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14:23:50

点击下载

作者:丰广魁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养生有道

养生有道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养生有道作者:丰广魁排版:KK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10-01ISBN:9787553771977本书由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CHAPTER1养生理念养生是一种理念

当下,养生保健越来越被大众所重视,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养生指导也层出不穷,良莠不分。所谓的“养生大师”推荐的常吃绿豆、生吃泥鳅、人人泡足等方式很多,而且花样经常翻新,有的还相互矛盾,着实让大众无所适从。

广大民众对养生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养生就是要吃什么、就是进补,而且将一些备受推崇的养生方法不加区别地模版化应用,常常是同一种方法被用于数以千计的人,有的还常常被错用。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体质不同,人的养生方法应该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对张三适合的方法对李四不一定适合,甚至还适得其反,简单照搬,就会陷入机械养生的误区当中。因此,养生不只是限于几种方法、几种手段。究其本质而言,养生是一种对科学和生命的认识,是一种理念和思想。这种理念就是对养生之道的崇尚、追求和遵从。

正确的中医养生理念有三个准则:1.道法自然“道”就是规律,“法”就是遵循,“自然”就是大自然。世界万物的运行法则都要遵守自然规律,我们人类也不例外,人的生活起居也要顺应自然,随太阳的活动规律而生活,不逆自然而为。如食物有季节性,食用反季节食物就不利于健康,应尽量避免食用;四时(四季)起居应随季节不同而随之改变,不能一成不变,起居适宜与否对健康的影响明显,遵从则可健体,违背则会伤身。同时,在行为活动中应遵循有所为(勤劳)、有所不为(不放纵)的原则。2.神形兼养

注重体健,养好身体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情志调节,做到神形兼养。心情不佳,长期压抑、恐惧、焦虑、悲愤,必然导致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系统代谢紊乱、免疫功能低下,身体再保养也无济于事。长期心情不佳、失眠的患者皮肤很难润泽光滑;诸如高血压、肿瘤、反复感冒也都和情绪有密切关系。因此,调畅情志十分重要,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人要“恬淡虚无”,方可“真气存之”(《黄帝内经》)。有欲望是积极的,但欲望过度则易伤精耗气。人的生活要精彩,很难做到清心寡欲,但如果能做到欲望有度、豁达坦荡、淡泊名利,就离健康不远了。3.审因施养

审因施养就是根据不同的体质、气候、地域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去调养保健。

因人:由于先天禀赋的不同和后天调养的差异,人的体质差异会很大,概括起来大致共分9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除了平和质,其他体质都有偏差。因此,按照不同的体质去对应调理才能起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否则会事与愿违,甚至南辕北辙。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人体才健康,“阴阳失衡”即为病。养生就是防止阴阳失衡,而人体又有体质差异,有偏寒、偏热、偏虚、偏实之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体质设计不同的养生方案。比如,寒性体质的人适合泡脚,而热性体质的人泡脚就会容易上火;寒性体质的人适合吃山药、红枣,而热性体质的人就非常不适合,而适合吃绿豆、藕等。

因时:四季气候不同,饮食、起居也要不同。春天吃芽(芽类蔬菜),要“广步于庭”(远足)。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阳气生发,应吃有助于阳气升发的食物,如春笋、萝卜苗等。夏天吃苦,要“无厌于日”(主动适应炎热)。夏天炎热容易上火,应吃苦瓜、莲子心以清热降火。秋天吃润,要“与鸡俱兴”(早卧早起)。秋天天气干燥,应吃含汁液的、滋润的食物,如梨、枇杷、百合、蜂蜜等。冬令进补,要“必待日光”(早卧晚起)。冬天万物闭藏,养分容易积存,适合进补、调养,吃点羊肉、煲汤,或进食膏方等。而其他季节进补不仅养分容易耗散,而且容易助火,功效适得其反。

因地:地域不同,人体的气血阴阳、寒热虚实均有差别。寒冷地域的人风湿病、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偏高,热带地域的人则容易出汗中暑,潮湿地域的人极易患皮肤病等。地域不同,养生之法亦大有不同,寒冷区域之人因取暖而易伤津,宜吃温润之物,亚热带多汗之人宜吃补气固汗之品等,不一而足。养生与不养生大不一样

