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井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14:01:02

点击下载

作者:潘寄华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柳树井的故事

柳树井的故事试读:

作家简介

潘寄华,曾用笔名寄华,籍贯湖南,家居四川。少时在北京读卧佛寺小学、奋斗小学和实验中学,文化程度为中文系大专。1981年开始文学创作,1984年调入宜宾市文化局,1992年受聘为四川省作家协会巴金文学院名誉创作员和创作员,2004年被聘为中国小作家协会导师团导师,201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文化局退休干部。写作以小说、童话、散文为主,曾被《儿童文学选刊》《童话选刊》转载,并被各出版社选入《中国新时期童话佳作选》《中国当代优秀童话选》《中国五四以来优秀童话选》《巴金文学院十年选》《儿童文学1983-1993优秀作品十年选》《儿童文学1993-2003优秀作品十年选》《建国50周年四川文学选》《改革开放30周年四川文学选》等数十种精品集,深受少年儿童欢迎。曾荣获冰心儿童文学奖、文化部儿童文学奖、四川省文化厅儿童文学奖,并蝉联七届阳翰笙文艺奖。已出版童话集《画家和小鸟》《迷藏国轶事》《海的梦》,小说集《陌生的旅程》,纪实文学集《地球另一面的风景》。《柳树井的故事》系作家以20世纪50年代北京的少年儿童,以及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的人们为题材写的一部色彩纷呈、别开生面的儿童文学小说新作。本书作者各时期像与贵州黔南苗族青年演员合影佩戴中学生奖章照小学时照北京实验中学少先队大队绘画编委聘请证半个多世纪前,在北京实验中学读书时荣获的北京市中学生奖章,及在奋斗小学毕业时的三好学生奖状个人资料中的几件退休后曾教孩子们写作文与孩子们在一起,永远充满快乐本书作者的丈夫曾是驻守边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为公安干警与老伴在都江堰

序言

何开四(四川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四川诗歌协会会长)(鲁迅文学奖评委)(茅盾文学奖评委)《

柳树井的故事

》是女作家潘寄华的一部儿童文学长篇小说新作。这部纯文学原创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传达,都精彩纷呈。虽然作品是描述60年前的往事,却历历如新,给人以五光十色、生机勃郁的鲜活感。

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为时代背景,描述了北京小学生的校园生活,即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茬幼苗的成长历程。柳树井是北京老胡同和四合院的一个指代,它牵连着卧佛寺小学和奋斗小学。在这个艺术空间里,它们共同为我们展现了在特定语境中独特的社会风景线。那些街坊邻里动人心弦的情感故事,那一代小学生纯真而有童趣的生活,犹如向读者徐徐开启了一扇画面清新美好的窗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迪。《柳树井的故事》共分为五个部分,即“柳树井的故事”“

梦中的卧佛寺小学

”“

水阿莲大婶

”“

兔儿爷的眼泪

”和“

奋斗小学的幸福奋斗

”。五个故事相对独立,又融合在一起,形成全书有机的整体。全篇以小学生真真为主角,在作品中真真是叙事者,也是介入者,字里行间洋溢着童心和童趣。“柳树井的故事”主要叙述一个名叫泠月的美丽善良的女孩,教一个傻男孩识字的故事。情节丰富生动,宛转曲折。由开始对傻男孩的数落,到以温暖的爱心帮助弱智男孩克服智障,再到改变社会环境对傻子三兄弟的看法。不仅写得十分有趣,而且活力弥漫,青春健康,感人心扉。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善良的讴歌,而且深刻地揭示了青春和美对于人格完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物欲泛滥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我们精神的柳树井,我们都要摒弃生活的冷漠,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文中两个重要人物的刻画都新颖而不落俗套,泠月作为“女神”的青春靓丽和心灵的美好,以及傻男孩的憨厚性格和积极努力的生活态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梦中的卧佛寺小学”描写了一位敬业的人民教师和他的几十个可爱的“猴学生们”,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下,努力学习的成长经历。这是小主人公真真读的第一个小学。尽管是60年前的故事,却有现代进行时的感觉。生活的质感浓郁而亲切。之所以被称为“猴学生们”,是由于教室门外有棵大杨树,树上绑有一根爬绳、一根爬杆,这使全班同学都锻炼成了身手敏捷的猴子,个个动作灵活,被体育老师誉为“猴子班”。作者善于捕捉细节,在特定的语境里烘托出20世纪50年代小学生鲜活的生活。比如文中描写这些毛猴子般的小学生,在滴水成冰的冬季,坐在由庙宁的殿堂改作的教室里上课,抵御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尽管冻得瑟瑟发抖,鼻涕抽得嘶啦啦作响,却仍然保持着快乐的童心,每个人都高高兴兴的。而下课后狂欢般的奔跑、跳绳、踢毽子,并以此取暖的场景,分明让人感受到这些可爱的孩子顽强、蓬勃的生命力。50年代这些孩子能吃苦、爱劳动、努力学习、热爱祖国,尊敬老师的好品德,在小说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作品还成功地塑造了赵东海、张齐、尤淑芹、韩玉茹、刘玉凤等众多的少年儿童群像,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自己生活的主角,展现了那个时代蓬勃的生活和精神风貌。让今天都市的孩子“参观”一下当年的“卧佛寺小学”,我想他们一定会大有感慨的。“水阿莲大婶”写了一个坚强的女性一生的风雨沧桑。水阿莲大婶是真真住的四合院入住进来的一户新邻居,一个来自中国南方说话带南方口音的、貌似老太太的人。但让院邻们感到不解的是,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长得白净秀气,一点儿都不像她。作品以此悬念开篇,抽丝剥茧地解开层层谜团。原来这三个孩子是其幼时的同伴、以后的抗日烈士的遗孤。水阿姨在那艰难的岁月中,含辛茹苦,以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抚养烈士子女的重任,直至抗战胜利后才和丈夫黑牛及孩子团聚。作品悲壮地讲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遭受的深重苦难和作出的巨大牺牲,表现出中国人民在抗击侵略者时的同仇敌忾、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读来催人泪下,有强烈的感染力。“兔儿爷的眼泪”这一故事同样发生在真真所住的四合院。院里的程老师请来一个农村的灵芝阿姨。灵芝阿姨勤劳能千,程老师善待她,将其打扮成了城里人。在真真他们眼里,她梳了两条短辫后,露出了一张十分漂亮的,有些像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瓜子脸。故事以老北京流行的泥塑兔儿爷为贯穿性的道具,也让真真参与其中,在种种机缘巧合中,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灵芝阿姨和开面铺的青年刘实诚的一段爱情故事。故事曲折有致,柳暗花明,真实地还原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劳动者爱情的朴实和纯真。其中对热恋双方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的描绘尤为出色。而胡同里的独特风景,都写得接地气,如在胡同里过往的马车运输队、北京的雷阵雨、胡同里的小贩等,都写得有声有色,可谓地道的一幅老北京民俗画卷。“奋斗小学的幸福奋斗”则是写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和暑假生活。这是真真转学就读的第二个小学。与“梦中的卧佛寺小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同它的姐妹篇。该篇既写出了奋斗小学的学生们努力学习的一面,更写出了在他们学习的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五光十色的童年。比如:十月金秋游览动物园,欣赏印度小芭蕾舞剧团访华演出,观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童话剧《马兰花》;还状写了北京的少年儿童积极为国家种植油料作物―向日葵和蓖麻籽的生动情景。而作者描述的少先队暑期活动,则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爬山比赛、夏令营的划船、游泳、营火晚会和自编自演的节目。其中穿插的与“苏联专家”的联欢,是实景的轻喜剧,虚虚实实,曲折生变,让人忍俊不禁,妙趣横生。而贯通其间的几首优美的儿童歌曲——《布谷鸟》《山青青水朗朗》《少先队的营火》,余音袅袅,为全篇活色生香,更是增添了诗情画意。作者以高妙的笔墨,围绕“幸福”和“奋斗”两个关键词做足了文章。既与标题贴合,更容涵了丰富的意蕴。

