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解剖图谱(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4 00:27:16

点击下载

作者:邰浩清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

常用穴位解剖图谱试读:

前言

针灸疗法是传统中医学领域的一件瑰宝。随着国际健康领域对中医学的日益关注,针灸疗法正在被越来越多崇尚自然疗法的人士所推崇。然而,作为针灸爱好者或者针灸医师在临床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针刺安全性、有效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针灸疗效,长远看更是会影响到针灸学的推广和发展。因为任何一种治疗手段,安全保证是前提,有效才是治疗的唯一目的。就针灸而言,在找准穴位的同时,如何对所选穴位进行安全而有效的刺激是最重要的,这就涉及穴位的针刺方向和深度以及操作手法,而这些都是和穴位内在的层次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的。本书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希望给针灸操作者提供行动的准绳。为了保证穴位图片的权威性,我们精心挑选了3具身材适中的人体标本,按照1998年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标准计量局重新审定的经穴定位、针刺标准(详见国家标准GB12346-90,《经穴部位》、《针灸标准》等)标注穴位、进行针刺,并采用尸体浸入水中再冰冻、切割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尸体标本冷冻后不变形,保持穴位层次结构的原貌,切割后的穴位标本经常温解冻后,由数码拍摄并输入电脑进行相应技术处理。另外,图片还增加了对穴位断面层次即进针路径及周围的相关组织结构的简要标注,从多个角度展示和说明穴位的层次结构和毗邻结构,以期使针灸操作者通过参考比对,能够正确地操作穴位,提高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不安全性,从而达到推广和拓展针灸疗法的目的。

本图谱收录了针灸临床上常用的俞募穴、交会穴、原络穴、合穴等特定穴位和人体头面、躯干等危险部位的一些重要穴位以及经外奇穴共100个穴位的实物照片。由于采用实物照片的形式,使得穴位图片更真实、更权威,配上适当的文字说明,也更具临床参考价值。邰浩清

第一章 特定穴位的层次结构与操作

一、腧募配穴

1.肺之俞募

肺俞 足太阳膀胱之穴,肺之俞穴。【位置】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俯伏位,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两侧1.5寸取之。图1 肺俞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等。

③ 深层:胸腔(肺脏)。【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注意:该区域深层是肺脏,故针尖应该朝向脊柱方向(与皮肤的夹角以60~70度为宜)。【主治】咳嗽,肺炎,盗汗,月经不调等。

中府 手太阴肺经之穴,肺之募穴。【位置】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甲乙》)。【取法】位于胸壁前之外上部,第一肋间隙外侧距胸骨正中线旁开6寸。图2 中府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薄。

② 中层:三角肌前缘、胸大肌、胸小肌。

③ 深层: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刺灸法】向外上方斜刺0.5~1寸。【主治】乳痈,咳嗽,气喘,肩背痛等。

2.大肠之俞募

大肠俞 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大肠之俞穴。【位置】在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俯卧,在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阳关(督脉)旁开1.5寸取穴。图3 大肠俞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腱膜、竖脊肌等。

③ 深层:椎管。【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主治】腹胀痛,呕吐,便秘,痢疾等。

天枢 足阳明胃经之穴,大肠之募穴。【位置】去肓俞一寸五分,侠脐两旁各二寸陷者中(《甲乙》)。【取法】神阙穴旁开2寸取之。图4 天枢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皮下组织,均较薄。

② 中层: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以及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

③ 深层:壁腹膜进入腹膜腔而刺中小肠故不宜深刺。【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注意:①  针刺体位:以仰卧位为宜。使患者能放松腹肌,且利于长时间保持体位,术者亦便于施术,并掌握针刺深度和感应。②  针刺深度:不可针刺过深,应限制在腹膜壁层以上的各层组织中。如针感不强或无针感,也只可在腹壁各层间缓慢提插捻转,或停针候气之后再行操作;如果进针过程中有突然的落空感,提示针尖已进入腹腔,则应立即退至腹壁层。③  针刺手法:刺激量宜小,速度宜慢,手法一般要轻,切忌深刺与反复大幅度地提插捻转。【主治】痛经,腹胀痛,呕吐,呃逆,月经不调等。

3.胃之俞募

胃俞 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胃之俞穴。【位置】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俯卧,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取穴。图5 胃俞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腱膜、竖脊肌等。

③ 深层:腹腔。再深刺极有可能刺中肝脏。【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主治】呕吐,胃脘痛,腹胀,便秘等。

中脘 任脉经之穴,八会穴之腑会。【位置】在上脘下一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甲乙》)。【取法】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图6 中脘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薄而富有弹性。

