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礼仪(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20:15:39

点击下载

作者:金正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公务礼仪

公务礼仪试读:

绪论 礼仪就在你身边

各位好,我非常高兴地来和各位探讨有关交际礼仪的一些具体问题。首先,我想明确一下什么是礼仪。“礼”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它是一种道德规范:尊重。孔子说过:“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此即礼者敬人。但是你只是口头说说尊重没有用。别人怎么知道你心里想什么?这就要求你善于表达,它需要一定的表达形式。你得会说话,你得有眼色,你得懂得待人接物之道。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仅要有“礼”,而且还要有“仪”。“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下面,我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来讲课,主持人会介绍说“请金老师上场”。因为这儿是一个礼仪讲堂,金教授我就是老师,我在给台下的听众讲课。当然我们应该谈谈交往艺术的游戏规则。倘若你是外人,到人民大学也好,到北京大学也好,如果你不是我的学生,你也不是我的同事,游戏规则的一般要求则是:你不能叫我金老师,而要叫我金教授。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你要尊重交往对象,就要使用尊称,而使用尊称的一般性技巧是就高不就低。谁叫我金老师呢?主持人可以叫我金老师,我听说在座的有中学生、大学生,你们也可以叫我金老师,因为我的职业就是老师嘛。但是,如果是对外交往或跨行业、跨地区交往的话,你最好别叫我金老师,而是要叫我金教授。当然,我也见过不在行的人:一天,有位同志对我说:“我也想叫你教授,但是我不知道你评上没有。”我笑了,我告诉对方:“你不太懂得游戏规则。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你对别人尊重,你跟别人打交道,假如你没有使用必要的尊称,就会失敬于对方。”我们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逢年过节,家里会来客人。过春节的时候,过元旦的时候,有时候家里来的客人彼此之间是不认识的。作为主人,你要有基本的礼貌,你要为客人进行相互介绍。根据现代礼仪的游戏规则,谁是介绍人呢?女主人。我到你家串门去,我碰到老王、老李,我不认识他们。比如,我是你的朋友,你是男士,丈夫,那么你老婆的朋友也来了,我们彼此之间不认识,谁是介绍人?女主人。要介绍一下这是“人民大学金教授”,那是“化工学院王老师”,替我们彼此作一个介绍。你若不介绍,有时候就会失礼。有一天,我到一个地方去,大家彼此之间就说起孩子来了。关心下一代,家长之天性也。一位女同志跟我年龄差不多,四五十岁,她说:“我的孩子要报考大学了,不知道报什么专业好?”旁边有一位同志知道我在学校工作,就把话题往我这儿引,问她家里是男孩还是女孩。答:“是女孩。”这个同志就说:“女孩还是报师范好,现在当大学老师,又体面,又有稳定的收入,而且将来还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有寒暑假,这对女人比较好。”那位女同志马上说:“我们家孩子才不想当老师呢!当教授有什么意思,‘教授教授,越教越瘦’。”她当时还说了一些其他比较难听的话。过了一会儿,她问我:“你在什么地方高就?”我说:“我就是越教越瘦的那种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这家的女主人忘了作介绍了,其实她要先跟我们彼此说说话,介绍一下张三和李四,那就不至于失礼了。因此,礼和仪在现实生活里往往不可或缺。实际上,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别人也好;你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别人也好,都既要有礼,又要有仪,礼就是尊重,仪就是表达。也就是说,既要坚持尊重为本,又要掌握必要的表达方式。没有礼,是没有仪的!比如,我给各位出一个小问题,大家可以扪心自问,倘若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打电话时谁先挂?我们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和别人通电话,你也别管是座机还是手机,请问打电话时谁先挂?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礼和仪的问题。我遇到的同志经常犯以下两个常识性的错误:第一个常识性错误是谁先打谁先挂,即误认为主叫方应当先挂断电话。第二个常识性错误是什么呢?等着对方挂!这个说法根本没有操作性。你想想:我人民大学规定打电话对方挂,你清华大学也规定打电话对方挂,人大和清华两家通话时将出现何种状态?两边都不挂,死扛,大说其废话。那么,到底应该谁先挂呢?交际礼仪有其游戏规则:地位高者先挂。我在单位里上班,不管我的上司是男士还是女士,是年龄大还是年龄小,是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同事,在职业道德中,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所以游戏规则是:上司先挂电话。我是一名北京市教委的工作人员,我和国家教育部通话,我不用考虑教育部的那个人是部长还是科员,因为他代表上级机关,所以上级机关的人先挂。现在我们国家和政府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那么群众给我们的公务员打电话,不讨论,群众先挂。现在在商务交往中讲客户是上帝,不讨论,服务行业及其企事业单位和客户通话时,客户先挂。我经常跟别人开玩笑说:“金老师我怕老婆,一般和老婆打电话都是老婆先挂,否则怎么能够证明她是我家老大。”地位高者先挂!我讲授礼仪时喜欢强调:你要尊重别人,你就得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否则你说什么叫尊重,没有形式就没有其内容。如果要让我来具体地解释礼仪,我喜欢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讲。第一个角度,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达,人们的交际圈扩大,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使我们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我们交际圈子扩大以后,拿自己跟自己村里人打交道的游戏规则去对付外人,可能就没有用。比如,国家人事部颁布的《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第八条最后一句话是四个字——讲普通话。为什么要求公务员讲普通话?因为普通话是国家法律规定所要推广的,讲普通话有助于全国人民之间的有效沟通。你讲方言土语,有人会听不懂。我上大学的时候,七八个同学住一间宿舍。开学头一天,七个人准时报到,第八个同学是从四川来的,来晚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夜班车、早班车。好不容易我们睡着了,大概凌晨两三点,这位四川兄弟进来了。他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宿舍,进门,开灯,灯不亮,学校怕我们淘气,拉闸了。他自己就嘟囔,讲的是四川话:“老子床在哪里?老子床在哪里?”他乱摸,把我们摸醒了,还当我们老子,我们当然很不高兴,我们在黑暗中窥视他,不吭气。