以上五个故事,各有其特点和亮色,都在真真的童年视角中展开。作者动态地将她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写到小学毕业。随着时空的位移,作品中发生的人和事次第呈现,不仅把书中的故事一个个自然而然有机地串缀起来,并且具有不同的色调和微妙的心理色彩,从而不断开掘出作品内容的丰厚和思想境界的深度。而作品里对北京儿童及市民形象的独特刻画,对北京风物的描绘和对北京话娴熟的运用,不仅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且大大地强化了作品的文学性。一直以来,反映20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少年儿童校园生活的文学作品少之又少,寄华的这部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填补了这一时期的文学空自。

读寄华的这部作品,也能让人联想到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两部作品,都是写北京的人和事;两部作品,都是以儿童的视角来叙事;英子和真真在冥冥中有相衔续的意义。有所不同的是,林海音写的是旧中国,潘寄华写的是新中国。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如同是为旧中国唱的一曲哀伤的挽歌。寄华写的《柳树井的故事》,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支清纯朴实的新曲。它们都是不同时代的真实生活画卷。有意思的是,两位女作家都着力于对人性的刻画,褒扬真善美,鞭鞑假恶丑;真诚地呼唤人性的善良和人间美好情愫的回归;真诚地希望保留孩子的童真和珍视健康儿童对未来的意义;都能体现作家的良知和责任。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两位作家和作品相提并论,但我们不妨说它们是姊妹篇,在对照阅读中,你会更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风雨沧桑和文学独具的魅力。柳树井的故事

听人们说,这条胡同儿之所以叫柳树井儿,其缘由是因为这条街有一家的院落里有一株柳树,柳树旁,还有一眼井。

每年春夏,这株柳树就如唐朝诗人贺知章和白居易吟咏的那样,真格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依依柔柔、婀娜多姿的柳树枝条垂直挂落在青石砌的井台上。水井里的水清凌凌、凉幽幽的。这条胡同儿的街坊邻舍都爱到这眼水井来打水。大暑天,用这井水抹抹身子,身上便褪去了暑热。人们买了西瓜,也爱扔到井里泡着,等西瓜透心儿凉了再捞上来吃,又好吃,又解暑。日子长了,街坊们就都叫这儿柳树井了。

如今,在这个小院儿里,也住着一户人家。那是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孙女儿。老奶奶个儿不高,长得白净秀气,面目慈和。与街坊们话不多,人缘儿却好,爱助人。真真也挺喜欢这位心地善良的老奶奶。每天背着书包上学放学经过这儿时,她总会抬头望一望那棵冒出小院灰砖墙头老高、树冠犹如一团嫩绿云朵般在院内浮动、摇曳生姿的柳树,并朝那个充满温馨的木扉半掩的小院儿好奇地瞄上一眼,希冀能瞅见点儿什么,她的同学们也如此。

整个夏天,小院向阳的北屋窗台墙根下,种着一长溜儿美人蕉。猩红的花朵,翠绿的蕉叶,煞是好看。美人蕉前,袅袅婷婷、挤挤挨挨地站立着许多株指甲草。它们向周围伸展着嫩绿的叶片,仿佛有点儿羞涩般地将它腋下开放的层层叠叠的花朵半遮半掩地显露给人们看。还有一丛丛几乎伏匍在地面上、名叫“死不了”的小花儿,它的茎细细的、红红的,叶子那般瘦小,且都呈纤细的圆柱形,给人的印象那么不起眼,又那么柔弱。可是每天,只要太阳一出来,它就像会变魔术那样绽放出好多鲜艳美丽的七色花朵。

当然啦,小院的四季风景还远不止这些……

偶尔有时候,老奶奶发现有小姑娘在门外探看,就会走过来开开门,慈爱地问:“想要指甲草染指甲吧?你可以摘一点儿花瓣儿。”

老奶奶的话,无疑使小女孩获得意外的惊喜。因为那时节,孩子们大多没什么玩具。平时在学校,课余时间一般是男孩儿滚铁环,抽陀螺;女孩儿跳房子,跳猴皮筋儿。小女孩喜欢用指甲草染指甲,与其说是爱美,还不如说是觉着把指甲草的花瓣儿捣成红酱汁儿,糊在指甲盖儿上好玩儿。

街坊们传说,老奶奶有个很了不得的儿子。嗨呀,那可不简单,是电影制片厂的大导演!一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才华横溢的人。他给这个温馨的小院儿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而他的媳妇儿,又是一位名演员,那模样风度,自然非同一般。这更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然而,这位大导演和他的演员媳妇儿长年累月忙着在外面拍电影儿,平时很少回家。

不过,归根结底,这个小院儿最引得街坊邻居们注目的还不是上面说的人物,而是老奶奶的那个聪明灵秀、美丽动人的孙女儿。

这是一个长得十分清秀漂亮、身姿娇娜、亭亭玉立的女孩儿,名叫泠月。约摸十四岁,留着利落别致的短发。在学校,她除了是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还爱看课外书,并且是文娱活动的骨干。但凡学校里有演出,她那个班表演的节目必定稳拿第一。在编排节目的过程中,泠月顾不上看她的课外书了,仿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般,忙个不住。她既当编剧,又任导演,还被同学们公选为主要演员。老师对此则是一百个放心,巴不得由泠月来挑这个头儿,拔这个尖儿。同学们都对她言听计从的,拥戴信赖着哩!等班上的节目泠泠月的指挥下快排练好了,泠月便开始为大家表演时穿的服装未雨绸缪——筹划打算了。

上学放学,泠月总是骑着她那部女式自行车。那是她开始读初中时,她那大导演爸爸和名演员妈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泠月打小儿就爱骑自行车,年复一年,对这种坐骑练得跟玩儿似的。常言说,熟能生巧,天生丽质的泠月骑自行车真格儿是与众不同的潇洒和好看。在街上的一路前行中,也不知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儿。当她骑车拐入柳树井儿这条胡同儿时,这条胡同街面上的邻居无论大人小孩全都会情不自禁地朝她看,对她行注目礼,欣赏她骑车时优雅动人的风姿和美丽清纯的容貌,就像欣赏一位公主。

真真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常跑到门口和胡同里的小伙伴一块儿玩耍。大伙儿三三两两地聚一块堆儿,或是聊着孩子间的童话,或是做着小孩们永不感觉疲倦的游戏。比如藏猫猫啦、拽包儿呀、跳猴皮筋儿什么的。胡同里除了大人上下班、中学生上下学的自行车,成天价也难见着一辆汽车。因为汽车在大街上跑,不走这儿。

泠月骑着她的自行车经过这里时,总是面带微笑地瞅一眼胡同里的小孩儿们,并用她那双传神的眼睛与真真意会一下,抿嘴笑笑,算是打招呼。她们不在一所学校,年级也不同,却都是优等生。

胡同里的小孩们见了泠月,都停止了正玩得高兴的游戏,一个个像被施了魔法,痴痴地盯着她看。泠月骑车的姿势实在是太潇洒漂亮了,尤其是她骑车转弯的动作,着实称得上迷人。直到她把车泠月骑车经过这里时,总要用她那双传神的眼睛与真真意会一下,抿嘴笑笑,算是打招呼。寄华 学画

不用说,泠月他们班的节目在学校的演出中又一次盖帽儿夺骑进了她家那个绿荫匝地的小院儿,真真和小伙伴儿们的目光才慢慢收回到原处。

真真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青春偶像”这个词儿。

泠月回到家,娇声问奶奶:“奶奶,您知道我的大骆驼爸爸哪天回来吗?”

