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衣萍精品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0 16:39:58

点击下载

作者:章衣萍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章衣萍精品选

章衣萍精品选试读:

出版前言

我国现代文学是指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是在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兴文学。其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以及结构组成等方面﹐都有新的创造。

我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是人民的文学,集中表现为大大加强了文学与人民群众的结合,文学与进步社会思潮及民族解放、革命运动的自觉联系,构成了我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历史特点与传统。此时的文学,以表现普通人民生活﹑改造民族性格和社会人生为文学根本任务。

在创作实践上﹐我国现代文学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彻底反封建的新主题和新人物,普通农民与下层人民﹐以及具有民主倾向的新式知识分子﹐成为了文学主人公,充分展示了批判封建旧道德、旧传统、旧制度以及表现下层人民不幸、改造国民性与争取个性解放等全新主题。也是通过这些内涵和元素,现代文学对推动历史进步起到了独特作用。

我们刚刚跨入21世纪,今天的历史状况和时代主题与现代文学的成长背景存在巨大差异,但文学表现人物、反映社会、推动进步的主旨并没有改变,在此背景下,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温现代文学的经验,吸取其有益的因素,开创我们新世纪的文学春天,我们编辑《中国书籍文学馆·大师经典》丛书,精选鲁迅、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朱自清、萧红、夏丏尊、邹韬奋、鲁彦、梁遇春、戴望舒、郑振铎、庐隐、许地山、石评梅、李叔同、朱湘、林徽因、苏曼殊、章衣萍等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正是为了向今天的读者展示现代文学的成就,让当代文学能在与现代文学对话中开拓创新,生机盎然。因为这些著名作家都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

章衣萍简介

章衣萍(1900~1947)乳名灶辉,又名洪熙,安徽绩溪人。他的著作甚多,有短篇小说集、

散文

集、诗集、学术著作、少儿读物、译作和古籍整理等20多部,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翻译家。

章衣萍自幼在家乡就读。1908年,他进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17年,他到南京一所学校当书记。1921年,他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北大毕业后,他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创办的教育改进社主编教育杂志,并在上海大东书局任总编辑。

1924年,章衣萍与著名作家鲁迅筹办《语丝》月刊。1925年,他的成名作《桃色的衣裳》问世。1927年,他到上海在暨南大学给校长郑洪年当秘书,同时讲授国学概论、修辞学等课程。1936年,他去四川先任省府咨议,很快又到一军校当教官。

在抗战时期,章衣萍前往成都,投奔了当地的军界人士。1937年,他出版了一本旧体诗词集《磨刀集》。之后,文坛上很少提到他的名字。1947年12月,他因脑溢血逝于成都。

章衣萍以《情书一束》小说集和《我的朋友胡适之》出名。《情书一束》是他的成名之作,这部短篇小说集,可以说是他和画家叶天底、女作家吴曙天三角恋的产物。他又因叶天底写给吴曙天的情书,连着他自己创刊号的部分,编写成《情书二束》,结果他和吴曙天结为伉俪。《情书一束》成为当时主要畅销书之一。

章衣萍创作的作品还有《深誓》《种树集》《樱花集》《枕上随笔》《青年集》《黄仲则评传》《枕日记》《随笔三种》《衣萍书信》《我的儿时日记》《小娇娘》《管仲》《柳眉君情书选》《秋风集》《我的祖国》等。

章衣萍凭着自己的才气和胡适、鲁迅的提携,在20世纪初我国文坛上享誉卓著。他的作品兼具英美文学之风,在随意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一位青年的热血,总是在沸腾,在燃烧。他在《救火夫》中赞美那些平凡救火夫勇敢、善良、无畏品质的同时,深刻鞭笞自己内心的懦弱。

章衣萍在《“还我头来”及其它》中,写出了一位青年对权威的藐视以及独立思考、不盲目崇拜的精神;在《又是一年春草绿》中,他表现了自己的感伤与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留恋。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写得机智、灵活,充满文学的趣味。

章衣萍写《古庙集》时,还是一位热血青年,他虽不能像鲁迅那样用匕首去刺进敌人胸膛,但他的长矛也足以刺伤那些古旧的、虚伪的假面孔,能够给周围的人带来一份清新与舒畅。因此,他嘲笑那些现代诗人只做诗而不思诗,只写糊涂诗而不写明白流畅的诗。

章衣萍在《浪漫的与写实的》一文中,把徐志摩、余小沅、梁实秋等著名人士调侃了一番,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胆识与率直。他在杂文里表达了他内心的忧虑,这忧虑这悲哀都是当时苦难中国以及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心中的真实表现。

有人曾经评价说:“作家,应当有一种悲悯天下的胸怀,有一种疾恶如仇的勇猛,有一种天道我行的牺牲精神。如果文学创作成为一种游戏,一种理念的演绎,那不仅是文学的悲哀,也是这个民族的悲哀。我向来注重文字的内在意蕴,反对以文字为游戏,即使在我心不在焉的时候,我也不去亵渎文学。我喜欢章衣萍的作品,是因为我从他‘童言无忌’的文字中看出了一颗年轻、勇敢、率直的心。虽说我已不再年轻,不能用热血一样的文字去热爱生活、赞美生活,但我仍不肯放弃平实文字后面那颗跳动的充满青春热血的心。”散文

记濮文昶的词

近来在《金陵词钞》中看濮文昶的九十九首词,觉得他的确是清代的一个很好的白话词人。我因为濮文昶的名字似乎很少人知道,所以在这里略略的介绍一下。濮文昶,字春渔,溧水人。他是咸丰九年(一八五九)的举人,同治四年(一八六五)的进士。他曾做过随州的知州。他生在清末,正当内忧外患纷来的时代。咸丰九年(一八五九)僧格林沁破英法兵于大沽。十年(一八六○)英法两军破天津,入北京,咸丰帝避难热河,那时洪秀全正扰乱南方。十一年(一八六一)官军克复安庆。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左宗棠定浙江。三年(一八六四)曾国藩克复金陵,秀全自杀。濮文昶有《惜余春》(甲子,十二月,叶县题壁)为词,下半首写那时代的情景:

又况是战血模糊,凶风浩荡,满地虎狼成队。几人马上,将相王侯,已是毛锥不贵。尽道名酣利酣,我敢独醒,天胡此醉?偏尝些苦辣酸咸,留待回甘一味。《词钞》卷七,一页。

他的词时常不避白话句子,我们在《惜余春》的末句便可看出。濮文昶虽生在清末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但他的最好的词却是情词。近来很有人提倡血与泪的咀〔诅〕咒文学,厌恶宛转呻吟的情诗。但我们以为在人类本能方面,性欲实在和食欲有同样的重要;恋爱的呻吟的声音,同血与泪的咀〔诅〕咒的声音,在文学上占同样的价值,有同样的重要。我们现在且看濮文昶的情词:

甚名花,难称意。百样娇嗔,百样将人腻。一任人猜心上事,问了无言却又盈盈泪。脸销红,眉敛翠,浪说同心只有愁难替。除却埋愁无别计,寻遍人间没个埋愁地。《鬓云松》,《词钞》卷七,三页。“除却埋愁无别计,寻遍人间没个埋愁地。”这两句词何等沉痛!何等动人!但我们可以决定不是那些呆笨的文言词藻所可写出的。最妙的却是《河满子》一词:

消息声声钗钏,光阴寸寸鞋尖。不信天涯真个远,算来只隔重帘。琐碎零香剩影,无端付与泥黏。

心上丁香结子,几回欲解还箝。试问工夫间也未,口头格外矜严,手摩桃瓤梅核,人儿各自酸甜。《词钞》卷七,七页。

还有那纯粹的白话词,如:

偎颊迥眸小语骇,几回贪恋几回猜,不曾中酒软绵绵。紧护春寒防转侧,为劳将息互安排,贴侬心坎贻郎怀。

醒也欢娱睡也甜,衾窝真个暖香添,手搓裙带当花拈。好梦模糊偏耐想,春光漏泄不能瞒,眉头尖又指头尖。《浣溪纱》四首之二,《词钞》卷七,十二页。

这两首词描写得多么宛转,多么细丽;要是给提倡道德的胡梦华看见,又要骂他是不道德的情词了!

近来的诗人犯了一个大毛病,便是直率的抽象的乱写。有许多新诗,照我们看来,只可算是白话,不能算得诗;我现在且举出一个极端的例子:

南通的文明,

不过生活程度的增高。

缪金源《南归杂诗》,二十四首。十,二十,《晨报副刊》。

缪君的杂诗也有几首是我所爱读的,但我不得不大胆的说一句:上面的诗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不能算是诗!我们读濮文昶的词应该得着一种教训,做诗的人不妨用平常的事实,但同时却应该有浓厚的情感。我们且看濮文昶的词:

眉月伴三星,历历成心字。月下刚排雁影斜,心上人儿是。月又向西沉,雁又从南去。暮雨楼空不见人,化作心头泪。《卜算子》,《词钞》卷七,六页。

这首词看来很寻常,却有异样的说不出的美。我们应该懂得此词的妙处,然后才不致做出那直率的诗!

据《金陵词钞》的小注上说,濮文昶著有《珠雪龛词钞》,我曾花了一天的工夫,找遍了琉璃厂的书店,终于没有找得。他死后不过几十年,他的《词钞》竟几乎绝迹,不是《金陵词钞》选的九十九首,我们几乎不知道这个好白话的大词人了!我现在且举出吴虞《秋水集》上的两句诗,做这篇短文的结束:

我论诸家还一叹,

古来佳作半无名!十一,十一,十四,早。

记石鹤舫的词

石鹤舫,安徽绩溪人。生当前清道光季。其生平事迹不甚可考。著有《鹤舫诗词》一卷。胡适之先生曾藏有钞本。数年前,余偶然与胡先生谈起有清一代的词,提到世人所崇拜的纳兰性德,先生昂然曰:“纳兰性德的词远不如我们绩溪的石鹤舫。”可见先生推崇鹤舫之深。其后,余曾见残本《鹤舫诗词》,为道光庚子(1840)扫花山房所刊。卷首有婺源齐彦槐一序。扫花山房不知为何处书坊,此残卷之《鹤舫诗词》实为海内孤本矣!当时曾将所爱读之词,钞录十余首。齐彦槐谓鹤舫之词“有南唐宋人遗韵”,信为知言。今仅钞录数首,如下:步蟾宫旅感

晓风料峭鸣窗纸。乍睡醒,乳鸦声里。思量幽梦忒匆匆。只恋着枕儿不起!春花秋月如流水。怕回首,愁罗恨绮。别时言语在心头。那一句依他到底!酷相思忆别

杜宇声声花满地,尽提起伤心事。记暗递香罗挑锦字。一半是相思谜,一半是相思泪。拟托新词传别意,奈未便将书寄。更暮暮朝朝风雨细。待醉也如何醉?待睡也如何睡?太常引鹧鸪

江南都爱好烟波,偏汝惜蹉跎。谁不是哥哥?是那个殷勤教他?似闻说道:有人为我,青鬓暗消磨。便算汝情多,问听得人儿奈何?江城子春日旅感

东风吹我落天涯。好年华,不还家。枉费许多情泪送琵琶。心迹近来何所似?墙上草,路旁花。故园回首隔烟霞。树交加,竹横斜。未识何时归理钓鱼槎。来往水村山市里。书可借,酒能赊。(附记)这篇小文为六七年前在北京时的日记中的一节,后曾钞出发表于《暨南周刊》。关于石鹤舫的历史,尚待考据。我希望将来有替石鹤舫作评传的机会。替石鹤舫作序的齐彦槐,从《中国人名大辞典》(一四二四页)查得其小史如下:“清,婺源人。字梦树,号梅麓,又号荫三。嘉庆进士,授庶吉士,选金匮知县,有治绩,尝建海运议于苏抚陶澍,得旨优奖,以知府候补。罢官后,侨寓荆溪。精鉴藏,工书法,为诗出入韩苏,尤长骈体律赋,有《双溪草堂诗文集》,《书画录》,《天球浅说》,《海运南漕丛议》等书。”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日记。

柏克赫士特女士

(一)

最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有两个女子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的发明,在教育制度上有特别的贡献。伊们的地位,在未来的教育史上也许竟和卢梭(Rousseau)福禄培尔(Frobel)一般的重要,伟大,光荣。这两个女子:一个是意大利的孟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女士,一个是美利坚的柏克赫司〔士〕特(Helen Parkhurst)女士。孟特梭利教学法(The Montessori Method)自美国纽约的《马克罗杂志》(The Me-Clure’s Magazine)于一九一一年五月号及十二月号,又一九一二年之五六月两号陆续讨论后,已引起美国以及各国之注意。一九一二年Anne E.George女士复将“孟特梭利教学法”译成英文,风靡全世界。我们教育不发达的中国,也已将孟特梭利的教育学说陆续的介绍了一些过来。“自动主义”的名词已经在国内风行一时,我们可以不必多说。我现在且来谈谈达尔顿制的发明者柏克赫士特女士——今年受“中华教育改进社”之请将于六月间来华的柏克赫士特女士。

柏克赫士特这番到中国来,表面上虽说是中华教育改进社请的,其实是柏克赫士特女士自己愿意来的。我们贵国虽然是一打起仗来便花下几百万几千万,我们的军阀虽然是有钱买炮,买炸弹,买飞机,买无烟火药。然而我们的教育界是教员索薪,学校关门,自己挣饭之不暇,那里还有什么余钱请欧洲,美洲的什么男教育家,女教育家呢!

