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理操控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10:01:20

点击下载

作者:亦辛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生活心理操控术

生活心理操控术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生活心理操控术作者:亦辛排版:梦工厂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11-01ISBN:9787506459303本书由北京卓识天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掌握生活心理操控术,掌握人生成败“任人摆布,被人蒙骗,受人利用,讲话从来都没有人肯听,甚至连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这种让人抓狂的日子你早已经厌倦了吧?你也想拥有支配环境的能力,也想做生活的主角!谁又愿意过那种什么也不是的日子?只是你苦于找不到方法来改变,才不得不在那样的生活中糊涂度日。

不过,现在好了,很庆幸地告诉你: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拥有支配自己人生的能力,从此不会再被人牵着鼻子走。只要你学会了掌控他人的心理秘笈,你就能让事情按照你的意愿发展,成为生活的主宰。从此无论对方是谁,你都可以让他按照你的意愿来行事;从此随心所欲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与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说:Goodbye。

本书将带你进入一个由心理学主宰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你可以学会怎样完善自我、怎样将人看穿、怎样驾驭人心、怎样支配环境、怎样获得幸福、怎样摆脱困境……所有生活中的“疑难杂症”,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治愈的方法。你只需要按方抓药,使用这些方法和技巧,便能让烦恼不复存在。

这套最新最全的生活心理操控术,将把你的大脑变成你手中最厉害的武器,让你成为生活的大赢家。并且,本书介绍的策略并不是针对特定的情况和特定的人才有效,而是具有普遍性。本书包含的心理策略,是以“如何支配人们的行为”为研究对象,根据心理学原理,在实践中仔细总结、归纳出的心理策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适用于任何条件,无论什么时候,你在什么地方,面对什么样的人,它们都会使你比对方更加高明、更有想法,在谋略上略胜对方一筹,在战略上稍高对方一截。如果说对方是“魔高一尺”的话,那么本书的心理策略可以让你“道高一丈”。

不管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都能把它掌握在你的手掌中,再也不必为了将要发生的事而担忧。因为,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可以用这些已被证明的、快速有效的心理策略解决问题,让生活变得无忧无虑。

为了帮助大家更方便地使用这些心理秘笈,本书将生活中的心理策略分为十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分别加以阐述。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你可以让别人对你有求必应,也可以让自己人见人爱,还可以让你在竞争中把握主动……

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运用这些策略来让生活变得轻松自在,让事情变得顺心如意了呢?那就赶快来读读本书吧!编著者2009年10月第一章获得健康的心理策略

曾经有人用“10000000000”来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康,各个“0”代表生命中的事业、金钱、地位、权利、快乐、家庭、爱情、房子……纷繁冗杂的“0”充斥了人们的生活,“1”却常常被忽略,然而一旦失去“1”,所有的“0”都将归零,一切的浮华喧嚣终将归于沉寂。是的,健康是人生一切成就和价值的前提,是我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1.用心理减肥操快乐瘦

肥胖和体重超标不仅有损形象,还容易让人陷入自卑之中,进而产生某种心理障碍。同时,也会提高心脏病、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的患病率。

为了美丽和健康,一场经久不衰的减肥风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人们抵御美食的诱惑,不惧运动的疲惫,求助于手术、针灸、药物等,想尽办法瘦下来。然而,结果常常让人欢喜让人忧。很多减肥方法都只是一时奏效,过不了多久,减掉的体重又会反弹回来。为什么减肥效果总是如同流星一样短暂呢?《美国心理学家》最新研究结论表明,节食减肥可以在短时间内暂时起效,但不可能长期有效。而节食之所以最终对减肥无效,是因为人们难以长期抵御美食的诱惑,而且长期节食确实会令人感到厌倦。

事实上,无论是节食、运动,还是手术、针灸,都同样难以达到长期减肥的效果,除非你从这些减肥方式中找到快乐,不再觉得减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无法从一件事情中获得快乐时,那么这件事情对于个体的潜意识来说就是不值得的;而当一个人做一件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的时候,是很难将它做好的。因此,利用一些心理策略来从减肥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学家们用行为科学分析了肥胖者的饮食习惯和运动类型,推出了一套心理减肥操来帮助大家培养正确的减肥行为:

第一节:厌恶训练

你可以将自己体态臃肿的照片,或者因自己大腹便便而被人嘲笑的漫画贴在冰箱上、餐桌旁,这样每当自己面临美味佳肴的诱惑时,一看到这些照片和漫画就会受到厌恶的刺激,从而有效抑制食欲。

第二节:自我奖励训练

每当自己做到了一件对减肥有益的事情,或者有效抵御了食物或懒惰诱惑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奖励。这样能为自己制造减肥的快乐,坚定减肥的信念和决心。

第三节:成就感训练

将每天的减肥成果具体化,体重每减轻一斤就往空袋子里装上一斤水果或其他东西,并时常关注那个袋子,它的重量就是减下来的赘肉的重量。

第四节:群体合作训练

对于肥胖者来说,应尽量避免孤军奋战。一般来说,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人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很容易放纵自己的食欲,而当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进食时,则能够提高自控能力,并且获得有效的监督。

此外,还可以为自己找个减肥的同伴,大家一起实行减肥计划的时候,能够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取长补短、共渡难关,有效避免因一时效果不明显而绝望放弃的情况出现,有利于肥胖者长久地坚持下去。

第五节:想象训练

想象自己肥胖后,身体会出现多种疾病,每天要拖着臃肿、沉重的身体去医院的情景,与拥有健康身体、健康生活的情景相对比;想想自己胖得穿不上漂亮的衣服,还要被人嘲笑,而如果减肥成功的话,却可以摆脱这些,自我形象就会大大提升,甚至可以让回头率节节攀升。

第六节:快乐转移训练

因为“吃”能够满足人的口腹之欲,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所以人们才总是在吃,进而引发了肥胖。那么如果我们能够用另外一种快乐来替换吃的快乐,那么减肥也会相对容易很多。比如在想吃东西的时候出门娱乐、打球、看电影等,让其他活动来激发体内的“快乐激素”,不吃东西时仍旧开心。

第七节:心理借力训练

借助别人的减肥效果来激励自己,为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减肥目标,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减肥积极性,获得减肥动力。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心理技巧,就能够为减肥提供强而有力的心理支持,让自己快乐地瘦下来。2.心理美容按摩让你越来越靓

生活中,你是否常常被成人痘、斑点、肤色晦暗、皱纹早生等种种皮肤问题所困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心理状态了。要知道,成人痘、斑点等这些与肌肤纠缠不清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情绪紧张、压力失控等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过,如果能够及时地做一下心理按摩,这些恼人的肌肤问题便能够得到控制。

那么,主要有哪些肌肤问题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调适心理呢?