奶奶说:“我哪儿知道呀!”

泠月的爸爸个儿高,妈妈、哥哥和新娶的嫂子个儿也高,相比之下,身高一米六三的泠月,在家里还成了矮个儿。对此,泠月颇不理解。她对奶奶说:“奶奶,咱们家的人怎么一个个都那么高啊!像大骆驼似的,只有我像您。”

奶奶说:“你还得长呢!”

泠月说:“我不想当大骆驼,我就喜欢现在这么高。”

从此,“大骆驼”便成了泠月对爸爸和家人的昵称。

此时,见泠月叹气,奶奶心疼了:“什么事儿呀?看把你急的。”

泠月说:“还不是学校演出服装的事儿。节目都快排练好了,上台穿的衣服还没有呢!不行,明天我得骑车到电影制片厂去一趟,把表演的衣服借到手。”

奶奶说:“那哪儿成啊!电影制片厂那么远,我可不放心你去。”

泠月没出声儿,第二天,硬是一个人骑车悄悄去了趟电影制片厂,把表演的服装借了回来。制片厂里的一个小伙子还自告奋勇帮她驮衣服并护送她回家。魁,获得了成功!

与泠月家对门儿,是一个长着两棵洋槐树和搭着数根木桩作葡萄架、养了一群蓝灰色鸽子的院落。院子里边儿,住了几家人。其中,有一家人,生了三个傻儿子。

街坊邻居们都管这三兄弟叫大傻子、二傻子、小傻子。

由于傻,说话又结巴得厉害,这仨傻小子都没到学校去念书。其实说他们傻,也不痴呆,充其量也就是个弱智。可街坊邻居们,谁都还没听说过弱智这个词儿,当时也还没有为弱智儿童开办的学校。傻小子的爹妈曾经带着他们的傻儿子去找学校的校长,请求学校收下他们的孩子,让他们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儿在学校念书。校长挺同情,便征求老师们的意见。不料,老师们个个儿表示为难。说恐怕上课时学生们哄笑不止,没法儿维持课堂纪律。再者,学习上不去也会拉全班成绩的后腿儿,教育局统考时,学校的成绩就会受影晌……于是,校长只得回了此事,并答应向上级汇报这个情况。他歉然地目送着那一对无奈的家长和他们的傻孩子缓缓地走出校门。

仁傻小子好似都没有正式的名字一般,无论大人小孩都总是大傻子、二傻子、小傻子异口同声地叫他们。三个傻小子乐呵呵地答应你,一点儿也不生气,对这个称谓十分地习惯坦然。

三个傻小子也不知是由于父母近亲结婚受的害,还是家族中有点儿傻子的遗传基因作祟。但三个傻小子都生得虎头虎脑,粗粗壮壮的;面貌一点儿也不丑陋,一个个长得浓眉黑眼的。他们不聋不哑,从不打人骂人或招惹是非。虽然傻乎乎的,但傻得淳朴善良、天真无牙、十分的憨厚,所以从来没叫街坊邻居们讨厌过。

三个傻小子没事儿,就爱找其他小孩儿一块儿玩耍。他们最爱玩的游戏是来洋画儿。也就是将一种叫洋画的小画片重叠摞一块儿成一沓儿放在地上,用一只手在旁边使巧劲儿拍一下。翻过去的小画片儿便归你了,没翻过去的小画片儿则由另外那个小孩儿来拍。依次轮回。如果一下都翻过去了,就全归你。然后俩人儿又拿出数张小画片儿,谁出的多,谁就先拍。

平时候,大傻子、二傻子、小傻子经常每人手里捏着一沓小画片、一溜儿蹲在柳树井那条胡同一侧的墙根儿下,耐心地等待着学校的小学生们放学。冬天,他们就蹲在向阳的墙根儿下;夏天,就蹲在阴凉的墙根儿下。等到学校的工友宋大伯手握着铜铃将放学的铃声当啷当啷摇响,小学生们背着书包涌出校门的那一刻,傻子兄弟仁便兴奋地从墙根儿下霍地站起来,眼巴巴地瞅着朝他们走过来的学生,像吆喝叫卖的小贩般一叠连声儿问道:“来……来……来……来洋画儿吗?”因为兄弟住都是结巴壳子。

小学生们听后,都相视而笑,并互相模拟学舌:“来……来……来……来洋画儿吗?”而后,便一同哈哈哈地笑。三个傻小子便也跟着同学们一起笑,对他们的学舌,也感到亲近和快乐。

吆喝的结果,往往不会白费,常有三两个男生停下来,陪着傻子兄弟仁在墙根下玩儿上一会儿。因为这时节洋画儿很风行,几乎每个小孩儿手头儿都有一沓“洋画儿”。

说是洋画儿,其实一点儿也不洋,只因人们沿着习惯这样称呼这些东西而已。就像人们那会儿管火柴叫洋火,管肥皂叫洋皂,还有管自行车叫洋马儿的。

孩子们都知道,这种彩色小画片,是在卖油盐酱醋和米面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合作社和杂货铺里出售的,是专为孩子们设计、给孩子们玩儿的。

如果仔细瞅,你可以发现,这些画片是由印刷在很薄的白纸上的彩色绘画粘贴在马粪纸即卡纸上做成的,几十张小画片组成一大张。口海呀,在小孩们眼里,那可是很壮观!一大张卖两三千元,即后来的两三毛钱。每张小画片,大约近两寸长,一寸多宽。画片的底子一般是浅黄色,上面用各种彩色描画着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里的众多人物。每张小画片上绘画一位人物。每位人物的面貌、姿势、穿戴乃至手中握着的兵器都各不相同,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因此很让小孩们着迷,爱不释手。若是哪家的大人肯花钱买上一大张,孩子便会欢喜异常,欢呼雀跃,高兴得什么似的。拿着一大张画片回家,一路都能迎受街坊邻居的小孩们羡慕的眼光,让你感受到充分的得意!

将一大张洋画儿买回家,用剪子仔细地按画上的线条剪开,你就拥有几十张小画片了!

真真也有一些这样的小画片,没事时,她也爱一张张端详欣赏着玩儿,或者是照着上面的肖像学画小人儿。

真真也和大傻子、二傻子、小傻子玩儿过一次拍洋画儿的游戏。

那是一个星期天,真真闲着不知道该怎么玩儿。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头天下午她就趴在那张小方凳前完成了。真真对学习挺自觉,她不喜欢玩儿到星期天晚上才一边打瞌睡一边强打精神地赶作业。那是他们班有的男生爱犯的毛病,写的字歪歪扭扭,出错的地方也多,老师一看就知道是星期天晚上现赶的。

真真本想和晶晶一块儿玩儿来着,可晶晶他们班有什么课外小组活动,一大早儿就跑得没影儿了,真是跑得比兔子还快!真真便一个人出门来到胡同儿里。

别看柳树井和嘉祥里胡同儿不大,你若是呆在胡同里不动唤,仔细瞅的话,也能瞧见不少人啊物的哩!

