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抓细节 右手抓落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20:28:13

点击下载

作者:汪大海,胡卫红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左手抓细节 右手抓落实

左手抓细节 右手抓落实试读:

前言

FOREWORD细节是慢的艺术,落实是快的艺术

抓细节是一项慢的艺术,对领导人和管理者而言,它不仅是眼前的工作,也是终生的追求。

细节的自然表达,源于深厚积累的底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件小事,一句话,一颦一笑,无不折射出长期的素养。“蒙娜丽莎的微笑”,堪称细节表达的典范,那一抹温柔而庄重、略带忧伤又似讥讽的微笑,令全世界神魂颠倒。而蒙娜丽莎的右手,也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

她的作者达·芬奇,为细节塑造下了多少工夫呢?少年时画蛋三年,从最缺少变化的东西中寻求最细微的变化,使他获得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青年时融身于自然,留下大量素描习作,同时钻研技法,以线条的刚柔疏密来表现光影的微妙变化。此外,他还在哲学、音乐、雕塑、建筑工程等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深厚的底蕴,是他创作《蒙娜丽莎》及其他惊世之作的源泉,是他把细节演绎到入神境界的基础。

抓管理如同绘画,细节的完美是管理的极致,但却不能从细节开始着手,而应先奠定基础,使细节自然表达出来,这才是合理的顺序。

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的学科十分广泛,哲学、科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甚至包括军事学和宗教学。管理涉及的技术也很庞杂,不仅包括应用工具的技术,也包括组织人力和调理人心的技术,如识人选人技术、流程设计技术、沟通技术、口才技术、广告技术,等等。

人们的思想境界可能高于本身的学养,但办事水准却可能低于技术的高度。

改变观念相对容易,要提升办事水准,必须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所以,抓细节不能急于求成,不妨理性一点,悠闲一点,忍受暂时的不完美,致力于整体的提升。

抓落实是一项快的艺术,有时候,在规定时限做到60分,胜于超时达到100分。

落实的最大目标并不是时间,而是胜利。首先应抓住几个核心控制点,其他方面能够做到完美当然更好,即使有所欠缺,只要核心在手,仍可确保胜利。如果丢掉了核心,无论在规定时限完成还是超时完成,都没有意义。

但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落实的最大目标虽然不是时间,胜利却常常跟时间联系在一起——商标被人抢注,你再也没有机会;发明专利被人抢先,你只好为此支付权利金;新产品晚一步上市,你不得不付出更大代价争夺市场份额,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所以说,落实是一项快的艺术。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改变部下拖沓的作风,率领他们快捷地行动。上篇 左手抓细节

抓细节要讲一个“慢”字。

从理念修正到战略疏理,

从制度铺陈到系统改进,

从设备更新到技术攻关,

一定要由“慢”处得来。第一章 先把事情做对。再把事情做好做赢家要行赢道。方向错了,细节的完美可能等于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忽略长远,眼前做得再好,盛景能够维持多久?忽略全局,局部做得再漂亮,胜势能保持多长时间?忽略大节,细节做得再完美,如何能成为赢家?

汉高祖时,英布谋反。一位熟知英布为人的部下对汉高祖说:英布有上、中、下三计,如果用上计,可以一举夺得大半个天下。但他一定会用下计,偏安一隅。

汉高祖问为什么,部下说:英布谋反,只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哪会为天下百姓谋求永久的事业,所以他一定会用下计。

英布果然用的是下计,很快被汉高祖剿灭。

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们永远将全局的方向性选择列为首要问题。一位大企业家说:假如战略选择正确,哪怕事情只做到七八十分,仍有钱赚。言外之意,假设战略选择错误,哪怕事情做到一百二十分,也等于零。

道理其实很简单:方向正确,在行进过程中,即使稍有不如意的地方,仍有可能达到目标;反之,南辕北辙,无论过程是否完美,都会离成功越行越远。

这并非否定细节的价值,但一定要强调:抓细节必须以正确的战略为导向。

埃德·罗伯茨曾经是比尔·盖茨的合作伙伴,为什么盖茨成了顶级富豪,罗伯茨却成了小人物?想当年,盖茨为了争取合作机会,在电话里向罗伯茨说尽好话,又连续八个星期废寝忘食,编制出罗伯茨需要的电脑软件。合作期间,罗伯茨是最大的受益者,对经营管理享有绝对的支配权,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只能获得软件销售的若干版税。

作为“个人电脑之父”,罗伯茨为世界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其前途不可限量。许多电脑购买者为了早日拿到心仪的产品,专程搭飞机来提货,几年时间,他就卖出了6万台电脑,“钱”途一片光明。但出人意料的是,短暂的风光之后,罗伯茨开始走下坡路,最后只好卖掉公司,几经周折,他来到佐治亚州那个只有2600人的科克伦小镇,成了这里唯一的一名医生。

罗伯茨在细节方面做得并不差,他想了许多促销高招,他出动宣传车,到美国各地巡回展示、现场操作,取得了很好的促销效果。那么,他失败的根源是什么呢?1.没有跟广大消费者站在同一阵营

消费者永远选择更好、更便宜的产品,但罗伯茨对改进产品不感兴趣,只想利用电脑爱好者的狂热来赚钱,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说服消费者接受自己现有的产品,尽管它们不够好。后来,众多的竞争对手挤进电脑市场,开发出了更好的产品。但罗伯茨仍不着手改进产品,只是大发牢骚,在媒体上大骂对手们是窃贼、强盗、骗子,因为他才是个人电脑的发明者,别人都模仿了他的创意。而别人无意否定他发明者的身份,也没有兴趣跟他打“嘴仗”,只是默默地占领着市场。于是,罗伯茨的生意一落千丈。

罗伯茨不肯满足消费者对优良产品的需求,岂不是跟“民心”背道而驰?他最后被市场抛弃,乃是必然的结局。2.没有跟合作伙伴站在同一战壕

当生意陷入困境时,罗伯茨扭转困境的办法竟然是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盖茨设计的软件在当时是最优秀的,由微型仪器公司独家专卖。罗伯茨利用这一优势,想出了一个办法:捆绑式销售。如果用户单独购买软件,需要付500美元;如果同时购买电脑,总共只需付300多美元。这项“霸王条款”对电脑促销有一定好处,却大大限制了软件销售,损害了盖茨一方的利益,最后,随着罗伯茨的生意每况愈下,微软公司每月的版税收入不够支付工资,于是,盖茨通过一场官司,摆脱了与罗伯茨的合作关系。罗伯茨失去唯一优势,他的公司也就难以为继了。