他后来急了:“龟儿子,你们说话呀!”结果“龟儿子”们就联合起来把“老子”给打了一顿。我们那时挺淘,也不是真打他,反正挺不高兴,就骂骂咧咧地给了他几下。很久之后才知道他有点冤,因为四川话里什么“老子”、“龟儿子”,跟北京话里哥们儿、兄弟姐妹什么的差不多,并没有什么装你长辈的意思,也没有把你当晚辈贬低或讽刺的意思。这实际上就是没有有效沟通的结果。现代人交际圈大了,有时候不讲交往艺术就会自找麻烦。再来问你一个问题:倘若你们想向金教授要张名片,怎样索取比较方便?有一天,我在一个地方散步,一个同志过来说:“金教授好,你有片子吗?”他倒挺直奔主题的。但说实话,他是不是有点糙?现代人要讲教养。不讲教养的人,在交际中往往会四处碰壁。金教授喜欢讲一句话: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有的时候细节之处如果不注意,往往就会自找麻烦。一天,我到一所大学去,有位领导跟我说:一名博士生被推荐到一个国家机关去面试,他考试成绩优秀当然没得说,公务员考试也通过了。去面试时,最后一圈了,那个机关的领导要见他,他却晚到十分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晚到十分钟,于是那个机关就不要他了。这里面存在着一个个人修养的问题。教养其实体现于每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具体细节之中。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如果不注意细节,有时真的很麻烦。回过头来再说,在人际交往中,索取名片省事的办法是有的。一般来讲,以下四个办法比较常用。第一个办法,是交易法。它的具体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名片递给对方。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来而不往非礼也。想要索取金教授的名片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先把自己的名片递给金教授。不管金教授愿意不愿意,我得回你一张,我不至于告诉你“收到”。我在舞会上碰到一个女生,我是一个男生,我想认识她,我总不至于傻兮兮地上去问:“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这位女士,你怎么称呼?”你这样问太笨!你要聪明的话,你那时可以先作自我介绍。比如,坐飞机我们俩坐一块儿了,“这位女士,认识您很高兴,我是人民大学的老师,我叫金正昆。”我先自我介绍一下,你就得回应我一下。你不会只说“嗯”。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基本的游戏规则。第二个办法,是明示法。明示法,就是明着说明自己的本意:“金教授,认识您很高兴,能换一下名片吗?”在一些场合,此种直截了当的表达方法,往往也行之有效。第三个办法,是谦恭法。倘若这个人地位比较高,身份比较高,你可以给他先作一个铺垫:“金教授,听你刚才这个讲座很受启发。我本人呢,也深感自己在交往艺术方面有待提高,跟你相见恨晚。现在知道你很累了,不便打扰你,你看以后有没有机会继续向你请教?” “以后有没有机会继续向你请教”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暗示“老金,能不能把电话号码留下来”,就等于问我要名片。我想给你就给你,我不给你你也有面子。此种方法,即谦恭法。第四个办法,是联络法。比如,金教授我今年46岁了,对面坐一个女中学生也就是16岁。我想要她的名片,总不至于说“以后如何向你请教”吧?那样她什么感觉,碰上坏人了。说实话,太夸张了。我要跟一个晚辈或者跟一个平辈要他的名片,我可以说:“认识你很高兴,希望以后能够与你保持联络,希望今后还能与你再见,不知道怎么跟你联系比较方便?” “不知道怎么跟你联系比较方便”这句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要你的名片。你要愿意给我,我谢谢。不愿意给我,咱俩都不伤面子。如果你不想给我,其实很容易,你可以这样讲:“金教授,以后还是我跟你联系吧。”其言下之意是:“我以后就不跟你联系了。”这是一条很巧妙的退路。这种方法,即联络法。第二个角度,礼仪是有效的沟通技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和人打交道,沟通是比较困难的一条。有时候你如果不注意沟通,就会问题不断。比如,我举个简单例子:你说别人穿衣服,谁愿意穿的衣服让别人觉得自己没有品位?!待人接物,谁愿意让人说自己糊涂、傻?没有吧?我深信我国人民不管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不管是企业家、知识分子还是农民、工人,都有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愿望,因为没有人愿意让别人觉得自己没有教养,没有人打算让自己丢人现眼,更没有人愿意伤害别人。有的人之所以弄巧成拙,主要在于他不懂礼仪。不知礼怎么去讲礼,不知礼就没办法去讲。虽说“沟通无极限”,但是沟通往往存在着困难。正确地运用礼仪,方可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比如,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的高楼、大厦,宾馆、酒店一般都采用无人驾驶电梯,假如你是主人,当你陪同多位客人出入这种电梯时,请问出入电梯的标准顺序如何?主人和客人应该怎么走,主人是先进先出,还是后进后出?陪同客人出入电梯,假如是无人驾驶的升降式电梯,标准做法是什么呢?陪同人员需要先入,后出。为什么?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安全。你把门一打开,就把客人让进去,你能够保证电梯底板同时到位吗?万一它不上来呢?万一里面有坏人呢?引导不就是带路嘛,是故引导者一定要走在前面。你在前面带路时,你往往需要提醒被陪同者此处有楼梯、有台阶,那个地方比较暗,请他留意,所以引导者必须走在前面。第二个原因,方便。下次您坐电梯时,请您注意:电梯门口那个钮,我们把它叫做升降钮。一按它,电梯就来了。但是,它一般有设定的程序,大概几十秒钟就自动关门走了。我经常遇到这种事——客人还没上完,陪同人员着急了,拿胳膊跟电梯门搏斗,或者用脚挡在那里,还有的同志大喊“快来”。此举非常非常有损个人形象。如果陪同人员先进入电梯按住有开门标志的按钮,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电梯到达目标楼层,再次按住开门按钮,等客人陆续下完再出电梯。如此即方便了客人进出,也显得待客周到。穿衣服时,谁愿意不讲规则与品位呢?没有吧?但是你要不懂有关的规则就很可能贻笑大方。比如,夏天的时候有人穿露脚趾、露脚跟的凉鞋,很多女孩子穿。但是依据“礼”,这种露脚趾和露脚跟的凉鞋适穿的场合则是有要求的。在非常重要的场合,上班的时候,特别是穿制服的时候,穿露趾和露跟的凉鞋是不得体的。当然倒过来说,如果你要休闲度假到海滨去,到海南、到泰国去旅游,那就另当别论。在那种地方,你要穿着高跟鞋或套装反而不伦不类,它其实有一个适用场合的问题。再举一个例子,在非正式场合穿露趾凉鞋是可以的,但是穿露趾凉鞋还有一条游戏规则:不能穿袜子。穿露脚趾凉鞋就是要透气啊,你要再穿一双袜子则叫煞有介事,等于告诉别人“自己的腿上有情况”,比如,汗毛粗重、毛孔粗大、胎斑色痣,害怕被别人发现。所以你穿露趾凉鞋时煞有介事地穿上一双袜子,自己觉得挺正规,看在行家的眼里却是稍逊一筹。这里我讲的是沟通技巧。礼仪就是一种沟通技巧。又如,男人穿西装亦有它的游戏规则。请问:男同志穿西装的最高水准的要求是什么?我在此要介绍的是三色原则。穿套装也好,穿套裙也好,穿制服也好,基本的游戏规则是:全身颜色皆应被控制在三种之内。包括上衣,包括下衣,包括衬衫,包括领带,包括鞋袜在内。比如我穿西装套装,套装是一个颜色,深色的;鞋袜是一个颜色,黑色的;衬衫是一个颜色,白色的;这就三色了。那么领带呢,领带只有一种选择,领带的颜色和西装是一个颜色为佳。