诸位留心看报的人大概总可记得,去年有一次曾说起柏克赫士特女士于四月间到日本讲演,顺便到中国奉天一行。那时在美国的王卓然君曾为此事寄了一个通信在《京报》上。国内教育界热心达尔顿制的人,大家都望穿秋水了,然而柏克赫士特女士到底没有来!无缘呀,我们寂寞的中国,去年竟请不到柏克赫士特女士。她到日本讲演后,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匆匆回美了。这令我想起那年到日本讲演的相对论发明者恩斯坦博士。蔡元培先生正在这里找大房子要容下三四千人听讲演的地方,他曾问我是否我们古庙里的正殿能容得三四千人听讲。然而蔡先生正在这里兴高采烈的预备讲演厅,恩斯坦博士却匆匆由日本回德去了。那时热心相对论的人都十分失望,一个自命为“小恩斯坦”的朋友曾咨嗟叹息地对我说起。柏克赫士特女士去年不能到中国来,许多热心达尔顿制的人们一定也十分失望吧。那时曾有人到处发信请大家招待柏克赫士特女士,结果是闹了一场空忙!

然而柏克赫士特女士终于要到中国来了。我们中国因为天灾人祸无力请她。她却自己来,自己拿出来往的川资,她请了一个陪她同来的书记,这书记的薪水和盘费也是她自己出。她觉得中国是可爱的,中国古代的文明也曾给了西方很大的影响。她爱和平的中国人,爱中国古代的美术。她觉得达尔顿制在中国有了试验,有了萌芽了,她总想亲自来看看,我们这个达尔顿制的母亲对于她的孩儿达尔顿制在中国这样天灾人祸的国家里生长,终觉有点放心不下。她每年只有暑假有点空闲时间,她便在今年抽点时间来帮助中国。她已经决定去年六月二十五日从Vancour动身,大约七月间到中国。在那荷花含笑,夏蝉迎风而鸣的时节,我们的达尔顿制的母亲柏克赫士特女士要站在我们沙漠的国土里,对着我们微笑了。这是怎样可喜的事呀!

我们总说美国是一个经济侵略的国家:他们有的是商品,商品,商品,他们要的是金钱,金钱,金钱。我们的同胞们正在这里高唱打倒帝国主义,我们的同胞们正在这里痛心疾首于留美学生之卖国卖家,我们的同胞们正在这里反对美国在中国设立的种种教会学校。然而最近十余年来,美国曾跑进中国几个学者,美国曾输入中国许多文明:自杜威(John Dewey)来而实验主义在中国才占了地位;自孟禄(Paul Monroe)来而教育调查方始盛行;自麦柯(William McCall)来而心理测验才有了基础;自推士(George Twiss)来而中国才有科学的教育考察。我们更可以说,自柏克赫士特女士来而中国的达尔顿制才有了指导。我不是什么留美学生,我也不是什么亲美主义者;但我可以说,我们的留美学生虽然只会站在会场上,大呼“是哥仑比亚(Columbia)的,来呀!”然而最近十余年来,美国的确也输入了中国不少文明,不仅是电灯,电话,轮船,火车的物质文明,并且还有极纯粹,极新奇的精神文明。我们也可以说,最近十余年来,没有一国有美国这样输入了中国许多学术,发生了这么多的影响。至于这些影响是好是坏,这些学术是肤浅是高深,以及美国的学术在中国未来的学术史上,要占若何的位置,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二)

我们谈起柏克赫士特女士,自然便想到她所发明的达尔顿制。达尔顿制是“一种教育改组的方法”。(A way of educational reorganization)达尔顿制是对于现行的“年级制”采一种革命态度的。我们且先谈年级制的弊病。年级制从John S.Comenius极力提倡以来,也有了三百余年的历史。现在世界上的学校,大都采用年级制。吾国自清代光绪变政,设立学校,同时年级制也输了进来。年级制是以教员为中心,以教科书为工具,聚智愚不同的学生于一级,不问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同时学一样的功课,在一个教室内听讲。聪明的人嫌教师教得太慢,呆笨的人嫌教师教得太快。聪明的人只得坐在课堂上打瞌睡,看小说,混时间,等着呆笨的人的追赶;呆笨的人却整日整夜的忙着,连吃饭,睡觉,如厕都没有工夫,结果还是追赶聪明人不上。所以有一次胡适之先生同我们一班小朋友说笑话,“你们也想进学校吗?我以为学校是为呆笨人而设的。”对呀,现在所谓年级制的学校,的确是为呆笨人而设的。一本陈文编的《算术》,聪明的学生只要两个月就演完了,学校里偏要教上一年半载;一部顾颉刚编的《初中国文》,聪明的学生只要半年就可读完了,学校里偏要教上三年国年。况且在同一时间内,一定要强迫许多学生听同样的干燥无味的功课,所以有时教员正在堂上津津有味的讲“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学生的头脑里,也许竟在想,“贾宝玉初试云雨情”“景阳冈武松打虎”。年级制的讲堂上的教员是一只猴子,他只顾站在台上玩把戏,也不知台下的人是在欢喜,是在厌恶。

达尔顿制是对于年级制的一种革命,一种反动。正因为大家都吃年级制的苦吃够了,正因为大家痛恨年级制已到极点了,所以达尔顿制自柏克赫士特女士提倡以来,不过四五年,已风行世界各国。但是我们研究过教育史的人,总应该知道:每一种的教育制度与方法,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每一种制度与方法都有它的理论的来源,都有它的祖宗的来历,都有它的发展的程序。达尔顿制也不是柏克赫士特女士从天到地,从地到天的空想出来的。它是“杜威的教育学说”的应用;它是“孟特梭利教学法”的扩充与改进。

我们知道柏克赫士特是私淑杜威而受业于孟特梭利之门的,她的思想当然免不了受他们很大的影响。杜威曾到吾国讲演,他的教育哲学,自然知道的人很多。他生在民主主义(Democracy)的国家,况且他又是实验主义者,所以他的教育学说,一方面注重个性的自由发展,一方面又以为学校生活,就是社会生活。孟特梭利教学法,以自由为根本基础。其实她所主张的“自由论”,其思想的根源是从卢梭来的。卢梭主张“社会自由”,孟特梭利则主张“普遍自由”(Universal Liberty)。卢梭绝对排斥一切的知识和书籍,大声疾呼的高唱“返于自然”,把所有的教育制度,根本攻击得不留余地。西洋的教育学说,可以说是卢梭以前是一个天地,卢梭以后又是一个天地。从卢梭以至杜威,孟特梭利,柏克赫士特,其根本教育思想多有线索可寻。