合作是为了盈利,如果双方都能如愿,就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如果一方以损害另一方利益的方式盈利,就变成了怨友。在利益问题上,没有谁是傻瓜,敌友关系也因此变得泾渭分明。

抛开正确的战略而谈细节,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先把事情做对,再把事情做好,这是办事的一般顺序。判断战略是否正确,其实很简单,不外乎两点:(1)你是否顺从而不是违背大众的喜好。(2)你的策略能否让所有合作者如股东、员工、客户受益,而不是损害他们的利益。

如果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就说明你走对了路,只需将细节做好,一定能成功。保护你的“创业基因”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凡事都有根本,如同一棵大树,必然发端于最初的一颗优良种子。抓住了根本,用心打理,细枝末节的事都可自然成就;失掉了根本,一味在小处下工夫,怎么努力都不成。

有人会问:种子再好,没有合适的天气和土壤,有什么用呢?是啊!个人的努力总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是,看问题应该放宽视野:在一个竞争图存的社会里,大家面临着相似的环境,假设一粒良种不能长成大树,一粒劣种又怎么可能生根发芽?假设大树的种子不能长成大树,小草的种子又怎么能长成大树呢?

当然,所谓“根本”,并非只是一粒种子,而是一个种子基地,简单说,它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你的“创业基因”,能够帮助你无限地复制成功。“务本”的道理一目了然,奇怪的是,很多人竟然视而不见。他们宁可相信点石能成金,宁可相信种瓜能得豆,也不肯在根本上付出努力。还有的人,起初走“务本”道路,尝到了甜头,待事业做大了,烦琐的事务越来越多,各种意外出现的诱惑也不时飘忽于眼前,以致眼花缭乱,渐渐忘了根本,“创业基因”开始发生病变,于是走上迷途。“春都”集团的衰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公司生产的火腿肠方便、卫生、实惠又好吃,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品牌之一。人们无论家居、出行,甚至招待客人,都习惯性地选择该产品。1987年,“春都”年销售额为2亿多元,两年后,就猛增到20多亿元,年利润高达2亿多元,其发展势头之强劲,为一时之冠。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壮大,依靠的是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依靠的是优质的“创业基因”,并没有多少侥幸的成分。

但是,公司领导人“做大做强”的野心也随着事业的腾飞而日益膨胀,几年时间里,“春都”兼并了当地的药厂、制革厂、饮料厂等一大批亏损企业,由此背上了沉重的财务包袱。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包袱背上了毕竟可以放下,只要火腿肠的品牌不倒,核心阵地在手,一时的难关总可以闯过。而真正的问题是,“春都”的核心阵地也遭到了攻击,各种同类产品相继上市,各种假冒产品损害着“春都”品牌的形象,他们进攻的主要手段是低价格。为了降低成本打价格战,“春都”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减少火腿肠的含肉量。随着价格战的越演越烈,含肉量越降越低,从当初的85%一度降到15%,以致“春都”的职工把自己生产的火腿肠戏称为“面棍”。消费者很快感受到了产品质量的差异,许多人起初以为自己买的是假冒产品,后来才明白此产品已非彼产品,于是,“春都”失去了自己的根本,“创业基因”彻底变了质。与之相应,火腿肠的销量直线下滑,市场份额迅速萎缩。最后,“春都”上百条生产线全线停产,企业亏损6亿多元,外欠债务高达13亿之巨。

在“创业基因”中,质量是核心的核心,价格依附于质量,当然也很重要,但要以合理为度。在合理成本、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价格,不会损害竞争力。而“春都”为了追求不合理的低价格,竟然放弃自己的根本。

不只“春都”如此,国内众多企业,都有过这种方向性的错误。起初产品质量上乘,后来价格越做越低,质量越做越差,形同冒牌产品。更有甚者,在质量变差的同时,价格却居高不下,形同偷窃和诈骗,还能维持长久吗?

市场并非只能接受低价格,应该相信消费者的理性,只要坚持“一分钱一分货”,长期做下去,就没有被消费者抛弃的道理。时至今日,国内的高科技行业、高端产品市场几乎全被外国企业占据,国内企业主要控制的是低端市场。既然消费者能接受外国企业的高端产品,自然也能接受国内企业的高端产品,那么,国内企业为什么不坚持根本往高端做呢?何必一定要流连于中低端,以价格取胜呢?

当然,外国企业出于竞争的压力或趋利的冲动,也可能犯同样的错误,自伤“基因”,自毁“容貌”。麦当劳是全球快餐业的“巨无霸”,它的管理模式被商界引为经典,它对细节的关注令人叹为观止,在公众眼里,它似乎是一家不可能出错的公司。但是,麦当劳却犯过一个根本性的大错误:有一年,美国农业部搞了一项正式调查,公布麦当劳4盎司肉馅的汉堡包含肉量从未超过3盎司。这一缺斤短两的行为遭到了媒体的严厉批评。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麦当劳盲目的“本土化”战略以及下放特许经营店的自主权,它的特色服务正在日渐改变颜色,品牌的核心价值受到了挫伤,顾客满意度日渐下降,市场占有率也持续低迷。以前曾创下每3小时增加一家分店的纪录,后来反倒以经常关闭连锁店和裁员来应付危机,仅2002年,麦当劳就关闭了175家连锁店,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600人,同时取消了在7个国家的扩张计划。

这家百年老店有可能倒闭吗?假设它的根本持续蚁蚀,假设它的“创业基因”不断变质,那么它将跟其他公司一样,也可能走上毁灭之路。“没有沉没不了的船,没有倒闭不了的企业。”你想屹立不倒,就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根本。文化好的企业意味着快乐

据说,惠普公司有一条核心管理理念:经营好的企业意味着赚钱,管理好的企业意味着健康,文化好的企业意味着快乐。

千万不要误解这段文字的含义——企业的目标是赚钱,只要经营好就够了!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通过某种手段快速赚钱,也许并不困难,但长期“带病”运作,极有可能“猝死”于某一天,那么赚钱又有什么意义呢?多少急于求成的公司,既没有优秀的产品,又没有过硬的管理,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上市“圈钱”。钱确实“圈”到了,业绩却乏善可陈,接下来就是亏损再亏损,结果自然是害人又害己。还有一些公司,产品疲软,管理不强,全靠促销手段“壮阳”。到了用尽手段的那一天,就难以为继了。甚至还有一些公司,采用欺诈手段坑害消费者,等到骗不动时,企业也就走到了尽头。

管理良好、产品对路、渠道畅通、资金充裕,是企业健康的标志。只要处于健康状态,企业一定赚钱,而且安全系数很高。所以,“管理好的企业意味着健康”,其中包含了“安全赚钱”的意思,并不是只要健康不要赚钱。美国企业家罗伯特·霍马茨说:“不论在旧经济还是在新经济环境下,良好的管理都能保证企业最终获胜。”只要管理好,你就能做赢家,利润、知名度、市场影响力都会随之而来,不只是赚钱而已!

