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0 14:01:08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奇闻轶事录

奇闻轶事录试读:

内容提要

《奇闻轶事录》向我们叙述了生活中以及社会上所发生的奇人奇事,奇闻趣事,我们身边其实发生了很多你所不知道的故事。有的故事还真有些意思!今录于此,以供读者在茶余饭后笑谈之。但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我且姑妄言之,君且姑妄听之,不必对号入座,徒惹烦恼!

第一章 令人称奇的绝活本领

英国“乐高”迷9个月用25万块积木搭建航母模型

一个航空母舰模型耗用25万块“乐高”积木,耗费一名英国“乐高迷”9个月,在英国一场乐高玩具展现身,吸引诸多眼球。

逼真

模型以美国“无畏”号航空母舰为原型,以1:40的比例制成,长7米、重250公斤。模型完成后,制作者埃德·戴门特发现家中容纳不下这个庞然大物,于是把它装入一排箱子中,存放在车库内。

航母模型看似惟妙惟肖。英国《每日邮报》4日刊登的图片显示,模型灰色外表下是一片彩色,内部骨架由五颜六色的乐高积木拼成。

戴门特说:“甲板上有数百个身穿不同制服的乐高人物,100艘救生艇,两艘用以实施补给的快艇。”“主甲板上有一个升降机,可以上下移动,炮塔可以移动,雷达能旋转,”他说,“所有这些都由无线电遥控。”

用心

航母模型由25万块乐高积木拼成,全部是戴门特过去30年间的珍藏。同样的新积木估价2.43万美元。制作模型耗费600个工时。

戴门特说:“我慎重选择以1:40的比例制作模型,以便能够恰当使用乐高积木,让它看起来更加真实。”

制作前,戴门特借助互联网查阅大量“无畏”号图片,参考名为《船舰解剖》的专著。书中有非常详细的“无畏”号航母照片和结构图。

制作航母模型是纯手工活,工作量大,要求高。戴门特说,多亏妻子安妮和好友拉尔夫·萨贝尔斯伯格施以援手。“这是一项大工程,”戴门特说,“历时9个月完工时,我心头一松,又觉得非常兴奋。”

迷恋

戴门特现年38岁,家住汉普希尔郡滑铁卢维尔,以管理顾问为职业。

他自小喜欢乐高积木,“两三岁时就已经是一名超级乐高迷,收集乐高玩具已有30多年”。如今,他获称“乐高巨人”。

近年来,戴门特用乐高积木制作模型,规模越来越大。他拼制英国海军“爱丁堡”号巡洋舰模型,长大约3米;制作英国海军“胡德”号战斗巡洋舰的模型,长大约6米。“胡德”号模型2008年送展英国“大西部乐高展”。

随后,戴门特希望挑战更大规模,选中“无畏”号航空母舰。这艘航母1943年亮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受多次爆炸和鱼雷袭击,获称“第一能战斗”航母。

父亲称7岁儿子发现乘法新算法欲申请专利

亚心网讯(记者马俊刚)今年4月10日,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山王永昕打来电话,称自己的儿子偶然发现了一套乘法新算法,想寻求帮助发表该发现。4月11日中午,记者在西山104团附近的一家汉堡店里见到王永昕及其父亲王卫东,7岁的王永昕已经是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山104团中心小学二年级(3)班的一名小学生了。“我也不敢相信,如此大的基础数学的发现,会是6岁我的儿子,纯属偶然。”王卫东清晰地记着那个时间:2010年7月8日下午7时。当时王永昕才6岁6个月,还没上学。

王卫东说,当天他给儿子布置了数学作业,孩子算错了,自己本来想责备孩子但是孩子说“虽然算错了,但是我的算法也有道理”,他强调因为自己的留心才有如此重大的发现。“发现当天,我也吓了一跳。”在“被吓了一跳”后,王卫东验证儿子的新算法后,发现“完全正确的”,且计算速度快,更适合人的记忆和思维方式,尤其在心算方面优于老算法,可以省略竖式计算的过程。随后,他又上网查阅了相关的数据库,均未发现有相同的方法,由此,他认定孩子的发现是首创。

由于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王卫东不愿给记者透露其具体的方法,但他表示,新运算法则不是心算、珠算、速算以及其它一切建立在现行运算法则基础上的组合算法,王永昕新算法的整除运算,在可以计算的范围内,极大幅度提高了整除法的运算速度。“10以上素数的个位必定是1、3、7、9四个数字中的一个,它们的乘积的个位也必定是1、3、7、9的数字之一。这个定理可以在新的除法整除法则中普遍使用,但我无法证明它,后来我查资料发现这个法则的实质与哥德巴赫猜想有关。”王卫东说,加减乘除是数学基础的基础,如果能提高乘法运算速度,其影响将是革命性的。

新算法也给这对父子带来了很多烦恼。

去年8月10日,王卫东向新疆专利局专利事务所递交了专利申请文件,拟对新发现申请专利并定名为“永昕长乘法”。对方认为其属于科学发现,不能申请专利保护,只能发表论文和申请科技成果奖励。

他们向新疆科技厅咨询时,对方建议其向英国《自然》和美国《科学》学术期刊投稿。“一个平头老百姓和一个孩子向他们投稿有多难啊!”王卫东说,首先是,不容易找到投稿系统,其次是在翻译和探讨过程中被泄密?更关键的是第一作者是儿子——这位先生自己不能很好诠释数学发现的所有原理。