1.成人痘

医学专家指出,人活得太紧张会使中枢神经和荷尔蒙对皮脂腺的影响失控,造成皮脂分泌不畅、毛囊壁增厚,这时成人痘就容易冒出来。如果我们不能够从紧张中走出来,成人痘就会长个不停。

一般来说,对付成人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按摩招式:深呼吸:深深地吸气能够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进而使身体放松,而深深地呼气就如同在把紧张一点点排出体外;芳香疗法:气味对人们心理有显著的影响,薰衣草和柑橘的味道能够安抚紧张的心灵;面膜的妙用:面膜不只能在生理上改善皮肤状况,而且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忽视痘痘:切记,成人痘是紧张的后果,当成人痘出现的时候,你越是紧张、越想赶走它,它就越是顽固地“站”在你脸上,因此,要忽视它,无视它的存在,它可能反倒会放过你。

2.斑点

脸上星星点点的斑点都是心理焦虑惹的祸。心理学家指出,心理上的焦虑会使人体产生一种动情激素,而这种激素会加速肌肤中的黑色素生成,是脸上斑点产生的罪魁祸首。“焦虑”比较喜欢鼻翼和眼睛周围,总是让斑点长在这些地方,虽然属于表皮性的黑色素增生,范围也不广,但非常容易反复。而我们对付它常用的心理按摩招式有三种:24小时信息拒绝:给自己一整天的空白时间,在这24小时里,不看任何文字、不开手机、不想工作、不管家务,就专给情绪放假,去街上散步、去海边吹风、去游泳等都可以,让自己从繁杂的生活中抽身出来,这样能够有效缓解焦虑;宠物疗法:宠物能够在我们焦虑的时候“哄哄”我们,给我们一定的心理安慰,使焦虑情绪得到很好的舒缓。芳香疗法:葡萄柚和茉莉香味是缓解焦虑情绪的上选,葡萄柚的香味可以净化繁杂思绪、提神醒脑,而茉莉香味具有安神、宁心、静气的效果,是对抗焦虑的最佳良伴。

3.肌肤敏感

你是否脸上时常会泛红或者有小红点出现?虽然不是很痒却足够让人坐立难安,而且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本来好好的肌肤变得这么敏感。其实,与其到处求索原因,不如好好自检一下心理状态,看看是不是自己心理比较敏感。对人或事太敏感会加重心理负担,进而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得肌肤也敏感起来。

如果在日常的肌肤护理中,我们加入针对肌肤敏感的心理按摩,就能够防止肌肤过敏。具体做法是:头部轻按:轻柔地按压头部穴位,能够适当地分散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免受那些“自以为是”的烦恼的折磨;音乐疗法:美妙的音乐能够安抚我们的心灵,在宁静中,敏感给心灵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有所减弱;营造水环境:不仅是肌肤需要“水环境”,心理也同样需要,干燥的环境会使心理更加浮躁,其敏感程度加剧,因此,借助空气加湿器、植物等来营造“水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心理敏感度。

4.肤色晦暗《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总是给人天仙一般的感觉,然而,就科学分析而言,林妹妹却一定美不到哪里去,因为她时常忧郁,也就是医学上说的抑郁。而心理学和医学研究表明:抑郁会导致人毛发枯燥,面色萎黄,严重影响容颜的靓丽。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心理根源,以下几个建议值得我们参考:色彩营养:色彩心理学家希泽巴说过,“色彩之于大脑,就像维生素之于身体一样重要”,色彩是心理的营养剂,而红色能够有效抵御抑郁,让人放松心情;调动快乐神经:看一部幽默的影片或者读一本让人开怀大笑的笑话集,总之,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心情好了,皮肤才会靓丽;进食香蕉:香蕉含有能够缓解紧张情绪的镁,含有可以提高信心、振奋精神的生物硷,含有色胺素和维生素B6,这些都有利于调节情绪,从而能够迅速地让心情起来。

5.皱纹爬上脸

通过大量的生理和心理学实验,专家们发现,人如果常常处于嫉妒之中,就会老得很快。因为嫉妒会刺激到人的下丘脑边缘系统及邻近部位的“痛苦”情绪中枢,从而使人体出现内分泌系统紊乱、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消化腺活动下降、外周血管收缩等不良的身体反应,进而使肌肤松弛、皱纹早生。尤其是,眼角和脖子的肤层比较薄,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的结构不是很稳定、比较容易发生变化。

针对这种情况,相应的心理按摩招式是:用“酸葡萄心理”找回心理平衡:告诉自己,别人得到的又不是最好的,没什么好嫉妒的;水的绝对功效:当别人的“出色”让我们觉得难以忍受的时候,去洗手间用冷水拍拍脸,立刻就会神清气爽起来,也会帮助我们理性地看待他人的成就;快乐美肤:美容专家指出,快乐的情绪能够促进大脑中快乐因子——恩多芬的增多,而恩多芬能够激活表皮和真皮细胞,有效抵抗衰老。

总的说来,容貌的美丑与心理状态休戚相关。一个人越是善良、乐观、豁达,他的脸就会越漂亮。想要拥有健康美丽的外表,就请先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3.创造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心理学家们已经明确指出,像天气、声音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而言,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时间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15~18℃是最佳的温度,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

阳光明媚的天气总能够给人带来好心情。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阳光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比如,如果让自闭症患者在光线较充足的地方生活,其自闭行为就会减少很多,并且还会有积极参与互动的行为;而长期生活在阴暗的角落,则会使人变得孤僻、忧郁,且伴随着头痛、反胃等身体不适反应。