企业只有健康和赚钱,还不算最好,如果没有快乐,大家像工作机器一样忙碌,最后可能“穷得只剩下钱了”。让员工快乐地工作,让客户快乐地交易,让合伙人快乐地合作,让消费者快乐地购买,经营者自己也很快乐,这样的公司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公司一定很健康,甚至不屑于谈赚钱,因为盈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好比一条雨季的河流,每天流水潺潺,还需要谈论如何增加水量的问题吗?一家快乐的公司,无论此时的实力大小,迟早会成为一家著名的公司,因为没有人能抗拒它的魅力。

如何培养快乐的文化?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真诚的善良。

古人说:“厚德载物。”“德”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儒家“五德”概括了人的一些基本德行,颇具时代穿透力——仁、义、礼、智、信。有人以为它们早就过时了,但事实上它们从来不曾落伍,只是表述方式发生了变化,其内涵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今天所谓的博爱、正直、勇敢、诚信、友善等,不是都包含在“五德”之中吗?“仁”是五德之首,用现代话表述,即真诚的善良。之所以强调“真诚”二字,是为了和“伪善”区别开来。不怀好意的善言善行,也有可爱的一面,只是就怕揭开外面漂亮的包装,露出里面的货色。

人类永远不会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偶尔会有所偏离,倾向于假、丑、恶,但迟早会转到真、善、美的轨道上来。真诚的善良,是真、善、美的凝聚,代表着人类前进的方向,因此是最可贵的德行。

真诚的善良,不是有一颗好心就足够了,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上。“仁”字从“人”从“二”,探讨的不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你的好心通过友善的言行表现出来,就是“仁”。双方良好的互动,带来的就是快乐。

不客气地说,中国目前确实有很多赚钱的公司,甚至有很多健康的公司,但极少有快乐的公司。为什么?因为缺少真诚的善良。有的公司过于强调克敌制胜的“智”,却忘了“将军难免阵上亡”的“理”,光靠获胜是不足以守成的。有的公司讲究一团和气的“礼”,但离了真心的善,难免会流于形式。有的公司遵循言出必行的“信”,这已经很难得了,可惜还不够。很少有公司坚持同甘苦、共患难的“义”,所以,中国员工普遍缺乏对公司的忠诚。从古到今,忠诚都不会单方面地付出,需要用“义”来交换,无论老板如何提倡忠诚敬业,自己没有甘苦与共的心,就不可能获得员工的忠诚回报。而强调“仁”的公司就更少了,有的老板甚至还对它嗤之以鼻,他们宁可钻研“厚黑学”,也不愿探究善良的真正价值。

多数公司都比较“短命”,但世界上也有不少长达百年乃至二三百年的“高龄公司”,探究其长寿的原因,它们的核心价值观都不缺少一个“仁”字,它们的经营理念强调制造快乐,并且首先让自己的员工感到快乐。

以电脑行业的“巨无霸”IBM公司为例,它的口号是“尊重每一个人”,包括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利益和权力。在1929年的大危机中,IBM的每一位员工都害怕沦落到失业大军中去,都害怕生活因为失去工作而陷入困境。这时,公司创始人托马斯·沃森毅然宣布:决不解雇任何人。他冒着倒闭的危险,跟员工们一起,苦苦支撑了三年之久,终于熬过漫漫寒冬,迎来市场的春天。

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休利特创业之初便作出了不解雇员工的决定,并且一直坚持跟员工甘苦与共。有一次,惠普有意购买一家工厂,该工厂有华丽的主管套房,办公室和实验室都装有空调系统,但生产部门却没有冷气。休利特立即打消了购买的念头。原因很简单:惠普当时还没有条件在车间安装空调系统。把冷气装在办公室而不是工作场所,对于休利特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不能让最辛苦的人忍受炎热而让最轻松的人享受舒适。

走进这样的公司,你看见的是快乐的员工;跟这样的公司打交道,你感受到的是快乐。你由衷地希望它长盛不衰,于是它就有了存在的价值,果真长盛不衰。“厚德载物”,长寿公司的秘诀全在这四个字上。

如果一家公司缺少快乐,价值就大打折扣,但根基仍有深有浅,要么景气不过三年,要么“富贵不过三代”。其实,富家子弟有更好的学习机会,他们丧失的也许不是智能,而是德行,“为富不仁”往往是他们失败的原因。第一代未必有更多的好心,但比较缺少胡作非为的胆量,否则,富贵一代都成问题,何况三代?

真诚的善良,本身就是竞争力,它是快速沟通心灵的桥梁。同时,它还能像催化剂一样,渗透到你的言行中,使事情变得更加完美。今天,大家都讲“细节决定成败”,都在细节上下工夫,这或许没错,但是,不以真诚的善良为核心,仅仅通过技术手段,仅仅通过员工培训来实现细节的完美,结果一定会大失所望。反之,将真诚的善良贯穿到言行中,细节的完美就不难实现了。

法国巴黎的丽兹酒店,长期高居世界十大酒店排行榜,它的真诚服务最让客人们流连忘返。一天,一对新婚夫妇住进来,由一名侍者专门为他们提供服务。侍者细心地将他们的随身物品从旅行包里取出来,将衣服折叠整齐、所有物品都摆放在恰当的位置。最后,侍者拿起那份他们还没来得及看的新报纸,和颜悦色地问:“我可以帮你们把报纸熨一下吗?”