我现在不能多谈这些教育进化史上的许多空洞问题,这些问题只好让中国的未来的“孟禄博士”做教育史的时候,再来细说。我们现在且讨论柏克赫士特女士的达尔顿制的根本原理。我们研究达尔顿制的根本原理,把柏克赫士特女士在她的著作中所说的话,归纳起来,可以得以下三条原理:(一)自由研究。许多人总以为柏克赫士特女士所谓自由是放纵的,无限制的,无范围的,其实是大谬不然。柏克赫士特女士自己说得好:“喜欢做什么便做什么的小孩,不能算是自由的小孩。”达尔顿制的自由是有计划的,有秩序的,有限制的。达尔顿制中所谓自由,是让学生有自由研究科学的机会,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表现他的天才的真相,没有时间表的限制,不限定于某一时间要强迫他学习某种干燥无味的科学,不限定于某一时间内关住他于某一冷酷的教室。我们研究心理学的人,当知道没有自由便不能引起兴味,没有兴味便不能引起努力。达尔顿制中的自由研究,是让学生对于每种功课都有学习的兴趣。达尔顿制的教员是不应该采取严格的干涉态度的。达尔顿制中的教员是看守者(Watcher)和助理者(Helper),不是指挥者(Dictator)和向导(Cicerone)。孟特梭利的教学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达尔顿制也一样的以自由为基础。(二)协力合作。杜威女士(Evelyn Dewey)说:柏克赫士特女士的意思,是以学校为社会学的研究室(The sociological laboratory)而富于团体生活的组织。这种思想完全是受杜威教育学说的影响的。学校不但为将来适应社会的预备,学校应该使环境与组织成为实际的社会。社会不是个人能单独生活的,多数单独的个人不能算是社会生活。社会所以能成立,在于个人能互相合作,互相扶助。达尔顿制是以学校为社会生活的实验。所以学校中有许多集会,学生有学生的集会,教师有教师的集会,各科有各科的集会。无论那一科,那一个学生,那一个教员,都有互相联络的机会:互相批评,互相研究,互相讨论。况且没有赏罚,升级,留级种种荣辱问题,所以学生们自然也不致互相猜忌,互相捣乱,互相虚伪。所以在达尔顿制底下的学生,是真能发展“协力合作”的精神。(三)先知后行。中国的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孙中山以为“知难行易”,柏克赫士特女士教人“先知后行”。达尔顿制教人学习功课,先由教员给他一个中心的概念,一个研究的范围,一个学习的方法。我们研究心理学的人,应该知道每一种思想,先有一个概念,然后分析这概念的种种事实,成就一个普通的真理。达尔顿制教人学习,是采用这种原理的。所以有课程指定,使学生知道应学何科,何科有何种的功用。从前的教师只是糊糊涂涂地教学生去学,某时学国文,某时学算术,某时学地理,却丝毫不将某科的清楚的概念告诉学生。这种被动的,依赖的,糊涂的,奴隶的求知识方法是不对的。达尔顿制的使学生求知识,是自动的,独力的,创造的;它不但使学生勇猛精干的去行,却先使学生先知何以去行的原因。先知后行是达尔顿制的第三种原理。

但是达尔顿制的特长,不在它的原理而在它的方法的应用。“自由研究”“协力合作”“先知后行”这些普遍的原理凡是近代的孟特梭利教学法,设计教学法,以及种种的试验学校所同具的。达尔顿制所以能风行世界在于它的方法的应用,——一种对于年级制的革命方法。我们在下节且讨论达尔顿制的应用。(三)

我们来谈谈柏克赫士特女士的达尔顿制的特长,达尔顿制与旁的新式教育法不同的,就是它的“实验室”。年级制是每一年级一个教室,达尔顿制是每一科一个教室;柏克赫士特女士不叫它做“教室”,叫它做“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求知识的工场,是学生互相和协作精神表现的场所。某科的实验室,凡关于某科的参考书籍,应用仪器,全都放在里面。那里也有黑板,同旧式教室一般的。那里也有教员,但那里的教员是居于指导的地位,一切功课都由学生自己实习,教员只是站在旁边。学生遇有不懂的地方,自然也可问教员,教员发现学生有谬误的地方,自然也可随时指导学生。那里的学生自己都是实验者,没有旧式制度的依赖,欺骗,敷衍等恶习惯。那里的学生都有完全自由,但因为有了自由,也就有了兴味;有了自由,也就有了责任。在那里的学生都不能不用思想。叔本华(Schopenhauer)赞美思想,反对读书;以为思想是自己跑马,读书是让旁人在自己脑里跑马。叔本华的话虽然偏激,但里面实在也有千古不灭的真理。要学生去读死书是不行的,要学生把老师的话牢牢地记着也是不行的。在旧式教室内,只许教员在堂上讲话,只要学生在堂下静听,真活像教员在学生脑里跑马。朱熹说:“学原于思”。他的话是很对的,达尔顿制的好处,就是能让学生自由思想。旧式制度有教室,有自修室,有图书馆。大概以为教室是教员教授的地方,自修室是学生自己学习的地方,图书馆是学习参考书籍的地方。达尔顿制的实验室,只有一个实验室,便可以免去教室,自修室等种种麻烦。所以就设备方面说,也极经济。从前的教室里,学生总要每人一张桌子,一张凳子。但在达尔顿制的实验室里,只有几张长桌,几张长凳,便可省却许多无用的木料家伙。从前年级制每一级要一个教室,年级愈多,教室也愈多。达尔顿制的实验室,有时竟可容几百人以至一千人。况且性质相同的科,也可以联络起来,在一个实验室里。在我国这样贫穷的教育界里,实行达尔顿制也是救穷的一种绝妙方法。

杜威女士说得好:“达尔顿制学校的学生,无论工作和游玩,皆须自我支配(Self-direction)自我训练(Self dicipline),同校外独立生活一样。”但是达尔顿制学校中的功课,却由教员预先指定的。至于功课指定的方法,是用一种纲目(Syllabus)或者指定范围(Assignment)。在达尔顿制的学校里,每一“学年”(Schoolyear)上课时间,只有四十个星期。每一个指定范围为四星期,因为星期六与星期日皆无功课,所以每一范围只有二十日,称之为学月。每一范围之中,应该学什么功课,参考什么书籍,都由教员预先计划出来,悬在实验室外的“布告栏”上。每一个学生,每四个星期学习什么功课,应该在他的选修科目单上,签一个名字,这在达尔顿制叫做“工约”(Contract)。一个工约学习完了,应该可换新约。

在达尔顿制的学校里,每天上午为“自由学习时间”,下午为“团体会议时间”。在上午自由学习时间里,学生可按照他所选的功课,自由在实验室里学习。他所选的“普通学科”(The academic Subject)如国文,算学,地理,历史等科,他可以依自己“兴味的限度”(The interest span)定自己工作的时间。他今天上午爱学国文,他便可以跑到国文实验室里去;爱学历史,便跑到历史实验室里去;爱学地理,便跑到地理实验室里去。他自己可以在一个上午学习一种功课,也可在一个上午学习两种功课,也可在一个上午学习三种功课。最要紧的是学生每次离开实验室前,都应该把他自己每日所做的成绩算一算,记在教师的“分科图表”(The Teacher’s Subject graph)上面。

下午的会议有几种,有“学生会议”,有“分组会议”等等。这些会议之目的,在发达团体的自觉心与创造性。学生会议是学生把自己的成绩互相报告,互相讨论。在分组会议的时节,教员可把学生功课上错误的地方,详细说明,以供学生讨论。在达尔顿制的学校里,凡随意学科如手工,体操,美术等科是在下午举行的。这些科目有由学校划定时间,而且也有分班学习的。