此外,人口密度也是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个体之间如果距离太近,感到拥挤,在心理上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因为,拥挤破坏了一个主体对领域和空间的需要,从而扰乱了正常的行为。由于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不受别人的干扰,不受别人的监督,不用提防别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状态当然很放松。而周围的人如果过多,就会使我们无法实现这样的需求,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适的感觉。

在人口高密度区,人们为了保持心灵上的这种空间和自由,只能用冷漠来排斥他人,使他人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比较孤僻和沉默寡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次数与方式,要比郊区居民少得多。有的人不愿意向陌生人微笑或说话,在别人危难时,也不太愿意伸出援手。甚至在发生命案时,路人或邻居也不会在一定距离之外或自己的家里向警察报案。

专家们通过调查研究已经证实,人口密度越高,人类患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的比率也越高。

另外,心理学观点还认为,噪音也是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所谓噪音是指使人感到不愉快的、超过85~95分贝的不规则声音。但在现实中,这个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欢快的锣鼓声、口号声、大喊大叫、鞭炮声,尽管有时也超过85分贝,甚至有的也无规律,但不会引起参与者与欣赏者的心理烦躁。这是因为参与者和欣赏者当时有一种心理宣泄的需要,从而喜欢或能够接受这种声音。

反过来,即使低于85分贝的声音,如果不成规律,比如鸡鸣狗叫,对某些人来说,也形成了噪音。有人爱养蝈蝈,其阵发性的叫声对某些人来说是噪音,对另一些人却像催眠曲。

噪音会导致身体疾病,同时也会影响人的情绪波动。它可以引起人们的烦躁不安、心情变坏、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休息和造成睡眠障碍等现象,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噪音定律。噪音有时会形成对别人的强烈的情绪干扰,甚至使人方寸大乱。许多作家之所以喜欢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去写作,就是为了躲避城里密集的噪音。

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在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良好的环境甚至已经被提上了人们的消费日程。比如,德国设计师Rimkus计划在上海推出“上海寂静驿站(Shanghai ArtStation of Silence)”(简称),人们可以通过投币来享用所提供的“绝缘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唯一能够听到的就是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能够看到柔和的黄光,嗅到令人放松的森林气息。若在里安静地待上5~10分钟,疲惫的心灵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

今天,科技高速发展,人们也享受到了高度文明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但是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却正在不动声色地夺走我们的健康。为了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去承载起人生的价值,合理地设置舒适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对于室内温度而言,冬天宜保持在18~25℃,相对湿度为30%~80%;夏天则应调控在23~28℃,相对湿度在30%~60%为佳。

第二,绿色植物也是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不能缺少的,它们能够净化空气,而且能够给我们美好的视觉享受,让我们心情愉悦。一般来说,绿色植物摆放密度要适度,就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而言,摆放两盆1.5米高的植物比较合适。需要注意的是:晚上,卧室内不宜摆放植物,因为植物夜间呼吸作用旺盛,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人体健康。

第三,为生活环境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颜色。不同的颜色能产生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来刺激我们的视觉神经,进而影响脊柱中的七种腺体中心,促使腺体分泌激素,有效调节人的心理和机体。

绿色:能够镇静神经、缓解视疲劳,对烦躁、心理疲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长时间处于绿色的环境中,易使人感到冷清,进而减退食欲。

蓝色: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但对于精神衰弱或忧郁的人而言,蓝色的生活环境会加重心理问题。

黄色:对健康者能起到稳定情绪、增进食欲的作用;对情绪压抑、悲观失望者却会加重情绪的消极程度。

白色:使人不容易暴躁、动怒,能缓解冲动情绪;却不利于孤独症、抑郁症患者。

粉色:和白色一样能够稳定人的情绪,但是它不会给孤独、精神压抑的人带来负面影响。

黑色:有清热、镇静、安定的效果,能显著改善人激动、烦躁、失眠、惊恐的心理状态。

为自己的生活环境配置正确的颜色,可以起到消除疲劳,抑制烦躁,控制情绪,调整和改善身心状况的效果。

第四,让生活的环境中时刻洋溢着美妙的声音。

与噪音不同,美妙的音乐能够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听觉和心灵享受。比如莫扎特的音乐就是我们调节心理的最佳选择。伊利诺伊大学的神经科专家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模式平均每20~30秒会重复一次,这与脑电波的时间长度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活动时间相一致。因此能够很好地调节人的身心状态。

给自己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让自己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能够充分放松、愉悦身心,从而减轻奔波带来的疲劳,摆脱生活琐事带来的烦恼,享受宁静的生活,让健康一直陪伴在自己左右。4.合理饮食,让心情“靓”起来

任何人都知道,食物是人赖以生存的东西。不过,这里我们要说的是食物不仅维系着人的生命,而且也充当着维护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角色。

生活中,如果我们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吃一些淀粉类的食物,就能够提升情绪状态。食物对我们的心理有影响,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亲自去验证的。加拿大生理学家诃佛博士指出含有烟硷酸的食物能够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减轻80%;温哥华圣保罗医院的伯明翰医师提出报告,50毫克的锌能够有效改善厌食症病人对食物的反感;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医院的雷农兹医师也发现,叶酸含量丰富的食物对忧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大有帮助;牛津大学精神病学系的药理学家高文则认为氨基酸对忧郁症非常有益。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心理健康可以吃出来。

人的心理感受往往与人体中的神经传导质(所谓神经传导质其实就是一种化学物质,它能够帮助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传递信息,比如多巴胺等)密切相关,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多巴胺、正肾上腺素和血清素。

正肾上腺素被称为大脑中的“幸福元素”,卡尔萨医师指出它可以振奋情绪,让人乐观且活力十足;多巴胺也具有改变情绪的魔法。而家禽、海产、大豆、乳品等蛋白质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丰富的酪氨酸和苯丙氨酸,进而提高正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人体中的含量,使人更加容易快乐和幸福。

至于血清素则是会让人心里觉得“满意”的化学物质,人少了它就容易情绪低落。先吃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再吃低蛋白类食物能够帮助人体摄取更多的色氨酸,进而保证血清素的充足,使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

此外,食物不仅能够通过影响神经传导质的体内含量来左右我们的心理状态,其本身就能够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快乐、满足和安全感。儿时,母亲的乳汁流入我们口中,那时爱、安全、快乐、幸福等这些积极的心理感受就像烙印一样留在了我们的潜意识中。从此,食物带给我们的便不只是让胃饱胀起来;它同时也让我们记起爱、安全、快乐、幸福等感受,抚慰了我们的心灵。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无论对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健康情绪所需要的膳食与健康身体所需要的膳食是一致的。合理的饮食能够帮助人们拥有“靓”心情、“棒”身体。那么,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做到合理饮食呢?