由于无法准确地界定这个数学发现的科学意义,他还向中国数学会新疆分会、科学网等单位求助,但结果是“粗暴的接待,还差点被剽窃”。

与此同时,王先生将这些经历写成帖子放在了网络上,有网民说,“其实你已经疯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不被理解”了。去年3月15日就有人在亚心网发表《爱子惜才,不要重复仲永的“杯具”》的评论文章对其做法表示质疑,但王卫东也以《神童的父亲有话说》为文反驳说:美国天才儿童培训机构的成立和运作,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成立了类似的培训中心,难道他们都在培养“杯具”。

碰壁了让王卫东很是恼火:凭什么一个孩子6岁就不能有个数学发现!他坚信儿子的发现意义重大,将是革命性的,他希望能够得到数学学者的帮助,顺利地发表这个科学发现,实现他儿子的骄傲。

记者咨询了新疆农业大学数理学院的副院长德娜,她表示,由于不能见到具体的算法,不便对该“发现”做专业的评判,但一个7岁的孩子独自发现新算法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

新疆儿童保护专家、新疆团校副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周小西说,可以看出王永昕是一个早慧的孩子,对于早慧的孩子,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小心保护,倍加珍惜,家庭应该合理引导,不宜过分放大其智慧,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开放的成长平台。

尼泊尔9岁儿童打算明年挑战珠峰

尼泊尔一名9岁儿童3日登顶一座5925米高峰,打算明年挑战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刷新由一名13岁美国少年创下的最年轻珠峰登顶者世界纪录。

不过,由于管理部门对攀登珠峰者设有年龄限制,这名九龄童未必能够获得相应登山许可。

攻克高峰

泽登·谢尔帕是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一家私立小学的3年级学生。父亲佩姆巴·多尔杰·谢尔帕作为登山名将,是最快速度登顶珠峰世界纪录保持者。

佩姆巴告诉尼泊尔《喜马拉雅时报》记者,儿子从4月开始为明年登珠峰作准备。作为训练,父子俩本月3日成功登上尼泊尔北部海拔5925米的拉姆登峰。

佩姆巴说,他希望儿子打破由13岁美国少年乔丹·罗梅罗创造的世界纪录,成为最年轻的珠峰登顶者。

罗梅罗今年5月在父母和向导陪同下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

佩姆巴6月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说,他打算带儿子攀登珠峰,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尼泊尔是个小国家,我们并没多少出色的宣传……我认为,登顶珠峰的世界纪录全都应由尼泊尔人保持”。

受限年龄

珠峰登山线路分为南坡和北坡线路,分别由尼泊尔和中国相关机构负责管理。

尼泊尔法律规定,16岁以下人群不得攀登珠峰。由于不符年龄要求,罗梅罗5月放弃经由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计划,转道中国从北坡成功登顶。

今年秋季,中国西藏登山协会调整攀登珠峰者年龄限制,要求登山者必须年满18岁且不超过60岁,否则不予发放登山许可。另外,登山队规模必须保持在5人以上。

尼泊尔登山协会认为,这些调整“对安全攀登珠峰意义重大”。

佩姆巴告诉法新社记者,他希望尼泊尔政府为儿子发放“特殊许可”。不过,尼泊尔旅游部门官员巴布拉姆·班达里说:“我们的登山规定写得很清楚,你必须满16岁。”

难获认可

罗梅罗今年成功登顶珠峰,引起不少争议。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高海拔地区气温偏低,气压下降,可能引起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严重生理不适,对儿童生长发育存在不利影响。

一些知名登山者则批评,这种攀登一味追求创造世界纪录,有悖“登山精神”。

新西兰登山名将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诺尔盖1953年首次成功登顶珠峰至今,已有超过4000名探险者登顶。

包括希拉里在内,一些登山家激烈批评近年流行的“登山热”,认为一些登山者“动机不纯”,“违背真正的登山精神”。

尼泊尔登山协会负责人尼马·诺布·谢尔帕说,根据尼泊尔和中国方面对珠峰攀登者作出的年龄规定,两国相关机构恐怕不会向泽登发放登山许可。这样一来,即便泽登成功登顶,也不会得到正式认可。

老人练就缩身法可穿上3岁孩童衣服

中新网焦作4月24日电(记者门杰丹)焦作市恩村年近七旬老人李世勇10余年,自创“刚柔并济功”,能够轻松缩身穿上3岁孩童衣服,被当地誉为奇人。4月23日,记者前去采访了这位奇人。

在李世勇家小院内,李世勇拿起一件三岁小孩穿的红色上衣,眨眼功夫,他就把小衣服穿在了身上,而且系住了4个扣子。然后他接过邻居递来的5个易拉罐空罐,一运气,一个一个相继塞进了小衣服里面。衣服安然无恙,没有裂开,李世勇也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依然恬淡从容,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没有丝毫挤迫感。在场的人看得目瞪口呆,连连惊呼。

表演完这个穿孩童衣服的绝技后,观者还没回过神来,李世勇又将身体蜷缩成一团,安睡在了日常行李箱里。此举更是让人诧异。“这个功夫不是真的将骨头缩小,而是运用内气内功缩小了骨头的间隙,全身的骨头有顺序地叠排紧密,身体自然就小了,所以叫缩身法。”李世勇说,缩身法练成后即可随心所欲地收缩筋肉,将骨骼收拢重叠,身体各部或全身均可收放自如。

据了解,李世勇从2000年开始练习功夫,每天早上3:00开始,一练就是12个小时。2002年之后每隔两天练一次,每次半个小时。不管春夏秋冬,他练功的时候都打开门窗,不怕寒暑。另外,他练功时常常练到没有饥饿感。