关于达尔顿制的实际应用,真是复杂而且精密,千言万语也说不尽,能看英文书的人,最好是看专书。以上所说,只是一个简单而又粗浅的报告。(四)

我们都知道柏克赫士特女士的达尔顿制是在Massachusetts的“达尔顿中学校”(The Dalton High School)开始实行的,本来应该叫做“达尔顿实验室制”(The Dalton Laboratory Plan),简单说起来,就是“达尔顿制”(The Dalton Plan)。“达尔顿”的名词是由“达尔顿中学校”借用来,“实验室”的名词是从一本书里找来的。这正和我们《语丝周刊》的“语丝”二字是从《我们的七月》的一首诗上随便翻着的。天下事无巧不成话!一九○八年那一年,柏克赫士特女士因为读了Edgar James Swift的一本Mind in the Moking,大受感动,在那里面找着“教育实验室”一个名词。但是实验室这个名词是这样容易找,实验室的发明却并不这样简单。我们知道达尔顿制是一千九百二十年二月,柏克赫士特女士在达尔顿中学校才开始实行,到现在刚刚五年。但是柏克赫士特的革命精神,对于旧式制度的反动思想,在十余年前已经蕴藏在心里。积十余年的革命精神,积十余年的努力奋斗,积十余年的研究经验,柏克赫士特女士的达尔顿制才完全告成。我们的肤浅的教育家看呵!你们只是在国内的中学大学毕过业,只是在国外的哥伦比亚,什么剑桥打过滚,只是在什么杂志报纸上发表过几篇论文,你们也配做教育家吗?你们只是偷窃一点学理,翻译两本书籍,开创几个野鸡学校,你们也就满足了吗?没有革命的独创精神不能研究文学,不能研究哲学,不能研究教育,也不配做人。柏克赫士特女士于一九○四年起,开始为小学教员。小学教员是教育界中最苦的买卖!柏克赫士特女士的学校,学生有四十余人,程度又极不齐,共分八级教授。她一个人要教八级的学生,自然是尝尽千难万苦。但是艰难困苦在懦弱无能的人看来自然是畏途,在富于革命精神的人看来,是给他一个改革的好机会。因为那里的教室很少,她便把那里的储藏室改为教室,叫学生在储藏室里工作,把储藏室分为几部分,各科分开工作,在储藏室的角上标明。因为那里没有操场,她便把那里的大厅,花园改为游戏场。她这种种方法都是她自己特创的,也就是后来达尔顿制的开端。但是这种独自发明的方法,同旧的办法不同,社会是到处一般顽固的,那里的顽固社会,自然极端反对。柏克赫士特却并不把这种顽固社会放在眼里。她只是昼夜努力于学校内部的改良,疲精劳神于她的各科教学,所以学期终了,学生们的成绩都很好。学生们很好的成绩,足以打破社会上一切顽固的迷信,所以后来学生的数目也忽然增加。这种情形自然增加了柏克赫士特女士许多勇气。一九一一年她就开始为八岁至十二岁的小孩拟定一种“教育实验计划”。当时的教育界中人们对于她的计划还很怀疑,学校中也不许她去试验。她只能在街道巷口找一班同道的学生口头提倡。直到一九一三年,这种计划才已经成熟,她的目的也换过方面来,她知道改革不是一点一滴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成功的,她的精神注重在学校生活的改组。她的目的是要教师能发挥个人特别的长处,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个人特别的个性,使聪明的人与呆笨的人都能够自由发表他的特别个性。她想把学生分作若干组,让每组的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实验室。她自己便作他们实验室的监督。这样的研究,直到一九一四年。那时孟特梭利的教学法正在轰动一时,她便到意大利研究孟特梭利的教学法。达尔顿制中的自由原理,自然受了孟特梭利学说的不少影响。一九一五年她作孟特梭利的助手。一九一九年她就职于“儿童教育院”,她在那里注意教育上的个性问题。是年九月她应她的朋友Mrs Murray Grane的请求,在Berkshire School实际试验她的计划。她在那里创造一种现在达尔顿制所通用的“成绩计算表”(Graph System)。后来柏克赫士特女士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了,那些顽固的教育家,顽固的学校教员,也不得不睁开眼来看看她的新方法了,所以从一九二年她应达尔顿中学校校长MrFack man之招,在那里开始试验,便即刻轰动世界。后来英国Rennie女士到达尔顿中学参观,对于达尔顿制极为赞美。回国后便设立一个女中学校,实行达尔顿制。柏克赫士特女士复到英国讲演。英国教育界对于达尔顿制极为热心,一九二二年六月在Bristol举行“达尔顿大会”。现在英国已有二千余学校实行达尔顿制,各国莫不风起泉涌,达尔顿制的中小学校林立。去年柏克赫士特女士到日本讲演,今年柏克赫士特女士将到中国讲演,将来中国的中小学校要达尔顿制化是无可疑的。伟哉柏克赫司〔士〕特女士!我要用梁启超赞美罗兰夫人的油滑笔法赞美她:柏克赫士特女士何人也?她为达尔顿制而生,达尔顿制因她而生。柏克赫士特女士何人也?她就是达尔顿制;达尔顿制就是她。柏克赫士特女士何人也?她是达尔顿制的母亲;达尔顿制是她花了二十余年的辛苦养出的一个宠爱的孩儿!

达尔顿制可适用于中小学,无论学校之分为小学中年级及初中部高中部,与夫四年制之中学,皆可采用。将来的进步是不可推测的,也许将来的大学都达尔顿制化。但是达尔顿制发明刚五年,它的思想虽然是丰满康健,然而实际上的困难也很多。杜威女士说得好:“教育不是静止的东西,须随人类的知识与社会的情形而变迁进步。人类发展一天,教育也发展一天!”吾国从科举废,学校兴后,一切教育制度完全是抄袭旁人的。起初是抄袭日本,现在又抄袭美国。人家谈设计教学法,我们也谈设计教学法;人家谈达尔顿制,我们也谈达尔顿制。甚至以为达尔顿制就是吾国古代的讲学制,就是吾国近代的私塾制。这种抄袭而又附会的教育是死的,空的,形式的,乌烟瘴气的。我们应该知道达尔顿制也是不可抄袭的,达尔顿制的实际情形是随地不同。达尔顿中学的达尔顿制,不同于伦敦市立斯垂三中学(London County Secondary School)的达尔顿制,也不同于纽约的儿童大学(Children University School)的达尔顿制。柏克赫士特女士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革命人物,我们应该得着她的革命精神。我以为:我们有一千个形式的达尔顿制的学校,不如有一个学校能得着柏克赫士特女士的革命与试验的精神;有一千个人死心塌地做柏克赫士特女士的奴隶信徒,倒不如有一个人能够对于达尔顿制的原理有彻底的怀疑与评判;有一千本抄袭的翻译的达尔顿制的书籍,倒不如有一篇论文能够指出达尔顿制的困难和缺点。这样,我们总算不辜负柏克赫士特女士远道来华的一番好意。(附记)我这次的确冒了一个大险,十日前告诉伏老作一篇文介绍柏克赫士特女士,因为我真受了她的感动。她曾对人宣言过:“I do not expect evenone cent from China。”我真奇怪:这样腐烂的中国,柏克赫士特女士为什么竟这样热烈地爱它!我是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教育书读得很少。这篇小文全是人云亦云,毫无心得,自然也不能把柏克赫司〔士〕特女士的思想与精神活泼泼地说出。列位懂得英文的人,我且把案头借来的几本参考书介绍给你们:Helen Parkhurst:

Education on Dalton PlanEvelyn Dawey:

The Dalton Laboratory PlanRoman:

The New Education in EuropeParker:

The History of Modern Elementary SchoolMaria Montessori:

The Montessori Method十四,四,二十一。

他们尽是可爱的!

