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零距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09:43:58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北大零距离

北大零距离试读:

内容提要

高考考的不光是你的知识,还考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有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学习当中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过五关斩六将”。

北大学子自述成功之道

耕耘于良好的心态里苦读于科学的方法中

高考考的不光是你的知识,还考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有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学习当中要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过五关斩六将”。耕耘于良好的心态里苦读于科学的方法中高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作者简介:高亮,男,生于1982年,毕业于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2001年7月以624分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引子:

曾几何时,那一汪湖光,那一片塔影在复习资料的封底千百次地向我召唤;曾几何时,我在心里千百次地默默回应:我一定会来到你的身边。半年的时光洗去了高中阶段不少浮华的回忆,但这缕未名情绪却在心底越洗越纯,越冼越浓,纯得像水晶,浓得化不开。

永远忘不了身处高中读到未名湖畔的师兄师姐们的话语时身体里涌动着的那种莫名的冲动,因此,今天,当我如愿以偿也成为一名光荣的北大人后,我觉得有责任给你们——仍在为心中的梦奋斗的战士们体内注入同样的冲动。这是一场接力赛——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接力赛。来吧,同学们,让我们相聚在这中国学人的圣湖,共同谛听这民主自由的钟声吧!

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把握良好的学习考试心理

——心态决定高考的胜负

如果说人生是一个金字塔,一个人的成就就是金字塔的高度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心态就是这个金字塔的塔基——塔基的底面积最终决定着这个金字塔有多高。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撒手而去,都是在心态的支配之下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思考,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而这些思考,这些选择最终决定了你的人生位置。良好的心态是走向卓然不群的第一步,也是考场获胜的法宝之一。一、除了学习就是考试,高考公平吗?

对一个每天遨游于题海之中的高中生来讲,这三个问题显然是最基本的问题。然而正因为它们最基本,才最容易被忽视或者被轻率地给出错误的回答。我曾经问过很多同学这三个问题,遗憾的是很少有同学告诉我他们曾认真思考过这三个问题。而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是一个高中生的心态中最重要的部分,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着这个高中生的学习状态。

为什么学习?因为学习是当今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文化知识在近三四十年中已经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个青年人如果不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定在这个社会中寸步难行。不管你的胸襟抱负是大是小,不管你是想安邦定国,经世济民,还是只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首先你都必须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做为安身之命的基础。除了学习,你别无选择,只有学习,你才能把握机遇,走向成功。因此,你必须要接纳学习、热爱学习。你可以对上课不感兴趣,但你绝不可以对知识不感兴趣。为了生存与发展,你心要同对食物和水一样,对学习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为什么考试?因为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考试。考试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最好手段。每次考试之后的试卷,都是你进步的空间,弥补你的缺陷,填充这个空间,你就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大可不必像别的同学那样太在意自己的分数。分数代表你已经掌握的,多多少少已成过去;满分减去你的得分之后的分值才是你的金矿,要想成为百万富翁,你只需发掘它们就可以了。一张满分的试卷毫无意义,就像一堆矿渣白白地摆在那里,一张打满了叉号的试卷是无价之宝,它告诉你通过努力,你将得到多少宝贵的金子。——你想进步,就要热爱错误,热爱错误,就肯定会热爱考试。更何况考试还是你脱颖而出的必经之路呢?

高考公平吗?问到这个问题,很多同学会急着向我发牢骚,“不公平!”。是的,我知道你们的理由:高考题虽然是一样的,但高考分数线在很多省市之间却相差悬殊,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学习环境的天壤之别,农村孩子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比城市孩子少得多。我理解你们,因为我也来自农村,而且来自全国高考分数线最高的几个省之一——河北。北大今年在河北的分数线比在北京整整高了四十六分,更不用说重点线和本科线了。但我依然要告诉你们:高考是公平的,——至少是相对公平的。首先,高考使千千万万有着不同背景的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只是终点略微有远近之分,但它承认了每个人的竞赛资格。不管你身处城镇还是乡村,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要想享受高等教育,你都必须通过这样一个考试。而且通过这样一个考试,大家都有希望和机会走进高等学府。其次,分数线的有高有低和城乡中学教育的差别正是建筑在相对公平之上的激励机制的体现。相对的公平加上一定的差别才能构成向上的动力,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即使有,也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一定的不公平才能激发效率。或许,你碰巧是这种不公平体制下的弱热群体中的一员,那好,那你就用自己的成就去证明弱势不弱吧,我相信,四五十分挡不住强者前进的脚步,你说呢?既然高考不可能逃避,那为什么不用冷静的目光、平和的心态去接纳高考呢?

好了,热爱了学习和考试,接纳高考,你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二、选准道路 确立目标

尽管高考制度改革已在2001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高考改革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打破文理科之间的壁垒,但就其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大多数改革的省市实行的都是3+小综合,即打破学科界限仅限于在文理科内部。换句话说,大家还是要在高中阶段做出学文和学理的选择。应该说这个选择对大家而言,确实是相当关键的,很可能会决定今后的人生走向。所以大家在选择文理科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到一旦选择决不后悔。

还是给大家谈谈当初我在分科时的经历吧。我们高中的分科是在高二一开学的时候进行的,当时我周围的人对我选择文理科的意见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大家都希望我学理。理由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点:1.在他们眼中,学理比学文更有前途,学理的比学文的更受到国家的重视,对社会的贡献也更大,学理科职业的报酬和稳定性也比学文科要好一些。2.从当时我的学习成绩来看,理科成绩要比文科成绩好一些,而且此前我在文科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并没有显示出擅长于文科。3.从当时我的性格来看,似乎更擅长学理,当时我给人的外在印象是一种典型的内向型性格——钝讷孤僻,不善言辞。

然而这时的我却有另外的打算。这种打算其实在我上了高中之后就已经开始形成了——我要学文。学文是当时我的真正兴趣所在,这我当时清楚地知道,一旦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实在不敢保证学文是自己最好的选择。我开始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思索,到底我有什么理由选文科?我必须拿出充足的理由来说服别人——更重要的是要首先说服自己。

其实我要找的理由只需能驳倒上述三个观点就行了。对第一个观点的反驳我必须要感谢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是他在99国际大专辩论会上的一次点评帮我说服了自己。记得那次辩论的题目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哪个更重要。茅先生在辩论双方一场唇枪舌战之后作了一番精彩有点评,他首先肯定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和向前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犹“鸟之双翼”,接着他话锋一转,说到对当今中国社会来讲,社会科学要比自然科学更重要,他举例说一些花重金从国外引进的机器设备在一些工厂中被闲置不用,就是因为管理体制方面的脱节。他还同时谈到一项好的经济政策显然要比一种新技术的发明对一个行业发展的影响更大。茅先生还番鞭辟入里的宏论,使我茅塞顿开,彻底打消了我对第一个观点的顾虑。

对于第二个观点,我也想了很多,最终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表面上的理强文弱是由我的背景造成的,而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我自己的责任,表面上的理强文弱说明不了什么。我的父母都是乡村中学里的教师,他们都是教理科的,我的家里有很多理科方面的书籍,从小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长大,我自然会显出理强文弱的倾向,但这绝不能代表我有理科方面的天赋,而无学文科课堂的不断深入,这科影响已经越来越弱化了。而文科呢,我高一时文科成绩不够好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首先是如前所述的背景,高一以前我对文科书籍接触得太少,影响了我文科底蕴的形成,其次是由于高一高二阶段,尤其是未分科时的高一时,文科(主要是指历史、政治)的课堂讲授主要是基本史实和理论,考试主要考的是记忆力,而我学文科的特点是重视理解而有些忽视记忆,这就使我的成绩吃亏不少,但这远远不能说明我学不好文科,因为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文科中要求机械记忆的成分会越来越少,而对理解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对于第三个观点,我首先承认我的性格确实有某些缺陷,但我觉得性格不能拿来作为判断是否适合学文的标准。不错,文科生表面上大多是八面玲珑那种,但社会科学的真正内涵却远不是如此浅薄,社会科学内涵中最深刻的东西乃是严谨的态度、缜密而富于理性的思维以及对社会的认同感、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等,而这些,我觉得我并不缺乏。而且更重要是我对文科有着强烈的兴趣,从翻来覆去地读几本仅有的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到独自一个人跑出去做社会调查,都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想通了反驳这三个观点的理由,我一身轻松地交上了选择文科的报名表。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些面对诧异的目光我抱以微口一笑的场景。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当初的选择确实是正确的,正是由于这次选择,我才得到了——

两年紧张但快乐的时光+一张北大录取通知书

之所以花大量篇幅来追述我当初那次选择的详细经过。我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在选报文理科以至人生任何一次重大选择时,都应该:

1.仔细分析自己的真实情况和不同选择道路的客观要求;

2.自己拿主意,千万不能盲从;

3.选择了就做到底,不要中途变更;

谈完了道路的选择,接着来谈目标的确定:其实道路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实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情况是你选择了道路的同时,也就自然确定了目标,或者是你先确定了目标,同时也就选择了道路。

