后不假思索的第一冲动,就是给意中人修书,心急情切,墨没磨浓就奋笔疾书。梦醒书成,残烛之黯淡余光半照着帷帐,被褥上似乎还依稀瓢袅着麝熏的微香。最后两句用刘晨重上天台寻觅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间阻的主题,双方本就阻隔不通,会合良难,后来对方又复远去,相见的希望就更加渺茫。

这首无题诗,生活原料已经被提炼、升华到只剩下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一切具体的情事都消融得几乎不留痕迹,情思幽邈,让人回肠荡气。一些学者认为这首无题是李商隐向令狐绹的陈情干谒之作,如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云:“首章二句,谓绹来相见,仅有空言,去则更绝踪矣!令狐为内职,故次句点入朝时也。梦为远别,紧接次句,犹下云隔万重也。书被催成,盖令狐促义山代书而携入朝,文集有上绹启,可推类也。五六言留宿,蓬山,唐人每以比翰林仙署;怨恨之至,故言更隔万重也”,如此学究解诗胶柱鼓瑟,把整首诗的美的意境是完全消解了,简直是焚琴煮鹤。

晓月斜照一个人的楼台,凄凉的五更钟声悠悠传来,心上人啊,短会久别是入梦之由,梦醒时迷离恍惚、真幻莫辨,而孤寂凄清中依然重复着强烈的思念,梦中轻怜深爱,那份欢乐来去飘忽不可追寻,每天每夜实实在在的只是离别后的清夜孤灯。

来是空言去绝踪,为欢短暂,换来更深泣心痛。不知历经过多久这样的重复:梦醒后总是坚信,五更天明以后我就可看见你了,但是,但是,但是,无数回强烈的渴望都只换来了更深的失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深深的失望渐成绝望,而我却又总是在绝望的煎熬中,用痴情培育着新的希望,心上人,你可知道我就是这样,天天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渴望着你我甜蜜的梦幻般未来。

蜡照烛光半笼半罩,麝熏芬芳的绣芙蓉床褥里,一个人儿未成眠。此刻夜已央,月光用清冷的光辉,把孤单满撒在金翡翠的绣帏罗帐上。锦字香笺,提笔满是无尽的思念,可这绵绵离恨怎能书写完?

夜夜盼望有好梦啊,与君梦中重相逢。可是好不容易盼来的一个甜梦,却是会醒来的。觉后怅然若失,窗外渐现出的晨曦,我看见阳光下的泡沫,只有旦夕间的一片斑斓与璀灿。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伤别之情在回环递进中达到极限!

我愿化作一缕风,时刻跟随着君的影踪。我愿化作一根线,编织成布缝成衣,温温柔柔紧贴君身边,丝丝缕缕与君缠绵、亲密而无间。我的心上人啊,相见无期是不愈的创伤,我的心里是永生不息的悲凄酸痛。可是我的心上人啊,我到哪里才能见到你的影踪?

李商隐少年欲炽,中年情深,一生深陷在这情爱里,顿不脱,甩不去,但这却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美丽斑斓、最幽邃缠绵、最隐讳难懂的爱情诗,虽然这也给李商隐带来无尽的想往和无尽的迷惘。这些深挚幽艳的情思,大都熔铸在他《无题》的诗里。但李商隐的无题诗,虽然是玲珑却不剔透,虽觉神光离合,虽有千年间阻,但只要以人性中共通的东西,设身处地以心灵去感知心灵,那么就能破解诗谜,让美丽的情诗玲珑剔透起来。李商隐的未了情:一生长痛是柳枝

相比李商隐潦倒困蹇的仕途生涯,他的情感可谓是流光溢彩、精彩绝伦,真是痛并快乐着。他一生绯闻不断,桃花运从未离开过这个灵心善感的诗人。

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这组诗风格秾丽新奇,笔下缠绵悱恻的爱情诗和曲折委婉的无题诗,深受时人及后人的钟爱,为世人争相传诵。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而名叫柳枝这个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

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他还为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这个故事应具一定的真实性。

而这个故事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所作追忆柳枝的《柳枝五首》,个人觉得诗句远没有序言生动精彩:

柳枝,洛中里娘也。父饶好贾,风波死湖上。其母不念他儿子,独念柳枝。生十七年,涂妆绾髻,未尝竟,已复起去,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居其旁,与其家接故往来者,闻十年尚相与,疑其醉眠梦物断不娉。余从昆让山,比柳枝居为近。他日春曾阴,让山下马柳枝南柳下,咏余《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环毕妆,抱立扇下,风鄣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山香待,与郎俱过。”余诺之。会所友有偕当诣京师者,戏盗余卧装以先,不果留。雪中让山至,且曰:“为东诸侯取去矣。”明年,让山复东,相背于戏上,因寓诗以墨其故处云。

译:柳枝,洛阳妹子。父亲是大款,在经商时翻船淹死了。柳枝有兄弟几个,但她妈最喜欢这个女儿。我一次从洛阳去长安的时候见过她。那年她十七岁,妹子居然有很深的音乐功底,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也很在行。回去后我就想她想得睡不着觉。我的堂哥李让山刚好是柳枝的邻居,他在她家窗台底下朗诵我写的诗。柳枝惊讶地问这是谁写的?李让山卖力地替我吹嘘了一通。豪爽可爱的柳枝妹子当时就扯下皮带,托堂哥转送给我,要我写一首诗给她。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和堂哥到柳枝窗台底下的弄堂里等着。柳枝那天梳着双髻特别可爱,很大方地指着我说:“三天后,我沐浴焚香,你们几个都过来。”我点头如啄米,周围人全羡慕极了。回去后,堂哥在几个哥们儿面前一通海吹,结果坏事了。要一起去长安的一个哥们儿,第二天偷偷地带上我的包就先去长安了。我知道他是妒忌我。本来我是想三天后再走的,可我惦记我包里的钱哪,那可是我几个月的生活费。没办法,我第二天只能追他去了,没能和柳枝赴约。这年冬天下了场很大的雪,堂哥来长安找我,告诉我柳枝被关东的一个大官娶作小妾。我写了《柳枝诗》五首请堂哥回洛阳的时候帮我抄在柳枝家的墙上。我答应过要送一首诗给柳枝,我写了五首。

美少女柳枝是东都洛阳城内一个富商的千金小姐,柳枝的父亲在经商时遭遇风浪而死。有兄弟数人,但其母最喜欢这个聪慧可人的女儿。

她长得花容月貌,温润如玉。柳枝性格豪放,活泼可爱,开朗大方,不习女红,更不爱化妆,颇有女汉子的风范。她喜欢唱歌,善解音律。十七岁的柳枝能弹琴吹箫,“作海天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李商隐的堂兄李让山和柳枝是邻居。一天晚上,月满中庭,李让山摇头晃脑地吟诵李商隐的《燕台》情诗。诗写得绮靡动人,诗念得也是生情并茂。在阁楼上推窗赏月的柳枝,被这首情诗所蕴涵的丰沛情感和秾丽的意境所折服,她起身下楼,急切地询问李让山,说:“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快告诉我,作者是谁?”李让山说:“是我堂弟李商隐的作品。”李让山还告诉柳枝,刚好表弟李商隐和几个朋友进京赶考,这几天落脚在自己的家里。柳姑娘如果想一睹诗人的风采,可以为她引荐。唐朝时,男女交际比较自由,风气比较宽松,柳枝更是敢爱敢恨,听说诗人居然近在咫尺,不禁喜出望外,立即扯下衣带打了个同心结,烦请李让山交给李商隐,以表达爱慕之情,并要求李让山代她向李商隐求诗。

古典爱情中,风流才子们个个都是擅长用情诗泡妞的高手,青春女子被诗人用情诗打开芳心如痴如醉的故事不胜枚举。但像柳枝这样,被素不相识的李商隐的情诗引发春心大动,也是前所未闻的浪漫情事。由此可见李商隐的情诗对异性有多么大的杀伤力。