当然,喜庆场合,比如,国庆或参加少数民族节日,喜庆一点,我可以打紫红色领带,那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在一般情况下,三色原则是着装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我有一个习惯,一个人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向我走来时,我通常不太在乎他自报家门,而是喜欢把他身上的颜色数一数。我的经验是:在他的身上,三种颜色一般是懂规矩的,四种颜色一般是不太懂规矩的,五种颜色以上肯定是不懂规矩的。再如,一个男人穿西装外出的话,尤其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一般要求其遵守三一律。什么叫三一律?就是你穿西装的时候,身上有三个地方应该是同一种颜色,哪三个地方?鞋子、腰带、公文包!它们三者应该是一种颜色,而且应当首选黑色。当然,我讲的是很正规的场合。内行看门道,讲究的男人出来的话,他的鞋子、腰带、公文包肯定是一个颜色,而且首选黑色。不过我也见过不在行的。那天,我在机场见到一个老兄。他脚穿白皮鞋,腰系红腰带,手拿咖啡色手袋。当他看见我后,马上就过来了。没办法,我边上还有很多外国朋友呢,怎么也是咱们自己人,我想替他圆场,就问他:“你今天为什么穿得这么花呀?”没曾想他告诉我:“那还用说吗,哥们儿今年是本命年。”此刻他跟我用的不是同一个标准,于是他与我的沟通出现了障碍。第三个角度,礼仪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现代人是讲规范的,规范就是标准。礼仪,其实就是待人接物时约定俗成的标准化做法。前面我们讲到了“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其实规范就是展示于细节的。在任何情况下,规范的问题你要不注意,那就会比较麻烦。我们强调:礼仪不仅是交往艺术,是沟通技巧,而且也是行为规范!当然,现代礼仪是划分得很具体的,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对象,都有不同的讲究。一般而论,现代礼仪可以分成以下五大板块。其一,政务礼仪。它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国家公务、为人民服务时所讲究的礼仪。其二,商务礼仪。它是企业的从业人员在商务交往中所讲究的礼仪。其三,服务礼仪。它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酒店、餐厅、旅行社、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其工作中所讲的礼仪。其四,社交礼仪。它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的公众场合,在其迎来送往、私人交往中所讲的礼仪。其五,国际礼仪。它是我们中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时所要讲究的礼仪。之所以要把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和国际礼仪分类介绍,主要是想说明什么呢?想要说明的是:它们有不同的适用对象,你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举一个例子,中国人吃饭有一个习惯:给别人夹菜。一般的社交场合我们经常受到这种厚待,长辈要给晚辈夹个菜,主人要给客人夹菜,以示那种谦让和友善。恐怕各位都曾经受到过这种待遇,比如爹妈和老前辈给我们夹一筷子菜,礼让给你。但国际礼仪是绝不允许此举的。国际礼仪讲究的是:让菜不夹菜。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换成另外一个角度,你又不知道我是谁,你又不知道我爱吃什么,你凭什么给我夹菜。不是讲尊重吗?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别人的选择。你给我夹的那筷子菜,万一我不愿意吃呢?有一次,我就非常倒霉。我肠胃不太好,不爱吃比较寒的东西。那天被一个同志请吃大闸蟹,他一会儿给我来一只,夹过来我就得吃。然后再给我夹一只,我又吃了。他连着让我吃了三只,我被他弄得连续一个星期胃痛。他给你夹了菜,你没办法不吃。这还算好的,还有更差劲的。有人拿自己的筷子给你夹,还把筷子先在嘴里“处理”一下,等于给你派送一口唾沫,你说恶心不恶心?!不同的地方,是有不同的讲究的。如果彼此是熟人、自己人,就不讲这个。比如两个青年男女在谈恋爱呢,人约黄昏后,两人在属于自己的二人世界里一块儿说悄悄话,吃悄悄饭去了。那女孩子夹了一筷子菜,含情脉脉,给男朋友递过来了。可以想象那位帅哥当时会是什么感觉,他恐怕恨不得把筷子都吃了!此刻,他绝对不会要求对方出示健康证书之类的,那是没道理的。所以这里就要加以说明,礼仪它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你不能弄错了。究竟什么时候需要我们讲究礼仪呢?大体上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要讲究礼仪。第一,初次交往。第一次打交道时,你要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你初次跟别人打交道,他不知道你姓甚名谁。比如,我现在跟各位在一块儿交往,我们假定要在这儿交往十天、八天,您知道我是一位礼仪专家,是一位大学教授,有的时候我随便点,这叫不见外。又如,你是我家孩子,或者是我晚辈,我给你夹一筷子菜,那我是看得起你,这个你挺高兴的。但我们彼此如果是不认识呢?不认识的话,上来给你夹菜,是不是有点不合适?所以初次交往要讲礼仪。第二,因公交往。两国交兵各为其主。公事公办,有助于拉开距离。跟外单位、外行业的人打交道,即便是熟人也要讲礼仪,那样做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公务交往。在因公交往之中,不能不讲究礼仪。第三,涉外交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和外国客人打交道,有的时候你要不讲国际礼仪那就麻烦了。比如,北京的市花是月季和菊这两种花。逢年过节,尤其国庆前后都要用菊花装点国庆的北京。京城那时到处是菊花。但是有国际交往经验的人都知道,不少外国客人是比较忌讳菊花的,尤其是西方客人。在西方文化中,菊花往往是死人专用的。他们把它叫做妖花,叫葬礼之花。如果来了外国客人,你给他送了一盆菊花,那就等于是为他送葬。在西方,菊花往往在墓地摆放。你给他送一盆菊花,或放他家里去了,那怎么行?!所以,在涉外交往中,我们一定要讲国际礼仪。国际礼仪,其实就是人们在国际社会中所必须恪守的有关交际往来的“交通规则”。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礼仪、运用礼仪?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简而言之,通常具有以下三大作用:第一个作用,内强素质。作为现代人,你跟别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言谈、话语、举止行为,其实都是个人的素养问题。荀子曾说:“礼者,养也”,就是此意。比如,个别国人,在国际交往中和正式场合往往不修边幅,那么有的时候就影响形象。有的同志在你对面一坐,习惯性地顺手把裤腿往上一拉,露出一条“飞毛腿”,这个顶多说明他发育正常。还有同志按着鼻孔,一下就把鼻涕之类发射出去了。我还见过最高境界,他不发射,自己消化,他一下就把那个东西咽下去了。这样的人并不多,但是说实话,如果你要遇到其中的一位,您说他的个人素质如何?在国际交往中,上述那样的同志往往会影响国家形象,影响民族形象,也影响我们的地方形象。因为任何一个中国人到外国去了,在公众场合擤了一下鼻子,别人可能就说那是中国人擤鼻涕,说那是北京人擤鼻子,甚至说那是某单位、某部门的人擤鼻子!总之,我们的个人形象其实代表着组织形象,我们的个人形象代表着国家形象、产品形象和服务形象。第二个作用,外塑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员工的个人形象,就是代表组织形象,就是代表产品和服务形象。