我们经常会看到饮食上酒肉无忌的人照样健康长寿,而“谨小慎微”的人反而多病,甚至还短寿。生活中的这些例证似乎告诉我们,健康和寿命是“天”注定的,个人所做的呵护生命的行为似乎都微不足道。

那么,真是这样吗?◢ 生命在于呵护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影响健康的五大因素。经过大样本统计分析显示,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15%来自遗传因素,10%源于社会因素,8%是因为医疗因素,7%是受制于气候因素,而60%是来自于个人因素。这个数据很值得人们思考。怨天尤人的人认为健康是“命”注定的,或者是医疗条件决定的,和自己的行为没有多大关系,而结果显示,占六成的因素是自己的行为方式。这样的结论与古老的中医养生观不谋而合。中医学认为,人出生后就具有了先天禀赋的体质烙印,虽然有很大差异,可先天的禀赋无论好坏都需要后天的调养。这样,禀赋良好的体质会更好,禀赋不足的体质通过后天的调养可以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在人的生活过程中,气候、环境、饮食、起居、情志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养不养生其结果大不相同。

规律的饮食起居会保护精、气、神。《黄帝内经》在摄生篇就有“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精辟论述。可见,养生才会健康,世上没有救世主,“我的健康我做主”。◢ 健康在于经营

常言说的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同理,你不养生,生不养你。健康可能与生俱来,但未必能维持长久,健康的基因因后天的损害同样可以发生改变。既然基因都是可变的,会随后天的各种因素而变,那养生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健康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健康需要长期经营。一辆车尚且需要定期养护、维修,作为一个机体其实比车更需要“养护”。保养仅靠一招一式是不够的,需要不断付出,需要拿出时间去关注去研究,需要把健康的行为养成习惯,从而系统地、科学地、持之以恒地融入到日常的饮食起居、情志活动中。◢ 养生在于“道法自然”

所谓养生,“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养生的目的是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这是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养生之法在于道法自然,讲求顺应自然的规律,回归自然的纯真,在生活上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1.调情志

研究证明,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十分明显,“不生气则不生病”是有道理的。要想控制情绪就要“恬淡虚无”,淡泊名利,心无杂念,定期清空心灵,豁达宽容,回归本原;如果心不静,想法太多,对许多事物都放不下,甚至耿耿于怀、念恨于心,就会气郁不舒,耗血伤神、伤肾、伤气,出现失眠、抑郁、焦虑,以及脱发、皮肤干燥、色斑等,甚至变生肿瘤。中医古代名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指出:“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能中和者必久寿也。”“谨小慎微”的人不健康、甚至短寿,正是因为心里压力太重,担心、顾虑太多导致的。过度的情绪反应是许多疾病的诱发因素,如何舒缓情绪、控制情绪不仅是文明素养问题,更是健康问题。2.节饮食

养生需要饮食有节。“节”有节制、节律双重含义:节制就是不能暴饮暴食、大油大肉、饮酒无度,不可过饱,保持适当饥饿;节律就是一日至少三餐,不可不吃早餐,也不可多吃夜宵,上午、下午适当加水果、零食。《黄帝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厚味(“膏粱”指油腻,“厚味”指咸、辣口味重)易生疾病。饮食宜“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3.慎起居

起居生活应该顺应大自然,顺应四时昼夜变化。春三月,早卧早起,增加户外活动;夏三月,晚卧早起,适应炎热;秋三月,早卧早起,适度运动;冬三月,早卧晚起,进补调养。养成早睡习惯,禁止长期熬夜。冬季晚起,禁止晨练。运动强度要和四季结合,劳逸结合,多运动、勤运动,不可安逸懒动、久坐久卧。

健康来自保健,长寿来自养生。有人常以现实生活中酒肉无忌而仍健康长寿的人为佐证,质疑养生的必要性,殊不知,影响健康的因素是综合的。对一个人而言,尽管其饮食无忌,但他的心情可能是开朗乐观的,或者常进行规律的运动,如果再做到饮食酒肉有忌,可能会更健康长寿。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慢性病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许多疾病是由于不良习惯导致的。明白健康长寿的密钥掌握在自己手里,无疑就离健康长寿更近了。养生重在养心