虽然今年已经66岁,但他身躯却及其柔软,仿佛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他的表演让人看到了杂技的技巧性、瑜珈的柔弱性和道家功夫的神奇性。“别看我年纪大了,身体却好得很,几乎没生过病。”李世勇说,自创的这套“刚柔并济功”不仅让他强身健体,而且练功也给他带来了快乐,整个人无忧无虑。

男子能双手同时写正反字称将参加选秀节目

晨报讯《神雕侠侣》中,老顽童在教杨过功夫前,让他先练习同时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学会一心二用。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人么?住在光明小区的方先生就行。他的手能同时写字,右手写正字,左手写反字。而且从来没经过专门训练,是在无意中发现了自己还有这样的特殊技能。

无意间发现特殊才艺

方先生平时帮人送货,闲时就在家看看小店,小时候在爷爷奶奶的督导下,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至于自己还有啥特殊潜力,“我以前真没发现。”瘦瘦的方先生自嘲。

今年冬天有点冷,下过好几场雪。一次给客人送货的间隙,方先生坐在车里,看到车窗玻璃上蒙着一层雾气。“我想起了小时候用手指在玻璃上写字的场景。”方先生一时玩心大起,在玻璃上写写画画。先是一只手写,接着两只手一齐舞动起来……

很快一幅作品完成,看着自己的“手指书法”作品,他发现两只手都会写字,右手写出的是正常字,而左手写的全是“反字”。两只手写的字左右对称,从纸的背面看,左手写的“反字”就是正常的字。

不会是巧合吧?方先生半信半疑,又试了好多次。发现只要是自己会写的字,不用思考,左手立即能写出“反字”。左手要是想写正常的字,反倒要一边写一边停下思考,写的还不如“反字”好看。

现场表演“反字”绝活

拿起圆珠笔,找出一张纸,方先生要现场表演,他流畅地在纸上写下一串字,让记者猜猜写的是啥,“看不懂。”方先生把纸张翻过来,字迹清晰起来,是“非常感谢徐记者来我处采访。”

随后,记者又给他一个即兴命题写个“江淮晨报”,方先生在纸上迅速地写下“江淮晨报真好看”。

字有点倾斜,方先生有点不满意,他说自己好多年没拿过笔,手感都生疏了,字写的不够好看。“要是让我用手指写,会更好看更流畅。”

左手要比普通人灵活

两只手写出不同方向的字,真是高难度。难道是方先生真能做到一心二用?方先生说那倒不一定,因为他在用左手写反字时,不能停下来思考,一想就写不出来,需要一气呵成。

方先生觉得真正的原因是他的左手比普通人要灵活。方先生说,等他把用笔写字的感觉找回来一点,一定要去参加中国达人秀安徽站选拔。看来,明年的达人秀又多了一个看点。

大胃王比赛冠军67分钟吞百颗扛丸获奖白吃百年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100分钟内吃完100摃丸,在台湾少有人做得到。台北科技大学学生吕彦德昨天(10日)参加大胃王比赛,以67分37秒吃完100颗摃丸夺冠,奖品为免费吃100年、市值270000元(新台币,下同)的摃丸,外加5000元奖金。

昨天,新竹市政府、进益摃丸和环宇电台举办“庆百年、爱台丸”活动,吃摃丸比赛是活动重头戏,共有100位参赛者,年纪最小的11岁,年纪最大的64岁,还有参赛者自制“香菇帽”遮阳兼作造形,相当抢镜。

100名参赛者在烈日下,人人手捧一桶重达3台斤(1台斤为600克)的100颗摃丸,挑战100分钟吃完的艰难任务。亲友团们则在一旁为参赛选手撑伞、递水,鼓励参赛者撑下去,场面相当热闹,但不到10分钟就有一半参赛者退出。到比赛结束,仅有两名参赛者在100分钟内吃完100颗摃丸,他们将可免费吃100年摃丸,冠军得主、22岁的吕彦德另获5000元奖金。第2名刘超强吃法很特别,他先将摃丸咬碎成肉末,再用手抓着配水吞下,花70分48秒完成比赛,获奖金3000元。

其他参赛者虽未在100分钟内吃完100颗摃丸,但第3名仍有1000元奖金,前20名每人获得1盒摃丸礼盒,每名参赛者还有摃丸1包,并可将没吃完的摃丸打包带回家,大家都兴奋直呼真是赚到了。

村民在数百灯泡上用铁钉凿字无一破碎

中新社上饶5月5日电(王昊阳陈风华)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有一位名叫胡斐的“奇人”,能在薄薄的普通白炽灯泡玻璃上用铁钉凿字。

胡斐是万年县陈营镇石李村村民,一直在外务工,今年5月1日回乡探亲时专程来到万年县福利中心,为老人们表演灯泡上凿字的绝活。

胡斐拿出一只普通的白炽灯泡,先用笔在灯泡上描上一个“寿”字,然后用双腿夹紧灯泡,拿起铁锤和钉子,在灯泡上“叮叮当当”地凿了起来。不到10分钟,一个清晰的“寿”字显露出来,而灯泡完好无损,众人拿着凿好字的灯泡互相传阅,纷纷叫绝。

谈及在灯泡上刻字,胡斐说:“凿字时手不能抖,力度要均匀,大腿夹放的时候也不能抖动。”胡斐有较深的雕刻功底,从2009年开始尝试在灯泡玻璃上凿字,第一次试验就获得成功,到现在为止,他成功地在数百个灯泡上凿字,从未打碎过一个灯泡。

第二章 生活中的奇事

六旬老人额头长22厘米罕见犄角

她,没有名字,一纸手术同意书上,患者的姓名仅仅为“张绍华母”。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出生年月,根据两个孩子的年龄估算,老人年龄在60至70岁之间。