关于确定的问题,我只想同大家讲一点,那就是千万不要把目标定得太低。只有确立了一个高远的目标,你才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知识与能力上与别人的差距,你才有一种要不断发展自己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你的学习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第一的学生也不是好学生,记得我们的校长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样的话:“你们都应该把目标锁定在清华北大,因为只有那样,你才会有一种要比班里最有希望上清华北大的同学更刻苦地学习的冲动,你的时间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你的心理潜能也因此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这样即使你们最终没能去清华北大,也肯定已达到了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好的结果。”我非常赞同校长的这个看法,也因此在分科后的第一天就把目标牢牢锁定在北大。接下来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便是为这个目标不断拼搏,每当遇到挫折,凝神注目一定复习资料封面上的北大西校门或是未名湖的迷人风光,或者掏出《等你在北大》一类的书读上一两段,便宛如吃了灵丹妙药一般,感觉浑身上下又充满了使不完的力量,刚才万念俱灰的感觉一扫而光。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为了心中的梦想全力以赴的感觉还时时感动着我。三、掌握科学的学习、考试方法——方法是高考成功的基石

树立正确的求学态度,拥有了强烈的求学欲望,选准了合适的求学道路,确立了高远的求学目标,营造了良好的求学氛围,这时我可以告诉你——你的心态已经达到了最佳状态。

那么下面你该做什么呢?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说心态决定人生高度的话,那么方法就在决定人生韧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力争事半功倍,千万不能盲目蛮干,弄得事倍功半。具体到学习,达到最佳的求学心态之后,就要开始领悟和把握一整套适合自己学习兴趣和特点的学习方法。

因为本是文科生,对物理化学并不是十分在行,所以在下文中我们打算分科介绍一下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的学习方法及其学科特点。因为政治历史性质比较相匹,且“3+小综合”高考改革后要与地理综合在一起命题,因此就放在一起写了。

■语文:不但吃“主食”还要吃“零食”

高中阶段所学的所有课程都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但要说联系最最密切的则语文非之莫属了。语文的内涵绝不仅仅是几篇过时的课文,而是一条创意绝佳的广告,一段妙语连殊的演讲,一场唇枪舌剑的辩论,一篇含意隽永的英文。餐桌旁、马路上、校园里,时时处处你都在接触着语文,你都在运用着语文。所以,要学习语文,要学好语文,你就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我认为学好语文一定要做到“四多”。

第一“多”是“多读”——一定要广泛地接触文字资料。首先多读一些大家名作,夯实自己的语言功底,控掘自己的思维潜力。比如说小说可以读读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既可以开拓视野,又提高了文言文阅读水平,还可以读读欧·享利、杰克·伦敦、海明威等的短篇——领略他们别出心裁的情节选取和短小情悍的行文方式。散文可以读读林语堂的小品文——享受一种弥漫着淡淡清香的典雅,学会一种潺潺流水般的表达方式,还可以读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感受严谨求实的文风和理性思维的震撼力。诗歌可以读读“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接触一下什么叫狂荡不羁、什么叫襟怀坦荡,也可以读读李清照的哀婉之作,领略一下什么叫九曲回环、绵远幽长。其实,要读什么风格的作品主要依个人的兴趣而定,不必强求。我在这里只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去多读,而且最好选择那些大家名作,因为大家名作受到了大多数人甚至千百年历史的认可,其中必有秧多精髓值得我们吸纳。当然,多读并不只限于文学作品,经常去阅读一些报纸杂志上的精短时文甚至一些同龄人的作品,也会受益匪浅的。在此我向各位推荐《读者》和《中学生阅妨》。

第二“多”是“多写”——多进行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触和观点的训练。建议大家在看完别人的作品后多写写随笔,谈谈自己的看法,体裁随意,篇幅也可长可短,实在没有什么看法也可以不写,但一旦要写之后,一定要尽力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明白。大家还可以写写日记,不过一定要有感而发,切忌无病呻吟。做这些训练都是慢功夫,一定不能急切近利,要学会“放长线钓大鱼”,相信日积月累之后,你的写作水平定会大有提高。

第三“多”是“多看”-多观察自己周围那些闪烁着文字的魅力的事物。比如街头的一块广告牌,它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吸引了那么多人的目光?再比如一些商品的品牌,它起那么一个名字究竟用意何在?好在哪里?细细观察这些东西,然后加以推敲,你会发现语言是一种奇特的工具,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

第四“多”是“多背”——多背诵一些精典著作尤其是文言文。大家或许会认为现在还强调背诵是违背素质教育潮流的体现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对一些精典文章通过背诵达到烂熟于心是迅速提高自己语言驾驭能力的一条捷径。素质教育所反对的背诵是那种不解其意情况下的死记硬背,同这里提到的背诵绝不可以等量齐观。我高中时文言文学得一直很好,我自己觉得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从初中时就有的爱读文言文,爱背文言文的习惯。

语文的功夫主要在课外,这“四多”是提高语文能力必不可少的。但这并不是说课内就不需要下功夫了。事实上,高考语文选择题中的基础知识部分,也考查了很多课堂上教授的东西,比如那些词形判断和文学常识等。大家还是不要忽视课堂,最好在高考前由老师指导把那些相对机械的东西(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等)集中整理一下,以避免高考中不必要的丢分。我在今年的高考中语文之所以考出131分的高分,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语文老师指导我们在高考前做的基础知识的整理是分不开的。

■数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说到数学,我觉得有点惭愧,因为我高中数学学得并不好——至少不是很好。我在这里要给大家讲的,与其说是经验,毋宁说是教训,但我依然愿意将其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我觉得学好数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理解基础上的熟练。首先你要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数学是高中各科中逻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它有着极其严密的知识体系,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逻辑联系,要学好数学,就要首先下功夫,花时间弄清楚总体体系和内部联系,即进行深刻的理解。

但仅仅做到理解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还要做大量习题来“磨合”你这种理解。对数来讲,你的获得绝对和你的付出成正比。如果你想不多做题就拿高分,那是绝对办不到的。数学绝不容许你来半点虚假。当然多做题绝对不是那种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而是在选好典型好题基础上的精做、快做、准做。做题的时候要伴随着自己的思考,要讲究速度和正确率。遗憾的是我在高中时很长时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忽视了多做题的必要性,吃了很大的亏,幸亏高三时我们的数学老师曹老师及时发现了我的这个毛病,帮助我慢慢养成了重视做题的好习惯。——我应该终生感谢她高三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不管算是经验还是教训,在这里我都要再次提醒大家:数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英语: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学好英语越来越显得重要了。进入北大之后,我有很多感触,其中之一就是英语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希望大家一定要重视英语学习。大家一定要明白:在英语应用广泛的今天,英语水平高低是决定一个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既然英语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呢?

我的经验是:一定要尽力培养语感。

什么是语感?简单的讲,就是一种对语言的感觉,一种能够自由运用语言的感觉,比如,大家在平时聊天的时候是否会常常犯诸如“蓝蓝的天上有一头明亮的月亮”这样的语法错误啊?不是吧,除非是故意制造幽默效果。这就意味着大家有很好的对汉语的语感,能够做到在说梦话时都能符合语法,如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短”。可大家却在学英语的时候经常会犯诸如“There is a little books”这样的语法错误,这就说明大家没有英语的语感。怎样才能培养英语的语感呢?大家可能又会问了。那我反问大家一句,咱们是怎样具备汉语的语感的呢?-因为我们从出生以来天天听的、说的、读的、写的都是汉语。因此要培养英语语感,最好是生活在一个纯英语的环境中,可现实中我们接触一句英语后,一般要再接受千万句的汉语,结果刚建立起来的那点语感很快便被冲刷掉了。“一傅众咻”的故事,讲得就是这种现象。要想在这种情况下培养语感,唯一的办法就是人为地为自己创设一个英语环境,比如,你可以去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听英文广播、记英文报纸杂志,交留学生朋友、参加英语角活动等。总之,你要尽力使英语在你日常生活互动过程中应用比例越来越高。你要抓住一切机会用英语大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怕犯错误,要像李阳老师说的那样:“热爱丢脸。”

■政史:学和问不能分“家”

随着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政治和历史的高考已经越来越淡化单纯对记忆能力的考查了,高考命题者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上下的功夫越来越多,他们试图要听到考生自己对个案的理解观点,而不是课本上现成的答案,这就要求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对课本观点的理解吸收,而非生吞活剥。2002年高考改革将在全国全面推开,“3+小综合”成为高考改革的首选模式,对文科生来讲,大家将要接触到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构成的“文科综合”试题,“文科综合”的出现,其实是对大家学习中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理解学科内部的联系,还要理解学科之间暗含的联系。

为适应高考命题的这种新变化,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就一定要学会联想,学会质疑。敢于向课本中的现成结论质疑不仅是勇气的体现,而且是能力的体现,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大家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大家已经学到了一定的深度。我们尊重权威,但我们绝不应迷信权威。

■结:相约北大

本文即将煞笔时,恰逢北京大学“一二·九合唱节”开幕。北大有很多自己的节日,一二·九是一个,还有那提起来就使人热血沸腾的五四。

一位学长曾告诉我:这些节日是北大的骄傲,因为它们是北大精神的外化与升华。

是吗?