有鉴于此,我们一定要时刻维护好自身形象。那天,我问一位男同志:“你为何不照照镜子?”他问:“我照镜子干什么?”我说:“请你用它去照一照鼻孔,检查一下自己的鼻毛吧。它已超出你的鼻孔之外。走近之后,我们都会发现你的鼻毛正在鼻孔之外随风飘摇。”它实际上是一个个人形象问题。在国内交往与国际交往中,个人形象都是比较重要的。第三个作用,增进交往。现代人都有这样的欲望:要多交朋友,广结善缘。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然要跟别人打交道。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一个人若不和别人打交道,他不是一个神,就是一只兽。”革命导师马克思则强调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不论做任何事情,做农民也好,做工人也好,做企业家也好,做官员也好,做学者也好,做学生也好,你肯定都要和别人交往。既然要跟别人交往,你就要掌握交往的艺术,所以学习礼仪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说话时你得会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对此,我们要了解,更要遵守。总而言之,上面所提到的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三大作用就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交往。我可以把它概括为一句话:使问题最小化。它的具体含义是:学习并运用礼仪,能使你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说白了,就是可以令我们少丢人,少得罪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使问题最小化。它实际上也是效益最大化。打个比方,我们搞外事工作,能为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作什么贡献吗?能够多炼钢,多种粮吗?不可能的。但是,外事工作做好了,不出问题,就会有助于树立中国国际形象,有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外事工作不出问题就是对国家、对民族最大的贡献。因此,有助于使人际交往的问题最小化,是学习礼仪的基本作用。下边,我再来简单介绍一下,交际礼仪有哪些基本内容。从总体上讲,它包括以下两大内容。内容之一,叫做形象设计。形象设计,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谈话语、举止行为。比如说,你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你和外人打交道时,不能够随便去置疑别人、训斥别人、诽谤别人,这就是教养,这是你的形象。另外,对穿着打扮你要具有基本的常识。那天,我对一个女孩子讲:戴首饰一般不能乱戴。戴贵金属首饰、戴珠宝首饰时,都要讲究以少为佳,协调为美。你戴八只戒指,你戴三串手镯、手链,胳膊一晃,跟呼啦圈似的,好看吗?实际上,你若有经验的话,会知道协调比较好看,少而精比较好看。比如,现在我要戴一枚黄金的胸针,那么我的戒指和项链最好就戴黄金的。现在流行戴白金戒指,我要戴项链,我就得同时戴白金项链。礼仪上的游戏规则把它叫做同质同色。其具体含义是:同时佩戴多种或多件首饰时,它们的具体质地、色彩都要相同。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宴会,对面的一个女孩把我看晕了。她戴了四枚戒指:一枚是绿色的,翡翠的;一枚玳瑁的,黑色的;一枚玛瑙的,咖啡色的;一枚玫瑰金的,彩色的。由于穿着高领衫,她戴的项链看不见。耳环则有两组:一紫一蓝。人家很大方地问我:“好看吗?”我问:“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她问:“啥意思?”我说:“那就跟你简单说吧,反正你戴的首饰都是好东西。”她又问:“什么意思吗?”我说:“把它们放一块不好看。”她问:“为什么呀?”我说:“它们远看像一棵圣诞树,近看像一座杂货铺。你戴的饰物质杂色乱,彼此之间串了味了。”这里所要说的,其实是形象设计的问题。内容之二,叫做沟通技巧。你跟任何人打交道,其实都是一种沟通。沟通之事,往往难乎其难。举个例子,说话。你跟别人说话,你得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该说的就不能说,该说就要说。国际交往也好,社交场合也好,个人隐私的问题就最好不要去说。不问收入、不问年龄,这些是最基本的忌谈问题。遗憾的是,有的人就是不注意此点。那天,一位同志问我:“金教授,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我跟他开玩笑,我说:“挣的跟别的教授差不多。”我的所答非所问,就是不想跟他就此进行深入探讨。没想到他很认真地追问:“那别的教授一般挣多少?”我说:“国家给多少,就是多少。”他又再接再厉地打探:“国家到底给你们多少?”他其实是在有效沟通的环节上出了问题,他不了解有关的沟通技巧。最后,我想来与大家探讨一下礼仪应该如何操作。毛泽东同志说过:“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礼仪,当然也不例外。学习礼仪,自然而然是为了学以致用。交际礼仪有着下列三个具体的特点:第一个特点,规范性。它强调标准化操作礼仪,要求人们在交往中不可肆意妄为。第二个特点,对象性。它要求人们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不同对象有不同说法,具体操作礼仪时因人而异。第三个特点,技巧性。它告诉人们:礼仪是讲究技巧、重视操作的。在实践中,对此三点均应加以认真的注意。比如,名人、企业家,到公众场合去,其穿着打扮有个游戏规则,叫“男人看表,女人看包”。当然那是大人物、要人的规则。讲究的男人的表是比较有档次的,此即“男人看表”。当然,有的男人也不讲究,为什么他不戴表,你问他“几点”,人家不用看表,一看手机就知道了。“女人看包”则是说,比较讲究的女性,她包里放着什么东西,包是什么色彩的,她都很有讲究。不过我也见过很不讲究的。那天我跟一位女同志换名片,我说:“认识你很高兴,我们换一下名片吧?”她把包拿过来了,挺高档一个包。包一打开,首先拿出一包瓜子。我装没看见,其实看见了,是洽洽的。然后翻出一包话梅,接着冒出一只袜子。最后,她告诉我名片忘带了。该带的没带,不该带的带了。在公共场合,人们在打量一个人时,讲究“女人看头,男人看腰”。“女人看头”是看什么?首先看发型,其次看化妆。注重个人形象的女性,对发型都比较介意。有社交经验的女人知道,在重要场合是要化妆的,这是基本礼貌。化妆是对交往对象和对别人的尊重。男人看什么?“男人看腰”,我给男同志留一个小问题,请你扪腰自问:“男人看腰是看什么?”“男人看腰”,其实不是看我们的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带威风不威风。当企业家的人系着高档腰带还说得过去,我是一个大学生,我花爹妈的钱,我系一条登喜路的腰带,两千多块钱,别人肯定认为不合适吧?不是看你衬衫下摆有没有掖到裤腰里去,也不是看你弯腰时会不会露出一截秋裤!看什么呢,看下面这样一个细节:重要的场合,有地位、有身份的男人,比较讲游戏规则的男人,腰带上面挂不挂别的东西?有地位、有身份的男人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有的老兄往我们对面一站,我们就会发现他有点问题,他腰上别着手机一只,打火机一枚,瑞士军刀一柄,另外还有一把钥匙。说句不好听的话,他就是像是全副武装的远征军,很不正规。综上而言,礼仪的操作实际上就是七个字:有所不为,有所为。什么叫有所不为?有所不为的意思,就是在重要场合、在待人接物时,有些事情不能去做。它规范了我们不能出什么洋相,不能犯什么错误。比如,招待客人喝饮料,要是训练有素的公关人员、接待人员,你就会知道,绝对不能乱问问题。我经常遇到有人乱问,好心好意地乱问。那天,我到一个单位去了,负责人没赶回来,女秘书刚赶回来。