养生的方式有许多,最被人们关注的是饮食调养和药物调养,对于心理调养,则常忽视,或觉得难以把握。其实,养生的关键不在于吃,也不在于健身运动,而在于养心,在于学会调节情绪。◢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中医的养生理念主要是由调情志、慎起居、节饮食三部分构成,在这三个环节中调情志尤为重要。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有感情、有思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常常是为情(志)所累,而无端生出疾病。人们经常说的“活得好累”就是指心累。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当心里的压力难以承受时,就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种种不良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均可伤及脏腑,从而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妇科病、精神疾病,甚至恶性肿瘤等。

研究表明,大部分疾病都与不良心态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中,个人因素占60%。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指出:“在这60%当中,膳食占30%,心理占30%。对待这30%的心理因素,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呢?然而,对健康起最关键作用的,恰恰是心理。”其实,从中医角度分析,心理因素还不止这个比例。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的养生学家嵇康在《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中指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济,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大理之所效也”。这里归纳的养生五难,归属情志的就有四难,占八成。因此,养心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如何养心

所谓养心,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控制好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意念,做到心气平和、不急不躁、豁达乐观。1.心胸豁达

一个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能计较一时一事利益的得失,应当做到处事随和,待人宽厚。豁达的胸怀,可以使人心情愉悦,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处于放松、舒缓的状态,这样,人体的机能就会处于最佳的健康状态。据统计,长寿老人长寿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不计较,二是很勤劳。长寿老人鲜有小肚鸡肠的。计较就得用脑,就得调动全身各系统处于应激状态,长期计较,心血管系统就始终处于紧绷状态,这就会带来血压升高、动脉硬化,也会引发免疫系统失调,从而导致感冒、过敏,甚至肿瘤的发生。宽容不仅是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心胸豁达最大的受益者正是自己,宽容别人收益健康。2.清心寡欲

情绪主宰身体的机能,倘若终日思虑不绝、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可以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贪念太重、欲望无度,不能将欲望控制于适度,必然要损耗正气。机体长期处于高代谢状态,寿命就会缩短。养心贵在静心,静心就是心态平和、不急不躁、少私寡欲、私而有度、欲而不贪。只有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当然,人心有静就有妄,静是水,妄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要清心、静心就要学会放下,不偏执,不太在意自己,学会忘我,恬淡度日,身体才会健康长寿。3.学会忘却

人在生活、工作中常常置身于矛盾中,处在情感纠葛和心理承受压力的交织中。既然压力无处不在,既然压力无法逃避,那就应该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压力。如何舒缓压力?适度转移和释放是有效的方法。转移的方法有多种,学会忘却值得推崇。过去的事就该让它过去,不纠结,不回味。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人产生情绪是正常的,可长期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则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去平衡。记忆要清零,恼怒恩怨、忧思悲伤均要学会放下。中医将七情伤人称为内伤,就是说这种伤害要比外感邪气和外伤筋骨危害重得多。4.消除恐惧

中医认为惊恐伤肾,未知而害怕谓之惊,已知而害怕谓之恐。在现实生活中,“恐”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做了不该做的事,天天提心吊胆地生活,所以,不要做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的事,避免心惊胆战地度日。这种长期的恐惧会使人始终处于应激状态,打击和损害中枢神经、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使人精力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腰酸背痛、皮肤少泽、脱发白发,甚至滋生肿瘤。中医认为,这些症状都是恐伤肾后肾精亏虚的表现。

还有另外一种“恐”是外界事物对心理的一种挤压,承受的压力过大就可能会恐惧。如长期压力太大,加之缺乏有效的缓解方法,就会使人处于恐的状态中,这同样会引发各种疾病。◢ 养生就要养心《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的就是“养心调神”。所谓养心,就是从精神上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从而有效保障机体的健康状况,达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有人预测:养心将会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因为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巨大转变,人类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前所未有,过度的心理压力是疾病的根源。人要健康,最为关键的是心理健康,甚至可以说,养心就是养生。读懂人生的真谛,放下一切,你将会拥有健康和快乐。补药并非人人皆宜