每天都来胡同儿里吆喝转悠的,首先是拉着平板儿车卖菜的王爷爷。平板车上堆满各种时令蔬菜,用荆条筐装着,周围用木板围着。车下有两个大胶皮轱辘,车前是两根二尺多长、被王爷爷抓握得十分滑溜的木车把儿。王爷爷吆喝卖菜的声音很好听,跟唱歌儿似的。嗓门儿又大,全胡同的人都能听见。他能把当天所有的菜名儿连成串儿悠扬婉转地唱出来告诉你。只见他微微地仰起脸抬起下巴颏儿拉长声儿唱道:“小葱、韭菜、西红柿嘞!有胡萝卜、有小油菜!有圆茄子,有芹菜!还有那个茴香菜嘞!大个儿的黄瓜哇!”

街坊邻居们听了他的召唤便纷纷走出门来买菜,都是熟人儿,见面儿笑眯眯的。只见王爷爷上身儿穿件白布坎肩儿,露出被汗濡湿的胖壮胸脯。下身儿是一条黑布做的老式扎了裤脚的抿裆裤,裤腰是接的一掐白布,上头拴根布腰带绳儿。脚穿一双旧白布袜,千层底儿布鞋。大家伙儿知道,王爷爷全身的披挂穿戴,那都是王奶奶的手艺,是王奶奶一针一线缝就的。见街坊们来了,王爷爷便将木板车放平喽停好,把秤从车上取下来,手执秤杆开始卖菜。

王爷爷吆喝卖菜时,胡同里的小小子便爱跟着学他,二重唱、三重唱似的;小闺女则在一旁抿着小嘴儿乐。王爷爷大多不理会,但有时,却像被人侵了权一般作反应。他把吆喝的唱词儿——也就是各种菜名儿,突然随口重新编排,改变了先后次序,吆喝的音调也有了跌宕起伏、长短间歇的变化。弄得小小子们措手不及、目堂目结舌、没法儿应对。王爷爷见状,便会乐呵呵地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除了卖菜的王爷爷,拉平板车做买卖的还有卖瓷器的马大伯。人们爱叫他马大脚,因为他的脚特大。但马大脚不似王爷爷那般爱吆喝,因为马大脚是天津那边农村人,说话带浓重的天津卫口音。只要一吆喝,胡同里的小男孩们准得摇头晃脑地笑着学舌。再者,你要是不嫌累得慌、时常大声吆喝那也是白费劲儿。因为卖瓷器毕竟和卖菜不同,不能指望街坊邻里像买菜那样见天儿买你的瓷盘瓷碗哪!说实话,大家伙儿对马大脚的瓷器那是欣赏多于购买。那些景德镇的瓷碗、瓷盘、瓷壶、瓷勺、瓷茶杯……有的描了金边儿,有的描了银边儿,上头绘画了那么多五颜六色的花呀、鸟儿呀、虫啊、鱼啊的,还有不少古时候的美人儿和扎着抓鬏儿称为古代童子的小孩儿。真的是好漂亮!真真和妈妈就一起在马大脚的平板车前细细欣赏过一回。使真真惊奇的是:一整套又有盘子又有碗、又有汤盆勺子、又有茶壶茶杯的好大一堆瓷器,马大脚竟然能够用一根长麻线将它们像模像样、牢牢实实地全都捆绑到一块堆儿,用手提(音:低)勒着而不会散开来磕破。这使真真对马大脚另眼相看。

为了推销他的瓷器,马大脚拉着他的平板车每天转悠的方圆比卖菜的王爷爷宽多了、大多了。

除了卖菜卖瓷器的,还有一种拉着平板车来胡同儿里叫卖的,那就是夏天卖西瓜、香瓜、水萝卜,秋天卖鸭梨、沙果、黑枣儿,冬天吆喝卖山里红和哈拉蜜的大柿子的小贩蓝大伯蓝瘸子。

由于软乎了的柿子,皮儿容易破,娇气,卖柿子的小贩只得把它们依次平放在车上,不能摞高了。蓝大伯吆喝的声调有抑扬顿挫,长短声的音调中突出蜜字和柿字。

真真和晶晶都喜欢吃哈拉蜜的大柿子,但若是碰巧买着没沤熟的柿子,那可就惨啦!舌头涩得发麻,好一阵儿才缓过来。

街坊们说,蓝大伯早先也卖菜,后来才改卖水果的。这其中有个典故。听说是有一次蓝大伯卖菜时遇见个南方来的老太太。老太太四川口音,当着蓝大伯的面,瘸子瘸子地叫,其实老太太是要买茄子。蓝大伯听了却认为是老太太在奚落他腿瘸。蓝大伯是火爆脾气,被冒犯了尊严,就生气地和老太太吵起来。旁边的邻居知道是误会了,都在劝和着,蓝大伯却不依,余怒未息,仍然嘟嘟嚷嚷说个不休。说得那位老太太不耐烦了,道:“我都没有开腔,你就少说两句嘛。”蓝大伯吓了一跳,拐着瘸腿连退两步,心想:怎的,这老太太还有枪?

闹了这次笑话后,蓝大伯觉得脸上无光,就不再卖菜,改卖水果儿啦。

说起来,只有卖冰糖葫芦的小贩最简单。用不着拉车,只需一个人扛着根儿前头扎了稻草的竹竿儿或树棍儿,将几十串糖葫芦插在稻草上面就可以走街串巷了。

卖彩纸做的小风车的小贩也是如法炮制。

每天来胡同的,还有一种胶皮轱辘车,那就是到每个院落的厕所、茅房掏大粪的拉粪车。

这是一种又苦又累还被一些人瞧不起的劳动。掏粪工人穿着补了又补、年复一年变得很厚实的粗布褂子,布的颜色已经变得模糊而混浊,裤子也如此。来掏粪时,他们一侧肩膀上挎背着一只大约一米高、略有些敞口的木粪桶,一手拿长把儿铁粪勺儿,粪车则停在门口胡同里。粪车的车身完全是木制的,有点儿像只躺在平板车上密封的大桶,但顶上有个四方形矮烟囱般的敞口,以供掏粪工人将粪桶里舀来的粪从这个敞口倒入粪车内。然后盖上木盖儿,避免拉车时大粪从粪车中晃荡出来。街坊邻居们是既离不开掏粪工人,又不愿和他们多说话。因为他们走进院子里,粪桶粪勺儿就传出一股很浓的臭味儿,并迅速弥漫开。所以,街坊们见了他们,大多只点头招呼,说声:“来啦!”便转身进屋了。小孩们也大多捏着鼻子跑着躲开。这也是大人教的,怕孩子把衣服弄脏。因此掏粪工一般都很自觉,来就掏粪,掏了粪就走,大多缄口不语,很少说话。

真真早先也和其他小孩一样,见了掏粪的叔叔伯伯就赶忙跑开。后来上了学,再后来,他们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她的爸爸就是一位掏粪工人。个别同学说这个新同学身上有臭味儿,不愿挨着她坐,其实这个同学身上并没有臭味儿。班上的大哥哥张齐打抱不平,数落了那个同学,并叫新同学挨着他坐。班主任杨老师也在班上教育大家,要尊重劳动人民。打那会儿起,同学们见了掏粪的工人就都不再叫唤臭和捂鼻子了。有几次,真真站在小院儿的屋檐下,用童稚的眼睛默默地观察掏粪的叔叔,见他们生得五官端正,长得和其他人没啥两样儿。只是在沉默寡言中,他们的眉宇间好似隐匿着一种忧郁和凄凉。

真真为她的发现感到心里沉甸甸的,小姑娘陷入了她独有的思索。

真真想:人们的大小便怎么这么臭口阿?要是大家的大小便没这么臭就好了。掏粪的叔叔伯伯就能和大伙儿随便说话,不必憋闷自己的心灵和成天地闻臭味儿了。

吃饭的时候,真真问妈妈:“咱们吃的饭菜是香的,怎么吃进肚子里,会变成那么臭的屎巴巴呀?”