第二天,李让山带上李商隐去看望柳枝,两兄弟并辔来到柳枝家的里巷。柳枝梳着双髻,两手交错地站在门前柳树下等候。丫环打扮的柳枝,人柳相映,两相婀娜多姿。或许唐朝的男人如同现在日本男人钟爱女仆装的女孩一样,喜欢丫环装扮的嫩妹,反正一照面,李商隐就爱上了装扮独特、不事粉饰的美少女柳枝,而柳枝也被李商隐风流倜傥的诗人气质和言谈举止所倾倒。两人四目相望时,一见钟情,过电了。

那一年,柳枝芳龄十七岁,珠圆玉润;那一年李商隐二十三岁,风度翩翩。两人在柳树下私订了终身,柳枝约好三天后将焚香恭迎李商隐上门提亲:“三天后小女子焚香以待,请公子如期到来。”诗人欣然答应了柳枝的邀请,三日内魂不守舍,期待着与柳枝的相会。

或许两人命中注定有缘无份,与李商隐一同赴长安城赶考的哥们,出于羡慕妒忌恨,竟然恶作剧地将李商隐的行囊先行带到长安去了。行囊中有李商隐很重要的物件,包括有李商隐的卧装(内衣内裤及睡衣)全带到长安去了,迫使他不得暂时放下儿女情怀,急匆匆追往长安而去。李商隐因这一追,硬生生错过了与柳枝山盟海誓的约会。柳枝等来等去等成了一场空,暗自伤心不已。

那年的冬天,李让山冒着第一场雪赶到长安,告诉李商隐,迫于压力,柳枝已被关东的一位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长官东诸侯娶为姬妾了。

李商隐闻讯后悔不迭,肝肠寸断。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他只能抱怨造化弄人,让有情人不得成眷属。在深切的痛苦和自责中,李商隐一连作了五首《柳枝诗》,并请李让山题在柳枝的旧居墙上,寄托伤感和怀恋之意。

五首诗皆写得哀婉动人,表达了诗人对柳枝的思念之情,同时还有为柳枝的命运而担忧,并为自己不能与她百年好合,感到此恨绵绵无尽期的悲痛。一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二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三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四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

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五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李商隐《柳枝诗》

柳枝五首展示了李商隐对柳枝的怀恋之意,第三首中前二句赞美柳枝的美貌和聪慧,下二句说她虽然这般美妙,自己却“不忍”对她轻薄。第四首以以珍贵的鱼鸟来比喻美慧的柳枝遭受关东豪强的摧残,深深为她的命运担忧,也许,如果不是那次爽约,柳枝的命运不至于如此。第五首感叹世间有许多美好事物能成双作对,而自己却不能,柳枝渺然不知所踪,是纠结在李商隐心中不可触摸的痛楚。

自古以来,大都是痴情女子薄情郎,李商隐可以把失恋的悲痛埋藏心里,然后再去爱别的女人。而性情刚烈的柳枝不能,她的心中除了李商隐,绝不能再容纳天下任何一个男人。洞房花烛之夜,柳枝誓死为李商隐守身,不愿与夫婿同床共枕。她用剪刀将裙角剪断,以决绝的行为向夫婿表明,她的心灵和身体只能属于李商隐,无人能够取代。身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夫婿大发雷霆之怒,却拿不怕死的柳枝没办法。为了惩戒和报复,有名无实的夫婿当夜就把将柳枝打入冷宫,禁闭在一座偏僻的小别苑里,还勒令柳枝终生不得与任何男性见面。

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传说,再次在柳枝的身上得到证实。对情郎的无尽思念,终于在被禁闭的当天夜里,集中爆发:刻骨铭心的思念耗尽了柳枝全部的心力,像梁羽生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中的练霓裳一样,满头青丝一夜变霜雪,红颜未老头先白!此后,柳枝在禁闭生涯中度过无数个思念李商隐的白天黑夜,终于在二十八岁那年冬天,带着李商隐所有的诗集,含恨离开了这个让她抱恨终天的悲情人世。

就这样,李商隐错过了他初恋的姑娘。专家考证,在李商隐的年表中有两次到江浙的经历,而这两次经历意图不明,一直让人迷惑并猜测,是不是与柳枝有关呢?后人考证,柳枝因为执意不从,不肯做小妾,又被辗转卖到湘楚之地的花街柳巷做了妓女。