养生保健的方法很多,其中,服用各种补药就十分受人追捧。最热门的当数固元膏、六味地黄丸、冬虫夏草、灵芝、枸杞子、西洋参、黄芪、阿胶、藏红花等。中医认为,药有偏性,治病、养生都是以偏纠偏,用对了有益健康,用错了不仅无益于健康,还会有害。因此,不可盲目跟风去吃补药。服用补药养生要掌握三个原则:第一,亚健康、有慢性虚劳虚损性疾病的人群服用,健康人不服用;第二,在中医医生指导下分清寒、热、虚、实体质再服用;第三,症状或病情得到改善就要停药,保健品也不可常年服用,以防肝、肾功能损伤等危害。现分述如下。固元膏

固元膏是用阿胶、红枣、黑芝麻、核桃仁、桂圆肉、枸杞子、冰糖、黄酒共同熬制而成的膏滋,或是以阿胶、冰糖、黄酒熬成膏浇制其他药材而成的块状膏。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是块状膏。固元膏是中国传统的亦药亦食的养生保健之品,因具有润肤养颜、养血乌发之功效,现今备受大众热捧。传说是杨贵妃喜爱食用之品,后因慈禧十分钟爱而盛行。古时民间大户人家也有用核桃、阿胶制膏当蜜饯零嘴食用的习俗。固元膏的组成成分多有补肾、养血之功,具有疗虚补血、益智健脑、养颜益寿的作用,是大多数人适合的保健补品。但是,固元膏也不是人人均可食用。当前,因为过度的商业宣传,固元膏的滥用十分普遍。固元膏因过于滋补、粘腻,对一些人而言是不适宜的。不宜人群

A 热性体质者。身体壮实,大便干结,喜欢吃冷饮,怕热喜凉,或血压高、血脂高者。

B 痰热体质者。大便黏滞不爽,口臭,头、面油垢,易发粉刺,舌苔黄腻,或血脂、血糖偏高者。

C 肝郁体质者。情绪低落,易怒,胸胁胀满,食欲不振,宜生口疮,或患抑郁、强迫、焦虑症者。

D 脾虚体质者。食欲差、进食少,多食则腹胀,大便溏泄或干结,宜生口疮,或患胃下垂,慢性消化不良者。

经常在门诊遇到因不当食用固元膏,病情未愈反而加重的患者。一男性患者因性功能差服用固元膏,性欲越来越差,口臭、面垢、舌苔黄厚、易怒,后服用龙胆泻肝丸许久才舌苔退净,性能力恢复。因此,是否适合食用要听取医生的意见后再选择。服用时间

冬、春季最佳,深秋亦可,夏季不宜。服用方法

嚼食即可。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儿科医生钱乙发明的方剂,药物因由六味药组成且主药是地黄而得名,组方合理,补泻结合,非常适用于小儿肾虚发育不良。六味地黄丸(软胶囊)因为有补肾的作用,加上一些商家的不当宣传,似乎成了无所不能的补药。据不完全统计,六味地黄丸治疗的疾病已涉及137种。可见,六味地黄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滥用现象,临床因滥用六味地黄丸导致的药源性疾病也时有发生。因其是补肾阴的方药,误用滥用势必就会伤阳。因此,选择六味地黄丸保健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防止用错。不适合人群

A 健康人群。无任何疾病者,不宜服用。我们身边常见有人因接受朋友馈赠,感到不吃浪费而服用的现象。无病不用药,“是药三分毒”,不可随意吃药,包括补药。

B 肾阳亏虚者。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之药,肾分肾阴、肾阳,二者是水火不容的。具有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腰酸腿软、男性性功能减退等症状的肾阳亏虚者服用六味地黄丸就会雪上加霜,加重病情。是否服用六味地黄丸,要根据中医判定的体质确定。

C 脾胃虚弱者。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体质,容易腹胀、便溏,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不能吃生冷食物者也不适合服用。否则,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等症状。