妈妈说:“大概是经过肠胃的消化变臭的吧!”

晶晶在一旁叫道:“别人在吃饭,你怎么说起臭屎巴巴来了呀?”

真真突然动情地说:“我觉得掏粪的叔叔伯伯成天闻着臭味儿干活儿实在太辛苦啦!他们的工作又脏又累,还被有的人瞧不起。我在想,要是……要是咱们大家拉的屎巴巴没这么臭就好了。”

翠翠听了讽刺地说:“那你长大了就当一名专门研究让人拉的屎巴巴不臭的科学家啊!”

翠翠最近说话爱讽刺人,因为她从书上看到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的一句话——嘲笑,有时候就是治疗。

晶晶也笑着说:“或者当一名专门研究让人只吃饭不拉屎巴巴的科学家!”

姐妹住笑成一团,把嘴里的饭粒儿都喷了出来。

……

此时,真真一个人走在胡同儿里,倒真是瞅见一位掏粪的伯伯拉着木制的粪车从远处走来了。

待走近了,真真发现,拉粪车的正是他们班的同学刘玉凤的爸爸。因为刘玉凤眉眼长得很像她的爸爸,性格淳朴而腼腆。

真真站在那里,朝刘玉凤的爸爸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刘伯伯。

刘玉凤的爸爸愣了一下,当他弄明白确实是面前这个小女孩在叫他时,脸上的表情立即生动起来,显得很高兴,嘴角牵动出笑意,眼神也变得很温和。“你是?”真真站在那里,朝刘玉凤的爸爸恭敬地叫了一声刘伯伯。寄华 学画“我叫真真,肖真真,刘玉凤和我是一个班的同学。”“哦,原来是这样,我不知道她有这么好的同学。”“我们班有很多好同学,我们都喜欢和刘玉凤一块儿玩儿。”“那……真好。”“刘玉凤踢毽子、跳绳儿可棒啦!老师说要推荐她代表全班参加学校的表演比赛呢!”真真继续热情地说。“是吗?她踢毽儿还是我早先教她的呢!”刘玉凤的爸爸眉眼舒展,笑得很开心。

瞅着刘伯伯轻快地拉着粪车走过的身影,真真忽然感觉很快乐。这是她第一次同掏粪的叔叔伯伯说了这么多的话。

就是在这种高兴的心情下,她鬼使神差地和大傻子、二傻子,小傻子一块儿玩了一回拍洋画儿。

当时,三个傻小子正在柳树井的墙根儿下百无聊赖地蹲着,各人手里握着一沓玩旧了的灰扑扑的画片,真真从嘉祥里这边转过身瞅见他们,便忍不住抿嘴儿笑了起来。

兄弟仁都一齐站起来,高兴地朝真真咧着嘴笑,并齐声对她发出邀请:“来……来……来……来洋画儿吗?”看来,他们太寂寞,也顾不上真真是一个女孩儿了。

望着他们满怀希冀的眼神,真真忽然决定陪他们玩儿一次拍洋画儿。

在这之前,真真从来没和谁玩过拍洋画儿,更别说是同三个傻小子在胡同边的墙根儿下玩这种游戏了。

真真转身回家去,把她那几十张保存得很好的小画片拿出来。

三个傻小子见到真真手里那一摞挺括簇新的洋画儿,真是大喜过望。

大傻子兴致勃勃道:“我……我……我……先和你来。”然后和真真各人悄悄取出几张小画片握在手里,并一同将手摊开,真真出的是5张,他是4张。

大傻子说:“好……好……好……你……先拍。”

说完,他便用两只黑黢黢的手把真真和他出的洋画儿极熟练地摞成一叠放在地上。

真真吸了一口气,然后学着那些男孩儿平时玩洋画儿的动作,用右手在洋画儿旁边用力拍了一下。拍了一手土,手心儿还有些疼,却只翻过去两张。

大傻子咧嘴一笑,喜滋滋地说:“瞧……瞧……瞧……瞧我的!”说罢,伸出一只小蒲扇般黑黢黢的大手,在洋画儿旁啪地一拍,那摞洋画儿全乖乖地翻了身。“再……再……再出。”

于是,真真和大傻子又出了两次,大傻子出的洋画比真真多,他只需用那只小蒲扇似的黑黢黢的手熟练地一拍,便把真真的洋画赢去了。

在一旁观看的二傻子和小傻子,便也急切地要求和真真玩儿。

大傻子呵呵地笑,很得意的样子,他轻而易举赢了真真十几张崭新的洋画儿,颇为心满意足。

真真便又同二傻子玩儿了几次,又输了十几张洋画,二傻子也高兴得什么似的。

剩下的十来张洋画,输给了小傻子。

看来,他们兄弟仁拍洋画儿的技艺,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了!

看着兄弟住开心得意的笑脸,真真想:这一天,说不定是三个傻小子最快乐的一天。

真真瞅瞅自己沾满尘土、还有些生疼的右手,皱了皱眉头,赶紧回家洗手去了。

其实,在真真心里,对于把洋画儿输给了傻子兄弟,并没什么舍不得。对于他们没能到学校念上书,真真心里一直觉得他们怪可怜的。虽然真真还小,还不会说他们精神生活贫瘠之类的话,但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已能感悟到这层意思。因此,真真对他们有一种同情和怜悯。长大些之后,真真才知道,这就是体现人类之爱的恻隐之心。

打那儿以后,真真便没有再玩儿过洋画,她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不久,真真发现,大傻子也好像长大了,因为他也不再玩洋画儿,而是默默地坐在墙根儿下,专心地用黄色的黏土捏一些小鸡、小鸭、小猫、小狗……

那时候,北京正在开展新中国的建设,许多工地挖出了好多金子般上好纯净的黄色黏土。

二傻子和小傻子对洋画儿的迷恋依然如故,依旧如火如茶。

只是,这个游戏缺少了大傻子的参与,那“来……来……来……来洋画儿吗”的吆喝声就没有了往日的气势,冲淡了其中的幽默、滑稽及调侃的韵味,不再那么引人发笑了。“大傻子不玩洋画儿了呢!”真真把这一发现告诉晶晶。“是吗?”晶晶也觉得不解。