第一,一份包含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必需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的食物能够帮助我们改善情绪。具体来说,有十种“快乐食物”最值得我们摄取。(1)深海鱼。那些住在海边的人都比较快乐,其原因不只是因为大海让人神清气爽,还因为他们食用了更多的深海鱼。(2)香蕉。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香蕉能够使人心情愉悦,在此就不多说了。(3)葡萄柚。葡萄柚的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压力,而且它特有的强烈香味也具有提神醒脑的效果。(4)药茶。《神农食经》和东汉华陀的《食论》中都明确提出,药草茶也是“愉悦”性食物。(5)菠菜。它含有丰富的叶酸,能有效地抵御忧郁。(6)樱桃。樱桃中的花青素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缓解人的烦躁感。(7)大蒜。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统计调查发现:食用大蒜能够使人不容易被疲倦、焦虑、怒气所困扰。(8)南瓜。南瓜富含维生素B6和铁,这两种物质能够促进人体将储存的血糖转化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正是脑部活动唯一的燃料。(9)低脂牛奶。它能够为人体补充钙质,有效缓解紧张、暴躁或焦虑。(10)鸡肉。鸡肉是人体获得硒的主要来源,而充足的硒是让人精神状态良好、心理平衡的一个必要前提。

第二,针对人们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专家还给了以下的饮食建议:(1)情绪不稳定者应该多吃一些含钙、磷较多的食物,如大豆、牛奶、苋菜、炒南瓜子、海带、木耳、紫菜、田螺、橙子、河蟹、虾米等。(2)喋喋不休者要多食用粗粮、牛奶加蜂蜜,这样才能获得充足的维生素,进而改善唠叨的情况。(3)易怒者应尽量少吃高盐高糖的食物,而多吃钙质丰富的牛奶及海产品,以平复因缺少钙和维生素而引起的暴躁冲动情绪。(4)怕事者应多吃辣椒、笋干、鱼干以补充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多吃瓜果蔬菜缓解酸性食物过量带来的负面影响。(5)优柔寡断者要养成以肉类为中心的饮食习惯,当然水果、蔬菜也是必不可少的。(6)消极依赖者应少吃甜食,多吃含钙和维生素B1较为丰富的食物。(7)做事不能善始善终者大都缺乏维生素、维生素,应多吃猪、牛、羊、鸡肉、鸭肝、牛羊奶、鸡鸭蛋、河蟹、田螺等食物补充维生素,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辣椒、红枣、猕猴桃、山楂、橘子、苦瓜、油菜、豇豆等。(8)固执者需要减少食用肉类(但可多吃生鱼)和盐,多吃绿色、黄色蔬菜。

第三,生活中,我们还要注意饮食规律的把握,要按时按量,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废寝忘食。苏格兰有研究指出,饮食习惯不规律会导致人体影响情绪的物质(比如脑中的“燃料”——葡萄糖)等忽多忽少,使得心理状态不稳定,给身心带来不良影响。

第四,抑郁症食物不可过多食用。所谓抑郁症食物主要包括:(1)高糖类食物,如巧克力等,人体摄取糖过多,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一方面造成葡萄糖缺少,使大脑运作缺乏燃料,另一方面使血糖又急速降低,反复的变化让人心神疲劳。(2)过量的咖啡,咖啡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振奋精神,但会让人产生依赖性,一旦少了咖啡,就会出现头痛、忧郁的情况;而且过度饮用咖啡会导致紧张、兴奋、好动不安等类似精神病的症状。(3)酒可能引发恐慌症的症状。(4)高油的食物会在人体中制造大量的自由基,而自由基会伤害神经元。5.喂饱饥饿的情绪

生活中,我们对于生理饥饿是非常容易察觉的,倘若感到饥肠辘辘,只需要及时补充食物,就能缓解饥饿带来的身体不适感。然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有比生理饥饿更难受的感觉,比如心灵空虚、百无聊赖、活力日减、情感麻木、心理抑郁、精神不振等。其实,这些都是心理学上“情绪饥饿”的症状。

如同不能缺少食物、空气和水一样,人同样不能缺少情绪体验。事业成功的喜悦、生活挫败的沮丧、爱情的甜蜜与痛苦……生活中的种种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丰富了我们的人生,让人生更加具有价值。一旦情绪陷入了饥饿之中,人就会长期无所事事、精神无所寄托,没有活力、没有追求,生活迷茫。

一般来说,那些生活富足、闲散舒适却无所追求的人比较容易患上情绪饥饿。这类人不愁吃不愁穿、没有生活的紧迫感,在安逸中不思进取,久而久之就活力日减、情感麻木了,并且可能还会伴有不适的生理感觉。想要确定自己的情绪是否饥饿,可以通过以下症状来判断:(1)精神不振,感觉无所事事。(2)食欲不正常——毫无食欲或者食欲过盛。(3)易生病,免疫力下降。(4)睡眠质量不好,被失眠困扰。(5)皮肤过敏或湿疹。(6)注意力难以集中。(7)常为一些琐事而烦躁不安。(8)不容易快乐起来,郁郁寡欢。