那北大精神的内涵又是什么?

苦苦冥思时,耳畔传来了一支悠扬的曲子——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竟夜收拾山河待百年呦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燕园情干干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黄河月……

我不想再多说什么,因为我已知道了你们的选择。

相信自己是一只高飞的鹰

假如你的成绩一跌再跌,那么就必须反省一下自己最近学习态度是否有问题,学习方案是否有不足,是否有重要的知识点没有掌握。相信自己是一只高飞的鹰曾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曾敏,1981年生于江西省宜春市。1992年考入宜春中学初中部少年班。1995年高分升入宜春中学高中部。高二时选择了学习文科。1998年以全市第三的高考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目前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大四的学生。大学期间,获得过“五四”奖学金、“霍铸安”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及学习单项奖。由于成绩优异,已获得保送攻读本校经济学硕士的资格。

引子:

我们大家都是从小学时就投身于“专职”的学习生活之中,这样地度过了许多光阴。随着我们学习内容的更新升级和我们自身的成长成熟,我们的学习越来越需要理性的指导。

在高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才由自发转为自觉。从那时起至现在的学习中,我都一直努力地探索着一种能让人心情愉快同时卓有成效的学习方法。这里,我就把自己的一点成果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无论是什么课程的学习,都是对外来知识的吸收和应用,它们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中学时代,我们学习的十数门课程也是如此,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对待学习的心态对每一门课都是通用的。在我看来,向好成绩进军,这么几个步骤是必经的。

■用自信的力量赶走笼罩在头上的阴云

“树立自信”就是要对自己说“我知道我行”。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喜欢抱怨自己在学习上的“先天不足”,认为自己“不行”。这种不自信的态度是学习中最大的禁忌。它会使你难以经受住学习中的挫折。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难题,再加上不自信,就可能使你从此放弃这门课。所以,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智力。这不是意味着要自诩为天才,而是意味着要相信以自己的智力对付区区几门功课是足够的。偶尔遇到困难,也要告诉自己:这只是因为聪明才智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只要动动脑筋、多做练习,困难就一定能被征服。

除了相信自己的智力以外,我们还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学习成果。也就是说,不要被一两次考试的失利轻易打倒。在高中,特别是临近高考的期间,总有许许多多的考试。我们几个大学同学平时闲聊时发现,大家所在的高中在高三时基本上都每月一考,有的学校甚至每周一考。这么多的考试,难免有考砸的时候。如果不自信的话,很可能被弄得灰心丧气。在高中的模拟考试阶段,我曾经考过一次四百来分,如果是高考,这一分数则意味着我什么都考不上,这在当时对我来说是非常夸张的。拿到这个成绩之初,我也很是沮丧,但仔细分析原因,我发觉自己的学习方案并没有什么问题,各门功课的复习也进行得很顺利,考分太低只是一些答题技巧和应考策略的问题,而这些只要以后注意即可。所以,这个分数那时虽然引起了老师和父母的极大不安,但是我却由于自信而保持了良好的心情。

说到这里,必须强调一下——“自信并不是偏执”。相信自己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建议和外部的反馈。假如你的成绩一跌再跌,那么就必须反省一下自己最近学习态度是否有问题,学习方案是否有不足,是否有重要的知识点没有掌握。

另外,一定不要忽视一个经验比自己丰富、实力比自己强的人的建议。高中有段时间,我总是爱钻牛角尖,而且特别固执,在很多历史题的回答上都与老师不一致。不管老师怎么解释,我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对的。直到上个暑假回家,我偶然地又看到了那些题目,才发觉自己原来的错误有多么可笑。可是,换个角度,如果自己是老师的话,有的时候也确实很难说服一个偏执的学生。

所以,作为学生,要自信而不偏执,如果老师或同学坚持向你提出某项建议,那么一定要冷静下来,认真考虑。实际上,这种说法还可以进行广义理解。根据我在过去二十年的经历发觉:长者的话是颇具参考价值的,他们的经验总结不容忽视。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一向认为,对待一些必须要做、但做起来不那么愉快的事情的最佳办法就是——使之成为习惯。因为那样你就麻木了,不觉得它吃力了。当然,学习本身是件愉快美好的事。可是,中学生的学习被人为地加入了许多功利的因素,比如,我们总是希望升入重点高中、考上大学。这使得“学习好”常常被等价为“分数高”。这种情况下的学习难免有其枯燥的地方。而且,少年、青年总是贪玩的,如果能去打球、郊游,又有谁愿意在家对着课本背诵干巴巴的名词解释和演算没人情味的习题呢?

所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我们取得好成绩,还有利于我们健康愉快地生活。这里,我所说的好习惯,包括大声朗读英语的习惯、及时解决疑难问题的习惯等等。这些我都将在后文中针对具体的课程进行详细地说明。现在,我想特别提出的是“学而时习之”的习惯。无论是哪一门功课、哪一类知识,复习都可以促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达到灵活运用的境界。而且,复习这项工作应该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如果平时能够习惯地进行复习,那么在应对考试的总复习过程中你就可以非常轻松非常全面。记得,中学时我看过一些得国际大奖的同学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里面提到他们在比赛之前,闭上眼睛能让知识点像看书一样,在脑海一页页地过一遍。当时,我对这个境界佩服不已,觉得自己望尘莫及。可在高考前夕,我突然发觉这一点自己也能毫不费力地做到。我想这就是多次复习的功劳。所以每个同学,只要养成“学而时习之”的习惯,坚持有计划有层次地复习,都是可以达到这个境界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创造成就感

培养兴趣同样利于减少学习的枯燥乏味,利于让你从学习中获得玩耍中所没有的乐趣。对一门课的兴趣能使你更加轻松愉快地学好它,而在这门课上的好成绩又将引来您对它更浓厚的兴趣。所以,培养对学习的兴趣能带来良性循环。

我曾一度认为兴趣是与生俱来的,难以培养。但是,后来的许多事例使我改变了这一观点。我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对数学就有一种狂热。他给我们上课时,情绪总是极度亢奋,手舞足蹈不说,嗓音更是震耳欲聋。这种说法绝对没有夸张。一开始大家都还没适应时,下课都要耳鸣。关于这位老师热爱数学的笑话很多。其中有一则是形容晚自习下课时办公室的景象。说其他老师都围坐一圈拉家常,唯见他蹲在中间、捏支粉笔在地上画数学题,把地都画满了就用鞋去蹭,蹭完了继续画,弄得办公室一块地被画得乱七八糟。而且,他常是画着画着,就“呵呵”笑出声来,其笑声盖过拉着家常的所有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对热爱数学的人,他对数学的浓厚兴趣竟然就是在长期的学习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他说他在中学时期有好几年数学成绩都倒数几名,自己也觉得数学业特别没意思,后来在他的一位老师的启发下,耐下性子好好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数学还有些意思,后来就越学越有兴趣,最终还选择做了数学老师。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可以从身边信手擒来。我现在的一位同学是舞文弄墨的好手,她对文学的兴趣就是逐步积累、培养而来的。因此,如果你不擅长某门功课,千万不要就此对它深恶痛绝,“感情是可以培养的”,不要浮躁,安心学习,总有一天,你会发掘出自己对它的热爱。

努力创造成就感是培养兴趣非常关键的一步。不论什么事,能有成就总是人们对它有兴趣的前提,因为有成就才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努力物有所值。比如你学了一上午英语,背了一些单词,复习了几种句式就有成就感。这个成就感还是广义的。譬如解了一晚上数学题一道也没有解出来是不是就很没有成就呢?不是的。这是由于在解题过程中你复习了公式、开拓了思维,至少你知道对付这种题,某几种思路是不对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成就,即使没成就,也要制造点成就感。这样你才有兴趣把它学下去。

■制定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计划

记得中学每个学期,老师总让我们写“本学期的学习计划书”。我每次都是写一样的话——“一眨眼,新的学期又到了。在这个学期里,我决心:一、上课认真听讲;二、课后坚持复习;……”简直就是决心书。这些话虽然正确,但是空洞。如果希望能真正有效地组织自己的学习,那么给自己拟定的计划书就要切实可行。

中学的绝大多数日子里,我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学习计划。只是到了快高考的两个月,我有些急了,觉得任务多而时间少,于是每周写一份学习计划贴在墙上,贴了一排。通过那两个月的学习,我体会到具体可行的计划将带来惊人的高效率。

下面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

计划的时间跨度不宜过长。以一周一计划(或半月一计划)为宜。因为若跨度太长,则难以做到“具体”;

制定计划时有两个线索。一个是时间。首先,列出本周课余可自行支配的时间,每天都分出几个时间段,写上每个时间段学什么,时间长的时间段学自己目前觉得薄弱的功课。这里面还可以使用些小技巧,例如,每天晚上九点半之后我就开始犯困,所以在九点半至睡觉的那个时间段里,我一般都安排复习数学(因为数学题比较能刺激我的大脑神经),而绝对不背历史、政治。制定计划的另一个线索是课程,即列出各个课程需要学习的东西,分配到相应的时间段中间出去;