后来,真真便尝试着问大傻子:“你的洋画儿呢?”“不……不……不……玩了,给……给……给……我弟弟了。”大傻子回答真真以后,继续捏他的小动物。

真真和晶晶注意到,大傻子不再那么爱笑了,他的眉宇间,好似多出了一种以往所没有的沉思,即便是智商不如常人的傻子。

真真想,大傻子确实已经长大了,他似乎有了心事。从他的身量个头儿看,他大约已经十五岁,确实不算小了。

后来,真真又在无意中发现,大傻子每次见到泠月时,都表现出局促不安的神情,莫名其妙的脸红。浓眉下那两只漆黑的眼睛痴痴地凝视着泠月的背影,一个人发呆。

又过了些时日,大傻子用黄泥捏的小猫小狗已经像模像样了,他还捏了牛、马、猪,还有兔儿……

他把捏好的小动物摆地上,谁要他就给谁。

一天,泠月骑着自行车放学回家时,见到了大傻子摆放在地上像列队似的一长溜儿黄泥捏的小动物,她便破例地跳下车来看。

她下车的动作姿势也比别人好看,那么优雅灵活。

大傻子见到泠月,又莫名其妙的脸红了。浓眉下的那两只漆黑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泠月,注视着她的表情变化。“我说傻兄弟,这些都是你捏的?”泠月用手指了指大傻子的泥塑,她一举手、一投足都与别人不同,动作很自然,却特别潇洒好看。

大傻子憨厚地红着脸点了点头。“可以让我玩玩儿吗?”泠月很平等、很客气地问,就像对智商正常的男孩儿一样,对大傻子表现出平等和尊重。

大傻子仍然憨厚地红着脸点头。

泠月斜侧着身子半蹲着,用她那双白净纤柔的手把大傻子用黄泥捏的小动物逐一浏览把玩了一遍。

泠月半蹲在那里的姿势也像舞蹈动作那么好看,端庄而优雅。“我说傻兄弟,”泠月由衷地赞美道,“你捏的这些小动物还真是怪像的!我觉得你挺有灵气儿的,不像是傻子。”

大傻子显然听懂领悟了泠月的话意,他陶醉了!非比寻常的兴奋和激动使他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爆发力,竟突然红着脸莽声莽气地冒出一句丝毫不结巴的话来——“全给你”’

说完,他便麻利地将那些泥塑拾掇到一块堆儿,迅速地送到对面儿泠月家住的小院儿,在北屋外的窗台儿上摆放停当,然后就赶紧退了出来。

泠月起初感到意外,随后便很洒脱地领受了大傻子的这番美意。

摆放陈列在北屋窗台儿上的那一溜儿小动物,给泠月家温馨宁静的小院儿增添了一道既新颖又古朴的风景。

泠月每天上学放学,都会瞅见那一溜儿小动物。

每次见到这行泥塑,她都会抿嘴笑一下,她挺喜欢这些小动物。

倒是泠月的奶奶有些个心神不宁,放心不下,她悄悄地对自己的孙女儿说:“我看你呀,得小心着点儿,对门儿那个傻小子好像是爱恋上你了”’“奶奶,您别这么神经过敏好不好?”泠月娇嗔道。“好好,奶奶不神经过敏。”奶奶慈和地说,“奶奶的意思是说,傻人的脑子跟咱正常人不一样,奶奶是怕他对你万一有什么粗鲁的举动。你爸爸妈妈长年累月忙着拍电影,仁月五月地也不着家,你打小儿就是由奶奶带着,这万一要是出点儿什么事儿,我怎么向你爸爸妈妈交待呀!”“奶奶,您是担心傻小子欺负我?”泠月听了,啼笑皆非,“放心吧,奶奶!就是满世界的男人欺负我,那个傻小子也不会欺负我。您难道就看不出他有多忠厚吗?”

奶奶说:“这傻小子劲儿可大了,那天帮我抬煤球儿,比煤铺摇煤球的梁子劲儿还大呢!这个愣小子要是哪天犯起傻来,奶奶怕你吃亏。”

泠月反驳道:“奶奶,不会的!”

奶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泠月却坚信自己的判断。

奶奶说:“我知道大傻子为什么不玩洋画儿了,是你说了他,他才不玩儿洋画了的。”

泠月笑着问:“您怎么知道的?”“我怎么不知道?! ”奶奶说,“那天你骑着自行车回来,我正在院儿里,什么都听见了!”

泠月回忆起:那是俩月前,一天放学回家,正碰见傻子兄弟仁和俩男孩儿在柳树井的墙根儿下埋着头、全身心投入地在玩洋画儿。大呼小叫不说,还把地上的尘土拍得沸沸扬扬的。泠月见状,忽然忍不住。于是就停下车,一只脚蹬地,沉着脸朝大傻子奚落道:“大傻子,瞧瞧你这副德性!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不寻思着学点儿什么本领,难道就这么浑浑噩噩地玩一辈子洋画儿?”

大傻子听后,一下就愣住了。起初脸通红,继而又发白,把攥在手里的一厚沓洋画全扔在了地上。

二傻子和小傻子连忙在旁边叫:“哥……你……你……你……你的洋……洋……洋……画掉……掉……掉了!”

大傻子说:“我不……不……不要了。”于是把洋画分给了两个弟弟。

见到自己心中女神般的女孩儿泠月皱着眉头批评他,对大傻子无疑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

二傻子和小傻子对哥哥的异常举动虽然不理解,但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哥哥的馈赠。

泠月对奶奶说:“我总觉得大傻子并不傻,我一说他,他马上改了。”

奶奶说:“你还不知道,你说了他之后,他闷头寻思了一整天,后来就硬拽着他妈陪他到派出所去了一趟哩。”“干嘛?”“听傻子他妈说,到了派出所,大傻子便很急切地要求派出所的干事给他介绍工作,或是给他找个能学本领的地方。尽管说得结结巴巴的,派出所的干事还是听懂了。”

泠月满怀希望地问:“派出所答应给他介绍工作了吗?”

奶奶答:“听傻子他妈说,派出所的干事问大傻子多大了?他妈说十五了,他也说,十……十……十……十五了!干事说,还小了点儿。又问他认识字不?大傻子红了脸,老实地摇摇头。他妈在一旁辩解道,学校没收我的傻儿子,说不好教,怕出洋相,不好维持课堂纪律,我的三个傻儿子都没能进学校念上书。说着,便流下泪来……“大傻子听了他妈的述说,对没能上学念书,也表现出有些黯然神伤的样子。后来见他妈妈哭,心疼得什么似的,看得出他人虽傻,却是个孝顺孩子。“他仍然对派出所的干事再三要求:我……我……我……能干活!我……我……我……能干活!他妈也忙着在旁边补充:我这傻儿子,特爱劳动!劲儿也大!真的是干活的料!不信,你们可以问问街坊们,哪家挑啊抬的重活儿不是使唤我这傻儿子去帮忙干的呀!他人虽有点傻,但心实诚着哪!从不招谁惹谁……“派出所的干事对大傻子虽然挺同情,但觉着他年龄偏小,况且没文化,说话又结巴,介绍工作恐难胜任,一时难介绍工作给他。便叫他先回家候着,有了合适的工作再通知他。“大傻子十分着急地问:那……那……那……我……我……我……现在……干嘛呀?“你仍然可以帮你妈和街坊邻居们干活儿,最好能学一点儿文化,我们帮忙想想办法,看能不能给你找个愿意尽义务的老师教教你。“大傻子连连点头。“干事问傻子他妈:你儿子平时除了干活,还会什么?“傻子他妈先想说,会玩洋画儿,但没说出来。她忽然想起儿子近来爱用黄泥捏一些小猫儿小狗儿,便说:他会用黄泥捏些个小猫儿小狗儿。“干事含笑对大傻子半认真半哄地说:你没事儿照旧可以捏小猫儿小狗儿,等捏得好了,我们介绍你到工艺美术社去做个学徒吧!“就这样,母子俩从派出所回来啦。”

听了奶奶上述的话,泠月忙问:“派出所给大傻子找着老师了吗?”