老人自幼被烧伤,导致左侧身体大面积畸形瘫痪,加上失语失聪、被家人卖掉后又两度被送人“生子”。今年春节后,这位命运多舛的农村老人的额头上惊现一根浅褐色的“犄角”,短短3个月,“犄角”随着逐渐变长越来越弯,形同一根长约22厘米的粗壮“羊角”。

十天前,考入中科院博士的儿子将母亲接到北京医治,这根罕见的“羊角”将有望于今日被摘除,手术将于今天下午进行。

上午现场

巨型“羊角”长约22厘米

初见老人,是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美容整形中心的病房里。尽管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乍见到“羊角老人”黑褐的面庞上,那根状似羊角般弯曲的凸起物时,记者还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

由于老人自幼被火烧伤,左侧身体大面积畸形且有烧伤疤痕,距离左眼眉骨2寸的位置,赫然长有一个似羊犄角的异物。

随着“羊角”生长,角末端开始弯曲,长角底端已经出现变异,在这根长逾22厘米的“羊角”底部还生出一个长约六七厘米的小角来。

下午手术“羊角”将被摘除

今天上午,经过近一周10余名专家会诊,已经确定老人头上的“羊角”为罕见皮角。

病房外,主治医生常冬青正在与“羊角老人”的儿子张绍华讨论下午的手术方案,再次详细地告知病人目前的身体状况、切割办法以及种种可能出现在手术中的意外状况。

对于即将进行的手术,老人的儿子张绍华既兴奋又担忧,一方面为母亲能顺利摘除头上的“羊角”高兴,另一方面也担心全身麻醉以及手术的过程中出现意外。

由于今天下午老人就要被推进手术室进行“羊角”切除手术,因此,上午11时,护士开始给老人剃头,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尽管医院已经将五六万元的手术费用降至最低,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上万元的手术费用和术后治疗费用还是个天文数字。

医院希望“羊角老人”的遭遇能够得到社会的关注,为这位命运多舛的农村老人伸出援手。

医生解析

手术难点

长期卧床身体状况较差“因为老人没有办法说话,因此,我们只能保守估计这位老人应该是在60岁以上了。”常冬青表示。

不过,年龄并非是唯一的障碍,更大的“绊脚石”是因为老人身体有些不便,长时间的卧床导致了老人肺功能变差,同时肢体还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这样的状况可能会在手术中引起肺栓塞等,而这些无形之中都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是否癌变是最棘手问题

目前,手术采取的是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皮角取掉,然后把创面覆盖。但这里最大的难点就是不确定基底是否发生了癌变,虽然之前已经进行了基底软组织的切片检查,大多细胞是良性的,不过,还是有一些细胞是比较可疑的。“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现出现癌变,就会增加手术的难度,这样创面也就会变大。”常冬青说。

探究原因

皮肤角化瘢痕易生“羊角”

这位老人头上的“羊角”学名就叫皮角,这是一种局限性、锥形角质增生性损害,多发于面部和头皮等部位,长出火柴棒或筷子粗细的牛角状凸起,呈褐色或棕灰色,质地坚硬。常冬青告诉记者,其实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一层层地老化,然后出现了异常造成的,所以皮角多发生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

皮角常见22厘米属罕见

皮角并非是什么特殊的疾病,但常冬青表示,以往碰到的病例大多是几厘米长,但长到22厘米却还是第一次见到。“而且这位老人的角还断过,却依然长了这么长。”

据了解,虽然从2008年开始,老人头上突然长出了指甲大小的异物,但前两年的生长速度并不快。而就在三个月前,“羊角”却突然疯长,长到了现在的22厘米。“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也才及早制定手术方案,因为一下子长这么快,就怕是发生了癌变。”常冬青指出。

●多知道点儿

国内最长“犄角”

记载为26厘米

在国外,美国的威尔逊在1844年首次公布了90例“长角”的人。而有资料显示,在16世纪的法国,有个孩子5岁的时候头上撞了一个包,但一直没消失,却长成了“犄角”,长到了30厘米。

而在我国,据记载的最长的“犄角”是26厘米,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前。当时,在我国东北发现过一位长角的男人,他从3岁起,头的右侧就长出了一个角,40岁时,左侧又长出了一个,至75岁时竟达到26厘米长,底部周长18厘米,呈s形,状如牛角。

国内出现过的皮角报道

2005年重庆一位六旬的老人头上长出一个5厘米长的“犄角”

2006年郑州一位88岁的老人头上长出一个5厘米长的“犄角”

2007年广东一位93岁的老人头上长出一个12厘米长的“犄角”

2010年河南平顶山一位百岁老人头上长出6厘米长的“犄角”

2010年江西一位80岁的老人头上长出了10厘米长的“犄角”

2011年山西阳泉一位82岁的老人头上长出了5厘米长的“犄角”

金威果啤瓶内发现蜗牛公司称需鉴定后才有结论

西部网讯(记者马广浩)“一瓶完好无损的金威果啤,盖子封得严严实实,里面却多了一只蜗牛。”这让家住西安东郊的黄师傅实在想不通。对此,金威啤酒工作人员称,需要对问题果啤进行鉴定后,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金威果啤变成“蜗牛果啤”

家住东郊的黄师傅前两天买了不少金威牌果啤。可是,他发现其中一瓶酒里竟然有一只蜗牛。5月3日,这瓶“蜗牛果啤”的照片被发到微博上。在果啤的底部,有一个外形类似蜗牛的物体,牢牢的黏在了瓶底,怎么晃也晃不下来。除此之外,瓶中装满的果啤也是略有浑浊。这瓶果啤没有被人打开过,瓶盖也没有被撬动过的痕迹,瓶盖上清楚的生产日期,说明这瓶果啤还在保质期内。