在上面这些描述中,如果有四条以上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符,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情绪“饿”了。情绪饥饿给人带来的身心体验是不愉悦的,它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要想拥有快乐幸福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喂饱自己的情绪,别让它陷入“饥饿”中。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努力寻求情绪体验的机会。(1)在工作中多想想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去创新、去超越,不断地为自己制订新目标,并且通过自己的勤奋去努力实现它,用成就感来填补心灵上的空虚。(2)在业余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爱好,从爱好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唱歌弹琴、写作绘画、集邮藏币、旅游探险等,都会带着我们进入一种新境界,让我们产生新的追求,从而有效地消除“情绪饥饿”。(3)关心他人,与亲友一起分享甘甜、分担痛苦。这不仅能够加深自己的情绪体验,获得更为清醒的头脑和开阔的心胸,而且能满足人最本能的交往欲望。(4)与善良同行,多参加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个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过程,通过它,对生活我们会有新的领悟,会学会珍惜、懂得感恩。(5)用读书报或听音乐来填充那些无所事事的时间,这能够迫使自己进入一种思维状态,进而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

有了这些“营养品”,我们就能喂饱自己的情绪,使心灵不再空虚,活得更加充实。6.从孤独感中解放出来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生活和个人的发展独自到异乡求学或工作,远离了亲人、朋友,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孤独感油然而生,因此,千百年来,人们总是在说“断肠人在天涯”。是的,孤独感是任何人都难以忍受的。

从生理上说,孤独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卡西奥波指出,孤独感会刺激人体压力激素皮质醇的分泌,进而使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减退、容易生病。此外,卡西奥波在实验中还发现,与社交活跃的人相比,孤独者的血压高出了30个单位,他们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3倍,而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也达到了正常人的两倍。而且孤独能够加剧失眠、阿尔茨海默氏症病情,加速人体衰老。

从心理上说,孤独不仅只是让人不愉快、苦恼,而且会引发一连串的心理消极反应,比如沮丧、失助、抑郁、烦躁、自卑、绝望等。孤独的人时常会莫名地感到寂寞、烦恼、抑郁,有“形影相吊”之感。为了排遣痛苦的内心体验,极有可能会以自我毁灭性地大量吸烟、酗酒来自我麻痹,更甚者还会作出极端的行为或冒险的举动,严重时还会自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能离群索居忍受孤独的,要么是野兽,要么是神明。”孤独是可怕的,是难以忍受的。然而,不幸的是,孤独感正在城市中蔓延。据统计,中国患上孤独症的儿童已达10.4万;而美国已经超过了53万,近20%的老人常感到孤独,而20~55岁的都市人中有半数以上都孤独地独居生活着。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也日益疏远冷漠的今天,每个人都曾有过孤独的感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摆脱令人痛苦的孤独感呢?要怎样才能从这种状态中获得解放呢?

心理学家指出,摆脱孤独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恢复人际间的亲和关系。对此,下面这些建议对你必定会有所帮助。(1)别妄想给每个人都留下好印象。越是追求完美的人越是孤独,曲高则和寡。要知道世界上不存在真正十全十美的人,而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瑕疵,反而迎合了“丑角效应”,让人们更觉真实,从而愿意接近。(2)不要总是指责他人。没有人愿意和会刺伤自己的人长久地相处下去,对刺猬一样的人,人们总是敬而远之。(3)别一本正经。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是解除孤独的良药,而太多严肃、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会让人望而生畏,很难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与其一本正经地装酷,独自忍受孤独,不如主动打开心门,和大家说说笑笑、快快乐乐地亲密相处。(4)不要把“亲密”对象局限在一个人身上;应该广泛建立亲和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与不同的人相处来缓解不同原因的孤独感。(5)不要太过“亲密”。一见面就“亲密”,或者亲密得过分会把人家吓跑。(6)感受在人群中的感觉,这样能够感觉到自己就是群体中的一员,而非孤单一人。因此,空闲的时候不妨常去逛逛商店。(7)积极地参加社交活动,这样才能拓展人际关系范围,拥有社会参与感。(8)写日记、博客,或者向报社投稿,不但可以充实自我,而且对孤独感也是一种宣泄。(9)不要吝啬地不把自己的资料留给商家,时常收到商家寄来的各种资料或试用品也能够减轻孤独感。(10)做好的电视节目的固定观众,或者成为俱乐部、美容院等的固定宾客,与他们建立一种稳固的联系。7.与压力共舞

现代社会是一个“压力的年代”,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几乎所有的人都无可避免地被压力所困扰,即使是本应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也不例外。

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为了进所谓的重点名校里的重点班,孩子们从背上书包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得不埋首在无边无际的题海里用功苦读;而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一项压力调查显示,69.5%的青少年觉得生活的压力很大。

与小孩子相比,成年人承受着更多、更大的压力,比如:职场压力。一方面,需要工作的人永远比职位多,就业难,失业危机让人片刻不得休息;另一方面,为了生存,人们根本无暇去管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否是自己所喜欢的,大都是“有工作、有收入就好”的心态,因此,整个就业人群中,有90%的人都在从事着与自己的理想、兴趣等无关的工作,其中有近50%的人表明在工作中自己不快乐。据调查,有超过85%的都市白领缺乏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担心自己会遭遇裁员或减薪,对未来忧虑。此外,房价高涨、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抚育孩子、赡养父母、医疗养老等现实问题都使人们感受到压力的存在。

生活的快节奏和多变性,让人觉得恋爱、婚姻、家庭、事业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心理挫败感越来越强,还有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日益减少的情感交流所带来的孤独感、寂寞感……种种无形的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严重地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生理上,压力会使人体产生头疼、疲劳、失眠、消化不良、颈痛或背痛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让人猝死。

压力在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的同时,还向我们的心理健康发起了攻击,它使我们产生紧张、焦虑、愤怒、消极、悲观、玩世不恭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消极心理状态,甚至让人患上抑郁症,变得孤僻、绝望,进而产生自杀的念头。

当然,也有研究证实压力的影响并非全都是负面的、具有伤害性的,如果调适得当,它会转化成一种动力,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正面的促进作用。加拿大医学教授赛勒博士曾说:“压力是人生的燃料。”他提醒我们,不要将压力视为敌人,而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适它。那么,面对压力,我们应该怎样调适呢?试试这些方法吧,真的很管用。