我总觉得,我所住的羊市大街,的确污秽而且太寂寞了。我有时到街上闲步,只看见污秽的小孩,牵着几只呆笨的骆驼,在那灰尘满目的街上徐步。来往的车马是零落极了。有时也有几辆陈旧的洋车,拉着五六十岁的衰弱老人,或者是三四十岁的丑陋妇女,在那灰尘当中撞过。两旁尽站着些狭小的店铺,这些店铺我是从来没有进去买过东西的,门前冷落如坟墓。“唉,这样凄凉而寂寞的地方!”我长嘘了一口气,回到房里。东城,梦里的东城,只有她是我生命的安慰者:北河沿的月夜,携手闲游;沙滩的公寓里,围炉闲话;大学夹道中的朋友,对坐谈鬼。那里,那里的朋友是学富才高,那里的朋友是年青貌美,那里的朋友是活泼聪明。冬夜是最恼人的!我有时从梦中醒来,残灯未灭,想到那如梦如烟的东城景象,心中只是凄然,怃然,十分难受!记得Richard C.Cabot在他的What men Live By一书中,曾说到人生不可缺的四种东西,——工作,爱情,信仰与游戏。然而我,我的生命的寸步不离的伴侣,只有那缠绵不断的工作呵!我是一个不相信宗教而且失恋的人。说到游戏那就更可怜了。这样黑暗而寥落的北京城,那里找得正当游戏的地方!逛新世界吗?逛城南游艺园吗?那样污秽的地方,我要去也又何忍去!

我真觉得寂寞极了。我只有让那做不完的工作来消磨我的可怜的生命。说来也惭愧,我在羊市大街住了一年,竟没有在左近找着一个相识而且很好的朋友。我是一个爱美爱智的人,我咀〔诅〕咒而厌恶那丑陋和愚蠢。这羊市大街的左右,多的是污秽的商店和愚蠢的工人和车夫,我应该向谁谈话呢?

然而我觉悟,现在已觉悟了。美和智是可爱的,善却同他们一般的可爱。

为了办平民读书处,我才开始同羊市大街的市民接触了。第一次进去的,是一个狭小的铜匠铺。当我走进门的时候,里面两个匠人,正站在炉火旁边,做他们未完的工作。他们看见我同他们点头,似乎有些奇怪起来了。“先生,你来买些什么东西?”一个四十几岁的铜匠,从他的瘦黑的脸色中,足以看出他的半生的辛苦,我含笑殷勤地这般对他说:“我不是来买东西的,我是来劝你们读书的。你愿意读书吗?我住在帝王庙。你愿意,我可送你们四本书,四本书共有一千个字,四个月读完。你愿意读,你晚上有功夫,我们可以派人来教你。”他听完我的话以后,乐得几乎跳起来了。“那是极好的事!我从小因为没有钱,所以读不起书。唉,现在真是苦极了。记一笔账,写一封信,也要去拜托旁人。先生,我愿意,我的徒弟也愿意,就请你老每晚来教我们罢。只是劳驾得很!”我从袋里拿出四本《平民千字课》,告诉他晚上再来,便走出铜匠铺了。他送我出门,从他的微笑里,显出诚恳的感激的样子。我此时心中真快乐,这种快乐却异乎寻常。The happy are made by the acquisition of good things,比寻些损害他人利益自己的快乐高贵得多了。我是从学生社会里刚出来的人,我只觉得那红脸黑发的活泼青年是可爱的,我几乎忘记了那中年社会的贫苦人民,他们也有我们同样的理性,同样的感情,同样的洁白良心,只是没有我们同样的机会,所以造成那样悲惨的境遇。许多空谈改革社会的青年们呵!我们关起门来读一两本马克思或是克鲁巴特金的书籍,便以为满足了吗?如果你们要社会变成你们理想的天国,你们应该使多数的兄弟姊妹懂得你们的思想。教育比革命还要紧些。朋友们,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心血去替代那鲜红的热血!我此时脑中的思想风起泉涌,我又走进一个棺材铺了。一进门,看见许多的大小棺材,我便想起守方对我说的话:“看见了棺材,心中便觉得害怕起来。”但是,胆小的朋友呵!我们又谁能够不死呢?Marcus Aurelius说得好:“死是挂在你的心上的!当你还活着的时候,当你还有权力的时候,努力变成一个好人罢!”这是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记着的话。那棺材铺中的一个老头儿,破碎的棉袄,抽着很长的烟袋。他含笑地对我说,“先生,请坐。”我此时也忍不住地笑起来了。我说:“我不是来买棺材的,我是来劝你们读书的。老人家,你有几个伙计,他们都认识字吗?”“我没有伙计,只有一个儿子。哈哈!先生,我今年六十五岁了。你看我还能读书吗?”我的心中真感动极了。我便告诉他平民读书处的办法,随后又送了他两本《平民千字课》。他说,“很好!四个月能够读完一千字,我虽然老了,也愿意试试看。”他恭恭敬敬地端出一碗茶给我,我喝完了茶,便走出门了。我本是一个厌恶老年人的,此时很忏悔我从前的谬误。诚恳而且真实的人们是应该受敬礼的,我们应该敬礼那诚实的老人,胜过那浮滑的青年!我乘兴劝导设立平民读书处,走进干果铺,烧饼铺,刻字铺,在几十分钟之内接谈了十几个商人,他们的态度都那么诚恳,那么动人,那么朴实可爱。

太阳已经没有了,我孤单单地回到帝王庙去。我仿佛看见羊市大街左右的店铺里尽是些可爱的人,心中觉得无限快乐,无限安慰。我忘记了这是一条污秽而寂寞的街市!丑陋和愚蠢是掩不了善的存在和价值的。美和智能给人快乐,也能给人忧愁。只有善才是人生最后的目的,也是最大的快乐!我走进自己的房里,将房门关起来,呆坐在冷清的灯光面前,什么忧愁都消灭了。只有那与人为善的观念,像火一般的燃烧在寂寞的心里。一九二三,十二,十七,晚。

春愁

都说是春光来了,但这样荒凉寂寞的北京城,何曾有丝毫春意!遥念故乡江南,此时正桃红柳绿,青草如茵。

北京,北京是一块荒凉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花。灰尘满目的街道上,只看见贫苦破烂的洋车,威武雄纠〔赳〕的汽车,以及光芒逼人的刺刀,鲜明整齐的军衣,在人们恐惧的眼前照耀。骆驼走得懒了,粪夫肩上的桶也装得满了,运煤的人的脸上也熏得不辨眉目了。我在这污秽袭人的不同状态里,看出我们古国四千年来的文明,这便是胡适之梁任公以至于甘蛰仙诸公所整理的国故。朋友,可怜,可怜我只是一个灰尘中的物质主义者!