网友围观“啤酒淹蜗牛”称金威真“慷慨”“蜗牛果啤”引来网友的围观,网友“单飞比较红”讽刺的说,“一瓶2块钱的果啤中还给放块肉,金威这么不计成本的回馈广大消费者,真是慷慨。”网友“不解的风情”称,“果啤都没法喝了,这让我以后怎么在兄弟面前抬头。”幽默的“张璇Candi”称,“这蜗牛还活着?估计也已经醉的‘不醒蜗世’了。”

金威公司:需要对问题啤酒进行鉴定

黄师傅发现问题后,随即给生产厂家打了电话。两天后,厂家派人找到了黄师傅,决定赔偿给黄师傅一捆酒。“这不是赔酒的事。”黄师傅认为,一瓶带着蜗牛的果啤,暴露出来的是企业在食品卫生方面的严重问题,这洗瓶、装酒、包括最后出厂难道都没有人进行质量把关吗?这样的酒如果被人误喝,后果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5月3日,记者拨通“蜗牛果啤”的生产商金威啤酒西安分公司的电话,工作人员称,已经和黄师傅进行了沟通,但至今还未见到那瓶果啤,公司需要对问题果啤进行鉴定后,查明问题的根源才能得出结论。

连续几年出问题果啤质量让人忧

记者发现,近几年来,果啤出现质量问题屡见不鲜。对此,我们将继续予以关注。

2008年8月2日,在西安市团结村经营批发部的伍师傅,在两天前刚进蓝马果啤里发现絮状物。

2009年6月9日,家住渭南的黄师傅在和朋友聚餐时,竟然在金威果啤里发现了“打火机零件”,还漂浮着很多黑色悬浮物。

2009年7月21日,西安市长安区高桥乡李师傅,在取蓝马果啤时发生爆炸,将李师傅胳膊划伤。

2010年6月24日,在咸阳开商店的陈女士给顾客拿“蓝马果乐”菠萝味啤酒时,酒瓶在手中爆炸,她的一只手受伤。

2010年6月27日,未央区三桥街道办贺家村一名5岁男童在给爸爸买果啤时,果啤瓶子突然爆炸,受伤男童被缝了25针。

七旬老妪头生“犄角”到北京求医

她没有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出生年月,自幼被烧伤后家人将其卖掉,之后又两度被送人“生子”。厄运并未就此终止,3年前,她的额头处长出一双“犄角”。幸运的是,3年后,考入中科院的儿子即将功成名就,将母亲接到北京医治。

昨天,北京军区总医院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中心内,10余名专家进行会诊后确定,患者头上“犄角”为罕见皮角,且其大小和长度都可称为之最。幸运的是,经过病理切片检查未现癌变可能,院方决定于明日进行皮角切除手术。“犄角”长逾20厘米

每个初次见到她的人都不禁倒吸一口气。

黑黄的面庞上,距离左眼眉骨三四公分处,赫然长有一个似牛羊犄角般的东西,盘旋突出,端部已近触及左眼。在这个总长度逾20公分、底部直径宽近5公分的“犄角”上,还旁生出一个个头略小些的角来。因瘙痒难耐,她不时费力地举起被烧得只剩下大拇指的左手,抵在犄角的根部。

因生于深山,且经历异常曲折,使她至今没有名字,也没有身份,有的只是两个意义截然不同的称呼——“哑巴”和“妈妈”。“小孩子见到她时都躲得远远的,但知道她没有恶意后,就不再怕了”,昨天,在军区总医院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中心的病房内,哑女的儿子张绍华笑着说。

因为失语又失聪,哑女只能用眼睛捕捉着周边的一切。或许担心自己异样的容貌吓到旁人,每当看到有陌生人进入病房时,她的目光便一路追随着,随即嘴角上扬,露出亲切的微笑。这时,那只在噩梦般的大火中被烧得通红的左眼,看起来也温柔了很多。

看着儿子与记者相谈,哑女缓缓抬起完好的右臂,示意要和记者握手。那一刻,笑容凝结在她的脸上。

残疾后的坎坷经历

根据身世推算,哑女今年70岁上下。在这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除了一双失而复得的儿女和满目疮痍却无法言说的回忆外,她一无所有。

在张绍华看来,正是母亲儿时的那一场大火,注定了她一生的厄运。“那时妈妈应该3岁多,农村习惯生火取暖,当时她在火堆旁边玩,不知怎么就掉进了火堆里,直到大人们发现后才把她从火里救出来”,在姑妈只言片语的描述和回忆中,张绍华还原出母亲的“黑色人生”。

虽然幸免于难,但在那场大火中,哑女不仅失语失聪,而且面部和左侧肢体也被严重烧伤,腿部肌肉也因变形而无法正常行走。因面容“吓人”,且丧失了劳动能力,哑女随即被贩卖给一名男子,并产下两女(其中一女已去世)。幸福的日子还未开始,那名男子便去世了。

在贫寒的村落,婚丧嫁娶都显得很奢侈,便有了寻女生子的“传统”。哑女便被家人转送给南阳邓州张岗村的张家。在产下张绍华后不久,张父因病去世。张绍华一家便仅靠姑妈种地的微薄收入勉强糊口。