把计划书放在显眼处,严格执行,每天完成后都标上个自己喜欢的标志以增加成就感。比如我曾经瞎编过一首自己比较得意的七言绝句,后来就用在标计划书上,每天标一个字,四个礼拜就把七言绝句写全了。

第三步,树立责任感,坚持自律。

我的好几个中学同学,虽然都很有自信,而且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后来都中途放弃了学业或撤去了在学习上的心思。其原因就在于:对于学习,他们没有责任感,因而也就没有坚持自律。

学习是一项需要毅力的工作。要十年如一日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生活的主要内容对于天生惰性的我们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中学时期,大家一方面有了些主见,不再是只听父母话的乖孩子,另一方面又毕竟是思想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从而,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诱惑和影响,选择放弃学业。所以,如果你对学习的兴趣若有若无、并不强烈,那么,就必须依靠一种责任感来支持你的学习。

这里,所谓的“责任”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也许有的同学会说:“难道只有读书上大学才是有未来吗”、“读书也是为了工作,先工作不行吗”。我想,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平凡的人来说,我们还是需要正规的学习来赋予我们实力,使得今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有更好的未来。而且,我们正处于人生之中的黄金时段,我们要利用它来最好地完善自己。啰嗦这些道理,只是希望中学生朋友们想得通也好,想不通也好,都能树立这么一个“年轻人要学习”的信念,并由此信念产生出责任感,用以自律。这么做是不会错的。我的那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提前进入社会的中学同学,后来无一例外地都渴望着能够返回校园。我想,校园吸引他们的应该不仅仅是纯净的氛围,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还包括难得的学习机会。

上面所说的是“自律”是广义的,是指在学习之路上,你要坚持心无旁顾,在大方向上不动摇。而狭义上的“自律”则是指在日常的学习之中,要管住自己,保证学习质量和一定的学习时间。

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远离诱惑。离电视、电脑、小说等等让你垂涎的东西远一些,不要玩容易着迷的东西。我们中学时男生们玩游戏机是很疯狂的。常有人逃课到游戏机室去,这自然非常影响学习。现在,游戏机室的地位已经被网吧所代替,很多中学生去网吧上网聊天或者联机打游戏。这些活动是连大学生都会上瘾的,更别提年龄小、自制力差的中学生了。所以还是少接触为妙。

当然,远离诱惑并不就是远离娱乐。适当的娱乐也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必要条件,一天到晚对着课本是不可能有高效率的。然而,何为“适当”的娱乐呢?这里我比较提倡室外运动。几个朋友一起打打球、游游泳就是非常不错的娱乐,既可以舒活筋骨又可抖擞精神。我上中学时,在空闲时间里,一般都是坐在家里看电视。我的同学大多也这样。我的爸爸对此常感叹,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会玩了。”到了大学,我注意多参加室外的体育活动,发现运动确实是最健康最愉快的娱乐方式,也是最适合年轻人的娱乐方式。

玩,要开开心心地玩,而到了学习的时间,就应该全神贯注、不开小差。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也要注意,一项任务给的时间不要太多,要考虑在效率较高的情况下完成,需要多少时间。

要做到最高效率地学习,我有一个小决窍,就是在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把这项任务细分,规定每个小部分的完成时间。例如计划是复习一个小时的英语语法,则可以事先大致想好几分钟看一页。假如看前一页的时候开了小差超了时,后一面就注意把效率再提高些。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开小差的次数,降低开小差的规模,还是挺管用的。

最后,要树立对学习的责任感还由于学习是自己的事,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老师。现在,中学生请家庭教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家长那方面看来,孩子成绩不好,花钱给请个家教,自己就算尽力了。而学生自己,也常常依赖于老师或家教的指导。可是,实际上,不论多么尽职尽责的老师也不如你自己了解状况,不论多好的家教也不能在没有你积极配合的情况下为你扭转学习的局势。所以,你只能依赖家教来解答一些具体的问题,而整个学习方案还是要由自己来规划。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制定出效率最高的学习计划。

关于学习基本态度和方法的“综合篇”就写到这里。每门功课毕竟有其个别的特性。由于我是文科生,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自己在数学、语文、英语、历史、政治五门课中的学习心得和应试体会。

■数学:找一种感觉让自己静下来

说到数学的学习,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数学天分”。记得高中时,后座的同学不时地仰天长叹,说自己缺乏“数学细胞”。由于要学好一门课,树立对自己的信心至关重要,所以,首先必须纠正这种怨天尤人的态度。

数学天才固然是有,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所谓的“数学细胞”实际上是对数学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初中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个罕见的数学天才。记得他从来不做习题,不太听讲,甚至连公式都不记,却是在考试的时候临时推导,而且开初他的数学成绩确实不错。当时我出于对他的崇拜,也模仿着过了一段不做作业不听讲的日子。这种做法的恶果很快就出现了——期中考试我数学只得了七十多分,且被老师“传旨”叫家长一回。后来,我及时反省、悬崖勒马,勤奋了一段时间才把功课补上,找回了我的“数学细胞”,找回了好成绩。而我那个一如既往地相信天分的同桌,却再也没有拔尖过。这告诉我们,不论是否天才,学习数学都要相信熟能生巧,多做习题多训练,用不了很久,量变就会达到质变。那时候,你就会感到自己做题已经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数学这门课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前后相继性很强。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后面就很可能学不明白。因此,数学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否则一拖再拖、雪球越滚越大,临到考试再怎么抱佛脚也是无济于事的。

数学的前后相继性还说明了一个问题,即高年级的同学如果数学成绩不理想,很可能是由于原来某个环节的基础不扎实。所以,这个时候也不必紧张,特别是不要盲目地着急,定下心来温习一下原来的功课、补习好自己的薄弱环节才是当务之急。我的高中同学小A,有段时间数学成绩下降,上课总是摸不清头脑。她很是着急,买了习题书狠做了一通,还请了家教来专门补习个别章节,结果还是收效甚微。但是,不久以后她的数学竟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当被问及诀窍时,她告诉大家,实际上只是她读初中的弟弟问她几何题,她便乘机翻了翻以前的课本,恰巧发现有自己原来一直都没有学通的东西,于是又仔细看了一遍,结果意外的发现一次轻松的温习,竟然使得现在的不少数学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定常遇到这种情况,就是一道数学题看似不难,但自己左思右想就是不得其解,结果花费了不少时间最后也没做出来。这种时候,有可能是你的思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所以你不妨把这道题放一放,过段时间调整一下思路重新再做;也有可能是这种情况思路是正确的,离解答出来只有一步之遥,但你自己却怎么也想不到。不论是调整思路或是完成解答的最后一步,别人的帮助都很重要,都可以为你开拓思维、节省时间。因此,遇到数学难题时,你一方面要坚持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另一方面也不要太较劲,无谓地浪费时间,而应该和同学们讨论讨论互相启发,或者向老师讨教,只要学会解答同类问题也就达到练习目的了。高三时我常和同桌讨论数学题。有时候,一道我们俩单独都做不出来的题,一讨论就发现她想到了解答的前一半,我想到了后半,两人一商量很快就做出来了。有时候,我们俩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解题,她认为她的方法最能体现数学精神,我认为我的最简便实用,两人激烈地争论一番,确认一个最好的解答。我们俩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使我们学习十分愉快。后来,我的这位同桌成为了我中学时期最好的朋友。现在我们在一起还常回忆过去那段快乐的学习经历。

上面说到遇到数学难题要多讨论、多请教,这都源于一个基础,就是一定要有及时解决难题的意识。如果实在不能马上解答,也要标上记号,过段时间再回头想想,或者找机会向别人请教。千万不能就由它放在那里不了了之。因为那样很可能为你后面章节的学习带来困难。而且,如果你在总复习时突然发现一大堆未解决的难题,是会手忙脚乱的。所以,及时解决难题是学好数学必须养成的好习惯。

应试能力在数学考试中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应试状态的好与不好,在数学分数中表现得最明显。因而考数学时,一定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别太紧张,只要争取把能做出来的题目做对,不丢冤枉分就算成功。

首先,拿到考卷,大概看一个题量,就可以开始做了。有的老师主张先浏览一遍题目,然后再做,我不赞成这样。因为:第一,浏览需要时间;第二,浏览时你可能发现一些一时间看不出怎么解的题(虽然这些题很可能一努力就能做出来),这会把人搞得很紧张。

另外,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卡在上面,只要把你想到的步骤都写上去,就可以跳过它做下一题了。不要由于没有做出来而影响情绪,因为后面的题不一定比前面的难,而且很可能启发你回头又做出前一题。就算最终没完成也不要紧,因为难题总是大家共同面对的。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的是,考数学一定要维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大脑的高速运转,不可以松懈,要尽力拿到所有能拿的分。高考前的模考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总是一百三十分上下,似乎不算低,但每次考后我都能找出不少本来可以拿到实际上却丢掉了的分。我反省了一下,发现自己在考试时若有空下没做的题,其他题做完后,即使还有时间,也会抱定自己做不出来而懒得再去细想。有时候算算分数还行,也就不愿再检查。有了这一发现,在以后的考试中,我都坚持高效率地用完两小时的最后一分钟,结果确实挖掘出不少只要一松懈就可能放弃了的分数。所以,竭尽全力总是不会错的,它至少可保证你事后不至于追悔莫及。