D 痰热体质。六味地黄丸是滋补之品,服用后可能会加重痰热现象,不仅对补肾无益,还会助邪。

我们在临床中经常会见到肾阳虚、痰热和脾胃虚弱者服用六味地黄丸后病情加重、体质变差。因此,六味地黄丸不可随意服用。服用时间

秋、冬、初夏为宜,三伏天不宜,春季不宜。服用方法

按说明书服用,用水送服即可。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民间受捧率极高的保健品。它不是草,是蝙蝠蛾的幼虫于冬日前感染了虫草真菌,体腔内营养被真菌利用转变为菌丝,待次年春夏“长”(吐)出菌丝露出地面而成,因冬天是虫,夏天“长”出了菌丝似“草”,故而得名。虫草种类繁多,只有我国青藏高原所产冬虫夏草为正品,有药用价值,而其他虫草均无药用价值。市场上常有人以无药用价值的虫草冒充正品,常见的产于尼泊尔的虫草就属于非药用虫草。目前,冬虫夏草尚无人工培育,人工培育的虫草菌丝并非冬虫夏草,药用价值低。

冬虫夏草具有补益肺肾的功能,对肺虚咳嗽、盗汗、腰膝酸软、阳痿早泄有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虫草有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抗肿瘤、抗疲劳的效用,对放、化疗后红细胞下降有改善作用。虫草性味平和,适宜人群广泛,已成为滋补强壮的首选中药。近年来,冬虫夏草因需求量大而价格飞涨,使普通人难以承受。不宜人群

A 体质壮实的健康人。体健无病者无需服用。

B 热甚体质者。常见贪凉饮冷、面赤口臭、粉刺、便秘者不宜服用。服用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服用方法

冬虫夏草的服用方法以研碎炖汤利用率最高。炖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虫草的有效成分溶出率更高。泡酒、研粉、嚼食和与中药一起煎,溶出率都不高。特别提醒

冬虫夏草作用平缓,补益有限,而且价格奇贵,性价比不高!只因其稀缺而成为奇珍异品,并无奇特的药用价值,自然不应该成为大众的消费补品。大众购买虫草要量力而行,理性选用才是。就性价比而言,冬虫夏草不抵人参、鹿茸等。灵芝

灵芝属菌类,和蘑菇是近亲,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益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眩晕失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等。灵芝性味平和,适宜人群广泛,是保健的佳品之一,有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美誉。现代研究发现,灵芝有抗肿瘤、护肝、抗氧化、排毒、调节免疫力的作用。灵芝大小、形态、颜色差别较大,不容易鉴别,仅颜色就有赤、黑、青、白、黄、紫6种。虽有色不同而作用不同的记载,但差别不大,只要是林中之灵芝即为上品。不宜人群

脾胃虚寒者。灵芝味苦,长期服用会伤脾碍胃,出现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服用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服用。服用方法

灵芝为菌类,质硬难以煎煮出有效成分,泡水饮用效果更差,长期饮用其苦味反会损伤脾胃。现代采用孢子粉破壁法提高了灵芝的吸收率,服用灵芝最好选用破壁孢子粉,只是灵芝作用平缓,需要长期服用方能奏效。枸杞子

枸杞是常见的补肾中药之一,也是药食两用的水果,因口味甘甜、作用平和而备受养生界的追捧。枸杞多产于西北、华北,以宁夏枸杞为上品。黑枸杞中医古代医书记载甚少,产于新疆等地,多是野生,其有效成分花青素含量优于普通枸杞,近年来成为保健品中的新宠,而补益肝肾之力不如普通枸杞。枸杞有补肾生精、润肺明目、延年养颜等功效,有调节免疫力、改善性功能、抗疲劳、抗衰老的作用,适宜人群广泛,也成为饮茶、食材烹饪中的添加之物。枸杞也有不适宜人群。不宜人群

A 热性体质者。枸杞虽性平,但毕竟属于温性,对热性体质有火上浇油之嫌,应当尽量避免。

B 脾胃虚弱者。枸杞属于甘甜滋腻性补品,对脾胃运化力弱的人群,会导致其食欲下降、腹胀,特别是脾虚湿重的体质,尤为严重,还会出现口臭、口疮等症状。服用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服用方法