张绍华3岁时,张家因穷得揭不开锅,在他人的帮助下,将哑女送给一个老头儿。这一别就是6年。

失散6年母子团聚

上小学后,每当老师布置写与父母有关的作文时,要强又孤单的张绍华便会趴在桌上,大哭好一阵才能缓过神来。他竭力搜索着和妈妈有关的记忆碎片,想去珍藏,却发现少得可怜。

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音信全无了6年的母亲竟会回到自己身边。在他上三年级的一天,他被老师叫到室外,指着一个不能直立行走的女子对他说,“这是你妈妈,带她回家吧”。原来,因多年在第三任丈夫家中未产下一子,她被送了回来。

顾不上取书包、也未细问来龙去脉,生怕妈妈再被“抢走”的张绍华忙把她带回家。扶她坐在凳子上后,用开水泡了馒头加糖,见妈妈吃得很开心,一直在笑,张绍华也就跟着一起笑。“就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我也是个有妈妈的人了”。

从那一天起,身材瘦削的张绍华成了妈妈的保护者,有哪个小孩敢说她是哑巴,他就会和他们打架。“她很安静,看见小孩子就笑呵呵的,不像村里面另外两个哑巴,经常嚷嚷,还打小孩子”。

因妈妈肌肉变形,不能直立行走,懂事的张绍华便在每次吃饭时,将饭菜夹到碗里,端到妈妈身边。

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有爱不能说,有苦不能言。虽然一生的青春被毁殆尽,但心底的爱美之心仍未泯灭,每当闲暇时,哑女便掏出红色的头绳,将凌乱的长发梳理整齐。

看到这一幕,张绍华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让妈妈过上好日子。此后,张绍华发奋学习,在生活上也更加勤俭,目的是用节省下的钱给家人买些好吃的。“我知道妈妈肯定会想儿子,记得从前离开村子去上高中,每次放假回家,剥一块儿糖果放她口里,她都会很高兴,笑得合不拢嘴”,张绍华说,在最痛苦最绝望的时候,妈妈是他内心坚强的支柱,仿佛找到了生命的原动力。

长期过度疲劳虽然换来了好成绩,却让张绍华的身体吃不消。高中时,张绍华就出现头痛、心脏突然颤抖等不良反应,但他却不敢告诉妈妈,怕她担心。

虽然不能言语,但哑女却无声地传递着对儿子的爱。在张绍华离开家去学校的头几天,哑女都会拖着残疾的双腿,在村口到处找儿子。“妈妈其实心灵手巧,会纳鞋底,补衣服,拧绳子,还会自己洗衣服,甚至还会烧火呢!”张绍华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从河南郑州大学毕业后,张绍华又以优异的成绩被中科院空间物理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博士儿子多方求医

就在一切向好的时候,厄运再度降临至这个饱受岁月摧残的哑女身上。

2008年,哑女的左额头处突然长出一块指甲大小的异物。家人带哑女到县医院,做了切除手术。可不到半年,在同样的位置,又长出与此前相同的异物。

今年春节过后,哑女头上的“犄角”长得飞快,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就由原来的几公分长,猛然增长至逾20公分长。因农村多有“异物生邪”的说法,且担心村民们受“惊吓”,哑女的出门次数也减少了。

张绍华见到姐姐传来的照片,也被吓了一跳。他知道,该异物的疯长,即意味着有癌变的可能,“那样的话,所有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妈妈平平安安,是儿子最大的心愿。”

今年4月19日,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张绍华,开始奔走北京多家大医院,但得到的回答除了难以置信的惊讶外,就是“没见过,手术也没太大把握”。最终,他在军区总医院得到可以手术的答复。张绍华一刻也不敢耽搁,马上回到老家,将母亲接到北京。一周前,哑女入院开始进行各项常规检查,为手术做准备。

院方减免医疗费用

军区总医院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中心副主任谷廷敏表示,哑女额头处的异物学名叫皮角,这是一局限性、锥形角质增生性损害,多发于面部和头皮等部位长出火柴棒或筷子粗细的牛角状凸起,呈褐色或棕灰色,质地坚硬。

谷廷敏表示,皮角的治疗方法是局部切除,医院也曾做过此类手术,但多为1至2公分长,但像哑女这般长逾20公分的皮角尚属罕见,可以称之为“巨型皮角”。因其在短期内生长速度过快,如不尽早手术,恐有癌变可能。

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昨天下午,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皮肤激光美容整形中心主任杨蓉娅与来自院内麻醉科、护理部的专家共同为哑女进行会诊,讨论制定手术方案。院方表示,从目前各项检查来看,切片化验结果为良性,因此初定明天下午进行皮角切除手术。

得知母亲的病理结果为良性可以立即手术后,张绍华兴奋不已,还亲手为母亲做了冬瓜炖鸡,补补身子,“虽然不能说,但我看得出来,她爱吃”。因担心母亲长期卧床,会加重本来侧弯的脊柱,他不时走到床边,帮她翻身。那瘦弱的身子在他有力的臂弯中,显得那么轻。

院方表示,考虑到哑女家庭贫寒且经历坎坷的特殊情况,已决定酌情减免其治疗费用,原本需5万至6万元的手术总费用,只收取1万元左右。

女子患先天残疾右腿比左腿短4厘米

在李沧区安兴路一处不大的小屋子里,挂着各种十字绣图案。45岁的肖光辉就坐在沙发上,低头继续绣十字绣,一个大大的“福”字!这个字是她的梦,她希望自己也能跟正常人一样去生活,但是她的先天残疾让她始终无法用双脚行走。她的右腿比左腿短4公分,45年来,她没尝过用双脚走路的滋味。

她每天打扮得很精神

原本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在孩子11岁的时候,丈夫突然决定离婚,从此她开始了另一种人生。离婚后,她靠手工活和每月残疾人补贴150元来维持生计,有时她会拍卖自己的十字绣,帮助别人;有时也会赠送给朋友,表达自己的谢意。