当我在荒凉污秽的街头踽踽独步的时候,我总不断的做“人欲横流”的梦,梦见巴黎的繁华,柏林的壮丽,伦敦纽约的高楼冲天,游车如电。但是,可怜,可怜我仍旧站在灰尘的中途里,这里有无情的狂风,吹起满地的灰尘,冻得我浑身发抖。才想起今天早晨,忘记添衣。都说是春光来了,何以仍旧如此春寒?我忆起那“我惟一的希望便是你能珍重”的话,便匆匆的回到庙中来了。我想,冻坏我的身体原是不要紧的,因为上帝赐给我的只有痛苦,并没有快乐,我不希罕这痛苦的可怜生命。但是,假如真真的把身体冻坏了,怎样对得起那爱我而殷勤劝我的朋友?近来,我的工作的确很忙了,这并不是工作找我,是我找工作。《小物件》中的目耳马伦教士劝小物件说:“在那最痛苦的生活中,我只认识了三样乐,工作,祈祷,烟斗。”烟斗是与我无缘的;祈祷,明知是一件无聊的事,但有时也自己欺骗自己,在空虚中找点慰安。工作,努力的工作,这是我近来惟一的信条。在我认识而且钦佩的先辈中,有两个像太阳一般忙碌工作的人:一个是H博士,一个是T先生,H博士的著作,T先生的平民教育,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生命了。从前,我看见他们整日匆忙,也曾笑他们过:“这两个先生真傻,他们为了世界,把自己忘了!”但近来我觉得,在匆忙中工作,忘了一切,实在是远于不幸的最好方法。我想,假如我是洋车夫,我情愿拉着不幸的人们,终日奔走,便片刻也不要停留。在工作中便痛苦也是快乐的,天下最痛苦的是不工作时的遐想。只要我把洋车放下一刻,我看不过这现实的罪恶世界,便即刻要伤心起来了。朋友!这是我终日不肯放下洋车的原因,虽然在坐汽车的老爷们看来,一定要笑我把精力无用地牺牲,而且也未免走得太慢!

东城近来也不愿去了,一方面因为忙于工作,一方面还有个很小的原因,便是东城的好朋友们,近来都成对了。在那些卿卿我我的社会中,是不适宜于孤独的人的。拿眼儿去看旁人亲热地拥抱,拿耳朵去听旁人甜蜜地喊“我爱”,当时不过有些肉麻,想来总未免有些自伤孤零。所以我打定主意,不肯到东城去。近来工余的消遣,便是闲步羊市大街,在小摊上面,买两个铜子儿花生,三个铜子儿烧饼,在灰尘的归途中,自嚼自笑。想起那北京的文豪们,每月聚餐一次,登起斗大字的广告,在西山顶上,北海亭边,大嚼高谈,惊俗骇世。他们的幸福,我是不敢希望的,但他们谅也不懂得这花生和烧饼混食的绝好滋味!

最无聊的是晚上,寂寞凄凉的晚上。朋友们一个个都出去了,萧条庭院,静肃无声。我在那破书堆里,找出几本旧诗,吊起喉咙,大声朗诵。这时情景,真像在西山时的胡适之先生一样,“时时高唱破昏冥,一声声,有谁听?我自高歌,我自遣哀情。”近来睡眠的时候很晚,因为室内的炉儿已撤了,被褥单薄,不耐春寒,如其孤枕难眠,倒不如高歌当哭。但有时耳畔仿佛闻人悄道:“我爱,夜深,应该睡了。”明知孤灯只影,我爱不知在那里。但想起风尘中犹有望我珍重的人,也愿意暂时丢却书儿,到梦中去寻刹那间的安慰。

好梦难重作,

春愁又一年!一九二四,三,二十二,早。

鲁彦走了

偌大的北京城,一年以来,我每星期必到的有三个地方:一处是钟鼓寺,一处是后局大院,一处是东高房。但是如今,为了意外的变故,钟鼓寺是不能去了,后局大院是不愿去了,两星期以来,只有东高房的鲁彦那里,还可以暂时安慰我的寂寞的生命。

夕阳西下的时节,我坐着洋车,到东城去。晚风吹动我的头发,脑中显出许多的幻景:北河沿的月夜,断树的影子在灰尘中荡漾。我和伊携着手儿闲步。伊穿着红花格的绵衣,红绫面的鞋子。“好一个大孩子呵!这样满身是红的。”我含笑对着伊说。“你又笑我了。我也穿过白鞋,但我的妈妈要骂我,伊说穿白鞋是带孝的。”月光照着伊粉红的面庞,显出似嗔似羞的样子。“是大学生了,还相信妈妈的荒谬话。”我低声责伊,伊把我的手紧紧的握了一下,这是伊阻止我说话的表示,我只好忍住不响了。这是我最难忘记的一个月夜!从前,两星期以前,我坐在洋车上想起这些事时,总觉得前途有无穷的希望,好像天国就在目前了。但是如今,如今一想起这些事便心痛。我要哭了,只可惜没有眼泪!“到东高房去!”车儿到了马神庙了,我便这么说了一句。鲁彦的影子仿佛在我的眼前。他永远是含笑的面庞,手里弹着琵琶。——“喂,又来了。为什么又发呆?哈!又想女子了!——不要想,让我弹一个好听的曲子给你听。”鲁彦是一个赤心的大孩子,他闷的时节,不是弹琵琶,便是睡觉,半年以来,他替爱罗先珂君做书记,受了爱罗君不少的影响,他的性格有些和爱罗先珂君相像。他们都是耐不住寂寞的人,他们最爱热烘烘的,他们永远是小孩子一般的心情。“鲁先生出去了!”我刚走进门,公寓中的伙计便这么告诉我。我茫然上洋车,但不知道要到那里去好,——夜色苍苍地包围着我,没奈何回到寂寞荒凉的古庙里。“章先生,信哪!”我还没有起来,仆人在房门外喊我。“把信拿进来让我看……”仆人手里拿着一封信,还有一卷书籍。仿佛信封上是鲁彦写的字,我便连忙把它打开看了:“……这世界不是我所留恋的世界了,我所以决计离开北京。……我爱上——是大家知道的。我向来不将心中的事瞒人,在去年我就告诉了许多朋友了,就是她的哥也知道。我明知这是梦,但我总是离不开这梦,我明知道她的年龄小,她的脾气不好,她的说话太虚伪。我明知道我不能和她恋爱,明知道不应和她恋爱,明知道不值和她恋爱。然而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忘不了她!我现在感觉万分痛苦……总之世界上的人是不能相爱的……我并不希罕什么生命和名誉。琵琶是我生死离不开的朋友,带去了。爱罗先珂的琴,可请周作人先生保留。爱罗君恐怕有回来的时候的。别了!”这真是天上飞来的事!我万料不到从来不谈爱情的鲁彦,竟为了很为难的爱情而一跑了之!鲁彦走了,我对于他的情史不愿多谈。也许鲁彦要给人们骂为不道德的。然而道德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戴着有圈眼镜的老爷们,以为中央公园内的男子同女子一块走路是不道德的;吃饱饭不做事的太太们,以为男子打电话给女子是不道德的;甚至于提倡新文化的有名先生,为了一个青年男子陪他的女儿去看戏要大发脾气;还有从外国留学回来的洋翰林,每天用包车送女儿上学时,要叫车夫严重的监视。哈哈!这就是道德!