② 中层: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

③ 深层:壁层腹膜、腹腔。【刺灸法】直刺0.5~0.8寸,亦可向四周斜刺,患者会有上腹部胀闷感或胃部收缩感。注意:再深入极易刺中胃,如加以提插、捻转更可能将胃内容物带入腹膜腔,引起腹膜炎,胃充盈时严禁针刺。若针尖向上深刺,可刺伤肝前缘,引起肝出血,遇肝脾肿大者尤不宜刺深。【主治】呕吐,胃脘痛,腹胀,便秘等。

4.脾之俞募

脾俞 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脾之俞穴。【位置】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俯卧,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取穴。图7 脾俞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腱膜、竖脊肌等。

③ 深层:腹腔。深刺可刺中肝脏。【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主治】呕吐,胃脘痛,腹胀,便秘,黄疸等。

章门 足厥阴肝经之穴,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位置】在大横外,直脐季胁端(《甲乙》)。【取法】腋中线,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缘取之,或患者取侧卧位,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处取之。图8 章门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皮下组织,均较薄。

② 中层:腹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肋。

③ 深层:膈肌、腹膜,再深入可刺伤肝或者脾。【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注意:右侧章门穴可刺中肝右叶前缘,左侧章门穴可刺中脾脏的下端,故不宜深刺,以免产生严重后果。慎之!【主治】胁痛,少腹胀痛,呕吐,呃逆,月经不调等。

5.心之俞募

心俞 足太阳膀胱之穴,心之俞穴。【位置】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第五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9 心俞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等。

③ 深层:胸腔(肺脏)。【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注意:该区域深层是肺脏,故针尖应该朝向脊柱方向(与皮肤的夹角以60~70度为宜)。【主治】癫痫,失眠,胁痛,咳嗽,健忘等。

巨阙任脉经之穴,心之募穴。【位置】鸠尾下一寸(《甲乙》)。【取法】在脐上6寸,腹中线上,仰卧取之。图10 巨阙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薄而富有弹性。

② 中层: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

③ 深层:壁层腹膜、腹腔。【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主治】黄疸,呕吐,癫痫,失眠,胁痛,咳嗽,健忘等。

6.小肠之俞募

小肠俞 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小肠之俞穴。【位置】在第十八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平第一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11 小肠俞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骶髂肌起始部,以及竖棘肌。

③ 深层:骶管。【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主治】遗精,遗尿,白带,腰腿痛等。

关元 任脉经之穴,小肠之募穴。【位置】在脐下三寸(《灵枢·寒热病》)。【取法】位于腹中线上,脐下3寸处。图12 关元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薄而富有弹性。

② 中层: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

③ 深层:壁层腹膜、腹腔。【刺灸法】直刺0.5~1寸,或向下斜刺1.5~2寸,局部酸麻胀,临床多用灸法壮阳。【主治】中风脱证,痢疾,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白带,腰腿痛等。

7.膀胱之俞募

膀胱俞 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膀胱之俞穴。【位置】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平第二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13 膀胱俞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骶髂肌起始部,以及臀大肌的起始部等。

③ 深层:髂骨。【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主治】腹痛泄泻,遗精,遗尿,白带,腰腿痛等。

中极 任脉经之穴,膀胱之募穴。【位置】在脐下四寸(《甲乙》)。【取法】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图14 中极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薄而富有弹性。

② 中层: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

③ 深层:壁层腹膜、腹腔。【刺灸法】直刺0.5~1寸,或向下斜刺1.5~2寸,局部酸麻胀,临床多用灸法壮阳。注意:针刺该穴位时,嘱患者排空小便,以免刺中膀胱;孕妇不宜刺!【主治】阳痿,早泄,水肿,痢疾,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白带,腰腿痛等。

8.肾之俞募

肾俞 足太阳膀胱经之穴,肾之俞穴。【位置】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俯卧,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1.5寸取穴。图15 肾俞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腱膜、竖脊肌等。

③ 深层:腹腔。再深刺极有可能刺中肾下缘。【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注意:该区域深层是肾脏边缘,故针尖应该朝向脊柱方向(与皮肤的夹角以60~70度为宜)。【主治】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月经不调,耳鸣等。

京门 足少阳胆经之穴,肾之募穴。【位置】在监骨下腰中侠脊,季胁下一寸八分(《甲乙》)。【取法】侧卧,于侧腹部,当十二肋骨游离端下际取穴。图16 京门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皮下组织,均较薄。

② 中层:腹外斜肌(该穴处较稀疏)、肋间外肌、肋间内肋,以及腹横肌的起始部位。

③ 深层:肋胸膜、肋膈窦以及膈肌;深层有重要脏器,如肝脏、胃等。【刺灸法】向上斜刺0.5~0.8寸。【主治】腰胁痛,腹胀,肠鸣,黄疸等。

9.心包之俞募

厥阴俞 足太阳膀胱之穴,心包之俞穴。【位置】在第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铜人》)。【取法】俯伏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图17 厥阴俞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等。