新娘一愣:开什么玩笑!她打趣道:“当然可以!如果方便的话,请给我们的机票上点蜡。”“夫人,我非常乐意听从您的吩咐。您能否告诉我给机票上蜡的意图吗?”“我只是开个玩笑!”新娘说,“你熨一下报纸的意图是什么呢?”“新报纸熨一下,油墨就不会沾到您的手上。”

原来如此!新娘既惊讶又感动,她一下子爱上了这家酒店。

熨一下报纸,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但心思细微到这种程度,确实很让人感动。一个能想到熨一下报纸的人,不管是侍者本人还是培训他的上司,一定是一个深具爱心的人,否则不可能将服务做到如此精细的水准。

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最后经得起考验的人,不是智能最优秀的人,而是以一颗诚挚之心做事的人;最后经得起考验的团队,不是技能最出众的团队,而是一个洋溢着友善和快乐的团队。

所以说,真诚的善良最可贵。抓细节要以成本优化为原则“密切注意成本,就不用担心利润。”这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一句名言。优化成本要抓细节,点点滴滴求其合理化。反过来,抓细节也要优化成本,不可因小失大。

最优成本如同一条干毛巾,而浪费如同浸湿毛巾的水,你用一点力,拧出水来,就是利润。“毛巾”吸湿力强,无论如何拧不干,节省成本的工作也就始终有潜力可挖。但是,挖掘到一定程度,光靠蛮力已经不行了,这时需要借助技术手段:一是提高科技含量,二是提升管理精度。一味用蛮力,把这条“毛巾”拧破,就得不偿失了。

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实现过最优成本,最好的结果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优化成本,追求合理化。优化成本有一个“临界点”,越接近“临界点”,成本越合理;一旦越过这个“临界点”,反倒会造成惊人的浪费。

大多数公司都不敢太接近成本的“临界点”,就像司机不敢太靠近悬崖一样,这种谨慎心理完全可以理解。很多公司的“车况”都不太好,暂时忍受成本的浪费,采取安全做法,离“临界点”远一点,似在情理之中。

有的公司管理精密,胆量也似乎更大,敢于向成本极限挑战,例如,宁波奥克斯集团是一家成本控制非常优良的公司,也是少数无限接近“临界点”的公司之一。奥克斯集团有几件令人津津乐道的趣事。

第一件事,奥克斯的一位高层主管在公司行业会议上发言时,演讲稿打印在几张废纸的背面。据说这是该公司勤俭节约的老传统,打印纸一面用过后,那一面再用于写便条或打字,然后轧成碎纸,卖给废品收购站。

奥克斯将一张纸的价值用到了极致,我们不妨相信它的“车况”良好,无限接近“临界点”仍可安然无恙。而其他公司如果这样做的话,却有可能越界。为什么呢?因为公司的废纸是现代商业间谍获取情报的一大来源,某些缺乏忠诚的员工也可能通过从废纸上得到的信息危害公司利益。从保密角度考虑,废纸应该及时轧碎清理,以减少隐患。否则,一次泄密造成的损失可能足够买几十吨好纸,废纸上的区区节约又算得了什么!

奥克斯敢在废纸上抠成本,一定有它的理由。而其他公司该不该这样抠,就得衡量一下自身的情况。其他事情也一样,能抠则抠,不能抠时,只好忍受暂时的“浪费”。

第二件事,阿根廷客商萨瓦斯先生实地走访了国内几家知名空调企业,最后把一份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交给了奥克斯空调公司。

据说,萨瓦斯先生考察奥克斯的生产现场时,正好到了员工下班吃午饭的时间。他忽然发现,一名流水线上的普通女工正单腿跪在地上,猫着身子,用一把扫帚费力地从操作台底下向外拨拉着什么。萨瓦斯先生停住脚步,饶有兴味地看她到底能找出什么宝贝来。不一会儿,扫帚底下出现了一枚小小的螺丝钉;过了一会儿,又是一枚。然后,那位女工直起身子,把螺丝钉归入专用的盛具。没想到她费这么大劲只是为了找两颗螺丝钉,萨瓦斯先生既意外,又赞赏,对奥克斯勤俭节约的风气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们读这一事例时,眼睛往往盯在“两颗螺丝钉”上,但真正的玄机不在这里,而是“到了员工下班吃午饭的时间”。为了说明此点,不妨再看一则在另一家公司发生的事例:

一个年轻人应聘到一家外企当电工。一次,一个电源插座坏了,年轻人取下来,仔细检查后,发现修修还能用,于是取来工具,动手修理。这时,主管走过来,问他:“你修它干什么?”年轻人奇怪地问:“不修怎么能用呢?”主管生气地说:“当然应该扔掉!一个插座的价格是多少,你一小时的薪水是多少,你算过这笔账吗?”

没错!优化成本不能只盯着一面,要算综合账。财务核算有“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科目,优化成本,应该在降低单位成本的同时降低总成本,如果单位成本降低导致总成本增高,就得不偿失。这位年轻电工修理故障插座的行为,减少了损耗成本,增加了工资成本,两相冲抵,总成本反倒增高了,显然不符合成本优化原则。

奥克斯的女工利用“下班吃午饭的时间”捡螺丝钉,她的行为降低了损耗成本,但没有增加其他成本,所以受到赞赏。如果她在工作时间捡螺丝钉,性质就完全变了。假设她花了5分钟时间,她的小时工资是12元,那么,公司为她的行为支付了1元钱,这两颗螺丝钉能值1元钱吗?即使两颗螺丝钉的价值超过女工捡它们的代价,她的做法也不一定符合成本优化原则。一般来说,管理优秀的公司,员工都被培训出了一项素养:清洁清扫。每天工作结束后,清扫自己的工作区。捡螺丝钉的工作可以留到清洁清扫的时间做,除非它们跟当前的工作密切相关,否则不应为它们耽误工作时间。

没有一个不重视改善成本的公司,许多公司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成本非但没有优化,反倒越来越高。为什么?因为在没有综合治理,降低某项单位成本的同时,增加了其他项目的单位成本,对总成本的节约一点好处都没有。

据说,奥克斯有一个“秃头论证”的理论:少一根头发会不会变成秃头?回答是不会;再少一根怎么样?仍然不会。但一直少下去,就会变成秃头。所以,抓成本要落实在细节,重视一点一滴,从一张废纸、一枚螺丝钉抓起,厉行节俭。

这个理论不错,但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紧盯一根头发,而忘了一整颗头。死死护住这根头发,那边却被拔掉一把头发,秃得会更快。相反,这里舍掉一根,那里再长出几根,怎么会变成秃头呢?正常人每天都要掉几十根头发,可仍然是一头密发。为什么呢?因为掉头发的同时,还会再长出大致相同数量的头发出来。所以,抓细节的要诀不是强行降低成本,而是要培养一个健康成长的机制。办事的显规则和潜规则“规则”二字,庸人的理解,是别人制订出来约束自己的绳索;智者的理解,是聪明人开拓出来方便大家的坦途。