李商隐曾经数次去江浙寻访,也许是希望找到柳枝替她赎身吧。有情人错肩而过已属无奈,还要眼睁睁地看着心爱的姑娘沦落风尘,是何等痛入骨髓的心碎。宋华阳: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箱飘灯独自归

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二十二岁的李商隐第一次参考科考,落第。同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跟随随至太原。两年后,李商隐再次参加科考,继续落第。这一年,触目惊心“甘露之变”发生,李商隐以诗为笔,严厉抨击宦官和藩镇势力,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差不多就是在这一个时期内,李商隐在仕进遭挫的情况下,一度在河南济源玉阳山、王屋山一带修习道术,发生了被后人考证出的与女道士宋华阳的情事。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还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李商隐曾经和宋华阳姐妹二人同时恋爱。苏雪林在《玉溪诗谜》中对于这个故事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想象发挥。对于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苏雪林的研究,继承了程梦星、冯浩等人的成果,拓宽和丰富了这一领域的内容。例如,通过她的考证,多数人接受了李商隐与女道士的恋爱经历。不过,苏雪林的猜测和推理几乎不加节制,从而构画出几段离奇的恋情,包括他曾与宫女偷情。

唐朝立国后,为了高贵门弟,神化李姓,于是尊崇道家,下诏规定了先道、次儒、后释的次序。虽然说唐朝宗室崇道有高攀门第的动机,但道家提倡的成仙不老和房中术对那些皇帝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统治者的倡导下,学道成了时髦而又荣耀的事情,很多王孙贵族、甚至美丽的公主都入宫做起了道士。

当时唐王朝一位公主带着一群青春少女也在玉阳山的灵都观修行学道。其中一位姓宋的宫人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双双坠入了爱河,但他们的这种爱却得不到正统礼教的承认,所以他们只能暗中传书递笺,借诗或音乐来传情达意。后来有了狂热的幽欢,二人经常在观中秘密幽会,李商隐的诗中可以找到明证:“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李商隐《当句有对》)

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切,希望从幽会发展为长相厮守,但又担心天违人愿,所以幽会狂欢之余又隐含着分离的隐痛。后来这位宫人可能随公主回宫了,将来是否会重返灵都观,李商隐不得而知,所以他独自忍受着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箱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李商隐《春雨》)

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冒着夜雨,提着孤灯,来到宋氏宫人曾住过的地方凄然隔雨相望,然而那里人去楼空,物是人非,自己心爱的人早已悄然离去。

据南京大学钟来茵教授考证,李商隐二十三岁在河南玉阳山东峰学道,而在西峰的灵都观里,有一个姓宋的宫女,本是随行侍候入宫学道的桂阳公主,后也随公主修起道来。一个在东峰,一个在西峰,宋姑娘美丽聪慧,因着两峰之间的业务往来,两人结识了并很快坠入情网。在这里,极有可能是李商隐主动进攻,宋道士豆蔻年华,象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李商隐才子风调,以诗为箭,三下五除二,宋道士立即中招。

李商隐在玉阳山学道时,必须学习道家经典《道藏》。《道藏》中有不少“秘诀隐文”的表达方式,可能被李商隐用来表达自己不可遏止的情愫,同时又怕别人读懂不利自己,采取欲言又止、制作谜题一样的表达方式。学点秘诀隐文本来无伤大雅,要命的《道藏》中有很多关于房中术的内容,这对激发李商隐激情无疑是起了药引作用。“那该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李商隐研究专家和洪范老先生这样描述:“你想想,当时李商隐和宋华阳一个东山、一个西山,两个人相会一次要到两山之间一个叫玉溪的山谷,中间要各自走四公里的山路,全不顾狼虫虎豹,如果没有深刻的感情,他们不会这样做!”和先生说是“深刻的感情”,未免有些美化,但在那么寂寞的深山,一个年轻的才子,读着令人心惊肉跳的有关内容,遇见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冠,并且与她耳鬓厮磨研究些关于“祷词”如何措辞等问题,那是很容易刮擦出火花出来的。道家有道家的戒律,男女之欲在清修境地,是严格禁止的,偷香窃玉到公主身边的人来,也是大不敬的。但是,宋华阳绮年玉貌,顶着道冠,裹着青袍,颇有些“美艳圣女”凛然不可犯的态度,越是不可犯,但内心偏想犯,越是禁果,越是刺激,越是令人颠倒狂想。他们爱的行径在当时来说,是不合法又不合理,只合一个“情”字。所以偷偷摸摸,既有滞雨尤云的颤栗欢悦,又有悖理违规的极大恐惧。