③ 深层:胸腔(肺脏)。【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注意:该区域深层是肺脏,故针尖应该朝向脊柱方向(与皮肤的夹角以60~70度为宜)。【主治】心痛,咳嗽,呕吐等。

膻中 任脉经之穴,心包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位置】在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难经·三十一难》)。【取法】胸骨正中线上,两乳头之中间,女子可在第五胸肋关节连线上定位。图18 膻中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薄。

② 中层:胸大肌腱膜。

③ 深层:胸骨体。【刺灸法】针法以平刺为主,针尖向上或向乳房两侧,0.3~0.5寸。【主治】乳痈,咳嗽,气喘,产妇少乳等。

10.三焦之俞募

三焦俞 足太阳膀胱之穴,三焦之俞穴。【位置】在第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俯卧,在第一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取穴。图19 三焦俞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胸腰筋膜浅层、背阔肌腱膜、竖脊肌等。

③ 深层:腹腔。再深刺极有可能刺中肾。【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主治】腹胀,呕吐,腹泻,痢疾,腰脊强痛等。

石门 任脉经之穴,三焦之募穴。【位置】在脐下二寸(《甲乙》)。【取法】腹正中线上,脐下2寸处。图20 石门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薄而富有弹性。

② 中层: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

③ 深层:壁层腹膜、腹腔。【刺灸法】直刺0.5~1寸,或向下斜刺1.5~2寸,局部酸麻胀,临床多用灸法壮阳。注意:针刺该穴位时,嘱患者排空小便,以免刺中膀胱。孕妇不宜刺!【主治】阳痿,早泄,水肿,痢疾,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白带,腰腿痛等。

11.胆之俞募

胆俞 足太阳膀胱之穴,胆之俞穴。【位置】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俯卧,在第十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取穴。图21 胆俞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等。

③ 深层:胸腔(肺脏)。【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主治】呕吐,胁痛,胆囊炎,月经不调,黄疸等。

日月 足少阳胆经之穴,胆之募穴。【位置】在期门下一寸五分(《甲乙》)。【取法】在乳头下方(锁骨中线)平第七肋间隙。图22 日月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皮下组织,均较薄。

② 中层:腹外斜肌(该穴处较稀疏)、肋间外肌、肋间内肋,以及腹横肌的起始部位。

③ 深层:肋胸膜、肋膈窦,以及膈肌。【刺灸法】向上斜刺0.5~0.8寸。注意:从该穴部位的层次结构看,其深层有重要脏器如肝脏、胃等,故不宜直刺、或刺太深。斜刺时,针与皮肤的夹角以不大于25度较为安全,否则针可穿透胸壁进入胸腔,此时可感觉阻力突然消失,有空松突入感,患者可无不适感,但医者遇此情况应退针。如继续进针,右侧可刺穿膈肌进入肝脏,左侧则可进入胃,如同时提插捻转可造成肝胃损伤,慎之!【主治】胁痛,呕吐,呃逆,黄疸等。

12.肝之俞募

肝俞 足太阳膀胱之穴,肝之俞穴。【位置】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俯卧,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取穴。图23 肝俞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等。

③ 深层:胸腔。【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注意:该区域深层是肺脏,故针尖应该朝向脊柱方向(与皮肤的夹角以60~70度为宜)。【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月经不调等。

期门 足厥阴肝经之穴,肝之募穴。【位置】在第二肋端,不容旁一寸五分,上直两乳(《甲乙》)。【取法】仰卧,在锁骨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取穴。图24 期门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皮下组织,均较薄。

② 中层:腹外斜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肋。

③ 深层:膈肌、腹膜,再深入可刺伤肝或者横结肠、胃。【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注意:右侧期门穴的深层为肝,而左侧期门穴的深层为横结肠或胃,所以针刺该穴位时,尤其是右侧期门穴,若深刺过膈肌再加以提插,捻转,极易损伤肝,引起肝出血等严重后果,慎之!【主治】胁痛,少腹胀痛,呕吐,呃逆,月经不调等。

二、八会及八脉交会穴

章门 八会穴之脏会,见脾之募穴。

中脘 八会穴之腑会,见胃之募穴。

膻中 任脉经之穴,八会穴之气会,见心包之募穴。

膈俞 八会穴之血会。【位置】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甲乙》)。【取法】俯卧,在第七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取穴。图25 膈俞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等。

③ 深层:胸腔(肺脏)。【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注意:该区域深层是肺脏,故针尖应该朝向脊柱方向(与皮肤的夹角以60~70度为宜)。【主治】胃脘痛,呕吐,咳嗽,胁痛,胆囊炎,月经不调等。