当社会缺乏理性时,某些人误以为违反规则是最方便快捷的成功方式;当社会恢复理性后,大家就会认识到,遵守规则、秩序井然,是最理想的方式。某市曾做过一项调查:第一、二代摩托车手,安然无恙的没剩下几个了,因为当时的人们规则意识淡薄,过于追求速度,横冲直撞的结果是非死即残。世上的事常常如此:规则会使自己失去某些自由,但它也是一条保护自己的“安全带”。

在商业界,有两条必守的显规则。1.守法

苏格拉底说:“守法即是正义。”撇开道德层面不谈,也可以说,守法即是安全。

违法创业,可能成长更快,但法律的特殊性在于具有持久的作用力,你犯了多大的罪,就有多长的追诉期。遇到特殊时代、特殊情况,还可能老账新算、小账大算、公账私算、明账暗算。法律不像是一道激流险滩,只要侥幸闯过去就没事了。法律就像一个炸弹,可能不会很快引爆,但隐患始终存在。触犯了法律,就等于在背上绑了一个炸弹,它会不会爆炸,谁知道呢?但你别想把它拆下来。许多人辛苦打拼多年,事业大获成功,却因为违法之事败露,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甚至惨遭不测。假设时间倒流,他们一定会重新选择:只要咬咬牙挺过一时的不顺利,照样可以成功,又何必犯法?只可惜时间不会倒流,过去的一切已不能从头再来过了。2.守信

有一条传统的商诀:“窍门满地跑,信用是个宝。”想出某个聪明的主意并不难,聪明的人,一分钟能想出几十个点子;笨点的人,一天也能想出好几个主意。但办事其实不需要这么多点子,不需要这么多主意。真正简明有效的法子是认真,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信用。

有一次,英国航空公司从东京飞往伦敦的008航班因机械故障,预计要晚点很长时间。英国航空公司决定为已经购买机票的191位乘客安排另一家航空公司的班机。190名乘客欣然同意换机,只有山本夫人坚持要坐预订的班机,并愿意接受漫长的等待。英国航空公司认为:既然山本夫人喜欢乘坐我们的飞机,她就值得我们为她安排一次飞行。

飞机故障排除后,向伦敦出发了,山本夫人是唯一的乘客。客机上有353个座位、6部电影和各种饮料、食品,15名乘务员和6名机组人员,都为她一个人服务。她被请到飞机前舱,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看了一部电影,并美美地睡了一觉。飞机着陆时,又为她供应了早餐。

对这次飞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官员大卫·凯德评价说:“山本夫人很可能是在航空史上受到最佳待遇的普通乘客。”

这次飞行的总成本是12万美元,而一张从东京到伦敦的经济舱机票仅为1500美元,山本夫人固执地坚持乘坐原机,是否不近人情?英国航空公司如此迁就一位普通乘客,是否做得对?其实,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而是信用的问题。有时,建立信用就是要这种“傻气”。

在商业界,还有两条潜规则,如果不遵守,看不见明显的坏处,但会不知不觉地损害事业;如果遵守,看不见明显的好处,也会不知不觉地促进事业发展。1.善待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包括股东、合作对象、客户和自己的员工,相对来说,员工最重要。这就好比一支军队,是自己的部下重要还是各路盟友重要?答案显而易见。没有部下为你撑腰,哪来的盟友?一个“光杆司令”,别人看不上眼;一支士气不振的军队,也没有结盟的底气。

做事业有两种心态:一种是为自己做事业,一种是为自己人做事业。如果你只想为自己做事业,最后必然众叛亲离。如果你把命运跟自己人绑到一起,他们也会成为你可靠的依赖。

中国传统的成功商人,往往把员工视为一家人。例如,民国时期的“猪鬃大王”古耕虞,出身于商业世家。他家祖传一条规矩:东家必须跟雇工同桌吃饭,自己吃什么雇工就吃什么,就像一家人一样。生意上赚了钱,也按事先的约定分成,决不克扣。如此,大家都觉得是在帮自己做事业,不仅仅是替老板卖命。

李嘉诚身上也有着传统商人的美德,他说:“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给予员工好的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的利益为重,特别在年老的时候,公司应该给予员工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团有归属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李嘉诚从塑胶业起家,后来涉足房地产等行业,原有的塑胶业务以及公司的老员工都已经过了“青春期”,所赚利润对李氏集团而言微不足道,不少人劝他干脆把塑胶公司关掉算了,但他坚决不干。为什么?他说要为老员工们留一只饭碗。这些老员工多数是洗脚上田的农民,素质较低,学习能力不强,除了在塑胶公司学到的技术,别无长技,很难安插到李氏集团的新兴行业,但李嘉诚却不抛弃他们。

李氏集团在广东东莞开了一家化工厂,有一段时间,李嘉诚的儿子常住在工厂,每天跟员工一起吃食堂,而不开小灶,其情形类似于古耕虞与雇工同桌吃饭。李家两代人的事业为什么长盛不衰?由此可见一斑。很多老板只是把股东、客户当成重要伙伴,而把员工当做工具,既不能同甘,又不能共苦,这其实就是在朝失败的道路上行走。2.礼待竞争对手“礼”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在古代,它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这里所讲的是简化的“礼”,包括礼貌、礼仪、礼节等三项内容。

老子说:“善战者不武。”虽然你想打败竞争对手,在语言态度上还是应该讲究文明礼貌,不必太粗鲁。否则,你等于是在给对方“加分”而自毁形象。“礼仪”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应该按约定俗成的方式去做。虽然他是你的竞争对手,交往时也用不着在这方面争高论低。比如,人家年纪比你大,在一起喝酒,自然应该让他坐上位;人家地位比你高,在一起走路,自然应该让他走在前面;诸如此类。“礼节”涉及职业道德问题,也包含了共存共荣的理念。不管做什么生意,一定要有对手,否则就不成其为生意。森林中树木丛丛,是繁荣之象,如果只剩下一棵孤零零的大树,就衰败到了极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手不是仇人而是恩人,正因为有对手的存在,你才得以发展壮大,所以不必仇视对手。在竞争时,如果采用不道德的手段,比如诋毁对手的名誉,利用经济实力在价格上打压对手等,那么在戮害对方的同时,自己也必定受伤。

中国家电行业曾掀起多次价格大战,最后谁占了便宜呢?谁都没有,反倒被外国企业乘虚而入,掠走大片市场。通过改进管理和技术降低成本,实现合理低价,这是竞争的法宝;通过降低合理利润而维持不合理的低价,这是运用“倾销”手段出售“不道德产品”,只会伤害整个市场,始作俑者最终也会成为受害者。同理,用不道德的手段诋毁对手的声誉,只会使消费者对整个市场产生疑虑,并进而使同类企业整体受到伤害。