奶奶说:“找是找了一个老师来着,但教了大傻子几次,这位老师不巧调到宣武门那边的学校去了,路太远,就没来了。”

泠月失望地叹口气。

一天,真真放学回家,路过傻子家门口时,见大傻子蹲在墙根下,手里握着一根小树枝儿,在地上专心地学写字。

前些日子,泠月家隔壁的那个院子里死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那副装殓死者的黑漆棺材就停放在敞开的门洞里。那家人讲究迷信,请了寺庙的好几个身穿金黄色架裟的和尚在门洞和院里念经,还烧香点蜡磕头什么的。真真和同学们上学放学经过那儿时,对这种神秘朦胧的迷信氛围感觉很异样。快出殡那天,那家人又在门口摆放了一辆纸糊的大车,一头拉车的纸糊的毛驴,大车上盘腿儿坐着一个全身黑衣黑裤的纸糊的老太太。大车旁,站着一个手执鞭子的纸糊的赶车人,说是护送老太太去西天的。更奇特的是,老太太身后,还有一座纸糊的青砖大瓦房,房里堆满了用金纸和银纸做的金元宝和银元宝,说是老太太到了另一个世界也不会缺钱用。而这些用熟秸杆做骨架扎糊成的纸人纸马,竟然与真人一般大小,而且形态逼真,用彩笔画得像极了。真真和许多同学都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不觉有些害怕。班上的男生趁机恶作剧,走过那里时,便故意“鬼来啦!”“鬼来啦!”地瞎叫唤,弄得几位胆小的女生连那条街都不敢走了,绕个大圈儿上下学。那阵子恰巧米大妈和水阿莲大婶儿也特别爱讲鬼故事,真真、晶晶又爱听又被吓得不轻。以至街坊老太太出殡好几天了,她们才敢重新走这条路。

如今,真真猛然发现大傻子在学写字,自然觉得很惊奇,便上前问道:“大傻子,你会写字儿啦?”

大傻子点点头,又马上补充道:“只会写……写……写……几个字。”

真真说:“你写给我看,写对没写对。”

大傻子便用那截小树枝儿在地上写了:一,開學,開學了。二,上學,我们上學。

真真认出这是小学一年级语文的第一课和第二课的标题和内容,因为真真见到过一年级小弟弟小妹妹们的语文书。

那时节,还没使用简化字呐!“開學(开学)”这俩字哪个都不好写,笔划都挺多的。大傻子竟然都写对了,每个字都很完整,而且笔顺清楚,不缺胳膊不少腿儿。

看来大傻子不傻,而且很用功。

真真想起有一次看书,见到里边有“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的词句,真真不解。眼睛怎么能刮呢?于是真真问老师,老师给真真讲解了一遍,真真便懂得了这句成语的意思。现在,真真对大傻子也有点儿刮目相看了。

大傻子说:“真……真,你教……教……教……我……一……个字。”

真真问:“什么字。”

大傻子说:“没……没……没字,没……有。”

真真说:“行,我教你俩字儿吧!‘没’和‘有’。这俩字儿可以一块儿用,‘没’和‘没有’都表示‘没’。要是分开用呢,‘没’字和‘有’字就是相反的意思了!”

真真边说,边拿出铅笔把“没”和“有”两个字分别写在大傻子的左右两只手掌心里。“记住了吗?你端碗吃饭的这只手叫左手,写的是‘有’,拿筷子的这只手叫右手,写的是‘没’。”

见大傻子点点头,真真才斜背着书包回家去了。

第二天,泠月放学,同样看见大傻子蹲在墙根儿下用小树枝儿学写字。

泠月轻盈地跨下车,含笑向大傻子问:“写什么呢?让我瞧瞧。”

大傻子绯红了脸,在泠月的注视下很流畅地写下了头天真真看到的小学一年级那两课语文。所不同的是,大傻子这回写成了——一,開學,開學了。二,上學,我没上學。

他把第二课的课文:“我们上學”,改写成了:“我没上學”。

泠月有点儿惊讶地看着大傻子写得端端正正的字,忽然,大傻子泪流满面。

这真是柳树井儿的特大新闻!长到十五岁、从来只会憨笑的大傻子,竟潸然落泪了!

常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个在人们眼里近乎痴呆的傻小子,为何这样悲伤?“老师……工作……调……调……调……走了,不……不……不……来……教我了!”大傻子抽泣地说。

泠月这位如花似玉的美妙少女,表面看来像是位骄傲的公主,实际上心地却非常善良。对这个打小儿一块儿在胡同儿里长大、往日里,她几乎不屑一顾的傻小子,泠月忽然动了恻隐之心。她犹豫片刻,竟毫不顾忌,豪爽地对大傻子开言道:“瞧瞧你这副德性,书上说,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老师不来了,我教你认字儿不就得了!”

泠月的话在大傻子听来真是字字千钧,掷地有声,他立即抹去了眼泪。“过会儿你就到我家来吧,今天我给你上第一课。”

泠月说完,轻盈地跨上车,一扭身骑进了她家的小院。

过了一会儿,大傻子果真到泠月家来了。虽然他显得很腼腆,站在门口不敢进屋,但还是来了。

大傻子还拿来一支铅笔,两个作业本,以及小学一年级的算术书和语文书,这是先前那位义务指导他的老师给他买的。

泠月把他叫进屋,又叫他在桌边坐下。“大傻子,你到底叫什么名字呀?”泠月问。

大傻子把作业本隔着桌子递过来,泠月看见作业本上端正地写着“雷万钧”三个字。

泠月心中忍不住暗笑:哟,还雷万钧呢!你爸你妈真够阴差阳错的,连一句整话儿都说不利落的结巴颏子,偏偏起了个这么响亮的名字。

泠月想是这么想,但脸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问:“你认识这仁字儿吗?”

大傻子红着脸点点头,因为先前那位老师已经教会他念自己的名字和写名字。“那你把你的名字念给我听听。咱们先说好,你得念顺溜,不许结巴。你若是连自己的名字都念不顺溜,我就不教你了!我是个急性子,可不想给一个结巴颏子当教书先生。”泠月故意刁难大傻子,想用激将法把他说话结巴的毛病扭过来。

大傻子听后,显得很紧张,因为他太想跟泠月学认字儿了!只见他呼吸急促,脸憋成紫茄子,试着张了好几回嘴,都没敢发出声音来。

泠月一字一顿启发他:“你说―雷―万―钧―”

大傻子憋住气,艰难地像喊一般跟着念道:“雷——万——钧——”声音像炸雷。

泠月抿嘴笑了,大傻子也如释重负地笑了。

泠月说:“你这么大声吼什么呀?真想打雷呀!我又不聋,你得小声点儿。再来一遍,雷——万——钧——”

大傻子再次憋住气,费力地跟着念:“雷——万——钧——”声音比刚才略小些。“好,你再连着多念几遍,雷——万——钧——,雷——万——钧——,雷——万——钧——”

大傻子连着念了十几遍,越念吐字越清楚,都没有结巴。

泠月说:“看,我说你不傻吧!只要每天坚持练,过不了多久,你就准能完全不结巴了!”