可以嚼食、泡水,也可以泡酒(宜适量饮用),以煲汤为最佳。西洋参

西洋参是人参的一种,以产于西洋而得名,在我国也有种植。人参是大众最熟悉的中药之一,我国已把它列入药食共用之品,成为真正的亦药亦食的保健食品。人参具有补气生津、强壮益寿的作用,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适合于疲劳后的精力恢复。人参分红参和白参,红参温补,白参凉补,西洋参属于白参类,比我国东北生产的生晒参还寒凉。因补气而不易上火,其适用人群明显扩大并受人青睐。虽然这样,还是有不适宜服用西洋参的人群。不宜人群

A 健康人。健康人无须服用,服用后会产生兴奋和血压升高现象,影响睡眠,应当避免。

B 热性体质者。热性体质者禁止服用西洋参,否则容易流鼻血、失眠、易怒、升高血压。

C 儿童。西洋参含有性激素样物质,儿童服用会出现性早熟,应该禁止。服用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服用,以夏季特别是三伏天和秋季、春季为宜,冬天次之。服用方法

以泡水最合适,也可以煲汤,研细粉服用。黄芪

黄芪是最常用的补气的中药品种之一。黄芪性温,味甘,具有补虚扶正、止汗消肿、促进疮口愈合的功效,能提高免疫力,抗衰老,抗应激,还具有降压等作用。黄芪虽是养生保健中应用最广泛的中药之一,但也有不适宜服用人群。不宜人群

A 健康人。健康人无须服用,服用后会产生头晕、口干等不良反应,应当避免。

B 热性体质者。黄芪为温补之品,自然不可以用于热性体质者,否则就是火上浇油,使病情加重或对体质产生不良影响。服用时间

冬、春季为宜,夏、秋季不宜,体虚多汗者夏季也可服用。服用方法

以水泡服最合适,也可以煲汤。阿胶

阿胶是用驴皮熬制的胶,是极富盛名的名贵中药,以山东东阿的阿胶为上品。市场上常有以马皮熬制的胶冒充,此膏无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养生保健热的兴起,阿胶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飙升。因具有补血止血的功效,及养颜润肤的作用,阿胶作为保健品运用广泛,甚至到了滥用的地步(主要是制作固元膏之类保健品使用了大量的阿胶,其次是单独食用阿胶)。其实,阿胶的功效有限,只是止血补血。由于阿胶温补滋腻,久服会燥热生疮,有不少人不适合服用。不宜人群

A 健康人。健康人服用阿胶会燥热、心烦,影响睡眠;口舌生疮。

B 热性体质者(尤其是痰热体质者)。阿胶温补滋腻,会助火化热,加重内热、痰热,使头面垢腻,粉刺、口臭加重。

C 脾胃虚弱者。阿胶滋腻碍胃,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能力降低就会限制其他补品的食用。服用时间

阿胶性温,有滋阴润燥的作用,以秋、冬季服用为最佳,夏季最不宜。服用方法

多采用烊化的方法,就是用水炖化食用。藏红花

主要产于希腊、伊朗等地,因由印度经西藏传入内地,而得名“藏红花”,非西藏所产。现在,浙江、上海等地都有种植。藏红花是活血之品,无养血之功,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衰老、抗癌的作用。藏红花在民间常被神话,而成为补药用于各种疾病和养生保健。其实,藏红花并无补益作用,也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不宜人群

A 健康人。健康人少量服用藏红花无不适,也可改善血黏度,但当过量时会出现疲乏现象。

B 素体虚弱者。慢性病、久病,阳虚怕冷者,特别是贫血患者禁止服用藏红花。

C 有出血倾向者。有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服用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服用。服用方法

水泡服或酒泡服。养生是内化于心的自觉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关注点不约而同地转移到了健康长寿、养生保健的话题上来。这本是一件好事,可在养生大潮中所见之象,有许多却与养生之真意相去甚远。如认为养生保健是中老年人的事,与青年人无关;老年人节制饮食、注意起居是应该的,年轻人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熬夜就熬夜,都可以不讲究。另外是过度关注养生,以为不吃点什么就是没养生,不做点什么就是没保健。许多人按照电视、书籍介绍的内容“养生”,逐个试用,效伪的方法五花八门,花样翻新,甚至误入歧途,损害健康。