那位女秘书大概是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经验少。她气喘吁吁跑来了,说:“金教授,我们头还在后面呢,我先回来了。头儿交代了,让我伺候好你,要什么就给什么。”我说:“你夸张了,你这不是牺牲吗?你不能这么说。你也别跟我说别的,咱们搞一点喝的吧。”因为我们当时在一个酒店大堂里呢,两人傻站着,不合适。她很实在地问我:“金教授,喝点什么呀?”有经验的人是不会问这种问题的。喝点什么?吃点什么?你想去什么地方玩?这叫开放式问题。那样去问问题,你会给客人无限大的选择空间!如果你是当爸爸的,你宠你家孩子,你问他:“孩子,今儿礼拜六,到哪儿玩?”美国迪斯尼!你飞得过去吗?当时那位女孩如此问我,我就开玩笑地答道:“不客气了,来一杯路易十三吧。”她当时眼都直了:“你还真要?”我问:“为什么不可以?”她说:“那酒一瓶一万多。我没带那么多钱,我的口袋里一共只有三千多。”我说:“我告诉你吧,有经验的人,此时一定要使用封闭式问题。”什么叫封闭式问题?就是给出所有选择,让对方从中挑选。比如,你招待金教授喝饮料时,你要这么问:“金教授喝茶,还是喝矿泉水?”等于告诉老金:不喝茶,就只能喝矿泉水,不要想路易十三了。因此,“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操作性是很强的。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都是大有讲究的。比如,穿西装时最不能出的洋相就是袖子上的商标没有拆掉。当然我们现在一般城市里的同志大部分都不至于出现这个问题了。刚开始流行西装的时候,有的同志的确不行。西装左边袖子上那个商标,按照游戏规则,一交钱一刷卡的话,服务生就该给你拆了。现在有的高档西装干脆就没有它了。一开始,有的同志不知道,认为袖子上有一个商标是名牌的标志。经常有人走路时有意做曲臂挺进状,他要露一手,不太好看啊。有时候,还有一个有所为的要求。其含义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怎么把这个事给弄好点,怎么样展示自己的良好教养和训练有素。比如,你用手跟别人做指示,手最好不要指着别人身体——你、你、你,此举有教训之嫌,有指责之意。万不得已要指的话,手指要并着,掌心向上翻起来比较好看。若是手指指向别人的鼻子,或是向上勾动,则犹如要跟别人决斗。因此,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是有讲究的。如上所言,具体操作礼仪主要有两个要点:第一,有所不为。不能说的话、不能做的事、不能犯的错误别出现。第二,有所为。怎样去把它做好一点?像我刚才所讲的穿西装的三色原则、三一定律,都是有所为。在即将结束本讲之时,我还要强调一下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时,需要注重的三个基本的理念。第一,尊重为本。“礼者,敬人也。”礼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则是一种教养。我们必须强调:运用礼仪、学习礼仪时最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当然,我们所强调的尊重,不仅是针对外人的,它同时也包括自尊。第二,善于表达。和外人打交道时,你一定要恰到好处地把你的尊重和友善表达出来。你不去表达,像我们刚才讲的,打电话你不注意,穿衣服你不注意,和别人说话你不注意,你很可能就会自找麻烦,惹火烧身,影响到有效沟通。你对别人的尊重和自尊,往往可能会被别人误会。所以要善于表达自己的律己与敬人之意。第三,形式规范。运用礼仪之时,你不能乱来。讲不讲规范,是你的个人素质问题;懂不懂得规范,则是你的教养和修养问题。以上,就是我对交际礼仪所做的一个宏观概述。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观察,通过自己的修养与努力,不断地增加自己在礼仪方面的知识,提升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品位,增进自己的人际交往。

第1篇 遵守公德

看到本篇的标题,你也许会问:社会公德与公务礼仪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从本质上讲,社会公德乃是交际礼仪的基础。首先来讲一讲什么是社会公德,什么是道德?简而言之,道德就是对人们伦理关系的基本规范。伦理关系之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我们经常谈到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血缘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讲,人们所强调的伦理关系之中的协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讲:一部分是所谓的私德,另一部分则称之为公德。私德这个概念以前讲的比较少,它就是人们对自己的要求,是个人行为的自我约束。因此,私德有时又称个人私德。因为人都是一个社会人,你和别人打交道,你不可能不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比如,男同志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做好自己的工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外,形象很重要吧,形象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工作的效果。我经常跟其他男同志讲:一个男人,如果想被别人尊重,不被异性讨厌(试想一个成年男人谁又愿意被异性讨厌呢?),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干净。一定要做到干净卫生。你不一定要高大威猛,也不一定要成为F4,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平时要做到干净整洁。这是别人尤其是女同志接受你的前提。我经常告诉我们的公务员:重要的场合抛头露面之前,你需要照照镜子。有人问我照镜子干什么呀?我说是要照鼻子。他问照鼻子干什么,我说你照照你的鼻毛,看看鼻毛有没有露出来。男人到了一定年纪,鼻毛会长得比较快,本来别人是很尊敬他的,但是当人家走近他之后,发现他的一撮鼻毛在鼻孔之外正随风飘摇,像小刷子一样,惨不忍睹,他的那种尊容会让别人做噩梦的,会直接有损于他的形象。又比如,你到公众场所去,除了跟别人打交道之外,自己有没有养成自身卫生习惯,实际上关系甚大。前几年,国家在推动社会公德建设时,曾强调“三个讲”、“一个树”,即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其中讲卫生放在第二位,表明它很重要。所谓讲卫生,即倡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比如,身上不但要没有异味,而且还要注意没有异物,没有异味和没有异物都很重要。有的同志说:没有异味就是要多洗澡嘛,就是要刷牙嘛。其实那仅仅是一般性要求,从更高层次来讲,重要是一定要养成习惯,不要吃带刺激性气味的东西,比如,葱、蒜。因为吃完葱之后,你的呼吸里面都带着葱味。你吃了蒜之后,打嗝、排气都会是臭的。此外还包括韭菜,韭菜没有葱蒜那么厉害,但是我们经常讲这个东西后劲够足,可持续发挥。今晚吃了韭菜馅包子,明天下午打个嗝还能把别人熏个半死。所以有很多服务行业要求员工平时不吃葱、蒜、韭菜,不饮酒。再比如,我要去参加舞会,我是一个帅哥,我要请一位小姐跳舞,因而此前我就要注意不能酗酒,不能抽烟,否则那个满嘴烟酒味所产生的混合性气味,可能会让别人中暑。这些都是对一个人自身的要求,所以独善其身有的时候是必要的,是做人的底线。它往往指的就是一个人的私德。除了这个底线之外,还有一个跟别人相处时彼此关系的协调问题需要注意,它指的则是社会公德,简称公德。独善其身的要求属于私德,是要求自己的;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公德,就是社会交往中所要讲究的道德。