大傻子高兴得一劲儿憨笑。

泠月又说:“现在,你得多说俩字儿,要比刚才难,但也不许结巴,得说得顺顺溜溜的。”说着,便依前一字一顿教他:“我——叫——雷——万——钧——”

大傻子又像喝醉酒似的涨红了脸,嘴唇翕动着,不出声地练习。试着张了好几次嘴,也没敢发声。

泠月耐心地一遍遍启发他:“我——叫——雷——万——钧——”“我——叫——雷——万——钧——”

“……”

“……”

大傻子默默跟着泠月不出声地念了好多遍,忽然间,他又像晴空里响炸雷似的大声吼出来:“我——叫——雷——万——钧——”

泠月扑哧笑了,也不管大傻子的晴空霹雳震耳朵了,只挥手吩咐他:“再多念几遍!再多念几遍!”

大傻子重复吼着念了二十来遍,泠月才叫他住口。“好了!你今天嚷得整个柳树井儿的街坊四邻都记住你叫雷万钧了。”泠月忍俊不禁地说,“今儿我只能再教你一句话了,不然我的耳朵非得被你震聋了不可。现在你说:我——不——是——傻——子——记住!不许结巴,也得说得顺顺溜溜的。”

大傻子憋住气,跟泠月学了一阵,这句话也能说顺溜了。

泠月把“我叫雷万钧,我不是傻子”这十个字端端正正写在大傻子的作业本上,又一字一字教大傻子读了几遍。“你回家把这十个字连着读五十遍,不许结巴!然后每个字都多写写,得完全记住,背着写得下来。现在我再把字的笔顺教给你,记住,不管写什么字,都得按着笔顺写……”

大傻子一个劲儿点头。

待大傻子回家去以后,泠月哎哟一声趴在桌子上。

奶奶忙走进来关切地问:“怎么啦?怎么啦?”

泠月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只是觉得有些累。“你要把这个傻小子天天叫到咱家来教认字儿?”奶奶忧心忡忡地问。“奶奶!”泠月撒娇般地说服奶奶,“我是觉着大傻子没能上学挺遗憾的。您也瞧见了,我教他认字儿,效果特好。您不是打我自小就教导我要富有同情心,当好人,做好事儿吗?怎么真要做好事儿,您就怕这怕那的了?您要是不放心,在我教他时,您就在旁边儿坐着、候着不就得了。”“我说不过你,”奶奶的心已软了,却仍有顾虑:“要是你爸你妈在家,我也不用操这么多心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世间有些事儿,确实富有戏剧性,奶奶和泠月祖孙俩正有一茬没一茬地说着话,门外汽车喇叭响,泠月的爸爸,那位个子高大魁梧的、著名的电影导演,坐着电影制片厂的吉普车风尘仆仆地从外地拍片回来了。

泠月高兴地冲进院子里,一下扑到她那大骆驼爸爸的怀里。“让爸爸瞧瞧!哈!我闺女越长越灵秀了!”大骆驼爸爸啧啧称赞,“怎么样?想上镜头拍电影吗?”爸爸逗女儿道,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像白求恩那样特高明的大夫,专门救死扶伤,而不是当电影演员。”泠月很天真地说。她最近看了一本描写白求恩的书,书名叫《外科解剖刀——就是剑》,对白求恩大夫很崇拜。“真可惜!”大导演假装叹口气,继而又问:“哎,上次回来,你不是跟爸爸说你要当舞蹈演员吗?”“此一时彼一时嘛!”泠月顽皮地回答。“这孩子真逗!”大导演的目光,忽然落到了窗台上那一行泥捏的小动物身上。“咦!这是些什么玩意儿?”说着走上前去,将那些小猫儿小狗儿仔细浏览了一遍。“这是谁用泥捏的呀?一准是哪个小伙子想以此来赢得我女儿的芳心吧?”

泠月和奶奶都笑了。“你们笑什么?闺女,你说,爸爸是不是神机妙算,一猜一个准?”“先别说什么准不准的,爸!您说,这些小动物捏得怎么样?像不像?”“嗯,比例得当,造型逼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导演带着夸张地说,“现在,该告诉我是哪个小伙子捏的了吧?”大导演顿了一下,又沉思道:“哦,对了,我们那儿正缺少一个做道具的人,这个小伙子可以担当此任,调我们那儿去怎么样?”

爸爸的话对泠月无疑是个意外的惊喜。

奶奶很平淡地对儿子说:“其实,就是对面院儿里那个傻小子捏的。”“傻小子这么心灵手巧,有艺术天赋?”大导演表示怀疑。“爸,其实大傻子他并不怎么傻,只是说话结巴。大伙儿和学校全都以为他是傻子,没收他。十几岁了都没上学念书,不认识字儿呢!”“那真是给耽误了!……不过,只要从现在起抓紧学习,也还来得及。”“爸,您说得真对。我正在想每天花点儿时间教这个傻小子识字儿呢!也耽误不了我自个儿的功课。可奶奶说,怕这傻小子犯浑犯傻。其实,这傻小子特实诚,所以我才愿意教他。”

大导演爽朗地说:“那好,爸相信你!你想做好事,就教他识字儿吧!只是别耽误了自个儿的学习。”

泠月说:“保证耽误不了!”

接着,她又问起爸爸在外地拍片的情况,大导演很有感触地说:“这一次拍片,我们去了广西、贵州和云南,都是些神奇的地方哪!有好多迷人的风景,咱们伟大的祖国辽阔广大,山河壮丽!锦绣多姿!景色真是太美了!那里有很多少数民族和他们的村寨。尽管他们目前还比较贫穷,但那些翠竹搭建的吊脚楼掩映在碧绿的芭蕉、香蕉树丛里,还有一树树鲜艳夺目、美不胜收的山茶花、杜鹃花……都让人难以忘怀。在广西,还有好多喀斯特地形地貌的石灰岩溶洞,神秘而深邃,根本不知道它们在黑暗中曲曲弯弯地通向哪里。听当地人说,其中个别的山洞甚至可以从广西曲里拐弯地通到湖南、湖北省去呢……”

泠月听得入迷了,口中啧啧称奇不已,充满向往的样子。“怎么,改变主意啦?想跟我一块儿去拍电影了吧?”大骆驼爸爸幽默地笑着逗她。“有点儿,”泠月羡慕地说,“爸,您的工作太美好,太浪漫了!”

父女俩正亲亲热热地说着话,突然,从对面院落里传来雷霆般的呐喊——“我——叫——雷——万——钧——!我——不——是——傻——子——! ”连续十几遍。

泠月笑得捂着肚子弯下了腰。“这就是你的那位学生?! ”大骆驼爸爸椰揄地笑着问。

过了不久,小学校知道了大傻子学习的事儿,校长和老师们都感到愧疚,便把傻子兄弟仨都收入了学校,读一年级。大傻子特别用功,学习非常努力刻苦,学习成绩也能跟上全班的步伐。放学以后,偶尔有不懂的难题,他也会腼腆地去泠月家请教泠月。但二傻子和小傻子,进步却不明显,仿佛是真正的傻子。梦中的卧佛寺小学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