在别人看来,肖光辉是个不幸的女人,先天残疾、丈夫离去,生活得很艰难。但在记者面前,她的脸色红润,烫的头发很优雅地盘在头上。她说:“不管怎样,每天我都把自己打扮得很精神,这样别人看了才不会觉得别扭。”

日子就这样过着,似乎没什么方向。但在几年前,一次意外经历让她加入帮教队,才让她找到自己的方向。

她牵手帮教队“我的一位残疾朋友,家庭困难,女儿得了白血病。为了弄点钱给孩子治病,她丈夫开始偷盗,之后入了狱,被判无期徒刑。不久孩子便离去了,剩下一个残疾人妻子。”这时,肖光辉便成了她家的常客,照顾这位残疾朋友。

肖光辉说,“其实犯错的人原本都是善良的,他们只是一时糊涂走上错误的道路,其实他们最需要的是社会的关怀和重视,不要冷落他们歧视他们,只要用心去跟他们交流,他们才会改变。于是她牵手帮教队,帮助监狱里的人,让他们的心阳光起来,帮助他们的家人克服困难。”

到现在,帮教队已有40名和她一样的义务工作者,肖光辉一直坚持着这项义务工作,同时也找回了自己的自信。

几次问她,现在还有什么愿望想要实现?她犹豫了一下说:“我现在只想帮助更多的人,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就等于帮助我自己,他们开心了我也就开心了。”

这时,她身边的朋友憋不住了,对记者说:“肖光辉不敢说,我替她说。她的腿其实有机会可以治好,但是治疗费需要十万,她因为这个原因放弃了自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双脚行走的梦想,我希望她不要放弃这个心愿。”

谁能帮肖光辉实现这个45年都不敢去想的心愿?你身边又有什么心存梦想却无法实现的人?本月起,“爱在阳光下·圆梦”活动正式启动。如果你也需要帮助,拨打电话80889811告诉我们。

警方突击检查洗浴中心嫖客赤裸逃跑被拍下

本报讯警方突击检查洗浴中心,正在交易的嫖客和失足女四处逃窜,一名嫖客慌乱中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赤身裸体爬楼逃跑……这一幕正巧被一名网友拍了下来,并上传网络,很快《网曝扫黄现场嫖客裸身爬楼逃跑》一帖被大量转载。经过记者调查,此事就发生在长春市丽江花园小区附近的鑫阳洗浴会所二楼平台。

>>发帖者:去找同学玩时发现“丢人”一幕

发帖人称:4月26日,下午没课去找同学玩,忽听见窗外骚动,此时看见对面房上有人跑动,感觉要出事了,于是拿起相机观察,后来得知是长春警方“扫黄”突击检查。

众多网友在“围观”了这名赤裸嫖客的逃跑行为后纷纷表态。网友“回家就做饭”说:“谁家老爷们啊,让老婆孩子看见多丢人啊!”

7张照片展示嫖客丑态

发帖人一共发布了7张照片,记录了嫖客和失足妇女逃跑时的丑态。

第一张照片:两名赤裸上身的嫖客和两名衣着暴露的女子从洗浴中心二楼平台的一侧向另一侧逃跑。

第二张照片:两名女子即将跑到平台对面的一栋居民楼里,而在她们身后10米的地方,一名体态稍胖、只穿着一条内裤的嫖客刚刚从洗浴中心跑出来,跑动的方向同样是平台对面的居民楼。

第三张照片:一名赤裸身体的男子出现了——或许是因为太慌乱,这名30多岁、短发、身材健壮的嫖客竟然一丝不挂地从洗浴中心三楼跑了出来,大概是没看到前面女子带路,这名嫖客没有从平台上跑到对面的居民楼里,而是选择了爬楼逃跑。

第四张照片:这名赤裸嫖客左脚踩着二楼一家饭店的烟筒,双手扶着楼体凸出的部分,正要往下降。

第五张照片:这名赤裸嫖客双手一上一下的把住楼体凸出的部分,双腿自然垂直,完全悬空,稍有不慎就会坠落。

第六张照片:这名赤裸嫖客的左手仍然把着楼体,但右手已抱住了旁边的一根生锈的排烟管道,双脚也踩在了排烟管道的固定支架上。

第七张照片:这名赤裸嫖客已经彻底抱住了排烟管道,正顺着管道一点点往下顺……

>>记者踏察:

嫖客逃跑线路可谓布满“荆棘”

通过照片上提供的信息,记者找到了赤裸嫖客爬楼逃跑的现场。经过观察可以确认,该赤裸嫖客是从长春市丽江花园小区附近的鑫阳洗浴会所的二楼平台上爬楼逃跑的,因为一楼二楼都是门市房,二楼平台到地面的垂直距离至少有八九米,而且该嫖客攀爬的排烟管道严重生锈。而排烟管道下面的环境也相当的恶劣,碎玻璃、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都散落在地面,难以想象该嫖客赤身裸体逃跑时是何等紧张、慌乱。

>>记者走访:

拍摄者可能是个学生

记者希望找到发帖人,以便最大限度地还原当时的情况,虽然根据网上照片的拍摄角度找到了发帖人可能居住的房间,但记者中午和晚上两次敲门屋里都没人。附近邻居说:“这个房子租出去了,租房的是个小伙子,好像还是学生。他不是经常在这住。”

>>附近居民:

没看见现场但洗浴中心确实“挺乱”