1.运用言语和想象放松

闭上眼睛,想象着“蓝天白云下,我躺在平坦的绿茵上,闻着芳草的清香”、“我舒适地躺在在浴缸里,耳边飞扬着优扬的轻音乐”……通过短时间的想象,想象那些让自己觉得安详、宁静、平和的景象,能够达到放松、恢复精力的效果,从而有效缓解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分解法

将那些让我们觉得有压力的事情逐一罗列出来,然后从最容易的那个开始,将它们“个个击破”,这样压力不仅被化解了,而且还被转化成了动力。

3.想哭就哭

心理学家指出,哭是人类最本能的一种发泄方式,眼泪不仅能够排除身体毒素,而且能排解压力。据调查,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都从不哭泣,而血压正常人群中,有87%的人都有过哭泣宣泄压力的经历。

4.拥抱大树

在澳大利亚,人们通过拥抱大树来减压是非常普遍的,几乎每天早晨都会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与大树拥抱。有研究指出,拥抱大树能够刺激体内的快乐激素的分泌,令人精神爽朗,并且能够抑制让人感觉压抑的肾上腺素的分泌。

5.运动

在运动的过程中,人体的内啡呔含量会大幅增加。而内啡呔是一种能够让人产生愉快感觉的物质。此外,运动还能够将人的注意力从压力中转移出来,以此减轻压力的负面影响。因此,不妨时常去做些运动,如散步、慢跑、打球、游泳、爬山、出游等。

6.宣泄法

心理学家指出,对于压力一味压抑的话,会更加有损于身心健康,因此宣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当然宣泄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法国,一种新兴的行业——压力宣泄中心逐渐兴起。在中心里,有专业教练指导人们采用正确的方式大喊大叫、拧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以达到减压的目的。生活中,唱、跳舞、看恐怖片、大叫都能够帮助我们减压。

7.享受香熏

芳香疗法在欧洲和日本非常流行。玫瑰、薰衣草、苦橙叶、鼠尾草、天竺葵、洋甘菊、杜松、檀香、丝柏……这些精油的味道能够有效地使身体放松,刺激人类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细胞,进而减压。一般来说,香熏对舒缓神经紧张造成的心理压力效果显著。

8.深呼吸法

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闭起眼睛,全身放松地站着深呼吸,同时默数:“1、2、3”,吸气要深、满,吐气要慢、匀。

9.养宠物

当我们紧张的时候,逗逗自己所养的宠物,和它一起玩耍,看它可爱的反应,往往就会自然而然地忘掉压力。

总之,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法,善于调适,压力就不可能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而我们也不会因为压力失去最可贵的健康。8.守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生活中,每天总有许多大事儿、小事儿让我们的心理状态变得不好。比如:一大早在公车上就莫名其妙地和人吵了一架,感到非常郁闷;上午挨了上司的批评,弄得整个下午的工作效率都很低,心情糟透了;筋疲力尽地拖着双腿回了家,结果却被家人抱怨说回家太晚、让他们陪着一起饿肚子;终于可以躺在床上好好休息,却发现爱人把床上弄得乱七八糟,到处都是书和衣服,又惹得心头不快……为什么自己总是这么倒霉,为什么所有的人似乎都在找麻烦,为什么坏事儿总是能碰上,难道想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真的那么难?

其实,现实世界中真正符合我们心意的事情是很少的,人们不是常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吗?也就是说,在没有心理保护的情况下,日常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某种程度的伤害;要想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我们就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对于外界那些让我们不如意的人和事,我们或许不能轻易将它们改变,但是我们对自己可以拥有绝对的主控权。心理学家们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些原则来进行心理上的自我保护。(1)早上睁开眼的时候就要抱着“一切都会很好”的信念来迎接新的一天。走出家门时要充满自信,无论接下来会碰上怎样的事情都要相信自己能应付自如,相信自己能处理好事情,也能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千万不要带着像要上刑场一样的无奈走出家门。(2)不要逃避那些让自己不愉快的工作。与其把它们一直拖到再也不能拖的时候再被动地去处理,不如先处理最不愉快的工作,解决以后,称赞一下自己。这样,我们不仅能够获得成就感,而且能够更激情、更积极地投入到接下来的生活工作中,而不必再为那些不愉快的工作担忧烦心,一整天都会过得很轻松。(3)让自己精力集中。不要轻易尝试同时处理多件事务,这样很可能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要聚精会神地、专一地做事,这样才能更具效率,才能让事情进展顺利。(4)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了礼貌,要举止得体,否则,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人际纷争,给自己制造麻烦。要知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心理状态的必要前提。(5)不要一味地自我否定。即使自己确实做错了,承认错误,努力将错误带来的损失最小化,并且记住这个教训就好,不要不停地责怪自己,也不要总说“我今后再也不了”和其他抱怨的话。自我否定是一种自卑的体现,是与人的本能需求相违背的,是产生忧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征兆。(6)认真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人,清楚地知道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相应反应,从而把握好自己说话做事的度,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为好心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7)要乐观,乐观是心理健康的有效保证。当一个人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世界的时候,他就会发现哪怕是最棘手的事也能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会变得相对简单。(8)用行动代替疑虑,宁愿做了再后悔,也不要因不做而后悔。遇到事情就表现得前怕狼、后怕虎,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使问题更加严重和复杂;而行动起来则能够快速地解决一切,使自己的心理免受忧虑的摧残。(9)停止抱怨。抱怨不仅招别人讨厌,而且本身就是一种消极心态,会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相反,“包容”既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也不会让那些琐事坏了心情。(10)在一天结束的时候,一定要用乐观幽默的眼光分析一下这一天的生活工作,别把委屈和疑虑丢在过去,而携带着那些积极的心理体验去走未完的路。

一个人的心灵是最需要呵护的,我们一定要守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9.心理四部曲,快不快乐你说了算

著名专栏作家哈理斯很有感触地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报摊的时候,朋友停下来,非常礼貌地对报贩说要买一份晚报,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拿起一份报纸就丢给了那位朋友。不过朋友仍然微笑着彬彬有礼地付钱,并很真诚地说了声“谢谢”。“这家伙态度真差!”他们继续前行时,哈理斯愤愤地说。

谁知,朋友却笑着说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

哈里斯看着朋友那一副看上去似乎心情很好的样子,问道:“难道你不觉得他的态度实在让人很生气吗?你怎么还高兴得起来?”