最后,他们的事情还是给发现了,一个给遣返回宫,一个给赶出山门。

这段纯真的热恋一直深藏于心,所以多年后当他重过道观时,往事历历在目,而自己心爱的人仍音信全无,不由增添了新的惆怅和感伤。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若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李商隐《重过圣母祠》

时过境迁,必将是几十年之后了,此时的幽会处已布满苔藓,而所爱之人一去不复返,自己故地重游,怎能不生发重重感伤?想象她幽居独处,孤独幽寂,自是怅惆不能不已。后来,李商隐于偶然之中在长安见到了宋华阳及其他姊妹,但仍因身份之故,二人依旧不能欢会,于是商隐写了首七绝表白其伤痛之情:“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没想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一朝出现在眼前时,却仍就如玉宫中的彩蟾,可望而不可即,对于一对真心相恋的恋人而言,其伤痛之深可以想见!

民间传说李商隐在与王七姐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荷花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也是对旧情的眷恋。

都说是风流才子,李义山为中国几千年来罕有的才子,却并非风流之人。与他同时代那些大诗人,皆是“风月场中惯做工夫的”,且此等风流辈皆是视女人等同女色,惟流连美色,色衰则爱驰,更遑论痴情痴爱。义山则不然,义山深情纯情不艳情,多情不滥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明知相思无望仍不改情衷,以飞蛾扑火之炽烈奉献全身灰烬于至爱于命运之前,敢不令人泫然涕下,肃然起敬。

丹心啼血,一片痴情决然托出,不正是为“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的诗人自身画一“情痴”之像吗?永忆江湖归白发

开成二年(837年)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绚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变”,使他目睹了朝官大量被杀、宦官擅权的血淋淋的黑暗政局,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转变,写下了不少批判黑暗现实的政治诗。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如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愤怒声讨了宦官的罪行,称颂了敢于反对宦官专权的将领,热切盼望铲除宦官、恢复皇帝的权力的《重有感》。又如效法杜甫《北征》的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一百韵》。

原来,在宦官专政期间,宪宗、敬宗皇帝都被宦官谋害,唐文宗于大和九年策动平宦,但没有成功,参与策划平宦的李训、郑注等官员予被宦官势力杀害,数千朝臣也遭牵累,或贬或杀,唐文宗皇帝由此也沦为傀儡,形同囚徒,这些宦竖除杀戮朝官,还纵容禁军掳掠屠杀百姓,造成长安一带伏尸百万,流血千门,这就是晚唐历史上的“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又把唐王朝卷入了更深重的危机中。中枢的乱象直接影响到地方局势的动荡,藩镇割据势力尾大不掉,回纥、吐蕃和南诏等边地政权,更趁着唐室空虚,一再侵扰。政局紊乱,外患频仍,整一个大唐王朝衰败之象非常明显。这场甘露之变,让生性敏感的李商隐发出了“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的的悲音。他隐约看到唐帝国这棵渐朽的大树表面还繁叶翠碧,根系却在这场雷袭之变中埋下的致命硬伤,唐王朝复兴的生机如冬至初生的阳气,是那样的微弱。

这就是李商隐所生活的晚唐时代。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个风雨如晦的时代,一个江河日下的时代。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商隐还是没有灰心,有所期待。李商隐少年时就有政治抱负,写了大量的政治诗和借古喻今的咏史诗,他期待着凭着才华一定会有所作为,“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在这狂澜掀天的时代,他犹思力挽,在这风雨如晦的天地,他犹待晚晴。但不管李商隐的理性人格如何地体现期待的一面,但时代的颓象深刻地渗透到了所有子民的骨髓,时代的集体无意识,一定会在个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