用合乎道德的手段正常竞争,大家胜固可喜,败亦欣然,市场正常了、畅通了,最终还是大家整体受益。越成功越要有“危惧意识”

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失败都是因为“不小心”造成的,假设自始至终都很谨慎,就不会失败了。

对普通人而言,谨慎就够了。但对成功的领导者而言,只有谨慎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危惧意识”才行。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三个。1.专业感觉不灵敏了

做任何事都不能全然依赖技能,还需要借助某种独特的专业感觉,有人称之为“眼光”,有人称之为“灵感”,有人称之为“第六感官”,不管如何定义,总之这种感觉很重要。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不是强调要苦练技能,而是保持专业感觉。天天唱歌的人,乐感好;天天打球的人,球感好;天天下棋的人,棋感好;天天跟危险打交道的人,对危险也有某种奇特的嗅觉。

专业感觉无法通过学习获得,必须亲身体验才行。领导者事业初起时,成败难料,天天在危机中摸爬滚打,对风险的嗅觉特别强;事业成功后,已经远离危险,感觉自然不灵敏了。

例如,三鹿倒闭事件,就是一个丧失专业感觉的典型事例。三鹿的企业宗旨是“为了大众的营养健康而不懈地进取”,主观上没有坑害消费者的故意;它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和谐,创新,责任”,理念上没有推卸责任的嫌疑,但事故发生后,三鹿公司的表现却极为迟钝。2008年5月份,“结石奶粉”事件便已初现端倪,6月份,南京报道了因食用三鹿奶粉导致幼儿批量发病的消息,对此,三鹿集团仍然不慌不忙,他们给出的回应是如此气定神闲:“婴儿奶粉是专门为婴儿生产的,在生产中对理化、生物、卫生等标准也是完全按照国家配方奶粉的标准执行并全面检测的。我们希望国家权威检测部门能够尽快给出一个有力的检测报告,因为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遮掩问题的。当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没有问题的。”

一方面表示愿意承担责任,一方面表明没有问题,岂非自相矛盾?其实不然。三鹿集团拥有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现代化的人才队伍、现代化的检测仪器,怎么会出问题呢?而且他们自查也没有发现问题,当然有“没有问题”的自信。

一直到9月份,问题已经很明显了,三鹿集团仍然公开宣称:“我们主动找到省卫生厅,通过省卫生厅上报卫生部,把我们所有流放市场的系列产品送样进行了检测,结果是我们的产品没有一样不合格的。”

三鹿公司确实为查证此事作出过努力,可惜,不法奶农为增加原奶浓度而添加的三聚氰胺,用常规设备无法检测出来。所以,三鹿公司坚持认为自己的产品没有问题,不一定是欺骗大众,也不一定是推卸责任,也许他们确实没有发现问题,因而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问题奶粉仍在继续销售,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仍在加剧。直到问题完全曝光,才开始收回流放市场的问题奶粉,并承认确实检测出部分奶粉受到了三聚氰胺的污染。假设三鹿公司在第一时间就这样做,他们的负责精神一定能赢得消费者的赞赏,而在事件发生后的几个月才放“马后炮”,就显得比较拙劣了。

三鹿不是一家负不起责任的公司,三鹿人也不是一群不愿负责的人,为什么在这一事件上显得如此不负责任呢?我认为,主要是丧失了对风险的专业感觉:一方面,不相信问题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方面,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就像煮在温水中的青蛙,明明炉底的火正在熊熊燃烧,他们居然若无其事,不及时地跳出来。2.“靶子”变大了

事业刚起步时,对手就那么几个,敌友关系分明,你非常清楚风险来自哪里。甚至于,市场强者根本不把你列为对手,你需要战胜的只是自己。

事业成功后,树大招风,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成了对手们聚焦的对象,许多你一无所知、莫名其妙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把你当成“靶子”,成为难以预见的风险源。

三鹿的竞争对手是国内150多家同类企业以及多家外资同类企业,风险也主要源于它们对市场的争夺。但是,三鹿在经济实力、生产技术和经营策略等方面都占优势,连续14年全国销量第一,跟外企竞争也不落下风,实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三鹿公司在内部早就完成了战略转型,集团的人力、财力、智力和代理商的运力、仓储、人缘、地缘优势也都实现了最佳组合,营销网络由传统的垂直化管理转变为市场反应更灵敏的“扁平化”管理,三鹿研发的新产品4天之内就能销往全国各地。在乳源方面,三鹿建成了自己的奶源基地,并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奶牛饲养管理关键环节的微机化,旗下共有奶牛80余万头,日产鲜奶6800吨,完全可以自给。从内部情况看,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另外,三鹿跟媒体、政府部门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好,公众口碑也很好,赞誉之声不断,更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既然内外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还能有什么风险呢?可没想到,一些奶农唯利是图的行为,竟然给三鹿造成了如此大的灾难。

顺利时大家追捧,一旦出现问题,才发现当靶子的可怕:政府部门严加追究,媒体穷追猛打,对手落井下石……而最可怕的是消费者的态度,他们再也不肯为你的产品掏钱了,你就等于被“废了武功”,优秀人才、先进设备、宏图远略之类,都没有用武之地了。

所以,事业成功之后,应该想到自己已经成了一面大靶,光是谨慎还不够,必须感到害怕,必须时时提防意想不到的风险,才能确保安全。美国管理专家阿拉弗·库恩说:“一旦你成了胜者,别人就想打败你,所以你只有保持竞争。你爬得越高,竞争就越激烈,你的处境就越艰难,你就越有可能失败。”然而,三鹿奶粉事件表明,想打败你的不仅仅是对手,也可能是自己的内部人员或合作者。如果问题出在内部,就更是防不胜防了!3.输不起了

成功后,实力变强了,好像输得起,实际上是更输不起了。普通员工失败,被炒鱿鱼,过不了几天,又成了另一家公司的普通员工;老板失败,公司倒闭了,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另一家公司的老板!这样看来,老板比员工更输不起。