朋友答道:“你难道不觉得那报贩每天定时的消极态度很有趣吗?再说,我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心情和行为呢?”

一个懂得操纵心理的人是不会让别人来决定自己的心情的,他坚信,自己的快乐和幸福除了自己即使是上帝也不能决定。然而,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推销员抱怨说:“工作给我的除了失望就是绝望,它总让我碰到糟糕的客户。”而公司职员则说:“我太生气了,那苛刻的老板总是挑剔我的工作。”经理人会说:“我真命苦,遇到了那么强大的竞争对手。”美女会说:“真愁人,工作压力让我开始变老了。”……显然,他们都是不会控制自己心理的人,有高兴的事就乐,有伤心事就哭。面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他们显得很无助,他们认为,自己心情的好坏不是自己决定的。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著名心理学家、情绪理论的创始者爱利斯认为,让我们产生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关键是我们心里的那些不合理的信念,而对于这些信念我们是有能力进行控制的。

他在情绪理论中阐述说:如果表示诱发性事件,表示个体对事件的信念(即看法、态度和解释),表示个体对事件做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那么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的存在和影响,因而不具有控制心理状态的能力。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地调适自己的信念,就能够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

人与人之间信念的不同,导致了面对同一件事情,往往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体验。比如,两个人同样面对虽然自己付出了努力但仍然没做好的工作,一个人认为:虽然没有成功,但自己获得了经验,同时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客观而清楚的认识,于是他开始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坚信自己下次一定能够成功。而另一个人却认为:我精心准备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努力都没有成功,看来我的确是太笨了,太没有用了!由于彼此信念不同,前者满怀希望、信心,依然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后者自卑、绝望、伤心,内心痛苦不堪,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也就是说,真正决定我们快乐与否的,并不是诱发性事件,而是我们对于诱发性事件的信念。爱利斯用表示诱发性事件,用表示个体对诱发性事件的信念,用表示其心理感受或行为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信念来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给自己快乐。这就是著名的情绪理论的内容。

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部曲来改变自我信念,并且从此快乐起来。

1.停止给自己不快乐的理由

生活中,我们想要拥有好心情,要么是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理由,要么是不给自己不快乐的理由。然而不给自己不快乐的理由显然要比找到快乐的理由容易很多。当我们停止给自己找不快乐的理由时,即使在逆境中,我们也不会不快乐。比如享有“宇宙之父”之称的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威廉·霍金高位截瘫,被禁锢在轮椅上40年之久,他却从不认为自己不快乐。他认为自己的大脑还能思考,虽然不方便,但仍然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他完全找不到不快乐的理由。

只要停止给自己不快乐的理由,我们就能越来越接近快乐。

2.告诉自己,我要快乐

心理学家指出,只有当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能够做好这件事。对于快乐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当你决定了要快乐的时候,快乐才更有可能降临。千万不要抱有“谁说的人非要快乐不可?”的想法,这是非常消极的,是不主动的。根据心理学中的不值得定律,如果你觉得快乐是可有可无的,那么你往往无法快乐。

3.告诉自己,我很快乐

运动员比赛前或演讲者上台前,即使自己很紧张,他们也会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我不紧张”,以此来缓解紧张感。我们在心里树立自己很快乐的信念,表面上是自欺欺人,其实这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虽然,不能说自己很快乐,自己就真的很快乐了,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不稳定系数,使快乐变得更加容易和更具可能性。

4.把快乐放大,把忧伤缩小

试问,如果有满满一大碗毒药和半小杯美酒,你会如何选择呢?相信,每个人都会选择倒掉毒药,好好地、慢慢地品尝美酒。生活中,不如意的事不仅让人伤心难过,而且时常发生。如意的事虽然让人快乐却总是难逢。忧伤和快乐不正像满满一大碗毒药和半小杯美酒吗?既然痛苦难过何不放弃,既然快乐自然要好好品尝、慢慢回味;忘记忧伤,牢记快乐;把忧伤缩小,把快乐放大,当你具有这样的信念的时候,怎么还会觉得自己不快乐呢?

快乐与否是由自己决定的,只要你想快乐,并且建立起自己对于快乐的正面信念,你就会发现快乐原来那么简单。10.让你拥有良好心理状态的“加减乘除”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不断向人们发出警告,人类面临的心理危机越来越多,而由心理问题引起的生理疾病也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各界人士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心理状态问题。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帮我们应对多种多样的心理问题,从而使良好的心理状态常伴左右呢?专家的建议是:给人生做“加减乘除”。

1.加法:人要有所追求

著名心理学大师亚伯拉罕·马斯洛指出:人类具有五个层次的本能需求,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它们都是属于潜意识层面的,人们本能地追求它们,先追求生理上的满足,接着追求安全感,然后再追求感情……如果这些人类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就会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甚至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相反,当它们得到满足的时候,心理则会产生愉悦体验,尤其是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马斯洛说:“人在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会有一种‘高峰体验’,让人欣喜若狂、如痴如醉,这个状态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

2.减法:不要过多地追求名利

生活中,不少人不但有所追求,而且无止境地追求;然而他们却不懂得引导自己去追求高层次的需求,而始终停留在低级层面上。马斯洛认为,当人的某一低级的需求得到适当的满足后,就应该去追求高一级的需求。因为越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带给人的心理影响越积极;而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一定满足后,对它的追求带给人的心理满足会越来越少,呈边际递减趋势,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甚至会成为人生的一种负累,给我们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于低层次的需求,我们要学会用减法,不要无限地追求,提醒自己保持低限度的满足就可以了,然后去追求高一级的需求,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负担、让心理状态更加和谐美好。

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就深谙这个道理。他原名叫高仕,但是他将“仕”的单人旁去掉以提醒自己不要过多追求“官”,将“”的金字旁去掉以告诫自己不要过多贪图“钱”;而将人生的追求放在自我实现上,终于在50年里完成了500万字的科普作品的创作,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