■语文:会自学、重循环学习、多观察、勤思考

大学里,我学的是经济学,院里没有开语文课。只是曾经到中文系旁听过我很崇拜的钱理群、孔庆东老师的课。他们的讲授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的乐趣,也后悔中学时没有更好地去热爱这门课。

语文是一门重视积累的课程,必须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看到,很多细心、耐心的同学都能取得不错的语文成绩。学好语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做很多细致的工作,这使得好的学习习惯显得格外重要。下面就来说一说我所认为的学好语文所应养成的几个好习惯。

第一,自学的习惯。语文学习的是我们母语,它可以说是最适合自学的课程了,可以在老师上课之前,自己先读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究竟好在哪里。一篇文章的美不外乎这几个方面:思想的美、结构、句子和词语。在预习时,从这四方面去分析一下就可以了。上课时再与教师所讲的比较一下,会很有收获。如果不进行自学,而只是上课听老师讲的话,很可能老师或参考书对课文的看法会先入为主,从而失去了自己的见解。考试中,阅读理解是个重要的部分,锻炼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首先就可以从自学课文开始。

第二,循环复习的习惯,语文需要很多基本功,基础知识的考察在考试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必须平时多积累,掌握好字、词、句式等等。这里,我觉得循环复习是个好方法,即对于课文中的词、句式、特色的修辞方法等,可以在学完一课之后马上复习一遍,隔两天再复习一遍,等学完整个单元再复习一遍。这样每次的复习任务不会太重,而且可以学得更牢固。在应付高考的总复习中,循环复习同样有效。记得那时,我们的语文教师常说要我们复习时“少食多餐”,指的就是每次工作量不宜太大、但反复多次的循环复习。这是因为,语文的知识很难一次死记成功,而必须积累。

第三,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而要想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来是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的。而中学生都很年轻,大多都涉世不深,所以必须多观察多思考来增加自己的“深度”。平时可以多看看报纸了解时事以增加自己的素材,还可以订上一两本好杂志,例如《读者》中的文章常能引发我颇多感触,激起我对生活的思考;《杂文选刊》中的一些犀利的文字则有利于自己开拓思维,挖掘出有个性的观点。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刻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不要对周围的人或事漠不关心、无动于衷。你随时随地的观察和思考都可能融入到你的作文中,为它增添生气。大家都知道,有深度、有个性、有生气的文章更容易拿高分,而要做到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写出这样的文章,就必须如上所述地勤于积累。

关于语文考试,我认为,一般情况下,平时学得好、积累得好,考试成绩就能不错,需要注意的只是仔细读题,不要在审题上有偏差。初中时我考试往往十分粗心,没看题目就动笔做,为此丢了不少冤枉分。另外,我想向大家强调的是,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一旦做出决定,就不要随意改动了。高考的语文考试中,我在检查时改动了两个原本就很犹豫的题,结果都是把原来正确的答案改错了,丢掉了五分,对此我至今仍有些耿耿于怀。作文是语文考试中最需要随机应变的部分。到高中以后,议论文会越来越多。合格的议论文必须做到老师常说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而优秀的议论文则要“换种眼光看问题”,争取提出更新颖、更有深度的论点来吸引判卷教师的目光。当然,这还是有赖于平日的积累与训练。不过,只要你每次写作文时都抱有“换种眼光看问题”的意识,这一点还是不难做到的。

■英语:牢固根基

英语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与语文不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我们要完全从头学起——我们要背单词练发音、学句型……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初中生们一定要注意打好基础。英语的基础没打好,过后是很难补救的。

不论是打基础,还是提高英语水平,大声朗读都是一个必备的好习惯。首先,大声地读出来有利于发现发音、语调上的不足,有助于练得标准的口语。我在初中刚学英语时,总是由于害怕读不准而不敢大声朗读,结果越不敢读也就越读不好。这使得我入大学后为了提高口语水平还很伤了一通脑筋。另外,大声朗读还能增加语感、强化记忆。经常大声朗读可以使单词、句型、脱口而出,这对口语和笔试都大有好处。现在《李阳·克立兹疯狂英语》十分流行,这就是一种以大声朗读为精髓的英语学习方法。它提出“as loudly as possible;as qu ickly as possible;as clearly as possible”的“三最原则”,要求你按照这个原则去读英语,做到“说一句,顶一句”。我曾购买过李阳克立兹的学习资料学过一段时间,觉得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此特向大家推荐。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的学习很重视“交互性”。因此为了提高英语水平,也为了使英语的学习过程更为轻松愉快,我建议同学们找一个《partner》共同学习英语。一个好搭档可以增加学英语的乐趣,提高学英语的效率。你们可以进行会话,来练习口语,复习句型;也可以一人念文章给另一人听,分别练习口语和听力;你们还可以有意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大学里,有很多同学找partner一起学英语,事实证明这是个好办法。

中学是英语学习的初期,这个阶段还不适合自学,而必须重视老师的指导。初一时,我的学习习惯不太好,上课听讲不专心,喜欢自己在底下自学。这个坏习惯对我的英语成绩影响最大。大学里,我曾选修过日语,更加深刻体会到在学习外语初期,老师指导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正式学习一门外语之前,我们对它的把握几乎为零,没有任何基础。不像数学、语文等课程,日常生活中总有或多或少的接触。学习外语,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所以初中生们一定要注意听课、勤于练习,努力把学英语的第一步走好。

再来说一些针对中学英语考试的具体问题。听力、语音、语法都是依靠平时的积累,这儿就不再多说。阅读理解是占分比例很大的一个部分,而且其得分情况较语音语法题而言,有着更大的临场发挥的因素。做阅读理解时在看短文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问题,从而对短文的重要思想有个大概的把握。阅读短文要尽量一气呵成,中间偶尔有词句没有看懂,也不要过久地停留,不妨跳过去看下文,也许你会发现那些词句并没有妨碍你对重点部分的理解和对全文的掌握。此外,平时多加练习,控制好做题速度就可以了。改错是英语考试中的另一个难点。我在初做改错题时,常常在十题中只能找到六七处错误。后来题做得多了,我就总结发现错误无非是出现在语态、时态、词组、固定搭配、句式和文章上下文的连贯这几个方面。在不能一眼就看出错误的的情况下,可以逐个从这几方面考虑,一般都能发现错误所在。作文也是考好英语的一个关键。英语的作文不象语文要求那么高,只要扣题、中心句突出、基本没有语病就算合格了。不过,要想得高分就最好使句型多样化一些,词汇丰富一些。此外最好用上一两句英语中经典的句子。这就要求平时留意积累一些谚语俗语,在写作文时,就可以用“as the saying goes……”把你想用的俗语引出来。这在判卷老师的眼中一定会是个亮点。

在考场上,要减少失误丢分的方法是看清题、看全题、考虑全面,时态、语态、句型、搭配各个方面都要兼顾。另外,和语文一样,对于很犹豫、模棱两可的题,要相信自己的语感和第一判断,做了选择后就不要轻易改动。最后,就是作文尽量保持整洁。写完之后检查一遍避免常识性的拼写和语法错误。

■历史政治:死记硬背+理解与诠释

有不少人认为,历史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课。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年代和人物都必须牢记,背诵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又不全对,因为:首先,仅就背诵而言,“死”和“硬”的背诵是效率低下的;另外,历史考试考察的也不仅仅是你对史实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察你对历史的理解与诠释。

在对历史的学习中,背诵的功效首先体现在对史实的掌握上。要使背诵有效率,仍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循环复习法”。每学完一章即刻复习一下,牢记重要的史实,理顺整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还要进行反复的循环的复习。在历史点复习中,由于内容太多,为了使复习全面、系统,最好理出几条线索,按照线索巩固记忆。历史的发展无非是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各国政权的变更,到了近现代,更有全世界为了和平、发展所做的共同斗争和努力。所以,可以按经济、政治、文化思潮三条线索进行串联记忆,而且要注意这三者总是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在这三条大线索下,又可以再按国家分出分支来记。学习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史时也应该按上面所说的三条线索来串记。

背诵除了能够让你掌握史实,为答题奠定基础以外,还能为你的答题润色,有利于准确表达。历史考试中材料分析题、论述题都是占分很多、主观性很强的题型,准确表达是做好这些题的关键。不少同学在做这类题时有尽量多写的习惯,这个习惯是不好的,它会使你的答案拖沓冗长,反而埋没了可以得分的点。高考结束后,我们省是先估分再报考志愿,明确自己的答案能否得分对于准确估分至关重要。那时,我们班就有不少同学由于答题表达得不准确、似是而非而造成了估分的失误。所以在历史的答题中要努力地做到说一句顶一句,把自己能想到的要点都明确地表达出来。这里我强调背诵对准确表达的作用,是因为课本是写得最简单明确的书,其中的每句话都是准确表达的经典。它的短短数言就可以把你长篇大论都未必说得明白的话表达得清清楚楚。原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历史中的许多东西,比如某一事件的背景和意义,理解就行了,用自己的话表达,不必死记。但从后来考试中发现,我的“理解”常被“自己的话”表达得罗里啰嗦、词不达意。有了这一发现后,我一般能背的就背了。当然,这不是背语文课本,一些字词上的小出入就不必追究了。高考前夕,我的历史老师组织我们背过每一章前面的引言,我认为这种做法很有效。因为引言表达精彩,还为整章内容理清了线索。背诵一下是大有裨益的。