我们为什么讲究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和礼仪有什么关系呢?社会公德,是对现代人伦理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而这种要求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礼仪。一个是基本要求,一个是表现形式,二者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讲的内在美与外在美。二者合二而一,才是真正的真、善、美。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契诃夫说过:一个人不仅要有美的外表,美的衣衫,美的语言,而且还要有美丽的心灵,还要表里如一。实际上,我们所讲的道德是一种内心要求,但是这个内心要求需要你表现出来。你不表现别人怎么会知道呢?打一个比方,我经常跟年轻的小伙子、小女孩讲,你喜欢别人,暗恋别人,你必须表现,是不是?!否则时不我待,你说我在心里爱你,我深深地爱着你,但你不表达出来,对方就不知道。你爱一辈子也没有用呀,你和她很可能因此而失之交臂了。当代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哪些内容呢?事实上,它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社会、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我们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呢?中共中央在2001年9月20日正式发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了明确的规定,具体要求就是五句话:“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方方面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名中国公民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时候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其中“明礼诚信”被列为第二条,足见“明礼”的重要性。之所以要强调礼仪是社会公德的重要表现形式,正是基于这个原因。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他所倡导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新时期社会公德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具体化。一般而言,当代人所应恪守的公德所具体包括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如下相辅相成的三个层次。其一,家庭美德。对于一个人来讲,什么是最重要的呢?除了生命是最重要的之外,在我的理解中,家庭是最重要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孩子,就没有我们的未来。家庭永远都是现代社会的基础。一个讲公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永远都要关注家庭关系的处理,永远都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教育子女、关心后代。这些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天伦之乐,也是其应尽的责任。前几天,我们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开学。为了让学生和家长之间互动,我们特别邀请送新生入学的家长来参加这个仪式。当时,我校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上去讲话。他说:我想我们的同学到了新的学校,到了人民大学,一定会很开心,也会感激一些人。那么,我提议,首先我们大家鼓掌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我们的家长!因为没有他们的节衣缩食、严格要求、无私奉献,就没有同学们的今天。同学们今后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父亲、母亲的恩情。我注意到:当时在场的家长不仅热烈地鼓掌,而且很多人都已热泪盈眶。因为程天权教授的讲话涉及到的是家庭关系问题,家庭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名有教养的人,永远要记住感恩!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身后最支持你的人是你的父母,关键时刻帮助你的是你的兄弟姐妹。家庭美德,处理的主要就是家庭关系,它是协调家庭关系的基本规范。其二,职业道德。现代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一定要力求拥有一技之长。每个人都要拥有一份工作,不管是到别人的企业工作,还是自己创办一家公司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就要讲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一般是指岗位行为规范。比如,在工作之中,你要爱岗敬业,你要诚实无欺,你要履行承诺,这些都非常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我有一次去坐飞机,那班飞机晚点了。其实,飞机晚点我们都可以理解,可能是天气的原因,也可能是飞机调配的原因。但是后来大家都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据说,飞机晚点,是由于配餐车来晚了,给我们乘客送吃的东西的那个车子来晚了。这真的是不应该的,在我看来这就是严重失职。遵守职业道德,就是要求人们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就是对社会、对国家、对本单位的贡献。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一名现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三,社会公德。所谓社会公德,就是你在泛交际中,在协调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的时候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一个人永远生活在社会之中,所以你一定要注意对这些关系的协调。在任何时候,每个人都不能只为你自己着想,而不想他人。坐车的时候你要排队,上车之前你要买票,吃了东西之后你不要随地乱丢废弃物,公共场合你不要不注意个人卫生问题,不能领着自己的宠物狗到闹市兜风,等等,都是社会公德的具体化要求。简单地说,讲究社会公德,首先就是要求我们凡事要以他人为先。但是,有人就缺少这样一些起码的教养。比如,你高高兴兴地看电影去了,影片非常精彩,周围却突然响起了手机声,此起彼伏像电蛐蛐一样,大大地破坏了你看电影的情绪。还会有人高声喧哗,他把谈恋爱的场所搬到影剧院里来了。讲究道德,乃是做人之本。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具体操作时,则须明确它有不同的层面。时空不同、区域不同、对象不同,其具体要求往往会有所不同。但是,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公德都包括这三项内容:家庭美德协调家庭关系;职业道德协调职业关系;社会公德协调社会关系。