那么,什么是养生?怎样养生?这是个必须要明确的话题。只有深刻悟彻养生的内涵,才能真正珍惜生命、善待自我。珍惜生命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对不能再生的生命旅程的珍视和尊重。因为生命与健康是人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生命与健康,一切都将归零。◢ 养生的内涵

养生就是养护生命,就是对生命的生长、生存过程的保养护理,以期达到减少疾病、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严格地说,养生不能等同于养身、健身。健身是体育运动,更主要的是通过对躯体骨骼、肌肉的锻炼,以达到强壮。养生是对生命的养护,包含的内容大而全,不仅仅包括骨骼、肌肉的强健,还包括生命所有系统功能的完整和相互协调,脏器的功能良好是尤为重要的标志。可见,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简单单的做个体检、一两次节食,或补点什么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去长期关注,需要付出精力和时间,需要去经营。◢ 养生的真谛1.关爱生命“性命在天,富贵由人”,或是“性命掌握在医生的手里”,这是常见的两种认识。前者认为健康长寿是“命”注定的,父母禀赋遗传所致;后者认为健康长寿是由医疗条件保障所决定的。那么,这样的认识对吗?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影响健康的五大因素,其中显示,遗传只占15%,医疗条件占8%,而主要决定因素是自己的个人生活方式,占60%。可见,健康长寿主要是由自己掌握的。

生命是自己的,关键要靠自身的重视和呵护,包括医生在内的其他人都不可能取代个体对健康的自我保养与管理。我们每个人对此都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自觉性。否则,等待我们的往往是扼腕长叹、追悔莫及。在我们身边,类似惨痛的教训举不胜举。特别是一些青年人和中年人,追求享乐刺激,甚至不惜损害健康而放纵欲望。有的一顿暴饮暴食后,突发胰腺炎、心肌梗死、脑中风而生命垂危;有的连续几十个小时玩网络游戏,猝死网吧,酿成悲剧;有的熬夜追热播剧,导致颈椎病,出现眩晕难以起床;有的劳神多虑、恼怒焦虑、纠结不放而导致体质下降、疾病缠身等,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轻狂年少时,总会肆意释放自己的欲望,唯独不知善待生命,以为生命可以任意挥霍,做出许多有害健康和生命的蠢事而不觉;人到中年,病痛找上门来,方知道健康的重要,却又时不时“好了伤疤忘了痛”,常在善待生命和折腾生命之间摇摆;人到老年,似乎已经看到生命尽头就在不远处,这时才真正懂得健康和生命的重要意义,开始努力寻觅养生大全,恶补保健食品,多是亡羊补牢,得失难料。2.不去做作

养生是一种善待生命的自觉行为,不是刻意而为。许多长寿之人并未刻意去追求长寿,也不斤斤计较延年,而是将中医传统养生思想融入到心中,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故有自古中医“不养生”之说。这里的不养生,就是指不刻意去“养生”。少见中医人经常给自己开虫草、人参、鹿茸、阿胶服用的。养生不是要人们照搬各类“养生经”,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刻意去吃红豆薏米粥,不是一定要去泡脚、刮痧。也就是说,养生不是一定要做点什么!不明白个中道理的盲目“养生”是不妥的,甚至是有害的。有的人养生是自己做给自己看的,觉得这样做我就是养生了,图个心理安慰;有的人是做给别人看的,显得自己多有养生素养;也有不少老年人吃了电视养生节目推荐的食品或药品,时有吃过了量肠胃承受不了,吃偏了上火生病的情况发生。其实,养生没有套路,切不可千人一面都去吃绿豆、吃固元膏之类的食品药品。养生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合理安排自己的起居、饮食,注重情志调节。养生也不可以通过依赖药物的治疗来完成,切莫以为只有吃补药或高级补品才是养生,只有常吃冬虫夏草、鹿茸、阿胶、人参、灵芝、燕窝、海参、鲍鱼、蜂王浆、林蛙油才是养生。其实,进食补品并不代表就是养生,也未必能换来健康。曾遇一位患者经常感冒,表现为低烧、咳嗽、咽痛等,认为虫草能够提高抵抗力防止感冒,就常年吃虫草,一年要花去10万元,感冒却依旧频繁光顾。后经人介绍找笔者诊治,只服了十几付桂枝汤加减方,没多久就不再感冒了,其间共花了几百元钱而已。3.悟透生死