我不忍用中国式的道德眼光来批评鲁彦,鲁彦的行为也许有可以议论的地方,然而我相信鲁彦的心是真实的。我爱真实的恶人(?),我不爱虚伪的君子!

还有一卷书也是鲁彦君寄来的。内中有一本世界语小说,是叫我代还周作人先生的。还有一本是鲁彦的诗集。鲁彦做的诗不多,他的诗多是真情的流露。他的诗发表的只有《文学旬刊》上的一首《给我的最亲爱的》。假如我有功夫,一定替他多抄几首诗拿出来发表。叫大家从鲁彦的诗中认识鲁彦的人格!

鲁彦的信是从天津寄来的。鲁彦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在天津?是在南京?是在上海?我那里知道!我总痴想他还在人间,只好静夜祷祝他平安罢。失恋人只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自杀,一种办法是忍耐。恋爱是世界上最大的事!如果有人因恋爱而自杀,我决不反对。因为我是相信love is better than life的。卑鄙无耻的下流中国人!他们用金钱欺骗女子!他们用手段诱惑女子!在这样黑夜漫漫的社会里,如果有用性命去换得爱情的人,或是用性命牺牲爱情的人,都是难能可贵值得崇拜的。但总希望鲁彦没有自杀。因为暂时的失恋也许可以博得永久的成功的。W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鲁彦总应该知道罢。但我怎样能够叫鲁彦听见我的话呢?我把我的话写在纸上,我又怎样能够叫鲁彦看得见呢?

我的朋友中两个很相反的人:一个是思永,一个是鲁彦;思永好像冬夜的明月,鲁彦好像夏天的太阳。明月早已西沉了,太阳如今没落了。在我前面的只有黑漆漆的浮云。呵,我觉得寂寞!呵,我想我那不能见面的情人!

天呵!假如我再到东城,叫我还去找谁呢?十二,八,六,晚二时。(附记)鲁彦现在是儿女成行的人了。但,这篇小文也不妨留着,因为他究竟是“走了”过的。十八,四,一,衣萍记。

不要组织家庭——贺竹英,静之同居

从远远的江南传来的消息,知道竹英和静之在黄鹤楼畔已实行同居了。竹英这次不远千里的从杭州跑到武昌,为了爱情而牺牲伊的学业,为了爱情而不顾家庭和朋友的非难,在这样只贪金银和虚荣的中国妇女社会里,在这样朝三暮四毫无主张的中国妇女社会里,竹英这种崇高的纯洁的精神是值得崇拜的。像这样特立独行的女子,可算不枉了少年诗人静之三年来的相思!

半年以来,我除了那不得不写的一个人的信外,旁的朋友的信一概都疏了,关于静之的近况,也就十分隔膜。但时时闻道路上的传言,说是竹英静之的爱情已经淡薄。我虽然不曾写信给静之,然而我的心中是很替静之痛苦的,因为我是一个受过失恋痛苦的人,懂得失恋的难堪滋味。后来胡博士北返,在中央公园偶然闲谈,才知道竹英和静之的爱情还是像火一般的热。到那时,我已明白那不幸的消息全是幸灾乐祸的人们假造出来的。把旁人的流泪的事实来当作茶余酒后的笑谈,这原是残忍的人们的恶根性。在地球没有破灭以前,人们这种下流的恶根性也许不会有铲除的希望罢!

我这番知道竹英和静之同居了,自然是非常欢喜,但一方面也有点害怕。我曾亲眼看见,许多恋爱的青年男女,一到了同住以后,男的便摆起丈夫模样了,女的也“只得努力做一个好家婆”了,过了一两年生下了小孩,便什么爱情也消灭了,所谓以恋爱结合的男女,其结果竟同旧式婚姻一般,这是我非常痛心的!我希望,希望竹英和静之他们俩能够永远保持现在这样崇高的恋爱的精神。——中国的社会实在太沉闷了,整千整万的人们简直在一个模子里面生活,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模子外还有世界。竹英和静之对于他们的旧家庭大概没有什么关系了,我更望他们不要组织什么新家庭,我是根本反对什么家庭的,就这样亲亲切切地恋爱,就这样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这样浪漫地愉快地度过这几十年的有限人生,也尽可满足了。朋友们,这条浪漫的恋爱的自由道路上,你们俩如能携着手儿走去,你们不要嫌寂寞呵,看,看我和我的“天使”以及那无数的“亚当”和“夏娃”飘飘地飞到这条路上来!

我望着天上的自由的浮云,为黄鹤楼畔的一对朋友祝福!一九二四,七,十六。

糟糕的《国语文学史》

当蒋君同我做“好朋友”的时候,照例我每月的最后一天拿到薪水以后,总很高兴的跑到伊那里去:“到东安市场去吧,买东西去!”“好吧!你又是去买书,买乱七八糟的书!”伊这么笑着说了一句,便跟着我走出门了。从伊的宿舍到东安市场并不很远,所以我们照例是不坐洋车,缓缓地步行走去。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仿佛是小雨初晴,阴沉沉的天气,北河沿地上的泥土还很湿。伊是穿了皮鞋,新做的八块大洋一双的皮鞋,所以只顾昂头挺胸地走去。我呢,脚上一双一元八角买来的布鞋已经穿了两个多月,布面的前后都已经磨破了,在路上一溜一溜的实在是不胜其苦。“到东安市场去买皮鞋吧。有钱只顾买书,自己用的东西全不注意,真是淘气!”伊似嗔带笑的说。“好吧!一双皮靴——八块大洋,呀,我穷鬼买不起呀!”我们一面谈,一面走,不知不觉间已到东安市场了。

我还记得那一天争论的结果,皮靴是仍旧没有买成,照例我在书摊上买了许多新出版的书,伊又到布店里量了些布,一个月的薪水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