在本篇之中,我们所重点讨论的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当前我们最需要注意的,主要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热爱祖国。在任何情况下,热爱祖国,都是社会公德中最重要的内容。如果说家庭是我们的港湾,那么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利益与尊严,是公民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你跟任何人可以提意见;你对国家可以表示你个人的建议和看法,通过民主合法的程序即可。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人格不能有损,国格更不能有损。这是社会公德对我们的要求。像我从事外事工作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和外国人打交道时,既要维护我们自身的尊严,又要和对方互动。其中的具体分寸应当怎样把握呢?我个人认为:在那种场合,尊重外国友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我们必须自觉地拥有国家意识,必须热爱祖国、保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家的利益。不允许率性而为,不能乱说,不能乱来。第二,遵守法律。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厉行法制。法律是调整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最基本的方式。调整人际关系有各种各样的规范,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等。法律规范是一种刚性规范。简单地说,法律永远不会为个人而变动,其轻易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所以你永远不能向法律示威。没有法律意识的人,就是没有文明意识的人,也是会破坏自己的前途与命运的人。此点务必引起注意。我有一次跟几个朋友吃饭,当时有一位外国的企业家在场,他刚与一位中方企业家达成了合作意向。中方的那位企业家当时对他的外国客人说:“这桌没什么好吃的菜,你走南闯北的吃的好东西一定比我这儿多,但是这道菜值得你们一吃。”他指了指一个盘子。那个外国人也很会互动,问:“这是什么菜?” “这菜你可能没吃过,这是穿山甲,是我们国内的法定保护动物。一般人都吃不到,咱们是哥们,我给你弄来了,而且是活的,刚杀的。”我注意到那个外国人倒也吃了,但是吃了之后他就溜走了,再也不谈合作的事儿了。后来有一次碰到他,我装糊涂地问他:“你上次本来说跟人家合作了,怎么吃了美食之后就溜了?”那个外国人告诉我:那种人我不能跟他合作。他不讲法制观念,为了那张臭嘴他可以置国家法律于不顾,我跟他合作之后,他没准哪天会携款而逃。当前,我们必须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要做到知法、守法。爱国与守法,从本质上讲是同等重要的。第三,保护弱者。保护弱者,在此是指对弱势群体的关心、照顾与保护。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大小强弱之别。比如,干体力劳动,女性不如男性;小孩子在社会上活动的能力肯定不如成人;老弱病残孕都需要保护。做任何事情时,我们都要考虑弱者,扶老携幼,尊重妇女,尊重老人,照顾儿童,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你不注意这点行吗?我发现:我们现在有的人在这方面就稍微差了一点。比如,公共汽车上有那种老弱婴幼的专座,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成年人堂而皇之地坐在那里,这样就不合适吧。年轻力壮的你,在抢座位或拒绝让座于弱者时,不要觉得病人软弱好欺负,老人的行动很笨拙。总有一天,你也会老的,我们都会老的,我们都会生病的。当我们老的时候,别人不给我们让座我们怎么办;当我们有病的时候,没人搭理我们怎么办。在现代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需要相互关心。我们提倡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保护弱者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有责任对其身体力行,并把它发扬光大。第四,遵守秩序。现代生活,实际上是一种规范而有秩序的生活。比如,买东西要排队,要讲先来后到;公众场合里不允许吸烟,不准大声喧哗,等等。有些缺少现代文明素养的人,对秩序重视不够。比如,在很多地方大声喧哗造成了公害。半夜你在那儿睡觉,突然楼下夜半歌声;你在那儿看电影、看电视,四周突然有人狂吼;这都是一种噪音污染。甚至有个别人把这种不良行为带到国际交往中去,他们在各国旅游观光时,在飞机上大喊大叫,在酒店里裸背而行,在大街上随便穿行。在国内,也有一些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他们在公共场合大吃大喝,大声喧哗,划拳不止,狂呼乱叫,随手乱扔,随口乱吐。还有个别人,不仅在商店里购物、付款时永远不知道依次排队而行,而且驾驶汽车在道路上行进时也永远争先恐后,不懂得礼让行人、非机动车或其他车辆。第五,为人诚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讲到自己的为人处事的哲学时,喜欢讲几句话:以和为贵、以礼为先、以诚为本,这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倘若言而无信,则必定难以取信于人。言而有信,是取信于人的前提。举一个例子,有一个人找我借一本书,我会借给他,并要求他按期归还。可是后来他忘了还书的事。一次忘了可以,下次他又和我讲他忘了,他总是说他忘了。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他说话不算数,不守个人信用,会给我很不好的印象。为人诚信,是做人之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不仅对自己人要诚信,对外人更要诚信;不仅对家人要诚信,对本地人、本省人要诚信,对全国人民、对世界人民都要诚信。总之,在人际交往之中,对任何人都要诚信。第六,保护环境。现代文明意识之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拥有环境意识。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外部空间,爱护环境实际上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有的人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他的家里很干净,布置得比宾馆还要好,非常豪华、清爽、宜人,但是楼道里面却杂乱无章,楼下面垃圾遍地。游公园,逛马路时,他随手乱掷、乱扔、乱吐、乱撒。还有一些人摧残动物,踩折花木,污染水源,污损古迹。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如果人人都去毁坏环境,那么我们怎么会拥有美好的环境可以共享呢?作为一个文明人,我们大家都要明确:对于我们共同的空间,人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保护环境,实际上就是爱护我们的社会,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身,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下一代。第七,讲究卫生。我已经再三再四地强调,每个人都要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因为这是一个人的为人之本。它不仅是私德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公德的问题。