乡下的小茅房倒下来,大不了砸烂一些旧家具,很少伤到人。敝乡甚至有“倒屋不伤人”的传说,因为大家发现,普通的砖瓦房倒下来,要么里面正好没人,要么里面的人碰巧没有受伤,多少年下来,屋倒了不少,人没伤着一个,自然就会产生某种迷信心理。可是楼房倒下来,情况就不同了,不是“倒屋不伤人”,而是“倒屋必伤人”。世贸大厦倒下来,死伤数千,赶得上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成功的人、成功的组织就像大厦一样,根本倒不起。既然闻名全球的世贸大厦都有可能倒掉,还有什么大厦不可能倒掉呢?所以,成功者只是谨慎还不够,必须感到害怕才行。

这次三鹿集团在处理“结石奶粉”事件时,反应迟钝,态度消极,当全国各地都已经纷纷发生投诉时,仍然试图用纸包住火,把舆论平息在无形中。究其根源,是太不知道害怕了,以为凭自己的实力,什么事都可以摆平,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三鹿集团知道害怕,及时消除隐患,用负责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打消人们的疑虑,最后引起的震荡一定会小得多。

世界上的事好像充满悖论,“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的规律总是给世界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变化。失败的人好像最应该担心,但是,当他掉落到谷底时,只要还没有失去上进心,接下来就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行程;成功的人好像最不需要害怕,但是,当他站在巅峰时,一步出错,便万劫不复。所以说,越是成功越不能失去“危惧意识”。第二章 做大靠战略,做强靠细节细节以战略为目标,战略以细节为铺垫。细节与战略的关系,如同水滴与水流,原本一体。完美的管理,两者相互融通,无须刻意分别。当你需要集中精力抓细节时,往往是管理发生障碍的时候。大小合一、远近相宜,是管理者的无上追求。做出自己的身份

什么是身份?有人认为,拥有权势便是身份,拥有财富便是身份。但是,权势可能失去,财富可能枯竭,那么,用权势和财富支撑起来的只是暂时的身份而已。

能够超越权势、财富的身份,才是最真实的身份。东汉末年的大学者郑玄,一辈子不肯做官,专心于学问,曾遍注儒家经典,全天下人都对他无比崇敬。郑玄的故居是北海郡,孔融任北海相时,听说郑玄在徐州,多次派人去迎请他回来,并交代手下说:“当初周朝的人尊称老师为‘尚父’,意思是可尊敬的父亲。如今大家可称他为‘郑君’,不许直呼他的名字。”孔融是大才子,又是高官,对郑玄却是如此尊重,足见其才德之高。

袁绍见到郑玄后,感叹道:“我以为郑玄只是著名学者,今日一见,才知道他是天下长者。他以平民身份称雄天下,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一次,郑玄去高密,途中遇到黄巾军正要劫掠高密。然而,当黄巾军一听到郑玄的名号,都团团拜伏于地,并且相约不去攻打高密,高密因此得到保全。

郑玄既无权势,又无财富,却受到全天下人的崇敬,是因为他做出了自己高贵的身份。他的身份是靠什么来支撑的呢?一是超绝一时的才华,二是超绝一时的品德。相对来说,后者更重要。

世界上有很多像郑玄一样不依赖权势、财富而拥有高贵身份的人。洛克菲勒说:把我脱光衣服扔到沙漠,只要有一支驼队经过,三年后,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这就是他的身份!他依靠的不仅仅是经商才能,还有自己的德行、处世风格,只要有人的地方,他就能如鱼得水。

公司如何做出自己的身份呢?也离不开才与德,相比之下,德更重要。一家管理精密、技术精湛的公司,足以称雄一时,但能够百年长盛不衰的公司,必然是德泽深厚的公司。那些老牌公司都有一个特点:以德聚才,以才聚财。只要它的德没有失去,人才优势就不会失去,有人才就有实力,自可长立不倒。

IBM被誉为“蓝色巨人”,近百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受人尊敬的公司之一,它的成功很少有侥幸成分,对市场的景气也没有太多依赖,就像一辆装甲厚重的战车,隆隆地辗过每一个时代,没有任何人能阻挡它的前进。IBM的成功,得益于聚才,而聚才的法宝,是它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确定的三大信条。托马斯·沃森的儿子小沃森比父亲更有学问、更懂得变通之道,但他没有丢弃父亲的三大信条,反倒使它发扬光大,渗入到公司的管理文化中。这三大信条包含了超越时代的积极的价值观,因此被沿用至今。1.必须尊重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包括公司内外的每一个人,不管他是员工、客户还是竞争对手。小沃森说:“在我们业务活动的一切领域中,不分人种、肤色、信仰、国籍、年龄或性别,为实现‘机会均等’采取积极的行动。”

为了体现平等精神,在纽约州阿蒙克的IBM公司总部里,每间办公室、每张桌子上都没有标示任何头衔,洗手间、停车场没有领导专用的位置,也没有主管专用餐厅,总之,那是一个非常民主的环境,无论你职务高低,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性别和肤色,无论你来自何方,每个人都同样受到尊重。有一次,两个年轻人到IBM总部找工作,结果,由于他们是犹太人而被拒之门外。其中一个年轻人向小沃森写信,申诉了此事。小沃森经过调查,发现情况属实,不禁大发雷霆:“当我们公司内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你们期望我如何在公司外面代表IBM呢?”接着,小沃森责成人事总管立即处理此事,对当事者给予处分。小沃森还说:“我不希望IBM说的是一套,而做的却是另一套!我希望IBM名副其实!”

还有一次,一位雇员因拒绝剃掉胡须而被开除。他的主管向小沃森解释说,这名雇员有损公司的形象,应该开除。但小沃森不同意这种处理方法。他举例说,IBM从大学校园聘来的许多科学家和数学家都留着胡须、身穿便装,尽管公司希望雇员穿着整齐,但在实验室里穿便装也无伤大雅。这位雇员确有不当之处,但还未严重到解雇的程度。所以,小沃森建议该主管重新聘用那个被开除的员工。同时,小沃森又下达了一份“管理简报”,说明IBM在外表上要注意的是产品、建筑物和装潢,而不是人的衣着,当然员工也应尽可能为公司的形象考虑。

对自己的合作伙伴,IBM不分彼此,同样尊重。小沃森认为,公司职员具备通情达理的品质,是服务客户的基础。有一次,一家承包商向IBM公司在波基普西的自助食堂出售牛奶,当地的IBM管理员为了节省经费,对承包商说:要么降低价格,要么取消合同。那个承包商写信给小沃森说:“你们IBM公司在用你们的经济力量来谋杀我!”小沃森亲自前往波基普西向那个IBM管理员调查,发现这件事竟是真的,当即决定予以处罚。