降低对名利的标准,追求那些真正让自己愉悦的东西,我们才能轻松、满足、快乐、自信地去生活。

3.乘法:留一些时间来休息、自省、学习、思考和爱别人

要学会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一个人如果总是不闲着,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在周围制造出紧张的氛围,进而累垮了身体,也压垮了心灵。要知道,留出一些时间给自己休息、自省、思考和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乘风破浪,才不会让挫折和失败摧残我们的身心。留出一些时间来爱亲人、爱妻子(丈夫)、爱朋友,我们才不会感到孤独,即使当处于困境的时候,也有他们的支持,这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坚实基础,是人生乘法的基础。

4.除法:获得幸福的简易法则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有一个关于幸福的公式:幸福程度=目标实现值/目标期望值。也就是说,目标实现值越大,目标期望值越小,那么心理幸福感越强。

生活中,我们不要试图让自己达到高出自己能力太多的目标,因为这会造成人生的目标期望值和实现值反差太大,使人产生自卑、失落等不幸福感。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不过要学会将它细小化、阶段化,一步一步地、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去完成它。这样我们才能获得高幸福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人对生活的体验,找到正确生活的方式,我们就可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人生的“加减乘除”法就是找到正确生活方式的好方法。第二章塑造完美自我的心理策略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绝对主角。过什么样的生活、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实现什么样的个人价值,这些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只有拥有了一个相对完美的自我,才有可能实现梦想,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自我”可以成就或者毁灭我们的人生,其结果如何就要看我们如何塑造“自我”了。1.用“WHWW”法则来了解自己

有自知之明,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更是一种高深的智慧。对自己评价得过高,就会自大,无法看到自己的短处;而把自己估计得过低,就会自卑,从而对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准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总有很多人处于一种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状态中。一方面,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在应该展现自己时畏缩不前。的确,客观而全面地了解自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又何谈塑造完美的自己呢?

一般来说,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和自身的社会阅历、经验、个人修养水平等休戚相关。经验阅历越丰富、个人修养水平越高,对自己的了解就越深、越客观。

1994年,著名心理学家日莫曼提出了针对自我监控的“WHWW”法则。所谓“WHWW”是指“why(为什么)、how(怎么样)、what(是什么)、where(在哪里)”。日莫曼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归结到这四个基本问题上来进行分析,因此,用通过从这四个基本问题对个体活动的诠释来了解自己,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why(为什么)”是用来发觉个体动机的,弄懂了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决定是否参与行为活动,它体现了个体的自主愿望。“how(怎么样)”是用来考察个体行为所产生的效果的,体现着个人的觉察水平。“what(是什么)”是用来明确个体的活动方法和策略,是个体计划和设计能力的一种体现。“where(在哪里)”是用来让个体了解自身所处的情境的,当然它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体现着个体对环境的觉察力,是个体敏锐感官和多智的一种体现。

如果我们能够用这四个角度来分析自己的行为,我们一定能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比如:当我们非常紧张地参加晋升演讲时,我们对于“为什么”的回答——渴望晋升,说明自己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对“怎么样”的回答——由于紧张所以表现欠佳,体现出我们自信心不够、准备不充分;对“是什么”的回答——完全没有策略章法可言,说明我们做事没有计划;而对“在哪里”的回答——台下那么多人,一定有很多人在等着看我的笑话,说明自己是一个极为敏感脆弱的人。这样,我们通过用“WHWW”来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般而言,人们或多或少都在这四个问题上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在“为什么”问题上存在不足的人大都缺乏成功的动机、没有什么必胜的信念,进取心不强;在“是什么”问题上有缺陷的人没有合理的计划,整天忙忙碌碌,却总是徒劳无功;在“怎么样”问题上有不足的人往往没有目标,终日盲目地得过且过、无所事事;而对“在哪里”问题上不健全的人,往往有自卑或自负的消极心理。“WHWW”法则,不仅能够让我们及时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陷,而且还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等很多的个人心理情况,是我们了解自己的好工具。2.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生活中,我们常听人说“某某人面善”、“某某人一看就不是个好人”等。对于那些看起来“贼眉鼠眼”和“慈眉善目”的人,相信大家在内心都会对两者有个最基本的判断,通常情况下,多数人都会认为前者非奸即盗,后者却是大慈大悲,无论是小说里描写的人物形象,还是荧屏上诠释的人物角色,大都与普通人对人物本质的判断相似。很显然,这是在以貌取人。

其实人们之所以会以貌取人,都是心理上的“体貌效应”在起作用。所谓“体貌效应”是指因人的身材和相貌而导致认识上的偏见。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身材和容貌对其生活、工作、交际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由于多数人在判断人时都容易受到“体貌效应”的影响,从而导致判断上的失误。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羡慕那些身材匀称、容貌姣好的人。因为在众人看来,这样的人会散发出一种无形的魅力,让人羡慕的同时还想接近他。相反,身材不好或容貌丑陋的人往往会容易被冷落。

1969年,兰德和阿伦森曾做过一个名为“假扮法官”的试验。他们要求被试者以法官的身份来描述台下站立的“罪犯”的罪行,结果,那些魅力十足、英俊高大、容貌绝佳者被判处的刑罚相对于那些身材矮小、面貌丑陋者而言,要轻很多。

另一组心理学家也做了一个试验:他们找来几百名大学生,男女人数相同,让他们每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跳上两个半小时的舞蹈。几曲舞跳完后,心理学家问他们是否还想继续与对方跳舞。结果表明,那些魅力十足的帅哥与漂亮迷人的美女被再次选择的人数是那些无魅力、长得丑的人数的两倍。

由此可见,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体貌效应”存在。因此,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具体地说,你可以从下面这几方面加以注意:(1)唇红齿白,人所共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试想,如果对方的牙齿上有食物残渣或烟垢,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还可能喜爱他吗?(2)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心理学家们将服装对个人形象引起的效用称为“延长自我”现象。整洁、明快、入时的装束会使人显得有精神、有活力,从而使你的魅力值提升。(3)龙行虎步,自是非凡。这样的走姿可以展示积极的内心状态,从而使他人对你产生好感。(4)坐如钟。从心理学角度看,正确的坐姿往往意味着敢于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