养生不是惧怕死亡,而是坦然面对生命的来、存、去。这是人们在参悟和践行养生过程中应当确立的一种理念和境界,否则,当疾病来临时就会猝不及防,恐慌惧怕或“破罐子破摔”,从而加重病情,甚至会被吓死。健康的生死观,说到底,就是要形成一种能够坦然面对生死,顺应自然的豁达态度。◢ 养生是一种自觉

养生要有知有悟。人们知道一些养生的常识不难,但能从中领悟到健康和生命的意义,却并非易事。从“知”到“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和感受,从中理解、把握养生的真谛,将其精髓内化于心,然后付诸于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成为生活中的一种自觉行为。只有真正领悟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生活的真谛,我们才能每一天都做到心境平和、生活规律、饮食有节、行止有度,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诱惑,就不会以“就这一次,下不为例”为借口放纵自己。

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不仅仅是为了延年益寿,而且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人文精神。健康方能充满活力,有活力才能活出人生的精彩,人生要想精彩就要有个健康的身体,要健康就应该去养生,这也是不言自喻的道理。CHAPTER2四季养生春季养生——一升一护

春为四季之首,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春季大地回暖,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复苏。自然万物,经过冬三月的蛰藏之后,阳气开始上升,万物始萌,呈现出勃勃生机。此时,人体阳气也顺应生发之势向外疏发,内守一冬的阳气开始由内向外升发,生机萌动。但初春的气候乍暖还寒,因此,春季养生要合理调节起居、饮食等,这样才能达到升发气机和顾护阳气的目的。◢ 升发阳气1.舒畅心情,升发阳气

春季阳气生发,肝属木对应于春,具有与草木相似的生发之性,在春季时功能活跃。春季是精神疾病易发季节,肝气升发正旺,既容易因肝升太过导致肝阳上亢,出现精神失常的精神分裂症;又容易因肝升不足而肝气郁结,导致情绪低落的抑郁症。中医认为,肝主调节情志。春季养肝,就是保持肝气畅达,让情志盎然,心情开朗、舒畅,乐观向上,戒怒戒郁闷,排解不良情绪的影响,驾驭和调控好自己的情绪,预防体内气机升降失常,避免出现各种精神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急躁易怒”型和“压抑内向”型性格的人,是春季保健的重点对象。控制情绪、学会排解显得尤为重要,必要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2.户外运动,升发阳气

春天大地回暖,人体的皮肤开始舒展,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量就相应减少,出现头脑困倦、肢体乏力的“春困”现象。春困是季节交换时期的生理现象,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比冬季晚些睡,早点起。要经常到户外、阳光充足、有植被的林木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多做深呼吸,增加新鲜空气的吸入。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困倦消除。消除春困最好是采用有氧运动的形式,如健步走、慢跑、瑜伽、太极拳等。3.进食芽类,升发阳气

春天阳气升发,这时的饮食调养,以平补为要,适当助阳。宜选用甘、辛、温之品,清淡可口,忌油腻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春笋、香椿、菠菜、葱、蒜、香菜之类,既利于升发阳气又富含营养,也可以食用一些荠菜、蕹菜、马兰头、苜蓿、蓬蒿菜等时令蔬菜,有良好清肝明目功效。压抑内向的人可以食用芳香通气的茴香、萝卜、韭菜、葱和芥末等助阳升发的食物。急躁易怒的人则不应该再多吃升发的食物,而应多选食味苦的苦瓜、莲子心等清肝泄热的食物。◢ 春捂1.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春天气候多变,时暖时寒,加上冬天棉衣“捂”了一冬,人体代谢功能减弱,皮表疏松,对外的御寒能力不强而容易受凉。所以,入春后不应急于脱减厚衣,可以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春捂也有讲究,捂的重点部位是头和足。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不比躯干有衣物护着,易受风寒;足部是人体体温最低的部位,血液循环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