对竞争对手,IBM同样尊重。例如,公司的行为准则规定:任何一位IBM的职员都不可诽谤或贬抑竞争对手。提升销售业绩应该依赖产品与服务质量,推销自己的长处,而不可攻击他人的弱点。IBM的这条规定,足以让很多公司汗颜——他们在推销自己产品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攻击对手的弱点,有的人还把这种自作聪明的做法视为“上乘兵法”。殊不知,商法绝不可依兵法,任何一场战争,带来的结果都是互有损伤,而一方失去的,另一方却根本得不到。所以,“自古好战必亡”,无论打胜或打败,都会把自己耗光。市场却应该共同成长,此消彼长只是变化的形态,并非常态,如果不能共同成长,整个市场都要完蛋。所以,诋毁对手,实际是在扼杀整个市场,岂不跟“自杀”一样吗?2.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大家都在讲“顾客就是上帝”,IBM的这一信条并不出奇。但世界上最成功的事并不是出奇,而是把平凡的工作踏踏实实做好。

托马斯·沃森是业务员出身,深谙营销之道,他说:“销售是企业的灵魂。”公司创办未久,他就成立了“IBM销售学校”,对每一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IBM公司从来不会派一名不合格的业务代表去会见用户,也不会送一名不合格的学员去接受培训。业务代表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及怎样说和怎样做都会对公司的形象和信用造成影响——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所以不能让某个准备不充分的人仓促上阵。

IBM公司的销售人员和系统工程师都要接受为期12个月的初步培训,主要采用现场实习和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75%的时间在现场实习,25%的时间在教育中心学习。IBM负责培训的教员个个都是从第一线暂时调用的销售精英,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善于进行理论总结,他们培训出来的都是确实能够给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人才。3.追求卓越

IBM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使公司变得不同,所以每位员工都是公司重要的一分子,公司也试着去创造小型企业的气氛,以便给员工提升的空间。IBM自创立以来,就有一套完备的人事运用传统,至今不变。它保持一个主管管辖12个员工的小型编制,每位经理人员都了解工作业绩的尺度,也懂得如何激励员工的士气。IBM以业绩论英雄,不讲自动晋升与调薪,谁创造了优异的业绩,谁就能获得表扬、晋升和奖金,所以,一位新进业务员的收入可能比老员工高得多。在这里,人人都有一份有意义又有挑战性的工作,只要你有追求卓越的意愿,公司永远给你表现的机会,并且给你相应的待遇,你有特殊的表现,就会得到特别的报酬。这种良好的机制,创造了一种人人追求卓越、不甘落后的氛围。

在IBM的三大信条中,技术的成分更多,还是德行的成分更多呢?其实,才与德的区分,是在精神境界比较低时使用的标准,当你的精神境界提升到一定层次时,技术就是德行,德行就是技术,两者并无区别。“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早就下了这样的结论。“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知行合一”,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能做到的人很少罢了!从细微处体现专业品质

专业歌手唱歌,一开口就是专家的韵味。业余歌手唱歌,头三句音质甜美,跟专家相似,到了关键的转折处,就露出了业余歌手的身份。专业棋手下棋,那拈子落子的手势就气度不凡,令人肃然起敬;业余棋手下棋,有的一摸棋子,就让人瞧出顶多不过业余初段,有的拿棋子的姿势很像专家,头三十手也像模像样,再走下去,就越来越难看了。专业与业余的差别,就是这么明显!

做任何一行,只做到业余水平,无论起初多么能唬住人,时间长了,迟早会露馅,接下来就底气不足,难以为继了。中国近30年冒出来的知名企业家成千上万,不少人还曾经在行业中称“王”,可是“王位”尚未坐热,转眼之间就掉下去了。“城头变幻大王旗”,军阀混战的情景,跟今天的企业竞争何其相似。究其原因,还是不够专业。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不会那么容易全军覆没。早上扯起大旗,晚上溃散的,不是土匪,就是游击队。一家专业品质很高的公司,也不那么容易倒闭。昨天风风光光,今天烟消云散的,不是皮包公司,就是业余团队。

那么,如何提升专业品质?无非“吃透”二字。任何一个难点、疑点、重点、要点,都不马马虎虎地放过去,想方设法把它钻透、练熟,自然就养成了专业品质。

向专家学习,是提升专业品质的必由途径;向行业顶尖看齐,是值得提倡的胸襟。肯德基作为世界第二大快餐企业,几乎是靠模仿“行业老大”麦当劳起家的,又最终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它卓越的专业品质令人赞叹,我们不妨看看它是怎么做的。1.科学择址

俗话说:“一步差三市。”店址差一步,生意可能少三成。肯德基在选择店址方面绝对是专业的水准,因为它不是靠经验,不是靠估计,而是靠科学的测量与分析。

肯德基的选址,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1)定商圈。先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等多种方式,收集某些地段的资料,然后用计分的方式评估这些地段的商业价值,比如,附近有一家商场加多少分,有一条公交线路加多少分,有一条地铁线路加多少分……加分值根据商场营业额或旅客运营额的大小来确定。营业额、运营额越大,说明客流越多,计分也越高。此外,肯德基还把这个地段按标准分类,比如市级商业型、区级商业型、定点消费型、社区型、旅游型等。(2)衡量市场的适配性。肯德基的消费群体主要定位于青少年。如果某地的客流以青少年为主,说明市场适配;如果以老年人为主,说明市场不适配。当然,还要考虑客流以低消费人群为主还是以高消费人群为主,等等。(3)评估市场的成熟度。某地段有长期稳定的客流,说明市场成熟,如果变化较大,说明市场不成熟。肯德基总是选择市场成熟的地段开店。但这只是肯德基降低风险的选择倾向。作为风险投资,选择未来市场成长快的地段开店,也是一法。(4)测算聚客点。比如,人流从商场或地铁出来后,会往哪些方向走,哪个方向聚客量最多,这需要掐表测算。除了测算可能开店的这一侧的人流量外,还要测算马路对面和马路上的人流量,但马路过宽的不算,开车行走的也不算——顾客穿过很宽的马路或滚滚车流来肯德基的可能性很小。为了数据更准确,测算往往需要持续多天。肯德基只在最聚客的地方开店。(5)测算对手截客量。如果对手的聚客点选得很好,有可能把客流截住,肯德基就不太可能再在这里开店。(6)评估投资风险。根据客流计算预期利润,如果某地房租较贵,投资很大,成本利润之比不符合肯德基的预期,就不在这个地方开店。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开店选址就是为了争“地利”,是竞争要素之一,不可不列于讲求专业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