阳陵泉 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位置】在膝下一寸,胻外廉陷者中(《甲乙》)。【取法】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取之。图26 阳陵泉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皮下组织,厚薄度适中。

② 中层:腓骨长肌、趾长伸肌,位于腓骨长肌的内侧。

③ 深层:胫腓关节,若水平直刺,碰到的硬性阻力物即为胫腓关节。此时针尖应改变方向朝下,才有可能穿过小腿骨间膜,向内透刺阴陵泉。【刺灸法】① 直刺:向胫骨后缘斜下刺入,深1~3寸。

② 水平刺:沿胫骨后缘水平刺入,透阴陵泉,深达3寸。

③ 斜刺:向后下方,1~2寸。【主治】半身不遂,下肢麻木,黄疸。

太渊 手太阴肺经之原(输)穴,八会穴之脉会。【位置】在掌后陷者中(《甲乙》)。【取法】腕横纹上,桡侧腕屈肌腱桡侧。图27 太渊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皮下组织,均较薄而敏感。

② 中层: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通过。

③ 深层:腕骨。【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主治】咳嗽,咽喉肿痛,咳血,乳痈,无脉症等。

大杼 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八会穴之骨会。【位置】在项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陷者中(《甲乙》)。【取法】俯卧,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取穴。图28 大杼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厚,针刺时有韧感,阻力大,所以针体的选择上宜稍粗。

② 中层: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等。

③ 深层:胸腔(肺脏)。【刺灸法】向后正中线方向斜刺0.5~0.8寸;可灸。注意:该区域深层是肺脏,故针尖应该朝向脊柱方向(与皮肤的夹角以60~70度为宜)。【主治】伤风咳嗽,颈项强直,发热头痛等。

悬钟 (绝骨)足少阳胆经之穴,八会穴之髓会。【位置】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甲乙》)。【取法】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图29 悬钟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厚薄适中。

② 中层:趾长伸肌。

③ 深层:小腿骨间膜。【刺灸法】针0.5~0.8寸;可灸。【主治】失眠,咽喉肿痛,下肢痿痹等。

公孙 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位置】在足大指本节后一寸(《甲乙》)。【取法】在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图30 公孙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皮下组织,均较薄而敏感。

② 中层:短屈肌腱。

③ 深层:第一跖趾关节。【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主治】胃痛,呕吐,头痛目眩,牙疼,便秘。

内关 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位置】在掌后去腕二寸(《甲乙》)。【取法】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之间。图31 内关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较薄而有皱褶。

② 中层:桡侧腕屈肌与掌长肌肌腱之间、指浅屈肌。

③ 深层:指深屈肌、旋前方肌,甚至到前臂骨间膜(透外关穴时涉及)。【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主治】心痛,咽喉肿痛,失眠,胃痛,高血压等。

外关 手少阳三焦经之穴,八脉交会穴。【位置】在腕后两寸陷者中(《甲乙》)。【取法】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间中点。图32 外关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厚薄度适中。

② 中层:小指伸肌和指伸肌。

③ 深层:骨间后神经及同名动、静脉,以及拇长伸肌及示指伸肌。【刺灸法】直刺0.5~1.5寸;可灸。【主治】头痛,热病,失眠,耳鸣,肩背痛等。

足临 泣足少阳胆经之穴,八脉交会穴。【位置】在足小指次指本节后陷者中,去侠溪一寸五分(《甲乙》)。【取法】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中取穴,穴当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图33 足临泣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厚薄度适中。

② 中层:小趾伸肌。

③ 深层: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主治】头痛,乳痈,中风偏瘫等。

后溪 手太阳小肠经之穴,八脉交会穴。【位置】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者中(《甲乙》)。【取法】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取之。图34 后溪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厚薄度适中。

② 中层:皮下组织较韧。

③ 深层:小指伸肌。【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主治】头痛,热病,失眠,耳鸣,肩背痛等。

申脉 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八脉交会穴。【位置】在足外踝下陷者中,容爪甲许(《甲乙》)。【取法】在外踝正下方凹陷中取穴。图35 申脉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皮下组织,均较薄而敏感。

② 中层:腓骨长、短肌腱,距骨外侧韧带。

③ 深层:距骨体,若深刺,遇到的硬性阻力是距骨体。【刺灸法】针刺0.2~0.3寸;可灸。【主治】头痛、失眠。

列缺 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位置】去腕上一寸五分(《甲乙》)。【取法】前臂下端外侧,桡骨茎空上方,距腕横纹1.5寸,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或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桡骨茎突上,食指尖所指凹陷处取穴。图36 列缺穴的进针层次【进针层次】① 浅层:皮肤、皮下组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