在大庭广众前抛头露面时,我们的身体一定要无异味、无异物,要有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自己独处的时候要讲究卫生,和别人共处时更要讲究卫生。你要不讲究卫生,不仅会直接影响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可能损害自己的公众形象。不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是家庭美德,说到底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规范,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与人合作的基本规范。规范就是标准。讲道德的实质,就是要规范人们的个人行为与公共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讲不讲规范是你个人素质的问题,讲不讲规范也是你个人的文明程度与受教育程度的一种反映。我喜欢讲一句话: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在现代社会里,有人有不足,有人有缺点,有人有一些问题,都是非常正常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提倡社会公德。我们在倡导社会公德的时候,首先要树立公民的公德意识。具体而言,树立公民的公德意识,一是要有紧迫的意识,一是要有自律的意识,一是要有主动的意识。我们要爱自己,爱我们的家庭,爱我们的生活,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人民,爱我们的环境,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世界。遵守社会公德,一定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2篇 称呼他人

在本篇中,我们主要来谈一谈有关称呼的基本礼仪。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先问一个问题:当你第一次和别人见面时,通常会遇到那些礼仪问题呢?凡事皆有一定之规。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些基本的规则和程序可循。在人际交往时,实际上存在着如下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意图。你想不想把这事儿做成,你想怎么做,意图——指导思想。第二个要素: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的一切行为,通常都是要把意图变成行动。第三个要素:途径。你的这项行动需要采用具体方式。比如,我想和你约会,我可以写信告诉你,可以打电话,可以上网交流,可以发E-mail,可以发手机短信息。这里面都有具体的形式问题,都要求把行动采用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上三点,称为“交际三要素”。所有的交际行为,均由此三者组合而成。见面,是人际交往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别人见面是有规矩的。当你和别人见面时,你一般需要处理一些什么事情呢?两个人第一次见面,通常是首先通报自己的姓名。比如说,“你好,我是某某某”。然后双方握手,互相交换名片。接着呢,就开始切入正题。一般来讲,当一个人和别人见面时,大体上以下五个具体环节必不可少的。第一,称呼。你是我学生,你来给我交作业也好,你碰到我也好,你总不会不称呼我吧?除非你是我女儿、儿子、夫人或者是别的什么特殊情况了,否则别人一定会误会。第二,介绍。与人见面时,少不了要把自己介绍给别人,或引荐互不相识的人。第三,行礼。外人见面、熟人长时间没有见面、陌生人之间第一次见面,总要握手行礼,此环节往往必不可少。第四,交换名片。见面时,人们为了加深印象,以后继续保持联络,需要相互交换名片。第五,交谈。和任何人沟通,你都不可能一言不发。你又不是不能说话。我请你吃饭时,除了说请用菜、请多用一点、请随意之外,我肯定还得找你聊上两句,而不可能只说一句话“吃吧”。由此可见,在和别人见面的时候,称呼、介绍、行礼、交谈、握手之类的,这五个环节是必行的。我们称之为相见礼仪五大环节。一般和陌生人见面时,尤其是在正规的场合与别人见面时,这五个具体的环节是不可少的。交际通常自称呼而始。下面,我们将较为详尽地介绍有关称呼的基本礼仪。在交际的过程中,称呼不仅是关键之点,而且也是起始之处,应该说它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开端。平时有人不太注意此点,其实它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和别人见面的时候,这个称呼的问题,往往是绕不过的,它在打电话时或者是在网上沟通时也往往存在着。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拿起电话筒第一句话:“喂,喂,喂。”再问有人吗?那你说我们接电话的不是人吗?你要使用尊称,使用恰到好处的尊称,对方就比较舒服。您跟我说先生您好,来个“您”,那是一种尊称啊,那样我就很舒服。你是晚辈,你年龄比我小,你跟我说话时没有称呼,甚至用了不适当的称呼,那我感觉就不会好。简而言之,称呼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表示尊重。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为本。使用尊称,意在向别人表示敬意。当你向别人表示尊重和友善的时候,基本的要求就是对对方使用尊称。比如,面对一位老人家,你叫他老先生、老人家,在我们国内,约定俗成这是一种尊称。有些时候要不注意此点可就失礼了。比如,有的北京小伙子叫人家老爷子、老太太,那可就有失于尊重了,别人也会感到特别的不舒服。其二,拉开距离。你注意到了吗?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称呼,往往表示着人际距离的不同。比如说,夫妻、恋人之间,有时候就不一定使用正式的称呼。一声“哎”,尽在不言中。但若面对外人,你与一个异性之间也和人家“哎”,那就麻烦了,那会有点暧昧,别人会怀疑的。我的名字叫金正昆,你作为学生也好,作为晚辈也好,作为女性也好,你跟我打交道时,你首先要表示对我的尊重,同时还有必要拉开适当的距离。最得体的做法之一,就是对我使用尊称。一名年轻的女孩子,不管是学生还是其他什么身份,要跟我打交道,最利于其自身安全的称呼,就是叫我金教授。我们男同志有一个死穴,就是有点虚荣。你叫我金教授,我就感到自己的地位很高,就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得专心致志地扮演教授的角色,就不敢歪戴帽子斜穿衣,就不敢言行失之于庄重。你不能叫我老金,那样我们就是平辈,那样我就会比较随便。我的名字叫正昆,你要叫我正昆,那我会尤其随便。这种称呼是从小与我一块长到大的人叫的。你要是叫我阿昆,那就说明我们彼此关系非同一般了,甚至有点暧昧了。其实,称呼是一种距离,它反映着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的程度。称呼不当,的确误事。但有时同一个人会有很多的称呼,比如我,金正昆,就有很多的称呼。什么“金教授”、“金老师”、“金先生”、“老金”等等。如果你想称呼一个比你大二十岁左右的男人,你可以称呼他为叔叔、先生,也可以称呼他为前辈、同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对方为好。举一个例子,有一位男士,我们假定他叫刘金山,而且他还是你的上级,他是刘局长,你是他的秘书,或者是他的办公室主任。那么你在工作场合,在外人面前,你就要叫他刘局长,以示公私有别。但是在没有外人的时候,那你也可以叫他局长或者老刘。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