背诵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以理解为前提的。前面说的按线索记忆就要求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进行理解记忆。历史的内容那么多,是不可能硬生生记下来的。你可以把按线索总结出来的历史发展的关键步骤写出来,贴在醒目的地方,方便平时看着它默记。为了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和诠释能力,可以在课余看些关于历史的书籍。但是最好少看虚构成分过多的历史小说和观点偏激的文章。即使看了也不能用在历史考试的答题中。因为中学生的历史考试并不支持另类的解答,完全用太有个性的观点作为自己的答案点是比较冒险的,所以得先压抑一下。

历史应试技巧中最重要的是看清题、审好题。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大的失误了。特别是做材料分析题时,要注意材料的出处等小细节,那可能对你的判断有很大帮助。要充分运用给出的材料,如果某些问题实在答不出来,不妨从材料上拣些重要的句子抄下来。因为有时候答案就在材料之中。做主观题还要注意前面说过的“表达准确”。一个要点一两句话说清楚就可以了,别拖沓。客观题中,不定项选择是个难点,考试时尽量想全面,但切忌钻牛角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多总结做题经验。

政治的学习与历史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样强调背诵又注重理解,因而许多方法也是通用的。如循环复习法和应考时应对材料题的策略等等。

不同的是政治章节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所以总复习是难以理出一条贯穿全部内容的线索。但最终高考时又总是有不少综合性的题目,要求你能灵活运用多个章节的知识。对此,我觉得不妨把课本的目录记一下,答题时将每章的大标题回顾一下,来找出相关的章节,答上切题的内容。政治考试中选准主观题的答题点非常重要,一旦选错,即使答得再多也是得不到分的。所以,审题时要努力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这同样需要平时多加练习。

说到练习,我认为有一两本好的参考书非常重要。记得我每个学期都有一两本翻得很破的参考书,我觉得它们对我学好政治做出了很大贡献。一般说来,参考书需要两本。一本是对每章知识点总结得很到位的参考书,用来帮助记忆;一本是题目出得好,且答案简单明确的习题集。你可以从老师推荐的参考书中选出这么两本来。参考书看得太多太杂是没有好处的,一是因为时间、精力有限,二是因为一些不好的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不准确的,看这种书不利于你练习审题。另外,平时有机会可以多看一看《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之类的节目,这一方面有助于了解时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对时事的分析能力。

政治在应试上与历史类似。答主观题尽量简明扼要,表达准确。不同的是答政治题可以尽可能的多联系时事进行分析,这会为你的答案增色不少。

用心读出来的北大

英语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普遍特点是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强。我觉得重要的是要精读,一定要抓住这个“精”字,这或许是语文提高的一个小窍门吧,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另外,大家也可能有这样的感觉,数学考试的发挥很重要,平时做得出来的题目,考试的时候不一定能做出来,即使是做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也许会一时就想不起来了。北大也是用心读出来的王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女,1981年出生于重庆市。1987-1993 就读于重庆市巴蜀小学1993-1999 在重庆市巴蜀中学读初、高中曾在高中数学、物理竞赛中获奖,并被评为重庆市三好学生1999至今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学习

引子:

中学时代只是模模糊糊的对北大的神往,在高三前的那个暑假改变了。我,知道了北大的未名湖、博雅塔,心中的渴望促使我决定要去奋斗一番,不管成功失败,至少我要为之奋斗。于是那整整一年,我的生活始终围绕着复习,高考,北大这几个词转动,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最终,我如愿以偿……

高中课程中,每一科的学习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学习中应该抓住各科的特点,逐个击破,从下面开始,我分别对各科的复习谈谈一些自己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英语:坚持大量的课外阅读

因为我经历了英语从第一学期的110分提高到最后高考120多分的过程,尽管我的英语成绩还是不能说很好,但是我相信我的一些方法还是会对大家有所启发,而且就我个人来讲,我高三的进步主要就是英语的进步,所以我的感触也多一些,在这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英语的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高考主要要求听,读、写的能力和一些基本的语法,词汇方面的知识。其中对听力和写作的要求是不高的。听力只要求能听懂一般语速的简单对话和短文;写作只要求能清楚、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相比之下,我认为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而且提高起来也是最慢的。所以在这里,我主要谈谈怎样以阅读为主搞好英语的学习和备考。

如果平时多观察一下身旁英语成绩好的同学,不难发现他们的普遍特点是词汇量大,阅读能力强。很多人在谈英语学习方法时都说,提高英语的水平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坚持大量的课外阅读(不必局限于课内的词汇量)能帮助你打下牢固的英语基础,让你走上一个令人羡慕的“快车道”。我感觉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加速”的过程:词汇水平和阅读能力越高,学习英语的效率也越高,英语水平提高的也越快。

课堂上的英语的复习备考一般以“知识”(语法和词汇等知识)为主线,辅以一些单项练习。这对已具备相当阅读能力的同学来说是合适的,只要跟着老师走就行了。但是可能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在复习的初期,阅读能力还达不到高考的要求,这样将会导致英语复习的全面被动。这听起来可能让人觉得有些言重了,不过这的确是我的真切体会。阅读能力弱,对英语的反应就慢。有的时候不是不能理解,而是理解得太慢。这一慢就导致了学习效率的低下和考试时的信心不足。比如做单选题,有的时候会非常痛恨自己的“粗心”。这种“粗心”表现在没有看懂题意和选项的情况下就凭感觉随便选择一个答案。但为什么不认认真真读懂题目后再选呢?归根到底是阅读能力不够,信心不足,没有能力很快理解题目,又不愿在每道题上花很多的时间,于是就只能如此了。

同学每日自行进行一定量的阅读是十分需要的,通过坚持不懈的阅读,可以使自己的英语水平彻底地上一个台阶。所以我认为提高英语成绩必须从阅读下手,以阅读作为一个突破口。在阅读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些原文味浓一点,含一定生词量的文章,难度要比课文大。我相信只要坚持每天“大剂量”的阅读,(读的时候一定要头脑清醒,并试着归纳每一段的意思)经过一段时间一定可以达到理想的阅读水平。

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你一定会发现英语的整体水平在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也在提高。这说明你正在进入“快车道”。阅读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面对英语会有种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感觉,做阅读题时再也不会感觉像猜迷了。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词汇量得到了扩充,而对词的精确含义,用法和搭配等内容也可以得到巩固。特别是词的精确含义(这对做好单选、完型,单词拼写等题型很关键),只有在阅读中体会出来才会印象深刻。一些在阅读中熟悉的常用表达法有时在写作中会很有用,能让你的表达到位,与众不同。总之,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带动英语成绩全方位地提高。

有了阅读能力和必要的词汇水平做保证,可以对各种题型各个击破。对语音和单词拼写题,可采用强化突击的办法,在短期内集中力量提高。比如对单词辨音,可以把所有做错的题集中起来,归纳出几十个重点单词,强化记忆几次,然后只要放在一边不时复习一下就行了:这样做后单词辨音题就很少会再错。(毕竟容易搞错的词就那么几个嘛。)又如单词拼写,它首先要求你知道每个词的正确拼写,同时也要求你知道每个词的精确意思。突击这种题,应该首先背熟高考词表,然后再集中做大量的练习(如果时间紧也可以只背练习中出现的词)并反复复习练习中的错题。由于高考词汇量的限制,能做为出题素材的单词并不十分多,可以通过大量练习归纳出那部分最重要的词。事实上,很多重点词频繁出现子各种模拟试卷中,对这些词一定要注意归纳。单选题主要包括语法,词汇两个方面(还有一些杂题难度不大)。

对于语法不太好的同学来说,应该请教英语好的同学,让他们推荐一本好的参考。而且老师上课也会讲很多容易错的题目,重要的是跟着老师走,不懂多问懂了以后时常复习。词汇部分主要靠平时积累,没什么捷径可循。当然,如果时间充裕,大量的练习也能有一定效果。单选题练习不一定要做很多,但关键一点是做过的题必须掌握。(不能记住答案就算数,一定要理解)这可以采用循环复习错题的办法。还有一点就是要仔细分析历届高考题,想想每道题到底在考什么,这样做对考试时分析题目有很大帮助。做完形的时候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先通读全文,对其内容有个大概了解,并对每个空格中应填入的词的词性、大体词义等有个初步的判断或猜测。这是许多人的共同经验。我也是在用了这种方法后才稳定了完形的正确率的。做单选和完形时免不了碰上几道拿不准的题,对这些题只要看清了题意,确实不会的不必多想。凭第一感觉选个答案,它往往是对的。短文改错全凭语感,大量的练习和各种错误的归纳我感觉作用不大。我觉得改错题考的其实是书面表达的能力,背几篇范文也许作用大些。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到要点和提纲,(要点表达是否完全是评分的重要标准不写草稿也要列提纲),也可以先用汉语写一个梗概,然后再翻译成英语。句子数一般在十句左右,最好避免用很长或很短的句子。不要用自己不熟悉的词,遇到不会表达的意思可以想办法“迁回”表达。只要把该表达的东西完整,正确,连续地表达出来,作文的分数就一定不会低,如果能加入一些精练的或与众不同的表达,就很有可能得高分。