丽江花园小区一号楼正对着鑫阳洗浴会所后面,但附近的居民都表示不曾见过有人在26号那天裸体逃跑。三单元一楼超市的后窗户正对着嫖客逃跑时借助的排烟管道,超市老板说:“没注意啊,这两天也没人议论这事啊!”在四楼居住的李女士家的卧室窗户可以看到洗浴会所平台的全景,事发时她虽然没看见,但对于这家洗浴会所她还是相当了解:“这个会所有不少失足女,她们经常在会所的三楼溜达,穿得都特别少,这个楼的一个邻居怕自己家孩子看到,就把这个会所给告了,后来会所就把三楼的窗户用砖砌上了,但还是能经常看到失足女在平台上走来走去。”

>>记者登门:

多名女子离开会所招牌已被拆除

根据附近的邻居介绍,这家洗浴会所在丽江花园一号楼一单元301室还有一个房间,从洗浴会所二楼的平台上就可以走到这个房间里,网友拍摄的第一张和第二张照片中,女子和嫖客逃跑的目的地就应该是这个房间。

昨日13时30分,记者刚走到一单元301室的门前,里面正好走出一名打扮时髦、正在打电话的年轻女子,虽然她在电话里说“我从后门出来了”,但面对记者的提问,该女子称房间是自己家的。在随后5分钟的时间里,从这个房间里先后走出3名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子。与此同时,在鑫阳洗浴中心正门也先后走出了几名女子。随后记者希望进入会所采访,但发现大门已被服务员锁死。

14时,该洗浴会所贴出了“内部装修暂停营业”的字样。19时30分,记者发现该会所楼顶上方的招牌已被拆除。

>>警方声音:

26日对这家洗浴进行突击检查

昨日,记者从长春警方了解到,26日当天,警方的确对这家洗浴会所进行了突击检查,但警方没有透露更多信息。目前,警方已经注意到有网友发布照片一事。

轨交列车司机欲拍摄上海地铁269座车站

晚报讯“暴走400公里地铁网络,拍摄269座地铁车站。我是11号线的地铁列车司机,我是地铁摄影爱好者,我是捷捷。”这个名为“捷捷的地铁站”的新浪微博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粉丝数量已经突破220人,还被众多网友称为“上海地铁摄影达人”。

昨天,记者见到了这名平凡而又执着的轨交列车司机沈捷。“轨交1号线试运行的第一天,妈妈带我去乘坐,心中充满了好奇和兴奋。”沈捷回忆说,这段儿时经历成为他对地铁深厚情感的源头。长大后,他报考了地铁相关专业,2002年起成为一名上海地铁二运公司列车司机。10年来他对地铁的热情有增无减,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地铁方面的活动。一次地铁举办“谁的微笑最美”摄影大赛,使沈捷萌发了“走遍上海400多公里地铁线路,用相机拍下269个地铁车站各种风景”的念头。

今年4月2日,“捷捷的地铁站”发布了第一条微博,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了轨交2号线徐泾东路站出入口附近一幅春日红花盛开的美景:“踏破落日的跫音,当微风轻划过天与地的罅隙,那盛开的花朵像是满天的星辰,点缀着地下铁,也点亮了乘客心中一缕缕的温馨。”有网友不禁称赞道:“太美了,这真是开往春天的地铁!”

从那天起,沈捷更加坚定了“暴走地铁400公里网络,用镜头记录上海地铁269个车站的不同侧面。”的目标。从此,沈捷每日都通过微博,发表他用镜头记录的地铁“众生相”。或是一道美丽的地铁周边风景,或是某个别具特色的车站,又或是工作人员的忙碌身影。作为资深“铁丝”的沈捷能从细微之处看到各个地铁站的特色。车站周边的风光,展厅的壁画,立柱的颜色,甚至是吊灯、站名标示的细小区别,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7号线云台路3号口一出站便能望见世博会中国馆。6号线几个站厅内的壁画连起来就是一幅交通工具发展史。”在他眼中,这些照片不仅仅记录了地铁文化,也记录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

不久,这名“捷捷”博主就被许多网友称为“上海地铁摄影达人”。

时至今天,沈捷已经记录了230多个车站的景致,“预计五月底即能实现目标。”

巨花十年一开腐烂尸臭味飘数百米外

据新华社电美国俄亥俄一间温室这几天人头攒动,大家争相目睹泰坦魔芋花真容。这种巨型花通常十多年绽放一次,散发的腐烂尸臭味远飘数百米之外,因此又名“尸花”。

这株泰坦魔芋种植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学温室,名叫“伍迪”,从当地时间23日下午开始散发臭味,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浓烈,仿佛一堆垃圾在烈日下暴晒多日后散发的味道。

温室协调员琼·伦纳德告诉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她下午看见几只苍蝇围着泰坦魔芋花苞打转,晚上增至大约20只苍蝇。“我在想,‘它们能知道我不知道的东西?’”伦纳德说,“它们比我们先一步捕捉到气味。”

23日夜幕降临,这株高1.68米的泰坦魔芋逐渐展开深紫色花瓣,直径达0.91米。围观者面部表情有点扭曲,想微笑又不禁皱眉。

这个温室种植着5株泰坦魔芋,“伍迪”第一株开花。

泰坦魔芋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热带雨林地区,伦纳德说,由于非法砍伐和农田扩张,适宜泰坦魔芋生存的雨林70%遭破坏。

泰坦魔芋濒临灭绝,现有记载的134株泰坦魔芋均为人工栽培,研究人员希望泰坦魔芋能在温室环境中存活,通过人工授粉繁衍后代,日后回到苏门答腊。

泰坦魔芋平均十多年开花一次,花期仅两三天。当植物准备授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