最后我要说的是,英语复习过程中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最高效的方法。老师的安排一般是指导性和建议性的,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方法。高三的分分秒秒都是宝贵的,只有不断发现自我,发掘自我才能最有效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从付出的努力中获得最高的回报,成为最后的赢家。上面罗啰嗦嗦说了这么多,都是我的真实体会。我相信只要选择好属于你的那条路,坚定信心,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你一定能到达你的顶峰。

毫不夸张的说,英语的提高帮助我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大大提高了我的高考分数,更为重要的是,当我看到原来我最为头痛的英语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扶摇直上”的时候,我相信,只要认真努力,我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这点自信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的时候。

希望我上面讲的这些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英语水平的提高能使你全面受益,帮助你实现高考的目标,从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础。

■语文:让自己陶醉于书中

前面我曾说过,语文和英语应该被给予高度的重视。还有一点大家不应忽视,语文是高考的第一门,发挥好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心情的。虽然要学好语文与要学好英语存在一定的共性,因为同属语言学习,增强语感是共同的要求,但在高考这个层次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我相信大家在最开始着力学好英语和语文的时候就会有体会。英语该记的东西记住了,至少单选部分正确率会比较高;而语文则不然,不仅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非常多且并不系统。而且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而英语则是外语,显然语文对我们的要求要高的多,尤其是语感方面的;而英语则更多的是一些基本的短语的运用和读懂简单的文章就够了。所以复习语文,重要的是在较高的层次上面提高我们的语言感知能力,方法当然和英语要有所不同了。

我一直很喜欢文学的,也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复习语文,但一段时间里语文成绩老是在110分左右徘徊,还有好几次跌到100分不到,感觉十分苦恼。后来我仔细阅读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仔细分析了自己语文方面的不足,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基本的文学常识方面的东西平时积累不够,我认为这方面可以通过记忆来弥补;第二,第二卷的阅读往往错的一塌糊涂,感觉上文章读懂了,但是问题就是回答不对,而且很多时候完全想不出答案,这方面的问题我想可能不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能够解决的了。所以我当时暗下决心,虽然短期内语文水平提高可能比较难,但是我的短期目标是先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也就是第一个方面的,因为主要是考记忆的,比较容易;而我一定要坚持一步一步的争取在阅读方面有所斩获——这就是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了。你做好准备了么?希望切实提高语文水平确实是需要真功夫的,至少在我看来,不像英语那样容易就提高一个档次。但是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尽管我们每个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存在着差异,但是就高考的要求来讲,差异决不构成决定因素。就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认为学好语文第一要有恒心,因为提高母语的水平确实需要时间和量的积累;第二需要的还是方法。下面我将主要介绍一下我当时主要的方法。

第一步,当然是最容易当然估计也是大家都知道的熟记文学常识。在这个阶段,必要的习题和总结是关键。可以借助必要的参考书复习文学和文化常识。我个人的体会,老师上课提示的部分往往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部分的学习大家一定要跟上老师的步伐,将做错的题收集起来就是一部颇为可观的文学文化常识宝典了。

第二步,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是语法部分。这一部分,我认为紧跟老师上课的复习就足够了,但最重要的是大家千万不要忽视它。因为选择题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跟语法有关的,而且掌握好语法对把握那些难句很有帮助,可以帮助我们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所以我一再提醒大家注重此部分课上老师的复习。

第三步,也是最难最需要持久努力的一部,那就是提高做二卷即主观题主要是阅读部分的能力。我想可以这样来安排。最重要的当然是多读。在高三的时候去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要紧的是抓住高考的要求去读,带着问题去读。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读什么?第二,带着什么问题读?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自己是这样做的,文言文需要熟读课本上的经典篇目,重要的一定要背诵,很多时候,文言文的语感讲究的就是琅琅上口,读的多了,很多题目,想都不用想,就做出来了,所以,依我的意见,文言文一定要将课文读熟,多读,多背!而现代文的阅读更需要的是策略性的阅读。具体的说,现代文需要读的不仅仅是课文中的经典,还有高考考过的一些文章(相信老师们会告诉大家哪些考过的文章是重点的),更重要的是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一方面要想想考试说明对大家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注意历年的高考题的出题方向和意图——这可是我当年语文,尤其是二卷阅读部分从地狱到天堂的秘诀哟。

比如说现代文阅读,可以分成几类,有说明文,这种类型的最容易了,只要把握了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以及说明对象有何特征就行了;有以抒情为主的,这就需要把握好了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段表达感情的,有的直抒胸臆,这样的比较好把握,有的是写景抒情,这类型的文章中,强烈推荐大家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仔细研读!一定要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怎样透过那层层月色流露出来的,细细的品味,同时看看考试说明中对抒情文章的阅读要求以及课文后面的提问,以及老师课堂的提问,还可以试着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自己给自己出一些题目,看看跟历年的高考题目又没有可比性,慢慢的,当你发现你自己出的题目跟高考题相类似的时候,那你就是已经掌握到了高考命题的方向了,这就对了!

还有一种文章,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表达强烈的感情与嘻笑怒骂之间,看似平淡的言语却包含深意,这类型的文章,应该精读的当然是鲁迅先生的那些代表作,比如《药》等,体会作者的笔锋,体会叙述和议论以及抒情之间的关系。总之,现代文阅读,要以精读为主,宜精不宜多,只要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好好的对每一篇文章都认真分析,仔细揣摩,课本中的经典篇目和高考题目中的重点篇目已经足够让你的阅读水平上一个台阶了。特别是我说的那种自命题方法,可以让你感觉到你正在向命题老师过渡,经常运用这个方法,让我通常拿到一篇文章,确定它的类型之后,一边读就能一边感觉到重点部分所在,我认为重要的地方,往往也是出题目的地方!这样,我的阅读题的分数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十分稳定。当然,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学习掌握这个方法的过程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需要反复的锤炼,那些经典的篇章一定要成为你复习阅读部分的重点,关键的是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记住这句话——用心去读!

一般来说,从一位同学对待作文的态度就能看出他对待语文的态度。很多同学都这样想:作文考的可是真功夫,绝不是有什么方法能够短时间内提高一个人写作水平的,所以干脆放弃,甚至于整个高三都不练习作文。诚然,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可以综合反映一个人的整体文学素养,甚至道德情操,但是大家也不要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有一些因为跑题而得分很低的但文字相当不错的作文。从写作的意义上讲,它们也许是成功的,但是从考试的命题作文的角度来看,它们绝对是失败的!

必须提醒大家注意的时,即使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越来越注重创造性,但是创造绝不等于不着边际的胡速乱想,创造必须是紧扣主题的,这样才是有价值的创造,才是你创造力的体现。所以我希望大家在拿到作文题之后,千万不要因为有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想法而冲动,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一定要问问自己你想到的是不是紧扣题目,是不是容易展开,是不是你所熟悉的,最好还是列一个提纲在草稿纸上,这样对保持文章的中心明确和形式完整大有裨益。在注意内容方面紧扣题目的同时,体裁的正确性也不应该被忽视。体裁也决定了文体和文风,这方面尤其值得注意,不要将过多的描述性的文字融入到一篇议论文当中;也不要把一篇抒情性质的文章弄得过于拘谨,毫无生气。大量的作文练习很花时间,而且容易让人反感,因此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每一次作文练习的机会,尤其是考试啊,平时测验,作业等老师会批改的机会,认认真真构思,投入的去写,老师批改过的作文一定不要丢在一旁从此就不看了,其实那是你作文宝贵的原始资料。认真看老师的评语,思考应该如何修改,每一篇作文虽然再写一次是不现实的,但认真的思考应该如何重写,如何完善,如何能让自己满意能够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虽然你实际上只写了一篇,但效果却是至少写了二篇。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也非常重要。听听别人的思路,会使你茅塞顿开;学习同学的精彩语句,会给你的文章增色不少。而且,我相信,如果在复习阅读的时候做到了用心去读,那么写作的提高并不能说是意料外的收获,因为在阅读中感悟到的行文之法都是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也就是说是大师们在教你如何写文章,虽然不可能达到他们那样的境界,但是大师们的熏陶一定会让你下笔如有神。

这些就是我对高考语文复习的一点体会,总的来说除了文学和文化常识需要大量记忆之外,我觉得重要的是要精读,一定要抓住这个“精”字,这或许是语文提高的一个小窍门吧,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经验和教训同样重要

首先,我推崇自学。自学有几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基本层次上的自学,即将每一部分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数学这样一门注重理解和逻辑分析的科目来讲,浅尝辄止绝对是大忌!它需要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熟练运用定理来分析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定理理解透彻,熟悉定理的应用范围。一定要对做过的题目仔细研究,看看这个章节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应用,问问自己这些应用都能熟练掌握了么?是否能够自己拟出这章节的知识网络?是否碰到任何一道相关的题目,都能说出题目的考点?都能一步一步地有根有据地推导出来?

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老师会对一些章节的重点内容和典型题目进行归纳总结,你也绝对不能满足于老师上课所讲的,你要做的是对照老师讲的重点难点,找出自己的弱点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直到你认为这些弱点已经不再构成弱点为止。

第二个层次上的自学,主要是针对超前自学而言。要想在数学学习上有俯瞰的感觉,那么我建议你超前学习。这样,就有了更多的做题的时间,有了更多了解自己弱点的机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就更有针对性,你会特别注意那些当初自己看起来比较费劲的地方,也会特别注意你做题的时候容易犯错误的地方。针对性的学习往往有效得多,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强烈建议大家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就阅读一下高考的考试说明,看一看高考对大家的要求,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轻易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做,或许会被理解成为过于投机取巧,但是我个人认为这至少是一种学习方法啊。举例说明一下,像立体几何部分,虽然看似定理众多,但是核心的,常考的也就是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显然这也是难点),高考的大题中每年必然会有一道。所以,我可以容忍我其他部分掌握的不好,但是运用三垂线定理证明,计算的题目,我可以保证十之八九都能做出来——这,对于高考来说也就够了!解析几何部分也同样如此,虽然会给同学们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是说白了,解析几何部分也就常考求距离,证明垂直或是平行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关键的还是两点间距离公式,以及平行和垂直的性质。掌握了这些,考试考到解析几何部分的内容的时候,你手中握着钥匙,虽然不一定能够轻而易举就开锁,但绝对会觉得心里有底,还知道用手中的钥匙去试一试,而不是胡乱的到处找钥匙。相对于代数部分来讲,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概念虽然较多,但核心的需要掌握运用的定理公式并不多,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复数部分最常考的方法是数形结合法,这是沟通几何代数的桥梁,要很好的掌握这一部分,考试中复数部分必有一道大题,而且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说是高中最为重要的数学方法之一。

上面这三部分,是我仔细研读了考试说明以后,取得明显收获的建议大家一定要把抓牢,抓死,争取高考中这些部分的分数尽量拿得稳稳当当的。

再说一下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问题。说起来比较“玄”的思想和方法需要的恰恰是在做题过程中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多种方法的比较,答案带来的启示等。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做题目的过程,特别是做题之后一定要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做错的题目,用一个本子记下来仔细想为什么会错,错在什么地方,错的地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在思考的过程中,一定要问自己,1.为什么这个方法比较好,2.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个方法,3.以后在那些情况下还可以用到这样的方法。数学方法更是如此,当你学到一个新的方法的时候,最好是让它成为你数学能力的一部分的方法就是反复运用之,比如,求最值的方法有哪些,求角度,长度的常用方法,证明垂直的方法等等,这些东西一旦真的成为你自己的方法,数学能力的提高已是必然,数学成绩的飞跃指日可待。

另外,大家也可能有这样的感觉,数学考试的发挥很重要,平时做得出来的题目,考试的时候不一定能做出来,即使是做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也许会一时就想不起来了。这主要还是自信心不够,试想如果你确切的知道考试的题目你都会做,还会紧张吗?如果你知道时间一定是够的,你还会一味追求速度吗?自信是建立在平时的实力的基础上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在我看来是平时做题的时候就把它当作考试题目来对待,认真的对待,这样考试的时候碰到题目时的场景就几乎和平时一模一样了。

我还有考试的时候的一点心得也在这里告诉大家。客观题部分是高考数学的决定性因素,高考数学高分有很大一部分选择填空部分都是全对,最多错一个,客观题的正确率应该成为大家平时追求的主要目标。还有,现在的高考题往往最后一道不是最难的,而倒数第二道担起了压轴的重任,所以当你发现有不会做的大题的时候,尽量沿着与题目有关的思路去想,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把与题目看起来有关的公式以及定理往卷子上写,实在做不出来,可以跳过去,把会做的都做了再来解决不会的,实在不会的权当其是压轴换了一个位置而已,何况,一道大题做不出来,不也就10分左右吗,更何况现在的高考是按步给分,你的思路只要是正确的,而且有公式,绝对会给分的,所以一道大题做不出来充其量扣10分,你不也有140分么?这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高分呢!

紧抓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复数部分;力求客观题的高正确率是高考高分的基本保障。而平时做题时候的思考以及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领悟则帮助你脱颖而出!

广泛涉猎、勤于积累

英语怎样才叫学好了呢?我想那就是在“听说读写”方面都要过关。在做题的时候,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忽略了课文上的题目,一心想着课外,这样做的效果是我们可能把某些技巧性的东西掌握了,但对于基础却忽略了。广泛涉猎、勤于积累蒋林/北京大学历史系

作者简介:北京大学历史系2000级学生,高考成绩如下:语文119分,数学145分,英语127分,历史116分,政治110分,总分617分。

引子:

高考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半夜醒来都能记着的字眼。曾经有多少人为它而笑,为它而哭……。它支配着我们高中生的生活。为了它我们必须舍弃娱乐,舍弃精彩。每年的七月,都充满着紧张,恐惧,无奈和绝望。有多少的莘莘学子望着自己心目中的象牙塔或信心百倍或自愧无能。千军万马整张待发,全国各地狼烟四起,一场无销烟的战争即将在“七七”爆发。作为过来人,我们深切地感到了个中的滋味,那“三点一线”的生活,那扭曲压抑的面孔,自今想来也叫人心寒……。

现在,我们虽然已经顺利地走过了座独木桥,高考对于我们留下的只有借鉴和反思。然而全国千千万万的师弟师妹们却还在为打赢这场“未来的战争”而苦守寒窗,日夜奋斗。作为师哥师姐,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他们的苦痛,为了使师弟师妹们对高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我们愿意把我们在高中时期的一些感受写出来,谨给师弟师妹们作参考。虽然当前我国高考改革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加速进行,“3+X”已经遍布全国,但是我想,这些感受对于他们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由于我是学文科的,所以只能讨论一些文科的东西。

■英语:听说读写都重要

在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我们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高考,也是为了将来生存的需要。大家在高中阶段学习英语可能会把它当成应付高考的有力工具。但到了大学或参加工作后,大家就会发现英语几乎成了各行各业的通行证。通常在大学,英语都要过四级,像我们北大就要过六级。如果在高中时英语没学好,那么我们到大学后就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赶,形势对于我们就会越来越不利。所以不管是为了高考还是为未来,我们都应该学习英语并且学好英语。

那么在高中阶段,英语怎样才叫学好了呢?我想那就是在“听说读写”方面都要过关。对于高中生来说,“听说”可能会比较薄弱一些。在高中阶段,“说”的作用可能不会立即体现出来,但到了将来要应用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出“说”是英语的灵魂。毕竟英语是一门语言,不能说也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那就等于白学了。所以大家在“听读写”的同时,也要把“说”重视起来。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听力,词汇、语法、写作等方面。

大家都知道,听力的提高主要靠多听,对于听力,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太急于求成,一开始便听一些高难度的听力材料。有的同学认为我们的课文朗读带和课文听力带的情景不接近生活,太没味道了。于是自己去市场上买些材料来听,结果却由于太难而收效甚微,大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我们的听力除了课文内容一定要过关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多听英语广播,可能一开始听我们会听不懂而且越听越烦,但听多了,语感一来,听起来就轻松多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现在英语广播好的是Chin a radio international。英国的BBC如果能收到也是很好的,可能还有一些同学,对广播不感兴趣,解决的办法是如果自己喜欢歌曲,可以多听一些英文歌,这个方法很有效,因为学东西也要十分重视兴趣,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了兴趣,光听别人说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也就是“要我学”,效果远不如“我要学”,听听力时还要养成一个习惯是多记,做听力练习时,我们常常只做已有的几个题目,对于听力材料上的其它内容却不在意,高考的时候这样做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时间有限呀,但平时我们在听有余力的情况下,就应该使自己试着听懂练习之外的东西,就当是一种机会吧。听力的提高主要靠平时积累,而到了高考则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时候了,听前预览可能是大部分人都肯定的做法,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做到位,在考场上出现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怕笔试部分做不完,于是匆匆忙忙地浏览一下听力便了事,而没有去看细,从题目中推测出一点所以然来。听听力的时候,一个比较富有技巧性的是很多心理学家所强调的“第一感觉”,有时我们听一个题目,边听边选了一个答案,但一听完,再看一下答案就感觉不对了,于是便去回忆,然而越回忆就越觉得不对,有些同学就急了,拿起铅笔橡皮动手便改,然而大部分情况却改错了。所以在做听力时,当我们选定了一个答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